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元素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元素的作用

篇1

关键词: 导学式 小组合作学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但这一部分知识涉及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知识杂乱,虽然课堂上热热闹闹,但课后学生容易忘光,学生的思维潜力无法得到发挥,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我运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心理感受,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教师导学、分组自学、学生展示、总结提升”四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我从这四个环节谈谈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该环节中,教师课前发给学生优质导学案,并指导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需要自主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合作展示的问题。“学案”较之于“教案”,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学生的主动“获取”,让学生“会学”。导学案需要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精心编制,下面以苏教版高中《化学1》中的一节内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为例加以阐释。

(一)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导向,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进度和学情合理确定学习目标。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

(1)了解铜的有关性质,系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掌握Fe和Fe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途径;(3)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和Fe,从中获取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二)设计预习自测题

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几道预习自测题,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可通过预习自测题,自检自测,分析目标的实现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设计了下面预习自测题:

1.在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中( )

A.铁被还原,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铜被还原,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铁被氧化,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铜被氧化,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与铁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溶液的是( )

A.盐酸 B.氯气 C.CuSO溶液 D.稀硫酸

3.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该化合物可能是( )

A.FeO B.FeCl C.FeSO D.FeO

(三)预设课堂探究问题

课堂探究的问题预设是关键。在自主预习中,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化学知识,同时存在一些疑惑,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同。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巧妙地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相关问题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问题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中等生受到激励,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需要着重探究的问题主要有如下:

提供药品:FeCl溶液、氯水、双氧水、KSCN溶液、铁粉、铜片、高锰酸钾溶液、NaOH溶液。

探究问题一:某久置的FeCl溶液,猜测FeCl溶液变质,变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体现原离子的什么性质?生成什么离子,如何检验?请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问题二:为了消除这种变质,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探究问题三:FeCl溶液是否完全变质?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证明?请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问题四:溶液中Fe的检验都有什么方法?Fe的检验方法又都有哪些呢?

探究问题五:Fe、Fe、Cu氧化性强弱顺序如何?将铁粉加入含有Fe、Cu的溶液中,铁粉先和哪种离子反应?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要多留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存在的困惑和反思,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一起改进并优化导学案设计,让导学案更适合学生。

二、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在该环节中,各学习小组针对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班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6人,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整体的学习和常规工作。教师要多和各组的组长进行交流,了解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同时加强组长的责任心,鼓励各个小组创造性地开展合作,对于各小组的情况要及时地点评和总结,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对于问题较多的小组,应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要充分调动小组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质疑、善于探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借助实验的验证,会得到很深刻的印象,受课堂时间所限,更需要小组的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才可以完成实验探究活动。

三、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

该环节中,各学习小组在分组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问题,分别安排一名学生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点评和修改。

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和表现意识,学生对来自学生的鼓励和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

四、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该环节中,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需要总结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专题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应用题进行操练。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有些学生的畏难情绪主要源于知识的“零乱分散”,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篇2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作用

1.前言

校园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内以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文化,例如楼道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设施事故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劳动或社会实践安全、学生身体特殊事故等,均属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范畴。校园安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支撑。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与师生人身安全,也属于各学校需注意的重点。

2.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⑴熏陶。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会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方展,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有行为的自觉性,注意自我安全管理与防护,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⑵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与心理发展的空间,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环境。⑶现代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于一体的文化形态,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落实,能够帮助大学生孕育出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与安全科技成果,进而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氛围。⑷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过渡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校园安全文化以及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习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3.1明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首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大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细,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打好基础;再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⑴完善校园安全物质文化。首先,需保证高校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防雷设施设备,所有活动器材必须无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的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必须达标,桌椅门窗以及学生床铺等必须整洁、完好;其次,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必须达标,校园四周50m范围内不允许有无证经营的小摊点,200m范围内不允许有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对大学生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场所,也不允许有乱建、乱堆现象以及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再次,需保证高校的建筑完好,无危房危墙存在,无地灾隐患,各种场所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与教学需求,还需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点:一,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高校发生自然灾害、治安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应急方案紧急处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与高校安全有关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须完善与明确,以保证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学校的财产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还需根据隐患程度建立分门别类的安全隐患台账,根据台账的动态性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与处理。

⑶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高校应该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中,通过课程的渗透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科学的三观。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安全隐患警示标志、安全宣传栏、班级安全手册等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意义。再次,高校需针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与法制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精神文化[3]。

⑷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安全、不合理的行为习惯,这对其后期步入社会工作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还应该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通过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引导大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3.3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落实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应该分三个步骤加强落实,以保证其能充分地发挥效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良好的影响。第一,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宣传发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第二,贯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点,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定期总结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4.总结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各高校理应引起重视,充分了解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应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章.浅谈高职院校安全文化教育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6):170-171.

篇3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动态值; 脑出血; 发热; 抗菌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ynamic serum procalcitonin(PCT) monitoring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ntibacterials treatment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ever pati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clinical.Method:68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ng pyrex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4 cases in the PC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ibacterial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serum procalcitonin(PCT),34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experiential antibacteri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patients’ clinical situations and laboratorial examination.The survey conducted 28 days,PCT values of the PCT group and the usage of antibacterial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ntrasted.Result:Serum procalcitonin of the PCT group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C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spects of antibacterial usage ratio,antibacterial using density(AUD),the costs of antibacterial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costs(P

First-author’s address: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Zhanjiang 52403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15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首次卒中的10%~15%,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致死率高。脑出血患者80%~90%在发病后或病程中出现发热,体温越高,卒中预后越差,卒中后发热与致残率和病死率增高关系密切[1]。卒中的神经损伤及预后与体温改变有关,发热与卒中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2]。但发热原因很多,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因肺部、泌尿系感染及压疮、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导致细菌感染性发热,也可因颅内高压致中枢性发热、脱水热、出血后吸收热、病毒感染、再出血、疼痛等多种原因出现非细菌感染性发热,往往难以鉴别[3]。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脑出血发热的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感染并不是导致临床上炎症表现的唯一原因,早期鉴别诊断发热原因对临床用药至关重要。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全身细菌感染的重要标志物,能特异性区分细菌感染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炎症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7]。本研究探讨动态监测血清PCT值变化对指导脑出血患者发热抗感染治疗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脑系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2~90岁,平均(68.47±15.1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T指导治疗组(PCT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8],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在发病后72 h内入院,入院后体温均在37.5 ℃以上,平均(38.1±0.5)℃,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NIHSS)评分均≥5分。出血部位:丘脑13例,基底节区31例,脑叶13例,脑室7例,脑干3例,小脑1例。排除标准:(1)患者24 h内出院或死亡;(2)既往有脑卒中史;(3)近2周有感染、外伤或手术并发慢性炎症和使用抗菌药者;(4)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免疫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妊娠或哺乳期、精神病患者。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温、NIHSS评分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发热当天除做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细菌培养、红细胞沉降率及胸部X线等检查外均常规作血清PCT检测。抗感染治疗的第1、3、4、7 天检测PCT值。在进行脑出血常规和支持治疗措施的基础上,PCT组医师与药师根据血清PCT水平变化共同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决定抗菌药的使用,PCT

1.2.2 检测方法 PCT值测定: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快速半定量法(PCT-Q胶体金法),德国柏林BRAHMS Diagnostica公司生产的PCT-Q检测试剂卡定量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PCT组患者随着治疗进程PCT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比例、费用、金额比例及强度(AUD),住院费用以及治疗后28 d病死率。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DDDs)=药品消耗总量/相应的DDD,抗菌药使用强度(antimicrobial use density,AUD)为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DDD数。DDD值依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抗菌药物分类及规定日剂量”(2011年8月)的相关数据,结合《新编药物学》 (第16版)和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确定[11]。DDDs值越大,药物使用频率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动态变化 治疗前PCT组血清PCT为(24.53±13.24)μg/L,抗感染治疗后24 h,3、4、7、28 d分别为(17.42±4.51)、(13.43±3.51)、(6.56±3.24)、(1.45±0.63)和(0.44±0.12)μg/L。血清PCT水平随着抗菌药的使用而逐渐下降,在抗感染治疗7 d后PCT值明显低于治疗前(t=3.65,P

2.2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比较 PCT组抗菌药的使用比例、使用强度(AUD)、使用金额比例及抗菌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PCT是含有116个氨基酸序列的降钙素前体,无激素活性,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 KD的可溶性糖蛋白,室温下PCT体内外稳定性好,易于检测。健康人体中或不存在细菌感染时PCT基因被选择性抑制,在血浆中水平极低(

PCT浓度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细菌载量相关[13]。PCT作为重要的全身炎症反应细菌感染的标志物,在判断细菌与非细菌感染性发热中意义显著[14]。起始恰当的抗感染治疗和早期疗效评估后的方案调整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医师和临床药师根据PCT血清动力学变化确定抗菌药的选择与否、选择时机以及抗感染疗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发热的抗感染治疗中血清PCT动态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密切,治疗有效时PCT水平明显下降,能及时反映感染的临床过程及抗感染的有效性。临床中,当开始抗菌治疗的72 h内每天较前一天PCT下降30%以上,认为治疗方案有效,可继续使用原抗感染治疗方案,反之应结合临床情况调整治疗计划[9]。当PCT每日减半量或下降至起始水平的80%~90%时(比峰值下降80%以上),停止使用抗菌药;如PCT无变化或下降幅度

表2显示,以PCT浓度水平变化作为指导脑出血发热抗菌药应用的有效指标,PCT组患者抗菌药用药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利用PCT动态值干预抗菌药的使用,能有效减少脑出血发热抗菌药的使用率、临床用量,降低抗感染治疗费用、抗菌药金额比例。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及时评估抗菌药疗效,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的选择和抗菌药的使用持续时间[16],能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防止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相关附加损害,有助于临床医师和药师优化抗菌药治疗计划,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动态PCT监测指导优化脑出血发热抗感染治疗策略,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及可行性。使用PCT动态水平指导抗菌药的合理应用的抗菌治疗管理策略,可安全地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加强抗菌药管理力度,指导医师有效地应用PCT[17]。

本研究表明,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作为快速可靠优化抗菌药应用的指标,可有效指导脑出血发热早期进行抗菌药的治疗,有助于医师和临床药师研究判断抗菌药治疗方向及使用效果,及时设计抗感染治疗方案、确定抗菌药的使用及合理抗感染疗程。参照PCT水平动态变化指导优化抗菌药治疗管理策略,在抗菌药过度应用现状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公共卫生意义。引起脑出血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体温增高的形式及伴随症状多变,临床医师及药师对于PCT临床价值的判定,仍需与患者临床信息、抗感染治疗反应、血象、影像学、病原学检查等相结合综合分析评定。

参考文献

[1] Hajat C,Hajat S,Sharma P.Effects of poststroke pyrexia on stroke outcome: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in patients[J].Stroke,2000,31(2):410-414.

[2] Wang Y,Lira L,Levi C,et al.Influence of admission body temperature on stroke mortality[J].Stroke,2000,31(2):404-409.

[3]郁可,刘媛,陈琳,潘先芳,等.血清降钙素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热原因的鉴别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12-14.

[4]石岩,刘大为.降钙素原在全身性感染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444-445.

[5] Christ-Crain M,Jaccard-Stolz D,Bingisser R.Effect of procalcitonin-guided treatment on antibiotic use and outcom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cluster-randomised single-blinded intervention trial[J].Lancet,2004,21(9):363.

[6]何礼贤.降钙素原指导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诊疗的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8):636-637.

[7] Waeker C,Prkno A,Brunkhorst F M,et al.Procalcitoni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sep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 Infect Dis,2013,l3(5):426-435.

[8]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63.

[9]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951.

[10]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2004-08-19.

[1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30.

[12] Miiller B,White J C,Nylen E S,et al.Ubiquitous expression of the calcitonin-i gene in multiple tissues in response to sepsi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1):396-404.

[13] Reinhart K,Bauer M,Riedemann N C,et al.New approaches to sepsis:molecular diagnostics and biomarkers[J].Clin Microbiol Rev,2012,25(4):609-634.

[14]黄英,刘后联.降钙素原:全身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标志物[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30(5):198-200.

[15] Schuetz P,Albrich W,Mueller B.Procalcitonin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 and guide to antibiotic decisions:past,present and future[J].BMC Med,2011,9(1):107.

[16] Nobre V,Harbarth S,Oral J D,et al.Use of procalcitonin to shorten antibiotic treatment duration in septic patients:a randomized trial[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8,177(5):498-505.

篇4

【关键词】 NK1受体; CGRP受体; 缺血后适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 Caspase-3

目前研究证实,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1-2],也有研究证实,缺血心肌再灌注可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3],Kevin等[4]研究发现,再灌注早期心肌大量氧自由基产生可造成细胞的损伤使心肌细胞发生凋亡,且Caspase-3在凋亡中起重要作用[5]。而感觉神经通过释放感觉神经肽(CGRP和SP)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6]。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在保护酶中起重要作用[7]。本实验拟探讨感觉神经肽在缺血后适应中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否有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采用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实验设计及过程符合本校伦理委员会要求并获批准。主要药品及试剂:ELISA试剂盒(检测SOD,RD,USA);D-SP(Sigma,USA),CGRP8-37(Sigma,USA)。

1.2 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 大鼠术前须禁食12 h,可自由饮水。称重后,20%乌拉坦(1.2 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固定于实验台,连接标准Ⅱ导联,尾静脉置入24 G套管留置针以方便给药。颈部皮肤消毒后于正中作一长约0.5 cm的切口,逐层钝性分离各层组织暴露气管,于甲状软骨下2~3 mm行气管切开,置入小动物用气管导管,用3-0慕丝线固定后逐层缝合皮肤切口。接小动物专用呼吸机行人工通气(呼吸频率70次/min,潮气量6~7 ml/次),稳定10 min左右,在大鼠左侧胸壁第3、4肋间距离胸骨左缘约0.5 cm开胸,逐层钝性分离暴露心脏,以左冠状静脉主干为标志,在左心耳下方1~2 mm处以6-0无损伤缝合线穿针,进针深度1.5 mm左右,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松结扎线再灌注120 min。

1.3 实验分组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ipost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然后行再灌注10 s夹闭10 s,如此反复3次后持续再灌注120 min)、CGRP8-37+ipost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5 min,按1μg/kg剂量给药CGRP8-37,5 min行后处理再灌注同ipost组)、D-SP+ipost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5 min,按1μg/kg剂量给药D-SP,5 min行后处理再灌注同ipost组)。

1.4 指标测定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心肌SOD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pase-3活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SOD增多(P

3 讨论

以往研究表明,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8],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心肌Caspase-3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故认为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发生了凋亡,而缺血后适应心肌Caspase-3表达较缺血再灌注明显降低则证实以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单独拮抗感觉神经肽(P物质或CGRP)后的缺血后适应心肌均较缺血后适应心肌Caspase-3表达升高,提示感觉神经肽参与了缺血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I/R组较sham组SOD表达显著升高,提示缺血引发应激反应刺激氧自由基保护酶表达升高[9];ipost组较I/R组SOD表达升高,结合缺血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10],提示缺血后适应可能进一步激发SOD的表达对心肌起保护作用;单独拮抗感觉神经肽(P物质或CGRP)后的缺血后适应心肌均较缺血后适应SOD表达降低进一步提示感觉神经肽在缺血后适应中参与上调心肌SOD的表达。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显示,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和CGRP受体拮抗剂可部分增强缺血后处理的心肌凋亡,并可显著抑制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提示内源性感觉神经肽SP、CGRP通过上调缺血心肌SOD的表达对缺血后适应心肌起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萍,郭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和免疫炎症反应[J].山西医药杂志,2005,34(6):481-483.

[2]连亮华,陈德伟.缺血后适应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7),1441-1443.

[3] Lavrik I,Golks A,Krammer P H.Death receptor signaling[J].J Cell Sci,2005,118(2):265-267.

[4] Kevin L G,Novaliga E,Stove D F.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s mediators of cardiacinjury and protection:relevance to anesthesia practice[J].Anesth Analg,2005,101(5):1275-1287.

[5] Nicholson D W.Caspase structure,proteolytic substrates, and function during apototic cell death[J].Cell Death Differ,1999,6(11):1028-1042.

[6]赖西南.感觉神经肽P物质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6):559-561.

[7]付,彭礼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8(4):17-19.

[8]陈鸿云,光雪峰,白文伟.心肌保护策略-后适应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07,17(2):51-56.

[9]汪云春.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9(10):135-136.

篇5

    土壤生物性质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土壤的微生物,土壤中一般包含着数量非常庞大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有机质的主要合成与分解者。土壤肥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土壤生物性质的影响。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分泌出各种酶类。这些酶类是毛竹生长的重要保证,没有这些酶类毛竹就不可能实现正常生长。从大量的实际调查结果中就发现土壤的生物性质与毛竹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毛竹生长以土壤的生物性质作为支撑。加强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土壤化学性质与毛竹生长的关系

    考察土壤化学性质对毛竹生长的影响一般意义上主要是考察土壤中各项化学元素对毛竹生长的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氮元素、磷素、钾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都会对毛竹的生长造成影响。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毛竹生长的根本保障,没有有机化合物的存在,上饶地区的土壤就不可能生长出毛竹。具体而言有机质在毛竹生长中能够起到以下作用:一是能够为毛竹生长提供有效,长期,稳定的营养;二是能够通过分解腐殖质来改善土壤的结构;三是腐殖质本身所包含的胡敏酸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与毛竹生长呈现显性相关的关系。氮元素。氮元素是土壤中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氮元素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植物中一旦缺少氮元素,植物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叶色会呈现出灰绿,黄以及红色。根系也会出现发育不良的状况。上饶地区土壤中的氮元素与毛竹生长基本呈现的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在使用氮肥的时候必须要考察土壤本身的适用量,如果在使用过程超过了适用量,毛竹产量反而不会增加。这是我们在种植毛竹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篇6

【摘要】

目的 分析广西巴马县境内长寿人群空间分布特征,并测量不同区域人群头发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探寻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7年抽查登记资料为基础,采用Mapinfo 8.0软件绘制能够直观反映巴马县长寿人群(85岁及以上)各乡镇地域分布情况的专题地图。选取巴马县长寿率最高的3个乡:甲篆、西山、平洞(长寿区域)以及长寿率最低的两个乡:那设、局桑(非长寿区域)作为研究现场,以年龄分层随机选取两区域5~109岁健康且无染发(或头发稀少而有胡须者)的当地农民各3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长寿区组和非长寿区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检测不同区域人群头发、饮用水及土壤中Ca、Cd、Co、Cr、Cu、Fe、K、Li、Mg、Mn、Mo、Na、Pb、Sr、V、Se、I、P、Zn、Hg 20种化学元素的含量。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巴马长寿人群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相对聚集性分布。长寿区域与非长寿区域相连,长寿区域85岁及以上和100岁及以上老人的比例均高于非长寿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长寿;区域分布;头发;化学元素;巴马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longevous population and hair′s chemical elements content of the crowds in Bama county,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Methods The thematic map based on the fifth national census in 2000 and the sampling data in 2007 which reflected directly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longevous population(aged 85 and over)among Bama′s villages were done by Mapinfo 8.0 software. Jiazhuan,Xishan and Pingdong were belonged to longevity district in Bama and Nashe and Jusang were belonged to nonlongevity district relatively which were the study spots.The 32 random 5~109 years old people in the above 2 districts which were healthy and nondyeing hair(or few hair but more beard) were study objects chosen by age layers in 2007,they were the longevity and the nonlongevity district groups.20 kinds(Ca,Cd,Co,Cr,Cu,Fe,K,Li,Mg,Mn,Mo,Na,Pb,Sr,V,Se,I,P,Zn,Hg)of chemical elements′content in Bama crowds′hair,chief drink water and cultivated soil were measured by ICPAES and AFS. The data analysis was done by SPSS 13.0.Results The longevous population in Bama were not welldistributed but various by district.The longevity district was linked to the nonlongevity district,their longevous population proportions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P<0.01). Hair′s 8 elements′(K,Li,Mg,Mn,Pb,Sr,I,Na),water′s 6 elements′(Na,Li,Mg,Mn,Fe,V) and soil′s 4 elements′(Na,Mo,Se,Hg)contents in the longevity distric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longevity district group; water′s 4 elements′(Ca,Zn,Co,Hg)and soil′s 4 elements′(Cu,P,I,Cd) contents in the longevity distric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longevity district significantly(P<0.05 or P<0.01).The trend of hair′s Li,Mg,Mn,Na contents between two districts was the same as those of drink water′s. Conclusions Different hair′s chemical element compositions might exist in Bama′s crowds of longevity district and relative nonlongevity district,which′s relationship with longevity worth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Longevity;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Hair;Chemical elements;Bama

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是全国以县为单位长寿率最高的地区〔1〕。国内外学者对巴马长寿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探讨,认为其可能与膳食、环境因素、行为因素〔1〕及基因表型〔2〕等因素有关,但这些研究多把巴马作为一个长寿整体看待。本文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0年巴马县境内长寿老人的地域分布及2007年长寿区域与非长寿区域人群头发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为今后巴马长寿现象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口学资料的来源

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7年抽查登记资料为基础,核查记录广西巴马县所辖12个乡106个村85岁及以上人口(通过档案法确定出生日期,以2000年10月1日零点为准计算年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局所绘《2006年巴马县行政区域地图》为基础采用Mapinfo 8.0软件绘制直观反映巴马县各乡镇地域分布关系的专题地图。

1.2 研究对象

根据本文课题组对长寿老人地域分布的研究结果,选取巴马县长寿率最高的3个乡:甲篆、西山、平洞(长寿区域)以及长寿率最低的两个乡:那设、局桑(非长寿区域)作为研究现场。以年龄进行分层,随机选取两区域5~109岁健康且无染发(或头发稀少而有胡须者)的当地农民各3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长寿区组和非长寿区组,各组内男女比基本为1∶1。

1.3 样品的采集

1.3.1 头发样品的采集

将不锈钢剪刀经酒精消毒后,剪取待检者自发根部起1 cm以内的头发或胡须约0.5 g。

1.3.2 饮用水水样的采集

采集各研究对象家中的生活饮用储备水源,在平水期(10月)、枯水期(4月)和丰水期(7月)各采集1次,并将3次采集的水样等体积混合成约200 ml供取用。

1.3.3 土壤样品的采集

选择各研究对象家庭的主要耕地根层(0~20 cm)土壤,在农作物生长期内(本地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而不特指某种作物)采样。采用梅花点法在各块耕地土壤中设采样点,每块耕地设不少于15个采样点,各点土样的厚度、深浅、宽窄一致。将采集的每个研究对象耕地各个采样点土样等体积混合成1 kg左右供取用。

1.4 样品处理与测定

全部样品均由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处理与检测。处理后的样品采用ICPAES法测定Ca、Cd、Co、Cr、Cu、Fe、K、Li、Mg、Mn、Mo、Na、Pb、Sr、V、Se、I、P、Zn共19种元素含量,采用AFS法测定Hg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所收集的资料采用Access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及样本构成特征,选择χ2检验分析乡镇间长寿人口比例的差异;除去两组各元素数据资料的极端值(超过四分位数间距3倍的值),经正态性检验,各组数据资料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实验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人毛发、土壤、水源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

2 结 果

2.1 巴马长寿空间区域分布特点

巴马县12个乡镇85岁以上及10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见表1。甲篆、西山、平洞乡与那设、局桑乡高龄人口率比较见表2。巴马各乡镇区域分布图见图1。

由表1、表2和图1可知,在巴马县全部12个乡镇中,西山、甲篆和平洞3个乡(长寿区域)相互毗邻,85岁及以上和100岁及以上老人的比例最高,平均分别达到1 173/105和84/105;而局桑和那设2个乡(非长寿区域)亦相互毗邻,85岁及以上和100岁及以上老人的比例最低,平均分别为338/105和18/105;其他乡镇的85岁及以上和100岁及以上老人的比例介于以上两区域之间。另外,长寿区域与非长寿区域也相连,长寿区域85岁及以上和100岁及以上老人的比例均高于非长寿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长寿区组与非长寿区组人群头发、饮用水、土壤中20种化学元素含量的比较

见表3~表5。与长寿区组比较,非长寿区组头发中Na、Li、Mg、Mn、Pb、Sr、K、I 8种元素含量较高;饮用水中Na、Li、Mg、Mn、Fe、V 6种元素含量较高,Ca、Zn、Co、Hg 4种元素含量较低;土壤中Na、Mo、Se、Hg 4种元素含量较高,Cu、P、I、Cd 4种元素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根据对巴马县各乡镇长寿人口的描述研究,结合对巴马各乡镇地形特征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1)巴马长寿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性,甲篆、平洞、西山 3个乡为长寿区域,那社、局桑2个乡为相对非长寿区域。(2) 总体上,巴马全县地形可分为灰岩石山带、丘陵沙岩带、混合丘陵带三种。在长寿区域中,除甲篆乡为混合丘陵带外,其他两个乡均为灰岩石山带;而非长寿区域的两个乡均为丘陵沙岩带。

本次研究显示,长寿区域与非长寿区域也相临,长寿区域85岁及以上和100岁及以上老人的比例均高于非长寿区域。有学者认为,某些长寿地区可能存在着一个优于一般地区的“长寿元素谱”〔3〕。头发中元素含量能够间接反映人体相当一段时间内元素的累积情况,可代表人体元素的平均水平〔4〕。因此,笔者对巴马县长寿区域与非长寿区域人群头发中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非长寿区域人群头发中Na、Li、Mg、Mn、Sr、K、I 7种必需宏量及微量元素以及有毒金属元素Pb的含量高于长寿区域。人体中的化学元素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只能通过日常食物、饮水及空气中扬尘的吸附获得;而食物中元素会受到灌溉水源及耕作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可通过多重作用溶入到水源及土壤中,因此,人体内的化学元素组成与所生存地区的地质环境中化学元素组成有密切关系〔4〕。如前所述,巴马长寿区域主要位于石山区,而非长寿区域均位于土山区,因石山地区的地壳元素含量常高于土山地区,似乎长寿区域人群头发中化学元素含量应当高于非长寿区域。但检测结果跟预期相反,可能有如下原因:

(1)与饮用水中元素含量有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长寿区组比较,非长寿区组饮用水中Na、Li、Mg、Mn、Fe、V 6种元素含量较高,Ca、Zn、Co、Hg 4种元素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长寿区饮用水以小溪水和泉水为主,非长寿区以地下水和高山泉水为主。饮用水与头发中元素含量分布有相似之处,两者一些元素含量分布差别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与长寿区组比较,非长寿区组土壤中Na、Mo、Se、Hg 4种元素含量较高,Cu、P、I、Cd 4种元素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土壤与头发中元素含量分布基本无明显的相同趋势。

(2)可能与人群不同的饮食习惯有关〔5〕。据调查,巴马长寿区域人群以吃玉米粥辅以红薯、南瓜、芋头等作为主食,非长寿区域人群以吃大米加其他杂粮为主食,副食以野菜为主〔6〕。这些食物中的元素含量可能有差别,具体的饮食结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7〕、脂肪、蛋白质等的摄入情况也可能对化学元素的吸收、蓄积产生影响〔8〕。文献曾报道,巴马长寿地区人群的热量摄入、各种食物总量的摄入均较低〔2〕,这也可能造成他们体内化学元素蓄积量较低;且巴马长寿老人普遍体重较轻、身高较矮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3)其他因素。例如两区域人群不同的基因构成〔2〕及吸烟情况〔9〕等。然而,两区域人群发中化学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复杂,仍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有文献报道,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头发中化学元素含量与一般地区相比有高Mn〔10~12〕、高Zn〔11,12〕、高Se〔10〕、高Sr〔13〕、高Fe〔12,13〕、高Mg〔12〕、高Ca〔12〕、低Cu〔11~13〕、低Cd〔10〕的特点,有些地区甚至高Pb〔13〕。本研究则显示,与非长寿区域相比,巴马县长寿区域人群头发中Na、Li、Mg、Mn、Sr、K、I等含量均较低,但与一般正常值或其他地区相比〔3,4,14〕,Mn、Mg、Sr、Fe、Ca等含量较高,Cd等较低。目前,已知必需化学元素在体内发挥作用,量不宜太多亦不宜太少,元素间亦相互协同、拮抗,元素比例要适宜。例如,Mn是人体多种酶的激活剂,能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15〕,但Mn过高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现象〔16〕;I缺乏或过量都会导致自由基损伤而诱发甲状腺疾病〔17〕;K、Na是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主要元素,但其含量及比值异常可为骨质的溶解提供有利的外部酸环境而加快骨代谢的速度〔18〕;刘汴生等〔3〕也发现,复合元素谱能明显延长四膜虫、果蝇、小鼠等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巴马长寿区域人群长寿率较高,可能与该区域人群体内合适的化学元素谱有关,但要弄清人群体内元素的具体含量及比例,还需扩大样本量,并设巴马县以外的一般人群为对照进行分析,本研究为今后更深入、系统地研究化学元素与巴马长寿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俊法.中国的百岁老人研究Ⅲ.百岁老人聚居区——中国长寿之乡的成因和评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14(11):2339.

2 杨泽,郑程光,吕泽平,等.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老人相关基因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4;2(2):711.

3 秦俊法.中国的百岁老人研究Ⅴ.微量元素——长寿的重要物质基础〔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2):1532.

4 秦俊法,李增禧,楼蔓藤,等.头发元素分析的科学意义及医学应用价值〔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5):160.

5 Savige GS.Can food variety add years to your life〔J〕.Asia Pacific J Clin Nutr,2002;11(suppl):63741.

6 刘旭辉,银建军,黄明秋.巴马区域长寿现象的初步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7;27(2):4650.

7 李宁,江骥,胡蓓.膳食纤维对营养素吸收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6;27(10):58892.

8 颜世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16(1):30.

9 何邦平,赵德山,赵霖,等.吸烟对微量元素的影响及与血压和血脂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4;13(5):2835.

10 刘汴生,李晖.长寿地区成因的初探〔J〕.老年学杂志,1985;5(4):58

11 李增禧,梁业成,盛少禹.107例高龄老人头发锰铜锌铬微量元素含量的探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5;2(3):225.

12 陈艳兰,董光平,王光灿,等.云南省白族长寿地区80~97岁老人头发中10种元素含量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3):258.

13 秦俊法,汪勇先,徐燿良,等.上海市长寿老人的头发微量元素谱特征〔J〕.核技术,1987;10(3):502.

14 邱洪晟,谭雪英,刘 漪,等.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9;16(4):513.

15 Juturu V,Vidyasagar S.Mangane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Trace Elem Electrol,2000;17(4):1648.

16 陈劲松,谭家驹,栾晓军,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头发微量元素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6;29(7):245.

篇7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用语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一、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

多元化教学[1]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改变学生乏味枯燥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方法灵活多变,实施多元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主要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初中“化学用语”规范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所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更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素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老师应该利用这一点,从生活出发延伸到具体化学物质元素及符号,寻找一些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化学元素提供给学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一)引课。

在引课中要尽量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化学元素,如氧气、过氧化氢、氯化钾等实物,以小组比赛制的形式通过不同化学符号分别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式简单明了的特点,也真正突出了本案例研究的策略之一:化学元素与“化学用语”名、实结合,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二)新课。

通过活动一,对化学元素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化学式的概念进行独立界定。具体活动是: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是否任何物质都存在化学式?是否同一种物质化学式也一定相同?化学式是否可以随意书写?”通过三个连续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化学式书写与使用的具体规范及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可以将这两个活动结合构建另外一个教学框架――如何通过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配平化学方程式;活动三: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层面认识化学式的含义和化学用语。活动四:最后让学生写出不同化学元素组合的化学方程式及规范其读音。此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可以适当追加课堂练习对教学成果加以巩固。

三、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启示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用语如同一个人的名字,在众多化学元素中起着区分每一项化学物质的作用,在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看似复杂,体系庞大,但是容易从具体教学内容抽离出简单的化学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寓教于乐,通过小组实验、比赛及制作卡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避免学生因为过多的化学元素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在为每个学生分配任务时,也需要对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分配合理任务,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分配也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模式不仅让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任务的明确性,不再“满堂灌”知识点,而是通过多元化手段剖析问题。

(三)建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

当前沪教版教学规划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体系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及时评价,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堂小测、提问、周考、期中、期末的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检验自己成果的重要时刻,老师评价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老师可以设立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主动参与,提高自信。老师在评价中要以鼓励为主,用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步给予肯定。初中生思想和价值观尚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老师的评价和肯定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初中化学又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所以针对初中化学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通过合理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主动性。

(四)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针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化学用语的规范和掌握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而不要把化学成绩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也要加强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总结对比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的进行,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封闭式教育模式[2],学生在多元化教学下,不仅对教科书有了新的兴趣,而且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鲜感。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丰富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生活。

通过多元化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师生情发生了变化,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求知欲也被激发出来。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会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准备课件,生活之余也会观察身边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为课堂增添色彩。为了给学生提供高效率、减压的学习环境,多元化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多元化教学手段对于初中“化学用语”课堂教学的意义深远,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需要调节化学实验任务。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更需要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和创造性。学生在老师正确的指引下,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出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六十五。

锌的简介如下:

锌是一种化学元素,原子序数是30,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IB族 。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锌是第四常见的金属,仅次于铁、铝及铜,不过地壳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前几名分别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外观呈现银白色,在现代工业中对于电池制造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为一相当重要的金属。另外,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地球化学环境 地方病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092-01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又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人们身体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人们生活的地区该元素含量有关。长期的地质作用和人为作用使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元素分布出现异常,使当地居民从环境中摄入的元素量低于或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如果人体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出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该文旨在概述我国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性地方病的诱因及防治措施。

1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克汀病是由缺碘造成的一种以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它出现在所有缺碘地区,在中度或重度缺碘地区更为普遍。在缺碘地区,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缺腆都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常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运动功能障碍、聋哑、体格矮小以及性发育落后[1],对居民的伤害不言而喻。因此,在缺碘地区孕妇在孕期和出生早期应及时科学地补碘,具体以食用碘盐和注射碘油为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富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

2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人体长期处于碘缺乏状态而诱发的一种使甲状腺增生肥大甚至发展为毒性甲状腺肿大的病症,常发生于缺碘的地区(如山区和远离海洋的地区)。临床可见压迫症状,病人喉头有紧缩感,劳动后气急,吞咽困难、发音嘶哑等。此外,还严重影响病人的形象,易导致病人出现自卑情绪,对人体身心危害极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主要以防为主,多食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虾米、海带、紫菜、海蜇等。保持情绪的舒畅、平静,尽量控制急躁易怒的情绪。

3 地方性汞中毒

汞是一种化学元素,俗称水银。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由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些地区的土壤和空气中含有过量的汞,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就容易发生汞中毒。汞中毒危害极大:轻度汞中毒会使人体乏力、头痛、急躁、易怒、消化道功能紊乱以及口中有金属味;中度汞中毒会使人体记忆力显著降低、情绪紧张身体震颤加剧;重度汞中毒会产生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如痴呆,严重使还可能威胁生命。

预防汞中毒的措施: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意外食入过量的汞化合物,避免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服用含汞药物时应严格控制剂量;体温计破碎后,应及时妥善处理泼撒出的金属汞,防止其长期污染居室环境;加强宣传教育,预防生活性汞中毒[2]。

4 地方性镉中毒

镉是当今重金属污染中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被称为五毒之首。目前,我国镉污染形势非常严峻。镉污染给环境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4]。研究表明,微量的镉进入机体即可对肺、肝、骨、肾、生殖和免疫等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损伤。另外,镉还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环境中的镉不能被生物降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污染环境中的镉含量也逐年上升[5]。

防治措施:(1)熔炼、使用镉及其化合物的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密闭装置。焊接和电镀工艺除应有必要的排风设备外,操作时应戴防毒面具。不能在生产场所进食和吸烟。(2)镀镉器皿不能存放食品,特别是醋等酸性食品。(3)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镉的环境卫生标准。

5 地方性铅中毒

铅是一种重金属,对人体各组织均有毒性,中毒途经可由呼吸道吸入其蒸气或粉尘,然后呼吸道中吞噬细胞将其迅速带至血液;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循环而发生中毒。一般来讲,口服2~3g可致中毒,50克可致死。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铅被使用,铅污染已从职业环境向日常生活环境扩展。铅的污染危害成了一个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6]。

铅及其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铅在体内半衰期长对许多个器官系统和生理作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铅对人体的危害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铅中毒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情况严重者会造成瘫痪[7]。 (2)造血及心血管系统:铅中毒可致血管痉挛、腹绞痛等症状[8]。(3)肾脏及生殖系统:常表现为间质性肾炎或萎缩性肾炎等病变。除此之外,还有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氧化代谢系统。

防治措施:(1)切断铅污染源:限制或消除汽油中加铅,减少城市汽车尾气铅污染;改进矿山开采手段,提高冶炼技术,减少铅的排放;(2)加强环境中铅的管理:加强土壤、大气、饮用水等的铅污染管理,尤其对铅污染严重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3)预防生活中铅污染:尽量少吃或不吃含铅量较高的食品如爆米花、松花蛋等。让儿童远离化妆品[9]。

参考文献

[1] 李柏英.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及防治[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9):103-106.

[2] 张浩.汞中毒的危害及预防[J].现代职业安全,2009(2):106-107.

[3] 陈志良,莫大伦,仇荣亮.镐污染对生物有机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1(8):37-39.

[4] 刁书永.镐中毒机理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5):49-51.

[5] 顾永柞,顾兴平.环境铅污染与健康[J].四川环境,1998,17(1):1-7.

[6] 顾学箕.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毒理学)分册[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2.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元素符号 化学学习思维 实验教学

1、引言

化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由于在小学以及初中低年级中没有接触过任何化学的基础课程,因此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这种情况也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教育经历深刻的认识到,如果初中化学知识储备不足,那么对于学生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的化学学习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讨厌化学,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从教学的本质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初中化学是学生认识化学的开始,也是学生化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教学出发,认为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教学途径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1 从元素符号入手,夯实学生基础

化学元素符号是学生认识化学的开始,也是所有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认识清楚各个化学符号的意思。在初中化学中,课本后面都附有完整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只需要记住前20位的化学符号就可以了。但是,从学生学习的长远出发,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所有的化学符号。对于化学教师而言,通过顺口溜、歌曲的形式让学生牢记化学元素及其符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化学元素符号相对应的另一个化学基本知识点是也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物质反应及物质结合的基础,将化合价与元素符号对应教学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基础。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可以形象的跟学生说当我们张嘴呼吸的时候,嘴的形状的一个圆圈,我们所吸进去的是氧气,所以,氧的元素符号是O,我们不能一次就完成呼吸,所以氧气的符号必须是O2,并且只有氧气的化合价是0价不掺带杂质的时候我们呼吸才是安全的,所以氧气中氧的化合价是0。可以依次类推,单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

2.2 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化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认识化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教学价值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仅仅将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用来验证理论的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化学实验的价值,因此也是很多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掌握化学知识。例如,以基本的酸和铁反应为例,通过试验学生能够明白,基本的酸和铁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氢气,并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很多教师当实验到了这个阶段时候就结束了。其实这个试验可以进行深入的延伸,例如相同质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哪一个产生的氢气多,为什么?适量的稀硫酸、稀盐酸和足量的铁反应,哪一个产生的氢气多?像这样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且能够有效的联系基本的化学理论方程式进行试验和理论的较差验证。另外,实验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小问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用醋消除水壶中的水垢等。

2.3 强化化学语言,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思维

要学好一门课程,必须具有课程的语言及学习思维,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而言,建立化学学习思维无疑更加困难,这对于化学教师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通过实践教学,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应用化学语言,建立化学学习思维。第一,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初中化学中,很多名词过于抽象,学生很难一下子接受,例如“物质的量”。这一个名词是经常出现在化学知识中的基本单位,同样它也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的物理量之一。从定义而言,它是一定数目的集合体,而从本质上,它仅仅是一个比值。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名词,应当从它的定义入手,并且将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明确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前后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形成有效的知识链条,才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学习思维。第二,鼓励学生使用化学语言。初中化学知识很多都可以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例如最基本的铁与稀硫酸反应,在描述过程中,要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前后知识串联,形成有效的学习体系。初中化学的基本内容并不多,但是如果将每个知识点进行孤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内容过于零散,不利于知识体系建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的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明确前后内容的关联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建立化学学习思维。

3、结语

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化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层层递进,从基础的夯实到思维的养成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地位不能改变,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帮助。

参考文献

[1] 于润清.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略议[J]. 青海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