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3-06-14 17:3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特征

篇1

关键词:公司IPO财务报表 审计风险 防范

针对公司在IPO过程中的业绩作假、事务所独立性问题以及企业在上市之后短期内业绩大幅变脸等现象,证监会最近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4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围绕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事务所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监管要求。

1 审慎接洽公司IPO审计项目

公司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公司IPO财务报表审计,就是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进行的财务报表审计。

事务所在承接IPO审计业务时,应当对发行人上市动机、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其行业地位、可能存在的高风险领域、公司治理情况及申报期基本财务指标等进行调查。同时还要注意识别、评价和处理好自身的有关独立性问题、执业能力问题、执业谨慎和职业判断等重要问题。对存在欺诈上市嫌疑或者无法应对重大审计风险的情况,事务所应坚决拒绝接受委托。而对于发行人在IPO过程中曾经更换注册会计师的情况,后任需要就其原因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以了解发行人管理层的诚信情况。

2 明确公司IPO财务报表审计责任

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不同环节,是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源头,分别由公司管理层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两者各司其职。

2.1 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财务报表是公司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编制的。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应对其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协助,但管理层仍应对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2.2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即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并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这一责任。

3 防止发生执业过错

注册会计师要避免法律诉讼,防范法律责任风险,就必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尽量减少发生过失行为,更不能故意违规执业出具不实审计报告。这就需要做到:

3.1 增强执业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守则规定的独立性要求,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与审计客户保持独立。与审计客户保持独立,可以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使其在执业过程中能够做出合理的符合执业准则要求的职业判断。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能够始终如一遵循独立性原则;但也有少数注册会计师忽视独立性,甚至接受可能是错误的陈述,并帮助被审计单位掩饰舞弊。

3.2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在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而引起的。在公司IPO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测试,对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发行人,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估。在细节测试中应充分关注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销量和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应收账款、期间费用等是否能够相互匹配;发行人的产能、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耗用是否与产量相匹配等信息。对于发行人存在的盈利异常增长和异常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坚持多纬度排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于公司申报期内毛利率高于同行业水平,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水平,以及经营性现金流量与净利润脱节的情况应追查其合理性,注册会计师应注意识别发行人是否存在利润操纵。

3.3 强化执业质量控制

许多审计中的差错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失察或未能对助理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切实的监督而发生的。对于业务复杂且重大的IPO公司而言,往往要多个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共同配合来完成的。如果他们的分工存在重叠或间隙,又缺乏严密的质量控制,就会发生过失。

4 恪守执业的基本要求

4.1 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为更好地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前提或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下列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并按“①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得影响。②评价不得影响的严重程度。③必要时采取防范消除不得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思路和方法解决处理职业道德问题。

4.2 保持职业怀疑

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误的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职业怀疑要求对下列情形保持警觉:①评价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②获取引起对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和对询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③获知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④获知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

4.3 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应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社会公众期望的职业判断是由具有相关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能力胜任的注册会计师作出的。注册会计师作出的职业判断是基于其知悉的特定的事实和情况,并中作出有依据的决策。比如作出的判断是否反映了对审计和会计原则的适当应用;是否基于截至审计报告日已知悉的事实和情况,作出的判断是否适当,是否与这些事实和情况相一致。对于审计报告日后获知的影响已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情况和事实是否已按审计准则要求适当处理。

4.4 重视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

为了获取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客观地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使其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在IPO公司审计过程中应高度关注财务信息异常的情况,在了解发行人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将发行人申报期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多纬度的对比分析,并分析发行人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适当性。同时,还应关注在申报期内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一致性,关注发行人是否存在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人为改变正常经营活动,以影响申报期各年度利润的行为。

4.5 强调审计的固有限制

由于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是依据其会计职业判断作出的;审计程序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审计职业判断作出的;加之审计追求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以及关联方交易复杂性、违反法规行为的发生、各种舞弊的存在、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的未来事项或情况的隐蔽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即使按照审计准则规定适当的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报表的某些重大错报可能未被发现的风险。但这些限制不能成为注册会计师简化审计程序、弱化审计证据、降低保证程度的理由。

4.6 坚持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作为一个整体,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一般责任以及在具体方面履行这些责任时的进一步考虑,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以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了专业标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除遵守审计准则外,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法律法规与审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应注意审计准则的专业要求必须遵守。

5 结语

近期已经有多家拟上市公司因为其财务数据异常而被迫停止IPO的步伐,天能科技、新大地均属此类。针对企业在IPO过程中操控业绩和粉饰报表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增强执业独立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强化质量控制和恪守职业要求,进行多维度的对比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4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证监办发[2012]89号)(下称“4号文”).

[2]侯晓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研究——对以虚构经济交易事实为主要特征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识别[J]长春大学学报.2007,(03).

[3]梁立国,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及防范[J]企业研究,2012(10).

篇2

一、创建独立性、权威性强的内审组织

要圆满地完成内部审计职责,客观需要设有独立的审计机构,拥有良好的组织环境,内部审计应向隶属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环境模式化方向发展。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独立性,内部审计负责人直接对高级管理层的董事长负责,并向董事长、董事会、内部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其它各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涉内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是独立的计划,并由董事会批准实施,可以对企业各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审计;能够直接与董事会交流信息;对审计意见,被审计者要在限期内予以落实并向审计部门反馈实施情况;内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由董事会办公会议确定。

二、内审职能价值化

内部审计主要是管理控制。未来的内审发展方向是风险导向型审计,以风险评估为主,主要是为组织贡献附加价值。内市职能定位转向价值化,也就是内审必须考虑组织的风险和内审的风险防范,降低成本,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使内审接近单位经营活动的价值键,不断提供附加服务。

首先,职能价值化带来一系列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是适应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之需要,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现任主席杰奎琳·瓦格娜指出:环境的变化给内部审计师带来增加价值的机会最多的领域是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至于风险导向审计就是要改变内部审计人员对于控制与风险的思考,使内部审计人员关心组织的目标和风险,使审计的重点前移到和未来的规划,把目前的经营管理控制同计划、策略和风险的评估结合起来,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随着转向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其次,职能价值化使内部审计目标明确。内审的目标旨在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使被审对象有效地履行他们的受托责任,以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董事会和最高层管理当局。内部审计在资源分配时着眼于组织的风险和审计的风险;内审项目考虑节省成本和投入产品的比例关系,比如德、法国家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10.内部审计效益表现在以下十四个方面:维护资产安全和促进内部控制;有效的经营;管理工作有序协调;成本的节约;人力资源的开发;多种制度的建设和特殊问题的处理;审查合同,降低供应成衣公司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正直风气的形成:降低外部审计费用;减少舞弊案的发生提供沟通管道;认定发评估企业风险;评估被审计单位管理业绩;符合反贪污行贿法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部门将成为一个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内审的增加价值功能是内审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内审多元化

既内审的内容以风险评估为主,涉及组织的所有领域的每个环节、每个系统。具体为:一是在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审工作的重点就是风险存在的领域;要进行事前审计,及早发现风险;实施审计意见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内部审计成为组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内部审计评估组织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内部审计评估组织的发生因素,主要是人员、任务、管理三个基本组织部分,就产品企业来说,包括政策与目标、组织与权责、产品与生产、市场与销售、资金与财务、与开发、信息与商务、控制与管理等各个系统,有效规避体系风险;四是审计的类型,主要包括经营审计、绩效审计、遵循性审计、质量审计、财务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以及机审计和舞弊审计等。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

内部审计信息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迎合新潮需要,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核心资源,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它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降低成本、缩短时间、变窄空间,提高组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内部审计与最高管理当局的交流,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快捷而全面的服务。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思路应着重考虑如下几点:一是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信息化规划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认识上和行为上达成一致,本着统一规划、互联互用、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信息目标,明确信息化方针政策,落实信息化任务,充分考虑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资源共享;二是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平台,在平台上通过机网络信息交换以实现内部审计目标;三是设计开发内部审计软件,涉及组织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提供多接口、多通道、安全可靠、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四是对信息化的网络基础建设、信息安全建设、内部审计师的信息化人才建设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依法规范运作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第一属性。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鲜明特点。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重要经验便是为学生提供在企业的实训实习机会。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第一,德国“双元制”模式。其中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这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第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先在大学里学习半年,而后便以两个月左右时间为期限在企业进行实际训练和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在大学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设计。第三,英国“工读交替”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第四,澳大利亚“TAFE”模式,即“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是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育和培训标准,主要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办好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2005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若干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提出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将课堂建到企业生产一线,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更好的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2012年3月,教育部发文,决定在全国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简称实践基地,下同)建设工作,启动实践基地的立项和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在此政策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加强了与企业合作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

二、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实践基地是依托行业企业,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地,是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载体。在教育部的统筹管理下,全国已建立了59个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地区成立了不同组织形式的职教集团,为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实践基地搭建了桥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领域的不断拓宽,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学结合形式。据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的《2014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3年全国1139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时间为70天(其中中西部地区为77天,东部地区为63天),合作企业达15.6万家,校均100家以上。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的场所,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改革,实践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实行“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东省高职院校来看,近年来实践基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2年~2015年,广东省高职院校省级立项建设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374个。实践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实行“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某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显现,主要问题有:

第一,缺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存在学校与企业在合作方面“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一些实践基地建设处于松散型、低层次水平,有的存在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有的实践基地机制建设滞后,缺乏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有效的保障机制。第二,有的实践基地建设还停留在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甚至有的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尚未真正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第三,实践基地企业兼职指导老师队伍稳定性不够,教学指导水平不平衡,学校老师的协助配合也不够。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从2012年以来,主持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广州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其理论研究来自于实践,通过归纳、提炼,形成理论化的操作样式,又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系列教学改革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一)找准校企合作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建立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依托行业与企业共建的,校企双方必须要有合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才能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校企合作关系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利益驱动而缺乏合作的积极性。任何合作关系的建立,实际都是双方的利益平衡的博弈过程。如果一方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合理保证,则难以建立合作关系。没有利益的驱动,合作不可能深入、持续和长久。利益机制归根到底是维系合作关系持久运行且能不断深化的动力,这是合作关系的本质特征,校企合作也概莫能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都是利益主体,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在实践基地建设中校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决于是否能找准两者利益的切入点,兼顾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在深度合作中实现共赢,走出一条协调发展之路。根据实践探索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合作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1.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校企双方要有合作共赢的价值认同、高瞻远瞩的利益认知、服从大局的配合意识和互信互谅的包容意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典型案例:2009年以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从学校来说,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但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缺少工作经验,同时缺乏充分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务操作培训和顶岗实习,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能在专业对口的会计岗位上就业。从企业来说,不仅是出于为社会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责任感,更是出于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其雄厚的专业力量拓展业务范围,取得培训收入,另一方面企业更看重的是可以运用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快捷的客户会计岗位就业信息,推荐订单班学员在客户企业的会计岗位就业,培育潜在的战略性拓展业务的客户业务资源,今后有可能为公司提供无可限量的业务商机。企业发展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优势互补,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切入点,是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

2.以利益共享,互利互惠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投资就要有回报。利益驱动机制是维系校企合作关系持久运行且能不断深化的动力。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前提下,让合作的企业有利可图,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企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以技术培训、新产品应用、新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典型案例: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从2009年起作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践基地,每年接受50名左右的会计专业学生假期培训实习。由于企业不需要实习学生提供劳务,接受学生实习只是尽社会义务,而且还要派出员工去指导学生,增加企业安全责任和成本负担,因此这种校企合作关系只维持了两年就难以为继了。2012年校企双方通过多次的探讨和协商,决定以共建《华必信联合培养会计班》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学校按规定根据实践教学指导课时和毕业实践指导课时付给企业指导课时费,学生愿意由企业推荐就业的,按规定付给一定的中介服务费,企业负责推荐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会计岗位就业。校企双方利益共享,互利互惠。2012年~2016年,校企双方已合作连续举办了6期《华必信联合培养会计班》,并以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持续开展多项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实践基地通过评审为校级基地,并成为广东省高职实践基地立项建设的项目。

3.以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作为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需要人力资源或人力储备资源的企业,学校推荐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训或实习,让企业在用人上得到方便和实惠,同时也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典型案例: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行业,每年年末及上半年,都是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等业务集中的“大忙季”,需要专业助理人员辅助工作,而这时正逢毕业生结束校内专业课程开始顶岗实习,因此学校与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深度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推荐选拔优秀毕业生到这些企业顶岗实习。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广州市瑞则税务师事务所、中勤会计师事务所、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文税会计服务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实习合作关系,以此作为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企业来看,可以从学校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解决业务忙季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力需求,让企业在用人上得到方便和实惠。从学校来看,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机会,利于学生取得会计工作经验,掌握实际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4.以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职教集团,规范实践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校企双方运作关系,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稳定、规范的制度体系。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建立健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机构,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沟通协调和交流的平台。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在校外进行,管理难度较大,要规范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牵头省内校企合作的97个理事单位,组建广东城建职教集团,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教集团作用,实质性开展合作,在打造合作平台、形成合作机制、建设实践基地、培植优质项目等方面形成特色,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协作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广东城建职教集团的成立和运行,为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广州市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成立了校企双方组成的实践基地领导小组,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了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管理、订单班管理、培训实习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规范实践基地管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二)打造“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共建“订单班”“联合培养班”

实践基地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教学任务,实践基地建设目标不仅仅是单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企业的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的建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个载体。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将校企共建“订单班”“联合培养班”作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的载体,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合作育人、合作办学,打造“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协同育人平台。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和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设的实践基地,从2012以来校企合作共建“华必信会计订单班”。订单班采取“2.5+0.5”或“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尽快适应上岗就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负责指导订单班学生的岗前会计实务操作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课程,并负责推荐订单班学生到其客户企业的会计岗位就业,为学生搭建一个“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职业发展平台。2012年~2016年,校企双方已合作连续举办了6期“华必信会计订单班”,已毕业的订单班学生有160多人。校企双方以订单班建设为载体,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改革、课程建设改革等多项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会计专业评审通过为校级重点专业,目前正在申报省级品牌专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和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培养税务班”,每年组织学生去实践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以“联合培养税务班”为载体,开展税务实践教学改革、工学结合教材编写,税务精品课程建设改革等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探索和实践以“四个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

要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课题组探索和实践了以“四个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即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相结合,与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四个结合”是推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的有效途径。

1.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必须要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工学交替”“先学后训”或者“学训一体”等实践教学模式,采取订单育人、假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指导毕业实践课程等实践教学方式,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第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及质量评价标准。第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疑难点教学等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尽快适应就业上岗的要求,实现学校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共建“华必信会计订单班”,根据企业专业岗位的上岗要求,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实务操作培训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培训和实习课程体系分为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财务软件、职业发展、进出口报关、审计模块、专业知识拓展等七大模块。在企业的实践教学采取半天集中培训,半天顶岗实习,对企业客户的真实的经济业务票据进行会计核算和电脑数据处理,真账实操,同时还下到银行、税务、社保、企业财务部门实地观摩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会计核算、审计鉴证、税务业务的实践教学资料以及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得到实际的专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订单班学生的毕业实践课程由企业负责指导,学校教师协助,订单班毕业实践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答辩和评价标准,均由校企共同制定,每年合作举行订单班毕业设计答辩。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基地建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相结合。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专业要求的不断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也要不断地改革。专业教师深入实际收集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实际案例,及时了解专业行业的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工作过程合理选取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师多次深入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市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实践基地,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收集了大量的项目典型任务、实际案例、业务工作流程、审计工作底稿电子模板等专业工作第一线的真实资料,用于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和课程的实践教学,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教学和实践起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校企合作开发了《审计实务》《纳税实务》等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审计实务》评审通过为省级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纳税实务》评审通过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