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

篇1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5(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6.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目内方育。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外国三方面。

 

12.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3.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

 

1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要点速记: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

 

1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要点速记:提速(国民素质)个性创两全。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17.简述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 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要点速记: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18.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要点速记:学生、社会、学科。

 

1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点速记: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体(身体—动觉智力)音(音乐智力)美(视觉—空间智力),一人(人际智力)两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要点速记:两独一发。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要点速记:开醋(促进)放盐(研究)。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要点速记:学习过人。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2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要点速记: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25.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

要点速记:双基 +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要点速记: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要点速记:一动机四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点速记: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要点速记:三备三计划。

 

30.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要点速记: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31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中。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要点速记:主(主动性)抓(抓重点、难点、关键)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33.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要点速记: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3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要点速记:依自身,依内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3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6(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37(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要点速记: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3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9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两准一敏才持久。

 

40.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1.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要点速记: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要点速记: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3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的。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要点速记: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要点速记:环境 + 个性 + 课程。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要点速记: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

 

4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点速记: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

 

46.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47.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要点速记:材料意义 + 新旧知识 + 心向。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8(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9(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50(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5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要点速记: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

 

5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要点速记:马(马斯洛需要层次)里(立志教育)奥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韦纳归因)。

 

53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②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要点速记: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5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5.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

(2)前运算阶段(2 ~ 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 ~ 16 岁)。

要点速记:感前具形。

 

56.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57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8.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要点速记: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59.简述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的认知特点。

(1)他们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加容易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4)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强,善于社交。

 

60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61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其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强迫症的治疗

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62.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6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64.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65.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要点速记: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66.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

(2)权威阶段(5 ~ 8 岁)。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

 

6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要点速记:三水平、六阶段

 

68.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要点速记: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69.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要点速记: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70.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71.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72.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点速记:生(研究学生)目标,导(领导核心)关系。

 

73.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4.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75.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76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77.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8.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篇2

护理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300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梅奥

B.泰罗

C.麦格雷戈

D.韦伯

2.管理要准确地把握人性,体现了管理理念的

A.对立统一观

B.法制观

C.人本主义观

D.伦理观

3.在系统运行的输入阶段进行的控制属于

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反馈控制

D.事后控制

4.下列属于控制主体的是

A.作业

B.决策机构

C.组织的总体绩效

D.信息

5.下列属于反馈控制的是

A.患者满意度调查

B.实行护士资格准入

C.护理部到临床科室督查

D.检查医疗护理材料的质量

6.在护理人员排班方法中,周排班的特点是

A.护理人员班次轮转较频繁

B.适用于护理人员结构相对稳定的科室

C.较好地满足了护理人员的个人需求

D.排班模式相对固定

7.下列关于绩效评价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行为特征评定法

B.强迫选择比例法是将护士在工作中的有效行为和错误行为记录下来并进行评价的方法

C.描述法侧重于评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突出行为

D.关键事件法可以采用等级制

8.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属于内外环境分析的内容是

A.分析组织发展战略,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条件

B.分析个人职业发展定位

C.分析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D.分析自身的职业发展优势

9.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风险预案演练,属于风险管理的

A.风险鉴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控制

D.风险监察

1O.属于组织文化精神层的内容是

A.组织的价值标准

B.组织的行为准则

C.组织的风俗习惯

D.组织的工作环境

11.下列属于护理技术标准的是

A.护师职责

B.病区环境管理质量标准

C.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

D.药品管理制度

12.“需求层次理论”的创建者是

A.马斯洛

B.戴尔

C.麦格雷戈

D.赫茨伯格

13.属于社区健康教育评价指标的是

A.护理服务覆盖率

B.卫生知识达标率

C.差错事故发生率

D.慢性病患者访视率

1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研究

A.生产中工人的劳动效率

B.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

C.生产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D.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

15.根据病人数量及危重程度随时调整护理人员排班,体现了管理的

A.弹性原则

B.整分合原则

C.反馈原则

D.动力原则

16.依据时间“四象限”进行分类,组织抢救病人属于

A.紧急且重要的事务

B.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

C.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

D.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务

17.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得的收益产出,体现了计划的

A.目的性

B.适应性

C.普遍性

D.经济性

18.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

A.横向的组织结构

B.组织边界模糊

C.因事设置,专职专人

D.形式灵活,稳定性弱

19.根据我国卫生组织分类,中华护理学会属于

A.卫生行政组织

B.卫生事业组织

C.群众性卫生组织

D.预防服务组织

20.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A.1.1型管理

B.1.9型管理

C.9.9型管理

D.9.1型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现代管理理念包括

A.“集权”观

B.“普遍联系”观

C.“发展”观

D.“度和量变、质变”观

E.“实践检验真理”观

22.下列关于结构因素引起冲突的描述,正确的有

A.团体越大,成员的工作越专门化,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小

B.团体成员流动性越大,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

C.组织中各部门的目标越多,冲突的潜在性就越低

D.组织内部领导风格苛刻,冲突的潜在可能性越大

E.过分强调下属的参与,也会引起较多的冲突

23.现场控制的内容包括

A.护理差错分析

B.监督下级工作

C.及时纠正偏差

D.向下级指示恰当的工作方法

E.财务报表

24.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

A.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B.进行质量教育

C.制定护理质量标准

D.创建组织文化

E.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25.诱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包括

A.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承受力

B.护理人员服务态度

C.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D.医院环境

E.护理人员配置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医疗过失行为

27.组织变革

28.绩效评价

29.护理成本控制

30.临床教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31.简述现代管理的特点。

32.简述能级原则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33.简述制定计划的步骤。

34.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

35.简述选择控制关键点应考虑的因素。

36.简述护理人员排班的基本原则。

37.简述社区护理管理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篇3

研究的进展不大,学科的成熟度不高,与我国广泛开展的教育评价活动很不适应.我国各省市都有考试院(中心),也成立了许多评估、评价机构,广泛展开了对教育测评估评价活动。而与此相应的教育测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理论很不成熟.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和发展,以及对教育评价实践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进行简述和辨析.

一.关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简述

教育测验:即为考试,它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考试是个系统,它由主考、

被考(考生)、试卷(试题的集合及其评分标准)、考分四要素组成。考试的过程就是主考组织编制试题,通过试题作用于被考,将正确答案、评分标准与被考的反应(答案)相比较,然后给出考分的过程。考试从宏观上可分为社会考试和教育考试两大类。教育考试又可分为校内考试和校外考试两类。按考试分数的解释与使用,可分为常模参照性考试和标准参照性考试。按考试对象分,有学业的成就考试、学术能力倾向测验(其目的在于测量考生学习的潜在能力、发展倾向,如音乐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验(如测量态度、兴趣、情绪、性格等).按测验人数分,有个别测验、团体测量.接测验方式分,有纸笔测验(用笔时试卷作答)和非纸笔测验(如口试、实验操作、表演等)。其它可分为难度测验、速度测验、总结性测验、诊断性测验以及大规模测验(其成绩的使用有权威性,要求严格,标准化程度高)、教师自编测验(即教师自编用于课堂教学的测验)等.[1]

教育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中的数量关系的一门应用学科。它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准确地掌握教育

情况,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制定教育方案,检查教育效率提供科学方法,也为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提供有效的工具.它分为两大类:一是描述统计学,研究简缩数据和描述这些数据,二是推断统计学,用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法作出决策。前者只是分析某一样本的特点,而后者则是通过抽取母体的一个样本,并以此样本为根据来分析母体的特点.它是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描述样本,分析样本,分析样本与总体的关系,从而进行教育科学推论的一种原理和方法.其研究方法一般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计算法、统计资料检验法、统计资料图示等。[2]

教育测量(学):研究如何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效益等问题的一门教育学科。它运用各种测量

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等数学工具,根据教育目标或教学计划的要求,研究如何测量和评价教育效果,如何编制测量计划,各种类型试题的优缺点,衡量一个学业成绩测验好坏的数量指标,如何进行测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测验分数的解释和评价等.其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原理、项目分析、效度、信度、标准化测验、测验的设计和编制、测验的常模、测验的实施和评分、测验结果的解释等。[3]

教育评估:是一种有系统地去寻找并搜集资料,对评估对象作预测性、估计性的评判,以便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

行的过程.在我国教育评估与教育评价不作严格区别,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时,不同的范围和场合有不同的习惯用法.如高等教育中多用评估,在督导部门也称督导评估,而在普通教育领域多用教育评价不过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评估有估价的含义,较为模糊粗略,而评价相对而言是较为精确的价值判断,评估多用于群体或单位的状态及效果的估价,而评价则既有对群体和单位的价值判断,也有对个人的判断.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教育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教育的决策。教育评估的结果对国家、对学校都是一份咨询材料,而不是行动纲领.[4]

教育评价(学):以教育为对象,研究各类教育目标与相应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可划分

为:宏观教育评价(研究教育思想评价和教育制度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研究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各类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评价,如学校办学思想、学校领导管理质量、教师教育和教学质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质量的评价等)。它的基本范畴是: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评价的范围,教育评价的模式,教育质的规定性评价,教育量的规定性的评价,教育质和量变化的度的评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教育评价的类型.其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联系性原则.其种类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条件评价、贡献评价等.[5]

教育评价(学):教育评论学是研究教育评论现象和教育评论活动规律的科学.或者说它是研究教育评论的历史、现状,教育评论现象的

本质联系,教育评论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教育评论工作的原则、方法的科学.教育评论学是与教育理论、教育史并列的一门教育学科.要建立教育评论学的学科体系,必须解决两大难题,即建立教育评论学的范畴体系和概念体系,并给予科学的揭示和阐述,使这些概念和范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要运用这些概念、范畴及其所固有的内在联系,采取科学的方法论证教育评论活动中最普通、最一般的科学原理;从而揭示出整个教育评论活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从根本上规定了教育评论学的学科性质和范畴.首先,教育评论活动是一种教育科研活动,它的直接结果是鉴别、评判教育文化的优劣,进而对教育界产生社会舆论导向作用;而教育文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依附于受教育者身心的精神产品,都属于馐缎翁冻耄杉逃缆奂沂粲谘芯恳馐缎翁徒沂窘逃缆刍疃谋局使媛桑⑼暾慕逃缆垩аЭ铺逑怠K裕逃缆垩б彩粲诨±砺垩Э啤T俅危逃缆垩У难芯慷韵缶龆私逃缆垩婕罢鼋逃煊颍诤址岣弧R部纱硬煌咏牵攵圆煌冻虢⒍嗖棵拧⒍嗖愦蔚姆种аЭ疲ㄈ纾航逃砺燮缆垩А⒔逃菲缆垩А⒔逃姓缆垩А⒔逃移缆垩У龋越逃缆垩в质且幻抛酆闲缘难Э芠6]

二、关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与教育评价的关系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验的关系:教育测验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其他某些心理特征的检测,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确切地说它是

教育评价获得评价信息的工具之一.教育评价获取信息的测验法就是来自于教育测验.

教育评价与教育统计的关系: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确切地掌握教育

情况,也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育评价中获取信息的统计法就来自于教育统计。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教育测量通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变化、体质的状况以及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的测

定,为教育评价提供依据,是教育评价信息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教育测量提供的资料,教育评价将成为无源之水,失去了作价值判断的依据,其科学性、准确性便无从谈起。另外,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教育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成为改进教育工作有参考价值的信息.[7]

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的关系: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是非常相近的两个概念,在许多场合是通用的。评价是精确的价值判断;而评估是估计

的、预测性的价值判断。在我国从政府的文件到学者的文章论著,以及教育实践都把评估与评价混用。我个人倾向于把教育评估的对象限定在以宏观、中观的复杂教育系统的战略性、预测性估价方面,对于微观的较简单的教育系统的过去和现存实态则作为教育评价的对象。

教育评价与教育评论的关系:教育评论是对教育文化的反思和展望,它的对象是以教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为主的,以真善美作

为评论标准的观念活动。严格讲它与教育评价虽只一字之差,但它与教育评价分属于教育科学的不同领域,有着重大区别。比如,教育评价是一种管理活动,而教育评论则为观念活动;教育评价由评价机构按严密的程序实施,而教育评论则由教育评论家个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评述;教育评价有明确的指标体系并要求量化,而教育评论无需指标体系更不用量化,教育评价的对象是具体的可控的,而教育评论的对象是抽象的,不可控的;教育评价的结果多用于改进工作,而教育评论的结果则多用于改变观念;等等。这不是说教育评价与教育评论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们的关系表现在教育评价的结果可以成为教育评论的论据影响教育评论,而教育评论的结果可以作为教育思想观念影响教育评价所依据的教育价值观。

三、从价值论角度看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的区别

唯物主义的价值论认为,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和两种不同方式。两者反映的对象、意义和参加的心理成份都有着质的

区别。事实判断是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为对象的,它探讨客体“是怎样的“、”是什么“,探讨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等实体属性,即以理性认识这种抽象思维形式反映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价值判断是以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为对象,它探讨客体的价值属性,即客体的社会意义------对社会需要意味着什么,它以多种意识形式-----认识(价值与事实判断)、情感(对价值的态度体验)、意志(对价值的自觉保证)等诸种形式的综合来反映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

篇4

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五经》是古代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

A.《中庸》、《诗经》、《书经》、《礼经》、《春秋》

B.《诗经》、《大学》、《礼经》、《易经》、《孟子》

C.《论语》、《诗经》、《礼经》、《易经》、《书经》

D.《易经》、《春秋》、《诗经》、《书经》、《礼经》

2.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例如

A.孟子强调学必有师,虚心涵泳

B.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C.韩愈主张专心有恒,文以载道

D.王夫子赞成熟读精思,由博而约

3.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A.评价的价值取向 B.语文评价的目的

C.课程评价手段 D.课程评价主体

4.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时代的

A.《凡将篇》 B.《仓颉篇》

C.《史籀篇》 D.《急就篇》

5.先打好识字基础,即抓好汉语拼音和汉字结构的教学,然后边识字边阅读。特别注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字词练习,把阅读与学习、巩固汉字联系起来。这种识字教学方法是

A.注音识字 B.集中识字

C.韵语识字 D.分散识字

6.古人要求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提倡“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说这句话是

A.朱熹 B.韩愈

C.苏轼 D.陶渊明

7.作文训练的主线应该是培养独立的写作能力。持这种观点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是

A.“科际联系型”训练序列 B.“写作能力型”训练序列

C.“语言交际功能型”训练序列 D.“心理能力型”训练序列

8.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低段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A.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B.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C.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D.表达功能和启发功能

9.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A.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B.评价内容

C.评价用途 D.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10.调查研究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其他调查,如调研会等。划分的依据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的功能

C.资料收集的方法 D.研究的范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我国长期使用的是方块汉字,而且古代文化典籍又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这是封建教育中长期重视语言文字传习的基本原因。

12.语文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13.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是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的变化。

1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5.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16.教材即教科书,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科书。

17.传统阅读教学的经验包括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等。

18.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五、六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19.制订语文教学研究的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明确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内容、制订工作规划等方面。

20.调查研究虽然有着不同的分类,在研究程序上各有侧重,但一般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调查类型和方法。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使用______。

22.唐宋以后,出现了《三字经》、《______》、《千字文》和《千家诗》等流传了1000多年的语文启蒙教材。

23.积极倡导______、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24.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______。

25.我国第一部正规化的国文教科书是《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时间是______。

26.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第一,______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27.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主要是______,以及在此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

28.在______的教学中,“学徒制”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29.语文教学研究,按照研究使用的手段划分,可分为定量研究和______两种。

30.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理念问题、______、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和师生的发展问题。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教材

32.口语交际能力

33.个性化教学策略

34.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构成。

36.阅读教学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阶段应该注意什么?

37.如何实施作文教学策略?

38.简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区别。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篇5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0—6、7岁这一特定年龄的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是( )

A.义务教育 B.早期教育

C.儿童教育 D.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始于(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处境不利幼儿提供补偿教育实施“确保开端”方案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强调特殊儿童适应正常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与主流同化的做法属于( )

A.生物学模式 B.医学模式

C.心理学模式 D.社会学模式

5.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的、采用一些特殊方法训练处境不利的贫穷儿童的教育机构名称是( )

A.“幼儿之家” B.“少儿之家”

C.“贫儿之家” D.“儿童之家”

6.当今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是( )

A.家庭—托幼机构—社区的合作 B.家庭—托幼机构—企业的合作

C.家庭—企业部门—社区的合作 D.企业—托幼机构—社区的合作

7.学前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

A.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 B.减轻家长保教幼儿的负担

C.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D.提高幼儿的知识和能力

8.已有研究发现,幼儿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9.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寓活动于幼儿教育之中 B.寓游戏于幼儿教育之中

C.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 D.寓教育于幼儿游玩之中

10.相对于家庭教育的遇物而教、随机而教,托幼机构教育具有较强的( )

A.强制性 B.群体性

C.计划性 D.社会性

11.家庭早期教育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 )

A.智力发展 B.知识掌握

C.技能形成 D.品德养成

12.影响幼儿发展的三大环境是( )

A.家庭、幼儿园、小学 B.家庭、邻里、社会

C.家庭、幼儿园、邻里 D.家庭、托幼机构、社区

13.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好坏的是( )

A.幼儿园园长 B.幼儿教师

C.幼教设施 D.幼儿家长

14.清政府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立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名称为( )

A.育婴堂 B.蒙养院

C.保育院 D.幼稚园

15.我国有教材、有组织形式的蒙养教育始于( )

A.虞舜以后 B.殷商时期

C.秦汉以后 D.春秋战国

16.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 )

A.适应、顺应、发展、专业化 B.发展、顺应、适应、专业化

C.顺应、适应、发展、专业化 D.适应、发展、顺应、专业化

17.幼儿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是( )

A.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B.对工作所在幼儿园的热爱

C.对幼儿家长的尊重和热爱 D.对幼儿真诚的热爱

18.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交际 B.交往

C.活动 D.游玩

19.具有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等特点的幼儿园物质环境较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20.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当保证幼儿每日参加户外活动(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21.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

B.巩固尊师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

C.形成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在良好的师幼关系状态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2.在幼儿集体或幼儿生活、活动共同体中,主要矛盾是( )

A.能力强与弱的矛盾 B.不同兴趣的矛盾

C.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D.男女幼儿之间的矛盾

23.幼儿班级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

A.安排班级用房 B.合理编定班级

C.制定班级计划 D.确定班级目标

24.建立值日生制度应当开始于(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25.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叫( )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C.幼儿园的计划活动 D.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26.被皮亚杰承认的、“正统”的认知主义幼儿园课程模式是( )

A.海伊斯科普课程 B.凯米课程

C.多元智慧理论课程 D.行为主义课程

27.提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8.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 )

A.直接教学 B.合作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29.因人施教的宗旨是让各种学习类型、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儿童( )

A.消灭学习上的差异,获得均衡发展 B.缩小学习上的差距,实现同步发展

C.显现潜能,得到限度的发展 D.取长补短,实现全面发展

30.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开展得最有影响的是(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学前教育价值

32.微型教学

33.生成课程

34.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社区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6.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指导策略。

37.简述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

38.简述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幼儿行为辅导的基本技术。

40.游戏活动中如何因人施教?

五、应用题(本大题10分)

篇6

1.高职学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

“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尤其,当前很多高职学校在技能大赛的主导下,部分学生甚至不惜长期停课集训,为了在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为校争光。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素质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有所不足。由此,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评价机制单一和机械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体系,重结果、重成绩,忽略英语的人文性特点,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一般学期末考试以书本内容的死记硬背为主,高职学生同样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这种标准化的语言技能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不能反映出学生德行高低、心理健康程度等。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努力,在语言素养提高的同时,人文素养却日渐缺失。

2.英语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英语虽然被定义为交流工具。然而,这只认识了语言的部分本质。事实上,语言虽然是人们表达、交流、思维的工具,但这种工具不同于存在客观世界的其他工具,其他工具是身外之物,而语言却是人赖以生存的内在工具,是人生命的一部分。语言的运用和思想的形成与表达是同步发生的,体现人性以及人的观点、情感、认知能力和做事能力。从学科特点来看,英语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就不会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语言技能训练上,而是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使句子充满内涵和情感的思想表述,就不会只追求课堂上那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碰撞、质疑和探究,不会把往日的“满堂灌”翻版为今日的“满堂看”,即把讲稿做成PPT就是所谓的“教学手段的改革”。

3.“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

美国学者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后来又将智能的定义简述为“人处理信息和制作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由八个要素构成:(1)语言塞尔特语言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3)视觉―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进一步指出:(1)这八种智能既独立存在又共同起作用;(2)各种智能都同等重要;(3)每一种的智能组合都不同于其他人;(4)如果承认个体智能差异,教育会更有成效。由此我们认为,培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教学目标不能完全概括英语教育的内涵。只机械地训练技能而不同时发展智能的教育教学是不到位的,也不能学会用英语思维以真正用所学语言进行深层次沟通。

二、如何评价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1.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评价

语言知识是形成思想、气质、修养的基础,英语知识的长期积累可以形成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评价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运用、语言内容、思想性等多方面。评价学生语言知识要考查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情况及学习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应重视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对英语课程的态度,良好的学习风气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对学生人文行为的评价

人文行为是学生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做人、做事、处世中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风格。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与交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沟通风格、生活态度、话语表达和行为等。学生人文行为的评价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修养和活动能力等三方面。

3.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评价

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职学校学生人文精神的评价应包括两方面,即人文思想和价值观。人文思想评价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进取精神,对价值观的评价观测注重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是否可以做出符合社会的价值判断。

三、高职学校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学生课后的实际表现

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往往更能准确体现个人的素质修养,特别是一些细微的事情,是衡量学生人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结合学生课后的作业上交的时间、作业质量以及观察学生课后的言行。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人生、感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人文素质。

2.多种评价互相补充

由于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预料和把握的影响,评价结果不一定全面、准确、真实。因此,要结合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避免单一的评价模式。同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征求学生自身意见,达到沟通思想的效果。体现评价是一种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进取精神。

篇7

关键词: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信息素养的诠释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具体体现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策略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一)引导教师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能力分为五个维度。一是技术素养。引导教师熟练应用与教学相关的CAI软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二是计划与准备。引导教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情,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契合点;三是组织与管理。利用学科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四是评估与诊断。能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五是学习与发展。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业,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培养提升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具备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不断更新知识等。

2.具备逆向教学设计能力

逆向教学设计,是从“向追求的学习结果”出发,考虑评估方案,具体规划学习活动和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方式。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教与学行为之间的有机关联会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这也是逆向设计要实现的目的。

(三)提升教师具备创新教育思想与实践能力

学生的创造性要靠创造型教师来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都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备创新教育思想,应为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创新创立潜力,指导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新时代教师。

(四)提升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能力

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品格。

(五)培养提升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未来的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激励着教师去获得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经验、技能与理解,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须创造性和愉快的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策略

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与学科相融合。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体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案例信息,创设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到真实问题的解决中。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探究、实践、反思中体现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时,首先,应提出问题,探究知识;其次,解决问题,具体实践;最后,是验证知识,反思提高。实践是学生在理解、领悟知识基础上,提升信息能力。领悟是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探究是起因,实践是过程,领悟则是追求的结果。

(三)规范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体现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教会学生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篇8

关键词:CDIO;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009

一、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选择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它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特点是确保学生在深入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而这正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与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相契合。为了改革当前毕业设计选题靠指定、指导毕业设计靠教学经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等问题,我所在的湖北商贸学院以CDIO理念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指导思想,采用CDIO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二、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根据调查发现,毕业设计选题往往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设计选题重复现象严重;设计选题陈旧;选题偏重于理论性研究;选题大而虚、针对性不强,缺乏研究价值;课题难度过小或过大,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以上问题,我院对毕业设计选题严格把关,要求每个学生的选题不能相同,并且从多方面入手拟定选题:一是以学生的课程设计项目为基础,将该选题进行扩充升级;二是以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项目为选题;三是以光谷软件园为依托,积极与企业合作,采用企业工程师和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将企业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研究经验充分融合,双方合作给出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四是让学生调研各类开源网站和社区,自己构思各类可行的开源软件项目选题。

三、教学指导模式

我院采用分阶段多渠道教学指导模式。根据毕业设计的教学进度,针对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途径采用多种渠道,如微信、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以CDIO理念为基础,鼓励学生“从做中学”,即从毕业设计项目中学习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与同学、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交流,同时采用请教指导教师、查阅文献、网络搜索、请教企业工程师等方式来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模式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我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使用开放式的管理机制,允许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二是建立互动机制,提倡通过微信、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方式加强师生、学生之间、师生与企业间的互动;并要求指导教师及时记录学生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信息;三是开启教学督导检查模式,严格审查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初稿、二稿、三稿。

五、毕业设计答辩模式

毕业设计教学必须制定出健全的答辩流程。为了客观透明地评价毕业设计质量,成立毕业设计答辩领导小组和答辩小组,通常采用学生导师初审、答辩小组会审、院领导终审的分级审核的制度。答辩评分也应尽量客观公正,一般选取5~6位有多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从学生的仪表仪态、论文简述的流畅性、回答问题准确性、态度是否认真自信等方面进行答辩评分。

六、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模式

CDIO理念将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都纳入到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我院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主要采取以过程为导向的评分机制,具体做法是对于软件项目严格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控制进度,对于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及进度报告进行评分,对于每一次的汇报(包括微信、电话、面谈等汇报方式)中学生的表现、考勤等也纳入评分之中,并最终与论文、答辩结果等合在一起以一定比例算出学生总分。

七、结束语

CDIO是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CDIO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指导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届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发现,以CDIO与项目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rawleyE.etal.RethinkingEngineeringEducation:TheCDIOApproach[M].NewYork: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2007

[2]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3]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篇9

关键词:业群;业群式岗位体育;心智;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要提高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劳动所需的特殊身体素质。实证表明,“不同身体素质在不同的职业类型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不同身体部位的发展需求在不同职业之间也同样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业群式岗位体育”概念的提出,为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育与专业的有效结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尝试结合校情,以“业群式岗位体育”中的心智主导类为主要研究对象,为高职院校的“专业与体育教育更好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业群

任何劳动者为了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所有的人体活动都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表现出一定的身体活动特征。根据职业劳动岗位所承担的运动负荷和身体活动特征,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某种规律性,我们把劳动时所有表现出来的相似运动负荷属性的和具有相似的身体活动特征的,归属为同一类别的职业岗位群。从而,对当前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准职业),对应未来的第一职业岗位,划入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称为“业群”。

二、业群式岗位体育

1.定义

业群式岗位体育,是指在“业群”的理念指导下,从体育学视角,面向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当前职业技术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准职业),按照对应未来的劳动岗位划分,把他们在劳动时,具有相似身体活动特征和运动负荷相似的准职业组合到一起,以专业群形式,对他们进行各种体育教育的活动及保障其正常运行的手段和机制等统称为“业群式岗位体育”。

2.业群式岗位体育基本特征

马克思认为,在一种操作中,他必须使出较大的体力;另一种操作中,他必须比较灵活;在第三种操作中,他必须更加集中注意力,等等;而一个人不可能在相同的程度上具备所有这些性质。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准)职业的工作运动负荷特征,与劳动特征,辅以负荷性原则、合并性原则以及多层性原则,划分出心智、体能与灵巧主导类三大业群。

心智主导类,运动负荷特征:以脑力劳动为主,身体劳动强度小,体能要求低,对脑力要求高,时间往往超出上班规定要求,需要长时间的思考运用能力,单位时间内运动负荷小。劳动特征:伏案型劳动为主,工作时,身体空间移动少,活动范围小。范例:商务管理、动漫设计、电子商务、会计、商务英语、网页美术设计、学前教育等。

体能主导类,运动负荷特征:以体力劳动为主,身体劳动强度较大,体能要求高,劳动时间总体较长,需较高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等,才能胜任,工作单位时间内运动负荷大。劳动特征:多以站立蹲式屈状劳动,身体空间移动频繁,活动范围大小不一有远有近有高有低等。范例:烹饪工艺与营养、建筑工程施工、旅游服务与管理等。

灵巧主导类,运动负荷特征:以脑体兼顾为特征,身体局部劳动强度大,工作密度大,对肢体局部灵巧性要求高,就整个身体而言,单位时间内运动负荷属于中小类。劳动特征:以伏案型、站立型劳动为主,工作时,身体空间移动不大,活动范围相对较小。范例:人物形象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

在三大业群中,心智主导类业群专业分布最广、人数最多,因此特以此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概括,并制定相应对策。

3.“业群式岗位体育”心智主导类简述

心智主导类业群,劳动特征表现为局部肌肉工作强度小,参与工作多为小肌群,肌肉工作负荷也小,大脑神经紧张度高,有意注意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对身体体能性素质要求并不高,一般耐力就行,仅对颈部肌肉耐力和躯干耐久能力要求稍高点,辅以对前臂、手腕手指支配神经反应协调性为主,类似于人们习惯所说的脑力劳动一般发展。从工作身体姿势特点看,以伏案型为多,身体空间移动少,活动范围小;要求自身所在团队的有效合作程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易患职业病包括:椎间盘突出、鼠标手、颈椎病等。

4.心智主导类评价标准

在心智主导类专业的测试评价中,在从身体形态、体能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更着重于其手指触觉灵敏性、颈部肌肉耐力、后背肌群耐力、有意注意能力等方面的应用性素质的评价。

(1)心智主导类基本体能素质评价

①身高标准体重

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与营养状况。

②肺活量体重指数

目的为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

③台阶试验

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在定量负荷后的心率变化情况,评价学生的心血管机能。

④握力体重指数

目的在于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2)心智主导类岗位应用性素质评价

①手指触觉灵敏性:手指灵活性测试

手指灵活性测试可以测定手指、手腕灵活性,也可测定手眼协调能力。

测试时,受试者将测试仪中的金属插棒放入左侧槽中;优势手拿起右侧槽中的镊子。随后用镊子将左侧槽中的金属棒插入实验板的圆孔中。从开始位依次逐列插入直至终止位,记时会自动记录总用时。

②躯干肌肉耐力:“平板”测试

用于人体躯干耐力水平。

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两臂分开,手部和前臂与地面接触以支撑起身体。背部和腿部必须同时保持笔直状态。当受试者的腰部降低,或者不能保持这个姿势时,测试结束停表。

③颈部肌肉耐力:仰卧翘头测试

仰卧翘头测试主要用来测量颈部耐力水平。

测试时,首先,受试者仰卧在试验台上,在测试员指导下,受试者收紧下巴,使头部与颈部从平躺位置抬高约2.5厘米,并尽力保持此动作,测试员将手在受试者的头部下方与受试者头部保持轻微接触。当受试者不能再坚持收紧下巴、头部在测试员的手背部休息超过一秒,或受试者抬起其头部,导致其头部与测试者手部不再发生接触时,计时终止。

④脑注意力:舒尔特方格量表测试

此法用以测量注意力水平。

需要舒尔特方格量表若干张、测试记录表、秒表。测试时,要求受试者眼距表30~35厘米。开始计时后,受试者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测试员在一旁记录受试者全部按序正确指出数字所用时间。数完数字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面向未来职业对当前的准职业进行体育教育势在必行,却又是当前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高职院校“业群式岗位体育”心智主导类的基本特点、理论模块分析以及简单的测试方法等,尝试通过其实用性,可以使学生感到业群式岗位体育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有帮助,对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终身体育锻炼项目、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骆伟.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104-108.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一、人文精神简述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激烈,进而人文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人文精神自最初的兴起,就充分肯定人的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展现人的力量和尊严。人类是高级生物种族,有思想、理性、智慧、充满探知欲,不停的探寻世界。人类对价值观念、尊严、命运等方面的保护,对自身的眷注,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护,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便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道、人格、人生、人性为本体的知识意向,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充分肯定人类存在意义基础上,再次展现了人类逾越物质和世俗隔阻,对真、善、美、自由最高境界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在现实世界的体现,社会文明所达到的高度,便是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

二、将人文精神渗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学科是其载体,将人文精神渗入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目标。高中阶段是实施人文教育最为理想的时期,有利于学生提高人生境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人性是人文教育的实质,培养人文精神是其中心思想,人文精神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点滴积累。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需循序渐进、逐步渗入,以此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是人文教育的载体,利用语文教学为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淡雅高尚的学习环境,组织人文实践活动。人文精神侧重于培养学生由外而内的文化修养,而语文教学即是人们实现交流沟通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组成的关键,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对人文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三、人文精神渗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人文教育氛围的营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应积极为学生创建人文精神教育环境,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处于和谐、愉悦的人文教学气氛中,领悟人文精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内容在着重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需侧重于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妥善处理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学的误差,逐渐调整革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探寻符合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组织人文实践活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忽略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必须摒弃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人文精神渗入到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提高创新能力,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给予学生激励。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上,需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互动式教学,建立平等观念及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转变教学中唯我独尊的教学角色,与学生进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融入学生当中拉近距离,进一步实现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为更好的渗入人文教育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应多为学生组织人文实践活动,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人文实践活动,是人文精神渗透语文教学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教学效果高速提升的教学方式。人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深入的体会人文精神内涵,深刻掌握人文概念,进而实现人文精神的升华。

(三)拓展学生视野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高中语文的教学空间也得以开拓,让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我国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的发展,现如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之外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课堂之外的精彩世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人文精神展现给学生。因此,若要将人文精神这种内在物质,全面的渗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实际生活当中的人文故事,以此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想象空间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掌握课文内涵,明确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四)人文评价

学生即是文化教育中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对于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评价教学方式的运用,必须做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首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评价不可局限于某一部分,应开展全面、系统的评价,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家长、教师都应是语文教学的评价主体,以此确保教学评价的公平性。最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虽然目前评价体系并不十分完整明确,但是若能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结果的误差。利用评价,将语文学习的长远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文教育得到充分的肯定。

四、结语

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发展个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语文基础修养的提升,真正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作者简介:孙改革(1981.11-),女,汉族,江苏丰县人,学士本科,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尹平.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散文百家(下),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