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提问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提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注重问题的递进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的由旧知学习新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在学习新知时,我们要加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通过富有递进性的问题由旧知引入新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旧知,同时可以让学生认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避免了直接进入新知讲述的突兀性,降低了学生的紧张与陌生感,更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这一内容时,我将学生前面所学过的、与此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递进性的问题来导入新知的学习。(1)台灯亮度的调节与什么有关?(电流强度)(2)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电压或电阻)(3)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电阻的大小?(改变导体的材质、截面积、长度等)(4)可以调节电流大小的仪器是什么?(滑动变阻器)(5)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串联)(6)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变化时,这个电路中电压、电流如何变化?这样通过一系列递进性问题,顺利地由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导入了新知的学习,起到了有效复习与巩固的作用,同时激起了学生对新知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问题的生活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的影子。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提出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来进行教学。教师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可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与熟悉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物理教学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物与生活事例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问题的应用性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高准则。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多地掌握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能够自觉地用所学书本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达到知行统一,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以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参与到今后的物理学习中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了热传递的相关知识后,我提出了这样具有应用性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用的热水瓶,当外层玻璃破碎后是否还保温?为什么不保温了?新买的热水瓶保温效果不好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生活现象极为常见,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四、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年龄小,他们对直观有趣的事物更为感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趣味性。如果问题本身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对问题产生疲倦与厌烦感,会应付了事。问题本身只有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与学习的能动性。在设计问题时,一是要考虑到本身的语言,教师以不变的语气语调来提问会使问题更枯燥更无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问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学会运用抑扬的语调、舒缓的语气、幽默的用语来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二是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除了用语言来提出问题,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呈现问题。多媒体图文并茂,可以逼真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与动态的效果来展现问题,这样的问题更有吸引力与趣味性,更符合初中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三是实验呈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问题我们可以实验来呈现,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惊人的实验现象,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展现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关注。
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初中生不是标准的机器,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他们在学习、认知、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在物理学习中具体表现为知识基础、学习方式与接受水平的不同,而在学习成绩上有好中差之分。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对于差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识记,对于中等生侧重于知识的理解,而对于优秀生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问题,才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使各层次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基础知识与能力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进而会鼓起更大的勇气、信心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相反,教师如果采用一刀切,忽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同一问题,往往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甚至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
篇2
1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误区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满堂灌”,整节课只管自己讲,基本上不提问;有的教师所提问题多而碎,什么都要问,机械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或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也有的教师提问时缺乏平等,偏爱好学生,冷落后进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戒性提问,使其难堪;还有的教师问题设计难易无阶梯,提问语言不准确,表达不简洁,学生不知所云很难回答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厌倦和反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提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从对所探究问题产生兴趣开始.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诱人思考,耐人寻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2.2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必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性强,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重点在思维关键处、理解疑难处、知识内涵处和规律探求处设问.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 时,我们发现学生头脑中有类似“物体受力才会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念,这一观念似乎也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吻合,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也很难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中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该物体下落时,是落在后面?还是落在原地?为什么?”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提问,重点讲解: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先向上运动,后向下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上,还将与汽车保持一起向前运动的状态,当学生真正认识了这一规律以后,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2.3提问要有层递性
有些物理问题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如果把这些难点设计成一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通过一层套一层、一环扣一环的分层次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那么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一些,也容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层递性的设问可以从大入手,也可以从小入手,一堂课往往就是由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使学生获得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电阻和欧姆定律后,学生理解了电流I和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的关系,但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机械地认为电阻R的大小与电压U、电流I均有关系,而这又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不符,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某导体接在电路中,当它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的电流为0.6 A,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若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则通过它的电流又是多少?此时该导体的电阻是不是原来电阻的两倍?根据公式R=U/I,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成立吗?这样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2.4提问要有科学性
物理课堂提问讲究科学性,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停顿一会儿,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促使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在心里都拟出答案.在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思维敏捷的同学会很快举手,表明他已经有了答案并很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抬头微笑或目光炯炯有神,可能表明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而且还在积极的思考之中,还有的学生在问题提出后一直低头并躲避教师的目光,则可能表明他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头绪,心中没有答案.有经验的教师常会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环顾全班,寻找这些表现,确定回答问题的最佳人选,从而发挥出所提问题的最大效益.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或出现思维方法上的混乱时,教师则要善于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运用微笑的面容、温暖的神态、期待的目光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式
3.1设疑式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常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而设疑式提问常常会轻易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打开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恰当的提问,使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这样一来就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迫切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3.2引发争论式提问
争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容易引起学生争论的内容,往往是他们平时形成的常识性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或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所学物理规律表面上相“矛盾”.如“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要使物体运动一定需要力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否需要力?”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辩论.通过引发争论解决的问题,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学生印象深刻,久久不忘,其效果是教师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3.3对比式提问
有些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紧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式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共性、发现个性、强化理解.如学习汽化时,要求学生从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等方面进行展示比较,从而得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学生很容易接受.又如在学习电压表和电流表之后,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两表的量程、分度值、构造和注意事项等进行罗列并比较,总结异同,进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学的有好又快.
3.4列举式提问
篇3
1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提问存在封闭性
(1)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部分教师或多或少的经历了一些专业培训,此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改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但是仍有一些教师落后于教育的发展速度,自身的课堂提问技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依然采用传统的封闭性的提问方式,鲜少采取开放式的问题.对于封闭式的问题来讲其答案是单一、固定的,标准答案都是预定设计好的.开放式的问题则与封闭式的问题相反,其答案是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学生可以主观表达出对问题的合理见解.尽管这部分教师都以非常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若是采用封闭式的问题将有关液体蒸发影响的因素传达给学生,就会将液体蒸发各项影响因素一一展现出来供学生作出选择.若是教师采用相反的开放式提问,就会向学生提问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让学生去主动思考、探寻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封闭式的问题的约束,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拓展.所以开放式的问题在物理课堂提问中更有效果.
1.2课堂教学提问达不到师生间的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1)新课程改革有具体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主动参与到课程当中来,学生与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交流互动.只有教师与学生有了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才能够真正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并没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2)缺少互动的提问无法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肯定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关于知识的辩论交流,导致了从以前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了全问式教学,学生也会因此而使自己松散下来,凡事都遵循老师的意愿,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师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氛围.
1.3课堂教习提问过于传统没有创新
(1)在新课标的表述中,课程并不是单纯的书面工作,知识的传授也并不是单方面的灌输,教师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参与整个教学学习过程.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合理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教师来指导这个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转述教材的内容,而是把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以传授学生知识为主.
(2)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创新,还是为提问而提问,并没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仅仅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提问过程,学生机械式的回答问题,只是在完成一个“被提问”的任务,并不是主动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没有创新的课堂提问必然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对策
2.1内化教育理念,改革单一的师资培训模式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缺乏多元化的师资培训模式,都是单一模式下的集中讲座式培训,教师仅仅是单纯的听从专家的讲授,其内容也大多数都是缺乏实践性的理论内容.所以在当前的形式下,必须要打破那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师资培训模式,师资培训必须要一切以实际情况出发,要按照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各种学科的不同要求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要融合多方面的培训,这更加有利于教师内化教育理念.当然,仅仅通过这种观点就把一种理论内化成为教师的自身素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所以对教师的培训不单单只是在理论阶段,最重要的是需要具体的实际授课方法,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积累感受,并且能够在具体的现实活动中对其深刻理解.
2.2提高课堂提问技能,进行问题界定辅导
区别于以往的课堂提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在新课程中能够界定课堂提问的问题,但是要清楚知道所提问题水平是否具有可探讨性,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不能缺少对提问技能的辅导.例如,辅导对于是否具有探讨性问题的不同类型认知;辅导理解不同水平问题的特征的能力;辅导问题的转换能力等等.当然在辅导过程中,不能仅仅进行单纯的理论培训,而是要开展一些具有操作意义的训练.教师在拥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够通过有水平的提问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2.3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关键词:课堂提问 表达能力提问方法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利用提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二、通过提问可以快速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等信息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三、一些常用的提问方法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人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设计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这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教师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四、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策略
一般来说,“提问”指的就是任何依凭询问形式或咨询功能的言辞语句,通过语言这种形式表达内心所期望了解的事情,引发他人的心智活动或回答。从另一个层面看,所有的“提问”都希望达到“有效”,所以不少学科的老师在课堂上力求实现“有效提问”,目的在于希望学生灵活应对做出反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思考和收获。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时,老师一定要花费一些精力和心思准备问题,并审时度势地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提问,借此推动学生的进步发展。
1.精心设计问题,做好各项提问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亦是如此,所以为了确保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顺利开展,老师必须在课堂提问开始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尤其要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物理提问能够跟前着既定计划进行。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初中物理老师从多个角度、层面进行考量研究,最终为既定目标的实现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物理老师要深入教材、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点,将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知识点进行分类划分,从难到易地标记各种类型问题的提问次序、要点,以便在后续提问中可以应对自如;其次,要做好提问方式层面的准备工作,如提问时的语气,原因在于高昂、热情的提问语气不仅将热情传达给了学生,而且侧面要求学生要用充满热情的语气回复学生,从而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再次,老师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提问,有些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有的提问则针对个别层次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难度都有深层次的把握,让学生不仅不惧怕提问还能爱上提问;最后,有效提问还必须注重条理性,也就是问题的提问层次,适当问题、适当发问,以此避免全场沉默的尴尬提问现象,并侧面展现老师的课堂提问水平。
2.适时放慢速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此处“放慢速度”,就是给学生一个“候答”的机会。所谓“候答”,即为物理老师提问问题之后,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组织答案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5秒最为恰当,原因在于:如果学生在老师提问完1秒后回答问题,便很有可能没听清题干、理解不全面,老师可能就得花费时间重复问题、解释问题,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考虑5秒后再回答,便可省去很多麻烦。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提问时要适当放慢语速,留出“候答”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
比如,老师提出“并联和串联电路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思考时间1秒的时间便只会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还回答不全面;思考时间超过3秒的学生,便可相对全面、完整的回答出这个问题,涉及各个点和面;思考时间超过5秒的学生,其思维得以延伸拓展,不仅可以回答出教材中提及的知识点,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说出一些课本之外的东西,提出的观点也更新颖、有趣。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我们便可看出,提供给学生“候答”机会益处良多,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和节奏对初中生物理思维的锻炼大有裨益,兼顾多层次学生的进步发展。
3.强调学生主体,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新时期,各阶段的学科教学都大力强调“以人为本”,宣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力求在课堂上极力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亦是如此,所以初中物理老师在提问学生时也要坚守这一理念,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让老师提问、学生提问相融合,从而形成更完善丰富课堂提问方式。现阶段,课堂提问大多是“师问生答模式”,老师更多地掌握了主动权,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精神得不到发扬。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老师课堂提问技巧匮乏,二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未得到重视,故而物理老师要竭尽全力改变这一现状,大力倡导学生质疑提问。
一方面,老师应重视强化初中生提问意识,明晰了解学生质疑提问的价值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另一方面,学生要意识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勇敢地举起手来,向老师提问,从而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比如,在讲授《电流的磁场》一节内容时,老师可先行提问学生:“磁铁周围存在磁场这无可厚非,但有没有别的物质周围也有磁场呢?”因为学生之前只接触过“磁铁周围的磁场”,所以听到这个问题后便会觉得无厘头,老师此时恰可以借此问题导入新知识的学习。等到学完这节内容时,学生便可向老师提问:“既然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那这些磁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呢?”学生的这一提问将“电流的磁场”这一知识无形中拓宽到了其他领域,对学生自身更广范畴的学习意义重大,也秉承了有效提问的原则价值。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方略还有很多,以上三点只是笔者个人的看法见解,希望广大读者可以指出不足之处,并挖掘找寻到更优质的提问方略,让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成效愈发显著。
参考文献:
[1]雷霞.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2]聂丽英.中学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6
一、当前物理课堂提问的误区
有人听课时为追求热闹场面,问题肤浅,学生齐声回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无实际意义;
2随心而问,“是不是”、“对不对”,满天飞,几乎见不到收效;
3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
4提问太呆板,脱离课堂实际氛围,无法进行有意义的追问;
问题情境不清楚,学生不知教师所云,更不要说回答问题;
6提问没有梯度,学生一上来就闷了;
7对学生回答不于评价,更有甚者对学生有意义的提问不理不睬;
8上课一言堂,没有一个问题等
二、课堂提问的作用
通过提问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使师生之间得以沟通和交流信息,从而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同时通过提问,还可以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课堂提问的技巧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课堂提问的常见技巧
启发式
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发,引发学生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新旧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启发要启而不露,启到学生的困惑点上
例如:线圈在磁场中为什么能转动?(答:受到力)为什么转动到竖直位置摆动几下就停止了?(答:两个力 平衡了)怎样让线圈由于惯性越过平衡位置后继续转下去?(答:改变两力方向)怎样改变两个力的方向?(答: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实际生活中哪一种改变较方便?(答:改变电流方向)从而引出换向器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气体压强与流体流速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有两张同样的长纸条老师想知道你们班谁的“口气”大,大家猜一猜,再请这位同学上来做一做,是平时大家所愿这个问题一下予就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他们都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去思索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情,对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很有好处
3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功不可没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例如复习简单机械和功时,首先问一个好学生,杠杆分为几种?“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剪铁皮剪刀属于哪一种?”,“ 省力杠杆”使用它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缺点?“”省力,费距离“再问一个学困生,”剪头发剪刀属于哪一种?“” 费力杠杆“使用它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缺点?”“省距离,费力”这样先后提问回答的措施,调动了学生的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与爱好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 提问技巧 有效性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物理学科的起始阶段,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有效地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提问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提问可以凝聚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听课时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初中生身心还在生长发育,注意力还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不时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套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但表达能力却很差。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对已学物理知识的不足,同时还能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比如对于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掌握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往往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有关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这样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要求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具有启发作用,特别是对将要接受的新知识具有启发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对将要接受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启发。
2.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提问不能够充分的展开师生间的互动,因为传统的提问方式总是固定的几个人在回答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不能与学生展开互动。
3.有效性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既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范围。要在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水平范围之内,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提问。
4.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又分为知识层面的全面性以及学生层面的全面性。知识层面的全面性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全面地涵盖当前的课堂授课计划。而学生层面的全面性要求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将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落下,避免过去几个固定的人回答问题的局面。
三、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提问
1.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利用老师教授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学生不仅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会提升自信,并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如果用这种方式提问,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很快就能得出答案。假如我们尝试这样问: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而新的热水瓶不保温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可以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进行观察分析,并在课堂中找到正确答案。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引发争论性的提问
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要敢于质疑,勇于释疑。有疑问才能引发争论,有争论就能激发思考,积极思考方能解决问题。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具有争论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印象一定极为深刻,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比如有的教师这样提问:“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力吗?”“在平地上负重前进做不做功?”这样的问题就能充分引起学生的争论,他们会积极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面向全体,分层提问
理论研究显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类型的问题。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提问题要具有覆盖性和普遍性,照顾到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问题,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在加强双基训练时,应多问中等生、学困生两类学生;在训练重、难点时,则要多问优秀生、中等生两类学生。如,教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节内容时,可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举例说明;可让中等生回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让优秀生回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系列问题的创设,既照顾到了“点”又顾及到了“面”,从而有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课堂提问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问题设置不合理、无效,只会适得其反。因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注重问题的有效性,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樊雅平,黄生学.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3):129-130.
篇8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4. 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确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消极影响,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篇9
1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物理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以看出提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引发学生思维和实践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活动以课堂提问为纽带紧密联系,教师能通过恰当、有效、准确的提问,真切地感知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动态,而教师及时的导答、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水平,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互动中达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然而,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及实施,提问的“含金量”普遍不高,提问的数量很多,但质量不高.能够结合学情启迪学生的思维,生成新的问题情景很少.高密度提问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74.3%),推理性问题次之(21.0%),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86.7%),不利于学生思考.课堂提问以低层次问题尤其是记忆性问题为主,提问技巧单一.大量的低效、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严重限制了学生[JP3]的思维空间,降低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重新审视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过程,并希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借助以往教育学上丰硕的研究成果,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提问这一教与学之间的对话策略.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完成既定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和计划”. 在提问策略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中何时提问,问哪些问题,向谁提问,都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按步骤实施的.恰当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要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必须研究以下策略.
2充分备课,有效预设问题
首先,设计有效的问题是提出有效问题的前提.课堂提问的数量、内容、对象等都应该是有准备的,教师在课堂上即兴的提问往往在语言上缺乏严谨性,在顺序安排上缺乏逻辑性.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堂做好相应的准备,这包括提问的目的,提问的内容,提问的对象,提问所用的语言,预测可能出现并拟定解决方案等等.
其次,教师也要对所教学生的学情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和选题时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听到问题后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之前必须做好一切与提问有关的准备,事先做好准备,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问题,这些问题的数量、提问的时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回答等都要充分准备.
2.1把握好问题设计难易度
课堂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思维的品质会下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问题太难则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削弱学生参与回答的热情,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所以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的,就好比树上的果实,看得见,但是只有跳一跳才能得到.同时,适度的提问还应该是班里大部分学生能够应答得上的,只有难度适宜,问题的提出才有意义.
例如一堂初三中考复习课――《物体的运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问题1:“三个物理量”是谁?问题2: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个物理量呢?问题3:为什么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问题4:住宅小区内对行驶的汽车有限速要求.一标志牌上标有“5”,你知道道它的含义吗?问题5:你能用“图线”来表示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吗?问题6:“一个相对性”的内容是什么?由于这是一节复习课,而且是初三中考复习的习题课.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这一章的内容通过六个难度适当的问题进行了整合,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2.2控制好问题设计的密度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课堂提问的频率要讲究一定的限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而高质量的问题.同时,从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降低提问的密度,针对高层次、有思维深度的内容提问,同时学生应该越来越多地主动提出问题.
2.3运用好问题设计的梯度
教师提问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课堂上,使每个学生能有选择回答问题的余地,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到点又要顾及到面,既要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发言,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设计问题时还应该考虑问题的层次性.问题的层次性决定了问题的深度.课堂提问设计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及梯度原则,呈现问题框架本身的层次性.
如在进行欧姆定律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中,课堂引入部分可设计如下问题串.问题1:“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过哪些电学物理量?”问题2:“对于同一段导体,这三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这三个量哪些可以直接测量?用什么仪器测量?”问题4:“电阻怎么测量?” 这样的问题串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教师应以简单的、回顾知识的事实性问题作为引导,逐渐引申出较为发散的、观点型的问题,使学生的解答过程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维呈现阶梯式上升发展,引导学生达到求知的新高度.
2.4问题要具有开放度
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非唯一,这是科学的实践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开放性的设问能带来多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磁体有关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两个条形磁铁、回形针、细线、铁架台、铁屑、软铁棒等),边回忆边动手去做一做,看看你能发现哪些与磁铁有关的现象?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过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由实验现象能说明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有一定开放度的问题,学生可以任意选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磁性、磁化、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等实验的探究.开放的问题带来了开放的结果,学生在这一部分表现得积极而主动,做出了很多小实验,有很多精彩的课堂生成.
3把握时机,恰当表述问题
3.1简洁明确,清晰易懂
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上.因此,教师在表达问题的时候措词、概念应该科学无误,语言应该精炼扼要、言简意赅,还要注意语气连贯、句式完整.在叙述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关键词语的停顿或重复等,以期达到最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
3.2把握时机,适时发问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提问要有成效,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而发.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时机对学生的思维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明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正是教师提问之机.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把一个吹足气的气球放在一块均匀布满细铁钉的钉床上, 然后在气球上铺一块木板,问同学们:“你觉得木板上放几个砝码气球会爆炸吗?”学生会猜一个、两个、五个……然后教师开始往木板上放砝码,放到第八个、九个、十个砝码时,气球还没破.然后教师把气球取出,放在只有一根钉子的木板上,再次放砝码,结果刚放到第二个钉子的时候,气球就被扎破了.这个时候教师提问:“为什么第一次放10个砝码气球没炸,而第二次只放两个砝码就扎破了?” 此时学生思维处于困惑之时,这继嵛誓芗し⒀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3.3情绪饱满,有鼓励性
教师应该面带微笑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上课时应该满腔热情.教师提问时,要善于根据提问的内容,课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语气,不能使课堂所有提问都是同一语气.语调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富于变化.关键处要利用停顿、提高声调、缓慢一字一字说出、或拖长尾音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总之,要让提问语气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经调查研[JP3]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温情和善、有鼓励性的声调还是情有独钟的.
4耐心等待,及时回应问题
4.1留足时间,耐心等待
提出问题很重要,教师等待和倾听学生回答的耐心也同样重要.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也不一样,需要时间进行解读,从中提取信息,展开思维,整理加工,进行新旧知的同化和整合等一系列过程才能找出答案.如果中间不留空隙,就自己回答或让思维较快的学生回答,必然会打断其余同学思路的进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留时间给其他学生消化;当师生得到问题的答案之后,要留时间给学生理解和判断问题的答案.等待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问题类型调整:提出高层次问题的等待时间较长,而低层次问题的等待时间较短.
4.2认真倾听,及时回应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教师认真倾听既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当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注视学生,耐心关注学生的谈话内容,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倾听的同时,教师适当的表达自己对学生观点的态度.当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粗鲁地打断学生,而是要等其发言结束后进行纠正.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全体同学倾听回答.这样,其他的学生可以在该同学的回答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完善自己的观点,进而使每个人都获得益处.
5审时度势,积极评价应答
学生回答问题后都会期待着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的行为不当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同学,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只对了一部分,教师也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对正确的要给予肯定,然后对错的部分要耐心引导学生更正或寻求正确的答案.
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对此表示肯定或提出表扬,指出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并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简单的、单一的“对”“错”“好”“坏”的评价方式,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方式.比如:“这个办法可行,但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个思路是对的,但细节上还有没有要改进或补充的?”“这个方案很不错,但在实施时要用什么样的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并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与想法.
6多做记录,反思提问行为
篇10
1.1提问缺乏平等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里的“学生”应该指的是全体学生,我们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课堂提问的现实如何呢?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在问题提出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立刻知道答案而举手示意要求回答问题.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思维不够敏锐、内向等原因总是不举手,如果我们总是倾向于喊自愿举手学生回答问题,那么势必导致课堂的不平等提问,导致有部分学生参与问题思考和对话的权利被剥夺.
1.2教师不重视理答
提问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笔者发现在现实问题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太重视理答过程,尤其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在回答出现了思维障碍时是需要教师的启发提示的,而我们很多教师简化了这一过程,采用的是重新喊一个学生回答,如果喊了几个同学都不能回答时则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进行灌输,其实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我们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发现学生认知和思维上存在的缺陷,并将此作为生成性资源推动课堂讨论的深入.
2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2.1注意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有效的问题才能推动学生认知、思维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问题设计上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确保问题的设计立足于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重点明确、过程清晰,问题不能浮于认知表面,应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启发性和探索性,确保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到知识内容上来,在经历了分析、推理等一系列物理思维活动后解决知识的本质.下面就举一实例说明同一问题如何提问有效,如何提问低效.例如,“密度”这个概念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下几个问题:问题1: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系?若有关系,猜一猜是一种什么关系?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问题2: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问题3:同一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问题评析:从这3个问题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1是有效问题,问题2和问题3属于无效问题,问题2的问法已经暗示了两者存在着关系,那么学生就不需要自主猜想和发现这一过程,思维主动性不够,反而不容易接近正确的答案;问题3则因为加上限定词“同种”,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也与“密度是用来区分物质”这一概念提出的本质和意义越行越远.
2.2构建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渐进式发展过程,为此,我们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内容,从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设计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犹如一个个台阶送到学生的脚下,引领学生拾级而上,系统地学习.例如,《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这节课,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串接学生的思维:问题1: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甲、乙和电池组、开关用导线相联,如果闭合开关,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分析电流的方向是什么样的?问题2:如果闭合开关哪个灯泡更亮?问题3:闭合开关,A、B、C三点的电流存在什么关系,如何验证?问题4:如果甲、乙两个灯泡是不同的两个灯泡,又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有效激发,在进一步探究的过程中观察和思考有了指向性,课堂探究变得具体而有意义.
2.3注重理答的科学性、策略性
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们教师不能是出于等待与自己预设相同答案的到来,而应该顺学而导,尤其是学生在问题回答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或是无从下手、保持沉默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放弃该次或对该同学的提问,而应该给予提示或进行追问.在理答的过程中,追问或提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提示所提问题的关键点;
(2)通过实例或追问帮助学生通过其他问题联想到该问题,揭示问题的实质;
(3)变换问题的角度,重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4)顺着学生的思路,和学生一起回顾分析过程,引导学生逆向反思自己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