经费审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费审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镇静催眠药物;快速检测;TLC
[中图分类号] R96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015-02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失眠的困扰,镇静安神类中成药及保健食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某些不法厂商为了增强产品功效、牟取暴利,擅自在镇静安神类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3]。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安神类保健品及中药制剂中违法添加的地西泮、艾司唑仑、硝西泮、氯硝西泮、奥沙西泮、三唑仑、阿普唑仑、氯氮卓、马来酸米达唑仑、劳拉西泮、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钠、苯巴比妥等14种镇静催眠化学成分,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打假行动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快速筛查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939型全自动薄层制造器(重庆南岸贝尔德仪器技术厂)、薄层数码照相装置(德国卡马公司)。
1.2 试剂和材料
地西泮等14种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硅胶GF254薄层板为自制;甲醇、二氯甲烷、丙酮、甲苯、正庚烷、三乙胺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安神类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为药监部门市场监管抽样。
2 方法与结果
2.1 TLC色谱系统Ⅰ(适用于地西泮等10种苯二氮卓类添加成分)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地西泮、艾司唑仑、硝西泮、氯硝西泮、奥沙西泮、三唑仑、阿普唑仑、氯氮卓、马来酸米达唑仑、劳拉西泮对照品适量(约5 mg),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10 min使之溶解,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4]。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1次服用量(必要时研细),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5 ml,超声提取10 min,放冷至室温,摇匀,滤过,即得。
2.1.3 测定法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5 μl、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苯-丙酮-甲醇(8∶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5]。
2.2TLC色谱系统Ⅱ(适用于巴比妥等4种巴比妥类添加成分)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钠、苯巴比妥对照品适量(约10 mg),置于5 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10 min使之溶解,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6]。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2.1.2项下供试品溶液,即得。
2.2.3 色谱条件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5 μl、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庚烷-甲苯-丙酮-三乙胺(6∶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7]。色谱图见图2。
2.3 检测分析
检测13个生产厂家19批次样品,发现其中4批样品中非法掺入氯硝西泮,2批样品中非法掺入硝西泮,各有1批样品中分别非法掺入劳拉西泮、氯氮卓、艾司唑仑。其中有一标示厂家的同一品种样品有的批次非法掺入氯硝西泮,有的批次非法掺入硝西泮;另一标示厂家的同一品种样品有的批次非法掺入氯硝西泮,有的批次非法掺入劳拉西泮。
3 讨论
薄层色谱法系统Ⅰ中10种苯二氮卓类成分大多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但是硝西泮与氯硝西泮、奥沙西泮与劳拉西泮、三唑仑与阿普唑仑3组化合物斑点的Rf值较接近,如果供试品在对照品相应位置检出斑点,可根据前述情况进行预判断,最终结果的甄别需用气质联用法或液质联用法进行[8]。本文中检出添加化学成分的供试品经气质联用法及液质联用法验证,与本法检测结果一致。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巴比妥类成分在薄层色谱法系统Ⅰ不显示斑点,而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的碱,则可以出现斑点,因此本法采用薄层色谱系统Ⅱ进行检测,4种巴比妥类成分分离良好,斑点清晰。
[参考文献]
[1]张莉,董建杰,郭芳华,等.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以防产生药物依赖性[J].河北医学,2006,12 (11):12-13.
[2]谢梅,戴德银,徐力.镇静催眠药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33.
[3]刘曙晨.镇静催眠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27(7):227.
[4]王蔼英,王哲民,石福祥,等.安神补心片中掺入化学药品艾司唑仑的检出方法[J].中国药事,2008,22(7):591.
[5]高青,车宝泉,张,等.LC-MS/MS法检查中药制剂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16种镇静催眠药物[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39(2):142.
[6]姚羽,李慧义,张启明,等.检测镇静安神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方法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3):224.
[7]杜华霜,葛海生,于玲,等.薄层扫描法快速检测中成药中非法添加氯硝西泮[J].中国药师,2007,10 (9):891.
篇2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
(一)高校预算的编制流程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采用典型的“二上二下”模式,预算部门向财政部门上报预算信息称为“上”,财政部门向预算部门下达预算指标称为“下”,“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体现了预算编制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预算部门需要向财政部门提供有关预算收支测算、项目预算报表等信息,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指标,预算部门根据预算指标重新填报预算报表,财政部门最终下达高校预算,完成“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过程,其示意图见图1,其主要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校内各院系、职能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内容为预算编制准备相关材料,并按照专项费用支出、大型采购项目支出、基础建设支出进行分类,学校组织人员对院系、部门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论证、汇总,编制预算草案并将预算方案及相关材料报送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根据院系、职能部门报送的材料整理、汇总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等,并将学校审定的预算方案上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方案进行审核并下达预算控制数。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重新编制年度预算报表并重新上报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审核高校财务预算指标并下达最终预算批复数。财务部门根据最终预算批复数编制预算月度执行计划并下达至各院系、部门。各院系部门根据财务部门的预算执行计划制定预算执行方案。
(二)高校预算的编制方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以来,我国高校普遍采用零基预算替代以往的“基数+增量”预算编制,避免了财政资源的浪费,积极引导各高校开展增收节支。零基预算的核心是不以以往年度的项目收支为基础,完全根据高校的年度经营管理活动来安排项目支出情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各项预算。零基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决策单元,决策单元可以是一个法人,也可以是一个部门,甚至只是一个具体的项目;制定决策方案组,根据预算目标可以制定多个备选方案,备选方案应考虑组织目标、项目成本收益等因素;对决策组中的各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确定最终方案。我国高校零基预算并没有完全按照零基预算的基本步骤,而是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财政部门在确定高校的预算控制数时是按照“基数+增量”方式确定的,基本预算支出的确定则仍然采用定员定额的方式,预算方案也不是从多个预算方案中选择,而是对一个预算方案的审批与完善。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审计的难点
(一)高校预算编制审计的难点 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各项收支活动的监督更多的依赖于对高校预算的审计,因此,编制科学的预算对于高校而言至关重要。我国高校预算编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编制基础不可靠、预算内容不全面,导致高校预算的权威性被消弱,例如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四月份批准,但系部在上报本年度的教学管理计划时往往没有将该学科建设项目的相关资料上报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在年度预算中并没有申请该项目的相关指标,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就需要预算部门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调整。与此相反,部分项目立项之后,迟迟不能开展,导致预算资金大量留存。部分高校利用预算编制不细化的漏洞,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资金挪用、挤占,编制的预算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挡箭牌”、争取财政资金的“敲门砖”。要切实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预算编制的此类问题,加强预算编制审计势在必行。高校预算编制审计的重点应放在预算编制基础的审核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已有项目是否已经列入高校年度预算当中,杜绝表外项目、表外资金的出现;二是现行预算的编制基础是否科学,包括材料采购的价格是否合理、项目活动的资金计划列支是否明细。
(二)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难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各高校账户为零余额账户,这就要求高校预算资金的全年预算数、月度用款计划数,与国库支付数、单位实际支出数保持一致,实现预算执行与资金支出的同步,一旦出现差异就会影响高校资金的支付,导致高校业务活动受到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预算单位从申请指标到财政部门经过多级审核,到银行最终向客户付款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一旦发生支付退回就会增加在途资金数量,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因此,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对高校预算执行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对预算执行的程序进行规范,保证高校各项活动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有序进行。预算调整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如预算执行过程中,原预算编制的基础发生重大改变,导致按照原预算执行会偏离高校经营管理目标等。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考虑到预算调整审批难、时间慢,就利用预算编制项目不明细的漏洞,挪用预算资金,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违规行为的发生是预算编制不合理和预算执行不到位综合作用的结果,预算编制审计未能发现漏洞、纠正错误导致违法行为有了可乘之机,而预算执行审计不到位导致高校将违规操作动机付诸实施。
(三)高校预算决算审计的难点 决算是预算管理的收尾阶段,通过决算能够发现预算执行是否到位、发现预算编制是否与高校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是高校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但部分高校显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在预算决算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做平各项目收支情况,虚构、粉饰项目收支来使决算报表通过审查。因此,必须加强高校预算决算阶段的审计,不仅对决算报表进行审计,还要结合学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情况,对高校全年预算管理情况综合进行评价。
三、高校预算审计的完善
(一)完善预算编制审计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编制审计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要做好预算编制审计,要从预算编制制度的完善入手,制定高校预算编制办法和规定,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这是预算编制制度的三大基石,只有制度健全、合理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正确。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原则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这些原则包括合理性、全面性和收支平衡性,要注重预算编制方法的改进,实现预算编制与动态信息的有机结合,确保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收益性,预算编制既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高校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还要保持必要的刚性,保证预算的控制监督作用。全面考虑,统筹安排高校人员状况、预算标准等问题,分析影响企业预算编制的因素是否发生改变,评估这些改变是否对预算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具有实质性影响时,应该进一步判断影响的程度,以及由此需要对预算编制进行的调整。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零基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基数预算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高校严格按照零基预算的程序编制预算,审计部门的预算审计不仅要保证预算编制的正确性,还要做到预算编制的效率性。为此,预算编制审计既要站在高校整体的角度,从宏观层面统筹兼顾,全面了解高校预算编制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对高校预算编制有一个全面性的认识,对预算资金的调度使用情况做全面的调查分析,不仅关注预算内资金的编制情况,还要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扩大预算编制的覆盖面,稳步推进全面预算在高校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要抓住重点审计项目,深入细致的考察院系、职能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的预算项目进行审查,评价预算编制是否按照要求做到按照类、款、项、目逐一细化,预算支出标准要有可靠的依据,确保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保证经费性支出“定员定额”。要重点审查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调整事项。预算调整事项必须详细、充分的阐述预算编制变更的主客观原因,进而分析预算编制变更的必要性。预算变更项目要进行细致分析,区分不可变更项目和可变更项目,不能随意增减项目,也不能在项目之间随意进行金额的分配,预算金额的分配要有客观的数据作为支撑。
(二)完善预算执行审计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执行审计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审查预算执行的客观性。一是审查预算执行是否全面。预算管理要贯穿高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客观上要求预算审计必须将全面性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预算编制阶段的全面性是指预算编制的范围是否足够全面,预算执行的全面性则是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审计。要审计收入预算(包括事业性收费、财政补助、上级补款、自主创收等)的收取是否符合物价部门的标准、收取的金额是否按照规定及时上交财政等。预算支出审计则要重点审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落实是否到位,预算外资金管理是否科学,使用是否规范等,要求预算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形成完整的说明,并通过函证、询问等方式向客户、使用者核实资金支付的真实性。二是审查预算执行是否合理合法。要按照高校内部审计的相关要求制定审计计划,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预算执行的流程是否科学,预算程序是否按照规定等问题进行核查,要按照预算执行类别组织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确保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的项目符合预算编制内容,预算标准符合相关文件规定,预算的相关会计处理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
(2)预算执行的效益性。高校预算执行效益性审计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内部协调。高校预算执行涉及到高校内部的各个院系、部门,高校预算执行效益的提升必须处理好高校整体与院系、部门之间的关系,预算审计的设计既要考虑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又要结合各部门预算执行的特点。要注重预算审计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相结合,使指标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映项目执行情况。二是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评价依据。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全面性要求审计部门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要做到纵横结合,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学院规章制度、预算目标等在纵向上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年度的对比分析,在横向上与兄弟院校、国内外先进高效进行比较,不断发现不足,提升预算执行水平。三是高效预算执行审计的评价指标。高效预算评价指标的选择或者设计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以及审计目标来确定,一般而言需要考虑以下指标以反映高校收支绩效和经费结构合理性。
经费自给率=(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附属机构创收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性支出+经营性支出),反映高校收入管理能力以及保证高校正常运行的能力。
预算收入完成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附属机构创收收入+其他收入)/本年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完成率=(事业性支出+经营性支出+附属机构补助+其他支出)/本年预算支出,衡量高校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的完成情况。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支出金额/公用经费支出。教学经费支出比率=教学经费支出金额/公用经费支出。高校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应保证教学业务费用的充足性,目前,多以3:7作为一个理想的人员经费与教学业务经费比。
预算内外收入比=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通过比较不同年度的预算内收入比可以评价高校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同时,利用高校资源增收、创收的能力。
(三)完善预算决算审计 高校预算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决算报表以及资产、负债、净资产等的审计,其中,决算报表审计的重点是报表项目是否真实、可靠,尤其是其中的收支项目列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支出核算是否准确、支出方向是否符合专款专用等内容。资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基建收支情况以判断资产账面价值是否与实际价值相符,是否存在账外资产,是否有未对冲的报废资产等。负债审计的重点包括还本付息的金额是否正确、借入资金是否及时到位等。净资产审计的重点在于高校投资基金管理方面,例如基金核算是否按照分类明细核算的要求进行管理,基金列支与核算是否准确等问题。具体而言,要做好高校预算决算审计,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搜集、整理决算审计所需要的资料、文件,为审计提供充足的审计证据,例如要对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进行决算审计,不仅要有相关的会计账簿,还需要有相关的技术资料,如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参数等,并通过现场调查获得一手资料,避免造价造假问题。二是做好审计的跟踪反馈,决算审计虽然是整个预算审计的事后审计阶段,但它必须与前面两个阶段的审计工作衔接好,通过这一阶段的审计来发现前面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研究改进对策,为实现预算审计的持续改进提供保障。要将预算决算审计提出的建议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持续提升预算编制水平,要将预算决算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作为预算决算审计执行的重要内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整个预算审计的质量。
篇3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科研事业发展;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53-02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医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日益重视,科研经费的规模也日益庞大起来。随之,医院不断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1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现状
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都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1.1 科研项目的资料不共享,管理混乱
(1)目前,北京地区医院及研究所的科研课题项目名义上由其科研部门管理,但是实际上课题的申报工作却由不同部门去做,如:“优秀人才”类课题由党委办公室申报,“首发基金”由人事部门申报,“科研类”课题由科研处申报。在课题项目申报成功后各部门也未能到科研管理部门留档,只有资金到位后才通知科研部门,造成课题项目的预算书、任务书等资料不全面,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无法展开。
(2)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结题验收、向上级单位汇报等工作,忽视了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情况、使用进度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课题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掌握课题经费的使用进度。但因不能掌握课题经费的具体预算分配方案,而不能有效的控制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指标、结题时间的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
1.2 科研经费的管理不规范,管理办法不明确
(1)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项目进行中,只注重课题任务的完成程度,而忽视了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对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不是很清楚,导致在课题结题审计时才发现经费使用率低或经费使用不当。如:在项目任务书申报时并无测试费预算,却发生了付基因芯片测试费的情况。又如:劳务费使用不合规,存在课题组人员领取劳务费的现象。这与《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使用办法》中“第九条 项目(课题)经费支出范围(九)劳务费的规定不相符。
(2)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审核控制不严格,经费用途是否与科研课题有关,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研处与财务处均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导致有的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课题,为了结题或者课题检查,多个课题经费集中在某一个课题突击支出,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无序随意。而在医院医疗成本支出中又包含课题研究中使用的水、电、仪器设备等科研成本,无法按实际理清,从而增大医院公用成本支出。
(3)医院现阶段课题结题后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结题后继续使用剩余经费,报销与该课题无关费用。第二种是该课题经费长年挂账,我院在课题清查中发现有13个科研项目三年以上未有收支,余额累计几十万余元,未及时进行清理。造成课题结题,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2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 现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北京负有科研任务的医院及相关研究所的关注。为了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保证医院科研事业的展开,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就必须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1 完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医院要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好,就要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课题经费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级、省级、局级、所级、横向合作课题,这些课题经费虽有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但我们应根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定制出适应于本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方法、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结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应明确医院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2.2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医院应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与反馈信息,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进度的掌握,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课题经费的预算方案,使科研经费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中控制。有利于课题负责人随时查看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地实现了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3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控制力
加强项目课题预算管理工作,使项目预算经费科学化,合理化。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医院领导负责指导、科研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财务部门负责课题预算编制,这样可以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更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在课题实施中财务科定时告知科研处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进度,科研处与课题组及时与财务处进行经费问题沟通,实现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在项目课题结束时按照项目课题经费管理规定进行结算。提高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意识,按预算批复支出科研经费,提高预算控制力。
2.4 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 2012年实施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中强化科教经费管理,专门设置“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以及“待冲科教基金”科目,明确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纳入收支管理,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规范化。财务部门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认真稽核实施过程中课题经费的支出,根据课题开支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划分项目之间的费用,相互之间不得挪用,对超范围、超预算支出及时与课题负责人、科研处及时沟通调整,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共同督促项目经费使用。
2.5 加强科研经费监督和控制,保障科研经费的资金安全 在课题管理中完善内控审计制度,审计处应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使科研课题经费使用和签订合同与协议全部在监控中,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财务验收是进行课题验收的前提,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增强审计制约性和控制力,从而保证课题经费健康运行。
2.6 制定课题结题管理方案,避免出现结题不结账、长期挂账现象 针对医院科研项目在结题后,结余经费的使用不规范以及长期挂账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个方案来进行处理。有结题审计报告的,要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规定的结余经费使用范围和使用额度来使用结余经费。再有就是规定一个结余经费使用期限,如在规定期限内还未使用完,科研部门将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进行收回处理。
2.7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是由财务部门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课题名称、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经费来源及金额等相关资料,协助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物资部门、药房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课题编号设立课题库,以便财务部门在做出入库时能清晰地与医院大账分别进行核算。课题负责人需要在按合同约定如期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合理使用科研经费。设立专人负责课题经费的报账工作,建立经费使用登记本,随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确保课题经费不会超支。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合理化、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医院的科研事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关于专项经费的使用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向就业不充分的低收入农户、吸收低收入农户就业的小型或微型企业经营者提供小额贷款,及为实现就业而开展的相关技能培训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专项经费贷款对象为当地具备贷款资格的个体农户、联户生产经营农户及私营或微型企业经营者。确定贷款对象应充分考虑农村妇女的就业需求。贷款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有能力从事就业生产活动并有贷款要求;个人年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贫困线;在任何银行的存款总额低于5000元;没有任何不良欠款行为;没有任何赌博行为;无其他不宜贷款的情况。
私营小型或微型企业经营者要从能保证可雇用更多农村劳动力的当地企业中选择,贷款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建立1年以上有发展潜力并开展新的生产活动和就业投入比较高的企业;企业均从当地贫困农户中雇用人员;企业没有任何不良欠债行为;无其他不宜贷款的情况。
对私营小型或微型企业经营者的贷款金额,按每雇用一人不超过3000元,贷款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安排。
小额贷款的申请须由贷款者本人提出,经乡镇劳动服务站工作人员对就业活动方案进行实地考察并初步筛选后,报当地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管理机构对乡镇劳动服务站提供的贷款人资格、贷款金额和就业活动方案进行审查、评估,通过筛选并确定就业活动方案和制定贷款发放计划,上报国家项目指导委员会审批。
项目管理机构要使用统一贷款协议书式样。贷款协议要明确就业方案名称、贷款金额与贷款期限、归还方式、资金占用率和担保等事项。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贷款归还方式根据不同的就业方案可选择一次、再次或多次偿还,资金占用率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项目管理机构应委托当地专项经费开户银行发放贷款。如果银行不能提供发放贷款服务,可委托乡镇劳动服务站直接发放。
由银行回收贷款时,按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由项目管理机构通过乡镇劳动服务站直接回收贷款时,要向贷款人开出三联单收据,分别由项目管理机构、乡镇劳动服务站和贷款人保存备案。贷款回收后,项目管理机构要作出资金回收明细表和资金损益表。
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需延期还款者,由贷款人写出申请报告,项目管理机构应根据情况作出还款期限的变更。对无故不还者,项目管理机构要下发还款通知书,给予一定的宽限期,超过期限仍未归还者,视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解决。对因贷款人死亡等原因不能还款者须由当地公安部门出具证明,经项目管理机构查证核实后予以注销,有关资料要全部存档备案。
二、关于专项经费的管理
各地项目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并建立经费使用台帐。每年年末(按财政年度计算),项目管理机构要进行本年度专项经费收支决算,编制财务活动报表,根据下一年就业活动方案的实施情况,提出专项经费好处方案,并上报国家项目实施工作小组。
项目管理机构要按国家财政管理有关规定,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和发生的每一笔经费往来,记入财务帐目。
专项经费的帐户利息收入和贷款人缴纳的资金占用费要直接转入银行专户,主要用于中央和地方项目管理和培训以及后续服务等活动。管理费用一般不超过上年帐户利息和资金占用费收入总额的70%。
三、关于专项经费的监督与检查
国家项目实施工作小组通过建立试点地区专项经费统计报表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篇5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核心是跟踪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要紧紧抓住资金流向的各个环节,落实资金到位情况和使用效果。
1、开展细致的审前调查工作,加强审计业务培训,制定周密详实的审计实施方案。首先,根据专项资金的性质,抽调专业人才、组成审计组,集中学习讨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确定审计的方法。其次,开展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确定审计要点,经审计组成员研究讨论后,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审计目标、内容、方法,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合理可行、节约审计资源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程序科学、周密、规范。
2、做好跟踪审计现场控制工作。一是审核财政预算,一方面要搞清楚专项资金总体规模,核实计划下达数与资金到位数;另一方面,从下达计划的文件中筛选出资金量大,项目影响范围广或涉及群众人数多的资金作为跟踪审计现场实施过程的重点和切入点。二是审核项目计划,首先对招投标情况进行审核,检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标底是否由有资质单位进行编制,建设单位资质,信誉度是否达到标准。其次,要审核项目造价,重点检查计划下达的标准与签订的合同标准是否一致,对实际执行标准大于计划标准的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必要时,可要求资金管理部门通知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对合同重新进行论证,防止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造成专项资金支出不合理。三是审核资金拨付管理情况。采取跟着资金走,从资金源头按流向跟踪审计,资金流入到那个部门就跟踪到那里,逐笔核对落实。四是审核资金管理使用发放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应作为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救灾、扶贫、低保等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时,要对使用发放对象进行审核,审核发放对象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在本村(组)进行了公示,审计要对其灾情损失等情况进行现场勘测,同时,增加取证的多样性,可采取摄像、摄影、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形式收集审计证据,对发放对象进行调查时,应扩大覆盖面,调查资金数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应低于发放资金总额的30%。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采取随机抽样,做到户必见人,无人换户。要对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及物资进行审核,防止资产流失。要检查其是否建立健全了资产管理制度,是否作为资产登记入账。对资产决算情况进行审核,核实建设面积,工程取费等情况,防止因高估冒算造成专项资金流失。五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跟踪审计应对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进行综合评估评价,重点评估其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无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方法
对于仅以财政预算拨入公用经费作为主要经费来源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公用经费的支出未实行事前申报制度,支出随意性过大。在跟踪审计中,应考虑单位性质和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小以及单项(单笔)异常支出进行跟踪。
1、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分类跟踪体系。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上,应对需审计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对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涉及民生资金管理的部门,应作为一类单位,每年进行跟踪审计;对有收费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或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作为二类单位,对其跟踪审计可每间隔1―2年进行一次,主要跟踪审计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支出的效益性;对资金量小,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单位,作为三类单位,跟踪审计主要以单位自查为主,每年定期向审计机关提交自查报告,审计机关根据自查报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每3―5年进行抽审。
2、对单笔、单项异常资金跟踪审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支出随意性大。在跟踪审计中,对公用经费的支出,要有控制办法,形成一整套管理机制。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公用经费支出档案,对每一项目支出,如招待费、燃修费等,应与前三年支出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超出历史平均支出范围的异常支出,剔除物价上涨指数后,对单项(单笔)资金进行深入跟踪调查,分析原因,一查到底。
3、对下拨资金进行跟踪。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逃避监督,在拨付下属单位经费时,多拨付资金,用于报销本单位费用及购置设备等。在跟踪审计时,也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拨出经费档案,与审计年度的拨款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超出以前年度拨款范围的资金,要分析研究,发现审计线索,进行延伸跟踪。调查下属单位对拨入经费的使用情况,杜绝在拨款环节出现问题,同时,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对账面无记载的资产亦应跟踪查明原因。
4、对各项非税收入进行跟踪。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列支不合规支出,将一些变相捐赠、赞助、乱收费资金及应由本单位收缴的非税收入,转移下属单位代收,隐匿收入。审计时,一是要延伸跟踪审计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审核有无超出本单位的收费项目和不属于本单位的支出;二是根据收费许可证的收费范围,对应缴费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核对收费金额;三是对与该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调查,核实捐赠、赞助款的收取情况。
三、开展跟踪审计整改情况的落实处理和后续审计工作
篇6
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停留在对科研经费进行审签层次,在科研项目结题时仅对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进行审签,即便是国家9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民用科技等重大项目都是在事后进行审计,等问题发现时已错失了纠正的时机,并未深入到科研经费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没能充分发挥审计在事前、事中的监督与服务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可以尝试对科研经费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审计事前、事中监督与服务职能,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纠正,防止挤占、挪用、截留和浪费资金,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首先应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需求向审计部门提出申请,审计部门组建审计组,通过调研编写出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批准后便可发出跟踪审计通知书,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召集科研项目课题组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招投标管理部门以及审计组成员参加的见面会。
审计组介绍审计人员、跟踪审计依据、程序和方法及跟踪审计重点,列出需报送的审计资料清单,按照立项材料、年度(分季度或半年)材料、验收材料分类别分阶段报送:批复的项目任务书及预算、项目组人员及分工、项目组制定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学校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项目预算、调整及批复的相关资料、财务会计资料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大宗物资招投标情况及5万元以上大额资金支出情况、物资采购、保管、使用内部控制情况、固定资产管理情况、项目中期财务决算报告、项目中期检查工作报告及考评结果、项目结题财务决算报告、项目验收报告等等,并要求项目组应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承诺。
由于跟踪审计不同于以往的事后审计,它是根据项目建设周期的长短进行的动态审计,因此在不影响正常审计工作的情况下,可对科研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和重点,可采取日常审计和重点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课题组分季度或分半年度提供相应的资料,如果审计部门和财务系统实施了联网,还可以随时实施联网跟踪审计,尤其对支出金额大、超预算的支出项目如管理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敏感性支出项目可随时跟踪,及时查阅相关会计凭证及支出依据材料,审查支出内容及票据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组在审计中如发现问题应随时向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项目组发出审计建议书,督促其随时整改。此外,为了更好地体现审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审计组还可以随时给项目组提供咨询、答疑等服务。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①对财经法规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②是否建立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归口管理和财务等部门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有无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④物资采购与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2.项目资金筹措情况。①各项财政专项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学校自筹资金及其他渠道资金是否落实;②项目资金是否统一纳入学校财务部门集中管理,且单独核算。
3.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这部分内容是跟踪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项目资金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符合课题的合理需要,是否存在额外列支;②配套资金、合作单位及其经费预算是否已在课题任务书中列明,或已取得相关批复,外拨经费有否明细预算,分解到各课题承担的经费汇总是否与批复预算相符;③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有无超预算和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确需调整的是否经过审批;④年度或项目财务决算编制是否符合要求,报表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
4.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①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项目预算书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②项目资金是否按计划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等问题;③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是否分别单独核算、拨付合作单位预算资金的规范性及监管情况;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支付手续;⑤项目资金支出签字权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⑥科研项目结题后,是否按规定及时办理结账手续,结余经费的认定和上缴有无拖延财务结账、长期挂账甚至继续报销费用等问题。
5.资产购置和管理情况。①资产购置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组织采购、是否按批复购置设备的预算执行;②购置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开放共享情况;③购置设备是否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需办理权属登记的资产是否登记等。
6.项目资金绩效考核情况。项目资金绩效考核机制建设与执行情况,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审核绩效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三、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项目资金跟踪审计,要进一步检查内部控制是否紧密、经费管理是否有章可循;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否适应所承担的研究任务,能否充分调动科研单位、职能部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奖罚措施是否得当;课题经费的支出是否有规定、支出有控制、使用是否有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管;报批时是否遵循了有经办人、验收人、课题负责人或者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负责人三方签字制度等。
2.检查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项目申报时比较积极,一旦申报下来花钱却不重视,往往到快要结题时匆匆花钱,以致造成结题时结余大量资金,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审计部门在对科研经费进行跟踪审计时应充分发挥审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及时向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发出审计建议书,督促他们保证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进度。
篇7
一、州迎国检倒计时工作领导小组
州“两基”迎国检倒计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接待、文秘资料、经费核算、督导检查、宣传报道6个工作组,州“两基”迎国检倒计时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实施。州迎检办负责对各工作组倒计时工作进展情况的督办和情况通报。各工作组要根据本方案明确的职责和倒计时安排,细化分工,职责到岗,责任到人,既要各司其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又要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全州一盘棋,确保顺利通过“两基”国检。
二、分组及工作任务
1、综合协调组
组员:州政府办公室、州教育局、州发改委、州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
1、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全州“两基”迎国检工作;负责向省政府、省教育厅上报有关文件;制定《州接受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手册》,统筹安排国家督导检查组在期间的工作安排,时间表、路线图。
2、与教育厅、省政府办公厅、州“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衔接,联络迎国检工作相关事宜。
3、协调安排“两基”国检汇报会、总结会等会务具体事项;负责协调有关单位落实国检过程中安全保障事项。
4、协调安排国家督导检查组、省上领导来检查工作过程中州内陪同领导和工作人员等。
5、落实国检组工作、警务用车;综合协调其他五个组的工作。
2、接待组
组员:州政府办公室、州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负责制定国检专家组接待方案,按程序及规范要求对礼仪、服务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落实国检组成员的接站、住宿、餐饮、宴请、参观、送站等具体事项;安排国检专家组工作室及国检过程中活动安排等具体事项。
4、统筹安排接站、检查、参观考察、送站等国检过程中的车辆。
5、落实国检组工作用品、纪念品,预订返程车票等事项。
6、国检组专家安排一一对应的联络员,提供周到及时服务,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3、文秘材料组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负责拟定我州“两基”工作情况汇报稿等,安排落实财政、发改、人事、审计等部门“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2、草拟迎国检期间有关文件、请示等文稿。
3、安排专人负责“两基”国检汇报会及检查过程中质询问题的记录整理等,按国检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的相关材料及表册。
4、审查各地“两基”工作报告及“两基”情况统计表,指导各县(市、行委)做好迎检工作。
5、准备国检所需档案材料、编印材料清单、州情介绍等有关材料。
6、7月15日前编印完成“两基”工作画册。
7、7月15前完成“两基”工作展板。
8、安排专人负责国检组材料文稿打印。
9、编印《州“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两基”工作情况汇报》、收集和编印《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材料的单行本。
4、经费核算组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负责协调财政、审计、发改、税务等部门做好教育经费投入。
2、协调财政核算—年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情况;核算全州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管用情况;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明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情况等。
3、协调审计提交—年教育经费审计报告,督促各地补齐欠拨教育经费或作出补拨承诺。
4、落实国家、省政府、州政府各项教育工程资金的情况,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情况。
5、督导检查组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草拟《州“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登记表》。
2、拟定“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
3、制定“两基”迎国检倒计时工作安排。
4、召开“两基”迎国检培训会及督导人员会议。
5、组织对各地落实整改情况的检查,指导各地做好学校校园整治、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
6、督促指导各地自查自评和整改达标工作。
7、督促指导各地做好“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接待及检查线路、展室、专题片等工作。
8、督促检查各地“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9、教育项目实施,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接受国检组质询和有关问题的答复。
10、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
6、宣传报道组
组员:州委宣传部、州文体广电局、州教育局、电视台、柴达木报社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制订“两基”国检期间宣传方案。
2、协调落实日报、教育、柴达木报及相关门户网站等媒体上的宣传报道;指导各地做好迎国检宣传工作。
3、编印州“两基”国检专题简报”;协调德令哈市做好市区、车站、广场等重点场所悬挂“两基”工作宣传标语。
4、协调落实电视台播放“两基”工作专题宣传内容。
5、协调落实新闻媒体及记者对国检汇报会、总结会、督导检查等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制作国检组专家在工作专题相册。
三、建立“两基”迎国检工作联系制度
为充分发挥州“两基”迎检办作为州委州政府在“两基”迎国检工作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督促各地认真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建立“两基”迎国检工作联系制度,州迎检办负责人定点联系全州各地,相关联点单位抓好工作落实。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州委、州工商局、州教育局、州监察局、州妇联等联点单位抓好工作落实;
州地税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编办、州财政局、州委宣传部、州扶贫办等联点单位抓好工作落实;
篇8
一、总体要求
2013年工商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中心工作,加强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预算执行效果,着力化解历史遗留债务,全面规范基建财务管理,注重抓好内部审计质量,扎实推进财会基础建设,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为全系统履行职责提供经费保障。
二、主要任务
2013年工商系统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省局明确的工作任务要认真予以落实;对预算规定的各项指标要切实加以执行;对基层建设的经费要按规定的标准给予保障;对历史遗留的市场建设债务要彻底进行化解;对财务内控制度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和落实;对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和审计结果要追踪、督促落实;对收费等涉财事项引起的社会矛盾要慎重进行应对;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干部职工的利益要主动进行协调;对系统事业发展和基本建设要有初步规划和计划;对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探索解决的新办法。
三、具体工作
㈠继续做好退付预收“两费”的后续工作
继续办理“两费”退付。2013年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退付要求,积极协调和解决基层在退付预收“两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退付结果公示和月报制度。
㈡积极化解历史遗留债务
在2009年核查历史遗留债务的基础上,按照《全省工商系统化解市场建设遗留债务方案》(苏工商财〔2009〕391号)的规定,在一季度统筹使用省局化解市场债务专项补助经费,同时要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做好市场未脱钩人员处置及债务清偿的后期工作。各直属局、分局5月15日前向市局提交化解债务工作总结报告。市局5月底前向省局提交化解债务工作总结报告。上半年拟对全系统近三年债务偿还情况进行调查,7月份组织开展对中央和省化解债务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近几年来工商系统债务总额逐步减少,偿债力度加大,各单位要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的偿还各项债务,尽可能在2013年内化解绝大部分历史遗留的债务。
㈢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
根据省局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系统部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的操作规程,规范实施系统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执行方式,强化预算的约束力,提高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质量。
1、优化部门预算的编制。加强会计核算,注重日常基础数据的归集、整理及运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要整合和优化部门专项经费,切合单位工作实际,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加强预算执行。各级工商局要适应当前财政和经济形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的用途、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行政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增强全员预算意识,规范预算执行的部门包干、归口管理和结果公示,控制预算支出的序时进度。
一是机关继续推行非资本性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归口到处(科)室和部门包干,每月对执行结果进行公示,用财务公开来加强和推进预算的执行。
二是加强基层经费的保障和专项经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根据省局要求,2013年要制定《工商局基层经费保障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基层分局(所)行政、事业、社团开支范围,明确基层分局(所)行政经费保障标准。为此,各直属局、分局要在对2009年基层分局(所)经费保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基层分局(所)公用定额经费与项目经费结构,对基层分局(所)日常公用定额经费按不低于财政综合定额标准的比例给予保障;同时要根据本地经济户口管理、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等因素,制定基层分局(所)企业监管、市场整治、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办案等专项经费的保障标准。上述比例和标准在2月底前各单位要以书面形式向市局财务处提出建议,市局在一季度综合各单位的比例和标准制定《工商局基层经费保障标准》,并以文件形式抄报省局财务处。标准制定后,市局将对基层分局(所)比例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跟踪,2013年市局确定丹阳工商局新区分局、润州工商分局金山所和丹徒工商局高资分局、句容工商局华阳分局、扬中工商局城区分局、京口工商分局象山所、新区工商分局大路所为基层分局(所)经费保障情况的跟踪和数据直报点。为了做好基层分局(所)经费保障工作,要求:一是各单位要做好基层分局(所)经费保障比例和标准的测算工作;二是各级财务部门在年初就要加强基层保障经费和会计核算,注重日常基础数据的归集整理。从基层经费的保障比例、标准和核算二个方面都要做到精细、到位。
三是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对固定资产采购、基建维修等重大支出项目进行过程控制,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可控制,事后能追述”,科学合理使用好预算资金。
3、做好非资本性项目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省局把2013年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项目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市局根据省局这一要求将加强本级和各单位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今年选择两个以上的非资本性项目,从项目的预算执行,经济业务的合理性、科学性及资金使用的效果等方面对项目支出实行绩效评价的试点。
4、根据省局的工作要求,上半年市局将对2009年制定的系统《国库集中支付实施细则(试行)》的执行情况和全系统基层分局(所)经费保障情况进行检查。
㈣强化会计核算和财会基础工作
1、完善和落实《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会计基础工作暂行规定》,制定“工商局财务会审工作操作办法”。加强和规范财务会审工作,把财务会审打造成为系统财务人员交流学习、检查基层财务工作、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平台。
2013年我局将至少开展两次集中会审。对财务会审发现的基层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主题讲座等形式,多方面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和会审问题的整改,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
2、精心组织、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财会知识竞赛和财务制度的评展活动。在三月份组织系统财会人员进行参加省局财会知识竞赛的选拔,对组团人员进行进一步强化训练;在五月份前各级财务要完成本级财务制度的完善整理工作,五月份市局组织系统财务制度评展。通过评展进一步完善我市工商行政管理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3、加强社团、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修订和完善《工商局挂靠社团、中介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预算和目标管理,实现收支两条线,坚决杜绝收入不入账和坐支行为。年内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对挂靠社团、中介机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4、完善和落实“机关财务定期分析制度”。2013年各预算单位在7、12月对半年和全年的财务工作进行一次系统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5、加强财会人员培训。2013年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一次会计核算培训和预决算编制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
6、加强财务工作调查和业务研究。2013年各单位要根据财会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总结和归纳单位财务管理经验,有针对性进行财会业务和管理工作的研究,每个单位年初至少上报一个研究课题,并撰写研讨论文。市局将在下半年进行财务工作研讨和论文交流评比。
7、加强往来账项和暂付款的管理。按照系统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往来账项,尤其是暂付款的规模,落实承办部门和人员的清理责任,往来账项在发生当年内因故无法结清的,要履行书面报批手续。
8、加强系统银行账户管理。要按新的系统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对银行账户进行清理、撤并和管理。
9、认真落实《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本级“财务信息化管理操作细则”,市局上半年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
10、制定“工商局财务人员服务工作规范”,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服务职能的履行。
㈤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力度
严格按规定做好各项审计工作。2013年我们将在审计结果的利用上做文章,制定“2013年审计工作计划”和“工商局审计结果跟踪督查办法”,重点在审计结果整改上下力气,将内部审计监督和加强财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规范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
1、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对各直属局、分局2009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对所属单位、挂靠社团的常规审计不少于每两年开展一次;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部分单位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落实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扩大内审工作公开、公示的面。
2、做好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计及监督检查。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做到应审尽审,不留失职、渎职的盲区,同时要规范审计中介机构的选用和考核;
3、促进内部审计建议的整改和落实,建立后续审计信息数据库。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管理,对屡查屡犯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属于制度不完善的,要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完善的制度;属于人为的问题,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监督和督促审计结果的落实。
4、创新审计工作理念,严把审计工作质量,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资料齐全、证据采集规范。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认真听取意见,确保审计项目事实百分百清楚、定性百分百准确、处理百分百合法。
㈥规范基建财务管理
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基本建设资金均须纳入单位预算。根据省局要求,从2013起,要将基本建设的立项、建设到竣工各阶段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在内网上按季进行公示,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向银行贷款、向其他单位借款或让施工单位垫资必须逐级报批,未经省局批准一律不得向银行贷款、向其他单位借款或让施工单位垫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集资、摊派。防止超概算、超标准建设,杜绝不顾财力上项目。经批准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筹集达到概算的50%以上方可开工;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付款,规范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管理。项目竣工后一般在3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审计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和工作统筹。今年是全省工商系统的考核年,也是新三定方案实施的第一年,各级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要按照财经法规和新三定方案的要求,配备会计人员,明确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健全财务制度,完善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各单位要根据今年的财务工作的任务,做到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忙而不乱,扎实、高效的完成财务工作的各项任务。
2、要加强财会业务和法纪培训。要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市局要加强会计负责人和主办会计的业务和法纪培训;直属局、分局要加强基层分局(所)负责人和报账人员的业务和法纪培训,将培训定期化、制度化。
3、严格劳动用工制度。要严格按照省局的要求落实劳动用工的清理,将劳动用工占行政编制数比例控制在财政规定标准内。
4、严格落实财务报表的定期报送规定。规范财务报表的定期报送,提高财务报表报送的质量。
5、加强财务档案管理。要推行档案达标活动,除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保管之外,应及时清理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票据和审计档案。
篇9
高校专项经费是指由财政部门拨付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用于学校完成特定工作和事业发展目标而下达的专项资金。专项经费指定用于特定项目,不得随意改变款项用途,专款专用。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办学经费不足,为了争取更多的专项经费,各高校往往只重视专项的立项申报,却忽视了专项经费的控制与管理。
一、高校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申报不规范
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在申报项目时把关不严,对专项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论证不够充分,不能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申报,没有长远考虑,存在申报项目在不同年度有重复、专项购置的仪器设备有重置、闲置等现象。有些高校只重视争取专项资金,对其如何管理、如何使用则考虑不足,对于申报的项目也缺少资金配置方案论证,盲目夸大申报项目的业务内容、所需经费,导致专项经费配置的可操作性不强,使用效率不高,造成专项资金的浪费。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在编制专项经费预算时,大多是专家、学者或高层管理人员通过主观判断决定,往往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也就缺少了专业的财务标准,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支出范围。高校的专项经费预算多数是采取总额控制,划块管理,在各专项之间也只是简单地平均分配经费,容易形成执行过程中有的专项经费有剩余,有的专项经费却不足。这样就会造成各专项之间经费预算相互挤占,内部预算随意调整,预算不准确的现象,同时专项预算编制不科学也导致了许多校内部门之间的矛盾。
(三)专项经费管理缺乏约束性
由于专项经费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在专项执行过程中也经常不按预算列支、随意调整。加上专项经费管理也不规范,没有明确的支出范围,经常出现随意改变专项经费用途、任意扩大经费支出范围的现象,这样就破坏了预算的严肃性,也严重损害高校专项专款专用的性质。由于专项执行缺少监督,极易造成专项资金闲置或年终突击花钱。另外,由于专项资金年终余额注销手续繁琐,又无人督促,因此常有完结项目不及时注销、结余资金不及时清理的现象,长期滞留于学校账户中,导致学校账户中专项户头繁多,让查询、管理难度增大,也使得专项资金实际使用效率低下。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专项经费的使用方面,许多高校的整体管理意识不强,缺少有效的监督。财务人员在专项经费核算过程中只是充当了简单的记账员,没有起到辅助监督及控制的作用。而高校内部审计大多停留在是否超预算支出、报销的票据是否合理的层面上,并且多是事后检查,对事前、事中的审计监督较少,同时因为审计范围狭窄、使用的信息不对称、审计结果运用不足等因素,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很难真正地发挥监督的职能。
(五)缺少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效果没有评价,也不追责问效。即使有绩效评价,也仅是靠一份专项决算书来说明,对专项经费的评价大多也只是定量分析,缺少科学的、可操作的定性分析,且停留在简单地说明资金使用进度、预算执行情况及是否有挤占、挪用现象上,对资金投入的规模是否合理、分配是否科学、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的执行效果等方面无法有效评价,对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有效遏制,对评价结果也不能充分利用,不能起到监督、激励的作用。
二、高校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成立专项管理部门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专项管理部门,从专项的立项申报、执行过程、结转结项、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管理。专项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使用单位、主管部门、财务部门、相关专家等对使用单位申报的专项项目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合理安排预算。专项管理部门还应建立专项信息管理库,将所有项目信息及时录入专项信息库,并按轻重缓急排列专项执行顺序。通过专项信息管理库向各单位通报专项项目的立项、审批、执行过程,这样也有利于各单位监督执行进度,自觉改进工作方法,缩短执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高校应切实提高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谨性及重要性的认识。专项管理部门应在项目申报时组织使用单位、专家学者及财务部门一同编制专项预算,对每一个专项都应单独编制。合理确定各专项经费的使用用途、支出范围、预算额度等,同时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和财力状况,按照需求的紧迫性安排专项预算。专项管理部门再将各个专项的总体预算和分项预算也录入信息库管理。专项经费一经确定,不得擅自变更。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时,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财务管理规定,按照程序审批调整。强化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确保专项资金得到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
(三)实行项目管理
高校财务部门对专项经费应实行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强化各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意识,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项目管理负责人制度。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加强专项经费的核算管理,严格按照专项预算在开支范围内列支,超范围、超预算一律不予报销,强化专项经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财务部门还应定期向专项管理部门提供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专项管理部门也要将各专项经费的执行情况录入信息库,各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信息库及时了解专项的执行进程和资金的使用进度,便于他们合理安排资金,避免突击花钱,也便于他们及时分析资金使用方向和发现问题。待项目完结时,专项管理部门可以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程序履行完结手续,及时清理结余资金,注销项目账户,同时把握好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和资金管理,保证专项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进行全程审计监督
高校审计部门应开展专项经费的全程审计,包括立项时的预算审计、执行时的事中审计和事后的纠偏审计。专项业务发生前的预算和过程控制是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的暂时性和滞后性。把监督环节提前,对审计时查找出的问题及时沟通,并进行合规性调整,才能有效实现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专项信息库中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及信息,分析专项经费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方向来发现问题,同时审计部门也可以把审计结果及时传递给专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便于他们纠正偏失,也可作为后期绩效评价的有力依据。
(五)实行绩效评价管理
篇10
**市红十字会:
“5.12”**地震后,在市红十字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院接收到市红十字会援助资金30万元,用于我院业务用房维修加固,现灾后维修加固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经初步审计,该项目共计耗资27万余元(审计结果待审核后正式下发),剩余资金2万余元,为充分发挥援助资金的作用,让捐赠人满意,按市红十字会关于《红会援建项目剩余资金使用办法的通知》(红会〔2011〕147号)文件精神,经院长办公会研究,特拟定我院红十字会灾后维修加固项目剩余资金使用方案:
一、设备的选定
全民体检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按照国家全民体检项目的要求,需要对辖区儿童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为了开展好全民体检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拟采购**齐力QL800微量元素检测仪一台。
二、设备的采购
预算经费约5万元,购置经费不足部分由我院自筹。采购方式: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
三、实施时间
2012年1月10日前完成。
四、设备管理
设备购进后,我院将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落实专人负责,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让广大的儿童享受到红十字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