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常见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工作常见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入职培训是每个企业都要做的,可以在新工作人员报道的当月进行,培训时间通常控制在一周的范围内,主要实施部门为人事部门。培训对象为新招进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的内容要包含企业发展历史遗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各项制度等,明确公司组织框架,并将工作中常见问题对其进行说明。新进的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适应企业内部会计审核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培训部门为财务部。
二、资格职称证书培训
通常情况下,资格职称证书的教育培训工作包含了资格考试以及职称考试这两方面,而培训的形式需要综合员工自身情况以及财务部门的要求来决定。资格职称证书教育培训工作的对咬对象是自身综合技能掌握情况与岗位需求有差距的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公司对其进行统一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财务人员工作质量,促进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四、岗位培训岗位培训属于财务人员培训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各个企业都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来使用培训经费,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计划的进行岗位培训,保证培训质量。岗位培训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全体财务工作人员,其培训内容包含了财务方面基本技能培训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全面掌握各岗位最需要的财务技能,才能提升岗位培训的实效性。五、新技术培训随着时代高速发展,理论知识及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最新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工作的主要培训对象是企业内部所有在职财务部会计工作人员。
培训内容主要定位在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知识,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增加一些与其业务相关的工作内容,但是该培训内容和财务快的关系比较小,授课单位定位企业财务部门或者是高层领导,也可以是外聘专家。想要保证财务工作人员综合工作能力得到体香,就必须要通过不断培训的方式来培养出色的财务工作人员,从传统培训模式中走出来,锻炼其人员,仅仅是财会专业知识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人际交往能力、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电脑财会软件使用能力、财务创新意识以及综合事务处理能力等,保证会计工作人员掌握的能力可以满足时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常见问题;对策
一、引言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常因工作人员编制、素质等因素而产生一系列的预算问题,但单位并未对这些因素引起高度重视,长此以往,单位的预算编制就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由于疏于审核,一些编制程序逐步简单化,这就导致预算工作难以实施到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事业单位既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也没有按照“轻重缓急”的支出原则办事,因而,单位的预算编制不符合当前的经济情况。[1]二是单位预算编制会发生“虚报”、“冒报”等问题,导致单位实际的财务账目脱离了预算数目,另外,当年的财务收支以及年度计划情况都偏离了各项相关的收支预估情况,多数项目支出是按照同级部门的标准进行实施。单位的各项经费没有十分可靠的制度依据,相关的预算数据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因此,预算工作与实际执行之间就会产生脱节的问题。
2、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使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出现下降问题。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学历偏低,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都不高,在面对较难的财务问题时,财务人员不能很快地给出解决对策,致使财务收支得不到有效控制。在新的时期,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却相对陈旧,难以跟上单位的发展步伐,当单位引进管理技术或成果时,财务人员缺少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制约了财务工作的发展。
3、预算指标不够合理
财务收支控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的控制程序不够科学,成本支出的控制意识不高。一些控制程序在做出申请后,相关部门并未参照预算进行严格施行,各项收支的预算指标没有及时传达到各个科室、部门,致使下属部门不了解单位预算的整体规划。另外,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未遵照统筹计划进行操作,常会出现支出扩大、标准上升等问题,这样一来,支出资金的数目、用途就要做出更改,导致财务决算超过预算规模。部分单位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却忽略了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控制做不到位,大量资金外流,单位的财务制度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单位的经费开支大大增加。
4、内部控制措施不够全面
单位的经济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部分领导忽视内控制度的建设,程序审批不够严谨,重大决策未经过集体商议便草率做出审批,导致单位决策不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业务交叉现象频繁、兼职人员数量过多、人员权责不够明确等。另外,单位内部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经费开支的审批机制不健全。主管财务审批的人员缺少先进管理知识,导致审批手续不规范、原始凭证不齐全的问题出现。[2]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的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事业单位要全面统筹各项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情况,做到“统筹兼顾”、“不断创新”。具体而言,财务制度的建设应从提高人员思想认识抓起,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关系到各项工作的经济收支情况,因此,编制预算的设置一定要做出调整,使预算数据符合单位的具体情况。财务预算要坚持“定额办公、标准支出、专项专报”的原则进行严格核算。[3]同时,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新出现的管理问题,使财务管理机制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2、做好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实质性内控工作,要想做好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使财务预算在严格监管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财务监管的严格化改革,主要从授权权限、预算制度、权责分工等方面进行建设,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核算,财务人员之间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同时,财务人员的操作权限、范围应给予相应控制,遇到重大的财务预算时,财务人员要向上级汇报,通过集体商议后再做审批。此外,财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转变“基数理念”,以“零基预算”作为财务预算的主要方法,经过全面预算,充分反映单位的支出、收入情况,使总体收支保持平衡的状态,体现预算机制的科学性与整体性,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4]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单位可通过举办知识培训来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管理的评估体系,使管理层和基层人员都保持较高的思想觉悟,通过学习新知识,更新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财务部门应采取定期考评的方式,检查工作人员的抗风险及应变能力,使每个财务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应对各种财务问题。
4、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健全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为了提升单位的财务控制能力。财务部门通过细化职权,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的身上,并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对策,使重要岗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一个集控制技术、方法、制度为一体的财务内控体系。具体来说,内控体系应该明确财务岗位中不协调的部分,并按规定对财务岗位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善财务岗位的不协调问题,使财务岗位与权责之间保持平衡。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可以形成制衡性监管体系,行政单位的经济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5]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公共性部门,以公益服务为主,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关系到人民的实际利益。为了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必须解决财务管理的各项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财务部门应适时转变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知识,使财务管理体制得到最大优化,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黄俊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4.7(13)96-97.
[2] 吴珍.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4.11(3)162-163.
[3] 蔡红兵,周奎.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2015.10(15)273.
[4] 光建梅.管理控制模式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适用性探析[J].现代商业,2015.15(18)232-233.
[5] 孔晓霞.浅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J].财经界,2015.12(20)243.
篇3
摘 要 当前房地产行业集团化发展的公司越来越多,在集团财务管控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集团财务管控的阐述,指出房地产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控的必要性,通过对集团财务管控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清楚把握,提出了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 集团财务管控 全面预算 内部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经历了本土发展的阶段,走向全国布局的集团化发展模式。集团化运作使企业财务控制难度大大增加,对各地子公司的财务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控应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优化重整,从而使资源配置最佳、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将对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中的几个要点展开分析。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概述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是集团实施有效管理控制的基本手段之一。集团公司如何实施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管控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展开,通过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企业集团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二、房地产集团公司加强财务管控的必要性
防范和控制企业发展中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成本开支,增强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迫切需要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房地产行业近年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大型房地产集团成长起来,通过多渠道的融资,少数企业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成为营收超过百亿的企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随着近年来政府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房地产行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在不断的加大。此外,房地产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出现行业整合与调整,房地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不断提高集团财务管控水平,实现集团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使用,这样才能使房地产企业集团在市场中拥有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当前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集团财务核算标准不统一,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集团财务管控中授权不合理,存在过度集权或过度分权的问题;财务预算和成本管理意识有待加强;集团内子公司财务操作不规范,需加强管理控制等问题。
四、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几个要点
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主要从组织规划、会计系统、全面预算等十个方面进行控制,本文限于篇幅,针对当前房地产集团公司财务管控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集团财务管控中以下几个要点:
1.统一集团内财务核算标准,增强财务信息可靠性、可比性。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制度,但其中某些会计政策是可选的。因此,从企业集团内部管理要求出发,必须统一执行所确定的会计政策,以便于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对比,企业会计政策可以专门文件的方式予以颁布。
2.建立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平台和定期的信息报送机制。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是房地产企业重要的管理支撑点。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以集团组织架构为基础的网络管理体系,从而形成集团统一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为公司决策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除信息系统数据外,对于需由各子公司财务部门报送的其他统计数据,应使用统一模板和口径,建立定期的报送机制。
3.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尤其要加强工程成本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4.建立“授权”与“受控”相统一的集团财务管理机制。集团财务管理必须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才能克服集团公司普遍存在的“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 过渡集权,子公司决策能力低,造成财务工作审批程序复杂和延误;过度分权,没有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管理控制,造成重大财务事项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弱化了集团整体优势。集团公司应建立严格监督与充分授权的机制:即在完全“受控”前提下的充分“授权”;“受控”程度决定“授权”范围。
5.加强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子公司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内审部门对集团内各子公司业务和内部控制流程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的使用了资源,是否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集团财务管控是财务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更需要集团公司强有力的财务管控能力。站在企业集团总部战略管理的高度,全方位地对财务管控体系进行设计和执行,是提高房地产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
参考文献:
[1]冯芳.论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创新.财经界(学术版).2011(6):120.
[2]胡昕.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探讨.商情.2011(20).26:27.
篇4
关键词:财务核算;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1.企业财务核算的常见问题
1.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在缺乏外部监督与管理机制下,将会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的发生,而这正是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的现象,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统一,甚至一些小微企业根本未编制财务报表,财务相关数据、信息不真实,对投资者及检查人员抱有应付歹毒,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隐瞒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营业收入。加上财会人员主要听从经营者指挥,账簿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随意性较大,最终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加剧企业信用恶化,最终导致结果是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处融资和贷款,严重制约企业正常运营与长远发展。
1.2 会计制度缺失。会计制度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能否有序运行,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并不完善,管理秩序上缺乏财务报销等正规流程。加上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与收支审核制度等的缺失,更是严重损害企业根本利益。
1.3 财务核算模式单一。我国企业财务核算模式单一主要表现在合同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控制实施不到位。首先,合同管理意识薄弱,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并未建立起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导致在与乙方签订合同时,合同条款理据不明,各项合约拟定不合规,在乙方毁约时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其次,成本控制实施不到位,企业在成立时会对成本作预计与控制,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很难实施到位,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其缺乏资金,且融资渠道窄,在出现资金问题时就捉襟见肘。
2.企业财务核算问题引发的财务风险分析
2.1 内控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加上自身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等)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比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分析预警制度、财务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有的企业内部甚至缺乏对这些基本制度进行划分,导致财务部各项制度混淆不清,财务人员难以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工作。在此情况下,企业财务将变得极为脆弱,难以真实防范财务风险。
2.2 投资风险加大。在会计制度流失及企业自身会计基础薄弱之下,企业经营者对投资项目获利能力、现金流量等难以做出正确预计,因而也就导致决策失误,最终使得企业投资风险加大。主要表现为:误以为企业还有可用资金而扩大投资项目或加紧投资进度,而实际上资金难以一次性调用;投资时可行性预测不准等。加上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及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了长期利益,因而在投资中将存在盲目投资,忽视长期规划的重要性;在生产中盲目生产,忽视产品在进入生产后有成熟期与衰落期之分,在衰落期时应适当减产而研发新的产品,但中小企业显然难以有该意识。最终导致企业在盲目投资与生产之下,加大企业投资风险与营运风险,促使企业营运资金紧张,最终可能因为资金匮乏及高负债而一步步陷入财务困境。
2.3 现金净流量减少,引发资产风险。在企业合同管理意识薄弱和成本控制实施不到位之下,无形中会增加企业财务负担,对于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而言,就很容易引发资产风险。加上外部政策风险的增大,将会导致企业财务核算不当,多计或少计成本、多结算成本或错误列支,导致企业难以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致使企业现金净流量减少,一旦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那么企业就有面临破产和被并购的风险。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3.1 加强内部稽核制度
首先,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监控体系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从各方面加强对企业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流、资产增值等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内控制度都能严格参照国家会计法规规定执行,并在有法可依情况下加强各项内控制度划分和提高执行力度。
其次,企业还应明确考核责任人,并制定相应考核措施,赋予考核责任人奖惩权,对财务部是否正确做好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进行评价,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对财务部相关人员给予奖惩。
再次,企业应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便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投资者能及时看到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报告。定期报告主要是针对企业一季度的财务进行总结以及下季度将开展的财务工作安排所做的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则是针对公司当下所开展的可能关乎企业将来运营的重大财务支出及资金何时将收回成本所做的报告。
最后,企业应编制和实行预算控制,编制内容应包括目标、责权、控制措施。为确保企业编制预算控制能的有效实行,企业应制定预算控制后的反馈制度,对各项预算控制结果做出评价和反馈,并通过反馈结果及时调整错误预算,最终从源头有效控制企业盲目投资、生产造成的大量资金支出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3.2 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针对管理层面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明确管理层工作职责,让管理层担起责任,共同协助财务部做好企业财务工作,并让双方互相监督,避免一些不法人员私自挪用公司资金或故意错算资本而从中牟利。
其次,对业务层面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业务部应制定与企业紧密相连的业务目标,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与策略,与财务部建立起合作关系。
再次,建立统一资金结算中心,并最终根据统一资金结算中心对各项财务支出进行评估和犯规,严格核算各项资金支出,预防资金被不法人员流失滥用,造成企业资金盲目流出,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最后,针对评估机制层面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及时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跨部门的对外风险控制评估机制,以确保前面方案实施的可能性。
3.3 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强化风险预警意识。企业管理者与财务管理人员应将财务风险预警意识贯穿于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中,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惕性,做好带头作用,引导财务工作人员时刻做好财务风险防范。
其次,严密关注企业现金流。可通过财务部提供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而得出结果,如果一家企业在长时间经营活动中出现现金净流量不间断地减少或出现阶段性减少,那么该企业经营活动中一定存在问题,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做的就是找出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比如可通过对外筹集资金或者虚拟收入的方式对现金流进行粉饰,以掩盖企业所面临的现金净流量不断减少的现象。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企业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改变经营策略,挽回现金净流量,避免再次出现现金净流量不断减少的情况。
最后,应建立事后现金流评估机制,对现金净流量是否被粉饰、现金净流量是否不断减少、如何挽回现金净流量以及日后现金净流量的把控等作出评估与反馈,从根源上严格把控企业现金净流量流失。
4.结论
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防范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通过分析得知财务核算问题与财务风险的发生息息相关,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制度缺失、财务核算模式单一情况下,将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投资风险加大、现金净流量减少、引发资产风险,而要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有必要加强内部稽核制度、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作者单位:苏州博宇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篇5
关键词 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常见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的逐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经营管理方式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尽快的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建立对于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也开始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但当中仍然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所在,需要提出相关的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完善财务管理。下面将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会计核算当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信息问题
在建筑工程当中企业所进行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首先需要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的业务数据以及财务保障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但当前阶段来看,在我国的建筑企业当中很多的施工企业对于会计信息是存在着一定滞后性和不真实性的[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企业当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多,给会计核算提出了更大的难题。所以在很多时候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和业务报账是无法及时的传输到会计部门当中去的,从而导致会计核算部门不能及时的掌握有效信息,这也是导致会计核算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供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财务人员规模上也逐渐的在扩大,然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上仍然比较偏低,导致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财务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盲目的听从领导者指挥来制造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在财务报表上出现了虚假性。此外,当前阶段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素质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三)相关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会计核算方面核算的方法不够规范,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比较容易发生问题,核算人员可能会受到主观的影响而选择错误的核算方法,而导致与实际之间出现偏差性[2]。其次,在会计核算当中核算的内容方面不够科学化和合理化,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中的会计核算中应当包括明确发生的支出项目和一些正在发生的项目内容,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了内容上发生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控制成本管理力度
控制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当中进行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在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发生任何的问题。对此还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来对整个施工进程进行控制管理,以便于能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方面核算人员需要对成本核算加以重视,将管理控制的责任分开落实到每一个相关部门当中去。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成本管理控制,并且同时需要根据核算的实际情况来将不同的费用分开列出统计,从而在当中提出有效的信息内容,完成信息的汇总和筛选。
(二)提升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控制当中的关键所在,同时会计人员则是核算当中的重要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将直接的关系到施工企业的核算工作开展,并且能够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对此,当前阶段,首先要对企业的在职员工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开展,同时要重视起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其次,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会计核算效果,当前阶段应当为企业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以便于适应企业的发展[3]。企业对此可以挑选出综合素质比较好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且要强化对于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对其现代化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的进行培训,并且要在固定的时间当中对员工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保证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此外,还需要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提升其抗干扰能力,让他们能对自己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并减少工作当中的风险问题存发生,从而提升财会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为企业的工作发展做出贡献。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作为一名建筑施工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从而降低企业所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企业员工的要求,保证能实现一一对应的责任制度,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提升提供保障,从而最大限度上的降低企业所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
(四)落实财务基础工作
一个建筑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当中稳定的发展下去,那么就一定要认真的落实企业财务的基础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从企业的会计管理入手,从而全面的落实企业会计工作。建筑企业应当在当前建立起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将企业当中的各种支出项目和收入项目明确的进行空开,并且要确定公开的时间,有助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明确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企业各项收入和支出[4]。此外,還可以在企业当中建立起相应的反馈机制,帮助一些对于项目款项不清楚的员工来进一步的进行问题解答。这样的方式下,能够促使企业在根本上得到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提升,也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开性。
三、结语
当前阶段在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逐渐的发展和完善,但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发展。因此,为了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效果得到进步,促使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当前阶段企业一定要做好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并不断的提升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从全面的角度来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让企业能在市场当中稳定的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景凤.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5):451—456.
[2]王晓东.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05):214—215.
[3]王祥州.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02):77—79.
篇6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070
会计核算中心是一项集服务、管理与监督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不仅能深化财产收支改革、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操作、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还对公共资产的调控影响重大。但就目前而言,实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中心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完善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1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作为一项集三位于一体的财产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中心的应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安全意义重大,但目前其内部控制制度上却依然存在着问题,如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工作程序不合理等,都是造成会计核算中心在实务操作中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1.1人员上的问题
现如今,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管理层对会计核算中心和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与运行模式一无所知,甚至只重视业务范围的扩大,强调经费使用的审核,而忽视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内控管理,这些因思想认识不足所导致的偏颇行为直接阻碍了会计核算中心的进一步运用与发展。除了管理层之外,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均衡也是导致会计核算中心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人才是工作成功的根本与关键,这一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也不例外,高业务水平、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对保障财产支出的安全负有全责。然而,现在的财务工作者素质往往参差不齐。在职业道德上,不少会计目无法纪,为了自身利益对账目弄虚作假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核算中心的内控监督难以进行。在实务工作中,将工作重点仅局限于形式的规范上,对支出票据的完整填写、审批程序的合理合法、支出标准符合规定过度重视,却忽视了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有时即使发现内容不合规的异常票据也因担心工作繁琐而故意放任,这都导致了财务工作中不合理规的现象发生,白白造成了单位财产的流失。
1.2操作中的问题
除了财务工作者的认识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等人员问题外,会计核算中心内控制度在实务操作中也问题不断。不少事业单位在核算移交后便松懈了资产管理的后续工作,甚至连材料明细单的检查、往来账目的核对和固定资产的台账备录等工作也相继取消,为集体财产的流失埋下了隐患。在实务工作中,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常常身兼多职,既要处理报账与审核凭证,还要进行记账、结算等核算工作,并随时监控审核流程,工作任务繁重复杂。工作程序的繁多与严重不合理造成了财务人员工作上的疏忽,比如结算单位送来的会计报表本应进行相应的时间复核,却常常因工作时间太紧而被疏忽。而一人多职的混乱现象不仅降低了工作者的办事效率,还造成了监督机制的缺乏,极容易导致财务工作出现漏洞。此外,在执行部门预算中,会计核算中心仅仅控制总额,而未对款、项、目、节等进行分类细控,也是实务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基于指标情况对项目支出与账务处理的总额进行控制管理,却忽视了与单位预算项目的衔接,造成了支出分类指标形同虚设,直接导致了经费混用、不合理费用报销、挤占公用经费的现象频繁发生。
2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针对目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上的问题,我们应做到正确认识,不能因出现问题就裹足不前,而应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弥补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查报账系统
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性质特殊,不但关系到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行,还关乎行政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会计核算中心的内控制度除了必须严格遵循财政部门颁布的各项规章法则外,还必须完善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查报账系统。对审核凭证进行抽查的传统制度造成了很多问题账务的遗漏,严重影响了会计审核部门公平、公正的形象。因此,建立全面的复核制度不但能有效减少会计处理中的错误率,还能避免传统侧重形式忽略内容的不合理监督方式,在确保财产资料真实准确的情况下,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双管齐下。基于财务人员工作任务的繁重复杂,施行定期的轮岗制度既有益于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保障岗位不会被空置,又有益于会计人员熟悉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财务状况和操作技能,在提升了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同时,避免了从业人员受金钱诱惑从而腐蚀堕落的现象发生,从而优化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了整体的内控水平。另外,在电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完善远程查报账系统不仅能建立高效地工作运营机制,还能通过设置操作密码与权限,明确岗位职责,防止越级操作的现象发生。
2.2加强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正常施行的前提条件,而内控意识的增强与工作素质的提升与领导部门的宣传和专业性的培训是密不可分的。财会部门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可以调动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而加强专业性培训不仅能巩固工作人员关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知识,还能熟练其操作技巧,提高业务工作水平。要加强专业性培训,除了要定期展开学术知识讲座外,还要在实践中随时教育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使从业人员的能力得要潜移默化的提升。在讲座中,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参与其中,加强交流联系。讲座内容应涉及到核算中心内控工作的各项注意事项,而主讲人员可以是财务科的领导工作者,也可以是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讲座结束后,还可以组织讨论与交流,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工作经验与培训体会,以巩固所学知识。而在平常实践工作中对财务科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培训任务。部门内部应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核评比,使工作人员随时警惕会计核算中心内控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意审核工作的规范性,严格监控自己的行为,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以便将会计核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3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监督环境
配合相应的财务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还可成立监督小组,以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组长,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按时进行监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最终解决问题,以便纠正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偏差与失误。通过统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对收支的相互监督,检查票据、备用金与固定资产及材料的实地情况等及时了解资金的入库情况,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和信息的真实安全。而想加强监督机制,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关键。会计核算中心对核算单位的监督控制都是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中进行的,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算中心的工作效果,良好的内控环境除了整体工作氛围的融洽外,还包括公正廉洁的财务工作作风。
3结束语
就现今情况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中虽仍有诸多问题存在,如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工作程序不合理等问题,但笔者相信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和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监督环境,能够全面提高会计核算中心的内控水平,为促进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36-137.
[2]苑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249,253.
篇7
关键词:用友ERP-U8V10.1;对策分析;会计电算化;教学
一、引言
目前,大部分院校选择用友ERP-U8V10.1版本开展本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用友ERP-U8V10.1版本功能非常齐全,细节设置个性化,包括了系统管理、公用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UFO报表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各个省的会计技能大赛乃至国赛都是以该软件作为比赛平台,随着各个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该软件也得以在各个院校广泛使用。然而,由于该软件版本比较复杂及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初学者在该软件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笔者主要总结了一部分用友ERP-U8V10.1财务软件在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给该门课程的初学者及感兴趣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帮助。
二、总账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往来款项科目的期初余额发生变动,导致与真实余额不符
原因分析:在以下情况下,科目余额录入时,不能输入明细余额,而只能输入总账余额:(1)应收、预收科目未进行辅助核算中的“客户往来”设置;(2)应付、预付科目没有进行辅助核算中的“供应商往来”设置:(3)其他应收应付科目没有在辅助核算中进行“个人往来”设置。在上述情况下导致试算不平衡的原因:在总账余额录入完成之后,会弹出相应的窗口提示完善上述科目的辅助核算设置,由于之前已经录入总账余额,辅助核算的操作势必在另外一种形式上增加了总账的最终余额,最终导致试算不能平衡。但是如果只进行辅助核算更改,而不进行明细余额输入,虽然最终的试算平衡,但是在后续工作中,会导致凭证输入或者账簿生成发生错误。解决方法:(1)首先找到需要修改辅助核算设置的会计科目,双击,弹出入“修改”对话框,然后单击“修改”,进入相应的界面取消原本在辅助核算中进行的设置选项;(2)返回会计科目期初余额录入的界面,将原本录入的科目余额修改为0;(3)再次双击该会计科目进入“修改”对话框,重新设置所需要设定的属性;(4)按照提示,录入该科目的明细余额,从而生成正确的总账余额。
(二)出纳人员无法执行签字职能
原因1:在总账的选项设置中,没有对“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选项进行设置。解决方法:进入总账模块,单击“设置”,选中“选项”进入选项设置窗口,点击“权限”标签页,在权限控制中选择“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即可。原因二:没有分清“出纳”和“出纳签字”的概念,导致在设置中出现错误,并没有赋予出纳“出纳签字”的权限。解决方法:分清两者区别,在“系统管理-权限-权限”窗口中选择“总账-凭证-出纳签字”选项。原因三:出纳找不到需要签字的凭证。解决方法:(1)确认凭证查询时所输入的时间与所需要签字的凭证日期一致;(2)若现有的凭证中没有涉及“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的凭证,其他凭证不需要出纳进行签字。原因四:未对现金科目和银行科目进行指定设置,出纳无法执行“签字”职能解决方法:找到“基础设置”,选择“财务”选项中的“会计科目”选项,打开“会计科目”选项,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指定科目”选项,进入“指定科目”设置窗口,接着选中现金科目,然后在待选科目栏选中“1001库存现金”,点击“”,同样完成银行科目的指定,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债权债务类科目无法设置受控系统
原因分析:当一个企业涉及多个客户或者供应商的时候,就需要对如应收账款类的债权科目和如应付账款类的债务科目录入明细,因而需要对两者的受控系统进行设置。而如果未对上述会计科目进行相应的辅助核算设置时,就会造成上述会计科目无法设置受控系统的情况。解决方法:首先将如应收账款类的债权科目和如应付账款类的债务科目在辅助核算中分别设置为“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其次,在设置页面下方,选择受控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会计科目一旦被使用,原先受控系统设置为“应收系统”、“应付系统”的科目将不能再变更受控系统。当上述会计科目被设置了受控系统后,就只能在相应的模块中进行使用,如“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或者“应付账款管理系统”,总账模块中无法使用相关科目进行业务处理,如若系统中没有启用相应的模块或没有购买相应模块,则需要重新设置会计科目受控系统为“无受控系统”,才能继续在总账模块中进行使用。
三、薪资管理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员档案不能增加
原因一:增加人员档案时,没有选中二级部门,只选择了一级部门,从而造成无法添加人员档案。解决方法:添加人员档案时,选中最低一级的部门类别,再进行添加。原因二:当薪资系统模块中进行业务处理需要添加人员档案时,本模块是无法添加的,需要进入基础设置中进行添加。解决方法:退出薪资系统模块,进入“基础设置”中的“基础档案”,选择“人员档案”选项,进入到添加人员档案的窗口,选择部门类别,点击增加即可。
(二)无法进行工资项目设置中的公式设置
原因分析:没有添加相应的人员档案。解决方法:系统操作有着严格的顺序要求,在设置好部门类别的基础上,添加人员档案,之后才能进行工资项目设置中的公式设置。顺序如有错误,将无法进行相关设置。
(三)工资分摊错误
原因一:工资变动页面上数据出现了错误解决方法:确认工资变动页面上的数额是否正确,若不正确,会导致工资分摊错误。原因二:在工资分摊设置中,工资项目、借贷方科目设置错误。解决方法:确保工资分摊设置里,相关设置是正确的。原因三:部门的类别和人员类别不相符,使得工资分摊出现错误。解决方法:修改相关的人员档案或者部门档案,使得两者相匹配。原因四:进行工资分摊时,没有选择“明细到工资项目”解决方法:重新进入“工资分摊”,选中“明细到工资项目”,重新计算。
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初始设置出现错误
原因分析:在进行固定资产初始设置时,信息设置错误。部分信息在初始设置过后可以修改,而部分信息不可以,需要不同的操作。解决方法:1、若是后期可修改的信息,进入“固定资产-设置-选项”,点击“编辑”,对初始设置进行修改;2、若是后期不可修改的信息,可进入“固定资产-维护”选择“重新初始化账套”,则重新进入初次启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重新初始化账套”,会使得原先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录入的信息丢失。
(二)录入完原始卡片,对账不平衡
原因分析:由于录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时,金额输入错误。解决方法:点击“固定资产”“卡片”“卡片管理”,如果是固定资产系统的原值与总账的原值不平衡,将每一张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的原值与实验资料核对,查找原始卡片录错的原值,并改正即可。如果是固定资产系统的累计折旧与总账的累计折旧不平衡,同理。
(三)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后,对账不平衡
原因一:在固定资产系统未完成制单工作解决方法:确保制单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在固定资产模块中找到“处理”选项,单击,选择“批量制单”,先完成没有制单为业务。然后在总账系统分别进行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原因二: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完成所有制单工作后,未在总账模块中进行审核记账解决方法:制单工作已经完成,但是还没有在总账模块中审核记账,则在总账系统分别进行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原因三:在固定资产系统已完成所有需制单的业务的制单,在总账系统记账完毕,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仍然不平衡,这种情况一般是固定资产中业务减少所导致的,通常制单中的“累计折旧”科目的金额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但是这个金额是本期计提折旧前的累计金额,而非本期实际累计的金额。而正确的金额是计提折旧后该固定资产的卡片中“累计折旧”金额(此时该固定资产的卡片已被删除,无法查看)或是折旧清单中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金额,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系统的累计折旧与总账的累计折旧不平衡。解决方法:改正步骤:①账套主管取消记账,对该凭证取消审核;②制单员登录企业门户,点击“业务工作”“财务会计”“固定资产”“处理”“凭证查询”,找到存在错误的凭证,进行修改,将“累计折旧”科目的金额按折旧清单中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金额改正,并调平固定资产清理的金额,保存凭证;③账套主管对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
五、结论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是一门侧重于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是对前期所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而ERP-U8V10.1版本功能非常齐全,在软件操作中的各个模块、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是相互关联、相互传递的,在此仅仅探讨了用友ERP-U8V10.1财务软件中的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还有其他的问题如供应链管理等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杨明,张战友.会计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ERP-U8V10.1)[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风险管理
1引言
电力企业负责电力设施的修剪、共用电和民用电电网铺设以及用电设备维护和检修等多项工作,可以说,电力企业的经营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然而,目前很多供电企业却存在着明显的资金周转不良、企业设备陈旧等问题,这说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继续改进。进行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财务预算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力,还有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2电力企业预算管理概述
电力企业的预算指的是财务预算,即由财务部门进行,根据对企业经营环境、资产状况的评估,结合企业的发展不眠,对企业资金的应用进行全面规划,并预测企业的营业额以及利润的大型、综合性的财务管理工作。预算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提供指导,根据财务预算的内容以及结论能够确定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该进行哪些投资、规避那些风险,使用何种经营手段。然而,很多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的客户流失风险,不能通过财务预算表现出来;季度性的资金紧张问题缺乏有效的规避手段;企业经营环境和资源发生变化,而企业没有合适的应对措施。这些都意味着,财务预算对企业经营风险控制不足。而预算本身作为财务管理实现内控手段的一种方式,应在其工作过程中展示出这些功能。下面我们就如何在预算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进行讨论。
3通过预算管理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
3.1扩大预算管理的范围
目前电力企业的预算包括的内容主要在于对企业现有的资金状况进行统计,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进行资金分配计划。其中,预算涉及的资金,大多数都是流动资金,而不包括企业已有的成本,对固定资产构成的成本考虑的就更少。因此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固定资产成本应用的环节,很容易出现经营风险。例如对大型供电设备折旧整修费用没有考虑到预算当中,当企业经营生产经营活动时,由于供电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往往比整修费用还要高,造成企业月结算与预算不符合。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取得最大的利润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成本是决定企业营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的控制是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的最主要的内容,因此,电力企业应扩大预算管理的范围,使预算管理中包含成本应用这一方面,并对成本应用进行严格、细致的规定,使预算内容更加全面具体,符合电力企业经营需要。
3.2使用信息化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
要使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经营做出全面的、精确的预测,就必须保证财务工作的及基础数据准确、对企业经营状况、资产状况的分析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预算证正成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性工作。这意味着,企业财务预算工作需要相当完备的企业经营信息以及先进的计算方法。然而,目前很多电力企业财务预算还只是根据上一年度企业经营的简单资料,进行资本投入和经营可能实现的利润预测,不能做到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流的掌控。预算只在新一年的经营开始时进行,对企业经营中间过程的细节预测几乎没有,这样的财务预算,使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由于资金流问题导致的风险。为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财务预算与现金流紧密衔接,应控制财务预算的执行,确保资金能够有序落实,这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应用细节都应该体现在财务管理系统中。传统的人工工作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使用信息化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首先,引进财务工作软件设备。使用财务ERP或者在全企业范围内综合性地应用ERP系统,能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数据能够迅速汇总到财务部门,为每月预算、项目预算或者季度预算提供基础;其次,应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工作能力,财务管理工作者对财务信息的敏感性提高,能够主动收集信息,主动应用新的统计方式,有助于电力企业规避经营风险。
3.3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缺乏严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因此要建立高效、科学、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对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和干预,整合业务、资金和信息,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在预算执行方面,应对预算的范围、预算的内容、预算的时间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即建立企业预算规章制度,单独于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控制和坚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在预算管理的配合方面,应合理分解业绩考核指标和资产经营对标指标,推行预算考核制度,实现责任层层传递。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如能做好财务预算,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规避大有助益。还有很多适合于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究。但无论企业使用怎样的预算管理措施,都应该重视从企业经营的实际出发,切忌好高骛远;并且,财务预算并非控制风险的唯一手段,还需要通过企业管理的配合,才能使财务预算工作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玥.供电企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6).
[2]祝颖.电力企业基于风险内部控制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8).
篇9
一、建造合同的相关特征
与其它类合同相比,建造合同的并非简单地约束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经济活动,而是从资产、造价、成本等多方面实施综合调控。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详细了解建造合同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合理编制合同条款,以免合同生效后带来不同的纠纷。建造合同的特征如下:
1.固定性。建筑类合同在编制相应条款内容时均有可变动性,参与工程各方根据实际情况经商议后可改动合同模式。建造合同的基本构成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先有买主(即客户),后有标底(即资产),而建造资产的造价在签订合同时均规定好[1]。
2.周期性。一项建筑工程从正式动工到竣工验收需经过较长的时间,一般周期在2年以上。如:施工周期过长使得项目资产的建设期长,一般都要跨越一个会计年度。建造合同的周期性特性要求会计人员的财务工作需多方考虑,收集充足资料后才能进行合同编制。
3.经济性。为了让工程单位的财务工作更加便捷,新时期建造合同的经济价值得以提升,彰显出来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如:合同条款涉及的建造资产体积大、成本造价高。此外,建造合同的经济价值受到行业法律的保护,间接地反应了建造合同的法律性特点。
二、工程收益问题的处理
经济收益是投资方、施工方共同合作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收益水平能够扩大双方合作的范围,承包更多大型建筑工程的项目业务。财务部门编制建造合同应重点考虑收入分配方案,确保各方人员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以免收入分配不当破坏彼此的合作关系。
1.合同收入。通常工程项目是由多方集资后参与建造的,以股份制为主的筹资形式较为常见。编制合同时应对收入分配标准明确说明,如:投资分红、施工收益等两大收入必须详细确定,把相应的收入分配比例列入合同条款,防止收益分配流程中产生经济纠纷。
2.合同变更。合同变更是建筑工程的常见问题,因施工现场的多方因素影响,原先规定的条款内容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如:由于市场变动造成材料价格上升,原先合同规定的成本造价金额也要适当增加改动,此时收入分配的金额也要有所变化,会计人员应做好变更处理工作。
3.合同索赔。索赔是建筑施工阶段意外事件的产物,如:工伤索赔、薪资索赔、劳务索赔等等,索赔金额也要列入合同收入计算,以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收支情况[2]。索赔资金本质上也是工程建造的成本开支,收入分配时应除去该笔资金,以免收益金额不明确而产生的矛盾。
4.合同奖励。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是合同编制的首要原则,工程收益分配时也要采取“鼓励制”措施,对表现突出的团队或个人给予薪资奖励,这些是收入分配需要顾及到的问题。如:“分红制度”是比较普遍的合同奖励方式,会计人员要事先编制有关的奖励金额标准。
三、信息披露问题的处理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资金较大,财务管理是保证资金收支均衡的有利措施。会计人员参与建造合同编制时应倡导信息公开原则,及时披露或反馈有关的财务信息,让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人员均能掌握实际的动态。信息披露的主要对象是资金信息、成本信息、盈利信息、亏损信息等。
1.资金信息。工程项目资金筹集活动结束后,财务人员应尽快编写财务报表,把每一笔资金的来源明细记录。不仅要弄清各项合同总金额,还要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方法,这些都是资金信息披露需要表达的内容。
2.成本信息。造价成本限定是建造合同需要阐述的关键内容,也是信息披露应当呈现的合同信息。如:各项合同累计已发生成本、累计已确认毛利等,会计人员都应该公开,若对成本信息存在质疑可要求进一步查询确认。
3.盈利信息。盈利水平决定了工程单位能否长时间经营,影响了各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坚持公开盈利信息有助于信息披露制度的推广[3]。如:编制建造合同时对各项合同已办理结算的价款金额公开,指导会计人员核算盈利收益。
4.亏损信息。社会主义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各行业在经营期间难免出现经济损失,经济亏损状况也是信息披露需要表达的内容。信息公开时应说明当期预计损失的详细原因及具体金额,为经营者的市场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论
总之,建造合同是新时期建筑行业的法律性文件,工程建造双方对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内容必须严格遵守,以维护彼此之间良好的利益关系。财务人员在编制建造合同时应多方考虑问题,对合同里涉及到的收入分配问题、信息披露问题综合掌控,以免影响到正常的工程收益。
参考文献:
[1]朱斌.新时期建筑工程建造合同编制的难点分析.项目合同编制.2010.16(13):44-46.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事业单位易出现的财务风险特点
事业单位一般都会在投资、筹资以及管理方面面临财务风险,这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事业单位的性质会导致在管理中投资受限,容易造成资金多数转化为固定资产的情况,在投资的时候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进而引发财务风险。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在筹资过程中容易出现财务问题,如有些事业单位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长期项目中,资金数额较大、运营时间较长、回收较慢等问题容易导致资金出现问题。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固守原有的管理方法,制度不完善造成明显的管理漏洞,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常见问题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某一事业单位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一定要对单位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把控,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财务工作。事业单位有些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往往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严重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活动时,不注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导致单位无法提前预防财务风险,对国家政策法规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也不到位,具体工作责任得不到落实,这样容易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3.监督力度不够。从事业单位外部的监督环境来看,大部分单位必须要受到监管部门的临时检查,然而监管部门因检查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不了监督合力,检查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单一,影响监督部门发挥的实际作用。对于内部监督环境,少数事业单位缺乏对审计的重视程度,没有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审核监督作用甚微,造成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4.职责范围不明确。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问题,还要对内部进行有效控制,与各部门之间也要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各项财务工作干涉过多,由于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培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致使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顺利,另外多数财务管理人员还是其他部门资历较老的员工兼任的,有的财务工作人员甚至是兼职人员,员工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这些因素极易造成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然而,在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中,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缺少严格的规定,对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工作有重大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化财务部门预算管理的建设,提高员工风险意识。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每名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预算过程中应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有效防止因财务预算的问题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主要从加强审核,构建新的预算编制等监管行为来加强预算管理。利用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法及时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及问题,将各类涉及到经济支出的活动都记录清楚,使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以此达到对财务风险问题的预防。另外,财务部门的每个活动都存在财务风险,要想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加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应对能力。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提前检测到未知风险的能力,在财务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及时处理,以此减少事业单位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2.加强内部控制体系,预防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在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时,要构建完善的决策机制,提前做好风险测试及市场调查,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将风险在事前进行有效防范,对决策的事件进行严密追踪。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如在事业单位监督工作的决策环节中要做到各部门互相影响,有效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完善财务风险的预防体系。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准备多种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面对突发性的财务风险问题。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要确定责任人,有效建立责任制,将财务风险防范细化到个人,由个人进行风险评估等问题,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把重心放在风险评估上,明确事业单位的活动流程,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从多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
3.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加大监督力度。从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环境中,单位要设立单独的审计机制,加大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为预防在财务部门中出现违法违规以及贪污的情况,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对单位各部门的任务进行检查,同时要保障信息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将财务工作进行公开,让广大群众进行监督。另外,事业单位还要做到未雨绸缪,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同时,在单位的外部监督机制下,要注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从得出的评估结果对部门之间开展有效的协调工作,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机制更加完善,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
- 上一篇: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下一篇:经济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