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建构;实施途径
在生物课程中生物学概念是基本内容组成,并且使生物学课程的核心,它主要就是对生命的基本特征、规律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基本认识且为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将概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那么怎样的方法途径才能够让生物学概念知识被学生很好的吸收呢?下面我们就来做研究探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实施途径。
一、建立重要概念意识,明确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们就要将重要概念的内容进行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呢?首先,教师应围绕重要概念进行展开,根据概念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无论是用实验、讲解、资料分析等,都是可以为学生构建正确的重要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就比如说,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教师就也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结构,但是动物细胞不具备。3.生物都是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组成的。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5.细胞进行分裂、分化,主要就是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二、亲身实践,积累知识
由于生物学教学与人身体反应具有很大联系,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了解生物概念规律以及基本原理。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用直接感受来让学生深刻记忆,从而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是很活跃以及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任何事情都能够引发他们去思考。生物学可想而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在课堂上用生物学内容讲生活中不为人熟知的科学用教学方式讲述出来,这样的方法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地学习兴趣,并且也能让学生们深刻记忆。就比如说,教师在讲“反射”这课之前可以和学生们做一个小游戏,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蒙住眼睛,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让他们去伸手碰热杯子,然后让其他的学生来观察被蒙眼睛学生的反应。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数不甚数,通过这个亲身实践,让学生讨论思考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对反射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膝跳反射,学生自己体验简单的反射存在,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引发学生对本节“反射”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让他们真正的掌握好重点概念,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解决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课堂教学的目的,实现生物学教学意义。
三、运用对比,引导区分
一般在初中生物教材上都是概念居多,对比较少,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们混淆一些相似的内容。比如说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等,而用对比的形式将他们进行对比,这样就更能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属性。
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对比:
联系呼吸作用的进行必须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必须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对生物学中重要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作为教师应该在讲课之前对讲课内容做好充足准备,并且在课堂上还应该根据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灵活的讲解,从而达到重要概念的建构。如果学生只能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不能通过事实的抽象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那么这就不能够解决生物学中相应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生物课程的学习。所以,想要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且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那么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就要扮演好主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们共同实践并做好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初中生物教育,作为生物科学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决定了初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生的“思维的知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就会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机会,就能够从观察对象上发现新事物。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按顺序观察。因为生物的结构是有一定的排列顺序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探索。通常来说,都是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的,当然,有的也会从对象本身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观察,比如说在“根尖结构”的观察中就需按根尖到“根毛区”的顺序观察。
2.对比观察。有比较,才能有新的发现。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参照物之下进行。所谓的比较就是让学生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不同客体的异同。从笔者的教学经验上看,这种方法最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如异中求同,笔者就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草履虫”与“变形虫”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以此归纳出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同中求异,笔者在引导学生对叶表皮细胞进行观察时,同时要求学生把表皮细胞与保卫细胞以及保卫细胞、细胞壁本身不同部位的厚度进行比较,发现差别。
3.表述观察。这种观察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毕竟,学生在接触生物知识的形象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而一旦学生能够准确的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观察对象,就可以培养学生在观察中的分析概括能力。
4.摹像指示观察。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时,无法准确的把握其中的各种定义和生物结构,而且一些学生对复杂的观察对象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模型、挂图等摹像来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学习,以便能够准确的辨别细微特征和复杂的结构。例如观察“草履虫内部结构”时,可以用模型或挂图作参照。这是因为初中生观察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差,需要直观表象的支持。
二、培养学生渐进式推导能力
大部分初中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基础都是比较薄弱的,在接触生物这门课程之前,对生物的概念并不明确,但对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往往只有简单的食物关系的认识,对相互关系的了解很少,更不可能准确描述生物中复杂的网络关系,但是,初中学生学习生物,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生物系统结构,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生物之间的关系。然而,要让学生记住庞大的生物系统,靠记忆是不够的,需要运用一定的推导能力,才能完成相关的学习。
同时,具备推导能力也是学生拓展自身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推导训练。比如说在生态系统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食物链着手,让学生从熟悉的动物来推导思考,进行推理活动。
例如从狼吃什么食物,学生会即刻答出狼吃羊、狼吃兔。再提出羊或兔吃什么食物,大家会得出羊吃草、兔吃草、兔吃胡萝卜等答案,进一步再问草靠什么来生活,学生会答出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然后笔者顺势提出,是不是只有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各种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在这样的推导前提之下,笔者引出生产者的概念,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各种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所以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而各种动物消费了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所以是消费者。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生物实验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初中学生而言,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索,更能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如在“根的生长”的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根对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并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①实验材料为什么要选活的根?
②根染色为什么要用亚甲基蓝而不用龙胆紧?
③为什么要用蒸馏水冲洗已染色的根?
④染色的根放入CaCl真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⑤将染色的根置于等量的蒸馏水中的目的是为什么?
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发现并掌握其规律。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思路的逻辑性和辩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材系统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各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伊秀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11年
篇3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现代意识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生物学科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容乐观,一直是初中学校眼中的“小学科”,老师眼中的“豆芽科”,学生眼中的“副科”。但是我认为,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我国培养新时代生物科技人才的重要阶段。在生物教学中,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教给学生合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初中学生在未来21世纪有所作为。以下是我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与同行共飨。
1.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启蒙
现代意识是指现代人所具有的意识,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人对现代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当前的素质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现代意识的最佳时期。
1.1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竞争意识
竞争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比较丰富,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竞争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七年级上册中第2单元第2章《生物与环境》中的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中的重点内容,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其中就富含竞争的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竞争的概念,然后请学生举出一些竞争的现象,最后可以补充例子,说明现代社会中也存在很多竞争,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有利的情境。
1.2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的意识是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前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容也有不少,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中。比如,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中第5章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中的实验,探究了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教学中,首先介绍消化液对食物消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绍消化食物时食物的量、食物与消化液接触的面积、消化液中消化酶的量与消化食物的关系。然后对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探究主题提出问题,为什么暴饮暴食会引起消化不良?继而作出假设。假设我是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时,能提出哪些问题,并且进行小组交流。这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被激发了,根据前面的介绍,学生可以得出答案:(1)过量的食物会刺激消化道,引起消化不良。(2)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用此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的学生作出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何尝不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呢?
2.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兴趣的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认识、学习、实践、形成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目标,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比别人强。我认为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在没有生物中考压力的前提下,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生物课堂上注重情景教学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促使教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在整个转换过程中,教学情景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初中生物是一门以植物、动物和人类为线索并进行系统探究的学科,大多数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而情景教学则不同,它以声音、动态图像及flas等现代技术再现书本所描绘的情景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对整个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例如,在讲到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时,学生根本无法想象出其出芽生殖的过程。这时我将事先制作好的flas在课堂上演示:水螅的母体上首先生出了一小芽,小芽长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一个小水螅,脱离母体后便独立生活。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生动化、具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效率,激发探究兴趣。
2.2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是使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多做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不仅要保证学生实验的完成率,还要有较多的演示实验,应该将演示实验与授课相结合。初中生物学的很多知识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些演示实验来展示,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有兴趣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七年级下册《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节,主要介绍细胞这一知识点,而学生又是初次接触细胞这一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我就大胆尝试,将课堂搬到实验室,把实验和授课相结合。让学生一边看着显微镜下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一边对照着书本上的模式图,找到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关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也是采用以上方法,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发现了生物的乐趣,同时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直观认识,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夯实了基础。
3.在生物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初中生物的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初中生来说,这些基本概念很抽象,难于理解,需要教师有意地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方法。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事半功倍,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循环。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把教学的施力点放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适应社会及其发展的能力。
3.1比较法
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学生理解和思维的基石。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到植物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从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方面一一介绍,则不仅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最重要的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动脑筋思考,只是一味地等着老师将知识点传授给自己。在教学中,我先复习光合作用的知识,再介绍什么是光合作用,然后让学生在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方面与光合作用做一个对比,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从而得出答案。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同学还能找出这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给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呢。
3.2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都是从整个大自然中得来的,因此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联系自然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节时,我并没有按照书本上组织学生活动展开新课。那样,学生不仅要花费时间裁剪纸蝴蝶,而且上课的时候还要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玩抓蝴蝶的游戏,着实有点幼稚,也有点不符合当下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将课堂一半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到学校的草坪前亲眼看看嫩绿的青草,看看活跃在青草丛中昆虫的体色,从体验中找出大自然中“生物适应环境”的奥秘。让学生知道,在我们周围就有很多生物知识。
3.3培养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究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乐于进行生物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是真正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的方法。在七年级,《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课中,讲授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布置了一个课后活动,探究周围的哪些生物由于受到了环境污染而无法生存。这个探究活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展开,学生的兴趣较高。学生通过调查、找资料发现了很多生物由于当地环境的污染而无法生存的现象。在总结时,我顺理成章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这一生物学基本理念。本次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造、求知的欲望。
总之,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应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挥,更好地培养生物科学意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学科特色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滚滚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奋斗在一线的生物教师们依据新课标新理念下的现代教育理论,立足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新观念的创建、教学改革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了有效课堂教学新措施,效果事半功倍。
一、凸显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与现实生活、大自然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展望其发展前景,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多做演示实验,开设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其次,结合新教材上的探究、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的学习与探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最后,通过教材中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和有关资料,收集一些生物学成果介绍,如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使学生看到生物学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包括多介绍课外知识,利用生物的神奇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好奇心。譬如:我在讲授动物的多样性特点时,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候鸟迁徙的记录片,让学生对动物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初中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灵活变换相应的教学手段。我在教育的实践中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各尽其才,学有所用。尤其是面对德智体几方面都不佳的学生也绝对不能放弃,一定要耐心的加以引导和鼓励,促使其逐步转化提高。实践证明:千层摩天大楼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步一步的进步才能实现的,绝不能拔苗助长。每一个生物教师务必扬长避短,力争精益求精,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力求实事求是,不断锤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只有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万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先整体后局部
学生假如不能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全面观察,那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譬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根尖和根毛的结构时,先让他们用肉眼整体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和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所谓局部观察就是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譬如:我在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要求他们细心观察桃花和水稻花的形态不同之处,并设问:“桃花盛开的时候为什么能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但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他昆虫前来传粉?”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水稻花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这样,使学生感悟到了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以及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第二,纵横对比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纵横比较法观察事物,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类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达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譬如,我在安排学生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鼓励学生从叶脉、茎和种子胚三方面区别以上两种植物:(1)叶脉的结构:网状脉与平行脉;(2)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3)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其实,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又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和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不同之处: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腹面和正面花纹和颜色都多。学生通过如此对比观察,比较容易掌握各科、种的生物基本特征。
第三,循环往复
篇5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学概念 教学策略
1.生物学概念的重要性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思维和理论体系的基本单位,是对生物学事实共同属性的归纳概括,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概念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
2.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2.1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实践证明:利用感性材料,如用多媒体、实物、模型、实验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能为概念教学奠定扎实的感性基础,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概念教学。
2.1.1实验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归纳
“科学来自实验,概念源于实践”。实验既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特征,又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探究科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概念是物质或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这一本质属性又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实验活动,在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血管》一节,为了加强对动脉和静脉概念的归纳和理解,我让学生进行了以下实验:每组找一位学生,先观察手臂上的静脉,再摸一摸手腕,感受动脉的跳动。用橡胶管扎紧这个人的前臂,过一会儿,摸一摸手腕,感觉它的跳动有什么变化,观察橡胶管以上和以下的部位静脉有何变化。这样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很容易判断出动脉、静脉的血液流向,总结出动脉、静脉的概念,并且记忆深刻。
例如:讲解组织的定义时,先通过学生自制的洋葱表皮、番茄果肉细胞等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再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导管和筛管细胞等,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很容易得出并理解组织的概念。
例如:在讲反射的定义时:先让学生两人一组做膝跳反射实验,然后结合实验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反射?学生讨论后,得出:反射的主体必须是人或动物,必须有神经系统参与,必须有刺激,而且是规律性的反应。通过实验学生对反射的定义能够真正理解。关于草履虫、含羞草、鲫鱼对刺激发生反应的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实际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对初中生来说,能将这三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即基本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是通过探究性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出的,学生在观察及实验过程中已对有关的原料和产物等有较深印象和理解,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实验结论归纳在一起,找出内在联系,光合作用的概念便水到渠成。
2.1.2利用实物引出概念
例如:对“水产动物”概念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买来的虾蛄、海蟹、墨斗鱼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且进行提问:1.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学生作答后我继续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动物是水产动物?学生能很顺利地回答出:生活在水中对人类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或养殖的动物就是水产动物。利用实物刺激思维,很容易得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再如讲单性花、两性花概念时,给每组同学发一些油菜花和黄瓜花,让学生观察其不同并进行分析,很容易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定义。这种实物结合问题提问既生活化又可激发学生解决概念的兴趣。
2.2运用比较法,把握概念本质。
比较法是指“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的认识方法。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感性认识需要它,理性认识更需要它。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利用比较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空间,因而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免疫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这两个概念,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完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后,提出问题: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有何共同点?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都是生下来就有的,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这样顺理成章地得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然后分析第三道防线,问:第三道防线和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从而引出特异性免疫的定义。通过异中求同比较和同中求异比较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异同的认识会更深刻、更全面。这种方法在讲动脉血和静脉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血浆和血清、警戒色和保护色、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成对相关概念时,都可运用,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3类比法有利于对陌生概念的理解。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类比,可帮助学生在陌生的概念和熟知的事物之间建起适当联系,从而可较好地促进新概念的顺利内化。
例如:《多细胞生物体》教学内容中,出现了组织、器官、系统等一系列的新概念,对于这些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运用类比法教学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把生物体比喻成一个大厦,那么系统则是一层层的楼房,器官则是一个个房间,组织则是每个房间的墙面,细胞则是一块块的砖。再如把保护色比作便于隐蔽的迷彩服,把警戒色比作令人敬畏的警服;将拟态比作隐瞒身份的伪装,等等。通过这样巧妙的类比,再陌生的概念也显得浅易易懂了。
3.概念的应用与深化
掌握概念往往是学习的开始,而应用概念则是学习的深入,是课堂教学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过程。
有些概念,如新陈代谢、基因、生物圈等,其内涵往往很丰富,不可能一次或在一个阶段完全加以揭示。因此,必须有意识、有步骤地安排教学,使得学生能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如细胞的分化,七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困难。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根尖的生长、茎的形成等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巩固和强化这一概念,使得学生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又如: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很难在一节课里把它完全讲清楚。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循环、消化、泌尿等章节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内容,那么,再进行新陈代谢的学习时,就不难接受这一概念了。
篇6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美术绘画
教育通常依赖语言――口头的或者书面的作为传授概念、观点和知识的主要手段。当然,语言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媒体,但是,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概念繁多,而且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这些知识没有通过图形加以强化,那么学习过程就可能事倍功半。美术绘画的运用可以实现概念由直观到抽象的转换,使学生具体感知教学对象的有关动态和结构特征,获得感性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美术绘画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手段。
一、利用美术绘画,学习“标本”
生物课是研究生物体和生命过程的自然科学的分支,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熟知的自然世界,才能引发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许多学生学习生物,喜欢制作标本。一些形态各异的叶子、花及矮小易采集的植物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用晒干的草纸将标本进行压制,最后,把干燥的标本摆在图画纸的适当位置,用玻璃纸条加以固定,并在规定的地方写上有关内容。每制作一件生物标本,学生就掌握了一种生物的生态特征及生长环境。但由于地理条件差异的限制,许多生物很难让学生实际观察和识别,在缺乏某些标本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采用生物绘图法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先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插图或相关挂图观察生物,看图初始,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目标,更不善于观察被隐蔽的细节,教师加以指导分析,可培养他们洞悉客观现象的观察力,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最后与插图进行比较。如每次做实验之前,在显微镜下,让学生先把物像调节清晰,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后把看到的细胞、甚至细胞核、细胞壁,用铅笔描绘在纸上。课后,再通过比较,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植物细胞的外形,通过眼和手的配合,加深记忆,掌握生物细节,又提高了学习质量。
二、利用美术绘画,帮助归纳记忆
学习每一学科都应该抓住该学科的特点,生物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有这样一句谚语:“一图抵千言。”学生通过图画收集和组织重要知识、观点是绝佳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地加入颜色、细节和语言,特别是图片。如关于生理知识这一章节,每一幅图都是很多相关知识形象的集中表现,只要能很好地利用它,就可以以图带文,从图入门,走一条求知的捷径。生物知识也很有系统性,如从分子水平到生物的四大基本特征:新陈代谢、自我调节、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理卫生》里有系统,其中循环、消化、呼吸、泌尿可以归入新陈代谢,内分泌、神经系统可以归入自我调节。通过整理,大致的知识框架立起来了,知识的结构也就趋于明朗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形象的知识加上恰当的关键词,这样,就可以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归纳章节体系。教师可先让学生一章一章地熟悉,从各章节之间找关系,再联系一幅完整的图像。图像最好由自己绘制,便于合理压缩、归并。如果再加上合适的颜色、大胆的联想,就更显得一目了然。关键词先用铅笔写上,便于以后逐步精减,最后压缩到一两个字。制图时,最重要的东西一定要放在中间,之后依次向四周辐射。最后,就可以得到一套精美的“知识连环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结构类型和内在联系,抓住重点,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利用美术绘画,理解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思维仍在起重要作用,而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不管是动物、植物,学生还是微生物,都具有独特的形状。授课中,教师可以将对生物图形的认识画在黑板上,并作简略的图解,随讲随画,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相关概念。这种以图代文的形式对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的学生尤为适宜。如针对初一学生,教师一边讲授“细胞的结构”,一边画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最后在黑板上呈现一个完整的细胞图形,让学生归纳细胞各部分的功能特点。除了要求板书的直观性以外,还要辅以演示实物等直观手段,出示细胞的模型,以便学生理解细胞是立体的。教师在画图之前,首先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生物表象,生物表象并非原图的复制品,而是经过大脑的综合概括,经过加工后减缩的图形。画图中,可以首先将要绘制的生物或器官分解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在绘制的开始和过程中都必须不断地鼓励学生跟着教师画,同时指出绘图在生物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动笔绘图,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及内在联系。
四、利用美术绘画,指导实验
生物课是建立在以实验为基础之上的学科,上好实验课对于生物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识心理和认知水平等特点,运用感知规律选择、设计和制作各类图解,以图解作为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种思维活动连接起来。初中生一般都很喜欢上实验课,好发问,动手能力强,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指导学生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动手实验的盲目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时,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开始,一些实验中的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如是先向载玻片上滴水,还是先撕下表皮;是用外侧的表皮好还是内侧的表皮好;为了防止气泡的产生如何盖盖玻片,怎样染色才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物像等,这就要学生参照插图步骤,再结合插图下的文字说明和教师提示实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就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实验后,再指导学生学会绘制生物图,撰写实验报告,说明实验原理。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图解,不仅能够化难为易,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诱导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入实验活动之中。
总之,美术绘画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美术绘画,是提高教师生物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M].北京:学院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养;实事求是;探究实验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因此,生物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探究实验就像是打开生物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因此,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实验素养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1.关注教材实验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内容。因此,每次进行教材实验时,必须先要引导学生关注并进行实验分析,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例如在进行 “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的什么结构可发生蒸腾作用?为什么用这种材料?能否用其他材料替代?怎样来进行该实验等。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教材中的实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处理方法和意义,分析教材实验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实验,其实很多都是验证性实验,即由教师先介绍相关知识,然后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实验来验证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发现不了任何问题,提不出任何问题,久而久之丢掉了提问的习惯。
生物学实验有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之分。探究性试验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学科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为此,教师可以有意暴露教学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进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时,实验中存在着在短时间内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易被染色的问题,教师可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又如在“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提供牛奶、豆浆、饼干、猪肉等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进一步探究食物中除了这些营养物质,还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样一改动,使实验重点从验证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移到探究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上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一般都没有具体的实验步骤,在提出实验问题后,如何让学生做出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如在“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实验中,学生在设计实验时,通过小组讨论很容易设计出滴加胆汁和滴加清水的对照实验组,通过实验后得出结论: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可是有些学生就会有疑问了:什么是乳化?脂肪被乳化后,成分是否发生了改变?对于学生的这个疑问,教师有很多种解决方法,可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设计延伸这个探究实验:在两个试管中继续加入2滴苏丹红3号,观察试管内颜色发生的改变。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因此,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度。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来进行这个实验: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3小时隔水加热(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酒(染色)。在实验完成后,对一些实验现象或者操作顺序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叶片隔水加热后能不能不漂洗?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又如在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练习制作叶片徒手切片是本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通过“撕叶片”粗略观察叶片结构,边做示范,边让学生跟着模拟。学生有了这个体验活动,接下来就能较轻松地将叶片切片的各个部分与“撕叶片”时观察的结果对号入座,教师从中纠正、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对于观察到的各种生物现象,必须要用科学的思维去解释、去思考,才能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倒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节内容时,其中“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教学难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染色体会不会像细胞核一样分成两份分配到新细胞中?如果是这样,当细胞一次分裂后,染色体变为原来的一半,导致遗传物质只有原来的一半;当细胞二次分裂后,染色体和遗传物质又减少了一半;那么三次分裂后呢?四次分裂后呢?于是学生得出结论:染色体不可能是这样变化的。教师乘机发问:那么染色体要怎么样变化,才能使细胞分裂后里面的遗传物质没有变化呢?学生立刻抢答:复制。由此,引导学生推导出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2份,随着细胞的分裂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此外,比较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思维方法。每当教完教材的一个内容进入另一个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它们的基本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比较。例如在介绍“呼吸作用”时,可以组织学生和以前学过的“光合作用”作比较:两种作用发生在哪里,它们的原料、a物、条件又有何不同?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加深了对呼吸作用实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学习生物学科学史,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生物科学发现史以及科学发现的探究过程,这些科学史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孟德尔历时8年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进行大量的杂交实验,仔细观察、如实记录了数以万计的实验数据。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春到秋,天天都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监视着实验。”巴斯德也曾说过:“当你相信自己已经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科学事实并热切的希望将它发表时,要将你自己克制几天、几周、几年,要与自己斗争,想方设法自己的实验,只有在一切相反的假说统统排除以后,才能将你的发现宣布。”由此可见,科学家在获得成功之前,都是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失败,他们要承受许多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师利用这些生物学科学史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既包括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也包括掌握一定层次的科学方法,具有学习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这就需要教师发挥生物课堂教学的作用,创新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生物 教学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6-02
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生物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一、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2.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
3.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4.情感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对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二、结合课堂教学
1.找准切入点
教师是初中生物课讲解的主体,学生是听讲的对象。在一个教学班级整体中,生员都有着各种不同差异:有兴趣爱好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记忆注意力的差异等。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未来进一步学习、掌握、应用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初中阶段的基础不扎实、不稳定,会给今后的生物课学习造成一定困难。教师的讲解,不仅只是为了解惑和授予学习的方法还要启迪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潜能。有效“讲授”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定准目标。首先要熟悉和理解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要吃透教材,明晰教材的知识脉络、逻辑结构及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明确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身理心理状况的分析,再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来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以学定教。
2.有效“激励”
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尤其是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对于胆小怕羞的学生,予以鼓励;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希望下次能回答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只有通过不断提问、不断鼓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好知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
三、结合我国国情教育
我国耕地、森林、草原绝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些并不可怕,世界诸多国家中,资源即使贫乏而国家富强者,并不罕见。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森林的乱砍乱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曾经是草木葱茏,而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巨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下游主西槽已抬高2米,真正成为一条“空中河”,向学生讲解这些国情,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感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环境保护好。增强了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
要真正将环保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环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
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休息日到公园、市场等处,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查活动。通过设计一些对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充分利用引人注目的数据
篇9
【关键词】创新理念提升成效
生物教学成效的提高。首要因素表现在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认知实际,审视回顾自身教学工作,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改进导入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1,生活导入
教师在教学生物时,要紧扣学科特点进行导入,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切入新课教学,也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就会明显提升,这样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2,多媒体导入
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为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新课导入环节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下载专门的教学软件,将植物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3,温故知新导入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认知基础具有全面了解。有些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已经接触过,在高中生物教学时,可以进行前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课教学。例如,在开展“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回顾,以使进入新课学习时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改革方法,优化教学
1,探究教学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例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这一重难点,可以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顺利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2,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仪器演示法和多媒体模拟是通常被采用的演示方法。除了仪器演示之外,多媒体模拟可以在微观知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直观演示仪器实验难以完成的生物演变过程,提高教学形象程度。例如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行为变化”详细分析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动画模拟方式,将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周期性变化过程这样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成效。
3,辩论教学法
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的一些不同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点与理念的交织与碰撞之中,运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生物素养。例如,在生态保护内容教学中,有教师针对学生“先发展再保护环境”和“边发展边保护环境”这样两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引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拓展空间,培养素养
1,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
教师可以将学有余力或是对生物学习具有强烈欲望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2,举行知识技能竞赛活动
在一段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相应进行一些知识竞赛或是实验技能操作竞赛等,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营造浓厚的教学竞争的氛围。
3,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篇10
摘要:有趣的生物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课堂教学原则的。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但是高中生物科目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加上学生初中生物基础的相对薄弱,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就必须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字:高中生物 科目 教学 兴趣 激发 经验 心得
一、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将要讲授的一堂课的总体规划,它是实现课堂高效率的前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目标,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更要吃透教材,内化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知道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并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班级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二、其次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巧用比喻: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妙用诗词: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口诀谐音: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4、利用科幻。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5、用比较法: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6、用趣闻轶事: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再次教师要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亲其师则重其道”,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同时也会提高教学效果。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我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介绍细胞癌变时,我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吗!
四、教学中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这也是高中生物课改教学的一大教学指导理念,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内容形象化。比如在《细胞增殖》这一节教学中,我用硬胶片,小磁铁,针线,做成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让学生把自己的课桌当成细胞,就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中,边学习分裂过程中每个时期的主要变化,边动手摆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难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学生能真正的掌握细胞增殖的过程变化,再比如用染色体模型去解决细胞增殖过程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一些习题也不适为一种好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等一旦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注重研究讲课的方法、艺术和技巧,因为这的确很有必要。漂亮的板书、标准的语音语调、优雅的手势仪表,无疑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