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评议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教学评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体育教师威信的树立是批评艺术的基础。《礼记.学记》中谈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知敬爱。”这是说一个教师愈有威信,就愈被学生所尊敬、爱戴、信任和拥护;他的教导就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之于行动。没有威信的教师常常被学生从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他的教导便难以被学生接受。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树立威信的保证,当然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等也不可忽视。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是批评的主体。据南亚伯特.莫拉宝研究表明:某一种信息的传递是由7%的语言(单纯语言)、38%的声音(语调、声音节奏等)和55%的身态语言(表情、姿势、手势等)组成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在语言、声音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身态语言的作用。如一声示意的口令“立正”,教师自己应该目光炯炯,身体直立,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喊“立正”时自己左右顾盼,精神颓唐,信心不足,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也应该注意语言、声音和身态语言等的正确选择和配合。
1.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中外名著,平时注意现代生活用语和科学的外来语,以及民间谚语、歇后语,经锤炼、选择、积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应学一点逻辑学,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理,无可争辩。切忌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2.批评的语言应形象生动,饱含激情。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从爱护学生的思想出发。情动于中而溢于表,对学生的态度应是热情诚恳的,推心置腹的。身态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高兴喜悦时脸色发光,眼睛闭小;愤恨时眉头紧锁,咬牙切齿;藐视他人则耸鼻,嘴唇上顶;点头表示赞许,同意;摇头则相反;手更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之一,它以近200个不同的造型艺术描摹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情感。另外,语言的音调、节奏也都带有个人的感彩。因此,教师在批评时,他的表情、音调、手势要在同批评内容相对应的基础上,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或形象风趣,避免不良情绪的外露,那些刻板的教条,干巴枯燥的大道理,毫无个人感情的批评则只会令学生生厌。
3.批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实质上是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渐次引导,最后使学生分辩是非,提高认识。学生受批评时往往带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紧张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教育,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部蕴藏的动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强词夺理,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目的。
第三要掌握批评的时机、时间和场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抓住批评的良好时机。一般在错误的苗头刚出现时,就要及时处理。如体育教师在队列训练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等,就应立即停下来,进行批评教育,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问题则应延时“冷处理”,如:连贯性集体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误时情绪过于激动,教师就应先让其一旁冷静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做处理。
第四,要区分批评的对象。体育教师常对体育骨干、班干部、面容较好的学生以及因自己有交情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怨恨,产生看不起教师的情绪,而且爱“照顾”的学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为不到自己的错误缺点,易产生自私自负,不关心集体等毛病。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随便,结果反而害了他们。因此,不论是“双差生”还是“三好生”,出现错误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但要针对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性别,在方式方法上要区别对待:初中生天真活泼,好动不好静,分辨是非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弱,批评时可更多地使用身态语言,把错误性质和教师的要求表现得更具体形象;也可采用正误言行对比,使学生分清是非。语气可严厉些,但不应破坏他们的上进心,表扬和批评交替使用,鼓励他们勇于改正错误。从初中升入高中是一次飞跃,这时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活动能力都大大增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为“大人”的意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但道德意识上还存在着模糊概念。如为自我表现而自我炫耀,盲目勇敢,为友情包容同伴错误等。教师在批评时,一定要先把事情弄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要充分利用他们很强的自尊心,督促他们达到更高要求。语言宜精炼,一般点到即可,语气本就有分量。女同学的错误,不宜公开、激烈地批评,可多用暗示,或用相应的言行反衬,口气要适合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他们多数在家里受到父母及爷爷奶奶的娇宠姑息,经常满足他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从而养成脆弱,爱激动,好发脾气、任信、自私等性格,对他们的批评,既要耐心说服,还必须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要突出学校纪律的权威性,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为人处世的能力。有必要还应同其家长育思想,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不同性格气质特点的学生:胆汗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和抑郁型(抑制型),教师也要有所相应的区别。
最后要掌握批评的尺寸。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首先就要明确行为准则与判断原则,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组织纪律方面以《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比较合适。同时注意某些不成文的,没有具体形式的规范,它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通过不同性格的和协及时代特点所形成的自觉习惯,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有约束力。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还要杜绝提出要求却又不严格执行,或提出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过严的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上课时却从不检查,或为学生没穿运动鞋也不加批评指出;又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等等。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必须坚持要求的连贯性和严肃性,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需要而此一时彼一时。
批评教育的艺术性最终还是通过实践中的教育机智来体现。教育机智是教师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出现的情况千变万化,难以预料,就迫使教师必须在极短暂时间内,面对突发的偶然事件,敏锐地调动出若干种处置方案,并能迅速地作出选择,择其最优方案加以正确处理的能力。教育机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熔铸的结晶。我把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若干经验归纳如下:
1、明奖暗责法
良药苦口,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训斥、惩罚只是消极地禁止某种心理或行为,当受到训斥、处罚后,最多只能减少该种心理或行为的再次发生,而不知道究竟表现出何种心理或行为才算恰当。因此需要“糖衣炮弹”,教师如果运用表扬的形式从中包含着批评,或一定的要求,予以言行矫正,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队列练习或整队时,某学生情绪激动一直吵闹讲话,教师屡次目光和手势制止无效,便另生一计,言道:某同学的口才很好,我们请他来指挥喊口令,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并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听口令,该学生在实施一定行为中,深刻体会到应教师具体要求。
2、以礼代责法
伤人一语六月寒,中学生十分需要理解和尊重,恶语批评的结果往往刺伤了学生的自尊,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形成对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不满以至逆反心理。如教师在某个特定时刻,对需要教育的对象,彬彬有礼地请该同学到教师旁或一个指定地点休息,实际进行的是行为限制和冷静思过。
3、以情换责法
从行为关系上来看,教师一方是命令者,学生一方是命令接受者,有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因此接受命令一方,在心理上可能会不愉快。有些学生对教师的命令、批评不满,其原因也就在这里。教师若能在适当批评教育的同时,施以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其教育效果往往会更佳。我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就常常用平等的口气,关心的态度,尊重的形式,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的批评要显示其艺术性,就应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建立自己威信的基础上,因人因地因时因事,采用相应的语言、声音和身态语言,对学生提出批评,充分体现出批评的准确逻辑性、形象趣味性、自觉启发性、公正连贯性,并用批评教育的机智巧妙性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参考资料:
1.《教育心理学讲座》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编
知识出版社1983、6、
篇2
艺术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中,担负着为各地培养艺术人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明确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探求一条适合21世纪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也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了好的方法和措施。
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以适应学校发展规模及提高办学质量的需求。
二、教学质量的提高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纸上谈兵的理论灌输对培养创新性的个性化人才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创新思维的训练,这一大特色应始终贯穿于艺术设计教育。部分院校过多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环节流于表面的形式。也有一些院校探索出积极的课程模式。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思路体现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就是将企业的要求作为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定位在企业的规划上来,学生作品就是企业的产品,企业会根据质量的优劣来选择是否投入市场,也会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人才。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热情高涨,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设计作品有可能面市或者获得企业的资助,或者能与企业达成就业协议,这将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势必会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得到加强的做法值得提倡,也必然能改变学习被动、质量不高的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具有一般学科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也有艺术设计的特色和目标,完全用一般性教育的模式来衡量艺术设计学科也有不全面的问题。艺术设计更应注意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教师在过程式教学中更应把握课前、课中、课后的准备,规划好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过程中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更能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使教师与学的互动更为生动。在过程式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地位的转变,要以引导者、启发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这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过程式教学来看,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点,以制定“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创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在探索型的课堂中更好地体验设计成功的乐趣。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启发者,鼓舞者的角度来完成课程教学,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同时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信息量大,他们通过网络等信息渠道了解新知识更多,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更新、更快、更多,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点,也要求院校制定完善的制度来保障艺术设计学科高质量的发展。
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视野,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综合素质。一般而言,专题讲座邀请的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对某些前沿的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其方式方法也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从专题讲座中了解艺术设计领域发展脉络,把握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对一些设计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学习探索,可以和讲座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这也是课堂内容的一个延伸,往往比课堂知识更新,讲解的更深。例如,国外设计思想的交流,可以邀请国外的知名学者来面对面的沟通,也可邀请留学归来的国内专家教授介绍经验,对一些新兴的领域进行研究。课堂中的知识是较权威的、经过检验的理论知识,在专题讲座中,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一些自己的,有争议性的论点,让学生在这种争议的讨论中树立独立思考的信心,增强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讲授,对某一小的知识点查找资料再讲解,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讨论式教学也非常适用艺术设计学科的课堂,特别是在设计草图与完善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能更进一步深入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也有助于学生产生独到的见解。音乐式教学是从多媒体教学中独立出来的,对绘画类的课程有帮助,一曲舒缓的轻音乐能帮助学生平稳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去。多种方法的灵活使用,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以适应学生个人教育和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学习兴趣特长、知识储备的差异性,对艺术风格,艺术表达的差异性,积极开展对话式教学、探讨式教学、主题式教学,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教学质量的评价
艺术教育教学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既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考察一种新的评价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同,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灵活。
从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看,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更现多样化,评价标准和功能更趋多元化,更加重视建立艺术教育的自主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切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经历了“心理测验时期”(19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和“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四个发展阶段。“哪里有教育活动,哪里就需要教育评价”艺术教育教学评价是以艺术教育为对象,研究艺术教育目标与相应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学科。
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评价,一是推动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对自己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教改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有效调节教师教学行为,为对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借助于反馈信息,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增进教师间的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内在需要和动力,增强热情和信心,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与风格。具体来说,一是评价的理论或政策要强化自身合理性诉求;二是评价要面向实践,深入实践;三是教育评价要与其他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协调一致。学校评价指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评价,包括学校资格的鉴定、学校各方面工作及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价等。一是树立整体评价观念,从艺术教育的要求看,学校评价应树立整体观念,可以通过外部的评价为学校创设优良的环境,学校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评价;二是注意评价标准的弹性,协调好统一标准与艺术特质的关系,办学特色是在一定教育理念下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素质、职责、行为、教学绩效四个方面进行评定。一是建立突出个别差异性的艺术教师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在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个性化评价之间取得平衡,关注艺术教师个体差异和人格特征,形成个性化评价;二是重视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三是以专业发展为教师评价的目的,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学生评价指对学生成长发展情况的评价,包括对学习情况、态度、情感和身体发育情况等的评定。一是树立合理的学生评价观念,选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内容。二是评价突出个性,强调专业表达能力。另外,艺术类学生的能力评价要强调专业表达能力。艺术学科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评价标准的非客观性。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具灵活性。
人才评价的标准具有多重性。不同的艺术学科的成才模式也不一样。教学评价可能注重过程,可能注重结果,更可能注重潜力和发展的因素。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传承性、现代性、多样性和发展性,它没有一致的标准,也不能用一致的标准评价。教育评价包括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和教育活动的过程;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发展以及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发展。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本人,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艺术教育教学评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既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考察一种新的评价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提供了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评价的理论或政策要强化自身合理性诉求,要面向实践,深入实践,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灵活;人才评价的标准具有多重性,从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看,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更现多样化,评价标准和功能更趋多元化,更加重视建立艺术教育的自主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陆斌.《中国高校广告教育 正是欣欣向荣发展期》.《现
代广告》2005.9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
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4).
[3]沈履平.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篇3
“拍拍手,推推车,摔摔手,转一转。”再来一遍,“拍拍手,推推车,摔摔手,转一转,安安静静坐下来。”
师:孩子们刚才的儿歌中有哪几种活动呀!
生:(齐答)拍手、推车、摔手、转圆圈4个活动。
师:这4个活动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直接联系。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中可以看出哪几个内容啊?
生:旋转、平移
师: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旋转现象?
师: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当有风的时候,风叶会怎么样?
生:转动
师:让钮扣做旋转运动。
师:刚才老师所演示的两种现象都是旋转现象,在生活中见过吗?你们也来做一做,玩一玩,好吗?
师:要求:1、将橡皮擦用绳子拴牢,同学之间拉开距离,手臂保持平稳,手腕用力甩绳子。
师:请大家坐好,试一试手臂快速地上下挥动或前后伸缩,橡皮擦还会旋转吗?
生:不会
师:当我们用手腕用力甩绳子,手腕就是一个中心点,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就是旋转。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现在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平移现象?
师:将粉笔盒移到另一个位置
师:将书移到另一个位置
师:看到刚才老师的两个动作吗?猜猜这是什么现象?
生:平移现象
师:对,像老师刚才这样把粉笔盒从这边拿到那边的运动叫平移,同学们会做吗?我看得出来,有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想试一试了,那好,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做一做平移运动,每个人都要做,然后讨论平移现象有哪些特点?
生:移动笔、玩具、书本、自己走
生:小组汇报平移现象的特点:位置变了,但没有转动。
一生走过来说,我发现平移就是像我这样直直运动。
师:那么平移有几种运动方式?
生:左右平移、前后平移、上下平移、斜斜的。
师:总结:平移的特点和运动方式。
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同学们,还记得刚才那首儿歌吗?我们再来唱一遍,这些活动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啊?
师: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你们能根据他们运动情况分分类吗?
师:CAI老师这里有一组物体的运动现象图,你们说出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49页,第50页的插较长,看了之后请有疑问的同学提出问题。
师:做练习题,然后全班解答。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师: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们掌握得很好,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火车行驶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你真聪明,提出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现在请小组讨论讨论吧
生:汇报
师:火车车身是平移,轮子是在旋转。
师:举例:拉卷门。
师: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房子在现实中会平移吗?
生:不会
师:现在老师就让你们见识一下。
CAI房子移动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
篇4
【关键词】尊重个性 真情激励 随机应变 精当引导 给予启迪
一、尊重个性,因人施评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于漪老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因人施评”的尝试。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类: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尖子生,他们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我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不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是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中等生,他们在班内占多数,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在评价时就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学困生,他们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左”倾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右”倾了,无法起到整体优势的作用。他们的共同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我在评价他们时更加小心谨慎,不敷衍了事,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并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进行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善于动脑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今天你读课文没有错字,一定是认真预习了。”教学中我发现他们听了我对他们的评价后,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因此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二、把握时机,真情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在这方面,我有一个成功的教例,不妨大家欣赏一下,领略一下激励性评价的魅力。
2008年下学期我班上的一位学困生,从前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考试不及格。在学古诗的时候,我有意识的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先提别人回答,紧接着让他答,答错了,全班哄笑,我马上制止,说:“徐飞刚才没听,听了,他准会答,不信?再来一遍,你可听好了。”还是同一个简单的问题先提别人答,紧接着让他答。咦!答对了,及时表扬他“恭喜你!答对了!你真不错!”这下可把他乐坏了,憨厚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此,上课听讲认真多了,作业也交了,期中考试一结束,他马上来说:“老师,默写古诗我都写对了。”期中考试果真由原来的四十多分上升到六十多分,期中总结会上,还主动上台发言,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应多发现他们值得肯定的东西,把握时机,加以激励性的评价,有时,老师的几句赞赏性、激发性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趣大增,信心十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因境而异,随机应变
案例:有一次,我正在上语文课,就在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突然天色变暗,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学生的视线几乎全部转向窗外,只有贾丹、王丽等几个人在聚精会神的读着。于是,我灵机一动:“同学们,这场大雪在为我们班贾丹、王丽等同学祝福呢!你们看,她们读的多么认真呀!简直被书中的语句所吸引,竟然没有发现窗外世界的变化。而你们呢,对外面的大雪很感兴趣,咱们把这节课上完,下节课我们上节观察课,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好不好?”这时学生又积极的朗读起来,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
篇5
教学效果分析就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和目的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双语教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目的,认为有助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是向教育国际化迈进的一条重要途径。从500多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各种互动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满意度超过90%。就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而言,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双语教学,50%以上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内容不应超过20%,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30%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相对通俗易懂的章节更合适双语教学,我们选用的章节中,绪论相对来说易学易懂,一开始上这门课就采取双语教学这种比较新鲜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接受后期章节内容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中学学过有机化学,醇、酚、醚的很多反应学生也有所了解,所以该章节接受双语教学相对容易。取代羧酸一章虽然综合性知识较多,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羧酸及羧酸衍生物以及醇、酚、醚和醛、酮、醌的知识,而且在上述非双语教学的章节,课本上、课堂上也都强调了相关英语词汇,另外由于是医学专业,不涉及较难的反应机理部分,所以学生普遍认为对双语教学的章节选择合理,能跟上学习进度,教学效果较好。学员更倾向于英文幻灯、中英文夹杂这一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可根据学生理解程度随时调整讲授语言,教学效果满意,90%的学生表示能听懂英语教学部分。就最终教学效果而言,学生认为最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并不是英语水平,而是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占60%),同学们普遍反映做好预习可以更好地适应双语授课。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教师的要求中20%的学生选择外籍华人或有留学背景的中国人。通过和学生的进一步交流我们发现,这20%的学生中有人认为专业知识可以自学,愿意多一些练习英语听力的机会,还有人自称盲目崇拜,这显然和双语教学的初衷大相径庭。实验课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鲜有报道,在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却意外地发现双语实验教学很受学生欢迎。具体实施时,教师讲解仍然是采用英文幻灯、中英文讲解,并在黑板上专门强调列出一些专用名词和规范操作的英文表达。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鼓励他们尽量用英文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生从最初的害羞和扭捏,到结束时大声交谈,而且很多学生都递交了用英文书写的实验报告。在课后总结时,学生表示尽管有一定难度,但很珍惜这样的锻炼机会,普遍反映这种尝试非常有用,对自己语言能力、专业技能都有帮助,教学效果很好。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众所周知,教学队伍建设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3]。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求外语纯正、专业纯熟,还要求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对一个优秀的双语教师而言,外语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三者缺一不可,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外语水平非常重要,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地道的表达是学员对双语教学的教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引导学员无障碍学习和自由在双语之间转化的前提保障[4]。雄厚的专业知识是双语教学教员的必要条件。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要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而好的教师也应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知识渊博但是表达能力欠佳同样不能上好一堂课,尤其是比较有难度的双语教学。教学能力固然有天赋的因素,但通过反复琢磨、刻苦钻研,投入精力和时间积极准备、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讨教亦可迅速提高。综上,教师必须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这也要求国家、学校制定相应政策,投入人力、财力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双语教学要求学生重视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目的。双语教学对我国学生重成绩、轻实践的“哑巴英语”学习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听说能力较差,仅靠阅读、翻译、写作等部分在外语考试中侥幸过关的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明显处于劣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属于这种情况,这部分学生基础外语成绩也不好,处于60-70分之间,这显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经过双语教学的“狂轰滥炸”,这些学生从实践中切身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更高了。对于那些外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则非常喜欢双语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冲击,在双语实验课上,这部分学生非常自信地和老师、同学交流实验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们的双语教学尝试给他们提供一个外语表达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显然在无形中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另外,双语教学在同样的时间中,各种知识及信息量更大,对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转换的要求更高,这也要求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身接受不同信息的能力,也无形中要求学生更为重视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长远的角度而言,这种培养会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双语教学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双语教学的教学评价中,对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的能力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建立规范、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激励手段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学校各专业应该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对象建立对授课教师完整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外语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三方面的指标,并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保障双语教学的开展。对学生而言,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专业外语,而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为将来走上国际竞争舞台打好基础。如何评价双语教学的效果不应该局限于考卷上用英语出题,或者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部分考题。传统的考试只能考查一些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而专业词汇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也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因此,应该建立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给学生提供某些简单的英文专业短文让学生翻译,或者随堂组织某个知识点的双语讨论作为平时成绩,实验课的英文实验报告也可以作为评价内容之一。总体而言,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大胆尝试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改革才可能不断进步,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世纪人才。
作者:王玉琨 何炜 高鹏 兰 婷 王平安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
篇6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艺术
语文教学评价是一种为确定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而获取和处理有关证据的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和语文教师工作评价。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一、语文评价的标准要科学化
1.评价要有根据
评价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已有的水平。语文教学评价,要考虑到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要达到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学评价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还应照顾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性。此外,语文课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每一个文本都有固定的感情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紧扣文本,要尽量和文本的感情基调相协调,要使评价语言和文本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2. 评价要适度
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教师通过学生课堂中反馈的信息,及时的予以恰当的公证评价。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激情。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养学生骄傲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度评价,要避免廉价的表扬。
3. 评价要有诱发性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能给人愉悦感,并能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富有感染力,能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评价时,教师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运用最能激发想象的语句,这样具有诱发性的评价语言或评价标准,才能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深的认识。
二、语文评价的形式要多元化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他们是不定性的,因此,在评价时不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定性评价,这样容易造成一棍子打死的局面,甚至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从教师的评价目的来说,可以是诊断性的、水平性的,也可以是发展性的。因为,评价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或表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这一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熟悉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轨迹,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
2.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控制应该从教师逐渐向学生过渡,并希望学生能够成为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因此,要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新课程也要求课程走向民主、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学生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认知,而这种认知将指引着他以后的学习走向语文教学论文,是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的一种良好方式。
3.注重“他人评价”
这里的“他人评价”,既包括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包括来自家长的评价。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学会统筹,学会关注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怎么写论文。由于存在个体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和认识,也会形成对他人的评价。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更是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家长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后续培养。
三、语文评价的过程要动态化
1.语文评价的综合性
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和体验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此外,语文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出现,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因此,使得语文评价过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活动过程,它包括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实施阶段和评价的总结阶段。评价的准备是评价的开始阶段,它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方案准备、物质准备。
2.语文评价的生活化
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接轨,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语文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要在生活中用语文,在生活中评价语文。生活化的评价过程不仅可以直观的记载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能较好的反应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能真实、深入的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再现学生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的状况。
四、语文教师要开展自我评价
1.理论要更新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思想进行自我评价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这是语文教改科学、高效、深入开展下去的重要条件。鉴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地位,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知识课而去搞瞒堂灌,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大讲思想教育等。不能仅仅满足于认识上的提高,还应把这种认识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语文课的独特魅力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育学生优良的个性和较高的语文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形成大语文教育观,把正确、科学、高效的语文教学思想变成实际教学中可采用的理论,从而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
2.内容要全面
语文教师的自我评价包括方方面面。既有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反思与评价,又有对自己语文教学模式是否符合语文教学原则的评价;既有对语文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反思,又有对语文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价;同时,还要有语文教学主体的评价。
3. 方式要科学
语文教师应注意自我评价的方式。教师可采用记反思日记、职业发展预测和教学行为研究等方法进行自我评价。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注意:①自我评价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②自我评价是一个内在意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改进的意志过程。③自我评价是一个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新课程改革 多元化评价机制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利用地区教育局举办课堂教学观摩及交流活动之机对多名数学教师进行访查、听课。结果发现,有85%左右的数学教师平日教学仍旧重视听讲与接受,忽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记忆与模仿,少理解与创造;注重结论的掌握和知识的获取。
分析上述现状,由于这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艺术,因此教育理念的转化确实需要较长过程。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的评价制度存在许许多多问题,从根本上阻碍了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进程。同时,教学成绩的非正常现象也说明我们的评价内容、方法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现行教育评价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这种评价制度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存在着较大差距,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改进考试制度
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传统手段,也是重要方式。尽管它存在不少弊端,但在目前阶段仍为主要评价方式。因此,2004年秋,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建议,在不打破现行考试制度的前提下,对试题的内容、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改进试题的内容、改变试题的呈现形式,使题型多样化、情趣化、人格化。根据新课改精神,突出能力考查。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增加思维空间大、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题目,使考试与平时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2.改革考试形式,改单纯笔试为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试方式。实行“开放式”测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和学习发展情况,实行因人而异的测试形式,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实行“免试”;对于个别基础差、接受慢,理解、应用知识差的学生,可由学生提出申请实行“延期测试”或降低试题的难度,容许在学习上有时间差和过程差,使他们最高的水平得到展示,是考试成为一种激励手段。
二、改革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要有所突破。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要仅仅停留在“对”、“错”上,更重要是评价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在实际评价时我们注意采取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期中、期末考核等过程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平时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除了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评价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好方法等。
2.完善评价标准。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宜,采用不同尺子测量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类评价,能使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使评价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平时课堂提问,尽管一些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回答得不是很好,教师也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注意挖掘其闪光点。并且教师应注意克服以下缺点:(1)以权威者自居,对学生的回答求全责备,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心理压抑。(2)评语枯燥,动不动就是“你真聪明”或“真棒”等不真切的评价。使学生找不着被表扬的感觉。教师应努力做到评语合适,有针对性、导向性、激励性,同时对学生的发展有教育、引导作用。
3.实行民主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在每单元学习前,让学生对自己以前的学习习惯、态度、知识基础、经验作自评,然后确立本单元学习所要努力的目标,单元结束时,对照测试情况对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小组评价要着重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成功之处,如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中的表现,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提供一个对人客观公正、对自己不断自我调控、完善的过程,并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对于一些无法实施量化的内容,可实施问卷的方法,如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情感等编制成问卷让学生答卷,以达到检测教师实施教学的情况。
篇8
一、深入生活,渗透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看,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学生就愿意学。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使教学例题切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熟悉、亲近,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如教学小数加法的时候,利用电教手段出示一幅一个小朋友全家逛超市的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然后再出示许多商品的单价(用小数出示),让学生选购其中两样商品,计算所花的钱,学生对于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早就理解,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出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得就很好。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课前进行信息的搜集与选择,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增强学习动机的最佳途径。如在教学升与毫升的认识的时候,前一天布置学生回去观察家里的容器的容量(如饮料瓶、药水瓶、水杯等等),并做记录,能带到学校来的第二天就带到学校来,第二天学生把在家里观察到的容器的容量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建立升与毫升的多少概念,学生因为是从观察自己家里的具体的实物搜集得到的知识,就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是为生活服务,从而更愿学。
二、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活动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一般指主体身心参与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积极能动地获取经验的过程,具有感性实践与心理过程有机联系的特征,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以下活动形式:
1.调查实践活动
这一活动形式主要用于课前或课后,可以是对要学内容的信息搜集,也可以是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延伸。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主动性就很强。课前调查活动,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前,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各种商品的单价,并作好适当记录,然后到课上进行交流,教师对于学生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对6元、6.0元和6.00元提出疑问,这三个价钱各表示多少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且学得轻松有趣。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之后,教师可在教室的墙上画上刻度,让学生课后去量一量自己的身高,从而加深对长度单位实际长度的认识。
2.动手操作活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人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3.游戏竞争活动
学生竞争意识强烈,对游戏兴趣浓厚,喜欢在竞争和游戏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游戏化,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优化评价,激励信心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人为本,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评价,如果是个性胆小的孩子,只要他举手就应该给他充分的肯定;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从他的回答中尽量寻找他的正确的“点”,加以肯定,或者鼓励他多深入思考;对于优秀的孩子,教师应尽量让孩子叙述他的想法,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回答,从而对他的思路正确与否进行评价与指导……
2.教师评价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在课堂中,教师应多说这样的话,“你的想法真不错,有没有更好的想法呢?”“你真行,老师都没想到!”“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看到自己的优点,获得成功感,树立继续努力的信心。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
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找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提高学生对别人、对自己的认识,明确方向,更好地学习。
篇9
几年来,我尝试把激励性的语言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一下教学评语的一些感受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有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的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成绩不是很理想,以至于在数学的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害怕和排斥。此时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评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纠正学生的作业时,可以这样说:“某某同学的作业做得很好,方法使用恰当”“某某同学的作业书写很工整,字很漂亮”……通过这样鼓励性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真挚和真情的语言不仅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还能沟通师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如,有一个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学生,在一节课上,我通过观察得知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而以往爱发言的同学尚未解决,这是我让他来回答,他回答的非常正确,于是我说:“你回答的非常好,完全正确!”通过这次肯定,这位同学变得喜欢数学了,上课也积极发言,学习成绩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及时的反馈课堂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容易受到自己以前的知识及周围其他同学的影响,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教学评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教师的评语,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获得对知识信息的反馈, 从而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在讲几何在讲几何的时候,往往一条题目有很多种不同的解法,有一道题目让证明两个角相等,很多同学用了全等的思想方法,先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说明对应角相等。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同学却用了辅助线,他把其中的两个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题,这种方法在解题时构成就少了很多。
此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及方法及时做出判断,此种做法是否可行,在确定了此方法完全正确后,可以作以下评语:“你能突破创新,活学活用知识,真的非常好。”短短的一段评语,不仅是对学生平时努力的肯定,更加强化了学生解决这道题目方法的多样性,是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对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是整个教学过程流畅
课堂上教师的评语不仅仅是简单的几句话,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客观地把握这些问题,处理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流畅地进行下去。
例如,在讲两直线垂直关系的时候,我们强调了“在同一平面上”,此时有一个同学就提出了“若是不在同一平面上,拿着两条直线不会是平行的吧?”这个问题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影响了接下来内容的开展。这时教师可对学生说:“这位学生思考的很好,他提出了一个很有哲理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课后认真思考交流一下,到了高中你们对于这个问题还会继续深入研究的”。通过教师的一席话,既肯定了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使他们的注意力又被拉回到本节课的内容,从而使这节课继续流畅地进行下去。
四、使学生能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认知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客观性,学生能依据经常获得的外部评价经验,逐渐培养起自我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给予学生的评语,对学生加深自我了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课余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的学生在一起聊天,其中有时就会发表自己对于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评价。有的学生时常这样评价自己:“我以前不管是作业还是考试总是觉得时间不够。只怪我学习数学方法没有灵活运用,做题时过程很繁琐,思维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重视思维训练,现在我做题快多了。”也有同学说:“我平时很喜欢数学,因为每当有一道难题解决后,我都特别的兴奋,我最喜欢听到老师的鼓励了,所以我最喜欢做数学题了。”等等。总之,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可以更好的客服自己学习上的缺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篇10
推行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学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它发生在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中,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要加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注意延缓评价方法的运用;要让学生在认真倾听中学会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当前《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如何评价现在的课堂教学呢?
评价缺乏真实性。在很多教学的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致敬”、“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或者让学生掌声鼓励等。从形式上看,老师很关注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课堂氛围也显得异常热闹。通过长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变淡,原本很响亮的掌声也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逐渐全部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潜力全部激发出来,数学学习评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收集认知领会、动手实践等多方面的信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有些年轻教师狭隘地理解课堂评价,片面地理解尊重学生,将尊重等同于迁就,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的错误。不少教师将表扬学生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于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做法,教师缺乏应有的批评底气和批评教育的艺术。课堂评价关注知识与技能多,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关注不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一个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结果学困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实际上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使用不同的评价目标这种做法有效地克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