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化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用的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用的化学知识

篇1

职业学校应用意识动手能力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管是对个人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还是国家对科技的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的教育要把课程的中心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将应用意识渗透到中职化教学中正是落实科学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当前的中职化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更多地是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从多个方面,对于中职化教学中的应用意识的渗透做出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应用意识

在传统的中职教学中,应用意识一直不受关注,直到前一段时间,人们才渐渐地意识到应用意识的存在和重要性。首先提到的,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它提到的是当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能主动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信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一切跟中职教学的应用意识又有一定的差别,中职教育,重在传授学生们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中职化教学中渗透的应用意识,应该是强调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的,即从课堂走向工厂车间,从课桌走向机床,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学习实用的知识。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应用意识

1.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注重的都是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是很看重,这是一个弊端,也是阻碍应用意识渗透的最主要的阻碍力,所以想要将应用意识渗透到如今的中职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中职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应用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渗透,学生对于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不是很了解,不注重自身应用能力的提升。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学校,老师要强调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最好是带着学生从课堂走向工厂,亲自动手实验。

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很强的,既然能够接受理论上的东西就同样能够接受实际性的东西,关键是看教师怎么教授,所以,中职的教师应该快速摆脱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将应用意识渗透到教学中,进而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摆脱传统因素的困扰

影响应用意识渗透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分为三大类:

(1)教材因素

传统的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对于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甚至就像是一本天书一样,看上去一窍不通,再加上传统的教材注重理论知识,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求根据实际,制定简单易懂,便于学生学习操作的教材,教材的内容要注重于实际应用,要让学生们看完之后能够自己动手操作,专业性要强,但是没有必要涉及太多的理论性的东西,不便于学生们的记忆,毕竟,中职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相对比较都比较差,有一定的缺陷,领悟能力不是很高,太高深的东西,不易于接受。

(2)教师因素

基于教材因素的基础上,在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要将书本上的东西讲明白,就需要他们不定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而为了保证理论知识能够被学生们所接收和吸收,关于课程的安排就被局限在了课堂上,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应用能力自然就提升不上来。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辟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不能够在局限于死板的课本上和无用的课堂上,教师要敢于做出突破,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给他们实打实的接触实用技术的机会,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因素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即使前面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也只能解决片面的问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中职教育现状。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播。如果要让应用意识在中职化教育中渗透开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就需要随之做出改变,注重应用而不是注重理论。

3.改变课堂气氛,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只有拥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调解自己的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内容有趣,学生就容易对所学科目产生直接兴趣,才会用心去学,用心去做,才能够学好,做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书本教材,多以自身或者是他人的实际经历来教导学生,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举事例最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符合他们的现实需求,让他们能够在心底深处产生一种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把知识牢牢地记住。毕竟,只有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生才会学得认真,才能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教师要多给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亲自给予指导,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使其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知识才能学得深刻通透。课堂上教师可以主要讲一些较难的、易错的地方,给学生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把大部分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提倡学生们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经验,在互助式学习中,给学生们更多的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更轻松地交流、学习。

三、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工业生产大国,对于一线工人的需求量更加的大,要求也更加得高。所以,作为专门为国家输送技术性人才的职业学校,一定要加强教育,提升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欣欣.化学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的基本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

篇2

1、化学用语指的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2、元素符号(symbols for elements)是用来标记元素的特有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大多数固态单质也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碳-C。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在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后面加上元素名称中另一个字母(必须小写)以示区别,如氯-Cl。

3、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组成及原子个数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知识;国防意识;军事;运用

一、前言

本文针对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运用研究,将从国防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入手,结合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对军事武器的研发进行研究,进而列举出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重要运用。希望能够用本文浅要的分析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发现更多军事中的奥秘,同时为对军事武器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一份参考与借鉴。

二、国防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国防事业的建设是为了保障我们国家的。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关注国防建设,正确认识学校设置的国防教育课程。通过国防教育老师的讲解,我们深刻认识到,国防事业离我们并不遥远,国防事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平时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也有较大的关联。而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老师市场教导我们,学习需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需要在学好理论的前提下进行。在国防事业的建设中,与其最相关的学科要属化学了。并且,我们从国防教育中了解到,国防军事中的所有武器都有化学的成分。因此,结合我们所学的初中化学知识,分析国防军事中的化学应用,对我们的进一步的军事武器研发具有重要意义[1]。

三、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运用

(一)烟雾弹

无论是军事的真实上,还是在电影中烟雾影视效果,都有利用化学的成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方使用烟雾弹将军舰隐藏在烟雾中,避免了敌军的轰炸。烟雾弹不仅可以隐蔽被保护事物,还可以躲避红外线与微波的扫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军事中的烟雾弹,很有可能有白磷的成分。因为在是实验中,白磷燃烧的现象与烟雾弹的现象具有一致性。老师告诉我们,“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烟雾弹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在空气中制造烟和雾的过程。装有白磷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迅速燃烧,形成的五氧化二磷与空气继续反应形成磷酸物质,磷酸物质带有毒性,并与遗留下的五氧化二磷一起留在空气中,形成烟雾朦胧的景象。另外,四氯化硅也可制作烟雾弹,与水发生发硬形成盐酸雾态。

(二)石墨炸弹

石墨炸弹是在1992年的海湾战争中第一次登入军事战场,当时,美军方向伊拉克投掷了石墨炸弹,攻击其供电设施,导致伊拉克国家80%以上的供电系统受到破坏。90年代末期,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型号为BLU-114/B的石墨炸弹,导致南斯拉夫70%的地区发生断电[2]。因此,在军事上,石墨导弹可以对电子设备、发电厂等产生大面积的破坏。在学习石墨性质时,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石墨炸弹是经过处理的碳丝制成的,碳丝非常细,可以漂浮在空中,碳丝经过流体研磨加工和化学清洗后,碳丝传导性能增大,可以依附在物体表面。通过爆炸的形式散播在敌军所处范围内,甚至进入到电子设备内部与系统管道内,破坏敌军的发电设备[3]。

(三)燃烧弹

在学习燃料与应用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燃烧弹的成分。燃烧弹在现代地道战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汽油密度非常小,热效应较高,而且经济成本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燃烧弹原料中,加入与能够与汽油结合的胶状物,制成凝固状态的汽油弹。为了有效攻击水中的目标,有的固体燃烧弹中加入了碱金属等成分,金属与水发生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燃烧发生爆炸效应,提高了爆炸的威力。在矿物基础材料的学习中,铝热反应原理可以制作燃烧弹,尤其是对坦克具有破坏性作用。铝粉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可以释放出足够的热量使坦克的钢铁融化成液态。而且,铝热反应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也可燃烧,加大了其爆炸效能。

四、结论

本文针对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运用研究,是从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结合课堂中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而列举出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重要运用。包括烟雾弹、石墨炸弹、燃烧弹等。除此之外,军事中的应用还包括了火药。在有机物的课程学习中,老师还介绍了甘油炸药与无烟火棉炸药等。军事上火药的成分包括硝酸钾、硫化物、木炭等物质,黑火药非常容易发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能够迅速膨胀,发生爆炸。总之,还有更多的军事化学应用等着我们去开发和探索。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快实现这个任务。

参考文献:

[1]江强,周细应.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03):489-492.

篇4

化学教学 抛锚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学方式一直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所教的知识内容也往往自成体系,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而忽略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希望通过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亲身的参与学习活动,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面对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有六种:(1)支架式教学;(2)抛锚式教学;(3)随机进入式教学;(4)情境式教学;(5)协作学习;(6)自上而下。本文立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方法,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应用于课堂,培养学生从矛盾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1 “抛锚式”教学方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1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发展现状,构建适合中专学生的抛锚式化学教学模式。

(2)实验法

中职化学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和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通过对我校一年级同一层次的园林10级1班(对照班)和林业10级3班(实验班)一个学期的教学,在实验班实施抛锚式教学模式,对比班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倾向、学习能力发展情况。

(3)调查法

编制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感受进行调查。

(4)观察法

对课题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记录。

1.2 实验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步骤

1.2.1被试确定

研究对象为齐齐哈尔林业学校不同专业一年级八个班中的两个班,其中林业103班为实验班,入校人数33人,园林101班为对照班,入校人数31人,由于入校学生为初中毕业生或初中未毕业的学生,有些学生未接触过化学,所以没有对他们的入学成绩进行比较,而是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进行比较。调查结果统计后列于表1。

1.2.2变量设计

自变量:教学方式

a抛锚式教学(林业103采用)

b传统教学(园林101采用)

因变量:中学化学抛锚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控制变量:学生入校的化学基础;被试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水平;班级的管理水平;实验的期望效应。

1.2.3抛锚式教学实验研究材料

a.自编中职化学校本教材

b.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前测问卷

c.自编学生调查问卷

1.2.4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历次考试成绩及同质性检验,采用分析统计软件Excel进行t检验和Z检验处理。

1.2.5问卷调查结果

以图表的形式统计出实验班和对比班各选项的人数,然后以各项人数占本班的百分比,列出柱形图,进行对比分析。

2 研究结果及讨论

2.1抛锚式教学对中职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

我的教学实践过程是在一年级进行的。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化学学习自主性、化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并获取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估依据,我设计了调差问卷,分别在开学初前和期末进行了二次问卷调查。

2.1.1化学学习兴趣与态度调查

调查问卷第一组问题(1)“我上化学课时,常常会精神不集中”,统计结果表明,在前测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课堂精神不集中的很多,实验班占42.4%,对比班占38.7%,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说不清,实验班占30.3%,对比班占48.4%,这说明他们对学习的目标还不够清晰,能够有兴趣并坚持听课的学生实验班仅占27.2%,对比班仅占12.9%.而通过一学期的抛锚式教学之后,实验班上课能够集中精神的同学上升到了72.7%,增长了45.5%,而对比班为25.8%,增长了12.9%,并且实验班回答说不清的同学已经明显减少了,这部分同学能够从不太清楚的状态回归到课堂。以上比较说明抛锚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听课的兴趣明显增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摒弃厌学的情绪,从而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连续学习。

调查问卷第一组问题(2)“对老师的课堂提问,我能积极思考作答”。结果表明,课堂上能积极思考作答的同学猛增,回答同意的占到了63.6%,而对比班不明显,同前测时只有略微增加,而在说不清一项中,后测中实验班的同学明显下降,而对比班反而略有增加,这说明如果不施加这种积极的教学方法,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那么放弃学习的学生会增多,消极混日子的学生会增多,所以抛锚式教学方法对引领学生积极思考,端正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帮助。

调查问卷第一组问题(3)“课堂化学演示实验,会提高我的听课兴趣”的统计结果表明,对于课堂化学演示实验,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回答都是很相似的,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同学都很喜欢课堂教学演示实验,这也提醒教师,在课堂中多运用实验,合理设计实验,因为实验可以促进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记忆更深刻,所以实验在抛锚式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1.2化学学习自主性调查

调查问卷第二组问题(1)“有空闲时间时,我会找一些有关化学知识的文章来阅读”。在前测中,实验班和对比班大致相当,表示很同意的实验班有2人,而对比班没有,表示同意的实验班有7人,而对比班只有3人,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阅读化学知识的习惯;而在后测中很同意的人数实验班上升到了8人,而对比班仍然没有,同意的人数实验班上升到了13人,而对比班只有4人,没有明显的增加。说明通过抛锚式教学,给学生留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要学生自己去查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调查问卷第二组问题(2)“我每次都能认真的完成化学作业”。在前测中实验班仅有5个占15.2的学生回答很同意,能够自主认真的完成作业,对比班有3个占9.68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两个班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非常少,只有几个人,回答同意的同学实验班有9个,占27.3,对照班也有9个,占29.0,也就是基本能自主完成作业的实验班总计14人,占42.4,对比班总计12人,占38.7;在后测中,实验班基本能自主完成作业的人数大大增加,达到22人,占66.7,而对照班11人,占35.5,略有下降,说明实施抛锚式教学对促进学生完成每一节作业,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很明显的效果。

2.1.3化学学习方法调查

调查问卷第三组问题(1)“学好化学,主要是靠死记硬背”。

调查问卷第三组问题(2)“化学与物理、数学知识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有条理的”。

调查问卷第三组问题(3)“我的化学听课方法是……”

对比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方法有明显的改善,对于是否需要背题,对比班的同学有一大部分回答说不清,虽然他们也不同意死记硬背,但是很多知识还不会,所以只能停留在背复习题的水平上,他们不知道怎样摆脱这种状态;而实验班的同学则有72.7的同学明确表示他们不同意死记硬背,这是因为抛锚式教学促进了他们学习的良性循环,使他们能学进去,学明白,所以对于复习过的知识都能理解。在抛锚式教学中,老师锁定问题,要学生一步一步去思考,学生真正学会了,也就能体会化学中的规律,学生学习有兴趣了,记忆和理解都变的容易了,因为这样的课堂能让他们记忆深刻,所以在二表中有75.7的同学认为化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实验班的听课方法也有所改进,对比班有22.6的学生根本不想听课,22.6的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没有任何记录,而实验班不想听的人数则大大减少了,这说明课堂能把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查表明,抛锚式教学对于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改善学习方法,都有很明显的效果。

2.2抛锚式教学对中职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列于表2。表2表明:期中成绩实验班和对比班的P =0.39 > 0.05,两班成绩无显著差异;期末成绩两班P = 0.036 < 0.05,表明两班成绩有显著差异。以上两个阶段学习成绩表明,入学时学习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经过短期教育后,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的成绩。实验班本身的成绩并不是很高,特别是期末考试,这是因为考试试题难度与学生学习水平有一定差距,很多学生在初中未接触过化学,就来到中专学习,而且学生进入第一学期,虽然化学课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但是课时较少,学生复习较少,而且其他课的观念未发生改变,学生的整体进步较慢,成绩较低实属正常。另外中职的化学课跨度较大,这给初中无基础的学生带来较大困难。但从期末成绩看,两个班的学习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性。因此实验班与对比班已经不是同质性班级了,实验班的学习能力在上升。

3 实验结论

(1)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研究和调查问卷的分析,认为抛锚式教学对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抛锚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对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明显的改善,使很多不想听课的学生转向听课,听课是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基础,是教学方法得到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在中职学生中是一个突破。

参考文献:

[1]埃瓦尔德・特尔哈特.张桂春译.建构主义与教学(二)[J].外国教育资料,2000,(4):72-78.

[2]钟志贤,许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 2000,(2):17-19.

篇5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是根据大纲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教师应仔细钻研大纲,通览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弄清每个演示实验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建立什么概念?揭示什么原理?要示范哪些实验操作?要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其次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对于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做演示实验,就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的规定,让学生看看而已;其结果必然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或引导不当而降低教学效果。

2.操作要规范,面向学生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自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鲜明,操作规范。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让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也学会注意操作,并充分模仿和思考。

3.保证成功,现象鲜明

这是演示实验最重要的要求。如果走过场的实验,则演示实验的所有目的都达不到。要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上课前应预做实验,用以检查药品的性能、装置的可靠性。对药品的浓度、用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所需的时间,成功的关键等诸方面都做到心中有数。实验现象应使最后一排学生清晰观察为宜。对不够鲜明的现象,可以采取辅助观察手段,如让颜色浅淡的火焰、引燃纸屑、对溶液、沉淀、火焰等的颜色的观察,衬以白色或黑色背景;对现象变化细微的实验,利用与投影仪使用进行实验的方法等等。

4.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一般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某些化学知识提供化学事实和思维表象为目的。观察到的诸多现象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而认识物质,或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甚至理论。这个过程需教师认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教师的实验操作、板书、生动的讲述、师生的讨论等方式的协同配合来调动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维、实现知识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转贴于

5.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案例:在细铁丝燃烧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②铁丝是什么颜色?③反应时观察到什么现象?④反应结束后产物形状、颜色是什么?⑤火柴的作用是什么?⑥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而在纯氧中却能?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6.应重视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课本中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

7.预防事故,确保安全。

篇6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化学教学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笔者已从教多年,心中积存了深深的忧虑:传统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剥夺了多少孩子的 “学习权”,使得一个个原本灵动的心灵变得呆滞,原本活跃的思维一步步走向平庸。教师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关注的是“你的智商有多高”,而学生智能的现实状态及其丰富内涵却很少有人问津。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曙光。它变“精英教育”为“大 众教育”,为每一个孩子铺设了一条金色的成长之路。

多元智能的本质是因材施教。材,就是学生。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智能特点呢?其实判断孩子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办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规矩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懂得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我们对学生宽容了,也有充满信心了,不会再将他们的“不规矩”视为烦恼,而是将其变成意外的惊喜,变成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切入点。因材施教,用多元智能的眼光看,就是发挥他们的强项。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引起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加德纳认为,智能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测量的智能仅仅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能,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能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于是加德纳教授把智能界定为:①智能是在单元或多元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②智能是一整套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③智能是人们在发现难题或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时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之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它们是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差异性──既有个体间的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化学教育的启示

篇7

一、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已经到来,全国212953名(97年统计数字)化学教师都在思考如何进行21世纪的化学教育。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化学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事实上,化学是一门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学科,就人类生活生产而言,吃、穿、住、用、农、工各部门或行业,均离不开化学。化学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实验性应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应引起学生的喜爱。但据扬州大学理学院于2000年3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江苏省部分中学的401名初三到高三年级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得到了如下的兴趣水平分布图-1:

在对我们自己学生的调查过程中亦发现,既使选择兴趣小组,选化学的学生也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毒:认为化学药品有毒,会影响健康或致癌;

2)污:认为化学会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3)险:认为化学实验有危险,会发生爆炸;

4)繁、乱、难:认为化学知识杂乱无章,难学难记。

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归结为世界上的多次由于化学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家庭中部分家长的片面介绍。而在学校里,教师的教学方法则是造成学生不爱学化学的主要原因,这真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二、长期记忆扭曲的启发

三十多年前,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长期记忆扭曲的问题。该实验是采用接力转述故事的方式进行,先让第一个受试者详细看过片上的情景:该情境是在地下火车的车厢中,车厢内的人物各异,而其主题是对面而立的两人,其中黑人衣履整齐,而白人手中握一把刀子。第一人看完图后,要他凭自己记忆,将所见之一切,以口头转述给第二人;第二人听完后,再将其所听到的一切,以口头转述给第三人;如此辗转进行的结果,研究者发现,不出几次转述,图画中的主题即被扭曲:原来在白人手中的刀子,居然被后来传话者说成是在黑人手里。这一现象就叫长期记忆扭曲。

长期记忆的扭曲是常见的现象。记忆扭曲的方式不外乎两种情况:一为量变,或将事实简化,或将情节减少;一为质变,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现在我们进行这样的假设,上述故事中的主题是教材如把第一人当成教师,那么第二人就应该是学生了。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通过一次转述后,主题就将发生部分的扭曲;而扭曲的幅度将受到主题的意义、教师的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影响。今天我们将主要讨论学生的知识结构因素。 三、知识结构

1、定义:知识结构是各种知识在人类大脑中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各种学科知识的配置比例,相关程度和协同关系。知识结构的关键是结构,而知识本身仅仅是组成这种结构形式的材料。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质料形式说,认为事物的本质和灵魂不在事物的质料,而在事物的形式。这就容易理解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倒错现象:知识比较渊博的人一事无成,而知识比较单薄的人却能脱颖而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能力和智力的提高,总是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而同步发展,它们之间是协同关系。可是在社会中存在着知识比较少的人反而会比知识较多的人更有能力,这往往是由知识的组合方式不同所致,也就是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正像一个资源丰富,由于没有组织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就不能变成财富,往往会出现捧着金碗去要饭的现象。而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却可以充分利用进口的原料进行多次加工,造成高增值的精细产品,不但国内人民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且还能去占领国际市场。这样的国家往往是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比如,非洲一些国家和日本就分别属于这两种极端的情况。

2、形成与作用:知识在人类头脑中的积累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实践中产生的每一认识结果,作为一种知识都要纳入到原有知识群的网络结构中,安插到一定的位置。如果是关于熟悉的认识对象的知识,那么,就会使原有的知识系列向纵深发展,丰富了系列知识。如果是陌生的认识对象的知识,但同时能提供较多的联系,给它以较多的刺激、强化,那么就能同化新知识,建立起新的知识系列,往横广方向扩展,从而建立起高效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心理学知识及长期的实践可知,结构化了的知识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能被长期记忆而不至于发生扭曲现象。 四、 知识结构的构建

既然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此重要,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更是必不可 少,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高效、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呢?

1、 所教内容结构化:在整个中学范围内,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甚至部分化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它们本身具有结构性。如教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先串成线,然后再由线织成网,并且告诉学生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思维模式:

再告诉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知道结构决定性质,牢牢抓住典型代表物的相关知识,然后举一反三,使之融会贯通。图2卤素的知识结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结构化的典型实例。

其它元素可按以下二条途径建成线,再根据相关内容织成网

非金属知识主线:所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金属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2、 结构内容丰富化:知识顺序的最优呈现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结构化了的知识能够与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碰撞,并能及时地同化在学生的新的知识结构中,同时也容易形成长期记忆。这种展示模式的特点:

(1)表达十分简练,而中学所需掌握的重要无机物,几乎尽收其中, (2)揭示了这些元素的主线具有相似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迁移力,预测未知元素及相应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等。

(3)给出了研究或学习知识的系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若教师在这一展示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以深化,这样不但能使所呈现的知识结构发挥作用,更能使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得知识结构既有骨架、又有丰富的血和肉。下面以学习卤素这一章为例,配以相关的思考题,用于让学生把学的知识活起来。 卤素思考题(一)

1、这一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何?

2、卤素包括:

3、卤素的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卤素的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5、Cl2、Br2的制法各有何特点,试从反应物、仪器、条件、收集等进行比较。

6、试比较Cl2、HCl制法的异同点,并说明理由。

7、氯水的成分:(1)分子:

(2 )离子:

8、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颜色、成分及性质有何不同,列表比较。

(二)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气的用途主要是指:

  3、氟气、氟化氢、碘各有何特性,举例说明。

4、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检验有何共同点,写出离子方程式。

5、什么是萃取?作为萃取剂应有何条件?举例说明。

6、氯气、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均可作为漂白剂,它们的作用过程与炭的作用过程有何不同?

7、碘化银为什么可以作为人工降雨剂?

8、卤素互化物、拟卤素是怎么一回事,试举例说明。

9、HCl、HBr、HI三种气体的制备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10、 造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气体也能发生这一现象?你能否让二氧化碳气体也发生喷泉,说明理由并归纳之。 (三)

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插入氯气中,熄灭,从中可得出哪些结论(至少二个)?

2、若要使碘水褪色,可采用哪些方法(至少6种)?

3、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若没有浓HCl,能否用浓硫酸和氯化钠代替,为什么?

(2):若没有MnO2,能否用KMnO4或者KClO3代替,为什么?

(3):为了节约药品,能否用实验室制氧气的残渣来制取氯气,为什么?

篇8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寓知识、技能、方法、思想于一个统一的教学过程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这些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注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跟在老师的后面跑,整天忙忙碌碌,全是死记硬背。听老师讲时还会,自己做时就错,临到考时就蒙,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糊涂。因此,要使学生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

新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原有的认知基础。很多新知识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讲,学会怎样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促进正迁移的实现。例如,在研究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可向学生提出: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那么,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这样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就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了学生思维的展开,提供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创造了活跃的教学气氛,学生会准确地回答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就等于360°。又问:你是根据什么说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呢?是猜想的?还是推理得到的?学生的回答是作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而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360°。教师马上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和鼓励,再问: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很快就会回答出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接着又问:你知道十边形、一百边形、一千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这是老师故意设置的“知识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时引导、启发、迁移、总结规律。让学生观察、发现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都是从它们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将它们转化为三角形来求得的,并且内角和是由从它们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所分得三角形的个数来确定的,而三角形的个数又是由这个多边形的边数确定的。从而可知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即得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这个定理的出现,是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寻求解题方法,由个性问题追溯到共性问题,总结出了一般规律。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渗透了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研究的数学转化思想。

当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数学的转化思想,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研究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学生很自然就会将它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来解决。对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问题学生也很容易就想到转化为已有知识来研究。又如对于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自然就会想到通过消元将原方程组转为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之,或将二元二次方程组通过降次转化为一次方程或由一个一次方程和一个二次方程组来解决。对于分式方程要通过去分母或换元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对于无理方程需把方程两边乘方或换元化为有理方程来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做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科学地提出问题,采取得体的教学方法、适时疏导,帮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以知识讲方法,以方法取知识,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辛集校区)

篇9

【关键词】美容美发;化妆品化学;项目教学法

1、前言

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模在逐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支柱。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国民素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都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将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化妆品化学课程项目设计方案时,对方案选择,信息收集,应该从实例入手,要对项目执行中的技术问题及成果进行评价、探讨和分析。

2、项目教学法在美容美发专业化妆品化学教学中策略与应用

2.1项目设置的目标要明确

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不同于实操课,理论课在注重理论基础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所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而且有学习和研究价值的课题中选取,这样学生能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经验,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项目的选取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项目的设计要求能体现实际工作环境的特点。

项目设计应该围绕着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围绕着用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训练学生综合设计制作能力的目标进行项目开发,即按照实际工作“调研策划创意设计制作提交审核”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项目的设计理念应当是以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但设计的项目不一定非要来源于企业。本文涉及对象是美容美发专业新入校的学生,他们还没有积累多少美容美发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顺利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去弄清化妆品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也可采取将虚拟项目按照真实项目完成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或者利用每一次小项目导入来解决美容美发行业的问题。这样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2.2项目设计要注意来源于生活

项目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实践性,能够联系实际完成项目内容,要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说明,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项目设计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在学目标的任务框架下,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目标任务模块,通过掌握一个小的目标任务来实现大的学目标。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大小、任务知识的含量、前后模块之间的联系,要注意分散每个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任务太容易会使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而倦怠,而难点相对集中又会使学生产生畏难而退的心理。

如化妆品PH的测定,这一项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该项目可分解为化妆品的成分、化妆品显酸性原因等若干子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丰富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减少原有课本知识的繁琐,教师和学生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掌握了许多感兴趣的新知识,同时增强了操作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2.3项目设置的生活化趣味性策略,契合职业高中生的学习的心理

在项目的实训部分,设计贴合实际的项目任务,既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又可以与就业要求充分贴合。如在选择适宜化妆品这节课,教学内容包括走进理发店,牙膏的选用、护肤用品的选用,既体现实用性,内容上也具吸引性。再如洗发香波的制作,教学内容包括洗发香波的成分、洗发香波各成分所起的作用、实验过程中成分用量变化,引起香波性能的变化等,让实验内容更好地贴合实际,是项目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2.4项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有能力设置

选用什么样的项目才适合中职生,既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又要兼顾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国家课程标准,这是进行项目教学面对的首要问题。参照了2010年国家最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表》中“美容美发专业”的内容,在“专业(技能)方向”中,化妆品化学涉及的领域是:美容店、美发店和化妆品行业,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所设定的项目应为短期项目,这样实施方便,学生易于完成。

本文将化妆品化学的教学内容设立为多个项目模块:化妆品基础、皮肤与毛发的结构、皮肤用化妆品、毛发用化妆品、美容用化妆品、化妆品质量检查等,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以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中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而教师应该根据任务的大小,顺序,安排好这些教学内容,使得任务之间是互关联,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过程,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项目教学法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知识在学生的课堂实践过程中轻松获得,学生在实践中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例如在《洁肤类化妆品》的教学过程中,在设计项目任务时应考虑到这一章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分析护肤化妆品的成分及功能,学生学会正确选用护肤化妆品。在项目设计中要求合理掌握成分、功能、用途、比例、优缺点等因素,对学生完成此项目的要求是能够多角度考虑各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最终成为和谐、统一的项目方案。

2.5项目设置中要以养成学生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把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强调多遍,教师认为新知识的讲解是整节课最关键的部分。而项目教学法中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应该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不是教师给予的。项目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学生的实践经验不是教师灌输的,而应该是学生自己解决项目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因此,项目教学法是通过简单的例子来解决繁琐问题可行的方法,教师讲解应该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炼。这样,学生才便于理解和掌握,也为学生独立设计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化妆品原料》的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繁多,具体内容包括油脂原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溶剂原料、防腐剂、杀菌剂、香料、抗氧化剂、保湿剂等诸多物料,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和分类能力,而且课堂氛围会平淡无味,如果用项目教学法,将每类知识点设立一个子项目,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观察各类化妆品的成分,再经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归纳总结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原料并互相进行交流,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化学虚拟实验室 实践教学 应用

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当前,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普遍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忽视成本高、难度和质量弹性都较大的实践教学,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工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主要设置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化学类实验等课程,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装置复杂、仪器设备不足、药品稀贵、操作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反应速率慢、课时较少),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一块黑板、一套仪器设备、一本实验教材进行实验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稀缺,同时先进的教学仪器等教学手段更是落后,教学方法依然延续课前预习,课堂重点讲解、演示和指导的模式,根据实验指导书,学生进行相应的试验,同时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性的局限被化学虚拟实验室所打破,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信息技术知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实验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等得到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对信息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虚拟化学实验室处理声像、图形、文字、动画、网络信息的分析、综合、切分、编排等信息的功能,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将有关试验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因素组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通过感官获取全方位的信息,学生很清楚地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的优势

在高职学校,通过化学虚拟试验室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弥补了实验课时少的弊端,进而便于学生预习、巩固和复习。

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手与脑,一方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动脑思考能力。受实验课时的影响和制约,通常在2~3个学时内完成一个实验环节。因此,教师只能简要的示范和描述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错误,进而影响了最后的实验结果;有些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如有机化学中的部分合成实验,甚至在实验课结束时,仍有部分学生未能完成实验操作,没能得到实验结果;有些实验所需要使用的仪器或药品比较贵重稀缺,实验室配备的此类仪器药品数量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全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需要,影响学生对所做实验内容的了解,如仪器分析时用到的气相色谱仪等。做完实验后,由于学生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进行重复实验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实验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化学虚拟实验室进行教学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间和地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进入化学虚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虚拟操作进行实验预习,便于学生后期试验的操作;化学虚拟实验室使重复多次实验成为可能,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在化学虚拟实验室中,学生借助虚拟实验软件,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灵活地选择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进行相应的实验。一旦发生问题还可以通过更换仪器的方式进行重新试验,在短时间内对实验进行重组。实验课时少的问题得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2 化学虚拟实验室安全可靠,同时利于保护环境

化学实验试剂大多数具有易燃、毒害、腐蚀性。在传统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操作的失误,不清楚实验的相关要求,长期损耗实验仪器等都会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损坏实验仪器,浪费试验药品,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化学虚拟实验室整合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各种信息,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形象地模拟,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充分了解实验原理。例如,模拟出实验中将未反应完的剩余金属钠颗粒直接倒入有易燃液体的废液缸中,金属钠立即在废液中剧烈反应,钠粒在液面上不断翻滚并伴有火星产生,引燃废液缸中的易燃液体。通过化学虚拟实验室计算机模拟出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图像、声音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错误操作造成的危险,提醒学生在试验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错误的发生,进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度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操作,有效避免了化学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在化学虚拟实验室中,即使出现危险情况,也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处理。

常规的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实验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毒气体、废液、残渣以及其它有害物质,不利于环境保护。例如,铜与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作用时会产生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气体,都是有毒害的气体。因此在保证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可设计成模拟实验,画面生动、逼真,可以将反应过程慢放和重播,学生能清楚的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加强环保意识。

3 强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学生在化学虚拟实验室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或层次,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对于学习的进程学生能够自主控制。根据一定的教学模式,模拟实验自主学习系统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模拟,对模拟实验的进展进行自动跟踪,同时分析和矫正试验的操作信息。例如提示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危险的警告、实验结果反馈和评价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化学虚拟实验室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已有的实验进行改造和完善,进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4 化学虚拟实验室教学的弊端

对于虚拟化学实验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化学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不可能通过模拟过程中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进行替代。对于试验过程中,取用配制药品,洗涤使用仪器,安装试验设备,控制反应过程,具体、严格、规范进行实验后处理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掌握,另外,必须在真实的试验过程中才能体会嗅觉和触觉等。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药品质量、环境变化、人为失误等未知因素影响发生的变化等,如何智能化处理模拟实验软件,复杂动态的试验过程不能通过模拟实验室来完成。所以,模拟化学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常规的化学实验,只能是教学过程的辅助手段。

5 结束语

突破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沿用的传统模式,建立化学虚拟实验室,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风英,李顺兴.化学实验绿色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3)57-59.

[2]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2)141-143.

[3]吕浩,王文永,徐妲.化学虚拟实验室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