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课题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教育课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的内容是食品安全,是本章两个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年龄在13-14岁,已经进入青春期,身体、心理发育快速。他们对食物的需求量大,兴趣很浓。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全面,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本课希望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使学生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到自己在选择食品饮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环境: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学,有投影设备和音箱,计算机上装有音视频播放软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上的标签信息,指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内容;举例说出常见食品安全鉴别标准,辨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食品标签信息与回忆自己生活经验,尝试合作讨论完成食品安全调查表,进而完成食品安全倡议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环境,以及家庭制作、食品卫生、保质期等信息,关注自己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合理搭配问题,正确选择安全食品与饮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常见食品是否安全的鉴别标准。
难点:完成食品安全调查表,并汇报。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讲授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用到计算机和投影仪等设备,以及PPT课件和一些数字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1.数字媒体实现巧妙导入新课
本节课以PPT展示一组图片导入,分别是日本地震后核泄露引起食物污染事件和国内瘦肉精事件的新闻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公众高度关注这两件事?借此引发学生聚焦食品安全问题。生动形象的图片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事件中让人震惊的一幕,强烈的视觉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进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2.数字媒体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由问题“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引发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将每日的食品进行分类并分别分析,最终对“哪些食品是基本安全的”形成初步的判断。首先将食品分成包装食品和非包装食品,教师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主题分别是完成包装食品的安全信息调查与非包装食品的选购注意事项。之后由小组汇报调查结果与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借助PPT课件展示安全信息的解读过程,特别是食品添加剂的真实内涵,出示实物(果汁与果汁饮料)请学生比较。PPT课件中除呈现文字、图片等展示非包装食品的选购安全问题之外,还使用了图片展示食品安全的标志,特别在建议学生选购绿色食品时,及时播放一段视频(绿色食品的生产、包装、运输、监督、检测等过程),让学生亲眼看到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在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接受绿色消费、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3.数字媒体帮助激感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应当包括:为什么关注食品安全、怎样关注食品安全、通过什么渠道关注等几个问题。初一学生几乎不关注食品购买、制作、销售等问题。当教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2010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时,尤其谈及地沟油重返餐桌时,学生们脸上震惊的表情显示出他们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当教师通过实物演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场指导他们区分果汁与果汁饮料时,他们听得非常认真,这是他们第一次关注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含义;当教师提出倡导购买绿色食品,播放绿色食品生产过程视频时,所有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足以说明他们开始在心里接受建议;而当教师呈现诸多食品安全事件,谈到中国这么大,生产食品的企业这么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了种种漠视别人生命与健康的事情发生时,教室里一片肃静。教师在逐步引导下,通过数字媒体辅助营造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都陷入深深的思考。这样的情感激发力度是非常明显的。从课后学生上交的关注食品安全倡议书可以看出,他们确实初步学会关注食品安全了。
关于数字媒体与生物课堂整合的几点思考
本节课的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笔者感觉虽然整体设计与实施都很顺畅,师生交流互动良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有两点比较遗憾,其一是学生课前所做针对家长食品安全意识的调查问卷结果汇报,由于时间限制与技术原因,展示得并不完整,对后面的教学所起铺垫作用不充分;其二是在学生讨论、汇报自主探究活动的结果时,仅有“一人口头汇报,其他学生倾听”的形式,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程度较差。在课后反思中,感觉如果事先能够制作一个开放性的交互式课件,把教学流程的主要讲授环节作为主线,学生活动、师生互动、结果生成等环节作为“开放区”,将学生在课上交流汇报的内容都呈现于“开放区”中,教师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总结,使用这样的生成性课件可以比较理想地解决上述问题。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使用数字媒体的几点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积累了一些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经验。比如制作PPT课件,用图片或动画进行辅助教学,应用白板技术将课堂教学师生讨论的结果生成资源进行保存。此外,还可以尝试在机房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实时互动讨论形式的教学活动等。数字媒体辅助教学各有独特的优势,重要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使用数字媒体资源。
避免数字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几个误区
篇2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失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使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得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魅力,发挥教师课堂口语、板书字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美感的陶养下,逐渐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热心地钻研语文知识的习惯,从而达到语文课教学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中职语文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精心设计,饱含激情的讲述课文,学生却不予配合,在下面有窃窃私语的,有堂而皇之睡觉的,有玩手机的,有看课外书的……教师的讲课情绪直线下降,不得不停下课来,或训斥学生,或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劝学生学习,但经过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中仍然有不少人依然无动于衷。什么原因呢?当前同行们普遍认为主要是学生文化基础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顾及学生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结论的灌输,看轻过程的享受等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却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寻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就是要把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除了要求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课备的有趣味外,教师还应在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上下功夫。即:储备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一笔漂亮的粉笔字。规范、优美、悦耳的课堂口语,漂亮、潇洒的板书字体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即美感。”美感能使人产生对美的感动,产生愉、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等肯定性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有时非常强烈和突出,以至主体全身心为美感的激情所
浸润、所充盈,感到精神健朗、感悟通灵、思想活跃,想象飞驰,好似顷刻间悟到人生真谛,窥见宇宙胜景,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在当时和事后,主体都会对这种情感格外珍爱,视之为人间乐事,而不断地加以回味和追求。这样的美感激情,会直接冲击和改变主体原有的情感或情感倾向,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也较差,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有逆反心理,单靠教师的正面说教,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很难取得效果,有时甚至还适得其反。而”润物细无声”的美感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试想:当学生们发现那的充满感情的、标准的、播音员似的声音,一行行整齐、舒适、潇洒的板书字是出自正在给自己上课的老师处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和联想呢?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学或中学的老师的课堂口语或板书字体给自己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一生。许多人练字就是由羡慕、模仿老师的字体开始的,许多人对语文、文学的学习兴趣也是从羡慕老师的口语、朗诵、字体开始的。如果一位语文老师上课时只会按部就班地顺着课文的思路讲述,口语不标准,不清楚,或者说错音,字体一般、或难看、难认,学生难免感觉乏味,怎么能对课程产生兴趣呢?而教师美妙的课堂口语和字体却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的魅力
(一)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
说话、写字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工具,几乎伴随人的终生,一个人的说话、写字水平不仅是自己的门面,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而语文课是学生进行说话、口语交际、写字练习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是学生口语、字体发展趋向的主要启蒙者和引导者,因而教师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不会正确握笔,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没有字形,更谈不上字体,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和矫正。20世纪80至90年代,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学生在课外把听收音机作为感悟和模仿悦耳的语音的一种补充形式,借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许多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磨练中体验字体的作用。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为教师的指导和矫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说教容易起到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电视、电脑越来越垄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课余时间里,愿意听收音机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重视自己的字体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电视的精彩画面取代了单纯语音的收音机,电子打字取代了手写字,不少学生认为字写得好坏无所谓,只要会打字就可以了。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说话、写字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呢?中职学生在知识、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能主动学习的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想学但又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朦胧状态,要想使他们能自己思考、感知、领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需要一种特殊的魅力来引诱。魅力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观察到,特殊的,让人难忘的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如:相同的一段话语,由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普通人、语文教师、学生说出,其效果明显不同。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能使话语产生不同的魅力,让人难忘、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兴趣,甚至时常模仿。著名书法家的字体让人赞叹、羡慕、向往。字写得工整、漂亮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扬,使家长自豪。因此,面对那些不愿学习、知识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我们与其和颜悦色或声色俱厉地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劝说他们学习,还不如用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魅力来无声的吸引他们发生兴趣,自觉学习。
(二)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产生魅力
魅力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语、笑的魅力、声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体的魄力、性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书法的魅力等等。人的魅力可以无所不在,包括发怒、忧伤、哭泣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魅万的源泉。魅力一旦产生就有了一些神奇色彩,,它能吸引人对它作出更多的感情、时间、物质上的投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好,讲课被学生所欢迎,就得有能吸引学生的魅力。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业精,师更亲”,教师有了魅力,学生就愿意亲近你,相信你,接受你的说教。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把课讲得有声有色,还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
首先,在课堂口语上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不读错音,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说普通话。汉字,在中国使用了数千年,其数量、字义在变化中,难记、难认,有些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又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字义;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们念错字,发错音的现象,即使是汉语专业工作者,有时也难免出现误差。但中职学生文字根底较浅,不理解这点,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不允许念错字,读错音的;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一次这样的错误,他们就会认为这位教师没水平,在心中形成长时间的不良印象,直接影响其学习情绪和兴趣,教师形象和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发音、字义研究清楚,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方言,是不同地域的人日常使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习惯性,固定性,但普通话既是我国的国语,又是我国的通用语,作为一名国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为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指导学生说好普通话。要想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就要在说普通话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发音准确、规范,克服方言的影响。如:”事情,shiqing”不能说成”siqing",,生活,shenghuo”不能说成”senghuo"”你,ni不能说成nen"”学习,xuexi不能说成xiaoxi”等等。另外还要有声音的抑扬顿挫、激情起伏的配合等。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说得标准、漂亮、动听,课堂口语就显得生动,有特色,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其魅力就会在学生的欣赏中显示出来了。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能写出一笔好字,且有一定的书法知识。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体现教学思路,显示课文的重点和观点,对学生起引路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板书的形体效能,使板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讲究粉笔书法美。其审美要求是清楚、美观,书体以行楷为主,字的大小适中(以后排学生看清楚为度)。教学实践证明,写得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语文老师,往往比较受学生敬慕。上课时,大多数学生会被教师优美的板书字体所吸引,并努力模仿。风流、潇洒的粉笔书法美,有一种电脑所无法替代的魅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路,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相反,如果教师板书字体潦草,字迹不清,板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好的字体,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写好字,就必须对书法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了不同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他们的形象一直是种楷模,是一种激励人前进的力量。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可产生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语文教师了解和研究书法,不仅对自己写好字大有帮助,而且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向学生介绍各种书体的特点,展示各种书体中刚、柔、平、激烈的美,并把这种美渲染得深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为之着迷,从而自觉参与这种运动中。此外,语文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将知识的范围拓宽到社会人生的”大课堂”,把语文课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健全人格素养等贯穿到教学中。教师可在介绍书法字体的同时给学生介绍著名的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成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等,让学生在向往中把他们当成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生生不息。
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本科教育;现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4084-05
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数字媒体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相互渗透和飞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因此,从2002年开始,各高校纷纷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本科层次教育作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了解国内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教育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数字媒体专业数量、类别及学位类型
我国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分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以历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进行统计,2002年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获准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为首个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2003年浙江大学成为第一个获准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此后,各高校纷纷开办或改办数字媒体专业,至2011年,获批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达到209所,其中独立学院为40所。我国历年获批的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数量与学位类型如图1所示。
1、专业数量
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拉开了数字媒体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这一年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数量大幅增加,2007年有所回落;2008年又开始增长,2010年回落,2011年继续增长。从图中红色线框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数量总体呈螺旋增长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缺口将达到60万。可以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数字媒体专业仍较为热门,数量将继续增长。
2、学位类型
从授予的学位类型来看,数字媒体专业一般授予工学学位,占70.8%,文学学位占27.8%,只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两所院校授予理学学位。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的学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而有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按艺术类进行文理兼招,需要进行艺术类的专业考试。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各高校招均收理工科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也有的学校考虑到艺术素养的重要性,欢迎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报考。
3、专业类别
2007之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较多,主要由一些传媒类、艺术类院校在艺术设计学等相关专业基础上申办。2007年之后,游戏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在已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开始申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导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量多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0年持平),如图2所示。
二 数字媒体专业开设院校地域布局与产业发展
按照我国传统的区域划分,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数量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高校的总体布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大多数高校集中在东部与中部地区,这固然和我国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积弊有关,同时更具有深层次的原因——与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北京、上海、成都和长沙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积聚效应的形成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对数字媒体专业地域布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1、东部地区
在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209所高等院校中,东部地区有118所,占56.5%,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北京和上海作为国家级数字媒体产业基地,对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北京市高校独占23所,辐射了周边天津、河北,辽宁三省(市)。位于上海市的数字媒体专业高校虽然只有10所,但是上海基地园区延伸至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联手为数字媒体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产业环境,同时也带动了这几个省份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广东省向来是我国经济强省,地域优势和产业环境优势非常明显,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共51所,占24.4%。由于处于中部地区的长沙是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基地之一,动漫和传媒业非常发达,所以湖南省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较多,同时还辐射了周边的湖北、江西等省份。安徽省作为上海数字媒体基地外省分园区之一,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较快,也促进了本省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
3、西部地区
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受教育资源配置和经济条件限制,高等教育发展与东部与中部地区相比较为滞后,数字媒体作为新开设专业,也未能走出这一窠臼。西部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为40所,占总数的19.1%,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向重庆、陕西、云南等省市辐射,这四个省(市)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达到了29所,占整个西部地区高校的72.5%,广西则由于受广东省的影响,开设数字媒体专业高校也较多。
篇4
关键词:课程整合;网络媒体;信息平台;教学案例
现在的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是让学生做题,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主了,把时间真正还给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愿意学了,想学了,主动学了才能真正学好。网络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近几年,学校网络班的开设,使课堂更加精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如何让“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网络媒体、平台与课程整合方面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就在于通过课程把网络媒体、平台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网络媒体、平台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网络、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工具和手段,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和课程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媒体学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所谓“通过课程把网络媒体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师与学生借助“网络媒体、平台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而不是完全依赖网络媒体、平台。所以在做课件的时候,教师应该有个先后顺序:对于这一节课,教师应该先从心理上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用语言讲不通的时候,板书不方便的情况下,考虑用多媒体,而多媒体设计也不能直接拿来就用,应该思考哪些能够真正突破这个重点或难点。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用媒体、平台而设计课件的话就是再精美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下面以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一对一”数字化教学。
1.从三维目标看网络、媒体、平台
比如,初中历史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节课有三个目标,了解一战的原因、过程、结果,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体会战争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我们要树立远离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意识。这里教师使用了ECLAS数字化校园综合平台给学生展示出来,学生根据教师在这个平台中出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和提示,一步一步地进行自学,并且用这个平台进行展示发帖交流。如此一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展示合作交流的能力。
2.从教学重难点看网络、媒体、平台
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来看,多媒体播放视频《电视新闻法德休战日报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本节课难点的时候,教师使用媒体直观地展示材料,帮助学生分析一战的原因,要比讲来讲去学生还不明白更高效。
一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很难用语言讲明白三个国家的关系,如果使用“两大军事集团”的历史地图和“一战的过程”趣味过程图,并让学生白板上填写,不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很容易暴露自己不会写的字,其他学生不用教师说也能看明白,同时可以直观地暴露学生不会的地方,方便教师进行订正讲解,这样就很好地将平台、媒体和课程结合起来。
3.“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最大的优势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给学生推荐比较好的网站,方便“吃饱”和“没吃饱”的学生,如果上课教师讲没有学会,可以通过媒体再听专家老师的讲课;如果上课都听明白了,还想学点和这节课有关的其他书上没有的东西,通过媒体也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网站推荐环节很好地将媒体和课程进行了整合,方便学生能够在课后对一战有更多的理解,教师给学生推荐下面的网站,如“人物ABC、西方的风云人物”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一战的知识,为后面学生动手写出自己的感想打下基础,只有看到了,知道了才有话可写。下面使用“三人行”平台,学生在上面发帖交流自己的感悟。“三人行”这个平台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总的来说就像博客一样,我发帖子,学生在帖子下面进行自己的研讨和交流学生回答问题。或是我发一个帖子学生在后面进行跟帖。比较好用的地方是专门按照班级建立的,里面有每个班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他们可以登录进行研讨。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
所以,如果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一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进行了自主学习,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教学应该和传统的手写相结合
通过一段时间网络班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知识记忆得很好,但是让他们写出来不是字不会写就是错别字,所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科基本素养的培养。如何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培养出人才。但是只凭教师讲,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会很狭窄的,所以当然我们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好的媒体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高效地解决用语言无法解决的问题。
同时网络媒体和平台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触动学生的“神经”。让他们能够像玩“偷菜”“保卫萝卜”“植物大战僵尸”这些游戏一样对课堂更加眷恋,更加有魔力。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有趣。如果将网络平台、媒体和课程进行整合并结合在一起使用,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有魔力。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Multisim 计数器 数字电路 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6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09-02
1、前言
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是按照大纲、章节来组织的,老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知识的生产、接受与传递只限于师生之间,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知识逐渐的表现为全球化、去地方化和去个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电路课程的改革刻不容缓。而Multisim仿真软件的出现为该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基础。
2、Multisim技术
Multisim是一个原理电路设计、电路功能测试的仿真软件,能完成从电路的仿真设计到电路版图生成的全过程,有较为详细的电路分析功能,可以完成电路的瞬态分析和稳态分析,时域和频域分析、器件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电路的噪声分析和失真分析等电路分析方法,还可以直接打印输出实验数据、测试参数、曲线和电路原理图,实验中不消耗实际的元器件、实验所需原器件的种类和数量不受限制,实验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设计和实验成功的电路可以直接在产品中使用。本文在Multisim的基础上对数字电路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和改革。
3、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步调缓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都是十来年前的,即便是近几年出版的,也是在以前内容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体系结构基本相同,授课内容主要是原理性的和特点,老师只能在课堂上描述某个芯片的运行结果,不能跟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学生的兴趣不能完全被激发出来。而由于教学时间和环境的限制,老师在理论课上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电路的搭接,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常用的有讲授法、例题法、问题引导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由老师口述一些基本的事实、原理、特点和推理过程,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就可以了。例题法主要是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来掌握使用某个元器件的方法或某个定理的应用,这是数字电路课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部分,有很多芯片的使用,通过大量的例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此部分内容。问题引导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这些方法都是静态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层面也是很浅的,如果课程结束,就很容易遗忘,如果能使学生全身心的起来,自己操作,自己修改,自己调试、自己观察运行结果,这样不但教会了他们使用芯片的能力,而且使他们心、脑、手并用,强化了学习数字电路课程的兴趣,加深了记忆。
还有教学手段方面,多采用板书,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如果没有相应的软件辅助教学,这种方法对于数字电路课程来说,学生表面上掌握了知识,其实并不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最后是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首先是实验设备陈旧,很多实验都是由固定芯片搭接完成,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教材设计的实验内容按步骤做固定的实验,实验内容大多以芯片验证为主,即使是综合性、设计性的,由于学生根本就不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盲目的操作出现很多错误,却不知道原因在哪儿,不会分析问题,更不会解决问题,最终也都是老师设计好图,学生只进行简单的连接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做实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无法促进教学。而且由于设备问题,导致接触不良,学生电路连接完全正确,但是就是结果出不来,浪费很多时间去排除故障,这样不但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4、Multisim技术在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应用
在理论课上通过Multisim技术,把枯燥的芯片描述变成生动的仿真演示,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门电路知识、组合逻辑电路方面、时序逻辑电路方面,可以给学生现场连线,现场演示,改变了以往的叙述过程、原理,使学生边学边用,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电路,通过仿真来自己分析结果看结果。下面是利用Multisim技术对时序逻辑电路分析方面的演示例子。
利用74LS160芯片设计一个5进制计数器。课堂上用清零法来讲,利用Multisim现场设计,需要76LS160芯片、与非门74LS03,时钟信号由信号发生器XFG1提供,并用逻辑分析仪XLA1来进行分析波形。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
利用Multisim中的逻辑分析仪对计数器的时钟波形和输出波形进行观测,得到图2所示的波形图。分析波形图可见,每5个时钟周期输出波形就重复一遍,因此,这是一个5进制计数器。
从逻辑分析仪给出的QDQCQBQA的波形图,还可以画出电路的状态转换图,如图3所示。
由此分析可得,用Multisim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理论设计结果完全吻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选用不同型号的芯片来实现相同的逻辑功能,以便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职业素养。
5、结语
本文提出了目前数字电路课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详细描述了Multisim软件的各种功能,并将该软件引入教学中,进行了实际仿真演示,结果表明,multisim对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修改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直观性和真实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它不仅能仿真计数器,还可以仿真译码器、门电路等其它数字电路,是数电设计、调试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娜.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电路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2]白静.数字电路逻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0:69-71.
[3]黄培根等著.multisim 10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篇6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数学课能否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重要。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效果,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远程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我在讲授《20以内退位减》这一课时,考虑到这低年级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退位减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退位减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退位减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例题的制成课件,如:24-9时,24可用2捆4根小棒来代替,减9也就是从2捆4根中去掉9根,4根不够去掉9根,怎么办?让学生思考,通过看图形学生很快知道,再打开一捆,和4根合起来是14根,这时从14根中去掉9根剩5根,还有一捆合起来也就是15,所以24-9=15。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从中体会退位减法的含义,就是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去减。由于课件直观、形象和学生亲身动手操作,学生看得仔细,参与教学,这样建立的减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制作多媒体课件。优秀的课件能够为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因为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重点没掌握,难点没突破,会严重影响学习目标的实现,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分解重点与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远程教育资源正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搜索很多丰富的教学课件,在教学时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在《认识时间》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并且让学生制定出自己周末的作息时间安排表,让学生学着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认识时间的珍贵,要形成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意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认识时间的兴趣。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上,用在板书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粉笔+黑板+教材+嘴巴”的传统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精讲精练”的特点,适时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可较快地展示演算过程,展示练习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安排习题。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选取资源中的习题精选和拓展练习,设计课堂练习。一是尝试练习:在教学新知识后,从习题精选中选择基本题,并结合课后的“做一做”,紧紧围绕本节教学重、难点,使全体学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二是拓展练习:在尝试练习之后,从“拓展练习”中选择拓展题,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应用远教资源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直观、形象、准确,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还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
篇7
关键词:课题驱动;实践教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12-02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工程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数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数字信号处理在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很强,知识点多,单纯的课堂讲解和实验中的计算机仿真模拟难以使学生掌握所需的实用技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在对目前课程知识结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课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课本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能开展自主学习。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方案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现状
数字信号处理主要讲授离散时间信号和数字信号及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基本分析、实现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以及设计方法。课程内容较为繁杂,难度偏大,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推导普遍感觉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看不到该课程的应用前景而产生厌学的情绪。目前所开设的实验多为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学生用C语言或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后观察实验结果。实验多为验证型,学生只是重复教师设定好的步骤而已,至于为什么这样做,用别的办法能否实现,学生很少想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利于课程的开设和发展。如何使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与实践密切结合,掌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的本领,成为当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课题驱动式教学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实施
课题驱动式教学是将课堂学习、课题设计、实验分析、项目实施贯穿于课程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2]。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解为主线,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更多的注重于基本理论的讲解和方法的传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资料收集和阅读能力等方面有一个综合提高[3]。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课题驱动式教学有以下特点:
1.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解后,由学生围绕针对某一题目自主分析与设计,教师仅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4]。
2.强调知识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从问题的解决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课题的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驱动力[5]。
3.重视研究过程而非结果的评价机制。教师重点评价学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肯定有创新的思维,指出错误,避免学生重复犯错[6]。
《数字信号处理》一般开设在第六学期,学生对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和电子线路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1)课题的选择。课题驱动式教学由学生自主分析课题设计要求,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并实施[7]。根据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经验,指导教师拟定了设计题目。强调题目要与理论知识结合,涵盖主要知识点,略高于教材内容。本次共有20个设计题目,如信号的产生与调制、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语音滤波、语音加噪与去噪、步进电机速度控制、马达调速、交通灯控制、LCD显示等。
(2)教师的指导。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辅分析和引导,对课题的重点和难点加以讲解。设计完成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重点评价设计思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学生在设计中不断提高[8][9]。
(3)组织实施。从2011年3月份开始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级本科班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了试点。全班56人,4人为一组。指导教师拟订的课题已对课题内容、设计目标和成果形式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学生自拟的题目需要和教师共同商定,学生可以在二者间作出选择。课题的实施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对有疑问的课题积极与教师沟通,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深入理解课题内容和设计要求,确定完成课题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章节内容。
第二阶段:根据课题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料收集,认真阅读相关文献,分析所作课题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提取他人在做类似工作时的可用之处,借鉴并整理。
第三阶段:学生根据课题要求和前期准备工作,制订几套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参数特性比较,从中选出既满足技术要求又简捷的最佳方案。制订实施步骤,设计硬件电路或编制算法,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这一阶段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
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 数字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开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生活中电子、网络、智能产品的日常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数字教学课件也在各个院校中被广泛利用起来。多媒体课件如今已经占据了课堂教学主角的位置,使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授过程相对于传统板书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多面地感受所学内容,赋予课程更多的画面感和立体感,并且还可以在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非常实用、高效。这种新颖的现代教学方式,为高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种新时代、新思想的灵动体验,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与学生所认可。
一、多媒体课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显著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并不是简单地将各类不同的信息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这是一种将图形、图像、文字、数据、影像、音像等不同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再通过电子技术进行整合和处理之后形成的一系列系统操作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多媒体课件的科技性便决定了其明显不同于以往传统课堂的机械性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立体,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充满活力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神经,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的创意。对于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多信息的全方位展示有利于综合设计思维的培养与养成。这种教学模式看似以教授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为目的,实则是通过渲染气氛来调剂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又不会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忽略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且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循序渐进地消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突出教学重点
在现今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无疑已经占据主流,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对视觉感受的需求也较高。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结合具体案例给学生观看参考图片时就会遇到信息量不够、书本过于陈旧等问题。而多媒体课件这种结合了画面、文字、色彩和音效的教学形式摒弃了传统的各色粉笔,避免教师繁重的实物展示工作,更加便利、直接的在课堂中演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案例分析更加直观、立体,教学难点一目了然,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教师对课件内容可以随时添加与修改,丰富课件信息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缔结师生互动的桥梁
课堂中,往往学生最怕的是教师提问,教师最怕的是学生“冷场”。而对于艺术设计这一类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多媒体课件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课堂问题,学生在直观感受的驱使下可以产生更多的疑问,同时可以展示学生自己的课堂作品,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这种积极思考、积极发问、积极解决问题的轻松课堂气氛,替代了传统课堂沉闷的说教模式。可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加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一)设计思路
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严格以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的理解思维为切入角度,在课件的设计上突出教学重点,保证图片的时效性及与知识点的呼应性。注意表现形式的新颖、别致,充分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方便学生学习记忆以及参考的教学目的。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不建议设计者堆砌过于庞杂的文字,主体应以大量实际图片案例为主,且字体的风格与字体的大小更应该根据图片需要进行调整。在课件中不便直接赘述的内容可以附加相应网络连接以便于查阅。当然,为了加强教学效果,丰富的短片、可爱的动画以及震撼的音效都是增强学生兴趣的必须内容,这也有效适应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行为记忆等不同记忆类型的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图文设计
由于一般多媒体课件都需要被投影到大屏幕上,因此若想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字体的类型与字体大小的选取方面至关重要。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字体选择不仅需要清晰,更要美观,与整个课件设计风格相统一。但是字体的类型并不需要使用过多,这样并不利于学生记忆,并且更加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觉。此外,图片的展示需要相对独立,图片可以单幅展示,不需要过多文字的添加,主要以教师口述介绍与解释为主,这样学生不受其他元素的视觉干扰,思想自然更加集中。
(三)色彩设计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色彩的搭配设计尤为重要。视觉的第一感知就是色彩,色彩可以影响整个课件的风格与最终展示效果,所以多媒体课件想要在课堂上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套恰如其分的配色方案必不可缺少。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极高,对于教育者而言,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已不仅仅是对知识教授的形式改革,更要通过课堂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感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适应的颜色搭配,学生在学习中就对教师精心的色彩设计有所体会,并慢慢消化和吸收,达到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编排设计
以完美的艺术感官形式表达出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是实现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如果说此时的课件是一件经过设计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那么不同形式的编版就是其艺术框架。这里所谓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平面排版或幻灯片制作,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结合内容的逻辑关系,相应融入图像、动画、音效、字幕等特殊效果,是更加灵活生动的表现手段。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形象、具象的趣味呈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开展设计工作。
三、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与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讲授与操作的统一
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时需要注意课件展示的速度,在课件展示中注意授课进度,以便达到教学目的。并且要充分将课程的讲授与课件的操作相结合,及时调整、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随时关注学生对课件的反应反馈,把握课堂的节奏。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媒体教学为媒介,在由师生共同创建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平等、和谐的启发式互动的教学行为。这种以多媒体课件为课堂主要角色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参与教学的乐趣和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走上了主动的求学。通过对课件的充分开发与设计,并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多方面内容整合的前提下,教师不仅可以亲自操作,更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完善课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把丰富的思维创造力和激荡于心的创作激情变幻为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堂越来越受到师生欢迎,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衡量着院校教学设备现代化方面的即时水平,所以多媒体课件自然而然成为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优秀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绝不是教育者单方面设计的课堂硬性流程,而是真正可以体现课堂教学重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得在其中的教学过程。优质的艺术设计教学多媒体课件,应该更加注重课件的设计感,将教学者对设计的理解融入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以挖掘设计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实际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为重心,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妍,刘超.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创新思考[J].大众科技,2004(8).
[2]黄满忠.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构建“两课”教学新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
[3]李熙明.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探索与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4).
[4]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5]徐江.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篇9
一、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故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首先要注意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
1.创设情境,引发自主探究的需求
学生主动学习,来自内部的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则不会无缘无故地主动学习,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使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
2.要善于运用“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意深入探究,合作交流
二、安排合理,适合探究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多多益善,如果随意地、过多地运用,就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甚至产生副作用。我们在实施探究合作学习时要考虑学习材料是否适合小学生的探究。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小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呢?
我认为适合小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材料应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指学习材料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有利于知识生成,要能促进学生发展。其次是指提供的学习材料是学生最近发展区范围的,让学生有探究这个材料的能力。只有把两个方面结合进行考虑,才能提供适合学生探究的材料。
三、循序渐进,培养技能
探究合作学习是一个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倾听别人发言,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互相帮助。
1.培养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在小组讨论时,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只关注自己有没有发言机会,不在乎其他同学在说什么,使得探究合作学习出现不欢而散的场面。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1)精心设计一些训练学生倾听习惯的活动。如“我想有一个怎样的朋友”,玩“数字传话”等游戏。(2)看一些情境短片,体会能不能倾听别人对他人的尊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分享的习惯
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只关心自己的学习行为,而且把认为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失败后又互相指责埋怨。我认为教师在平时就应当善于抓住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互相帮助”“合作分享”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或在合作学习中采用评选、奖励等办法来引导他们合作分享的正确意识和行为,使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对待探究中的困难,为他人提供亟需的材料。
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在合作学习中,质疑往往只是少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提出的问题,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体现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民主平等,营造氛围
1.要建立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环境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师生间的不平等交往。这是探究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效性的真正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做好“生之师”“生之友”“生之生”,用信任、关注、赞美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自主探究,从中体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2.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
因为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公开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给学生探究合作的时间太少,使得探究合作只是少数成绩优良学生的活动,大部分学生还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弄清怎么回事,使得探究合作变成一种形式。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含和特征,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质。
篇10
关键词:字体,版式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用
字体设计和编排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方向和行业实践中都有着广泛运用的重要基础技能。随着时展,各学科之间的交融逐渐加深,本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字体设计和编排设计课程,被合并为字体与版式设计、并逐步推广为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空间进行规划布局、测绘与施工等,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平面广告、宣传册、包装、书刊、用户界面等设计形式并无交集,且环境艺术设计之成果展示时所需的册页、海报等形式,却又是视觉传达设计层面之字体与版式设计的综合运用。
一、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需求
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授的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字体设计、编排设计两门课程的综合与简化,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字体与版式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也需要选择其应用价值最强的部分来合理教授给学生,且本课程的讲授与实训,还需要紧密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需要。以字体设计为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训中会学习很多种字形变化、造型的技法,还将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分类训练,如食品类字体设计与服饰类字体设计及工业机械类字体设计的风格、造型必定是大相径庭的,需花费较长时间分别训练;而在环艺专业的字体训练中,则仅以建筑类和房产营销类字体的设计表达需要为准绳,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学会适合本专业应用和表达需要的技能。版式和编排也是如此,所有案例和实训皆以建筑、园林、房屋、室内设计类的展示宣传需要为基础,培养学生构图、造型、配置色彩的能力。
环艺专业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训的汇报展示时仍需能设计具有一定个性的标题字体,例如一个餐厅、茶座的室内装饰设计在进行方案整体展示时,可以使用电脑中的字体作为标题字体,但电脑中的字体风格未必与室内设计的风格相一致,这时就需要作者自行设计字体:假如室内装饰风格设定为小资情调,则标题文字不妨做出倾斜、错位处理并在字形笔画间连接卷发、心形等附加造型元素;而若室内风格为工业、钢铁机械之硬朗格局,则设计方案展示中的标题字体应有力度、粗犷。即便设计者不自行绘制标题文字造型而选用电脑中已有的字体,也必须懂得根据文字涵义、设计方案的整体风格来决定文字造型和色彩的基调,这是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必须掌握。环艺专业学生学习字体设计仍需学会文字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技法、仅在实训内容上缩小范围;教授排设计时也需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电脑字体来表现编排界面中的不同文字,学会运用不同色彩和辅助图形来丰富版面的层次。这是教师在针对所有专业的字体、版式设计教学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仅在实训内容的行业范畴大小上有所区别而已。
二、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大专业之间本相互交融和渗透,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及其他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技能亦大有益处,能增强自身的行业、专业适应能力。环艺专业的强项,是对室内、庭院等空间进行规划布局,这其中需用到点线面原则,环艺专业以树木、家具、房屋为点,道路、走廊等为线,而字体和编排设计等平面设计项目中以段落文字、标题、图案、符号等为点线面,虽外观、尺寸有天壤之别,但所运筹规划的思路本相通。色彩的配置和规划就更不用说了,室内装饰的整体色彩布局与版面编排中所讲究的原则完全相同。而且,在学习标题文字造型时,对文字变形所做的拉伸、附加元素、合并局部等处理手法,与室内设计中运用空间造型的技法相通。可以说,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来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对个人的设计思维、运用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对本专业的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中开设字体与版式设计等课程,能锻炼学生综合性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展示、表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解析,有论述不周之处,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可,编排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初探[J],大众文艺,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