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指标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全面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财务指标作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补充价值,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和设计必须坚持全面性、广泛性的特点,应当涵盖财务指标所不能涵盖的方面。并结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重点关注顾客、员工、企业成长、创新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2.行业性
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必须立足于行业自身的业务经营范畴和行业特殊性。作为设计院,图纸设计涉及化工、化纤、工程等行业,所以必须找出自身设计行业和业务涉及行业的共性和特性,选取指标。
3.可行性
非财务的指标的难以量化是其特点,但在选取企业非财务指标时,要尽可能地用可量化的指标来反应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比如用次数、效率等具体性指标。
4.客观性
由于企业业务涉及行业较为多样,因此选取符合设计院特色的非财务指标时,应避免标准单一的缺陷,应尽可能地以体现客观性的数学公式为测算尺度,确保非财务指标的客观性。
二、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内容
根据目前在企业中最广泛应用的7类非财务指标,针对企业特点,选取了4类非财务指标,预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顾客满意度
是客户满足情况的反馈,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是一种心理体验。客户是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了能定量地评价顾客满意程度,引入顾客满意率评价指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和抽样调查形式进行测度,同时可以拓展为客户对重点项目、设计人员满意率评价指标。在调查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应收账款的清理回收也是设计院不可忽视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应收账款回收率的重要补充,可以针对客户的信誉引入客户信誉评价指标(根据每位整体资信条件、客户付款进度、重要程度等方面确定不同的加权值),为企业客户管理方面提供评价指标。
2.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产品的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水平,具体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在生产阶段符合企业制造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二是产品在售后阶段符合顾客使用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设计图纸是设计院的重要产品,可以引入图纸差错或者返工率进行评价,计算图纸差错或返工率=图纸出错或返工数量/总图纸数量。差错率要和具体设计人员相结合,可以考虑员工月均出图量、现场服务次数等生产效率指标。
3.企业学习、创新能力
学习和成长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员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员工积极性与其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员工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则企业整体进步将受到影响。企业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指标进综合评价:员工辞职率、员工出勤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次数、业务技能考核指标等。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作为技术性单位,设计院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综合评价:科研开发专职人员比率、科研开发费用率、项目创新时间率、技术进步贡献率等。
4.市场份额
指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销售量占整个市场销售量的百分比,直接反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满足程度。作为设计企业,能否保持旺盛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企业在对此方面能力分析时,可以应用以下指标:传统业务比率、新增业务比率、业务分地区比率、业务分行业比率、新客户增长率、客户年签约次数等。
三、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的应用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在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取代财务指标。如果非财务指标取代了财务指标,财务分析只是空洞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2.非财务指标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非财务指标的设置还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此类指标的持续分析、评估和检测,以此来摒除非财务指标的主观性,以更好的提高非财务指标的可执行性。
四、总结
篇2
关键字: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 上市前后比较
一、引言
一般认为企业上市后能获得大量资本,改善负债结构,提供资信等级;能引进科学的管理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知名度和行业地位,强化品牌,从而推断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趋好,各项财务指标将优于上市前。因此,本文以2011年国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其上市前一年、上市当年及上市后一年的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增长能力指标,观察企业上市后的财务指标是否得到改善。
二、企业上市前后财务指标比较
2011年国内首次公开发行的企业共276家,由于在各个板块上市的企业存在规模差异,以下比较将分别上海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进行。
1.盈利能力指标比较
本文选择的盈利能力指标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2011年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共37家,其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指标比较见表1-1(本文所有图表数据摘自wind资讯):
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共114家,其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指标比较见表1-2: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共125家,其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指标比较见表1-3:
从表1-1、1-2、1-3的比较中可见,企业上市当年及上市后的盈利能力指标均低于上市前一年,呈逐期下降趋势,盈利能力未见提高。
2.偿债能力指标比较
2011年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偿债能力指标比较见表2-1:
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偿债能力指标比较见表2-2: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偿债能力指标比较见表2-3:
从表2-1、2-2、2-3的比较中可见,企业上市当年及上市后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上市前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得到明显改善,说明企业上市后偿债能力提高。
3.营运能力指标比较
2011年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见表3-1:
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见表3-2: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营运能力指标比较见表3-3:
从表3-1、3-2、3-3的比较中可见,企业上市当年及上市后的各项资产周转率均比上市前有小幅下降,营运能力未见改善。
4.增长能力指标的比较
2011年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增长能力指标比较见表4-1:
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增长能力指标比较见表4-2:
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增长能力指标比较见表4-3:
从表4-1、4-2、4-3的比较中可见,企业上市当年及上市后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均有下降,利润总额在上市后一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而由于企业上市当年发行股份增加大量股本和资本公积金,使得当年的净资产增长较快。
三、企业上市前后财务指标变化的解释
以2011年国内首发上市的企业为样本进行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比较,除偿债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外,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指标在上市当年和上市后一年均比上市前一年差。出现上述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释:(1)企业上市定价普遍采用市盈率方法,为提高每股收益从而提高发行价格,增加融资额,企业有做好上市前一年业绩的动力,上市后难以保持高速增长;(2)企业上市后为了迎合资本市场需要或市场概念,经营方向可能有所变化,与上市前相比投入主业的资源和精力可能有所减弱;(3)企业上市后经营多样化,企业可能投资一些并不熟悉的项目,造成经营效率低;(4)企业上市后原控股股东的股权摊薄,企业股权结构分散,治理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增加了成本,降低原来的决策效率;(5)企业上市募集大量资金,可能造成资金闲置,资金使用效率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座[J].财务与会计,2001(9).
[2]刘冬莉.对一级市场审批制度的反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
[3]谢玲芳,朱晓明.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1).
[4]孙燕.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经营业绩变化及原因分析.东北财经大学,2010.
篇3
论文关键词:云南铜业,综合财务指标,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化,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各方面投资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关心的主要问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通过会计报表及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反映,但单一的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某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财务指标,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客观、合理地对上市公司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综合财务指标在现代财务分析中已被广泛采用,综合财务指标是将若干相关程度较高的财务指标根据一定的权数综合计算而得到的一个评估指标论文格式。在现行的财务工作中,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依据主观或经验事先设定好的,这难免会给评价结果带来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依据财务指标内部结构关系来确定各指标权重,避免了人的主观随意性综合财务指标,从而能对云南铜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客观、合理地综合评价。
二、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 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 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 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 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 即Var(F1)越大,表示 F1 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F1 应该是方差最大的, 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 P个指标的信息, 再考虑选取 F2 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 F1 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 F2中, 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 F2)=0, 则称 F2 为第二主成分, 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 ……, 第 P个主成分论文格式。
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研究问题选取指标与数据;
2.进行指标数据标准化( SPSS 软件 Factor 过程自动执行) ;
3.进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
4.确定主成分个数 m;
5.确定主成分 Fi表达式;
6.进行主成分 Fi命名;
7.计算综合主成分值并进行评价与研究。
三、对云南铜业的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一)选取指标与数据
依据上述评价方法,我们选取云南铜业五年内的财务指标(见表1)。具体指标如下:每股收益(x1);净资产收益率(x2);流动比率(x3);速动比率(x4);资产负债比率(x5);净利润率(x6);总资产报酬率(x7);存货周转率(x8);总资产周转率(x9);固定资产周转率(x10)。在计算过程中,原始指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
表1 云南铜业财务指标的原始数据
年份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2005
0.30
9.56
1.03
0.39
81.91
2.72
1.83
1.68
0.67
3.29
2006
-2.22
-78.22
1.01
0.59
79.58
-11.28
-11.42
3.58
1.01
5.88
2007
0.73
13.96
1.21
0.77
75.17
2.97
4.20
3.86
1.41
10.13
2008
1.51
34.01
1.20
0.51
75.13
4.29
10.35
5.18
2.41
14.93
2009
0.62
19.60
1.07
0.55
69.22
3.68
6.34
3.94
篇4
关键词:财务指标 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货币时间价值
财务分析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报表,借助于一系列的财务分析指标,将原始的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易于理解的可读性信息,帮助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总结、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与发展趋势,企业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分配等各方面有价值的信息。总体而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四个重要方面构成。我国的财务指标体系发展到现在,虽然有很大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及对企业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但在财务指标计算方法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性。
一、文献综述
(一)现有文献的研究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财务指标体系及具体指标分析中存在的缺陷,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大量的改进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1.陈俊等学者提出: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对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使用较少。传统指标大都是运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来,无法完整地反映企业实际现金运用情况,导致指标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及收益质量,从而掩盖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2.王彦忠等学者认为:传统指标无法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收益质量。偿债能力指标用到的流动资产包含大量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指标中存在诸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及收益质量。
3.肖斌等学者指出:第一,一些指标的分子分母计算口径不一致。例如“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母是平均资产总额,包括了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但分子仅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因此该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企业间缺乏可比性。第二,一些指标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不同时点上资产价值有所不同,而很多指标计算时没有考虑期初期末不同时点货币时间价值。第三,缺乏对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考虑。因为财务数据的形成受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财务指标分析不能局限于财务数据的分析,而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
4.部分学者认为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使用财务报表上的数量性资料,很少考虑非货币计量因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多表现为人才、技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竞争,而这些非货币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缺乏充分的反映。
(二)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
通过查阅近期资料,笔者发现对于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局限性,财务管理学研究做出了改进。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财务管理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财务管理学》两书中有关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就有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第一,指标体系包含了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债务比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等,大大提高了现金流量指标的比重;第二,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时把无形资产从股东权益中剔除,尽量保证了分子分母计算口径的一致性;第三,增加了现金营运指数、净利润现金含量和主营业务收入现金含量等指标,从而保证了对企业收益质量的分析;第四,增加了对企业短期、长期偿债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外环境;第五,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可以通过结合平衡积分卡,增加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非财务分析指标,使得企业更加关注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并且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更加关注企业的非财务性指标,如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案及策略。但是,它们基本上都停留在指标元素界定和指标体系完善的层面上,而对各个具体指标在计算方法上却无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当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时,一些缺乏时间相关性指标的计算方法会发生改变。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缺乏时间相关性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动态平均法,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出客观反映企业实际状况的财务指标,并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对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改进构想
(一)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在财务指标的计算中,尤其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要用到“平均”的概念。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这些指标的计算有很大相似之处,即分母都是根据“(期初+期末)÷2”计算的简单算术平均值。笔者认为这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存在三点不足:第一,仅用期初和期末数据,忽略了当年其他月份的实际情况,容易偏离实际。特别当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期初期末数据就不具备代表性;第二,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之一,它揭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些指标忽略了货币时间价值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三,当企业处在特殊时期时,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期初和期末数据更不具有代表性,甚至2008年全年的数据都不具代表性。因为每个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各不相同,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特殊时期的数据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
(二)对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改进构想
鉴于现行指标的计算方法过于简单,容易导致得出的指标偏离实际,本文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其他指标计算过程类似),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出如下建议:
1.当期初数和期末数具有代表性时,采用期初期末加权平均法
当企业运行正常时,企业的生产销售在各个时期较为稳定,“应收账款”的期初期末数能够代表企业的正常水平。但是,由于期初数和期末数对企业当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对掌握的不同时期的信息资料不能一视同仁,实际上近期信息资料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必然大于远期信息资料。所以期初数和期末数的地位不同,不可直接简单算术平均。为了客观地反映该问题,我们对期初和期末资料进行不同处理,即对期末信息资料给予较大的权数W2,以增大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而对期初信息资料则给予较小的权数W1,以减小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后计算期初期末的加权平均值。具体W1、W2的值由“德尔菲法”确定,此法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此处不再赘述。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期初余额×W1 +期末余额×W2
(1)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2)
2.当期初数和期末数不具代表性时,对全年数据进行加权平均
①不同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不同。如:企业一年中前10个月的“应收账款”余额都比较大,但企业制度规定年末必须把“应收账款”全部或大部分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母较小,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虚高的假象。②当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应收账款”余额在一年中分布不均匀,导致期初数与期末数都不具有代表性,从而无法反映企业本年度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以下是笔者的建议:
①只在期末计算当年12个月(或按季度)的应收账款余额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大小由信息资料的远近期分别赋值,远期权数小,近期权数大,采用德尔菲法),然后再计算期末应收账款周转率,使得周转率计算值更贴近企业实际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3)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4)
(其中,X1,X2,...,X12分别代表第1月到第12月的应收账款余额,W1, W2,..., W12分别代表每个月对应的权数)
②在当年每个月末(或每个季度末),滚动计算应收账款加权平均数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保证了企业能及时得到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信息,加强事中管理,掌握主动权,而不是在年末计算一次,仅仅事后评价。此法下计算公式类似于(3)和(4)。
3.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而年初余额与年末余额是不同时间点上的货币数值,因此它们不可直接相加减,特别当年初余额较大时,它一年期的时间价值无法忽略。笔者的建议是:
①如果“应收账款”期初期末数据具有代表性,则先把期初余额折算为一年期的终值,再计算这个终值与年末余额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然后再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从而保证期初数和期末数在同一个时点上,才具有可比性。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期初余额×(F/P,i,1) +期末余额]÷2
(5)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6)
(其中(F/P,i,1)表示年利率为i,期数为1的复利终值系数)
②如果“应收账款”期初期末数不具有代表性,例如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先计算每个月(或每个季度)余额的终值,再求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分母,用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此法下公式类似于(5)和(6)。
4.对处于特殊时期的企业,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仅仅利用2008年的年初年末数据不足以代表企业正常条件下的应收账款水平。此时可以参考历年的应收账款余额,比如2005年、2006年、2007年,然后根据时间远近分别赋予它们权数W1、W2、W3、W4, 其中W1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X2005×W1+X2006×W2+X2007×W3+X2008×W4 (7)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8)
(其中,X2005、X2006、X2007、X2008分别代表2005年至2008年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5.在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中,如果企业销售收入在当年12个月里分布不均匀,存在季节性销售,比如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多,后面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很少,当分母考虑的货币的时间价值时,分子也应该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应该计算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的销售收入的终值,再求和,即为全年的销售收入,从而保证了分子分母的一致性。
三、小结
本文归纳总结了学者对财务指标分析系统及具体指标当中存在的局限性的改进策略,虽然这些局限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针对指标计算方法的缺陷却无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动态平均法计算财务指标。新的计算方法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在时间上的差异和忽略特殊情况的偏差,同时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使得这些指标更贴近企业的实际,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具有参考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利于决策的依据。同时,按照滚动平均法计算的指标也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加强企业的事中控制的主动权,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俊.企业现行财务指标分析的改进构想[J].会计之友,2006(8):28-29.
[2]王彦忠.浅析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J].中国总会计师,2008(9):70-71.
[3]肖斌,欧晓晖.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修正[J].财会月刊,2006(5):17-18.
[4]王文华,章毓育,钱静芳,安宁.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03-239.
篇5
(一)样本选取 本文研究的样本是对2006年~2008年我国并购案例的选取,样本主要来自《中国并购年鉴》,研究中用到的并购双方公司的财务数据主要来自金融界网站。所选取的样本中收购方都是上市公司,选取的原则如下:选取的样本都不涉及关联交易;只选取在公开信息中披露与研究相关的财务数据的并购案例;研究中所选取的并购案例都是以现金支付,这符合我国大多数并购中的支付方式;选取的样本均为并购方。通过筛选,我们最终从符合条件的1677个并购案例中随机选取了60起作为研究样本。
(二)财务指标选取 对于具体公司而言,其经营状况总是要被量化的,而财务指标便是这个载体。公司的运营状况如何都可以从财务指标中得到答案。财务指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分别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的研究思路最终选择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公司并购前一年(-1)、并购当年(0)、并购后一年(1)分别观察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变化,并对比三组不同的溢价水平,最终观察不同溢价水平下财务指标的变化。
二、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公司溢价率 本文中,将样本分为三组,分别为没有支付溢价率(A组)、溢价率小于20%(B组)、溢价率大于20%(C组)。然后观察溢价率高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其中:20%取自于60家样本的平均溢价率)。本文溢价率计算公式如下:
溢价率=(成交金额-目标公司平均净资产)/目标公司平均净资产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随机选取的样本中,产生溢价的共有43家,占到总样本的71.67%,可见在我国企业并购中,支付溢价是很普遍的现象。
(二)样本公司股本规模 由表2可以看出,A组中股本总额在2亿元以上的有15家,占到A组总数的88.24%,B组中股本总额在2亿元以上的有24家,占B组样本总数的80%,C组中股本总额在2亿元以上的有9家,占到C组样本总数的69.23%。而平均股本由A组到C组分别为5.2亿元、5.6亿元、6.5亿元。通过分析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股本规模较大,或者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公司,更容易在并购中支付溢价,并且股本规模越大支付溢价的幅度也随之上升,这一发现验证了管理者自负假说,Roll(1986)指出并购方的管理者因为盲目乐观、过度自信,最终在并购中支付了过高的溢价,致使自身损失惨重,而目标方却获得了超额收益。
三、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分析上市公司的并购是否取得成功,主要看其经过并购后的经营业绩,即绩效是否取得实质性提高,而基于样本公司公开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来评价经营业绩是可行的,虽然财务指标,尤其是利润指标经常受到操纵,但是陈晓(1999)实证结果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信息含量的假设。冯根福(2001)的研究也支持了上述观点。在研究样本中,溢价的支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溢价支付的程度却有差别,本文依据样本平均溢价水平20%为界限,将发生溢价的样本又分为了两组,即低于20%的低溢价组(B组)和高于20%的高溢价组(C组),然后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溢价程度高低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其中事件期定为三期,并购前一年(-1),并购当年(0),并购之后一年(1)。
三组样本公司在并购前后三个时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可以见表3、表4,变化趋势见图1。
结合上述图表发现,A组在并购当年和并购之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较并购之前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9.8%,27.94%。通过对A组样本公司调查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二:其一是政府干预,由表4可以看出,A组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三组当中是最高的,地方政府为了粉饰GDP,将一些亏损企业或者临界破产的企业分派给优质企业,致使优质企业绩效出现滑坡;其二是对目标方信息了解不彻底,在该组样本中所涉及到的并购金额相对较小,交易价格大都是根据评估的近期净资产数额来确定,等额甚至低于该数额成交,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大量样本表明该类目标公司中大部分存在问题,比如债务缠身面临破产清算等,有很多隐性的信息,这些是在账面上无法显现的。而并购方只看到了小部分的问题以及诱人的成交价格,待并购完成之后这些隐患才显露出来致使企业业绩下滑,这就是所谓的并购陷阱之一。B组和C组情况类似,在并购当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有所上升,尤其是B组上升幅度较大,但并购之后开始下滑,这一结果和孙铮、王跃堂(1999)的研究结论相似:与未并购前公司的业绩变化比较,并购后公司的业绩有显著提高,业绩变化与并购参与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无关。以及王慧娟(2001)通过对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的研究发现并购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当年有所改善,但在并购后第二年回落,公司业绩没有因并购而得到改善。此外,支付了高额溢价的C组在并购当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增幅低于支付低溢价的B组,但是并购后的降幅去比较高,而A组的降幅是最小的。由此可以得出溢价支付越高,对并购之后的公司绩效越不利。
三组样本并购前后每股收益(EPS)的变化率见表5、表6,变化趋势见图2。
结合上述图表发现,变化趋势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类似即:A组在并购当年和并购之后平均每股收益均较并购之前均有所下降,这一结论被冯益湘(2001)证实,即通过对反应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等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并购之后公司的获利能力低于之前的整体水平。另两组先升后降,变化较大的是B组,并购当年增幅最高,为133%,A组C组分别为-1.75%,38.24%。而并购之后C组降幅最大,为59.57%,A组B组分别为48.21%,52.34%。可见降幅随着溢价率支付的幅度呈正向变化,即溢价率支付越高,降幅越大。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资产减值 财务报告 财务指标 获利能力 营运能力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有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理论的角度,资产的价值与预期能带给企业的经济利益是恒定不变的。但是,任何事物均处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之中,并且与其他物质相联系,不可独立存在。因此,资产的减值是环境变化的自然结果。总体概括,资产减值可以归咎于两大因素。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例如新技术的产生、汇率起伏等。另一方面是受企业内部环境影响,如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改变用途等。为了公允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和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就显得意义重大。财务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成为投资者与决策者了解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参考。基于此,作为企业管理一部分的财务管理与财务信息产生联系,进而与资产减值息息相关。下文将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个方面浅析资产减值与财务管理的密切联系。
一、坏账准备与运营能力
一般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这种方法也体现了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的准确与合理性。无论本期增加新的应收账款还是收回前期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是把期末应收账款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企业经验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对未来可收回金额做一个全面保守估计。会计中对于计提坏账准备的处理,会直接导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减少。运营能力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所以在一个企业有相同的赊销销售额时,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越多,应收账款周转率X越高,也即企业对未来应收账款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越保守,应收账款周转率X越高。通俗地理解,就是每一元钱的应收账款,在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里可以创造X元的销售收入。因此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意味着收账迅速,账龄较短,短期偿债能力强,坏账损失少。企业通过对于较高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将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适量减少坏账计提比例,如此循环,企业会达到一个适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的恰当的余额百分比。
二、存货跌价准备与偿债能力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不同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还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加工后再出售的存货。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在期末对于同一类存货进行计量还要区别有无合同。有合同存货估计售价按照合同约定售价,无合同存货按照市场售价,二者需要分开计提,不可相互抵消。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净值填列,既存货账面价值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的价值又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密切相关。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含有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企业的存货期末报表数据直接影响了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例如:A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A公司于2012年7月3日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13年2月9日,A公司应向B公司提供甲产品10000件,每件1000元。2012年12月31日,甲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700元,预计的销售税费均为每件20元。2012年12月31日A公司货币资金350万,应收账款520万,交易性金融资产200万,存货只有甲产品,产品库存20000件,每件成本800元。A公司无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250万。此例中,有合同的甲产品可变现净值为980万(10000*(1000-20)),高于成本800万(10000*800);甲产品无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为680万(10000*(700-20))低于成本120万(800万-680万),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0万。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应列示1480万元。由此得A公司流动比率=2550(350+520+200+1480)/1250=2.04,速动比率=1070(350+520+200)/1250=0.856。若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流动比率=2670(2250+120)/1250=2.136, 速动比率不变仍为0.856。可见,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不受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但不提或漏提存货跌价准备则会导致存货价值和流动比率的虚增,进而影响决策者在筹资融资方面的决策。流动比率过低,表明企业难以按期偿还账务;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动态,竞争产品价格波动,技术发展等因素,科学地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和提供可比的偿债能力分析数据。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获利能力
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计提。计提时,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计入损益类账户“资产减值损失”,直接结果就是本期营业利润减少,并将进一步导致获利能力指标的营业利润率下降。本期期末按照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的减值准备,实际可认为是对以后会计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提前加速折旧,在以后期间无论是继续计算折旧额还是处置固定资产,都将会减少以后期间的折旧额,也即减少以后期间当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假设企业的营业收入稳定不变,则最终体现在下一会计期间营业利润率上升。
例如:A企业最近5年营业收入稳定,企业设备账面原值500万,使用寿命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至2011年末累计折旧200万,尚未计提减值准备。2011年末设备发生减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万,A企业无其他固定资产发生减值。例中,A企业2011年末设备账面价值240万(500-300-60),2012年的年折旧额为80万(240/3),比计提减值准备前的年折旧额减少20万(100-80)。若A企业照常计提折旧,2012年的营业利润率上升;若A企业在2012年出售设备,出售产生的营业外收支不影响营业利润,但出售前计提折旧额仍然少于2011年折旧额,因此本期营业利润率也呈上升趋势。但是,A企业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没有变化,只是2011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递延结果。因此,可以看出仅凭借营业利润率指标,无法准确判定企业是否真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潜力壮大。
四、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获利能力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与处置的会计处理基本与固定资产相同。二者的折旧、摊销处理均计入当期费用类账户,处置均不影响当期营业利润,故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
篇7
关键词:竞争力 竞争策略 差异化 财务指标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公司竞争力的强弱,对于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甚至是生死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判断一个公司的竞争力,通常用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等指标进行估测,但是美国竞争理论的教父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可以更全面,更精准地揭示竞争的各个基本要素。竞争要素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这五种竞争力包括: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既有竞争者,新加入者的威胁,及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那么这五种竞争力如何分析呢,最好的工具就是财务指标。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更精准地判断一个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竞争力。
①供货商的议价能力。主要观察供货商的数量以及应付款项。如果供货商的数量众多,彼此之间会产生自然竞争,公司对于单一供货商不产生依赖,反而可以利用这种竞争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对于其上游供应商是非常强势的,因此大多采用赊销方式进行,有大量应付账款,同时自身现金流状况非常良好。不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很少有同供货商的议价及赊销能力。通过横向对比就会发现,行业内竞争力强的企业,其账期要比其他公司要长,这个在财务应付账款上非常明显,因为占压了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公司资金风险也会进一步降低。单独的应收账款净值指标并不能告诉我们多少有关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信息。但是,将其对比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从这一指标上,我们能得知很多信息。在激励竞争的行业,有些公司试图通过提供更有利的支付方式来获取竞争优势(公司可以给采购商或承销商120天的付款期限)。而这导致销售增加的同时,应收账款也随之增加。如果一家公司持续显示出比其竞争对手更低的应收账款占总销售的比率,那么它很可能具有某种相对竞争优势。
②客户的议价能力。这项主要观察预收账款。如果公司竞争力比较强,会出现货物供不应求,客户主动打款提货或者预定,因此,财务预收账款一项会比较明显。一般越是竞争力比较小的公司,对于客户赊销情况越严重,同时从库存一项可以比较出不同行业地位公司的竞争力情况。竞争力强的公司,库存周转速度大多较快。当我们识别一家制造类公司是否具有某种持续性竞争优势时,应查看其存货和净利润是否相应增长。如果答案肯定,则意味着该公司能找到一种有利可图的方式,从而增加销售,这必然会导致存货相应增加,以满足源源不断的订单。
③既有竞争者。竞争战略有个中心问题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位置。竞争位置会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是高出还是低于产业的平均水平。即使在产业结构不佳,平均获利水平差的产业中,竞争位置较好的企业,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业内几个竞争者的毛利润率水平可以判断不同的竞争者的竞争优势。毛利率水平不同行业间的比较反应的是行业前景的差异,而在同行业内的不同反应的是行业内竞争力的高下。一般行业的领导者由于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可以取得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处于行业较低地位的公司,大多采用降价促销,以价格优势对抗,因此所获得的利润率水平明显要降低很多。
④新加入者的威胁。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产业的获利能力,它们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的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一般来说,行业的领军企业,具备竞争优势,会考虑整个产业的格局以及建立较高的进入门槛以阻止新加入者。在财务上,一个新兴行业往往有非常高的毛利率。因此会有很多潜在想加入的竞争对手。如果这时候行业的领军企业迅速带领行业把整体毛利率水平下降到和其他行业相比较正常的程度,新加入者会发现进入行业变得不那么有利可图,从而打消进入该行业的计划。但是领军企业自身的具有竞争优势,利润水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自身经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反而会逼迫行业内无竞争优势者出局。这种情况在成熟行业最为多见。
⑤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行业内越是优秀的公司越能发现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仔细分析该公司(多数的领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研究该公司把最重要的资源投向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这个行业关键点。替代品或服务很多时候来自于这些领军公司的研发。需要着重分析这一部分的财务数据,然后对比自己公司相应财务数据,找到差距,进行改进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上面分析了五种竞争力在财务指标上的反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这些数据的变化。如果公司财务指标和行业数据同步增加或者减少,说明公司处于稳定期。如果行业数据增加,公司数据增加幅度更大,说明属于在朝阳行业中高速成长,反之公司情况比较差了,要马上采取措施。另外要注意观察“持续性”,即各个指标是否保持“持续性”,持续性表明公司竞争优势的“持久性”。
那么作为一个公司,如何具体选择何种有效的竞争策略呢?通常公司在市场中的定位非常关键。如何确定自己的定位,仍然还是需要分析自己在市场上面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分析呢,还是通过财务数据。将上述各个财务指标进行横向(同行间)和纵向(自身不同时间的数据变化)比较。尤其注意的是,如果自身不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一定要和行业龙头地位的公司进行数据对比。
明晰自己的情况后,需要设定目标。一个好的策略的第一步是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主要的目标就是有投资就要有回收。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造成日本现在经济下滑的悲剧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回收政策,现在他们正在付出代价,以往的日本公司只注重企业成长或市场占有率,这是非常不明智的目标抉择。唯一明智的策略目标就是投资报酬率,也就是利用资本投资是为了要获得很好的回收。因此,企业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有正确的目标吗?我们正在实践这个正确的目标吗?现在有一些专门的经济指标特别强调这点。
设定策略的第二个原则是环顾你所在的产业,公司要有能力从产业中得利。你不能制定策略却不知道你在和谁竞争?而产业生态也会直接影响到你的营运绩效,因此了解这个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的获利程度非常重要。刚才上面的横向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现在原则所需数据。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任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应用五种竞争力的结果。将这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确实做到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等。最理想的状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化的特点。但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全产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范围内实现其目标,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
竞争优势是所有战略的核心,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出选择,必须决定希望在哪个范畴取得优势。全面出击的想法既无战略特色,也会导致低于水准的表现,它意味着企业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陈小悦译.
篇8
[关键词] 数据挖掘;财务指标;模糊识别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0036-02
随着全集团ERP系统的逐步推广,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对决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财务分析的一大难题。本文将模糊识别算法引入到财务分析工作中,结合本企业实际决策分析需求在SAP BW平台上设计一个财务指标分析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深入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该系统能够智能挖掘出有效信息,并将结果直观、友好地呈现出来。
1 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对各公司的经营指标,能够即时监控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发现和纠正企业管理活动的重大失误和波动,及时发出警报,建立免疫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本系统需要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预警。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分析包括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发展能力分析包括资本积累率。
6 改进方向
本系统虽然已经完成了财务分析的初步要求,但分析的面还太少。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加入财务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分析,使分析更加全面具体。另外在识别出样本集的好坏等级以后,可以使系统自动对识别结果做出结论并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就能够给决策层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Biao Fu,Henry Fu.SAP BW:A Step-by-Step Guide[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6-267.
篇9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29家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数据,从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股本等9项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认为财务指标可以归纳为营运能力、资产价值2个因子,其分别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和资本价值情况,为财务状况分析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
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并且随着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我国股市规模较小,而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这种现状,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不同行业股票的加入,国家在进行必要的政策改进之外,投资者必然要对这些股票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就成为投资者的研究对象。但是如何选取以及选取哪些适当的财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上市公司运营状况的分析结果,除了对财务报表的宏观分析之外,关键在于要运用数据的财务分析技术,通过财务报表数据看到公司的营运能力、资产价值情况,把握其未来的发展状况。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因子分析是一种很有效的降维和信息萃取技术。因此,我们将利用因子分析技术,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提取出主要信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2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6年财务数据的总资产、总股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将这九个指标归结为两个因子。
2、研究方法
对上述29家上市房地产公司的9项财务指标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因子分析。
三、实证分析
1、数据的获取
分析指标数据的获取是2006年度报告的财务指标经汇总计算而来的,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具体评价指标数据由于太多在此不便展开。
2、数据分析
(2)因子旋转。为了使潜在的因素意义更为明确,分析的结论更为真实,将因子载荷矩阵按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分离,可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从表2可以看出,总资产、股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第一个因子上有很高的载荷;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在第二个因子上有很高的载荷。根据因子所代表的具体指标的含义和现实的需要,可以把这两个因子命名为营运能力、资产价值因子。
篇10
【关键词】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资产 效率 营运能力
一、企业营运能力的内涵以及目的、意义
(一)企业营运能力的内涵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及意义
1.营运能力是社会生产力在企业中的微观表现
是企业各项经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资源、涉及到财务的一些资源,以及能够使企业发生一些变化的生物资源。广义的营运能力是企业所有要素所能发挥的营运作用;狭义的营运能力是企业所有要素所能发挥的营运作用;狭义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率,不直接体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
2.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科学合理的分析,能够给予投资者非常清楚的投资方向,尤其在于资产的合理性分配和财务的安全性方面,而这两方面也是投资者最为关心,最为关注的点。
3.有利于债权人进行决策
企业的营运能力能够充分的反映企业的的资产利用率和企业销售情况,从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称出企业收益方向,所以对于债权人而言很好的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有助于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了解企业的偿债状况,进而了解企业总体情况。帮助债权人分析是否应及时收回债务还是应放宽期限以获取更多的利息。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主要内容
1.内容
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对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一些指标的分析来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的营运和销售情况。
2.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
(1)存货周转率是销货的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显而易见,这个比值的大小直接反映出了一个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其比值越大表明该企业存货的周转速率越高。(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的比值,这个比值反映出了企业资金的一种流动力,其比值越大,则该公司资金流动能力越强,转换为现金所需要时间的长度越短。
二、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营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货的管理。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拥有较大的存货量,这是今后发展的保障,又是主要的风险。建议进一步优化自身存货的管理,保持适量的存货。同时应定期及时的对存货进行合理的检查盘点,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的计提存货的跌价准备。同时要求管理层加大对存货的重视。提高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
(二)资金需求的压力日渐增大。为了满足今后的资金需求,建议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继续扩大销售力度,增加资金的流入,充分利用流动资金的财务杠杆作用,寻求战略合作,拓宽全方位融资渠道。同时实行紧缩的信用政策,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现金流的管理。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现金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现金流的管理。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现金的能力有待提高,现金如同血液,不可或缺,否则将会使得企业陷入瘫痪。因此,企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必须重视现金管理。企业应要求相关部门定期的对现金进行合理的清理,整理出现金流量表,观察现金的使用情况,如若发现有任何不合理之处,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而非置之不管。同时为了更好的获取现金流,企业应该加大现销的销售途径,尽量的减少赊销的方式。
三、对中顺洁柔的展望
(一)公司现状
相信大家对中顺洁柔公司的产品并不陌生,日常用到的纸制品多出自中顺洁柔公司,通过使用,可以明显感觉到中顺洁柔公司的面巾纸质量触感远超其它同类纸制品,并且,中顺洁柔公司对于宣传也很重视,我们经常能够从电视,报纸上看到中顺洁柔公司产品的宣传,代言。
(二)从内部提升公司实力
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中的特点:由于公司主要在做生活用品,所以质量过关,好口碑,是深受受众群体广泛接受并购买的重要因素,是生活的必需品和显示生活品质的元素,但是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处于中国乃至世界这么一个大的商业环境下,不应该只是固守其本,应该不断地拓展创新,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同时从管理的层面来讲,应该不断地纳入新的人才,人才是活力的载体。建立人才储备库,对每位储备人员的个人资料及合适岗位进行详细记录,各区域进行人才储备, 让每个员工发挥出其独有的作用。
四、总结
通过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在存货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方面,经过分析,充分了解了中顺洁柔公司在实际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营运状况,通过分析,我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并在上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意见和建议,下面,对以上我的分析做出一点总结。总的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还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做起,从内部做起就是提高自身的营运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首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彬.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能力研究―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C].吉林大学,2013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