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经验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育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育经验

篇1

二.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进来”一是坚持业务学习,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学习有关幼儿教育改革的信息,学习幼儿教育理论,认真贯彻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二是请外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来我园进行教科研工作。我园还积极承办市、区的观摩教学活动,使教师不出园门也能学倒好的教学经验,增长见识,从而使幼儿园增添了生机,如,2001年6月我园承办了历下区多媒体教学现场交流会,济南市及历下区200余名幼教专家、同行云集我园进行学习和交流。我园还积极“走出去”,学习,参加济南市多媒体教学现场交流会,成功的进行了大会发言。并选送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各种幼儿教育讲座及业务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了教职工的学术视野,学习到了其他单位和专家的好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知识。

三.开展岗位练兵、互相观摩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的活动。我园在全体保教人员中相继开展了“爱岗敬业演讲比赛”“热爱孩子象妈妈”的活动,又进行了“怎样对待特殊幼儿”以及“主体网络教学活动”经验交流会。还观摩了英语教学、多媒体教学活动等。我园教职工中有一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四人获历下区优秀教师的称号,还有山东大学及后勤系统的优秀教师多人。在各类业务比赛中也取得的了较好的成绩。

四.规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1、提高领导效能。

首先,作为幼儿园领导者要加强自我修养,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其次,深入群众,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分清主次矛盾,具体帮助指导,不断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我园领导班子有园长、副园长共四人。特别是一个幼儿园分在新校和老校两个不同的地方,给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但是,我们园领导一班人,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科学分工,对有关制度进行了相应完善,工作中身兼数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搞空头说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脏活累活抢在先、干在前,每周一次的办公会上,大家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进行交流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各抒己见、统一思想、统一计划、统一措施、统一行动、统一言行。在园领导的带动下,全园上下形成了一个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呼百应、团结协作、人人以园为家的良好氛围。我们还努力搞好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核心的人本工程建设,从而,使领导班子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发挥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园形成了团结、进取、向上的良好的幼儿园园风。

2、,建立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实施科学化管理。

制度是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一种规范。幼儿园,在实施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配套四项制度。1、聘任制。本着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优化组合。园长聘任班组长,班组长聘任本班人员。2、工作检查考核制度。本着有目的有计划的检查和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自评、群众互评和领导考评相结合的程序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价。如班集体考核制,个人考核制。3、结构奖金制。如:出勤奖、岗位超量奖、安全奖、职务奖(园长、副园长、班长、职工)。4、完善岗位目标制。把全园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明确自己在岗位上干什么,在完成总目标上担负什么责任,目标是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水平。

五.严把卫生保健、伙食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1、把好进货渠道关。采购人员采购的货物必须有齐全的“三证”禁止购买“三无”产品。炊事人员严把制作关。。炊事用具管理责任到人,杜绝幼儿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

2、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方针,有计划的进行了各种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率达到100%。我园同济南市市中医长期合作坚持每年的春、秋两季为幼儿服用中药,预防各种传染病,2002年“六一”前夕,为全体幼儿全面查体的同时,同济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合作,为家长讲授幼儿口腔卫生的预防保健,并为全体幼儿进行了口腔检查。

3、细化卫生检查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有目地的卫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检查结果纳入教职工考核中,同奖金挂钩。紫外线照射、开窗通风、餐具消毒等工作,实行责任到人,做到窗明几净、环境优美无死角、清洁卫生无杂草,另外,不定期的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识和安全保护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重视安全工作。经常对教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人人都把要安全挂在嘴边,放在心上。每周分别召开教师会议,保育员会议,及时了解存在的安全问题,认真落实安全制度。为了把安全工作做好,消灭安全隐患,我园聘请了家长作为安全委员会的顾问,对我园的安全工作保驾护航。家长们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幼儿为主体,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我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准则,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要求,制定了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操作学习、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探索学习。本学年幼儿园相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体网络活动”,结合科艺试验课题,开展了“走进大自然”的活动,鼓励孩子们走向社会,贴近大自然。在幼儿园种植区里,每个班都有一块自留地,孩子们在他们的一方土地里,种植麦子、草莓、各种蔬菜等,通过播种、浇水、施肥、收获,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喜悦。养殖区里,圈养着小鸡、小白兔、鸽子等小动物。

2003年幼儿园又先后购置了3万余元的小型体育器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同时,幼儿园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针对目前独生子女的现状,在中央教科所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参加了幼儿心理健康丛书的编写工作。我园还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的学具实验研究,并评为“优秀试验基地”,参加了国家、省、市、区的课题实验研究如;科、艺活动、双语、艺术教育、创新教育、民间游戏等都收到较好效果。我园被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命名为教科研试验基地。受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的邀请,我们参加了省教委组织的《山东省幼儿园教材》和《幼儿成长阶梯》《幼儿教育资源手册》《有趣的写前准备》《幼教文萃>》《幼教文论选萃》丛书的编审、修订工作。幼儿园的教师,也十分重视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幼儿教育科研论文,有近90篇论文,在山东省幼教年会上获奖,5篇论文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今年4月份,在济南市英语、汉语双语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园获得了2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在学具优质课评比中,我园教师赵萍获得示范教师的称号。

六、注重对外交流活动。

篇2

《浅谈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当代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21世纪的栋梁,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他们要适应未来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全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所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因年龄所限,知识、阅历、经验较少,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初级层次的,与他们自身能力相吻合,对他们自己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不一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甚至有时候这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即常以逾越常规、不守规则、钻牛角尖、提怪问题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将幼儿的这种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必修课,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在教学中只重视幼儿怎样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按照老师的示范摹仿,偏重以技法为主,不了解绘画教学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培养作用。实践证明如果一味偏重技法摹仿将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限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绘画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这些富于创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侧重幼儿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自觉地改革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做法,不至于把前面所说的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动态可掬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极为重要,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描绘世界,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幼儿,他们的画面表现力较强,想象奇异丰富,线条生动流畅,构图饱满,色彩鲜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多在绘画中表现出胆小、谨慎,画面空洞,线条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性。对这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切不能因此而批评嘲讽,否则幼儿会变得越发胆小,更加不敢动笔,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画的兴趣。在幼儿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多注意观察描绘对象的典型特征,争取能有所提高。当幼儿有所进步时,应及时加以表扬,或者向其它幼儿展示以提高其自信心。家长也可以在幼儿的房间布置小画廊,把幼儿的好作品装上镜框,摆在显眼位置,让家人欣赏。还要经常把幼儿初学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加以比较,让幼儿自己去评判是否有所进步。逐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画画的兴趣。

三、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支持和保护对创造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的指导方法不很妥当。总是一味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比如,一次画,我的范画用了橘红色和黄色,有的幼儿想换几种颜色,旁观的家长马上制止:“你看清楚老师用的什么颜色,别弄错了。”也有的家长大声斥责孩子:“又弄错了,今天不画好就别回家。”根本不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注重绘画技法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一味求全责备:“你看你画的就不圆,小马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大呢?”有一次,我班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模仿老师画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她爸爸马上皱起了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影子。”孩子自豪地说。“谁让你画了,没看见老师只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爸爸严肃的脸色,呆呆地点了点头。孩子的一次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想就这样被家长扼杀了。要知道,这团黑色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是她经过想象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完善的摹仿毕竟是摹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还是创造。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摹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四、教师的积极评价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给与积极评价能使幼儿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而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是长期的,往往使幼儿丧失对画画的兴趣,不愿甚至不敢提笔。

五、积极引导幼儿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需要,提供宽松作画环境,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性潜能

篇3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它基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智力启蒙和性格塑造等为主要目的,而不在于具体掌握了多少书本知识或学习技能,确保幼儿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入手展开研究,提出环境创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以供广大学前教育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幼儿教育;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兴趣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满足两个方面条件,其一是科学启蒙,重点在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二是教育工作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幼儿身边的事物、现象为载体引导其科学探索精神。结合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环境是后天教育中最重要的干预因素,基于幼儿科学教育、科学活动、科学探索等需要,必然要求在幼儿教育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科学教育的环境创设。

一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纲要》中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提出的5个要求中,全部依赖于环境完成,如“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合适的方法交流、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以及“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环境是引导幼儿向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催化剂”,要实现这些科学教育目标,前提是在幼儿园有限的教育空间内提供科学的环境创设。环境是影响人性格、习惯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对于心智尚未完全开发的幼儿更是如此。每个幼儿在没有充分融入社会环境之前都如同一张“白纸”,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提供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意识、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等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幼儿园所需要的科学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不能仅仅狭隘的理解“科学”,片面的强调硬件投入,更应该注重反璞归真、有效引导。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环境创设的开展策略

(一)有效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教育

自然环境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环境创设的主导型内容,同时也是美化空间的重要手段。“花园式”幼儿园的构建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方面要尽量丰富树木花卉植被的品种,为后期的科学教育探索奠定基础,如木本植物中的垂柳、石榴、月季、桃李树等观赏性植物,草本中的兰花、、牡丹花等,同时可以引入一部分瓜果蔬菜等作物,用来作为幼儿科学实践教育。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不同植物的类型、比例和规模,保障在不同季节内都有代表性的植物出现,尽可能地确保自然环境的“连续性”。自然环境中幼儿的心情可以得到释放,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探索活动,这一过程正是与幼儿交流的良好时机,也是科学教育开展的有效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环境下的科学教育方式应该与幼儿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教师应该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来说,景色优美的自然环境下幼儿会在不知觉下开放自己的心扉,提问变得更加积极,对于植物种类、名称、颜色等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不厌其烦的进行回答,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探索兴趣。正确的引导是自然环境创设下展开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在开放式的自然环境下展开幼儿教学工作很难按照事先的教学规划内容展开,教师可以提高科学教育的灵活性,秉承一个主旨开展。例如,在一节“自然探索课”中,设定一个“红色的花有几种?”这样的教学目的,带领孩子在游戏中观察,在观察中辨别,辨别中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引导他们探索的主动性,最后再做一次科学的“汇总”来结束课程。自然环境的创设过程本身也是良好的科学探索教育途径,例如在花卉种植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提供小铲子、小水壶等工具,在传授种植技巧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索更加有效的实践方式。比如说究竟是应该先挖洞还是先浇水?是先浇水还是先播种?这样突如其来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提高幼儿的应急思考能力。

(二)创设合理操作环境开展科学教育

很显然,自然环境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大背景”,虽然它具有重要的基础,但教师缺乏对幼儿的约束力,不能过度依赖这一形式。从开展科学教育的有效性层面判断,创设合理的操作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是在室内进行的一种环境布局。例如,在教室、休息室、走廊、阅览室等空间,可以提供一些幼儿安全保障前提下的操作环境要素,如“小小科技馆”、“科学角”等,通过安排一些科学模型(包括动态模型),如造型奇特的钟摆、循环运动小球等,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日常学习中强化科学意识。然而鉴于幼儿园学生年龄小的现实情况,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笔者认为操作环境的创设更适合在集中资源理念下展开,如开设一个专门的“实验教室”,提供各种简单科学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如安全灯泡、电池、凹凸镜、三棱镜、磁铁、杠杆等,幼儿都有充分的好奇心,他们会将这些科学实验工具、材料视为“玩具”,通过触摸、观察和操作,从而感知与玩具不同的特点,加上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从而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科学教育模式。但同时,操作环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加强各种材料和工具的安全性,尽量避免有棱角、尖锐、坚硬的材料出现,重点保护幼儿的生理安全。

(三)构建探索区域环境开展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建立在分层教学模式之上的,而“分层”并不仅仅意味着学习层次、教育层次,也包括幼儿自身科学精神探索层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其理解能力相对较强,长期接触科学教育能够形成一定的自我探索能力,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常设过程中,还应该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探索区域,安排一些动态性的观察对象来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如开辟一个书架种植一些水仙花,让学生每天浇水、观察,随着时间推移观察根茎的变化,从发芽、生叶、开花等,安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如绘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形成系统化的科学教育成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更重要的是,构建探索区域环境可以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仅仅停留在“老师说、自己做”的层面。例如,可以通过一些打破常规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想办法提出科学实验方案。一个木片和一个铁片摆在幼儿的面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哪个放在水中会沉底?”。基于生活方面的常识,幼儿们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了进一步实现“打破常规”的效果,教师可以先进行幼儿答案的“增强处理”,将木片和铁片同时放在水中进行验证。随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如何让木片也沉底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再给出答案和方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同时提供一些铁钉、磁铁、石头等素材,让学生探索“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本身也属于课程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针对幼儿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定位的同时,要尽量满足环境要素对科学探索引导的功能,让幼儿了解到科学的趣味性,并且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深入挖掘生活中、所接触事物层面的科学现象,强化对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引导,提高其动脑和动手能力,形成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实现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价值。

作者:尹艳阳 单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5:63-65.

[2]潘晓莉.浅谈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J].教育,2010,09:61-62.

[3]徐佳.浅谈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149+154.

篇4

一、教研活动的内容来源于“问题”

作为主持人,我们常常喜欢在每次教研活动前设立教研的主题,然后按照事前设计好的主题组织教研活动,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这样的教研否定了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改变这种做法的策略是和教师一起做教研活动计划,使教研活动真正能解决教师的问题,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一)收集整理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困惑与问题

在每学期结束前,教研主持人可利用教研活动总结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寻找自己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主持人要帮助教师消除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微小或有些幼稚等顾虑,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尽情表述,然后汇集问题成问题树,继而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并将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归类整理成为不同类型的问题。

(二)转换真问题为教研活动话题

教师问题提出后,教研主持人应和教师一起分析问题的“真”与“假”,找出真性问题。真性问题即是需要依据教育原理通过研究分析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问题,而假性问题则只是通过建立规范和明确操作行为等就可解决的问题。将不同类型的真问题设计为一个一个的教研话题,由此也就生发出了教研活动内容。如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提出问题的常常有:“孩子喜不喜欢到数学区去玩怎么办?”“孩子在建构区里不建构玩打仗的游戏怎么办?”“活动区活动的评价都需要集中的方式进行吗?”“我不知道提供的结构材料是否是适宜的?”“用什么方式开启活动区活动更好呢?”等等,如果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就可归类出关于活动区域活动的创设、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以及指导评价的几个小话题,由问题生成的话题就能成为教师感兴趣的教研话题,因为话题来源于教师的问题。

(三)确定优先话题开启教研研讨

在教师提出的多个问题中,怎么确定研究的先后顺序呢?可让教师思考哪些问题是自己最想急于解决的问题,依次排序后归类确定先后顺序。依据教研活动内容的大小,有些教研话题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完成,有的需分几次教研活动来完成。

二、教研活动的进程依靠“问题”

怎样让教研活动活起来?笔者在多次主持经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可以作为改进教研沉闷等现象的借鉴。

在“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的指导策略”教研活动话题讨论中,一位刚工作了两年的年轻教师提出了“教师该不该提供范画”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我一改过去在活动组织中包揽问题并立即回应问题的做法,而是将问题抛给老师们:“谁来回应一下这个问题?”此时活动室内一片安静。于是,我立即转向在幼儿园有一定美术活动教学经验的陈老师:“陈老师,我知道您在这方面有经验,您能说说吗?”于是陈老师就反问年轻教师说:“在你的认识中范画是什么样的?”年轻教师说:“就是我们老师画好的那种绘画作品。”于是陈老师开始就这种范画的特点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陈老师讲完后,我就转向全体老师问:“陈老师的解答你们同意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就和大家梳理出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个认识――不能给孩子提供成品的范画,否则会束缚孩子的表现和想象。紧接着我又对大家说:“对这个问题你们还有没有疑虑呢?还遇到过棘手的问题吗?”这时张老师开始发问了:“那孩子画不出来怎么办?”此时我知道对问题深层次的探讨来了,于是我赶紧说:“是啊,没有了范画,孩子画不出来,只是一张白纸怎么办呢?谁能讲讲孩子画不出来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先前有美术经验的陈老师又开始接话了:“那是因为孩子对素材对环境的感知少了。”于是我们又梳理出第二条要让孩子能画出来,必须让孩子有大量感知感受的机会和条件。“怎么让孩子来感受呢?有没有好的办法呢?……”此时,研讨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教师们的思维已经被唤醒,参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为了让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让每个老师都参与到其中,我开始将老师们分成几组进行研讨,于是怎么引导孩子去感知感受的办法,又被大家一一列举出来。这一环节结束后,我又问:“在孩子的绘画结束时,我常常听到老师这样的话,‘小朋友画得满满的真好,你的颜色用得很漂亮,如果你把这呆花画在这个地方就好了……’这些话是什么意思?”老师们说是评价,我又提出:“对这样的评价赞同的请举手,觉得有问题的请举手。分成两组,请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次教研活动后,每个老师都很激动,她们都感到这样的教研很有收获,并表示喜欢这样的教研,同时也期盼下一次教研活动仍然是这样来进行。而我自己也很高兴,仿佛思维一下开了窍。反思教研的情境,我悟出要激发教师参研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应该有这样的方法:

方法一:教研活动进程需要依靠问题进行推进,教研主持人需要清楚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到心中有数。

方法二:主持人多用设问、反问和追问的方式唤起教师思维。教研主持人的作用在于引出问题、引导话题,打破对话平衡,引发观点冲突,以此获得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办法,切不可承包教师问题或直接告知问题答案。

方法三:敏感捕捉教研进程时间。教研活动进程应用多种方式来做推进,一味单纯的议论会使大家感到疲倦。因此,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应敏感地捕捉到教师在某个环节中的状态及时作出调整,个体陈述、分组讨论、双方辩论等都可激起教师的热情,切不可在整个研究活动中都是老师单独的发言。

三、教研方式的采用借助“问题”

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参与研究,如果幼儿园仅是采用集中教研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尽管在集中教研中有不同形式来进行,但仍然容易使教师形成参与疲劳。由此,幼儿园可在问题平台下采取下列方式来开展。

1.对来源于教师的困惑和问题经归类整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组内人员的确定根据三个原则,一是园内对此类问题最有专业经验和水平的教师;二是没有经验的有困惑和茫然的教师;三是对此类问题感兴趣的教师。依据这三点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

2.分组确定后开启教研的过程研究。研究中不仅教师有研究兴趣,而且小组内有园里在此方面代表最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做引领指导。

篇5

语言是在不断地听、说、模仿、使用中丰富提高的,特别是幼儿的外语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刺激,学过的东西很快就会遗忘,因为幼儿没有认、说能力。而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幼儿从早7点入园到晚7点离园,12小时全部生活在园所,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生活,可以使幼儿在教师反复说、反复使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自然中去掌握。如:早上来园,教师用英语问“Goodmorning×××”,幼儿听上几天就学会了,并能模仿回答“Goodmorningteacher”。每到洗手时教师用英语要求“PleaseWashyourhands”(请你洗手)。在吃饭时,教师介绍饭菜,告诉幼儿米饭(rice)馒头(steamedbread)、鸡蛋(egg)、西红柿(tomoto)等名称,诸如请喝水,请拿水杯,请收玩具,上床睡觉等,幼儿不用刻意去学,天天听好几遍。这些需要在专门教学中学上很长时间的大量词汇、句子,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听熟了,记住了,并学会使用。

二、注意英语在各项活动中的使用,培养幼儿运用英语的能力

外语学习关键一点在于经常使用,在使用中达到脱口而出,成为一种能力。因此,我们注重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对英语的使用与练习。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是由一群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请一名幼儿当狼说时间,从1点说到12点,然后狼开始转身追逐幼儿,目的是练习幼儿四散跑的能力。游戏语言就是简单的一句日常生活用语:“现在几点了?”(Whattimeisit?)这个游戏是幼儿熟悉而喜爱的,于是,教师改用英语让幼儿玩《Whattimeisit,wolf》。仅此一句话在一遍游戏中重复12次,轮流当狼的幼儿用英语从1说到12报时,这样句型、数字、时间很快都被理解、学会了。再如,在“娃娃家”的活动中,在学习了一些待人接客的句子后,教师每天到娃娃家当一会儿客人,引导幼儿用英语说“请进”、“请坐”、“请喝水”、“请吃糖”、“谢谢”、“不客气”等等,这样幼儿所学语言在游戏生活中得到巩固、练习,久而久之,培养了幼儿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并解决了那种学时才说,上课时才用,平时放置脑后,容易遗忘的弊病。

三、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学习英语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手段,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同样有着其它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幼儿园毕竟囿于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时间内,而电教手段,能帮助我们克服时、空的限制,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信息刺激,创造适宜的环境。同时,电教手段的优势在于有影可看,有声可听,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因此,我们在早晨幼儿入园或户外体育活动、室内自由活动时放一些欢快简单的儿童英文歌曲、对话,让幼儿边玩边听,不占用幼儿任何活动时间,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学习了语音语调,建立了语感。磁带中尽管有学过的,没学过的,但听多了,脑子里有了深刻的印象,一旦学到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多了。

四、创设情景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

幼儿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来自说、交往,但是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这里所讲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师根据幼儿英语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游戏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

1.利用墙面布置。墙面布置是幼儿园环境中面积最大,最为醒目的画面。它如同一幅幅大的广告,浓缩着教育内容和目的,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我们在室内、楼道、盥洗室等地,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画面,写上相应的英文句子。如:幼儿饭后在楼道内散步,我们画上几个小脚印,写上Goforawalk或takeawalk(散步);在图书角画有一张嘴,上面竖着一个食指下面写有Pleasebequiet(请安静),在洗手池上面画有小朋友洗手和小水滴,水滴上写有Pleasewashyourhands(请你洗手)等等,这些有趣的画面,幼儿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却知道是英文,看到时就会引起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画面都在无声地给幼儿一种英语提示。在有鲜明主题的大墙面上,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水平进行设计。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科研 素养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所以不仅要培养其专业技能,还有让其拥有健康向上的幼儿逆反心理。而幼儿园阶段是人不断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思想修养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但这个时期,恰逢幼儿处在幼儿期,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迫切地希望摆脱家长的管制,表现自我,体现自己的价值[1]。

一、当代幼儿园教师教学的现状

幼儿逆反心理有自己特有的特点,实践证明逆反心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影响,比如逆反心理影响幼儿正常的人际交往,还会束缚着幼儿的身心正常发展、逆反心理会使幼儿期幼儿误入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其他消极后果、还有可能使幼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但是对逆反心理也要辨证的看待,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可全面否定。因为通过矫正、教育,幼儿的逆反心理还有自身积极的一面,如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因而幼儿在幼儿期出现逆反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导致其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既是幼儿幼儿期出现的特有的矛盾心理作用的结果,也与家长过高的期望,不当的教育方式分不开,还与幼儿园的大环境,教师的教学风格,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此外幼儿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而应从幼儿自身,幼儿园,家长,社会等四方面入手,幼儿自身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幼儿园通过配备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等方式、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的艺术、社会通过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文化产业的扶持等方式加强对幼儿的疏导,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心理逆反期[2]。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够全面,有待提高;比如有的教师缺乏相关心理知识的学习,不了解幼儿在幼儿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容易由于授课内容或者授课方式的不适当,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不注意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技能有待加强,教学内容陈旧、晦涩,课堂沉闷,乏味,久而久之,幼儿不仅对这门课丧失兴趣,而且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也日益下降。教师威信是影响教师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幼儿对有威信的教师所讲授的课,总是能认真思考,积极回应,与老师形成良性互动,对老师的教导,也总会悉心听取,甚至言听计从。而对没有威信的教师则会表象出相反的态度,讨厌上他的课,对他讲授的课的内容表示怀疑,甚至厌恶。有的教师自己道德素质不高,有待提高,教师传授知识除了言传,还有身教,如果自己言行不一很难让幼儿对自己产生敬畏感,老师经常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要讲文明礼貌,但是如果老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恰巧被自己的幼儿看到,后果会怎么样,他们会认为老师是个虚伪的人,言行不一,没有资格教导自己,因而产生逆反心理,今后对老师教授的内容持反对的态度,甚至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之情。还有的教师自控能力有待加强,教师不能把情绪带到教学工作中来,教师要以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去传授知识给幼儿,而不能把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比如家里有不顺心的事情了,上课看谁都不顺眼,就开始鸡蛋挑骨头,到处找幼儿的碴儿,幼儿会认为老师的素质很低,公私不分明,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

要坚持辨证的观点,全面的分析逆反心理的实质,要知道逆反心理一方面是一种消极的抵抗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逆反心理对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可以督促教育工作者进行自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育方式,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幼儿要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既不能体罚进行暴力教育,也不能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因为教育幼儿,让幼儿健康发展是教师的责任[3]。

教师要对幼儿逆反心理有正确的认识,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要成为幼儿的良师,更要成为幼儿的益友,要及时针对幼儿出现的反常现象进行分析,坚持教育和感化相结合的方针,与幼儿进行真诚的沟通交流,找出幼儿出现逆反现象的原因,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地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最后,教育应该注意将幼儿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幼儿的逆反心理不要粗暴的对待,而是向幼儿讲述逆反心理存在的必然性,让幼儿意识到逆反心理是正常的现象、逆反心理具有两面性,同时要善于对幼儿的逆反心理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幼儿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看这种逆反心理是不是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果对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就要因势利导,并帮助幼儿找到逆反心理转化为创造思维的方法。

结论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使幼儿可以更好的分辨是非,充分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去探索,去求知,从而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韩立菊. 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素养的校本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3:42-44.

篇7

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作为村支部书记,我积极组织并带头参加村上远程教育培训,注重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学技术、学理论,在提高自身发家致富本领上的同时注重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一、勤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自从我参加全县公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我一直为自己上任时在群众面前所做的“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这个承诺而努力工作。底,村党支部里建起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在设备安装的时候,县远程办工作人员就告诉我,远程教育是国家为了“让群众长期得实惠,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的惠民工程,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是群众学技术,学理论的大课堂,我听了这话高兴万分,便自告奋勇的当起了远教管理员。为了开展好工作,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把这块方寸的屏幕办成向广大干部、党员、群众传授理论知识、实用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生活的园地。远程教育是个新事物,对我而言,也是初次接触,稍有时间我就打开设备,仔细学习、反复练习操作技术,遇到不懂问题就向其他人请教。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我自己的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接收、播放等已能熟练操作,简单故障也能自行排除,确保了村上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抓实践,着力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一点不假。我看了平台里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核桃嫁接技术》等内容后,一下子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希望,可我向村民们介绍后,让他们前去学习时却没几个人相信,似乎都认为这是“花架子”,设备是摆看的“花瓶”。有的群众直接对我说:“坐到你这里看电视,白耽误工夫,还不如回家多种两块地。”谁也不相信坐到电视机面前能学到技术。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心都凉了半截。经过仔细思考,我意识到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要转变群众的思想认识!经过思考,我认识到要一下就转变群众的看法是不可能的,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导他们,用我自己的行动去说服他们,用先进的技术吸引他们,用致富典型去带动他们。我决心从我们桑树村群众比较传统行业---养鸡入手,我自己实验给他们看,于是我筹集了12万资金,建起了养鸡场,把在远程教育网上学习到的小鸡育养,疾病防疫,科学管理等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养鸡场,当年养鸡5000余只,获利4万余元,很多群众来到我这里,看到整齐干净的鸡舍,堆积如山的鸡蛋,都十分惊讶,以前和他们一样拿着锄头的“泥腿子”,如今变成了懂技术的专业户,我用事实向群众证明了“远教架金桥”“远教铺富路”的理念,通过我自己的实践,群众们开始接受远程教育这个“新玩意”,现在不管是下雨天,还是晚饭后,来到村支部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的人越来越多,群众都把目光对了准远程教育,他们见我依靠远程教育学习技术,发展养鸡,纷纷效仿。当群众遇到困难时,无论自己有多忙,我也要挤出时间帮助他们,无偿向村民提供技术、信息、疫苗和相关资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我的带动下,当时就有17户群众发展养鸡,户均增收6000余元。我看到这是个好苗头,因势诱导,多次召开村班子会议,在多方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远程教育,构建养殖专业村”的口号,如今,全村发展养鸡专业户80余户,养鸡10万余只,人均增收1500元,20多户养鸡户在我的带领和资助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来自河南,湖北洽谈订单的商人络绎不绝。为了将发展起来的产业做大做强,我号召养鸡户联合起来,成立了桑树村养鸡专业合作社,90%的养殖户都纷纷加入合作社,定期召开培训会,共同学科技,用科技,兴产业。有效推动了桑树养殖小区上规模、上水平,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远程教育给养殖户和我本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今的桑树村,赌博玩牌的人少了,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多了;闹邻里纠纷的人少了,上网查信息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关心市场忙致富的人多了,新农村的雏形在我村呈现出来。

三、善创新,助推远教工作顺利开展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幼儿园课程;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2-0002-04

【作者简介】林兰(1987-),女,河南信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经验的总结,从时间纬度上看,“回归”意味着对学前教育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关注儿童经验的课程进行回顾与分析;从空间纬度上看,“回归”又意味着将过去一个时间段中产生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在实践中给幼儿教育工作者以新的启发。

一、问题的提出

1903年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在湖北诞生,至今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纵观这百年的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学前课程的发展与变革是贯穿百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1]我国学前课程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改革,分别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陈鹤琴、张雪门为代表,关注儿童经验的幼稚园课程改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模式,重视学科知识忽视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南京师范大学赵寄石教授为代表进行的幼儿园综合课程改革。通过对三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三次课程改革对儿童经验的态度呈现出一种“钟摆现象”――二三十年代推崇儿童经验、四五十年代忽视儿童经验、八十年代又回归儿童经验。课程改革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桥梁,而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史上出现的这种摆动现象不免引人深思。在政治原因之外,学理层面对儿童经验的独特性与价值、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经验之间关系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仍显欠缺。这些都是理论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脉络

幼儿园课程的百年发展变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变革。每次课程改革都是建立在旧有课程基础之上的,不同时期的课程发展仍然保持了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由于受到所处历史时期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各个阶段课程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又是有所差别的。现以三次关键性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横坐标,以对儿童经验的态度发展为纵坐标,探索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脉络。

(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关注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五四”爱国运动之前,我国学前课程的发展以模仿、照搬日本学制为蓝本。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近代历史从转变为,实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中国的教育也开始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随着1919年杜威访华,欧美教育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以陈鹤琴和张雪门为代表的教育家们开始了本土化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改革,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中国化、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的实践

作为我国学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和奠基人,陈鹤琴针对当时国内课程严重脱离实际、流弊横行的社会现状,掀起了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人进行的幼稚园课程改革,创建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教理论和实践体系。陈鹤琴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2]他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五指活动课程”是“活教育”课程理论的核心,该课程由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课程内容以一种整体的、相互贯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就好像人的手,虽有五指之分,但彼此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手掌。

陈鹤琴以“五指”形象做比,生动地说明了儿童经验过程的连续性、完整性。在大自然、大社会的环境背景下,以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点,课程所提供的经验能与儿童已有的经验不断产生联系,从而使得儿童在与课程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完整的经验。

2. 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实践

张雪门在同一时期也创编了幼稚园的行为课程,其基本观点是,“幼稚园的课程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3]“这些经验不是零散的,也不是无序、不讲效益的自然经验,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活动让儿童获得的有益经验”[4]。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行为课程”的内容包含了“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儿童的社会环境”;“行为课程”的实施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幼稚园的课程是一种具体的活动,自然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先有了生活,然后有教材的需要;不是有了教材,再去引起儿童生活作机械的反应。

综上可见,行为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为中心,生活与行动是两项最基本的要素。正如张雪门所言,“课程未经行为的活动,其所得到的经验,不过是表面的、机械的,绝不是有机的融化”。

尽管陈鹤琴与张雪门身处中国南北两地,但从二人所主张的课程实践活动中体现了他们共同的课程观。“五指活动课程”与“行为课程”共同强调了儿童经验的价值,强调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来源是儿童生活,强调了幼儿园课程的最终归旨是保证幼儿获得完整经验、获得快乐健康的童年生活。这一阶段进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尽管存在不足,如课程的目标缺乏层次性,课程内容系统性、逻辑性不够,课程组织形式单一(只形成了一种课程模式――单元课程),但从中仍能看出一种崭新的儿童观和课程观正在中国萌芽和孕育。幼儿教育先驱者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些观念和实践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忽视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以来正式公布实施的第一个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确立了幼儿园教育制度,幼儿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然而,由于这一时期特定的时代政治背景,陈鹤琴、张雪门等人关注儿童经验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成果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遭受了质疑和批判。

这一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废除了单元课程,引进苏联的学科课程,实施分科教学。由于对旧教育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课程改革与我国实际结合不够,使得课程模式严重单一,形成了“分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幼儿园课程中忽视儿童经验的完整性,未能体现出儿童的主体性,阻碍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朝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回归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多元文化,开阔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视野,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文化一元与多元的矛盾冲突,表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先是不知所措,其后便是无可奈何的盲从与迷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幼儿园课程迎来了第三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以赵寄石教授进行的幼儿园综合教育研究为标志。此次课程改革针对当时幼儿园课程中各学科内容相互割裂、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幼儿园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够紧密等问题,逐渐打破了三十年分科课程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局面。由此开始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也进一步引发了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回归儿童经验、回归生活、回归过程的探讨。

回顾这一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的关注儿童经验的课程的回归,综合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强调和关注儿童经验的完整性,强调课程必须来源于儿童生活。

三、三次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启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三次幼儿园课程改革围绕“以儿童为本还是以社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形成了从相互对立到相互渗透再到相互整合的轨迹”。[6]以三次课程改革的时间演变为横坐标,以关注儿童经验为纵坐标标画出的这条线是曲折回环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忽视儿童经验的偏差,在八十年代的课程改革中得到扭转。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化。随着越来越多的课程模式涌进国内,课程改革的走向开始强调以儿童经验为中心整合课程内容,尊重儿童经验的完整性。然而课程形式的多样发展更需要研究者去追寻和反思这些课程模式背后所依据的儿童观念和课程观念,吸取和借鉴历史的经验。

(一)重视儿童经验的价值和独特性

什么是经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以某种方式起着相互作用的事物,乃是经验。它们是被经验到的东西,也是事物怎样被经验到的情况”“经验是一个双义语,它和它类似的‘生活’和‘历史’一样,既包括人们所做的、所遭遇的事情,人们所追求的、所爱的、所相信的、所忍受的事情,也包括人们怎样活动和接受活动,人们行动和遭受、意欲和享受、观察、信仰、想象的方式――总之,包括各种经验的过程”。[7]在幼儿园,“经验既可以指幼儿与他人或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可以指幼儿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感悟、认识、能力和情感等”。[8]经验的深度在于儿童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等;经验的广度则依据世界的统一性与生活的完整性,可以使儿童从最初的实际操作的经验中不断生长出有利于成长的新经验。

杜威还指出,“在儿童经验的自身里,包含着正如组织到系统化的科目中去的那些同类的因素――真实和真理;也包含着在发展和组织教材达到现有的水平中已经起着作用的那些态度、动机和兴趣”。[9]儿童的经验是变化的、在形成中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幼儿园要为儿童提供形成自我经验的机会,同时还要想办法在儿童的直接经验和书本等间接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在教育支持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课程成为了支点。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必须考虑那些已经进入到儿童经验世界中的事实和真理,同时也需要关注包含在各门科目中的事实和真理。因此,理解儿童现有的经验是课程最根本的起点,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既符合儿童现有的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能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关注幼儿园课程的实质

回顾三次课程改革可以发现,学科取向的课程模式从根本上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适合幼儿成长需要的。幼儿阶段是成长的萌芽期也是关键期,幼儿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活动中、游戏中慢慢成长起来的。而学科取向的课程模式更多给予幼儿的是“死知识”,幼儿只需呆坐、静听就可以了。

强调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意味着幼儿园课程重视的不仅仅是知识、学习结果、教师作用,更重要的是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认可了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幼儿园课程是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过程性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性。幼儿园课程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件,幼儿是事件的当事人。“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是什么?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做对他自己有意义的事”。[10]这种行动的过程需要幼儿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和行动,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经验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也适合幼儿的需要。因此,“所谓设计幼儿园课程就是设计和提供幼儿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机会”。[11]只有关注了幼儿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才能真正让幼儿体味幸福童年。

(三)基于儿童经验积极探索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儿童、社会、文化(知识)是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向度。经验与课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儿童进入幼儿园后会与一系列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互动,并会在个体经验与系统的知识经验间建立起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课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正确认识儿童经验与课程的关系对把握课程实质有重要作用。

1. 经验的连续性是课程编制的基本标准

杜威认为,教育的一个主要缺陷就是将儿童的经验与教学科目之间横隔一条鸿沟,并将二者对立起来。杜威强调经验的特征之一是具有连续性,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儿童已有的经验,使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所接受的课程是与自己已有经验密切联系的。要将儿童与课程真正的统一起来,从而使得儿童获得完整的经验。

2. 儿童已有经验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基础

课程目标是课程所要达成的最后结果,课程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中介。只有充分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才能确定适合的课程目标与充实的课程内容。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是儿童已有经验与系统知识之间的桥梁角色。课程的内容应尊重儿童个体的经验、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给予儿童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引起儿童思考的习惯,并将这种思考的习惯、探索的精神带入到更加复杂的学习过程中,使得儿童的个体经验内部也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组织。

3. 经验发展的方向依赖于课程实施的方向

课程的实施过程是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的综合呈现过程,决定了儿童经验发展的方向。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以幼儿获得新经验为追求的,因此,儿童作为课程实施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行动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行动,行动的过程需要有组织的课程形式进行引导,以保证儿童获得有利于成长的经验。

纵观幼儿园课程发展的百年发展历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是学前教育的最高追求。课程改革是围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而进行和展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会不断更新,对儿童全面发展的理解在不断改变,幼儿园课程所采取的课程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尊重和理解儿童,促进儿童发展依然是幼儿园课程始终不变的信念。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2] 虞永平,田燕.论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思想[J].山东教育,2003,(6).

[3][5] 蔡红梅.20世纪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3).

[4] 王春燕.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及其现代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12).

[6] 袁爱玲.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是跨世纪的任务[J].学前教育研究,1999,(3).

[7][9] 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78,267.

篇9

然而,好多幼儿园和家长在家园共育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有的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只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或者只重视特长教育的片面培养,忽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等。因此,我们要帮助家长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在这方面,我们幼儿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将我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整理如下。

一、召开“新生幼儿家长见面会”

每学期一开始,我们幼儿园都要召开“新生幼儿家长见面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学期主要的教育目标、开设课程、师资配备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一些事情。这样就让每位家长都充分了解了幼儿园,了解了教师,了解了幼儿所在的班级,也增进了幼儿家长之间的了解。

二、成立家长委员会

每个班选出2-3名家长作为家长委员会成员,这些家长要涉及各行各业,在社会上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幼儿园在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时可以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得到他们的支持,相当于得到了社会的支持,有时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资金或物质的帮助。幼儿园为幼儿征订园服、开设课程征订教材等也可以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有了这些有一定影响的家长的支持,幼儿园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当然,我们更多地是要请家长委员会监督我们的工作,帮助幼儿园科学健康地发展。

三、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

我们幼儿园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当天,幼儿家长可以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这样家长就可以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增加了家园沟通的机会,从而让家长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幼教理念和方法,并积极献计献策,和教师一道,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那天,我们会给每一位幼儿家长都发出邀请函。

尊敬的XX小朋友家长: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您和我们共同的宝贝,在近一个月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真诚邀请您能来幼儿园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希望您对幼儿园的发展和教师的进步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接到邀请函,很少有家长不来参加。因为我们的家长开放日不是“告状会”,家长来到幼儿园,可以随意到任何一个班参与班级活动,既可以观看幼儿优秀作品展,又可以观看幼儿成果汇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展示作品,还是让幼儿到台前汇报,我们都要照顾到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家长才会没有失落感,才会得到心理的满足,才会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

四、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一日体验活动

家长从事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有售货员,有消防员,有医生,有企业家,我们就主动争取让这些家长都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我们趁他们休假的时候,请他们到幼儿园做义工,为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亲身体验幼儿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从而使其能更好地监督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教师也能从家长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大启发。比如,中3班陈亚彤的爷爷陈军秋在县消防队工作,在今年的11.9消防日,我们就邀请他和部分家长到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消防演练,请他为幼儿讲消防知识,教教师正确使用灭火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组织亲子活动

幼儿园每月都要组织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唱一首歌,共画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等,从而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密切家园关系。

幼儿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的支持与准备,比如图片、知识资料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废旧材料等。光靠教师一人收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就发动广大家长一起搜集材料,并引导幼儿从广播、网络、电视、报刊、杂志中获取信息资料,从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能够多方位地获得知识。

六、做好家访工作

我们组织教师从学期开始就进行家访,尤其是在新生入园后,教师要走进班里所有幼儿的家庭,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及家长对幼教工作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在园表现、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定教育措施。为此,教师家访要把握好一些重要的时机。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我们可以让他们在入园前先认识教师并建立初步的情感,以便入园后尽快消除生疏感,减少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对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与家长多多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家访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电话、邮件、短信、校讯通平台,接送幼儿时的一小会儿教师都能和家长聊上两句。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一对一的联系对密切家园关系、实行同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个别教育。

七、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家园多维互动

我们建立了幼儿园博客,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家教知识和幼儿园的重大活动实况,这样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到幼儿园的最新动态,看到幼儿的身影,了解幼儿的进步。同时,我们为家长和幼儿园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平台――校讯通,通过校讯通,家长可以直接和园长、教师交流自己的看法,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种做法融洽了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促进了家园互动。

八、定期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

篇10

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幼儿园依照国家、省、市关于学前教育管理规定,坚持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办人民满意教育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幼儿园违规冠名,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以“双语”、“奥数”、“识字”等为由招揽生源,误导或欺骗家长;二是少数幼儿园不执行正常教学计划,幼儿集中学习时间过长,幼儿园正常的游戏时间、空间与材料得不到保障;三是个别幼儿园未经审批,擅自添加所谓特色学习、实验教学,导致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四是部分幼儿园、小学、民办培优机构违规举办学前班、“幼小衔接班”,将小学教学内容照搬到幼儿园。以上种种现象严重违背学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政策规定,加重了幼儿学习负担,影响了幼儿健康成长,助长了应试教育向幼儿园的延伸,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了严重关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切实加强全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严格执行省、市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学前教育自身规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深刻反思当前我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前期幼儿园课程改革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科学探索幼小衔接,大力加强家园共育等项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遵循“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幼儿,为了幼儿一切”的宗旨,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正常、稳定的保教工作秩序,做到教学过程中渗透常规培养,保育工作中捕捉教育契机,注意个体差异,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3.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要把游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有机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一是结合本职工作和园本研训,加强先进理论学习,借鉴、吸纳先进教育理念,反思教育实践,呈现教育成果。

二是通过组织开展园长论坛、双优(优质活动、优质环境)评比等活动,引导园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探讨学前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先进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面向全体幼儿,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为每一名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2.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是加强幼儿园课改基地园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已有30所课改基地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及导向功能,进一步加大对课改基地园的管理、指导力度,为全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二是坚持开展《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实验工作。以《教师用书》、《豚豚幼儿活动包》为载体,指导教师、家长将教育理念有效转化为教育行为,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三是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认真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0—3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稳步推进0—6岁托幼一体化进程。

四是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项目研究,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游戏性,防止出现“教学内容小学化、学科化,知识技能要求超前化”的不良倾向,让幼儿向往小学生活,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自然过渡。

3.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健全完善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

一是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严格执行新生入园体检制度,严禁对入园幼儿进行考试或变相考试。幼儿园在正常教育教学时间内,不得以开办特色班、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全市幼儿园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

二是健全完善教育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市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所谓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三是不断增强教育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组织开展《*市幼儿园2—6岁儿童素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实验稿)》实验,指导教师、家长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5个方面,了解幼儿全面发展水平状况,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课改基地园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发挥实验引领作用。

四是坚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以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测与指导,建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幼儿园长效管理机制。

4.进一步加强教育研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是准确把握教科研方向。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解决目前教师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严禁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早期定向教育实验。

二是建立健全幼儿园教科研制度。积极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幼儿园园长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具体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三是大力加强教研组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幼儿园“星级教研组”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提高日常教科研工作的质量。

四是组织园长、教师专业化培训。实行园长、教师、保育员等人员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机制。

5.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网络

一是通过《家长报》、《幼儿园家庭互动手册》、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交流教育经验,共商教育措施。

二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探索为社区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有效途径与办法,发挥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在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教育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正视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2.依法依规加强管理。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幼儿园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完善幼儿园正常、安全的教育秩序,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坚决纠正“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与办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