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等级如何划分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评估等级如何划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风险评估;程序;方法;切实可行
The importance and exploration of method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at landfill
Huang Fengwei, Jiang Xiaoming, Chen Lin
Jingmen City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Bureau, Jingmen Hubei 448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risk assessment,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jingmen landfill, this article clarified the procedures and method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at landfill in detail,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workable plan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t can be served as a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landfill work, eliminating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fill.
Keywords: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 method; workable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垃圾填埋场是一个特殊的施工作业场所,长期以来,如何科学有效的保障在岗职工的健康安全却一直困扰着运营管理者,而对垃圾场各工作场所和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则可以预测风险危害性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几率,确定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
1风险评估概述
1.1什么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分析确定风险的过程,任何系统的安全性都可以通过风险的大小来衡量,科学分析系统的安全风险,综合平衡风险和代价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对垃圾填埋场而言,风险就是指暴露在危险下并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风险评估应评估所有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对特别区域进行更详细的“特定”评估。
1.2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对风险的评价不仅是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对人带来的可能伤害,更重要的是权衡预防措施是否满足要求或者是否必要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其目的是将风险消除或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风险评估对于管理工作场所存在的潜在危险非常重要,可根据评估等级的大小作出相应预案,告知作业工作人员并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3风险评估的主体
原则上讲,那些熟悉工作区域和工作实际操作过程的个人应参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安全监督员应负责制定所负责区域内的风险评估计划,并依据计划完成评估;最后由安全健康顾问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和方案;填埋场的行政直管部门对于确保完成风险评估负有最终管理责任。
1.4完成风险评估的时间
风险评估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且在此期间填埋场运营条件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工作环境或者操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应尽快进行新的风险评估,而且最好在条件改变之前完成风险预评估。
2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2.1风险评估步骤
合理的风险评估需八个步骤:开展识别活动、识别危险源、风险存在区域、评估风险、找出风险控制重点、检查控制措施装置、作评估记录和定期检查。
2.2如何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以编号的形式进行分类。每一种风险危害性程度并与这些风险可能会发生的概率相乘,如以下公式所示:
风险等级=危害程度 ×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第一步危险程度的确定
给每一种危险的严重程度打分,如下表所示:
表1 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分值划分
例如:如果滑倒在楼梯上(危险),可能导致死亡或伤残的,那么它必须划为等级4或等级5。
第二步危险发生可能性的确定
危险程度确定后,接下来需考虑每一种危险多久可能发生一次,即发生的可能性,其可能性及分值如下表所示:
表2 危险的可能性及分值划分
例如:如果滑倒在楼梯上(危险)是很可能发生的事,那么它必须划为等级3。
第三步风险等级的确定
即将风险程度值和风险可能性大小相乘就能得到风险等级。此数据应记入风险评估文本。
例如:滑倒在楼梯上的风险等级值为
5(危害程度) x 3(发生的可能性) = 15
第四步根据风险等级值大小确定采取措施的实施顺序
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22-25之间,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16-22之间,在当天工作结束之前必须告知其直接管理人员;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1-15之间,需考虑实际情况,适当采取相应措施。
2.3风险评估实施内容
风险评估员应保留完整的风险评估正式文本并将其副本提交给填埋场管理人员;风险评估报告必须告知给所有相关人员,并且必须不断更新;附加的信息清单附在此文档的后面,可以帮助完成文档某些内容。如果可行的话,需添加评估员的分类范畴以确保满足填埋场实际要求。
2.4被评估的风险
以下简单罗列垃圾场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由起火引起的燃烧(进场垃圾车的燃烧,填埋场火灾,填埋场气体引起的燃烧以及设备、电力设施的燃烧);烟雾的吸入(由上述列举的燃烧引起的烟雾以及重型设备燃烧引起的大量烟雾);被设备割伤(锋利的设施设备);碎玻璃割伤(在填埋场对垃圾分类,玻璃等分离);与化学物品接触(危险废物、药剂以及化学药品如硫酸、盐酸等酸类或者氯酸钠以及在渗沥液处理中将会用到的物品);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地面跌倒(填埋表面、斜坡处或办公楼处于潮湿时);在楼梯上跌倒(垃圾坝、办公楼里的楼梯,渗沥液处理站的反应器、生物滤池、消毒车间和稳定塘所用到的楼梯/扶梯);自行处理伤口感染(对日常需要人工操作的职工而言);与设备挂扯(工作服与设备、电缆与设备);饮水水质安全及病原体(填埋场供水系统);落水及溺水(渗沥液存储设备、中间调节池、生物滤池、污泥池);因物体坠落而砸伤(如卡车卸料,高空作业);从高处跌落(重型设备、大楼、检修孔、井、垃圾坝、沟渠);在隔离区工作感染细菌(大型机械修理车间、中间调节池、生物滤池、污泥池、消毒车间、渗沥液调节池以及地下水监测井);填埋作业机械的使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危险物品及溢出物的处理(渗沥液处理站、消泡剂、除臭剂管理)等。
2.5风险评估年度审查
每年或者发生一些重大改变时必须进行评估审查。比如有可能导致新危害的新仪器、材料、措施、作业程序等。所有安全评估应至少一年复审一次,并且当质疑现有评估可能无效时要立即复审。复审的详细资料要记录在安全评估控制表上,且需着重考虑一下几点:(1)所有场内设备符合工作目的和工作地点的要求(2)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系统(3)职工要对其使用的设备有全面的了解,熟知操作方法并接受了专业技能培训(4)确保职工使用的设备符合法定检测部门要求,建立文档记录设备运营中的使用状况:包括设备自身信息、设备评估信息、减少危害措施方法等。
3填埋场危害及部分评估结果
虽然各垃圾填埋场的实际运营情况不同,但大同小异,基于此,经过探究和分析,按照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对部分岗位和区域进行了评估,并在现有控制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仅以填埋场的几项危害为例演示评估的具体过程。
3.1与垃圾接触的危害: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受危害人群:垃圾检验员、第三方协助人员,公众,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用药剂定期消杀,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鞋等进行防护
风险等级值:3 x 4=12
推荐的控制手段:(1)进行安全急救培训,告知填埋垃圾的感染性危害及被感染后如何处理等,指导员工按照安全的方式操作(2)填埋场的运营应分为白色(清洁)区和黑色(脏)区(3)白色区应建有洗澡间、更衣室,并提供热水和肥皂,能够让职工下班后去除污渍(4)对于黑色区与白色区的使用过程实施监管(5)对于与生物活性物质如有机垃圾,渗沥液,污泥,垃圾填埋气体或冷凝液接触的工作岗位应提出严格的工作防护要求(6)进入填埋场的有害物质必须隔离和临时安全存储,确定危害及处理方式后,再行单独处理。
3.2化学药品的危害:接触、吸入或摄入化学品
受危害的人群:消杀人员、在消杀区域的现场操作人员、化验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消除、指导、防护服
危险等级:4 x 4=16
推荐的控制手段:(1)在隔离区域严格禁止职工单独使用危险化学品(2)当处理浓酸、腐蚀性化学物质前,确认救援设备有效性,如紧急淋浴和眼睛冲洗瓶的存在/已安装/可用(3)减小吸引害虫和飞鸟的区域/工作面。使用临时覆盖物或土层覆盖,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4)选择少用农药/免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5)所有化学品必须在初次使用前进行评估,并编写产品的具体数据/注意事项(6)确保每位职工在处理有害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及其他必要防护用具(7)化学品储存区位置必须做标记,并在消防方案中标明(8)确保职工完成化学药剂的操作后,有足够的卫生设施(如温水)淋浴等。
3.3落水及溺水的危害:掉入隔离区域的水池、污泥池
受危害的人群:员工、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防护栏、游泳圈、绳子等
危险系数:5 x 3=15
推荐的控制手段:(1)安装必要的警报设备,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报警(2)在隔离区域实行登记、返回记录程序(3)为在隔离区域工作的员工提供细致的工作建议,确保在隔离区域不单独工作(4)尽可能的在污水池、堰塘、大型容器周围各种救援装备,以便及时自救(5)确保工作区域中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和救援设备。
3.4摔倒的危害: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地面、阶梯等处
受危害的人群:员工、参观人员、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配备防滑功能的防护鞋,道路、楼梯定期维护
危险系数:4 x 3=12
推荐的控制手段:(1)进行地板清洁的工作人员应在刚清洁完地板有水时,使用警示牌告知(2)保持各个通道区域应有清洁的1米宽的通道走廊,并安排专人每日检查(3)所有楼梯、阶梯处必须设有扶手。
4 结论及建议
正在运行的大多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安全隐患,有肉眼看得见有形的,也有潜在的藏于无形的,很多运营管理者疏忽考虑或苦恼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未能多方位考虑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为了提高填埋场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建议实施时进一步细化各工作区域和岗位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以减少、转移或避免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李娴,蔡勋江等.东莞市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 [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 34-36
[2]陈辉,刘劲松,曹宇等.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06,26(5):1558-1566
[3]毛小苓,刘阳生.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应用基础与工程利学学报.2001,11(3):266-273
[4]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3(3):22-24
[5]李自珍,何俊红.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模型及应用一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开发为例.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5(3):149-156
[6]殷浩文.生态风险评价.上海:华东理工人学出版社.2001,1-155
[7]韩关根,吴平谷.邻苯二甲酸酯对城镇供水的污染及再生水处理工艺净化效果的评价.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3):155-156
[8]WalkerR, LandisW, Brown P. 2001. Developing a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a Tasmania agricultural catchment.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7: 431-44225.
[9]Ming F, Thongsri T, Axe L. 2005. Using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in a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imulation too:lTest case for depleted uranium.Chemosphere, 60: 111-125.
[10]MoraesR, MolanderS. 2004. A procedure for ecological tiered assessment of risks (PETAR).Human 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10: 349.
[11]RousselO, CavelierA, van der Werf HMG. 2000. Adaptation and use of a fuzzy expert system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pesticides applied to field c rop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 80: 143-158.
篇2
关键词:安全隐患管理;安全隐患定级;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资产全寿命周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8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90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繁荣了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了众多的潜在危险。就电力系统而言,电力网络不断扩展,网络构成及网络控制更加复杂,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输电使电网稳定问题愈加突出。现代化的工业和人民生活对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可靠性和电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力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内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已逐渐拥有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式。但是基层工作人员在进行隐患排查时或是根据主观经验判断或是依照范例进行对比,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将隐患的严重程度量化。本文主要是借鉴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以定量方法确定安全隐患分级,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安全隐患的严重情况。
1 安全隐患概述
1.1 安全隐患定义与分级
安全隐患具体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I场所、设备设施、电网运行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
根据可能造成事故后果的影响程度,目前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为Ⅰ级重大事故隐患、Ⅱ级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和安全事件隐患四个等级。其中,Ⅰ级重大事故隐患和Ⅱ级重大事故隐患合称为重大事故隐患。
1.2 安全隐患定级方法
1.2.1 主观判断法。主观判断法是指工作人员在汇总现场情况后,征询有关专家(一般是基层骨干)的意见,对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反馈和调整后,对安全隐患进行定级的方法。主观判断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易行,定级较快。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隐患标准”,基层工作人员在隐患判断、认定、分级等具体工作中,往往只能依据自身专业知识进行主观判断,宽严程度随人、随单位而变,造成安全隐患定性不准、分级不当、判定标准不一致、隐患信息不翔实等问题。
1.2.2 范例辨识法。范例辨识法是指工作人员参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范例,依据其中编制在列已确定的安全隐患,对比实例、分类样本、描述、文字说明等形式的表述,在实际工作中排查认定安全隐患。
这种方法有效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排查发现安全隐患、给隐患分级分类的准确性,切实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范例辨识法本质上仍属于一种定性方法。
1.3 借鉴资产全寿命风险管理思路辅助定级
上述定性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电力企业基层人员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认知程度有限、生产系统已有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和隐患排查治理流程之间存在差别,所以无论是主观判断法还是范例辨识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我们可以借鉴资产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思路,采用一种定量方法来辅助安全隐患定级。安全隐患具有安全风险程度较高的特征,因此就可以采用量化风险的基本思路,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为安全隐患定级。风险评估法较上述方法,主要在于合理考虑事件发生可能性,同时扩展事件影响程度的维度。
2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方法
2.1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方法
按照风险评估标准,采取既定的评估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定风险值和风险等级:
风险(Risk)=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影响程度(F)
式中:R为风险值;P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F为风险影响程度。
2.2 定量计算风险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各专业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对风险评估标准进行适当调整,选择不同的维度或者增加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识别和评估,但不同评估标准对风险等级的划分应保持一致。本文将以全面风险评价为主要模型工具。
2.2.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低、低、中等、高、极高。对应业务发生频率为:可能每5年以上发生该类风险(概率极低);可能每1~5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低);可能每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中等);可能每半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高);可能每月发生该类风险(概率极高)。以上依次对应1~5分。
2.2.2 风险影响程度F。风险影响程度从电网安全、人员伤亡、社会形象、直接经济损失四个维度分析确定,选取四个因素的最高值作为损失度。每个维度的风险影响程度分为五个级别,并依次对应1~5分。该五个级别的取值参照《资产全寿命风险评估模型》所定义的取值范围,结合公司对人身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承受能力调整后确定。
即:
F=Fmax=Max(F1,F2,F3,F4)
电网和设备安全。将电网安全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具体内容执行国家相关标准法规所定级别划分标准,对应影响程度分别为《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定义的七级至一级电网和设备事件;人员伤亡。将人员伤亡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人员从轻伤至一至四级人身伤亡事故。
社会影响。将社会形象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在县域至国际范围不等;直接经济损失。将直接经济损失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1000万元至数亿元不等。
2.3 确定风险等级
2.3.1 一般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或风险发生后对公司的综合损失度较小的风险(1≤风险值≤4)。
2.3.2 中等风险。介于一般风险与重大风险之间的风险(4
2.3.3 重大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且发生后对公司的综合损失度较大的风险(9
Y轴:P(可能性)
X轴:F(影响程度)
图1 风险评估矩阵
例如:上图中A点风险值为2,属于一般风险;B和C点风险值都为12,属于重大风险。
2.4 安全隐患与风险分级对应
3 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
以下实例选自某电力企业安全隐患管理平台,将对采用风险评估法定级的结果与传统定级方法的结果做出比较。
3.1 实例简介
某电力公司2014年7月15日检修公司500kV XXXX5322线#45-#47杆塔(15米)100MW光伏项目施工隐患。500kV XXXX5322线#45-#47杆塔(15米)100MW光伏项目施工中,大型作业机具距离带电导线较近,现场作业人员较多,且该隐患可能一定时期内较长时间存在,易造成安全距离不够导致线路故障跳闸和人员群体伤亡事故发生。
3.2 传统评估分级
可能导致后果: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2.2.7.1条,35千伏以上输变电设备异常运行或被迫停运,并造成减供负荷者,构成七级电网事件。如果造成人员伤亡依据不同的人数构成不同等级的人身事故。
采用范例辨识法,查询“输电专业”“违章施工”相关条目,条目描述“线路保护区内起重作业,不能保证安全距离:220kV ××线#36~#37,110kV ××线#29~#30塔间通过××钢材市场,导线最低点离地仅15米,钢材市场起吊作业频繁,易造成线路跳闸和人员触电事故”,属于“一般隐患”。
3.3 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分级
计算风险值:
P取值4――公司可能每半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低)
F1取值1――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的七级及以下级电网事件(风险损失度较小)
F2取值4――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风险损失度较大)
F3取值2――在地市范围内受到影响,但该影响需要一定时间、付出一定代价消除(风险损失度一般)
F4取值1――100万元以下(风险损失度较小)
F=Fmax=Max(F1,F2,F3,F4)=Max(1,4,2,1)=4
R=P*F=4*4=16
确定风险等级和隐患分级:风险值为16,介于(9,25),根据附表的划分等级属于重大风险。
3.4 比较和结论
风险评估得出的安全隐患分级和原系统录入时评估的等级不一致,原因是本次事件评估人员未充分考虑事件发生可能性较高、长期存在且现场人员多等因素。同时,本事件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须引起充分重视,评估人员低估了其影响程度。
4 结语
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级工作,是[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安全隐患分级工作,目前普遍采用的主观判断法和范例辨识法,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已经可以较大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法,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定性结合定量能更有效核证,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将能重点应用于需要特别关注的、可能成为工作焦点的一些隐患的管理,可以更加准确、科学地对隐患进行定义和定级。
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虽然能通过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安全隐患辅助定级,但仍需注意其局限性:(1)虽然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适用面较广,但由于风险评估所采用的取值范围的局限性和通用性,其评估结果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出管理者期待的个性化结果,宏观的变量取值可能难以反映微观的事件本质,即客观性和主观性不能完全统一,有时应根据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和实际情况对理论取值进行调整;(2)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量较大,无法完全替代现有定级方法,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应筛选出有上述特定隐患或存在争议的实例加以运用。
相信在今后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级工作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会得到进一步完善,更能确切的指导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11]2024号)[S].2011.
[2]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范例(一)(国家电网安监[2010]68号)[S].2010.
篇3
黑龙江省绥棱县中医院 黑龙江省绥棱县 152200
【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也更为深入,而应用风险评估工具则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的规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采用积极正确的治疗手段为患者解除病痛,笔者将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现状及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对于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药物予以预防,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临床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数据较多,如何选用正确的工具进行风险性评估是影响疾病预防的重要因素,笔者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风险评估数据的整理,希望能够提高心血管患者救治前的正确处理率。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风险评估
首先,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的患者容易出现贫血现象,有的研究学者还对此进行了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风险评估系统找出发病的原因,通过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死亡率和康复率之间的比例,之后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几组独立的临床预测变量,将患者的危险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以便于为日后的风险评估提供有利的验证依据,如果是预后评价较低的患者还需要继续康复治疗,而危险程度越大其复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越大。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心律、动脉收缩压以及是否有心血管患病史与遗传史,通过分析这些条件来确定采用何种治疗手段。其次,危险模型的建立也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 ,危险模型包括心力衰竭病史、心肌梗死病史以及心脏收缩压等各项指标,跟踪患者出院后的症状转变,再按照临床参数来推导患者出院后六个月的病死率,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更加广泛的适用性[1]。最后要强调的是有关心血管患者脑出血的风险评分,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的抗血小板会与相应的抗凝血药物成分融合,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减轻脑出血的几率,但是一旦发生出血就很难治愈,即便是治愈也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重预后措施的采取,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2 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风险评估
对于没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脏病患者更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这种心脏病患者被称为亚临床状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要素是控制年龄在二十至四十岁之间,而且每五年都要对其进行一次风险评估,美国有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患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在患者心血管疾病治愈后复发的几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酗酒等,还有少数患有家族遗传病史,但这些人群的发病年龄都在五十岁以后,运用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将部分危险因素排除。那么,有着不同程度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呢,首先,低风险人群要通过合理膳食、规律生活起居做起;中危人群则要定期到医院体检,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药物预防;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就离不开药物的治疗,而且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要极为注意,尽量减少工作量,多休息,适当运动[2]。
3 心房颤动患者的风险评估
心房颤动患者不排除有一定程度的心脏病,需要通过血栓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危险因素的判定,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都死于脑血栓,因此,对于心房颤动疾病的治疗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笔者推荐使用CHADS2 简易评分法,也就是对患者的血压、心律等进行测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予以高度的重视,此风险评估系统也分为不同的等级,随着等级的升高其患有脑血栓的概率也会增大,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低危患者外其他等级的患者都要采用抗凝治疗,这是一种预防脑出血的有效手段,可以机体的凝血时间来调节标准化比值,确保风险评估系数在二到三之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患者及容易发生危险,尽管目前这一评分体系还没有不适应的患者,但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与创新,尽量提升治疗的效果并缩短治疗时间。另一方面,就是心房颤动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与之前的风险评估类似,抗血栓质量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灵活的修改治疗方案,但医师一定要控制好出血的风险,临床评分标准包括了肝肾功能、血压水平以及所服用药物的作用,这些评估因素都是衡量患者风险与获益的比值,只有谨慎、积极的选择抗栓药物与治疗方法才能更好的防范心房震颤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3]。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最近几年国际上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几种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几率进行阐述,尽管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风险评估体系还不是非常全面与准确,但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技术一定能够更好的进行风险评估与疾病的防范工作,在心血管疾病的整合与危险因素的评定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流程,同时增加临床调查实例,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 心血管疾病预防( 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袖珍指南)[Z].日内瓦: 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处,201-230.
[2] 陈校云, 孙纽云, 高光明. 我国医疗风险成因分析方法及常见风险因素[J]. 中国医院,2011,15(5):622-921.
[3] 吴升平, 滑蓉蓉, 王文志等. 北京市社区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关疾病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与经济收入的关系[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17(5):444-447.
篇4
关键词:设备状态评估;风险评估;重要性;问题分析
Abstract: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power from a seller's market to the buyer's market today, on the power equipment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power supply departments over the years have been performed only for time based maintenance mode. This periodic maintenance mode in the next few years will likely continu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network enterprises. Society for electric energy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Power industry is facing increased pressure. How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o decrease person synergism will is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faces a problem, is also currently th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subject.
Key words:Equipment condition evaluation;Risk assessment;Importance;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设备状态评价
1.1 设备状态评价对象
设备状态评价的对象并非所有设备.对供电企业而言.需要评价的设备必须是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设备。对无法实时监控或没必要进行状态检修的设备.状态评价显然是不必要的。按照电压等级(通常为1mkV)与供电部门的划分.设备评价的对象主要可以分为输变电设备与配电设备.两类设备的评价工作分开进行.并且由供电企业中的输网与配网部门分别负责。其中,输变电设备主要包括:油浸式变压器
(电抗器),SF5交流断路器,组合电器,真空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架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测控装置.远动工作站 当地后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器(通信管理机),GPS卫星时钟.逆变电源:而配电设备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柱上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柜,SF6组合电器,配电室,箱变,电力电缆线路,架空配电线路。以上设备均是重点评价对象。
1.2 设备状态评价的重要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状态监测与信息采集的成熟为供电企业的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状态参数能够准确及时得到的前提条件下,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的难点即落在了作为检修决策基础的设备的状态评估。设备状态评估作为联系状态检修两个主要部分―― 信息处理与决策的桥梁.如何使用设备检测的各项数据对设备当前所处状态做出即时,准确,符合下一步决策要求的综合评价在整个状态检
修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评估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检修计划的精准性与电网的安全性,因此适合当前供电企业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2 设备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风险指未来状态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风险是指不好的结果产生的不确定性,机会是指好的结果产生的不确定性。设备的风险评估则是对设备在各个状态下运行,对供电企业、用户乃至整个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评估,最终达到使以上三方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及其发生概率,最终将不确定性转为可控的确定性的过程,供电设备风险评估既是供电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修决策的必要支撑,因此风险评估的精确程度也将大大影响检修质量,从而影响供电企业效益。
对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而言,其包含的风险种类很多,可以有设备风险。财务风险,维修风险,管理风险等等。这其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是设备风险。其他风险都可以看作是由设备风险引起的,因此评估的主要内容就是设备风险 设备风险不单纯是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自身遭受的损失,它还和设备故障后导致的其他后果有关,比如说因绝缘油泄漏导致的环境污染,部件爆炸对人身产生的伤害和系统减供等严重后果。因此进行设备风险评估时,不但要了解设备自身的相关信息.故障历史记录,还要了解设备在电网中所处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完整反应设备风险大小。
此外。与设备状态评价有所区别,设备状态评价的依据主要是设备在线监测所提供的客观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依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设备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是设备状态评价的结果,因此正确的设备状态评价结果成为影响设备风险评估结果的关键
3 设备风险评估工作概况
目前.对于普遍适应的风险模型其参数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繁多 对于输变电设备而言,风险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可以进行一定的简化。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规定,其中设备资产由设备价值、用户等级和设备地位三部分组成:资产损失程度由成本、安全和环境三部分组成。设备的状态评估过程主要由信息汇总与计算两部分构成。
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初始信息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设备状态评价结果(设备状态评价分值);
(2)设备故障案例(设备故障、损失程度及可能性):
(3)设备相关信息,包含设备台帐、电网结构及供电用户信息。
其中,平均故障率主要由设备缺陷导致,是设备状态检修中主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总风险的大小。目前各供电企业最主要采用的是由EATECH公司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SE是指设备状态评价分值,K为比例系数。C为曲率系数,P为设备故障率,最终得到一个取值在0-1区间的概率。资产损失程度主要有成本损失程度,环境损失程度与安全损失程度组成.资产评价有设备价值,用户等级与设备地位三部分组成。计算方法均是加权平均计算
最终的风险计算模型则是某时点上三部分数据的乘积。
4 设备风险评估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评价方法简单
由于现行的方法中存在大量确定的参数,参数不随设备或公司的实际情况变化,因此导致了一种极力简化,使用固定参数的评价方法,虽然步骤简单,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提供信息量少的特点,说服力有限。
4.2 数据获取难度大
由于部分数据,如设备的相关信息与历史记录等数据等单一的地区供电企业很难得到,因此导致企业往往会放弃风险评估的某个方面,导致评估的不全面性。
4.3 与检修工作脱节
由于供电设备风险评估方法本身并非源自状态检修,而是源自经济学中的风险研究,因此大量的计算与安全性稳定性无关的经济数据,不仅使得风险评估过程冗长,更使得风险评价工作与检修决策脱节 对检修工作支持有限。
4.4 对检修决策支持有限
精度低与不全面的风险评估报告往往无法反映现时设备状态下的真实风险,并且评估结果本身所能提供的数据对检修决策往往影响有限,因此无法有力支持检修决策的制定,使设备风险评估的效用发挥较小。
5 结束语
总之,设备状态评价存在着缺乏实时性与精确性,评价结果单一等问题,使下一步的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难度大。而风险评估存在着自身复杂并且模型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导致对检修决策的制定支持力较小。因此设备状态评价与风险评估成为供电企业开展设备状态检修的短板,需要在理论与方法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才新.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和前景田.中国电力,2005,38
(2):1-7.
篇5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201-02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金融电子化建设投入,扩大其网络规模和应用范围。但是,应该看到,金融电子化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并且,这个问题现在显得越来越紧迫。
1金融网络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风险
金融活动越来越多地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网上证券交易、资金转账、清算支付、信用卡交易、信用查询、电信银行业务等基于网络的金融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各种不同规模的金融系统也在迅速的发展壮大,金融业务的网络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为我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威胁与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绝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互联互通,并与国际互联网直接或间接相连,如何有效防范来自外部的攻击、窃听、木马、病毒的多重入侵是金融网络组建与运行中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机构内部的员工、终端、服务器、网络设备、软件等的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外部出口是一个点,而内部体系是一个面,所以来自内部的威胁往往要远远大于外部,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2金融网络的风险评估与防范
最有效的金融网络风险防范措施就是对网络系统进行等级保护,按照重要程度进行级别划分,对不同等级的网络系统通过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划定边界,并针对不同等级的网络系统,特别是核心业务网络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系统地分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查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整改措施,并及时进行整改。
风险评估根据网络系统等级划分后的的重要程度和机构自身的条件选择自评估或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现场检查、风险分析及策略选择3个步骤进行。
首先,现场检查阶段应明确目前网络资产情况、网络系统的安全需求、当前的安全控制措施情况、业务对网络系统的依赖性,明确网络系统的技术脆弱性,主要包括:设计弱点、实现弱点、配置弱点等等。现场检查切勿走形式,务必提前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与实施细则,并严格按照检查计划进行。只有现场检查阶段得到了全面、真实的业务数据,才能为后面的综合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
风险分析阶段是整个风险评估的核心部分,需要利用现场检查阶段得到的各类数据,综合分析金融网络系统所存在的各类风险。具体实施则应包括关键资产安全需求(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定、关键资产威胁分析、脆弱性分析、综合风险计算及风险分析总结等几个方面。
安全需求分析包括应选择关键资产、并对关键资产进行安全需求分析与赋值。威胁分析针对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威胁来源、对威胁进行分类、研究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威胁的严重程度。脆弱性分析包括以下几点:网络安全策略及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安全组织体系是否健全,管理职责是否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是否合理;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各类安全保障措施的组合是否合理;网络安全域划分、边界防护、内部网络防护、外部设备接入控制、内外网隔离等是否到位;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和终端设备的安全性是否可靠,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病毒防护、恶意代码防范等是否有效。此外,还应检查设备、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记录,变更管理,安全事件分析和报告;运行环境与开发环境的分离情况;安全审计、补丁升级管理、安全漏洞检测、网管、权限管理及密码管理情况;机房安全管控措施、防灾措施、供电和通信系统的保障措施等;关键资产采购时是否进行了安全性测试,对外部服务机构和人员的保密约束情况,在服务提供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管控措施;应急响应体系(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建设情况,应急演练情况等。
综合风险分析主要是综合分析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现状,对资产、威胁、薄弱环节、已有安全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安全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分析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整体风险状况,最后根据风险的程度逐 条列出风险列表,通常可将风险划分为3个等级,即一般风险、中级风险和高级风险。
策略选择阶段根据前一阶段得到的风险列表,结合安全需求和业务目标,开展相应的整改工作,开发和选择符合成本效益的信息安全保护策略,包括安全管理策略和安全运行策略,并制定合适的风险缓解计划。特别是针对高级风险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化解,对于短时间内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及时处理的高级风险,应制定专项风险防范方案,并提出后期整改计划。
经过较为全面的风险评估与相应的整改,可以极大的降低金融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评估保证必须定期组织进行,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整改到位。
3金融网络的应急体系
做好风险评估与防范,千万不能忽视应急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即使金融网络各方面风险已得到控制,仍避免不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系统运行或使用替代方式继续进行业务处理,是衡量一个网络体系是否健全完善的重要指标。
金融网络比起其他普通网络系统,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一个社区的网络或是一所学校的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所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远不及一家银行资金业务或支付清算系统网络所出现的事故。金融网络的应急处理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金融网络应急体系建立的首要环节就是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应涉及应急处理的各个部门、单位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组织协调,确定应急方案,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应急联动。
其次,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不断完善IT层面的应急预案,完善网络、机房环境等应急操作手册,提高金融网络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快速、合理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金融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造成损失和影响,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运行。
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取决于预案所涉及的人员对预案的理解。因此必须定期组织要对预案的宣传、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参与应急处理的每个人均能充分理解应急预案的中心思路、应急处理的原则、应急处理的具体执行流程,以便在实际应急处理过程中迅速进入状态,确保应急处理的效果。
实战演练是为检验应急设施的有效性、锻炼应急队伍、改进应急预案等,针对真实运行的系统主动进行的演练,实战演练前应检查预防性措施的就绪情况,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演练风险。演练必须注重真实性,不能走过场,要模拟出真实事件发生的效果,最好由第三方组织在不通知预案执行者的前提下进行,以达到更真实的现场效果。
4结束语
金融网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防卫措施,否则将会影响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是一个综合集成的系统,它的规划、管理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IT技术公司通力合作,进行科学的、强有力的干预、导向和防护。随着金融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金融网络不再局限于专网,而必须使用如互联网那样的公网。通过风险评估机制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智能、深度的安全防御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可动态发展的纵深安全防范体系,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信息系统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安全;风险;体系;评估;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2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电力企业长期不懈地狠抓安全生产,但安全事故依然频频发生,始终无法根除。如何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企业重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全文化,重点介绍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应用,并就如何做好体系建设展开探讨。
一、当前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思考
据调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95%以上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调查统计表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个人的行为和素质有很大关联,与企业安全体系是否完善息息相关。我国电力企业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了企业内部独特的安全文化,由制度、正策、法规、规程、规范及标准等构成了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两票三制”成为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石,是指导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和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法宝,但安全生产事故仍然接连不断,未能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这与电力企业安全体系建设不足紧密相关。
第一,电力企业安全体系不完善,安全文化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员工未能自觉遵守规程、制度。每次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后,事故防范措施才得到进一步完善、强化,事故防控手段才更完备,安全处于“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
第二,风险辨识意识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们大力倡导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却忽略了如何有效辨识生产活动过中各环节、每个作业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并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增强安全意识天天讲、人人喊,但在生产活动中,如何有效辨识各种危害,从而采取措施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如何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值得深思。
第三,企业对安全文化内涵理解不透,风险评估及管控能力不足。长期以来,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促使员工实行安全自主管理、规范其生产行为,提高安全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标准化作业,成为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涵。但是,生产作业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及管控,危害及风险描述空泛、无量化,控制措施针对性不强。
二、为什么要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电力安全风险仍然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问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基础工作还需要强化,管理还比较粗放,系统性管理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把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基于目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企业发展要求而建立的。体系关注“五要素”(人、系统、设备、环境、管理)和“安健环”(安全、健康、环境),不仅要考虑人的安全,还要考虑生产的安全、系统的安全、设备的安全、环境对人的影响。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规范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管理软实力,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体系从风险控制出发,提出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
三、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特点、作用
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渗透着全方位安全管理的思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是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在体系建立之初所做的一项科学、具体而且必要的工作。风险评估是用可量化的指标,科学评价出危害的风险级别。
危害辨识指辨识出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和企业形象的危害。操作时应注意一个作业步骤可能存在多个危害,危害的一般表述形式:“副词+名词或动名词”;风险评估指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程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风险管理工具,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实施风险管理并评价风险管理结果,其意义在于鉴别潜在和显露的风险并加以控制,以期预防损失;其次,在损失发生后采取补偿措施,减少损失的危害性,保障安全生产。她能促使安全生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步骤,使安全和预防两大任务变成现实。
四、如何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
如何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及存在的风险,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探索实现安全生产的风险防范体系,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落实安全措施,已是电力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通过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此外,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是职业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的过程,其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为了控制风险,企业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再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
第二,对所有辨识的各级各类风险进行量化,并依据规程、标准、法规、企业状况等制订危害和风险防控措施,并一一汇合形成完备的安全作业防范体系。
第三,必须充分认识到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长期性、系统性,任务艰巨,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合力、智慧,在企业生产作业活动和安全管理中不断总结、完善、长期锤炼,才能完成安全体系建设。
第四,为保证危害辨识、风险评估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电力企业必须认真做到:
(1)高层领导重视,成立领导实施组织,指定单位内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督促和管理活动;
(2)集思广益,确定具体计划,明确责任人、完成期限、督察对象、任务分解、落实阶段等具体事项;
(3)确定活动人员对于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的培训需求,实施适当的培训计划;
(4)评审评价的充分性,判定评价是否合适、是否充分;
(5)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的重要发现形成文件。
第五,明确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基本步骤:
(1)确定专业工种,编制作业任务;
(2)分解作业步骤:按照作业任务执行过程的功能进行分解、归类为若干个功能阶段。如“220kV线路停电操作”可分解为操作准备、开关操作、刀闸操作、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措施布置、记录与归档等几个步骤;分解作业步骤时,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作业方法、作业要求、作业环境相一致的几个功能阶段也可以归纳为一个作业步骤;
(3)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会受到伤害的对象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4)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或现有计划的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5)确定风险等级,进行评分,按分值大小明确风险是否可承受;
(6)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编制控制措施以处理评估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的适当和有效;
(7)建议措施的采纳:根据经济分析判断结果以及现场的可操作性、适宜性、资源情况等综合进行判别后确定建议的措施是否采纳;
(8)形成风险评估报表库: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结果,填写“风险评估报表”,形成单位、部门、班组级的风险概述库,作为班组现场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标准作业程序卡、工作方案的依据。
五、结束语
风险管理建设已成为现代电力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企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可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变为现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员工在电力企业作业活动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现实性与必要性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维稳思路的重大调整,是维稳工作的重大创新,具有法律、政策和理论依据。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的形成,是受流行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安全进行评估预警思潮的启发。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预警系统侦测经济安全,如美国的“美国商情指数”(哈佛指数)、法国的“景气政策信号制度”、日本的“日本景气警告指数”等,主要原理是甄选部分敏感指标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指标系统针对经济活动中具有代表性、先兆性的若干变量进行测评和辨识,以对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也建立在与之相类似的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基础之上,通过事先对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进行分析预测、研判评估,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化解,为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保证社会运行在稳定与秩序的轨道上,从而防止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局面出现。同时,全国一些地方相继探索实践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如四川遂宁、我省的定海区、嘉兴秀洲区等。这为我省推行这一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具有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对突发事件建立各种有效的评估机制是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突发事件危险管理的基础。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评估体系,对预防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有序性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央和省委有关预防处置的文件,都要求立足事先防范、及早化解,推进维稳关口前移,预防和减少的发生。而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实施前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正属于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一项子内容,是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是中央和省委有关预防处置文件的应有之意。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事关民生问题的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一旦失误,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引发危及社会稳定的事件。当前,,尤其是重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发生的诱因看,主要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和企业改制等方面;从爆发的时段看,多发生在重大决策、重要政策的出台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的推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等时段。近几年,我省因土地征收、城镇拆迁等重大事项引发的比重较大。通过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各项决策设置一道“刚性门槛”,有利于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因决策失误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有利于妥善解决重大事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以及:有利于重大事项的平稳顺利实施,保障经济发展。
实践与探索
省委领导对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十分重视,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等省领导多次对该机制的建立提出要求。省委维稳办根据省委领导指示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该机制的建立健全。
审慎周密制定《办法》。一是认真总结基层实践探索。一方面,广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认真总结近年来省内部分市县主动探索实践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做法,在2008年下半年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文章,提出在全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议。二是积极开展规范化试点工作。经省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列为2008年重点工作,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舟山市定海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和操作办法。三是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和书面征求等形式,广泛听取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六易其稿,反复修改,力求全面、准确、严谨、可操作。并采取先试行、再不断完善的方案出台。2009年初,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文件,出台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指导性政策。
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实际。一是评估工作立足县级。县级政府是行政体系中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枢纽,是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的具体执行者,许多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制定和实施都集中在县级层面。因此,县级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出抓好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就是把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对各类不稳定因素预测在先、防范在前,积极化解、有效控制,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市级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可参照《办法》组织开展,乡镇(街道)风险评估工作则由县(市、区)规范细化。二是重大事项范围立足“四重”。凡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要事先组织评估,而不仅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把党委、政府提出的年度重点工作(如十大实事)作为评估的重点对象。三是责任主体立足部门。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的重大事项,由县(市、区)党委、政府指定
评估责任部门。维稳办一般不负责具体评估工作。四是责任追究立足倒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列入“平安浙江”考核内容。对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不稳定问题和,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扣除“平安浙江”考核分值,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多措并举加大推动力度。一是抓培训。省委维稳办先后两次组织部分市、县党委副书记、全省维稳办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如何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等授课交流,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二是抓指导。省委书记赵洪祝、副书记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多次在全省维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求各地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项目建设、改革措施、政策调整等进行经济效益与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协调好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省委维稳办通过面上指导、点上检查等方式,指导各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各地稳步实施。省委维稳办今年还组织人员对各地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推进深化。三是抓推广。召开全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现场会,认真学习全国推动“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工作座谈会精神,观看了舟山市定海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电视片,总结推广10个县(市、区)的成功做法。四是抓考核。省委维稳办把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2010年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积极与省平安办沟通,将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平安浙江”考核范围,对未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未组织开展3项重大事项评估的、评估工作不规范的等情形予以扣分。
实践成效与突出问题
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至2010年底,全省90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出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并已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11个市也都建立了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开展了评估。2010年,全省共评估重大事项2767件,停止或暂缓实施186件,占6.7%。其中,县(市、区)级评估重大事项占了总数的96.7%,市级占了3.3%;由维稳办牵头组织实施的占10.1%,由乡(镇)、责任部门组织实施的占89.9%,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作氛围基本形成。通过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党委政府对维稳工作重要性认识更加统一,进一步强化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推进了维稳责任的落实;各职能部门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抓发展中更加注重稳定工作。明显增强了稳定意识,推进了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
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一是评估范围更为拓展。评估范围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项目,正逐渐拓展到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二是责任主体更为明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探索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对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责任作了区别,对维稳办自身牵头实施评估的条件作了明确。三是评估程序更为完善。各地普遍按照确定事项、调查论证、科学评估等程序开展评估。杭州余杭区委把评估流程确定为评估事项排摸、申报、评估、应对、备案及考核六个环节,设定了走访群众、问卷调查、群众听证、基层座谈、专家论证、部门会诊、综合分析等七个评估步骤。
评估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正确运用科学评估手段有效控制社会稳定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政策、决策、改革措施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的推进更加顺利,一批重大事项被暂缓实施或被停止实施。一些重大事项中的不稳定隐患被及时消除,因重大事项而引发的不稳定问题明显减少,群众对党委政府出台的重大事项更加理解和支持,维稳工作的环境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形成。如,舟山定海区教育局准备对定海城区中小学学区重新进行划分。因学区划分牵涉群众子女入学、区域房价等众多问题,很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区委维稳办和教育局及时组织专项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提出调整建议,提高了学区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消除了因学区划分可能引发的不稳定问题,使政策调整得以顺利实施。
当然,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认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项目建设;一些同志认为评估束缚工作,不利于放开手脚大干;一些同志认为评估工作是走过场、走形式,可有可无。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一些地方重机制建设、轻运行操作,工作进展慢、开展项目较少,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敷衍考核的情况;各市虽建立了机制,但评估工作开展不理想,评估项目量少面窄:省级部门还没有建立此项机制,评估工作还未开展,上下协调联动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评估机制不完善。评估主体“重乡镇轻部门”,由责任部门开展评估的少。评估范围“重项目轻决策”,基本停留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涉及少。评估程序“重评估轻落实”,一些地方在评估工作的后续措施落实上不力。存在“两张皮”情况。评估时机“重事中轻事前”,习惯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实施评估,在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实施前开展评估的少。
思考与建议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它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的情况,改变重机制建设、轻运行操作的现象。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固强补弱,建立健全机制,精心组织推进,把风险评估过程作为深化群众工作的过程、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工程全面加以推进,在全省上下切实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格局。
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县级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全面建立制度、完善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未经评估的不得作出决策,努力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主要任务是:省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建立组织、出台制度、健全机制,积极
探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着力在组织实施上下功夫;各市要进一步健全机制,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着力在规范运作、落实要求上下功夫:各县(市、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细则,着力在拓宽领域、深化提高上下功夫。
进一步拓展评估领域。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组织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当前,要以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为重点,特别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政策,包括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公用事业价格调整、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项目,包括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大型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和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等。
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牢牢把握党委政府主导、“谁主管谁负责”以及客观公正等原则,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灵活、简便、高效的运行机制。各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牵头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工作。二是明确评估程序。按照确定评估项目、制定评估方案、认真分析预测、形成评估报告、确定实施意见、落实维稳措施等评估程序,做到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三是制定实施细则。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具体工作意见和相应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评估的范围、内容、责任主体以及基本程序等。省级相关部门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决策权限和实际需要,参照《办法》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评估事项范围、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等。
篇8
摘要:随着金融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和成本高的趋势同质化越来越明显。各大金融企业为了能够吸引客户,出台了一系列诱人的营销方案。然而,却忽视了与其相对风险的评估。本文通过客户风险评估体系流程、原则、指标和风险控制工具的探索,建立了金融企业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这套体系能够为营销部门所用,通过制度的约束,更好的控制由于营销客户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风险评估体系;审计;风险控制
一、建立金融企业营销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建立金融客户信用记录
通过建立金融企业客户风险评估体系并引入社会共享信息,利用人民银行采集的非居民客户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及税收欠税、空头支票等相关信息,结合公司内部客户的交易往来记录,对客户进行信贷等风险评级,直接指导款项回收预警和部署应对预案。并将风险评级放入个人信息档案,以供社会共享,节约重复调查的成本。
(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管理金融商品,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和租赁。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金融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重任,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不一样,金融企业因为社会责任将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风险。建立金融企业客户风险评估体系,能更好的衡量金融营销客户对企业带来的风险,使金融企业更好的运行和发展,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三)减少金融企业的坏账损失
随着金融企业体制的不断改革,金融产品的供需关系,也逐步由以前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贷款等回收难的问题变得日益凸显,因此对金融营销客户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能够让金融企业更好的识别客户的风险,能有力的减少坏账的损失。
(四)更好地了解和评价金融营销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
据有关资料显示,导致贷款回收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或者是经营困难,而这类企业往往涉及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建立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可以对用户的市场经营状况、市场前景、诚信等许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体系的建立,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预知客户的欠费风险,从而可以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方案,把款项回收风险控制在交易之前。我们可以根据风险评估体系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营销计划,参照信用卡的机制,我们也可以对不同的用户施行不同的信用额度。
二、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就是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收入以及成本进行对比,从而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不断的采取修正措施,使成本与收益得到最优点即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我们在制定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该体系带来的好处,还需要考虑实施风险评估体系的成本,当成本大于效益的时候,则不选择实施该体系,或者是实施另外的风险评估方案。
2.与金融营销策略相结合原则
我国金融企业对客户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选取按照目前现行的分类进行客户分类:低端客户,中端客户,潜力客户和高端客户四类,分类依据是该客户在银行的资产水平以及偿债的能力,这样分类,有利于银行向制定合适的营销计划。低端客户是指那些信用等级比较低,偿债能力弱的客户;潜力客户是指那些未来有能力给银行带来潜在盈利的客户并有意向转移其存款;高端客户顾名思义就是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并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或者是个人。同的等级的客户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制定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时候,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不同的评价,使我们的评价体系与客户的实际情况紧密的联系起来,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控制方案,从而使金融企业的营销方案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可行性。
3.具有可预见性与解释性原则
完善的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是基于金融监管模式的核心和支撑。因此,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中科学、动态的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不过,基于审慎监管的原则,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可预见性、解释性将是保证分类监管措施的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也是保证金融行业发展与市场安全的前提。
建立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能够防范于未然,在还没有带来实际损失的时候,对于潜在的损失要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估计,能够预见到未来金融客户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建立营销客户的风险体系的指标要具有可解释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营销客户存在的风险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金融企业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流程
结合当前国内外对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成果,按照上述原则,总结金融企业营销客户过去多年由于各种原因给金融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历史资料及数据,通过归纳总结,对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3个部分。其中在风险识别下,提出了5 个一级指标,其中包括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或担保、环境条件;在风险分析下包括了14个二级指标,如当年贷款的回收率等。最后对如何有效控制金融营销客户带来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具体如图1所示。
三)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1.风险识别点
能力。着重考察金融客户的市场前景,其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盈利的能力,并且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借款等。
品质。着重考核金融客户客户是否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按期偿还款项。主要通过金融企业与客户以往的交易纪录来进行判断,即拖欠的时间和额度来计算其信用度。
资本。从客户的资本净值及负债数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评估金融客户的自有资金是否雄厚。
担保或抵押。考核金融客户若不能按期偿还欠款,是否能提供担保,且担保品的变现能力较强还是较弱。
环境条件。判断金融客户所属的行业前景和所处的环境对其经营和发展是否有利。
2.风险分析———风险识别点的衡量指标分析(1)能力的衡量指标
速动比率指的是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可以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直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应的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权益乘数又称股本乘数,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计算公式为: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为利息费用的倍数,计算公司为:经营现金净流量/ 利息费用
(2)品质的衡量指标
当年贷款的回收率:当年实际贷款回收额/当年应收到的贷款总额×100%
旧年贷款的回收率:旧年实际贷款回收额/旧年应收到的贷款总额×100%
资本净值是资本减去负债的总额,是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其公式为:资本净值= 资本- 负债
(3)资本的衡量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固定资产利用率,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100%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司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4)担保或抵押的衡量指标
担保率是指客户对外进行的债务担保,其计算公式为:担保的资产与总资产的价值之比。
抵押率,抵押率又称“垫头”,是抵押贷款本金利息之和与抵押物估价值之比。
(5)环境条件的衡量指标
行业排名是相关机构通过对某行业相关数据的收集,进而得出的该企业在行业所处的地位。
3.风险控制的手段
改变营销方案:对风险较大的客户,改变对其的营销方案,采取更保守的营销方案,信用额度调整为0。通过风险分析,对风险较大的企业,采取调整信用额度的办法,将其信用额度调低,等到风险因素消除以后,再调高其信用额度。
4.金融企业营销客户风险评估方法
因为风险分析的指标很多,我们需要确定风险指标的权重才能更好的衡量营销客户的风险。指标权重的如何是在确定是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最重要的内容。在已经确定了单项衡量指标的前提下,评价结论将随着权重的变化而改变。本文采取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提出运用综合客赋权的方式,来确定金融营销客户风险评估指标的权重。主观赋权法,选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在实际情况下,金融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往往比较多,此时,本文假设其面临的风险由以下几种:有i(i=1,2,…,n) 种待评价的风险,同时将每种风险都可以用j(j=1,2,…,m)个指标来进行评估。
进一步的采用p 种赋权方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其权向量为uk=(uk1,uk2,…,ukm),k=1,2,…p。其中ukj 为第k种赋权方法所得的第j 个指标的权重,且=1,建立如下确定指标权重的加权最小二乘法优化模型:
然后再根据确定好的权重对风险点进行打分,打分如表2。
通过上述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分数越高,金融企业所面临的营销风险越小。面对分数较高的客户,可以实行比较宽松的营销方案,而风险比较高的可以采取较严格的营销方案。通过营销客户风险评估的分析,更好的为金融企业降低风险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凯丽.电力营销[M].北京:电力出版社,2007.
[2]熊善丽.中国企业营销审计的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7,4.
[3]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J].会计之友,2008(10).
[4]罗湘龙.国内市场营销审计研究综述[J].财会,2008,(11).
[5]谭成,李欢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评估研究[J].价值工程,2009(2).
[6]王敏,王智,杜文.电力企业营销审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篇9
【摘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 大、企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复杂化,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日益显著。特别是“安然”、“世界通讯公司财务欺诈案”事件之后,更加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高度重视,纷纷开始探索解决企业税务风险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我国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我国企业税务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做了阐述。
【关键词】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风险控制
识别、评估税务风险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的一部分,是企业制定税务风险应对措施的基础。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可以通过风险损失清单、财务报表、风险因素预先分析和因果分析等方法建立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指标,以此来识别风险。对于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可以通过风险坐标图法、详细评估法、风险度评价法、SWOT 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估。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
(一)税务风险识别的概念
税务风险识别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利用有关的知识和一定的方法就企业面临的风险加以判断、发现风险因素的过程。税务风险识别实际上就是收集税务风险事故、风险因素等方面的信息,发现引发潜在损失的因素。
(二)税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1)风险损失清单法。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风险清单法,即运用类似于备忘录的方式,将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一一列举出来,并联系企业自身运营情况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企业的决策者和风险管理者依据所列举的风险清单,对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合理的评估,并探究防止风险的发生和蔓延的对策。税务风险事项有的特征较为明显,有的则较为隐晦,所产生的影有的微不足道,有的影响十分重大。为避免忽略相关风险事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或聘请税务顾问编制税务风险一览表,把税务管理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项一一列举出来,企业可以对照该表,这样能够比较简单的识别风险。
(2)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为依据,对企业的收入、利润、负债等进行风险分析。通过财务报表上的相关数据,计算税收负担率指标、利润率指标等各项指标,进而采用比较分析法来分析数据。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同类企业的指标做对比,若某项目指标差异较大,则说明存在税务风险;也可以以企业以前年度平均水平作为基期,将当期变动指标与其作对比,分析发展的趋势,确定分析项目是否存在异常,以此来识别企业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3)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是指在开始某项活动之前,对整个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类型进行分析,估计可能发生的后果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通常有四个步骤:首先,区分系统出现的风险的类型,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与本企业曾出现类似事故的资料。与专家磋商,深入了解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可能带来的事故,分析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属于哪一类型。其次,调查风险源,明确风险因素存在之处,从而确定风险源头。然后,将已经识别的风险源转变为风险事故的触发条件。最后,对已发现的风险因素按照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等级,然后依据等级的轻重程度对风险进行有计划的管理。
(4)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从导致税务风险的原因出发,推导出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一种识别税务风险的方法。在税务风险管理实践中,引发税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而这些因素往往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企业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准确无误地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因果分析图就是寻求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够清晰、有效地整理出税务风险和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一)税务风险评估的概念
税务风险评估是指在税务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各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并对风险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和评估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评估风险产生的影响后果。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税务风险就越高。
(二)税务风险评估的方法
税务风险评估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它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税务风险评估可以由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聘请的税务专家进行操作。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该与企业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
(1)风险坐标图法。风险坐标图是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作为自变量,风险发生后产生的影响程度作为因变量绘制在直角坐标系上,旨在对多项风险进行直观比较,从而明确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2)详细评估法。详细风险评估是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详细的识别、评价,评估可能引发风险的威胁和弱点,根据评估结果来选择可行的应对措施。这种识别集中体现了税务风险管理的思想,即识别企业税务风险并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此证明企业管理者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恰当的。此时企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税务研讨会、问卷调查或咨询专家等具体方法来评估风险。
(3)SWOT分析法。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Treats的首字母缩写)分析法,是将企业的内部环境的优劣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列在一张“十”字形图中加以对照。企业通过SWOT对企业目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初步评估,明确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从而制定最优战略,实现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3-0044-03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理念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重视。根据CME(Chieago Mercantile Exchang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全球外汇市场调研结果,被调研的893个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已经使得投资者开始重点关注对手方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金融机构评估对手方信用风险的方法、模型合理与否,关系到评估结果的优劣。通过笔者与穆迪信用咨询公司、惠誉信用咨询公司、德勤风险管理咨询、Riskmetrics信用咨询等机构的多次沟通交流,本文概要阐述了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和基本做法,并对银行间市场完善授信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信用风险评估理论
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大致有统计模型、CAMEL模型和专家判断模型等三种理论依据。
(一)统计模型
利用统计模型进行信用评估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数据积累,一般至少需要连续3年的相关数据。
1.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理论
违约概率是预计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评估结果与违约率的对应关系是国际公认的事后检验评级机构评估质量标准的一项最重要的标尺。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如何准确、有效地计算违约概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十分重要。不同评级机构所设定的违约定义可能不同,所反映同一等级的质量也因此而不同。只有违约定义相同的评级机构,其评级结果才可以进行比较。有了对应违约率的资信等级才能真正成为决策的依据。商业银行违约概率常用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内部信用评级历史资料的测度方法;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测度方法。
2.违约损失率LGD(Loss Given Default)理论
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占风险暴露(债权)的百分比,即损失的严重程度。在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益加大和创新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银行对资产风险的量化和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因过于简单、缺乏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等原因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和银行监管的需要。以独立身份服务于全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公开上市债券为主的外部信用评级对银行内部以信贷资产为主、与银行自身有着特定联系的资产组合的适用性也越来越小。因此,银行开始开发类似外部信用评级但又反映内部管理需要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以适应上述市场和内部管理发展的需要。随着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认识到LGD在全面衡量信用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评级体系的结构开始由只注重评估违约率的单维评级体系向既注重违约率又注重违约损失率的多维评级体系发展。历史数据平均值法是目前银行业应用最广泛最传统的方法,新巴塞尔资本协定的许多规定也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以其简单易操作而受到欢迎。
(二)CAMEL模型
CAMEL评级体系是目前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等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等级评定制度。因其五项考核指标,即资本充足性(Cd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其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为“CAMEL”,正好与“骆驼”的英文名字相同而得名。当前国际上对商业银行评级考察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未跳出美国“骆驼”评级的框架。“骆驼”评级体系的特点是单项评分与整体评分相结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评级风险管理能力为导向,充分考虑到银行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层次,是分析银行运作是否健康的最有效的基础分析模型。在具体CAMEL模型的指标及其权重选取及校验过程中,大多采用了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
(三)专家判断模型
银行信用评估的起点是对其财务实力的综合判断,应从定量定性两个角度综合评估。经营战略、管理能力、经营范围、公司治理、监管情况、经营环境、行业前景等要素,无法通过确切数量加以计算,而专家打分卡是一种更加偏向于定性的模型。在缺乏外在基准值,如信用等级、违约和损失数据等的情况下,开发专家判断模型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专家判断模型的特点是:符合Basel要求,具有透明度和一致性;专家打分卡建模时间短,所需数据不需要特别的多;专家打分卡可充分利用评估人员的经验。
二、信用风险评估的通常做法
(一)信用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
评估方法应充分考虑风险元素的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一方面,引人大量的精确分析法,并尽可能地运用统计技术。另一方面,不浪费定性参数的判别能力,并用以优化计量模型的预测效能。除CAMEL要素外,还需考虑更多更深入的风险因素。评估要素主要包括品牌价值、风险定位、监管环境、营运环境、财务基本面。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基本做法如下图所示。
(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造
数据准备是模型开发和验证的基础,建模数据应正确反映交易对手的风险特征以及评级框架。定义数据采集模板,收集、清洗和分析模型开发和验证所需要的样本数据集。影响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因素主要有非系统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非系统性因素是指与单个交易对手相关的特定风险因素,包括财务风险、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能力、基本信息等。系统性因素是指与所有交易对手相关的共同风险因素,如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商业周期等。既要考虑交易对手目前的风险特征,又要考虑经济衰退、行业发生不利变化对交易对手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影响,并通过压力测试反映交易对手的风险敏感性。
(三)变量选择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
称AHP: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层次分析法的内容包括:指标体系构建及层次划分;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相对优势排序;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在保留原始变量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起到降维与简化问题的作用,使得在研究复杂问题时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从多个原始指标的复杂关系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揭示原始变量的内在联系,得出关键指标(即主成分)。
3.专家判断
关键指标权重和取值标准设定是通过专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确定,取值标准是建立指标业绩表现同分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取值标准的设定应能正确区分风险,取值标准应根据宏观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周期定期调整,从而反映风险变化。
(四)模型校验修改
模型构造完成后,需要相应财务数据的不断校验修改。财务数据可直接向对应机构索取,也可通过第三方数据提供商获得。直接获取数据的方式准确性较高,但需对应机构积极配合,且需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数据录入、核对和计算。通过第三方数据提供商获取数据效率高,但需支付一定费用,且面临数据不全、数据转换计算等问题。在违约概率模型的开发过程中,通常遇到模型赖以建造的数据样本中的违约率不能完全反映出总的违约经历,需进行模型的压力测试,确保模型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获得合理的结果,并对模型进行动态调整。
(五)引进或自主开发授信评估系统
根据完善授信评估模型,撰写授信评估系统业务需求书,引进或自主开发授信评估系统,提高授信评估效率。授信评估系统还应与会员历史数据库、限额管理系统、会员历史违约或逾期等信息库无缝连接,避免各个环节的操作风险。
三、对银行间市场完善授信评估的启示
(一)完善授信评估可积极推动银行间市场业务发展
银行间市场会员信用评估水平的提高,可有效防范银行间市场系统性风险。为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成员需及时、合理、有效地对相应会员银行或做市商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会员或做市商资信状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为其设置信用限额。
(二)引进成熟的授信评估方法、模型和流程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监管要求,国内大中型银行都已经或正在国际先进授信评估机构的帮助下,开发PD或LGD评估模型。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应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授信评估方法和模型,在消化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国际先进咨询机构作为顾问,构建授信评估方法和模型。
(三)引进或自主开发授信评估系统
为防止操作风险,提高授信评估工作效率,实现授信评估与机构内部相关系统的连接,银行间市场参与者需根据授信评估方法、模型、授信资料清单、分析报告模板、建议授信计算公式等内容,撰写系统开发业务需求书,或引进先进的授信评估系统并进行客户化改造,或选择系统开发商进行自主开发授信管理系统。
(四)加强授信评估培训和知识转移
借助专业授信咨询机构的培训,授信评估人员可学习授信评估模型的理念,掌握定性评估时专家判断的尺度,运用统计方法确定定量和定性因子的最佳模型;掌握数据转换和根据数据质量或可获得性调整数据的方法;动态识别模型的表现,包括统计证明和稳定性;熟悉模型的样本外测试;学会将模型评级映象到外部评级级别和内部、外部PD值等本领,同时增强业务人员对新资本协议的理解,提高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培养出自己的专业信用风险评估分析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善授信管理项目组[J].国际现金授信评估机构研究报告.
[2]马海英,郭钰.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