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方法 策略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o富尔《学会生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1、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这一环。上课正确的做法是:
――带着问题上课。 如果孩子带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就保持着较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孩子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重点、难点和要点。要学会放松,因为一节课始终绷紧了弦是不可能的,所以调节课上不同阶段的紧张程度便很重要。一堂课的开头结尾常不可忽略,需要认真听讲。
――紧抓老师思路。学生听讲须注意教师讲课中的逻辑性。如果听时遇到某一问题没听懂可迅速记下来,此时不必死钻“牛角尖”,还要顺着教师的讲解去听,那个问题可相机思考或提问。
――要当课堂主人。听讲时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认真思考教师提的问题,仔细观察演示或实验,大胆提问,大胆发表看法,积极参加讨论。
――养成笔记习惯。学生课上要边听边记,以听为主。记录时善用符号,简洁明了,迅速整齐,可有自己的批语,重点处用重彩或着重符标明。
2、学会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5环中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十分重要。学生在复习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对知识运用的技巧,进而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系统化,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有。如果孩子平时不复习,考前突击;不会做题了,才想起要复习;复习时一味死记硬背,没有章法,就要进行教育。可以指导孩子可以掌握以下复习要点:
――多种形式复习。复习是对信息的重新编码,可采用看、听、记、背、说、写、做等多种形式复习整理知识,不必一味机械重复。科学指出,复习的效果在于编码的适宜性,而不在次数。
――当天进行复习。要求孩子听讲之后尽早进行复习,可减少遗忘。同时可使新知识联系起来,搞清楚知识前后的联系和规律。
――单元系统复习。这一般在测验和考试之前进行,这种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要抓重点和难点,并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错题进行再次练习被证明是提高成绩的法宝。
――假期不忘复习。 每年的寒署假及劳动节、国庆节学生闲暇时间较多,家长可以督促和提醒孩子,除完成作业外,应适当复习,防止遗忘。在节假日,孩子还可以适当阅读课外书,加深和拓宽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
3、作业不可忽视
小学生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学生可以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指导要点是:
――先复习后作业。就是说,先看书,后做题。这样可以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认真高效检查。做作业态度要认真,独立完成,注意审题,言必有据,推理严谨,写字工整,最后要检查作业是否有遗漏和错误。您如果看到孩子先玩后作,边玩边写,拖沓分心,那是做作业的坏习惯,必须要求孩子改正。
――仔细研究批语。教师的评语经常言简意赅地点出问题所在。要告诉孩子,应认真研究批语,更正错误,深思熟悉。作业应保证完整,分门别类,到总复习时,便可随手拿出来参考。
做作业是小学生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渐进,注意阶段性,不必刻意去寻找偏题怪题;要变换形式,注意多样性,题不在多,在于不同变式;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单纯任务观点做题,而是把做作业看成对自己能力的检验;要求孩子独立答题,注意自主性,不依赖他人,宁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4一定做好小结:
测验与考试前后,是学习小结的时机。小结是学习某过程的终结环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结,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进行系统小结。通过系统小结,以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条理化,实用化。做好小结,迎接考试。
――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检查。考试时学生要认真审题,想不起来的先放下。紧张而不慌乱,沉着而不懈怠。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正确。学生不得考试作弊,也不得协同别人作弊。
――做好考后分析。 拿到批阅后的试卷时,看了自己得的分数之后,重要的是对考试进行分析。改正错题,认真研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漏洞。自己做对的题也要分析,看看自己表达论证是否清晰严密,解题方法是否简捷明了。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注重积累 课堂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无论你处于社会的哪一层次,你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接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的人。要想在今后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语文的学习增长见识,提高表达能力,开阔思想境界,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更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初中处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延伸了小学时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又为高中语文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我们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因此,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苦下工夫,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钻研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余时间或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尝试寻找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无论什么学习方法,语文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较强的阅读能力,只有提高了阅读能力才能保障顺利的学习语文知识。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正如培根所说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因为读的书多,学习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对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本中有限的阅读资源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初中学生利用课外书汲取更多更有益的文化知识,增强文章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兴趣看似抽象,实则有技巧可寻,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在教授完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后利用最后剩余的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解有趣的故事,无论是科学家的故事是神话故事,体裁不限,选取那些较易吸引学生眼球的故事。同时无论时间多么充足,记住一点,千万不要将故事讲完,不要将故事完完整整的呈现给学生,要留下结局,引起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想知道结尾的欲望。而教师便可趁机告诉学生关于此书的详细情况,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将故事读完,既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又能鼓励学生阅读,实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二)建立读书角,创设阅读氛围
学生能够形成强烈的阅读兴趣固然重要,在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之后,接下来便要开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没有阅读资源,没有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即使拥有再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无济于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素材,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读书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本班教室后面多余的空间里设几排书架,上满摆满种类繁多的课外书籍。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一周的语文课程中挑选两节课成为学生固定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可自发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喜爱的书籍来阅读,并与周边同学及时交流阅读心得与体会,既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并且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在教室张贴相关读书的标语来刺激学生阅读,类似的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积极向上鼓励学生阅读的名言警句,学生每日都在充满鼓励阅读的标语中学习,时间长了,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熏陶,变得爱读书。
二、记笔记,多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再好的记性也不如把它写在纸上记的牢靠,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这门注重积累的学科,平时学习的知识再多,若不记录在纸上,很快就会忘光。而且通常在语文教训课堂上,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不易理解,这时候就必须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将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快速的记录下来,课后再予以整理。不仅有效避免了重要知识的遗忘问题,还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再回忆再整理,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笔记的记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重点,切忌盲记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信息量也比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话不计其数,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记录的话,恐怕有点难度,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注意重难点,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师教授的时候抓住重点,对知识的记录有取有舍,层次分明,简化课堂笔记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二)认准时机,切忌乱记
要想记录最正确有用的课堂笔记,就要学会把握时机,找准记笔记的最佳时机将最有效的信息记录下来,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都不相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教师的讲课节奏,在她语气稍作停顿的地方抓紧时间记录重要信息。
篇3
关键字:中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引言:由于社会的发展,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和新时代的要求,综合性学习已经成为当今课程的主流。
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文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一般来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对汉语的文字,文章,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形成了正规的学校,直到后来的“太学”“书院”“私塾”等,都是对学校的称呼。而古代人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课程也就是发展到后来的语文课。时至今日,学习者在语文课上仅仅对于汉字,文章等知识的学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在2001年开始实行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一次将“综合性学习”列入到了语文课程当中,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学习者在对语文的学习中,不仅仅要学习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语文新课标中提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就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学习者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应获得与自身年龄相符的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要在语文的学习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并找到能够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是要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合作及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目前我国中学语文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观察法,调查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发现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学习者在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在课堂上缺乏表达与交流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学习者普遍存在消极参与课堂,不主动表达观点,缺乏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交流的问题。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尤为明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习者提出一些问题,往往启发多次也得不到良好的反应,甚至很多学习者在中学几年的学习中都鲜有主动在语文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时候。
2.2 在课堂中缺乏探究精神
在对中学语文课堂的观察当中,笔者发现,很多学习者在课堂中只是一味的听从教师的灌输,而对教师的观点,文章的含义等方面从来没有提问或者探究的行为。往往在课堂中,学习者对教师的言论只是以笔记的形式加以记录,很少有学习者提出问题或者抒发自己的理解方法。
2.3 忽视课后的学习机会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保罗万象,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尤其到了中学阶段,学习者仅限于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事实上,很多学习者在中学阶段在课后很少有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的学习。
2.4 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够
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及访谈,笔者发现很多学习者在中学阶段对数理化等其他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语文,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学习者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尤为普遍。
中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目前我国中学语文学习者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3.1 积极沟通与表达
中学生主要的感情认识和经验是亲身经历、直接体验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综合性学习应将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所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学习者都应积极地参与与他人的沟通当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3.2 培养探究精神
语文的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学习过程,单纯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习者应当积极地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主动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积极地与他人进行讨论,并能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习者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能力。
3.3 利用课后的机会学习
语文的学习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仅限于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并且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学习者在课后也应利用图书,视频,网络等各种资源来学习语文这一门课程,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语文的魅力所在。
3.4 重视语文的学习
很多学习者认为他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中考和高考,所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他学科上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而实际上,无论是在中考或者高考当中,语文的分数所占的比例绝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所以在中学阶段,加强对语文学习的重视,无论是对应考还是培养自身文化素养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3.5 加强文化的学习
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将语文的学习转化为文化的学习,学习者不仅要有一定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通过语文的学习,塑造崇高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文化素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束语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全方位的素养,使学习者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 顾之川《中小学经典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4
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一般从这样几个角度设题: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写作手法、字词句的探究、中心主旨的理解。这是从大的框架上来说,从细节上说,可以抓住两条线:一条不同文体对这几个方面
常设的题型,一条这几方面考试中常见的具体题目。
要有效简捷的解题思路:思路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考题是寻找思路的有效途径,但在读考题前必须对考什么了如指掌。
现代文阅读一般从这样几个角度设题: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写作手法、字词句的探究、中心主旨的理解。这是从大的框架上把握,从细节上说,可以抓住两条线:一条不同文体对这几个方面常设的
题型,一条这几方面考试中常见的具体题目。
以小说记叙文叙事文体为例。
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在故事发展中人物思想的变化;某一个问题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概括一段的内容等。
字词句的探究:加点词语表达的好处;结合文章谈一个具体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文章语言优美,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给出一个句子赏析等。
中心主旨: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文题的含义、作用;结尾段的作用;结合本文对某物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等。
篇5
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索的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认知规律的基本学习方法。这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就像一把钥匙,能为学生打开语文学习之门,更有效地提高其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养成习惯”则是指受教育者将语文知识或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并达到纯熟、自然的境界而形成的可终身受用的良好行为。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学生目前正处于学校学习阶段,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各类教育机构的再教育与再培训也将随之而来,并陪伴他们的一生。不过学生的学习与培训都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因此如何教会学生把握这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意义十分重大。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懂得学习前要把所学内容快速地浏览一下,大致了解即将学习内容的难易和知识结构特点等,初步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上课听讲时更有针对性,更有重点地理解与消化。其次,学习时要跟上老师教学的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便于课后复习,特别要专心听老师讲解自己预习中感到薄弱的部分,对于较难理解的,可举手提问,直至解惑。第三,课后要及时复习,遗忘的及新发现的问题,可借助课堂笔记温故解决。倘若还有不解的可咨询同学或请教老师,切勿耻于疑问。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方法掌握了,持之以恒便养成习惯。
二、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读书学习行为的持久力
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形式,未来走上社会,多半会以自学为主,因而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方法及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学生静心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激发学生读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结合教材把触角延伸到课外。如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可引导学生再去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其它游记,深刻体会柳宗元滞留永州时的心灵苦旅。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归纳读书的方法,比如在读到小说《祝福》时,读者首先在头脑中产生向谁祝福?祝福什么?为什么要祝福?祝福的结局怎样?这样的阅读思考至少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从题目看,要写什么?第二层,怎样写的?第三层,写得怎么样?第四层,写的目的是什么?这几步做到了,书也基本读透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方法有了,能力强了,习惯也就养成了。
三、培养学生畅所欲言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课堂上需要质疑,需要合作交流,需要问题探究;未来步入社会,人际间要交往,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所以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畅所欲言的精神与方法。一是要大胆说。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农村高中学生,由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较少,导致学生说话辞不达意,吞吞吐吐等。为此要因势利导进行规范化训练:说话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叮嘱自己,我能,我行!说话时要注意音量、语速、节奏、表情等,让学生想说、敢说、有气势地说。二是要说明白,说的具体步骤可为:我要说什么?我说的目的什么?怎样一步步地把它说明白?初次可书面说,后可列提纲说,然后再打腹稿说,最后能即兴说。教师注意将其渗透于每一课的语文教学之中加以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畅所欲言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俗话说,好记性抵不上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经验所得。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包括听说读写等诸方面,并且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也需要读写。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动笔的方法和习惯。可从这样几步去培养:一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动笔画下自己感受较深的字词句,摘录佳词丽句,也可在书上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写上自己的评价。二要及时写好读后感,坚持写日记、周记等。三要“学和用结合”。比如,学生学了写人记事的文章,就让学生去写身边的人和事;学习了写景抒情的文章,让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抒写自己的情感;学了议论文,要学生就社会的热点、身边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假以时日,学生写的方法掌握了,写的水平高了,写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相长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一词出自孔子,其主张师生之间要展开相互切磋、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达到教学相长之效果。作为一种相对独特且新颖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通常,合作学习是将约6名小学生分成一组进行与学习相关的各项活动,共同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配额。这一过程将学生自主性融入互动性,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开动脑筋思考实践,激发学生兴趣,达到生动记忆和相互补充知识的目的。
基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索乐趣,促进主动学习对学生未来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注重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而达到高效率教学的目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教学良策,因为它可以令尚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正如斯宾塞所说:“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个人发展过程,引导儿童自己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二、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教育部曾在1999年明确提出要“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新课改倡导下,更多人将目光转向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的应用结合,从而使课堂学习更有吸引力。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学习背诵记忆,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推出,既有问答启发式,又有自学辅导法,还有阶段教学法,可谓种类繁多。这些教学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点,即过度强调师生间互动,而忽视学生间互动学习。换言之,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其一,顺应新课改的时代需要。从学生层面看,孩提时期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倘若得以适当开发引导,对其未来成长会产生长久持续的积极影响;从教师层面看,应转换教学观点,不可仅扮演灌输知识的传统角色,应充分挖掘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二,符合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纵观语文教学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发展到情境教学法等各种新的创新式教学方法,大都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要进一步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丰富教学模式。
其三,满足新时期儿童需求。同龄人通常能理解彼此心声,儿童亦不例外。在信息爆炸式膨胀的今天,儿童不应也不再是“密室里”的花朵,他们对外界新鲜信息和事物拥有好奇心,且比过去一代更敏感。在这一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应加入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之间自主地沟通互动,懂得分享,激发彼此乐趣。
目前,合作学习已在一些领域日益得到重视,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创新,课堂气氛焕然一新。传统读课文――默读课文――教师授课――朗读课文――总结到合作学习应用其中的课堂课外预习――课堂互动提问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悟――小组合作解决疑问,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辅导作用。这样一种全新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不仅仅局限于维度,更使学生敢于发散思维,大胆设想,勇于提问和质疑,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吸引力。尽管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但课堂合作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即便不愿意参与,但由于共同合作,不得不为自己的小组献一份力,反而使其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发现其中乐趣时,更愿意参与其中,从中受益。
三、当前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与合作学习方法模式的结合,在引导学生创新方面诚然有其独特之处,备受各位教学工作者的喜爱,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第一,由于我国师生比例偏低,多数学校采用大班级授课,甚至一些农村小学出现了小班、中班、大班、一年级共用一名教师的情形。当中班授课时,其他班级则在一旁自习,使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实施起来面临诸多难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合作学习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讨论,然后将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反馈给教师,倘若人数过多,则导致教师只能对部分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无法遍历各种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第二,鉴于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理念是一个新提出的理念,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尚未完全理解到位便立即应用到课堂上,会因为对合作教学模式的片面理解而错误引导学生,误以为场面热闹便是合作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平等参与到学生讨论活动中,并确实发挥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所以如何使小学教师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精华并应用到教学中,是目前合作教学模式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引导的确非常有吸引力,但不同学校基础设施完备程度不同,有些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已耗费其全部资力,更逞论新的教学模式了。因此针对不同学校状况要有的放矢,不可盲从,否则适得其反。
合作学习教育模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当前中国,小学教师团队肩负着培养未来栋梁之使命,理应准确理解合作学习内涵,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共同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高小亮.论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J].现代妇女,2011(1).
[2]刘森.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刘晓明,张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语文研究,2006(9).
[5]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新述评(上)[M].外国教育资料,1992.
[6]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7]王坦.合作学习理念的学习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8]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又可概括为一般学习程序和学科学习方法两类。所谓一般学习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可称之为学习步骤。所谓学科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总结出来的适用于本学科学习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程序的同时学习运用具体的学科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增长能力,有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可按不同的程序环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所谓明确的预习目标是指:①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②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谓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①指导学生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预习目标;②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避免些什么,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几个学习环节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有意注意,集中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加强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初中生对“怎样记”的认识一般还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
由于小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中生对记笔记的认识一般都局限在对教师板书的照搬照抄上。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应随时对“怎样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玄法提练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路……至于适当摘抄教师的板书,只是诸多动笔法之中的一种而已。
三、作业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作业即是练习,它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及技能水平的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检验形式。语文作业的实质部分一般还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再认识;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对前一类作业内容,教师要提醒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避免那种简单机械重复的抄写方式,对第二类作业,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进行能力迁移之前先进行一次对已学知识概念的复习。对作业中难度较深,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些难题,教师在留作业时也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指导,如提示一下解题思路,或借助相关题目作出解题示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出现盲目乱答的现象。
对学生语文作业的指导还应充分重视反馈评价的作用。通过对作业反馈信息的分析,充分肯定学生的良好做法,尤其是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科学思路及有创见性的认识,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作业中的偏差,教师也要从学生思路的角度加以评析,以期引起部分学生的警惕。
参考文献:
篇8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语文学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知识,通过自己的自学,初步了解哪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存在着困惑。在有困惑的问题上,四人一组小组展示问题,交流讨论,通过探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讨论后还有问题的,在课堂上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老师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答疑。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老师真正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通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普遍觉得小组学习更有动力,更加愉快。在活动中,小组成员通过动手、动脑努力解决问题,这种收获是长久的,记忆也是深刻的。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组内的成员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对问题有一个大约的了解,这是进行讨论的大前提。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其次,还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如果说小组学习是探究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的话,那么自主学习更是语文学习的真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地引领、指导,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内心的动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扎实搞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包括预习新课、巩固旧课、复习旧课,形式不一,要把自学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就充分说明了预习与自主学习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预习自身固有的任务。
二、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发展。
三、调动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篇9
学困生大多不愿学习,甚至讨厌学习,但其思想深处又都有盼望学习好的因素,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学习好的学生,有的学生求知欲还曾经强过。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们没有学习的欲望?是成绩差。成绩差的原因又是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习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是学习过程中互为因果关系的三个环节。优生的学习欲望强,方法得当,成绩优秀,欲望就更强,是良性循环过程。学困生的学习欲望低,方法不得当,成绩差,欲望就更低,是恶性循环过程。
对完全没有学习欲望的学生,第一步是点燃学习欲望之火。要保持学习欲望之火不熄灭,就必须从教给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入手。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得先了解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找出哪些方法是不正确的。
一、学困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⒈不知语文课应学什么?
学困生语文差,都认为语文不就是几个汉字嘛!汉字谁不认识呀!看他们还轻视语文,可问他们那你们现在学到哪些知识,得,谁都没说上来。自己不知达到什么程度,能往哪个方法努力。
⒉等。
学困生共有的心理。教材上的生字注音,词语解释也不肯自己看,非要等老师来讲不可。这种学习方法让他们缺少最起码的自学能力。
⒊40分钟陪坐。
适合所有学生程度的讲授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不可能以学困生为主。我问过学生,语文课听得懂吗,学起来怎样?他们说:“生字,词语解释还能学到一些,但分析课文内容时就糊涂,老师讲哪也不知道。”还有,他们的识字量定是不及他们上学的天数,经常看到学生写“克金操”(课间操),“经长”(经常),他们的语文知识可想而知。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多差生每天上课其实是到教师陪优生学习,这一陪就三年。真为难他们了。
⒋动手不动脑。
他们多愿意抄写所学的知识,也不愿动脑做练习。他们每天的写只是不经大脑的体力活动,大脑长期闲着,久而久之,致使学习效率降低。
⒌ 缺乏起码的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是什么样的?应该是匀速运动的,而学困生的学习过程有点像要报废的车,经常熄火又不去检修。优生的学习过程是“持之以恒”,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学困生的学习出路在哪里?
改变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自学语文的方法.
⒈降低知识阶梯的坡度让学困生自己上
先从最基本的开始,让他们慢慢的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树立信心。上课时少抄,带学生看书,谈课文的看法。时间一长,学困生会自己去学少许的知识,慢慢的就会学习越来越多的知识。
⒉让学困生每节课都有所得。
学习中让学困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的一半,甚至再少一些。对最差的学生要他们记住字词,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会复述课文答应,就可以了。为了让学生有所得,我们得适当的降低要求,鼓励他们追上中等生。
⒊ 给学困生规定一个明确的语文学习序列。
①基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
②文言文:字、实词、虚词、句式
③文学常识:外国、古代、现代、当代
④阅读和写作: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
学习语文无序可循,优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学困生则更严重。但只要把语文知识归纳起来。按照一定的方向顺序,做到心里有数。能够循序渐进,到水平测试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⒋教学困生养成学习习惯
篇10
一、强化初中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
在本人对所在地的各个中学的学生的预习水平分析发现,中学生们在预习上出现极大的偏差,只有相当少数的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而这些少数的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学的也相对轻松,成绩都处在年段的中上水平,这充分说了预习方法的掌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对于大多数还未掌握语文预习的方法或是缺乏预习的意识的学生,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
第一,老师们要对初中生提出清晰的要求,让学生完成,作业以纸张的方式?f交给老师,比如要对作者的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纸张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国籍,写作背景,代表作品还有突出贡献等等。摘抄文中二至三句优美或是富有哲理的句子在纸张上。对课后习题的解答也要逐一写出,在要上交作业的压力下,学生便会按要求养成预习的习惯。其次,老师们还要让学生对课文想出一些问题,把不懂的地方写在纸张上,教师进行问题的统计,帮助初中生们去解答,还可以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模块取得好的成绩。
二、通过对课文的解读 强化学生的吸收能力
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为学生们解读更多的课外书籍,那么日常的对课本的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的课文可以作为教师们的解读范例,教师们要帮助学生们掌握从名家们的作品中的借鉴吸收化用的能力。
在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向同学们介绍不同的结构的作用,以及写作中最常见的“总―分―总”的结构的运用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结构进行模范写作。其次,对于课文中好的语句,灵活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丰富的表现手法,要让学生进行摘抄,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润色方法,添加上比喻,拟人,排比等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色彩。同时还要让学生关注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具有能够升华主题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上的深刻性,既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习作起到示范作用。单纯的课文解读还不能足以满足学生习作的要求,老师们要培养学生们细心观察生活,同时还有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可以在班级成立一个阅读角,让学生把推荐的书目摆放在阅读角上,让学生能够想要阅读的时候就能有书读,在读的过程中也能像教师对课文的解读一样,将优秀的作品中使用的写作方法进行模仿创新,从而成为他们在考试的习作上的亮点,取得好成绩。
三、成立学习小组,集中整体的智慧
单个人的思维模式难免会产生片面性的弊端,因此就需要集中整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学习小组的成立能够大大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因此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帮助他们去组建学习小组。
在成立学习小组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到小组成员人数,为了让小组成为每个人都能够有参与讨论,人数控制在4―6人。其次,成立小组的时候要避免小组成分不平等的情况出现,优等生居多或是学困生居多,都会大大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优等生百分之二十五,中等生百分之五十,学困生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进行安排,有利于整体学习小组的成绩的提高。最后,为了防止出现优等生不断答题的局面,老师要对小组有所要求,就是每个成员只能答题一次,这样就能激励小组中的学困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和名次,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积极进行思考探索,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最最重要的是,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老师们要注意倾听,适当的给予孩子们援助,辅导他们解决语文学科上的难处,从而让孩子们减少在语文学科上的压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