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主体责任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环保主体责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环保主体责任

篇1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和环保部《环境监察办法》要求,按照统一调度,辖区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责任、任务和要求落实到各村。按照环保部“环境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智能化”的总体目标,通过实行分级监管的网格化模式,强化精细化管理,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促进区域环境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目标任务

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便于执法、提高效率,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的网格化监管原则,以乡政府为责任主体,在全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达到确保区域环境安全的目的。

三、网格体系

(一)划分原则

由乡政府统一组织,建立乡二级网格(范围:全乡),责任主体为乡政府;村三级网格(按属地原则,划分7个片区),责任主体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各自辖区内环境监管任务。

(二)网格职责

二级网格:乡政府对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负监管责任,负责指导三级网格的建立和运行;及时上报、制止辖区内排污企业、污染纠纷、案件、环境安全隐患、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违法行为,并进行调查处理(或协助调查处理);传达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要求,接受群众和企业咨询;向企业、乡村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指导企业、乡村做好污染治理工作。

三级网格:负责对辖区内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环境安全隐患等行为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制止、上报环境违法行为;向村民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负责调解辖区内环境污染纠纷,减少环境数量。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工作职责。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做好检查和监管,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加大监管力度,强化责任追究。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及日常监管。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台账、整改措施落实。

篇2

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必须符合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必须合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体现环境保护自身特点与规律,必须遵循法治化建设的要求。由于国情和省情的差异性决定了环境保护道路的多样性,为此,××省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要从国情、省情出发,要遵循生态演变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要把发挥政府的作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结合起来,把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与行政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中把握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

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分类与框架构建

(一)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分类

从制度的属性来分,环境保护制度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约束制度组成。从制度的实施手段来分,环境保护制度分为强制性手段、选择性手段和教育手段3种。从制度的责任主体来看,环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针对政府环境管理主体的环境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环境治理主体的环境治理制度和针对公众环境监督主体的环境监督制度3类。

(二)环境管理主体的制度框架构建

1.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一是创立流域环境管理机构,增强环境管理的科学性、统一性。二是强化综合决策和协调体制,明确政府各部门的环境管理职能。三是延伸环保机构“触角”,完善基层环境管理体制。四是完善环境管理机关的内部行政体制。

2.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供给机制

一是要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二是要加快环境标准制订。三是要创新有效的环境政策。四是要不断完善××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规章体系。

3.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环境管理责任制,有效履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强化外部监管,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建设,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

(三)环境治理主体的制度框架构建

1.强制性制度建设

企业(排污者)大都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获取高额利润的有效途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要通过完善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监督企业(排污者)依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防止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并转嫁给社会或其他治理主体。从预防性强制制度来看,预防性制度管理理念要从浓度控制和末端控制向总量控制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制止性强制制度来看,主要包括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污染强制淘汰制度、重点监管区制度等。

2.激励性制度建设

要按照“排污要成本,治污有效益”的原则,制订一套以环境经济政策为主、非正式约束制度为辅的激励机制。就目前而言,一是要通过设立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建立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对企业实行环保信用管理;三是要结合污染减排的形势,研究提出排污交易的制度,研究和建立绿色金融、环境责任保险、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促进资本市场的绿色化进程,保障环境治理主体的“治污收益”;四是要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真正体现排污收费的经济杠杆作用等。非

正式约束制度是企业(排污者)自我规范环境行为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制度。在完善非正式约束制度方面,还应注重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相应的社会责任标准,逐步建立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强化媒体监督功能,促进和激励企业确立社会责任的意识。

3.惩罚性制度建设

惩罚性制度应包括宏观的环境政策调控和微观的具体环境侵权行为的惩罚。要从宏观角度形成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微观角度打击违法企业(排污者)故意对他人或公共环境利益造成损害的环境侵权行为,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有效防止企业环境成本外部化。

(四)环境监督主体的制度框架构建

1.公开性制度建设

环境信息公开是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前提,要将信息公开的途径、形式和程序做出详细规定,使社会公众参与既名正言顺又有章可循。

2.参与性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拓宽环境保护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环保部门依法决定相结合的环境行政民主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的内部决策规则和行政决策程序。

3.监督性制度建设

要加强社会公众、民间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监督性制度建设,对环境管理主体的不作为或作为显失公正的行为,对环境治理主体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危及环境安全等行为进行社会公众监督。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改善环境为荣,破坏和污染环境为耻”的良好氛围。

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四个重点

(一)加强和改进环保规划工作

要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规划体系,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是统筹发展规划;二是实施空间区划;三是推进专项规划;四是制订区域规划。

(二)加强地方环境标准建设与管理

要根据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制修订权限,从××省的环境特征、产业特点和环保工作需要出发,制定符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及重点污染行业环境准入标准。主要包括:积极编制××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规划。提出××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计划,建立项目库,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确定2009~2012年××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目录。加强地方环境标准建设。一是环境质量标准建设;二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三是其他环境保护标准建设。

(三)完善和创新环保政策

1.制定和完善环境管理政策

一是要全面推行规划环评;二是科学实施总量控制制度;三是严格落实环境管理责任制;四是完善污染减排制度;五是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六是强化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七是继续推进重点监管区制度;八是积极推进社会公众参与制度。

2.改革和创新环境经济政策

一是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探索建立排污总量指标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三是规范和完善排污收费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环境财税政策;五是探索完善绿色系列政策。

3.推进和落实环境技术政策

制定和完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筛选适合××省的污染控制最佳可行技术,一批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和工程技术规范;鼓励或限制发展的环境技术、装备目录。推行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健全鼓励企业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引导机制。推广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认证,加强引导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四)完善和强化环保法规体系

在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框架下,通过立足××省省情与借鉴其他省份先进经验相结合,通过制定新法和修订现有法规规章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省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规章体系。一是要重视环境法制基础和空白领域环保立法研究;二是多方法分层次推进人大环保立法工作;三是积极推进政府规章的制订。

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的六大执行体系

(一)组织保障体系

要形成环境管理既统一监管又分工协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分解,落实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充实环保工作力量;要进一步明确局内各部门的制度建设任务,做到各负其责。

(二)监测预警体系

近期要重点建设和完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应急预警体系、环境监测监控平台等,做到数据准确、传输及时、方法科学;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使环境管理形成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保工作新格局,确保环境安全。

(三)技术支持体系

必须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环境战略研究、环境政策和立法研究、环境应用科技和环境标准研究等方面,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率先突破。加快推进环保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新研究团队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以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建设。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成立由知名专家组成的××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智囊团,为××省环境规划、标准、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四)设施支撑体系

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规划各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等集中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一体化、标准化进程。

(五)执法监管体系

应重点针对××省环境执法面临的问题,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健全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做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维护环境保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境案件移送督办机制,通过挂牌督办、事后督察、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

篇3

为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和手段,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和框架,提升环境监管水平,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工作的条理性、高效性、全面性,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进一步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环境保护大检查等四个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5]16号)文件要求。创新环境监管模式,落实环境监管责任,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监管模式,构建一个覆盖式我镇辖区、专人负责、监管到位的环境监管网格,使我镇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一个大台阶。

按照全县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要求,以创新环境监管方式为抓手,实现环境监管“联合式执法、全方位覆盖、网格化定位”及“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场所”要求,对辖区内排污单位及违法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环境监管。

坚持条块结合,块为主体;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属地管理;公开公正,规范透明;重点企业“一企一人”,其他企业到片包干到人;规范执法行为,巩固监管成效,做到“三清三到位”即区域清、职责清、底数清和监管到位、服务到位、互通到位。

(一)网格化划分

我镇环境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分为镇政府、村(居)委会、村小组三级网格,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划分为:

1、镇政府为镇一级网格,从属于县二级网格。

2、镇二级网格单元10个(村委会数),以村(居)委会辖区为网格单元;镇三级网格单元117个(村小组数),以村小组划分为网格单元;镇二级网格、三级网格从属于县三级网格。

镇长为镇一级网格责任人,村(居)委会主任为镇二级网格责任人。村小组长为镇三级网格责任人。

对我镇辖区内重点企业执行“一企一人”责任制,__镇环境保护办公室对江西德标陶瓷有限公司、弋阳建平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本镇的重点企业名单)进行环境监管。

(二)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

镇政府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环境保护负有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农村环境综合整改、及非法小冶炼、电子垃圾焚烧、塑料粒子制造等落后生产加工作坊的取缔关闭拆除设施等有关工作;负责指导辖区内三级网格的建立和运行;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监管;对违法建设项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工作,协助上级部门进行应急调查处置工作;建立本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台帐,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平台信息;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辖区内企业、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级网格负责辖区内各类环境污染、重污染企业、农村畜禽养殖、生态破坏和环境安全隐患等环境行为的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并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信息。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环境保护有关工作。

三级网格负责辖区内各类环境污染、重污染企业、农村畜禽养殖、及非法小冶炼、金属熔炼提取、塑料粒子制造等落后生产加工作坊、生态破坏及环境安全隐患等行为的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切实做好环境保护有关工作。

(三)网格化管理工作内容

为切实保障环境监管网格的正常运行,镇一级网格在县一级网格对应的网格片区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镇一级网格由镇长挂片负责,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环保员负责具体监管,镇二级、三级网格信息员原则上分别由村委会主任、村小组长兼任,发现环境违法行为,镇三级网格信息员向镇二级网格信息员报告,镇二级网格信息员向镇一级报告,镇一级网格责任人向县一级网格片区责任报告,同时,镇三级、二级网格信息员也可直接向县一级网格相应片区责任报告。

1、巡查。网格责任人员、专职环保员和环保信息员要按照职责,对辖区内生态环境、排污企业、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情况定期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并向上级网格责任人报告。

2、查处。镇政府及相关部门接到环境违法行为报告后,及时调查处理。对不属本级本部门管辖的,要及时移送或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受理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作,并将结果反馈移交送达单位,对需要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报请县政府组织实施联合执法。

3、反馈。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结果要及时答复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公开,并告知下级网格责任主体。

4、监督。人大、纪检、社会

舆论等对环境监管情况及时监督,探索建立人大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环境监督积极人士为主体的协管员队伍。上级网格对下级网格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不断完善和优化网格化监管体系的运行。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试行阶段(2015年10月8日—10月25日)

召开动员大会,并于10月25日前将工作方案和网格划分情况报县环保局。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6日—12月15日)。

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运行机制,落实有关人员的监管职责和工作措施。

(三)督查验收阶段(2015年12月16日—12月31日)。

全面实施阶段镇政府将成立专项督查组,对该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组织不力,行动不及时的单位全镇通报批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执法大队长)任副组长、成员主要由镇环境保护办公室、工商、派出所、供电、安监等有关部门及各村(居)委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徐超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由胡巍同志任专职环保员负责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日常事务。各村(居)委会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将环保监管网格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安排专门力量和资金,全力抓好落实,镇政府班子成员挂片下级网格,同时要明确各网格单元的责任人及有关联系人,防止出现责任人休假或出差导致无人管理的情况。

(二)加大经费保障

为切实保障我镇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顺利开展,将镇环境监管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和环境监管网格工作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确保平台建设和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严格问责

要积极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村(居)委会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强化相关部门的环境监管责任。将此项工作纳入环保目标考核,对未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篇4

关键词:环保;责任;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企业是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环保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环保的建议。

一、企业环保问题分析

1.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依存关系

1.1企业发展影响环境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带给我们富裕、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作为一个盈利组织,其本质是追求利润、谋求发展,目的就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发展必定要向环境索取原料、燃料等各种资源,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忽视对各个环节的污染控制,或者企业自身的工艺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带来噪声等污染,甚至造成污染事故。企业增长方式和环保管理水平低下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然而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企业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或污染治理,这与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形成矛盾,所以企业想尽办法逃避环境问题,从而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结果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1.2环境制约企业的发展

环境破坏的同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现在的消费者更加重视企业的环保水平,那些采用绿色原材料、生产过程更加环保的企业更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健康的环境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无论是资源密集型企业还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亦或是知识密集型企业,都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环境。自然资源对资源密集型企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资源作为企业的原材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失去了这宝贵的资源,企业将寸步难行。

国家在2011年制订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对污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的背景下,企业面对的环境保护压力更大,环保工作不到位,将会受到更严的限制甚至被淘汰。

2企业环保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环保问题归根结底是理念问题。当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重、压力大、难题多,在企业当中,环保理念不强和环保制度不落实以及环保知识的普及缺乏,影响员工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保的忧患、责任及参与意识不强,特别是在付诸行动上还有差距,许多人对如何做好环保工作和参与环保工作并不清楚。

(二)清洁化生产管理仍然粗放

企业重生产、轻环保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等方面,存在管理不精细、控制不严格、排放不达标等问题,更达不到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环保事故,对环境影响较大,与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相差甚远。

(三)环境保护管理上存在不足

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面广,涉及内部多部门,虽有分工和协调,但遇到问题,往往是环保部门独自处理,其他部门主责发挥不够,行不成合力。面对“末端治理”的生产工艺,环保管理难度大,仅靠企业内部环保部门的管理难有根本性改变。

大多数企业制定了环保制度,但不落实或执行难,其主要原因环保管理成本会或多或少的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对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承受,反之,经济效益不好或亏损的企业,则环保管理处于表面应付的状况甚至处于无管理状态。

凡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其自身污染治理所需投入的资金有限或不足,国家在支持企业污染治理的资金存在不足,要让企业自筹资金进行污染治理,主动性不高或力不从心。

(四)企业经济转型能力较弱

我国许多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尚没有长远发展战略,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控制体制,企业规模与结构不尽合理,人员素质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设备落后,规模偏小,标准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环保日益严格的规范要求。

二、加强企业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环保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环境投诉和上访每年分别以25%、35%的幅度递增,成为社会投诉热点之一。2002年-2010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热线接到群众投诉387万件。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已经严重破坏、威胁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

(二)国家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进入“十二五”,国家提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提高生态文明的水平等新要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统筹排污总量削减、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范和城乡均衡发展关系,优化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国务院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切实增强环保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企业是落实环保责任的主体,深刻领会和执行国家环保政策,结合企业特点及生产工艺,持续开展有成效的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全员环保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把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排污违法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管理,从严把控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依靠健全的制度规范作业行为,通过规范的作业行为控制污染物的产生。要牢固树立“清洁优美、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经营可持续、社会责任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为总体目标,坚持“宁可让生产停工,也要保证环保达标”的思路,增强全员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将环保责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二)不断完善环保管理机制

企业环保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机制,从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入手,从严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所产生的的污染物,以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心,认真做好环保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环保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1、要调整优化结构,加强源头预防

源头控制和预防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前提。要根据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能耗、综合利用、经济技术指标、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方面的情况,适时开展环保达标评估,有针对性地优化生产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收缩或退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对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的建项目,要充分做好前期市场调研、技术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加大清洁原料应用力度,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可靠的环保设施,提高环保本质水平。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要求,对新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环保管理。

2、要落实环保管理责任,加强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强化环保管理的关键。要强化环保责任,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生产操作管理,严格执行工艺规程、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和环保设备、设施稳定长周期运行,减少或避免生产波动导致的异常排放。要全面落实环保达标责任,加强精细化管理,抓好环保瓶颈攻关,加大节能增效和污染减排考核,杜绝“跑冒滴漏”,降低能耗物耗。要建立环保应急管理体系,逐级落实防范和应对环境风险的责任,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合理储备应急物资,提高异常情况下环保应急保障能力。

3、要保证资金投入,加强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实现环保达标的保证。要抓住环保达标排放、废物总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保证环保资金投入,推进环保科研开发,加大环保专项攻关。要完善环保设施,推进资源梯级利用,实施污水深度处理,加强废气排放治理,合法处置固体废弃物,减少排放总量,确保排放达标。要加强污染检测和监控,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预警机制,及时削减风险,杜绝环保事故。

(三)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环保已成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环保管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现状、着眼长远,突出抓好企业环保顶层设计。

1、要制定清洁生产规划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能、降耗、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从生产工艺上强化管理,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清洁生产的标准,对照清洁生产的规范,分析生产工艺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谋划企业发展规划和制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时,应将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列入计划,落实资金,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现清洁生产正常化。

2、在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ISO14000标准,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

ISO14000标准是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通过审查认证的准则,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该标准从原材料、生产工艺、节能减污、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等多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使企业经营发展处于较高的水平。有条件的企业依照ISO140000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从长远上、根本上推动企业更高层次的持续发展。

3、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把落实环保责任同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教育全员自觉参与环保,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敢于接受社会民众对企业环保的监督,努力建设“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科学发展、环境友好”的企业。

结语:

“谁污染谁治理”是环境保护的一条重要原则。要真正落实环保工作职责,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管理中,对企业现有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污染源和污染物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通过建设项目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根文.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2\]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

篇5

关键词:企业生态责任;紫金矿业;污染事故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改革开放以来,“made in china” 席卷全球的同时,也带来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近年的紫金矿业污染事故便是一例。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两大战略的提出,企业旧有的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必须转变,新型的企业与自然、企业内人与人相对和谐的新型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健全。

一、我国企业生态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环境伦理的缺乏

生态伦理就是要增强企业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力图通过反思企业对自然的实践行为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从深层次上来约束企业的环境责任。在当今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的情况下,生态伦理道德的缺失的确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巨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生态伦理建设,从生态道德上来规范企业的行为。让更多的企业家树立为社会尽责的自觉意识显得十分重要。紫金矿业重大事故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相关生态责任意识不强,吝啬于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坚持低成本但环境破坏风险巨大的氯化钠黄金提取法,最终造成了此次事故。[1]

(二)政府监督职责的失责

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及时转变发展思路,仍旧以GDP为纲,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当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冲突时,往往选择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没有履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尽的职责,甚至授意企业瞒报、谎报、迟报,能捂则捂。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件中长达九天的瞒报和之中破朔迷离的封口费事件向我们揭示了部分地方政府和当地往往是纳税大户的污染企业之间的暧昧关系。 [2]

(三)社会监管体系的缺失

当地居民,社会媒体及相关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是企业生态责任方面重要的监督力量。在此次事件中,部分媒体对此次污染事故坚持不懈的关注促进了整个事故的曝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紫金矿业集团的相关污染问题能够一直隐而不发,也证实了社会监督体系依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

二、推进中国企业生态责任建设的若干建议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行为体,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责任主体。新时期,企业能否切实履行起应负的生态责任,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转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此,笔者认为,推进中国企业生态责任建设需要坚持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哲学观点。

(一)企业内部

1.加强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来大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激发企业员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尤为关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以及重视程度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走向。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教育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在整个企业树立起环保意识,使企业承担起社会生态责任。

2.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建设

ISO26000除了明确社会责任主体和社会责任概念外,它还明确了一个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履行社会责任的七大原则(担责、透明度、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尊重法律规范、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7项原则),履行社会责任的七大核心主题(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并提供了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的操作指南。

3.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责任报告制度

一般企业只有较明确的经济责任指标,而对于企业环境责任的指标还不熟悉,或者不重视。如何加强对员工参与、员工待遇、生产安全、产品安全、资源利用率、排放等指标的关注,特别是在管理模式上全面融入环保理念,建立清洁生产的环保经济和节约资源与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并依此制定具体目标,以及绩效考核、年报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的决策和管理体系,将影响到企业对环境责任的承担。

(二)企业外部

1.健全政府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监督机制

法律是企业生态责任监督机制的根本保障,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要从大众利益出发,通过国家立法和相关行政法规的制定来建立完善的企业生态责任法律法规监督体系。要加大对企业生态环保责任的追究力度,通过政府的权威性和法律的威慑作用来迫使企业治理污染。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立法趋向是加重企业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生态环保责任,以及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2.引导投资者对更具生态责任的企业进行投资

银行、投资公司等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非常重要。随着相关投资者对企业在境保护领域关注的持续加强,投资者对环保形象好的企业的青睐使承担生态责任的企业更具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承担生态责任的主动性和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3.重视消费者对于环境声誉良好产品产生偏好的积极效应

根据相关研究,企业的品牌形象会影响消费者在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之间的选择。企业是否履行生态责任所形成的企业生态责任形象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一部分会极大影响消费者的偏好。企业产品最终必须在市场上接受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企业产品需求, 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实现。因此,如果广大消费者抵制破坏生态环境企业的产品,将迫使企业加大环保领域的投资,促进企业履行生态责任。[3]

4.倡导公众参与督促企业履行生态责任

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会员义务之中;建立切实有效地企业生态责任评价体系。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主体的第三方,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或者代表群众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提讼,捍卫公众的环境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教育等形式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进而对企业施加影响,促使企业更好地承担和履行生态责任。

参考文献:

[1]韩永奇.要金山更要绿水青山——从紫金矿业的污染事故所想到的[J].节能与环保,2010(09).

篇6

企业HSE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且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HSE思想、意识、作风和态度,是一种企业进取精神。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HSE文化,让文化融入HSE工作中,让健康、安全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企业HSE文化的必要性

1.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他环节创造先决条件。建设HSE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环保、健康意识,符合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HSE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环保、健康意识的有效形式;建设HSE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环保、健康的思维定势,确保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本企业特色的HSE文化,诸如明确的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环保生产设施等;还要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生产现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企业的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而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弥补企业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缺陷的需要。引起安全环保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HSE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主要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正由于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企业HSE文化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通过建设HSE文化,加大宣传教育手段,从思想上转变所有人员的认识,以保证企业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企业HSE文化的主要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文化。打造HSE文化,企业要努力提高全员安全、环保观念,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哲学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尊重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观,并将“关爱他人、善待自己、保护环境”的企业理念融入到各级管理实践中,建立起管理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强化各级安全环保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树立“生产服从安全,效益服从安全,一切依靠安全”的管理理念,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格局和“齐抓共管”的安全氛围。要将“关爱他人、善待自己、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到全体员工每一天的操作中,体现在作业现场的每一个环节中,培育员工的认知感与归属感。

2.培育“全员参与”的行为文化。企业要通过行为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员工行为的安全性,使每一位员工都要认真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确保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氛围。要建立健全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工种的作业标准,建立职工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教育职工养成良好的作业行为和习惯;企业必须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来强化、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上岗制度、岗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

3.构建“人人负责”的管理文化。要将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价值观融入到各项工作制度之中,建立起企业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提高HSE文化执行力度。企业要建立起安全环保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各种违章行为,使安全环保管理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持续改进、反应迅速的长效机制,对各项具体安全环保的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充实和完善,分解细化目标,不留制度和管理上的空当,实现预防为主、管理持续改进的良好状态。同时,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HSE文化建设方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熟知和强化演练,提高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事故处置能力。

篇7

关键词:环保社会组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于2014年12月8日通过,自2015年1月7日施行,使得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各方面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与学界和实务界期待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还有一定的差距,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这些问题中,主体资格问题、诉讼成本问题以及环保组织自身发展等问题尤为重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困境

(一)环保社会组织的主体资格范围过窄

虽然最高法院的《解释》已经对《环境保护法》第58条中对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在确定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的主体资格时仍规定了两个基本的条件:(1)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2)社会组织章程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连续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5年内没有违法犯罪记录。就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尝试来看,社会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的道路中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

从登记机构层面来看,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民政部门并非我国唯一的社会组织登记机关,还存在团委等注册登记机构;从社会组织的性质来看,不是所有组织都要根据上述条例进行登记,如参加中国人民的人民团体等,这类团体是否在民政部门登记不影响这类团体存在的合法性。上述的合法社会组织,就会因为《解释》的登记注册问题而被排除在适格原告之外。另外,我国实行双重审批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社会组织成立时不仅要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批,而且还要行政主管单位的审批,而这种制度导致“草根”民间环保组织在实践中无法确定其业务主管单位,从而进一步限制了环保社会团体的数量。

(二)环保社会组织的诉讼成本承担过高

1.案件受理费用过高

目前,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诉讼费用的交纳标准与因财产权益争议而案件诉讼费用的交纳标准相同。根据对近年来已判决生效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受理费进行的统计,得出了以下数据①:

案件名称年份案件受理费(元)

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与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2014一审:973651.72

二审:947298.28

常州市环境公益协会与储卫清、常州市博世尔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201432324

连云港是赣榆区环境保护协会与顾绍成环境污染责任纠纷20141575

连云港是赣榆区环境保护协会与王升杰环境污染责任纠纷20141762

在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与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中,由于环境修复费用赔偿额达到160666745.11元,该案件的一审案件受理费达到了973651.72元,二审案件受理费达到947298.28元,[1]诉讼成本之高由此可见。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遵循普通民事财产案件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合理性值得质疑。一般的民事财产案件以维护“私益”为目的,主体是和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胜诉后的收益归主体享有。环境公益诉讼以维护“公益”为目的,主体既可以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也可以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胜诉后的收益用于治理和修复环境,整个社会都将受益。[2]既然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国家就应对其进行激励,减少其负担,不让昂贵的诉讼费用阻碍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展。

2.其他诉讼支出费用过高

除了需要预交案件受理费,律师费、鉴定费等也是很大的诉讼支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委托专业性强的诉讼人对案件胜诉有很大影响。由于环境公益诉讼诉讼标的额通常很大,律师费通常也不低。环境公益诉讼鉴定费用高昂,在“自然之友”针对怨男曲靖陆良化工有限公司的带哦差中,一家鉴定机构所作出鉴定报价为700万元,如此高昂的费用超出了“自然之友”2011年全年支出的500万元。[3]考虑到高昂的诉讼成本,环保组织即使在被赋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的情况下,开展环境公益诉讼也是举步维艰。

(三)环保社会组织的独立性较差

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的《2008年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报告》,经过正式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全国共有3539家。其中,由政府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1309家,学校环保社团1382家,草根环保民间组织508家,国际环保组织驻中国机构90家。港澳台地区的环保民间组织约250家。[4]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环保社会组织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独立性不强不高。

环保社会组织若过多依赖于政府的指引,则很难充分发挥自主性。环保社会组织独立性不强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诉讼提起方面,一般为迎合当地政府的环剥政策,环保社会组织在当地政府的指引下,对环境污染者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状态;第二,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登记注册制度的限制,环保社会组织受制于政府的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根据《解释》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有权提讼的其他机关和社会组织在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参加诉讼,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列为共同原告;逾期申请的,不予准许。”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追加原告,为行政机关申请作为共同原告提供方便之门,这样可能会进一步造成行政机关干涉的问题。

二、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域外考察

(一)德国

德国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德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更倾向于监督环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社会组织的认定必须符合各种要件:它必须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经过税收部门认证,必须是主要和长期致力于自然保护和自然景观维护,其范围至少必须包括一个州的边界,并且它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它有能力履行此项责任。[5]由于德国法律恪守“专有损害”原则,法院对于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常常以原告主体不适格而被驳回。为了弥补实体法的不足,德国法院通过司法判例来进一步确定环保社会组织的原告主体资格,从而使更多环保社会组织成为适格原告。在诉讼成本方面,德国创设了一系列的保险产品,来分担诉讼风险。投保人在碰到法律问题时,可以先找律师商量,确定诉讼胜诉概率后提讼,其中涉及的律师费也由保险公司来支付。[6]这样极大的降低了原告的诉讼成本,有利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开展。

(二)日本

日本将环境公益诉讼称为环境公害诉讼,强调“环境灾害”,主要诉讼表现为公害行政诉讼,监督环境执法部门的行为。日本《行政事件诉讼法》在第九条规定:“只要是撤销该处分或判决会拥有法律上的利益的人,就可以提起处分的撤销之诉以及撤销判决的诉讼”。这一条一般被认为是对适格原告的规定。而另一方面,主张“应然利益保护说”的学者认为,行政行为给范围较广的居民造成了利益上的共同侵害,遭受共同侵害的居民所在地的居民团体或环境保护团体等可从法律上和事实上代表居民提起取消诉讼。[7]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团体能够代表大多数人意见,且团体在诉讼能力方面比个人更具优势。

(三)美国

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不仅包括公民,还有政府和社会团体等组织,这大大提高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普及率。[8]最早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规定的是1970年的《环境保护法》,随后出台的《安全饮用水法》、《资源保护与恢复法》等法律进一步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放开。同时,美国还通过判例对环保组织的主体资格进行补充与完善。在激励环境公益诉讼诉讼方面,美国建立专项罚款基金的做法,如《空气清洁法》规定,美国财政部设立一项专项基金,美国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而获得的赔偿金应当存入其中,该基金主要用于资助维护法律实施的行为,包括公益诉讼。

三、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出路

(一)诉讼主体方面

1.简化登记管理办法,降低登记准入门槛

民政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廖鸿称,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有56.9万,其中,生态环保类的社会组织约有7000个。符合《环保法》及其《解释》的只有700家。因此我国有必要简化团体登记管理办法,降低登记准入门槛。在确定环保团体资格时,应适当放宽,如将团体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作为认定环保团体的必要条件,放宽其它方面的要求。

2.培育公益社会团体,发展草根环保组织

中国首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大法官对话”分会场上表示,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鼓励民间环保团体为了公众,为了维护环境,对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行为提出公益诉讼。我国应该大力培育公益性环保社会团体,尤其是民间草根环保组织,只有给予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的机会,对其进行奖励和辅导,他们才能吸引人才、产生影响、发展壮大。

3.提高组织的独立性,减少行政干预

实质上,环境公益诉讼强调民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由社会公众在基层推动对环境民事责任的追责,这与我国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不同,难免让政府产生顾虑。但是,政府应该意识到,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在保护环境方面,环保社会组织的目的与政府治理的目的是一样的,环保社会组织不是为了与政府相抗衡。在准官方性质的社会团体中,政府应该减少行政的干预,增强其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二)诉讼成本方面

1.免交案件受理费,降低原告诉讼成本。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为全社会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通过司法途径请求损害赔偿,原告的诉讼目的不具备财产性内容。所以,无论是从案件的公益性还是从非财产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都应当免交案件受理费,这体现了国家对原告积极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行为的肯定。法院应当免除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受理费,费用由国家承担。目前立案登记制在我国即将实行,所以免交案件受理费并不影响案件被法院受理并进入诉讼程序,更加有利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开展。

2.设立专门基金会,提供原告资金支持。

由于原告是为了社会利益而非私人利益提讼,原告因诉讼而产生的费用应该类比美国和英国的做法从专门的环境保护基金会中支出。其实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存在了部分环境保护基金会,比如自然之友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等。由于这些基金会较为分散,应当设立全国统一的环境保护基金会,并在各省、直辖市设立该基金会的分点,负责统一管理其管辖范围内所有环境诉讼所得赔偿,用于其管辖地区的环境修复、环境公益诉讼支出。该基金会可以与其他基金会合作,这样环保组织提讼不用自己寻找资金支持,可以直接向该统一的基金会提出资金支持的申请,由该基金会进行协调。

(三)环保社会组织自身方面

环保社会组织要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在自身运行方面进行全面发展,提高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水平。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环保社会组织应不断吸纳在环境、法律等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在自身资金方面,环保社会组织要多和其他社会基金进行合作,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公众捐款、从企业募捐中筹集组织运行资金。另外,要多方面需求合作,和其他环保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交流,团结起来,进行人力或资金共享。只有环保社会组织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维护社会公共的利益。

四、结语

环保社会组织的诉讼主体资格、诉讼成本、独立性问题以及自身发展问题是建立并完善我国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中之重,只有基于我国国情,结合国外的法治建设的经验,方能破解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困境。放宽社会组织主体的范围直接决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合理的诉讼成本分担激励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开展,提高社会组织的独立性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与社会公众的参与,从而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与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中国裁判文书网.2015.2.2http:///zgcpwsw/jiangsu/ms/201502/t20150202_6526831.htm.

[2]龙克琼.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费用规则之构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8):147.

[3]杨华军.公益诉讼之困[N].中国周刊,2012,(4).

[4]中华环保联合会.2008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R],2008.

[5]张式军.德国环保NGO通过环境诉讼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介评:以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为中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97-98.]]

[6]潘继材,陈溪.浅论公益诉讼之诉讼费用问题[J].法治与社会,2013,(8):105.

[7]冷罗生.日本公害诉讼理论与案件评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11.

[8]陈莹. 从比较法角度探究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构建[J]. 知识经济, 2013,(23):30-31.

篇8

关键词:小锅炉;“土锅炉”;专项整治;城区内浴池;安全隐患

Abstrac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city of bath of small boiler problems existed,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block mode of regulation.

Key words: "soil small boiler; boiler;" special rectification within the city baths; safety;

中图分类号:TK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区内浴池小锅炉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近些年来,小锅炉爆炸造成人员伤亡频发以及燃煤小锅炉产生烟尘造成的环境污染,,引发市民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上告事件连年增加,引起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及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两部门把位于城区内浴池小锅炉的监管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经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城区内浴池锅炉的安全状况已有较大改观,不合格燃煤小锅炉的数量大为减少,但是由于存在问题的多面性及复小杂性,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城区内浴池小锅炉的现状,对其监管模式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城区内浴池小锅炉的现状

城区内浴池小锅炉按燃烧介质分为散装燃煤小锅炉以及以使用清洁燃料的小锅炉,按照危害程度又分为“土锅炉”和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小锅炉。

(一)燃烧介质为煤的浴池小锅炉:一是未经任何处理、极易产生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燃烧散煤小锅炉,是城市中产生雾霾天气的重要污染源,环保部门早已明令取缔,但是在检查中发现,仍有部分此类小锅炉在违法使用。二是作为清洁燃料使用的燃烧型煤的小锅炉,由于部分业主使用质量不过关的型煤,污染物超标严重,也是造成城市雾霾天气的杀手。三是有的业主为了逃避环保部门的检查,随意改变炉膛结构。应付检查时燃烧型煤,检查过后对炉膛结构稍加改变即可改烧散煤,打着使用清洁燃料的幌子,欺骗环保部门。不合格燃煤小锅炉的使用,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其中一部分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社会影响恶劣,给质监部门的安全监察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前几年,质检和环保部门曾联合执法,取缔了大部分此类小锅炉,近些年有所反弹,原因一是利益的驱动,因为使用燃油、天然气、合格型煤、电等清洁燃料的成本大于使用散装燃煤和质量不过关的型煤。二是由于大部分业主多为经营浴池多年,积累了应付检查的经验,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给专项整治工作带来难度。三是各执法部门职能不同,各自为政,未能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比如燃煤小锅炉应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予以取缔,但由于此类锅炉的实际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不得不从安全监察角度进行管理,增加了各自的工作量,造成各部门执法资源的浪费。

(二)“土锅炉”是指将常压锅炉擅自改为承压锅炉使用,在浴池“土锅炉”中将常压改为承压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在常压小锅炉上随意开孔,安装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实际上成为无证制造、擅自改装的承压蒸汽锅炉。二是在“土锅炉”上设置的与大气联通的泄放口上加装阀门或将此口封死,承压使用。2007年我市市区内一家小浴池“土锅炉”发生爆炸事故,业主用硬橡胶把泄放口封死,锅炉上未设置安全阀,压力表失灵,锅炉超压运行,导致“土锅炉”发生爆炸事故,致使业主身受重伤。三是安装人员无任何经验或故意所为,在整个管路系统上的出入口上均加装阀门,一旦操作失误,整个系统阀门全部关闭时,将形成封闭回路,锅炉及整个系统就将承压运行。由于“土锅炉”是将常压锅炉改为承压使用,超强度使用极易产生爆炸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因而一直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的重点监控设备,国家质检总局也多次发文对“土锅炉”进行专项整治,经过多年的整治,城区内浴池“土锅炉”已为数不多,但是只要稍一放松检查,“土锅炉”的数量就会有所反弹,主要原因是常压“土锅炉”的制造成本远低于承压小锅炉,浴池业主往往会不顾安全,盲目使用。

(三)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使用清洁燃料的合格小锅炉,首先要确认是否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范围内,在安全监察范围内的浴池小锅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安装不找有资质的正规队伍,一般由销售单位派人指导安装,而经销商误导业主,不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告知,不签安装合同,检查时,经销商位矢口否认,把责任转嫁给业主,逃避安全监察及监督检验。二是安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意性大,安装质量无法保证。比如汽水两用锅炉采用的水封式安全装置,有的为了防止汽水外泄而在水封管上加装阀门;有的水封管长度超过设计要求,超压使用;有的水封管探出室外部分安装时坡度本应向上倾斜,但检查时发现有的向下倾斜,致使伸出室外部分与垂直向上部分连接弯管处冬季结冰,封死水管,失去泄压作用,极易憋压造成超压事故。三是锅炉房设置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有的紧挨浴室,有的不加装防爆装置,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较大人员伤害。四是由于不进行安装监检和定期检验,致使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比如有的安全附件未能及时进行校验,导致安全附件失灵。有的锅内结垢严重,造成过热鼓包以及爆管等事故,。有的锅炉房内环境差,锅炉腐蚀严重。五是小浴池业主不同于大企业的锅炉管理者,由于不了解国家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或者有意违法、违规,小锅炉随意安装,不进行定期检验,未制定任何安全管理规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管理规定,司炉工无证操作,违章操作等。业主主体责任的缺失,形成后天的安全隐患。

二、城区内浴池小锅炉专项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城区内浴池小锅炉经过多年的专项整治,各部门取得了监管方面的丰富经验,政策明确,法规健全,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整治后的反弹,,要彻底改变现有状况,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各监管部门要分凊职责,分工合作,形成合力,要采取分类监管,疏堵结合的监管模式。

(一)完善燃煤小锅炉的管理模式。对于燃烧型煤的小锅炉,一方面质检部门要从源头抓起,努力保证企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另一方面,环保部门要随时抽查型煤质量,确保业主使用合格型煤,使其成为真正的清洁燃料。对于燃烧散煤的小锅炉,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取缔,首先要确定环保部门为此类小锅炉专项整治的主体执法者,然后由市政府组织,由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公安、质检、安全、消防、城管、工商各部门共同行动,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就地拆除、解体此类小锅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把历次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小锅炉分布情况汇总后告知环保部门,积极配合整治工作,为了防止反弹现象的发生,环保部门要和其它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各部门分工合作,形成监管的的长效机制。

(二)对于常压锅炉擅自改为承压使用的“土锅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当责无旁贷的负起责任,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管。一是确认今后能够常压使用的,应指导业主找有资质的队伍对“土锅炉“进行重新安装,并经监察部门及检验部门共同确定,为了防止反弹,监察部门应不定时进行检查,确保“土锅炉”常压运行。二是不能改为常压使用的,应坚决予以取缔,过去的专项整治工作结果之所以不能尽如人意,经常出现反弹,主要是安全监察环节不能形成闭合管理,对于应予取缔的“土锅炉”,本应予以现场拆除、解体,但由于阻力较大,以一个部门,一己之力难以做到,一般采取现场封停,拆卸阀门,责令拆除的方式,但重新检查时发现一部分业主撕掉封条,拆掉的阀门重新装上,“土锅炉”恢复原状。因此,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一定要借助当地政府的支持,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土锅炉”情况上报当地安全生产委员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协助可以使专项整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规企业生产的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范围内使用的承压的浴池小锅炉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几方面进行监管:一是从安装环节的源头抓起,把国家关于小锅炉的安全管理规定通过各种途径让业主有所了解,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检验环节的管理,检验人员有义务告知业主管理方面以及通过检验发现的小锅炉本身存在的问题,督促业主进行整改,进而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能够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避免因未发现安全隐患而导致发生事故后自身的责任风险,监察人员应尽量与有经验的检验人员一起进行现场检查,利用检验人员的业务经验以及掌握的情况来发现问题,使安全监察工作能够准确、及时、有效。

(四)城区内浴池小锅炉专项整治工作要取得突破,关键在于业主主体责任的落实,而落实业主的主体责任,一定要宣传教育和行政处罚并举。一是要通过有效的宣传,使业主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使业主了解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自觉的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小锅炉。二是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使广大市民积极加入到浴池小锅炉的整治工作中来,积极举报身边发生的违法现象,消除其生存的土壤。三是充分利用相关部门行政执法的威慑力,对屡教不改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彻查到底,各部门要执法主体明确,分工合作,对城区内浴池小锅炉采用分类监管,疏堵结合的方式,确保市民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第11号令【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定】 2000.08.01.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质检办特[2006]193号文【关于继续加强“土锅炉”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作者通联:

作者姓名:肖北雁

篇9

关键词: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182-02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石油开发、石油化工等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对劳动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健康安全环保工作,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成为石油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一些企业多年来对“三同时”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但在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的设计审查、现场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致使一些“新、改、扩”工程项目的安全环保设施、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实。在企业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原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尽快建立和形成补交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是“三同时”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对全面提高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做好新形势下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要做好新形势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健康安全环境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突出防治结合、实施系统管理、强化全面监督、完善约束机制”的工作思路,突出做好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以把好立项审查和设计审查、现场施工监督、进攻验收“三关”工作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明确责任、严抓严管、严格考核”的原则,不断规范和完善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

二、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

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对项目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投产等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管理和把关。为保证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创新工作:

(一)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为实现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创造条件

为了更好地做好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完善基础和工作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有关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明确甲乙双方在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环境保护等“三同时”管理的具体要求。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有针对性地对立项审查、合同签订、设计审查、施工过程监督、竣工验收等各项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都做到有据可依。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的要求,编制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流程和施工作业甲乙方实施HSE监督管理工作流程等,从而使石化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程序化。

(二)建立系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层层把关,为有效实施“三同时”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要做好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还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管理机构,要求安全环保、规划设计、基建工程管理、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实现对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合同签订、采购、施工过程、竣工验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查、监督和管理。各相关部单位都应有专业人员专门负责“三同时”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各自管理范围内落实好相应的管理责任。规划设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做好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安全环保部门要重点组织好工程项目立项、设计审查和施工监督工作;基建管理部门要切实做好建设项目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及HSE两书一表的审查及管理工作;物资部门保证建设物资、设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划设计、安全环保、基建等部门要共同做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投产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级管理组织,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协调运转的有效管理网络和责任保障体系,为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认真审查,强化监督,严格验收,为“三同时”管理工作见到实效提供保证

要切实抓好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必须突出以预防为主和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管理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严把“三关”,即立项、设计审查关,施工过程监督关,项目竣工验收关;做到“四不放过”,即立项、设计审查不合格不放过,现场检查不合格不放过,问题不按要求整改不放过,竣工验收不合格不放过,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见到实效。

1.立项和设计审查:在立项审查工作中,主要是突出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指导思想,重点做好安全与环境影响预评价工作,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部门对影响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充分的分析与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控和预防措施,使其达到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对项目的初设图纸和方案,可以通过相关部门会审的方式,对初设计图纸及方案中有关安全环保等方面内容进行审查,并报送安全监督管理、消防和环保部门进行审查,确保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及环保设施的要求,达到规范要求。

2.施工监督:一是在项目建设施工前,首先要对施工队伍的资质、工程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及HSE“两书一表”等进行审核,审查不合格的坚决不许施工。二是对工程项目实行开工许可证制度,对建设项目蓝图、施工队伍资质、“三废”处理(处置)、对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等措施预案等审核合格后方可签订开工许可证。三是施工过程中,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按照施工项目HSE作业计划指导书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现象坚决给予纠正、制止或停工整改,使“三同时”管理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3.竣工验收:在项目竣工后,要由质量安全环保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规划设计部门等共同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是设计中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环保设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项目是否齐全,同时要保证这些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同时投产使用。

三、对做好工程项目建设“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1.领导重视是做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关键。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领导重视。只有各级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对在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对各项具体管理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才能切实使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得到很好落实。

2.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基础。没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三同时”管理工作实现大的突破。为此,要重点在基础工作方面,根据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要求、程序和考核,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是作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前提。要把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首先是通过建立“三同时”管理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落实相关责任,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建设项目进行层层把关。在项目管理上实行管理与监督分开、双线管理的管理模式。对具体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专人负责该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安全环保部门明确专人实施协调、监督,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三同时”管理工作。

4.强化监督管理是做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保障。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督,很容易造成各个环节失控,最终造成“三同时”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因此必须抓好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为做好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安全环保部门是实施监督的主体,从建设项目的立项、签订合同、设计、采购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按照“关口前移”,全过程监督管理“的工作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实施有效地监督。建设管理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施工、验收和投产各个环接进行监督,以保证各项预防和消减措施得到落实。

篇10

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有机和无机废液、废弃试验样品及存放化学品的容器等,这些废弃物量少,但成分复杂多变,相当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易燃、易爆或者毒性,如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或江河或掩埋于地下,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和危害。2005年7月,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将高校实验室纳入环境监管范围。结合该《通知》精神,各高校在机构设置与人员责任、规章制度、危险废物的处置及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陆续制定了相应的举措。但高校化学废弃物的排放,并没在根本上得到遏制,而且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化学废弃物过多的产生和无序、无节制排放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形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关注度还没有对高校化学废弃物排放形成压力,更重要的是学校环保意识差、管理浮于形式,落实不到位等造成的。

(1)管理队伍。近几年,一些实验室管理工作者对江苏省内部分有化学类专业及实验室的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受访的高校中,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化学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的高校只有不足10%,大部分高校是由保卫处、设备处(物资供应部门)或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兼管,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而在院(系)层面,多数没设置专职的环保管理岗,管理队伍非常薄弱。

(2)规章制度。虽然高校制定了相关实验室类废弃物管理制度,但有些学校没有从学校的层次进行管理。一些高校对实验室废液处理问题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已制定的规章中,尽管对实验室排污有原则性的要求,但是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措施,致使废物管理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也有一些高校没有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多年前制定的若干个实验室管理规定中,几乎看不到实验后应将废液收集、禁止向下水道倾倒的内容,最多也就仅仅从文字上提到“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等。

(3)环保教育。高校实验室环保教育十分缺失,虽在一些课程中有所涉及,但不够系统和全面。新生入学时,学校没有在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开展环保教育;学生进实验室前,指导老师往往只注重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但对于环境保护教育做得很不到位。世界环境保护日可以很好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而多数高校只是拉横幅标语,而并未借此机会深入开展宣传和教育,广大师生也并未参与到此类活动当中;面向学生的环保类讲座也较少开展,从而环境保护的氛围也不够浓郁,导致学生环保意识不高等。

2关于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实践

我校化工学院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材料学和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各300多名,每年产生的化学废弃物相当可观,因此,加强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管理,成为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加强环保管理队伍力量,落实人员责任

学校在抓化学废弃物管理时,首先从落实责任制开始。在相关学院及实验室设立专职的环保管理岗,使实验室环保工作做到上头有人抓,下头有人管。在落实责任和职责方面,从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入手,学校与主管院长、主管院长与系(所)主任、系(所)主任与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与实验室分室负责人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通过这一方式,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每个责任人联系在一起,将实验室环保管理落到实处。学校在落实责任制的同时,每月对各实验室及负责人进行考评,如不达标,则扣发当月环保津贴,用来奖励环保先进个人。环保工作应纳入单位与个人的业绩考核。每年年底,学校和各相关学院还要将目标管理的完成情况作为综合考评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2)探索实验室废弃物最小化途径

①采用无毒、低毒实验。我们对学生实验尽可能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试剂,来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试剂,在能保证达到教学和科研目的的前提下,在设计实验项目时首选使用毒性小药品的实验方法。如我校集中综合实验环节—硝基氯苯的制备。硝基氯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在医药、染料、农药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硝基氯苯的工业制备均采用硝硫混酸硝化技术。我校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实验,利用SO2-4/MxOy固体超强酸进行选择性硝化,大大减少了硝硫混酸大量使用形成的废液。

②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实验操作技术中以尽可能少的试剂,即化学试剂用量是常规用量的10%甚至更少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等优点。大连水产学院有机化学实验室已采用微型化实验教学多年,效果良好,药物使用量节省了70%,从而大大减少了实验室污染。我校在进行实验教学项目改革论证时,也将推广微型化实验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目标之一。目前,我校化工学院本科生所开出的集中综合实验———乙酰化二茂铁的制备、分离与结构鉴定,就进行了微型处理,现在该实验已开出7年,效果良好。

③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效果,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和操作,又掌握了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我校部分化学实验室已将化学仿真技术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大大降低了实验室废弃物的产生量,既环保安全,又经济实用。

(3)对化学试剂进行跟踪管理

为了及时了解化学试剂使用情况,我校建立了化学药品闭环和跟踪管理制度。所谓闭环和跟踪管理,就是对药品库发出的每一瓶试剂,都必须落实其去向。具体措施是:

①建立化学试剂计算机管理系统。从购买入库开始,所有化学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都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领用化学试剂的数量要与退回的空瓶数一致;去药品库领取化学试剂时,药品库将对领用人名下的化学药品进行审核,如显示该类药品尚未用完,则不予发放;进入计算机管理的化学试剂信息全部上网公布,各位老师之间通过查询可以互通有无,尽量避免库存积压时间,缩短试剂领用周期,防止过多地产生过期药品。

②在学生中间建立值班制度。根据学校的管理规定,研究生的实验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在环境保护上出现问题,由其导师负主要责任。同时,建立了学生自律制度和值班制度,由当班同学进行安全环保监督,及时纠正同实验室同学在安全环保上不当行为,制止同学胡乱处置化学废弃物。③建立责任倒追制度。根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管理精神,无论是谁,都要对自己随意丢弃化学废弃物的行为负责。如果出现环保事故或有人举报,则要进行责任倒追,并要进行行政处理。曾有学生将试剂瓶不慎打碎,即将碎试剂瓶扔进垃圾箱,遭到物业管理人员的举报,经查,系一学生所为,当时即给予教育和通报处理。

④采取集中收集和存放措施。化学实验室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化学废弃物,对其去向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验室废弃物统一收集于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质的密闭废液桶中,并做到分类存放;由药品库定期派人派车到各实验室拉到指定地点;学校建立废弃化学品暂存库临时存放;联系有资质的化学品处理公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中处理。这些措施,解决了大部分化学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对化学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有些化学废弃物,化学品处理公司无能力处理,即组织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无害处理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处理方案,利用“化学反应销毁法”处理,效果良好。

(4)健全规章制度

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以保证化学废弃物管理随时有章可循。我们结合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院科研和教学情况,分别制定了“化工学院普通危险化学品领用规定”、“化工学院实验室普通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化工学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和领用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从源头和使用过程监控和管理化学品的领用及使用;针对部分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完成后对实验样品未及时安全清理的情况,制定了“化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技安工作规程”、“化工学院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处理暂行办法”,督促学生在毕业前,要将各自的实验样品进行安全、环保处理,否则不能答辩。这是我校在安全和环保上行使一票否决权的具体体现。

(5)提高环保意识

高校学生是实验室的主力军,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实验,学生都是主体,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当然,老师也要做好榜样和示范。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中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提倡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环保意识,熟悉各种废弃物排放标准以及常规的处理方法。我们尝试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开始帮助他们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新生入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验室准入培训和研究生新生实验室准入培训,都是我们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必经环节。另外,我们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安全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如结合“安全生产月”和“世界环境保护日”活动等邀请校内外环保领域的专家进行实用性的讲座;将环保知识融入到学校的安全知识竞赛当中;各实验室还推出“最佳值日生”,并进行表彰和宣传。学校每年年底开展全校先进实验室评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告。我校还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参加江苏省环保知识才艺大赛、江苏省“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等省内外环保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了“南京理工大学绿色时代环保协会”,定期开展义务和志愿活动。以上这些都在广大师生中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