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感想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教育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认真学习爱德工程相关文件和局长的讲话,自己深刻体会到常怀感恩之心,诚信之心,仁爱之心的重要意义。使自己深爱启发和鼓舞,体会如下:
实施爱德工程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实施爱德工程建设,实施爱德工程建设,就是要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每个社会成员以海纳百川的心胸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感恩之心主动奉献,履行义务,贡献社会,以回报父母、师长、同事、社会、自然的养育和培养之恩,增加和谐因素,建设和谐文化,为国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施爱德工程建设,是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爱德作为人的本能需要,它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爱德工程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莱州国土全国争一流”的伟大事业。德能不仅使万物成长,更进而用反运动将万物带回大道,融入生命本原。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喜人之所喜,忧人之所忧,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爱祖国,就是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奋勇当先,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爱德工程”从几个带有根本意义的方面提出了公民应当追求的道德目标和人生价值取向。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变化,依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这里的社会意识当然包括评判是非、正邪、善恶、荣辱等等的道德意识在内。这种道德意识长期地、一贯地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就成为这个人的个人道德品质。忠诚老实、勇敢进取、谦虚谨慎等这些个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奉行的道德原则相规范,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地钻研、学习专业技术。敬业好学意味着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意味着热爱学习,对自己的工作、业务、技术、学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勤奋努力,不辞辛苦地劳动或工作,不断地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珍惜劳动成果,爱惜时间,不懒惰,不奢侈浪费。虚心好学,永不自满,不盛气凌人,不高傲自大;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尊重别人的人格,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等态度。人的言行要合乎科学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行为端庄,举止文雅,合乎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和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和维护所在党团组织的章程和纪律,遵守和维护国土资源局的一切规范性决定和纪律,使个人言行符合法制要求和纪律规定。
篇2
一、充分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谈到“世人有三种年龄:一是记年纪大小的年龄;二是记知识高低的年龄;三是记感情成熟的年龄。在这三种年龄之中,要算记感情成熟的年龄最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全要靠它来调整。”现代社会孩子们的生活压力比以往大很多,社会的急剧变化迫使他们必须面临很多的机遇、挑战和选择,一个感情成熟的孩子容易很客观地对待自己,善待他人,理解社会,包容生活,培养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会使学生产生乐观、开朗的心理,有助于他们自觉协调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对学生情感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成熟。
二、要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的新内容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了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在情感教育的内容上,体现了反映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比如,对生命的珍爱,反映社会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对生活的热爱,因为生命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体验生命的美好,需要孩子们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爱护,因为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愈来愈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对权力、责任、社会公正的尊重与热爱,权利、责任和社会公正意识,是建立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基本品德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需要;对世界和平的热爱,因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使世界各地区处于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之中,只有具有世界眼光,才能协调好各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三、要深入研究新课程下情感教育的方法及其规律
情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硬性灌输而能完成的。就笔者个人的感受而言,它需要经历感知──内化──升华──践行这样复杂的过程。
潜移默化是情感教育的较好方式,一个小品,一首好歌,一段故事,一次交往,一次出游,一次参观,一次劳动,一部电影,一个习惯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设计并抓住这些瞬间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情感教育,往往比说教更能起到滋养心灵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教学情感;课堂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31-02
有这样一个神话,一位王子叫皮格马利翁,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雕成后每天捧在手中用炽热的目光看着她,后来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这种心理现象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映射了一种爱的教育。孔子也同样重视在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子曰:“仁者,爱人。”孔子的情感教育思想映射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对学生寄与无限的尊重、爱与耐心。
教师教学情感有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是教师本身是否喜欢教育教学工作,是否喜欢每一个学生,教学的成功或失败是否得到领导的好评,以及自己的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等所产生的内心体验。[1]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释了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特别是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动机,要帮助学生设置适当的目标,对他们的学习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运用归因训练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对未来产生积极的期望;然后通过情境引起好奇,使目标任务更有趣,激发认知冲突及适当奖赏使学生看到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外在效用。[2]Meyer和Turner通过研究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活动,发现在对学习动机因素的分析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情感这个必不可少的因素。[3]当教师把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融入到这些教育教学策略中来,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学校学习中怎么强调态度的重要性都不过分。”[4]加涅对学生态度的学习,有这样的论述,他认为:学生态度学习的直接方法,是建立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之上的。“强化的相依关系”这一思想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Skinner,1968)。[5]学生态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间接的方法是:“榜样作用”(Bandura,1969,1977)。[6-7]加涅认为,“学生能从许多类人物榜样中观察和学习态度,在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学习时间内,教师成了行为的榜样,榜样必须是受学习者‘尊重’和‘认同’的人。”
三、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然而个别教师在课上与学生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只是传递知识,造成学生学习行为呆板,不懂变通。卢家楣教授在教学现场实验,运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刺激来诱发学生愉快―难过情绪,以探索在教学情境中学生情绪状态对其创造性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愉快情绪状态下的创造性总体发挥水平显著高于难过情绪状态。[8]可见,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土壤。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肯定了教师的态度热忱、作风民主、期待学生进步等个性心理特征,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罗杰斯说,为了引起学生人格演着建设性的方向变化,必要的条件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咨询技术和教学技巧,头等重要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有人性的,移情的受纳态度。[9]
教师教学情感制约着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以及师生彼此间的关系,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10]课堂教学气氛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本质。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参考文献:
[1]张二庆.教师的教学情感及其作用[J].教育理论研究,2004,(5).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5.
[3]Debra K.Meyer,Julianne C.Turner.Discovering Emotion in Classroom Motivation Research[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7,(2):107.
[4]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84.
[5]Skinner,B.F.The technology of teaching[M].New York:Appleton,1968.
[6]Bandura,A.Principles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9.
[7]Bandura,A.Social learning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77.
[8]卢家楣,刘伟,贺雯,卢盛华.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34(4):381-386.
篇4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心理干预;焦虑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大部分患者需行手术治疗。临床发现围手术期患者和家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恐惧心理,甚至有患者出现谵妄,术后谵妄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今TURP术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其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了临床的充分肯定,但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易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应激反应[2]。而工作中医护人员主要关注的是患者,忽视了对家属的心理支持,仅对患者实施干预对减轻焦虑效果差,从而生存质量不理想。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很多疾病疗效的评价指标[3]。BPH是老年性疾病,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亲属的依赖性强;家属的情绪、态度、行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预后均存在影响。本研究同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以促进家属的身心健康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不适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BPH患者及家属,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B组的患者设为干预组。两组患者及家属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职业及病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调查内容及测评工具 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职业等。②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包括20个项目4级评分,测评完毕计算总分,再乘1.25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此量表的国际常模标准均值为(37.23±0.58)分[4]。
1.3调查人员及调查时间 参与调查者均为护师以上职称人员,经过统一培训,指导家属及患者于术前1 d及术后3 d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让被调查对象独立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各300份,收回有效问卷各300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护理方法
2.1对患者的护理 对两组患者均按照泌尿科专科护理常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后卧床休息的必要性、膀胱冲洗的目的,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当膀胱痉挛时如何配合缓解疼痛,留置尿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如何预防便秘等。以达到最佳配合,减轻痛苦,早日康复。而对干预组患者的家属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心理干预。
2.2对家属的心理干预 术前由责任护士与家属进行随机交谈,收集分析家属心理,掌握家属心理特点,除常规指导外针对性进行指导。①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情况、手术方式、疗效、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面临的问题,使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家属提出多表扬患者的要求,特别在患者手术完毕回到病房时,禁止表现出哭泣或叹气等不良情绪。②消除疑虑:向家属介绍主刀医生行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方面的成就,列举效果好的患者,带其巡访恢复期的患者,从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对治疗充满信心。③术后指导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安全中,指导家属观看冲洗和引流情况和医护人员如何预防堵管以减轻带给患者的不适,护士正确协助患者床上运动时家属和护士同时对患者提出表扬,以预防患者对治疗护理抵触情绪而诱发出血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④日常生活指导:告知家属合理的饮食要求是:保证营养的同时有利患者的大便通畅。⑤加强社会心理支持:鼓励家属多陪伴、鼓励亲友、同事等经常探视,给予老人丰富的情感支持,多关心开导患者,用和蔼的态度、不容置疑的言语激励患者,用温和坚定的眼神予以激励,如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患者并竖起大拇指予以表扬[5]。让患者在卧床治疗期间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温暖,感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激发对生活的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⑥护士与家属多沟通,及时回答家属的提问,与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3结果
3.1两组家属SAS评分比较 两组家属术前1 d SAS评分均高于常模[4]两组家属术前1 d与术后3 d SAS评分,见表1。
3.2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3 d SAS评分,见表2。
4讨论
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家属焦虑不但影响自身的健康,也会带给患者负面的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现代的健康理念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属以良好的心境应对患者暂时的病痛,也将带动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战胜疾病,家属对患者的精神支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属急躁、焦虑的患者其身心健康水平低,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家属作为患者精神支柱的扮演者,促进和保护患者健康的重要角色,护理工作在做好患者身心护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家属的身心问题。本研究通过术前1 d和术后3 d对两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比较,术前1d两组家属焦虑程度均大于国内常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干预组家属的心理不适给予干预,采取恰当的家属心理干预指导,术后3 d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
患者患病期间由于心理应激而出现情绪不稳,常出现焦虑、愤怒、束手无策等心理反应,有人用"失助感"来解释焦虑[6]。此时,患者最需要的莫过于他人的安慰、同情与关心。本研究对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家属实施相关的疾病知识指导,3 d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P
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家属心理干预指导后,使家属对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减轻了家属的焦虑,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心理陪伴。本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发现,心理干预应贯穿在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中,护士应主动预防不良心理,而不是等待不良心理出现后再给予干预,亦即护士从接诊时就应以诚相待,主动热情关心患者及家属,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操作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技术娴熟,取得家属及患者信任。另外家属对患者提供恰当的照顾,可增加患者的自尊及被爱的感觉[7],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帮助患者建立了心理防御机制,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8],使之尽早回归社会。因此,有必要在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家属心理干预的同时对家属实施心理干预,也使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使理论式整体护理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得到了贯通,适应了现代化护理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Berry SJ,Coffey DS,Walsh PC,et al.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ith age [J].J Urol,1984,132(3):474-479.
[2]徐秋红,夏秀慧.术前护理千预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6-47.
[3]吴强.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82.
[4]梁宝勇,壬栋.医学心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8:256.
[5]刘俊,林丽娟,邓红梅,等.激励式心理干预对无痛人工流产孕妇心理状况影响的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17-118.
[6]洪炜.医学心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6:164-165.
篇5
我班共有学生84人,这些学生学习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指导思想:
贯彻《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条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践行“八荣八耻”。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主线,以班集体建设为重点,以课改科研为德育的新的生长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二、具体措施:
1、深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用身边事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利用班会、校会将行为规范训练落到实处.教育学生不赌博,远离。在班中“设岗位,定专人”,加强行为规范的检查和监督。
2、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课堂纪律,提高效率。
3、利用班级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
4、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6、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7、配合学生科加强学生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抓好班级的室内卫生及包干区卫生;平均每周两次下宿舍检查宿舍卫生,要求学生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8、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9、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与沟通,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学生。寻求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家长的支持。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每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做好学生报名工作。
2.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白托纪律,提高效率。
3.挑选班干部,制订班活动计划,强化常规管理条例。主题班会:入学感想。
4.开展“我让父母感动”的孝心活动。
5.参加校园艺术之星的选拔。
四月份
1.行为规范教育:讲文明,讲礼貌。
2.号召班级学生争做合格学生。
3.参加“寻找英烈足迹”活动。
4.参加主题队会活动。
5.组织艺术节活动。
五月份
1.环保小制作比赛。
2、年级艺术节活动。
3.“绿色网络”知识讲座。
4.组织学生参加艺术之星比赛。
六七月份
1.艺术节及庆六一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展示活动。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
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以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这门课的实效性,但大部分院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的教学上仍然采取单一的讲授法,老师一人主讲,学生被动听,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思考道德问题,体会道德情景的,收不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为了切实增强这门课的实效性,有必要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育模式。
我国对教学模式通常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套方法体系,是基于一定教育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1]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综合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构建亲情教育模式
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亲情观彰显着大学生的责任感,但当代大学生受社会拜金主义风气的影响,亲情淡漠的现象日趋严重,进入大学后,他们爱慕虚荣,贪图享受,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攀比之风严重,条件差的学生埋怨自己出生不好,父母无能,条件好的同学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更多的生活费,生活上高标准,学习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忽视了与父母亲人的联系和沟通,这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低下,大学生消费观念与学习态度的变化与家长的期盼呈现出明显的反差,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务必将学校教育和亲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家长与高校的合力,帮助大学生弥补缺失的亲情,我们要把亲情教学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写一封家书给父母、亲情征文比赛、诗歌朗诵、让学生计算从出生到大学,家长总共为我们花了多少钱,学生要写出体会和感想。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的伟大,生活的艰辛,亲情的重要性,从而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上,学习更加努力,生活开支更加合理。
二、构建道德榜样教育模式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国历史上,榜样教育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凝聚了民族力量、鼓舞了人民士气,并且形成了“见贤思齐”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大学生中,榜样的教育力量同样不能忽视,榜样即模范和典型,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某一实际的行为实践活动及其活动的成果或行为实践中蕴含的对于其他社会成员具有学习、教育、借鉴作用的东西,是道德标准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利用榜样学生进行教育,就是用先进人物的先进行为、先进事迹,先进感染心灵,塑造行为,其实质在于:通过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言行,把抽象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青年学生有上进心,模仿性强。因此, 可以在课上开展一系列道德榜样教育活动,讲授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充分讨论先进人物事迹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行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加深道德认知,加强道德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构建感恩教育模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感恩的优良传统,感恩思想源远流长,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感恩不仅是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培养大学生学会感恩,有助于融化他们自私、冷漠的心理,培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道德品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大学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他人的善意、社会的恩惠、自然的恩赐、师长的期盼,要培养大学生具备感恩之心,就要将思想道德教育与身边事、小事结合起来,开展感恩教育,例如:对于父母、长辈、老师,可以在特定日子,如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辩论会、案例讨论会、演讲比赛,给父母打电话等活动,对于社会及他人,要求大学生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小孩让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认识,将感恩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感恩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品质,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社会。
四、构建诚信教育模式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个人的诚信是做人的原则,整个社会的诚信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保证,同时也是人民和国家自身的表现。和谐社会首先是诚信的社会,没有诚信的社会将无从发展,没有诚信的个人最终将无法立足于社会,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使命,有了大学生的诚信才可能有国家的诚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观严重缺失,考试作弊的风气盛行,不少学生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的,甚至同学交往、谈恋爱的动机不纯,建立在金钱利益关系之上,大学生在求职时,提供虚假材料,学历造假,撕毁就业协议书的现象严重,针对这些现象,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诚实守信活动, 如:观看反腐倡廉影片,开展诚实守信的主题班会活动,诚信征文比赛,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让学生体会诚信的效力和约束力,规范学生在校内的行为,为其在社会上立足奠定诚信道德基础。
要保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提供一系列的条件,一是领导重视,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提供课时保证,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编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二是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投入经费支持与保证;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师资培训,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实践教学法,能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道德认知最终内化为良好的的行为习惯,;四是开发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保证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2](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情感管理 和谐校园文化
一、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的辩证关系
1、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或整体精神,是学校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联系和协调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学校灵魂之所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土壤,它构成了学校生存和发展最稳定、最有活力的基础,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创设优美、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应该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当前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工作目标,而实施情感管理是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的极其重要的手段。
2、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管理
说到管理,人们首先联想到的词往往是“控制、程序、规范、纪律”等等,但是特殊的一点是,在学校里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学生和学校中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作为教师,在管理体系中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作为知识分子,常常对社会不公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其次,教师这个特定职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教师职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教师职业又需要相对的稳定,如果教师成天面对“下岗”威胁,又何谈积极进取,不断探索?所以就管理对象之一的教师而言,单纯的管理是不够的,作为知识分子群体需要一种精神的引导,一种文化的团结,
再就管理对象之一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可塑性,如果只有“禁止、条例”而没有“爱好、崇拜”,那将是一个苍白的世界。所以,在学校身心的塑造中,不仅要有“禁”,更要有“立”,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才是积极的,因此,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3、学校管理是舟,校园文化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它便支持承载着学校管理,反之,即使再先进的管理也将被文化的漩涡淹没。但是,校园文化与学校管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替代。重文化轻管理,学校将是无政府文化泛滥的场所,重管理轻文化,以企业机制进行学校管理,那也将是适得其反。
二、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
1、学习型学校。学校领导者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践者和探索者,逐步建成学习型学校的管理体系,教职工人人都确立终身学习目标。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通过学习,追求发展和人生价值。
2、优良的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是民主和谐的,干部责权利统一。领导和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各类工作措施能够激励教职员工敬业爱岗,不断进取,促进师生的发展和成长。
3、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教职工热爱学校,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作为学校管理主体的体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民主和平等原则充分体现的学校。
4、和谐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学校有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大家愿意在其中探讨问题、研究工作,共同协作,创造佳绩。因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促进发展、关系和谐、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合体。
5、学术自由、研究气氛浓厚。干部、教师积极研究教育管理、探索教育规律,自由讨论蔚然成风。教育是科学,没有研究和探究的氛围,学校难以发展,研究的过程也是干部、师生发展的过程。
为了形成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从“我”做起,在自我管理中有勇气改变自己,在集体管理中有胆识规范别人,只有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设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根基,也就有了保障。
三、情感管理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筑
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要么形成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要么形成一种不优秀的或者不良的文化,要么由优变劣,要么由劣变优。基于文化与管理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选择优良的管理、现念的管理,从而形成一种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而这种管理就是情感管理,即在管理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情感因素,情感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挖掘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力,用情感来凝聚人心。
我们学校在实施情感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渗透情感管理,构筑和谐校园文化。
通过学校的情感引导,培养教师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做到自律、进取、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进修,以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思想情操,分层次的对各类各科教师提出恰当的进步目标,通过关心教师各方面要求,实现学校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真正做到把“真情留给学生,激情留给工作,深情留给同事,热情留给家长,温情留给家人”,
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突出人的地位,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而不是只见规章不见人,强调在管理过程中研究并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重视人、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动机,激励员工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管理中既有他律,更要倡导自律。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①在各项改革措施与学校制度的制定时,如何让教师共同参与,既符合学校发展,又兼顾教师积极性的共同提高。
②在学校的制定各项政策中,其中涉及专业技术方面,如何给老师的创新的专业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③在制定的政策中(如各项奖励),如何既重视结果,也注重具体的执行过程。
④制度建设中如何让教职工深刻感受到其事业成功和个人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从而激励其不断奋发向上,追求成功。
⑤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学习、工作为出发点,如何做到既有规范和制度又有每个个性和能力的“充分”发展。
⑥整合工、青、妇、团条线,及德育、教务、后勤诸部门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管理,构筑和谐校园文化。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情感交流,信息的传递,心灵的沟通。活动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处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有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成为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成为探究知识的场所,成为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使教学成为教育者的人对被教育者的人之间信息交流的真正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感情交流,教师以自己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进师生情感交融,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师生情感交融的基本成分是“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慈爱”、学生对教师的“教爱”以及学生间的“友爱”交织在一起,构成“尊师爱生”这一教学活动,乃至整个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情感主格调,是师生情感交融的主流,这是师爱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师爱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
当一个教师逐渐形成师爱情感时,如何以这种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怀有对学生的一腔热情,却不能被学生感受,有时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误解,师生情感不融洽,因此这个问题,也需要去实践探索,实现情感交融的关键在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某些需要。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等。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在谈到教师热爱学生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将爱浸入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这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有许多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而且要把感情放在学生上,备课中既要有教学目标,也要有德育目标,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乐作舟”。
3、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情感管理,构筑和谐校园文化。
现在,全社会都在质疑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我们自己的学校做起,改变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以往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开展切合实际的基本的道德教育、德育管理,如底线道德教育、诚信爱心教育等,从而培养善良、正直、诚信,同情、宽容、谦逊、合作、尊严等品质与和谐的校园文化。
篇8
【关 键 词】 中学生;人格培养;实践;思考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学科教师的纽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应该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我的体会是:班主任应当依据学情,转变角色,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一、转变育人角色,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班主任如果事必躬亲,必然导致班干部对班主任的依赖、学生对学习与活动的懈怠,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对班干部的配备和引导是极为重要的,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值日班长轮岗制。2011年开学时,经过调查得知我班有近10名同学在小学担任过班长、副班长,且都有意为班级继续服务。我就先对学生进行动员,鼓励有兴趣参加班级管理的学生发表竞选演讲,通过民主选举形式产生班干部。在班级管理时,我让值日班长轮流负责,每人主管一周的班务,并定期做出评价。由于值日班长每人仅负责一周,时间较短,热情都很高。同时,其他班干部要对值日班长的工作状况进行跟踪考评,分析其成功和不足之处。这样,由于我适时指导,班级事务在学生们的自主管理下井然有序地开展,我们班也成为全校最有凝聚力的班级之一。
体味:这种做法不仅扩大了班干部的队伍,更丰富了管理角色。管理角色的内涵得以深化,班干部不再是原先的定岗定职,而是全面负责,培养了学生的全局意识,便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2. 组长轮流负责制。良好班风的形成绝非仅要求有个好老师、好班长,更需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参与,每个人都严于律己。在学生管理中,尽管每个组都有组长,我又设置了值日组长,即建立小组成员轮流负责制,每人一周。2012年3月,我班5组学生经常有违纪现象,组长工作难度很大。多次教育无效后,我决定让违纪较严重的一位学生担任一周的组长来尝试一下。试用期内,我时刻注意进行方法指导,使整个组的学习、纪律、卫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期满后,当我要求这名学生再继续担任一周的组长时,她说:“再也不干了!”我问:“为什么?”他回答:“太苦了。”我顺机引导道:“对,当组长的确很辛苦,你从现在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行为,尊重组长,争当一名合格的实验二中学生。”此后,通过我不断的因势利导,这名学生变成了一位遵规守纪、集体感强的学生,这也令我非常欣慰。
体味:采用组长轮流负责制,既能使学生认识到当班干部的辛苦,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更能锻炼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生活能力,有效提高质量。
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学情,我时刻注意方法的改进。如按学校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我还实行了小组单位评价制、个人成长档案等。从学习、卫生、纪律各方面定时、适时组织评价,以激励为主。既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又鞭策了成绩差、纪律性不强的学生对自己更加严格地要求,全力为本组这个小集体的荣誉而积极努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从细微之处下工夫,促进学生的内醒意识
过去我们在道德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要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却忽视了进行社会规则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懂得按规则办事,不能按个人的好恶来处理问题,用公正的制度和规则对待所有的人。因此,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要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规则制定后,每位学生都必须按规则办事,并让学生自我监督,使全体学生主动遵守规则,敢于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提出批评。如我一直实行无人监考的尝试,让学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2008级班长何丽雯同学如是对我说:老师,你的无人监考真正锻炼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自觉地去遵守规则,我们更加深深理解到: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在进行规则意识培养的同时,我还长期坚持诚信教育,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由于我的积极影响,学生汲取了做人的宝贵营养――诚信。2008年,我曾与学生约定待月考考完后进行一次歌曲演唱比赛,当时由于工作繁忙,我决定取消活动。班长王琳琳找到我,提醒我要遵守约定,我向全班同学做了检讨,并如期举行了活动。学生增强了对我的信任,我与学生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去触及年轻的心灵。”[1]我真心关怀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关怀中学会关怀,在尊重中学会尊重。记得有一次课间,学生正在操场跑步时,有几个学生边跑步,边拿着书学习,情景很是感动人。于是我跑近说:“要不咱停下读会书?”一个学生说:“不用了,老师。我们也看不了多长时间。”听了这话,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跑完步后,我就找到这几个学生谈心说,只要我们的方法得当,不必去占用锻炼、休息的时间,付出健康的代价往往不会赢得成功,只有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为学习成绩提供保障。我理解并尊重他们,并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收到的是比批评与惩罚更好的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我注重提出的要求要“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要求能切实可行。我国古代名著《菜根谭》说,“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2]要求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班级,爱自己的同学,爱自己的朋友。如讲卫生,要从拾起自己身边的一片废纸做起,从不随地吐痰做起;讲文明有礼貌,则从不说脏话做起。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亲情,经常给学生留一些帮助学生成长的作业,如做家务。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既为父母分担了繁重的家务,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真实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激发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向家长表示孝敬,为父母做一顿饭菜,帮父母解决家庭中的矛盾,给辛劳的父母捶捶背,洗洗脚,为身体不适的父母倒一杯水,在父母生日那天献上祝福,这些既能加深与父母的感情,也养成了自身的感恩之心。正所谓:“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经常提醒学生,让学生收益终生。
此外,我积极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班级活动组织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看重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通过班级活动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发展来阐释活动的本质。
学生的真实个性,常常在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应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智力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运动会、文艺演出比赛、篮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等比赛中,我都积极做班级活动的参与者,亲临现场,为他们呐喊助威,融于他们之中,用自己的士气激励他们的斗志。在活动中,我总会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特定背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每次活动后,我先听听学生的感想,然后肯定学生的成绩,委婉点出其不足,这样,既了解了学生,又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三、育人生活化,合力建构爱的平台
在整个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由于我们走读制学生的特殊性,只能在白天与学生的交往,时间不长,只有迅速地培养感情才能更好地促进班集体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地付出。在严格抓好班级管理的同时,我注意让每个学生快速体会到班集体的优秀,老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在每一届初一新生开学一个星期内,必定和每个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一次,并个别进行家访。2005级学生庄雁华,到校后一周即患重感冒住院,我因学校工作无法脱身看望,但每天打电话关心慰问,到了周日,连早饭也顾不上吃,和当教师的爱人一道买上鲜花亲自到医院病房看望。当时家长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学生也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家长后来打电话专门向我表示感谢。半个月后,学生返校,我又联系各任课教师及时为她补课辅导,确保成绩有效提高,最后,该生在中考中以非常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曾经拿着抹布和学生一起擦亮门窗;我曾经搭车陪学生去医院看病;我曾经耐心地和学生谈心;我曾经在雨雪交加的天气里搭车送学生回家;我曾经笑着劝平时考试不佳的学生树立信心;我曾经……因为我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必须用一颗爱心无时无刻关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个班级要成功,就必须团结科任教师,与教师们形成合力。我时刻注意做到“腿脚勤快点,多多倾听点”,平日里经常与任课教师探讨重点学生的管理、优秀学生的培养以及偏科生成绩的提高等,说话谦虚,礼貌待人。在工作过程中,要抛开一己之见,帮助任课教师了解本班学生。对于个别的学生,请任课教师协助自己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以赢得任课教师的支持,因此,与我搭档的老师总是能够心情愉快地工作,从而共同提高学生成绩。每次月考后,我都及时把班级情况,如全班总的学习情况,各科分数段的人数,班干部配备,突出学生的表现等向所有老师作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那些有突出个性,或者问题较大的学生,让科任老师对本班有大概的了解。指导科代表在收发好作业的同时,及时反馈同学意见,当好班级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桥梁。此外,我也利用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场合,经常性地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了解学生的上课表现及学习动向,认真听取科任老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应和对本班工作的建议、意见。同时,我在学生中积极树立和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经过我的努力,学生和科任老师的关系融洽,学生也愿意上各科任老师的课,各科任老师也愿意到我班上课。
辛勤的付出收到了丰厚的回报,我带的班级成绩都很优异,自然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及领导的肯定。
四、落实新课标精神,探索育人管理的新模式
2005年我接手初一(1)班班主任,这为我施展自己的管理才能开拓了空间。初一的学生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开学之初,面对刚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初中生,除了正常的教学管理之外,我又多了一份辛劳,指导学生独立生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每天我和教师轮流值班,指导学生买饭,合理搭配饮食,与学生谈话,消除思家之苦;每天与学生共同跑操;每天下午查教室,直到每位学生安全回家。我的家在实验高中,离学校还有七八里地,为了工作,我吃在学校,住在学校,为学生付出了很多。自觉承担起了四种角色――像父母,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学习上鼓励指导;成益友,平等相处;当心理医生,多沟通指导。我的关爱像春风拂过学生的心弦,奏响了最美的乐章,像明灯,照亮了学生的心田,激起学生前行的信心。
初一、初二的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我和初一的任课教师们在教室里亲自做示范,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初中生活,对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及时予以表扬,并且鼓励他们,互帮互助,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们在我和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刘泽琦同学的妈妈在一次家访中感慨万千地对我说,入初中来,女儿长大了、懂事了,家长对学校的这种管理放心,真好!
刘新荷同学年龄太小,入校时才10周岁,刚入校时不适应环境,经常在角落里掉眼泪,我连续两周陪她吃饭,开导她,关心她,让学生照顾她,渐渐地她的脸上有了甜美的笑容,生活能力提高了,成绩也上去了。家长很满意,特地打电话来感谢我的辛勤付出。
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王老师温暖的话语和关注的眼神让我感动不已,使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寂寞无助、孤独无依,更不会不去努力……”
学生在这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会了踏实做人,快乐成长,健康发展,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更为我自己辛劳的付出有了结果而倍感欣慰。
【参考文献】
[1] 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