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模式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模式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模式的案例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传统会计 网络会计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会计的运用困难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运做模式,因其自身独到的优势和特征,显示出了日益强大的生命力。由于企业存在方式具有新的独特性及复杂性,企业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也往往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商务。使得传统会计的应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会计环境一旦发生改变,会计模式也必须随之相应改变,会计处理遇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

(一)会计主体界定的问题。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如果没有实体企业作为依托。虚拟企业可随时联合或解体,而且在成立和解体时国家并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其注册和注销,因此,对这些虚拟企业的会计主体的界定是目前电子商务会计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二)企业价值的确定问题。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价值的确定主要是对网站价值这种无形资产的确认,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于狭隘。计量方法缺乏合理性,导致这类企业的价值难以进行合理的会计计量。

(三)会计计量基础和方法的选择问题。首先,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双方之间的交易没有原始凭证,只有成交的订单号,电子数据易篡改,易受网络黑客攻击,给传统的历史成本的运用带来困难;其次,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虚拟企业使用电子货币、网上银行转帐等方式进行交易,使资金在企业、用户和银行之间快速地流通,这又给传统的货币计量基础的运用带来了困难。

(四)会计分期是否需要的问题。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这些虚拟企业可能在这一刻成立。而在下一刻就被注销,要采取一个统一的会计分期并不容易;另外,由于网络的实时性,会计报告瞬间便可以生成,都使得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因此,会计分期假设因消除了时间的断点而无法成立。

二、两种决策方案的提出及比较

针对上述电子商务会计处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方案A:实施电算化会计。安装会计核算软件,用计算机方式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

方案B:开发实施网络会计软件。结合业务系统,开发会计核算软件,实现会计核算与业务系统的对接,将电子商务发生的原始财务信息通过网络系统直接进入会计核算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了电子原始凭证的确认和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全部会计核算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处理。

方案A、B各有利弊,在前期开发和具体运用过程中,成效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一)在系统开发实施的成本方面,方案A可以购买现成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需要花费2万元左右,安装实施程序简单,周期较短;方案B需要结合公司业务系统和功能需求进行开发,开发实施周期较长。

(二)在会计需求的满足方面,方案A仍然遵循了会计基本假设,立足于传统会计职能的自动化,其会计核算是针对拥有大量的有形资产,能够长期持续经营的现实企业,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方案B中会计主体无形化。没有了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和货币计量及币值不变假设,会计对象范围拓宽到可能发生的资金运动以及其他重要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务。会计对象内容增加了实施网络会计发生的网络数据接人成本、网络安全保护成本等新内容。

(三)在功能需求的实现方面,方案A电算化会计代替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在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但是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仍需要手工输入,并且在核算方法上,遵循了传统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贯性”原则,由此生成的财务报告是单一模式的静态报告;方案B网络会计软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电子化原始凭证的确认和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全部会计核算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并且在会计核算方法上趋于多样化,每个网络用户按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系统中各种模块进行财务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操作,由此生成的财务报告是多元化的动态报告,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的多元化需求。

(四)在会计信息的共享方面,方案A采用从记账凭证开始到账簿再到报表的单一流程,是一种封闭式的信息处理加工方式,对企业本身、外部供应商和客户乃至整个社会来说,很难做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方案B互联网技术和会计实时报告系统的使用实现了会计核算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会计信息的获取从期间分割走向链状的滚动循环。会计信息共享程度增加,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报告与业务运作时间差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滞后状态,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及时、完整,财务信息双向交流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在系统安全方面,方案A比较注重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即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的安全控制;方案B除以上安全要求外,还要注重企业对外联系和交易的安全性,以确保企业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因此,系统的安全问题比单机情况或者内部系统情况要复杂得多,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其安全控制还包括:时效性,即确保网上交易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实时地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应用:保密性,即确保网上传输的信息不被截取、篡改;完整性,即确保交易信息完整地发送到目的方而不被未授权的操作修改;可确认性,即确保交易双方的真实性和电子交易的法律效用。

三、两种方案的决策和选择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中有四个关键因素,分别为:(1)开发实施成本,应该将具体费用和开发实施时间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计算系统成本;(2)运行效果,能够与电子商务业务成功对接,并能满足企业运作和发展的需要。是衡量这个会计信息系统是否成功最关键的环节;(3)风险度,按照谨慎性原则,再好的方案如果风险程度很高的话,在实行过程中也需要加以严格论证,其他评价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要选用一种风险度比较低的方案,这个案例最大的风险应该来自系统安全控制方面;(4)可行性,评价一个方案的好坏,最基础的因素就是现有的技术水平是否能够实现设计的系统。现根据经验数据对两种方案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B方案的总分最高,即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应采用网络会计,传统会计已不适应新模式的发展。

四、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开展,具体步骤如下:

(一)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在组织机构、技术、经费三方面研究系统开发实施的可行性,将系统实施后所能带来的有形、无形效益与耗用成本进行对比,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组织上、技术上、经费上的制约因素;

3.确定系统开发方案。

(二)系统规划,即对该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地、分步骤实现该目标进行规划。主要步骤如下:

1.研究确定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即要建立什么样的系统:

2.分析确定会计信息需求,即确定输入、输出什么信息,对外提供哪些数据接口:

3.确定所要建立系统的总体结构,建立数据流程圈、功能图、数据结构图:

4.确定系统建立的资源需求,包括硬件、软件、人力和其他日常支出:

5.制定具体的系统开发实施计划。

(三)系统开发。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开发。主要步骤为:

1.建立开发团队,包括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

2.编制详尽的费用预算:

3.开发会计信息系统;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问题;改革建议

电子商务是一种借助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从事商业活动的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为适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2000年批准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以商务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其目的是为企业提供能够胜任电子商务策划、运营等方面工作的既具有互联网思维,又具备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第二种以技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其目的是培养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能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再改造的技术人才。他们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应用,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能根据实际情况,以最有效、最可靠的技术手段实现商务需要。第三种以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满足小微型企业需要,从事电子商务运营工作或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人才[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三种类型各有特色,基本满足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需求,但是对学生管理能力培养上仍有不足。电子商务企业在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经营思路等方面与传统企业不尽相同[2],尤其是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组织规模上以小微企业为主,它们存在着组织职能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给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管理学》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当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学》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侧重对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等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与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管理能力的期望有一定距离。当前我们对《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大多围绕教学方法、课堂形式等方面展开,对《管理学》的教学视角、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等问题的探讨不足[3],依据不同专业开展《管理学》的教学也做得不够。本文认为有必要从电子商务专业的角度思考《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存在着教学视角模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案例教学落后等问题。

(一)教学视角模糊

教学视角反映了教师对待教学内容的态度。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以介绍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这些理论经过长时间的提炼、概括,变得非常抽象,加上我国高校《管理学》课程普遍存在课时不足、本土案例缺乏等问题[4],教师如果对西方管理思想发展不熟悉、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入,就容易出现教学视角模糊的问题。教学视角模糊主要有历史视角模糊和本土视角模糊两种形式。如果教师对理论产生的背景不熟悉,就不能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理解起来必定会产生很多疑惑,这就表现为历史视角模糊。如果教师在介绍管理理论时,不能结合中国国情、不从中国的管理问题出发,学生容易对理论失去信心,认为管理理论只能解决外国的管理问题,对中国不适用,进而产生“理论无用”的情绪,这就表现为本土视角模糊。教学视角模糊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应当改进。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随着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组织和商业模式不断出现,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管理理论百花齐放,被称为“管理丛林”[5]。但是国内大多数《管理学》教材对最新的管理现象涉足较少,对最新的管理理论鲜有提及。比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有很大的不同,电子商务企业部门之间不再受区域的限制,不同部门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却能很好的协作。又比如,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设计与传统企业也有很大差异。电子商务企业的外包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在传统的企业当中不多见。从传统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不完整的,但是其运行却有极高的效率。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电子商务《管理学》教学中都没有体现。

(三)案例教学落后

《管理学》的实践性很强,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应当加强案例的应用。我国《管理学》的教学中存在着案例陈旧、案例不贴切、不成体系等问题。

1.案例陈旧

优秀的案例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时效性。我们《管理学》的案例往往偏重典型性而对时效性重视不够。许多《管理学》教材使用时间较长,案例没有及时更新。案例过于陈旧,学生学习起来与现实相距太远,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有些案例反映的管理问题已经不存在了[6]。还有些案例涉及的企业甚至由于经营不善消失了。《管理学》如果还使用这些陈旧的案例,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2.案例使用不准确

许多教师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喜欢使用大企业的案例。这些案例被学术界讨论比较多,媒体报道也很多,资料的搜寻比较容易。但是有些案例并不完全适合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使用。因为许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渠道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本土化、规模小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的管理问题有很大区别。过多使用大企业的案例,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对管理问题不能严谨对待,体会不深。

3.案例不成体系

教学案例落后还体现为案例不成体系。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章节的内容安排案例,但是在使用案例时往往对案例的关联性重视不够。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案例分析时要花大量时间了解企业的情况,而学习一个案例之后又对企业缺乏关注。一般一个学期的《管理学》要使用7-8个案例。教师如果使用不同企业的案例,意味着学生至少要对7-8个企业有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不足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对案例中的企业不了解,学习就会过于浅薄,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确教学视角

要发挥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必须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重新确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视角。只有教学视角明确了,教学活动才能条理明晰,有的放矢。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的教学应当立足于两个视角:历史视角和本土视角。

1.历史视角

所谓历史视角,就是说《管理学》要与管理历史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历史视角意味着要将管理的理论放到历史条件下讲解。管理理论是前人管理实践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特征。教师在《管理学》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理论内容是什么、怎么用,还要认识到管理理论从何而来。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增加对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讲授。立足历史的视角能够丰富《管理学》理论的内容,让管理学变得感性、丰满,增强《管理学》的可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商务行业中很多新的管理问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索,如果学生对管理理论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就容易对管理理论产生“距离感”。历史视角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来源,让学生思考理论适用的环境和条件,进而引导学生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思考管理理论的实用性。此外,历史视角能帮助学生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学会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来调整管理方法,避免对《管理学》知识理解过于狭隘,对理论生搬硬套。

2.本土视角

我国的管理学科发展较晚,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成为了《管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管理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管理理论揭示的是一般原理,但也有其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制约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由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学生对西方管理理论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本土视角要求我们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应注重对社会文化的讲解、注重本土案例的使用,注重对中国社会的分析。本土视角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文化和地域的差异所导致的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的《管理学》变得更符合实际。

(二)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要加强《管理学》的教学,不仅要把理论讲透彻,而且要教会学生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应用管理理论。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应当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对电子商务行业出现的管理现象、管理问题敢于大胆应用最新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开展分析,做到内行看门道。比如针对电子商务行业小微企业居多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小微企业管理中的运营成本问题、人事管理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在教学中多采用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学生加深了对电子商务企业运行模式的了解,进而对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基础更加牢固。

(三)优化案例教学

1.大胆使用新案例

教师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应当大胆使用新的案例,尤其要敢于使用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程度高,这些企业的管理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案例,能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和对管理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体会到了《管理学》的“有用性”,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教师使用最新的电子商务企业案例开展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就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特别应该在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个学科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会用管理理论思考最新的社会现象,引导他们对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在他们头脑里播下创新的种子。有时候,教师在使用新案例时,容易产生顾虑:新的案例没有经过时间考验,不够严谨。但是,正视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何尝不是严谨的表现?如果教师只是生搬硬套管理理论来分析管理现象,则有失草率。教师端正教学的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敢于承认管理理论的局限性、敢于正视我们对管理现象研究的欠缺,也是治学严谨的表现。

2.提高案例的准确性

电子商务《管理学》的案例应立足于本土视角和专业特色,尽可能使用中国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尤其要注意使用小微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诚然,学术界对著名大企业的讨论比较充分,资料收集也比较容易,教师教学中使用这些案例不容易犯错误。但是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使用小微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思维,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使用这些案例还能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源于现象的科学道理,认识到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3.完善案例体系

教师应当从整体的角度设计《管理学》案例教学,完善案例体系。首先,从案例间的关系来看,既要保证案例能够与章节的内容形成对应,又要考虑案例之间的关联关系。因此教师在选用案例时尽可能选用相似企业的案例,尤其是联系较为紧密的章节之间可以考虑使用相同企业的案例。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多一些,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容易深入。其次,从案例的涵盖面来看,应当保证案例涵盖电子商务行业比较典型的几种企业的管理现象。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主要由平台型企业、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型企业构成。我们的教学应当包含这些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对每一类企业都有所了解,从而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运行、发展和管理能够了然于心。

三、结论和展望

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存的课程视角模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案例落后等是教学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明确教学视角、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案例教学等措施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模式仍然处于快速变革之中。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涌现出许多新的管理现象,也引发了大量新的管理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对管理理论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我国《管理学》教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管理学》课程对理论的本土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彻底解决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的教学问题,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贴合实际,培养出更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值得所有从事《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人员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高丽丽,荣丽卿.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95-96.

[2]高进锋.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商情,2016(7):65-66.

[3]蒋先平.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4):21-23.

[4]吕肖东,顾锋,张涛.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改革与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212-215.

[5]张树波.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4(30):160-162.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引论

电子商务不仅是一个应用领域,而且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服务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电子商务涉及现代商务运营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人们利用商务网站和互联网进行交易前准备、贸易的磋商、合同的签订以及资金的支付,利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记录商务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及支持商务管理[1]。在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之际,在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双创”战略如火如荼之际,电子商务类课程在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即是对本教学团队多年《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进行提炼总结。

1、课程建设背景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一方面得益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从EDI发展到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从PC端快速发展到移动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法律、社会和技术因素创造了一个高度竞争、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环境,企业必须对新的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进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过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推动了传统工业的变革和融合,促进了其在农业、工业、军事、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高等院校里,电子商务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其建设与发展却落后于市场实践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理论性和技能性区分度不高;二是教学内容体系性不强,教材内容严重跟不上电子商务实践的发展,例如直到现在还有教材在教如何网上购物等;三是课堂设计实践性差,未能抓住新一代大学生“数字原住民”特点,造成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探索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模式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2、课程定位

电子商务课程定位,一方面要与专业培养目标赋予该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相一致,另一方面要与前导、后续课程衔接一致。

经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系统方法,具有“能说、会写、善算、实干”的商科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商科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经管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

电子商务课程以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信息技术等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商业分析设计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为专业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应用实践平台和领域。

作为经管专业的平台课程,电子商务的课程目标定位为:以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主要应用为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交易、营销、支付、物流等商务应用,塑造学生的商业模式分析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技术和模式创新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现代商务管理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业意识。

3、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二是有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电子商务属于比较年轻的一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型课程,同时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2]。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领域较多,范围广泛:交易、营销、物流、供应链、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社会法律等等,因此课程内容选择应根据能力培养目标、区域特点、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要体系完整,重点突出。

经过多轮次教学实践,根据培养面向珠三角地区人才特点,选择以下四个部分作为电子商务课程主要内容。

1)电子商務信息流:涵盖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平台建站技术、EDI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交易安全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安全协议、防火墙技术)等;

2)电子商务资金流:涵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电子金融等;

3)电子商务物流:涵盖电子商务物流体系设计、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

4)电子商务商流:涵盖交易模式(B2B模式、B2C模式、C2C模式,其他模式等)、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

4、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内容组织应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科学划分课程内容模块,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课时数,既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又要做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在埃佛雷姆?特班等人著的《电子商务——管理与社交网络视角》中,将主要内容编排为电子商务与网络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新兴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战略与实施等五个部分。肯尼斯?劳登等人著的《电子商务——商务、技术、社会》一书中,将主要内容分为电子商务导论、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商务概念和社会问题、电子商务应用实务等四部分。戴夫?查菲等人著的《电子商务——战略、执行与实践》一书中,将主要内容分为概述篇、战略与应用篇、执行实践篇等三大部分,但本书概念和视角与《管理信息系统》更为接近。在清华大学覃征教授编著的《电子商务概论》中,分为基础篇、技术篇、管理篇、实践篇、案例篇、战略篇等六大部分,涉及内容更为全面。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结合以上著名《电子商务》教材,根据课程目标定位,结合本校实际,按照电子商务体系框架(即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外部支撑环境)进行安排,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旨,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手段,突出不同商业模式的分析与设计,强调信息技术在不同商务领域和环节的创新应用设计。《电子商务》课程主要内容组织及课时安排(共32学时,30课时进行主要内容教学,2课时进行总结)见下表: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团队根据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适合“数字原住民”的教学模式[3],以启发式讲授法、案例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翻转教学法等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商业模式分析设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启发式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地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启发式讲授法更强调对电子商务概念、技术基础的掌握,讲授时结合周边生产生活实例,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启发,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模式。电子商务基础模块、信息流模块主要采用讲授法。

案例驱动教学法:对于商流模块、资金流模块和物流模块采用本方法,由教学团队精心挑选并编制案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课前文献学习——引导问答思考——开放小组讨论——重点要点总结”为主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辨地分析和讨论,运用自身所学做出综合的判断和评价。一方面使学生充分把握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层次,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案例选择强调综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每一模块精选2-3个案例,其中1个案例作为课堂部分一以贯之,另1-2个案例作为课下学习扩充之用。

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主能力,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认知。《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在商流模块、信息流模块、资金流模块分别给出若干主题,创设情境,课堂上学生分组充分讨论、辩论,由老师组织进行适当的开放式探究,总结梳理,理清方向;课堂外由学生小组充分调查和讨论,形成结论,并制作PPT分享,提倡发散、变通、多维思考和认知。

翻转教学法:该方法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間,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网络讨论等形式提前学习,在课堂上,老师主要以问题辅导为主,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问题,这样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课堂时间学习效率更高[4]。外部支撑环境模块采用翻转教学法,组织学生小组课外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得到深刻认识,课堂上的引导使得学生思考讨论形成共识,再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解决路径。

此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建设适宜“数字原住民”交流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PPT、实践指导、案例资源、音视频资源,供课外学习之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板块,为学生提供共同的讨论社区,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开展热门话题讨论,重点案例自制征集,让学生和老师共建网络学习内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结语

经过若干年的课程建设,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和深入,形成体系,并编写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教材;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改进,基本契合“数字原住民”学习特点;学生案例分析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技能明显提升,参加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竞赛(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取得了不俗成绩。

参开文献: 

[1] 田艳.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6. 

[2] 郑丽. 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10):31-35. 

[3] 吴清列. 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发展误区与专业发展思路[J]. 中国大学教育,2015,2:37-41. 

[4] 李绩才.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7,6:107-108. 

作者简介: 

王二威,讲师,硕士,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主要从事决策方法、信息管理研究。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100-02

随着我国对电子商务相关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由于课程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物流及市场营销等较多的领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专注力不够、兴趣不高的情况,这与电子商务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和知识更新快等特点有关,正是如此,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摆在从事电子商务相关课程任课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当前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任课教师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改革考核手段和引入新的教学方式等,对于促进课程的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笔者通过调研电子商务课程教与学的过程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制约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电子商务课程侧重于理论性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商务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课程知识显得陈旧、落后,且未能有其他的专业课程衔接,部分学生认为课本知识用处不大。

(3)课程本身的跨学科性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高校教师在授课时均会不同程度地按照自己的专业理解来指导课程教学,最后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把握课程主线。

(4)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高校的专业教育专注于为学生打基础,而电商行业迫切需要能力全面的电商复合型人才,这也为电子商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围绕提高学习兴趣出发,多角度实施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围绕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1.进一步整合和完善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是一门具有很强交叉性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管理、经济和金融等领域,授课内容总体上围绕着管理和技术两大主线,各个部分内容较多,若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将导致授课内容庞杂,加上受课时限制,就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在突出重点、强调实践的基础之上将课程的内容划分不同的模块,依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有所选择、有所突出地按模块组织教学。

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知识更新很快,这部分知识应该适当进行加工利用,及时地补充到教学中去。例如,在介绍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关系时,可以更多地介绍近几年电商和物流的跨界战争,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调查和讨论电商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博弈,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需要充分地准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补充教学内容。

2.通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完善教学设计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甚至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将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转化。笔者将基于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研讨式等较为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与探索。

(1)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为理论与实践架起了独特的桥梁,适当案例的选择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得学生很感性地理解理论知识,独特的分析讨论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建构一个丰富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库是必须的。

案例的选取来源除了传统的商务案例之外,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从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网站上收集并整理案例,笔者通过关注新浪微博上诸如“电子商务运营专家”、“电子商务那些事儿”、“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等知名博主获取到不少国内外最新的电子商务案例;此外,在讲解和分析这些案例时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设计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换位思考,讨论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针对案例的交流辩论、模拟角色扮演。之后,教师要能够进行适当的引导,实现案例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通过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借以真实或虚拟的电商项目,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设计实施计划、完成探究过程,最终获取解决方案或作品;比如以开设一个某品牌食品网上商店为任务背景,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从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商业运作模式的选择、网络营销、资金结算、安全支付、物流配送、广告策划以及货源渠道等多个环节出发,教师以此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商务活动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促使学生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互动式方式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式教学遵循启发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人,在教师设定问题之后由师生共同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实践并探索,最终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电子商务课程而言,要重视研讨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的指导及成果总结阶段。研讨课题要贴近商务实践,突出商务理论和实践的集合,也可以从问题中选题;研究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以资料准备、研究方法等基础性的指导;最后,以书面或者汇报的形式进行成果总结,从而改变由教师向学生“灌”知识的局面。

3.重视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交互促进

同电商的理论内容类似,电子商务的实践环节也涉及到管理和技术两大主线,对于管理方面的商务实践,很难让大部分学生进入真实的电商环境进行感受和操作,因此,对于这方面的实践可以采取模拟商务过程的形式,也就是说拿现实商务活动中的具体案例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电商理论和技术体验网络营销、活动策划、供应链管理等商务过程,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务实践能力。

相对于管理类知识所对应的实践内容,技术类的实践内容相对容易安排,目前,不少高校采用商品化的电子商务教学软件,可以让学生较容易地了解电商实操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层面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次引导,对于理工背景的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建议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指导,比如学习网站制作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制作电子商务网站与数据分析可以深入地理解商务平台、网络营销、网络支付等知识。

4.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欲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微博营销等名词层出不穷,当这些新兴名词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相信学生不会再把对电商知识的追求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论上,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将新鲜的电商前沿动态补充到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去,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取新颖的展示手段,向学生传达电子商务相关资讯,比如在介绍移动电商发展的现状时,笔者引用淘宝网的《从淘宝十组数据看移动电商的超速发展》中的数据,利用一定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制作教学素材形象地展示淘宝移动电商的交易规模、增长比例、女性会员比例、移动终端类型(苹果、安卓系统等)的比例、每小时交易量以及每笔交易所花费的时间等信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的兴趣,甚至不少学生对于数据分析以及可视化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重视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创新教师团队协作方式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教师不断地追踪电子商务的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够跟得上课程教学和电商行业发展的需要。

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涉及的不仅是商务和信息技术,也更多强调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营销、物流、供应链等,这样一来,传统的“单兵作战”的教学方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基于这种需求,团队协同教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集中不同专长的多位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团队带领学生,发挥教师在不同领域内的专长,负责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工作教学。这种团队协作方式的创新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了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问题。

6.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实现课程教学良性循环

为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构建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是必要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实施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综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种评价方式结合,提高教学反馈效率。

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反思,按照制订好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从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针对团队合作的特点,同学互评的形式从一定形式上会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活跃程度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评价可以侧重于鼓励创新、动机激励和信息反馈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总之,从构建全方位反馈机制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三、结论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的电子商务的特点,就目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兴趣不高的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团队建设以及评价反馈机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有益的教学探索较好地促进了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寒冰.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87-188.

[2]施寒潇,魏贵义.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8,(9):63-65.

[3]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4]郑明达.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篇5

1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作用

现代教育强调均衡发展、能力提升,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进行偏重性教学,要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均衡,并且要让学生在学校中得到多方面的提升,而不是仅限制在知识层面。就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来说,在教育教学的设定上就与现代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冲突,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对理论教学十分青睐,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实践课程则相对较少。虽然很多学校都为电子商务教学配备了完善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相应的实验室,但是很少有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该方面的实验,导致学生操作能力明显下降,空有理论基础而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作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和阻碍,不仅难以满足工作单位的要求,自己也会因为工作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和积极性。

1.2课堂气氛紧张,学生主动性差

电子商务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一定要对电子商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行强化,对自己的个人素质进行提升。而要想在电子商务学习方面有较大提升,单靠教师“灌输式”的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将教师教授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经验。不过就目前来看,高校很少有学生可以达到这点,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过分的压制,课堂气氛较为紧张,学生只能作为倾听者而没有主动发言、主动思考的机会。

1.3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从实践角度来说,要想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对三个方面进行关注,分别为教师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1)就教师水平而言,当前进行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在学历上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都较为突出,符合高等院校教师的标准;但是缺点在于绝大多数的电子商务教师自我提升意识淡薄,很少主动进行学习和进修,在思想和教学观念等方面很容易与现代教育脱轨,并且对现代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1]。2)就教学内容来说,当前高等院校进行电子商务教学能够应用的教材较多,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但是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过慢,难以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使学生很难对现代电子商务进行实时了解,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阻碍,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3)就教学方式来说,多媒体教学是现代高校较为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校中已经趋于普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也经常使用多媒体,但是与其他教学不同的是,电子商务教学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等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因此,单纯依靠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教学的需要,很多实务性的操作都难以得到有效实现,局限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2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的优化对策

2.1联系实际工作,革新教学模式颇受现代商家的推崇,是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这样的经营模式可以对传统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增加实体店面与虚拟店面之间的联系,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提升,扩大覆盖范围,优化服务效率。高校电子商务教师应该注重电子商务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将时下流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引入到教育教学中,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教学。1)电子商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预习或者复习。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方网站以及校内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教师可以此为依托,将相关视频资料、电子资料等传输到学校内部的公共平台上,进而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除了提供学习资料外,电子商务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线上的互动,让学生针对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意见等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沟通,较课上交流更加自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2]。2)电子商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要打破之前紧张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就电子商务知识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教师要改变自己之前的形象,颠覆绝对权威的限制,让学生敢于与教师进行学术争论,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对电子商务进行探究。由于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应该对评价方法和制度进行调整,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线上学习的重视,也可以减少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距离感,强化二者之间的衔接,让学生能够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之间自由切换。

2.2引入实时案例,增加实验教学

进行电子商务学习的学生毕业后往往会进入公司企业从事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工作,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将很难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在高校教学中实践教学恰恰是最为欠缺的;因此,需要电子商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1)高校电子商务教师应引入一些实时案例,在课上与学生进行案例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时案例的分析,增强对现代电子商务的了解,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所以要从外部引入案例对电子商务教学进行丰富,主要是因为在教材中涉及的案例往往时间间隔较长,不能有效展示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陈旧性案例进行分析,很难对学生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2)电子商务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电子商务实验的机会,通过设置题目、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可以将案例与实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完成资料的搜集和问题的解答。同时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的操作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接触到现在最先进的操作技术,并对一线电商平台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对电子商务的教学质量进行改善。

2.3鼓励学生体验,促进知识转化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与实际的工作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所以高校电子商务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进行切实的体验,通过自己实际的操作对电子商务进行感知。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已经趋于多样,并且没有过多的限制条件,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网店,进行基础的电子商务活动。这样在对电子商务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有了可以进行实践的最佳途径,并可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增强自己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培养自己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电子商务进行更加主观的认识,教师应减少对学生的帮助,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网店的经营,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逐渐熟悉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开设网店的条件虽然较低,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进行网店经营,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创业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网店的开设,或者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并且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提升[3]。

2.4激励教师发展,强化人才管理

实践证明,当前高校电子商务教师对电子商务发展缺乏关注,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根本无法与现代的教育改革相适应,容易造成电子商务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高校除了要对电子商务教师基础素养进行重视外,还应该有意识地组织电子商务教师进行二次学习和进修,让高校电子商务教师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高校需要增加对电子商务教师的了解,找到推进教师发展的激励点,通过激励手段的应用,让高校电子商务教师主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教育教学靠拢。其中比较常用的激励手段就是制订奖惩制度,利用奖惩的方式,增加电子商务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热情。2)要加强电子商务教师对网络环境的了解,改正电子商务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错误认识,进而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配合。3)高校要设立长效的教师培养机制,强化教学人才的管理,通过监督职能、考核职能的落实,加深对电子商务教师的了解,进而减少电子商务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和弊端。

3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对网络资源、网络技术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必须对电子商务的改变有所了解,并顺应这种改变进行教育教学的革新,使高校电子商务教学在网络环境下获得更大的发展,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王进 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方巍巍.《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06-107.

篇6

教师通过反复设问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课程学习中的相关科学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如在讲授网络营销时,根据网上购物这种最基本的电子商务实践,不断的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消费者去网上购物”———“消费者一般去那些网站购物”———“消费者去买什么”———“消费者怎么样找到产品”———“消费者如何购物”———“你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就可以把市场调研、网络营销战略(产品核心的营销战略;客户核心的营销战略)、与各细分市场的沟通(信任与媒体选择;市场细分;网上的市场细分)、客户行为与关系程度(客户行为细分、客户关系程度与生命周期细分、客户的争取、转变与维系)、网络营销方法等内容串起来,通过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把总结的结果对大家讲解,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采用类似教学方法的内容还包括B2B模式中的应用战略选择,电子商务模式,网络安全的体系等。

2参与互动自主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是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在《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之中,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讲授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比如,在讲授电子商务模式内容时,通过对电子商务模式构成及特点的讲解,然后留给学生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课本、查阅文献,找出各种类型商务的实际业务模式并举例,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并接受同学间的相互诘问。采用类似教学方法的内容还包括“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等。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理论建构教学方法

案例可以设计为迷你案例,像一些国际流行教材、网站上摘录一些小故事;主题案例,针对某个主题如市场细分;大型综合案例,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并不是每一种模式都要应用,而是有重点的寻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KennethC.Laudon曾谈到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有很多倒下去和成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站,如Yahoo中国、Amazon,EBay,YouTube,Google,Alibaba等,通过对电子商务的环境分析,总结其业务模式的来源,重点考察其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营销策略等,覆盖综合门户,在线购物、电子商务平台和第三方物流等多个领域,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深入研究企业战略和业务模式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上,通过分析当前电子商务主要网络交易和支付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网站采用的安全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4观摩操作研发教学方法

由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重视管理理念与电子商务技术的结合,实践性较强,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安全问题要求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结合客观情况,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如商场管理员处理流程、生产企业处理网上订货流程、物流中心业务流程,让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有大致的认识。同时通过网络工具采集商务信息、网上商务信息、电子商务的认证中心、网络支付工具和电子交易过程模拟软件,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电子商务过程。在通过学习、观摩、模拟操作后,学生建立初步的技术知识模型,从而为以后的研发打下基础。综上所述,笔者针电子商务概论每章的教学方法作了归纳和总结,如下图所示:

5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7

摘要:《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是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概述、运作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弊端,教学过于呆板,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商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项目教学法是在构建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体现行道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解决很多《电子商务基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电子商务基础》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项目教学;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遍布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前很多职业学校都已经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或者相关课程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短,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相关理论知识也不够健全,导致在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先简单分析《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常采用的方法,进而分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常采用的方法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模式。目前很多院校采用模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B2B、C2C等模式实验,学生通过模拟教学可以体验电子商务中厂商、银行等方面的操作。模拟教学模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一些看上去比较复杂的实验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程序化,学生的商务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得到培养。

案例教学方法也是《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来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重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较大的,但是需要看到案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比较差。

角色扮演模式是借着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达到体验及学习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开展中通过一些小项目来进行角色扮演,很多小项目都是独立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难以全面了解课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以上几种模式都存在自身的缺点,有必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信息的过程,学生通过项目的解决了解整个过程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重在运用现有技能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进行学习。项目教学法在使用中需要依照项目任务的确定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评估总结阶段。

项目教学法中所采用的项目活动多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深入了解,从而获取经验和学习的教育活动。项目教学法在应用中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情境要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项目教学法的使用中需要注意以教学内容作为依据,选择适当的项目,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项目教学法在使用中需要创建学习情境,充分运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

3、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物流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标准化为中心,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应用中还需要合理的进行设计。

3.1 设计思路

《电子商务基础》在设计中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保证电子商务项目建筑贯穿在整个设计中,《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在安排学习内容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添加学习的内容,根据电子商务网上零售事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根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初步设计项目模块间图1所示。

在项目教学法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项目任务,这是项目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项目任务的教学中需要以教学内容作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电子商务基础》是以电子商务项目为基础的课程,切入点是网络零售行业的应用,在项目任务的确定中需要以网上商店运营项目为导向,要求学生提交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调研报告,教师引导学生集中解决问题,经过反复的讨论后确定项目任务。

在明确了项目任务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组织各小组展示计划,由教师和其它小组进行点评,相互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保证学生能够对实施方案有一个大的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按照已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实施,要求学生将文字、数据以及图片等资料整理形成文档或图表。各小组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需要注意不能直接为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起到巡回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项目实施完成后需要开展小组展示、评估和总结,利用PPT展示各小组的实施方法,让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评估和总结中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2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基础》是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以网上商店运营为总项目,将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分解成多个项目,如图1中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电子支付与结算体系、网络营销以及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的抽象式的记忆。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根据电子商务岗位技能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式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在设计中还需要保证项目的综合性和可扩展性,可以依托淘宝网等平台作为项目载体,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商业运作模式,结合网络营销环境开展网上商店的策划。如在项目一关于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网上购物,了解最常见的C2C交易模式。先提出任务,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搜寻相关资讯,并归纳得出网上购物的每个流程,然后让各小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并展示各小组的成果,由教师和其它小组进行评价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可适时地进行指导,并提醒学生总结和归纳操作中的问题,逐渐培养他们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项目设计的时候需要紧紧围绕实训项目,使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和成果。

3.3 需要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开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扩展能力等,在基础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初步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特点,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能够应用不同模式的电子商务,在拓展能力的培训中主要是保证学生将自己的能力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实践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的使用中还需要注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若是任课教师对生产、管理等了解的不够深,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项目教学法在使用中需要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并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设计指导能力等。在项目教学法的使用中,要求教师本身是双师型人才,能够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帮助。

项目教学法在使用中需要与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都要求教师和企业等共同参与,因此学校方面需要为项目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一些便利,在教学的开展中还需要提高教师的能力,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教学法提供帮助。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需要保证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教师认真收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材料,编写合适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果。另外项目教学法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循循渐进,可以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分析《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常采用的方法,进而分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项目化教学非常符合当前教学的新理念和发展趋势,能够极大地完善教学课程建设。但是也需要看到当前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还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校园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玲玉,李小斌,李念. 高职经管类专业系列项目课程开发——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0,24:46-51.

[2] 彭娟娟.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项目驱动高职“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 电子商务,2012,12:82-83.

[3] 黄志平. 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从《电子商务概论》到《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J]. 职业技术教育,2010,02:18-20+94.

[4] 刘二涛. 高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改革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理念[J]. 电子商务,2011,04:78-79.

[5] 华卫珍.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0:64+71.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 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

一、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在商贸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我国加入WTO后,许多高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及相关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试点专业课程,它的产生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各高校都有加大了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力度,在师资、教材、实验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辅助教学、电子化教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之所以被众多高校所重视,是因为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将成为全球未来的重要经济模式之一,电子商务专长的人才更有竞争实力,未来信息社会对这类人才有着潜在的巨大需求。

从国内现阶段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已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高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综合类大学,这类院校侧重于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电子商务支持环境、电子商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等技术,比较关注电子商务技术层面的知识领域和应用领域;另一类是财经类院校,这类院校侧重于电子贸易活动的流程与贸易活动过程,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和电子商务运行环境的培植,比较关注电子商务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流与物流在贸易活动中的综合管理和效益分析。两类院校在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上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教学研究成果。

二、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性,在于其整合的现实状况、整合的难度,以及整合的途径等,电子商务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1.加深对整合概念的理解

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和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整合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其自身特性,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

2.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现,首先在于教师。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环境构建者等新型角色转移,因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学生的信息素养不高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工具,也是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和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一定意义上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等水平,是整合所需要的最具有现实性的条件。

3.加强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同教学设施一样需要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的速度比传统教学设施要快得多,仅从网络的带宽发展速度就可见一斑。因此,信息技术环境只有紧随节拍,不断加强建设,用最先进的信息载体去传播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整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将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限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仍是主流,没有从整合的意义上去普遍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往往成为教师讲授公开课或授课质量检查、评比的装饰。

三、电子商务教学的几点改进建议

1.电子商务教学应采取跨学科、综合集成、面向对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中,以创新为基点,坚决摆脱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此,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灌输与引导、讲授与讨论、教材与实验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加课程的知识量和知识点,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交叉应用;另一方面要探索电子商务的其他教学形式。总之,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2.提高电子商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在教学中依靠校园网络平台,加大教学中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多媒体新技术的比重,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教学的专业虚拟实验室

电子商务虚拟教学系统的使用,将真实的应用环境搬到教室或实验室中。这种虚拟的教学环境可以消除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视角对立,对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开展网上讨论,提高教学效果十分必要。

4.鼓励教师编写数字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案例、实践指导书

教学案例和实验指导书是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缺乏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经验,二是缺乏电子商务的实际教学案例。为了推动教师编写数字化的教材、案例、实习指导书,学校应资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收集和撰写案例,并将正式出版的教学案例和实习指导书视为同等教材或科研成果。

5.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电子商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计算机、工商管理、法学、贸易经济等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对自己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但是,在电子商务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四、结束语

21世纪将是电子商务的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要求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改变知识结构,掌握电子商务新技能、新方法。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革,以适应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中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婧.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内江科技,2011,(05) .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7402

1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向前发展,正在给世界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威购、团购、SNS、微博营销等新型电子商务新兴模式或推广方法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从应用型技术手段的比较跃迁为服务型应用元素的比拼。因此,企业对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也日趋迫切,65%中小企业急呼紧缺电子商务人才。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中国的电商人才缺口大约200万人。由此,国务院文件也特别强调:“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也相当迅猛。自2001年13所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首次招生以来,电子商务学科的发展及人才培养越来越得到教育部、商务部和各院校的重视。2005年12月,教育部成立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商务部于2005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电子商务典型案例调研。至今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的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已有300多家,本专科毕业生每年超过2万人。但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中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出现供需两旺的情况。相反,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输出严重不对接,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就业,其就业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调查,有近85%的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难以满足企业电子商务相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比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与电子商务知识多样性相矛盾;环境封闭、项目单一,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等等。

可见,作为综合性、复合性学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价值是其存在的主要体现。正如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与电子商务经济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的频频出台,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创新模式的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将这些研究成果包括过程反映到大学的本科教学中。”高校正处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改革期,在传授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更应培养学生具备实践应用与创新运用的能力。

2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的作用

2.1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的理解。通过电子商务具体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小微企业的孵化、实际公司的运作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2推动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建设

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教师需要对企业电子商务的最新应用,电子商务新兴模式等加深理解,需要从传统的通用型教学转变为专业型教学,因此高校应定期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大力输送教师到电子商务运营较好的企业参观学习、挂职锻炼,从而推动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建设。

3面向创业教育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3.1电子商务创意教学

开展电子商务创意教学,将指导各类电子商务比赛嵌入到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使所有学生受益。在课堂教授电子商务各类比赛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对于优秀的比赛团队,进行赛前集中强化训练,全程指导调研、策划、答辩整个比赛的所有环节。通过这种赛教结合的方式,笔者所在项目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获得过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创意能力。

3.2电子商务创新教学

通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创新能力。例如,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中,可以提前把案例材料给学生。在学生熟悉案例材料的基础上,课堂上进行判断分析型的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分析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启发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开放性的建议解决方案。例如,在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要求学生能根据之前设计好的电子商务网站“创意”,建设一个符合“创意”的真实的电子商务网站,实现电子商务的创新。

3.3电子商务创业教学

在培养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能力。

(1)依托实践基地,开发电子商务创业实践类课程。

经管背景的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和各院校开设的课程体系相统一。依托实践基地,以运营推广为主线,我校开发了电子商务创业与实战等课程,将网络企业运营、网络编辑、网络推广等网商实战内容嵌入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中。从校实践基地重庆市网商产业园邀请网商到校授课,使学生切实掌握网店开店、运营推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最先进的网络营销方式方法。

(2)组织精英团队以项目为载体进入网商企业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能力,与实践基地对接,开展“电商精英培养计划”。从第三学年开始,每五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与学院长期合作的优秀电商企业共同打造不同类型电子商务“精英团队”。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某市网商产业园为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笔者所在学校已与某市网商产业园网商产业园先后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高校网络分销合作协议书》,并且召开了“电商精英培养计划宣讲会”,组织对电商感兴趣的同学以项目为载体嵌入到网商企业中。该项目采用校企联合方式组建师资队伍,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分销过程中。在经历了分销阶段后,对于想创业的精英团队,网商产业园将帮助其孵化。

4结论

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高校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教育适合了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面向创业教育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培养了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的能力,切实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比率,有效增加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德人.创新创业型交叉学科专业的知识化探索与社会化实践——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及其规范性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南京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一方面,校园内的招生、宣传、图书设备采购、网络教学、后勤服务等逐步电子化,学生可以利用高校的电子商务氛围,学习、研究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