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独特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独特的教育方法

篇1

论文摘要: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作品的层次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成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就目前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部分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1 汉语成语的确定及其范围 

成语是汉语有的短语,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对于它的界定,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尚无明确定论。主要分歧在于成语和惯用语之间的划定。刘叔新先生认为凭借“表意的双层性”可以区分成语和惯用语,并认为 “穿小鞋”、 “碰一鼻子灰”和“三长两短” 、“七上八下”、“甚嚣尘上”等都具有成语的资格。而目前国内有学者则认为它们属于惯用语范畴,周荐认为,“穿小鞋”等之类常被人们视为惯用语的单位实际上应属于词,而“三长两短”、“七上八下”、“碰一鼻子灰”等俗语单位为惯用语。 

 

2 成语是汉语的独特的组成部分 

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独有的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是没有成语的。汉语是世界上独有的表意性语言,而成语又是汉语中最璀璨的明珠。它浓缩了历史,融进了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而形成丰富。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都包涵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的独特性在于: 

第一,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熟知成语典故之人,一读到成语,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鲜活生动的再现眼前;对历史不太熟悉之人,也会明白成语中引申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给人的教育启迪,通过成语这种方式,就把它的精神实质流传了下来。 

第二,成语用它强烈的情感、价值观和鲜明的形象感向人们传递细腻而准确的信息。成语中有褒有贬,扬善抑恶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有些抽象的感情、概念,用语言很难描绘,但一个普普通通的成语,就可以把人的感受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这是成语特有的魅力。比如“哀声叹气、哀哀欲绝、哀思如潮”就把人悲痛的感觉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 “目中无人、昂首向天、昂首阔步”就把一个人的骄傲自大活灵活现的刻画了出来;“三顾茅庐”表达了刘备的求贤若渴;“鞠躬尽瘁”表达了诸葛亮为国操劳的精神。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具有重要内涵的概念,在成语中都有形象和生动的表述。成语是包罗万象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应的成语准确的表达出来。 

 

3 汉语成语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就没有智慧和创造,就没有一切。成语的产生形成,和汉语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古汉语文字洗炼、惜墨如金、高度提炼,这是成语产生的原因之一。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作诗,习惯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言志抒情,而诗歌创作有着很严格的韵律要求,要求文字非常精炼,在严格的韵律下,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最大的内涵,因此古人在诗歌的创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如“煮豆燃箕”、“老骥伏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成语,都来源于诗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神传文化。释、道、儒三教交相辉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所以,三教思想在成语中都有大量的反映,是成语的主要来源。中华文化中,儒教是主流,读书人也称儒生。所以,反映儒家思想的成语是最多的,体现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成语俯拾皆是,数不胜数。反映佛家思想的成语也很多,如“大彻大悟”、“三生有幸”、“顽石点头”、“天女散花”、“回头是岸”、“明心见性”、“慈悲为怀”、“指点迷津”等成语,都是反映的佛家思想。反映道家思想的成语也不少,如“水滴石穿”、“清静无为”、“鲲鹏展翅”、“道法自然”、“弄玉吹萧”、“上善若水”等等。三教思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大大丰富了成语宝库。 

4 对汉语成语教学方法的一点新建议 

可以说,成语是汉语的灵魂,是成语赋予了汉语的生命。如果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成语,汉语又是多么的苍白贫乏。学习汉语必须了解成语。教师在成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准成语的字音、不写错别字等基础常规教学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背景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能提升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汉语成语家族中不少是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就必须知道成语的来源或典故。尤其是针对单看字义难以理解其含义的成语,背景知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记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朝三暮四”,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成语是比喻反复无常,其意义与“朝秦暮楚”一样。实际上,“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里面记载说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对猴子说,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了。这个成语原来是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如果不了解此成语的出处,就不能理解它的原来的意义。 

其次,使成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配合。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中教恰当的引用成语,让学生感受成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两者教学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一举两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中国古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是用典大师,他的词作几乎句句用典,既然古代先贤们可以引用典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绝世华章,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使用成语来使学生文章添辉加彩呢? 

再次,提倡学生大声朗读,增强学生语感,把握词性,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教师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及时纠正学生误用的成语,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留心使用成语、不滥用成语的好的言语交际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凌火元.把握成语规律,提高成语教学.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篇2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风格 教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21-02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李如密,2002)。同时教学风格又是在达到相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头脑中内隐的对教与学规则的认知框架的反映。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它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独特的教学风格往往也彰显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独特个人魅力(潘懋元,1991)。

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用创新性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教师深深的去思考和研究。

1 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备要素

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即身正;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修养才能,即学高(胡炼. 2007)。只有培养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备要素都具备了,才能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1.1 人格精神

人格精神是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内在素养的外显精神品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并把它作为一种真正的事业,对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荣誉感,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去认识、去追求、去创造,在追求和创造中享受乐趣。并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激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教师的人格精神是培养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应所具备的首要因素。

1.2 关爱之心

教师的关爱之心就是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学生具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赏识的心,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师者倾情去爱自己的学生,以父母之爱对其关心、爱护,使学生在校如家,享受到师者父母之爱,学生自然会与老师亲近,做一名教师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宽容和尊重自己的学生,是取得学生信任和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人”,从而“信其道”。

1.3 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大学的教学过程更富有研究性、探索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互动性、创造性。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众多的科研成果往往一开始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启发大学生积极思考,培养研究兴趣,及时吸收科学最新成果走近学科前沿,培养其创新和探索精神。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仅仅只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的,必须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学博取才能满足他们对各方面知识的渴求,所以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要想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1.4 创新意识与时代气息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教师,他们的学科素质教育艺术中必然蕴含着智慧和创造。创新,不仅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突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包括对已形成的教学风格的突破和创新,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的生机和活力。另外,作为高校教师要时时获取最新信息,更新理念,掌握现代技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身上始终散发着时代气息,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赢得学生的尊重。

1.5 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不同教师有不同的风格,哪一种风格更适合我们自己?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都不相同,它表现为人的自然性的类型差异,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独特的色彩,这也是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基础。我们要有能力来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监听、自我调节。经常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进行认识感觉和评价,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在测定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气质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教学风格发展过程的和谐统一,根据自己先天的个性气质和后天的各种要素,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在教学时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独特的方法,从而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1.6 持之以恒的精神

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培养和形成的,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都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教育基本规律的探索和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实践,逐步培养和积累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所要求的必备素质,遵循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需步逐,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2 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需步逐

不同的学者基于对教学风格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求美型;启迪型、探索型、善导型、合作型、暗示型、表演型、感染型和综合型等等(章康有,1996)。但无论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怎样划分其形成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和几个必须的步逐。

2.1 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阶段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主体结构正在向高学历方向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教师准入门槛定位于博土学位获得者。他们大多未接受过教师专业教育,关于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来自于短暂的岗前培训,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感悟较肤浅。所以要培养和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首先要学习教育的基本规律,练好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这是教师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前提。

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了解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使自己的各个教学环节切实符合知识结构的科学体系。练好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对一个合格教师的要求,而一个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则更应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因为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一套工作的方法。教师只有在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了解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所要必备的要素,树立自己的人格精神和关爱之心,培养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自己专业学习和研究,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的形成,有意识的训练和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做好理论铺垫。【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从高等教育的教学特点、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所必备要素和必需步逐三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高校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指出高校教师必须要经过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的模仿学习、自我意识、、反复定型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风格 教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21-02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李如密,2002)。同时教学风格又是在达到相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头脑中内隐的对教与学规则的认知框架的反映。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它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独特的教学风格往往也彰显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独特个人魅力(潘懋元,1991)。

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用创新性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教师深深的去思考和研究。

1 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备要素

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即身正;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修养才能,即学高(胡炼. 2007)。只有培养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备要素都具备了,才能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1.1 人格精神

人格精神是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内在素养的外显精神品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并把它作为一种真正的事业,对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荣誉感,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去认识、去追求、去创造,在追求和创造中享受乐趣。并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激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教师的人格精神是培养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应所具备的首要因素。

1.2 关爱之心

教师的关爱之心就是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学生具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赏识的心,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师者倾情去爱自己的学生,以父母之爱对其关心、爱护,使学生在校如家,享受到师者父母之爱,学生自然会与老师亲近,做一名教师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宽容和尊重自己的学生,是取得学生信任和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人”,从而“信其道”。

1.3 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大学的教学过程更富有研究性、探索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互动性、创造性。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众多的科研成果往往一开始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启发大学生积极思考,培养研究兴趣,及时吸收科学最新成果走近学科前沿,培养其创新和探索精神。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仅仅只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的,必须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学博取才能满足他们对各方面知识的渴求,所以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要想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1.4 创新意识与时代气息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新型教师。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教师,他们的学科素质教育艺术中必然蕴含着智慧和创造。创新,不仅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突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包括对已形成的教学风格的突破和创新,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的生机和活力。另外,作为高校教师要时时获取最新信息,更新理念,掌握现代技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身上始终散发着时代气息,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赢得学生的尊重。

1.5 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不同教师有不同的风格,哪一种风格更适合我们自己?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都不相同,它表现为人的自然性的类型差异,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独特的色彩,这也是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基础。我们要有能力来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监听、自我调节。经常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进行认识感觉和评价,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在测定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气质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教学风格发展过程的和谐统一,根据自己先天的个性气质和后天的各种要素,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在教学时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独特的方法,从而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1.6 持之以恒的精神

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培养和形成的,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都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教育基本规律的探索和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实践,逐步培养和积累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所要求的必备素质,遵循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需步逐,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2 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必需步逐

不同的学者基于对教学风格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求美型;启迪型、探索型、善导型、合作型、暗示型、表演型、感染型和综合型等等(章康有,1996)。但无论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怎样划分其形成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和几个必须的步逐。

2.1 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阶段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主体结构正在向高学历方向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教师准入门槛定位于博土学位获得者。他们大多未接受过教师专业教育,关于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来自于短暂的岗前培训,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感悟较肤浅。所以要培养和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首先要学习教育的基本规律,练好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这是教师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前提。

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了解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使自己的各个教学环节切实符合知识结构的科学体系。练好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对一个合格教师的要求,而一个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则更应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因为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一套工作的方法。教师只有在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了解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所要必备的要素,树立自己的人格精神和关爱之心,培养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自己专业学习和研究,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的形成,有意识的训练和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培养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做好理论铺垫。

2.2 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逐:

2.2.1 模仿学习

由于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所以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初期必须模仿和学习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借鉴他人的风格和魅力。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经验,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缺乏的因素。

2.2.2 自我意识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自我意识阶段。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点中的优势,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尝试进行改革与创新,向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挑战,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2.3 反复定型

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意识、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理论,不断的探索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逐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行为和方法并反复进行教学效果和评价的检验,教学个性明显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2.2.4 风格形成

通过反复定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也就标志着一个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形成。

3 结论

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是他的学科素质在教育艺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特色,是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学科素质教育艺术个性的稳定状态的标志。一个高校教师的教学从“无风格”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必须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必须要经过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的模仿学习、自我意识、自我监听和自我调节、反复定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风格的内涵及载体[J].上海教育科研,2002,(04).

[2]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初探[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3] 李定仁.试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1,(03).

[4] 刘灵燕,李建超,骆腾.高校教师教育现状与体制创新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

篇3

众所周知,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在于学生的学!学生学得有效就意味着教师教的有效。这就得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而教师要想仅有的45分钟课堂能高效完成,不仅要充满爱心、要有责任感、要有职业追求、还要有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最重要的是反思!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有效的实施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感知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已有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这才是教师最有效的教学!新课程需要这样的教学反思!

那么教师如何最有效的实施反思性教学呢?其实,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以后,应该主动询问同学的反应,仔细分析学生的测评结果,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率。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对 教学反思都能准确把握,我就是这样,我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

一、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不愿反思,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

(2)无效反思,无效反思即无成效的反思。反思不深刻。反思效果低效,甚致无效。大量的反思只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不是很多。

(3)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反思的范围很狭窄,反思的层次也很低。

二、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向以下几方面努力:

(1)端正思想,明确反思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2)提高认识,勤于反思。首先,要提高认识。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

(3)加强学习,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的自我检查、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课后反思也相当的重要。课后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

三、意义有以下三点

(1)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地、循序渐进的将研究结果和理论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才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首先,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疏漏、失误之处。

篇4

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童年的价值在哪里?虽然每一个关心儿童成长的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每一个人由于视角不同,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两类:其一认为,儿童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让孩子能享受快乐的童年;其二认为,儿童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为今后的成长做好准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认同以上两种观点的基本内涵。但如果细致地分析,我们就需要接着思考: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固然是应当的,但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呢?只是赞赏孩子,孩子就能快乐吗?对于第二种观点,我们暂且不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提法是否妥当,关于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也需要细致地加以探讨。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是唯一的,这个“唯一”表示的是“一去不复返”,儿童教育不同于产品生产,是不可重复的,因此,我们对儿童教育需要倍加细心;在一个群体中,每一个儿童也是唯一的,这个“唯一”表示的是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孩子生而“与众不同”,如果在后天的教育中,我们努力将孩子塑造得“千人一面”,那反而是违反了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怎样让孩子保持“与众不同”的天性,怎样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惊喜,甚至在孩子长大后,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所谓让儿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就是要让儿童敢于表达自己,善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能在群体中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活泼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需要通过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能力,由此而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当儿童有充分的机会与他人交往,在群体中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时,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因此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二、为儿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创造条件

儿童生而与众不同,但儿童的天性只为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他们能否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还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培育。在学校教育情景中,怎样才能为儿童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呢?

1.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丰富的环境

除了教师和家长之外,环境可以说是儿童的第三位教师。幼儿园中的环境包括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部分。在物理环境方面,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宽敞、明亮、安全的活动空间,既包括户内的课室环境,也包括户外的自然环境。在这些环境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和适宜幼儿特点的活动材料,允许幼儿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幼儿园活动中,既要有集体游戏活动,也要有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要确保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活动的权利。因此,幼儿园要提供多种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类型,其中一种方法是将室内活动区域分为不同的区角,为幼儿的自主活动选择提供条件。

相对于物质环境而言,教师为幼儿营造的心理环境更为重要。在心理环境营造方面,教师首先要能够接纳幼儿的情绪感受。情绪感受是个体由感而发、随境而变的。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景中,幼儿有时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害怕、愤怒、悲伤等。对于这些消极情绪,不少教师会表现出否认的态度,例如“好孩子不哭!”或“这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有些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感受,可能是出于激励或鼓励幼儿的良好动机。但是,如果幼儿的情绪感受经常性地被否认,这种外在的评价就会逐渐转变成为幼儿的内在自我评价,幼儿因而会怀疑自己,并逐渐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甚至因为担心受到同样的负面评价,进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接纳幼儿的感受就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对幼儿的情绪感受表示理解。例如,“如果我是你,妈妈离开了我也会感到伤心”。接纳幼儿的感受并不等同于认同幼儿的感受,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引导的意义。例如,对于孩子在妈妈离开后伤心的情绪感受,教师可以接着说:“这里还有老师和很多小朋友呢,我们可以一起玩得很开心的。”通过这种引导,一方面让幼儿能接受自己,另一方面,又将引导幼儿体验积极的情绪。接纳幼儿的情绪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没有顾虑地表现真实的自己。儿童敢于并愿意表现真实的自己,是儿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的基础。

2.教师协助幼儿发展自己的能力,鼓励幼儿能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

教师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和丰富的环境,只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外在的条件。幼儿要快乐地成长成为独特的个体,关键还在于幼儿能力的发展。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幼儿教师认识和评价幼儿的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肯定了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结构,也有其与众不同的特长。正因为如此,幼儿对于在群体活动中所共同经历的同一现象,很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对于“窗外的风和雨”,有些幼儿善于用言语表达,他们能够编一个风与雨的故事;有些幼儿善于用绘画表达,他们能画一幅风与雨的图画;有些幼儿善于用动作表达,他们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风与雨的飘摇……教师要激励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幼儿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能力,使幼儿的其他智能得到相当均衡的发展,并为幼儿所特长的智能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支撑。

尽管幼儿所擅长的智能不同,但我们认为,对于所有幼儿来说,都必须关注其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自然观察智能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虽然是较晚才提出来的一种智能,但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可以说它是其他智能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还是对社会交往的观察,每一个幼儿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例如,对同一片树叶,有些幼儿会侧重对颜色的感知,有些则侧重对形状的感知,有些则会更多地感知到树叶的动态变化。每个幼儿的观察都有其独到之处,甚至对于“一片树叶可以做什么”,每一个幼儿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想象,有的想象树叶可以变成小船,有的想象树叶可以变成雨伞,有的想象树叶可以当被子。作为幼儿教师,对于每一个幼儿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想象,都要给予鼓励和充分的肯定,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当我们认同了幼儿的能力的不同,并以此同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我们就一方面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感受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合作和相互学习。从根本上说,能力的提高是幼儿得到快乐之本。如果对幼儿的赞赏脱离了幼儿能力的培养,那么幼儿所得到的快乐必定是短暂的和缥缈的。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发现幼儿所擅长的表达方式呢?教师要发现幼儿的独特之处,除了与家长交流的途径外,归根到底必须依据平时对幼儿的系统观察。为此,幼儿园应该为每一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袋(portfolio),借以系统地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档案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表。教师可以每天集中观察2—3名幼儿,对每位幼儿集中观察5-10分钟。当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之后,每位幼儿的特点也就跃然纸上。教师可以根据日常观察记录的资料,参考家长反馈的信息,为幼儿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3.教师要为幼儿表达自己创造机会

幼儿要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除了要发展自己独特的智能之外,还必须有充分的表现机会。幼儿的能力和自信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群体活动中得到体现的。因此,教师为幼儿表达创造机会,归根到底就是为幼儿创设活动情景。这种活动情景有两个基本特点:(1)活动情景的设计隐含了适合幼儿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设计的。当活动情景的问题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时,最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通过情景描述和提供游戏操作材料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导幼儿利用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尝试实施自己构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过程,让幼儿检验自己的构想,或者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提高自我纠错的能力。(2)活动情景是合作性和体现群体性的。群体活动能最好地体现幼儿的独特性,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彼此的不同。例如,在戏剧表演活动中,有些言语能力较优秀的幼儿可以担任主持人,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复制设计和制作背景画,等等。

除了通过创设活动情景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外,教师还要确保让每一个幼儿(尤其是能力较弱的幼儿)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混龄活动,安排一位在中班与同龄幼儿相比能力稍弱的幼儿,为小班幼儿进行活动示范。

三、改进引导幼儿的方式,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儿童要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除了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还必须愿意表达。要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关键在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式,尤其是教师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的提问内容和方式。

要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内容上要基于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形式上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法。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观察到可以用手触碰放在平地上的乒乓球而使乒乓球滚动起来。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幼儿:“如果我们不用手,怎样让地板上的乒乓球滚动起来呢?”由于教师的问题包含了幼儿已有的经验,而又稍微超越了幼儿已有的经验,也即符合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此,这类问题是幼儿感兴趣而且愿意探索的。

要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还必须让幼儿能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幼儿的表达得到积极的反馈时,幼儿就会增强进一步表达的意愿。例如,在绘本故事阅读中,教师在故事讲述的中间,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线索,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幼儿的预测和故事的进展吻合或接近时,将会给幼儿带来一份欣喜。

教育是一份个性化很强的育人工作。儿童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天性,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发展幼儿独特的潜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使每一位幼儿敢于表达自己,善于表达自己,愿意表达自己,最终成长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或许,这才是儿童教育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美]Janice Beaty.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M].郑福明,费广洪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侯丽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 学习;探索;创造;反思;再创造;内化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91-01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开卷的第一句话就是:“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人类的全部艺术。”然而,教学艺术最终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表现来完成的。物理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使学生如醉如痴,心旷神怡,如沐春风,除了通过各种途径探求和掌握物理教育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外,还必须力求达到物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思维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课堂教学艺术风格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式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其本质在于它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1 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因素

一般说来,影响物理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

1.1 内在因素:

①品德因素。物理教师品德修养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责任心。它对于课堂教学境界的开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醒的自我意识与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物理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备条件。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注重反思教学,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②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其知识的存储量、广度、深度、系统性以及各种知识之间复杂而特殊的关系。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除了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学、物理学史、物理学方法论等)与专业技能(物理实验理论与技能,物理实验教学仪器的设计

与研制技能,指导物理科技活动的技能等)之外,还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等),这些都是教师形成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知识基础。

③思维品质。课堂教学活动要求物理教师的思维品质具有敏捷性,灵活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物理思维――善于观察和捕捉物理现象的各个细节,并能迅速归纳、综合、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表现出一定的思维广度、深度、速度、灵活性与条理性;教学思维――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心理活动,并以此迅速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素材,提炼加工成为物理教学中的“小品”,用以活化物理知识,活跃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教师的思维品质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

④经验因素。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识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学经验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年限。物理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程度有关,但二者并不成正比。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果的标志,仅靠经验是不够的,还需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1.2 外在因素

①教学对象。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智力水平、观察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求知欲以及对教师的信息反馈功能等的差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发挥与创新。不同的教学对象要求物理教师不仅要有纵向的知识业务能力,而且也要求教师具有较

高的横向的课堂教学艺术。

②教学的环境与条件。教学环境的优劣,教学条件(物理实验室规模、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人员的素质以与教师的配合程度)的好坏,也影响着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物理教师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形成适应于该种环境与条件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

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它虽然受到外在诸因素的一定制约,但物理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内在因素,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就定能形成鲜明而独特的物理课堂教学艺术风格。

2 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

物理教师从初教,到逐步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探索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2.1 摹仿――学习――借鉴阶段

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开始总是摹仿,套用别人的成功经验。摹仿既是人们的一种本能行为,又是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摹仿成份较多,创造性少。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特点、障碍因素等还处于了解和认识阶段,教学活动是被动的。但摹仿不应是机械的,要注意消化吸收,善于琢磨,在摹仿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立”因素。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无论别人经验多么好,总该领略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

2.2 独立一创造一反思一再创造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摆脱了完全摹仿别人,能独立进行教学工作。由于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形成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物理教学语言与表达艺术、教师板书艺术、实验演示与示范艺术等,教学思维与物理思维敏捷性增强。在这一阶段物理教师教学的个性特征开始比较自由地明显外露和发挥,并且在物理课堂教学艺术上不断有所创新和开创。课堂教学艺术开始在教学中发挥其功能效应,当课堂教学艺术的独创性在物理教学中呈稳定状态的表现时,教师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

2.3 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教学阶段

这一阶段,物理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教学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教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语言、体态语等的结合目臻完善,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东西,教学行为已经内化、教学风格转化为随意性,这时的教学就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教学中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过程的开展有序和谐。

参考文献

[1] 物理教学论.广西经验出版社 1996.12

篇6

【关键词】创办;特色学校;校长;基本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以来,教育理论界围绕着创办特色学校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但是,只重视了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特色上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校长素质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作用的研究。

创办特色学校,校长是关键。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校长的办学理念、独特的教育思想、个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都会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学校的发展烙上校长个性化的印记。一般而言,校长素质越精良独特,越容易造就特色学校,也就是说,特色学校建设的成效与校长素质存在着密切的正比关系,这是为实践证明了的。创办特色学校,校长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渊博的文化知识

作为学校的校长,无论在知识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更胜一筹,他们见多识广,治学严谨,不仅拥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而且善于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渊博,才会遇事不慌,镇定自如地应付环境的变化,才会思维活跃,才思敏捷,透过学校工作展示自己的创造才华。事实就是如此,一无所知的校长做一般教师都不配,如何治理一所学校?孤陋寡闻的校长做到称职都很难,何谈创办特色学校?因此,校长在创办特色学校过程中,应当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既要有传统知识,又要有现代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初级知识,又是要有高级知识;既要有教育知识,又要有管理知识;既要有政策法规知识,又要有人才学、公关学、美学和系统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形成合理的结构。

二、独特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品质独特的校长往往选择科学的和先进的思维方式,如超前思维、逆向思维、线性思维、系统思维等,因而能显示出常人难料的创造能力。他既不盲从于以前的和别人的观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又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深刻的层次上悉心分析、潜心研究,还能根据本校实际灵活地运用教育原理,创造出奇妙的教育构想,独特的办学模式。由于特色学校强调一个“特”字,这就需要校长善于从常规性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成为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的领导者,尤其是要具有独特的思维品质。只有具备独特的思维品质,才容易在决策上高人一筹,别具一格地开展特色学校建设。

三、完善的个性特征

特色学校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校长的个性。“没有不能形成特色的学校,只有个性贫乏的校长。”对校长个性调查的结果表明,优秀校长具备情绪稳定、主导性强、社会外向型、适应性好、没有神经质倾向、具有支配性和乐观性等品质。这些个性特征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组合状态,因而在不同的校长个体身上有不尽相同的特点。优秀校长总是既具备这些特征而又表现得不同凡响。特色学校其实就是有个性的学校,学校的个性是校长个性的外显。如果依靠那些平平庸庸、缺乏个性的人,或者依靠那些虽个性突出却不够完善的人,都不可能创办出独具特色的学校。

四、成熟的办学思想

校长的办学思想不仅对学校教育工作起导向作用,而且对学校整体工作起统领作用。校长的办学思想融其哲学思想、教育观念、教学主张、品德修养、工作作风、办学经验和效益意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办学思想成熟的校长能切实认识办学规律,探索办学艺术,教育有主见,管理有新招,并善于围绕自己的办学思想,发掘和利用学校的优势,执著地开展办学实践。特色学校之所以别具一格,其根本在于 “生活教育”思想的成熟。一般地说,校长的发展分为幼稚、适应、称职、成熟几个阶段,越是临近成熟阶段,办学思想越成熟。当然,也有例外。理论修养深厚的教育专家初任校长时,其办学思想亦可能是成熟的。但不管怎样,办学思想愈成熟,愈有利于创办特色学校。没有明确而成熟的办学思想,就很容易迷失办学方向,使特色学校建设误入歧途。

五、出众的管理才能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提高;建设

“所谓认同感,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心理上的趋同过程;所谓归属感就是个人对群体、组织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里感觉。”相对于大学生与其独立学院的关系来说,这两种感觉的培养形成是极其重要的,它会影响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度过几年的大学生活,直接决定了其大学生活结束后的最后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他(她)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能力水平和个人成就的高低。

一、充分利用母校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新模式,新机制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教学模式。“独立学院依靠非政府资金投入和学费收入滚动而发展,通过全新的、市场的机制配置,目的要实现公办高校品牌与社会资金资源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迅速、有效地扩大,提高了全社会的高等教育供给能力,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进程。”充分合理的利用母校的教育资源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必备因素之一,只有充分的利用母校的教学资源,独立学院才能跨越普通高校所需的长期的积淀过程,实现高质高效的发展。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充分的利用母校的师资资源,在不影响普本学生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母校的优质师资资源,保证独立学院学生的授课质量;与此同时,在利用母校优质师资资源授课的同时,加强造血功能,在母校名师的帮助下,积极培养本院的师资力量,提高独立学院本身教师的授课和科研水平,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充分合理的利用母校的其它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教室,实验室等,使独立学院的学生拥有和普本一样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二、努力提高本院的教师水平和办学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为学生,来到独立学院上学,其初衷,就是为了受到更好更高层次的培训和教育。做为学院中“闻道授业”的传承者―教师,其教学的态度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院的信任和热爱,进而决定了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所以学院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做为独立学院,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也不可能无休止的借用母校的教室、实验室等诸多的教学资源,长期下去,普本和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上产生矛盾也会成为必然。努力的创造适合学院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生活环境,让独立学院真正的独立起来,对学院学生向心力的增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三、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是极为重要的。学院要引导辅导员做好自身工作定位,并学会采取适合的工作方法。辅导员在自身定位上,要明白自己的几个身份定位:思想政治和人生规划的指路者、以身作则关爱学生的示范者、依法以德育人的管理者。在定位明确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好工作方法:首先,要抓好两个队伍建设,就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好这两支队伍的作用,可以使辅导员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重点做好三类学生群体的工作,学习成绩落后学生,贫困学生,心理不健康学生。这三类学生,往往是问题比较多的学生,平时多给与他们些关注,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构筑浓郁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做为依托母校教育资源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不可避免的和母校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园文化氛围方面也不例外。独立学院能够真正独立起来,其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拥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其校园文化的建立,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着手,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利用母校的校园文化资源,做为自己校园文化的基础和积淀;另一方面,要从投资方(社会力量、公司等)吸收精神营养。做为独立学院的投资方,无论是公司还是其它社会力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团队精神和经营理念,对他们独特的精神资源进行吸收利用,建立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独特的校园文化。独立学院独特校园文化的建立,对于学生归属感和向心力的强化,无疑能起到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妍.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9,(37).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自身发展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较易接受新的思想及知识,促使教师也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不断追求前沿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开阔视野。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使得终身学习观的社会的普遍重视,教师更是成为直接实践者。这些因素均成为促使教师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的成长过程。

继续学习是教师发展的源泉。”在现今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加快,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我们昨天所学的知识到明天也许就会被淘汰,具有“一桶水”的教师再也难以立足讲台。信息时代需要教师要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教师的源头活水来自于教师的继续学习,教师要树立自我专业成长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成为专业发展的自觉实践者和受益者。教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向书本学习;教师要养成读报和听新闻的习惯,跟上时代脉动,向社会学习;教师要养成网上学习的习惯,通过网络向全国知名教师和专家学者学习。

不断实践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书本上学来的理论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去消化、吸收,并将其内化成自己教育思想理念的组成部分才算学以致用;从他人那里学来的经验模式只有放在实践中去体会、去融合,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才算学以拓境。实践出真知,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躬身于教育实践,只有跟学生近距离接触,才能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掌握他们的成长规律,找到最优施教策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着眼全局,需要躬身于社会实践,社会就是一所大学,也是一本最大的百科全书,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工厂车间、学生家庭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技艺精湛是教师发展的追求。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教师其专业永远也无法获得发展,只有把教育当做一门艺术去追求、去研究、去创造才有可能会成为名师、大师,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教师讲究教学艺术就要精心选用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观看观赏法、陶冶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得法才是好办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去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教师就要巧妙处理课堂教学诸环节。课堂教学几个关键环节处理有如下技巧,新课导入方法:课堂到到一定阶段学生进入大脑疲劳期,需要创设,创设的方法有启发式、议论式、探究式、形象式、“歧路分析”法。教师讲究教学艺术就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与教学模式。大凡优秀教师,都有鲜明的教学个性,魏书生的民主,窦桂梅的激情,于永正的幽默,独特的个性将他们造就成为名师;大凡名校,都有独特的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都堪称成功的范例,名校的教学模式也是由名师创建的,。教师只要在以上诸方面有足够的积累,做到活学活用,并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练就精湛的教学艺术。不断创新是教师发展的源动力。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教师的创新才能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针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情景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新见解,创造新方法。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渠道;教育科研能给教师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教育科研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系统的探索,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要以研究教材为立足点。教师只有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背后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道德体系,才能全面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和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实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教师的教育科研要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教师只有研究学生,掌握他们身心发展规律规律,才能找到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方法,才能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科研要以教学反思为落脚点。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名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特质和习惯,教师的反思就是对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反复思考。教师要反思成功之处,对其加以推广;教师要反思不足之处,对其加以改进;教师要反思课堂再生资源,对其加以利用;要反思教学再设计,使其更加完善。教师教育科研要以“解决问题、揭示规律”为生长点。每一名教师都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都要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工作就是研究”的意识,把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作为课题,从而揭示出教育的内在规律,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教师的自身发展是一个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自主探索、不断反思、渐进提高的过程,有其客观规律性。广大教师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和教学效率,就必须自觉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和学生共同成长。

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学术性;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33—03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性的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追求的是一种求真的活动。作为一种学科体系,它以人类的一切教育现象与教育中呈现出的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探讨人类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对高等教育的解释也可以通过普遍性更高的理论作出进一步的解释。需要研究者了解高等教育,且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

一、传统范式下的高等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视阈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逐渐发展,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对高等教育实践不断进行解释。建设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不仅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自然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一方面,一个学科具有解释性,需要揭示、描述、解释事物的现象和过程,探索和揭示事物运动带本质性、普遍性的规律;另一方面,一个学科又是规训制度,以其特定的学科高等教育形式培养这个学科的人才,保证了学科的永久性。从学科史和科学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经典学科由于范式的变换而产生思想断裂和逻辑的问题。“探讨出一套特定的学科概念和范畴,进而形成了一个逻辑性严密和凝聚性强的成熟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有了这个学科的标志和研究”。教育学科具有封闭分割性和专制自傲性。封闭分割性,是指学科是在世界分割和产生的片段的研究基础上产生的,这个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之间没有联系,缺乏相互间的沟通,是封闭自守的。专制自傲性,指由封闭自守的形式造成的学科人员的盲目自信,只相信自己,轻视其他学科的观点。由此可见,独特的教育学科是在传统科学范式下,在其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高等教育学研究是在求真和求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在谈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时,是通过寻求独特的思维来维持高等教育学在社会科学体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迫切需要求真和求用的思路来帮助解决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因为在传统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每门的学科对世界进行划片存在着相应的客观现象,这是其专属领地和具有独享该领地的所有研究权。

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需要对其学科的本体性质进行审视。如果我们只把自然科学当做知识的唯一科学主义观念的框架,而不采用求真和求用的思维方式,就会把对科学主义的质疑变成对科学合法性的颠覆,这就会造成科学的统一性和人类的统一性只是相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另外,对科学的研究和对人文的研究都是同自然和人有联系的,所以不要把对自然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对立起来,要在求真和求用的基础上将其相互联系起来。总之,科学的本性就是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存在的保障。有学者曾强调,不管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学者,还是研究自然的科学家,都面临着一项极其重要的共同事业,那就教育事业,这是世界可以理解的事业。为此,必须建构一个融贯的和有逻辑的高等教育观念系统,使我们经验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能根据这个教育观念系统得到解释,它也因此成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高等教育学只有确立其基础理论学科地位,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并对高等教育实践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必须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学的对象和内容有其独特的性质,并在方法、原则等方面和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差异。一门学科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和真正独立存在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也就是说,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一门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其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不能研究的。对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来说,必须把同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美学和文化等研究区分开来。高等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样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有系统化的理论构建,要具有标志其学科理论体系的经典文本。囿于各自狭小的研究领域必然对学科的发展产生阻力。如果高等教育学理论不研究作为人类活动和产物的一个独特事物,那么,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学科就很难独立地确立,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就失去了其独特的有效性。

二、科学思维下高等教育学的学术性和实用性

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是高等教育实际存在的活动。作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对象,高等教育活动是一种存在的事实,但高等教育的现象就不只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了,因其有价值因素,所以和自然存在事实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就是实现了事实和价值的统一,这正是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对象的显著特征。面对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这种特别的对象,有一部分的学者因为自然科学对象没有价值性,就认为自然科学没有价值判断的意义;由于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有其价值性,就认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存在着价值倾向现象,并以此否定了科学是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依据。还有的学者认为,为了科学的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没有必要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事实上,现代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已经宣告,没有一定的纯粹客观科学,科学家永远不能脱离主观先见和前人的理解。因为理论在于观察之前,观察渗透着真理,科学的观察要有选择性和目的性。换句话来说,能观察到什么,取决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研究理论,理论是一种预设和潜在规定的科学研究。其价值性存在于一切科学的研究中,这是其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程度决定的。也就是说,一种脱离其价值判断的高等教育研究形成的高等教育学是无法成立的。尽管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有价值倾向性,但其重要的特点是,它不是体现出完全的个体的特征,而是通过结合有关高等教育学的原理、定理、一般的法则和规律来实现的。

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对象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是在高等教育的活动和现象中进行的,以大量的高等教育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同时,由人们的认识活动进行思考的。普通教育学在客观上已经为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的表现中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目前,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根本目的与直接的指向是为了解决在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呈现出来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和一些面临的困境。波普尔也说,科学仅仅从问题开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紧扣时代的热点现实问题,当然还有一般性和普遍性问题、特殊性和局部性问题,正因为问题的交织,高等教育学必然处于特殊的位置中。因此,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对象处于主体和客体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和地位,这就会引起一系列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的实际对象是主体间的活动相互共存和相互作用。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客体和对象,决不能简单地看做高等教育在其客观材料上的意义。此外。在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中,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活动是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谈话。由于面对的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个主体,所以需要了解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活动中的重大意义。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存在着其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问的涵咏和影响。

此外,研究高等教育的理论还要认识目标和标准。这不仅是要有认识的准确性,还要有认识主体的深度,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活动中的认识者既要和高等教育实现融合,也要和高等教育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保持其原有的位置,进而实现对高等教育学认识的超越和升华。高等教育研究队伍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制分析的切入点,分析其构成状况对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影响,并结合传统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对高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进行论述,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是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

作为高等教育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高等教育学是一种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所以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需要把握住高等教育这一特殊对象的独特逻辑,这是高等教育学和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的不同。

三、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对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0世纪初,已经出现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转化的大潮流,其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趋势是一体化。尽管如此,对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对其研究对象的研究途径、方法,还是受到了其自身因素的影响。另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问题还受其性质和特征的制约。若没有这些制约和影响,这种普遍化的研究方法就会损害研究主体的权利和客体的权利。

对现存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思考,是建立在研究其主体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的,并利用相关的科学手段获得的某些特定社会客体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实践的生存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真正实践者他们在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如一些办学者特别是一些校长在研究高等教育现象,他们的研究给高等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这个系统知识是运用一系列的相关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并且经过求真和求用的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得到的。另外,任何一个社会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有三大基本要素,即基本原理、经验知识和逻辑方法。基本原理是研究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主干和精髓;经验知识是形成社会科学理论概念、判断和结论的根本依据,也是论证原理的基本论据;逻辑方法是各种经验和理论知识实现有序化,也是严密研究结构体系的基本方法,其作用非常重要。若没有逻辑方法参与研究,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无法得到论证,经验知识就无法得到概括,整个研究的理论体系也就无法建立起来。

篇10

关键词:阅读教学 独特体验 感受 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有的超出教师原先设计的阅读目的要求,进入更高的境地;有的与教师原先设计的阅读目的要求相悖,匪夷所思。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教师应该怎么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标准》中建议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其中“珍视”二字,及其鲜明地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有的态度,也强调了这种态度的分量。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阅读实践之必然。学生与学生之间,因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情感态度等,对同一作品的认识是会有差异的,同样的内容一个班的学生阅读绝对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使有相同的,在深度、广度、角度上也会有所不同。文学欣赏理论有“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很能说明这样的问题。如教学《王冕学画》,看到课文中描写荷叶的段落,学生有的会想到香芋的叶子,有的会想到天鹅芋的叶子,有的会想到某幅具体的画中画的荷叶,有的会想到某池塘看到的真实的荷叶,这些联想虽然都突出了这些叶子一个共同的特点:“叶子大、绿、成伞状”,但其颜色、朝向、舒展等在学生的脑海中绝对不会相同,学生要这么想,谁也不可能把他们的想法统一成一样的想法。既然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必然的,教师就没有必要强求一样。过去有些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一旦课堂上出现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便认为是胡思乱想,是调皮捣蛋,是故意与教师作对,然后讽刺斥责一番或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样,扼杀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许多真知灼见,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有一个谦虚的态度。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既然会出现“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一定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难以回答或者根本不能回答的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教师要正确对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死撑面子吱唔其词,或是以为是学生故意刁难而恼羞成怒,最好的方法是放下架子,虚心地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依据现代教育教师即新课程理念,变课程的预定性,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如一个教师教完《称象》一课后,对曹冲称象的方法大加赞扬,有个学生突然说曹冲的办法太笨了。教师觉得这个学生讲的不无道理,于是以虚心的态度问:“你一定想到了比这方便得多的办法。”于是这个学生讲出了一种,教师给予了肯定,教师又问全班同学,全班同学思维一下就放开了。说出了十多种方法。这个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联想联翩、激情涌动,阅读效果自然显现。

3.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科学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最重要的做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赞美,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如风靡美国的“费氏创造力教学原则”第一条就是“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回答。”这一原则它紧紧抓住了中小学生“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特点,当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暂缓判断,给予支持和鼓励,不但会增强这个学生的反应,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学生,使他们乐于表达,进而造成热烈的讨论的气氛。人们常说信心和勇气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奠基石,笔者认为教师的鼓励和赞美就是铺设这奠基石的最为能动的力量,也是催生禾苗生长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