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工程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效率;质量
【前言】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通信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电信运营企业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业务支撑系统,运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论、手段及方法,降低成本,压缩项目建设周期,有效控制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一、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活动在通信运营企业中广泛存在,如网络建设、升级等,这些项目具有技术导向性、项目干系人众多、专业分工细等特点,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风险性。这就要求运营商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及方法,有效降低成本,压缩项目建设周期,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特点
通信工程项目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应用组织模式,是一种通过控制一定时间范围成本、组织、管理环节等来有效开展通信网络工作的过程。它主要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无线、传输、交换、基建、新技术专业及综合。这些项目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在运行过程中也逐渐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程序化的工程管理方法,随着市场运作环境的变化和新业务的发展,通信工程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做好相关的项目管理控制工作,实现项目工程工作的稳定运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全程全网、网络分层、连续建设、滚动扩容等几大特点。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网络层面的通信网络,其各网络层次的下层网络汇聚其上一层网络对本层资源的需求并根据本层面的技术和组网特点安排扩容周期和建设策略。通信网络项目建设投资大、项目地域范围广、技术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周期不易控制、实施难度大,需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动态调整来实现网络各环节的协调配置。
三、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专业化程度高,在实施过程中,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新技术、业务的引入和工程建设任务难度的增加,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方式不够灵活,项目管理能力不足。目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无论项目大小,基本都采用一种管理方式,缺乏弹性,造成了项目的进度和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二是实际沟通计划制定不足,缺少统一的、整个周期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对生命周期界定和划分不清晰。三是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或手段,管理体系不够完整、系统。在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应用工具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不能充分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对项目进行支持。四是工程进度计划变更频繁,缺乏应有的科学根据,且对时间、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确。五是工程进度管理不到位。在通信工程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管理不到位或缺乏相应的管理组织结构,使得工程计划方案计划编制不合理,工程进度管理拖延、施工衔接不畅。六是缺乏施工沟通管理,团队凝聚力、工作效率低。在建设施工中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系统互联和协作关系,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影响项目管理效率。七是项目风险管理、控制不足,对项目风险识别不够及时、准确。
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优化对策
(一)加强通信工程项目团队管理
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组织构架和工作模式,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机制和业务制度,通过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和管理目标,为项目工程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制定PMO规划和执行PMO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协调和组织职能,明确工作思路、短期工作目标和长期目标,对职责范围和分工进行划分,对问题和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相应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解决方案的发展计划,并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工作流程,明确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员,优化项目管理活动。
(二)完善通信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范围和分工界面编制相应的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和分工界面,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细节,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的实际进度计划。科学合理的运用工作单元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编制时间表并使工作进度计划正确搭接,优化计划任务的流程安排,通过科学准确的编制进度计划和严格的变更管理以及细致的流程控制,有效提高计划的统筹效率。
(三)通信工程项目沟通管理优化
通过建立沟通机制、沟通计划、特殊问题沟通流程以及包括电子邮件系统、手机、固话、微信等多种沟通通信方式等不同内容的项目沟通活动的管理,提高沟通效率,以更加适时、更加合理的方式,实现项目信息的生成、收集、处理、储存、分发和交流,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的沟通管理优化和沟通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四)优化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提高风险管理的思想认识,对工程项目中的投资风险和工程建设风险进行全面考虑,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保持风险管理在整个项目生命期内的连续性,使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实现无缝融合,提高项目管理和沟通的效率。
五、结语
运用有效项目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可以降低通信工程项目成本,压缩项目建设周期,提高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通信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程化伟.通信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9.
篇2
一、申报材料的种类、份数
(一)《通信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审批表》原件3份;申报表中须亲笔签名的地方一律用蓝黑或黑色的钢笔、签字笔签名,并必须在工作单位审核意见栏和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审核意见栏加盖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印章;
(二)申报人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资格)证书、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核后当场退还,复印件须加盖公司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印章;
(三)申报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登记照片六张(其中三张粘贴在表上,其它三张背后写上单位,姓名随申报材料上交);
(四)申报通信工程师需提交论文一式三份(论文评审要求可参照附件1-3);
(五)申报高级通信工程师需提交论文和技术报告各三份(论文评审要求可参照附件1-3);
(六)申报人须提交与表中“主要获奖情况”、“主要、论(译)着情况”栏填写内容相对应的资料(申报人业绩成果须为担任现职称以来取得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套。原件经审核后当场退还,复印件须加盖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印章。其中着作复印件必须复印着作封面、版权页、目录,并按顺序装订整齐;
(七)打印填写《申报材料目录表》(附件2);
(八)申报的各项材料,一律用a4纸张双面打印或复樱
篇3
论文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行业各部门内的运用也逐渐频繁并深入,在医学、教育、工程等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庞大的覆盖面、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多方面全方面的计算操作系统,实现了通信工程规划中线路的布局、线路的监管及设施的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管理,提高了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文章分析并研究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任务包括四个方面:邮政设施规划;城市电话系统规划;城市移动通信规划;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庞大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强大的数据检索技术的帮助下,有效的推动了通信工程规划事务的发展,将繁琐变简单,大大提高了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现就“十二五”规划明确下达的主要任务针对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 邮政设施规划
邮政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在连接城与城、乡与乡、城与乡之间的通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覆盖面积广、事务的繁琐导致信息量庞大,靠旧式的人力式管理已经很难达到要求。如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邮政设施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 邮政枢纽的设计与完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下,邮政枢纽的设计明显比过去要完善很多,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一键化”、“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将勘测到的现场情况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理想的设计方案,不仅方便快捷,枢纽的设计较过去相比也很完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2 中心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连接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城市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通信设施得到了很好的连接。工作人员将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及用户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快速的计算并设计最理想的连接线路,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安全性。
1.3 邮政设施的保护
工作人员把各邮政点、各邮政设施的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会将这些信息储存,并利用其强大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在邮政设施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清晰快速的指出故障地点、原因及解决方案,通信工作不再需要工作人员长途跋涉前往现场,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容易很轻松的发现连接中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城市电话系统规划
在现代通信的发展中,电话系统已经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基础项目。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完整,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2.1 固定电话的办理
用户在办理固定电话业务时,提供所需办理电话业务的地点以及用户的身份证明,业务员将用户的基本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自动生成固定电话号码。用户在以后进行固定电话相关业务操作的时候,只需要携带用户的身份证明以及固定电话号码,便可以办理相关业务。
2.2 固定电话故障维修
在固定电话出现故障的时候,只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提供用户固定电话号码,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指令,指派相关维修维修人员前往,减少了很多繁琐的步骤,高效可行。
3 城市移动通信
在移动通信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通信,因此,保证移动通信的健全畅通,是通信工程规划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移动通信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从业务办理、到业务查询、再到问题反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都提供着很大的辅作用。用户在办理移动通信业务的时候,业务员将用户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提供安全保护,当用户的电话卡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的时候,可以持身份证明到业务网点进行办理。信息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信息,提交用户问题,记录问题信息,业务员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问题处理。
4 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
广播电视设施是城市规划中最基础性的设施,由于覆盖面积广、用户信息量庞大以及易出现故障,因此在通信工程规划工作中,广播电视设施的规划是一项重中之重。在网络系统中,广播和电视的信号利用卫星以及庞大的网络传到每一个用户,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准确地到达每一个用户手中,极快捷的信息处理方式,在业务办理、故障报停、线路维修等方面,为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帮助。
5结论
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通信工程规划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对通信工程规划的日常工作管理更加及时、准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的数据分析和庞大的信息存储,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安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即时地清晰地了解到整个城市的通信工程情况,为通信部门提供了准确快捷的消息,也为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发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2,2:56-57.
篇4
关键词:BIM技术;铁路;通信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1-0221-01
引言:将BIM技术用于铁路通信工程中,采用三维数字技术获得工程信息,工程设计效果通过模拟的方式立体展示,工程人员据此从技术角度分析通信工程,对设计不断完善,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并提高了工程效率[1]。可见,应用BIM技术对于铁路通信工程建设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
1BIM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1BIM技术的应用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铁路通信工程中发挥BIM技术的作用,就是将三维模型建立起来,所有的工程结构以及相关功能信息都纳入到模型中,构建空间关系。在模型中对这些信息参数化,在修改设计内容的时候,通过参数调整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在铁路通信工程设计中应用三维模型完善设计图纸,不需要重复绘制,在三维图形上直接修改即可[2]。当进入到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的时候,三维模型信息发挥指导作用,各个单位之间的合作也以三维模型信息展开,提高了合作效率。
1.2BIM技术将各项工程信息建立关联性
铁路通信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应用三维模型,随之全新的工程建设理念树立起来,对于传统工程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能够有效规避。处于施工阶段,由于三维模型的直观性和透视性特点,可以让施工人员对设计内容直观了解,准确掌握设计信息并展开施工。由于应用BIM技术所构建的三维模型是建立项目信息的基础上的,当铁路通信工程进入到不同阶段的时候,如果不同的单位提出的需求有所不同,在设计图的修改中,只要将三维模型的参数予以调整即可,修改效率高,操作简单,避免产生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可以保证质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在应用BIM技术设计工程图纸的时候,采用建立三维模型的方式,其中所涵盖的信息包括与铁路通信工程有关的结构信息,其中还包括几何尺寸方面的信息,保证工程项目信息完整性[3]。在三维模型中涵盖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属于不同的对象,虽然不同对象之间是存在独立性的,但是处于三维模型中,相互之间建立了关联性,可以互相识别,通过对某个组成部分的信息进行修改,就可以对整个的工程结构变化情况全面掌握。所有的三维信息都是模型空间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都是密切关联的。
2BIM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铁路通信工程中应用BIM技术,主要体现为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和建立通信专业族库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2.1铁路通信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铁路通信工程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而且信息的种类非常多,都有各自的特点,涉及到地理学方面以及几何学等等,这些信息都与BIM技术存在关联性,所有,应用BIM技术可以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得整个的工程设计效果直观展示,立体化呈现。铁路通信工程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由于设计的程序多,内容繁琐,操作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
具体的工作中,需要选定族样板;定义三维模型的参照平面,设定好原点;创建几何图形之后,向前期设计的族文件中传入项目文件,调整机房布置情况,保证其合理性,通信机柜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在几何形体上标注好,使用文字对标准详细描述;将图纸创建出来,对视图合理公布值;最后制作设备明细表[4]。
2.2将通信专业族库建立起来
篇5
关键词 公能素质教育 通信工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30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Based on "Public Quality Education" Concept
ZHAO Yingxin, WU Hong, LIU Zhiyang
(Nanka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300071)
Abstract Reasonable orient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stablishing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rriculum, is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ccording to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needs and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content optimization,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our school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system reform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establish with a Nankai University "public quality" feature curriculum structure in order to foster high-leve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public quality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urriculum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通信学科从知识和人才两个方面支撑通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传统的通信学科教育与通信行业之间存在着差异,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使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建立一个全局的、系统的、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毕业生的关键。
1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合理定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助于高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提升竞争力。①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充分理解国家对通信工程类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南开大学公能素质教育纲要》为指导,根据现代工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和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从而制定我校具有“公能”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强化质量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不仅要强调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在制定通信专业的培养目标过程中,要体现出通信事业现状和通信发展的方向,培养出通信事业需要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因此,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知识基础、优秀的专业能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的专业人才。依据“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理念,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型科学与技术人才。
依照这一培养目标,有必要细化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将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2 课程体系改革坚持的原则
课程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反映。通信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保证人才的知识系统性和学科前沿性的要求,又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因此,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发展前沿,理工兼备、综合发展。
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突出我校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精神,凝练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优化本科课程教学体系;(3)科学、合理的分类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考虑专业间、课程间以及不同年级知识结构的关联度,避免因人设课的现象;(4)在全体专业教师范围内选拔胜任的任课教师,组成课程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5)教授必须上教学第一线,承担并完成本科基础课教学任务;(6)深化教学方式改革,贯彻“讲一练二考三”要求。
3 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3.1 组织调研
对国内外高等学校的通信专业进行考察与调研:国外高校主要通过网上调研的方式,通过访问各国外高校的网站,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调研;②国内高校主要通过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到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对无线通信技术、宽带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等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未来几年内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走进与通信学科密切相关的各大企业,充分调查研究社会企业对通信工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需求。
3.2 建设课程体系
构建“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是保证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
将公共基础课分为数学类课程模块、物理类课程模块、英语类课程模块和计算机类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分为电子电路课程模块和应用设计模块,专业课分为通信理论模块、通信网络和专业实践模块。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传统教学课程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彼此内容间有重叠。模块化课程可以使教学避免课程间的重复和脱节,适度把握课程间的交叉与渗透,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各个模块课程的授课教师组成了课题组,以课题为引领,带动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课题组通过顾问专家指导、讲座等形式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此外,我们对课程体系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修订。全面考查专业课程名称并进行调整,对6门专业选修课的课课程名称进行规范;新开设4门专业选修课,补充了调整前缺少的相关领域的课程;将通信电路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两门课程由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陆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通信技术系列讲座、实践类的一系列课程,形成一整套优质的课程体系。
3.3 优化课程内容
直接反映授课内容的是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首先由任课教师制定,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并修订,审核通过后,主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如果主讲教师发现问题,或者随着社会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教材等,需要及时修改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梳理出相关知识群,形成课程教学的知识脉络和框架,明晰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同时,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通信电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将作为通信工程专业重点培养的精品课程,推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课时的调整、理论讲授与实际练习比重的调整、授课方式的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共享系统和共享制度建设等等,最终实现“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理念。
3.4 增加实践比重
在综合考虑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开设时间和讲授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我们适当地增加了涉及通信前沿技术的选修课程,并着重加强实验和实践类课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适当开设或增加实习、实训的课时和学分,开设认知实习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由此,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立体思维的能力,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③国创、百项等实践活动,利用开放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形成研发设计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系统设计、电路焊接调试等动手练习,并组织专业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3.5 加强教学管理
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听课、审核大纲等方式,加强教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体系,明晰职责,加强教学督导。实施院领导听课制度,明确教学系职责,强化过程管理。
建立课程建设课题组,以课题为引领,带动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通过顾问专家指导、讲座等形式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4 结束语
通过基于“公能素质教育”理念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能够建立完善的具有“公能”特色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打好基础、全面发展的同时,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个人、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金项目: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注释
① 彭先桃.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探析[J].教育导刊,2008(3):56-58.
篇6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在专业建设上,受师资、教学条件的限制,专业发展方向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专业特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够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有通信系统开发、应用、维护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能够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在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把“通信网与交换”及“移动通信”作为专业建设方向的突破点。
二、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方案及策略
(一)重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创新与工程能力培养
紧密结合学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三个模块,具有以下特点: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既体现学科专业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工程实践训练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将创新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工程意识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技术基础课程。对原有课程陈旧内容进行删减,对内容重复交叉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验教学比重,由原来的25%增加到35%。专业成组课程。《专业成组选修课》的设置是根据专业方向〈通信网络与交换〉而设置的。《现代交换原理》主要讲述了现代通信网的几种交换方式,即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原理。电路交换主要以程控数字电话交换原理为例,分组交换原理主要讲述了以IP分组交换为代表的交换原理,符合当今电信网的发展。《光纤通信》主要讲述了通信网络的主要传输技术,即讲述了光纤通信系统,同时讲述了SDH同步数字系列传输技术,配合综合通信平成SDH光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主要配合当今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IP通信,课程主要讲述了TCP/IP协议,路由设置等,符合专业的发展要求。选修课程。对于学科技术基础选修课,结合企业生产的需要,实施了专业选修课改革。专业选修课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跟踪通信前沿技术,不断更新选修课的设置,如2013年开设了无线通信新技术。实验课程。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实验,采取独立设课方式,如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实验内容独立设课;对原有陈旧、老化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整合,更新实验内容,增加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基础课程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专业课程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项目驱动和工程案例等教学方法;选修课程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讲授有关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采用讨论式和任务布置式教学方法。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2.考试方法改革。
重要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程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的模式进行考核,通过题库建设,实现教考分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根据实验室条件分别采用“笔试+实验技能测试”和“笔试+设计+答辩”的模式进行考核;选修课程采用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小论文和技能测试方式评定成绩。
(四)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创新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1.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仿真+操作”的实验方法。学生先在计算机上利用相关软件对实验内容进行仿真,得到正确结果后,再到实验设备上进行实际验证;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加强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放实验室,做到“时间开放、内容开放”,让学生自主选择和预约实验时间和项目。
2.课程设计。
针对课程内容,引入工程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来源,加大工程实践类题目所占比例;结合实验室设备,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建模、仿真和数据分析;完成实物制作与调试,通过答辩的方式对课程设计进行考核。
3.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由校内和外聘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毕业设计题目主要由合作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组成;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合作企业完成,由外聘教师和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
4.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生产实习:依托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和辽工维森光电公司,将学生安排到企业,熟悉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工程实践意识,引导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分批去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及锦州航星集团,以企业研发项目和实际产品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来源,根据毕业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去企业进行调研和实习。
(五)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
1.将创新学分纳入教学体系。
创新学分获取途径广泛。通过参加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获取资格认证等方式获取创新学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机制。
根据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规格,结合专业服务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专业特点以及生源质量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各层次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构成本专业的课外科技创新教育机制。
3.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以实验室开放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大学生科技竞赛等为牵引,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专业导师制与创新团队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平台。
4.专业导师制。
遴选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本科生专业导师。吸纳大三、大四专业排名前20%及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专业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创新团队。
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外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校外指导教师,建立“通信工程”创新团队。以项目为驱动,通过“小型授课”、“分组讨论”等方式,在巩固基础课程的同时,加深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开放项目。
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结合专业知识内容,设置多项开放性实验课题,吸收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工程实际训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设计、计算、仿真、编程和调试操作的基本技能。基础课程竞赛。开展英语技能、数学建模、计算机能力、程序设计、电工电子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外语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竞赛。开展EDA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应用、通信网络设计与调试、嵌入式应用、软件编程等竞赛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工程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校级、省级、国家级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接受实际的演练,培养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科技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类科技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竞赛,计算机能力竞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坚持年轻教师企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度,逐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侧重考核教师在工程项目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成果。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深入企业调研、实习,参与企业生产与实践,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通过参加院校两级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和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授课水平和工程实践指导能力;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学历,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提高本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七)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产学对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以学校为主体,根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联合建立学生的培养机制。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培养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通信工程;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模式
0 引言
为了适应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徳、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能从事通信电路及系统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相关技术开发的高级应用人才,安徽新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创了“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理论+实验),实践(实训+实习)和就业三个方面。
1 专业建设方案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安徽新华学院是由安徽新华集团2000年投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大学,于2001年设置了通信技术专业,2005年升为本科院校,2006年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为了加强专业建设,聘请知名院校和相关企业有经验的老教师、工程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担任各学科组带头人,指导年青教师进行学科建设。
2)构成新的课程体系。
基础课及素质教育课——突出素质教育实践课及实践;
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基础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专业及选修课——综合运用实践教学安排,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加大实践环节。
在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作用的基础上,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成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
4)加速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
力争在3年内形成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能型”教师团队。
5)把“双证”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
6)采用校企挂钩、合作办学的新型办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 专业建设实施
2.1 构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从事通信系统所必需的设计、实验、测试及应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结构。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由三大部分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及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时40%左右。第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时40%左右。第三部分:专业模块课占总学时20%左右,包括专业核心选修课和专业方向课。
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40%以上,强调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等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2 加速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
在自编通信专业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使之更适合地方院校学生的学习。在吸取和采纳优秀国内外教材的同时,鼓励教师编写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材。
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品牌,以校级优质课程为基础,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分批地达到优质课程标准。积极为申报通信专业精品课程充实资料,争取3年内实现通信专业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
2.3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
教师培养途径:
1)校内自我培养,分期分批进实验室锻炼;
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同相关学校、研究所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
3)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申报教研、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丰富教学内容。
4)重点培养年轻骨干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修措施,分期分批到相关院校、企业、研究所等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尽快挑起大梁。
5)加大引进高级人才力度,引进中青年业务骨干。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团队。
2.4 加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作用,保证各课程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100%,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99%。
2)减少验证性实验,加重设计性、综合性、系统性实验比例,提倡学生自行设计、安装和调试。
3)不断引进新的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手段。加快在电气智能教学平台、现代通信实验平台上的二次开发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4)把相关课程(如高频电路)实践环节(收音机装配与调试)纳入劳动技能资格证考试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信息产业部“无线电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证书考试,参加通信工程师考证,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办学模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 继续完善校企挂钩、合作办学的新型办学模式,积极推广“订单式”办学模式,加强同相关学校、研究所、公司及工厂企业单位合作办学联系。进一步吸收企业资金,完善场地建设。实现“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开辟更广阔的招生和就业前景。
3 专业建设成效
3.1 招生规模见成效
通信工程专业自2006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95人)以来至今已做到年年招生生源充足,报到率逐年递增。目前,在校生480多人。
3.2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目前,本专业在职专业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已占100%,已培养副教授1名,讲师5名,教坛新秀4名,访问学者1名。绝大部分专职教师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可承担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多人多次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其中2人获两届第1名,1人次获得第2名,1人次获得第3名。
在学院人事部门的支持下,加大了原有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考取科大、工大、安大等学校的在职研究生已经圆满毕业,送到有关单位培训进修的老师都已学成归来。聘任了深圳讯方公司两名技术骨干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教学和毕业设计活动。同时聘请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等大学的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以校内为主,校企、校际结合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3.3 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成效
几年来,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自编的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近10本;参与国内教材的编写已出版若干本。
2008年,“高频电路”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单片机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光纤通信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3.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自2008年建成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包含电工电子装配室、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电子线路自动化设计(EDA)实验室、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室)以来,2009年又建成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学习及相关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实训手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此中心现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了该实验实训中心的各项效益。
2013年,“安徽新华学院——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教育部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立项,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与上海大唐移动信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
良好的硬件设备、充足的资金条件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5 联合办学成效
2010年内本专业与讯方公司合作申报了光纤通信校级精品课程,派遣了3位教师赴深圳讯方公司培训,取得了“通信工程师证”,提高了教师的产学研能力。同时派遣了一个班学生赴讯方公司安徽分公司实习。之后与深圳华为、讯方、安徽电信合作开设“通信班”的计划相继实施。
2013年7月20日,电子通信工程学院首期TD-LTE网络工程师培训班顺利结业。TD-LTE网络工程师培训班是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之一,首期培训学员79名,在近两个月的模块化集中培训中,同学们展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每天日报、每周周报、每周五固定考试、两次考试不合格就淘汰。炎热的天气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没有让他们退缩,同学们自发的进行早自习、晚自习,QQ群里的专业讨论往往会一直持续到凌晨。最终,学员们在进行学校现有专业课程学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TD-S和TD-L的原理与关键技术、高层信令等专业课程的培训,通过了一系列的考试及最后的答辩测试。
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学员接到了来自北京、浙江、陕西、河南、黑龙江等地多家公司的招聘电话,即将奔赴工作岗位。
通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通过信息产业部第十八鉴定站“无线电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得到了鉴定站的好评。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已经全面开放,把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技术、通信网技术、通信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放在实训中心上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这种“教学—实践”的零距离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同学欢迎,激发了同学们参加“通信工程师考证”热情,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来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辛勤的劳动带来硕果累累:
2008年建成省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并获得“省级实验实训中心在建项目”。
2009年,通信工程专业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项目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项目。
2010年,“通信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探索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被评为省级重点教研项目。“通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被评为省级一般教研项目。
2011年,电子通信工程成功申报校内重点学科。
2012年,省级通信工程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等项目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中期检查。申报教研项目校级立项3项(重点1项),省级立项1 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发表、交流论文8篇;参编教材1部;举行学术报告会5场,参加省内外学术论坛2次;6位教师参加物联网培训会、全国精品课程研讨会、特色专业建设研修班等。
3.6 人才培养成效
近几年来,深圳新天下集团、奥克斯集团、LG集团、安徽电信、深圳华为、深圳讯方等多个单位与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通过“订单式”的培养,为他们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受到了他们的欢迎。通信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和录取率逐年增多,仅2011年就有7名学生分别被上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
在省内、国内各类比赛中成绩优良。2006年以来,先后获得过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安徽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三等奖等。
4 结论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省教委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扶持,离不开新华集团公司在人力、财力、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我们深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信工程专业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2] 陶红,曲涛.试论高职“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2(下).
篇8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监理;一体化监理
Abstract: nowadays the supervision work project construction work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But how can supervision faster,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 to complete construction project supervision of good task, get good grades supervis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supervision, is each supervising units and supervision engineer should consider and discussing. This article mainly to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supervision this simple, for we exchange.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supervision; Integrated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建设工程监理属于项目管理在建设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领域,它是现代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工程项目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日趋成熟,并以经济上的明显效益而在各发达的工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制,对于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资金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结合通信工程一体化项目的监理组织管理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合理有效可靠的通信工程项目的监理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经验,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2.通信工程项目管理
多年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专线网络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一直是以专业划分,呈纵向轴线式的管理模式。工种与工种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一个基站的开通,按照传输接入专业、集成专业工程项目分别计划和实施,因此,监理人员也随之分别按专业要求进场监理,无形中形成了专业壁垒、导致各专业的工程项目信息不畅通。
近年来,国家在宏观政策把控上,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迫使监理工作要有所创新,思维要有所超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改变传统的工程项目监理模式是刻不容缓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借用一体化合成作战的理念,通信基站多工种跨专业综合性通信工程建设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由此而产生。
3.一体化监理体系的构建
3.1一体化监理定义
一体化监理是指:通过项目总控模式,打通监理工作层面的专业 壁垒,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全专业监理制度和流程。将通信基站 建设过程中各个专业的工程计划、进度和监理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监 理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和高效性。确保各专业环节环环相扣、紧密 衔接,提升各专业协同作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工程整体的实 施速度和工程质量。
3.2一体化监理的主要优势
3.2.1内外部的组织协调更紧密
一体化监理组织对外接口较多,尤其是工程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 调均集中在一体化项目组织中。通过一体化监理,逐步增强员工的综 合服务、综合协调能力与信心,能够使工程的组织协调更加紧密。对 外方面,通过设置多个“a、b 角”和“实习员工”的培养方法,使原来的组织形式向一体化组织形式稳步过渡,可以减轻外部人员安排 的协调压力。
3.2.2 监理内部人员素质提升
通过有效的培训,建立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监理人员通过 参加岗前培训、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培训,加强了自身对各专业知 识的学习,提升了监理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一体化监理队伍内部 的交流、学习,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3.2.3 有利于储备人才,提升人员利用率
当一体化监理队伍中员工的综合能力、各种专业知识、管理协调 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时,监理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人员力量紧缺或调 动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紧缺状况可以得到缓解。一体化监理实施后节约 了人员,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综合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监理的综合水平 提高。此时,骨干人员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高,业主反映良好。
3.2.4 一体化监理的构建要素
在驻地网一体化监理模式中,监理单位定位由原来的“单专业项目管理”转变为“一站式全专线流程的项目管理”,由原来“侧重过程管理”转变为“以终为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管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监督项目实施。一体化监理方作为项目解决方案的制订者和实施者,需要承担起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举,既与建设方一起共同对项目最终目标负责,又要对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驻地网一体化监理系统包括:管理团队的组织架构、职能分配、 责任分工、人员职责、制度、实施总控架构、实施操作流程等要素。
4 一体化监理的实施
监理的职责包括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安全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及组织协调。
4.1 施工准备
4.1.1协助设计查勘
协调设计查勘工作的入场、实施;协调解决查勘现场的问题;填写查勘工作签认。
4.1.2协助设计会审
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对设计技术交底会 议纪要进行签认。熟悉设计文件,并对图纸、概预算表和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4.1.3 施工组织审查
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方案,提出审查意见,签认后报建设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 方案,确定能够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时予以确认。审查施工人员专业资格证和上岗证。
4.2开工准备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确认施工许可证、施工人员、 施工工具和主要工程材料已落实。确认施工组织方案已获监理批准,具备开工条件,签发开工条件确认,并报建设单位。协助建设单位主持召开开工会。
4.3质量控制
篇9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通信技术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以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新型人才的形式繁荣发展。为应对市场对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海量需求和更高要求,工程教育改革刻不容缓。高等教育应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1-2]。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使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更好地与国内、国际接轨,增加通信工程教育中的工程性、实践性及创新性,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切实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1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完备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教学理论,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但忽略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高端创新科技和工程科技方面,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要求各高校全面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人才为目标,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大多不擅长处理工程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形式简单;②缺乏对课程系统认知能力的培养;③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④创新创业教育层次亟待深挖。为此,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服务轨道交通行业为己任,紧跟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探索
通信工程专业密切关注铁路与轨道交通行业及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紧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动态,以社会人才需求特点为导向,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紧抓“新工科”建设机遇,充分利用教学科研优势,梳理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构建通信技术课程体系;改变教育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良教学内容,丰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意识,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打造通信技术课程群。通信技术课程群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不仅能在教学内容上完善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还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优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1通信技术课程群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通信系统原理”“移动通信原理”“现代传输技术”“通信网技术与现代交换技术”,课程间内容相互联系,独立讲述不仅会出现重复内容,还会使学生知识面受限,使学生无法对通信技术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认识。为更好地在有限的课时内讲好每门课,笔者结合专业特点及行业需求,确定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内容,减少冗余知识,明确各核心课程间的关系,以及通信技术课程群与其他课程群的关系。讲授核心课程时,从整体性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具体方法是:①调研课程设置情况,重新编写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重新规范每门课程应讲授的内容,列出重点和难点,安排每个知识点的学时。②以通信网为主干构建通信技术理论体系,并对通信技术课程群中每门课程的章节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做到大的知识点不重复、小的知识点间联系共通,将各类知识点融会贯通。通信技术课程群建设如图1所示。
2.2层次化的实验/实践教学设计
实验/实践教学可分为基础教学和提升教学2个层次。基础教学包括基础理论阶段、基础实验阶段。提升教学包括创新实践阶段、课程设计阶段、专业竞赛与培训阶段。教学时需精心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实践内容。笔者从3个方面进行实验开发:①在原有的实验平台上拓展开发实验项目。②利用eNSP模拟器、OPNET等工具搭建实训环境,进行新实验项目的开发,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eNSP模拟器可以把真实的网络设备图形化,学生可借助图形化的网络设备快速熟悉基于华为网络技术相关产品的操作和配置,了解企业的ICT网络是如何规划、建设、运维的。OPNET具有仿真网络体系结构,方便学生了解各种网络协议的作用,理解网络结构并学会评判网络性能。③深入实验室,在真实网络设备上进行实验项目开发,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检验专业学习成果,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工程知识与工程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力合作完成探究性、趣味性实验任务,解决综合性、开放式实践难题,养成工程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2.3新型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教学中将传统授课方式与雨课堂相融合,理论教学时,利用雨课堂实时推送课件,建立新的预习和复习方式,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学促教、以教促学,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开设了“通信系统原理”“移动通信网络与优化”“移动通信原理”等多门SPOC,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的自由度、灵活度、便利度。学生不仅可以线上预习、巩固、复习、交流学习经验,还可以观看其他相关课程资源,拓展了知识面。通过在线直播等方式邀请专家介绍最新技术进展和技术应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导学、督学、维纪、答疑、考核等。线上教学虽然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但很难把握学生学习的质量。通信工程专业为学生制订了网络学习计划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线上随机签到、课堂提问等方式监管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4构建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评价考核体系
传统考核以考勤和期末成绩为主,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通信工程专业着眼强化学生学习过程,将学习过程考核纳入最终评价考核体系中,使最终成绩能够对学生形成综合、全面的评判。学习过程考核具备开放式、合作式、探究式等特点,主要包括考勤、课堂答辩、小组合作、课题讨论、论文评价、阶段测试等。期末考核内容也进行了相应改变。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思考,增加了综合性、开放式主观试题的比例。最终成绩由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按比例加权得出。
2.5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体系
以竞赛促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中,通过实验/实践选拔出拔尖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并通过专项训练,组织拔尖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学科竞赛等,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带动不断吸引、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竞赛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挖掘潜能。校企联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优势,进行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形成校企联合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
3结语
篇10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汉中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2944
国内刊号:61-1444/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陕西工学院学报》,是由陕西理工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