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化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常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日常化学知识

篇1

【关键词】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能力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受制于中考指挥棒的束缚,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相脱钩,导致本来神秘有趣的化学教学充斥着枯燥乏味的定义、方程式、原理、现象的死记硬背,导致化学题海成为初中生不得不面对的暗无天日的苦海,造成初中生失去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困难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以及笔者自身多年来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使初中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来。

一、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

为了科学有效地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引进来,同时,将其和化学课本中的诸多概念原理进行一一对应,因此,有必要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保证初中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初中生进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具体来说,在进行分子概念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初中生认真思考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奥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奥秘是什么?臭豆腐的味道很远就能闻得到的奥秘是什么?刚刚洗过的衣物在太阳底下很快就能晒干的奥秘是什么?衣服干了以后会出现白色的痕迹的奥秘是什么?一汤匙食盐放在水里消失了而水却变咸了的奥秘是什么?一升的水和一升的煤油混合之后的体积之和不是两升的奥秘是什么?等等。通过你这种方式,来引导初中生认识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质。

二、充分利用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

初中化学课程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通过充分利用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能够保证初中生深入地领悟到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有利于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效果的提高。

具体来说,在进行关于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的作用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初中生非常爱吃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中的气体成分来引导初中生深入地探索:第一,在包装食品的过程中充入气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二,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第三,怎样进行实验来证明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在初中生进行大量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初中生就能够证明大型的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可比克薯片”等一系列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中所充的是氮气,而不正规的厂家所充的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含水量要高于一般的空气,这就导致包装袋里面的膨化食品吃起来不会那么脆。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通过利用深红色的花瓣、萝卜皮等作为原料来做成酸碱指示剂,能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味极鲜、果汁、豆浆、食醋、水果罐头、啤酒等各种各样的食品的酸碱性;利用鸡蛋壳来取代典型的化学药品可以验证碳酸盐的存在;利用碘水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分等。

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能够转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锻炼初中生与人协作的技能,有利于培养初中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在具体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讨论问题的设计,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教师在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化学课本,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了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特征,精心设计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化学问题,保证初中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保证初中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回归生活世界”,切实提高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而教师的精心加工,会使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甚至变成一种享受。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教育情境,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帮助学生透过所学知识的表面符号、文字,与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填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想、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间的鸿沟。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化学史进行情境创设

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化学工作者用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识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历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化学科学发展史中的典型史料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同学沿着化学家们研究的足迹,体验化学家们科学研究的喜悦和艰辛,学习化学家们科学探究的方法。

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内容,以典型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初中化学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中波义耳的“失败”和拉瓦锡的“成功”的故事创设情境;学习酸碱的内容时,可以用化学科学中人们对酸碱认识的历史创设情境;学习石灰石的知识时,可以用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创设情境……

二、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情境创设

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化学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化学方面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可以用化学原理进行解释,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化学科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被广泛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教学中联系并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化学能够提高学生未来生活的质量。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陌生感。

三、以新闻材料为背景进行情境创设

篇3

一、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一)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化学学科

初中化学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对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学习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教师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化学科目。具体来说,对化学科目的认识和了解主要包括了解化学科目的主要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科目的学习切入点,化学学习方法等,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来完成。

(二)提高实操化学实验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要的是化学实验的教学。作为一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化学实验的教学必不可少。因此,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开展化学实验的训练。

(三)建立化学知识体系,提升化学思维能力

作为一门学生刚接触的新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化学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整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等。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在明确了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后,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科目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一)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要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化学是一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课程,因此,化学课程的开展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初中化学的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生石灰(CaO)遇到水(H2O)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个化学反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与生活中盖房子时运用石灰的过程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理论讲解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动手能力

化学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化学实验原理,了解化学实验过程等课本上、口头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动手能力。

(三)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篇4

1.1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初中的化学课程学习是需要学习兴趣进行推进的,而兴趣则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推进。教师能够在化学课堂上利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进度,丰富教学资源,就能够探索出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就能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情况下转化为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从化学课程教学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事情更容易让学生只为完成教学目标去思考事情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化学教学和生活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是学生对化学课程中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期待和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他们自己也不会觉得化学课程的枯燥。

1.2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使学生巩固并接受化学知识: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发现能够与化学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是发扬了化学理论的学习作风。在学生生活中看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都能够亲身缩减,因此,在与生活情境相联系更加容易使学生对化学课程生活化进行理解并接受,对于化学课程生活化的课程实践也会更加容易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不至于一段时间后就被遗忘。

1.3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体现化学教学以人为本的特征: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能够对化学学习产生有效的帮助,在当今化学学习中,学生的生活已经存在很多的化学现象,而在教学中是否能够让学生注意到身边细小的化学现象就成为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教学的重点,化学课程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体现生活化,在生活中也应体现化学现象的学习,这样不仅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帮助,还能够使化学教学生活化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发挥以人为本和促进化学教学的本质。

2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2.1在课堂教学生引入生活化的基本方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学应当以一个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入,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增加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引入可以从两个角度引入新课:一是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另一种是从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从学科的角度引入,学生往往感觉比较生疏,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容易让学生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引入的基本理念就是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化学问题,即“从生活走进化学”。学生在学习诸多化学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相关生活体验。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体验出发,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产生探究的欲望。

2.2通过构建教学课堂活动来进行生活化引入: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语言授课已经很难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结论,更需要体验,感受和领悟。这些不是语言能带来的,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获得。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构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在关注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学习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构建可能的生活。在化学课程中也可通过化学作业来进行引入,化学作业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外延,对于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开拓创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布置作业加强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途径。生活化的化学作业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就要打破书面练习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业从形式上要多样化,内容上都要把握生活和化学之间的联系。

2.3通过对日常生活资源的开发来进行化学教学:根据日常生活资源进行化学课程生活化的指导,这也是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化学教学形式。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课程资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来自日常生活。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开展化学教学有利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利用和开发日常生活资源开展化学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化学教学;生活经验

化学这门课程在中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这也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重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相结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即当前教学改革中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从而巩固提高自身化学知识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生活经验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与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因素的结合。

一、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作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内容较多,知识点繁杂,这也给化学教学增加一定难度,很多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极为不利,而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了解,将化学作为一门抽象难懂的学术性课程,学科学习难度不断增加,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这是化学教学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化学知识学习中应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来自生活,在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同时也在服务于社会生活,化学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对化学学习才会有更持久的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时,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新闻、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来创设情境,如在讲解实验室器材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认识器材的作用和使用,如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同时在化学实验中还可以用来转移少量固体和液体,这和日常生活的筷子相类似,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由筷子引出玻璃棒,使学生对这一实验器材有更生动形象的认识,筷子用来夹菜吃饭,能够蘸取汤水,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演示用玻璃棒蘸取化学液体,让学生对其用途有更为生动全面的认识。

二、从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融入化学教学

从学生入手,利用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化学学习。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关注的问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如在讲化学元素时,对碘元素的作用,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的应用展开教学内容,碘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摄入量影响着人的健康,缺碘和碘过量多会影响健康,缺碘可以通过食用海带来补充碘元素,同时可以结合相关缺碘案例和当前社会生活中食盐过量影响健康等问题来进一步说明碘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围绕生活常识和健康问题进行化学教学,这些话题往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具体的案例和健康知识中的化学原理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动力。在讲到复分解反应时,涉及饮食健康禁忌问题,如豆腐和菠菜不能一起煮食,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与豆腐中的钙盐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这是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学生对不同食材之间的禁忌一知半解,通过学习化学理论知识,教师将其中的化学原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学生在了解到生活经验中的化学原理的同时对化学教学中的内容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理解应用的基础上掌握吸收,内化成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三、创设化学探究情境,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性情境,这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化学教学应用的拓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设置问题,同时也给学生留出疑问和质疑的发展空间,创设质疑情境,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学习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启发学生创造个性,质疑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主动融入对化学问题的探索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探索创新意识。如在酸碱盐教学中,利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遇无色酚酞变成红色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产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有什么共性?”“碱性物质遇到无色酚酞试液都会变成红色吗?”等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质疑的同时能够带动整体课堂教学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经过质疑讨论对碱性物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兴趣更浓,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会以更好的学习状态去积极融入其中。总之,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亦近亦远,化学教学要将这一距离不断来近,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化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应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赵爱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职高化学教学“生活化”回归探讨[J].职业,2015(36).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生活实例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既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手段,又很好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运用多面体技术,不仅形象地展示出概念的本质,而切动画制作的灵活生动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代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并非都得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些教学内容,传统的教育手段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所不能替代的,如在化学教学中,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及制取,利用化学实验所带给学生的那种真实而直观和实验成功所带给学生的那种成就感,就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地利用实验,对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资源,是我这些年来尝试着颇有成效的做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教学,实验无疑地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如何去设计化学实验,则是我们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人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一个好的化学实验,不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为此,在学生学习的课余时间,鼓励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些小实验,是个行之有效且屡试不爽的好办法。化学实验是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创造性活动,把实验的改进创新与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明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学会实验的方法和技巧,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与,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从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自我探知,做学习的主人。

二、精心设计,丰富化学实验及其内容

化学实验一直以来就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本中对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安排,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知识性的,学好、做好课本的化学实验是化学缴械工作的必备程序。因此,对于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结合教学进程,及时安排学生去做,这是必须的。但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尽相同,物产、传统手工艺下的地方特产更是千差万别,而其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又是学生们应该认知的。因此,结合本地的特点,适时地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既丰富了课本的知识点,跨站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爱家、爱国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知识就在我身边,知识中蕴涵着生活的乐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的认知和兴趣。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现实生活中值得研究、探讨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其化学知识面,并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实验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当地、学校、家庭和学生生活的实际,而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可用于学生创新实验的资源是很多的,因此,开发一些家庭小实验,设计一些简易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培养其动手操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比较易行。如制作各种水果味的汽水、消字灵、制镜及葡萄酒的酿制、松花蛋的制作、化学酱油的制造等,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充分地加以利用,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碳酸盐类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亲手制作一些自己喜爱的水果味的汽水,并与同学们分享其成果;在介绍氯气的性质与制取时,让学生制作一点消字灵或漂白粉;在学习乙醛及葡萄糖的性质时,帮助、指导学生自己做一面小镜子;以及在葡萄大批上市的季节,利用起价格便宜的优势,指导其做点葡萄酒;在松花蛋较为便宜的夏季,指导学生尝试着做松花蛋,逢年过节与家人共享;利用本地海产贝类丰富,且价廉物美的资源,运用蛋白质水解的性质特点,做些化学酱油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热爱,融合了同学、家人的友爱情分,收到了很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

三、“以本为本”,让传统的教育手段回归课堂

在实验的选取方面,教师应该作出指导性的意见――“以本为本”,以课本上的知识为基础,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关系密切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或稍有拓展便可解决的问题,不能离题万里,收受不住,那就得不偿失了,为此,在让学生动手之前,指导性地教育是必要的,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去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然后去动手实践,这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本为本”,这是各个学科的共识,对于化学,尤其如此。化学知识涉及面极广,而涉及到的一些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往往又比较复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把握住“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引征出去,既费了老师的口舌,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弄不好还会打乱学生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举例方面,一定要“以本为本”,以课本为基础,举出一些用课本知识即可解释的应用实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学生实验的选取方面,深入地调查当地资源,广泛地收集相关的材料,然后有目的地加以积极引导,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人所在学校地处沿海,海产品相对丰富,特别是各种贝类,更是丰富且价格便宜,利用盐酸对蛋白质的水解能产生具有鲜味的氨基酸的性质,指导学生制造化学酱油,有相当多的同学能成功地制造出合格的酱油。再如,夏秋季节,葡萄成熟,大量成熟的葡萄上市,价格相对也便宜,这时便指导学生购买一些熟透了的葡萄、洗净、晾干水分,然后用于制作葡萄酒,结果便很容易成功。还有一些,如腌制松花蛋、制作消字灵、制镜、做汽水等,结合课本内容,随时指导学生去实验,结果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守田.现代教育技术在职校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8.

篇7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化学知识 融入生活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等等。

新课标的这些目标要求,仅仅依靠课本的内容来完成,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将化学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才能完成新课标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许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产或生活实际。反过来。我们将书本中的知识,重新融入到生产、生活中去,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去呢?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

许多教师都认为化学是一门很容易掌握的学科,只要记住课本上与老师补充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理论,再配合着做相应的大量的习题,那么化学还有什么难学的呢?但是,许多学生的反映却是:化学就像英语一样难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化学知识很抽象,并且枯燥无味,物质的化学式像英语单词一样难记,因此他们对化学的学习毫无兴趣。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呢?这就要求将化学知识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去,尤其是我们身边的化学。

学生对化学知识了解得不是很多,生活经验也不是很丰富,所以他们很难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例如,高中化学碱金属一章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厨房中的用途,碳酸氢钠可用来发面做馒头,使用时若与醋酸合用(先用碳酸氢钠和匀面后加少许醋再揉好面团)效果更好,这个过程可让学生与其家长在家里共同实践一下。其中的原因当然是让学生自己说明了。而碳酸钠的用途可能更少有人知道了,学过盐类的水解以后,可布置作业:回家后用碳酸钠浓溶液煮一下刷碗用的沾有很多油渍的炊蔟(注:炊蔟――在农村用去粒后的高粱穗自制的一种刷锅、刷碗的器具)。这种炊具用的时间长了会沾上很多油渍,有时用洗涤剂都很难清洗掉,但是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却很容易清洗掉,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让学生去寻找化学中的乐趣

高中阶段的知识也都是基础性的,许多知识都可以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却找不到生活实例,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注意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实际上,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多联系,化学可以和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建立联系。醋是大家都熟悉的的一种餐饮调味品。而在学过醋酸的知识后,我们又知道了它是一种比碳酸还强的酸。所以,在学过这部分内容后,我就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用醋洗一下自家烧水用的水壶里面的水垢,但是要适量。结果第二天,很多学生都兴高采烈地说:“洗掉了!洗掉了!”有个同学更兴奋地说:“我们家的铝壶都让我洗漏了!”

在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引导,让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当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要总是牵着学生的手走路了,而要让学生自己跳进化学与生活的海洋中,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因为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基础。所以我们要大胆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究,这样做,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对化学着迷,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会更感兴趣。在做铝热反应的演示实验时,我把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找两个同学到实验台上进行操作,当铝粉剧烈燃烧过后,看到落在沙子上的铁珠,这两个同学欢呼起来:“成功了!成功了!”那种情景也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教师应该拥有大量的生活实际和实例,应该将化学的教学融入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是一部分教师自己还没发现。农村教师可能要比城市教师接触得更多一些。例如,学过了原电池及电解池的知识后,让学生去汽车或摩托车修理部体验一下给电瓶充电的情况(要注意充电和放电正好是相反的两个过程,电源正负极不要接反),这样要比课堂上演示更深刻,也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讨的兴趣。冬季农村的旧习俗是在生火的炉子旁放一盆清水以防止一氧化碳的中毒,学过一氧化碳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讲讲这样做是否合理么(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

三、及时捕捉化学疑问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化学疑问,然后去寻找答案。有的问题虽然不能及时找到答案,但带着疑问上路,却是学习化学的引路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积累化学疑问,并不断地去解决。例如下面这些问题你考虑过或实践过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闭幕式上燃放的焰火是使用的什么物质(丙烷)?铁生锈的过程与铁锈的成分。毒气泄露后的处理方法,石油泄露的处理方法。误服药物中毒后你会进行急救么(可以喝豆浆、鲜牛奶或鸡蛋清暂时缓解中毒情况)?战争期间淀粉遇碘变蓝的小知识的应用(用米汤写字)。食物的腐败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与防止金属腐蚀的实际应用。洗涤剂与洁厕剂混用引发的中毒事故原因。新装修房屋中的毒气杀手是什么?三聚氰胺为什么能增加奶粉中蛋白的含量?饮酒过量对人体危害的原因?乙烯的催熟作用你实践过么?河水里金黄色的金属性质的物质是金么(探究)?怎样让我们的家庭燃料燃烧更充分并减少污染?为什么要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处禁止烟火(可燃物的爆炸范围探究)?去山区旅游时寻找水晶――二氧化硅的晶体(实践)。生活中的无机非金属物品大家能找出多少?化学平衡与人体中的酸碱平衡。追寻环境污染(实践)。烧焦的食物含有哪些致癌物质?棉织品、毛织品、化纤制品的鉴别你实践过么?

四、开放实验课堂

篇8

1.创建教学情景

在以课本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前提下,教师首先需要创建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在做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应使学生大胆假设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假设的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实验步骤,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对比.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发现学生的脑力发展空间无限大,思维创新能力也较强.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激起教师的教学兴致,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2.增加实验课堂

教师尽量将化学课本的结论,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总结化学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关系.在化学实验中,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供比赛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日常实验器具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小实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厨房,利用小苏打与食醋的反应,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学会利用醋酸去除水垢的日常小常识.与此同时,促使学生喜爱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学会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3.教师教学注意事项

(1)引课的重要性引课作为一堂课的开端,教师应特别注意.在课堂开始,教师可利用生活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将知识由浅入深引入课堂.在备课时,要求教师查阅足够的相关资料,尤其注意新发现的科技成果,紧密结合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在教学方式上,大胆引用新型方案,对教材进行整合,设计实验,带领学生探究化学问题.

(2)开放性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与全班同学分享,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不正确的看法,尽快对其进行评判,并解释清楚,不允许学生走进误区.多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亲切感,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掌握学习方法,为今后更深层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通过分析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热爱,提升价值观.

二、生活化化学教学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它与人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化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意义重大,化学的学习一定深受教育者的重视.所以高中化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遵守新课标教学目标,对其进行有效改革.第一,将高中化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内容的学习,更加强调将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喜爱化学,积极参加化学实验,使学生走进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化学现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开展生活化高中化学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教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材料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第三,联系生活实际,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使其能够独立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日常遇见的生活情景中,自己联系化学知识,拓展知识的学习,这是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三、总结

篇9

一、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重视生动形象化教学

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为了使得学生能接受,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第四章第二节《饮用水》时,很多同学对烧开水锅和盛开水的热水瓶形成的水垢不理解,因为我们饮用的是清澈透明的水,根本上看不到有固体颗粒存在,却为什么会形成水垢呢?这时,我们可用一只烧杯,取半杯的自来水,往水中滴入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很快我们会看到,水中出现悬浮物。对此我们就跟同学们及时讲解硬水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什么叫做硬水,硬水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软化。抽象的道理顿时形象化,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通过把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够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困难化为容易,学生自然喜闻乐见,快乐之情绪溢于言表。使抽象的化学知识放在学生自己最熟悉的情景之中去理解和记忆,就能做到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解决疑难的成功与快乐。

二、回归生活,加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例如,在学习醋酸的知识时,除了让学生知道它的化学式为CH3COOH,学名为乙酸,可做调味品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它还有很多用途:1.在烹调蔬菜时,放点醋不但味道鲜美,而且有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2. 在煮排骨、鸡、鱼时,如果加一点醋,可以使骨中的钙质和磷质被大量溶解在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体对钙、磷的吸收。3. 患有胃酸分泌过少的人,如果经常用少量的醋作调味品,可增进食欲,又可使疾病得到治疗。4. 做鱼时,加醋烹饪不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杀灭细菌。

5. 醋还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将室内门窗关严,将醋倒在锅里慢火煮沸至干,便可以起到消灭病菌的作用。6. 用醋浸泡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达到除垢的目的。把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思维,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从而把那种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方法改为积极主动,在应用中记忆、巩固知识的方法,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逐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实验,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实验中,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如“重要的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制指示剂: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适量酒精溶液,搅拌浸泡。半小时后,再分别用四层纱布将浸泡出的汁过滤或挤出,就得到指示剂。将自制的指示剂分别装入滴瓶中,并贴上标签备用。然后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用自制的指示剂检验它们的酸碱性,作好实验记录。

篇10

一、联系日常生活,体会化学就在身边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这节内容时,让学生讨论在火灾中如何逃生?如何救火?煤气泄漏,油锅起火,应采取什么措施?夏天的夜晚,野外的“鬼火”是怎么回事?打雷放电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天火”?煤矿井下、加油站、酒厂、面粉厂为什么要严禁烟火?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就连那些调皮生、学困生也都会踊跃发言。

类似的像厨房中的化学:菜刀生锈,铁锅补铁,蜂窝煤的燃烧,火柴中的化学,面团的发酵,食物的腐烂等;古诗中的化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这些问题都会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皆化学,体现了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联系社会实践,体会化学的重要

要打动学生的心,就要让学生了解在社会实践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如在学习氢气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题目:

1677年11月19日,在印度马德里斯海域,一阵飓风过后,海面燃起一片通天大火,使人们长期不解。请用学过的水、氢气的化学性质解释。

学生们兴趣高涨,积极、热烈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知识掌握、记牢。

类似的,在讲完氮气的性质时,讨论食品充气包装的原理,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让学生讨论“死狗洞”的原理,在讲完酸碱盐后,讨论制作松花蛋时发生的几个主要化学反应。

通过这些题目的设计,寓教于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合社会热点,布置课外学习题目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甚至于干活聊天都有机会学习到化学知识,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都能调动学生兴趣,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例如:针对天气预报中提出的“厄尔尼诺现象、暖冬效应”让学生讨论“什么是温室效应?其危害如何”?“二氧化碳的功过是非”等,针对当前的能源危机,讨论如何解决能源危机,有哪些新能源?针对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讨论怎样消除“白色污染”?水污染的原因都有什么、怎样防止水体污染?这些问题只要学生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找到答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善于学习,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家庭小实验、小制作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结合实验探索,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讲完水的硬度这部分知识后,让学生讨论如何除去烧水用的铝壶或热水瓶内胆中的水垢,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请教家人做多种尝试,既带动学生思考、学习,又促使学生动手。

类似的作业: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分常用的食盐和碱面?如何鉴别纯挣水和矿泉水?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自制冰箱去味剂、防火剂、波尔多液、配制汽水、自制简易净水器、叶脉书签、酸碱指示剂、做氢气流吹肥皂泡等。通过实验,学以致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