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原理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经济的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园林绿化管理;策略
市场经济下的园林绿化管理主要是指在有限的区域资源应用下,施工管理人员调动一切物质、能量、信息,使用植物来改变人们的居住和休憩环境的行为。市场经济下园林绿化管理主要采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形式和以市场为基本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但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对绿化投资仍有很大的比重,包括绿色施工技术、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材料生产等。为了实现对绿色投资的合理应用,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一步完善园林建设绿化管理成为有关人员亟需思考的问题。
1现阶段在市场经济下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对所居住的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下,园林绿化管理得到了愈来愈多人的关注。园林绿化的实现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而且能够具体美化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在加强对园林绿化管理重视的同时不得不发现现阶段在市场经济下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挑战。现阶段西安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方式上。西安园林绿化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封闭式管理,在管理实施中没有和外界进行来往,也没有吸取新事物对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甚至在绿化管理上,管理施工人员在心里抵触新事物对绿化管理的影响。这种园林绿化管理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再适应市场需要,由此导致了园林绿化工程科技水平跟不上时展对园林的需求、园林绿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园林绿化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的出现。②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较为粗放。西安的兴庆公园、连湖公园、革命公园、长乐公园等,都是向公民免费开放的,在节假日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公民涌向公园,导致公园内部出现大量的垃圾,同时对公园草坪和植被也带来了破坏,导致园林绿化管理达不到预期。③西安园林绿化景观较为单一。西安园林绿化植物基本上是固定的几种,树种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不够。
2市场经济下园林绿化管理完善策略
2.1加强对园林绿化管理的资金支持
为了更好地促进园林绿化管理发展,需要有关人员为园林绿化管理发展寻找到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园林绿化管理融资渠道。①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园林绿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政府要每年从社会建设资金费用中拨款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支持园林绿化建设。②园林绿化管理要实现向社会各方力量筹资。鼓励企业、开发小区等加强对园林绿化管理的资金揉入,动员全社会成员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工程建设中。
2.2提升对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园林绿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实现园林绿化管理市场化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对绿化管理权实拍,让更多的投资企业享有园林绿化的命名权和广告使用权。②加快成立专业化的园林绿化管理公司,通过科学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加强对园林的绿地管理。③加强引进外资。通过给予园林绿化投资者一定的经营权,让园林绿化投资者进行学习,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园林绿化建设。④实现对园林绿化的依法治理。依法治理的是下你首先需要完善相应的园林绿化法规,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监督管理机制。其次,加强对园林的依法养护管理,要禁止任何单位企业、个人不按照法律规定随意占用绿地。
2.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维权意识
现阶段,我国园林绿化管理较为落后,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总体较低,且园林绿化的总体质量不高,和国外发展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非法侵占绿地、改变园林绿地性质的事件常有发生,对园林绿化总体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为此,需要在法制层面,强化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人员和社会人员对园林的保护意识,加强有关人员对园林绿化地的维权意识,对于因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园林绿地经济纠纷问题需要通过法制来解决。
2.4强化对园林绿化人才的科学安排
人才是一切管理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完善园林绿化管理的人才层析,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园林绿化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维权意识强烈的高素质人才。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时候还要学会“养好”这些高素质人才,为他们提供与之能力贡献值相匹配的资金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形成低、中、高的人才层次安排。另外,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还需要投入资金培训管理人员。
2.5优化园林绿化产业结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园林绿化施工单位需要始终坚持园林业作为企业的主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园林绿化管理产业结构科学优化,加快发展和园林绿化相关的多种产业类型,比如园林物业管理、园林旅游业、园林工程建设等。
2.6加强对园林绿化管理新项目的引进,突出地区特色
为了实现园林绿化管理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实现园林绿化创新化管理。园林绿化是一项传统产业项目,为此,怎样实现对传统产业项目的创新,需要有关人员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园林绿化管理经验,实现对园林绿化结构的优化,加强对园林绿化化管理方式的更新,实行适合自身发展的园林绿化管理方式。西安地区的园林绿地建设要以生态学原理和景观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园林绿地。比如,园林绿化方可以积极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让人们在植物群落中生活,逐渐实现自身和植物的和谐相处。同时,为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绿色植物对城市建设和自身生活的重要意义,园林绿化方可以组建生产型植物群落。为了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的美好本性,园林绿化建设方可以找准时机、积极引进适合自身开发的新项目,寻找园林绿化新的发展道路。另外,在园林的绿地设计中,可以选择多种植物进行搭配设计,比如可以实现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的搭配,保持西安园林绿化的多样化。在园林的绿化设计中要多以西安当地的植物为主,通过具有地域特色植被的建设充分展现西安地区古典文化,提升西安地区的城市园林生态效益。
2.7为园林绿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城市园林绿化效益主要体现在自身功能的实现,即来源于园林绿化地的数量、质量以及建设带来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园林绿化发展不是盲目建设亭台楼阁,不是将绿色植被不加思考、不进行选择就盲目堆积。如果盲目绿化园林就会带来投资和绿化效益功能的适得其反。在各地园林绿化发展的深入进行下,需要人们加强制定园林绿化量性指标,强化园林绿化的限制指标,从技术层面上保证园林绿化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园林绿化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园林绿化事业发展,需要园林绿化管理单位充分借助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优势,不断促进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在积极推进园林绿化发展的同时,有关人员也要认识到园林绿化发展出现的局限,积极采取科学措施予以预防和解决,在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维护等方面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园林绿化的操作行为,提升园林绿化养护水平,提高园林绿化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园林绿化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马莉.谈市场经济下的园林绿化管理[J].天津科技,2012,01:75~76.
[2]杨琼.新形势下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2:212.
[3]刘滨.解析市场经济下的园林绿化管理[J].门窗,2012,09:231+234.
[4]朱志发,海均,张艳枝,余自力.绿化造价在园林工程经济管理中的意义[J].中国园艺文摘,2012,10:46~47+60.
[5]肖彦光.对做好创新园林与绿化管理工作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194~195.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 医院经营 经营管理改革
医院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民众身体健康的后续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经营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医院作为一种福利型的事业单位,政府财政对其有补贴,使得其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不讲究经营管理。随着政府对医院的投入越来越少,社会上办医模式的多样化,外资民营医疗机构的成长壮大,使得国有医院也必须学会经营管理。我们要探索一条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医院经营管理之路。
一、医院的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一)医院的经营管理体制稍显落后
部分医院的管理体制中,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出现明显分离,医院运行机制受到阻碍,运行不顺畅。医院作为医疗事业运行的主体,责任不清、职权不明、发展动力不足,医院缺乏发展的自。虽然在大型设备以及其他大额开支上还是医院说了算,但是医院实行的是职级制工资,医院效益再好,或者医生或护士人员技艺再好也无法增加其薪资,这也不利于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医院一直受国家保护这也从另一方面阻碍了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法律经济地位比较模糊
由于医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我国医院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干预,一直没有真正落实到院长负责制,由于是国家委托院长来经营管理医院,现在医护人员对国家的监管通常是报喜不报忧,医院内部监督体系不明确和完善,从而影响到各方面监督的效率较低。
(三)管理人员结构不完善
医院的管理人员大都都是从医生做到出色医生再到医院管理者,虽说他们医术精湛,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可能在管理上较弱势,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无法最大化地利用医院的优质资源。很多国外的医护人员是管理者出身,一旦他们从事管理者的工作就不再从事专业医术工作,能更加专心和专业的做好管理者的工作,而我国大部分医院管理者是医学专业出身对管理接触较少,即使他们走上管理这岗位,大多数也是兼任管理者工作和医护工作,无法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所以医院用人制度不科学。
(四)医院部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医院是受国家保护的,有垄断地位,所以部分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较弱,人们就医时花费高额的钱却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这也造成了医患之间的一个心结,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素养,是的医院管理完全程式化,更有甚者是的医院职责不清、职权不明,更加的无法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
二、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的经营管理方法的建议
经过分析,医院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除了在经营中缺乏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管理素养外,还与效益观念不强、经营观念淡薄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要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到更好的经营管理,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一)加强医护人员管理知识及素质的培养
我国医护人员的技术毋庸置疑,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素养,想要使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技能的培训,推进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化,职业化的管理更有利于医院更加良性的运营和发展,也更能提升医院的效益。
(二)建立和加强多渠道的监督管理机制
很多时候,医院受国家保护,由垄断地位,医护人员常有报喜不报忧的举动,所以一方面加强国家对医院的监督,要让监督机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让群众得利益的到保障,也能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发展,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医护人员的相互和自我监督,相互学习和相互纠错是的大家共同进步。
(三)引进竞争和淘汰机制
医院处于垄断地位时,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引进竞争机制更能增加医护人员的危机感,淘汰机制使其更能专注于自己技术的更新和创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更能激发医院运营活力,是医院发展更具动力,增加医院效益。
(四)加强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职级工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绩效工资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医院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职级工资,你的医术再好,没有足够的从业年限,没有达到医院一定的职位级别,你的工资就是不会变,这严重阻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医学创新的发展,实习绩效工资不仅可以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更加用心,服务更加周到,也更有利与医患关系的缓和,同时这也是对真正有技术的人才的尊重和认可,使医院的发展根据生命力。
(五)建立严格的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也讲究有法可依,医院也不例外,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这样做一方面,不仅使得医护人员有一个行动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群众加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监督,使得医生、患者双方对该享有的权利和该履行的义务都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使得医护人员工作更加透明化,也使得患者更加的放心,增加对医院的信任度,从而更有利于医院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正东,张志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的经营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1997(8):29―30
[2]喻秀丽.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的声誉管理[J].重庆行政2001(8):25―30
篇3
关键词:新常态 医院经济管理 措施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揭示了我国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体现了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常态”一词被用来形容经济危机之后缓慢恢复的过程。既然“新常态”意味着经济低增长,意味着微刺激,那么反映到医疗行业上来,尤其是在医院,同样需要结构调整。医院经济管理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医院经济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运转医院经济。
一、新常态下医院经济管理的变化
(一)经济管理理念的变化
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要把握经济发展大趋势,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管理理念。医院的核心领导层要转变观念,科学的认识新常态,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才能适应新常态;只有思想和行动统一,才能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结合实际和自身优势,转变战略思维,重新思考医院定位和发展的方向; 要及时掌握新时期的政策规定,增强政治敏感性,仔细地分析目前的医疗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依法依规搞好医院经济管理;要以动态形式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导向、调节和控制,最终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目标。
(二)医疗服务市场的变化
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将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必然发展趋势。一方面,作为第三产业的医疗服务业,在新常态下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功能完善、品质优良、服务一流、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医疗市场;另一方面,受益于国家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社会资本已经进入和将进入如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新常态下给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社会资本的进入也使医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使各医院面临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因此,医院要加强经济管理,不断更新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结合本地区的医院发展现状加以完善和改进,全面推动管理体系改革,最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实用性强的医院经济管理体系,进而帮助医院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而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方面可以发挥作用,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医疗服务。在网上选医生、分时段预约挂号、在线进行疾病咨询、请专家远程会诊……足不出户的移动医疗模式正在改变传统服务流程。医院的经济管理者也要重视刚刚起步的移动医疗产业,摸准切入点,在合适的条件下,积极开发适合自己医院发展的移动医疗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二、医院经济管理适应新常态的有效着力点
医院要努力适应“新常态”下的生存环境,围绕医院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等方面不断创新,主动适应新常态下医院经济管理需要,从而推动医院进一步的建设发展。
(一)以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效率
中央连续3年提出坚持“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医院经济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特点,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医院不能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和经济增速,而应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期过度。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与健康需求的增加而改变,从追求单一的门诊、住院人数增长,转向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拓展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经济增长。
医院服务方式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医院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各种需求,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安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效率,兼顾服务于健康管理的后端行业,诸如特需医疗服务、慢病管理、健康体检、体外诊断、医疗信息化等领域,一切要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以患者的满意作为结果。
(二)以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医院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医院的主体。一方面,医务人员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基本力量,要建立合理的薪酬绩效方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提高积极性,只要有了医务人员的满意,才可能有患者的满意。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医院的功能正在从单一的疾病治疗向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全程服务模式转变。医院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医务人员能主动适应医疗服务模式,树立品牌形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维度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建设是医院的内涵建设,医院安全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根基。医院要树立质量是根本,安全是第一的意识,强化医务人员敬畏生命的意识,从上到下严格遵守医疗质量的相关制度,才能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落实到医疗服务过程中去。通过质量产生效益,使医院的质量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协调、全面提升。
(三)以建立完善的经济决策制度为着力点,依法依规加强医院经济管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建立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确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医院在经济管理上也要按照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经济决策责任制度,加强对医院资金的管理,特别是重大经济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提高医院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使医院经济决策更加合理,降低医院资金运作风险。此外,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经济管理的要求更高,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经济管理的人才,对医院的资金资产加强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益,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以强化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为着力点,提高医院经济运行效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医院预算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编制预算的过程同时是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的过程。全面预算管理重点在决策,以结果为导向,要建立健全“策划-规划-预算制度”,实行医院总体经营战略统一策划;根据总策划制订各科室、部门的实施目标规划;以策划、规划为依据对各级经营计划进行预算控制。预算根据工作实际尽量做到数据准确,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规范的流程控制下,医院通过高水平的预算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经济运行效益。同时,要主动适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规范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预算编制和调整。
坚持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相结合,抓住容易引发风险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流程,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规范和监督流程运行为核心,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对医院财务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岗位责任、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进行深入排查。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推进防控措施,形成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风险防控机制。实现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建立健全能够提前发现、有效预防、及时化解风险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为医院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以保持稳定为着力点,搞好医院经营管理工作
医院要发展,首先要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经济的新常态下,对医院的经济管理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各科室各部门更应统一认识,转变作风,各司其职,协调分工,主动作为,不断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效能,共同搞好医院的建设发展。要注重沟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好医院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开展谈心谈话,引导职工主动适应新形势,做到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要重视领导执行力的提升,严格考评和奖惩,及时解决好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原则性问题,不断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通过协调各方,共同努力,保持稳定的良好态势,使医院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行,从而使医院经济管理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园林绿化;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of the form,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each city are in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of urban landscape management of the new approaches, new methods. Theory and practice shows that a modern city landscap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xpans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has a positive effec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the market economy; Landscap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园林经济已成为了覆盖全社会的产业,并渗透到各行各业,服务着其他产业和人民的生活。在服务的同时,园林经济还产生了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园林经济日益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管理园林绿化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下园林绿化经济
(一)特征
园林经济不仅包括了复杂的经济内容,也包括了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它是一个结构和功能都非常复杂的复合体。园林经济从投入、产出到提供服务,包含了动物、植物、水土、气象、市场、货币、环保、审美等多种要素,所以应该把园林经济活动看成一个复合体,优化配置各个要素,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在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特别要将社会利益、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结合,达到既合理又高效。园林经济的主体是园林绿化事业,是一种人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园林绿化的建设内容也是一种艺术的加工创造,反映了当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力。因此,园林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支配,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这样园林经济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发展形势
城市绿化建设形成的经济热潮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社会经济乃至人民生活都受到了园林经济的影响。国家和建设单位投入大量资金,在城市建设工程中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迁建设绿地。绿化建设形成的经济动力,覆盖了许多经济领域,绿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人民的生活居住条件,造福人民,同时,能够拉动房地产、金融、建材、装潢、劳动力市场和搬运市场的经济。园林经济不仅能够让投资者直接受益,对社会经济也起到很大的的拉动作用,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总额。从而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园林绿化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绿化环保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近几年,园林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园林行业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园林业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园林绿化实行封闭式的管理,不接受学习新兴事物,科技含量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较低,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园林经济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园林绿化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增加园林绿化建设投入
园林绿化建设筹资多元化,拓宽投资的渠道,增加城市和经济反哺环境的力度。首先,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园林建设的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开放银行的信贷政策,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更优惠的金融措施,加速开发建设城市园林。再次,采取社会、民间共同出资或者引进外资进行投资建设,解决城市园林绿化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园林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最后,鼓励社会单位和开发小区加大对园林绿化的资金投入,大力号召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建设。以建设“大园林“为目的,促进规划、土地租赁、绿化建设、房地产开发、商业开发的有机结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
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提高绿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管理市场化。包括:拍卖绿地的管理权,投资企业可以命名绿地和使用广告;成立专业的绿化管理公司;引进外资,进行游乐项目、景区、广场等绿地建设的管理;动员社会力量;依法治绿。
其中,依法治绿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执法,完善管理法规,并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管理监察队伍,要知法、懂法、守法、执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避免有“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向法治的轨道转换。
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强强联合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园林经济必须积极投身到竞争的行列,园林单位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强化自身的管理;其次,要对外开拓市场,多做精品;最后在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工程项目管理、施工建设和养护管理等方面都要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规范操作,不断提高施工养护的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园林的建设资质。对于给社会提高质量档次低劣园林产品的园林建设单位,政府应该纳入资产重组行列,进行市场的优胜劣汰。条件较好的城市可以成立跨行跨地的园林建设集团,建立集科技人才、机械力量和施工力量于一体的高精联合体,来应对城市园林绿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城市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园林建设的特色化
城市园林建设要走特色化的道路,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才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够确保园林事业的长效发展。城市园林建设要广泛地吸取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将中西文化有机融合,做到形式多样化。园林建设需要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和实际,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利用国外先进的设计和建设理念进行创新,力求创造出富含个性的城市园林。
增加园林设计施工的科技含量
科技含量较低是目前园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把高新的技术应用到园林绿化栽培和施工中去,避免重复老式的园林绿化技术。
优化产业结构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园林业的发展也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园林业仍是我们的主导行业的同时,各个园林建设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的发展园林工程建设、园林物业及旅游经济等。
坚持高效能、科学化的管理。
要坚持高效能、科学化的管理原则,建立统一协调的、强有力的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到兼顾水土、能源、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目的是让城市居民衣食住行更加便利,因此,作为城市领导者,尤其是主要领导和决策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城市建设管理思想,一切从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处理好城市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建设规划和财力、物力的关系,处理好生活和建设的关系。
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园林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的同时,必须正视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弊病,政府需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引导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促进园林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赍民.如何提高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J].世界家苑,2011,(7):159.
[2] 马莉.谈市场经济下的园林绿化管理[J].天津科技,2012,(1):75-76.
[3] 叶进锋.提高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的途径分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7):448-449.
篇5
[关键词] 企业;市场经济;多元化;人力资源;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提升,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订立更高的条件。每一企业在人力资源层面的管理能效可从该企业对人才的管控、科学调用中得以展现。而现存的人才管理认知、管理举措都有不合理因素出现。而每一年度的离职比率就可以映射出人力资源管理所掌控人才的程度和能效。因而,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就需同市场的经济背景相匹配,运用多元化管控策略,提升管控能效。当下企业成员因生活的空间异同,成长历程异同,造就了该新生的群体有着灵敏的思维、突出的各项、超强的创新力、不拘于现况的特性,在工作中也就有了多元化的职业愿景、离职比率较高、创新力强大的特质。对于此类新生的成员群体而言,以往的、陈旧的企业管理模式非常滞后,同他们的成长、发展所需不想匹配,进而在管控策略实施中潜存的问题更为突显,并被诸多学者所重视。本文将着重对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予以剖析,进而探寻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价值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是对自身成长、发展的极大推进。在此项管理的高效实施下,企业的成长将会更稳健。因而,企业若要拓展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人力资源管理的能效就需更顺畅发挥,不仅仅要使人力资源顺畅的发挥还要借助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构建,极大的提升管控价值,这样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价值。
(一)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更新企业知识结构的动力
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对各位成员在企业成长架构内的地位予以彰显,能效予以突出,而且也让知识更加高效、灵活的运用。而其成因是经济社会朝着知识型的演化所致,同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有新的转型要求,需落实多元化的管控。因而,企业的知识架构需在多元化的管理有效运作下,实时更新,更有推进能效。人力资源有着动态特质,以及同社会的发展态势相符的特性。这就表明人力资源的管理中,知识有着巨大的推动力,该项管理需借助知识为载体,提升管控水平,进而使得企业成长更快、更好。
(二)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资本
人力资源的管理能效对企业的形象有着决定性,若能效优良,则企业的宣传形象更优。若管理的能效较差,则对企业整体会有不好的形象认知,甚至是极差的印象。所以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让企业各层面实施的管理都展现出较高水准,进而让企业的成长有高效管理的保障体系。这样,人力资源的管理优化了企业的形象树立,让企业外形同民众对公司的愿景相符,企业更受民众的喜爱和拥护。
(三)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延续企业生命活力的命脉
企业的内属成员自身能效的发挥需借助管理各项细节的落实和优化,不仅可对成员的认知予以提高,更使得成员工作方式科学化、高效化。因而人力资源的多元化管控可让企业更具活力,运营动力强劲,企业订立的获利目标、社会责任都可以顺利完成,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生命活力的命脉,所以要积极推动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控的实施。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一)招聘环节未得到重视,影响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
当下,一大部分企业在招聘中将“人员招满数额”定为第一要务,此类观念有很大的弊端,引发了招聘人员在工作职位上的无所适从,因其对工作事项一点也不清楚,不知如何操作。此类事件的成因是,企业对前来聘用的人员认知度较低,聘用人员获取工作职务过于轻易。企业在人员确立后不可草率的将其辞用,只好在考虑诚信后继续聘用。这样就会使得人力资源较差,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运作受阻。
(二)企业规章制度不合时宜,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首先,在多数企业的规章条例中,原则性过强,同时范围过宽,就如同井中之月,可以看但不可用,规章条例的能效失灵,人力资源的多元化管理落实受阻、受限;其次,企业成员因社会干扰因素的作用,工作中不良做法的形成、精神认知中的不良习性的显露,都让外界对企业的信任度下降;最后,企业在遭遇突发性事件中,优良的诚信认知有着巨大能效,而工作成员的诚信认知较差,就会对突发类事件的有效处理有负面作用。
(三)单纯重视员工某方面素质,尚未着眼于员工综合素质
多数企业在发展中不能做到高瞻远瞩,仅仅对当下亟需予以侧重关注,对工作成员的技能也是因各种所需而被动性的培养和提升,很少在常态工作中就对成员做整体性的监察督管、技能提高。因而工作成员的技能单一化,培养教育浮于表面,不能从长远的成长视角对工作成员的素养予以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需要得到企业的极大重视,所以企业对于员工的组合素质培训尤为重要。
(四)过分注重生产能力,严重抹杀员工积极性
企业运营、成长的进程是凭借员工积极劳作来实现的。但企业对生产力的提高、经济获利的提升过度侧重,对企业各个环节内的成员能效予以忽略,会让工作者的自主性衰减、消极应对。而在成员的工作激情衰退后,再一次的调动则更加耗费时间气力,让工作的顺畅运作受阻,也让人力资源的管理受限,成员的思想难以客观化,对管控能效的发挥有负作用。
三、推行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严抓人员招聘环节,为多元化管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在企业的招聘中,高素养人员的聘用需遵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聘用步骤来进行,不然,所聘用的人员素养较差。高层领导对每一事务的执行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关键事项需侧重管治。因而企业高层需对人力资源的聘用予以重视。企业高层领导、招聘负责机构、主责任人需对人力资源的聘用细节在事前做详尽的交流,使得聘用成效显著。企业可在严谨的招聘中展现出正规特质、以负责的态度应对企业的成长以及聘用者的发展。进而让更多品质优良的人才进入企业,让管理的多元化有稳固的实施载体。
(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推进多元化管理的发展步伐
企业的规章条例对成员的工作有规范能效,对成员的工作技能也有提升能效。因而,企业需对规章条例予以细化、健全化,让其更易落实和执行。并且企业需侧重诚信认知的培养和树立,让整体形象优良化、突出化,企业成员的工作体制化、高效化,对各类争端可很好的规避,让成员的工作施行有诚信意识。进而使得成员在各项工作都有极佳表现,更好的落实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
(三)大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巩固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企业的成长不是单一管理目标的落实,而是对各项管理目标的均衡化实现。因而企业对成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予以侧重。但对成员某一技能过度倾向,会让企业的成长放缓,损耗更多的无形资本。因而,企业的常态运作中,需对成员加大培养、教育,让其乐学好学,而不是消极厌学。进而使得企业培训能效提升,成员的素养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准上升。
(四)推行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尊重员工的积极劳动
每一企业在成长历程中都需将以人为主的理念贯彻到位,因该理念同社会所需相符,同人力资源的管理相符。以人为主就需企业对成员的能效、劳作予以关注,对他们的生活更加重视,而不是单一的侧重经济获利。员工在获取大量关爱和协助下,企业的人文关怀得以体现,成员才会有主体认知、责任意识,进而更为主动的推进企业发展。同时成员也会对工作充满激情、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使得多元化的管控能效真正体现。
四、结语
伴随经济革新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经济获利不再是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而成为多层面的大型课题。因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需多元化、科学化的运行。在优良的人力资源策划落实中,让企业的发展更科学化、有序化,成员的诚信认知到位,让企业的成长空间更宽、发展更迅速。
[参 考 文 献]
[1]杨叶.探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9)
[2]梁秀英.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3]李一文.浅谈校园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4)
[4]黄金梅.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路径[J].理论观察,2011(4)
[5]尤佳,孙遇春.中国新生代员工及其管理[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6]李勇,韩欢静,郭绒,何涛.企业对8090后员工管理的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4)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医院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4;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186-02
一、医院管理数据挖掘应用过程
1.确定挖掘对象。医院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医生、患者、财务和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应当确定挖掘的对象和具体的内容,围绕着具体问题和具体目标开展数据挖掘工作。否则数据挖掘工作是不可停止和无法有效预测的。盲目进行数据挖掘,不仅难度较大,而且难以评价其有效性。
2.做好准备工作。围绕着挖掘对象,还应当确定需要哪些数据支持,从可供挖掘的数据资源中筛选出对问题或目标有价值的数据源,保证挖掘筛选出的数据信息对解决问题有价值。在确定选择数据的基本标准后,还要对数据进行预先处理,着力做好数据清洗工作,消除可能存在的数据冗余和数据值不一致问题,避免错误数据的存在,着重保证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常数据准备阶段在数据挖掘中占有重要的工作量,数据挖掘的时间主要消耗在准备阶段。
3.建立分析模型。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是数据挖掘工作的核心,应当从数据分析阶段开始,就要为最终的数据模型选择确定变量,从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信息中找出相应的数据集合,然后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最后得到需要的变量。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应当保证其精确性、可理解性,以及发挥出性能方面的作用。
4.数据挖掘。根据数据模型,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换算筛选,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最终要围绕筛选出的数据信息,对挖掘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工作,使数据信息得到有效应用,从而形成关于医院管理的新知识。
5.数据呈现。在数据挖掘处理后,需要对数据挖掘工作获得的新知识进行重新的组织,把新的管理方式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医院的管理人员,使新知识在医院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医院管理数据挖掘基本方法
1.数据描述方法。数据挖掘的主要应用方向在于挖掘出医院数据信息库中潜藏的和被忽略的具体细节数据。首先,采用数据挖掘的描述方法可以找到潜藏在医院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医疗数据的分类汇总目标。其次,可以把医院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按照不同的特征予以分类处理,实现数据的一般与个别的有效对比,从而用个别数据更好进行医学研究和指导医院管理工作。例如,数据描述法可以用来确定不同患者的不同医疗需求类型,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特征数据的采集,能够掌握不同类型患者的医疗需求,从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切实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切实解决患者就医存在的瓶颈问题,不断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
2.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的主要做法对同一类数据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在同类的内部找出数据的相似与差异性,它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综合缩小数据之间的距离,或是同一类数据中的相似性进行放大,从而得出同类数据之间的异同。例如,数控挖掘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医生评价中,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将患者对医生的选项转换成相应的分值,从而找出患者对医生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处置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在剔除不全面的评价信息后,就可以得到所有病人对医生的基本态度,如果对医生的评价过低,说明医生的工作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得到更精准的评价。
3.关联分析方法。关联分析主要目的是在散乱的数据信息中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进一步达到对数据的合理控制目的,通过量与量之间关系的确定,可以形成描述对象之间关系的报告,进而对医院的具体工作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评估,为顺利的实现医院部分与部分之是的改革提供必要依据,促进医院管理秩序的进一步提高。例如,为了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可以对患者的住院天数、诊疗费用、方案等进行综合的对比,找出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在保证主要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优化某种数据,从而找出诊疗质量对患者承担费用、住院时间的影响。再如,探究灭菌与消毒效果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手术室感染工作的管理,切提高无菌器械的质量,并且建立起诊疗环境的实时监控系统,全面提高诊疗环境监控质量。
4.时序模式分析。以时间作为基本的标准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数据中重复出现和重复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这种模式主要用来对医院管理的趋势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合理预判医院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例如,通过对患者的入院季节性分析,就可以用来预测门诊的阶段性就诊人数据的变化,从而更好的分配医疗资源,使医院管理者在合理预判的基础上,能够多储备季节性的药品,以防备接下来可能到来的某种疾病的高发期,进一步起到积极预防和有备无患的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三、医院管理数据挖掘应用方向
1.实现各种管理功能。数据挖掘可以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医院管理的水平,可以说,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管理方面有着无限的应用广度。首先,它可以用来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工作,运用先进的数学统计方法对医院日常运行中产生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积累,并且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对数据进行研究。例如,在影像医学中可以对病人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对病人的被监护情况进行统计,找出病人的共同特殊以便对症治疗。其次,可以用来发现新知识。在医院日常管理中有大量的数据信息是隐含的和不易被察觉的,通过数据关联的分析方式,可以发现某些治疗效果的共同特征以及个性特征,从而起到对患者的提醒作用,指导病人对各种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并总结出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2.实现对象有效管理。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于专门提升医院某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医院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针对医院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数据分析的角度予以有效解决。例如,在时间管理上,医院管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掌握年时间范围内,不同月份、每天不同时段病人的就诊情况,从而制订科学的导诊方案以及网上预约方案,实现对医院资源和时间的有效分配。再如,医院通过对各种数据信息的不同时空顺序的排列,可以对各科室、各部门、医疗器材的使用、更换维修等得到更科学的把握,有助于降低医院行动的成本开销,找出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从而全面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实现对医院工作的细化和标准化目标。
3.数据挖掘应用方向。数据应用方向主要可以用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数据挖掘上,以可以用在以医院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的挖掘上。首先,在诊疗信息的挖掘上,可以对患者的各种诊疗信息进行挖掘,以便更好的发现病人的医疗规律,提高治疗效率。其次,在医院管理数据挖掘上,例如,可以通过对财务数据的重分析各种费用的比例,各科室的支出情况,全面实现对医疗资源的科学化管理。
四、医院管理数据挖掘存在的问题
1.挖掘的时效性。医院数据库的规格相对较高,通过精密仪器测得的医疗数据信息更精确,可以说医院数据信息的精确性相对更高,但是医院数据挖掘工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时效性上,首先,医院数据挖掘工作是否能够定期开展成为制约数据挖掘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次,只有加快挖掘的速度,才能提高挖掘的知识量,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再次,数据挖掘速度较慢常会影响到管理的绩效,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管理工作需求。
2.挖掘工具问题。科学先进的分析软件是保证数据挖掘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医院数据挖掘的操作界面是否友好对数据挖掘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还缺少针对医院管理工作的专门数据挖掘操作系统,还没能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医院需要的数据挖掘软件系统,从而影响了数据挖掘的质量与效果。当前的数据挖掘工具主要有IM智能挖掘器、SPSS软件、Red Brick软件等,这些挖掘器在实际挖掘过程中很难对算法进行优化处理,可供医院数据挖掘使用的范围相对有限。
五、医院管理数据挖掘的展望
1.促进医疗改革深入进行。当前医疗改革的瓶颈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更好的挖掘现有医疗资源,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首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功智能技术的不发展,医院管理日益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主流趋势的影响下,医院管理数据挖掘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大,会使更多隐藏的数据信息发挥出优化管理的作用,从而使医院管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其次,医院之间会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分配,医院管理从此更少的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再次,便管理决策工作将更科学,从而极大提高医院管理的效率,使医院向着良好的轨道稳步发展。
2.医院管理专业化。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随着医院更多的部门、具体工作项目与信息技术的相联,使诊断和临床救治工作进一步得到细化。其次,在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也会更加优化。这使得医院管理工作越来越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化的管理方式,使医院日益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只有尽快的建立了完善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全面实现医院管理的专业化目标。
结语
实现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应当在医院构建科学的数据库系统,对医院数据库模型进行科学必要的分析,进而实现对医院数据库信息的有效总结,以便提高医院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在医院管理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还需要不断的对数据库的数据信息予以修正,以提高数据利用的准确率,发挥出数据挖掘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所在
实践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一)财务预算内容不够完善
当前,一些医院在开展财务预算的期间,其预算形式一般较为单一,其所包括的预算项目为医院在医疗、药品和日常支出方面的预算,在预算的内容中,没有将现金流量以及资本性支出涵盖在内。除此之外,一些医院对于财务预算没有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编制,甚至存在着没有经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现象,使得部分医院在财务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部分医院而言,开展财务预算主要是为了敷衍上级部门,最终使得医院财务预算无法将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无法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管理流于形式,缺失了足够重视。在整体视角上还没有能够去谋篇布局。当前一些医院的预算管理还没被提升至医院宏观的视角和医院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只是把它单纯作为了财务部门单一的日常工作。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很难切实健全,甚至将会形同虚设。很多医院缺乏必要的竞争认识,,预算管理并不能够真正被落实,显示出随意和主观的性质。缺乏了资金调配的效率,使医院内在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调配。
(二)财务预算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足
一些医院在财务预算上存在问题,主要在于没有对财务预算实施体系化管理,在没有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的基础上运行财务预算,就会导致各项相关业务难以衔接。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经财务部门汇总,然后上报给医院领导审核,之后具体实施。但是,医院的预算工作要全面展开,就需要财务部门根据医院管理实际,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医院行政后勤职能科室以及全院临床医技科室等部门共同合作。为此,如果医院要更好的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和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财务预算被设定了很大的局限,并不能发挥出自身的实效。有些医院设定了很窄的财务范围,仅仅局限在平常的预算支出,忽略了认真去监管医院中的现金流。编制预算表格也偏重考虑怎么去交差,没有全面统筹来考虑。有些区域医院仍沿用着习惯性的基数法去测算,或者变动增减量来预算。落后且单一的步骤并不能适应眼前不断进步的预算形势。只有参照了现有的真实情况来编排更灵活的预算,善于去采纳滚动性的或者富于弹性的预算,才会提高实效。
(三)预算编制方式欠缺科学性
实践表明,部分医院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欠缺科学性,在编制过程中,所采用预算模式是以上年的完成数为基数,加上增长率。运用这种编制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存在弹性不足的问题,而无法通过绩效预算或者滚动预算等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尽管部分医院采用了较为科学的编制方法,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体现为执行力不足,编制工作的作用无法真正的发挥出来。
二、市场经济下的医院财务预算的管理策略
(一)将医院全面财务预算管理观念树立起来
医院可以定期地开展培训,全体员工都接受培训,让全体员工树立一切从节约出发的思想,并且还需要树立起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从而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医院要开展全面预算工作,需要将医院的各种资源都充分地利用起来,对于有限的资源以优化配置,以实现医院的各项发展目标,使得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医院的运行实际出发,将财务预算编制制度建立起来,实现医院财务预算的科学化全面管理,以提升医院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推动医院财务预算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需求。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要确保医院的财务预算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实施,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展开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设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以及审计人员参与,使全院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来完成医院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此外,还要改变财务预算的传统编制方式,根据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运行状况积极地探索新的预算编制方式。比如,医院采用零基预算方式,以零作为预算基础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其中不包括会计运行期间所存在的各项收支指标,将所有预算从零出发,从而将医院的各项预算指标确定下来,最终有效的完成医院的收入与支出预算工作,并且将预算编制工作的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从而不断的促进医院经济的发展,提升其经济收益。
(三)完善医院财务预算编制、审批以及考核制度
医院在财务预算编制方面,需要确保财务预算编制符合医院的整体发展要求,并且能够有效的优化整合资源,确保医院财务预算有效的实施,并且能够确保医院占据着良好的竞争优势,保证医院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估计医院各个科室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对于各项收支指标的确定需要在分析计算后确定下来,并且在预算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滚动预算的方式制定年度计划,确保在全面协调、以收定支以及统筹兼顾的原则基础之上,有效的编制医院财务预算报告。另外,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还需要将医院财务制度要求作为重要的依据,对财务预算的各贰反对票进行严格审核,将财务预算工作有效的纳入到医院业绩考核体系当中,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和医院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明确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经济支出和收入指标,从而为医院财务预算编制与审批、考评制度的完善创建良好的环境。
三、结束语
篇8
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营的关键,缺少了财务管理,单位将无法维持。对于医院来讲,医院的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财务管理,它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营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医院资金流动和统筹运营的中心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财务管理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和变化,需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以保证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长足发展。
1当今国内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1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提倡的是专岗专职,也就是学什么专业干什么职位,医院的财务管理更要求专业人士的加入,但是医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单位,它要求医院所有的岗位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医疗基础,财务管理人员也不例外。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是财务管理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他们所擅长的只有财务方面的知识,而缺少医学方面的能力。医院的财务岗位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它的药品采购、设备的更新换代、医院的正常运行等都同患者的生命安全联系在一起,因此,仅仅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医学方面知识的培训,让医学和财务两方面的知识进行融合的运用,更好地为一线临床人员提供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2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我国的医院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国家的管理之中,无论是人员的管理还是资金的收支,都由国家来进行调配,不需要医院来进行思考,没有任何经营上的风险,这就导致了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意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民营医院的大量出现,国有医院也加入到了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虽然现今的公立医院施行的是差额拨款政策,但是这部分差额拨款同医院运转需要的资金相去甚远,因此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医院进行经营,风险自担。所以,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必须提高管理层,尤其是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由专业人士负责财务管理,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加强医院的宏观调控能力,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1.3融资方式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的医院普遍存在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医院应合理选择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可以同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或吸收社会的闲散资金,筹集更多安全可靠的融资资金,并对医院的总资本进行科学的融资分析,建立合理的资本构成结构,合理地控制融资资金在医院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严格控制负债率,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管理,合理使用融资资金,减少医院财务管理的潜在危机,保证医院健康、持续地发展。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思路
2.1加强财务人员自身管理,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财务室是一个医院能够正常运转的中心。加强对财务人员基本素质的培训,能够更好地协调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解除因人员素质问题造成的财务危机。而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则要求医院要定期组织财务知识的培训,邀请名师、专家进行财务讲解,为财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在保证财务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医疗方面的培训,重视对医院财务资金的合理、有效运用,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对人员专业培养和医疗器械的更换上。
2.2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
首先,要建立完整的会计制度,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建立医院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制定一系列的财务岗位和财务职责,例如亲属回避原则、出纳与会计分离、定期轮换岗位等,确保账目处理人员和现金收支人员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并对重要的财务岗位实行轮换制,同时还要明确各级管理体系和管理分工,实行权责发生制,确保各级的权责分明。其次,要完善各项审批制度,严格遵守各级审批程序,对日常开支要有各级主管的签字,对物资采购要进行各级审核和审批,对大型器械或大型项目的购进和建立都需要进行项目的可实行报告听证会、集体会议决策。最后,还要加强对各种物资的管理,从物资的采购、入库、保养、使用、处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关部门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正规程序上的处理,保证物资财产的不丢失、不流失。
2.3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首先,医院要确保资金收支的及时入账管理,要及时、透明地公布医院的各项收费标准,并对各项收费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体系中各种漏洞,并及时地进行完善和修正。其次,在“开源”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进行“节流”,因此,要加强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入册,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和使用,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从根本上对资金的开支进行控制。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医院物资进行清查、入库,尤其是对固定资产要进行严格地审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会计法规的再教育,提高对财务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账目进行清查、对物资进行盘查,建立医院内部的监督网络,坚决杜绝违反财经法规和会计规范的行为。
2.4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提高利用率
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充分利用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医院里任何一个环节的运转,都离不开资金的使用,因此,医院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化、专业化地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资金流动中出现的浪费行为,确保每一笔钱都能花在刀刃上。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审批、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对一些大型项目的投资,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核和论证,确保医院资金走向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的浪费。
篇9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公路施工企业 开发 管理
Abstract : In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 the human resourc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the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aiming at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 of enterprises, and some aspects about som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centive measur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在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中最主要的发展资源,具有独特人力资源的优势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就会很大,就能过吸纳并留住所需求的一流人才。公路施工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产业,聚集着大量的生产人员及劳动者,由于其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对来说是繁杂的,对人力资源有效管理及创新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公路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公路施工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需要
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较量。同志深刻地指明,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由于一些优秀的公路施工企业凭借着良好的工作待遇、条件及有发展的职业生涯设计,对技术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也对公路施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1.2公路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营销战略的需要
企业在改制后,从农民转化为国有企业的施工工人,由于施工份额的逐年减少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如何才能从激烈的建设市场上得到一定的份额,是施工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并且,因工程建设工期的缩短及较低的利润,公路施工企业每年的工程量必须达到亿元以上,才能保证企业的有序发展及积累。因此,加大经营及开发的力度是很重要的。由于不断增长的施工任务量,及不断增大要求的各种资源要素及相对稀缺的人才资源,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3公路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改制后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的需求。企业在改制后,需打破刚性结构,把人才培养做为企业项目的基础。由于其具有的短期性及临时性的特点,使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情况。对责任成本的管理,部分项目经理部由于不能有效贯彻以待遇、事业、感情这三个留人的思想来留住、稳定、用好人才。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需要尽快的解决。
2.有效的管理及开发人力资源
经济市场化所带来的公路施工企业的人才国际化的影响下,公路施工企业应尽快的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应更注重于灵活的用人、分配和激励的管理机制的形成,用来吸引出类拔萃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这就需要企业去创造具有丰富企业文化的来管理人力资源。
2.1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为了应对公路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应对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认真的盘点,可将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优势转化。现有的工作人员工龄一般都较长,具备了一定量的工作经验,是熟练型的人才,企业的财富就是现有员工中的优秀分子所创造的,他们发挥作用,可为企业除去招聘人才所产生的一定成本。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可以尝试引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使人才在竞争中激发前进的动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一种“鲇鱼效应”,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引进一匹狼,激活一群羊,带出一群狼”,这种实践可以有效地激活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
2.2创造吸纳贤才的条件
2.2.1对企业的人才使用新观念
公路施工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管理制度及用人机制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却依旧在观念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相关的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采取灵活多变的用人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改变墨守成规的引进、选拔及使用人才,建立新的“大人才观”。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影响下,人才开始向全世界范围流动,而各企业不仅要吸收中国本地的优秀人才,还需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引进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优秀人才,着力去营造我们的跨国公司。
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需建立科学的考核及管理机制,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等方法,尽可能的为企业招贤纳才。制度改革后,企业采取“招聘公开,考核科学,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灵活的招聘方式,为企业的岗位与部门提供了最优质的人才,让个人与企业都感受新的使用人才理念体现出的好处。
要信任与尊重人才的价值,人才应该作为有生命的资源,不能等同于物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应具备容人的特质,最近“人才回流”的现象经常出现,有些曾经离开单位的人回来继续工作,他们的重归不仅带来了外面优秀的管理经验,客观上稳定那些有跳槽想法的员工。
2.2.2职工职业生涯的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是企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改变时应尽可能地把程序化、单纯的被动管理改变为创新的、主动管理,抛弃以往只注重工资、职称等行政类的管理方法,把企业的战略发展及组织目标作为首要的目标,适时的了解人才对其自身的职业设计方向及需求,以人为本,帮助企业各类人才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使其能够了解在企业的5至10年中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发展条件,并及时地了解其在工作所表现的各项综合素质与工作中的表现,及时调整其职业生涯的设计。对职业生涯没有得到实现的,可用如轮岗等不同的方式解决,主要是使他们感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加其工作目标性及对企业归属感。
2.2.3建立多样化的薪酬模式
如何使员工感到自身职业的发展空间及前进的动力,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拉开不同员工的收入档次。还可以尝试把核心员工的薪酬合理的提高,使岗位定薪向贡献定薪转化。把股份、期权、绩效工资、福利补贴等作为薪酬的组成部分。住房、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子女就业等都可以广泛地作为分配的一部分,也可以把生活后勤的保障措施纳入到分配机制,这也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2.4创造丰富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丰富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是吸引、留住人才重要途径之一。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企业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应对其进行积极的挖掘和总结,铸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第一,奋进、朴素的生活作风,是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第二,肯吃苦、勇敢、攻坚的工作作风,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条件;第三,团结、统一的思想作风,是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企业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要继续发扬优良的传统,也要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培养公平的观念,把有智慧、有思想的各种观念引进我们的经营理念。优良的、丰富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重要保障。
2.3坚持各种技能、岗位的培训
培训是企业对稳定人才所做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下有了更好的竞争力。如何抓好员工的培训,是衡量一个企业从传统管理转化为科学管理的重要指标,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的重要环节。
2.3.1实行岗前培训,可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单位的性质、企业文化等被员工及时的了解,明确自身的权利及义务,可使员工迅速地进入工作岗位,更好的成才。我们的企业实行的人才岗前培训,如对大中专应届生的岗前培训、对见习生安排一对一的辅导老师等,都对员工的指引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2在生产进入低潮时,及时的开展培训,可起到团结及稳定军心的作用。在施工项目的生产进入低潮后,就闲置了大部分员工,充分利用生产时间的间隙开展培训工作,不仅可以补充知识,提高技能,还可以有条理的休整队伍,能起到稳定军心,减少离职的作用。企业对优秀员工制定岗位培训的措施,已完工项目中的优秀人员可安排到公司的总部进行有关岗位培训。可对冬休人员进行岗位及技能培训,保障了下一步施工技术的顺利开展。
2.3.3及时更新和拓宽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的深度与广度。员工的知识体系在工作中需进行随时更新,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可以有选择性的对其进行学历培训、进修,以及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的培训。培训虽然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但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率是高于一切其他形态的资本投资,培训所带来的收益将大于培训的成本。为了保障培训的收益,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予以相当鼓励和约束。比如公司为了开拓市场、完成技术含量较高工程等需要,选派一部分人去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也是企业对新技术培训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3.4为了满足员工掌握多种技能的需要,可在企业内相关的部门之间进行轮岗。一般来说,员工多了解一些企业,多掌握一种技能,就会多增加管理好企业的责任心和能力。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简单地说,需要员工做技术工作,也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会科研攻关,也会市场营销。
2.4合理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吸引、留住、用好人才
一般来说,激励有两种模式:物质激励和感情激式。物质激励可以是工资、奖金、期权、股权、住房、轿车等物质上的激励,精神激励可以是荣誉、褒奖、口头鼓励等,即通过沟通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当某一种激励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时,应视具体情况,综合应用各种激励手段。另外,值得探讨的是,职位晋升作为一种激励手段,适时应用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在工程和营销人员中实行岗位贡献特殊津贴”的办法,给予一定比例的工程和营销人员适当的特殊津贴,并适当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津贴,对于激励工程和营销类中的优秀人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企业应扬长避短,注重吸取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富有特色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管理,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一样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福.浅析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08(24).
[2]彭应英.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及相关激励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
[3]刘明基.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技能开发[J].公路与汽运2003(06).
篇10
关键词:新常态 企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25-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低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导致企事业单位竞争能力下降、盈利能力弱化的诱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许多企事业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更需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确保人力资源对企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助推动力。而要切实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就必须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以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新格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
一、新常态对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后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已由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转向了中高速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逐步取代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成为新的经济驱动力。与此相应,宏观调控的思路与方式得以创新,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新常态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和深远性。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其经营发展都深受新常态影响,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动力和新的路径等,都是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就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新常态对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方面:
1.新常态为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创造了机会。毋庸置疑,现行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单位的持续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相比,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模式、考核、结构等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以至于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可是,囿于传统理念、既得利益集团、变革成本等制约,多年来很大一部分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都未取得显著提升。然而,新常态作为新形势下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宏观因素,为构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新格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降低了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成本。因此,如何构建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格局,成为了摆在广大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任务。从这个角度说,是新常态给企事业单位的我们带来了发展和创新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多措联动,破解难题。
2.新常态为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带来了新挑战。任何时候,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常态下更是如此。经济新常态下,各种不确定因素浮出水面,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行业风险、金融风险不一而足,180多万钢铁、煤矿工人面临着调岗、分流、转业等困境。如何理解新常态的本质内涵,如何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如何在新常态下创新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理念,都是需要给予充分考虑的新课题。要创新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新格局,就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开发与培训制度等,这些都是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面对的新任务、新挑战,缺一不可。因此,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与广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都要树立担当意识、大局意识,敢于担当,勇于挑战,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接好“地气”,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客观考量,科学设计,构建激励相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让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事业科学、稳健发展,进一步适应新常态,更好地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二、新常态下如何构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新格局
以新常态来判断我国当前的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宏观政策、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对此我们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