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级法律法规

篇1

新沂地处交通枢纽,该虫一旦传播扩散,不仅危及新沂当地的杨树资源及其它树木,对周边地区的树木也会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威胁一方生态安全,必须予以及时除治,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发生规律

草履蚧在新沂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中于树冠下土块和裂缝及烂草中越冬。越冬卵一般于来年2月15日前后到3月上旬孵化,孵化后的若虫要暂时在卵囊内停留一段时间,待气温回升到适宜出土的范围,若虫开始出土沿树干上爬,3月3日前后达盛期,3月28日基本结束。个别年份,冬季气温偏高时,若虫孵化出土的时间会提前。5月2日前后,雄成虫羽化,雌若虫第3次脱皮成为雌成虫。5月22日前后为交尾盛期。雌成虫在5月26日前后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的土缝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将卵产于其中而越夏越冬。

2 防治方法

根据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对草履蚧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1 应用草履蚧伞形阻杀器进行阻杀法

由于传统的树干扎塑料布或缠塑料胶带阻隔若虫上树法中的刮树皮、绑扎塑料布环节费工费力费时,涂抹的药环容易被雨水冲刷掉,同时遭受阳光曝晒,药效降低,有效期短,杀虫效果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草履蚧防治中的难题,新沂市林业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钱振晗发明了一种草履蚧伞形阻杀器(专利号:ZL2011 2 0016827.3)。该发明采用防水防晒的制伞布料和棉布料预先制作成一定宽度的同心双层圆形带,应用时根据树干粗度随时剪取适当的长度,将有棉布料的一面涂上农药,然后用环剥刀在树皮上刮刻一道凹槽,再将涂好药的圆形带固定在树干上,形成伞状,阻隔草履蚧上树为害,并将草履蚧杀灭。涂抹在棉布料上的农药受到上面一层制伞布料的保护,既能防阳光曝晒,又能防雨水冲刷,延长农药有效期,提高防治效果。由于制伞布料和棉布料经久耐用,用此制作的草履蚧伞形阻杀器能多次利用。应用草履蚧伞形阻杀器防治草履蚧可以提高工效8~10倍。操作简便快捷,省工省力省时,而且能多次利用,既能阻隔草履蚧上树为害,又能将其杀灭,防治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决了草履蚧防治的难题。

2.2 诱集雌虫产卵法

雌成虫在5月26日前后开始下树产卵越夏越冬,这时可以在树干基部周围培土15~20公分,待雌成虫下树后钻入松土内,扒开后集中消灭。

2.3 化学防治

2.4 注射防治

对于树冠高大的成年树木,可在3月20日至5月20日进行树干注射药物防治,每隔9~14天防治一次。药物选用内吸剂,在树干基部周围打4~6个孔,用注射器注入,每孔注入10ml原液,杀虫防治效果可达90%。

2.5 喷药防治

如果发现有草履蚧若虫上树,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择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40%氧化乐果1200倍液,蚧螨灵600~700倍液,防效均在90%以上。

参考文献

[1]徐公天,杨志华.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篇2

笔者于2006年7月1 7日到2007年2月23日期间在永福县城、罗锦镇、林村、的桥村及其相邻的临桂县沉桥村调查发现,目前,永福县境内国营性质的专业彩调剧团已不存在,在80年代曾是专业彩调剧团的永福县文工团,如今已不再只单纯表演彩调,而是表演包括彩调在内的综合性歌舞小品节目。

在永福,仍活跃在乡间的是永福天凤彩调团和永福境内各乡镇演出队。永福天凤彩调团由两位退休职工黄少荣(男,1930年生)和唐宽仁(女,1930年生,永福县中医院退休职工)资助,自2002年成立以来,剧团每年都在亏损,两位老人为了能看彩调,仍坚持出资维持剧团的演出。然而,这样的支持力量毕竟是微薄的,他们还能支持多久,这还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除了在永福县城的一个固定场地卖门票演出外,遇有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拜祭祖先,小有名气的永福天凤彩调团便会被邀请到广西各地演出。所到之地除了永福本地外,还有广西区内的贺州、中山、八步、平乐、荔浦等。从2007年2月21、22两日(农历大年初四、初五)到临桂县沉桥村和永福县的桥村调查演出情况所获得的资料来看,这期间该团被许多地区的村子邀请,但他们只能有选择地到其中一些地方演出。各地在春节期间邀请彩调团到村里演出的需求量大于演出团体的供应量。这些特定时日的演出给剧团带来的只是暂时的赢利,从每年总的经营收入来看,还是亏损的。同时活跃在乡间的还有各乡镇演出队,这些演出队是由政府组织的,只在节庆日演出,不以赢利为目的。

彩调在民间是有需求的,但是这些演出团体都不能维持生计,因此彩调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彩调的传承也一直是老一辈彩调艺人担忧的问题。

一、永福彩调资源旅游开发设想

继2006年5月20日广西彩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永福彩调也于同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福县政府十分重视彩调的保护和开发,采取各项措施对彩调进行扶植。同时学者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为开发提供合理建议,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损害。

政府大力扶持彩调,学者提供科学合理建议,是有利条件,但只是起到一方面的作用。地方戏要摆脱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还要特别强化“生产自救”的意识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笔者认为旅游开发是彩调资源“生产自救”的道路。

1 将彩调这一民俗旅游资源融入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环境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永福,湘桂铁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自然物质旅游资源如百寿岩“百寿图”石刻、凤山“福”字石刻,永宁州古城,麒麟岩,板峡湖,以及两江小山峡和重阳木古树等,相较于桂林其它著名的风景区来说,不算丰富,也无甚特色。但是如果将彩调表演融入其中,把民俗旅游资源结合到自然资源中去进行开发,也许能创出永福一地的文化品牌特色,从而带动永福的旅游产业,同时为彩调的保护和开发开辟一条“生产自救”的道路来。

从另一方面来说,与永福相邻的阳朔、桂林旅游区以世界闻名的自然风光著称,民俗文化旅游并不明显,根据旅游地相互作用关系理论,永福彩调旅游区的开发,正好可以与桂林阳朔旅游区形成互补,相得益彰。成功的例子如桂林两江四湖玻璃桥上的彩调表演,成为两江四湖中颇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

设想将彩调表演安排在以明代古建筑为特色的永宁州古城中,旅游者在城中流连时,鼻中吸着乡间的清新空气,彩调的快乐锣鼓声响起在耳边,仿佛身置另一个时代,感受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彩调在这样的情境下存在或者说出现,成为城中一景,再现古时繁华闹市,将会使游客更为有效地了解本地的民间风俗,享受到身心的愉悦,为旅游产品增色。在保护与开发永福彩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保护了永宁州古城中的古建筑这些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

2 开发“彩调村”。我们通过永福县文体局了解到,永福县罗锦镇林村是广西彩调剧的发源地之一,林村林姓家族则是永福县最早的彩调世家。在该村,每年都有农历十月二十一日请彩调班子到村里表演的习俗。通过对林村甲宗祠内守祠老人的采访,对比有关的文字记载,我们发现这个习俗与村里流传着的说法有关,即永福彩调源于明代从福建迁到林村的林家祖先举行的祭祀李靖的仪式。不管这个说法真不真实,实际在当今林村人的生活中,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举行的祭祀令公李靖的仪式中,唱彩调是必不可少的。本来林村有自己的戏班,后来随着打工潮的到来,村里的年轻人都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加上老一辈艺人的相继离世,村里的戏班渐渐消失了,祭祖时只好请外面的戏班(比如永福天凤彩调团)来演出。

实际上,林村到底是不是彩调发源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些调查资料上看,永福彩调有其深厚的乡村文化底蕴,它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农村这片土地,离不开农民的日常生活。要开发和保护它,就一定不能让它脱离它特定的生存环境。

因此,在理解彩调的乡村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征求本村人的意见,由村里人共同作主,开发商进行市场策划,将曾经盛行彩调的具有代表性的村子比如说林村这样的村子开发成“彩调村”,不失为一种旅游开发的策略。村子以彩调为主要特色,有以彩调脸谱、服装为特色的工艺品出售;设计由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彩调表演的项目,如试穿戏服、参与角色的扮演、模拟拜师学艺的过程等。这需要从老艺人那里挖掘出即将消失的唱腔、剧本及各种独特的仪式,同时又需要改造它,使它适于旅游行为中的操作,以及游客的“参与性体验”。通过旅游设计的需要,也可以促使彩调艺人积极地发掘和弘扬自身的文化内容,从而达到保护和开发彩调的目的。成功地开发“彩调村”,也会带动当地的其它服务性行业如农家旅馆、农家餐饮业的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然,旅游开发离不开政府的倡导、管理和协调,旅游企业的市场开发和经营,文化主体的自主性参与,以及学者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建议,四者的互动,才能推动旅游的合理开发,达到保护和发展的目的。

二、旅游开发引发的思考

旅游开发将使彩调改变旧的形式或内容来适应商业化的需要,会不会破坏其有价值的东西而保留其无价值的东西呢?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把彩调文化中本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东西重新恢复,但是它肯定不能原原本本地恢复原貌,只能是以新的形态出现。有人会认为旅游开发会使其毫无意义和价值,与保护的宗旨相悖。但是笔者认为彩调之所以面临困境,根本在

于它已不适应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随之改变和发展,势必走向衰微。旅游的开发带给了彩调发展变化和延续生命的空间,为它创造了适于生存的环境,它对于彩调的保护和开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有人认为好的演员是戏剧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关键的是文化环境是否存在,如果没有适于彩调生存的特定环境,没有在特定环境下被感染的观众,即使有再好的演员也不能让它焕发异彩。

永福彩调所生存的主要地域空间(永福县各乡镇)是一块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它现有的观众仅限于本地的村民,旅游开发将给它带来一些新的观众――来自不同地区的旅游者,并且是以全新的目光来欣赏它,这样旅游区就会成为一块不同于以往的空间环境。这时彩调所展示和表演的文化和艺术势必要跟从游客的需要,使旧的形式和内容经历变革,适应市场和发展的需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外来者的眼光,也会促使当地人重新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唤起自觉保护的意识。外来旅游者抱着求异的心理来看彩调,感受乡村文化,这样的观众需求会迫使彩调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传统,不被外来文化所吞并。

篇3

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积极探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新模式

2012年,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涉及基础教育的七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特色实验班、学校自主排课等改革试验,在探索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上迈出新步伐。各区县积极探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东城区实现学区化管理全覆盖,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昌平区发挥校际联盟优势促进学校共同发展,燕山地区推进“燕翔行动”,促进一校一品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突破了三个难点: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幼儿园收费政策、制定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完成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工作并制定《2012年北京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我们认真落实中央要求,经过科学论证、系统设计,保证了这些牵涉面广、舆论关注高、社会争议多、改革难度大的政策平稳出台。我们的改革形成了三个亮点: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办学多样化为主题,分别组织初中和小学走进区县和学校系列活动,开展了16个区县上千所学校参与的大规模展示交流活动,树立了典型,推广了经验,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建1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模式,成为首都基础教育创新管理模式的新亮点;高标准建设的北京数字学校成为创新首都教育公共服务方式的新举措,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全科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开启了首都基础教育云建设的新探索。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科学决策,持续提高首都基础教育管理水平

2012年,面对首都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新要求,面对财政管理和项目实施的新要求,面对中央对首都维护稳定、平安校园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加强了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

一是从规划编制入手,制定了中小学建设、德育工作、融合教育、体育卫生等多个行动计划,增强工作前瞻性,科学规划、统筹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从经费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和项目审计,加强了各类工作项目和研究项目的统筹管理,重大工程都有专项管理办法。

三是从风险防范入手,建立起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和舆情监测制度。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监测、学生减负监测、学业水平监测、教育工作满意度监测等多项监测机制。

四是从督导检查入手,专项督导持续跟进,重视先行先试,先后开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殊教育等专项督导以及教育执法检查,开展高中教育督导调研,首次启动校外教育专项督导,开全国之先例。

五是从党建工作入手,重视理论学习,推进作风建设,建立基础教育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全市基础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注重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着力培育体现“北京精神”的首都青少年

2012年,我们更加关注学校内涵发展,拓宽学生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是市、区县积极落实育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实施工程。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学雷锋主题活动贯穿全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着力培养体现“北京精神”的首都青少年。

二是学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我们成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研究会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各区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全市大力推动主动减负、科学减负、创新减负和系统减负,东城、西城、海淀、大兴、顺义等区县涌现出一批“轻负担,高质量”的优秀典型。

三是学生发展平台更加宽广和丰富。目前,全市不仅形成了翱翔计划、雏鹰计划等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还有金帆艺术团、金鹏科技团等艺术科技发展平台,更有普惠所有学生的社会大课堂。2012年,“学生教育计划书”的制定、资源联盟的建设和2亿元经费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体育艺术“2+1”工程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国际学生北京夏令营等数个国际交流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大幅提升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

2012年,我们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东城区等首批11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研究制定推进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在推进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上又上新台阶。

一是千方百计保障经费投入进一步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2012年学前教育投入2.3亿元用于农村幼儿园建设,基本解决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儿童入园问题,逐步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投入4000万元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更换生活用车130辆。义务教育阶段四类寄宿学生伙食补助由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240元。市级投入5.2亿元保障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二是千方百计保障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2012年公办中小学接收随迁子女36.6万,占比达74.7%,比上年提高3.8%。

三是千方百计保障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专门教育健康发展。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设,制定《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全力做好内高班管理工作,保障5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在京的学习生活,13个接收内高班学生的区县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开展专门学校调研,研制专门学校语数英等八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增加教育投入,加快资源建设,实现首都基础教育从“一个都不少”到“人人都学好”的教育跨越

2012年,国家和北京市加快落实教育经费4%的目标,新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和地方教育附加两项教育经费来源,全市生均教育经费继续在全国领先,有效保障了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的顺利启动和实施,也带来了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三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是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特别是城市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全面收官,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在主要项目上实现全部达标。完成北京市少年宫和新盲校建设,推动7所学校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

二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继续实施“春风化雨”“绿色耕耘”等工程,实施北京市特岗计划,实施“名师、名校长教育家工程”和“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动了国内访学计划,开展了多层面的干部教师培训,涉及学前教育、民办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三是入园难、入学难得到有效缓解。2012年新增入园名额2.4万个,全市优质幼儿园达到477所,比上年度增加53所。14万小学新生如期顺利入学。

回应百姓诉求,规范办学行为,树立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新形象

2012年,首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公众和媒体的持续关注。我们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积极回应,召开了中断多年的全市中小学校长大会,拿出了切实举措,树立了首都基础教育的良好形象。

一是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热”得到有效遏制。我们加大力度治理与入学挂钩的奥数问题,全面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进行全面检查,集中查处与奥数竞赛和培训挂钩的入学行为,对各种培训机构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城六区的30所重点学校向社会做出庄严承诺。

二是围绕择校费等开展的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继续加大。我们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接受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对北京市教育收费情况检查。稳步实施基础教育入学、升学、考试、学籍管理等工作,完成《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办法》修订工作。

2013年:尊重规律,推动首都基础教育科学发展

突出教育主题,把握发展主线,全面推进首都基础教育更加科学发展

2013年,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各项工作任务依然非常艰巨:适龄儿童小学入学高增长的态势将延续,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力度、增加学位供给;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正式开始实施,择校问题、收费问题将继续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五个行动计划和多项建设工程要推进实施。这更加考验我们的决策智慧和执行能力,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推动首都基础教育持续向前发展。

201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突出“一个主题”,把握“一条主线”,围绕“两个基本”,实现“两个转变”。

1.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素质教育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3年,将深入实施德育行动计划八项工程,推进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每月有主题、全年成系列。继续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以博物馆月、公共服务周、学生教育计划书、资源联盟建设等为抓手,推动社会大课堂建设和应用常态化。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在创新探究、艺术科技、社会实践、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平台和载体。

2.把握“一条主线”,即把握改革发展的主线,以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进体制机制的突破

一是“让亮点更亮”,丰富和完善北京数字学校服务种类和功能,打造首都基础教育新品牌,在更新义务教育阶段同步课程的基础上,录制高中阶段名师课程,推进“点对点”深度融合应用。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支持30所一体化学校建设,深入推进“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改革。加大展示和宣传,推出更多“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二是“让难点破冰”,继续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实验,深化人才培养体制、学校办学体制、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导民办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探索对部门办园、民办园的支持保障机制,设立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务(职称),建立市级骨干班主任制度等。

3.围绕“两个基本”,即围绕把更多的办学自还给学校、把更多的发展选择权还给学生的“基本内涵”,围绕以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为主的学校“基本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2013年,市级将更加注重给区县和学校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投经费,通过学前教育、德育工作、中小学建设、融合教育、体育卫生等五个行动计划,加快基础教育学校各项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使全市幼儿园总数达到1530 所左右,公办园占比达65% 以上,新增幼儿园学位2.4万个,新建43个早教基地。制定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指导尚未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5个区县落实各项任务,多种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辐射和共享。继续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以百年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引领,带动中小学文化特色建设与内涵发展。继续支持70所高色校建设,促进高中有特色、多样化发展。启动民族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加快特殊教育支持中心和融合教育示范区创建,新建17个学前特教基地。

4.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教育发展方式和育人模式两个转变,落实治理教育乱收费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持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教育发展方式由重投入、重建设向重管理、重提升转变。2013年,将进一步做好课题立项、科研规划、成果转化、对外交流等工作。借助建设世界城市的有利契机,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奥数与升学挂钩等问题的高压态势,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二是育人模式由工作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依法落实教育经费4%目标,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好地惠及到广大中小学生,让他们更直接地享受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成果。继续开展创新项目评选,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深化党的十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作风,更多地倾听教师、学生、学校的声音和诉求。

尊重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构建首都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生态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和现象,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择校、抢生源等。这些现象主要根源来自于教育系统自身缺乏尊重规律、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办教育的追求。今年,要进一步强化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规范办学行为的基本要求,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一直是困扰基础教育发展的顽症。我们要深刻反思,不能以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增加学生负担、牺牲学生健康和兴趣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质量的提升。

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开足开齐课程。一部分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仍然存在短期的、功利的、片面的倾向,体现在总课时超标,特别是语数外课时超标,以及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得到保障。

学校必须要有底线意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控制课程总量;优化课程结构,鼓励开发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课程。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全面提高体育课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力争实现“三升一降”,即使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耐力、柔韧性、力量等体能素质明显提升;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学生肥胖、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

要提高课堂实效,实现增效减负。教师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深入“三个研究”,要研究教材,吃透标准和要求,认真备好课;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因材施教;要研究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不同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选择权、发展权和健康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学校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

要加强作业研究,实施有效作业。从全市情况看,对作业尤其是有效作业的研究还很不够。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成为学生课业负担最外显的原因,同时,机械重复性的、惩罚性的无效作业和低效作业大量存在;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要实现减负,必须在作业环节有所突破。在量上按照规定,严格控制。在质上大力提倡有效作业。教师要做到备课的同时备作业,要关注个体差异,增强作业层次性、针对性;要创新形式,增加开放式、实践类作业;要强化作业批改,力争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加强作业反馈。提倡校长、干部进课堂,听课的同时关注作业、检查作业。

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评价方式。评价问题根本上是教育追求问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和促进发展的功能,杜绝以生源竞争为目的的简单评价、依据单一分数对学生和教师排队等功利作法,使教育回归尊重生命、服务发展的本质要求。

人类的教育价值追求经过了注重知识、发展智能和尊重生命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为生存而教”“为发展而教”和“为享受而教”。三个阶段的评价标准分别为学业成绩、学生身心发展的充分程度和学生的“幸福感”。我们要以“幸福感”,即生命发展和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

2.以健全公平规则为基本保障,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目前我们的教育发展环境并不宽松,择校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重扰乱了健康有序的入学秩序和发展环境。2012年,国家和北京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文件,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意见》,对规范办学将会提出更加明确的工作要求。

要严禁假期大面积集体补课。假期补课,尤其是假期集体补课、上新课、赶教学进度的现象在我市屡屡发生,侵害了学生正常的休假权利。今年寒假,各区县和学校,除个别学生补课外,禁止出现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上新课现象;不鼓励、不引导、不允许推荐学生到校外机构补课;严禁出租出借校舍供培训机构使用;严禁公办学校教师有偿补课。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把愉快的假期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自和选择权还给学生。

要进一步规范招生入学工作。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各区县合理划定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禁止区县以双向选择为由,助推学校择生、学生择校现象。在小升初推优环节,严格按照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正规程序录取。坚决禁止学校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坚决禁止公办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格网上录取,严格规范学籍管理,建立控制跨片流动的审核制度。

要优化“三个环境”。首先,加强个体自律,优化人际环境。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其次,强化行业自律,优化教育内部环境。提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淡化分数竞争、生源竞争、资源竞争等不良竞争,力戒学校建设中的铺张浪费和形象工程。加强督导和纪检监察,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包容的环境。再次,坚持民主开放,优化教育外部环境。加大主动宣传力度,加强学校和家长、社区的沟通与协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听取意见建议,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3.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有力支撑,提高教育质量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不会超过教师的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们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数量上,师资缺口不断扩大,部分区县短缺严重;质量上,一些地区还存在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现象;结构上,教非所学的现象时有出现,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全面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是需要有良心、责任心和事业心的职业。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落实国家关于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要求,严禁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凡是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的,一律取消当年评优、评奖、晋升、职称评选等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在年度考核中予以追究,引导和鼓励教师专注本职工作。

要扩大供给,积极应对生源高峰。加大师范生培养力度,拓宽来源渠道。通过职前培养改革、入职培训、在岗轮训等一系列培训培养措施,缓解师资储备不足。各区县尤其是生源增加明显的区县,要有紧迫感,加强对生源增长趋势的研判,在教师编制问题上要有通盘的考虑,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篇4

【关键词】大豆蚜虫;发生规律;生活习;综合防治

大豆蚜对于大豆的危害非常严重,大豆蚜对于嫩叶和嫩芽会趋之若鹜,成虫后集中在豆株的叶顶部,通过吸食豆荚汁液来进行生存。豆叶被虫害残害后会没有叶绿素,这样就会在叶片上形成一点一点的黄斑,逐渐的扩大到整个叶片,影响了大豆的营养生成,造成植株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受到此虫害影响的大豆年产量会降低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严重的会超过半数。而且大豆蚜还会传播花叶病毒病。我国的大豆种植地比较广阔,东三省、华北、山东等地属于大豆芽虫害高发地带,野生大豆、鼠李等等都是这种虫害危害的对象。

1.形态特征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同翅月,蚜科.别名叫腻虫。成虫为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卵圆形,淡黄色至黄绿色。有翅若蚜和无翅若蚜相似。

1.1成虫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1一真.5mm。体侧有显著的乳状突起,额瘤不显著,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约与体等长,灰黑色,第3节上有6-7个次生感觉孔,排成一列。腹管圆筒形,黑色,基部比端部粗两倍,上有瓦片状轮纹。尾片黑色,圆锥形,中部略溢,生有2-4对长毛。

1.2无翅胎生雌蚜

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椭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 0.95-1.29毫米。体侧的乳状突起、额瘤、复眼和喙的特征均与有翅蚜相同。触角长度短于体长,五次生感觉孔,第五节末端及第六节基部和鞭部相接处各有1个原生感觉孔,第六节鞭状部长度约为基部的2-3倍。腹管黑色,圆筒形,基部稍宽,具瓦片纹。尾部圆锥形,中部缢缩,有3-4对长毛。

2.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大豆蚜虫分有翅胎生雌蚜(体长0.9-1.6毫米)和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2-1.95毫米)。有翅蚜能迁飞,使危害范围扩大。大豆蚜虫危害盛期在6月底。7月初。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容易使蚜虫大量发生,越干旱危害越重。

大豆蚜每年都会有18年代。在我国北方地区成虫产下卵后,卵会在枝条缝隙中进行过冬,等到来年的4月份天气转暖了以后就开始孵化成干母,干母孤雌胎生繁殖2代。在5月底的时候正好是大豆出苗的时候,这时有翅胎生雌蚜,飞向豆田,然后再豆田中进行繁殖大约10代。6月底到7月之间属于大豆蚜的旺盛前期,逐渐的到7月底进入旺盛期,对大豆造成严重的虫害,旺盛期过后,因为气候以及营养等等因素,大豆蚜会开始消退,豆株上回出现淡黄色的小蚜虫。8月底到9月初是大豆蚜的繁殖后期,母虫会飞向寄主鼠李上进行产卵。

大豆蚜每一年都要进行四次飞迁,所以每一次飞迁都会在大豆上呈现出消长阶段,第一次迁飞是在大豆刚刚出苗的时候,大豆蚜从寄主飞往豆田,这个阶段的病虫害的分布是零星点点。第二此大豆蚜的飞迁回形成蔓延状态,蚜虫的分布从点扩展到面,但是还不是旺盛时期,这个阶段进行防治的话还不算晚。第三次飞迁是7月份的时候,这个阶段大豆处于开花期,蚜虫的危害比较严重,属于旺盛期。最后一次是在9月份的时候,因为8月过后气候和大豆营养已经不利于大豆蚜,所以蚜虫数量会急剧的减少,最后一次飞迁回寄主就会要进行繁殖产卵,准备越冬。

以我省为例,气候对于大豆蚜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时期:4到5月份以及6到7月份,因为这第一个阶段如果雨量比较大,鼠李生长很旺盛,大豆蚜的繁殖量就会增加,所以飞迁的数量很大,第二个阶段是大豆蚜的旺盛期,温度湿度等等环境因素都是利于其生长的。到了7月底后雨量增加,高温多湿的环境不利于蚜虫生长就会开始减少蚜虫数量。

3.气候条件

气候对于大豆蚜的生长繁殖影响最为严重。我省得气候利于蚜虫繁殖的时期集中在4到5月以及6到7月,气候温暖,湿度保持在78%以下,因此大豆蚜比较活跃,对于大豆的虫害比较严重,影响了大豆的花期遭受虫害。

4.预测预报

4.1中、长期预测

依据鼠李上的卵、孵化程度、初次飞迁的蚜量调查来进行判断,并且将当地的过往蚜虫害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来对大豆蚜虫害规模进行预测。

4.2短期预测

6月上旬至7月上旬对大豆田间的蚜虫数量进行调查,如果6月25日左右的寄生植株超过了总量的5%,则说明蚜虫的数量很多,要是到了6月底仍然没有减退的趋势,那么说明天敌较少以及气候适宜其生长,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虫害,要做紧急防治预报处理,在此阶段如果超过50%的植株是蚜株,平均气温在22度以上,湿度低于78%,就应该要马上进行蚜虫防治。

5.综合防治措施

5.1农业防治

(1)种植抗虫害性能好的品种。大豆对于虫害的抗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虫卵的回避,另一个是对入荚的害虫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根据当地的地域特性来选择恰当的抗虫害品种能够促进增长,降低虫害威胁。

(2)合理轮作。大豆耕作要进行轮作其他农作物,不要连茬迎茬,这样能够降低土壤中的虫源,增加耕地次数,可以将土壤中的虫蛹虫卵进行铲除。

(3)翻耕豆茬地。大豆收割后要及时的进行秋耕,秋耕要深,才能够破坏准备越冬的土壤中的虫卵,降低来年的虫害威胁。

(4)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豆茬地如播种小麦,在东北地区当春小麦收割后正值幼虫上移化蛹和羽化期,随即翻耕麦茬,可大量消灭幼虫和蛹,降低羽化率。

5.2药物防治

(1)要注重苗期预防,75%的3911乳剂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可防治苗期蚜虫,同时兼治苗期的某些其它害虫。此外,亦可采取种子包衣剂技术既可防蚜,又达到增产的目的。

(2)其他生育期防治。根据虫情调查,在卷叶前施药。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在蚜虫高峰前始花期均匀喷雾,喷药量为300千克/公顷;15%唑蚜威乳油2000倍液喷雾,喷药量150千克/公顷;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喷药量300千克/公顷;1%-3%蜡蚧轮枝菌素溶液喷雾。

大豆田出现点片危害时,可用40%乐果乳油 8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选用2.5%敌杀死乳油,5%来福灵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每公顷 225-300毫升,对水60-750升喷雾。

5.3生物防治

篇5

关键词: 沿海环境;菌落特征;繁殖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TH6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322-02

0引言

霉菌是一种微生物,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等处都是霉菌寄生的最佳场所。

沿海仓储环境因海洋的影响,空气中的pH值约为3.5~6,呈弱酸性,夏季气温约在15~35℃之间。而霉菌喜偏酸性环境,生长最适温度为25~39℃。大多数为好氧性微生物。多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沿海仓储环境正好适合于多种霉菌生长,这些霉菌对仓储物资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了解其菌落特征可进一步掌握识别与治理霉菌的方法,对提高仓储物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霉菌的微观结构

霉菌不同于细菌及酵母菌,除鞭毛菌门的霉菌外,绝大部分霉菌都是多细胞的微生物。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菌丝体。

霉菌的菌丝有一定程度的分化,菌丝伸入培养基内或紧贴着培养基表面,具有吸收营养功能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伸向培养基以外空气中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一部分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分化出与繁殖有关的结构。有的菌种在营养菌丝上产生假根、菌核、菌索等特殊结构。

霉菌的菌丝中,一类菌丝无横隔,整个菌丝体就是一个单个的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另一类菌丝有横隔,每一段就是一个细胞,整个菌丝体由多个细胞构成。横隔是由细胞壁向内作环形生长而形成的。菌丝端横隔的中央有极细的小孔,使细胞质和养料能互相沟通,促使菌丝延伸。当菌丝中有一个细胞死亡时,这个死细胞两端与相邻活细胞之间的横隔就立刻封闭起来,阻止活细胞内原生质外流。同时也阻止死细胞的分解产物流入活细胞。这样,横隔具有支持菌丝强度和防止机械损伤后细胞质流失等作用。

霉菌菌丝有较完整的细胞构造,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各种内含物组成。幼龄时细胞质充满整个细胞。老龄时细胞则出现大的液泡和各种贮藏物质。

2霉菌的宏观特征

霉菌的菌落由分枝状的菌丝组成。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故形成的菌落较疏松。一般呈现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比细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由于霉菌形成的孢子有不同的形状、构造与颜色,所以菌落表面往往呈现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与色泽特征。有些菌丝的水溶性色素可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得菌落背面呈现与正面不同的颜色。有些霉菌生长较快,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而生长在菌落边缘的菌丝则较为幼小,也可显示不同的特征。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的特征可能有所变化。但在同种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的大小、颜色、形状等还是相对稳定的,这些都是霉菌鉴定的依据。

3霉菌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霉菌的繁殖能力较强,方式也较多样化。如菌丝的顶端可以延伸加长,菌丝的断裂碎片可以长成新的菌丝体等。但霉菌主要通过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霉菌的无性繁殖主要通过产生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形式来进行。厚垣孢子又称厚壁孢子。厚壁孢子是真菌的一种休眠体,因其细胞壁较厚,故可抵抗较热的与干燥的环境。

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不同性别的细胞或菌丝结合后,产生的有性孢子来繁殖的。有性孢子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等。

3.1 无性孢子霉菌的无性孢子繁殖的特点是分散,量大。

3.1.1 孢囊孢子这是一种产生在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许多结合菌,如毛霉、根霉、犁头霉等均能产生此类孢子。其形成过程为,当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气生菌丝顶端形成圆形、椭圆形或梨形的孢子囊,而后在膨大的孢子囊中形成隔膜,使囊内的原生质分化成许多小块,每一小块周围又形成一层膜,将细胞质包裹起来,这样在囊内就形成了许多孢囊孢子。

在顶端形成孢子囊的菌丝称为孢子囊柄,而孢子囊柄伸入孢子囊的那部分称为囊轴。孢子囊成熟后,破裂散出孢囊孢子,孢子遇适宜环境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3.1.2 分生孢子这是霉菌中最普遍的一类无性孢子。可分为芽殖型分生孢子和菌丝型分生孢子两类。菌丝型分生孢子由菌丝转化而成。芽殖型分生孢子则由产孢细胞的一部分通过生长形成,在菌丝顶端或分生孢子梗上,以类似出芽的方式形成单个或成簇的孢子。这种直接在外的分生孢子,可能有利于借助空气而传播。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着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因菌种而异。

3.2 有性孢子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产生有性孢子而进行的。有性繁殖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为质配,即两个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第二为核配,即两个细胞的核融合,产生二倍体的接合子核。第三为减数分裂,又恢复了核的单倍体状态。大多数霉菌菌体是单倍体,因为核配后,一般随即发生减数分裂,而二倍体只限于接合孢子。

霉菌的有性繁殖多发生于特定条件下,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出现。霉菌的种类不同,其有性繁殖方式亦不同。有些霉菌可通过菌丝接合,而多数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分化了的特殊性细胞的接合来进行的。

3.3 霉菌的生活史霉菌的生活史是指霉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到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的过程。整个生活史中包括着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较典型的生活史为:霉菌的菌丝体(即营养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如此多次重复,即是无性阶段。霉菌生长后期,可能进入有性阶段,在菌丝体上形成配子囊,经过质配、核配而形成二倍体的细胞核,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霉菌的无性孢子通常较能抗干燥和辐射,但不耐高温,不是休眠体。只要条件适宜就能萌发。霉菌的有性孢子一般是休眠体,较能耐热,经活化后才能萌发。

4仓储环境中常见的霉菌

4.1 根霉(Rhizopus)根霉在沿海仓储中分布很广,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生长极迅速。幼龄菌落为白色,棉絮状。中期为灰黑色。老熟后菌丝丛中密布黑色小点,即孢子囊。

根霉菌丝无横隔,为单细胞真菌。

在培养基上生长时,由营养菌丝体产生弧形生长的匍匐菌丝,向四周蔓延。匍匐菌丝接触培养基处,分化成一丛假根。从假根着生处向上生出直立的孢子囊柄,其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囊,称为孢子囊。囊内生有许多孢子。成熟后的孢子囊壁破裂,释出孢子。

4.2 毛霉(Mucor)毛霉分布亦较广,也是沿海仓储中一种常见的霉。在基质表面生成灰色。白色或黄褐色的棉絮状菌落。

毛霉菌丝不分枝,不具横隔膜,为多核单细胞真菌。菌丝发育成熟时,顶端产生圆形或柱形犁头形囊轴。

围绕囊轴形成圆形孢子囊。孢囊梗有不分枝、总状分枝和假轴分枝三种类型。

4.3 犁头霉(Absidia)犁头霉的菌丝和根霉很相似,但犁头霉产生弓形的匍匐菌丝,并在弓形的匍匐菌丝上长出孢子梗,不与假根对生。孢子梗往往2~5支成簇,很少单生,而且常呈轮状或不规则的分枝。孢子囊顶部,多呈梨形。囊轴呈锥形,近球形等。孢子小而呈单孢。大多无色,无线状条纹。

根霉、毛霉和犁头霉在一些特征上十分相似,因而不容易区分。

4.4 曲霉(Aspergillus)曲霉菌丝有横隔,菌丝体为多细胞菌丝所组成。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表面层。匍匐菌丝可以分化出厚壁的足细胞。在足细胞上生出直立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的顶端膨大成顶囊,顶囊一般呈棒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在顶囊表面,以辐射状生出一层或两层小梗,称为初生小梗和次生小梗。在小梗上着生有一串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具有各种形状、颜色和纹饰。分生孢子梗的长度、顶囊的形状、小梗的着生方式(单轮或双轮)、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特别是颜色,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

4.5 青霉(Penicillium)青霉的菌丝与曲霉相似,有分隔,但无足细胞。其分生孢子梗的顶端不膨大,无顶囊。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一般为蓝绿色或灰绿色。

根据青霉帚状体分枝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轮生青霉群、对称二轮生青霉群、多轮生青霉群、不对称青霉群等四个类群。

青霉的孢子耐热性较强,菌体繁殖温度较低。

4.6 木霉(Trichoderma)木霉菌的菌丝生长初期为白色。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成平坦菌落。菌落生长迅速,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菌落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绿色。

菌丝透明、有隔,分枝繁杂。分生孢子梗为菌丝的短侧枝,上有对生或互生的分枝。在分枝上又可继续分枝,形成二级、三级的分枝。分枝末端为小梗,小梗上可生出瓶状、束状、对生、互生或单生等不同的分生孢子。依靠粘液,分生孢子在小梗上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头。分生孢子有球形、椭圆形、倒卵形等。壁光滑或粗糙,呈透明或亮绿色。

木霉在土壤中分布很广,在木材及其它物品上亦常能找到。有些菌株能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复杂的有机物。

4.7 紫红曲霉(Monascus pyrpureus)紫红曲霉是红曲霉属的一种,菌丝具有不规则的分技。细胞内多核,含有橙红色的颗粒。直径3~7μm。菌丝和分枝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单生或成短链。分生孢子呈球形或梨形。有性生殖时,在长短不一的梗上产生单一的原闭囊壳(子囊果)。渐渐成熟后,成为橙红色的闭囊壳,直径约为25~75μm。闭囊壳内含有十多个球形子囊。每个子囊内又有8个光滑的卵圆形、无色或淡红色的子囊孢子,大小一般是(5~6.5)×(3.5~5)μm。菌丝体最初为白色,逐渐蔓延成膜状。老熟后菌落表面有皱纹和气生菌丝,呈紫红色。菌落背面也有同样的颜色。

紫红曲霉喜酸性环境,pH3.5~5最适于生长,即使在pH2.5时也能生存。生长最适温度为32~35℃,有时达40℃也能生长。

5仓储霉菌的防治方法

5.1 加热灭菌霉菌细胞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对高温非常敏感。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霉菌的目的。

霉菌的菌丝体对热较敏感,60℃左右的温度30min就可杀死霉菌。因此,当沿海仓储环境中发生霉变时,可适当提高库内温度(约50℃左右),对于局部较严重的部位,可应用红外线灯照射。照射时,附近的器材应保证能耐高温,否则不能应用此法。

5.2 辐射灭菌在微生物工作中常用的是电磁辐射。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这些射线对霉菌的杀灭作用各不相同。紫外线是日光中的一部分,强烈的日光之所以能杀菌就是由于紫外线的作用。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3~390nm,而在200~331nm范围内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波长为260nm左右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

使用紫外灯灭菌时,可根据1W/m3来计算剂量。以面积计算时,30W的紫外灯适用于15m2的房间,照射时间20~30min,照射距离1m左右。

应用紫外线杀菌时,必须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直接照射,以免伤害眼睛和灼伤皮肤。

5.3 药物灭菌应用药物灭菌时,可直接将防霉剂喷洒在发霉的物质上,也可在空间喷雾,达到净化空气,杀死空气中霉菌孢子的目的。

5.4 综合措施灭菌由于环境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因素都对霉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综合灭菌措施显得尤其重要。所谓综合灭菌措施就是在控制好环境温、湿度的同时改变环境的酸碱度,同时应用紫外线照射和防霉剂杀灭。在使用综合灭菌措施时,应尽可能使环境的pH值降低,因为在pH值低时霉菌对电离辐射更敏感,灭菌所需时间短。

参考文献:

[1]马文漪等.环境微生物工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篇6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证候要素;五脏相关;痰瘀相关

中图分类号:R541.6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0897-03

Preliminary Study on Syndrome Factor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s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Liang Yunyu,Zou Xu,Pan Guangming //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s in patients (p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217 patients was collected by Chinese medicine questionnaire.The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TCM of CHF was set up.The syndrome factors were analysis by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Results The syndrome factors of TCM syndromes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F were Qi deficiency,yang deficiency,phlegm syndrome and stagnation of blood.The disease location factors was related to heart,spleen,lung,kidney,liver.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s factors were combined to different location factors.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s in p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F wer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five viscera and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phlegm and blood.

Key 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syndrome factor;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five viscera;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phlegm and blood

本研究在调研五脏相关学说前期文献的基础上[1-3],建立慢性心力衰竭五脏相关理论框架,并开展大样本临床证候调查,本研究拟以慢性心力衰竭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急性发作期中医四诊信息的观察,引入证候要素这一概念,来阐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从而充实慢性心力衰竭五脏相关理论的内涵,补充和完善前期建立的理论框架,印证五脏相关学说。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收集2006年8月―2007年2月217例患者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采用《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Framingham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1.2.2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且急性症状加重;意识清醒,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

1.2.3 排除标准 合并有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患者;拒绝合作或因患有精神疾患等无法合作者。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表设计 对国家行业标准、规范教材、专著、期刊论文、古籍等文献中有关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归纳,通过检索文献,根据研究目的和文献调研结果设计《慢性心力衰竭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信息采集表》,经临床预调查,对初表进行修订后形成正式的调查表。

1.3.2 临床调查 统一培训各分中心研究者后,采取前瞻性调查方式进行了信息采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临床信息调研。

1.4 资料分析、处理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信息数据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期症状用频数来进行描述,运用SPSS13.0对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17例患者中男109例,女108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96岁,年龄分布以 70岁~7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39.2%;其次为>80岁年龄组,占22.6%。收缩性心力衰竭200例(92.2%),舒张性心力衰竭11例(5.1%)。心功能Ⅱ级45例(20.7%),Ⅲ级115例(53.0%),Ⅳ级54例(24.9%)。就原发病而言,患者中以冠心病组患者最多,占50.7%,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组,占24.9%,其余疾病组分布较平均。

2.2 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的分布情况 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症状出现频率,频率出现最多的前十五项症状依次为气喘(包括稍有喘促、动则喘甚、张口抬肩)、精神疲乏、倦怠乏力、舌质暗、纳食减少、胸闷、舌苔白、气短息弱、食欲减退、失眠、舌质淡、水肿(包括颜面部、双下肢等不同部位的水肿)、舌苔腻、咳嗽有痰、心悸。

2.3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症状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先通过因子分析将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进行“降维”处理。分析前先对本资料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统计量0.530 2>0.5,因子分析结果可以接受。

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的因子分析选用主成分提取法(Principal components),通过对因子负荷矩阵分析后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8个,前18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8.422%,由此简化为29个症状,将上述18个因子所得的29个症状根据专业知识结合中医理论分为两组,详见表1。从中可以发现,第一组是慢性心力衰竭所导致的特异性症状,这一类症状是与疾病的诊断有关联;第二组是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伴发的症状,这一类症状对证候的判断有贡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1 心力衰竭症状的聚类分析

2.4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症状的聚类分析 本研究利用聚类分析“物以类聚”的原理,对上述因子分析提取出的症状进行归类,就可以推断出心力衰竭发病时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将上述两组症状分别进行聚类分析。

2.5 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在心功能不同时期的分布(见表2)

表2 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与心功能的关系

3 讨 论

3.1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性要素 本研究结果提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性证候要素实证以痰证、瘀证为主,虚证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可见,本研究的结果符合邓铁涛教授提出的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特点[4],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居多。本虚(心气阳亏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是慢性心力衰竭发作的始动因素,并贯穿慢性心力衰竭的整个病理过程的始终,且是慢性心力衰竭时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的主要原因。标实乃因本虚所致,标实为慢性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兼证。

3.2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 病位证素与病性、其他病位间的联系规律,是正确辨别出证候位置的基础[5]。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本脏在心,病位证素“心”,但五脏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肺、脾、肾、肝都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尤以脾相关多见,因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其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气血化生运行上。心气的推动和脾气的统摄其本质是人体阳气在血液运行方面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心火之热以温脾,而助脾运化,脾阳脾气又可助心主血脉之功能。

3.3 慢性心力衰竭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 就病性而言,“气喘、倦怠乏力、纳食减少”三种主要症状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权重是一致的,是贯穿心力衰竭发展的全过程;对照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上述三种证候可分属于“气虚证”与“脾气虚证”的主证;头晕、心悸、失眠多属于阴虚之象,在心功能Ⅱ级患者中权重较大;水肿、尿少属于阳虚证的主证,在心功能Ⅳ级患者症状中占主要权重;咳嗽有痰、头晕、苔腻、脉弦滑等痰证主要症状在心功能Ⅲ级表现明显;胸闷、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暗、舌底脉络迂曲青紫、脉弦等血瘀症状在心功能各级分布呈递增趋势。

就病位而言,心力衰竭发生的病位在心,五脏相关,心脾两脏的相关症状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中的权重均较大。心功能Ⅱ级患者中肺系症状分布较多;在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中,脾系症状相对明显;发展至后期,由心及肾,表现心肾亏虚。

心力衰竭的发病以心脾气(阳)虚为本,由气及阳,并贯穿病程的始终。急性期以瘀血痰浊水饮为标:①在心功能代偿期和慢性心力衰竭早期(心功能Ⅱ级),心气不足,无以推动而致血行不畅,气机不宣,血停成瘀,最终致心血瘀阻,出现咯粉红色泡沫痰,夜间阵发呼吸困难,面唇舌紫暗等。在此,心、肺、脾相关,因虚致瘀。②随着心力衰竭的病情的发展(心功能Ⅲ级),由气及血,心血不足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脾不健运,痰浊内生,反过来蒙蔽心窍,可能出现心悸,纳差,腹胀、腹部静脉紫暗粗张、舌苔腻、脉弦滑等。至此,心、肺、肝、脾相关,痰浊证候要素表现明显,表现为气虚痰瘀或气阴两虚,痰瘀互阻。③慢性心力衰竭后期(心功能Ⅳ级),心阳虚衰,不能下煦肾阳,由气及阳,由心及肾,至此,心、肺、脾肾脏气亏虚,并痰瘀互结;肾之阳气亏虚,不能制约水道,以致上凌于心。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位在心,气虚、阳虚、血瘀、水停是贯穿心力衰竭全过程的基本病性因素;在不同的时期,为此四类证候要素的轻重不同的组合;“以心为本,五脏相关”,其反映的是心力衰竭过程中病位因素,用五脏相关学说指导临床,能全面认识、把握慢性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 陈达理.从五行学说到五脏相关理论[J].中医杂志,2008,49(10):939-941.

[2] 邓铁涛.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8,5(2):65.

[3] 邓铁涛,郑洪.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J].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

[4] 邹旭,吴焕林.邓铁涛教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选粹[J].中医药学刊,2004,22(4):590.

[5] 朱文锋,李灿东,甘慧娟.病位证素的特征[J].福建中医药,2005,36(44):1-4.

作者简介:梁蕴瑜(1981―),女,住院医师,在读博士,现工作于广东省中医院(邮编:510120);邹旭(通讯作者)、潘光明,工作于广东省中医院(邮编:510120)。

篇7

【关键词】  老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特点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并不难,而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症状不典型,在临床上诊断往往出现困难。王福权等[1]报道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占4.7%,而潘若惠等[2]报道占11.8%,可见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并不少见,为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我们对64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与临床诊疗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本院1992—1999年就诊病人,其中男45例,女19例,男女比例等于2.4:1,年龄60~78岁,平均64岁,其中60~65岁50例,>65岁9例,70岁以上5例。病程1月~30年,平均5.4年,其中3个月以内20例,3个月~1年8例,1~2年7例,2~3年3例,3年以上26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详细回顾其发病状态并进行认真的查体,此后,每1~3月复诊1次。诱因:无明显诱因47例,劳动时发病6例,扭伤10例,急行时发病1例。 主诉:原发性下肢痛11例,腰痛伴下肢痛35例,继发性下肢痛14例,单纯性腰痛16例,臀部疼痛7例,改变6例。劳累后加重36例,休息后缓解28例。体征:见表1。表1  64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体征临床体征 (略)

1.2  影像学检查

本组所有病人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CT检查。腰椎X线片显示6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包括相应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小关节突增生内聚,生理性前凸减少。CT示椎间盘中央型突出26例,后外侧突出48例,9例突出的椎间盘钙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椎管狭窄12例,合并椎间孔狭窄16例,合并侧隐窝狭窄36例。测量病变侧隐窝矢状径为1.8~33 mm, 平均2.7 mm,黄韧带肥厚41例为6~12 mm, 其他可见椎体小关节增生、肥大、内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突出部位L3~44例,L4~538例,L5~S124例,另外多节段突出6例。

1.3  合并症

64例中有合并症25例,占39%,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0例,冠心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例,糖尿病2例。

14  手术治疗与结果

141  术中所见

手术治疗前全都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其中23例有效,41例无效,最后64例患者均采用节段椎板间开窗,椎管潜行性扩大术,椎间盘摘除术。术别针对直腿抬高试验单纯阳性9例、单纯间歇性跛行阳性21例及直腿抬高和间歇性跛行同时阳性34例做对比分析,发现:(1)直腿抬高单纯阳性9例病人中,椎间盘突出致中央椎管狭窄是主要原因,而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的粘连和黄韧带肥厚是次要原因。(2)间歇性跛行单纯阳性的21例病人中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是主要原因,而神经根的粘连属于少数。(3)在直腿抬高试验和间歇性跛行同时阳性的34例病人中,黄韧带肥厚、神经根粘连和椎间盘突出是主要的特点,而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则属于次要原因。

142  结果

按照Macnab[3]评定标准:优(疼痛消失,无活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36例;良(偶有疼痛,能做轻松工作)20例;可(症状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7例;差(有神经根受压表现,需2次手术)1例。2  讨论

篇8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平湖的生态环境却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湿地生态不断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挑战。东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加强东平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的研究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东平湖湿地;湿地法律保护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健康”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肾”。东平湖湿地内水质清冽、水域开阔、芦苇丛生、鱼跃鸟鸣,构成了一幅秀逸醉人的水上画卷。由于各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东平湖泊出现了无序围垦、旅游航道内违规设置围网,东平湖湿地内违法捕杀水鸟、捣毁鸟巢,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致使水鸟数量下降,湿地生态不断恶化等问题。因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东平湖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

1971年2月2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拉姆萨尔公约)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成立。这是各国为有效的保护湿地不懈的努力而得来的成果。我国正式加入拉姆萨尔公约是在1992年7月31日,成为该公约的第67个成员国。加入《湿地公约》的同时,我国政府已指定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青岛鸟岛和湖南东寨港六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为履行公约和协定,我国政府做了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近年来对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巢湖和太湖进行重点治理,为保护湿地良好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对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多部规定涉及湿地相关的土地及动植物资源等法律法规中。即使在这些涉及湿地保护的法律中,“湿地”一词也很难看到,它包含在土地、水体、沼泽、湖泊、滩涂和草地等用语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了滩涂属于国家所有,即湿地的所有权属于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以及国家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中的自然资源,这些为中国的湿地立法提供了宪法保护,同时也为预防人为活动对湿地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现行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的不足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湿地保护发挥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现行湿地保护法律制度还存在以下不足:①立法中的法律概念不明确。目前,尽管《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但我国涉及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都未对湿地给予明确的定义。大部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未涉及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而是将湿地分解为对人类有用的各种资源分别加以规范,这必然会导致对湿地管理方面的混乱。因此,很有必要将“湿地”的概念在法律上以明确。湿地是指包括湖泊、沼泽、水库、草滩地、沿海滩涂、水稻田等在内的生态环境的总称。②对湿地保护的专门立法不完善、管理机构和权限不明确。我国虽然颁布了与湿地相关的法律法规20余部,但是现在还缺少一部针对湿地整套生态系统进行专门统一的法律法规。 总体来说对湿地的保护力度不够,大多分散于多部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系统,而且交叉、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很难产生作用,也难以形成全国性的有效的法律制度。从整体看,现有法律法规未能针对湿地特殊性提供专门有效的法律保障。③立法混乱,缺乏监督。在实践中,湿地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管理部门多,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系统机制。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涉及很多内容:资源的权属关系、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行为规范、资源利用与保护范围的界定、破坏资源行为的法律责任及罚则等,内容十分庞杂。相关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协调导致适用法律冲突难以有个衡量的标准来适用它。而且立法上的不协调导致管理适用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给执法监督的执行带来了困难,也导致了监督的疏忽。

从以上我国关于湿地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框架上看,我国的湿地立法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是,我国的湿地立法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湿地保护有重大影响和实质性内容的规定也较少。当前, 湿地却面临着面积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不断灭失、功能不断退化、湿地保护和管理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的现状,因此,在我国制定一部统一的湿地保护法已是大势所趋。

三、泰安东平湖湿地保护的立法思考

湿地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人类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分,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履行《国际湿地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个国际公约的必然要求,加之我国关于湿地保护的现行法律制度存在以上诸多缺陷。因此,我国急需完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为此,应该尽快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并且符合泰安东平湖湿地具体情况的《湿地保护法》[2]。《湿地保护法》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制度是长期、持久地保护湿地的有效措施。它能从维护整体湿地生态系统的高度来规范与湿地有关的各种行为,以便更有效地保护东平湖湿地。《湿地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湿地保护法》适用范围。关键问题就是要明确“湿地”或“湿地资源”的概念。中国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复杂,“湿地”或“湿地资源”概念的准确界定对于避免《湿地保护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冲突,以及避免同一法律体系的不同法规之间由于对湿地概念的不同理解而出现多重管辖或无人管辖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篇9

坐在记者对面的林绍彬态度平和,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那个曾经连续5年呼吁撤销福州白湖亭公路收费站,今年两会又提议“专项立法规范海砂开采”,既关心医疗卫生又关心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的医生。

作为医生:关注医患关系

“目前,医患关系是社会及媒体关注的焦点,我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国民应该客观地看待医患矛盾这个问题,它的出现是有多种因素的。首先与政府的投入不足有关。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诊断仪器的出现也增加了患者看病的费用。再者,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应该首先根据国情对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定位,国民也应该根据国情来判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正视医患关系。”

林绍彬说:“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古人云:医者不可不仁慈,不仁慈则招非。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这就说明了一个朴素而简单的道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彼此信任是很重要的。“医患关系紧张不仅仅挫伤了医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延缓医学进步,同时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因此处理好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为委员:未敢忘医世

林绍彬每天除了要做专家门诊、主任查房、临床教学等日常工作外,还关心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老百姓的生活。当他看到一些违章违法的事情,一派学者风度的他也曾仗义执言。

2001年,林绍彬曾上提案要求撤销福州白湖亭收费站。他在提案中深入地分析了白湖亭收费站给福州市人民的生活、工作带来的不便, 要求撤销这个收费站,但由于各种原因,提案办理的速度和效果一直令他不满意。于是,执着的他连续提了5年,2006年,白湖亭收费站终于在福州人民的工作、生活中消失了。

在今年的两会上,林绍彬委员又提出关于海砂开采的问题。他认为,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海砂开采的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的管理需要,必须进行专项立法规范海砂开采。

林绍彬指出,当前,海砂开采审批权限设置不尽合理,许可制度可操作性差。海砂开采涉及三项行政许可,涉及事项和审批部门多。多部门主管与海砂开采的短期性、流动性不相适应,存在大量违法采砂的现象。他认为,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处罚是不同的,造成行政执法很难一致。由于海砂开采行为所处区域的特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具备海上执法力量。海洋执法部门主要依据违法行为对环境损害的后果进行处罚,但环境损害的程度却很难量化。因此,在执法时存在法律适用的困难。林绍彬建议,对海砂开采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综合管理。

这就是想百姓疾苦、替百姓说话的全国政协委员林绍彬,他以实际行动证明着贾庆林同志所作《全国政协工作报告》上的一句话――“常怀爱民之心,常谋富民之策,常为利民之举”。

篇10

融资现状

企业融资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目前,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曾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做过一项典型调查:2004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来进行融资的金额占总金额的34.1%,2005年占到30.2%,2006年占到27.8%,这些数据都显示着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这种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可使用资金的数量。

企业从银行贷款融到的资金远远多于其他外源渠道融到的资金,并且银行贷款的比重还在逐年上升,但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能从银行获得他们需要的资金,因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常会拒绝贷款给中小企业。虽然2004年5月深圳启动了中小企业板,但中小企业上市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少数中小企业才有资格上市融资。

信用缺失

社会信用征信(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使得失信者有机可乘。企业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转让、信用监督等一系列信用在制度上尚未建立完善,各市场主体在业务往来中对信用的发现、甑别和防范异常困难。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资信公司还十分缺乏,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公正评估。

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健全的信用监管体系,市场参与者无法及时获取不讲信用企业的信息,导致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失信企业会继续在经济交易中骗取信用,使自己获取更多的利润。

法制还不健全,缺乏失信惩罚机制。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在规范信用环境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对失信行为的立法几乎为空缺,对恶意逃废债务者也无法可依。2001年,央行对62656户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有32100户企业共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逃废债务的企业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1.3%,逃废贷款本息占贷款本息总数的32.0%。

制度建设

增强信用征信(管理)体系。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我们应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前提,以信用信息开放为基础,以独立、公正且市场化运作的信用征信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健全的信用征信市场监管和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为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对失信者的约束机制。信用征信体系建设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征集企业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行为,方能正确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并经过市场化的手段加工成征信产品,培育社会信用征信市场,不断加强信用征信(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信用监管既要借鉴外国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此,应对企业评定信用等级,而评定关键是将企业置身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一是建立信用等级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管理质量明显下降的中小企业的监管,必要时可重新评级或调低企业信用等级。二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打击违法经济活动和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