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

篇1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综合能力为目标,按照队伍精干、素质过硬、装备到位和战斗力强的要求,加强森林防火应急队伍正规化建设;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坚持标准化建设、实战化训练、规范化管理,确保提高防扑火战斗力,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为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按需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重点建设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森林防火应急队伍体系。着力提高森林防火应急处突能力和扑救能力;坚持“立足实际、稳步推进”,着力发展森林防火应急队伍;统筹兼顾基层人力、财力、物力,有序推进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建设。

三、主要内容

(一)队伍共建

1.依托区人武部民兵综合应急连、区消防大队武警、市森林公安局民警、区防火办工作人员组建15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应急分队。

有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扑火机具装备,人员相对固定,有稳定的经费,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管理规范、装备齐全、反应快速。在火灾易发期,分队人员严格落实请假备案制度,对确需离开本地人员及时安排替换,确保分队人员不失管,接到扑火任务后能迅速集结,且出勤率不低于85%。

2.依托乡镇人武部民兵独立应急排、派出所民警、卫生院、机关干部职工、林业站工作人员组建30人以上的乡镇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并将队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报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区人武部办公室备案。

每年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有组织、有保障,人员相对集中,具有较好的扑火技能、装备。在高火险期集中食宿,按属地执行准军事任务,接到扑火任务后能在30分钟内完成集结,且出勤率不低于85%。

(二)人员共训

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培训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牵头,区人武部、区消防大队统一进行,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区人武部每年安排一期专门的森林防火应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森林防火业务知识和扑火技能培训、应急演练、军事训练等,全面提升森林火灾扑救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系统、直观的火灾扑救技能讲解,逐人逐班机具实际操作,参训队员掌握各种扑火战术以及风力灭火机、油锯等扑火工具的操作应用,了解火场的风向和气流变化对扑救森林火灾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各专业扑火队员、民兵应急分队的应急处置和实战技能,切实提高军地联合应对森林火灾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火灾能力。

(三)装备共用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当地的防火任务以及所采取的灭火方式和手段,加大对森林防火应急队伍装备建设的扶持力度,要重点保证森林防火民兵应急队伍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扑火机具、防护用具等基本装备配足配齐,切实满足扑火需要,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组合。对因扑救森林火灾损坏和消耗的装备物资,要及时更新和补充。

区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应有专属营区,营区有规模适当的训练场地和配备训练器材,有装备库、车库及必要的附属设施。

(四)信息共享

依托区人武部、乡镇人武部民兵信息员,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制度。民兵信息员一旦发现森林火险隐患和森林火灾(警)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区防火办,确保火情早发现、队伍早出动、火灾早扑灭。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由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制定措施、确定规模、出台鼓励政策,加强队伍的组建、管理工作。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动用须由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并及时报区人武部备案。情况紧急时,可以边动用边上报。

(二)运行机制。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除由本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外,同时作为机动作战力量,接受上一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实行联动作战。

(三)队伍管理。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按要求严格管理,做到作风良好、反应快速、能征善战。一旦接到扑火任务,能够按预案快速出动,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工作目标。

篇2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发生; 预防

中图分类号: S7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98-01

一、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环境

1.恶劣的天气条件

风,首先影响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当有风时,尤其是在大风之时,可燃物很快燥,粗大的和高含水量的可燃物在短时间内也变成有效可燃物。其次,影响有焰燃烧,使火焰发生倾斜,火焰由垂直发展而改变为水平发展,增加了辐射和对流传热作用。同时使燃烧的余烬带到火焰前方而形成了新的火源,加快了林火的蔓延速度,常常引起极端的火灾行为。第三,影响无焰燃烧。风加快了无焰燃烧速度,使林火强度剧增。

2.不利的地形

(1)陡坡:陡坡会自然地改变林火行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若林火从平地向30%的坡地蔓延,即使风速和相对湿度都不变,其林火从平地想坡地的蔓延速度野火增加一倍。随着坡度的增加,火焰有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热能的传播。火焰上空形成对流柱,产生高温使林冠层和空中可燃物预热。浓烟为受热气体上升到冠层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越过山顶直接扑火或延伸到山坡向上逃避林火都是极其危险的,2003年4月15日,昭阳区旧圃镇后海办事处大丫口发生森林火灾,起火时间是2003年4月15日13时17分,扑火时间是2003年4月15日23时15分,林地属华山松、云南松及刺槐混交林,火灾种类属冠火,火灾等级为一般森林火灾,权数为集体林。其中受害森林面积34公顷,疏林及未成林造林地16公顷,灌木林5公顷。死亡率为81%,损失株树10.7万株,出动车辆为30台/次。扑火中死亡1人,男,汉族,57岁,起火前在火场附近的农地中种苞谷。发现山林失火后,见到乡村干部及其它村民上山扑火,因风势突然转向,所站地势属陡坡,风力增大,火势太猛,来不及冲出火场而被当场烧死,另外与死者相距不远的两人逃出火场,撤到安全地带。

(2)窄谷,狭窄草塘沟,岩石裂缝会改变林火的行为。窄谷狭窄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度,容易产生新火电和火暴。当窄谷通风状况不良,火势发展缓慢时,将产生大量厌恶并在谷内内转沉积,有大量一氧化碳形成。

(3)窄谷脊线(拱脊)是很危险的地方。在那里往往产生热辐射和热传导,温度极高,人无法忍受。若山脊线附近着火,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是此类地形林火的典型特征。这是因为林火使空气升温沿颇上升到山顶,与背风坡吹来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

(4)鞍状山谷是指两个高点之间的低洼区域那里经常是温度极高和浓烟滚滚的险地。白天,山谷受热,产生上山火,逐步形成谷风;夜间产生下山风,逐步形成山风。若主风方向与鞍状山谷平行,必将产生强度高、蔓延速度快的林火。是林火快速发展而又没有阻力硬性的十分危险的地段。

(5)具有破碎特征的地形。如凸起的山岩,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条件,往往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林火在涡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分散的、方向飘忽不定的火头。因此,岩石裂缝、鞍状山谷好和有破碎特征的地形是林火蔓延阻力最小的通道,若三种地形条件和陡坡结合在一起,会使垂直方向的火焰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热空气的传播速率大大增加,林火行为突变,易发生伤亡事故。

3.易燃的可燃物

火场周围可燃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影响着林火行为的变化。尤其是阳性杂草和易燃灌木地段,会突然增加林火蔓延速度,改变林火燃烧方向,产生高强度的林火。针对幼林或可燃物垂直分布明显地段,地表火和树冠火同时发生,形成立体燃烧。

纵观1986年云南省安宁县发生的森林火灾、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火灾、1996年4月黑龙江省绥阳发生的森林火灾和1987年内蒙古库都尔发生的森林火灾,造成重大扑火队员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在阳性杂草和易燃灌木地段直接扑救森林火灾造成的。

二、森林火灾发生时处理办法

1.灭火基本条件

森林燃烧必须满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火源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森林燃烧就会停止。 (1)隔离可燃物;(2)隔绝空气;(3)降低温度。

2.灭火基本方式

(1)直接灭火

(2)间接灭火

3.灭火基本原则

执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4.灭火阶段和程序

准备阶段:指定扑火方案和调动扑火力量、灭火机具、通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

(1)扑火阶段。

(2)消灭余火阶段。

(3)看守火场阶段。

(4)撤离火场阶段。

5.灭火方法

(1)扑打法。(2)土灭火法。(3)水灭火法。(4)风力灭火法。(5)爆炸灭火法。(6)化学灭火法。(7)航空灭火法。(8)以火灭火法(火烧防火线和点迎面火法)。

三、森林火灾的预防

1.认清严峻形势,努力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当前我县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4个方面:(1)气候条件极为不利。(2)森林火灾隐患增多。(3)乡镇火灾扑救能力不强。(4)森林自身的抗灾功能差。

2.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篇3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分级负责,整合资源。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县区建委(城建局)、各有关单位要视情况整合现有各类应急队伍,科学合理组编,形成应对合力。

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按需发展。针对常发、易发灾种确定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和完善。

(二)建设目标

力争用2年时间,组编建成燃气、供水、供热、排水、建筑生产事故救援、城市排涝、城市桥梁隧道、森林火灾应急队伍,加强应急队伍专业力量和专业技术装备的配备得到全面加强,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

二、组建任务

(一)城市防讯排涝应急救援队伍由市市政管理处负责组建。主要负责城市排涝泵站抢险和城市主次干道出现严重积水、城市排水沟渠因强降雨发生排水不畅的抢险。组建规模为100人。

市政公司负责组建100人应急抢险预备队。

(二)城市桥梁、隧道保障应急队伍由市市政管理处负责组建。主要负责淮河大桥等城市桥梁、隧道的应急抢险救援。组建规模为80人。

(三)建筑生产安全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由市建筑管理处指定在淮较大、专业技术力量和机械装备较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组建。主要负责对特大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组建规模为100人。

(四)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伍由市园林管理局所属舜耕山管理处负责组建。主要负责洞山林场范围内森林火灾扑救及救援力量的引导协调工作。组建规模为20人。

市园林管理局负责另组建50人火灾应急救援预备队。

(五)中燃公司负责组建天然气应急抢险队伍。主要负责城市天然气管道、管网附属设施、CNG加气站、液化气储灌站及天然气用户(包括工商业用户)燃气设施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组建规模为30人。

(六)首创公司负责组建城市供水应急抢险队伍,主要负责城市供水管道、管网附属设施、水厂及污水处理厂内生产设施、用水户(包括工商业用户)供水设施和一级泵站防汛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根据应急抢险的需求,分别成立制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防汛、主干管应急抢险队伍。组建规模为136人。

(七)矿业集团瓦斯利用分公司负责组建瓦斯气事故应急抢险队伍。主要负责处理突发性瓦斯气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组建规模30人。

(八)中润热力公司负责组建供热事故应急抢险队伍。主要负责城市供热管道、管网附属设施、热用户供热设施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组建规模为30人。

(九)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负责组建城市污水排水管网应急抢险队伍。主要负责污水管网、泵站发生事故,导致污水泄漏影响城市设施和群众生活或遭遇强降雨危及泵站等重要设施的应急抢险,负责救援力量的有关技术指导和引导工作。组建规模10人。

市市政管理处、市市政公司组建的城市排涝应急抢险队伍作为第二、三应急救援梯队。

(十)各县区建委(城建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整合应急力量资源,组编应急抢险救援队。

三、应急队伍建设步骤和工作要求

(一)工作步骤

各县区各单位重点抓好应急队伍的组建和充实调整工作,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以专业人员、专家为骨干力量,依据职能管理和担负的抢险救援任务,组编各专业应急队伍。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已建成的各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编制专业分工合理,根据所担负的抢险任务,配齐基本的专业抢险装备,应对第一时间应急抢险救援。明确请求上级、友邻或境外支援的专业装备和人员。

(二)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建委(城建局)、负责组编应急抢险救援队的单位是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因地制宜,合理组编,全力推进应急队伍建设工作。

2、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应急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市城乡建设委调整应急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各县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和装备统一指挥调度、快速输送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篇4

陕西省从地理上看主要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部分,而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市。就整个陕西而言,陕南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陕南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基本上属于山区地带,森林植被十分茂密。也正因为种自然因素,使得陕南农村地区相较于关中和陕北,发生森林火灾的频数相对较高,而且多为人为火灾。就火灾发生的时间段而言,基本上与特定节日呈现出相关联态势,如除夕、春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元宵节等节日及节日前后是人为森林火灾集中发生的时间段。因此可以看出,陕南农村地区人为森林火灾频发,与其地域因素及风俗习惯联系十分紧密。

然而,不管是政府还是社区,近年来在这方面问题上,却基本上只是组织倡导文明祭祀活动或者进行事后的警告及处理,并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专门针对这样的突发人为火灾的应急管理机制,从而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每年这样的人为火灾仍时有发生。所以,为了更好地维护陕南山区绿化成果,保护植被及农作物,防止空气受到污染,对这样的突发人为火灾进行系统的应急管理十分有必要。

对此,本文尝试着在农村社区综合应急能力提升这样的主题下,选择以农村社区为研究主体,以农村社区对人为森林火灾这样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为重点,并以陕南农村地区为例,来对农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进行一些探索,希望能够对农村社区应急能力的提升,甚至是农村社会治理方面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

二、陕南农村社区人为森林火灾的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从火灾应急处置工作部署和防火工作宣传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在火灾应急处置工作部署方面,陕南地区大多数县镇每年都会召开森林防火工作动员会,对冬季防火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冬季森林防火实施具体方案,并绘制森林防火预案实施图,落实相应责任。

第二,在防火工作宣传方面,采取的是镇社联合模式。首先,由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对防火工作进行宣传,并在林区的主要路口设置防火警示牌;其次,由于近年来陕南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取得一定的建设,使得农村社区在火灾发生前后能充分利用应急广播,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陕南农村社区人为森林火灾的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就陕南农村地区对人为森林火灾的应急管理现状来看,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社区缺乏有效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

目前,在很大程度上,陕南农村地区针对人为森林火灾方面的应急管理确实主要是依托社区来落实的,社区承担了很大部分的任务量,然而事实是,社区干部基本上都处于被动状态,临时应急处置的专业水平不足,难以最有效地承担起相应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一方面,对人为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并没有列入社区委员会重要日程;另一方面,在日常,并没有积极地在社区内组织如森林防火教育、相关法律知识普及等活动。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社区人为森林火灾应急管理仍然不够严格和系统。

(二)社区缺乏有效的防火规划和应急预案

虽然大多数县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展较顺利,应急预案体系也基本形成,但是许多社区并没有专门的针对本社区具体情况的防火规划和应急预案。这样一来,就忽略了社区自身区域内的特殊性,不利于各种资源的整合、社区与所辖村民小组之间的协调等。不仅如此,大部分应急预案也并没有经过正规演练与实践,社区也没有将森林防火实施方案和森林防火预案实施图公示出来,所以社区居民对方案和预案的知晓率很低。

(三)社区对居民的防火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目前,陕南农村社区对社区居民的防火宣传教育力度仍然不够,缺乏长期性。正是由于防火教育的不足,使得居民灾害防范意识普遍薄弱,自我安全防护知识十分匮乏,参与度也不高,所以并没有在社区内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社区应急文化体系。

(四)社区应急装备不能满足需要

大多数社区基本的应急设备工具缺乏,从而并不能满足突发人为森林火灾应急处理的需要。往往在火情发生后,防火队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扑火办法,因此扑火所需时间较长,甚至在某些山头,由于应急工具的缺乏,也只能任由火势自然熄灭,造成了森林绿化成果的损失。

四、陕南农村社区人为森林火灾应急能力提升对策

(一)建立社区火灾联防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各个主体的作用

农村社区应该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及居民,并积极联合社区所在地其他相关部门,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社区火灾联防机制,至少在社区组织内要形成一个社区――小组――居民三级联防机制,充分利用每一应急主体的作用。首先,可以由社区来组织居民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并慢慢加强社区内义务消防队伍的建设,从而有效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其次,社区要积极动员社区干部落实自身责任,做好防火工作,尤其要针对区域内特殊情况,加强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特殊节日其相近时间段的监控,从而做好应急预防工作。最后,如果社区所辖居民人数较多,就应该依照具体情况,将社区居民按居住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推选出村民小组组长,进一步细化防火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

(二)完善社区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警与防御能力

在农村社区干部应急管理专业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可以由社区所在地区的基层政府来组织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活动,从而增强社区干部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及技能。鉴于农村社区薄弱的应急管理基础,在社区应急预案的编制方面,可以先借鉴基层政府所编制的应急预案,然后再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来完善。而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该包括这几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总则,涉及编制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预案启动这四大方面;二是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在明确组织指挥体系和成员职责后,应清楚详细地编写应急预案启动之后的具体工作程序;三是人为森林火灾预防及火情信息报告,应该按照应急管理的过程,将预防、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都涵盖进去;四是对人为森林火灾的扑救,应分级响应;五是后期处置,包括火灾评估、责任追究,案情查处及工作总结等内容。总之,农村社区应该通过建立并完善社区应急预案来加强社区应急预警和防御能力,甚至是具体应急处置能力。

(三)社区和政府形成力量联合,加强应急预案宣传和演练

仅仅编制应急预案显然只是一项初步工作,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能力,保护好森林绿化成果,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为了能在火灾突发后有效应对,就必须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演练。通过对预案的宣传和演练,使居民能够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加入火灾应急处置过程之中,有效减少损失。加强预案的宣传和演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一是加大对预案以及应急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地方电视台和广播体系,使居民广泛了解,宣传培训应走进社区,也可以利用学校这样一个平台,积极走进学校,加强宣传;二是加强模拟演练,鉴于火灾应急演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社区力量的不足等问题,社区可以积极联合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来共同组织,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四)推行多方位排查模式,积极发挥相关人员作用

推行多方位排查模式,就是要由社区积极联合基层政府,与消防等相关部门配合,并重点发挥农村社区居委会作用,一级一级明确责任人员,划分责任区域,实行全面检查,从而使每个地方都能处于监测之中。针对社区基本应急设备工具缺乏,不能满足突发人为森林火灾应急处理需要的问题,应该由乡镇政府部门来争取和整合资源,为社区加强应急设备的配备,以加强农村社区应急处置能力。

五、总结

总之,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地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所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农村社区应急管理的各种情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使得社区能够最及时地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可能会或者已经造成的损失与负面的社会影响,是我国当前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而今,在学术领域,我们也应该在注重对城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研究的同时,给予农村社区足够的关注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农村社区应急能力的提升。

篇5

一、加强统筹谋划

(一)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市区全面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构建森林防灭火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印制《市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工作规则(试行)》,调整充实指挥机构人员力量,厘清成员单位职责边界,推动区、镇森防指办公室实战化运行。健全完善森防指会商调度、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制度机制,分级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业务培训。〔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二)坚持依法治理。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以及省政府、市政府、区政府森林防火命令,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镇、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三)深化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推进10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四个清单”落地落实;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深入学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市区2021年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推动实现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增强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10个专项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二、推进责任落实

(四)压实各级责任。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灭火责任,建立“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责任与任务承诺书),落实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要求,积极构建区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人、护林员包山头的“三级六包”责任体系,将工作责任和任务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进一步细化全区党政领导干部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强化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乡镇属地责任、林管员巡查巡护责任。〔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五)强化部门职责。细化区森防指“一办六组”(办公室及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组、违规野外用火管控及火案查处组、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组、小火打早打了组、火灾科学扑救指导组和信息综合组)和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建立“一办六组”工作体系,提高森防指规范化、专业化、实战化水平。实施由区森防指成员单位包镇联系督导制度,强化森林火灾风险防范工作督促指导。〔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森防指“一办六组”及其他成员单位〕

(六)严格督促考核。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运用“四不两直”等形式,发挥“两书一函”(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制度作用,加强对任务部署、隐患整改、火案查处等工作跟踪督促,推动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及时整改销号。加强对各镇、区级有关部门履行森林防灭火工作职责的绩效管理,严格按照《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考核办法》组织考核。〔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三、提高防控水平

(七)狠抓隐患排查。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组织实施高火险期森林火灾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国有林区、风景区等重点区域,以及林区内的学校、居民区、危化品仓库、油库等重点目标、重要设施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因地制宜构建生物阻隔带和工程阻隔带等相结合的防火阻隔系统。深化森林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专项治理,建立隐患台账动态管控机制,督促电力企业开展巡线剪枝、线下可燃物清理,建立完善大风天气情况下拉闸限电措施。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落实“四同步”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规定,推进林区老旧电力线路升级改造,提升综合防灾避险能力。〔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八)强化监测预警。扎实推进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瞭望点设备设施升级改造,配备巡护侦察无人机,统筹规划建设点、线、面一体和空地结合的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网络体系,为火源管理、火情监测提供有力支撑。建立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研判协作机制,及时预报预测预警信息。发挥林场职工、村民组织和护林员等一线人员优势,做到火情早发现、早处理,打早打小,严防“小火酿成大灾”。〔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经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九)实施精准防控。落实分区分级抓好森林火险精准防控工作要求,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结合红、橙、黄、蓝四级火险预警,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森林火险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十)深化宣传教育。制发《市区森林防火宣传月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林区输配电设施防火专题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两微一端”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森林防灭火宣传报道。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开展针对性宣传,推动防灭火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寺庙。形成村村张贴防火公告、户户下发防火公约、人人知晓防火禁令的宣传氛围。加强学校防灭火教育,用好防火读本挂图,开好专题课程,发挥好“小手拉大手”作用。及时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发挥好教育、警示、震慑作用,增强社会各界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舆情引导管控。〔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民宗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四、夯实基层基础

(十一)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中、省关于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意见办法,加快推进区级森林防灭火队伍组建,通过集训、轮训等方式开展专业扑火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扑火队伍等协同实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第一时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十二)做好装备配备。加强要素保障,推进物资储备库建设,强化物资储备,及时采购补充库存。配齐必需的灭火装备,差异化加强以水灭火、以风灭火等针对性装备配置,提升个人防护装备水平,配备个人辅助装备,定期开展装备检查,推动装备更新换代,合理确定备份,加强专业扑火队的车辆配备,推广适合全区森林火灾扑救的专属装备,配齐配全现场勘验设备、执法专用设备、野外办案救护装备等,视情开展政府购买航空应急救援服务,扩大森林航空消防覆盖范围。〔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区财政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十三)提高基础能力。按照《市森林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2020—2025年)》,做好瞭望点、防火道路、隔离带、实训基地、消防水池、停机坪、取水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升森林防灭火综合防控能力和扑救水平。〔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五、强化应急处置

(十四)开展预案演练。根据《市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要求,按照同步筹划、分级编修的要求,完成各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编修工作。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及局部微气象条件下林区输配电线路避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预案对接会审。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布局优势,开展联防联训联扑,切实提高组织指挥、实战攻坚和紧急避险等能力。〔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十五)加强统一指挥。严格执行《省森林草原灭火组织指挥工作规范》,规范前线指挥部组织指挥流程和现场指挥员灭火指挥流程。分级分类分期组织森林灭火指挥技能培训,提升各级指挥员科学指挥能力。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将现场扑救火方案制定集中统一到指挥长、现场扑救力量调度集中统一到调度长、现场扑救火行动实施集中统一到专业扑救队伍、现场扑救火安全管理集中统一到安全官。〔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区自然资源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篇6

有赖于森林资源客观存在着的稀缺性,加之构建绿色低碳型社会进程的日益推进,森林资源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中越来越凸显其生态意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已愈加重要。

( 一) 我国森林资源禀赋状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2 月25 日的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1. 63%,全国森林面积2. 08 亿公顷。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 /7。森林资源的稀缺性不可避免,仅靠市场的自我调控难以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

( 二) 森林于生态环境之重要性

森林资源较之于其他自然资源而言,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远高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对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维护生态系统,彰显生态绩效发展林业不仅仅意味着挖坑种树,提供林副产品。森林资源不同于纯粹的市场产品,其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保障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生态功效。林业部门是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门。由此可见,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凸显生态功能。

2. 完善能源结构,助推低碳经济就全世界范围而言,木材、钢材、水泥是传统意义上最主要的三大原材料。较之于钢材、水泥,木材明显具有清洁、无污染、环保之重要特性,可谓是对环境污染与破坏最小的原材料之一。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也愈发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第四大世界性战略能源,这对于改善能源利用现状,调整和完善能源结构至关重要。

3. 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国际责任森林是最大的碳储存库,加强营林造林,发展林业碳汇项目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排放,能有效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没有《京都议定书》的减排任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理应肩负起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的重任,切实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展现大国责任形象。

二、关于森林资源的国内法规定

我国虽未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自然资源立法体系,但在森林、草原、土地等资源品种方面已有专属的行业法律法规,并确立了相关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在森林资源立法方面我国已有诸多尝试。

( 一) 涉及森林资源的立法体系

我国确立了上至宪法下至地方条例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关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等事项已有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下简称《宪法》) 从根本法之地位确立了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了森林资源作为一般物所应具有的权利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主要列举了涉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类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从大体范围层面界定了自然资源的监督管理等事项。作为林业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以下简称《森林法》) 则从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植树造林、森林采伐、法律责任等层面对森林资源加以界定。作为《森林法》的实施细则,《森林法实施条例》针对《森林法》所确立的框架进行了细化的列举式规定。《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则就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了专门性的规定。

( 二) 现行立法确认的相关制度

关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法律救济等具体内容,现行法均有不同的规定并创设了相关的法律制度。

1. 森林资源权属制度《宪法》确立了森林资源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制度,《森林法》第十五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森林资源的权属流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或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森林资源的清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地区的各类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森林质量等因子进行调查和核查。森林资源建档是在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上,将清查结果加以分类、整理、汇总、保存的制度。准确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是森林资源建档的数据来源和基础,而完备的森林资源建档能够有效地反映森林经营的实际成效。林业规划是就我国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等事项的纲领性计划,在林业规划的指导下,应科学地编制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的具体方案,即森林经营方案。应当说,林业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合理监管。森林植被恢复费制度运用在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或征用林地等情况下,用以弥补因上述行为导致的林地面积锐减、森林破坏等负面影响。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部门主管并同意安排植树造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破坏,外部经济性难以克服,但森林植被恢复费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增加环境违法成本,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3. 森林资源保护制度《森林法》以及《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森林采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采伐的原则、采伐审批程序、采伐方式和期限等,并特别明确了限额采伐制度。对于荒山荒地、幼林地等生态脆弱的林地环境,国家加强区域监管,设定封山育林制度,在封山育林区和封山育林期内禁止或者限制砍柴放牧,以实现对于特殊林区和森林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现行立法还规定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并确立了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的相关责任制。缘于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为更好地应对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侵袭,国家专门制定了《森林防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治理等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篇7

【关键字】灾害,灾难,监测,防灾,减灾

1.概述

在人类历史中,伴随人类社会的,不仅仅只有人类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有各种各样的灾难。这些灾难为人类历史留下的是一页页触目惊心的篇章。从这种意义上讲,防灾减灾是人类成长过程付出的代价。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提高,事故与灾害发生的概率与规模也随之增大。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给全球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灾害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各种灾难一次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唤起世人对它的重视,防灾减灾是人类社会防灾的永恒的主题。加强防灾减灾研究和防灾减灾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是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1.1基本概念

灾害:是指自然发生的或人为造成的,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与现象。

防灾:是指尽量防止灾害的发生以及防止区域内发生的灾害对人和人类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但这不仅指防御或防止灾害的发生,实际上还包括对灾害的监视、预报、防护、抗御、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等。

减灾:减灾包括两重意义,一是指采取措施减少灾后发生的次数和频率,二是指要减少和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人民正常生活和各项产业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1.2防灾减灾基本原则

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灾害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如下。

尽可能预防――运用技术预防措施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控制损失――加强新技术开发应用,提高承灾能力。

控制诱因――使用高技术性能材料,提高监控调控技术水平。

消除隐患――改善技术环境,提高防灾意识。

应急反应――提高装备水平和救灾能力。

2.灾害的类型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灾害。联合国公布了20世纪全球十项最具危害性的战争外灾难,分别是:地震灾害、风灾、水灾、火灾、火山喷发、海洋灾难、生物灾难、地质灾难、交通灾难、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的分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考虑因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防灾方法。

(1)按灾害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

在我国发生的重要的自然灾害,考虑其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可归纳为七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灾种。

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干风、黑风、暴风雪、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

海洋灾害:包括暴风潮、海啸、潮灾、海浪、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洪水灾害:包括洪涝灾害、江河泛滥等。

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火山、矿井突水突瓦斯、冰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地震灾害: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砂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主要的解法是设计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筑,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诸方面。

生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流行性传染病等。

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2)按自然灾害形成原因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不仅受着地球自身运动和变化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受太阳和其他天体的作用和影响。实际上,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取之于自然又受制于自然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起来的。但是,自然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太阳队地球辐射能的变化,地球运动状态的改变,地球各圈层物质的运动和变异已经人类和生物的活动等因素,时常能破坏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3.防灾减灾对策

现代科学观点人为各种灾害就个别而言有其偶然性和地区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它们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先进技术,在满足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

3.1 防灾减灾基本原理

灾害的形成有三个重要的条件,即灾害源、灾害载体和承(受)灾体,因此,要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损失,就必须改善这三个条件,其主要措施是:消除灾害源或者降低灾害源的强度;改变灾害载体的能量和流通渠道;对受灾体采取预防和保护性措施。

3.2 防灾减灾的总目标

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综合运用工程建设与法律、行政、经济管理、教育等手段,提高减灾能力,为社会安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加强灾害科学的研究,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及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促进现代化技术在防灾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因地制宜实施减灾对策和协调灾害对发展的制约。

在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防灾灾情的扩展,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保护有限而脆弱的生存条件,增强全社会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

3.3 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鉴于目前的灾害形式,要有效地防灾减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灾害监测,包括灾害前兆监测,灾害发展趋势监测等。随时监测各种灾害,特别是洪水、干旱、地震等重大灾害发展情况。这些措施的减灾效果是很显著的。

灾害预报。对潜在灾害,包括发生时间、范围、规模等进行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这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减灾措施。

防灾,即对自然灾害采取避防性措施,这是代价最小的且成效显著的减灾措施。

抗灾,指对灾害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

救灾,这是灾情已经开始或遭灾之后最紧迫的减灾措施。当重大灾害发生时,快速准确提供灾情信息,是紧急救援所必须掌握的资料。必须制定有效地救灾预案并常备不懈,方能取得明显的减灾效果。

灾后重建,准确的灾情评估是灾后重建最主要的依据之一,而灾区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恢复,也是主要的减灾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风 编著《建筑安全与防灾减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2年6月

篇8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从很多资料中选择大量STSE试题,有时也需要自己编制一些,那么在编制该类试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那些问题呢?本文着重就STSE试题编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不论什么类型的试题,归纳起来,皆由立意、情境、设问与评分标准4个要素构成。试题的设计过程,即是这4个要素的构筑和呈现过程。立意反映考查目的,是试题的核心;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1]。

1立意的确立与信息的采集

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在确定试题的主题意义时,应把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结合起来,根据所要达到的测试目标组织知识内容。

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即主题鲜明、观点明确、理论清晰,与考核目标水融。

立意要重点突出,要集中突出主题,与考核目标的各层次相关联。

面对现代社会的海量信息,如何从中筛选出体现试题立意的信息,需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1信息必须科学、可信

信息不可凭空臆造,在科学上要经得起推敲。这要求信息来源的渠道必须有浓厚的专业背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相对而言,著名的专业学术杂志、较知名的通讯社、报社的信息一般可信度较高,比如国际上著名的化学专业杂志、《化学通报》、《科学》等。

1.2信息必须新颖,有相当的信息量和一定深度

信息的新颖不是要追求新奇,而是指内容与面貌的新鲜,不陈旧,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紧密相连。我们唯有密切关注化学领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新进展,建立和保持与外界的沟通通道,才能获得“新鲜”的信息。

1.3信息的可接受性

信息的选择,不能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绪体验,也不能超出考生的理解程度。习题的读者是学生,必须考虑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对特别抽象、理论色彩浓厚的信息尽可能不选,或者加以改造,尽量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增强信息的可接受性。

1.4信息的价值取向

衡量的标准之一是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所能传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能认为编制STSE试题的目的仅仅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它还可以向学生传递化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人类进步过程中所起的巨大的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所以,在采集信息时,要尽量选取那些既与书本知识有密切联系,又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内容。

2信息的剪裁与加工

情境必须要服从立意。我们要根据立意的要求,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选择有关的知识内容,尽量避免其中无用或对解决问题不太重要的信息。情境的设计要得体,信息量与立意及所需要考查的知识和能力的层次相符。现举一例,简要说明信息的剪裁、加工过程与方法。

1999年,欧洲比利时发生“二恶英”污染肉制品事件,我国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暂停从欧洲进口肉制品并迅速检查已进入我国市场的的欧洲肉制品是否含有“二恶英”。这是继“疯牛病”之后欧洲近来发生的第二起环境污染事故,当时我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编制STSE试题的机会。于是我开始搜集关于“二恶英”方面的更详尽的信息,最终在《化学教育》上找到了关于“二恶英”最详尽和权威的资料:

二恶英

二恶英是两大类芳香化合物--二苯并二恶英与二苯并呋喃的多氯代衍生物的总称,氯原子数1~10,其不同氯原子数及不同氯取代位置的同族物(congeners)总数为75+135=210种。毒性研究证实其中仅17种有毒,它们共同特点为2,3,7,8位的氢都被取代,其中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恶英毒性最大,被定为二恶英的“毒性当量”,其他二恶英的毒性皆以该毒性当量乘以各自的“毒性当量因子”来表达,并由此计算含各种二恶英的总毒性。每公斤体重每天暴露在1×10-12g・kg-1・day-1二恶英剂量下人体不受伤害的安全系数为100。

二恶英并非化学合成试剂,从未大量生产或应用过。其少量天然来源为森林火灾;其人为来源为生产工业化学品五氯酚钠(NaPCP)、 多氯联苯(PCBS:联苯分子中一部分或全部氢被氯取代后所形成的各种异构体混合物的总称)以及多种有机氯农药形成的杂质和石油产品、塑料、纤维素、煤炭等在Cl2、HCl和作为催化剂的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下进行焚烧时会生成微量二恶英。二恶英结构稳定,难以被自然降解,为公认的最危险的致癌物质之一。

2.1确立考查目标

获取所需信息后,我们首先根据立意确定试题考查的目标。对信息的多角度分析是确立考查目标的关键。比如就思维能力的考察,既要考察正向思维能力,又要考察逆向思维能力,既要考察思维的逻辑性、整体性,又要考察思维的创造性;知识的考查,要注意落点要低,注重考察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的考察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还要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研究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考虑编制如下考查目标:

2.1.1知识层面考查

主要是基本概念方面的考查,比如物质的分类,同分异构体等,可设计诸如“二恶英是纯净物吗?二苯并二恶英是芳香烃吗?”之类的问题。另外还应考虑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比如四氯二恶英是否易溶于脂肪中?空气中的二苯并二恶英会进入人体细胞吗?能否在生物体内蓄积?

2.1.2能力层面的考查:

通过围绕着 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2,3,7,8―四氯二苯并呋喃及其它所给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的问题,考查观察能力。

通过对题给信息的处理,考查自学能力,尤其是接受信息、理解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异构体数目及分子中原子共面、共线的判断,考查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及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对新物质的命名、是否有毒的判断,考查学生归纳、统摄规律并应用规律进行推理的创造能力。

通过对二恶英的脂溶性及其能否进入人体细胞的设问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2.1.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可通过诸如“二恶英是如何产生,如何防止其污染环境?”等问题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

2.2信息的剪裁与加工

依据试题的考查目标,可将上述信息剪裁加工,去除其中无用或对解决问题不太重要的信息,并将内容按照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模式重组,变成符合试题立意的情境:

前不久,欧洲发生二恶英污染肉制品事件,我国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暂停从欧洲进口肉制品并迅速检查已进入我国市场的的欧洲肉制品是否含有二恶英。

二恶英是两大类芳香化合物――二苯并二恶英与二苯并呋喃的多氯代衍生物的总称,其不同氯原子数及不同氯取代位置的同族物总数为210种。毒性研究证实其中仅十几种有毒,它们共同特点为2,3,7,8位的氢都被取代,其中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恶英毒性最大。

二恶英并非化学合成试剂,从未大量生产或应用过。其少量天然来源为森林火灾;其人为来源为生产工业化学品五氯酚钠、多氯联苯以及多种有机氯农药形成的杂质和石油产品、塑料、纤维素、煤炭等在焚烧时会生成微量二恶英。二恶英结构稳定,难以被自然降解,为公认的最危险的致癌物质之一。

3问题的设计

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一定要根据情境准确和明确表达立意的意图,体现其内在涵义。具体说来,设问必须针对重点内容并涵盖其他内容,方式要新颖、巧妙、灵活,既有学术性,更要注重学生接受设问的亲和性;语言要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避免出现影响答题的含义不清或有歧义的设问。

根据上述所给情境及设问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选编如下问题:

1.下列关于二恶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二恶英与氟里昂等均属于混合物

B.二恶英均有毒性,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的毒性最大

C.二恶英具有较好的脂溶性,可在生物体内蓄积

D.减少产生二恶英的主要方法是减少森林火灾

2.对于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它属于芳香烃

B.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一个平面上

C.1mol 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在适宜条件下可与8mol NaOH反应

D.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与2,3,7,8-四氯二苯并呋喃属于同系物

3.现有一种五氯二苯并呋喃,其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⑴该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⑵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该有机物_________。

⑶二苯并呋喃分子中5个氢原子被5个氯原子取代所得的同分异构体中,有毒性的共有____种,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答案和评分标准

答案和评分标准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答案与评分标准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试题。

对于选择题,答案要唯一,具有排他性,不能似是而非,多个正确答案不能相互包容,否则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关系要一致。如只要观点(或结果)对就可以给分,还是部分对就部分给分等等。另外,主观题的评分标准要鼓励考生有创新地答题,评分标准可操作性要强,易于控制评分误差。

答案

1.AC

2.BC

3.⑴C12H3Cl5O

⑵1,2,4,7,8-五氯(代)二苯并呋喃

STSE试题的编制是我们中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辨证地处理好立意、情境和设问与评分标准4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基本原则,才能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STSE试题。

篇9

【关键词】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北方地区;建议

随着植树造林的进行,我国的国土绿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也对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防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很多地区在进行植树造林的时候,仅仅重视数量的增加,而对质量不慎重视,这也给森林发展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林业部门在进行植树造林的时候,只有真正的将质量放在首要的位置,落实质量为先,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植树造林的质量。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植树造林情况进行研究,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给人工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1 给北方地区人工造林质量造成影响的几个因素

1.1 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导致树种单一的情况出现

林业工作者在植树造林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便是因地制宜和适地种树,但是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很多基层林业人员本身的素质比较低下,在植树造林的时候理论知识缺乏,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仅仅通过自己的经验,没有通过自己的技术来指导农民,在植树造林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的水分条件和土质情况,往往只是使用其中的一种树种,没有将效果更好的混交林使用进去。比如说,现在很多杨树都是速生品种,生长的周期比较短,并且见效比较快,很多农民由于受到经济利益和习惯的驱使,在植树造林的时候,仅仅重视杨树的种植,这也导致了我国北方很多省份中,出现了大规模的纯杨树人工林。

若是结构简单,树种比较单一,那么森林本身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便会比较差,这也是导致森林质量水平提高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生态系统本身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并且弊端也比较多,比如说容易受到森林火灾和虫害的威胁,甚至会出现逆向演替的情况,森林本身的生态效能也很难真正的发挥出来。比如说最近几年,辽宁省和吉林省的杨树大面积受到美国白蛾和青杨天牛的危害,这也会给当地造成严重的损失。

1.2 重造林轻管制情况明显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很多基层林业工作人员本身的主动管护意识比较差,更重要的是下面几项客观原因:首先,进行幼林抚育的时候,管护投入比较大,并且成本比较高,但是国家并没有进行专项资金方面的投入;其次,受到经济发展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山区林牧地区,矛盾比较多,林木非常容易受到牲畜的破坏;最后,有些地方的林业部门在植树造林的时候,在技术方面提供的指导比较少,管理的时候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农民对平原地区防护林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管理的时候比较放松,这也会导致造林后的抚育不够及时,甚至会出现不抚育的情况,相关的管护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实,这也会导致造林的时候,成果巩固比较的困难,给人工造林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 应用的科技成果比较少,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苗木使用率比较低

使用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新品种来进行植树造林,能够比较快的提高人工造林的实际质量,这也是贯彻科技兴林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使用无性系以及优良家系进行造林,林木材积增长的幅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而通过初级种子园来进行造林,木材增益能够达到百分之十,通过材质改良等措施,实际增益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若是能够将高世代种子园的种子使用进去来造林,那么效益会更加的明显。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将这些成果使用进去,经常是有什么苗木便种什么苗,经营非常的粗放,苗木的合格率提高缓慢。种植的苗木良莠不齐,成活率比较低,虽然有些植树造林的地方成活率勉强提高,但是苗木的长势比较差,林木质量提高缓慢。

2 提高北方地区植树造林质量的措施

2.1 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增加混交林的实际比例

在进行植树造林的时候,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是其基础,只有做好造林规划设计,那么植树造林的质量才可能真正的提高。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当地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宜林的荒地和山地,保证植树造林规划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盲目性。在植树造林的时候,应该重视乡土树种,特别是乡土珍贵树种的发展,进行混交林的营造,努力的改变树种的结构,这样林分质量才可能真正的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2.2 重视抚育管护,提高森林的经营水平

抚育管护的水平比较低,是导致林分质量提高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想要提高管护意识,首先必须重视爱护林木宣传,这样能够很好的提高全民爱林护林的意识;其次,林业部门应该根据需要进行管护措施的制定,必须严格执法,对于那些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惩罚那些乱砍乱伐的人员,从而更好的保护林木;最后,国家应该根据需要提供管护费用,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更新人们的观念。

2.3 提高科技成果运用的力度,进行优良种苗的推广

首先,必须重视科技攻关工作,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重视树种选育和实验工作,提高成果转化的速度,不断的提高人工林建设和植树造林的科技含量;其次,应该做好种苗监管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工程造林的计划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扶持苗木的发展,应该给那些种植优良品种以及混交林的农户更多的不住,这样能够将其良种苗木使用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3 结语

想要做好造林营林工作,便必须在提高其数量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森林的实际质量。在开展林业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将森林面积增加以及质量的提高作为重点。这便要求在进行营林造林的时候,必须重视林分结构、树种组成的调整,做到因地制宜和作业设计,不断的提高管护的力度,重视质量管理的完善,确保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石俊华.影响北方地区造林质量的若干因素与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2008(02).

篇10

一、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政府推动建设为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着力提高全区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

2.分级负责,整合资源。按照属地为主、分级分类负责的原则,充分依托、整合现有各类应急队伍资源,形成应急合力,避免重复建设。

3.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发展,针对常发、易发灾种确定队伍建设,先急后缓,逐步加强和完善,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工作目标。

在区级综合应急队伍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到2012年,各镇街、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队伍普遍建立,重点领域专业应急队伍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健全,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

(一)统一领导体制。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要设立由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二)统一办事机构。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区政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和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各镇街、各部门和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有门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一至两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应急管理,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三)统一职责定位。各镇街、各部门和单位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认真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服务监督职能,在协助领导搞好防范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方面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在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四)规范信息报告和。各镇街、各部门和单位要树立“窗口”意识,确立值班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务值班工作,提高值班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员队伍,规范信息报告模式,明确基层信息报告的程序和格式,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畅通。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核实并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报告;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核实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区政府报告。逐级上报到区政府的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网络舆情动态,探索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及时报告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预警预报,利用好网络、手机短信平台和新闻媒体等,建立健全实时监测、快速反应机制。做好重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

(五)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镇街、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深入开展预案评估课题研究,组织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的基层单位开展预案编制、修订及预案操作手册编制工作,进一步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预案演练,相关单位要协同制定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急演练。

(六)完善应急资源管理。各镇街、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运常态化管理机制,按照社会与专业储备、政府与商业储备、实物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做好现有应急物资登记和整合。加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力度,依据全区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在各镇街分别规划建设一批“标识明确、集散方便”的应急避难场所,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

(七)加强基层应急示范点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的意见》(鲁政应办发〔2010〕1号)要求,按照省里制定的基层示范点建设标准,年内每个镇街要围绕社区、企业、学校或其它基层组织确定并建设1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6月底前书面报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引导基层应急资源合理布局,提高基层单位应急保障能力。

三、加强综合应急队伍建设

(一)加强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区公安消防大队成立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数由其最高出勤人数来定,名称为“市区应急救援大队”。主要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规定的火灾扑救、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

(二)加强区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区武装部牵头组建68人的区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名称为“市区直属民兵应急分队”。主要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森林火灾、防汛抢险、冰雪灾害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重大等危及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相关专业队伍做好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非煤矿山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加强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镇街要以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和退伍军人等为主组建一支不少于60人的“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名称为“市区××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各镇街综合应急队伍要纪律严明,经常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加强基层组织(单位)综合应急队伍建设。村(居)自治组织根据当地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应急义务救援队伍,可按驻地人口3%的比例确定,总人数不得少于15人。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不少于企业在职人数10%的专职或兼职应急队伍,其他企业建立的应急队伍人数应与本企业应急任务需要相适应。中小学和幼儿园综合应急队伍人员不少于在校教职员工的30%。基层组织(单位)综合应急队伍主要承担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预警信息传递、突发事件防范、事故先期处置、事故善后配合等工作。

四、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

区水务局负责防汛抗旱及城区供水应急队伍建设;区林业局负责森林消防及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区科技局负责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区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区安监局负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队伍建设;区国土分局负责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区农业局负责突发农业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区畜牧局负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区卫生局负责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区环保局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队伍建设;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局负责交通运输和道路抢修应急队伍建设;区海渔局负责海上渔业安全事故及海洋环境污染等应急队伍建设;区经信局负责通信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区质监分局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队伍建设;区公安分局负责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及各类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区城管执法局负责各类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区供电公司负责电力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区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应急队伍建设。各支专业应急队伍的人数一般为15—50人,名称为“市区××专业应急(救援)队”。

各专业应急队伍组建后,应明确负责人,确定通信联系方式,明确值班备勤地点、工作职责及任务,实行人员动态管理。建设的牵头部门和单位要将应急队伍建设方案和应急队伍人员名单于4月底前(盖单位公章)书面报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电话:)备案。

五、加强应急管理专家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要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提出对策建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关领域的应急专家队伍,名单同时报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团区委负责组建不少于100人的区级应急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各镇街、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单位)要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领域为重点,组建相应的基层应急志愿者队伍。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或组织,畅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渠道。

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保障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要求,全力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引导、扶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二)加大投入,建立应急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应急队伍经费保障力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优先安排保障。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队伍经费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