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的性质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经济的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体经济的性质

篇1

关键词: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增量财产权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4)02―0021―05

“放大效应”这一概念是用来描述某一事物或行为可以产生一种远超出其自身能量的外部效应的现象。自人类社会从生产与消费为一体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展到生产与消费相分离的追逐利润的市场经济,从以个体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发展到高度社会化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以来,增量财产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类型。与传统民法保护的服务于人们生活消费的存量财产权不同,经济法保护的是服务于人们追逐利润的增量财产权。增量财产权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它所具有的特有运行规律,使得经济法主体行为产生的影响力不同于传统民法主体行为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远超出其本身的能量,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各方面都形成广泛的影响,从而使经济法主体行为具有了放大效应特征。

经济学研究者首先注意到了经济法主体行为具有放大效应现象,以及它对经济生活秩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展开了从实体经济领域到虚拟经济领域的广泛研究。如1987年陈万康在其《市场放大效应的产生机制及抑制途径》的文章中就对实体经济领域的这一放大效应现象进行了专门研究。作者以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为观察点,系统地介绍了市场放大效应的表现、对实体经济生活的广泛影响、市场放大效应的产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抑制放大效应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之后,经济学研究者们在分析各种金融风险时,对虚拟经济领域中的放大效应现象的研究不断增多。如有研究者将近些年在世界各地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原因,直接归于国际投机资金产生的放大效应,认为资本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促成这种放大效应的原因之一。

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无疑使得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传递速度更快、影响力度更强、波及范围更大。如2007年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2009年在欧盟发生的欧债危机,虽然只是个别经济法主体,但其在短时间内就深刻地影响到各国经济,导致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可见,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秩序法律治理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主体行为具有的放大效应应予以高度关注,将此作为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课题。

增量财产权的运行规律决定了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放大效应。笔者认为,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其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分工合作、乘数效应、尺度效应。

(一)社会分工合作

在增量财产权时代,产品的生产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日常生活消费的需要,而是为了追逐利润。为此,必须提高生产效率,深化分工合作。

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内部每种产品的生产都被分解成多个生产环节,其中任意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得之前环节进行的工作前功尽弃,之后的环节无法延续,从而导致整个生产环节无效。在宏观层面上,不同的企业、行业之间产品的生产也形成了分工合作关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处于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它们之间会出现牵一企业而动整个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局面。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的分工和企业外部之间的分工,行业之间的分工日益交织在一起,出现了整个生产领域分工合作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单个资本转变为社会的共同资本,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单个人的劳动转变成社会的共同劳动,实现了劳动的社会化;单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成为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实现了产品的社会化。从而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分工合作,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动。

可见,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社会分工,已经大大不同于之前的社会分工,它使得以企业为主的各经济法主体之间不再是一种割裂的、独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衔接、互补互存的统一有机体关系,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联动机,任何一个经济法主体的行为,都可能会对与其相关的其他经济法主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依靠结合劳动力进行产品生产的财富创造方式,虽然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一个“加和”效应,但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每一个经济法主体行为对其他相关经济法主体的影响力度,使其行为产生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都有可能以超出自身能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度向外扩散,形成放大效应。随着交通和信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放大效应如同获得了一个加速器,得以更强的力度和更快的速度向外扩散。

(二)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即“倍数效应”,它是乘数原理作用于经济活动的一种外部表现。根据乘数原理,在经济生活中,相关的不同变量之间会发生一个连锁反应,当某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相关变量发生成倍地变化。例如一项投资活动的变动,就会引起收入和消费活动若干倍的变动。反过来,如果当收入或消费活动发生变动时,也会引起投资活动若干倍的变动。

乘数原理在经济学领域的发现和引入,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1758年出版的《经济表》。在这本著作中,魁奈首次运用乘数原理分析了在农产品生产上支出可以倍数地创造收入的过程。1929年,凯恩斯和他人联名发表了一本《劳埃德・乔治能办到吗?》的小册子,运用乘数原理的推理告诉人们,一笔投资支出不仅可以起到直接投资的效果,而且可以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更多间接就业。1931年,卡恩在凯恩斯乘数原理思想启发下,在《经济学杂志》6月号上发表了《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一文,用数学方法将乘数原理思想精致化。之后,乘数原理逐渐成为宏观经济理论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之一,被广泛运用到财政、货币、外贸等诸多领域研究之中。

在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存量财产权占据主导地位,它具有静态性、封闭性的运行特点,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因此,不同的经济变量之间难以发生成倍的连锁反应,乘数效应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不明显,可以忽略不计。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到增量财产权时代,而增量财产权具有动态性、扩张性的运行特点,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资本的高度流动陛和其对利润的狂热追逐,对各种经济信号的刺激反应灵敏,不同增量财产权之间极易发生成倍的连锁反应,乘数效应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开始凸显,单个经济法主体行为不仅成倍地影响到其他经济法主体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内容,同时对一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活也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形成放大效应。近些年来,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的流动性更强了,在乘数效应作用下,经济法主体行为产生的放大效应也表现得更为迅猛和剧烈。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实践中,不论是在宏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微观经济领域,都有许多经济学家正在利用乘数原理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为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建议和理论支撑。

(三)尺度效应

尺度效应就是指事物的规模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一个重要维度,进而影响事物的运行规律。尺度效应原理最初主要是应用于物理学研究领域。目前,随着人类对尺度效应原理认识的逐步深入,该原理在其他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正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它同样也适用于社会领域里的事物。对此,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进行社会学研究中早已发现,他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这本著作中就曾指出:“群体的构成与个人的构成不同,影响群体的事物具有另一种性质。”

在以存量财产权为主的农业经济社会里,人们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它的使用价值。这就使得“无论是农业产品,还是工商产品,产能和产量都很少,基本保持在自己满足的水平上。”尺度效应发生作用的条件还不具备。但在以增量财产权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里,人们生产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它的交换价值,以实现利润的扩大和财富的增值,而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因此,无论是农业产品,还是工商产品,产能和产量都呈指数倍地增长。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事物的性质逐渐发生改变,尺度效应在经济生活中开始发生作用。

规模效应是尺度效应在经济领域里发生作用最为突出的一个体现,它包括组织规模效应、生产规模效应、产品规模效应、消费规模效应等诸多方面。如从组织规模效应来说,相比于自然经济形态下的家庭生产者和个体生产者,现代企业的组织规模正越来越大,几万或几十万员工规模的企业已不足为奇,许多跨国企业的规模比一些小国家还要大。这种经济法主体组织规模的扩大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性质发生变化,它不仅影响着经济领域的生活,还影响着社会和政治领域的生活,一些大型跨国公司CEO的选任所产生的波及效应,不仅影响其本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甚至对全球经济、社会都会产生影响。再从生产规模效应来说,随着大量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可以产生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另一方面,一旦某个生产环节中出现问题,比如环保环节出了问题,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大规模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产品规模效应、消费规模效应等其他方面,同样也会产生类似放大效应问题,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放大效应让当代人类的经济生活图景变成了另一番景象。

经济法主体行为具有的放大效应对经济法部门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具体制度方面。

(一)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影响

无论从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形成,还是从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未来发展角度来看,都受到了经济法主体放大效应的深刻影响。在此,我们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社会本位思想为例,进行简要论述。

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在传统的企业法理论中,企业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其最高和最终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实现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它仅对其股东负责,纯粹是股东实现利益的一个经济组织工具。但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企业作为一种经济法主体,其行为的放大效应越来越明显,一个看似企业的个人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正在波及越来越多的其他社会成员。在这种新的事实出现以后,继续坚持企业行为只顾及股东利益的理念就不合时宜了,而必须做出重大修整。

首先对传统企业法理论提出挑战,提出企业应负有社会责任的是来自经济活动一线的企业管理者。192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位名叫欧文.D.杨的经理在一次演说中指出:除了股东,雇员、顾客和广大公众在公司中也都有一种利益,作为公司的经理,有义务去保护这些人员的利益。之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和社会团体开始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们从工业污染、资源保护、地方共同体事务、社会公害、国民福利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将企业行为的放大效应所触及到的对象,基本上都纳入到了研究范围之中。人们开始强调政府的监管职责,逐步抛弃了斯密主张的政府不干涉主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得以慢慢形成。在司法和立法领域里,企业社会责任也受到了重视,并在立法过程中和司法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2.社会本位思想

社会本位思想也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学者直接将社会本位思想作为整个经济法的产生基础和立论前提,认为“社会利益的独立是经济法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法得以存在的完全而充分的理由。只要有社会利益的独立存在,就必然会有经济法的存在和发展;而社会利益的不同表示形式和发展变化,也必然引起经济法的不同模式选择和发展变化。”

社会本位思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社会公共利益是法律优先保护的对象,它的产生也是受到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影响。在近现代工业化市场经济中,人们越来越陷入到相互依赖的市场环境中,个人在为自己的一个经济行为做出选择时,需要依赖于他人的条件;同时个人所选择的经济行为,也会成为他人做出经济行为选择的条件。这就使得不同经济法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单个经济法主体行为产生的放大效应会波及到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而所谓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就是指这种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说,近现代工业化市场经济以来,经济法主体行为具有的放大效应,倒逼人们不能再仅仅顾及自己的利益,还需要顾及到社会公共利益,这既是一种道德伦理的要求,也是当代经济运行规律的反映,使得经济法保护的利益越来越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属性,成为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本位思想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经济法的内在精神之组成部分之一。

(二)对经济法具体制度的影响

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对经济法具体制度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既重塑了一部分原有的制度,又催生出一些新的制度。在此,我们以惩罚性赔偿制度和产品召回制度为例,进行简要论述。

1.惩罚性赔偿制度

惩罚性赔偿,又被称为示范性赔偿,报复性赔偿。一般认为,惩罚性赔偿是18世纪后期产生于英美法系,主要适用于诽谤、诬告、恶意攻击等使受害人遭受名誉损害和精神痛苦的案件。最初它是为弥补缺少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不足,对侵权行为人采取的一种替代性惩罚措施。

随着增量财产权成为人们的主要财产权,经济法主体行为产生的正外部效应或者负外部效应都在加倍地放大。例如,如果一个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对另一企业实施损害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那么它不仅侵害了该企业的商誉,也导致了该企业因商誉受损引起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影响该企业的未来发展。更严重的后果是如果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违法成本不高,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制止,那么这种不正当竞争方式就将进一步扭曲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大大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运营风险和成本,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不仅让受害企业遭受到各种损失,还会让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及国家的各种利益受到损害。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只要求实施侵害行为的企业承担传统的民事补偿性赔偿责任,显然背离法所追求的公平公正价值。它既不能补偿受害企业遭受的损失,也不能有效阻止实施侵害行为企业的继续违法,更不能起到威慑预防其他企业实施同类违法行为。因此,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英美法系国家里,逐步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到经济法部门之中,在这些国家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各种经济法规中,都已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

在我国,当企业的违法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害时,仍然生硬地套用传统民法中的补偿性原则给予等价赔偿,而不是惩罚性赔偿。学者们也仍从民法学角度来研究惩罚性赔偿制度,立法实践也是将它放到民法部门之中,如我国新增加的一条惩罚性赔偿条款,就放在2009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之中。在现行的各种经济性法规中,只有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且对赔偿数额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而至为重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中至今没有惩罚性赔偿的规定。这种责任制度的设置缺陷造成了我国现行的各种经济法规很难得到经济法主体的认真遵守,各种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环境不断恶化、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我国应该加强研究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特殊运行规律,合理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

2.产品召回制度

产品召回制度是工业化下市场经济的典型产物之一,它20世纪60年代首先产生于美国,随后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也建立了这一制度。究其根本原因,这一制度的出现是经济主体行为放大效应催生而成的。

近现代社会以来,人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获取日益依赖于专业化生产和市场交易来实现。在利润的刺激下,单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在许多行业,三四家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差不多就占据到一国市场90%以上的份额。这时,一旦产品的某个设计、生产环节失误,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当这些大批量问题产品进入市场后,对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造成的损害就会是大范围的。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扰乱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安全。以汽车为例,当一款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汽车大批量进入市场后,如不能被及时召回,就等于在马路上和大街小巷中放置了一个个流动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导致驾驶人员和路上行人的人身和财产遭受损害,甚至引发一系列车毁人亡的恶通事件,严重威胁公共安全,造成众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再依赖传统的合同法或者侵权法制度,由单个消费者自己以买卖合同违约或者产品引发损害的侵权为由实行救济,根本无法阻止这种大范围损害事件的发生。而当产品召回制度建立后,一旦发现产品有问题,随即启动产品召回制度,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损害范围的扩大,将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显然,产品召回制度的出现是由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放大效应直接催生而成的。它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放大效应产生的不利后果及时阻断,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从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弥补传统民商法制度在规范现代经济生活时出现的漏洞。因此,产品召回制度应适应于当代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产品,成为经济法部门中一项最基本的风险防范和救济制度。目前我国的这一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使得众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良事件得不到有效解决,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加快完善我国经济法中这一制度。

放大效应已经成为经济法主体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它是增量财产权运行规律的一个外部反应,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而直接影响到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未来走向和各种经济制度和法规的设计制定。可见,加强对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研究,对于完善经济法基础理论,增加经济法制度规则设计的科学性,推动人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将产生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宇松.论增量财产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西部法学评论,2014(1).

[2]陈万康.市场放大效应的产生机制及抑制途径[J].农业机械学报,1987(3).

[3]汪文进.国际投机资金的“放大效应”分析[J].海南金融,2005(11).

[4]钟契夫.一部系统研究乘数理论的力作――评《经济运行中的乘数效应》[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10).

[5][法]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M].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法文第二版序言,1988.

[6]陈泰和.和谐社会的财产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7]李昌麒.经济法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2011.

篇2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椎体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60-01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微创治疗对疼痛性椎体病变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的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我院自2008年7月-2009年12月,共完成45例椎体成形术与67例椎体后凸成形术,针对其并发症的出现及其处理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组112例(189椎),男38例,女75例,年龄39-78岁,平均63.8岁。其中血管瘤6例,椎体骨折77例,椎体转移性肿瘤29例。行PVP术45例,PKP术67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部疼痛,活动时加重。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两种术式术前准备基本一致,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如凝血功能/肝肾功/胸腰椎CT及MRI,以排除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及心肺功能情况如何,更为重要的是术前明确诊断,了解所作椎体及相邻椎体骨质是否完整,椎体后壁有无破损,椎弓跟是否破坏。⑴

1.2.2 :俯卧位是最常用的,注意前胸双侧垫高以减轻胸部受压。C臂透视下确定伤椎椎弓根体表投影并做标记。常规消毒铺巾,通常采用经椎弓根途径进针,在C臂X现线机监测下将骨穿刺针通过椎弓根插入椎体内,针尖达椎体前中1/3.确定针尖准确无误。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建立工作通道,置入球囊进行椎体扩张成形,满意后注入骨水泥填充。

2 结果:

本组随访6-24个月,PVP:骨水泥灌注量2-5ml,平均3.5ml.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或明显好转。骨水泥渗漏5例,1例出现相邻椎体压缩性骨折。PKP:骨水泥灌注量大致同于PVP,并发骨水泥渗漏2例,无严重不良后果。其它的并发症如PKP致椎弓根骨折1例,无严重的不良后果;PKP致肺栓塞发生1例,无相邻椎体骨折及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准确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是提高疗效与减少并发症的前提条件。国内外文献回顾总体而言PVP和PKP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总结其并发症大致如下几点(1):1:骨水泥渗漏;2:椎弓根骨折;3:相邻椎体继发骨折;4:软组织损伤;5:肺栓塞;6:肋骨骨折。根据我院所做的45例PVP及67例PKP手术例数统计,PVP与PKP两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比较及其经验体会其结果提示:1:PVP,PKP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渗漏入椎管内或椎管外。一般的渗漏不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的椎管内渗漏可导致局部神经根性损害与脊髓损害。如何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就变得至关重要。根据我院所做的病例分析,总结以下几点,可有效的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具体分析如下:(2)(1)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伴有明显游离骨折块,椎体后壁不完整的患者应列为相对禁忌症;(2)掌握好骨水泥注入的时间及注入的量及注入骨水泥的稀稠度,选择在面团期或拉丝期推注,一般胸椎不超过3ml;腰椎不超过5ml。(3)推注骨水泥时使用C臂严密监测骨水泥灌注的情况,一旦发生骨水泥外溢,立即中止。(4)病人一旦出现腰背部疼痛加重,应警惕骨水泥渗漏所出现的神经根性症状,应及时的完善相关检查,例如CT及平片均可明确。(5)PKP较PVP的安全性更高,PVP在推注骨水泥时是在一种高压状态下,而PKP使用球囊扩张后,使塌陷的椎体得到支撑,并且减轻了椎体内的压力,减少了骨水泥发生外溢的几率;(6)应用产热少且具有生物可吸收性的骨水泥替代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几率。2:其次为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通过我所做病例的分析,考虑主要的原因是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内使其丧失了缓冲功能从而导致相邻椎体应力增加所致(2)。那么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可以减少相邻椎体发生继发骨折的可能性。3: PVP,PKP可能导致的其他相对较少见的并发症例如肺栓塞、肋骨骨折、感染等也有发生的几率(3),但通过对本院所研究的病例,归纳原因及防治措施可以分析如下:肺栓塞一旦出现,病情十分凶险,究其原因:当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骨水泥单体脂肪颗粒在压力下的作用进入肺循环,导致患者呼吸循环衰竭。而且在所研究的病例过程中,出现肺栓塞的这1例患者病情发展比较隐匿,当时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胸膛,拍胸片发现,给予及时的处理后,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因而预防肺栓塞的出现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的预防措施大致可归纳如下(4):(1)减少手术结段的操作,一般可控制在3个结段内。(2)严格关注注入骨水泥的浓度,避免在稀薄期注入骨水泥,推注的过程宜缓慢。(3)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患者出现胸痛及血压的下降,应立即考虑肺栓塞的可能,早期行相关的检查,以求及时的处理。(4)PVP;PKP其它的诸如肋骨骨折及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较少见,通过对手术适应症的掌握,以及手术过程中,医生操作的仔细,是可以避免的。

通过对本院所做病例的分析,PVP与PKP是可以通过术前对患者的筛选及手术适应症的掌握,并发症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且术后的注意观察及积极的对症处理,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只要我们能够尽量的严格要求,PVP与PKP能为患者带来良好效果的同时,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阮狄克,等.再谈椎体成形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J].中国骨伤,2008,21(6);103-104。

[2] 王恒龙,姜振国,王志刚,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骨伤,2009,22(10);95-98。

[3] Chiras J.Percutancous vertebral surgery:techniques and indications. Jneuroradiol,1997,24:45-52.。

[4] 郑召民,等.警惕和预防经皮椎体强化术的并发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5);234-238

篇3

一、必须打造一支思想前卫、训练有素的领导干部队伍。

1、要有效提高统筹兼顾能力。作为二级支行的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二级支行行长,除了要发挥好自身的表率带头作用以外,还要具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一是要协调好行长与会计主管、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共进的团队氛围;二是要协调好与上级行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对业务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上下联动,以更有效地整合攻关效应,推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三是要协调好与客户的关系,深入了解客户尤其是重点客户和高价值客户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及时提供各类方便、周到的“一揽子”和延伸超值服务;四是要协调好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系,主动上门沟通、汇报工作,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争取地方党政和相关部门的对农行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要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竞争挑战的知识和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一个优秀领导不可或缺的特质。作为一名二级支行的领导,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素养外,还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自觉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学习借鉴系统和同业中先进行的好经验、好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规律、通晓金融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且还要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各种挑战,善于从同业竞争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作为二级支行领导,日常的工作是辛苦而繁忙,很难抽出专门时间学习充电,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基层领导具有战略眼光,抓住一切机会“充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以适应竞争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奋发向上、技能精湛的员工队伍。

金融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二级支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无论采取任何举措,都将由员工来执行。因此,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行的各项举措能否切实落实到位问题,进而直接决定了一个行的经营业绩。

1、确立先进理念,狠抓作风建设。要进一步增强“效益、市场、客户、服务、以人为本”五大意识,大力倡导“二线为一线、后台为前台、全行为客户”的服务理念,加强网点服务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引导员工增强合规操作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珍惜职业生涯,合规经营,提高员工规范操作水平。

2、加强思想引导,凝聚员工力量。要通过各类会议、谈心、家访等形式,深入细致地开展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好竞争发展和个人得失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创造条件解决员工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把员工的思想凝聚到加快业务发展、全力拼抢市场份额上来。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业务发展需要,一方面通过选派员工参加上级行培训,提高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提高,经常性的组织员工学习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制度、新系统,不断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为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要大力弘扬“人人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做到“以业绩论英雄,凭效益计报酬,以潜能定岗位”,努力营造公平的员工竞争发展环境,为每一位员工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舞台。

三、必须细化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与薪酬管理体系。

1、要确立正确的市场定位和分配原则。绩效管理体系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来制定的,二级支行处在金融竞争的前沿阵地,目前正面临着众多国内外金融同业的围、追、堵、截。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建立健全富有成效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当前基层农行亟待构建符合科学发展的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体系,把“突出第一、激励第一、重奖第一”作为绩效考核的主旋律,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有效提升基层行的竞争发展优势创造条件。

2、要确立明确而恰当的考核指标。要切实将主体业务、中间业务、计价产品、柜面业务量、电子交易占比、外汇业务、经营效益、内控管理文明行业创建等纳入考核内容,加强对效益指标、增收能力的穿透式考核监测。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提炼上,应当以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为依据,不能偏离绩效考核的初衷,同时在绩效目标的设置上,应当具体、明确、可行、准确量化,从而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的判断。

3、要加强在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反馈。绩效考核的设计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应该以恰当的形式反馈给员工。这不仅是对员工的尊重问题,更重要的是绩效考核原本就是为了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如果指标确定仅仅是因为要完成上级行下达的目标任务的话,其考核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的。二级支行人员普遍不多,考核相对便利,量化相关考核指标时,宜细不宜粗,要根据上级行下达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单位员工的具体实际细分落实到人,并要依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好绩效考核的动态调整。因为绩效考核是非常个性化的,其绩效管理的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应用也各不相同,所以绩效考核能否取得实效关键不在于方案有多么高深精确,而在于是否符合实际,否则难以真正建立起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正性兼具的绩效考核体系。

4、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的关系。要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激励和鼓舞以及约束与惩罚,尤其是对于绩效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将其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为其编制单独的职业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并适当的委以较为复杂的任务,以锻炼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正确处理编内员工与劳务派遣用工的关系。目前,农行劳务派遣用工逐年增加,人员占比也在逐年提升,而劳务派遣人员又大都处在业务一线,从事着柜员、客户经理等岗位,而这一群体与编内员工间最直接、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薪酬分配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应切实淡化用工形式,建立以员工岗位类型为基础、以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对网点各岗位员工的有效激励,要按照不同岗位的职责、强度、专业技能以及贡献度等方面的差异,明确不同岗位的工资系数,考核时根据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岗位系数进行调整,解决劳务派遣用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实现利益的合理分享、业务的合力推进。

四、必须强化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综合营销和服务能力。

1、确立正确的市场定位。要从强化二级支行营销职能出发,对现有二级支行的整体布局、功能设置以及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地诊断,根据网点综合价值评估体系,编制网点的整体布局规划,并对综合价值评估较高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布局,对网点布局中不合理的网点实施果断的关、停、并、转,逐步实现网点的合理摆布。

2、加强对网点服务功能的重新布局。应以服务利润的价值取向为指导,优化网点内部格局,合理配置服务资源,科学规划满足不同客户群体需要的不同的服务区域,营造有利于服务开展、产品销售、客户转移的营业环境,提升高价值客户的满意度和利润贡献度,最大限度地分流办理简单业务的客户,减少客户在网点的停留和等待时间,缓解排队压力。

3、创优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文明优质规范化服务水平。要以振兴地方经济、不断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类优质高效服务为宗旨,深化实施文明服务规范化标准导入工程。进一步强化对规范化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追究,切实从完善规范化服务制度体系入手,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加大检查考核频度和力度,对内要以非现场检查为主、现场检查为辅,对外要以第三方(专业市场调查机构)检查为主、“神秘人”(社会监督员)检查为辅,促使全体员工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良好习惯。另外,要牢固树立“服务超越需求”理念,通过推行营业网点统一标识、业务分层、功能分区、客户分流等精细化管理,创造一流的人性化服务环境,打造农行“连锁超市”形象,增强客户对农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五、必须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平安和谐农行。

农行是高风险行业,严格严厉的管理是农行安全运营、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1、要强化教育和培训。从思想意识、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

2、要制定奖罚分明的员工激励机制。要确立尊重员工的“以人为本”理念,对员工的工作既要严格要求并奖罚分明,但对员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则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引导更多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循“合规创造价值”经营理念。

篇4

2009年,新兴经济体占据了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的一半。2009年流入新兴经济体的直接外资下滑27%,但其下降幅度低于发达国家(44%),新兴经济体有史以来第一次吸收了半数全球直接外资流入量。其中,流向新兴经济体的FDI主要集中在中国等主要新兴大国。全球前六大投资目的地中,新兴经济体就占了一半。

二、新兴经济体正成为外向型投资的新生力量

从对外直接投资来看,新兴大国正日益成为对外投资的新主体。在经历了连续5年的上升趋势之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FDI流出量收缩了21%。但FDI流出的收缩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尽管目前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外资流出的份额依然较小,但所占比重正加速提升,目前已占全球FDI流出量的1/4。其中,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俄罗斯已跻身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20强。

新兴经济体输出直接投资的区域主要是在本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并已涉足欧美发达地区。在过去的数年间,主要新兴大国的跨国公司正不断加大对非洲的投资。从2005到2008年,这些跨国公司对非投资占流向该地区FDI的21%,而在1995-1999年这一比例仅占18%。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投资者最为积极,其中,中国对外投资最为抢眼。对矿产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后危机时期全球产业重构创造的并购机会,推动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扩张。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散,新兴经济体作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新主体,正引领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逐步复苏,这也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投资领域的话语权。

三、新兴经济体财富基金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来源的新渠道

2009年,财富基金的筹资也由于初级商品价格的下降和贸易顺差的减少而遭受挫折。但是其直接外资活动并未下降,反而逆势增长了15%,这反映出拥有这些基金的新兴经济体较高的增长率。目前,财富基金的新投资调整了投资方向,其资金逐步投向初级部门、较不易受金融动荡影响的行业以及发展中区域。

据估计,2008年全球财富基金的规模就已超过3万亿美元。世界银行集团认为,通过建立股本投资平台和基准可吸引财富基金的投资者,即使有百分之一的财富基金投入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也会为它们的增长、发展与机遇带来300亿美元。可以说,财富基金的发展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机遇。如世界银行集团行长罗伯特・B・佐利克所言,世行集团将与财富基金合作,为非洲的股本投资创造一个“百分之一解决方案”,他认为非洲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陆,有潜力成为像今天的中国、印度及其他国家一样的世界经济又一个增长极。

四、新兴经济体吸引外资前景向好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金融环境。2003-2007年间,十分宽松的国际金融环境和低廉的资金成本,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繁荣和经济增长而不引发严重通胀,如今这一环境已不复存在,重建这种环境既无必要,也不可行。从长期来看这种情形也难以持续。因此,在未来数年内,与危机前的繁荣期相比,国际资本成本将会上升,投资率将会下降。

据贸发会议预测,从中期看,外国直接投资(FDI)预计将会从2007年约相当于发展中国家GDP3.9%的峰顶下降到2.8%至3%。鉴于FDI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中亚和拉丁美洲的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高达20%,这一前景的影响不可低估。

世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蒂莫说:“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资金会变得更加稀缺,更加昂贵,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扩大地区性金融中心,改善当地银行业的竞争和监管,降低国内借贷成本,促进当地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而在长期上获得巨大裨益。”事实上,这一调整需要相当时日才能见效,但地区金融中心的发展却可以让发展中国家重返高速增长的轨道。

五、新兴经济体引领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新兴经济体相互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推动了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和经济增长。近年来,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大国FDI输出为非洲大陆特别是南部非洲的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与日俱增。新的FDI来源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具弹性的资金来源和更广的金融资源,也为非洲国家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形成了有效的缓冲。

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所言:“我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可能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帮助非洲国家开发基础设施,帮助这些国家利用它们拥有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对非投资份额的不断上升,而全球金融危机从客观上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这既有利于强化新兴经济体内部的投资与经济合作,也对非洲经济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此外,南南投资降低了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依赖。全球经济动荡强化了发展中国家间对外投资的重要性。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大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了“南南”的投资合作与经济增长。目前,不计离岸金融中心的南南合计流量约占发展中国家合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25%。因此,事实上,许多低收入国家如今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主要依赖其他发展中国家。这种南南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南南贸易和经济的增长,有效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也利于新兴经济体走出危机,实现经济复苏。

参考文献:

[1]UNCTAD Global Investment Trends Monitor,Secondand Third Quarters of 2010, 14 Octorber 2010.

篇5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转型;教学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14-03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加快学校转型步伐。转型要求我们办学理念上要从“学科本位”转向“就业本位”;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从文凭导向的“学术型人才”转向就业导向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从产教分离、高校独立培养转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转向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1] [2] [3] [4]关于“转型”,从教育部到教育理论界,再到教育实践领域,都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5] [6]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各种转型的实践者肯定是教师,只有教师的转型成功,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一、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常规途径

当前的应用型高校无非通过测、奖、惩等途径来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而且在政策层面的培养多于实践培训。

(一)通过测评反映和促进教学水平

学校出台《池州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暂行办法》,以课程为单位,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定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聘任、考核、评奖等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学水平

学校出台《池州学院教师教学单项奖评选暂行办法》、《池州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暂行办法》、《池州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对教学质量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这样能有效带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鼓励开展研究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教学研究,引导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客观地说,在转型大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多的只能依赖于校本培训和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典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池州学院高度重视运用校本培训对教师的成长进行培养,学校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诊断、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一系列校本培训的方式将教师的培养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成长系统,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全面发展。为此,如何落实政策层面的培养,使之转化为实践培训就成为实操层面的方法。通过对有关工作的总结,其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校本培训,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一是成立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探索青年教师共同的成长途径,我们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沙龙每半月举行一次,通过教研活动、课例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导、名师点评、校内教学观摩和校外教学观摩等形式,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6日第3版以《池州学院‘成长沙龙’铺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捷径》为题对池州学院的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工作进行了专门报道。二是健全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坚持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在完成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等课程的集中系统学习的同时,专门安排了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人事处处长、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等主讲的教学科研方面的多场讲座,并开展了观摩优秀教师授课、新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等多种活动,帮助新进教师转换角色、提高技能。三是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制定了《池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并根据实践情况及时进行修订,每年选拔若干名教学型和科研型指导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促使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四是建立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制度。根据教学工作要求,成立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评课、测评等手段,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实现了青年教师听课全覆盖,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建立视频录播室和教学诊断室,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学校建立视频录播教室和教学诊断室,安排所有青年教师进录播教室上课,并定期安排相应学科的教学名师在教学诊断室对青年教师授课的视频录像进行观看并评议,通过教学诊断书给出意见或建议,这对青年教师改进自身问题和提升教学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关注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结合教师的专业,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这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也为相应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重点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开展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在人员、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结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和其他社会适应性强的优势学科(专业)的各主要研究方向上,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了一批教学团队,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实践锻炼,强化教师在职培训

重视教师在职培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外出访学、单科进修、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实施实施“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名师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积极选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行博士后研究、国内访学进修交流、赴外考察交流等。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职责,规范过程管理,加大考核力度,使“双师型”教师实至名归。另外,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安徽省教师发展网络在线学习、学术研讨会等各种短期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

(四)以赛促教,全方位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

以赛促教,一方面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参加教学竞赛,这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每年均要组织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比赛,评比教学新秀,同时学校鼓励和教师参加高校联盟、省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教学竞赛,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技能,通过比赛过程不同专家的点评,在观摩学习与交流过程中,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要求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和技能竞赛活动的指导工作,要把教师指导纳入学校业绩评价体系,在工作量计算、年度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加以体现。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

众所周知,应用型高校在转型前和转型后的办学面向有所改变,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历史多不相同,但办学规模的增大和应用教学能力需要提升这两点基本是相同的,而这同各应用型高校当前的师资队伍是矛盾的。如何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池州学院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逐步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健全制度、建立相关标准和引导科研促进教学等机制来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一)深化改革,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理顺管理体制,逐渐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备的教师管理、考核、晋升、聘任的制度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激励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在坚持推行聘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强化对教师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状况的调研,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高校教师管理的先进理论和经验,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管理的新体制,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一个流动有序、管理科学、人才兴旺、朝气蓬勃的新的发展阶段,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增加投入,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目前,类似池州学院这样的新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处三、四线城市,其经济不够发达,生活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为确保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经费主要用于教授、博士引进、优秀人才培养等;在校内津贴发放等方面对教师实行倾斜政策,为教师的教学和学术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稳定增长教师收入,不断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我与学校同创业,我与学校共发展”的良好、和谐的氛围。

(三)健全制度,做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

学校做好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顶层设计,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规章制度。首先,进一步完善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新补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学习高等教育学等课程,通过统一考试,取得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其次,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指导。再次,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师进修制度,坚持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以致用、注重效益,力争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成效。重点学科、专业、课程、实验(训)室等教学基本建设急需的人员优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优先。第四,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新接收的毕业生或补充的新教师,必须首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第五,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坚持按需设岗、全面考核、坚持标准、择优评聘的原则,在总量上实行结构比例控制,完善岗位设置方案,加强聘后管理,使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真正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第六,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设立教学科研奖,对取得一定教学和科研成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第七,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制度。根据教学工作要求,通过听课、评课、测评等手段,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八,进一步完善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每年集中考核一次,并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第九,进一步完善宣传表彰制度。认真开展各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大力宣传和表彰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弘扬敬业、爱岗、奉献精神。第十,健全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投入教学。为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人才培养上,积极推进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改革;创新教师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性投入”,努力营造教师以教为本、以教为荣的育人氛围。

(四)建立相关标准,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评价机制

建立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标准;制定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性评价标准(指标),构建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完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驱力体系,以评促教,创设良好的教学学术环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五)引导科研促进教学,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学术驱动机制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高校的三大功能。教学处于“基本功能”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升成就了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三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曾经说过:在高等学校,教学是必要的要求,科研是充分的要求,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7]因此,在高校教科研工作中,应使教师能以科学研究的视角和严谨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关注学科领域的前沿信息,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为此,学校先后组织大规模科研服务教学的专业讲座、系列讲座,把作为立足之本的教学与发展之源的科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过程,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充实科研成果,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

四、结束语

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过程,不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学校采取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主与“他主”有机联合发展的路径;要将教学能力发展与师德的提升有机结合;要把完善发展性评价与考核激励制度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依照个性与共性结合的原则,通过校本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理论提升、实践锻炼等途径,不但可以解决“能教”的问题,也解决了“会教”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本文也给出了转型背景下保障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策略。

[ 参 考 文 献 ]

[1] 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9):84-91.

[2] 柳友荣.四位一体,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5):54-56.

[3] 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 沈文淮,谢幼如,柯清超,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与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66-70.

[5] 唐景莉,刘志敏.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5(7):24-34.

篇6

【关键词】宏观调控;国家干预;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当中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施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典型国家――中国。提到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得不想到与之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应着相应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公有制为主体和私有制为主体的财产所属制度,以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主要的经济运行方式。

有人说,社会主义也有改革开放,有之后的市场经济。同样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也采取了国家干预的手段。因此,不能把这两种经济制度的区别作为区分两种政治制度的依据。在我看来,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确不是完全对立的,但二者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分量的高低可以决定国家的经济制度,从而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市场经济的分量不可能高于计划经济,公有制也终将不会被私有制取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能够确定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既然经济制度是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为何资本主义国家频频爆发经济危机?且危机的深度和广度能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更是一直持续至今。原因很简单,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营模式致使其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

对于08年的经济危机,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次贷危机。这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产出过剩,供需不平衡所导致的经济危机是不同的。所谓“次贷”,是指“次级按揭贷款”。“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都是很常见的现象,也就是说,很多人的收入并不稳定,甚至一些根本没有收入的人,都能贷款买房。购房者在前几年可以单单支付一定的低利率的利息,而在大约五年只有便要支付高额的还款金额。

虽然这次经济危机和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危机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由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导致的。市场根据当前消费者的需要出台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政策,本着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大肆地攫取金钱,只顾眼前利益,不为长远的发展考虑。同时,在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化的大背景下,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将财富玩弄于指掌,即使在最萧条的时期银行家们仍能赚取高额的利润。而政府对此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和管制作用,这只“有形的手”的力量与市场的需求和巨大的经济泡沫比起来太薄弱,只是在危机出现后,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拨款救济即将倒闭的银行。

与之相对应的,在社会国家中,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力度比较强,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我国为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公有制占据了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等行业中,国有经济起到控制作用。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力量。在这一点上,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不同,财产的私人占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至于导致两极分化,社会矛盾也会相对较弱。

第二,在分配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与经济制度相适应,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社会主义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并且以实现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比如,对于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次贷问题,也就是房地产问题上,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不会发生诸如银行为了赚取一时的金钱利益而劝诱消费者盲目借贷购房的事情,这也是中国暂时没有爆发跟美国一样的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比如,政府出台的限购令,以及银行的加息政策,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房价,给市场降温。

市场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各自的需求和持有而自发形成的交易体系,不是某个集团或政府强行制造出来的。既然这样,为何在经济危机发生时市场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度过危机?事实上,市场本身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市场本身有一定的缺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试想,如果美国施行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许经济危机不会那么快地爆发,影响不会如此之巨大。也许是美国人骨子里的自由思想作祟,他们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也被视为拥有良好信用的标志,再加上美国有比较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人们的危机意识较弱,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如果能有效地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对盲目过分借贷进行限制,也许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

但是,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的做法无不充满着社会主义的味道。为了阻止房价进一步下跌,政府甚至直接推出了为首套房屋购买者提供8000美元的财政补贴。再看私有企业,本来私有企业的成败兴衰均由市场来决定,但危机后这样的规律行不通了。以三大车厂为例,因劳动成本太高,效率低下,在金融危机之下濒临倒闭。对汽车购买者,政府又鼓励民众旧车换新车,最多可以获得4500美元的补贴,最高可达新车价格的25%。

篇7

【关键词】后备综合保护装置;矿井提升机;保护;应用

1.传统矿井提升机的现状和问题

传统的矿井提升机大多数采用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的交流调速系统,这种方法初期投资少,维护容易。但是这些提升机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产品,各项保护都采用机械机构与继电器的触点连锁来控制,由于使用年限长,机构磨损大,继电器的触点烧蚀严重,机械动作不灵敏,各项保护整定不易调整,一旦继电器触点粘连或卡住,保护机构拒动,安全回路又没有后备保护,提升机将会发生过卷、超速飞车等恶性事故,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2.提升机综合后备保护装置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杏花矿于2006年6月,在东采五工区 JK―2.5绞车上,安装了徐州卓尔电脑研究所生产的 M12―3B提升机综合后备保护装置。此保护装置是以煤炭部《煤矿安全规程》、煤炭部MT407―1995(煤矿竖井提升机综合后备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为依据,经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靠性技术 中心环境室测定,英国劳氏船级社认证。抗干扰能力强,保护可靠。它的应用就是在原有保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套保护装置,它在原提升机正常运行速度外,又加了一条保护线。

细实线B线为提升机正常运行线,粗实线A线为保护线,这条保护线是根据提升机运行中的数据经计算后得出。

(1)当B线正常运行时,A线中不起保护功能, 即此时后备保护装置只显示提升容器的位置和速度值;若由于某种原因,而使提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时,即B线撞到了A线上,此时后备综合保护装置立即动作, 使提升机迅速断电停止运行,可靠停车。

(2)A线上的4个点和2个区是重要保护点及保护区。①a点是减速点。当提升机运行至减速点时,无论提升机是否减速,在速度运行图中即B线上的减速点动作与否,到a点能自动发出减速信号并动作,控制提升机正常减速,完成了减速点的后备保护功能。②b为限速保护区的第一限速保护点。当提升机减速时,系统出现故障而不动作,即提升机不减速, 在运行图中B线会继续向右撞击 b点,使后备综合保护装置立即投入,此时发出声光指示并安全动作,完成限速保护的后备保护功能。③c点爬行区的人口点。当提升机运行至该点时,速度必须控制在2m/s 以内;④d点为过卷保护点。当提升机运行至过卷点时,由于某种原因提升机不断电动作,过卷0.5h,后备综合保护装置立即投人,发出声光信号,并实现制动。⑤斜线区为限速保护区。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二十七条规定:提升机速度超过的提升机绞车必须装设限速装置,以保证提升容器(或平衡锤)到达终端位置时的速度不超过2m/s。同时,根据多年的现场经验,提升机接近终端位置时的速度控制在2m/s以内时,即使出现事故,也不是大事故。因此,这是个重点保护区。⑥网格区为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死区。在现场中,深度指示器失效后安全回路能否安全动作迅速可靠停车。根据这个实际问题,后备综合保护装置能在深度指示器失效后,提升机的运行距离≤3m时,运行速度≤0.4m/s时,能自动断电并使保险闸发生作用,可靠停车。

3.后备综合保护装置的特点及安装

3.1合保护装置的特点3m/s

经过1a多的运行来看,提升机后备综合保护装置具有以下的特点:

(1)设备体积小,安装简便,调试容易,使维修者操作准确安全。

(2)机后备综合保护装置投用后,充分发挥了保护可靠、性能良好的特点,多次制止了各种事故的发生,通过对记忆故障功能的查询,给排除故障隐患提供了依据,这样既减少了设备维修时间,又减少维修成本,经济性十分显著。

(3)后备综合保护装置计数准确,所测量的精度不大于0.1m/s器分辨率不大于0.1m/s。

(4)当后备综合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原有的保护系统不受此影响,只需关闭后备保护装置的电源即可。待提升机正常停车后,再进行维修。

3.2备综合保护装置的注意事项

后备综合保护装置安装时,除了按接线工艺标准施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安装传感器时,一定要将霍尔元件对准磁钢,否则传感器无回讯信号,后备综合保护装置将动作,影响提升机的正常运行。

(2)安装信号电缆时,母线用RVVP四芯屏蔽电缆,分支线用RVVP二芯屏蔽电缆。信号电缆必须与≥380V的供电电缆分离,以免动力电缆短路时烧毁信号电缆。

(3)屏蔽信号线的外屏蔽层仅允许一点接地,且接地良好。要求屏蔽地线接地电阻≤412,线路中不 能有感应电压存在。

(4)调试时一定要将提升容器拉放到指定位置,待后备综合保护装置联机自检后,再按照操作规范正常操作,严禁提升机运行时随意调整参数,导致提升容器的位置显示值、速度值与实际位置值、速度值不一致,影响提升机的正常运行。

4.结束语

传统的矿井提升机的保护是单线型的,由于意外可导致事故的发生。安装了后备综合保护装置后,特别是在防止过卷装置、防止过速装置、限速装置和减速功能保护装置等方面,与原有的保护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双线型,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增强了提升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后备综合保护装置,操作简单,维修量小、还能对提升容器提升位置值、运行速度值及提升方向进行数字显示,并具有声光报警、安全制动及故障记忆的功能,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中学体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166-01

1 知识经济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1 对知识经济内涵的理解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将知识作为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基础的新型经济形态。从微观角度理解,知识经济形态主要存在于科技研究开发、教育教学培训、信息设备服务和通信等产业领域,从宏观角度理解,知识经济则是涵盖了社会经济的各个子行业,是对以知识经济为动力的新型经济的总体称谓。作为新型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较,知识主要具备高附加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三方面特点。高附加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智力型人员比重明显增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高效性,知识经济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征,资本边际报酬相比其他经济形态较高,具有报酬递增的特点。可持续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突出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并突出了通过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知识经济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以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这必然引发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促进教学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反映到体育教学上,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对体育教学创新、体育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三个方面。体育教学创新方面,就是要求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具有超前意识和前瞻性思维,能够围绕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工作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体育教学效率提升方面,从目前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仍存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体现在教学上,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学效率低效化,这与知识经济的高效性特点不相适应,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强化课堂效能效率意识,高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方面,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综合性特点,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要求以知识经济的视野来观察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一是将以往的以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技术为主转变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主观能动性上面来;二是将以往的以单一的体育技术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转变到以综合性体育素养训练上来;三是彻底改变被动的应试教学,使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

2 对于创新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

2.1 转变教学观念,突出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的智力的综合反映,集中了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观察、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围绕着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创新人才的需求,以体育教学为手段,加强对学生认识事物、实践操作能力的教育培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技术是活跃并且不断发展的,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应顺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进而不断进行创新,形成新的体育动作技能。例如,在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感受,从人体身体体能、耐力、心理以及呼吸等方面,来思考如何提高长跑技术,进而促进学生生成创新能力。

2.2 丰富教学手段,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一方面,应创新体育教学载体。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知识信息相关技术将渗透于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就中学体育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在体育教学中应用。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摆脱传统的单纯依靠场地和器材进行体育教学的方式,加大对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依托现代知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搭建新的体育教学载体。另一方面,丰富体育教学方法。针对中学生个性特点和体育课程具体情况,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开展集体教学、电化教学、分组教学、理论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前一段的亚运会期间,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亚运比赛的方式来学习篮球、排球等体育课程。

2.3 推进自主教学,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着眼于现代体育人才培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并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通过大力推进自主教学,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体育课堂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客观条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确定一定的课程学习范围,采用选学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爱好兴趣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体能和运动技术。另一方面,要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一手抓好体育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规律,授之以渔,辅导学生体验掌握体能和体育运动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一手抓好体育实践教学,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指导学生处理好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的关系,侧重于体育运动的学习,辅导学生积极通过体育实践掌握体育运动技巧,锻炼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坤.知识经济与大学体育教学创新[J].决策探索,2004(10).

篇9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在对初中学生的问卷中,有一道题是:你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电视、电影、电脑网络、课外书、家长、老师等)是什么?其中90的学生选的是老师,说明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所以我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道德修养,不放弃每一次学习机会,如参加名师讲座、进修、教研活动,订阅教学刊物,探索好的教学方法等,丰富专业及各种知识,让学生认为老师真棒,从而爱上政治课,以激发兴趣,培养高素质学生。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安排课堂教学

心理学家研究:初中生能集中最长注意力时间是25分钟,之后要重新刺激再集中。因此上课的时候,应注意劳逸结合。政治课大多安排在下午,学生易困,加之上半节课后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根据情况在半节课后可以用3-5分钟,讲讲与教学有关的故事;或讲一讲新闻:如伊拉克事态的发展、哪里又发现了古墓、的活动等,这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并激起同学们关心国家大事、注视国际风云的热情;或把从报上获得的信息、灵感讲给学生,等等。这样重新刺激学生再讲课,更能提高教学效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三、注重情感投入

美国有一项历时17年的“教师的人际交往技巧”的大型研究发现:当学生感觉到他们被理解、被关怀及被真挚相待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便会提高,他们的行为亦会较好。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教师课上用表情、用目光去关心学生。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感受。课上面带微笑,使课堂气氛不过于压抑,让学生从教师微笑中感受到信任、关心和鼓励,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用目光去暗示;当学生回答问题胆怯时,用目光去激励,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增强他们自信心。

(二)上课前向学生发出希望的信号。心理学家实验得出结论:孩子愿跟给自己期望多的人接触。因此上课前经常讲: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希望我们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能上好今天这节课,每一个同学今天都能有所收获。这样让学生带着希望听课,效果较好。

(三)关心后进生。课后经常找后进生谈心,耐心教育,帮他们树立学好的信心,使他们转变观念,取得了好的成绩;而且要在后进生的作业中多用激励性的评语鼓励他们,如初二一班的李同学不认真学习,作业乱,并不按量完成。我在他的作业中写上了这样的评语:“老师非常喜欢你,在老师心目中你是个聪明可爱上进的学生,可不知为什么你的作业写成现在这样?”等到下次写作业时,发现他看这个评语有两分钟,之后开始认真写作业,并改变了以前的缺点;对于调皮的学生课上如不让他们说会憋得慌,所以课上尽量让这些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坚持上好课。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心理学家研究:如果学生各种感官并用,对知识的记忆率高。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用的媒体有:教材中的插图、图表等,还包括随课本配套来的光盘、录像带,自己还制作一些投影片、电脑课件等。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些媒体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对突破重难点、进行思想教育有很大帮助。如在讲初中第二册《热爱祖国》这一课,当讲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时,教师语言魅力再大也无法完整地展示出来,教学中播放了有关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录像片,并把一些对比数据制成投影片一并展示,这样这节课有说服力,真实生动,学生感兴趣,如果光讲,只依靠教材,学生会觉得枯燥。运用媒体,形象、全面深刻揭示出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从而对后改革开放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精心设置悬念,培养学生兴趣

在政治课上设置一些悬念,也是培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能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如在讲初一政治《良好的情绪情情感是身习健康的维生素》这一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不同情绪的表现,接着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左右你的力量是什么呢?老师接着点明是情绪,然后又进一步提出疑问: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呢?由此引入新课学习。由于问题是由学生日常所体验的现象中引发,有启发性,所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悬念,为讲授新课埋下伏笔。

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讲课本知识的同时联系当前实际教学,学生兴趣高。如在讲《保卫祖国》时,联系当今日本政界首脑不断参拜靖国神社的实际教学,让学生了解日本为什么这样做?其目的何在?这些问题由学生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示要为中国强大而努力学习,长大后努力工作,积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祖国不受外来侵略。

七、让学生参与教学

素质教育中强调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各种能力,而这些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较多参与的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 爆炸性气体 电力装置 设计

在焦化企业的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储存过程中均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和粉尘。在大气条件下,这类物质与空气混合后,即可能形成爆炸危险的混合物,一旦出现高于闪点物体或火源,就会出现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爆炸性危险环境可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笔者就参与苯加氢装置电气设计工作过程中,介绍一下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下电力装置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1 电气设备的选用

一般,只要工艺专业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正确,其中的爆炸性气体介质明确,据此选择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满足防爆要求即可。0区必须选用本质安全型ia,所以一般在这个区域尽量避免安装防爆电气设备。1区可用本质安全型ia、隔爆型d或者正压型p电气设备,有的1区不能选用增安型e,所以一般也尽可能地在这个区域安装防爆电气设备。2区可选用本质安全型ia、隔爆型d、正压型p、充油型o,增安型e等,所以2区可使用几乎全部防爆结构类型的电气设备,同时2区正是工艺专业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最多的区域,特别是隔爆型d防爆结构的几乎应用于所有电气设备,通常笔者在设计中通常选择隔爆型防爆设备,如dIIA,dIIB,dIIC等。但是由于一个装置内含有多种爆炸性气体介质,如果按照每种介质的爆炸混合物分级、分组去选择设备,那有可能存在多种不同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这样不利于设备厂家产品的规模化,同时也不便于业主现场维护管理,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一个装置区域内,尽量选用1~2种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这几种防爆设备必须满足该装置防爆等级最高要求,但选择的防爆等级不能刻意太高,否则技术经济指标不合理。如苯加氢装置区域内某些区域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煤气、氢气等,设计中常选用dIIBT4,dIICT4两种防爆等级设备,其中,dIICT4应用在含有氢气介质的爆炸性危险区域,dIIBT4应用在除了含氢气介质之外的爆炸性危险区域。

2 变、配电所和控制室的设计方法

苯加氢装置的变、配电所和控制室通常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范围以外,但不能离主装置太远,如果离得太远,增加了管线的长度,电能损耗也大,这样技术经济不合理,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30m。变、配电所的电缆夹层不宜设置在地下层,否则容易造成爆炸性气体的大量积聚。进出变、配电所及控制室的孔洞,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3 低压配电设计

苯加氢的低压配电接地制式采用TN-S系统,采用放射式接线方式。

3.1 低压交流电动机回路

一般选用低压交流电机馈线回路装设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漏电保护装置等方案。其中断路器用作回路的短路保护;接触器用作远程操作和兼作低电压保护;热继电器用作电动机的过载保护;漏电保护装置用作线路及设备的接地故障保护,当发生非金属性接地时,由于接地电流很小,一般断路器不动作,但是如果发生在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很小的接地电流所产生的能量,有可能引起爆炸性严重事故,因此此时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尽早地断开主回路,避免事故的发生。选用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对应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泄露电流的最大值的2倍。

3.2 防爆照明箱和防爆检修插座箱的设计

(1)防爆照明箱的设计;苯加氢装置是爆炸性气体危险环境区域,同时也是具有多个不规则的平台组成,区域也比较大,其照明由人为放亮与关闭非常不方便,在这些场合,通常考虑首先采用光控防爆照明箱,根据各个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照度情况,自动地实现照明的开、闭,在某种程度上相应地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员工在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内活动的时间,提高了员工人身的安全。在1区内单相照明相线及中性线均应装设短路保护,并使用双极开关同时切断相线及中性线。(2)防爆检修箱的设计;检修箱是在某些工艺设备检修时才使用的,它不仅需要满足所在区域的防爆等级要求,同时它还要求确保使用时的防爆要求,检修箱的设计特点是:出线均配相应的防爆插销。插销分插座和插头两部分,插销与开关制成连锁结构,送电时,只有当插头插好后开关才能闭合,断电时,只有当开关断开后,插头才能拔出。

4 电气管线选择及敷设

钢管应采用低压液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措施。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宜在较低处敷设或电缆沟敷设。在爆炸危险环境内,严禁采用绝缘导线或塑料管明敷。在管线进出1区、2区之间及其与相邻的其他危险环境或正常环境之间必须做好隔离密封。

5 防雷、防静电接地设计

根据规范规定,对第二类工业防雷建、构筑物考虑防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对第三类工业防雷建、构筑物考虑防直击雷的措施。对高塔等考虑防直击雷的措施。对于排放爆炸性气体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如布置在装置的高处,应建议工艺专业尽量在管口处安装阻火器,以降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要求,从而减少人工接闪器的长度,便于在装置的平台等高处安装固定。对爆炸危险场所根据工艺要求,设备作防静电接地。静电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MΩ;专业静电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Ω,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对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Ω。对于接地电阻值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可采取增补接地极或化学降阻剂,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6 结语

笔者在不断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的相关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爆炸性气体环境(特别是苯加氢装置)电力装置设计的特点,根据多年的设计实践经验提出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在对于刚从事爆炸性气体环境电力装置设计的设计师们,本文也许有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延镖,等.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任元会,等.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