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事处审计重点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街道办事处审计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新形势下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结合新形势下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业特征和笔者的从业经历,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执行不严格,信息化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街道办事处预算管理执行不严格,信息化建设不足。部分街道财政支出预算编制较粗,未按要求细化预算,特别是项目经费预算不细化,未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及具体的执行单位上。而且,预算约束性较差,预算观念淡薄,有些街道财务工作者故意做大预算,将资金需求扩大,普遍存在超出定额标准支出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对资金的使用没有有效的评估机制。此外,人们对于街道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深刻,而且普遍缺乏街道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复合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缺乏信息化管理思想及能力。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稳定性
我国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专业人员一般比较少,并且也很难选拔到较为合适的人员。一般的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高标准的会计能力和业务素质,在工作的时候也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管理相关的职业操作规范,这就会导致街道财务账务处理不标准。而且在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工作不是很稳定,调动较为频繁,这就给财会人员工作带来困难。此外,街道办事处财务岗位之间协调、监督机制缺乏,就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工作交接出现问题,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核算不真实
在我国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方面,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的固定资产达到了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但是没有进行入账;有的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混淆;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区分不清使用权和所有权、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不实;还有的财政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报废、调入、调出等情况,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登记和盘点清查,甚至于给其下属社区办公设备的调拨单,也时常没有及时地开具等。再者,多数街道办事处缺乏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简单粗放,没有专人管理,极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经费支出不规范
当下我国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经费支出不规范的现象。街道办事处内控缺失,而且内部审计工作也极为不规范,且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由办公室人员、财务室、纪监室人员进行兼职,内部审计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并且在诸如财务报销、各类工程开工到验收、预算的执行、固定资产的采购等重要的资金流转环节缺乏有效监督。此外,部分街道?k事处经费支出不规范现象严重,现金管理失控,虚列支出。
二、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的实践措施
针对上述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笔者认为,要想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促进街道办事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财务预算监督机制,促进财务管理规范
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善财务预算监督机制,促进财务管理规范。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街道财务预算监督审核机制,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核。对于街道部门预算进行严格审定,要求下属各社区、街道各站所在对当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社区、各站所制定的下一预算年度工作计划,对次年需要的资金,列出一个详细的书面计划,之后成立工作组展开严密审核,并确定最终的项目资金需求,次年严格执行此预算并对其进行评估。二是提高对街道办事处工作的重视,监督其做好政务公开、财务管理等工作,并将其作为街道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三是加大对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力度。政府相关审计部门可以成立针对街道办事处专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做好对街道办事处主任的任期审计工作以及负责向街道办事处及时宣传国家政府出台的最新相关政策。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财务综合人才
新形势下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以及一定的信息化能力。首先,把好人员入口关。要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任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准,财会人员要持证上岗。其次,定期开展对街道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对街道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做账准确。再者,还要注重培养财务信息化综合人才。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街道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是必然的、必要的以及必须的,然而,信息人才才是信息化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街道办事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举措进行信息人才的挖掘、储备及培训,例如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信息化管理培训等。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确保固定资产完整
为了加强街道财务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我们需要做到:第一,做好固定资产静态管理工作。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规定,对街道范围内固定资产进行清理,重点清点办公设备类、车辆、房屋等固定资产,规范资产管理的流程,及时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报废报批手续,做好其核销、处理工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固定资产完整。第二,做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建立街道办事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数据库,完善固定资产责任追究机制,实现固定资产常态化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算。第三,实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购入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管理,直至报废,分析其使用状况,对报损、报废资产及时处置,针对资产管理中资产流失和闲置浪费问题,采取固定资产实时查询措施,为其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第四,做好固定资产精细管理。通过实时了解资产闲置状况,做到闲置资产有效、及时使用及调配,达到提高资产利用率、节约财政资金的目的。
(四)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用经费支出
要做好街道财务管理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首先,健全和完善街道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往来账款管理和财务收支的审核与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制度进行工作,并做好应收账款催收工作,定期核查、清理往来账款,同时还要做好票据管理工作,严防不合规发票问题的发生。其次,强化内部审计职责,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参与到各类工程验收、预算的执行、财务报销、固定资产采购等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中,做好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监督。最后,规范公用经费支出,加强对街道财务预算编制合理性、严肃性、科学性的高度重视,不断强化财务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纪律,规范各项公用经费收支,对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先审核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再提交街道党委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篇2
一、工作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任务
根据市政府具体亮化任务分解,对东海路等28条主要道路沿线及视线延伸可见的221处亮化建(构)筑物进行亮化,我区负责组织实施199处,协调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22处,从根本上改变夜间城市亮化水平不高的现状。
(二)基本原则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亮化工作的实际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区街联动、以街为主、业主负责”的原则,动员区属范围内各有关单位,集中实施亮化建设。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亮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由所属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牵头督促亮化工作的实施,区亮化指挥部统一协调。
2.区街联动,属地化管理。根据市、区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实施、督促分管范围内的城市亮化工作。
3.业主负责原则。积极动员和协调亮化范围内需亮化的建(构)筑物产权单位(使用单位),根据市亮化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建(构)筑物进行亮化建设。
二、实施步骤
市南区亮化建设集中行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发动部署阶段(年11月30日前)
区政府成立市南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统一调度全区亮化建设工作,下达任务并与各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按照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的任务分解,对辖区内需要亮化的建(构)筑物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区宣传部门配合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亮化建设浓厚氛围。
(二)集中实施阶段(年12月1日¬—6月30日)
各办事处和相关单位按照责任分解,集中力量组织亮化工程建设的实施。区亮化工作指挥部加强调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亮化建设集中行动中的问题,督促各相关单位按照进度计划推进项目的实施。
年12月20日前,各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完成各需要亮化的建(构)筑物的权属、建筑结构情况调查,收集并核实亮化设计所需的相关数据及图纸资料等,统计权属不清或无法确定固定权属关系的建(构)筑物,并提出初步亮化意见,由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统一汇总。
年12月25日前,将调查摸底情况与市亮化指挥部规划设计组对接,分析市亮化工作指挥部的亮化分区规划,为我区亮化分区及亮化方案设计打下基础。
年12月底前,督促市相关部门基本完成市南区内的城市快速路、立交桥的亮化工程建设。
年1月15日前,根据市亮化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由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组织编制市南区亮化总体规划方案。
年2月20日前,由区亮化工作指挥部组织协调各牵头单位与市亮化工作指挥部对接,确定市南区亮化项目总体方案和单体设计方案,并通过市亮化指挥部审查。
年3月20日前,完成施工、监理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年3月31日至6月21日前,基本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亮化建设任务。
年6月底前,自查整改亮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7月1日—7月31日)
区亮化指挥部对已完成的亮化项目进行检查,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准备接受市亮化指挥部的考评验收。
(四)完善提高阶段(年8月1日—9月30日)
根据全市总体亮化规划设计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亮化集中行动成果,保证整体亮化效果,配合市亮化指挥部的后续工作,研究制定区亮化管理维护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推进措施
(一)健全区亮化工作指挥部工作机构
本次亮化建设集中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市南区亮化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需安排专职人员到市南区亮化工作指挥部集中办公,组建综合、规划设计、组织协调、政策推进、监督保障5个组,统一调度全区亮化建设。
1.综合组
工作职责:(1)负责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2)负责指挥部各项会议的协调安排工作,对其他各组的工作情况进行调度、汇总,负责与市指挥部的日常联络和工作对接;(3)负责组织区亮化建设集中行动工作计划的编制,及各部门、各单位、各办事处计划任务的下达;(4)负责宣传、统计报表、编发工作简报;(5)负责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规划设计组
工作职责:(1)负责组织编制市南区亮化分区规划方案和市南区亮化建设方案。(2)负责协调各亮化工程牵头单位与市亮化指挥部对接设计方案,并办理亮化设计方案的报批和备案工作,以及亮化建设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对接;(3)负责检查区各亮化牵头单位组织实施的亮化工作,并接受市亮化指挥部对建设项目亮化效果的考评工作。
3.组织协调组
工作职责:(1)负责亮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工作;(2)负责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各办事处亮化建设工作,督促进度计划的落实;(3)负责协调解决亮化建设工作的难点问题;(4)负责区亮化建设工作的考评。
4.政策推进组
(1)负责制定和健全区亮化指挥部各项工作制度;(2)负责制定区亮化工作绩效奖励政策;(3)负责市亮化建设管理有关政策的落实和推进;(4)负责制定亮化工程后续管理制度。
5.监督保障组
工作职责:(1)根据考评结果,对市南区亮化集中建设行动中表现优秀的单位给予奖励;(2)负责对亮化建设过程中招投标、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监督检查;(3)负责亮化资金筹集;(4)负责亮化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5)负责与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和对接。
(二)建立工作会议制度
1.区亮化工作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传达贯彻上级重要决定和有关指示精神,听取各专项小组的具体汇报,听取各有关单位和街道办事处的情况汇报,检查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2.每周五上午9:00组织区亮化工作例会,指挥部各组、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进行汇报,分析研究工程进度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推进机制
1.每周一下发市南区亮化建设集中行动工作简报,明确当周任务以及上周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
2.对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每周一了解,对于总体工作开展进度每半月一督查,相关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将工作措施及工作进度上报区亮化工作指挥部,区亮化工作指挥部适时对督办事项的落实和办理情况进行通报。
四、保障措施
(一)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区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公共场所、设施,如学校、公园、医院等的亮化资金投入。
篇3
实行专项救助,协助城区失地困难家庭解决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从我市实际出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综合考虑市区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和最低消费水平等因素。
(一)实施城区失地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证遵循下列原则:
1.属地管理原则;
2.动态管理原则;
3.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4.政府保证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原则。
(二)城区失地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实行分级负责制。
1.市政府负责对城区失地困难居民低保工作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确保城区失地困难居民低保工作顺利实施;
2.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失地困难居民低保工作的具体管理和初审工作;
3.村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的委托。
二、保证范围及保障对象
保证范围为家庭成员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证规范的城区失地困难家庭(原则上为人均年收入低于693.00元)特别是对下列对象给予重点保证:
(一)主要劳动力残疾或长期患病的困难家庭;
(二)无力保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困难家庭;
(三)收养或领养孤儿的困难家庭;
(四)赡养人无赡养能力且单独居住的老人;
(五)因自然灾害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
(六)因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
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及家庭不得列入保证范围:
(一)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但无正当理由拒绝参与劳动的
(二)法定赡养人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
三、家庭成员认定及家庭收入核定
家庭成员认定:
(一)夫妻;
(二)共同生活的父母(祖父母)或成年子女;
(三)未成年子女或在外地院校学习无工资收入需要父母供养的成年子女;
(四)法律规定的具有赡养、扶(抚)养关系的其他人员;
(五)没有法定赡养、扶(抚)养关系的人员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不视为家庭成员。
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收入按上年纯收入计算。
(一)种植、养殖业收入;
(二)劳务收入;
(三)工商业收入;
(四)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五)其他应计算的家庭收入。
优抚对象享受的定期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伤残抚恤金、优待金、见义勇为奖励金、义务教育补贴不计入家庭收入。
四、保证规范及保障资金
依照既保证城区失地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确定最低生活保证规范和保证补差标准时。又有利于鼓励生产自救的原则,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市农村居民纯收入;
(二)市维持农村居民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
(三)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四)对无家庭收入的城区失地困难居民。补差规范内分档次给予补贴;
(五)确定的最低生活保证规范和补差规范要随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六)城区最低生活保证所需资金由市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五、申请、审批顺序
(一)城区失地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工作坚持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
(二)城区失地困难居民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批依照个人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部门审批等顺序依法进行;
(三)家庭收入达到或逾越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
六、监督管理
(一)村委会要把城区失地困难居民低保工作列入村务公开内容。
(二)民政部门、市区街道办事处要把失地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政策、办事顺序、保证对象和资金发放情况向社会公示。
篇4
一、开展创建法治政府活动
各乡镇应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法治政府示范活动实施意见》和《四川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指标(试行)》的要求,结合实际,全面启动创建法治政府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各部门)
二、开展深化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
确定区公安局、区农业局、区工商局三个部门为示范活动单位。示范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市以及区政府关于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要求,继续做好梳理行政执法职权,分解落实执法责任,着力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努力探索提升行政执法水平的途径和办法。要结合本部门行政执法实际,制定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加大执法力度添新举措、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出新成效、增强队伍素质上新台阶。区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示范单位的综合指导,定期开展总结交流,为全面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经验。(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行政执法部门)
三、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一是统一规范性文件的界定,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前期调研、中期论证和后期审查工作。二是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坚持合法性原则,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将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有效期制度与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规定有机整合。三是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严格执行《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以及《x市游仙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x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的通知》(绵游府发[XX]19号)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的规定,认真审查区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对区政府所属部门和乡镇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四是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巩固清理成果。五是增强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制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在被正式通过后应当在游仙政务网上公布,尽快让群众了解和知晓。(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各部门)
四、继续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四川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做好依申请公开和主动公开工作,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大力推进重大决策、财政预决算、重大投资建设项目、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公众关注的政府信息的公开工作,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特别要把游仙政务网和今日游仙办成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区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工作,构建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监督力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认真落实“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保密局、区信息办)
五、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要求,加大行政调解工作的力度,妥善化解各类行政争议纠纷,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新方法。制定行政调解办法,明确调解原则、调解范围及调解程序,确保行政调解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调解流程,设计配套的调解文书,建立健全衔接联动机制,不断强化调解优先意识,科学、规范、高效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有关部门)
六、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认证和政府集体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和听证制度,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年内选择1-2件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听证。二是加大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确保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比例达到100%。三是认真落实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促进决策权力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四是完善重大行政决定评估机制,采用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定行政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建立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效果评估制度,年内选择1-2件已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实施效果评估。(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法制办、区监察局)
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归并行政审批职能,核减行政审批项目,完善行政审批清理规范后续监管制度,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落实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规定,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与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相结合,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和涉及行政审批的各类中介活动,防止“变相审批”和“只批不管、以批代管”现象。创新审批服务方式,通过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推广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查询,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监察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政府法制办、区信息办)
二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收集机制,强化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积极推进综合应急管理平台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培训和综合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应急办、区政府有关部门)
八、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专项依法治理。围绕“两个加快”,针对制约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大依法治理力度,通过强化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灾后重建正常秩序,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涉灾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监察局、区重建办、国土三分局、区房管局、区建环局、区发改局、区审计局、区财政局)
二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规范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事项、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着力解决部门间职责交叉、权责脱节、职能边界不清等问题。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堵塞行政执法漏洞,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责任单位:区编办、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
三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和标准。(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
四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行政执法部门)
五是深化依法行政工作研究。政府法制机构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部署,开展前瞻性研究,加强对推进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研究,探索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部门)
九、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工作配套制度,改革复议案件审理方式,拓宽行政复议范围,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程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办案,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健全区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能力和行政复议的公信力。进一步落实行政复议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与法院行政审判机构的联系,完善与行政诉讼协调对接机制,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重视司法监督,严格履行法院生效的判决和裁定。(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强化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
一是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协的监督,加强司法监督和行政层级监督,注重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区政府每年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区政府各部门要向区政府报告当年本部门依法行政的工作情况,各乡镇政府要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各部门)
二是认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要强化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明查暗访、通报执法检查和跟踪整改情况等多种方式提高执法监督检查的实效性。一年内区级行政执法部门分别组织1次系统内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区政府组织开展1次行政执法案卷交叉评查,评查率不低于本部门上年度案卷总数的20%。本年度末组织力量对各乡镇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查结果纳入2011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行政执法部门)
十一、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宣传
继续抓好以创建法治政府为重点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为法治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责任单位: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广电局、区政府法制办)
十二、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制,加强法制队伍建设
篇5
留用地项目土地出让方式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行选择。经村民(或股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股民)代表同意,报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区政府(管委会)批准,可采取以下出让方式:
1.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开发的留用地项目,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出具不对外合作开发的书面承诺,经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区政府(管委会)批准后,可按照杭政办函〔2008〕183号文件规定的程序办理协议出让手续。
2.“留用地货币化”的留用地项目,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公开出让时不得设置任何限制性竞价条件,并可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开发建设。
3.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需合作开发的留用地项目用地,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由各区政府(管委会)根据项目所在村的具体情况提出合作开发的挂牌出让条件,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方联合开发的项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占股份应不低于51%。项目建成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持有不低于地上总建筑面积(不含物业用房面积)51%的房产,且不得分割转让和销售;除国家和省、市有特殊规定外,合作方所持有的房产可以按照规划批建的最小产权单元分割转让和销售。设置挂牌出让地块起价时要充分考虑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合作开发等具体因素,合理确定起价。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本意见下发前已经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的留用地项目,经村民(或股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股民)代表同意,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区政府(管委会)批准,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可继续按照杭政办函〔2008〕183号文件规定,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办理协议出让手续,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后再按规定组建项目公司进行开发建设。所有历史遗留问题项目必须在2009年12月31日前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签订《*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以下简称《出让合同》),逾期未签订《出让合同》的,一律按本意见执行。
二、留用地项目公开出让前期报批程序
“大项目带动”捆绑报批的留用地项目,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办理前期准备计划等相关前期审批手续,在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且具备“净地”出让条件后,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
单独申报的留用地项目,以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区政府(管委会)指定的专门机构的名义共同申办计划立项等相关前期审批手续。
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合作开发留用地项目,征地补偿工作由各区政府(管委会)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项目所在村实施。前期征地拆迁费用可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先行垫付,在该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列支,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利息。
三、留用地项目出让资金的核拨
公开出让的留用地项目,凡使用享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核拨政策指标的,其土地出让收入在扣除应上缴国家、省规定的提留资金及储备中心前期垫付的相关费用后,剩余部分由市财政局核拨给项目所在区财政;使用不享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核拨政策指标的,其土地出让收入中45%的做地成本在扣除应上缴国家、省规定的提留资金及储备中心前期垫付的相关费用后,剩余部分由市财政局核拨给项目所在区财政。储备中心前期垫付的相关费用,在每宗留用地出让收入核拨时,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向市财政局出具联系单,详细列支垫付资金项目清单,并填制资金用款申拨审批表,市财政局据此将资金核拨给市土地储备中心。
协议出让留用地项目,凡使用享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核拨政策指标的,其土地出让收入在扣除应上缴国家、省、市规定的提留资金后,剩余部分的80%由市财政局核拨给项目所在区财政;使用不享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核拨政策指标的,其土地出让收入在扣除应上缴国家、省、市规定的提留资金后,剩余部分的45%由市财政局核拨给项目所在区财政。
为支持留用地项目建设,土地出让收入中的市本级提留部分,由市财政局以项目补贴的形式核拨给项目所在区财政。
指标调剂的留用地项目出让后,其出让收入核拨按本条规定的前两款执行。
四、留用地项目土地出让金的使用监管
区财政局收到市财政局核拨的土地出让收入后,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土地出让金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和使用。
核拨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出让收入,必须经村民(或股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股民)代表同意,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区政府(管委会)批准后方可使用。核拨资金的使用须符合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
建立一级对一级监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留用地出让收益监管制度。各区政府(管委会)要建立乡镇、村干部换届、离任审计制度,重点对土地出让收益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定期审计。市财政、审计、监察、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区政府(管委会)出让收益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具体管理细则由市财政局牵头制定。
各区政府(管委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核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监督和管理,各村要设立专门账户,由区财政局负责监管并进行定期审计。
五、拆复建项目土地出让金的管理
篇6
依法规范和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监管,是落实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改善和发展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及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以及各级干部要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认真负责地做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监管工作,切实把这件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确保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管理的主体责任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的管理主体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全体成员行使管理权,并接受村(居)委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原则上以村(居)民小组建制调整前的农业社为管理核算单位,但若原农业社全体成员讨论同意以现建制村(居)民小组管理核算的,必须召开建制调整后的村(居)民小组成员会议或户主代表会议予以确认。
三、稳妥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的主体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认主体是该集体经济组织。区级职能部门和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做好检查指导工作,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越俎代庖。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的程序
本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初审后,提交成员会议或户主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张榜公示一周无异议,最后予以登记造册。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的依据
《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令第55号)、府发〔〕138号等规范性文件,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认作了相关规定和解释,各地结合实际对照执行。超出办法及文件规定范围的情形,经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同意可以确认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四、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分配
(一)基本原则
1.依法办事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严格从其规定办理;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明确、不具体或没有规定的,应依据有关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结合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尊重合法的村规民约和民风民俗,公正、公平、合理、合法地办理。
2.村民自治与接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的使用、分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分配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情况应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接受村(居)委会和上级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
3.保障生活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使用、分配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既要维护好被征收土地农户的利益,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下降,又要着眼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个人与集体双赢。
(二)资金管理
1.资金专户存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全额存入新区、各乡镇街道统一设立的农村集体资金专户,由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成立的农村集体财务服务中心落实专人管理。资金划拨、使用、分配必须通过专户结算。农村集体财务服务中心要严格按规定管理专户及资金,并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进行分户核算,结算利息。严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与用地单位进行资金结算。
2.委托记账。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收入、支出情况纳入统一账内核算,委托农村集体财务服务中心记账。农村集体财务服务中心严格按府发〔〕74号文件规定进行专户核算,按时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资金划拨、使用、分配和结余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按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送资金划拨、使用、分配和结余情况,接受部门监督。
3.实行专项审计。新区、各乡镇街道纪检机构定期组织经发办、财政办、国土所等单位,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的使用、分配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村(社区)干部考核的依据。区审计局、监察局要对各工业园区、重点工程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资金落实情况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或检查,全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资金用途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青苗和地上构(附)着物补偿费。土地补偿费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补偿,依法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兴办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公益事业、改善被征地农户或其他成员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安置补偿费是对农村集体土地家庭承包户因失去土地后就业安置的补偿,必须专款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就业安置;青苗和地上构(附)着物补偿费是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投资人或所有权人的补偿,按谁投资、谁所有原则归有关农户或集体所有,归集体所有的部分并入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使用。
(四)使用程序
1.拟定方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组织成员代表,在村(社区)纪律监督小组监督下,拟定《土地征收补偿资金使用、分配方案(草案)》,明确资金用途。若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资金,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清人分类,明确分配对象及标准。
2.议定公示。《土地征收补偿资金使用、分配方案(草案)》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小组审查、成员会议或户主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张榜公示7天。
3.审核报批。将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讨论通过的《土地征收补偿资金使用、分配方案》报所在村(居)委会、村(社区)纪律监督小组和新区、各乡镇街道监管部门审核。大额资金使用和分配应报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核准。
4.支取资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成员代表、村(社区)报账员,凭核准通过的《土地征收补偿资金使用、分配方案》,到农村集体财务服务中心办理资金支取手续。
5.使用资金。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下,按《土地征收补偿资金使用、分配方案》使用资金,办理资金使用手续或凭据。未使用完的资金必须及时存入统一的农村集体资金专户。
6.结算报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社区)报账员将资金使用手续和凭证,分别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小组、村(居)委会、村(社区)纪律监督小组、新区及乡镇街道经发办、新区管委会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审核签字,交农村集体财务服务中心办理资金结算和报账手续。
7.跟踪监督。新区及各乡镇街道经发办、农村集体财务服务中心财务人员、村(社区)纪律监督小组、村(社区)报账员,要跟踪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发现违规行为或改变资金用途行为,立即收回资金存入统一的农村集体资金专户,向集体经济成员通报,并向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五、认真落实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监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监管工作是区级有关部门、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重要职责,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安排具体机构和人员承担相关工作。区监察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委、审计局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并建立协作机制。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认真做好本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的监管工作,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管理制度,为其提供会计核算和资金代管服务,经常性开展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及时纠正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非法侵占补偿资金的行为,帮助解决矛盾和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农村长期稳定。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统筹城乡社会一体化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妥善地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建立筹资模式多样化,覆盖范围最大化,基本保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保障体系,使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切实做到“五个到位”,即:政策解读到位、政策宣传到位、政策解释到位、政策执行到位和管理措施到位,确保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顺利启动实施。年参保率力争达到95%,2013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参保范围
具有库伦行政区域户籍,年满16周岁及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五七工)养老保险及各农牧林场未转工的人员,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保。
四、明确责任分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涉及人多面广,是一项庞大的惠民工程。为了切实保证机构、人员、经费到位,顺利启动实施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立库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保局,具体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配套政策的制定、宣传、组织实施、综合协调、信息汇总和专项监察。
财政局负责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编制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补贴资金预算安排,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工作经费,以保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
监察局、审计局负责强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政策、基金监管,杜绝虚报、冒领、拖欠、挤占、截留、挪用基金和违规操作问题的发生,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
民政局负责及时提供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标准变动情况及城镇、农村低保户相关信息,为调整养老金待遇提供依据。
统计局、农牧业局负责提供全城镇和农牧业人口的普查及相关数据。
公安局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的户籍身份认定工作,并提供全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的相关数据信息。
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及时报道各(场)、街道办事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情况,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计生局负责计划生育优待户的摸底核实工作,做到准确无误并向社保局提供相关信息。
残联负责对全城镇和农村牧区重度残疾人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向社保局提供相关信息。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解释以及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业务经办和管理等工作。负责城乡居民参保的登记申报、审查核实,并记录个人参保信息资料;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核定;为参保人员建立、管理个人账户,发放个人账户对账单;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险种转换衔接手续;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财务统计。
地税局负责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工作。
各(场)、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作为本行政区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业务经办等具体工作。劳动保障协理员,由(场)、街道办事处在嘎查村(社区)指定具体人员,并把名单上报到社保局和地税局,以便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业务指导。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本嘎查村(社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摸底数据信息统计上报,办理居民参保核定手续,并负责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
从年开始,委、政府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列入对各(场)、街道办事处工作考核指标。
五、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
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增加人员编制,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成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股”。根据需要安排启动经费,用于宣传资料印刷、经办人员培训、交通工具、认证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办公用品购置等。各地劳动保障所作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充实力量,切实完成统计工作。
(二)宣传发动阶段
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社保局印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单”,由各社区、嘎查村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发放到全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手中,切实做到边宣传、边动员、边搜集户籍资料。
(三)政策和业务培训阶段
举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人员培训班,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政策、业务程序、工作要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经办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政策水平、熟练业务程序。
(四)调查摸底阶段
培训工作结束后,将组织经办人员对本行政区域城乡居民进行摸底调查,以嘎查村和社区为单位,分年龄段整理汇总出城乡居民实名名册,在公安部门配合下对名册进行身份认定,由(场)、街道办事处统一上报社保局。
(五)考核阶段
里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布,对完成情况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单位评优、评先资格。
六、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这项“惠民工程”纳入重点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各(场)、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要深入到嘎查村(社区)指导、检查、督促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8
一、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分工协作机制
物业管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工作,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建立物业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市联席会议由环翠区政府、高区管委、经区管委和市房管、公安、民政、建设、规划、环保、物价、城管执法、工商、消防、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等单位参加,市房管部门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组织行业管理重大问题调研,汇总重大事项和情况,及时提报联席会议研究。
各市区政府、开发区和工业新区管委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物业管理小区及社区的社会稳定工作;要加大落实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下同)、社区居委会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协调力度,协调处理小区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及时处理在物业管理中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群发性、突发性事件,切实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做好小区属地管理工作,负责组建业主大会筹备组,筹备召开首届业主大会会议,监督、规范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开展正常的自治工作;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优势,将物业管理纳入辖区综合管理范围,把创建文明小区、安全小区与创建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结合起来,及时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中出现的综合性问题,会同物业主管部门及时处理业主委员会与业主、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和投诉;物业管理覆盖面比较广的,要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做好物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市房管部门是全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宣传贯彻国家、省、市物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我市加强物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措施,对市区、开发区和工业新区物业主管部门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管,抓好物业服务行业队伍的培训,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管理和诚信制度建设,搞好物业管理纠纷协调处理等工作。市公安部门负责对物业服务企业保安人员(公共秩序维护员)进行监管、培训,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市消防部门负责依法监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及时查处堵塞消防通道、破坏公共消防设施等违法行为。市民政部门要结合社区建设,协助物业主管部门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市建设部门负责对物业项目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在项目设计审查时,将小区公共配套设施设备、物业管理用房纳入审查范围。市规划部门负责将物业管理用房纳入建设项目规划审查范围;依法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规划管理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市环保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建筑工地噪声、燃煤锅炉烟尘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市物价部门负责会同市物业主管部门制定物业服务收费办法和标准,查处物业服务企业违规收费行为。市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市容管理及其他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行为。市工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非法广告行为,加强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经营项目的审批管理。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等单位要认真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二、依法规范,切实加强新建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
(一)积极引导开发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相分离。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招投标行为,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来促进物业服务企业自觉提高服务水平。对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单位要根据住宅小区前期物业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并将物业服务合同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对没有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主管部门要依法查处。同时,要建立健全物业管理退出机制,淘汰服务水平不高、管理差的物业服务企业;凡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管理的,物业主管部门要配合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督促业主委员会对其退出物业服务项目后的业主共有经费进行审计,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将物业管理用房和剩余经费、管理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未成立的移交给所在街道办事处。
(二)严格依法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的面积原则上按开发项目建筑面积3‰至5‰的比例配置,且不低于100平方米;零星物业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5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应当具备基本使用条件,水、电、暖、通信等配套齐全,不得建在地下或半地下,不得提供毛坯房。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开发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处分。规划部门要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标明物业管理用房的面积,并在批准的规划图纸中标注物业管理用房的具置。物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对物业管理用房的配置情况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由房管部门依法在房屋登记薄中予以记载;不合格的,建设部门不得予以综合验收备案。开发建设单位要向前期物业服务企业支付前期物业管理启动费,并依法移套设施设备、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验收资料和技术资料,对不移交的,物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处罚。前期物业管理启动费标准,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物业主管部门制定。
(三)进一步明确物业维修责任。开发建设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住宅质量保证书》的承诺,承担物业保修责任,不得将责任转嫁给物业服务企业或业主。开发建设单位不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或利用格式合同擅自缩短法定保修期限的,建设部门要责令其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买受人有权拒绝接收房屋。业主要依法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
(四)认真做好业主自治工作。物业管理区域入住率达到50%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积极组织业主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制定业主管理规约,充分发挥业主自治作用;物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依法做好指导、监督工作。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要依法引导业主自主决定物业管理事项,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维护业主合法权益;要依法接受物业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要严格执行业主大会作出的决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依法督促业主、物业使用人缴纳物业服务费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要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和公共房屋经营、出租的监管。
三、突出重点,切实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
(一)加快旧住宅小区改造进程。各县级市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辖区旧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对需要改造的旧住宅小区,应首先由所在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承诺改造后实行物业管理,并向物业主管部门书面申报,由物业主管部门制定计划,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现有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应根据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采取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合同制管理、原建房单位(售房单位)自行管理、社区组织管理、业主自营式管理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居民生活水平比较高的旧住宅小区,应积极引进专业化物业管理;对基础设施不健全、低收入人群集中的旧住宅小区,应以确保小区的环境卫生和生活秩序为基本服务内容,推行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管理主体、低收费的基本服务。
市建设及环翠区、高区、经区、工业新区建设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针对市区旧住宅小区基础设施陈旧、排污管网老化、绿地退化严重等问题,按年度制订整治改造计划和具体方案,由物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市政部门负责修补通向住宅区域的破损市政次干道路;规划部门要将小区内退化严重的绿地变更规划为停车位,缓解小区停车位紧张的压力;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单位要及时修复小区内损坏的相关公用设施和管道井。对施工需临时占用小区道路场地的,应经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相关业主同意,并书面告知物业服务企业和社区居委会,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恢复原状。对涉及地下管线铺设的,由市城管办协调各施工单位共同制订铺设方案,统一实施,避免反复破挖路面现象发生。对已经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凡物业服务企业能做的改造项目,应有偿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具体施工,负责日后维修养护。尚未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物业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综合整治,改善居住环境,将其纳入物业管理体系。物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年度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启动、相关设施设备改造及日常维护等费用基数,由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资金,对小区进行改造,施行物业管理。
(二)加强住宅小区内经营项目及储藏室使用管理。住宅小区内不得开设练歌房、网吧等对群众居住环境有严重影响的经营项目。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单位在审批小区内经营项目时,对可能造成噪声、烟尘等环境污染、影响群众生活的经营项目,应征求业主委员会、相关业主和所在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对已经批准的早市、夜市、商贩摊位、网吧、小饭店、练歌房、金属加工等经营项目,审批机关要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对各种审批手续齐全的经营项目,经业主委员会、相关业主和所在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同意可以保留,但审批机关要加强监管;对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秩序,损害业主合法权益,经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审批机关要坚决依法取缔。储藏室(草厦子)原则上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已改变使用性质的,要本着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原则,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为主进行清理整顿,并加强日常监管。房管、公安、城管执法、工商等部门要针对清查出的问题,及时依法查处,使小区消防、治安、卫生、环保隐患及各类非法经营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四、加强管理,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一)加强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监管和考评,建立健全诚信制度。物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并与年度综合考评结合起来,以业主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评定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业绩;要建立健全物业投诉责任机制,及时处理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投诉,严肃查处物业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切实保障业主合法权益。要结合日常检查、年终考评和投诉处理,建立健全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记录,对管理规范、商业信誉好、服务质量优、业主评价高的物业服务企业,在资质评定、物业招投标中予以支持;对管理水平差、服务满意度低的物业服务企业,要责令整改,促其退出,实行优胜劣汰。
(二)严格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物业主管部门要严格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审批,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服务合同情况、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业资格等的监管。对实际条件已不符合资质等级要求的物业服务企业,物业主管部门要撤销或报上级部门撤销其资质证书。被撤销资质证书的物业服务企业以变更企业名称、变换法定代表人等方式变相申请资质等级核定的,物业主管部门不再予以批准。
篇9
第二条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或因支付数额庞大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的经济困难家庭人员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第三条医疗救助的指导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管理科学、标准合理、程序便捷、操作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努力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
第四条医疗救助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实行属地管理;
(二)救急、救难、公平、便捷;
(三)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政府救助与社会扶助相结合;
(五)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
第二章医疗救助对象
第五条医疗救助对象是指具有本区户籍,符合救助条件的居民。救助对象包括:
(一)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及五老遗属,革命“五老”人员指老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干部)。
(三)散居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员(含孤儿),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人员。
(四)重度残疾人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的各类残疾人。
重度残疾人是指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参与社会生活和自理困难的肢体、智力、精神、视力残疾,残疾等级为二级(含二级)以上人员。
(五)享受40%救济的60年代精简老职工。
(六)低收入家庭,指经街道和社区认定,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市低保标准两倍以内、未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
(七)市委、市政府要求落实的其它救助对象。
第三章医疗救助标准和范围
第六条医疗救助对象享受的医疗救助范围包括:
(一)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救助对象(低收入家庭除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需个人缴纳的费用,由政府给予全额资助。低收入家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有困难的,由政府酌情帮助解决。
(二)住院救助。对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含住院分娩)发生的、属于医疗保险可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含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医疗基金起付线以下的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金额后,给予按个人自付部分80%的比例、年累计不超过30000元的救助。
(三)特殊门诊救助。对救助对象患特殊病种及治疗项目发生的、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可报销范围内的门诊费用(含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医疗基金起付线以下的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金额和参保人员自付医疗费用困难补助后,给予按个人自付部分80%的比例、年累计不超过20000元的救助。
特殊病种及治疗项目范围参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
(四)日常救助。按照《关于启动“安康计划”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小额医药补助的通知》(民〔2007〕39号)相关规定执行。
(五)定额救助。救助对象因病需住院,确实无力缴交住院押金的,可根据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书及住院建议,经调查审核后,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定额救助,帮助其及时住院治疗。
第七条下列情形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
(一)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以外的费用。
(二)因违法犯罪、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因器官移植、镶牙、整容、矫形、配镜、保健等发生的费用。
(四)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应由他方承担的医疗费用。
(五)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费用(抢救费用除外)。
(六)政府规定的其他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的情形。
第八条下列费用在审核医疗救助时应给予扣除:
(一)医疗机构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区“村改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三)政府的其他医疗补助金和社会各界已经捐助帮扶的救助资金。
第九条积极开展慈善救助,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工作。区红十字会、区慈善会要加强慈善资金的募集工作,对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家庭特别困难的救助对象,给予慈善救助。
第四章医疗救助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条符合医疗救助申请条件的对象可随时提出申请,实行动态审批,各部门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给予审批办理。
第十一条申请人或委托人需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一)户口簿、身份证、社会保障卡、低保证、五老证、优抚证、40%救济证、二代残疾证等证件原件和复印件;
(二)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收费专用票据(发票)、疾病诊断书以及必要的病史材料;
(三)接受其它单位及社会扶贫帮困资助情况的说明。
第十二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参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所需缴纳的费用程序:低保对象及残疾人按原有程序及经费渠道办理;其他救助对象(低收入家庭除外)凭缴款发票到社区居委会申请,经街道审核后,汇总上报区民政局审批,所需经费由街道先行垫付,年终从区安康基金中结算。
(二)申请住院救助、特殊门诊救助、日常救助程序:
1.推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一站式”服务,救助对象持社会保障卡、低保证、五老证、优抚证、40%救济证、二代残疾证等证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为救助对象提供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垫付应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再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区安康中心依程序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预付资金并定期结算。
2.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一站式”服务未正式实行前,救助对象按照以下规定办理医疗救助:
(1)本人或委托人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并提交有效收费单据、住院医疗费用汇总清单、疾病诊断证明、病历或出院小结等,经社区居委会入户调查,对申请人家庭成员及收入情况、患病情况、社会资助等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报街道办事处审核。
(2)街道办事处审核后,符合条件的上报区安康中心复核,不符合条件的经由社区居委会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区安康服务中心对街道上报的申请材料全面审核汇总后送区社保中心,由区社保中心对属于医疗救助范围的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进行审核。
(4)区安康服务中心依据区社保中心的审核意见,提出补助建议后统一汇总上报区民政局审批,报区安康基金领导小组备案。
(5)对符合条件最终予以救助的,由申请人所在社区居委会张榜公示(对象姓名、救助标准、救助金额),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无异议的通知其本人或委托人凭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到街道办事处领取救助金;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退回街道办事处,经由社区居委会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定额救助程序:救助对象因病需住院,确实无力缴交住院押金的,由本人或委托人提交疾病诊断书及住院建议等资料,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经社区居委会入户调查后,不符合条件的当面告知申请人,符合条件的上报街道办事处,经街道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由街道垫付定额医疗救助金,并报区民政局备案,每月从区安康基金中给予结算。
第五章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三条医疗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为区安康基金。区安康基金主要来源于财政专项拨款、社会捐赠资金及专户存款增值部分。
第十四条区政府每年至少安排300万元作为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由区、街财政各承担50%,街道承担部分年终通过体制上缴。
第十五条区民政局根据医疗救助对象人数和救助基金筹资负担情况等,编制年度医疗救助资金预算和使用计划等,经审批后执行。
第十六条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采取隐瞒、欺诈等手段骗取医疗救助基金的,依法责令退还;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等违法违纪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六章组织和实施
第十七条医疗救助实行“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
第十八条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密切配合,加强制度衔接,为做好医疗救助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十九条区民政局负责牵头协调和组织实施医疗救助工作,并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对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检查监督。
第二十条区财政局会同区民政局,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并检查监督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二十一条区卫生局根据其职责,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和协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督促落实医疗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定点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适宜诊疗技术,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第二十二条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管理工作和救助对象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第二十三条区残联负责残疾人的认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工作。
第二十四条区审计局依法负责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审计监督,促进资金管理和使用规范有序。
篇10
积极贯彻省、市交通和公路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全市“十二五”公路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进一步深化街道(工业园区)、村两级管养体系建设,完善管养制度、技术规范和考评体系,推动农村公路向“建管养并重、协调发展”的转变。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政府法制办主任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成员:区监察局副局长
区农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科员
区住建局副局长
区财政局副局长
区审计局副局长
区城管局副局长
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七里甸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蒋乔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
官塘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和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韦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交通运输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全区县道路况技术综合指数MQI达到84,优良路率达到78%,乡、村道好路率达到70%。
(二)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调下,按要求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以下简称管养年活动)有关工作。
(三)继续落实管养责任,涉农的街道、工业园区与村,应以目标责任状形式明确年度工作目标。
(四)全面完善街道(工业园区)、村两级管养机构建设,街道(工业园区)、村设立管养护机构且运作正常的比例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五)积极做好省级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镇(以下简称示范镇)、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确保验收通过。同时,按照有关部署完成年度乡镇农村公路管养规范达标创建工作。
(六)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强化重要路段维修力度,有效缓解社会诉求。确保县道大中修工程规模达到养护里程的8%,乡、村道大中修工程年度规模达到养护里程的3%。推进2012年县道安保工程储备项目实施工作,并做好2013年相关报批工作。
(七)完善分级考核工作,提升绩效考核执行质量。
三、工作措施要求
(一)加大病害维修力度,保障道路通行水平。
随着新一轮农村通公交规划的快速推进,各级管养机构保路况、保通行的压力将明显增大,社会诉求愈加强烈。应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切实强化县道特别公交线路的维修工作,加强维修计划的科学编制并细化实施。重点突出主要县道、乡道重点路段修复工作,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二)严格执行养护制度,抓细节促进实效。
细节决定成效,各街道、工业园区要结合区大城管考核工作,严格基础性制度的执行质量,一是强调对日常性的清扫保洁、路肩、边沟清理、机动车车辆维修占道经营个体运输户车辆的停放的管理等工作开展质量,要求养护承包单位对路段的保洁人员进行定人定岗定作息时间,注重出勤率考核,奖勤罚懒(县道承包合同及定人定岗等情况报备工作)。二是严格巡查制度执行,区农路机构对县道每周保持不少于一次的巡查频率,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及时规范填写巡查记录,作为特别情况的举证依据,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市公路处不定期抽查,并将结果纳入考核体系。三是突出预防养护、季节养护、周期养护。提高排、防水工作重要性,加强路肩、边坡、水沟、桥涵构造物的养护,完善公路沿线标志、标线、里程碑、百米桩、界碑,确保路基完好,边坡稳定及其他物理状态符合要求。
(三)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推进大中修改造。
积极推进改造计划实施,力争县道大中修工程占管养里程的8%;督查镇级乡道大中修实施力度,力争每年乡、村道大中修工程占管养里程的3%。区农路管养机构将加强监管,密切关注项目实施进度,按期上报工程进度,确保按时完成。
(四)着力活动开展质量,强化示范效应。
管养年活动分项创建活动丰富,各级机构要以活动为抓手,以创建为载体,在开展推进中提士气,见实效。并按照人员到位、资金落实、制度健全、巡查正常等十项要求,组织开展参加乡镇农村公路管养规范达标活动(具体标准另发),进一步规范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和提升管养水平。
(五)强化分级考核力度,实施绩效挂钩。
2012年,将继续采用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每季度管养质量考核与每半年市级管养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的县道进行考核。区对街道(工业园区)管养机构、乡村道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对管养水平及结果进行考核,并制定合理的评分体系,考核结果必须进行通报,管养好的经验鼓励表扬,缺陷不足必须明确指出并限时整改,杜绝“走过场”现象,做到考核与指导并重,逐步提高镇农路管养的责任意识及管养水平。
(六)积极组织培训工作,提高覆盖面。
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将按照管养年活动方案安排出台一系列办法、指南,包括出台《省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省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大中修工程技术指南》,修改《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各类办法、指南的持续出台,将进一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政策知识要求,各街道(工业园区)应组织好人员参加培训,并结合工作实际需求举办本地的相关业务培训,着力加强对镇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对从业人员培训的覆盖面。
- 上一篇:财务报表审计的逻辑
- 下一篇:企业薪酬调查实施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街道团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