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体育课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小学体育课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小学体育课的现状

篇1

关键词:乡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5-01

一、乡村专职体育教师的现状

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可我们的体育教师队伍没有成比例的得到扩充,尤其是在乡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可以说是无法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要的。比如我区,2010年招聘12名体育教师,距上次招聘已经有九年之久了,2010年至2014年共招聘体育教师24人,但整个翔安区小学数量将近百间。我校有27个班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300多个,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应有6个体育教师,但是实际只有4人。原因很简单,师资的匮乏。

二、农村专职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

1、师资不足

目前我国有27万体育教师,其中20万工作在农村,但是体育教师师资仍然严重不足,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一些小学根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1]据我了解,在我区乡村小学的专职体育教师为数不多,无法满足各间小学均有专职教师,有的虽为专职,但不具有专业水平。师资不足导致兼职体育教师的出现。“近年来,在我区农村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而且有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还不对口,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2]体育课往往都是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兼职。毕竟是兼职体育教师,他们没有接受到专业体育知识的培训,对体育学科内容也是相对陌生,而且在乡村这样一个“重智,轻体”的地方,他们的教学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主科教师兼职体育课, 有时无法完成主科教学工作,便会把体育课拿来上主科,剥夺了学生的运动权利。面对些情况又能如何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如何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2、体育设施落后或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学校的经费维持日常教学尚且捉襟见肘,更何况是用于体育教学设备的添置。”[3]虽然这几年有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但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在农村,经济本来就不发达,想要让社会对学校有所赞助,只是一种渴望。经费的不足还使一些破损的器材不能够及时的得到维修,使得整个体育器材室看似器材齐全,其实却没几样器材是可以派上体育教学用场。乡村学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地大物博”,但同样是经费的问题,学校建立不起一个正规的跑道以及上体育课的场地,学生们常年在坑坑洼洼的黄土地上进行体育锻炼,着实给学生们留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三、利于专职体育教师发展的建议

1、强化专业素养,全面教学技能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作为一名专职教师,体育教学是根本。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不断完善自身专业能力。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使自身具有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多种能力,具有广博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其他各类学科基础知识,能够把掌握的这些知识在体育教育的实践中进行运用。[4]

2、各校加强合作交流,合理分配师资

首先与普通高等体育院校进行交流合作,专门面向乡村小学进行服务,让有意从事教育岗位的临近毕业学生参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也方便其考取教师职位做准备。其次教育学院可以开设体育进修班或体育函授班,使一些有体育特长生的其他学科教师能够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能胜任体育教学。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做出适当的行策调整,在每年招收新教师时,适当提高体育教师的比例,确保每所乡村学校都有专职体育教师。由于城乡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较悬殊,所以教育部门应广泛开展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吸引城市体育教师或者体育专业人员到乡村去指导,去工作,还可以派农村的体育教师到城市学校去学校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再根据他们的交流情况纳入办学业绩加以考评。

3、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合理利用资源

各级部门必须加大对乡村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一是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经费,鼓励国营、民营、私营企业单位赞助一点,村里华侨或者学校董事会筹一点等方式修建学校体育场地和购置体育设施。二是“利用农村学校地理位置特点,大力开发校内外空余地,弥补体育场地建设的不足”[5]三是合理利用资源,可以将一些废弃的体育器材,进行改造并合理利用。

总之体育专职教师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力军,关注每位孩子的健康是课程首要的任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健康活泼的成长是我们每位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愿望。希望教育部门能重视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让每个专职体育教师能最大发挥专业能力,不断的全面发展,也使我们的新课程教学能切实有效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田庆柱.农村体育教师的培养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7(5)

[2] 庄凤鸣.惠安地区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W]2006(9)

篇2

关键词:学校体育;甘肃;农村;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098―03

投稿日期:2005―10―24

作者简介:黄铎(1964-),男,甘肃天水,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本文通过对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的调查与研究,力图对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做出准确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甘肃省14个地、州、市,位于乡(镇)、村的农村中小学。各地按容量比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乡镇完全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小学和村教学点五类学校230所(完全中学24所、初级中学51所、中心小学42所、乡村小学83所、村教学点30所),体育教师534人(专职教师230人、兼职和代课教师304人),学生103 851人(中学生56 560人、小学生47 291人),2 317个教学班(中学1080个班、小学1237个班),构成本课题样本。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详见参考文献)。

1.2.2调查法以自行设计的《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表》为工具,于2001年2月-7月通过走访、函调等形式,对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1.2.3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

2.1.1体育课开课率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农村中小学校完全开设体育课的仅为70%,也就是说在甘肃约有30%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还不能人人接受体育教育,生生享有体育的快乐。与全国农村中小学85.5%的开课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滞后,升学率仍是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惟一指标,加上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不足,为追求升学率不惜牺牲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中心小学以上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基本都属于这一原因。二是师资、场地设施条件等软硬件缺乏,甘肃位于大西北,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基础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学校体育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基础教育底子薄欠账较多,师资、场地设施等软硬件缺乏的状况尚未彻底解决,特别是村小以下的学校问题较为突出。

2.1.2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率

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有49.6%的学校没有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处于一种盲目随意状态。

2.1.3教案书写率和依教案上课率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教案书写率低惊人,有半数以上的体育教师不写教案,其比率高达54.8%。教案书写率与学校级别成正比,中学好于小学,完全中学好于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好于乡村小学,乡村小学好于村教学点。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随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二是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在仅有的45.2%写教案的教师中,有48.1%的教师按教案上课,有48.1%的教师有时按教案上课,还有3.8%的教师从不按教案上课。

2.2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现状

2.2.1 早操

甘肃农村学校早操开展情况较好,各级学校天天做早操率均高于完全中学71.8%、初级中学69.6%、中心小学50.8%、乡村小学58.8%、村教学点56.1%的全国平均水平。

2.2.2课间操从总体看,课间操开展情况较好,天天做操率较高。但各级学校差别较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乡村小学天天做操率高于70.6%、79.5%、60.2%的全国平均水平,完全中学、村教学点天天做操率低于80.2%、54.2%的全国平均水平。

2.2.3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总体开展情况,略高于55%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两操”相比,其结果不容乐观,特别有30.4%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不稳定性,说明课外体育活动在甘肃农村学校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可能与师资、器材、设施缺乏有关。

2.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

2.3.1 学校拥有体育教师率

目前,甘肃有63.5%的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体育教师,远远高于西部地区30%农村中小学无体育教师的平均水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主要依靠兼职和代课教师。调查发现,学校体育教师拥有率与学校的层次成正比,层次高的学校体育教师拥有率高于层次较低的学校。

2.3.2教师数量及其构成

《关于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的意见》规定:“……农村中心小学每七至八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中学每六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按此规定,此次调查的中学1080个班、小学1237个班,需专职教师335名,目前有230名,尚有约31.3%缺额。为弥补专职教师不足,甘肃农村学校从实际出发,采用教师兼职、代课等形式加以解决。本次调查中,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有534人,其中兼、代课教师就有304人。就各级学校看,中学需专职教师180名,现有159名,缺额11.7%;小学需专职教师176名,现有81名,缺额约54%。

2.3.3专职教师学历状况从专职体育教师学历的总体来看,存在本科学历教师偏少,非专业学历教师过多的问题。从各级学校看,除村教学点外,都不同程度存在专职教师学历不达标的情况。这一问题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2.3.4专职教师职称状况甘肃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欠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初级职称教师过多,这种现象在各级学校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教师学历、年龄、工作年限有关。

2.3.5专职教师年龄状况从表8统计结果看,甘肃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年龄偏低,且年龄段过于集中在30岁以下。从长远看,年龄段过于集中,对教师的新老交替、知识更新、正常晋级等,造成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3 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基本现状

甘肃农村中小学每年体育经费校均805.81元,各校差异较大,层次较高的学校好于较低的学校。但从学生人均占有经费看,除乡村小学外,其它各类学校差别不大。

4 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现状

4.1场地设施甘肃农村学校供学生活动面积总体约为每校2880 m2,各类学校差别较大,层次较高的学校校均活动面积大于层次较低学校。但每个学生拥有的活动面积,各类学校差别不大。

有约23%的学校没有田径场,田径场拥有率和跑道周长与学校层次成正比,田径场周长从100 m以下到400 m不等,最普及的田径场是周长200 m场地。只有约8.7%的学校元篮球场,中学好于小学。约有61.7%的学校无排球场、74.3%的学校无足球场。中学排球场、足球场拥有率明显高于小学。结果显示,有约58.3%的学校拥有其它各类场地设施。

总的来看,甘肃农村中小学学生活动面积,都超过了教育部规定人均5平方米的标准。

4.2器材及来源

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与教育部1989年颁布的《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从器材来源看,学校自筹购置和上级配发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的两个主要渠道;完全中学上级配发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类学校,自筹购置率则低于其它各类学校。各类学校都不同程度有一些自制器材,自制率差异较大,高的接近20%,低的不足7%。中心小学、乡村小学接受社会捐助情况较好,而村教学点还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体育器材的社会捐助方面还是空白。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甘肃农村中小学完全开课率为70%,低于85.5%全国农村中小学平均水平。

2)甘肃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有近半数的学校无体育教学文件;有近55%的体育教师不写教案;体育教师无教案或不依照教案上课率接近75%。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总体教学水平低下。

3)甘肃省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能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的需要,专职体育教师比例较少,约有63.5%的农村中小学,仍然没有专职体育教师。

4)早操、课间操每天开展率保持在81%以上,接近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课外体育活动每天开展率为58.3%,高于55%的全国平均水平。

5)甘肃农村学校学生体育活动场地较多,器材设施达标率低。原因是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5.2建议1)甘肃农村中小学应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开设体育课程。

2)甘肃农村中小学校应尽快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3)甘肃农村学校应在保证“两操”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课外体育活动,使“两操一活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4)学校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

篇3

体育作为小学生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科,但往往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科,使得位置在应试教育当前显得十分的“尴尬”,这门课程在排课表上也只存在于某一天下午的一个小角落里,时常还被其他科任老师拿来继续补充“更为重要的事”。

关键词:藏族地区;小学生;体育教学;分析

G623.58

一、藏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教育成本科教兴国的一大计,藏族地区地广人稀,人民生活相对零散。相对于城市的小学,师资相对薄弱。但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重点组成部分,藏族地区农村小学主要分布在城镇及乡村,很多地区经济都属于还在发展状B,使得藏族地区很多农村小学的财力跟不上,使得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教育器材跟不上教学进度,使得许多体育老师还是沿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教学质量较低,在大搞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标标准的今天,这种情况影响了藏族地区小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浅薄认知。

1.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视,在主观上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了,自己的孩子才会有出路。却忽视了正在成长的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所以农村小学体育老师很难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

2.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得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在加上自然的损耗和学生的人为损害更是为本就少之又少的体育教学雪上加霜!经费的不足使得学校体育设施的不到补充,损坏器材得不到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体育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体育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藏族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寒冷,很多《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体育项目无法完成,由于很多农村小学没有自己的体育馆,很多的体育教学课程只能在室外完成,高原气候的室内外温差较大老师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总是量力而行,使得教学课程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4.农村学校体育中的管理系统尚未成型,很多小学体育老师师资配置严重不足,有的还有其他科任老师来代课体育老师的现象,由于这些非科班出身,在体育学的知识上,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师资水平也难以达到相关要求,这使在得整个教学中对专业技术的理解和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的难题。

5.我国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制定了《课程标准》,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大多还停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在农村小学中普遍不受重视,很多学校排课大多数安排在下午,许多老师的教学计划很是随性,也会存在其他科任老师要课的想象。体育课的教学时间严重的缩水,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体育课教学时间很难得到保障,《课程标准》中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常常被忽视,

二、体育教学的策略构建

1.首先,想要改变农村教育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是首当其冲,当地的教育部门、相关领导、校领导及家长都要有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当地的教育部门、相关领导、校领导应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建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体育教学,家长要充分认识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地的教育部门、相关领导、校领导、家长各方的全面的对体育教学的全新认识,这是提高体育教学全面素质发展的全新起点。

2.由于农村学校量大面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体育设施条件差、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不相吻合,当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教育部对小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以至于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当地的教育部门、相关领导、校领导及体育老师应该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体育的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条件。

学校也可结合当地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器材,地方器材可将身体基本活动、竞技运动项目、基础体力、课间娱乐、民族传统体育等内容进行分类组合,使教学大纲、课本和参考教材成型、配套。关注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动作技能、方法及终身健康理念培养的同时形成学生独特的体育思维。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统一,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观念,从老师要求主动变成学生主动寻找乐趣,使体育课变成真正快乐的体育教学模式。

3.全神贯注搞好课堂教学,聚精会神设计专题引领。以“做好课前、做细课堂、做实课后”为目标,建立完善课堂的长效机制,将关注课堂从突击性转向常规性,从表面性转向实质性,立足于教育规律、教育对象和教育微观的探索,充分认识学科教研“专题设计”的含义,借助常规教研、教学展示等形式,突出教研重点,清晰教学操作流程、教与学方式改善的路径,再现教材教法的研究。

4.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师教学的保障,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师资现状,动员、鼓励体育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教,来根本改变体育老师在学校漠视的“尴尬”状态,在教师待遇、地位方面激励体育老师在校任教。在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的同时对体育老师职业成长的角度来提高对体育老师的培养力度,加强体育老师的培养、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结成“姊妹”学校,邀请他们来学校讲学传艺,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质量。掌握熟悉的技术、技能,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即兴展现 体育教学

小学时期是人的各种心理、生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遗传、疾病、环境、饮食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小学生的健康成逐年下降趋势。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着一些含混模糊的思想认识,存在着一些等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1]

一、 当前小学体育课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体育教学成人化的倾向,学习的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主体作用尚不能真正发挥。尽管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方法上多有创造,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摆脱旧的教材体制和强求一个课程标准的弊端,更没有改变困扰体育教师的最大难题――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

1.传统的“集合――整队――齐步走――准备――主教材――下课”的体育课结构,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不论是苏联式的以“技术为中心”,还是扬州会议后的“增强体质为中心”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学科中心论的影响,离“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忽略了给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机会。

2.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按照事先设定的教案程序顺次实施。

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个人表现是由教师设定的,甚至任何队列调动均要在教师规定的教学范围内展开,并且美其名曰“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表现是否出自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3.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由于受教学目标的错位、教材的死板、教学方法的单调和教学评价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广大学生养成了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我们有一些学校和体育老师为解决这一难题就把体育课变成“自由课”让学生自由活动,甚至有些学校为减少开支不配体育老师,上体育课时随便找个体能较好的老师或其它人带一带就行了。

二、 即兴展现体育教学

时展了,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临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面对祖国花朵的健康。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全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1.什么是即兴展现体育教学

所谓即兴展现体育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发挥学生的自我表现和创造能力为核心,追求教材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适切性”,追求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注重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生自我展现充分的课堂情景和气氛,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情景中的自我表现与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效率,培养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习惯。

2.即兴展现体育教学的基本结构

我们根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把教学中一般应遵循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生理技能活动规律,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融为一体。我们可以按“动起来――乐起来――想起来――自我展现起来”来设计课的进程。

教师即兴示范调动学生动起来 以各种简便易行的队形变换,多种多样积极性激发学习信心。趣味练习,使学生身体充分活动,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使之练习情绪高涨。乐起来活跃身心以有节奏的,带有声响的个人的,双人的集体协调一致的各种操练习,既保持跃情绪,又有适当调整负荷,准备进入主要阶段。

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素质和努力的提高,形体美的培养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做起来内化能力 自我表现以表扬鼓励提示为主,加强思想静下来 使学生自己总结并展现学习成果,以各种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放松练习,使学生生理机能和激动的情个性,进取动机和行为。[2]

3.即兴展现体育教学的特点

即兴展现体育教学的特点是:确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具有鲜明的特点。具有选择性和随机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三、即兴展现体育教学的优点

即兴展现体育教学是一项长期实施的教学方案。它不但继承了一切优秀的传统,而且适应了时代的新特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有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即兴展现体育教学的选择性和随机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式化教学,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通过对动作的创造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对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有明显的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重视的是让学生模拟教师的动作,以及体育教学的“三基”目标。从而忽略了给予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即兴展现体育教学学生通过对动作的创编,发展了学生的智商(IQ)和情商(EQ)。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以促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3]

3.有利于学校德育和美育的开展

即兴展现体育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在即兴展现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创编动作和展现动作的过程中,独立创编、相互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集体。

四、即兴展现体育教学的要点

在即兴展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创造“动起来”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运动兴趣和动机,创造“乐起来”的情景,使学生巩固动机、体验动机的乐趣,展开学习进程;创造“想起来”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运动知识、技能、规则,并体验运动的价值,发展情感和个性;创造“展现一下”的情景,使学生在巩固以上教学成果的同时发展创造力并获得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 关槐秀 曲宗湖 即兴展现体育教学模式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年

篇5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但国家教育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完全得不到落实。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最高人民法院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情况与教育部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应试教育对体育课开设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应试压力的影响随年级增高而加大,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

2.体育师资缺乏,质量堪忧。

体育师资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一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有少许来自大中专的毕业生,近半数体育教师分配下去也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教师自身没有及时“充电”,体育教学程式化、单一化、刻板化、根本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但许多农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有的学校篮球、足球都没有,更别说篮球场、足球场。

4.教学不规范。

不少农村教师,尤其体育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要想改变农村体育教学落后的现状,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各阶层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学校、一个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积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作报告等,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同时,加强对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关心广大山区农村体育教师生活,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小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Huludao Suizhong County

ZHANG Zhongcheng

(Dalian Light Industry School,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Emerging sports ideology le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updates. Under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o promote rural sports teaching into a new phase, in excess of this perio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izhong County, thre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or doing a surve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izhong County School physical teaching is analyzed. Provid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how to develop Suizhong County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urrent situation

0 引言

目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体育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新理念在城市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格外的红火与抢眼。在这个高速发展,体育教学不断的除旧布新的局面下,人们只看到了城市体育教学的变化,却忽略了农村体育教学的成就。在农村人口已经占全国人口80%的今天,农村体育是今后体育发展的关键。但是农村的体育教学却让我们对这一前景一片迷茫。绥中县也正在摸索中前进着,发展并改进适合这一乡村现状的体育教学道路。因此笔者对绥中县体育教学现状做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形成了绥中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理论。在绥中县三所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的支持下,笔者与2012年9月至11月做了一次有关绥中县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调查中发现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造成这一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形成了对绥中县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为如何发展绥中县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绥中县中心校、绥中中学、绥中四中三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校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2.1.1 校领导重智轻体的现象严重

不久前,国家教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全国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做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达不到锻炼的达标要求,引起了教育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2.1.2 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表1)

表1 学生对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统计表(N=210)

据调查,国家每年提供的教育费用中,90%是城市用费。但是中国有80%人口在农村,有70%的学生在农村学校。农村的教育经费本来就少,那么投入到体育教育中的费用就更少了。

2.2 教师队伍现状

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有限,教学思想陈旧(表2)。体育教学改革20多年来,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主体性教学等教学改革思想应该说代表了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体育教学改革总是代表了新的思想和新理念的产生,创新和推广。思想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就直接要求并推动着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表2 教师新的课程理念学习统计表(N=17)

2.3 学生队伍与教师配合不够默契

2.3.1 学生的思想消极(表3)

表3 学生课堂情况调查表(N=210)

场地不够完善,器材不足,学生活动项目单一,教师教学思想陈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练习方式枯燥,不能引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导致学生思想消极,不愿意听讲,不愿意学习新的知识,不愿意参加活动,不愿意锻炼自己的身心。

2.3.2 师生互动表现不乐观(表4)

表4 学生与教师近距离接触调查表(N=210)

教师的随和性,上课的态度与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学生喜欢与亲近教师的主要原因。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有时过于严谨会对学生造成恐惧,过于放松会影响课堂教学。

2.3.3 学生的自主愿望强烈

在问卷中,有80%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体育课自己上,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做我想做,学我想学。其中大部分人想自由活动,20%的学生希望20分钟玩,20分钟学。单一枯燥的传统体育课是禁锢不住学生进步与自主的体育思想的,它必然朝着先进的方向发展,必然满足学生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陈雪红,陈筑,张虹.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体质;素质;原因;对策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多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历越高视力越差

不仅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比较高,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也高达77.3%,其中男生为72.7%、女生为82%;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其中男生为54%、女生为64.7%;甚至连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也达到32.5%,其中男生为29.5%、女生为35.6%。

二、肥胖率继续上升

据教育部监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平均上升了1.17个百分点,达15.97%。而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下降,除高中以上(16-22岁)男生肺活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年龄组学生的肺活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如7-12岁男女学生的平均肺活量与200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8毫升、44毫升。

三、爆发力等素质下降

与2002年监测相比,我国学生的爆发力等素质继续下降。据监测,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2002年相比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而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水平,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小幅下降趋势;反映身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有60%的年龄组出现下降。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形象地概括为“硬、软、笨”三个字。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造成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家长、老师、社会都有责任。概括起来主要为:

1.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时间

体育课时间得不到保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本来年级越高,体育课的课时就已经相应减少。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对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就是看你的升学率高不高。学校为了完成这一事关生存的任务,就不断增加文化课的上课时间,不停的加大课外作业量,尤其是到了升学年级,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不那么重要”的体育课往往就被其他更为“重要”的科目占用,而体育课也就成为不受“爱护的孩子”,学生们的锻炼时间也就自然减少。

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自主支配的体育运动时间微乎其微,运动强度不够。很多学校的学生每天的活动量不足一小时,其中还包括每天课间操时间。以前,在体育考核成绩不纳入升学总分时,个别学校“区分轻重”,不太重视孩子们的体育运动,只是象征性地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罢了,甚至把体育课作为那些所谓“统考学科教师”转化后进生的时间,家长们也是要求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功课的复习当中,体育运动的时间被无条件“征用”。现在初中升高中,体育作为考核科目之一纳入升学总分后,出于应试目的,老师们还能规范地带着同学们进行系统训练。但是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却相应少了。

2.实行“新课程标准”后,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导致忽视了课堂教学而造成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但是很多学校只是单纯的认为“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把体育教师从以前繁重的示范教学和课堂组织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学习,不再重视技术教学和身体素质训练。体育教师的这种错误认识造成教学实践盲目。现在很多学校将体育课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选。但是孩子们往往出于“好玩”和省力气而对长跑等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有挑战性和有安全隐患的运动“敬而远之”,老师们教条地遵照“教学改革要求教学从兴趣出发”,不动脑筋想办法。久而久之,不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差,而且耐力训练的缺失更是直接导致了学生下肢爆发力和心肺功能的大幅下降。

3.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畸形呵护”

除了学业繁重阻碍学生对体育活动时间的支配减少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外,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畸形呵护“也开始影响学生的体质了。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以前出了事故,家长还比较通情达理;现在如果孩子受了伤,家长就可能‘讹’上学校。别说体育课,你去看看现在还有多少学校敢组织学生外出郊游?所以,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例如,“跳山羊”、“单双杠”等几乎已经在所有中小学的体育课上销声匿迹。

4.学生自身对科学锻炼的认识不足,缺乏“终身体育观”意识

现在的学生一是娇生惯养、贪图享乐;二是怕吃苦受累、意志薄弱。在很多学生心目中认为体育锻炼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要流汗、要受伤、身体要起反应,从根本上就排斥参与体育锻炼。此外,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提高健康素养,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缺乏科学锻炼的常识也是造成体质下降的原因。

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系统工程,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

完成这个工程,需要政策的规约、制度的保障、学校的把握、老师的执行和家长的配合。我们应该采用以下对策:

1.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学校的督察,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设以及认真落实“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要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体育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和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体育单项活动,使体育课得到延伸。

2.各级政府应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增加体育器材和经费的投入

学校、社会的体育场馆和活动场所在假期也应该面向青少年开放,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特别是刚在四川绵阳地区展开的乡村少年宫活动项目,更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资源、经费的落实,把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改革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办法,把学生体能素质评定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其当年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中。二是认真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在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考试中加入体育会考,把中学阶段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毕业和高校招生重要依据。三是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中加大身体素质教学的比重,注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在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的基础上,想办法,花心思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快乐体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四是通过每年的运动会、年级对抗赛、校级之间的交流和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来扩大学校学生参加人数,促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4.家长要改变观念,引导孩子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健康一辈子!所以呼吁我们的家长:一是应该让孩子,也就是运动的主体,树立时刻都可以运动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的细微之处,家长需要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将锻炼贯穿在生活各个层面,不单纯依赖学校的体育教学,尤其是当孩子们升入高年级,逐渐有了主见,强调个性,更需要家长和孩子在这方面沟通的技巧。二是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不要怕自己的孩子饿着,少吃高脂肪、油炸食品,做到营养摄入合理,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现象。三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孩子进游戏厅、上网的时间,每周利用双休日带着自己的孩子走向运动场和大自然。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发展、强大的希望,而具有良好的体质是完成这一重任的前提。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报警: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华西都市报[N].2005-07-21.

[2]刘阳.中国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又是素质教育惹的祸[N].中新网,2006-04-20.

篇8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做了全面性的分析,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 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促进农村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7(8) 

篇9

关键词:城乡统筹;学校体育;不平衡性

中图分类号:G 807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2-0131一04文献标志码:A

统筹发展城乡基础教育,就是要对城乡教育进行通盘考虑,统一策划,使城乡基础教育达到公平、均衡发展。学校体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应该包括学校体育均衡发展。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多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市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教学质量、教学理念等比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优越和先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统筹中既要体现与重庆城乡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相一致的特点,也要反映出“一圈两翼”的城市经济布局的区域性特点。要尽量平衡城乡学校体育教育之间的差异,重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提高学校体育地位,改善体育教育资源环境,努力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水平,逐渐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使统筹城乡学校体育教育真正达到和谐统一、高效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内45所学校(30所中学,15所小学),以及“1小时经济圈”内的壁山、涪陵,“渝东北翼”的万州、城口,“渝东南翼”的黔江、秀山等3个经济区县域农村学校共108所(60所中学,48所小学)学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重庆市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及资源现状调查问卷》,按照重庆市3个经济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县来划分选取调查城市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主城区45所学校主要由各校体育教研室主任负责,将问卷分发给本校负责分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和在职体育教师及学生。6个县级以下学校以当地教委为核心向农村学校辐射,每个县要求至少要分发10所中学,8所小学。问卷对象分别以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为主。共对45所主城区和108所农村学校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 816份,有效问卷181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另外,还发放了20份各区、县教委主管学校体育的管理人员的问卷,全部回收,有效率100%。

1.2.2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查阅相关文件、文献和资料。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4专家访谈方法

围绕本研究涉及内容与学校体育专家、教育部门行政领导和体育教师进行座谈研讨,寻求解决方法。

2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2.1 学校体育地位的不公平性

学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学生体育运动基本技能、提高民族素质、实现全民“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也制定了,许多相关的体育法规来保障它的地位,其重要性在理论上早已被大家认同。在城市中,一个学校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资源是否优秀,首先会从该校的体育硬件资源上反映出来;体育学科作为门面学科”,又在当前的中考中增加了对体育的考试(50分)。城市中小学校领导重视度高,学校体育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发展得到了公平对待,甚至是在体育教育资源上的投入更大;但是,农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在一些学校领导的眼里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可以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升学率,把重心全部放在升学率上,体育工作被摆在了最次要地位,甚至可有可无。对学校体育本身认识偏颇,认为只要学生走出教室,进入操场就是体育课,把体力活动和体育教育等同起来;觉得农村学生离学校远,走路多、家务劳动多,无须再搞体育活动:因此,导致农村学校体育课和体育场地被占用,体育器材空白。虽然近几年由于中考体育加试,一些农村学校领导增加了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但在经费紧张、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与现实地位仍相差甚远,学校体育地位的不公平深刻地影响着农村学生在体育教育机会和权利上的不公平。

2.3体育场地与器材配备不完善是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直接因素

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要得到较好地发展,场地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条件之一。看出,场地器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城、乡体育教学基本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城市中小学受城市地理面积影响,体育场地扩建受限,学生平均活动面积不足;被抽查的12种常备体育器材的配备率较高。相比而言,中学的篮球、篮球架、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台等器材的配备率高;小学的跳绳、羽毛球拍、乒

2.2农村师资力量建设成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

2.2.1 农村体育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严重失衡

师资队伍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编制与学生人数成正比,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之一。城市中小学中师资人数基本趋于饱和,而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对比完全失衡,农村中小学师资数量缺口相当大。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08所农村学校在校学生7万1073人。其中:农村中学学生平均867人,校均配备体育专职教师3.6人;农村小学校均学生283人,规模最小的小学仅有62人,被调查的48所小学大约有1/3的学校尚未配备专职体育教师。

2.2.2城乡学校体育教师个人及待遇情况对比分析

城市体育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相对协调,学历和专项技能高且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福利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师基本一致,而农村体育教师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均有待合理。初级职称人数较多,而高级职称人数紧缺,教师整体过于年轻化,67.9%的老师都集中在30岁以下。学历达标率低,兼职比例大,质量较差,负担过重,待遇偏低。随着教育工作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加强,按照国家教委规定,现阶段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要求为:小学教师需中师毕业;初中教师需达到大专毕业水平;高中教师需达大学本科毕业文化程度。目前,全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学历总体较低,77.9%的老师都还是专科及以下学历,体育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57.5%,整体素质较差,并且专职体育教师和学历合格教师基本集中在县镇一级中小学,乡以下中心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远远低于上述水平,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乓球拍和乒乓球台的配备率高。但是,在农村虽然有场地,却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体育场地无法得到扩建,器材无法得到改善,中小学校受场地器材而影响体育教学的现象就更为突

出。调查结果显示:60所农村中学拥有300 m田径场有4所,占6.7%,250 m田径场有7所,占11.6%,200 m田径场19所,占31.7%,150m以下(包括未注明场地规格的学校)田径场有30所,占50%。48所农村小学中,拥有200 m田径场有1所,占2.1%,150 m田径场有6所,占12.5%。依据国家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的必配类、选配类器材设施的配备标准与要求,对农村中、小学12种常备体育器材的配备情况抽查统计结果。目前,场地器材匮乏,体育器材达标率不到一半,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4城乡学校体育教学的差异性比较及因素分析

2.4.1体育教学效果的差异情况

城市中小学学生在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技巧方面明显优于农村中小学,并且在农村中小学中离城市近的学校要优于离城市远的学校,越是偏远的学校在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技巧方面越是处于劣势,而在身体素质与达标上差异性都不大。这主要体现在:1)城市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上占有优越的体育文化环境,例如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等多方面。2)城市学校教师都能根据《大纲》计划按照教案上课,教学思想先进,观念更新快。教师的教研活动形式多样,上课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手段多样化。反之农村学校相对要落后得多。3)城市学校

2.4.2体育课正常开课、实施教学大纲和按教案教学是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体育课程开设方面,城市中小学校全部都开设了体育课课程,而农村中小学校有72.2%的学校开设了体育课程,不完全开课和未开课占27.8%,特别是“渝东北翼”的城口和“渝东南翼”的秀山乡村小学有39.7%的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课程。根据座谈了解到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1)农村小学的场地器材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导致很多学校无法开设体育课;2)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受升学率的影响,高三停开体育课现象严重。在体育教学中,城市中小学基本都能完全执行全国现行统编的体育教学大纲,91.3%的教师能按教案教学。农村中小学只有38.8%的学校执行教学大纲,47.9%的教师能写教案上课,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随意性情况较严重。这说明重庆市农村体育教学规范化水平较低,与现行全国统编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5城乡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对比及影响因素

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必须抓好的2个环节。调查显示:在重庆市,城市98.7%的中小学坚持每天做课间操(除体育资源配置基本上得到保证,而农村学校恰恰相反,情况不容乐观。身体素质达标上城乡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单项上,例如耐力项目的折返跑和上肢力量项目抛实心球,农村学生要优于城市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地说是体育教学效果的反映,而是反映出在这一时期,城市学校体育在对增强体质,加强身体素质上的忽略。而农村学生艰苦的劳作环境、和交通闭塞现象导致他们在耐力和力量上好于城市学生。下雨天以外),农村学校的课间操开展率较高,完全开展、大多数开展的区县占调查学校总数的68.2%,完全不开展的区县为但也有少数学校未开展课间操,一般集中在村级小学,主要原因是没有专、兼职体育教师,老师不会做操。课间操开课率在城市与农村有显著的差异,同时,不同区县、不同类型的学校也有着很大差异。这一结果说明课间操在农村学校体育中的不稳定性,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另外,从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城市中小学96.3%的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能保证到1h,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率为98.7%,开展率较高,且活动类课程形式丰富多样。而农村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率较低,仅为45.2%,带来的后果是学生每天参加1h体育活动的要求难以完全落实。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更具有带动乡镇文化建设,影响与改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现代文化意识,丰富生活内容的功能。在农村各地有少数学校开展课余训练,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县城中小学。城市中学校课余训练开展情况良好,特别是一些体育传统试点校的重点中学校,对课余训练抓得相当紧,投入经费大,场地器材配备充分,对参训教师和学生激励机制高,为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农村学校恰恰相反,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和场地器材的匮乏,以及有相应的配套经费和奖励机制,所以乡镇学校、村小一般没有开展课余训练。

3结论与建议

3.1认识和观念的偏差,使得农村学校体育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积极转变观念,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地位的公平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观念仍停留在升学上,跳出“农门”是农民送孩子上学的主导思想。受升学率的冲击,这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及学生自己,出现了对学校体育的片面认识,忽略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对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加强,把重心全部放在,例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应试”学科上。应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加大对体育教师的重视。以当前学校中考升学体育的加试为契机,尝试以不同区域设置不同考试项同,并逐渐加大体育加试成绩的权重,杜绝占用体育课的情况出现。积极争取学校体育在学科之间的平等地位,对学校体育城乡统筹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和较大的影响。其次,广大体育工作者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本职业的重要性,以爱岗敬业、艰苦勤奋的工作态度,塑造体育教师职业形象,消除社会大众体育的偏见和不正确认识,从而使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学校体育上作,提高农村学校体育的社会地位。

3.2扩大教师编制,加强城乡师资流动,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均衡发展

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关系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程度与水平。首先,农村体育教师的紧缺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首要解决的问题,扩大农村体育教师编制,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地位和福利待遇,制定优惠政策减少体育教师的流失,是稳定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数量的必要办法。其次,农村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低,也是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城乡学校体育教师交流,扩大互动纬度形成城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互补:1)组织城市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制订城区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的义务性政策;2)安排城市优秀体育院校对农村体育教师分层培训,组织农村体育教师进城观摩课堂教学等,加强农村体育教师新课程学习;3)帮助建立区域性农村体育中心教研组,共享优秀资源,进一步加快体育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4)让各类高校的毕业研究生到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服务,特别是师范大学毕业生要想在重庆市城区工作或者评定职称,必须在重庆规定的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工作2~3年,否则不能转正定级,没有资格到重庆城区任教工作或评定职称等方式,以增强互动交流,不断地提高农村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同时也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3.3加大投入,促进城乡学校体育教学物力资源公平

随着“普九”教育不断深入,农村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一时段上体育课的班级明显增多,体育课增加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城乡中、小学在体育硬件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城乡不同情况加大对体育硬件资源的经费投入,严格执行中小学办学标准,把人均体育场地、体育器材配备标准作为办学和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的监管力度,对一些达不到规定标准、学生严重超员的学校应限制其招生规模。

3.4提高课程内容的区域适应性和推广性,统筹城乡学校体育特色

重庆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长久以来,农村学校体育受到城市学校体育的强势冲击,使得农村学校体育偏离了自身特色和教育资源,一味跟从城市学校体育价值取向,追求其竞技性和技术性。结果造成了富有民族性、地区性、娱乐性特色的扭秧歌、摆手舞、踢毽子、踩高跷、竹竿舞等体育项目都被晾在了一边。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材区域适应性和推广性,是统筹城乡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挖掘当地传统体育、乡土教材,增强教学内容灵活性和统一性的结合,将民间乡土教材列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城市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针对当地地型地貌开展一些,例如武术、攀岩、漂流、登山、游戏等这些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学生爱上体育,并积极探索和求知于体育。为农村学校体育营造出一片良好的发展氛围,使统筹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在相对不均衡发展中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乡镇小学;教育;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问题成为乡村居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通过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小学生。

1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

1.1乡镇小学教师稀缺,缺乏高学历人才:由于乡镇客观环境比较差,很多高学历的师范毕业生并不愿意到这么偏远的乡镇来工作,导致乡镇小学教师比较稀缺。同时通过对乡镇小学师资力量的调查发现,在乡镇小学中,女教师的比例比较大,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成为乡镇小学教师的主体力量,青年教师的比例比较低,这也就表明乡镇小学缺少新鲜元素,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相比于青年教师而言要稍微老旧一些。还有在乡镇小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学历都是高中、中专或者中师,极度缺乏高学历的专业师范人才。除此之外,由于编制的问题,有一些学校只能聘请一些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的薪资待遇低、稳定性差,并且这种流动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

1.2乡镇小学资金匮乏,教育设施落后: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乡镇小学的投资建设,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小学数量众多等因素,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能够让所有的乡镇小学都能够获得资金去进行建设。这种资金匮乏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之差,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小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桌椅,更别提广阔的操场和辅助教学的教学器材了。

1.3乡镇小学教师一兼多职,影响教学效果:由于乡镇小学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不足,学校教师资源缺乏。因此,无法做到每个科目都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所以在乡镇小学中一名小学教师往往同时身兼多职,除了教授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同时教授几门副科。例如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可能同时还教思想品德课和音乐课等。

2关于乡镇小学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2.1学校与乡镇政府积极沟通交流,获得有力支持:对于乡镇小学而言,要想发展,创造出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对学校进行建设。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与本地的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其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其次,学校还要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求帮助,希望公益机构或者大型企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乡镇小学的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最后学校要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首先乡镇小学要对原本破旧糟糕的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为小学生创造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能够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操场,同时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如音乐课所需的音乐器材,钢琴、手风琴等;如体育课所需要的篮球、足球等。其次,学校还要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教学当中来,在每个班级安装投影仪并为每个教师配置电脑,它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所制作的教学课件通过投影仪播放出来。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视觉、听觉于一体,能够刺激到学生的神经,为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整体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水平。

2.2引进高学历人才,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乡镇小学存在地理位置偏远、教学环境差等不良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乡镇小学无法吸引高学历人才来校教学。因此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对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薪资福利上一定要保证其优厚性,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其高学历人才的津贴补助,以此来吸引高学历人才在乡镇小学进行教学,还有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要给予正式编制,不要迟迟无法转正,要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在乡镇小学工作。这种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的引进,不仅能够激发乡镇小学的教学活力,带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想法,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对于本校的原有教师,要实施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素质低、教学效果差,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或者辞退,以保证乡镇教师的整体素质。最后对于聘用的代课教师,要考量其教学水平是否专业,教学责任感是否强烈,如果代课教师在校代课期间表现优异,那么学校就要考虑适当给予代课教师转正的名额,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避免流动性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让他们安心执教。

2.3各司其职,合理配置专业化教师:在乡镇小学,一个教师身兼几职的教学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教师和非专业的教师,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乡镇小学对于教师配置上,要进行合理的规范,只允许专业的教师教授本专业的课程,不可以同时还教授其他课程。一个教师兼任好几门课,不仅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授其他几门副科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精力不够充沛,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亮,韩荣芳,侯凤石.关于河北省S乡镇中学男女生教育现状及其原因的调查分析———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20:240-241.

[2]王珊槐.关于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和思考[J].群文天地,2012,1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