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3 17:2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由课堂的掌控者向着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学生则逐渐摆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在自主学习中占据主要位置。这就给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更为轻松和谐的关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注意重视小学教育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
一、能够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步入学校之前会对校园充满好奇以及畏惧的心理。此时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时机,及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迅速的获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给学生归属感。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双方互相熟悉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一旦建立起这一关系,必然能够使学生更加信任与依赖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经常进行互动与交流,教师对学生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受,这样能够拉近师生直接的距离。
尤其是对待刚入学的新生,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与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才能够逐渐打消学生对学校这一陌生环境的畏惧感,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进行学习生活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同时,师生之间距离拉近了,学生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并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师生距离的拉近,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乐意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要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小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同时,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较深,教师需要经常就学生在校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信任教师,会在在校期间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家长会教育孩子一旦发生事情与教师汇报。而正是由于其年龄较小,在表达、思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只有在与教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小学生才会更乐意将自己遇到的和看到的事情与教师交流,并在一种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能够更加流利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能够提供给教师更为丰富与准确的信息,教师也就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需要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第一时间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就可以及时予以解决。特别是一些校园安全问题,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可以使教师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将一些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同时,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教师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随之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富有激情的进行授课,学生也能够积极的配合教师。同时,教师在学生的配合下又可以将准备好的课程安排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积极的回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为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同时,学生由于对教师的信任、喜爱可以主动将自己融入到课堂之中,对教师所做的每一步课堂安排都尽可能去配合,从而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高效完成,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这一点在小学教学课堂上也是有所体现的。小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内容丰富,教材的设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可以使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为积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就能够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四、有助于创设和谐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使教师真正的关爱学生,并能够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孩子,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对学生做出合理的鼓励。同时,学生也能够足够的信任教师、爱戴教师,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进步与成长。师生在这样和谐的关系中相处,会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向着轻松和谐的方向发展。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学校就会感受到如家庭般的温暖,会喜欢在学校进行学习与生活,面对教师时也可以更轻松的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在得到学生的信任之后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学生面前扮演好教师的形象,真正成为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的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使师生双方越来越亲密,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更快乐的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教学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合理化建立,能够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创设和谐氛围,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整个小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这一点予以充分的认识,并真正做到在小学教育教学之中不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成绩,落实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锐.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95.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反馈 重要性
G623.2
从目前来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对教学反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比较模糊的认识,因此使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提高教师对教学反馈的认识,明白教学反馈的重要性,才能让教师的教学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加大力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反馈的重要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反馈的内涵
教学反馈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反馈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完成。其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情况进行考虑,并针对于此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合理的调整教学程序,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根据教材体现的知识以及教师传播的信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自我反馈,例如课堂回答问题,课后练习等,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将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教学反馈的各个阶段
(一)课始反馈阶段
课始反馈阶段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前准备,还未进入学习状态的时期。例如在《牛顿暴风雨》这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暴风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对暴风雨的强度和状况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有了急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出来。这个阶段的反馈不仅让学生对暴风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牛顿在暴风雨中坚持实验的勇敢精神。但是需要教师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宽广,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手段加以反馈。
(二)总体反馈阶段
总体反馈阶段是学生对整篇文章的一个总体理解。例如在《跳水》这篇文章中,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后,就会在脑海中产生许多问题,跳水者是谁、跳水的原因以及跳水的方式方法,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此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归纳方法以及中心思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接受到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归纳反馈信息,便可以知道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后面的课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总结反馈阶段
总结反馈阶段主要出现在课堂的最后时期,是教师对课文学习的一个升华性总结,例如概括文章的总体内容、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以及对学生的希望等等。这个阶段的反馈主要以教师为主,或者是转变对象,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对整堂语文课的学习模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状态等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提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完善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反馈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进行肯定和鼓励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接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后,对于其正确的观点应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受到鼓舞,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正确认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当一个人受到肯定或鼓舞的时候,将会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善于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例如,针对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要对能够正确、流畅、熟练的背诵出来的同学,可以适当给予其口头奖励或者是一朵小红花。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于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能够及时得到及时的改正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经验、认知、学习水平等原因,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比较片面的、不完整的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同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此加以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韩国是国家,英国是国家,但是英国和韩国是我们自己的祖国吗?使学生对“祖国”一词有了进一步和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片面认识进行一步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知系统。
(三)有利于将反馈的“负”变为“正”
由于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同种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于如何把学生的分散意见进行统一,把片面认识引向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寻找到契合点,把学生们反馈的“负”转变为“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对事物的认知。例如,在讲授《揠苗助长》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这句话产生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问:“禾苗真的会枯死吗?”有的问我:“禾苗虽然全部被拔高了,但是有些禾苗应该不会枯死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这两种观点的契合点,即禾苗的全部枯死或是部分枯死,引导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理解,让学生抓住课文中“长高了一大截”的语句,并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指导,从而将分散的意见进行了统一。同时,教师还不能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标准化。由于语文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因此不像数学那样具有统一、固定的答案,对于观点不同,但是有于情于理的答案,都应该给予肯定,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结束语: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并将其灵活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反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7).
[2]谢守伟.讨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剂良药[J].新课程・小学,2013,(12).
[3]苏碧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探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5).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22-01
合作学习fcooperative learning)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O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很快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目前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由于各国的合作学习的实践有一定差异,目前学术界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尚无统一认识,表述上也就千姿百态,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也有书籍称“协作学习”或“合作教学”。
一、合作学习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价值
1、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物理学科的理论教学内容通常比较枯燥,大量的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和记忆的过程通常无法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无法估计大部分学生的理解程度,因此物理学科的单独理论教学通常最终成效较差。互动学习的优势在于可以分化课堂教学的内容,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的状况。科学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将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分组,在小组中,学生存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差距范围不会因为成员数量过大的原因而产生负面影响,更容易引发学生的主动交流意识和欲望。小组将原本由教师一人承担的讲解、提问等内容分化,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最终提升知识点的交流热度,增加了课堂的活跃点,最大化地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
2、削弱物理概念的抽象化。物理概念的抽象化使得其语言描述必须做到严谨、科学,因此其中会出现许多初中生在之前学习中未能了解的术语、名词等等,这种特殊性、专业性的术语在学生的理解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就是造成某些学生理解错误的根本原因,即使是教师在运用个人认识来对某个定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可能引起歧义。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认识上的交流,多样化的解释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理解的正确性,即使出现一些错误认识,教师更容易发现并给予及时的更正。
3、改善师生交流和互为评价。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得到广泛的评价,最终在小组内部达成一种共识。班级在进行了小组分配以后,小组内部所形成的共识在小组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就会引发争论,而此时学生的个人见解就很难起到核心的引导作用,最终就需要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认识进行评判、分析正误,并加以点评。这种方式大大促进了师生交流的频率,也能够降低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评价和指点的难度。长期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大大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促进班级内部小组之间的积极性竞争,改善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热情,并提供给教师更为简易和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二、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指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种族及社会背景等,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彼此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异质分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不同的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更新颖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更好的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代替的优势,但不可滥用教师应当根据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1、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由于各学习小组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力量,即1+1>2的效果。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是指将不同的能力、性别、个性和智力特征的学生分为一组,形成一个异质的学习团体,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各成员表现出的智力优势,对同一主题会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最后得出的结果必定会侧重于各个不同的角度,并带个人色彩,通过欣赏它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以使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讨论的时候,例如:为了让学生在物理研究中应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先在水平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在把木块放在铺有毛巾的水平木板上,在木块的上面放上砝码,再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摩擦力的大小。让学生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不同的原因,学生有的说是由于压力增大引起的、有的同学说是由于接触面变粗糙引起的,有的同学说可能于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这时让学生进行共同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摩擦力的增大是哪个因素引起的?
3、当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节的时候,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体积、物体浸到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浸到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这节课需要的实验次数太多,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验证一个猜想,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补充完整,总结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1+1>2的效果。在研究电磁铁的极性和磁性的强弱时,给不同的组提供线网的绕向不一。匝数不一、和提供电流大小不同的器材,在小组汇报时结论就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合作学习,就能形成一致的观点。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小组合作是落实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据他们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于小组,通过创设一些须小组合作才能达到目标情境 这样,就可形成“合作”、“组外竞争”的格局,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廓、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学
工艺品在我国的存在已经上千年了。因个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具备手工艺的匠工通过他们精湛的技艺,按照现实的需要,将原材料或半成品改造、加工而成工艺品,再按它们的价值,用于不同的方面。直到今天,工艺品已是一组价值艺术的总称,它包括的种类杂多而有庞大,有漆器、陶器、瓷器、民间工艺、木雕工艺品等。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充分体现整个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工艺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朝气,有许多人在现实残酷的逼迫下,产生消极情绪,偶尔看到一件尚心的工艺品就像看到了希望似的;它的存在适用于全面体的社会,更适合于做教育事业的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太需要它们了。
小学的学生应年纪小不懂得工艺品的价值,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学者们心绪早就成熟,也有过很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生活阅历,那颗心可以说不会因外围因素有多大的改变了,他们也懂得心灵工艺品的自我装饰;反倒是正处童年期末成熟期出,并在两个界限中来回副摆的青年学生会因这些工艺品的出现改变很大,而处在这个年龄界限上的大批青年就藏身在各个中等职业技校中,急切又渴望的想学一技之长,故而在中职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是一种符合学生们年龄期限与心态的教学方式;另外,工艺品在其教学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了。
首先,在职中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可以营造气氛,装饰环境;在校园中一个耀眼的地方要是摆上一瓶花,那这里的整片地方都会充满生机;在一家酒店的柜台上摆设几件名贵酒的木雕酒瓶,整个店面都会显的富丽堂皇,同样在中等技校生的课堂一旦出现实体性的工艺品,急时就能让学生的兴趣高涨起来,因为处在这个年界限上的技校生们情绪是最容易变化的,也最容易对他们长期接触的外界事物产生逆反情绪。工艺品的到来,立马会给他一个崭新的色彩,让他们从全理论中逐步进入到实践,也可以通过亲自触摸、体会,获得新的感受,再让他们心绪平静下,专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此长时间的转换方式,将是很有效用的。
其次,在中职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可以开拓师生们的眼界,启发人们的思维;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发明水艇,是因为看着水中游荡的鱼类受到了启发;人类之所以能发明飞机,也是因为看着天空自由飞翔的鸟类受到的启示......。这群十七八岁的中职技校生们,此时正是他们一生中思想上最具开发潜力空间的时候,要是在他们的教学中,穿插一些与相关专业有关联的工艺品,或者是以展览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照着实物,边亲自遐想边沉思,再对着理论分析,理解。比如像艺术专业的中职技校生,学素描的,我们就可以带些西方和中国素描界的名画,让学生们看着名人们的素描品,体会他们的素描功底,联想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名人的差距,这样更能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自己,在自叹不如中找到动力,一步步奋发。
再次,在中职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世界上的人都喜欢美,向往美好的东西,即就是再中心的人让他长时间看一件事物,也会感到厌倦的;何况那些最易产生烦躁情绪的中职技能生了,长年以来都要面对书本,早就对着平淡的生活没有兴趣了,现在,突然间在那白纸黑字的色彩世界中出现了其他的色彩,还有了替换书本的同等或是超出其价值的工艺品,那可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新鲜的生活,故而中职技能生们就会以另一种心态对待,有时还会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会将自己所喜爱的工艺品带出教学中,带出课堂,带到宿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拿出来展示,既给足了自己面子,无声中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还让自己的生活脱离了乏味,变得快乐,富有趣味。
再者,在中职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还可以给中职技能生们带来勇气,带来动力,和信心;许多来到中等职业技能学校学技术的学生们,大多都是在与朋友们的交流中得到信息,在一时冲动下来到了这里,可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发现与自己当初想象的有差别,就再没有了信心,对专业也就没兴趣了。抱着书本老是学不进去,没有了一点精神;此时,教学中穿插一些别具风味的工艺品,在他们情绪刚有所改变的时候,教学中陆续出现各中相关技术专业的工艺品,可以是各个水准线上的,在他们亲自观赏、体会之后,学生们就能很明显的了解到自己的实力,感觉到自己所学技能的巅峰是什么样的成就,比自己水准强的工艺品,其心理定会产生一种不服输的想法,期盼有一天要以自己的实力超越他们,暗暗地就在心里下个狠劲,当做动力对待,然后不断的努力,实力不断提升,就会对未来越来越有干劲,越来越有信心。
篇5
摘 要:“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万物一理贯通。一个义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国,还可以处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有极强的实践性。
关键词:国学;诵读;历史观
现今,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打出“国学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经典国学教育进入课堂。自此,青青校园内常常响起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如此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占50%以上的比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纳入孩子们的课本。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求使得各校的国学教材层出不穷、遍地开花。对于学校来说,讲授教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校内有国学氛围,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条件具备的背景下,开展国学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础。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典诵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或鞭挞,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情感重现和代代相传的警示恒言。作为教师,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释义。随后便开始精心备课。但是,做到这几步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教师已经充分完成了一堂国学课的准备过程,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进行引导。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促使少年儿童的历史观的形成,是国学诵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少年儿童所处年龄阶段来看,小学生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探寻出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查阅资料、多筛选,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将文字的背景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让学生随着文字的律动体会数千年前的古人提笔时心中激荡的情怀。
国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和讲解的地方颇多。教师在授课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作为教师要由浅入深设定自己的课堂语言,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通过国学诵读,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有所积累、出口成诵,如此通过讲学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长河中对学生的一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篇6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5-01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窃以为,书籍还应当是防治人们心理疾病的妙药良方。唯其如此,中小学图书馆应当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联合国卫生组织早在28年前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互独立又互相依赖,只有两者都具备才算是健康。谁不希望健康?健康是人人向往的。失去了健康,一切都将失去意义。然而,我们的教师、学生的家长,往往是对孩子们生理上的疾病重视有加,心理上的问题熟视无睹,以致延误了最佳矫治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问题。
有鉴于此,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普及心理知识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对此,中小学图书馆理应责无旁贷。那么,中小学图书馆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其所能呢?笔者以为,应当:
一、加强图书馆建设,不断丰富和改善馆藏,优化读书环境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获取知识的源泉,也是助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摇篮。它应该有丰富的馆藏,除了不断收集、整理大量报刊资料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不断补充大量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都较强的图书及电子读物,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如《面对挫折》、《积极的心态决定一切》、《心理医生》、《心理问题自己解决》之类的图书。因为这些无声的老师,更能激起青少年的兴趣,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的作用。
阅览室是青少年集中阅读的地方,环境布置务必轻松、优雅、舒适、温馨,使读者进室阅读时能心情愉悦,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有条件的似乎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分设阅览室,以营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更有利于读者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负责地向师生推介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
图书馆应当经常地、主动地向教师推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使其能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人格、循循善诱、授人以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积极心态,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谓“真乐事,读书写字”。
青少年受知识面的局限,往往对读什么书缺乏选择能力,而图书馆员正好发挥自己的强项,帮助他们选择。不妨向他们推介一些伟人(名人)传记、英雄传奇、改革开放以来创业精英们的奋斗纪实等等书籍。借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其志存高远,爱国爱党,不怕挫折,顽强奋斗,独立自强,合作宽容,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有文化的、身心健康的人。
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样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地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1.开展“快乐读书,有奖征文”活动。
2.利用宣传橱窗展示心理问题案例、解答心理问题咨询、剪贴心理问题文摘、介绍心理疾病防治办法。
3.举办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完善电子阅览室硬件建设,屏蔽不良网吧诱惑。
四、延伸图书馆的功能,和学生家长一起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中国的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太少了!为此,图书馆要发挥资料丰富的优势,配合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为家长开设讲座、宣讲心理知识,推介图书目录,建议他们去读一读《都是爸爸妈妈的错》、《做全国最好的母亲》、《藏起一半的爱》等等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方面的书籍。务使他们明白:孩子终究是要自立的,你不可能一辈子守着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爱要逐步淡化,儿时的亲近要逐步拉开距离,要给孩子机会在大量的生活磨练、人际交往中强化意志、优化人格,学会合作,学会打拼,练就生活的本领。否则,把孩子送进再好的学校也是徒然。
还应该告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心理学家丹尼尔·古尔曼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商高,表现在更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具进取心、信心和毅力,眼光远大,善于维护和处理人际关系,具备很好的应变能力。
篇7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影响着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首先,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实施中占据基础地位。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高低,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劳动力素质和人才质量。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杜绝新文盲产生、保障公民教育义务与权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小学教育是初等教育阶段,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起点和基石,为学生身心健康奠定基础,也为接受中、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开端,对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和知识完善、思想品德发展方面均起到启蒙作用:关注、保护、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基础工程,具有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等特点。要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就要求小学教育实施过程需全面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与经费投入,全面保证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中强调,对于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来说,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小学教育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较弱,管理上缺乏规范性,无法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提出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
四、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且大多数办学规模较小,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在基础设施上,桌椅教具陈旧,校舍建筑水平整体不高,缺少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政策保障上,很少将办学力量向农村小学偏重,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保障性政策较少;在思想认识上,农村学生家长知识层次低,观念较为落后,对素质教育认识不清,无法与学校积极配合。
五、农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难以保障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学术界大多数观点都认同师资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农村小学普遍面临师资质量不高、教师数量短缺等问题。在职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同时带多个年级、多个科目的课程,还要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如负责少先队活动、参加社区活动及各种比赛项目,加上农村环境艰苦,年轻老师的流动率比较高,教师队伍老化、不稳定、质量低等导致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很大问题。
六、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
农村小学基础建设能力弱,普遍存在校舍落后,教学设施与现代化脱节的情况,甚至无法满足国家对于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究其原因是在教育经费的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和不平均两大问题。因存在地区差异,经济较发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加上对于城乡小学教育的分配存在不均,很少存在额外拨款,使农村小学的经费保障得不到充分落实。体育场地、乐器等基本教育设施的缺失对于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起到限制作用。
七、农村小学教育缺少与家长合作
“校园教育才是教育”的观点在农村较为普遍。家庭没有给学校教育应有的支持,仍然有一部分家长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致使因忙着农活或外出打工赚钱而忽略对孩子的引导与教育,使小学生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对于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产生制约。根据国情,我国农村小学生人数占全国小学生人数很大比例,农村小学教育是否能有效开展将直接关系学生的额成长成才,关系到我国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做到:
(一)加强思想保障。只有正确认识到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端正办学思想,端正治学态度,才能办好教育。小学教育没有升学任务,也没有经济效益,但关系着农村发展和社会发展大局,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从根本上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让各级党政机关、乡镇政府和学生家长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接受全民素质教育理念,为农村小学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思想保障。
(二)加强师资保障。造成教师队伍流失的原因多于农村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低、生活环境艰苦、工资、住房等相关需求得不到实现有关,造成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则多与职业理想不能实现、得不到再学习的机会和学校管理上存在问题有关。要加强师资,保证教师队伍的高标准,要求农村小学不但能在教师生活、工作方面提供保障留住人才,还要求能优化现有教师队伍,提供培训、继续教育等机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给教师以更大的发展完善空间。
篇8
关键词:安全教育;团结意识;文明礼貌
一、安全知识最重要
小学安全教育在许多国家都是非常重视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安全意识,需要通过不断演练和教导,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小学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一所学校全校两千多人成功撤离教学楼,仅仅用了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是因为平时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一次又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这就是因为平时的演练和教育同时使学生、老师、学校三方很好地建立了安全意识,才会在关键时候发挥安全教育的意义。另一个案例就是小学生回家发现家中发生煤气泄漏事故,在父母已经处于昏迷的情况下,小学生临危不乱,拨打求救电话,及时向邻居求救,并在第一时间打开门窗通风,因此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是因为平时学校教授的安全知识里涉及了对煤气泄漏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安全措施,从以上两个案例中看出平时的安全知识教育有多么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意义所在。小学生拥有了安全意识,储备了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意识也可以尽早发现危险,并在应对危险时运用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现如今的社会安全总有人不遗余力地破坏,小学生的自卫能力有限,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学校也应该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家长和教师的关于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也刻不容缓,特别是家长更应该注重涉及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的培养。具体实施可以是学校时常组织家长安全意识教育会,让家长了解和学会相关的安全知识。以上是突出小学教育中的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安全知识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和进行教育的首要部分之一。
二、培养集体意识、团结意识
小学教育涉及的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意识也应该被优先关注。小学教育中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往往是在学生上小学之前所没有的,也是在开始教育之前就要不断培养和需要培养出来的,因此该部分主要说明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重要性和被事先关注的原因。老师之所以可以系统化地管理班级学生,是因为一个班级形成真正的团体,要有老师的指导,班级干部的分工合作,班级学生的具有团结意识、团体意识去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和响应老师的领导,最后才能使班级运作起来,因为班级的运作需要同学们都具有向心力也就是团队意识和团体意识,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其融入班级这一团体,而且班级有良好的团队氛围,就会带动团队成员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识和团体意识就是老师和班级学生使班级运作起来的动力,因此也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其团体的力量是最容易突出和表现出来的原因。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学生们的凝聚力,比如,在课间可以组织学生玩团体游戏,班级可以设立自己的班歌和班服,学生穿着统一的服饰在课上大声唱出来,可以凝聚团队意识让同学们体会集体的力量。总的来说,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班级,才会热爱学习,团队意识是班级文化的发扬和班级运作良好的依附和核心动力。总之,集体意识、团结意识要培养,更要被重视和关注。
三、讲文明懂礼貌
小学教育还主要涉及如何使小学生礼貌待人文明行事的方面,小学教育时期是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礼貌往往是做人的基础,人人都爱有礼貌的孩子,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礼貌和礼仪中看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小学教育中的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是被应该首先关注的方面之一,并且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是小学教育产出的教育成就之一。学校的教学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比如,学习《弟子规》知道为人子弟应该做什么,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同时在家里知道了要敬爱父母,关心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教育中文明礼貌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塑造好的人格,培养小学生内涵,体现良好修养。学校应该组织一些活动或布置一些相关作业,比如关爱老人的作业,帮父母洗脚的作业,组织学生清理小广告的活动等,使学生将这些活动变成学习文明礼貌的珍贵记忆并且成为学生难忘的经历。老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学校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同时,家长也应该重视起来,父母是孩子言行的老师,是父母教会孩子讲话,教会孩子行事,因此,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有良好的言行,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作业,对待孩子应该不仅仅是督促其学习,还应该是督促其做人,老师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和修养。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小学教育不光涉及的以上三个方面,还有众多方面应该被重视。总之,老师和家长不应该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在的小学生学业很重,老师总是重视学生文化成绩,忽略小学教育的其他方面,同时家长往往是害怕小学的教学太紧,怕孩子跟不住,课余时间常常是将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没有认识到学习课外知识是多么重要。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现状;思考
小学教育的发展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新课改的实行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关注。提高小学教育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改善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国家和小学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最基础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小学教育担负着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和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我国小学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和农村小学发展不平衡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小学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和城市的小学教育相比较,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1)校舍建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校舍建设比较简陋,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教学设施方面也存在着差距。农村的学校建设与城市相比相差甚远,农村由于发展落后于城市,教学的设施是不完善的,很多小学都没有多媒体设施,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教师的待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教师的工资水平国家规定是一样的,但是一些福利待遇农村的教师与城市的教师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区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差距,最后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
2.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启蒙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地区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发达地区的教师整体水平高于落后地区的教师水平。另外,同一地区的教师素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
3.素质教育未能全面贯彻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实行,素质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需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小学的教育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并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没有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由于经济因素,或者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原因没有实现素质教育。
二、如何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小学面临着新课改的压力,如何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小学管理者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1.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由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农村的小学教育质量比较低,这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教育公平。国家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1)国家要加大对于农村小学的财政支持,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可以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增加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人员,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良好的待遇,减小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待遇差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3)国家要重视落后地区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要平衡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1)要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通过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2)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家和学校应该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素质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学校需要增加教学资源,同时学校要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设施和教学人员的支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国家需要十分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目前,面临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行,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清喜.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思考[J].河南教育,2005.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教育;衔接;策略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存在一定不同,学生在幼儿园毕业之后进入小学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之一。而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整体衔接过程中,学生、家长、幼儿园以及小学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四个部分,在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良好衔接的时候,需要这四个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当前的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有的衔接过程速度过于快,学生不能够及时地适应和反应,而家长也需要及时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帮助学生及时地完成角色的转换,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一、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材的编写方面都有很多不同,学生在刚刚进入小学教育体系当中,没有办法能够及时适应已经有所改变的教学体系,所以在小学的整体教育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兴致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现象,这些是学生自身在转换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2.教师在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小教育的整体衔接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主体存在,所以幼小两个阶段的教师在沟通和交流方面需要更加重视和积极,但是在实际的衔接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教师并没有进行相对应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连沟通的意识都很少存在。导致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都比较欠缺,教师缺乏沟通意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交接没有重视起来,形成一个“空白期”。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教师会认为某一个知识点在进入小学之后,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教师则认为,某一个知识点幼儿园教师一定已经教育过,所以缺乏沟通,就会导致最终的“受害者”是学生。
3.家长在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推动性影响和作用,学生自身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态度与家长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但是在幼小的衔接过程中,很多家长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展示出来。比如,某小学一年级的某名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家长一对一地对其进行功课的辅导,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功课成绩没有提升,性格却更加内向,家长没有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了解清楚,就会导致教育的盲目性。
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策略分析
1.相关部门提高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关注力度
针对当前存在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国家或者是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力度,对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对衔接质量和效果进行提升。比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教材内容联系,比如在幼儿园学习认字和一些简单的唐诗,在进入小学之后,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学习到的这些唐诗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小学的教育步骤和效率。
2.注重整体设计
在提高幼小衔接效率的过程中,需要在幼儿园就逐渐向学生传达一些关于小学如何学习、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幼儿园时期就强调学生的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进入和离开幼儿园的时候,逐渐养成自己穿衣服、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在幼儿阶段对学生的独立生活有一定的训练,学生进入小学之后,即使离开了家长的保护,也能够很好地投入到集体当中,与其他的学生打成一片。在小学阶段,比如一些值日、小组活动等等,都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才能展开的,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对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培养,能够方便其进入小学之后,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
3.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在幼小的整w衔接过程中,家长在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推动幼小的衔接,幼儿园可以帮助家长树立一些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当前的幼小衔接实际状况,利用一些家长会或者是讲座、论坛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家长能够逐渐地提升自身的衔接意识,对幼小的整体衔接起到一定的辅作用。
总之,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是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良好的衔接工作的展开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完成过渡,要保证整个衔接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学之间相互协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完善衔接工作,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网络暴力相关法律
- 下一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