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业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作业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文内涵和多元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多元化的语文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目前,相对于农村小学作业设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农村家庭、农村社会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文化教育条件差,农村学生文化面相对狭窄,学习能力不强;同时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观念和意识淡薄;大量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出现了留守儿童现象;加之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作业设计上,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甚至重复作业。。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作业:是指学生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以某一主题或某一领域的问题为主线进行的一种探究工作或活动,是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材料的不断观察、筹划和思考,寻找合适的工具,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究达到认知的过程。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就是立足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面对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现状,对作业多元化设计进行研究。
作业多元化设计:就是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弹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拓展学生思维训练的外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业多元化评价:即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内容的作业多角度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供契机。3、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领域。4、通过作业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5、作业成为他们的人生履历。
(二)现代课程评价理论
突出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的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及评价,感受自己的价值,乐于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情况;调查教师对多元智能的理解;调查教师作业布置、评价情况。
(2)调查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查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情况。
2.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重点
(1)开放化原则。(2)兴趣化原则。(3)多样化原则。(4)层次化原则。(5)实践化原则。(6)综合化原则。
3.高效课堂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研究
(1)根据学生的语言环境、思维能力、认知表现、实践能力等多元表现,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作业设计为听、说、读、写、做、玩、观等多种类型。一二年级学生作业注重趣味性;三四年级学生作业注重综合性;五六年级学生作业注重创新性。
(2)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把作业设计为趣味性作业、层次性作业、多样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
五、总结反思
1.课题研究接近尾声,回顾走过的历程,一定有遗憾和不足。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2.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
3.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总之,本课题虽然即将结题,但研究却不能停止。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全心全意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2]杨俊权.《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2008年第三期
[3]肖川主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
[4]王群方.《改革课外作业 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上海教科研》.2006年第6期
[5]余琼.《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刍议》
篇2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实用性强,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网页制作工具,重点培养制作网站的能力。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教师重视知识体系,而非实践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按照课本安排的顺序进行讲解,将重点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而不是具体的实际环境交给学生。
(2)理论教学脱离实践教学。教师现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然后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级练习并验证所授内容。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很难开发实际项目。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了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致课程结束时,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一流水平的网站。
(3)与社会脱节,与新知识脱节。这门课往往只介绍了如何制作静态页面,而目前来说我们要求的界面交互型比较强,这是静态页面所不能满足的。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对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得出有必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它是现代职业教育推广的重点教学模式之一。
(1)该模式摆脱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在任课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教师的“做中教”与学生的“做中学”的教学活动,实施既定的教学过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该模式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非常适于采取“教学做”―体化教学模式。
(3)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挖掘个人体验,以获取网页设汁、制作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得到理解和迁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我们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任课教师为企业开发网站的经验.让教师将网站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按照开发流程设计了网站的需求分析、网站的规划设计、静态网站的开发、动态网站的开发、网站的、网站的测试与维护六个学习情境,然后按教学要求分解成10个任务,每个任务都设计出相应的实训项目,学生跟随老师共同完成的模仿型任务和学生独立完成的开放型任务,充分采用“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开发项目,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从而体现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篇3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一个给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用弹性作业,有针对全体学生的最低要求,也有适合中等水平和优秀学生的不同要求,以便在减轻学习负担的问题上,能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达到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素质的目的。因此,分层次布置作业,探索量化指标,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生源差异性显著,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生活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这样的班级中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可操作作业布置模式,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实施作业分层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习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布置、批改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条件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分层作业的设计,顺应小学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潮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双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智慧。在教学中以课堂实践为载体,努力探讨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一种分层作业模式,最大限度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理论依据
(1)新课标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发展”。
(2)“因材施教”的原理
承认学生间存在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正视这个差异。根据个体差异,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现代教学理论原则
现代教学理念就是要教会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定教的原则。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也应该以学生为本,强调作业的布置应该符合学生的不同特点。
(4)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逐渐适应分层作业,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数学作业的乐趣,改变数学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参研教师的科研素养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练有各自的收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研究,使教师增强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一个适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内容及措施
教师在对学生的情况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根据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学生分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从内容上分层次,学习要求上有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结构组成优势设计呈现方式及解决问题途径多样化的不同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班学生。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 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目标、学习负担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2、个案分析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文献研究法
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七、研究过程
研究时间为2011年4月——2012年5月。研究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研究方面的理论,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2011年5月—2011年12月是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开展数学作业分层布置实践活动,并不断进行总结,对方案进行修改,对可操作的教学程序进行总结。
2012年1月—2012年5月是研究的总结评估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并撰写论文、结题报告,进行评审鉴定,成果推广。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篇4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如果将例题探究比作数学教学的“灵魂”,练习则是它的“血液”,而作业就是数学教学的“营养液”。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态度,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呼唤生动活泼的课堂,那么也赶快让数学作业去掉往日的“陈规旧习”,换上新装,展现无穷的魅力,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启示,针对高段的作业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内容“趣”一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附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如学习“倍数与因数”单元后,我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拨打电话,再告知第二个作业。第一个数:它的因数只有1、2、3、6;第二个数:5的最小倍数;第三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第四个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五个数:7最大的因数;第六个数:最小的合数;第七个数: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第八个数:最小的偶数。学生根据条件,猜出“65127490”这个号码。之后,再设计这样的作业:根据本单元的知识,将自己的生日或电话设计成密码。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互猜生日或电话,通过自己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难倒”老师和同学们,这样在无形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知识。
二、作业过程“动”一点
大家都知道“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动起来”。
如“非凡的设计师”:在学完“平移和旋转”,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图案,并将作品创作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之后贴在教室的“数学园地”里。再如“神奇的魔术师”: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为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思考平面图和实际客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
这样的作业,是一件件集“数学、美术、创作”于一体的艺术品,不仅引领学生自主、高效、快乐地学习数学,而且使学生那充满着思考和想象的激情如泉水般喷薄欲出,学习数学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作业形式“多”一点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学习注意不能灵活分配,注意容易转移。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题型、思维方式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以保持学生对作业的有意注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注重作业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除了常规作业外,也可探索运用几种作业形式:
1.数学周记
周记(或日记)是学生直抒胸臆,尽显个性的一方天地,让学生写数学周记,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情感空间,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如在一次数学教学后,我班同学在他的反思日记《圆的认识》中写道: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和画圆。这些内容是老师让我们自己折呀、画呀、量呀总结出来的,我学得很高兴、很认真,也都能理解。但在练习时,我把直径2厘米的圆画成了半径2厘米的圆,原因不仅是粗心,这由于我当时不是很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现在当然明白啦!
在日记里,学生总结了学习内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交待了知识是如何获取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错误的原因。
2.小型研究报告或小实验报告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学生往往学得多,“悟”得少,长于记忆而短于探索,至于进行课题研究则是连想也不能想的事情。但让小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积极思考,做一些数学小实验,或进行小课题研究,撰写小型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的过程,这种体验对学生养成敏锐的数学眼光,科学的思维习惯以及科学的意识在有益处。例如学习了“百分率”知识后,让学生通过调查本地区家庭中拥有电话和电脑的数据,写一份关于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的调查报告来说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如在学习了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后,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测算出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写一份实验报告。
3.数学手抄报
编写数学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手抄报的内容十分广泛,可涉有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秩事,趣味数学,带数学的文学作品、数学与生活等内容。在活动课时,将每位学生设计的数学手抄报全部挂在教室四周,记同学们自由参观,边参观,边评议,评选出“最佳数学小报”、“最佳设计员”、“最佳创意奖”。
四、作业要求“活”一点
篇5
执笔:曾海霞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感悟积累运用 教学三层次 读写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 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06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 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 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04年9月——2006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 研究的总结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事、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05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篇6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网络阅读,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任何人可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在任何地点去学习他需要的知识”。随着少年儿童逐渐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军,国内建立了不少儿童在线阅读网站,但基于网站运营的原因,不少网站商业化,在开放共享、与课程改革同步方面具有局限性。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日趋完善,让数字化阅读为孩子插上双翼成为可能。建设健康的阅读平台,让学生的网络阅读置于教师、家长的引导下,避免网络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迷失性”。顺势而为,我校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课题,通过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建设一个开放共享、动态更新、注重交互、与课程改革同步,面向师生家长的阅读资源库,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建设、应用小学课外阅读资源的模式,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的纵深发展。
一、研究内容
(一)开发能满足各年段小学生课外阅读需求的资源库。资源库将提供新课标推荐阅读的所有书目的电子书、阅读指导、阅读检测资源,形成与教学同步,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小学课外阅读资源库。
(二)研究文本阅读和数字阅读平台实现对接,在线阅读与课外阅读活动一体化,提高课外阅读资源库平台的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研究。
(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库应用管理制度,保证资源库的管理规范并确保持续更新、不断丰富、运行畅通。
(四)开展课外阅读资源库与课程整合应用研究,进行课外阅读微课设计,以应用促发展,不断完善资源库建设,提升教学教育质量。
(五)培养学生有效的网络阅读方法,形成健康积极的网络阅读素养,提高教师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研究。
二、实施策略
(一)开展调查活动,明确研究方向。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面向本校学生设计《数字化阅读素养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上网频次、上网途径、上网地点、上网从事的主要内容四方面。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从一~六年级各随机抽取二十名学生以“数字化阅读倾向”为话题进行了访谈,摸清我校学生的网络阅读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准确依据。
(二)建立阅读资源库,纠正“偏食”现象
小学生阅读多倾向于漫画等快餐式阅读,即使阅读儿童文学,也多选择幽默浅显的校园小说。根据学生这一“严重偏食”现象,我们在建立资源库时进行严格的甄选。先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2015年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为指引购置相关电子书、有声读物,制作导读微课等网络课外阅读资源。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我们可以引进一批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可读性电子读物,分级推荐给学生。资源库平台所收录的电子读物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师生共荐,聚焦童心;二是题材多样,精选经典;三是学科整合,引进双语。让孩子们在阅读符合自身年龄心智的书籍时获得均衡的营养。
(三)提高平台丰富性,激发阅读热情
不断丰富课外阅读资源库平台,提高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设置阅读t望台,阅读资讯,展示儿童阅读新动态;设置阅读导航站,收录导读微课,为学生自主阅读行为精心导向;设置阅读留言板,记录阅读足迹,引发阅读火花;设置阅读研究院,收录教师阅读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课件,促进课外阅读教学研究;设置阅读展示厅,收录师生家长读后感、读书笔记、书评,在赏评中快乐前行;设置阅读加油站,指导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打造书香家庭,形成强大教育合力;设置阅读广角镜,链接优质儿童阅读网,亲近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四)拓展阅读时场,培养阅读习惯
学校为学生开辟开放性的阅读场所,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班级读书区对学生实行全天候开放。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分为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和阅读分享课四种课型,由语文老师执教,写进课程表,确保不被挤占;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三十分钟设为“午读课”,由学生干部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阅读活动。每天0.5~1小时课外阅读作为常规作业写进《家庭作业登记本》。每周1~2小时网络阅读时间,中高年级学生每周登陆“阅读留言板”发一个帖子,此建议写进《课外阅读倡议书》。
(五)书香浸润校园,提升阅读温度
学校班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使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持续升温。如:“童书 DV展演”“童书跳蚤市场 ”“读书心得评比”“故事接龙比拼”“阅读之星评比”“好书推荐对对碰”…… QQ群、微信群、公众号、阅读平台,网上网下互相呼应,相得益彰,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篇7
1998年8月,他走进滨海县实验小学,成为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十二年时光悄然远去,时间能改变许多事情,但是改变不了他对孩子的爱。
学生也是他的孩子
他说:“孩子的健康平安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今年他任教三年级语文,班里有许多孩子习惯出脚就跑,容易发生碰撞,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走路呢?他决定让走路习惯好的孩子负责收发作业本,用这样的方法激励孩子。他先让性格比较沉稳的孩子负责搬作业本,并坚持陪孩子一起走,让他们习惯慢慢走路。后来,让这些孩子带着其他孩子一起搬作业。他嘱咐孩子慢一点走,并常常站在阳台上看着孩子安全地走进教室。孩子们把老师的话记在心里,慢慢地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一批孩子养成了好的走路习惯,再换一拨,这样坚持下来,班级大部分孩子都养成了好的走路习惯。
让每朵花儿绚丽开放
他说:“孩子是最美的花儿,我要让他们尽情开放,绚丽夺目。”
去年,王老师班级有位成绩较差的男同学,课堂上经常开小差,玩玩具,细心的他惊讶地发现,这孩子每次玩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军事设备模型。下课后,王老师没有刻意批评孩子,而是耐心地跟孩子聊起来,结果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懂得很多,连老师都自叹不如。于是,王老师快乐地称他为“老师的小老师”。还请他在班级给小朋友讲述有关军事设备的知识!在老师和同学欣赏的目光中,这个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增强,课堂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也提升得很快。
爱孩子更爱教育工作
他说:“丰厚文化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爱孩子。”
篇8
围绕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这一总体发展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教学的各项工作。深化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师资,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优化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提高和全面发展,坚持抓核心、求突破;抓薄弱、求协调的策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工作要点:
1、多种举措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2、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抓好校本研究。
5、依托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具体措施:
一、细化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突出“五个环节”,加强“三个研究”,严把“一个关口”。
“五个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各环节要点:
备课: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加强教研组的合作交流,在共享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教学设计,从教材处理、教学策略、拓展练习、课后反思四个方面对教学方案进行原创而富有个性的设计,突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
上课:课堂教学实践以打造有效课堂为方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信息反馈、教学行为规范、互动评价等方面进行系列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授课教师的基本功及课堂驾驭能力进行全方位点评,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完善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作业:进一步规范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制定《和平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加强作业质量监控。要求教师批改作业要做到及时认真,作业批改坚决做到“五有”,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有批改记录和必要的评语,切实提高反馈矫正和评价的有效性。教导处采取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每月至少全面检查各班级检查作业一次,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辅导:各班级针对实际情况,本着“让后进生基础过关,让优等生有所提高”的目标,针对班级学困生问题多管齐下,积极构筑教师、同学、家长全方位帮扶体系。采取教师引导、同学帮扶、家长交流、表扬奖励等方式切实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培优补差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测试:
(1)加强质量监控,做到规范操作,认真分析反馈,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缩小年级和班级之间的差距,使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2)单项抽测、期中考试由教导处组织命题,跨年级流水批阅,做好学科质量分析。
加强“三个研究”即加强教师备课与教案编写实效性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加强科学布置作业与减负增效的研究。把三个研究内容与课题研究有机整合。
严把“一个关口”,即:严把教学常规检查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常规检查制度,做到严格检查、认真记载、及时反馈。
采取措施:
1、制定并落实巡课、随机听课制度。
巡课主要由校级班子和教学主任落实。校级班子不定时巡课,教学主任每天至少巡课两次,主要检查教师是否在上课铃响到达上课地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规范;课堂教学组织是否有序等现象。巡课人员认真做好巡课记录,教学校长及时总结反馈。
篇9
一所学校必须要有核心价值理念。细细研读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元坝小学(以下简称元坝小学)的校史,最闪亮的一点就是重视教师的培养。光荣的发展史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笔者和团队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信心。针对学校特点,笔者带领团队确定了“以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中心”,就是要为师生的自主发展搭建舞台,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在“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支撑下,学校的管理观念和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
一、“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
1.尊重、满足
有研究表明,凡是崛起的学校,必定人际关系和谐,校长与教师互相尊重。尊重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的基本要义。学校尊重老教师曾经作出的贡献与付出,尊重中年教师的经验和成果,尊重青年教师的标新立异,特别是尊重教师们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地位,尽力为教师减负,尊重教师的合理选择。
2.发现、赏识
从欣赏的角度看待教师们的工作,尽量发现教师工作的长处和闪光点,努力发现每个教师的特色、优势和与众不同之处,及时在学校的例会、教研会上宣传。如果教师工作上有缺失,学校领导会通过“恳谈—改进—回访—肯定”管理四步法帮助教师改进工作,加速教师成长,使人人都有成就感。
3.支持、沟通
学校制订每一项管理策略都会考虑教师的处境、想法和希望,支持教师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组成了语文、数学、综合3个教师发展小组,为骨干教师规划发展梯度,为合格教师考虑发展方向,为入职教师传授工作策略。学校领导面对面地与每一位教师一起总结、分析、研究他们的工作历程,设计业务发展的方向,制订教学风格培养规划,支持教师在工作上、学习上的创新,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解决教师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4.引领、碰撞
一方面,行政引领,身先士卒。学校要求领导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每个领导都是行家里手,能够独当一面,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专家引领,拓展途径。学校请主管部门领导和业务专家到学校,深入到教师们的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教师们的工作,及时总结教师们工作中的可取之处和特别有价值的做法,然后在全校推广、深化,从而激励教师。
5.参与、陪伴
在管理方式上,元坝小学实行民主参与式管理,学校对教师有完全的信心和信任,重要事情的决策权都由整个教师群体行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的每一项工作,相关领导除了策划、组织外,还必须承担其中的一些具体任务,全程陪伴教师完成每一项工作。在这种参与式管理中,管理者和教师有充分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是在相互信任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所有的力量都在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
二、“以人为中心”策略的实施
“以人为中心”的理念需要活动载体才能实现。元坝小学选择了以校本教研作为落实“以人为中心”思想的载体。在团结和谐的环境中,元坝小学实施教研强校战略,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让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从而使学校自身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教研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教研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学校的宣传、教师的学习与研修、教研活动、教研制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研是学校最普遍、最经常的活动,是每个教师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平台。
1.校本教研的氛围营造
校本教研氛围是学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集体风气。它不仅关系到教研本身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学校的风气和精神状态。学校一直把良好研究氛围的营建作为学校教研的重要保证。第一,抓制度建设的保障。学校制定了《学校教研条例》《教研工作制度》《教师教研常规》《教研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度。第二,搭建平台,教研“唱戏”。学校落实常规教研的五个“一”:每年开一次教研成果报告会;每学期开一次教育经验交流会;每学期办一次课改讲坛;每两个月出一期校刊《教改简讯》《我们的教育故事》;每学年编辑一本《教师论文集》《教育案例》《教学反思》。这些都是教师们思想观念、教研实践、感悟体验、成果交流的平台。第三,考评奖励与制度同行。按照《学校教研条例》,学校每两年举行一届教研成果展评,通过图片交流、论文集结、反思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为教研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现在学校教研已经常态化、序列化,教师学习、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教研氛围浓厚。
2.校本教研的梯度管理
我校校本教研的直接目标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长远目标是通过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使教师获得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学校得到发展的源动力。为此,学校展开了三个层面的校本教研。
一是学校课题作引领。5年中,学校完成了市、县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研究”“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语文课堂人文素养培养”“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有效数学作业设计”。通过学校课题研究,教师们感受、学习到了教研方法。学校还承办了苍溪县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的现场研讨会,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学校课题研究的经验在市、县推广,成果分别获省教科所和市、县教育局奖励。教师们获得了有效锻炼,一批优秀教师成熟、成长起来。
二是专题研究聚难点。以年级或学科为单位,学校教师针对年级教学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或难题,进行集体研究,大范围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秋季,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反思、总结、梳理教学中的难点,提炼出8个专题。组织学科组、年级组教师集体攻关,研究、解决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效果优良。
三是微型课题增智慧。每个教师选择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难点或关键点,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在一学年内完成研究任务。学校为了降低难度还推出了行动研究法,用行动说话,凭教学效果论英雄。不以理论先行,而是以具体的教师案例、教学片段切入。微型课题起点低、时间短、见效快,教师们都直接体会到了教研的成功与快乐。近3年中,教师共开展了152个微型课题研究,90%的研究效果明显。教师们在一次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在一次次的交流、分享中,逐步提高了教研能力与水平,教师团队正向智慧型团体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一年中,361名学生在全国少儿书画竞赛、市艺术人才大赛等活动中获奖。
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学校每一位教师自豪感都很强,都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被尊重的幸福,都能体验到职业生涯中个人成长进步的快乐,能感受到生活在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中,这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的成功。校本教研让每个教师都得到提升,学校得到了持续发展。学校成为“四川省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示范学校”、广元市首批“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被广元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广元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篇1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变“枯燥”为“有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役”。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置的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1.1 游戏式作业。游戏是儿童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
1.2 情境式作业。所谓情境,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学习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今天我当家”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架,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20元钱可以买什么?”“30元钱可以买什么?”“你最喜欢买什么?”“共要花多少钱?”……
这样,将枯燥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倍感作业的有趣,进而喜爱上了作业。
1.3 绘画式作业。“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完《有趣的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又如学了面积,画一画家庭装修设计;学了时间,画一画一天的安排;学了路程,画一画旅游分布图。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2.变“被动”为“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作业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2.1 “自助餐”式作业。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往往无法顾及每个层次学生的认知要求,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业难度太大,就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难度适中,学生就会表现较强的主动性,信心百倍的完成作业。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诱因中,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自助餐”式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2.2 “导演”式作业。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形式枯燥,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3.变“独立”为“合作”。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 上一篇: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分析
- 下一篇:法律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