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

篇1

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 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是经几千年社会历史文化所积累、沉淀形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气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行为是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能否顺利实现。

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传统文化是青年大学生塑造价值观的有力武器,但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中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问题,急需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的需要。

传统文化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如果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将“仁义礼智信”很好的传递,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漠视应当反思我们在传统文化精神选择中存在的弊端。其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方式存在缺陷,形式过于单一,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大多数国内外高校里,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仅限于海报、主题班会、报告会等方式,缺乏利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如通过网络的途径(网站、微博等)。再有,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枯燥。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单向灌输为主,没有进行双向互动,受教育者很难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经常忽视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学习,没有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是流于一般的口号和说教式的重复发动,很少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到传统文化的附着点;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当今大学生生性好动,求新立异意识强。如果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年轻人的个性特点,就不能让受教育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收益,那样教育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二.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价值观的对策

(一)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清明节期间,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通过祭奠祖先、缅怀先人,是同学们学会爱长辈、爱父母,学会用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通过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观看有关的电影录像,回忆往夕峥嵘岁月岁月,懂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和难得的学习机会。中秋节,努力营造团结、团员、祥和的节日氛围,借以表达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大力推行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我国,由古至今,就有许多仁人志士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激励人们胸怀祖国,忧国忧民。学习传统文化,无疑对我们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以来,无数革命者为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抛头颅抛头颅、洒热血,塑造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推行红色经典歌曲传唱和经典诵读,真实再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通过对那段艰苦岁月的回忆,忆苦思甜,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篇2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生 走进生活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代表,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有义务来了解、接纳与传承传统文化。而在这危急时刻,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是很有必要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让小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吸收到宝贵的知识,培养个人高尚的品格与情操,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做一个社会的可造之材。那么我将针对小学教学,浅谈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谈到如何让传统文化如何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最直接的无疑就是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切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直接看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再是死板的纸上谈兵。相比过去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真正地给予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学生往往是从课本上知晓这些传统文化,通过纸质的媒介自然会使文化的魅力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完全地还原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与独特性,学生一旦不能正确地理解好传统文化,更不用说要爱上传统文化,来传承传统文化了。并且对小学生而言,精神世界的建设也同样重要,因此在课外教师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既可以帮助学生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周末选定一定的主题,然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此前,韩国“端午申遗”被炒上风口浪尖,那么学校可以借此机会,就以灿烂的端午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参加主题性活动。比如学校可以以端午知识为题库,开展一个知识竞猜大赛,对答题优胜者给予奖励,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参与比赛的同时,了解更多灿烂的传统文化。

二、有效结合社区推广工作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任务还不是特别重,所以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不是足够多,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那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切记不能放过社区工作,学校必须有意识地结合社区工作,让学生能够双向的吸收传统文化。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校往往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单位,习惯性地把工作范围设定在校园内,因此校园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受到限制。反观社区宣传工作,也不能够有效地结合其他单位,使得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针对这样的情况,把这两个重要的单位结合起来,有效地开展推广工作,不放过学生的空闲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在假期,学校往往会安排一定的社区实践活动,那么这个时候学校可以有意R地与社区做好沟通工作,把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假期中,学校可以结合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汇演活动,组织学生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彩排一些精彩的节目,开展文化汇演,以表演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还真正地让传统文化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科学借助家长辅助

篇3

关键词:平面广告;广告设计;传统文化艺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的企业在宣传中更多的出现了平面广告的宣传形式,这种形式能够将自己的产品以艺术化的形态展示在人们眼前,提高了产品宣传的效率。中国作为拥有丰富艺术资源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基础。将传统文化艺术应用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不但能够提高广告艺术价值,而且能够同时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现代平面广告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相容是平面广告最为完美的表现形式,它能够对平面广告艺术设计直接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平面广告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任何一个优秀的广告设计都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灵魂。广告作品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广告艺术表达形式的赖以存在的根本基础,对广告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内容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告行业的迅速崛起,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已经全面的超越了传统行业,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告行业中,平面广告以其独有的视觉传达能力成为了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设计中具有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其主要特点。图像在信息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快速的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将需要传达的信息准确的表现出来。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表达工具就是图像,为了使图像能够更加准确的表现出想要传递的信息,设计者必须在设计时对图像进行特殊处理,使其更加视觉化,这样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作用,表现出蕴含的信息。如果图像的视觉化做的不到位,就会影响信息的传递与思想的表达。

2、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就是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能够集统一性、独创性以及包容性为一身。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传承的重要财富,传统文化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传统文化与人类属于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既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又可以对传统文化产生各种影响,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作用下改变传统的状态,使其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都会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创造出不同的文化艺术。

二、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1、能够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艺术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在生活中享受着先进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淡薄,甚至不再重视他们,导致一些文化艺术濒临消失,因此,我们需要保护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提高了平面广告设计的艺术水准,同时也使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与此同时,在设计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互相融合,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使其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2、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商品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各项事物的商业化也逐渐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在完成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会通过设计向人们传播商品信息,如果这种信息量过度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就会引发人们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甚至是厌恶。而将传统文化艺术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就会丰富设计的表现形式,使商品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让人接受,不会引发人们的反感,进而提高宣传效果。这种设计方式要求设计者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了解并能够熟练的使用传统文化艺术,选择适当的素材及表现形式,保证设计在完成宣传功能的同时又具有一点的艺术价值。

3、促进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

在当前的广告行业中,竞争十分激烈,一个广告设计师或设计团队想要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自已设计的创意和质量来夺取人们的关注。想要完成这种设计,不但要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艺术,而且需要改变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保证设计符合现代审美标准。所以,平面广告设计者必须明确传统文化的意义,使二者的结合更加和谐。此外,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现代平面广告中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风格多变、种类繁多、底蕴深厚等特点,大部分能够用于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应用这些文化艺术能够提高设计的艺术价值,增强宣传效果。在现代平面广告中,设计的主体是由文字、图形以及色彩三个环节构成的,在这三个环节的设计中,传统文化都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素材,提高设计的艺术价值,增强广告的宣传效果。

1、平面广告文字设计中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

在平面广告的设计中,文字的主要作用是介绍商品的基本信息,保证人们通过阅读文字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商品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产品的外包装也是平面广告的一种,其不仅能够发挥保护商品的作用,同时也能发挥广告的作用。在一些具有一定历史传统的商品,例如历史悠久的白酒、知名的传统食品的包装上,可以运用传统书法的文字书写商品名称,以体现出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与此同时,平面广告中的企业标志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这些标志中,文字已经成为一种符号,象征着企业的文化与精神。在企业标志中使用篆刻字体,既能表现出企业的精神面貌,又可以展示出企业的特点。

2、平面广告图形设计中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

图案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现代平面广告的图形部分使用传统文化图案,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在设计中应用传统图案,必须要掌握图案中蕴含的意义,通过新颖的创意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这种设计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能够体会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在设计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图案就是龙的图案,而龙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变化的方式,设计者可以使用龙的图案形成多个字母或汉子的偏旁,将这种图案运用在平面广告的设计中,能够使广告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体现出产品的品质与情怀。此外,在我国的传统图案中,还有许多适合应用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例如祥云、鱼纹、如意、中国结等,将这些图案应用在平面广告中,同样能够提高广告设计的艺术水平。

3、平面广告色彩设计中传统文化艺术的应用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色彩能够表达不同的意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特性对其进行合理的组合,在展现出不同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设计的不同含义。红色是最能代表中国的颜色,因此在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时,平面广告的主色调通常为红色,这种设计方式将民族的代表色用于广告中,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辨识度,而且能够快速吸引人们的目光。再适当的配以明快的颜色,能够提高广告的宣传效果。

四、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广告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城市广场,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广告设计充实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现代平面广告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现代平面广告的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艺术,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广告设计的艺术价值,增强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小敏.怎样将文化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之中[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2]王巧星.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3]吴芳菲.浅谈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常见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

[4]苏毅.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J].韶关学院学报.2010(08)

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影响;元素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79-01

室内设计与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设计师要完成创造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结合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扬长避短。

文化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时代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的融入在当今的室内设计中。如今也得到了印证,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产生了不同效果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之所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其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社会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室内设计产生影响的直接原因

设计的主要用途在于宣传。无论是产品包装、广告设计,还是其他宣传品,都直接用于向被宣传对象传达信息,并使之接受所宣传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因素的宣传,更加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宣传的内容产生认同感。例如,国内知名化妆品品牌“佰草集”的外包装,全部使用民间传统绘画中的花草纹样,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室内设计产生影响的深层原因

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艺术的形式。当代设计在追求时尚与国际化的同时,还肩负着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因而,当代设计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吸引眼球的光环,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符号。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设计产生影响的社会原因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时髦的话确实没错,国外的设计也在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意大利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曾有一款女式春秋居家服,采用了鲜艳的中国红色作为底色,并印满了“福”字的各种字体与写法。由此可见,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越来越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关注。

二、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室内设计反映了传统文化: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何种风格的设计,它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开和完成,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当时的文化风貌。因此设计形式来源于文化,并且反映现实文化。

(二)传统文化影响了室内设计: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任意作为纯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都影响着每一位室内设计师,即使是任何一个宣称“反传统”设计师都不可能完全的抛弃传统,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室内设计无时无处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设计思想对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及应用,其中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朴素平淡、自然真实、返璞归真,以质为美的简约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为重。重朴素、简洁之美,反对奢华和铺装堆砌,注重事物的本质之美,重视设计实用功能,强调实用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反对为了形式而形式。这一思想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与当代流行的简约室内风格思想遥相呼应,是简约主义在中国的现代设计中得以迅速流行的重要思想基础。

四、结语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室内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并不是孤立和对立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当前,几乎所有的设计师都看重于中国设计与国际的接轨,都在重视中国设计的国际化趋势,而忽视了其本土化的特征。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总体文化特征,这一特征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民族总体文化相貌特征的体现。就是因为这一特点,使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出如此的多姿多彩。21世纪的今天,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融合和包容。中国当代设计,作为整个世界设计领域越来越强大的一支力量,应当更清楚的认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室内设计也将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不管是在现今还是在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将始终伴随着其不断发展,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改变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状

(一)加大高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投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无疑应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着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高校有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高校应制定关于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且制定出落实这项工作具体方案,以多种形式和方式,扎扎实实的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二)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习惯和行为,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寻找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传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产生认同感,达到教育目的。而此过程离不开大众传媒这一重要媒介,需要利用大众传媒来弘扬主旋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随着信息化浪潮加速,社会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言行。大众传媒利用信息化,以自己独有的优势条件,可以充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有效的载体。在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纸、微博、微信、讲座、文化讲堂等宣传阵地,制作寓教于乐、贴近学生实际、生动具体的微电影等,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鉴别与抵御各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通过先进文化教育,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认同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一般就是那种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带来的问题即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变得被动,许多学生慢慢习惯于依靠老师去教,然后再去学,很少发挥出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应尊重其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的去接受并热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打破以往教育中以教师或学校为主体这种模式,学生既可作为被教育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教育者。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加以指导或规范,使其树立自律、自强的意识,让学生自主的、广泛的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中来,形成互动,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目标。

篇6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化

在“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大背景之下,对传统文化传播这一教育行为进行“互联网+”模式的改造也是势在必行。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一文也曾指出: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的融合与发展将会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相信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必会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传统文化传播中存在问题

在现阶段如何将传统文化搭载在“互联网+”平台上还处在一个探索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把“双刃剑”。

1传统文化在传播方式上的困境

一方面传统文化传播遭遇自媒体的尴尬。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网络迅速普及到各个角落,世界缩小到了地球村;与此同时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与不断更新换代,加之网络软件、手机端APP的功能不断完善,操作更加简便可靠。这些促进了媒体资源的共享者、建设者与者更加平民化和多元化。自媒体时代绝非是电视、广播、门户网站组成的官方媒体时代那样易于监督与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传播介质广泛丰富的今天,对于传播信息传统文化宣传与传播受却受到重大影响就不难理解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邂逅快餐文化的冲突。学者张景臣曾撰文指出,快餐文化是具有大面积流行、采取时尚化运作的文化。如今我们看到的微博、微信就是快餐文化的典型代表。微博上大量图片,仅有简短的文字说明,甚至就在图片上配文字说明。当然这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快、学习工作压力大、以及追求短期效应最大化有莫大内在关联。众所周知,作为华夏子孙的极大精神财富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诠释和解读的。很显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必与快餐文化一较高下,但必须取长补短,让我们的精神财富方可源远流长。

2传统文化在表现内容上的价值迷失

2014年“燕王WF”绘制的汉服娘娘表情图,随后又有女网友进行了生动模仿,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表情图虽对于汉唐时期的妆扮、服饰、审美等元素有所体现,但对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表现较为肤浅;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清代皇帝朱批胶带名为“朕知道了”,不仅引发两岸抢购热潮,更是畅销国际市场。从创意产业角度看这无疑是成功的,但从传统文化角度考量,产品只是借鉴古代元素,加之“朕”等封建集权的色彩,文化传播的意义并不明显。《十万个冷笑话》系类作品被很多漫画爱好者称为“中国版日和”,目前出到第三季近40集,不得不承认这是国产动画的成功逆袭。但颠覆性的人物形象,搞怪的故事情节,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日和式搞笑的中国版,而真正的中华文化精华却被颠覆解构”。以上案例无一不是借助传统文化元素上位而大放异彩,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宣传的意义却少之又少。

二、“互联网+”视野下的相关对策

1树立正确观念

同志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有学者也指出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宣传,对于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另外对于各类信息爆炸式、碎片化充斥着人们的头脑的今天,我们不必“苛求”每一位媒体建设者能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不遗余力地传播与弘扬,也不必“抱怨”快餐文化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种种不适,更不必“觊觎”一些非传统文化的爆棚人气。信息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带了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或者说是“迫使”我们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对于传统文化传播既要改换教育思路适应现代人的接受口味,又要坚守原有的文化精神,更要揭示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2增强责任意识

高等院校历来担当教书育人的社会重任,这里聚集着知识、能力与祖国的未来,承担传统文化的传播责任更当义不容辞。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强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与传播的责任意识,不余余力的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另外教育工作者还有提升自己和广大学生的建设能力与鉴赏能力,这些能力与弘扬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学习与感受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去传承与弘扬。自媒体为每一个体发表言论、各抒己见提供了便捷的操作与展示平台,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学生不仅要有弘扬传统文化的意愿,更要有鉴别赏析以及建设资源的能力。让传统文化在媒体中占用重要一席。

3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是在开设的“两课”中重点体现,而且要尽可能地“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整个教学中;一是课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传统文化学生社团,举办经典诵读、文艺表演等活动,为学生的所学所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另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设相应版块,也可以利用专题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定期推送相关消息,还可以利用校园户外电子屏播发优秀作品,有能力的高校还可以开发相关APP,精心打造一个或多个传统文化精品项目,全面促进传统文化宣传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综述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对应自媒体、快餐文化带给传统文化传播的负面效应,对于非传统文化或伪传统文化现象要认真对待,并要加强学习,充实我们的认知头脑、强健我们的建设手臂,更需要多项措施并举在高等院校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借此产生学习、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辐射效应,并逐步向全社会蔓延。

【参考文献】

篇7

一、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1.转变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实行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探寻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要进一步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根据不同文化产业的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优势互补提高文化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文化产业集团的内在整合重组,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集团的成功运营与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改进,创新文化产业集团发展模式。要加大对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加多元的产业结构,依靠其经营的灵活性增强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2.突出区域文化产业特色。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现有文化产业资源和产业结构,增强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性。要结合区域的文化发展现状,打造特色的文化产业,增强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差异性和协同性,比如,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可以通过文化市场的内在力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部地区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可以通过整合历史资源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西北地区拥有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可以通过打造民族形象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不同区域文化的优势,通过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建立良好高效的文化互动关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3.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要由只重视国内市场转向既重视国内市场,也重视国际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展现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方面,要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文化传播规划,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将中国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另一方面,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语言、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障碍,根据文化输入目标国的特点偏好设计文化内容和传播方式,促进文化对外传播。

二、增强文化凝聚力

1.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要加强传统文化创新性研究。注重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论、西方先进文化有机融合,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在文化发展上,我国著名学者方克立先生提出“马魂、中体、西用”的三流合一、综合创新学说,学说突破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传统思维模式,对当前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很有借鉴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阐释弘扬。要注意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文化市场特点,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无地域限制、受众面广等优势,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品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如美国以中国国宝熊猫和中国武术等元素,创意改编的动漫《功夫熊猫》获得极大的成功,就是借助现代媒体传播的文化创意的典范。要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本着“文化为体、科技为用”的原则,借助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制作为数码文化产品,提升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公共文化承载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任,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是增进人民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理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使公共文化均等化从硬件建设回到文化精神建设和精神创造。要注意打造亮点突出的公共艺术,提供的文化产品真正符合群众切实需求。要注重公共艺术均等化建设。公共艺术是政府、艺术家和大众平等对话的平台,是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和历史的标志性载体,具体建设中要注意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和接受对象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地位的均等化,尤其要注重深层的文化心理层面客体地位的主体化建设,通过官方组织和社会力量协调推进。要注意发挥好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组建与公共艺术相关的协会社团,有助于统筹规划各地区的公共艺术建设,有利于国际间进行非官方机构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形成民间和政府的合力,更好发挥出公共外交的特殊作用。

3.实现民众的文化认同。马克思讲:“虽然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但是创造的过程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他们无法选定历史的创造条件,只能基于过去继承的条件,碰到什么条件就随机的创造什么样的历史。也就是说,先辈们的传统像是梦一样,永远会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段话向我们传递了两个不变的真理:第一,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都受到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的影响;第二,只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一个民族的发展才有可能满足时展的内在需求。所以,想要增强中国的发展能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以自尊、自觉、自信的态度对待本民族文化,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培育符合时展要求、体现民族核心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增强整个民族的生命力与意志力。要以理性平和、包容差异的态度对待他者文化,客观公正、辩证睿智地看待西方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走出一条理性沟通、利己利人的文化发展道路。

三、增强文化发展的开放性

1.增加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要科学规划与协调对外文化交流方案,既重视官方组织交流,也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拓展民间交流,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来。实际上,民间文化力量能够实现文化输出的最高境界,潜移默化地将中国文化巧妙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之中。应积极鼓励各种学术以及艺术团体出国访问,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为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更大的政策优惠倾斜,为他们搭建与国外文化市场联系的桥梁。要把握对外交流文化时机,坚持与时俱进,选择时下国际社会比较关心的话题或者项目,将其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切入点,不断加深文化交流的深度,拓展文化交流的范围。

2.加大对外文化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对外宣传,增强文化宣传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从而激发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对内文化宣传与对外文化宣传由于目标受众不同,其具体宣传模式也应各有侧重。要尊重国家受众的文化接受习惯,在文化对外宣传过程中尊重受众的特殊性,善于借助外来力量,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取不同的文化宣传方式,提高宣传的实效性。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依托互联网拓展文化对外宣传渠道,借此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3.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现代社会中,媒体扮演着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角色,是人们了解身边世界的最直接渠道。美国文化对外传播效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其有着全世界一流的媒体,例如CNN、ABC、FOX等,这些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具有极高的首发率与真实性,往往在第一时间将全世界范围内的突发事件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目前我国还没有如此成功的媒体,但发达国家的这些媒体资源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就可以达到“借船出海”的目的,利用这些国际传播能力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也要加大自有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力度,及时、准确、公正、客观地向全世界传播新闻与文化信息,借此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让中国特色声音也成为国际主流声音之一。

四、掌握文化领域斗争和竞争的话语权

1.提高国家硬实力。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直接决定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文化话语权。现阶段,国际社会中的文化话语权主要控制在西方国家手中,主要原因是国家之间的硬实力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也逐渐累积了一定的影响力,只要我们坚定意志,积极向国际舞台的中心靠拢,将拥有的权益转变为文化发声权利,科学合理设计文化输出方案,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也一定能够增强文化话语权,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争取到更多属于自己的国际文化话语权。

2.加快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进程。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冲击与挑战,我们要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只有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与主导权,我们才能保证社会建设工作的正确性与发展性。”新时期,我国应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环境,有机融合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量身定制话语体系,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中国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从而掌握更大的文化主导权,增强文化影响力。

篇8

关键词: 台湾广告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中华文明的灿烂多姿,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思想中的仁爱道德、忠孝信义,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对现代中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也在其广告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从低卷入度商品——茶饮料广告、酒类广告到高卷入度商品——房地产广告,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应用。

一、台湾茶类广告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唐代陆羽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开始,“天下益知饮茶”,从不同制茶方式到讲究的茶具再到各式的冲泡方法,茶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承载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两岸的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台湾茶源于大陆,其茶文化也打上了大陆茶文化的深刻烙印,不但继承了老祖宗有关茶的经验与智慧,还在保存了茶独有的韵味的同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古人喝茶,多与精神意义相关:文人墨客借品茶赋诗来追求高洁的精神品质,高人隐士通过钻研茶道寻找人生的智慧,贵族士大夫用好茶待客以显示自己尊贵的生活品位……而如今,现代繁忙的人们已没有空闲慢慢地醒茶泡茶喝茶,取而代之的是风靡全球的茶饮料。

茶饮料现今已是随处可得的便利商品,街边商店无论大小总会有茶饮料醒目地摆放在柜台上,古人精工细作的泡茶方式已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所遗忘,现代人总是嫌洗茶倒茶渣太浪费时间,于是,如速溶咖啡一般便捷、高效的喝茶方式也随之出现。

台湾茶的两大巨头“康师傅”和“统一”无疑占据了半壁江山,再加上一些其他品牌如“古道茶”、“御茶园”等,台湾本土品牌已牢牢统治了本地市场。在它们的广告中,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诉求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无论是从传统艺术美学的角度还是从中医养生的观念,诉求于中国人心中对传统文化或景仰或尊崇的心理,营造传统文化中注重人格修养的氛围,是台湾茶饮料广告诉求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这使得很多的茶饮料广告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1 台湾茶广告中的传统艺术美学

台湾的茶饮料广告中经常表现以礼待客、尊师重教、孝敬长辈等场景,在优美的意境中体现道德仁爱、友情信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传统艺术美学思想在台湾茶广告中的体现。

台湾明星林心如代言的“古道茶”系列广告中的“古道梅子绿茶”,展现的是以茶会友的场景,“古道葡萄红茶”追求的是亲近自然、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徐若瑄代言的“御茶园”广告中的“奉茶篇”讲述的是向老师奉茶以表敬意的故事,“会面篇”同样表现对长辈的尊重。

中国人对这些传统美德的追求恒久不变。通过塑造与此相关的广告场景,唤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追忆,广告诉求的不仅仅是茶饮料本身,更是蕴含在其中的传统道德标准与修生养性、自我提升的价值观念。茶文化这种古老的文明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而是在新时代_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是现代人对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传统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 值,而“风云”酒正是有了许多人的研发、改进,才能成就今日的辉煌。“成就风云”一语双关,既鼓励人们要成就风云人生的理想。也体现了“风云”酒来之不易的成就。追求人生价值是中国酒文化的一种重要精神理念,这在台湾风云酒广告中被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台湾房地产广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无论是贵族的宫殿还是白丁的茅屋,或大或小的房子里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深深眷恋,这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寓所,还是对人生、对情感的寄托。

台湾的房地产广告多注重对心理、对感情的诉求,往往用最质朴愿望、最单纯的情感去打动消费者,而不仅仅是诉诸理性,把房屋结构图或装修效果图简单地铺陈于宣传单页中。

1 借用古典文学作品,打造人居文化

台湾新竹科技同一个名为“荷香别墅”的楼盘广告。极富特色,其宣传册的第一页,是一幅清秀高洁的荷花图,下面所配文字,极具文化底蕴,节选自宋朝大文豪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段文字咏赞荷的高洁,以荷比君子,将它用在楼盘的宣传中,就是采用联想嫁接的方式将荷花高洁的品质附加到楼盘上来。

这则广告将“世外桃源”作为其文化定位,赋予楼盘更多的文化附加值,让消费者对广告中所描绘的美好生活产生向往,并以此为目标不懈追求。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提炼,更是对人格的提升、对人性的完善,也是对楼盘在消费者心中地位的有效提升。

在台湾这片喧嚣的土地上,为心灵寻找一个家,让身心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繁华的闹市中追求一种恬淡、抒情的生活方式,广告所塑造的意境正好满足了消费者对“世外桃源”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认同。借助古典文学,楼盘成功塑造了独特的人居文化。

2 继承古代思想精髓,重寻和谐家园

台湾房产“林与堂”的广告文案不仅包含了陶渊明“隐士”的风范,更进一步发展为孔子“中庸之道”和老子“大隐隐于市”的精神价值观,其“居所·归心”篇文案如下:

生活的最典型为中庸生活,在动与静之间,找到一种完全的均衡。——摘自林语堂先生《生活的艺术》一书。精神与物质兼顾,生命才能从容,颠峰人士的事业与生活,像一座越来越难平衡的天平,车水马龙的市中心,帮阁下赢得事业的效率,却赔掉居家的宁静。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邻近公园,静巷内的住宅,比大马路旁还要受欢迎。“林与堂”隐身在繁华都会的静巷之中,散步到大安森林公园,开窗看见台北远企中心,享有盛世的繁华,也拥有远世的宁静。

此文案强调都市生活所需要的均衡,物质与精神之间、动与静之间、事业与居家之间,无论是哪个方面,都要追求中庸之道的生活方式。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的境界。广告以繁忙都市中渴望拥有和谐生活的人们为诉求对象,以古代思想理论的精髓为手段进行说服,以至诚至善的心态容纳疲于应付生活的世人。闹市的喧嚣与静巷的安逸、盛世的繁华与远世的宁静和谐归一,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绿意,将居家静静地包围,住在这里才是真正的智者。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台湾广告的疗方面面。

台湾广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是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台湾广告注重文化价值的塑造,借助传统文化构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境,诉求于人们内心对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在现代社会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帮助人们建立贯穿古今的深厚的价值观。

篇9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我们祖先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伟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所形成的反应中华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阶段,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反应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反应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弘扬传统文化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显著的。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教育职能,在学生群体中积极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切实提升当代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分析

学生是社会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对象,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群体受到多种外来思想的冲击,逐渐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继承受阻的现象。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传统文化实践性不强,对传统理论掌握不够充分,成为现阶段教育体系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以及前人的智慧,能够解决当前学生面临的多种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择业问题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蕴含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蕴含着重化民主传统美德。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华民族伦理规范和价值准则认识有着显著的作用,其可以进一步提升当代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认同感,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图书馆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的优势分析

1.职能优势

图书馆具有传统文化的职能,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凝聚着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精神,在对待传统文化过程中应该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一般情况下,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图书文献形势保存下来,所以传统文化传承本身就离不开图书馆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秉持着先进的文化理念,也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文化机构,是人类的大脑,储存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先进文化成果,所有关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都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答案。图书馆的众多职能中?N含着传统文化的教育职能,图书馆的文化传承职能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理论依据。学校图书馆承担着支撑学校教育研究和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职能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础,也是重要的文化堡垒阵地,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图书馆在进行传统文化推广巨大优势。

2.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主要包含了学生资源和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首先,从图书馆藏书资源来讲,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文献资源,种类多样繁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重要图途径。学生在图书馆中能够获取相应的知识和能量。在学校图书馆藏书结构中,其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和国学方面的文献十分丰富,能够给学生以文化的滋养。在图书馆中丰富的传统文献资源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次,从学生角度出发。学校图书馆主要为师生服务,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必要性和时代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课堂教育之外,图书馆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传统文化学习途径。图书馆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面对学校数量众多的学生群体,图书馆有充足的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广活动。

3.空间优势

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精神支持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场所。最近几年,很多学校图书馆逐渐重视自身资源、场所和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拥有宽大的空间,舒适的桌椅,柔和的光线。图书馆的功能划分越来越精细,自助式设备让师生利用图书馆越来越便利。学校图书馆的这种自由、便利、宽敞、舒适的空间,不同功能的划分,文化产品布置,给传统文化教育推广提供了空间方面的可能性。

三、学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对策分析

1.编制推荐书目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广

推荐书目又称为选读书目,导读书目,为学生读书和学习传统文化或者普及文化知识选择适合读者阅读的书籍将其编订成书目,让读者选择阅读。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包含了丰富文化作品,将这些书目推荐给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而且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历史上有不少值得向学生推荐的文学作品,如《论语》、《资治通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历史著作。推荐书目对于引导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编制推荐书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学校充分利用好本校专业教师组员,成立相应的专家小组,对推荐书目编制进行指导,为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2.利用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广

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馆藏内容丰富的图书馆也是进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推广重要资源。图书馆通过深度研究当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所需的书籍,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广泛搜集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此外,结合时展进程,图书馆还可以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数据库,积极应用教育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广,让学生更好的汲取传统文化知识,了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图书馆应该高效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在学生群体中加大宣传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保证学生能够深度了解书籍,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篇10

一、饮食文化消失的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我们世代承传的民间文化逐渐消失、甚至部分传承中断的原因为以下几点:

(一)外来文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不同来经济理念,更是文化思潮上的碰撞与融合。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开放”,其中也指对外来文化积极接纳的态度和对不同文化吸引、吸收的能力,而“开放性”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以接纳来自欧洲的芝士,学会品尝大洋彼岸的红酒。也正是这样的文化背景,让可乐、汽水、炸薯条、炸薯片、炸鸡、汉堡包这些东西日益成为饮食市场的重要角色。

(二)自身的忽视

中国近代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侵略,所以一些人就把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归结在传统的文化上。所以在他们否定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接受新教育的背景下,现在年轻的一代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了断层。

(三)保护的偏差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视野广、层次深、角度多的文化,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政府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很多偏差。

首先,重申报、轻保护是现在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由于我们所保护的是民间的饮食文化而非官方文化,政府的保护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完全脱节的教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屡见不鲜。

其次,宣传力度不够也影响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并且它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很容易受到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所以,对它宣传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就现在已经公布的几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言,饮食文化涉及的地方微乎其微,仅仅在民俗方面略微提到。然而,韩国人却把端午节作为自己的“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且更加注重这个节日背后的文化蕴含,在韩国,在端午这一天要吃传统打糕,喝益仁汁等等,端午节已经成为韩国传统节日的代表,这无疑是给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饮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饮食文化氛围的形成

从2008年开始,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在这样的规定下,大家就能有时间在节日当天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吃月饼,这也是国家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所以,饮食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一种文化氛围,面对强大的西式快餐,我们需要在中国饮食与世界各国饮食碰撞中,找到一个坚固的支点,用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秀特质来充当这个支点。往往一个有名的餐饮企业背后都有文化的支撑,一个让人记住的餐点往往都是被它的故事所吸引,所以,我们必须从浮躁中走出来,沉淀自身的饮食文化,创造发扬具有鲜明中华美食特色的餐饮企业。

(二)传播饮食文化的记忆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就能唤起那么多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记忆,在国内,是促进民族和地域包容融合,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展现与传播,在国外,是对中国的软实力的宣传,所以,要重视饮食文化的传播。

一方面,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宣传。在日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被授予“人间国宝”的称号。在人民心中,人们更看重“人间国宝”这样的金字招牌。所以,加大对传承人的宣传,不仅能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而且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传承人来继承、学习饮食文化。

另一方面,加强影视、报刊的宣传。《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饮食文化素材的投入,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用各种媒体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传承方式的改进

在对如何保护饮食文化遗产的研究中,大多学者关注的是政府的职责、媒体的作用、学界的责任等等,却忽视了传承人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流变性,属于纯粹的手工技艺的传承,一般来说,分为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以及帮工传承等。这几种方式在中国从古至今的存在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变,这样的传承方式已经出现了问题。现在的师徒传承己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师傅不愿教,而是徒弟不想学了。许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学习老一代的手艺,也不愿意继承家族的饮食事业,而转向更好的行业和地方去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承人的延续将岌岌可危,培养传承人的方式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变。

1.教育传承

教育传承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重要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办职业技术学校,甚至一些专业的厨师培训学校。这些经过国家认证的学校是专业的、系统的,这样就能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饮食的学习中,并且更容易培养出合格的、优质的传承人。

2.个人办班

个人办班的兴起,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些老传承人后继无人的情况,总所周知,一个好的厨师,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所以一个优秀的传承人想把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办班。现在,一些社会团体、资深厨师开始自己办班,虽然他的要求不高,学习并不深入,但它机制灵活,学员较广,方法不一,也对饮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补充。

3.经典菜式的传承

中国地域广大,由于原材料和地狱的差别,形成了风格不同的饮食文化区,并且中国的56个民族,由于生活、地域、传统文化、发展水平等差异的存在,所以又形成了各自的民族饮食文化。在这么一个复杂的饮食文化体系中,对经典菜式的传承就显的尤为重要了。所以传承人在收徒办班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对经典菜式的记录和保护,应该把每道菜式的选材、用料、操作标准等如实记录,进行保护式的抢救,使其能够完整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