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高职高专 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23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broaden students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vocation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随着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完全看重大学生的一纸文凭,而是更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的政策,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1.1 是人才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我国高校毕业生从1985年的32万增长到2014年的727万。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和在人才就业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局面,今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是影响高校声誉和排行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①如果高职高专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没有中等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没有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相对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将在人才就业市场中处于一个非常被动和尴尬的地位。所以说,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人才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组成部分。
1.2 是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强,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②这足以说明高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国家劳动部门为了更好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已先后制订了几千个职业岗位标准,而且已对其中许多岗位的从业人员实行了严格的上岗准入控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将有愈来愈多的职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现在的高校毕业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学历要求,如果没有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会缺乏相应岗位的职业操作技能,可能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无法达到相应岗位的上岗要求。因此,他们不得不面临毕业后又回炉重新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培训,考取与就业岗位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如果既没有中等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没有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相对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将在就业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必须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实际教学改革,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相应岗位零距离上岗的要求,为他们未来的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所以说,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1.3 大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的培训需求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证动机主要是为了将来就业和创业做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应除进行体育特种行业的培训外,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今后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应重点围绕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加强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进行。
2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2.1 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的一大现实难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员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影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③现任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科教师基本上是纯理论教学的专任教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缺乏,难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现象,出现对课程内容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培训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受到高职高专院校对兼职教师的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限制,使得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一线技师又无法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因素严重影响职业技能培训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开展。通过“内陪外引”的方式,对内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培训使他们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对外引进既懂理论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满足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需要。
2.2 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与体育专业理基础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问题
职业技能教育要想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大力开展,首先是解决如何把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融入到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既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结合问题。而要在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就必须相对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同时增加实践课时,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要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这就必须增加相应的课时数,这可能与体育专业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产生矛盾,如果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不重新审核使用陈旧过时的教材和修改多年不变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将很难满足职业技能教育的需求。为了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问题,学校必须组织相关教师专家和有职业技能管理经验方面的专家以及企业家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进行共同深入的探讨。还有就是把职业技能的考核和专业教学的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并重,但不能为了某些利益问题而将两种教育分离。可考虑将职业技能知识考试和学生课程考试结合起来一卷多职,将职业技能考核和学生实践考核结合起来,一考多能。④
2.3 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问题
实施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并重的教学制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必然趋势,但现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工种)明目种类涵盖不全,导致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和技能范畴的鉴定专业以及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非常有限。再加上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的利益分配不均,势必会造成工作中相互牵制不太和谐的现象,这些都将是影响职业技能开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除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外,还应组织有相关职业技能管理经验的专家和企业家与学者不断挖掘与高职高专体育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和技能范畴的鉴定专业相适应的资格证书种类,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开展的步伐和提高职业技能开发的质量。
2.4 学校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
虽然职业技能培训在高校开展已经有一定的时间,但体育专业除了在体育特种行业进行培训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更有甚者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进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往往是与学校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不到位有其密切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只注重学历教育,而不重视职业技能教育,没有实施双证并重的教育。
2.5 校内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满足体育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需要,在校内外建立了一系列的实习实训基地,但能满足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却很少。因此,在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时候就无法满足学生相应的实践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和保证培训的质量。所以为了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在校内外建设满足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基地。
3 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随年增加的趋势,就业竞争也愈来愈白热化,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专业性相对比较强,再加上受到自身学历的限制,就业面相对比较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刻不容缓的任务。学校应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体育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各项条件,以便更好地满足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应要求和保证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释
① 陈海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5.11:8.
② 王广兰,柳华,王勇,王梅,陈建.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95.
篇2
(一)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应多方协同合作
当前,高校毕业生社会流动成本不断增加,无疑为高校毕业生的合理流动设置了巨大障碍。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对于降低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成本是一种比较有效和直接的方式,但是,这类培训和教育除了要考虑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开展多方协同。高校毕业生选择再教育时,希望所接受的教育能够从具体实际出发,吸引多元组织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因为多方协同的教育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多元组织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共享彼此资源,通过协同以弱化制度分割、市场分割和地域分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非常明显,包括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等等。除了发展的不平衡之外,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人为的分割,这些分割阻碍人才、信息和资源自由流动。多方协同合作包括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诸多主体之间的合作。在这些主体的参与下,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最终使高校毕业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流动的资本和机会,减少市场分割和各种制度分割所带来的障碍。
(二)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应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
高校毕业生流动中所产生的“北上广”聚集特征,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对自身发展空间、发展机会的追求,同时,也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高校毕业生这类高水平的社会劳动群体过多地集中于全国有限的中心城市中,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流动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毕业生所学得知识技能缺少针对性和特色性,与地方产业衔接不紧密,高校毕业生难以在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高校毕业生聚集“北上广”,不仅增大了中心城市的就业压力,而且,还会给地方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校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全国的中心城市,重要的是能够生存且体现自身的价值,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期望离校后接受的教育与地方的产业紧密结合,同时,以自身在高校中获得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这样获得知识技能更具有针对性。高校毕业生接受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有助于在非中心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不是盲目地向“北上广”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地方产业相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高校毕业生产生合理的社会流动倾向,同时,也能使地方产业的发展获得足够的人才支撑,从而促进地方产业迅速发展。
(三)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应突出实用性职业技能的培训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中产生了多种类、多层次的职业技能认定,这些职业技能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也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但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还相对缺乏,他们所接受的职业技能方面培训多是在入职后由用人单位开展。但是,多数用人单位希望他们聘用的员工能够直接承担起具体工作岗位的职责,降低对员工培训的成本。此外,入职后的高校毕业生在工的压力下,仍旧需要接受更具实用性和与市场紧密联系的职业技能培训,但是,用人单位所开展的相关培训并不总是那么及时,对具体的员工也缺少针对性。所以,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之前需要接受一定的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增强在找工作时的优势;另一方面,已处于具体工作岗位上的高校毕业生同样也需要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使自己更好更快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除了要具有较强实用性,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外,还需要有严格的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能够有效降低高校毕业生的流动阻力,而不让职业技能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短板。
二、高校毕业生社会流动背景下成人教育的应然选择
(一)多方协同合作,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成人教育通过开展多方协同的教育项目,以调动和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搭建起适合高校毕业生水平的教育平台,弱化各种分割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高校毕业生进行社会流动的成本,并通过成人教育获得进行合理流动的个人资本。成人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与高校和市场紧密联系的优势,也有能力为各方协同办教育提供一个平台。
1.跨界协同合作。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要充分调研,了解主次劳动市场中相同类型教育在内容、目标和过程等方面的差异性,然后再根据高校毕业生因社会流动而产生的具体困难,主动寻求与主次劳动市场中相关组织的合作,这种合作要将更多的主体纳入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继续教育中,主动尝试打破市场分割和相关的制度分割,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实用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展跨市场、跨地域和跨行业的合作,使多元主体参与到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教育项目开发和实施中。各协同方一方面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相应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能提供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协同之下的成人教育不仅会为不同劳动市场间的人才流动提供一个平台,而且,还会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服务。
2.特定市场内的协同合作。成人教育除了需要开展跨劳动力市场的协同合作,还要立足于特定市场内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在特定的劳动市场中,成人教育应积极寻求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参与到面向高校毕业生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与评估等环节。打破部门行业之间、地域之间、高校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就业网路信息市场,引导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和有序流动。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平衡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为原来相对封闭的各方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彼此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拓展人才培养的视野。高校毕业生参与这类教育不仅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而且,还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取有利于自身流动的资源和机会。
(二)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要求,引导高校毕业生有序流动
高校毕业生向北京、上海和广州之类的发达城市聚集,形成了一种“邻里效应”,即聚集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来自这些城市的周边地区。这种“邻里效应”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原因是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与地方产业的衔接不够密切。成人教育应针对这一现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与地方产业紧密联系的教育服务,这样,既能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地方有序流动,又能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1.成人教育办学机构需要明确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主动调研和了解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要从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重点掌握其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对人才种类和水平的需求。成人教育根据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及时调整自身的办学方向,构建起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运行机制。成人教育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教育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能落后,也不能过分超前。”另外,成人教育在专业方向、学科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也应根据地方产业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具体而言,成人教育应根据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及时更新课程结构和内容。
2.成人教育除了开展像夜大、函授等传统形式的学历教育之外,还应依托高校教育和科研的优势资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具产业针对性的岗前、在岗的职业技能培训,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且更好地融入到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中。成人教育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各类培训,应加强产学研训结合,重视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研机构的资源,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同时,要强调科学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和协调发展,使高校毕业生成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地方产业的长远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三)跟随市场发展需求,提供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
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行业协会、企业等日益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具备行业所需的专业职业技能,满足行业企业技术升级的需要。高校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迫切需要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相对普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更具开放性,它与市场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对市场中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把握也更加准确,并且,它还依托高校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因此,成人教育有着相对明显的资源优势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用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1.将市场竞争机制分步骤地引入到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育虽然具有与市场和社会紧密联系的本质属性,但是,成人教育一直以来沿袭着普通教育的模式,在学历教育优势的支撑下,与市场环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成人教育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用性职业技能的培训,其办学机构就需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形成科学的市场经营和管理模式。这样,成人教育将会使高校毕业生接受的继续教育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成人教育基于对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应用现状的动态把握,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其他主体对成人实用技能的培训中,共同设计和开发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高校毕业生具备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实用技能。这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具有一定职业技能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向更加合理的方向流动,随之产生的职业技能认证也更具知名度和可信度。
篇3
培训的方式多种,例如学徒培训、职工培训、学校正规方式培训、就业培训等。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培训,培训哪些内容更加适合学生,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培训方式的结果显示出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学校正规培训方式来提高实践能力;而不到半数的学生愿意选择通过企业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所有的被调查者当中普遍希望职业培训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协助,并通过政府能够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通过这一调查说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政府为支持、学校为纽带、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
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艺术类大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必要的,培训过程和结果显示,仅仅学生意识到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培训需要社会、政府、企业还有家长等各界支持和共同努力,因此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培训的重要性
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大学生显得十分重要,职业技能培训是为学生跨进社会的第一步,但有些学生和家长对此认识不够,参加培训也只是那些能力低的才会参加,这种社会舆论也给培训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培训信息渠道少
当今社会就业门槛的提高,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一些单位要求必须有从业资格证才可能被聘用,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又是一道屏障。而且调查中发现,在校的大学生不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对于持证上岗更是知之甚少,相应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三)培训体系不健全
有些高职类院校虽然意识到艺术生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但是绝大多数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培训教师,绝大多数的培训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其培训专业知识不足,实践操作性也差。
(四)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服务及管理不规范
艺术类学生意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伴随需求应运而生。但是实际上,有些社会培训机构也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只是打听到学生的需求的内容,顺应社会的需求纷纷开设与需求“相符合”课程,聘请一些与开设课程相关的教师授课,授课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水平不一。
三、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分析
(一)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方面的分析
笔者对8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与访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需求旺盛的是专业性的技能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少,至少要经过适当的培训,才能培训出企业所需求的,不仅耗时、耗资、耗力,而且培训成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后,可能会面临跳槽,因此,多数企业宁愿高新聘请一个专业性技能人才,而不愿培养一个专业性技能人才。同时,从侧面了解到,企业大工作人员有七层属于普通工人,而技术性人员还达不到总数的两成,因此,企业所空缺的岗位基本上都是技术性专业人员和专业管理岗位人才。
(二)对企业所设岗位结构的调查
一个企业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发展靠的是高素质人才,企业对高学历,高技能的要求是很高的。企业中含有的管理型人员、研发型人员及专业技能型人员的数量,表明了企业的实力及发展力。据调查,在企业中研发型人员仅占企业总职工数的5%左右,而管理型人员占10%左右,技术性人员占企业总职工人数的20%左右,而剩下的都是普通工人。其中研发人员过半数都是来自于社会而非正式的本科院校毕业生,而管理人员和技术性人员中有半数也是来自于社会而非高等院校毕业生。这一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三)企业的人才评价及人才开发途径
据调查,企业所聘用的技能型人才和研发型人才的途径主要有社会招聘、网络信息招聘、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以及各大名校的招聘。其中高职类院校是企业招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满意度并不是太高。多数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感觉一般,仅有一成的企业感觉比较满意,对大学生技能型人才感觉很满意的企业可以说是没有。
(四)企业对所招聘人员技能培训情况分析
再所调查的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建立“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一体化”机制,但是企业为了使招聘的人员适合本企业需要,大部分企业设置了专项经费,用于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表明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调查中发现企业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对毕业生进行入职前培训。
四、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
(一)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有效信息平台,互补优势资源
如果大学生在在校期间,能够参与企业的培训,势必会少走许多弯路。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经常联系,互通信息,学校尽可能地把企业需要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教授于学生,以更好地使学生满足企业需要。而企业应将自己所需及时地与学校沟通。这样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主动性和目的性增强了。
(二)政府对于培训该技能技术人才加大扶持力度
在调查中发现,企业招聘人员后,有相当一部分入职员工需要企业对他们进行培训,才能达到企业所要的结果。企业是人才培训的一个重要力量。如果由政府参与,他们好好利用企业所设的培训机构,挖掘培训潜能,加大企业培训机构的利用率,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员工的简单培训。政府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对表现优秀的培训生,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这样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重视技能培训。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要求培训机构或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并将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里。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政府介入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实施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什么样的,从而提高培训质量。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刺激社会各界与提高大学生技能建立开发体系。政府各级领导要定期验收培训成果,积极解决培训中所遇到的难题;要适时地添加技能实训和坚定的新功能,以提高技能型人才从无知到初级再到高级的全面推进。
(三)发挥高校学科特色优势,实施“双证书”制度
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人才,那么社会上仅具有技能而没有理论,碰到问题不会分析,这种情况也让企业苦恼。所以高校大学生如果能够加强技能培训,正好符合了企业需求。因此校方就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培养,同时充分挖掘高校特色资源。在师资力量、设备和经费上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结合理论发展学生的技能培训。发掘学校自身的教育潜能,对学生开展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应用型人才数量与质量,利用学校的自身资源优势,弥补学生课堂上的不足。也就实现了毕业证和从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
(四)职业规划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篇4
一、基本情况
我办于2008年11月对x××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部门,采取深入实地走访座谈、听取建议意见、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显示,我县劳动力实际特点是:一是新增劳动力保持上升势头。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高峰再次涌现;二是根据人口调查资料显示劳动力现状是,就业需求最活跃年龄段人口(18--35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4.16%;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8.9%,女劳动力占41.1%;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占62.3%,高中、中专以上文,占36.7%,大专以上占1%。
综合以上因素,近几年随着我县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我县的城乡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较前几年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以下现状:一是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企业用人需求与我县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现。二是行政区化面积大,村、乡镇之间距离较长给乡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三是我县属于一个以哈族居住为主的多民族县,民语专业教材和双语教师的相对缺乏,对乡镇民族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难度大。四是乡镇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后稳定就业率不高。
三、今后中的工作思路、措施
(一)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培训宣传。在掌握各用工单位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的同时,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长劳动力及六乡三镇73个行政村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各类求职人员的就业动向和培训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深入全县各类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电视台《劳动保障在线》电视专栏深度宣传国家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培训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万户千家;通过县乡电视栏目、政府网、用人信息专栏,及时空岗用人信息,职业培训信息,更好地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等求职择业以及各类工种培训;充分发挥城乡各基层劳动保障站、所的作用,将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到户。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好的作法及先进典型。同时,要积极与乡镇加强联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在农牧区的宣传力度,使培训政策深入民心。积极引导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广大农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对各类人员普遍开展职业指导和引导性培训。要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形式,对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组织学习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促进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市场就业意识。
(二)强化就业准入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规范用工行为,各部门组成领导机构,共同实施劳动执法监察,对违反规定,随意招用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人员就业的,依据《劳动法》责令纠正并给予处罚。督促县内各类企业单位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技能性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今年重点对从事矿业企业的行车工、司炉工、电工、钳工、电焊工以及建筑行业的筑彻工、钢筋工等工种工作人员作为就业准入的突破口。劳动、安监、工商等主管部门进行联合监察,并对其严格要求,无证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经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会同工商、旅游个私协会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民营企业等县内各类企业的劳动监察力度,把重点放在宾馆、酒店、超市、商店等各类服务性行业中的无证从业人员中,促使他们参加本岗位的技能培训,经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三)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作用,走校企联合之路。定期招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与企业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安监、国土、经贸、环保等部门,对县域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空缺岗位和计划用工情况的详实调查。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空岗信息,特别是新组建的企业和扩建企业的用工信息,根据企业所需岗位、工种开展定单委托培训和企业储备人才的培训,即:先拿“定单”,再招学员,然后输送到用人单位就业,明确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接收培训中心学员实行制度,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实行联合办学,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咨询、协调机制。可采取短、中、长期的培训模式,办学模根据企业需求而定。
组织深入开展企业用工培训需求调查。根据我县以工矿为主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我县现有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新引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摸清底数,了解和掌握动态,并进行短期或中长期预测,组织开展定单培训培训。通过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制订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并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开展企业定单委托培训;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培训专业和人数,为企业输送符合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员工,力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做到按需培训,并与劳动部门、劳动力场、劳动服务中介组织签定培训就业合同,双方按合同履行各自义务。
(四)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资源整合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配合我县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启动送培训下乡工程,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点多线长、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把技能培训班扩展到乡镇、村,将技能知识和就业信息送到农户,提升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把就业的方向定位在矿业、建筑业、道路施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种养殖业,以及县内客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根据各用工单位实际需求,以定向培训的方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一般为30至90天。根据我县以工矿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主要以矿业职业技能为主。
(五)联合社会力量,加强创业培训。下大力气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倍增效益,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面向城乡创业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努力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创业培训由我县劳人事局牵头,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开展创业指导、优惠政策、项目运作、法律常识等专题讲座,从不同方面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要。在实践培训中重点锻炼劳动者的自主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促进他们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劳动人事局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主要做法是:通过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提供政策扶持,使其明确创业思路,掌握创业方法,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逐步实现自主创业。结合我县的实际,以阿苇菇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牛羊育肥、獭兔养殖,小店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力争创业成功率达到60%以上,每个成功创业者提供2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六)加快发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步伐,建设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劳动法》、《职教法》为依据,紧紧围绕我县工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市场化的办学行为和灵活办学机制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扩大培训中心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本着“盯着市场办培训、瞄准岗位设课程、绑着企业办职教”的工作思路,开展“1+2”1+3”制学历教育培班,即,第一年在培训中心学习基础文化课;后两年在联合办学的院校学习专业课程,并进厂实践操作学习,学员合格毕业后将由院校推荐安置就业。重点对我县未能继续升学又有学习愿望的、因家庭困难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设学历教育和职业高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中职学历教育进一步加大与各院校合作,职业高中课程设置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学习期满经考核鉴定后发放相应的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重点确定几个与培训工种相适应的重点企业,将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作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培训实习基地,并建立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站。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继续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
(七)根据实际需求,做好实用技术培训。立足本县实际,配合我县“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结合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农村劳动力自身需求,利用时间差,开展适合我县农村的特色实用技术培训,如晚熟哈密瓜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食葵种植技术、打瓜种植技术、大棚阿魏菇种植技术、青贮玉米种植和獭免养殖等,使农村的种养殖逐步由小家庭人作坊式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机方面,围绕饲草料加工机械技术、激光平地机推广、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三年拟培训实用技术人员2000人。
(八)以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翻译培训教材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学习技能的困难。少数民族的就业难问题是当前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难点,目前我县哈萨克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有近45%的少数民族没有汉语表达能力。因语言不通,缺乏就业技能,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因此解决少数民族的语言关、文字关是关系少数民族能否学好技术技能的关键所在。对有学习技能愿望的少数民族开展短期的基础汉语培训,以解决少数民族听课难的问题。尽可能订购哈语培训教材以便哈萨克参训人员方便学习知识,尽快掌握技能。
四、工作建议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 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包含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地方经济状况,地方政策等条件状况;学校因素的影响,如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现实条件;家庭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经济因素,父母择业观等。二是主观因素。主要指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本文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主观因素的分析,原因在于作为高校教育者,更多思考的角度是如何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主要有:
首先,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一般包含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外语应用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校证书的获得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大学生就业影响各因素中,专业素质是最重要的,合格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获得招聘单位青睐的首要条件。其次,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一般包含实践经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内涵。在就业影响因素中,综合素质是仅次于专业的素质的影响因素,而其中的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视的三项综合素质,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再次,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一般包含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绪控制能力,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内容。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量,一般要求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心,与企业的要求比较吻合,能够较快地融入单位的文化。最后,身体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状况与岗位相符度。针对不同工作性质,用人单位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影响
1.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内涵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每一种职业都有具体的职业岗位,都对从事该职业者有特殊的素质要求,其中包括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生理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实质上是对准备从事该职业的人员提出的必须具备的条件。职业技能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劳动者顺利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有以下特点:第一,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分类、培训目标、教学内容等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劳动者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要求,上岗就业。第二,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在培训时限上采取弹性学制,可以脱产也可以半脱产;在培养对象上依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灵活确定,不受学籍、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开放式入学;在教学形式上不受某种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据职业标准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第三,技术性和技能性。在培训方法上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训练,强化培训者运用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培训与就业和使用相结合。
2.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与前文所述,职业技能培训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劳动者就业或者再就业,因此,职业技能培训是服务于就业。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大学生就业也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
首先,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并促进知识结构完善。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环节为辅,职业培训能够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专业技能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能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确保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
其次,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培训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一般包含专业方面的技能,同时也包含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
总之,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毕业生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工作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还可以通过培训获得更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提高适应岗位变化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对于那些创业者来说,可以提高创业能力,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郝杰.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几点设想.大众科技,2009.9
[2]王云艳,王东明,王粟.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关系的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08.9
篇6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就业;体力型与技能型;农民工劳务输出
作者简介 李永生(1966-),男,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高级讲师;(江西南昌 330096)黄萍(1965-),女,南昌洪城学校中教一级。(江西南昌 330000)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格局也逐渐形成,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显现得尤为突出。要为新农村建设铺平道路,甩掉农民工就业难的包袱,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一、人力市场需求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就业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30年间,农村劳动力净增46.1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22万,下降了4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41.1万,提高了2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27万,提高了17.4个百分点。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劳动力务工人员85%从事建筑、装卸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逐步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截至2007年底从事工业及加工业的占38%,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占24%,从事商业餐饮18%,从事交通运输6%,其他行业仅14%。收入情况也由低薪型向中高薪型转变。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企业对农民工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迅猛,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逐步转变成新的生产力,从而提高了企业对人力技能水平的要求。现在各企业招聘的工种多数是初级技工,要求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操作工,而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岗位。如电子装配工、缝纫工、印刷工、焊接工、机械操作工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不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是不能从事该项工作的。而农村新增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即使是少数中技学校的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或专业不对口,也难以胜任这些工作。还有部分偏远山区的初级劳动力,有的还没有小学文化,有的小学毕业还听不懂普通话,沟通起来就十分困难,用人单位当然不会录用。我国当前人口数量大,劳动力总数多,但实际劳动能力相对较小,必须通过培训将理论上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二、农民工在劳务输出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
其次,在职业技能培训上不够普及,有些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不高。由于职业技能培训不够普及,许多外出农民工文化技能素质偏低,缺乏一技之长,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需求。
再有,外出务工的多,返乡创业人员比例不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且创业投入的资金较少。创办企业的规模较小,安置劳动力人数很有限。大多数民工习惯于把收入的大部分用在建房上,很少有愿意创办企业的。
三、强化职业培训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提供有力的保证
有针对性的强化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岗位能力及综合素质是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当务之急,也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1 增加政府投入,加强职能机构的指导性
强化职业培训,促进稳定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围绕“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培训目标为指导,打造技工品牌。全面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实现培训、鉴定一体化服务。这方面,江西省劳务输出正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自发型向组织型、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形成了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品牌劳务。如“吉水保安”、“新余金牌保姆”、“新建厨师”、“宜春建筑工”、“资溪面包”品牌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一批“缝纫之乡”、“电焊之乡”、“车工之乡”等正在崛起。”
2 整合高职院校优势资源,推进农民工培训工程
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很大。正好利用自身的师资、设备、场地等有利条件和资源,面向社会开设长期或短期高层次或基础层次的培训,拓展办学空间。实行农民工培训教育,也拓展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空间,为高职学院提供一定的生源和经济来源,既盘活了内部资源,又充分利用了外部资源,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学历教育的师资、办学条件。为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负责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服务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专门机构,强化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推进该项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与发展。
3 企业重视是农民工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目前来看,农民工培训费用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企业的积极主动性不够,甚至是上面有项目,企业应付培训。由于员工的流动性大,不少企业担心培训后流失。再加之企业是否组织培训无相应的奖惩措施。这些都成为制约企业不重视培训的因素。
篇7
一、 调动基层妇联干部积极性,将摸底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村每一个户。
2月24日,召集乡镇妇联主席、市直妇委会主任会议,对调查摸底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会上发放了《__市妇联关于推动“女性创业就业促进行动”的通知》,要求基层妇联组织做好宣传、摸底工作。乡镇妇联主席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宣传、摸底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村。村妇代会主任要深入到每一个户将有创业意愿、有就业意向、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闲散劳动力、失地妇女、女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的具体情况,统计造册,逐级上报。乡镇妇联于3月5日前将所有登记表报市妇联办公室。
二、认真梳理,分类汇总。
这次调查活动共收到“创业就业登记表”1.3万份。登记表内容分三部分,一是拟自主创业人员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调查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希望在哪方面创业和受到哪方面的培训指导。二是拟就业人员基本情况,除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调查其希望从事何工种及相关要求。三是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基本情况,除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调查其希望受到何种技能培训。
通过梳理汇总,我市共有拟创业人员672人,拟就业人员8100人,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228人。拟创业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35——45岁之间,拟就业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40——55岁之间,拟参加技能培训人员的年龄段主要在22——40岁之间。
三、多方协调,积极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
2月19日在__电视台,打出滚动字幕:“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妇女到市妇联报名,参加创业项目推介会”,同时乡镇妇联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截至2月24日,已有780人报名。2月27日市妇联组织1000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城镇下岗职工、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等参加__市第四届城乡妇女创业项目推介会。推介会上共有100个适合妇女创业的中小项目和1000多个工作岗位,主要涉及家政服务、旅游餐饮、刺绣钩编、社区托幼养老等工种。当场坚定意向120个。
为帮助城乡群众实现就业,妇联大力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工程,通过组织项目推介会、人才招聘会、企业家与村干部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当地拉项目,拓展就业空间,实现村企双赢。
一是变“输血”为“造血”,以创业促就业。“没想到俺们自己也能当老板,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现在是“巧儿擦鞋”__分店老板的该市三街村村民卞春先,曾是一名普通农民,正是由于前两年该市妇联组织的一次创业项目推介会,让她了解了这个项目,抓住了创业先机。卞春先说,现在由于生意忙,准备在这次招聘会上再招2名下岗女工帮忙打理生意。截止目前,我市共引进连锁加盟项目4家,自主创业发展农业种植、养殖、城镇社区服务项目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多人,城镇新增就业1790人。
二是借助政府服务职能,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由政府贴息,发放小额抵押担保贷款10万元,扶持5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干部创业,带动了50多人创业。
三是成立乡镇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市宜安镇探索成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工业、农业及民政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辖区23个村全部建立农村剩余核动力再就业服务站,配备3至5人,村支部书记担任站长。镇服务中心制定基层指导、专家培训、外出交流、法律维权等工作制度,村服务站制定劳动力管理、分析报告、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制度。目前,已筹措资金10万元,为服务中心开展活动提供支持。
四是全力提升农村妇女和返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应聘成功率,该市广泛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项目、送信息等活动,积极组织城乡群众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和再就业水平。今年以来共完成劳务输出技能培训9980人次,免费再就业培训600人次,免费创业培训200人次,提供用工岗位4004个。
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是妇联通过创办女性创业论坛,激励广大妇女要敢于解放思想,冲破一切束缚创业的思想障碍,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看家守 业、固步自封等陈旧观念,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自信地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立大志,创大业,争一流。
篇8
一是着力抓好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
坚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认真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确保今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4045”人员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是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面推行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制度,继续实施高校就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大力开发基层服务岗位和见习岗位,重点解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落实好已出台的财税、信贷、社保补贴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三是着力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充分利用唐卡、堆绣和石刻等热贡文化艺术产业优势,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推动就业。
四是着力抓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加强劳动中介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转移就业规模,增加劳务收入。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完善失业登记制度,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和见习岗位开发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确保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00人(次)以上。
五是着力抓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工作。
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度,做好培训券发放和管理,紧紧围绕全州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需求,确定培训项目,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能鉴定工作,继续做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确保全州培训各类人员4300人,职业技能鉴定2300人。
篇9
一、__镇青年就业现状
__镇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且可开发利用率高。全镇现共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服装、建筑、机械、化工、轻纺、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为主要结构的都市农业已成为__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随着__镇企业数量的不断攀升,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增加,无形之中给__镇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从近几年的务工调查数据显示近8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全镇约4110余在家待业,其中青年占95%,成为__镇就业难题,其中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约50人,占失业青年总人数的29%。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近年来,我镇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和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一)就业观念陈旧。
据调查,一些青年就业期望过高,认为工作分三六九等,特别是读书人就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否则/!/宁愿失业在家。
调查中了解到一位__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从20__年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备战公务员考试,据他所言考上公务员是他唯一的目标。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对待就业择业的问题上,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观念,总想着能端上铁饭碗,一劳永逸。因此在择业上首选行政事业单位,不惜一切代价报考行政或事业单位的青年人大有人在。对于一些社会比较急需的就业岗位,例如一些临时性、季节性、脏苦累等工作,则较少被青年人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毕业青年所选择。
(二)职业技能短缺。
近两年__镇工业园不少工业企业,虽然前阶段受到金融风暴到冲击,但是总体上影响不大,企业正常恢复生产的面积还是比较广。一些企业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企业用工上,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青年却不多,出现了高要求,低素质,高学历、低水平的尴尬。在企业用工调查问卷中,当问及青年工人欠缺什么时,企业主回答技能短缺占被调查人数的60%。还有××橡塑公司企业,除了普通工人聘用本地人以外,其它高级技术人才90%以上是外地人员。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校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只为一纸文凭。另一方面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够。共同导致了企业技工岗位空缺,青年劳动力大量闲置,无法就业。
(三)就业信息不畅。
对就业的50名青年询问“你认为最有效的就业途径是什么”时,回答依靠父母朋友帮助就业的占60%,自己到用人单位应聘的占15%,通过上网等其它方式的占22%,回答通过人才市场的只有3%!
就目前情况来看,本镇仅有的一家劳动力市场每天进出的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从调查结果看就业成功率仅为12%,相对较低的就业成功率也时促使本镇青年不愿光顾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大型企业或单位的用工则多数在市一级的劳动力市场或在互联网上用工信息,致使许多外地劳动力进入我镇就业市场,导致外地劳动力抢占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就业机会。
(四)就业市场狭窄。
部分青年有志于选择自主创业,但这种择业方式受到多种条件制约,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其有限的。而要想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就职门槛较高,同时部门单位招录考试条件奇高,使得一些有业务专长的人才被拒之门外。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镇青年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所以政府应加强对青年正确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克服依赖心理,转变就业观念。引导青年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就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劳动者本人有一定收入,就算就业。比如大中专毕业生不是以去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只要学有所用,能充分发挥特长就能成就事业。引导青年树立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也是就业的新观念。这样,就业的路子就能够越走越宽广。
(二)建设就业信息平台。首先应该完善建立劳动力市场管理,使大量用工信息得以,同时也为青年提供了大量可以选择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其次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对劳动力和就业情况进行登记,一是便于就业安置,二是可以大量获取外埠用工信息。再次要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及时获取流动的用工信息,使劳动力流动不出现断档。
(三)加大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篇10
一、县十大专项脱贫攻坚行动-就业扶贫行动
全面开展就业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就业扶贫“九条措施”,完善贫困劳动力“一库五名单”制度。扎实展开“送培训下乡”等培训活动,2018年培训贫困劳动力贫困劳动力363人。2018年开发和安置农村综合事务管理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河道管理员、道路养护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村级保洁员等七类公益性3056个(其中:贫困劳动力2302人)。2018年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及浙江省临海市、黄岩区-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专场招聘会2场。开展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活动16场,提供各类岗位信息3800余条,极大地方便了求职人员在家就能随时掌握企业空岗信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2018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贫困劳动力1710人。
二、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农牧民转移就业和多元化增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
(一)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
实施乡村就业计划,重点扶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培育一批就业扶贫车间,推进农村就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拓宽农牧民就业空间。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促进农民劳动力就读就地就业,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维一体”工作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劳务协作,搭建跨区域劳务合作平台,架建企业用工指导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完善乡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健全覆盖想成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优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务,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开展返乡农牧民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提升等活动。举办返乡创业成果展,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大赛等活动。支持农牧民群众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工、大学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
(三)实施农牧民增收计划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大力开展羌绣、唐卡等劳务品牌培训,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基本文东,促进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加强惠农政策扶持,落实国家各项补贴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
三、县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重点工程
(一)乡村就业促进行动
实施“一户一技术能手”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造血”能力,统筹资源定期组织乡村人才集中培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