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分数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分数概念的引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操作测量: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个计量单位(例如,不够1米).这时,要把这个计量单位分成若干等份,例如分成10等份,用这样的1份作单位来量.这一份是一个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就是1米的十分之一,是1分米).如果,量了几次后,仍有剩下一段不够一个(分米的)计量单位,还要把这个(分米的)计量单位再分成10等份,用这样的1份作单位来量.这一份又是一个(分米的)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这些被等分后得到的计量单位最好都要用分数来表示.教师指出:人们在实际测量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要用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测量的结果。然后给学生介绍下面这个分数: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为使学生全面理解单位“1”,教师可作这样的分析: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和,可以提示学生用“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并作讲解:
1、展示表示的作品
①老师提问:“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我是折出来的,对折了两次,其中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圆的。”老师指着其中一块空白的部分,问:“这一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学生说:“也是用。”
②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创造的。
③老师用怀疑的语气问:“你是怎么想的?”那名学生说:“把四个圆放在一起,那个涂色的圆形是。”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说:“把这4个圆平均分。”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对,我们把4个圆形组成了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同时,把4个圆形绑在一起了,变成了。老师指着任意一个圆形,要求学生说出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都能答出用表示。
2、展示表示的作品
老师让学生阐述创造的理由。(详细过程略)
3、为使学生加强理解,让学生再在纸上画出图2并做讲解
教师问:正方形的纸是怎样分的?分成几份?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各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回答:把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空白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即;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三份,是它的四分之三,即.)教师在图上分别标上和.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得出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平均分”是十分重要的.
为方便学生更一步理解,可以多举一些例子,例如:教师让班上第1小组的男生站起来,问:站起来的男生是这个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站起来的男生是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又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由于单位“1”不同,第1小组男生所表示的分数也要发生变化.
三、由具体到抽象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比如:
师:认识了单位“1”,现在谁会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表示什么?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依次出示、,请学生说意义。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篇2
关键词:分层异步教学;小学数学;实施;分析
小学数学的教育向来是比较困难的,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要求比较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在讲课,不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这就会造成了班级中学习成绩好与坏的差距越来越大,久而久之,那些学习成绩稍弱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便对分层异步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时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对于分层异步教学的认知
从名字来看,顾名思义“异步”便是相对于“同步”教学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通过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对各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这里的阶段指的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层次不一。而异步教学的方式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这就能够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分层异步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具有个性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的目的是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都能有效地提升。
二、分层异步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对比
1.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指的便是同步教学的方式,这里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在同一班级中,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稍差的学生,以及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是接受知识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都是进行着同一种的教学方式,学生也是在接受同一种教学,同样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整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教师的授课是同步的,即教师的讲课讲到哪学生学到哪里。这便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进度。
2.分层异步教学
分层异步教学的教学理念便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步。这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明确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使用在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上。
3.分层异步教学方式的优势
分层异步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其优势在于能够把教师的和学生有机地统一起来,能够使教师比较明确地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同时使整体的学生都可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这时教师指导的形式为个别指导、分类指导以及全面指导,而学生的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学习、一起讨论学习以及请教老师等几种形式。
三、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的指导,一起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才是有效的?本文提出了下面一些措施:
1.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
要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方式,首先我们要做的便是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当然这种层次上的划分只是在教师的心中。并不需要让学生知道,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然后根据层次的不同开展不同的针对性教学。
2.设计目标
对于分层异步的教学,“异”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指导方式、练习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同的,但是教学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对学习的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自己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同时给予指导,开展异步教学。
3.区分评价策略
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在实施分层异步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做出不同的评价,评价的指标做到多元化、弹性化以及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这样可以让评价发挥出它的激励功能,激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去主动地学习,也能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的优势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分层异步教学是适合在教学中开展的,它能够很好地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整体提高,从而达到班级共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天福.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家教世界:下半月,2013(2).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简约美新课改伊始,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似乎走进了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那种过于严密、精雕、无暇的预设,表面上看似完美,却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这两年来,人们也在期待数学课堂逐渐洗尽铅华、回归简约,期待着数学教学本色的回归。
一、例说“分数化小数”
教材的教学意图:
例题:把下列分数转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在教学完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后,出示:
1.把下列分数转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⑴你能根据它们转化成的分数的情况把它们分类吗?(能转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⑵分子相同的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跟分母有什么关系呢?(猜测回答)
⑶引导学生把每个分母分解质因数。
观察思考: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所含有的质因数有什么特点?(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不能转化的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什么特点?(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2.根据上面的讨论,想一想,要看一个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需要看什么?
讨论得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首先要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反思与感悟
教材的本意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凸显课改的有关理论,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的有效学习。但是,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是一个全新的抽象概念,教材中出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均不相同,学生很难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果以为只要把问题抛出去,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思考,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这就太过于理想化了。这样做只会导致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按照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及由此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将例题中没有明显特征的分数换为分子相同的六个分数,然后设问:分子相同的分数,有的能转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这跟什么有关系呢?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设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调整思维角度,观察分母,讨论后将分母分解质因数,进而发现规律已是必然。教材数据的改变,为学生的思维铺设了阶梯,架起了桥梁,避免了“探究断层”。
看似两组微不足道的数据的添加,为学生的探究架起了一座桥梁;听似一句简单的问话,给学生的摸索亮起了一盏明灯。
篇4
优势一:异步教学有利于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主观见之于学生客观的过程,主、客观越一致、越吻合,教学效果就越好。看主、客观是否一致和吻合,关键是看是否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不是优等生“吃不饱”,就是后进生“吃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学过程得不到优化。异步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优等生的教学原则是“以放为主、先放后扶、扶放结合、着重自学”,对后进生的教学原则是“以导为主、先导后学、学导结合、着重导学”。这样的课堂,不但能适应各类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发挥异步教学的这一优势,应经常深入而细致地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研究和把握各类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区域”和新知的“生长点”,探索和运用有利于各类学生智能开发的教学策略。
如后进生明显存在着“遗忘较快,旧知的巩固率差;感知分散,情境的分辨性差;反应冲动,组织材料的计划性差;就事论事,抽象概括的能力差;迁移迟钝,知识的灵活运用性差”等缺陷。针对后进生的这些缺陷,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六个一点”的策略,即铺垫多一点、直观强一点、步子小一点、指导细一点、要求低一点、教法活一点。采取了“六个一点”,教学的针对性就会更强,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
优势二:异步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学习,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是一个矛盾逐步转化、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转化的依据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学生,提高的内因也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充分利用异步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由于异步教学有“合教”、有“分学”。“分学”时,教师有时间、有机会、有精力巡回指导,这就从教学方式上堵塞了“满堂灌”的道路,从而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由于异步教学是同教材、异步子,即学生是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新知的,且教师的组织教学一直是启迪、激励和鞭策,“看谁学得好”,课堂内充满着竞争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劲头足。
另外,由于异步教学的教学要求高低有别,切合学生实际,这就为各类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成功的条件,让各类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出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发挥出更强势的主体作用。
优势三:异步教学有利于实现教法的多样性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多地受学习兴趣的支配,受注意力的制约。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比较薄弱,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对此,教法的多样性便能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作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异步教学的“合教”时,可采用引领、启发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学”时,可采用适宜学生独立自学的各种方法,可先“静”(一开课就独立自学)也可后“静”(教学后的独立自学)。先“静”时,一般为看书思考(间或动手操作)、同桌研讨、尝试练习;后“静”时,一般为看书消化、独立作业、同桌互阅。
然而,教法的多样性并非以多为胜,应多得适当,多得适用,特别要将多样性的教法有机整合、优化组合、相得益彰,发挥异步教学真正的优势。
优势四:异步教学有利于追求资源的价值性
学生的现有差异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之一。这种资源的价值主要有:(1)它是教学的现实依据,是教学展开的条件和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动力来源。(2)对于交往、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或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3)差异靠教学来淡化或缩小,让有差异的学生相互之间发生作用,才能产生“互补”“助推”和“生长”。
发挥异步教学的优势,追求教学资源的价值性,应着重研究和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研究和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各类知识的学习中,有哪些形式上的差异?有哪些实质上的差异?哪些差异出现在交叉点上?哪些差异出现在可递进上?精心组织学生间的学习交往,充分提取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存资源,从而利用学生间的差异,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二是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合作互动的效益。异步教学中的合作互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学”时同质组内的合作互动;二是“合教”时异质组间的合作互动。这两方面的合作互动,在时间、形式、方法和内容上都必须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从而追求教学资源的价值性。
优势五:异步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的真实性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教育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全体学生是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在“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里,后进生往往处于陪听、陪学、陪练的“三陪”状态,“面向全体学生”形同虚设。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标准进行科学划分,具备同样标准的学生将被划分到同一个层次,而后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与兴趣选择自己乐意学习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教师对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学习小组中的学生采取分层异步的教学方法。
1.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发展的高速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可以使数学学习更加贴近于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自身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层异步教学可以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选择性,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通过运用分层异步教学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分层异步教学分层针对的教学特点可以平衡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明显缩小学生之间的整体差距。所以,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使用,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小学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及掌握数学知识。
2.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
2.1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在教学上应该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学生对学习的感性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有的学生对学习比较感兴趣,有的学生会感到焦虑,而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有厌倦的情绪,通过学习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分层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自己心里清楚即可,而不应该把分层公开,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这个分层的结果应该是动态的,一个学期甚至一个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当然对学生分组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用同质分组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分组形式。
2.2目标设计和选择。教学内容相同但是存在相异是分层异步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基本原则是保证基础略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扩展内容,要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要达到教学目标。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目标的难度应符合每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尽相同,对学习活动要有不同难度的要求,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目标的设定不能过高,否则学生达不到目标而导致分层教育失败,给教学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目标不易过低,这样对导致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当学生达到设定的目标时,要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目标制定初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将目标变为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目标告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3分层设问。在分层异步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环节也需要分层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当中。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设置是针对哪一个层次的学生以及提问的目的。可以采用同一个问题采用多N问法,层层递进,这样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又使问题连贯,利于问题的理解,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问题,同时又可以了解到一些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在呈现问题时,先呈现出大部分人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结果的问题,再引出难度稍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最后对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也能够解决问题。
2.4合作互助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将其作为课程中的重要学习资源,通过不断发掘这些内在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体现出集体教学的巨大优势。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具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互助,对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从而解决学习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优带差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5个别指导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个别指导策略,就是指对于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在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5.2当学生完成第一级的教学目标,走向高一级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起到帮助和指引作用。
2.5.3在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点,帮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完成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2.6练习分层策略。数学是一门重视培养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数学能力的培养重视把理论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而且小学生具有学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仅仅读懂了题目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加强练习。除了课堂上的练习,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有差别的设计赋予创造性的课后作业,通过分层练习,有益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条理清晰的把握不同层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
篇6
摘 要:分数的大小比较其实方法很多,作为教师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教会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穿插一些课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寻求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了分数大小比较的诸多方法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直接比较法;化同分子比较法;化同分母比较法;化小数比较法;十字相乘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144-02
分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的教学内容,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所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很大帮助,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直接比较法
这是最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但它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针对于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对于分母不同或分子不同的分数并不适用。方法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值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其实,这是依据分数的含义进行比较的,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数越多,分数值就越大;同样多的东西,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值就越小。
二、化同分子比较法
化同分子比较法就是把分子不同的分数,通过转化,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然后根据“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来对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的方法。其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三、化同分母法比较法
化同分母比较法其实就是通分比较法,它是分数大小比较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对于分母不同的分数,先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进行通分,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四、十字相乘比较法
十字相乘比较法其实是通分比较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其方法是用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去乘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的积作为第一个分数的相对值,再用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去乘第一个分数的分母的积作为第二个分数的相对值,然后将两个分数的相对值进行比较,相对值大的分数就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别的所有分数,操作更为简单,只需把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十字交叉相乘,哪边的值大哪个分数就大。
在应用十字交叉相乘法对分数大小进行比较时,必须要先用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去乘第二个分数的分母,万不可用分母去乘分子,这样就刚好相反了。
五、化小数比较法
化小数比较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与分数的互化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就是把每个分数用它的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后,再进行比较。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层;自行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是数学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科学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
一、运用分层教育理念,增强学生自信
不同学生在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传统作业“一刀切”的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优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而学困生由于做题吃力,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均衡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分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来进行作业设计和评价,来改善这个情况。
(一)分层设计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要点和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加强作业针对性,安排分层作业,题目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必做题,二是选做题。必做题是对知识的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最基本的单元知识解题能力,三档学生都必须完成。而选做题则相应地分为ABC 三个层次:C 组作业与是课堂例题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重点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和公式的运用;B组作业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难度,出题方式较灵活且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A 组作业则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多以开放题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分层设计使得每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进而激发各自的学习动力,逐渐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分层评价
不同层次的作业当然又要有配套的分层评价体系,所以在作业评价上,教师仍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 组学生要加强关注进步,即便作业情况不理想,也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总结自己的问题,慢慢提高能力;对B 组学生则实行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而A 组学生则主要通过评语来肯定他们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分层作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付出的充分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提高作业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减负
(一)让作业变得有趣
兴趣是我们做一件事的最大动力,数学作业若能成功激发学生兴趣,想必完成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有所改善。例如,将作业设置成闯关题。教师可把布置的应用题设置成闯关题,将上一题的答案设置成下一题的已知条件,这样学生只有成功计算出了上一题的正确答案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题的解答,有益于增加作业趣味性,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和做题动力。但是同时存在的风险也较大,只要一题做错,后面的题也会跟着错,所以需要学生足够细心。不过以此来给学生施压,让他们得以更加重视自己计算的正确性,从而更专心做题。
(二)让作业变得精简
在国家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渐过渡的进程中,过多的作业长期霸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无暇进行其他文体活动,是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颗绊脚石。现今,新课程改革进行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如果还是单纯依靠加大作业量来巩固学生知识和促进能力的提升显然是不科学的,还应重视作业质量。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高年级的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对作业数量和作业内容做一个明确的规划,在布置基本的习题外适量加入一些提高能力的作业,在作业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考验难重点知识的习题在整个作业中的比例,以此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在达到启导、巩固、检测等目的的同时使作业变得精简,为学生减负,保障学生不丧失做作业的耐心。
三、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兴趣
要真正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开发更多新颖的数学作业形式,使作业变得多样化,来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
(一)自主型作业
数学作业从设计、选择到布置、批改整个流程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全程操控,但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自主创造性的作业。例如,在求图形的面积、体积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出具体的图形,或自由给出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短板去设计题目,目标明确地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二)探究型作业
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在作业中适当增加探究性题型。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存在有比例关系的数量,然后自己通过统计、实验等方法找到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他们到底是成正比还是反比,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探究性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主动探究下生成的知识其记忆的时间也比较持久,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篇8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也开始加强对小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都是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更高,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美术潜力,提高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育一直受到小学教育的重视,美术是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有较大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这对小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很多教师的理念还比较陈旧,对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度较低,没有意识到新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就是对各种理论课程进行相应地讲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美术课上讲解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小学生练习的模式,注重形式教育,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小学美术教育工作没有取得实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目标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比如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可以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融入一些新型的资源,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的配备不足,因此使得美术教育水平较低。
二、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策略
1、更新美术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小学生负责听讲,比如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各种美术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这种模式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改变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进,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材资源、要对教学工具进行更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不断强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着以小学生为主的理念,使得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和课后能够收获更多的乐趣,使得小学生的美术能力可以不断提升。另外,教师给小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美术资源,教师要逐渐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定位,要从传统的教育关系中脱离出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小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的激发上,而不是对各种美术知识的讲解上。教师要要开展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启发式、引导式的交流,为小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可以将美术课堂变成讨论现场,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究竟要画什么东西,将美术课堂变成一个开放的课堂,使得小学生的潜力能够被更好地激发出来。
2、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小学生虽然对美术课程有较大的兴趣,但是由于其他课程的考试压力较大,因此小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绘画练习,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美术教学的过程也十分呆板。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考试已经不再是对小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测的唯一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更加生活化的气氛,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过程中所熟悉的各种事物进行绘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美术课程有更多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小型比赛,让小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到比赛上进行参赛,经过学校的评比,给获胜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很好的鼓励,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使得小学生可以真正喜欢上美术,从而将对美术的热爱转变为学习的动力。
3、加强其他美术素材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篇9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以及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临床经常反映的问题。假性血小板减少如不及时纠正会给临床医生误导,有时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重视和纠正这样的情况。现就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采集血液标本不顺利造成
采血过程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采血速度和出血是否顺利是保证血小板数目准确的关键。手指采血时若方法掌握不当,如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挤压采血部位等,都会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是造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所以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注意阅片,必要时重新采血。
2 标本放置时间不足造成
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标本后立即进行检测,有时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由于血小板离体后,其形态立即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从而在血小板周围形成丝状伪足,数个这样的血小板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由于这种血小板不被溶血剂溶解,故而使血小板计数暂时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假性聚集发生一定程度的解聚,所以,为了提高准确性,建议在采血后放置15~20min再测定可得到准确结果。
3 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的缺陷造成
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无论是阻抗法还是光散射法,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一般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和/或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有时甚至难以计数。其原因是: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依据细胞的大小进行区分和计数的,而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相差甚大,可自2fl至20fl以上,其体积分布直方图不是对称的,而是明显地向右延伸,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地增加。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等分开,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4 抗凝剂EDTA的影响造成
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反而会出现血小板聚集,这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抗血小板抗体和/或抗心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关,但无任何病理、生理意义,也与特殊药物使用无关,多发生在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病、肺心病、晚期孕妇、肝病、毒血症等疾病,此现象是其他疾病发生的伴随现象。
5 药物的影响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地高辛、双氢克尿塞、甲基多巴、青霉素等,引起血小板减少;使用促凝药物后如:VK、VK3、止血敏等,当药物过量或某些患者对这类药物较为敏感时,也可发生血小板聚集。这些药源性的血小板减少常要在停药15~20天后可恢复。
6 输血的影响
大量的输入血液制品时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多在4~6天后恢复正常;此外,某些患者在输血后一周左右,出现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这是因为患者对外源性血小板抗原产生同种免疫,再次输入相应的血小板后产生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输入的血小板受到破坏,也使患者自身血小板破坏,引起血小板的明显降低[1]。
7 治疗方法的影响
有些治疗方法对血小板的计数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血液经光量子血疗仪照射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经电镜观察发现,照射后的血小板形态不完整,形成大量的伪足及血小板碎片[2];此外,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数量有显著差异,呈现先低后逐渐增高至化疗前水平。
8 疾病的影响
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时,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部分患者可以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壁粗糙及血液粘稠度较高,出现血小板聚集,部分患者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部分肺部疾病及产妇或待产妇、烧伤患者等均可出现血小板聚集,尤其是慢性肺心病患者,其体内的血小板被激活,使血小板黏附、聚集、稀释等功能增强。
综上所述,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诸多因素,常常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从而给临床准确诊断疾病带来困难。针对此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要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以便准确测定混有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等异常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数,进一步保证异常血液标本中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参考文献】
篇10
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一、学生分层
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不同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这就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包括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利用不同层次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一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三层:A 层学生基础好,学习自主性强,在数学学习上
要求高;B 层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学习兴趣不稳定,要求是力争取得较好成绩;C 层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
对三层学生的划定要灵活,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实行阶段性不间断调整分层标准。不反对学生自己的个人选择,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由学生自我评价、自愿报名。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分层的目的,从中又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励学生不断从最底层分化后进生,使得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分层中,还要注意防止学生们把“作业分层”简单理解为“好同学做难题、差同学做简单题”,造成优秀生感到吃亏,心理不平衡;基础差的同学沾沾自喜,好像捡到便宜,更不思进取。所以,教师分层布置作业时,要减少低层学生无效作业时间,有更多时间来巩固基础,在低起点快节奏完成作业,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对高层学生,减少低效作业时间,让学生潜能有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获取更大的成就感。
二、作业分层
对布置的作业内容分层,学生作业的目标有:
(1) 基本目标。即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求掌握;
(2) 中层目标。
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知识的运用,侧重于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 要求A 、B 层学生要掌握。
(3) 发展目标。少数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的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及创造性学习,要求A 层学生掌握。
不同学生的分层作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主安排作业,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层作业时,可以在同样的问题中,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也可以在不同的问题中,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也可以用不同层次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选择,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什么样形式的分层作业,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决于相应的知识要求.我们将练习的分层设计分为: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
①课内练习分层
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应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较差或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二类题面向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鼓励超前学习。
②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教师应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布置作业。所布置的作业应遵循: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中层次学生有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发展。所以,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吃透教材,弄清所教学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在构建不同层次的作业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更清楚在我们所教学的知识点上,不同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减少作业的盲目性,根据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程度来调节作业,使作业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不同层次要求下能自主地独立完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