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监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机组,检测规划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电力的发展,发电机组的检测规划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对于保证电力供应稳定具有很大的作用。国际上目前实际运营的电力市场,采用了不同的机组检修计划协调机制.因此,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二.机组检修规划模式
1.传统环境下的规划模式
传统环境下,机组检修计划由调度机构考虑相关约束条件后统一确定,根据规划目标可分为两类:以系统可靠性最优为目标:以系统备用、备用率、风险度等为评判指标,或者将其转化为其他指标进行求解,使整个规划化期内可靠性水平最优。
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检修成本、生产成本、可靠性成本等,确保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系统可靠性往往作为约束嵌入模型中。
传统环境下调度机构统一负责机组和电网运行,因此为保证检修安排更加合理,网架结构通常以直流潮流约束形式在规划模型中加以考虑 ,也有部分文献统一安排机组和线路检修。
2.市场环境下的规划模式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市场化进程也有所不同,应根据市场机制、市场发展阶段及系统充裕度水平确定相应规划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对于实行发、输、配、售垄断管理的电力公司,虽然采取了有限制的自由化措施,允许其他电力企业加入,但其运营模式仍类似于垄断环境,比如日本负责对各区供电的各大电力公司,其机组检修安排仍采取传统规划模式。
(2)对于厂网已经分开,但是处于市场化改革初级阶段、容量充裕度较低系统,比如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为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机组检修安排应由ISO 以系统可靠性最优、运行成本最小或为两者加权之和最小为目标统一规划。
(3)对于市场机制成熟的系统,比如英、美电力市场,将竞争引入了电力行业的每个环节,调度机构和发电厂商彻底分离,分别以系统运行和自身效益为目标。该环境下机组检修安排应既能体现各发电厂商的意志,确保其经济效益最优.
三.发电机组检修计划的算法
本文所采用的直接修改模型法利用Cram-Charlicr展开式计算风险度快的特点,直接计算安排机组检修前各段时间的风险位,找出发电机组检修周期时问内累积风险发最小的时段作为该机组的检修时间。在检修时段中退出该机组,即在等值负荷累积量中将该 机组 的累积减去,再重新计算该期间的风险值,并进行下一台机组的检修安排。计算步骤如右图所示。
在安排检修计划时,需要考虑的约束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修力量的约束
我国实际电力生产中,检修力量以电厂为单位,由于各厂的检修力量不同,对检修的约束也就不同,概况起来有几种。
(一)同一电厂同一时段最多只能检修一台机组。
(二)同一电厂的小修可以同时进行,大修和小修也可以同时进行,一般不允许大修和大修同时进行,但也有特殊情况大修可以重迭。
2.检修时间约束
在实际电厂生产中,由于某些原因要求-某些机组的检修不能在某些时段安排,或只能在某些时段内安排。如水电机组在汛期不安排大修,火电机组在枯水季节不安排大修。
3.两次检修时间的间隔
要求同一台机组的两次检修时间间隔不小于14周。
4.考虑各电厂具体情况时的其它约束
四.市场环境下机组检修规划模型
1.发电厂商检修规划策略
各发电厂商以其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安排检修计划,其中机组最优检修间隔通常由制造厂商提供,也可由其根据数学方法优化确定,在此基础上,发电厂商根据其所处市场模式、机组运行情况确定规划期内待检修机组的检修时段。根据分析可以看出发电厂商考虑相关因素、运行成本及所处市场模式后,通过最大化其经济收益或者最小化其经济收益损失规划机组检修,应考虑以下检修约束和机组运行约束
(一)检修约束:与机组检修特性有关的约束
(1)持续时问约束:应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检修。
(2)连续性约束:机组一旦开始检修不得停止,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起始时间约束:由于机组类型或系统要求,部分机组要求在限定区间内检修,如水电机组,应尽可能在枯水期内检修,核电机组检修时段则应尽可能与其填料时间保持一致。
(4)资源约束:在同一时段内,由于检修人员或检修设备限制,一般不允许多台机组同时检修。
(二)机组运行约束
(1)机组出力约束:各机组在未检修时段的出力水平应在其最大、最小技术出力之间,不能越限。
(2)可用原料约束:对于火电机组,其在各时段所用燃料应在指定范围内,对于水电机组,其发电所耗水能应低于水库储水量。各时段所用的燃料或水量发电厂商可采用优化策略进行分配。
2.IS0检修调整及费用分摊策略
(一)基于检修报价的调整策略
该类调整策略是指发电厂商通过对其机组在不同时段内进行报价,表达其机组在各时段内检修的意愿程度,并将其提交至ISO;基于该报价费用,ISO采取一定的协调策略确定最终检修计划,保证系统可靠运行及调整的公平性。
发电厂商通过对其机组在不同检修窗口内的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各机组的检修竞价费用,以表征其运行/检修意愿程度,基于此,ISO确定其在各时段的满意度,考虑系统充裕度后,通过求解包括报价费用、满意度、切负荷水平在内的多目标协调模型,确定最终检修计划,并给出了基于最终满意度的费用分摊模型。
该方法依据系统可靠性和各发电厂商报价进行调整,前者确保了系统可靠运行,后者确保了检修计划的经济性、体现了发电厂商的意志。应说明的是,为防止各发电厂商相互串谋勾结、通过不合理报价获取高额利润,ISO 应设置相关报价原则,以确保检修调整的顺利实施 。该调整模式下发电厂商通过报价获得检修窗口,类似于日前市场中的机组竞价上网模式,各市场主体可自由表达其计划安排并得到了有效集成和实施,体现了市场竞争、公平的基本原则及市场建设的最终目的引,相比于迭代调整策略,经过一次求解即可获得最终检修时段,简单、公平、透明,不过要求系统有较高的充裕度、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合理的调整及费用分摊机制。
(二)其他调整策略
ISO协调各机组检修时段,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其运行成本, 因此除了考虑机组检修约束外,也应考虑如下约束条件:
(1)系统供求平衡约束:各时段供求应保持平衡,即发电功率减去切负荷量应等于系统负荷与网损之和,对于发电系统,由于不考虑网损,则只需满足发电功率等于负荷与切负荷水平之和。
(2)系统备用约束:系统各时段备用率((总装机容量一检修容量一负荷)/负荷)应满足最低备用率要求。
(3)系统可靠性约束:各时段系统可靠性水平应满足预先指定要求、不能越限,常用指标包括失负荷概率LOLP(Loss ofload probability)或者EENS。对于包括联络线或线路的发输电系统,还应保证各时段相关线路传送功率不应越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机组的检测规划的研究,可以有效的保证我国的电力供应,确保电力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1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难点
1.1勘察现场环境
勘察现场环境是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第一步骤,现场环境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排放污染物的生产企业,检查影响环境问题因素,检查污染环境的污染源,检查处理环境污染的相关设备等诸多方面。对现场进行勘察时,要根据不同污染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监测现场环境的保护情况。在进行勘察时,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的监测。但由于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涉及的方面不够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且缺乏专职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这就大大降低了现场环境勘察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难度,无法实现勘察环境现场的重要目的。
1.2环境监测技术
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需要利用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对易受污染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检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方式。在对现场勘察后,根据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全方面的监测,由此来看,勘察现场环境与监测现场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时间较晚,环境监测技术还不够完善,专业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频繁出现问题,降低了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这也是环境保护验收监管工作的难点。
1.3制定监测方案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污染地区资料的完整性,所收集到的环境污染资料是否符合监测的要求,环境污染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完善、设备是否齐全等方面。在考虑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时,还应考虑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考虑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制定环境保护监测方案时,没有详细分析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致使制定出的监测方案不够完善,在监测时容易出现漏洞,对环境的监测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1.4编写监测报告
一般情况下,监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对概述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内容,总结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描述环境监测地区的基本情况,记录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总结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后,要根据环境监测地区的保护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提出一些可行性强的意见。
2监测难点的解决方法
2.1现场勘查方面
在勘察现场时总会因各种因素限制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降低了环境监测部门的监管力度。为提升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条例,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扩大环保机构的运作规模,设置专职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机构,培养专业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人员。截至2015年8月,贵州省已组织完成32个环境监测站,根据级别设立在不同的区域,但为了实现全省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验收监测工作,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又了关于环境监测站的推进方案,预计在2015年完成42家环境监测机构,从而满足环境部门对贵州省的整体验收要求,加大全省范围内的监测力度。在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前,要详细了解勘察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及勘察地区的运作情况,要求委托方提供相关的资料。在进行现场勘察时,要认真、仔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查看,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2环境监测方面
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保护监测技术,将其与我国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现状相结合,创新出适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监测技术。在现场进行监测,要按照相应的工作方案进行监测。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实地监测时,是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贵州省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环境监测。在完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自身专业水平,使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得到保障。在对现场进行环境监测时,要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开展全面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对现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补救。
2.3监测文件的编制方面
在撰写监测方案时,要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进行编写,要符合环境评价报告的书写标准。撰写监测方案时,要根据环境质量的标准进行修稿或修订,要根据全新的标准来编制;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情况,制定不同监测方案。在编制监测报告时,监测报告的内容要简明,条理要清晰,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反映出监测结果,保证报告的准确性。
3结语
篇3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思考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countr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more and more high. However, due to the poor and monitori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equipment status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lags behind, and the state of the required standards also has very big disparity, environment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till has a lot of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puts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evel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environment;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和生命,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保证。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生命线,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是环境监测发展的根本所在。它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提升监测站监测能力及监测技术水平的基础。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今后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在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时期,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职能日显凸出。污染减排、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污染仲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及城考创模考核指标都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撑,由此可见,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环境监测任务不断增加,环境监测项目不断拓宽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必然趋势母庸置疑,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是环境监测发展的根本所在。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规依据
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环发[2006 ]114号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是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而制定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行政法规,具体规定了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违反相关条款的处罚。2007 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是“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环境监测,并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对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目前,监测站开展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是技术监督部门依据(计量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考核,”《认证认可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结果和数据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必须经依法认定”而进行的考核认证工作。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是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是政府对第三方实验室的行政认可。依据《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的法律及行政法规而制定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涵盖了认证考核的全部内容,要求实验室检测过程及出具的检测数据不仅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而且要有合法性,公证数据必须溯源于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向社会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法律效率。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行使环境监督管理的执法依据,环境监测则是执行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环境管理提供监测数据,并用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分析,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用于判别污染物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依据,目前开展的污染源(国控、省(自治区)控、市控废气、废水污染源)例行监测不仅是为环境管理提供监测依据,而且是企业污染源进行的监督性的监测。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2.1.1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形成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 “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指导性文件,也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仪器物品采购等质量保证及监测计划、布点采样、样品运输、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的全过程,随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质量体系文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使体系文件更具有指导意义。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 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评价
笔者就业于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土壤监测能力建设专项是一项重要的年度预算项目。土壤监测能力建设专项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统一安排,根据《关于开展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风险点位布设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6]25号文件的要求。根据重点区域的筛选及风险点位的布设结合《2016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十一五”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专项调点区域监测结果和2011-2015年土壤环境质量试点监测结果进行。主要是根据扬州市各行业特点、企业规模、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包括“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污染行业企业周边、工业园区周边、固废集中处置场周边地区、历史污染区域及周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周边、果蔬菜种植基地等重点关注风险区域进行土壤监测能力建设。对经费的申报,执行需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一、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在基于“花钱买公共服务”理念的基础之上借助于绩效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共支出效果,反映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的制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与环境监测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环境监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依据具体的财政效率原则,通过对绩效指标或者目标进行管理,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公共资金,以便真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单位实际支出情况。
二、现阶段地方环境监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_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预算绩效评价意识有待提升
在实践过程中单位虽然制定了预算绩效评价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评价实施中执行力度不够,单位中的一些部门不能够积极配合此项工作,不能给全面、准确、真实地向相关人员反映信息数据。同时,相关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视度不够,虽然能够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一定要求,但是没有具体到细节中去,致使相关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具有一定随意性,间接阻碍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不健全的情况,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及标准选择相应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没有向上级部门反馈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特征与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必要的定量指标。同时,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数据库有待优化,及时完善相关指标,而现有的预算绩效评价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不强,进而导致所得出的预算绩效评价报告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单位的实际财政支出情况。目前的绩效目标中投入、产出指标比较合适进行量化,比如资金投入指标、资金到位率,土壤监测覆盖面积、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等,但是效果目标和影响力目标如土壤安全预警率和群众满意度就比较空泛,流于形式。
(三)预算绩效评价相关法规法规有待优化
目前,预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中虽然提到了预算绩效评价相关内容,但是内容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这样一来会导致环境监测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无章可循,主观性过强,进而出现评价结果不完全真实,难以起到指导作用的情况。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还难以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无法很好地控制和防范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容易对此项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对于环境监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评价意识
首先,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要加大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采取多样化方式使相关人员意识到此项工作对推进单位各项工作的影响,促进其积极积极配合工作,全面、准确、真实地向相关人员反映信息数据,以更全面地反映扬州市重点区域土壤环境风险状况、变化和发展趋势;其次,相关人员也应当积极学习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知识,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解决当前重点区域土壤环境风险状况不清为立足点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一定要求,并具体到细节中去,明确权责,使此项工作更加规范性,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地方环境监测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在上级财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及标准基础上选择相应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而且还要根据地方特征与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目标导向性等原则基础上设定一些包括目标完成指标、组织管理水平指标、财务管理指标、资产配置与使用指标等必要的定量指标。对于此项目来说,兼顾未来国家对土壤环境监管的需求完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指标目标值,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指标框架体系。同时,单位还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投入一定经费积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数据库,以便于单位顺利开展此项工作。
(三)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在现有的预算绩效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和完善,对一些原本模糊的内容进行明确,确保环境监测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还应当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处置、与预算编制挂钩以及实行绩效问责机制等内容,督促相关人员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陈卫东.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3(20)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作用;措施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指的是政府与相关的环境部门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与程序,采取科学的方法对环境中各种代表性的组成物质进行监测和测定,并根据相关国际规定,对当前环境的整体质量和受污染的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估,以用作环境工作的科学数据依据。环境监测的方式复杂多样,并且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以及被监测对象复杂多变,受限制较多等特点。环境中漂浮物质是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所以实时监测难度大,需要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对污染物的监测,才能够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为几个步骤,接受任务、现场调查、手机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片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估。通过这几个步骤进行监测得出的环境评估数据,能够真实有效的为环境保护专业人士提供准确的数据,从而针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污染程度、污染变化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优化环境。
2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2.1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问题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例如:对大气、土壤、水资源等环境的基本要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找出发生环境污染的根源,并且预测出将要发生环境污染的要素,提前预防和治理,将污染尽量扼杀在源头,有效的进行环境保护。
2.2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资料的利用密不可分,许多工业的发展进行都是需要利用到大自然的资源。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这就导致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样才能够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提出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方案,促进双赢。
2.3环境监测在其他领域的作用
环境监测不仅仅在环境保护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其他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和数据的统计,环境部门依法制定出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降低有害物质向空气中的排放量;环境监测还可以在发生环境污染仲裁案时提供重要的依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这时就需要进行实地取样,分析污染物质和程度,进而进行相关仲裁。
3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措施
3.1采用科学的环境监测手段
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有利于增强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但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引进国外先进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的同时,需要大力进行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规划等自我实现的能力。仪器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国家和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改进。
3.2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长期有效的、可靠的环境监测。要对有些地区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当前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明确各地区环境监测的重点,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恰当的手段和方式,采取多种举措齐头并进、全面带动环境监测的工作进行。其次要对有关部门的人员加强培训,加强监督和考核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
3.3培养环境监测的技术人才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还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相关人才缺口也很大,这就需要加大对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对现有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加强培训,系统的培训其专业技能知识。另一方面国家应注重高校中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设立相关专业以及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为环境监测提供可持续的高素质人才,这样也可以为环境监测技术改善提供新鲜的血液。
3.4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保证环境监测实施的最有力的依据和后盾,当前我国许多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所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从根源上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4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对环境进行科学的监测,能够有效的监测出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和成分,同时,环境保护早已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根据时代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稳步发展,环境的监测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关键一环,我们要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将有关资源科学分配,使环保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 问题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更是环境保护的手段,也是衡量环境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市场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在对环境监测市场化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其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环境监测市场化的不利影响进行阐述,以促进环境监测更好的发展,更有利地保护环境。
一、环境监测市场化
1、环境监测市场化分析
环境监测市场化是指以市场作为基础手段解决社会、生活等环境监测问题,以更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市场潜力弥补政府监测的不足,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解决当前环境监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探索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的新方法、新手段。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转变为决定性作用,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不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放大到决定全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从而保证环境监测市场化,不管是环境监测市场化、社会化,还是引入第三方机制等都是环境监测引入市场机制的手段。环境监测市场化不是社会化,虽然都是较少的依靠政府,但是市场化范围更小,监测数据、报告、样品等也更科学;市场化不是政府责任市场化,环境监测市场化不是所有的环境监测政府职能的市场化,环境监测活动是环境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公共服务的范畴,但是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一些组织或个人载体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企业污染源监测等,这些监测属于私人监测,不具有公益性,可以允许市场进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政府的干预。
2、促成监测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随着各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工艺日益复杂,政府决策部门更需要详细了解企业的排污情况,然而各地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监测经费跟不上的情况一直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监测市场化成为一个新选择。比如排污申报,目前主要依靠环保部门的监测站来进行排污数据监测,但是监测站自身也面临任务重、人员少等问题,仅依靠监测站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二,企业对自身环境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与过去相比,越来重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他们要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排污状况。第三,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他们渴望了解更为详细的环境质量状况。这些因素使社会化的监测公司和机构应运而生。政府吸纳一部分社会化监测公司和机构作为环境监测力量的补充,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目前环境监测任务重、人员少等问题。
二、环境监测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要素多样化,难以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对各种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如空气中所含物质、危害物含量、温度等都包含在内,而污染物具有复杂性,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的增强,也必然要求环境监测对象的完整与科学,监测程度也更加的深入,对于监测设备与监测技术要求更高,而环境因素变化比较迅速,对于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立正确的监测方案等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环境的监测不可能完全跟上环境变化,这也就使得环境监测市场化更加困难。
2、环境监测工作的长期性
要掌握环境变化与环境质量,对于其变化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就需要长期对其进行观察与监测,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比如:对于雾霾天气情况进行监测与观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一般对于这样的问题要完全的解决是比较困难的,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长期性要求环境监测机构相对稳定,环境监测市场化要可以保证监测机构的固定与可靠。
3、技术条件不足
环境监测工作要求有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一般其技术含量较高,而我国的监测设备的滞后,装备不能满足每个部门的需求,因为涉及监测的范围较广,污染源较多,很多地区特别是较偏远的地区对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科学监测设备进行相关的监测,比如:噪声、废气、水污染等的监测,不能按照传统的办法进行监测,要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等,而仪器装备落后、监测效率低下等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与人员认识不够等原因,引入市场机制不能完全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加强对环境监测市场行为的监管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虽然在环境监测领域引入了社会化检测机构,但是对于环境监测市场化,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上还是空白,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该放开哪些、不能放开哪些目前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有些地区可以放开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排污申报、污水接管是否达标、企业是否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等。在有些地区,对环境执法的依据、环境质量公布的数据(如水、气、声、固废等)、环境事故的调处征收排污费的依据、三同时验收和重大项目的监测,也部分放开给社会化的监测公司和机构。因此急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放开的项目,做出明确的规定。
2、完善检测机构
为促进社会化检测机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规范社会化检测机构,要设立准入门槛、建立监测质量体系、设立监测考核机制。完善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的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详细规定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的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各类社会第三方检测公司或机构按环保部统一规定要求实行备案制,对第三方以前所承担的监测任务,建立诚信档案,公众可登录环保部门网站查询。
3、公开招投标
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选取社会化环境监测专业服务公司。在选取第三方环境监测专业服务公司时,不仅仅以监测价格作为导向,更要对公司的环境监测资质作出严格规定,防止小作坊式的监测公司或者机构以低价中标。监测公司要获得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计量认证合格证,并在认可、认证范围及有效期内;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信誉度,有检验服务活动所必需的场所、工作环境和设施、仪器设备;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有与检验服务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保证检测数据的客观、公正、有效;能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公正的数据,并可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监测与评价报告。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监测机制不断的改进,使其符合环境管理与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对于环境监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就环境监测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与市场机制不能够引入社会主义领域的问题进行探讨,建立环境质量监控、污染源督促检测、应急预警监测等监测机制,可以由政府进行监测,提品与服务,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可以用其他形式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整体效率,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找到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有特色的环境监测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涛,毕军.市场模式环境监测管理探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
篇7
王麟麟,男,汉族,四川人,本科学历,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环保、水保。
摘要:环保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完善,对于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愈加提高。本文探讨了如何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可靠性,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靠性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对于经济增长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没有引进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发展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当年我国的水环境与空气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媒体不断曝出有着“癌症村”的新闻,其实就是因为空气污染与水污染导致。随着我国相关环保政策的倾斜,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不断转变,由片面经济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环境监测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为决策与方针的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与分析结果,对环境保持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通过对比,让政府与社会机构认识到社会责任,对环境更加负责。我国目前关于环境监测的设备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数据安全性与可靠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不解决,将会影响到最终的样本质量,对整个全局的工作都起到消极的影响。
2. 环保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环境检测数据在我国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方面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只有准确可靠的信息,才能分析出正确的道路,对未来的规划与发展都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随着民主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知情权越来越重视,希望政府各项信息能够透明,当然包括有着环境保护的信息与环境质量。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稳定社会大局、实现社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环境监测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包括布点、采样与数据处理过程,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已经从选项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开始向各个机构与其他单位的管理上进行转变。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整个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数据汇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需要进行规范化指导与管理。质量管理包括确定方针与政策、职责明确;第二是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各项职责进行实施,落实责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改进等环节内容。
随着国家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环境监测设备开始出现了更新换代,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监测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但在软件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需要进步改进。首先在质量体系管理的文件与运行方面需要注意;其次现场采样的方式方法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有可能会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另外还有一引其他的细节内容。[2]
3. 决定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关系
3.1布点安排与设置
布点的设置最开始是通过经验的方式获得,但后来这种经验处理方式由于受到周边环境与天气状况的影响,不再符合客观要求,于是采集的数据就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偏差的情况。环境空气的浮尘与其他气体都有可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在实验室中,除了要符合传统的干净、整洁要求,还要做好通风与防火工作。
3.2工作人员职能不明确
由于目前还无法真正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监测技术,所以大部分还是通过监测人员的亲身监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数据。监测人员要对职能定位准确。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在监测过程中很有可能根据经验的考虑,而采用传统习惯的手段,这样就有可能对现代设备的使用不够规范,从而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3]
3.3试剂质量
对于监测的试剂都会有规格要求,它的稳定性也将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另外作为特殊试剂的实验用水在监测分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配剂,还是稀释溶液都离不开纯水,所以它的纯度很重要。
另外对于窗口的选择也很重要。每一种材料制作成的容器都会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容器的使用规范进行控制与选择。
4. 环境监测质量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中对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提出基本要求,对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环节也进行了明确的要求。通过规范化的程序,对样品采集、信息处理以及结果评价都进行详细的编制。标准的确定大大促进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4]
5. 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建议与对策分析
5.1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在环境监测中要根据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进行充分了解,并及时做出相关的反应。要根据监测污染物的浓度系数来进行适当的判断。某些机构中使用的统一分析方法,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修正处理,来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与正确性。监测人员要不断对新技术进行创新与学习。[5]
5.2提高监测人员业务能力
随着监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如果监测工作人员还停留不前,不肯学习的话,只能被社会所淘汰,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环境监测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一些地区的设备非常好,但由于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设备无法发挥出它的最大的功效。监测系统缺乏高端人才,这需要机构从较高的层面上进行引进,并做好培训工作,对队伍进行定期考核,确保队伍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有着较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发挥出工作人员最大的潜能与创新能力。
5.3规范监测方法
只有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监测数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将会对强化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部门要在整体系统工作中体现出更高的职能作用,严格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最大可能地确保到位,避免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6]
5.4健全法律法规
要对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上升到法规的层次上来,提高责任意识。对于主管领导工作不利的依法进行追究,对于出现重大事故的,将要视情节严重情况进行行政追究,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要通过法规的健全,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名负其责。
5.5提高保障力度
政府对于环境监测要充分认识到重要性,做好后方的保障工作,保证重点资金到位,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稳定进行,对于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与人员的配备,都要进行规划与实施。加大质量管理科研投入,通过技术提升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对监测的标准与技术规范进行完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7]
6. 结语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科技的提高,设备的更新与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落实好相关的法规,进行足够的保障,相信这些监测问题都会得到一一解决。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非常重要,数据的可靠性将会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年的政策方针与决策,关乎社会环境与民生,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落实。(作者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董伟玲.浅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对策[A].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3.
[2]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2:75-76.
[3]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1,08:28-30.
[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
[5]鲍煜东.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04:148-151+153.
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 问题 监测 对策
一、环境保护中污染的问题
1.环境污染地域面广,影响深远
出现环境污染的污染源由于来自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污染源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而且性质各异,其次污染物通常都是经过转化、代谢,聚集等各种反应后,才形成环境污染损害。并且与一般民事违法行为造成损害不同,污染环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过程是非常复杂
2.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持续性
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相对浓度一般都很低,对环境污染损害短时间内看不出危害,但是,长年积累,就造成积少成多,酿成严重后果有的是终身受害。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常常比生产环境中浓度低的多,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因素下,所以作用面广,机体内累积剂量大,累积损伤大,表现为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3.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
环境污染通常是污染物的多因子联合作用,健康效应表现综合性环境中有害因: 诸多种类,诸多的有害因子可能同时进入人体,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不同污染物各有各种的毒害作用,而产生出相互作用,有害因予的联合作用将使人体产生的效应更加复杂。可以是局部刺激致毒、也可以是全身作用;有的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作用;并且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可以起协同叠加作用。
4.环境污染损害的潜伏性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特点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因为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所以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超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所以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某种污染。
二、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对策及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以环境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来表现。环境监测系统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新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建设环境监测法制
加强建设环境监测法制化进程, 按照法管理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加快落实制定监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监测信息依法公开、监测工作职能法定。加快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创立健全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以法制建设为牵引,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逐步理顺,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测事业公益性属性,强化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确立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明晰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级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制定环境监测网运行管理办法环境监测设施管理办法,环境监测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境监测定员定额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制度,逐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编制、财政、人事等相关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加快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
2.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标准化环境监测站,从而实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我国80%的县级环境监测站要达到建设标准”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搞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储备,以项目实施带动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水平。推进监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构筑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研究,加快监测仪器的国产化,做好仪器设备选型,制定科学的装备配置计划,选择适合实际工作的仪器装备。修订、扩充、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特别是土壤、农作物、生物等要素的监测分析方法,实验室深度分析和应急监测等急需的分析方法标准。创新监测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群众需求和管理的需要,大胆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客观科学的监测综合评价方法与体系。为此,要按照国家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
3.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要进一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环境监测接轨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的整体实力。要在科学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全国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网,沿海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长江、淮河等各大流域环境监测网,区域应急环境监测中心网,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中国网等,形成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的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中心体系,为全国以及区域和流域的环境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监测报告,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工作。要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和环境管理的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级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及运行机制,制定章程和规范,统一协调,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要用全国监测工作一盘棋、全国监测队伍一盘棋的理念,将具体监测工作下移,构建具体监测工作上小下大,技术创新上大下小的格局。由市县级监测站承担大量基础性、常规性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工作,监测总站和省站不承担或很少承担具体监测任务,重在监测科研,进行监测技术路线、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技术体系、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拿出系统、全面指导基层实际工作的规范方法标准,基层监测站则按照这些规范方法标准从事监测工作,并承担方法验证。同时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明确界定国家与地方在国控网监测任务、能力建设、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关系。根据国控网建设原则,尽快建设省级和市级环境监测网,做到三级环境监测网的职能清晰、数据共享、覆盖科学,建成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的满足环境监管需求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三、增强环保监测人员的技术要求
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把监测人员入口关,保障监测机构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落实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监测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监测系统行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核心价值观,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监测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促进普通采样人员、分析人员向专业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发展,使监测队伍由普通技术型向专家学者型队伍转变。在准确把握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形势,提出队伍建设总体目标,确立提升人员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思路举措,实施监测人才培养工程,在各环境监测领域培养一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尖端人才、国内一流专家和业务技术骨干,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监测队伍。
篇9
1 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1.1 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并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是人们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不强,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破坏环境,直接排放废水,使得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因此,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使经济和生态共同良性发展。
1.2 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高精准度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对建设环境进行监测质量管理则可以有效地保障监测数据的精准度,确保后期的环保工作取得成效。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获得监测数据,给相关工作提供基础。但是在监测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导致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从而影响后期工作的有效性。基于此,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高精准度,为后期的环保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
1.3 增加环境监测能力,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导致环境问题也出现变化,表现出综合性、连续性,根据这一变化,环境监测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原先的周期性监测工作变为综合性、连续性的监测工作。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变化,监测技术日益提升,因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环境监测能力,从而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分析
2.1 环境监测水平不均,没有明确标准
我国环境监测水平高低不均,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监测水平相对较高,较为偏远的地区,受技术、资金限制,环境监测水平相对不高,严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没有明确的环境监测标准,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指导工作,监测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对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法律监管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不完全,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虽然法律条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律条文在工作中没有太大的可操作性,对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形成指导。
2.3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相较于西方国家,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专业环境管理人才缺乏。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性较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许多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环境监测工作队伍中,高学历人才很少,有的甚至是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环境监测工作设备仪器、管理模式都相对落后,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使得环境监测工作难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3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
3.1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监测工作
原有的环境监测管理条倒,已然不适应现在环境监测的需求,应依照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对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监管,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准确。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工作流程规范化,重视每个监测环节,细化监测工作,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环境监测水准。
3.2 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建立监测标准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对相关工作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保障监测环境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监管工作能力。提升整体监测水平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管理体制,工作流程规范化,监测技术团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合理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有积极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新的监测设备,建立完善设备审核制度,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3.3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考核制度
相关部门应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学习,培养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致力于环境监测工作中。规范工作人员的设备使用,定期对相关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保障工作人员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设立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应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3.4 提高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环境监测工作会随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依照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监管体系,更大程度上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质量控制标准的调整,推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1 环境监测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
随着世界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国都逐渐地显露了出来,环保和节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工作也逐渐地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起步较晚,所以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设备也较为落后。
近些年,我国已经逐渐地形成了一套富有我国特色的相关环境检测技术的规范和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且制定了系统的环境监测结果分析方法和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制度,也可以看出环境监测相关技术已经逐渐地走向了国际标准化。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也会实时地将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和环境监测中的政务管理等工作对人们公开告知,并积极地接受人们所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这样可以使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改善工作逐渐的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监测形象。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我国在最近几年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非常高,同时国内的环境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但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备制造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企业中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不高,与国外的一些设备质量差距较大,在市场中占据的比例很小。
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
我国自成立环境保护法律以来,颁布的法规政策很多,但是却没有一项法律法规政策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的,目前正在执行的环境监测法律就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方法》,但是这部法律的具体内容太笼统,在运用中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律内没有具体的管理事项,这部法律还是在几年前正式颁布实施的,但是对于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部法律已经满足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步伐。
2.2 环境监测技术的标准和方法不统一
我国在各个城市成立了诸多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国家除了建立检测局和环保局之外,还有许多的相关部门,例如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等都是与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息息相关的重中之重,以上这些部门都对环境监测技术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法律支持,这么多部门归属于不同的管理规范之中,最终导致国家检测局收到的汇报数据也是不统一的。
2.3 环境监测缺少硬件设备以及活动经费不充足
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如果没有先进的环境检测仪器以及相关配套设备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就会适得其反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上级部分分配下来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始终在起跑线上,即便是拥有专业技术人才和环境监测技术,没有先进的仪器配合也是无疾而终。
2.4 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数据的不真实、没有纪律性
目前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还是政府部门主管,所以,有些城市的环境监测结果并不是真实有效的,某些城市的环保部门为了突出地方的政绩上报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结果都是虚假不真实的,这样做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3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虽然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3.1 我国环境监测队伍专业素养低,基础薄弱
由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起步较晚,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较少,这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队伍组建困难,队伍专业素养低,不能很好的解决我国环境监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依旧存在地区上的不平衡;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而我国西部地区或比较偏僻的地区应用的较少,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上的地区不平衡性是阻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3.2 我国的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监测管理水平较低,环境监测实验室认可普及度不高
目前,我国对于监测管理的理念还比较落后,环境标准参差不齐,还未能国际化,实验室管理环境混乱。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缺少权威性,不被人们所认可。
3.3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领域狭窄
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投入还是很小的,国内标准物质缺口非常大,监测技术配套性差,缺少可监测的项目,许多大精仪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因为起步比较晚,制造环境监测设备的企业比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低。这种缺乏资金,缺少竞争力的状态直接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4 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4.1 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保障
综合观察当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环境保护工作状况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应当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继续以国家环境保护的计划与目标为指导,根据环境保护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监测技术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监队伍素质往专业化发展。培养、吸纳顶尖的专业化技术人才,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4.2 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应向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方向发展
调查表明,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污染中的当务之急,必须有侧重地建立监测方案,有效地开展研究整治工作环境监测仪器的重点应当往自动便携式监测仪器的研制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监测技术服务。
4.3 监测管理应当向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性,使管理人员及时地掌握、发现并改进监测工作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5 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