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资金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培训资金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现状
随着建筑领域方面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引起了政府部门及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意识到对工程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对他们展开了安全生产和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第一,政府层面。我国早已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近几年国家及相关部委还补充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包括《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制度》等,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补充规定。如福建省按照国家和部委法规、文件的精神执行,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通知;又如河南省谨遵国家制定的“阳光工程”政策,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享有相关部门的政策补贴,通过扩大培训人员的数量、质量来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需要。第二,建筑企业层面。资质等级较高、实力突出的企业已经完成从建筑型企业向管理型企业的转型。企业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充分利用《2016年“安全月”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生产事故预防的4种有效方法》等教育音像教材,来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新进的员工,企业会对其进行基础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其对安全生产和安全技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每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表现优异的,予以一定的奖励,而成绩不理想的,则予以适当的惩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工程项目施工人员自身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第三,施工人员层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强弱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建筑安全事故方面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部分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和安全技能岗位培训,在没有相关的岗位证书和从业技能等级证情况下进行作业,在具体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没有谨遵安全规则的要求,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教育手段单一化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是职员和农民工从加入建筑行业就持续不断进行的一项安全管理具体工作。现有的建筑工作项目安全教育手段比较单一化,教育内容主要是规范操作的理论和概念,比如安全告知、安全管理、事故案例、技能操作规程等,没有根据农民工和企业职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出发,做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岗位培训,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的提高也缺乏专业引导。传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理论性概念强,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农民工从业人员和新进职员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新进职员因为没有具备现场工作经验,过于理论的教育培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安全教育的监管力度薄弱
整体来看,政府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管力度比较薄弱,并没有体现其主体角色。虽然国家建设部等部门早出台了《2003至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法规,文件中明确了政府对建筑行业安全教育培训监管的主导地位,并要求各地政府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到切实培训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和执行明细。但是,各地政府却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其正常贯彻落实。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重点在安全投入、现场防护等环节,忽视了对于农民工和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监督和检查,相应的安全检查也仅是对简单记录培训文件或者察看安全教育培训设施。此外,政府部门在监管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中实际执法力度不足,仅对建筑企业农民工的作业做简单教育培训督促和警示,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三)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在上述分析中就提到,目前建筑企业对职工、农民工的安全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从安全教育培训结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大多数建筑企业是采取聘请专业人员或外派学习的两者方案培训,并没有结合建筑企业自身对安全教育的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全面分析和整理,从而导致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降低了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另外,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师资是企业内部的安全员、项目经理以及其他涉及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负责。而这些人员作为培训师资最大的问题是:仅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知识做宣导式植入,没能帮助职员和农民工有效理解安全培训知识,不能满足作为师资保障安全教育的需求。部分实力较强的建筑企业会聘请有安全教育相关资质的管理人员,然而,这些管理人员缺乏一线工程项目作业的实践,导致安全培训理论大于实践,农民工在作业时难以掌握安全生产技能。
三、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安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工程项目之所以安全教育手段单一化,与安全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建筑施工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大都不愿投入过多资金,而对一线工人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加之农民工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且流动性大,所以,一般企业不愿承担相应的费用进行安全培训。同时,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有限,除广州、上海等财政雄厚的城市外,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案例较少,大部分城市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很难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可见,资金投入的不足,降低了建筑企业创新安全教育手段的积极性。
(二)安全教育的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对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监管力度不够,其主要原因是相关的监管制度不健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并没有制定统一实施标准和评价方法,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成效得不到统一评判标准,大多数政府对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督和视察采取现场教学记录法,结合安全教学的培训资料、内容和记录,对相关被培训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甚至是直接进行安全知识试卷考试的方法来做培训成果评价。这种安全教育培训的评价模式过于形式主义,没有对企业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深入了解,不能说明农民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知识掌握情况。此外,政府部门对建筑企业的安全职责定位不明确,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管理。有些企业虽然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但是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忽视法律法规和自身安全教育的责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把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政府部门在监管过程只注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而忽视了其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安全教育对象素质偏低,相关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
建筑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对象是企业职工和农民工。企业职工大部分是项目管理人员,这类人员相应文化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能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岗位从业资格,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能根据自身掌握的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操作规范。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一线施工人员基本都是农民工,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是靠苦力赚钱生活,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作业技能,只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往往是吸收能力差,不能起到相应培训效果。因此,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安全技能低下、不遵守安全操作流程、不正当操作机械设备等现象。此外,因安全教育相关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的关系,很多建筑企业难以吸收到相关素质技能和管理技能全面的安全培训师资和从业人员。如“建筑业行业入职教育”是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主要针对有意向进入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进行行业岗前培训,而“工人入场前教育和日常教育”是建筑企业针对符合招聘条件的员工进行入职前的岗位日常安全教育。而在实践中,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几乎都是由安全员或项目经理来完成,相关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
四、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的对策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建议遵守经常性、群众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四大基本原则,并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改进:
(一)创新安全教育手段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方面的扶持资金,让建筑企业和农民工可以自愿地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建筑企业应该进一步创新安全教育手段,根据具体企业情况和员工素质选择针对性、合理的安全教育。比如:针对新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和进行转岗、换岗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需要从企业级、工程项目经理部级、施工班组级的三个层次培训。还可以采取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形式,如举办“安全生产月”活动、班前讲话、先进激励法、亲情感化法等,相比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这更能引起农民工的关注。
(二)加大安全教育的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设置相关安全教育的奖励基金,对安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监理、建设、施工等方面工作突出的人员和部门进行适当奖励。同时,应建立过程项目安全施工补偿制度,体恤一线施工人员和部门的辛苦劳作。此外,各地方政府应该尽快制定一套科学的农民工安全教育评价方法,可以全方位地审查相关安全教育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成立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相关建设设备和设施,防止重大安全施工发生,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认真分析培训需求,优化安全教育培训师资结构
建筑企业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前,需要对参训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各职工和农民工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需求,做针对性培训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形式化培训教育。加上参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其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所差别,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施工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使得安全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同时,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可以采用实践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来考察参训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将安全教育培训成绩与绩效考核挂钩,刺激参训人员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此外,优化安全教育培训师资结构,引入具有丰富的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管理人,来负责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颁发培训管理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管理人员对安全教育的培训积极性,完善培训教育的管理制度。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一项需要社会高度关注、重视和发展的长期工作。社会应建立科学发展的安全生产观念,把安全教育贯彻于整个项目工程中,认真落实政府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度,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同时,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创新安全教育手段,优化安全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作者:张毅鹏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小川.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2]龚宏.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李芸.谈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6(19).
[4]乐云,毛舒芳.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1).
篇2
【关键词】教育培训;上市;法律风险
一、我国教育培训公司上市现状
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激烈。规模来看,现有教育培训机构近万家,德勤(2012)预计,包含各类培训机构在内的中国民办教育市场,将继续保持1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5年将达6,400亿元规模。市场业务来看,教育培训主要业务涵盖:语言培训、职业培训、管理培训、教辅培训、幼儿教育。行业发展来看,知名品牌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业务主要地位。
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众多,但上市公司却较少,且没有教育培训机构选择国内上市。从教育行业大类来看,虽有国内上市公司“方直科技”等,但其并非教育培训机构。此外,自2006年有9家教育培训机构海外上市,依次为东方纪元、新东方、弘成教育、正保远程教育、ATA公司、安博教育、环球雅思、学而思教育和学大教育等。
从表1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上市地点都选择国外,其中除东方纪元选择在新加坡外,其余8家教育培训机构均选择在美国挂牌上市。不禁要问,为什么我国教育培训机构不选择在国内上市?
二、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国内上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众多,融资需求旺盛。事实上,教育培训机构并非不想在国内上市,而是在国内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很难在境内上市。
(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难成上市主体
上市主体,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并登记成立的企业法人。而《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按照相关法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大多为在民政部门登记的非企业法人。因此,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公益性和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自然属性决定其难成上市主体。
(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有营利限制
《教育法》第25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从法律上排除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营利性基础。但《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规定:“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此处“合理回报”界定尚不明确,如果合理回报指通常意义上的营利,那么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就与其他营利性法人相同。但这又与《教育法》规定相悖。
(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11条规定:“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由于部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业务内容模糊,且各地审批登记难易程度不同,没有完善的审批登记制度将对该民办教育机构整体上市的核准造成障碍。
(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有所限制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8条的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此处“不得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尚不明确是在学校最初成立之时,还是包括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成立后也不得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支持学校的后续发展。因此,如果对其采取严格的界定,那么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上市融资又面临一法律障碍。
(五)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税收法律障碍
国家对公益性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和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税收方面采取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但是目前为止,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针对捐资举办和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对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尚不明确,对此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造成一种不确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税收法律障碍。
此外,目前我国适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会计制度尚不健全,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确认方式不利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国内上市。综上各种因素,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为了规避法律风险纷纷奔赴海外寻求上市融资谋取发展。
三、我国教育培训机构谋求国内上市的实践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在上市筹备过程中面临种种法律障碍,但这并非否定了教育培训机构国内上市可能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谋求在法律规定的合理框架之内上市,并进行了实践。
(一)教育培训机构谋求国内上市形式之“上市公司并购”
“拓维信息”作为一家计算机应用服务类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7月,以中国动漫第一股概念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02261。作为上市公司,其近年来积极拓展教育培训业务,并购多家教育培训公司,确立了教育培训为其主营业务的事实。
1.收入构成
“拓维信息”上市之初业务包括系统集成及软件业务与传统增值业务。2011年主营业务构成有了变化,教育培训业务已经作为其主营业务的一部分并逐渐得到壮大。
资料来源:“拓维信息”2009、2010和2011年年报
公司收入构成在2011年及之前并不包含移动教育业务,而2011年移动教育业务已经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19%,而2012年中报显示,其移动教育较之于去年同期增长219.84%,占总收入的32%。而文化创意、传统增值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6.43%、35.26%,占总收入比分别为20%和20%。显然,移动教育相对于其他业务而言,已经成为公司创新业务中的最重要的一块。
2.移动教育业务构成
“拓维信息”教育培训业务2011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国内“校讯通”业务;通过移动互联网推出的“名校联盟”、“博士热线”、《哇哇教育》等在线产品;在线下开设实体培训学校。其中“校讯通”业务可以看作公司增值服务业务的教育领域的延伸,而线下实体培训学校需要教育局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是民办教育机构典型的业务形式。目前从公开资料无法确认实体培训学校收入所占比重,但与之前上市公司不含实体培训学校收入相比,拓维信息已有一定突破。
3.“拓维信息”教育培训业务
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计算机应用服务类行业,其工商执照上经营范围未包含“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教育软件的研究、开发”等与教育相关的业务,也未取得当地教育局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其教育培训业务的收入依赖于子公司及其控股孙公司。
资料来源:根据拓维信息2011年审计报告整理
由于上市公司仅对外公布合并报表,各级子公司的业务相对不透明。仅从股权结构图中可以发现北京九龙晖科技有限公司是拓维信息教育培训版块的重要节点。北京九龙晖成立于2002年10月,由拓维信息全资子公司湖南互动传媒有限公司持股70%,拥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主营业务一直是电信的增值业务。从2010年并购珠海市龙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北京九龙晖逐渐演变成为一家教育培训业务的控股公司。鉴于教育培训业务审批门槛高、区域性强、客户资源优势重要、维护成本较低、竞争激烈等特定,2011年北京九龙晖快速设立或购并多家以教育培训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大多采用与其他公司或自然人合作方式,但为了各地业务遵循统一标准,在各新公司章程中约定由代表拓维的出资方行使100%表决权。
(二)教育培训机构谋求国内上市形式之“IPO”
“洪恩教育”成立于1996年,据其网站最新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金4500万,是一家以学前教育软件研发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点读笔、纸质有声读物、益智玩教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年9月北京市环保局已对其进行了环保公示,意味着洪恩教育或成为教育培训行业国内上市第一人。在2012年2月间媒体曾对此事广泛报道,公司登陆创业板进程已处于“落实反馈意见”阶段;公司网站对其主业的描述由“学前教育”变更为“学前教育软件研发”已规避作为民营教育培训机构上市的法律障碍;公司主要有四大类业务,一是多媒体教学软件,二是交互式教育VCD/DVD,三是有声读物系列产品,四是教学实验示范基地(教育业务),主要是针对0到8岁的儿童;对于公司是整体上市,还是将教育培训业务剥离后再上市,其财务总监冯智明曾对媒体表示,公司还没有最后决定等等。
截至2012年7月5日证监会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洪恩教育上市进程仍处于“落实反馈意见”阶段,由于未到预披露阶段公众无法了解其对教育业务的处理方法,如果其预披露招股说明书中主营业务不含实体学校的业务,即意味教育培训机构上市之路还未到破冰时,反之证监会将对此类企业上市的法律障碍做出新释义,但不排除其观察公众反应后在发审会做最终裁决的可能。
(三)教育培训机构谋求国内上市形式之“挂牌地方OTC市场”
2008年9月成立的天津股权交易所(简称:天交所)是成立较早影响力较大的地方产权交易所,其教育版块有两家教育培训机构挂牌,分别是“北海教育”和“尚学教育”。
“北海教育”是“山东北海教育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其成立于2005年,于2011年4月在天交所挂牌,从天交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其主营业务包括“全托、半托幼儿机构、双语中小学教育、国际化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尚学教育”是天津尚学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其前身天津尚学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10日,于2012年5月在天交所挂牌,从天交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其主营业务包括“小学、初中及高中课外辅导和升学辅导”。此外,天交所还披露了“尚学教育”的办学资质信息:“公司在2011年12月19日取得南开区教育局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教民112010470001011号],办学内容为培训、业余面授,举办者为天津尚学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月17日取得由天津市南开区民政局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津南民证字第010281号],名称为天津市南开区尚学教育培训学校,业务范围为培训机构。”
可见,“北海教育”及“尚学教育”作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抑或成为我国教育培训机构谋求上市打开了一条道路。
四、关于教育培训机构谋求国内上市实践的几点思考
目前,虽然没有民营教育培训机构在国内IPO上市挂牌,但是各民营教育培训机构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规避相应的法律风险,谋求国内上市。“拓维信息”作为上市公司,其IPO时主营业务不含教育培训,但通过设立合并子公司等运作,教育培训逐渐成为其主营业务之一,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算是教育培训机构曲线上市。然而随着相关政策逐渐清晰,“洪恩教育”IPO进程不断明朗化,暗示了教育培训行业国内上市存在可能,尽管存在着前述种种法律风险,但从另一角度而言,似乎也无法排除民营教育培训机构“闯关IPO”的可能,从监管者的角度而言将好的教育培训机构留在国内上市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此外,“挂牌地方OTC市场”成为地方民营教育培训机构踏上资本之路的第一站,“北海教育”和“尚学教育”在天交所的挂牌表明地方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已率先放宽民办教育机构挂牌限制,不排除此事件的示范效应将会影响到全国其他场外交易市场,甚至A股市场。
(一)提前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将成为首批获益者
规范化的经营运作是教育培训机构国内上市的基本前提。尽管“拓维信息”和“洪恩教育”等公司的实践有所不同,但都可看作我国教育培训机构谋求在国内上市的努力。这些公司通过规范化的经营运作,逐步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随着国内教育培训行业上市政策明朗化,提前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将成为首批获益者。
(二)亟需相关法律及政策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正确定位
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进步及相关改革只有经过法律的确认,才能变成行业发展规范,促进行业长久有序的发展。因此,对《教育法》等应进行适当修改,对公立教育、私立教育、营利性教育加以区别明确。只有明确教育培训机构营利的适当性及其企业属性,才是其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法律保证。
(三)应该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登记注册管理监督
部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业务内容模糊,各地审批登记程序有待完善,这些都将对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核准形成阻碍。因此,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等级注册管理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明确教育培训机构登记注册机构,加强工商税务部门对其经营监管,确保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政策法规得到落实相,切实做到各监管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无缝衔接。
(四)教育培训机构上市主体的价值取向应清晰正确
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特殊的上市主体,应有清晰正确的价值取向。事实上,教育培训机构不仅是教育培训产品的提供者,更是知识技能等无形产品的传播和输出机构。这些无形产品对于其受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清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理念有助于其得到社会认可获得融资便利。
参考文献
[1]陈杰.民办教育培训企业境外上市境内难的原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1(07).
[2]李伶,唐海花.我国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01).
[3]宣立虎.探析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上市之路[J].法制与社会,2011(28).
[4]兰君.我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0(35).
[5]周凤荣.对我国现行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的几点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04).
[6]高志国.民办学校营利与公益关系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篇3
论文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发展路径
在世界经济频繁波动的现代经济当中,教育培训,特别是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却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甚至在经济衰退侵袭很多行业的时候,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却出现了勃勃的成长生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行业的特殊属性,使得其与经济波动的周期有错时效应,各层人士对教育的需要是刚性需求。而且教育投资还是一项终身投资。二是因为教育培训业的反经济周期性。金融危机带来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兴产业以及新技术需要新的知识技能,危机还使得一些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劳动力市场上求人倍率继续下降,失去工作和准备就业的人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增加就业筹码,以便经济复苏后,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因此人们参加教育培训就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三是教育培训行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政治、社会和育人功能,政府在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危机形势下教育管理论文,对教育培训只能重视、不可轻视,必然通过加大投入和颁布各项支持性措施来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但是,面对巨大市场,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迅速膨胀和发展的同时,信誉、质量等问题也都暴露无余。为了对教育培训行业更好的实施监管,在赋予教育培训市场以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的同时,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市场准入制度就成为了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
一、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现状
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的发展是近二十年里面才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的。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管理的法律基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配套使用管理办法。全国各省市均出台有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审批、机构变更审批、机构终止审批、招生简章审批、招生收费审批、年度审核。整套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似,且审批的比重较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中所规定,各省、自辖市、自治区均出台了《关于换发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知》,2010正式启用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未取得新版办学许可证者,一律视为无证办学。无证办学均视为市场不准入。
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请。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二、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培训市场准入标准设置不合理
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培训机构从业范围重叠,培训行业机构过度饱和,形成恶性竞争。培训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必然导致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争,价格过低导致教育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就是培训市场混乱的根源。而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那些不符合办学条件无法取得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学校难以引资改善办学条件,也无力吸引优秀教师执教,进而造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随着公办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将更高,更难拿到许可证。如果设的门槛过高,多数学校都达不到要求时,门槛也就没了存在的必要。
(二)教育培训市场市场准入类别管理缺位
教育培训市场不仅完成了数量上的飞跃,而且还渐渐由点及面形成了涵盖各类教育培训方向的网络,如今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IT、语言、基础课程等几大类,艺术、职业技能、学位资格、婴儿教育、亲子教育等一些新奇的课程变得随处可见,几乎所有消费者能想到的培训项目都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传统的几大培训项目的课程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划分的越来越细。而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准入资质标准是针对学校特点设置的教育管理论文,并没有针对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教育培训机构具有的教学期短和授课灵活和教学内容市场化以及学生少、对场地要求不高,这些特点并没有被资质设置所体现。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真空的无标准可依的局面。因为没有具体的资质标准,资质审批中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就遭到了挑战。
(三)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审核程序过于复杂
教育培训机构出现问题,投诉者首先会找到资质审批单位。资质审批单位为了躲避相应责任,制定了极其苛刻的资质标准和极其繁杂的审批程序。教育培训机构为申请资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都在客观上增加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负担,忽视了培训市场培育的过程,不利于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做大做强,限制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展。
(四)审批部门多,管理部门少
目前,国内不同城市的培训机构,审批部门都有所差异,有的培训机构是教育部门审批的,有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还有工商部门审批的,这就导致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缺位,管理混乱。近几年由于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办学门槛高,这些教育辅导机构几乎都达不到办学所需条件,于是打起擦边球,都打着“教育咨询公司”的幌子,私下开展教育培训。
三、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的设计
(一)市场容量总量设计与控制
市场容量主要是指教育培训服务的需求量,市场预测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管理者制定正确的营销决策,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掌握新知识、教育产品、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能力,同时市场容量的测定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制定科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教育培训的市场容量是控制市场中培训机构数量的重要依据。各个地区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培训需求总量,综合考虑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存量,来确定一定时期之内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总量规模和准入的进度安排。
(二)市场资质标准科学设定
教育培训机构资质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教育培训机构本身有着很多自己的特点,这些独有的特点是其生存之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对于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有不同的资质标准。第一资质必须有详细的分类主要应参考以下几个因素: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规模。第二资质必须由教育部门统一发证,由专业评审委员会统一制定资质标准。第三资质必须是动态的必须和市场接轨做到与时俱进。
(三)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合理简化
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服务、一表受理、告知承诺、集中年检、网上协同审批等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联席审核制度,联席审核应该实行一次性集中告知、统一受理、集中办件、承诺办件、特事特办、先批后办。并实行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各牵头部门对协审部门有协调权、监督权,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审批制度建设。
(四)完善、明晰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主体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规定,经营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工商部门审批,国家应尽快出台盈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教育管理论文,制定具体的标准,同时明确教育培训机构教学业务的监管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审计、民政、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政府应明确教育培训市场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改变“多头管理,谁都不管”的局面,从严规范借教育咨询公司名义打“擦边球”从事教育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
而对于私人性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应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只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上发挥作用,严格规范其发展;政府部门及公立学校举办的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培训应与政府、学校脱钩,可以登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也可以并入其他培训机构;对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培训服务,应由市场和政府双边提供,培训服务消费者部分付费,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委托部分机构实施,由“政府调控价格”,按市场需求杠杆和公平竞争机制进行管理。同时为吸引更多更好机构加入培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应同时附以机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董秀华.专业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07:143-156.
[2]侯可文,李英.国有教育培训机构走出困境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05 (11):18-22.
[3]翟立新.印度IT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考察与研究[J]. 《江南论坛》. 2010(4):78-84.
[4]夏永林,俞驰,刘立.西安地区考研培训市场调查研究[J]. 技术创新管理. 2008:56-58.
[5姚永强.论公平视域下的教育垄断及其规制[J]. 教育与经济. 2008(2):12-15.
篇4
“80后”农民工发展现状
“80后”农民工又称新生代农民工,其间包括“大学生农民工”,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群体。三者混为一谈,他们出身农村、拥有知识、进入城市与进城打工的父兄汇流,又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是在城乡之间漂浮。背负着时代变迁、身份转换重负的这样一个人数越来越庞大的新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他们发自心底的呐喊与诉求,都是这个社会不该漠视,而必须认真倾听、严肃对待的。这不仅关乎社会的公平,更关乎国家的未来。2011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业已达10000万人[7]。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年10月9日《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报告称52%的就业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今天的流动大军“80后”正逐步成为主角。《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现状存在新问题。他们平均月收入1660元,仅在社会服务业高于其他农民工群体;家庭月生活消费支出为1441元,仍以基本的生存消费为主;每周工作至少6天,每天工作达10h,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具有脱离农村社保体系的倾向,又没有被纳入流入地保障体系。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
“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的构成
“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属于准公共产品,即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存,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外在利益性,可以为社会成员共同享受[8]。工应支付一定的费用。“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准公共产品的性质需要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企业和政府均应承担一部分培训消费成本。“80后”农民工是教育培训的主要受益者,其个人应为成本分担的主体之一。以“80后”农民工个人而言,他们仅是通过培训消费方式收益,这种教育培训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教育培训能够给“80后”农民工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相应地“80后”农民工分担一定的培训成本也在情理之中。企业最活跃的、最富有创新的是人力资本。聘用与培训“80后”农民工也应成为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的主体。教育投资的生产性表现在用于劳动力的投资,随着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应地可以承担较为复杂程度的工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9]。高层次、高素质的新生代农民工势必提高企业生产绩效,赢得企业良好的社会效益。除新生代农民工外,企业应是教育培训中主要的受益者。“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与国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近1亿“80后”农民工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他们的信仰、理想与追求关系着民族政治、文化及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政府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投资的主要动机在于“80后”农民工的社会认可程度、文化价值以及个人目标的追求以及适合满足社会或国家这些价值的公共需要。另外政府也有能力主导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政府财政收入从绝对量还是从相对量来看均远远高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也需要发挥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主导作用。因而无论从最终受益上还是从负担能力来考察,“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补偿的原则
关于“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投入研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投资主体的负担能力,即由全部从他们教育培训中收益的主体,按照其支付能力大小分担教育培训成本,本着能力兼顾的原则,承受能力强的主体加大投入力度,减轻能力较弱者少的投入。其间政府在教育培训成本投入中应起到主导作用。“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投入也应坚持收益均衡原则,即“谁收益,谁付款”。由受益者负担教育成本,符合人们一般认可的公平价值观念,支付的数额应该与受益者的多少成正比。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主要在于这种投资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即教育之经济收益在于受教育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现为效益的增长[10]。依据这种理论可以计算出培训的教育收益率,并以此确定每个社会主体应该负担培训成本的多少。收益率高者则成本负担比例应该相应提高,反之收益低者则成本负担比例也应相应降低。
罗尔斯[11]提出的“公平三原则”可以帮助更深刻地理解其涵义:(1)每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2)人获得的不均等待遇、其所获得的地位、职位、利益应该对所有人开放;(3)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属于弱势群体的教育,按照罗尔斯“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的公平原则,对处于不同地位者的利益就应该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在公平的原则下,对不同需求的群体所投入的资源,应体现出“不等”,使在社会经济背景下处于不利地位的“80后”农民工得到补偿文化经验不足的机会。为体现公平的理想,教育资源的分配应优先考虑物质条件上较为欠缺或处于文化贫乏环境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进行投资,从而降低培训的收费水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应该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效率反映的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80后”农民工来说,进行培训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在进行教育或培训选择时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终身观点的决策主体。他们在作决策时是会对近期的投资成本与未来的预期收益现值进行比较。从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看,因为文化程度偏低从而进行培训的投资回报期短,而培训成本较高,因而不利于个体做出进行培训的选择。
“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补偿机制构建
考察“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成本分担,应建立农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12]。(1)政府主导作用。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是开展“80后”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政府要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处理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教育培训机构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关系,克服那种政出多门、分散重复、效率低下的管理格局,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2)企业主体作用。政府应鼓励通过各种途径使企业担负培训“80后”农民工的责任。企业也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80后”农民工现状,制订中长期培训规划,确定年度培训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统筹规划,兼顾技能和素质培训并重,开展个性化培训;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引导培训与职业技能、素质培训三结合,全面提高“80后”农民工的综合素质;(3)“80后”农民工主动性。“80后”农民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思想概念,以少的投资获取最大收益,积极投入到教育培训中。#p#分页标题#e#
政府在逐步提高对“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比例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教育培训多元化投资。(1)健全财政拨款制度。政府财政部门下拨专项资金,用于“80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并统一支配使用,无论预算或拨款,都要增大资金使用的公平性、透明性和效益性,把“80后”农民工专项资金落实到实处;(2)完善成本补偿制度。“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的补偿存在着多种形式和渠道,例如政府拨款、企业投入培训经费、个人支出费用、社会捐赠等。“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培训具有鲜明的市场特性,其成本补偿的主要途径是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支出费用[13]。对于存在缴费困难个别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可以采用先培训后收费的形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协商,需要培训“80后”农民工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建立培训者个人档案,包括个人情况、务工记录、社会保险等资料,并将其应交纳的培训费逐月从用人企业所发工资中按一定比例扣除;(3)设置职业技能培训基金制度。政府协调企业与培训者个人建立健全“80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基金制度,从政策、制度方面保障他们的权益,可以将这种制度统一归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统筹实施[14]。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建立“80后”农民工个人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专项账户,办理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卡,他们可以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多寡及个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机构,从而保障他们教育培训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在建立成本绩效评价体系中,需要第三方机构(社会中介机构)介入,对责任人责权范围内的可控成本进行考核,划清责任,恰当地评价并奖励其业绩[15]。对于教育培训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核算方法。由第三方机构对“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进行审计,由培训机构根据审计确认的教育成本、社会评价、社会需求情况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成本比例确定收费标准,报教育和物价主管部门备案后,向社会公示。在教育培训中,政府应承担整个“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职责。包括监督检查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定情况、培训成本舞弊造乱收费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治理和惩处。
“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补偿落实离不开相关制度建设。近年来,国家制定与实施《国务院关于解决农规划的通知》([2003]79号)、国家安监总局228号《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工作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11号)等,明确、规范并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监督,进而从制度上保障“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补偿的有效实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专门的农民工职业教育法规,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因此国家也应制定《农民工教育投入法》,建立并完善“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的分担机制,保证“80后”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补偿政策的实施。
篇5
一、目标任务
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农机管理人员100人次;加强对从事农机鉴定、推广、监理、质量监管、教育培训工作等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农机技术人员365人次;加强对农机操作、维修、营销等实用人才的培训,计划培训农机操作、服务人员1500人次,其中新购机农民500人次以上。
二、培训内容
(一)强化管理人才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市局将对各县(区)农机管理站长、农机化重点产业示范县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中央“三农”工作方针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制度、农机化项目等。县(市)区以乡级以上农机管理人员为主实施培训,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履职能力。
(二)强化科技人才培训,提高技术支撑能力。一是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重点内容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以及其他农机化新技术。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管、安全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强化农机实用人才培训,提高作业服务能力。各县(市)区农机管理部门要在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重点季节举办培训活动,重点突出水稻、蔬菜、茶叶和水果四大重点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组织开展专项技术和农机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农机产品销售及三包服务知识等培训。组织新购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使用水平和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增收致富。
(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实用技能水平。一是重点培训既掌握农机又懂得农艺的机插秧操作手,力争培训并鉴定10人以上水稻机插秧操作中级工,确保全年水稻机插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加大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为农机售后维修网点建设做好基础性支撑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优化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是各级农机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体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需求。各县(市)区农机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农机化教育培训纳入重要日程,抓出成效,抓出亮点。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带动。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资金支持,福清、长乐要利用开展水稻、蔬菜重点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这一契机,强化项目带动,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以点带面,实现整村、整乡、整县推进。
(三)建立协作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充分利用好国家面向农民的培训政策和我市农业机械化重点产业推广示范项目,创造培训机会,提高培训效果。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采取现场演示、举办专题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农民机手参加培训学习。
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 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家庭稳定幸福的大局。从国家一直到基层企业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工作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强对作业人员基本安全知识、常识的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思想意识的教育,同时提出作业人员进行教育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一、原因分析
当今社会是科技化时代,各个行业蓬勃发展,各种技术也日新月异,一种产品可能很快就更新换代了,这样新标准和新规范也就相应出台,如不及时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教育,就很容易出现按传统习惯进行操作而发生伤亡事故。这就要在安全工作中严格现场管理。
(1)严格现场监控检查。
(2)严格查三违行为,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
(3)严格杜绝各类隐患。“严格不起来、执行不下去”的问题依然突出。在近些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同类事故特别多。这就说明一些人对事故的宣教、学习不细,对已经发生的同类事故麻痹大意、估算不清,没有认真细致的去对照查摆本企业、本单位的易发生的、极其相似的事故隐患。
(4)基础设施薄弱,有效制约安全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还与作业设备、装备、工艺的相对落后有关。由于受地理条件所限,很多边远企业采掘机械化几乎为零,基本上还停留在靠手挖、人担、车拖的生产水平上。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不够,欠帐较多,隐患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尤其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安全投入力度不足,安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安全管理水平较差,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偏低,致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有效制约了安全生产。
二、安全生产管理
2.1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
要想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安全环保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执法监管到位。要大力强化安全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职责的内容和要求,执行属地化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层层有责任,层层有人管,层层有执行。
2.2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安全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可能一劳永逸,要经常性的不断地进行。经过以前安全培训教育已经掌握了的安全技术与知识,如果不经常运用,可能会逐渐淡忘。这与人的记忆特性有关。
(1)加强班组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2)组织班组员工一同学习各类事故案例,从中吸取教训。
(3)在班组内开展安全比武练习和消防演练。
(4)在班组安全学习日中开展安全小知识竞赛,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思想教育是在“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常识教育”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教育。
2.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贵在责任落实,重在责任明晰。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职责不清、安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因此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安全管理的负责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府、企业乃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制度,深入细致的进行量化考核,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从而更有效构建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4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
要保证安全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必须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目前,很多企事业实行的安全费用提取政策、推行安全风险抵押制度、强化事故善后处理资金的保障、实行工伤保险制度等等,都是为安全生产不断增加企业安全资金投入力度的一种手段,从而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加强基层和基础性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这同样需要资金投入,各生产经营单位只有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不断注入资金活力,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才能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从而有效保证安全生产。
2.5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安全工作始终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治标不治本。因此,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要加大“治本”的力度。比如一些重要的、高危行业可以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增强安全防范的力度。以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火灾、石油天然气管线等为重点的一批高危行业,频频发生的事故,给我们一次次的敲响警钟: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迫在眉捷。安全管理重在过程,决定在细节。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尤其是安全管理部门,要坚决纠正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持续、深入的开展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日常管理中,尤其要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营建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牢根基。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要为造福社会、营造安全环境尽一把力,努力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人人自觉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抓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三、结束语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每个人必须全面理解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确保企、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COSO理论; 教育培训机构; 内部控制体系
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期,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促使大量的在职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新的案例式、研讨式、社会实践式、情景体验式教学已成为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机构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以资产保全和防范舞弊为主要目标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不适应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要求,急需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以应对各种挑战,确保实现战略目标,提高运营效率,化解财务及违规风险,使教育培训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发挥有效作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及政策指引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历了内部牵制、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要素结构、COSO理论和萨班斯法案五个阶段。目前,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多关注于对COSO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我国政府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引入了COSO理论的主要成果。
(一)COSO整体框架理论
1992年美国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法案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al)、风险管理(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信息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和监督(monitor)五个要素。强调全员参与的思想,重视内部控制的“责任”和“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与管理过程的融合。
(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引入了COSO理论
2008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并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管层、管理层及员工实施的旨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强调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环境、风险、控制过程、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2011年,财政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称: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各项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显然,我国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内部控制规范都引入了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
二、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
当前,教育培训机构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主要以防范舞弊和财产保全为目标,以财务收支控制、会计核算控制、资产保全控制为主要内容,多采用制度约束和流程规范、岗位牵制的方法。主要体现在:
(一)财务收支环节制度和流程的建设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建立收费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了对学员培训费收入环节的控制,防止收费人员对培训收入的挪用、隐瞒,确保教育培训机构的收入完整,也重视对日常培训活动支出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加强经济责任,建立了经费支出的审批制度,根据支出金额的大小,由各级管理层按相应权限审批后才能支付。在管理条件比较好的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实现了培训项目组式管理制度,实现了权责利的统一,节约了培训成本。这些制度和流程,都是针对财务收支环节的内部控制活动。
(二)会计核算和资金资产保全的监督及控制
会计核算尤其是培训成本的核算,是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加强对学员餐饮、住宿以及日常培训活动支出的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培训活动中各类支出的变动情况,使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层能够精确掌握培训活动的成本信息,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同时,也为了防止在日常管理和培训项目开发等活动中资金浪费和损失,加强对资金的核算和监督,及时、准确地反映管理和培训项目开发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建立了对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正常开展的教育培训设施、设备以及各类实物资产的保全性制度,如固定资产账务和实物管理相分离制度,定期清查盘点、领用和报废审批等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目标单一,要素不完善。单一目标的内部控制建设难以推动教育培训机构的长远快速发展,要素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目标单一
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以财产保全和防范舞弊为目的,集中于财务领域和资产管理方面,针对的是财务人员及财物资金的保管人员,目标过于单一,难以同企业及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一样,完成战略目标、运营效率目标、财务目标及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实现经济及社会效益。
1.缺乏总体战略目标的控制
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培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要通过总体战略和一系列的运营目标来实现。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缺乏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活动不能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终极使命。体现在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缺乏计划和目标,不能科学规划教学培训项目,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仅仅考虑当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分层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目标计划,更忽视了打造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终极使命,从而不能够合理分配教学培训资源,也不能将核心和优势培训资源集中于高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上,难以产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培训成果。
2.缺乏运营效率目标的控制
在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中,缺乏对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的考核和控制,尤其是新的研讨式、案例式、情景体验式、社会实践式教学存在方法不成熟、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也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缺乏对运营成果的控制,在日常培训活动中,对新型的培训模式,如现场体验、社会实践式教学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缺乏成熟的方法,使教育培训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培训成本的增长相比培训收入较快,运营成果不断降低。
3.缺乏财务信息及合规性目标的控制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财务信息失真和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如利用教育培训机构的设施和资源,从事旅游、休闲和度假等超出教育培训范围的活动,主要的财务收支业务发生在非教育培训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委托培训的单位,通过教育培训机构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额外福利,并从教育培训经费中开支。这些情况的存在,使教育培训机构为委托培训单位提供违规服务,并违规进行财务处理。
(二)内部控制要素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教育培训机构在内部控制要素方面也存在着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内部环境的建设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着眼于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活动开展等日常运营方面的工作,缺乏对内部环境的建设,体现在管理层缺乏创造培训价值的意识,也缺乏对培训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操守的培养,使教育培训师的素质和道德难以持续提高,难以满足培养优秀行业人才的需求,使部分教育培训机构难以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当前缺乏高端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原因。也有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上比较片面,注重对学员技能的培训,缺乏对学员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难以培养出行业高端的优秀人才。这些问题,都要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内部环境和文化建设,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内涵予以解决。
2.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素质参差不齐,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主要原因是在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形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训内容体系、培养能力素质过硬的培训师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创造教育培训价值、遵循教育培训行业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品牌影响力方面,缺乏必要的机制。这些是导致教育培训机构难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风险,应通过风险控制机制予以重点防范。
3.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只局限于对财务活动、资金和资产管理活动进行以制度约束和流程规范、岗位牵制为主要方法的内部控制,不能解决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教育培训项目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绩效目标和重大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问题。在教育培训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采购上,存在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使部分管理人员有机会利用漏洞谋求不正当利益;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的开发上,缺乏有力措施确保不偏离既定的内容和方向;在培训组织管理中,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一些工作中出现了扯皮、推诿和摩擦的现象,造成学员满意度的降低;在培训后勤服务保障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甚至个别舞弊的情况,使培训服务保障成本上升。
4.缺乏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目前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对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致使在参与外部市场竞争过程中难以取得优势。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信息反馈机制,使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按照既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进行的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缺乏信息反馈机制,无法通过学员了解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和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方面,缺乏信息反馈机制,对各项活动是否规范、有序开展无法及时了解。因此,难以监督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正常持续进行,对教育培训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识别,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四、基于COSO理论的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以目标设定为导向,要素完善为抓手,将战略、运营、财务和合规性目标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通过完善教育培训机构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反馈及监督五要素来实现。
(一)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目标设定的创新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目标设定,以确保实现战略和业务目标、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遵循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主要内容。
1.设定实现战略的内部控制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关系到教育培训创造行业价值,实现使命的首要目标。主要通过三方面目标的设定来实现:(1)建立战略目标管理体系。从科研开发、培训实施、服务保障、人才支持等各个方面,对教育培训机构实现核心培训理念的目标进行详细描述,并分解到管理和实施的各个模块。(2)建立阶段性教育培训规划目标。针对阶段目标,建立分层次、分重点的行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3)制定各个教育培训业务方面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的规划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使日常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创造培训价值,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展开。
2.设定提高运营效率的内部控制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以优质的培训内容、精细化的学员服务保障体系、较低的培训成本,吸引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人才参加在职培训,对教育培训机构本身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运营效率目标的设定包含以下方面:(1)设定培训质量考核目标体系,不断加强对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2)设定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对培训项目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的成本考核目标,尤其是对情景体验式、实践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成本考核,降低培训成本。
3.设定确保财务和业务活动遵循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目标
良好的财务秩序和遵循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也可以确保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等业务活动规范、健康开展。主要有以下内容:(1)制定遵循行业法规及政策的目标。遵循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行业规范和监管要求,按照管理部门许可的从业范围从事日常业务活动,按照许可的收支项目进行财务收支。(2)建立财务及合规性控制目标。在培训内容体系开发、培训机构建设、培训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财务收支,并规范招投标、重点项目采购及合同签订的程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经济业务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合规合法。
(二)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构建和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缺陷的完善,以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反馈与监督五个要素为主要内容,对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五个方面进行优化。
1.控制环境的构建和完善
控制环境的构建和完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完成:(1)抓培训理念的建设,树立教育培训创造价值的观念,树立打造行业优秀人才的意识。通过不断对内部教育培训师的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培养,使教育培训师拥有行业最优秀的技能、最先进的理念,并通过教育培训活动将这些技能和理念传输给学员,实现教育培训机构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加油站”的功能。(2)重视对管理员工职业能力素质和道德操守的培训、考核及奖惩,提高员工胜任能力和道德及诚信意识,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坚持标准,在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活动中坚持制度和规定。(3)通过优化培训内容结构,做到技能培训和职业操守、道德的培训并重,以先进的培训文化,在改善和重塑职业行为及行业风气中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教育培训机构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提高风险意识,尤其是对支撑长远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缺乏的风险要高度重视。(2)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培训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在对各类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列出所有影响教育培训机构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教育培训质量和运营成果的提高、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及遵循法律法规的潜在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动态监测。(3)建立教育培训机构风险追溯机制。将上述风险,从产生的后果、条件、特征及征兆倒推到产生的根源,采取补救措施消除隐患和堵塞漏洞,将产生风险的根源和诱因消除在萌芽状态。
3.健全控制活动和措施
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教育培训项目组织管理等活动中采购及合同、项目预算及财务、工程建设、后勤服务等具体业务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列举存在的漏洞和关键控制点,制定系统、详尽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主要有:(1)教育培训设施设备建设和采购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制度和程序控制措施,规范建设项目的申报、决策、实施等环节,尤其是重大采购项目,需要建立以制度规范、程序控制、岗位分离为主要措施的内部控制规范,确保在重大项目的招投标、重大合同的签订中有严格的制度、程序,并由不同的岗位实施。(2)教育培训内容开发上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目标责任控制、检查分析控制等措施,加强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活动的目标责任考核和检查分析,确保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的开发紧紧围绕实现教育培训机构核心培训理念的目标进行,对偏离目标的活动及时进行纠正。(3)培训组织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组织控制、授权审批等控制活动,使教育培训机构内部职能完善,在培训组织管理的日常事项中,责任清楚、权利明确,在非日常事项中也有合理的授权机制。
4.构建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对外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内部运行的最新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并通过信息管理职能部门及时收集和反馈给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外部信息反馈机制。收集、整理行业最新成果,反馈给教育培训研究部门,作为教育培训内容改革和更新的素材,及时将最新成果运用到教育培训内容中。(2)内部运行信息的反馈机制。通过建立战略目标信息管理系统、运营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管理系统,将教育培训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进行,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否提高,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是否高效、规范、有序开展等信息反馈给管理层。(3)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机制。通过对内外部信息的准确掌握,及时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正常持续进行,对教育培训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识别,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五、结束语
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新的研究,使各类在职教育培训机构从文化和制度安排上,摆脱传统内部控制意识的影响,不断与COSO所倡导的全员参与、过程融合的理念相趋近,推动教育培训机构更好发展,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S].1992.
篇8
关键词:培训市场;市场现状;教育;问题;分析
一、行业现状
(一)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预计到2020年学前适龄人口将超过1.2亿人,另外家长对于儿童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这都为儿童教育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80、90后成为家长,他们对于儿童教育的投入比例也更大,加上私人幼儿园费用的提高,预计2020年整体儿童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种种迹象都表明,儿童教育培训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政府财政支持
从国家颁布的政策来看,据财政部披露的2018年中央财政预算显示,2018年教育支出预算1,711.22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105.01亿元,增幅为6.5%。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整体政策对于儿童教育市场的利好态度。
(三)线上教育的普及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350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2727亿元,增长率达16%。线上教育因其便捷性及灵活性等优点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但因为技术手段及监管手段尚未成熟,线上教育市场远未饱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薄弱,发展无序。
随着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缺乏监管,造成市场内质量参差不齐。“大市场,小作坊”的现象异常突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只是在培训机构成立审批方面把关,而对其成立之后缺乏有效的干预与管理。所以没有广泛的行业规定,行业标准和自律机制也无从说起。各个机构各行其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标准权威。但他们并没有做到所谓的“标准”。没有长远的规划,也没有创建品牌的意识,只是一味的追求利益。
(二)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授课质量无法保证。
教育培训市场最重要的还是师资的力量。但许多培训机构并没有聘用专用教师,而是聘请兼职教师或在校的大学生,一些所谓的外教也是没有任何人任教资格。新闻报道中有不少这样的外教,有的甚至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可想而知授课质量也不会很好。然而,培训市场内对于师资也没有准确的规定,导致一些机构钻空子。这是影响培训市场发展的巨大阻碍。
(三)不正规机构普遍存在
教育培训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机构不正式、良莠不齐。根据调查,私人培训班在小区和学校周边普遍存在,主要包括作业辅导、美术培训、语数外科目辅导等业务。根据这些机构的师资配备来看,这些机构聘请的多是退休教师或者未毕业的大学生。从机构选址来看,这些机构是租用住房,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样的师资和环境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同质化严重
现在教育培训机构大多采取的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仍然是以分数提高作为培训的根本目标。而青少年在承受了学校的学业压力之后,在培训班仍然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当今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大量事实显示,高分低能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并不顺利。所以机构仍以分数提高作为培训目标是不可取的,不利于青少年日后的发展。
三、原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目前儿童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庞大,由于受众群体大,培训项目更加精细化,整个培训市场异常复杂。其次,监管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在颁布了《民促法》和各级法律规定之后,教育机构的发展趋于规范,但是大多数都是针对机构开办、经营等方面的规定,对于违反办学的机构的查处却没有明确的执行主体。这就使得该市场出现监管不善的尴尬局面。
(二)自身因素
教育培训机构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原因。机构内教师面对着来自学生家长的巨大压力,家长往往会将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情况全部归因于老师。但是机构教师不同于公办学校的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低于公办学校的教师,却承受着巨大的教学任务和指标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教育机构的发展。另外在机构的经营管理方面,机构自身也缺少自我监督的觉悟,大多数的审查和检查都流于形式的例行检查。
四、对策
(一)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发展。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是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文件。《意见》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的原则,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四项具体措施。
(二)做好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
人才是机构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机构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注意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教师常规管理水平、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以及合理安排教师待遇等措施,加强机构的人才管理。
(三)健全服务体系,提高顾客满意度
随着儿童培训市场的竞争加剧,培训机构的规范全面的教学和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机构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不仅可以维持原有生源,还可以不断吸引新生源,帮助机构快速扩展。提高服务水平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培训水平等措施,还可以对课前、课中、课后实行相应的评价机制,对于评价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篇9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平安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总结“十一五”平安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和区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主线,以省、市、区安监部门的工作要求为指导,以强化企业平安生产主体责任和强化平安生产工作责任意识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平安生产年”活动,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强化村(居)平安生产监管,全面推进平安生产村(居)建设企业平安生产规范化建设,确保“十二五”平安生产工作良好开局,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安保证。
二、目标任务
(一)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平安事故;确保不突破区政府的生产平安事故控制指标。
(二)夯实平安生产基层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辖区内道路交通平安监管责任制。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
深入经营单位或企业进行宣讲,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各村(居)及组成宣讲队。解疑释惑、破解难题,推动《通知》各项政策规定的全面贯彻实行。同时要充分发挥广播、板报的优势,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制定切实可靠的实施方案,2加强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执行力度。各村(居)及、企业要认真贯彻好、落实好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依据辖区特点和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规定落实执行到位。
切实加强对各类企业平安生产的监管和指导。各村(居)要对照国务院《通知》规定,3强化监管责任。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规定。对企业平安发展规划、平安生产责任制、平安投入和隐患治理、领导现场带班、班组平安建设等进行全面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严格改造平安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责任落实、基础扎实、投入到位、管理规范”企业平安生产保证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平安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二)强化平安生产源头管理
严格执行平安生产许可制度,1进一步完善落实平安生产市场准入制度。经强化源头治理。严格行业平安准入,严格把关,不具备平安条件的坚决不准投入生产和建设。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平安生产行政审批顺序,对不符合平安生产相关规范的企业,要依法停产整顿或吊销平安生产许可证。
大力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平安规范化建设,2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平安专项整治。非煤矿山要继续深入矿场平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专项检查和执法工作力度;烟花爆竹经营商户要实行准入制,执行好行业管理;道路交通要继续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尤其要认真整顿交通运输行业,健全和落实运输平安责任制。各村(居)要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跟踪督办、逐项整改销号。继续实行重大平安隐患公示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告重大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情况。
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村(居)之间平安生产信息沟通机制,3严厉打击平安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继续坚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平安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工商、司法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要严厉打击企业在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的非法违法行为,特别针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各类企业、作坊,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同时,各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行业特点制订平安检查规范,细化、量化平安检查内容、顺序和要求,记录检查和处理结果,建立健全平安监管档案,规范监督检查行为。
提升实质平安。根据《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企业平安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方法的通知》精神,4加大平安生产投入。进一步督促落实企业平安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平安生产风险抵押金等政策;加快淘汰落后或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积极引导、推广示范使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施设备,鼓励平安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平安技术支撑能力;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平安设施与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需依照批准的平安设施设计进行施工,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使用前,必需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平安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三)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配备人员,1提高平安监管水平。各村(居)要按区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设置机构。落实保证经费,明确监管责任,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落实。强化平安监管职能,不时提高监管效能。
危化品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2推进企业平安质量规范化建设和平安班组建设。要继续开展企业平安质量规范化建设活动。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在2013年底前达到平安生产规范化水平。逾期不达标的要依法停产整顿直到依法关闭。要继续推进平安班组建设,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员工平安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平安生产相互监督约束机制,不时提高企业一线从业人员预防生产平安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完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体系,1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各村(居)相关部门、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生产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镇、村(居)平安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互联共通,做到信息传送及时、指挥协调有力。
加大救援装备投入,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平安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各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平安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鼓励、引导生产经营单位或重点行业单独或合建专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五)强化职业平安健康工作
镇安委会在区安监局指导下是全镇的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主体,根据《国空安监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平安健康监管工作的通知》及平安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各村(居)企业是职业健康监管的责任主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职业卫生平安许可、职业健康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生产企业要积极失真职业卫生平安许可、职业危害申报和作业场所危害监督检查制度,对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要设置或指定职业平安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兼)职专业管理人员,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生产环境。
(六)强化平安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进一步提高平安生产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落实培训责任,1加强平安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创新平安生产教育培训。强化企业职工和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和平安监管监察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平安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区平安专家组的作用,为促进平安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以强化企业平安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2加强平安宣传工作。以深入贯彻国务院《通知》为中心。加大“平安生产年”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平安生产教育“五进”活动,着力提高从业人员平安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以“平安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组织开展好2011年“全国平安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加强平安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平安文化示范企业、平安诚信企业、平安村(居)平安文化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
篇10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体要求,我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管控相关问题对***2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科尔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主要方式
主要通过现场查阅资料及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座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企业是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生产经营单位都具备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2、企业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两家生产经营单位均按照国家要求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作业人员培训情况。****、****均对入厂员工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了一人一档。且每年均对厂内员工进行了再培训再教育。
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通过抽查部分特种作业人员证件,两家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未发现不持证或证件过期的情况。
5、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两家生产经营单位均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进行了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两家生产经营单位均进行了整改,整改有记录,实现的闭环管理。
6、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设立情况。两家生产经营单位均按照国家、自治区的相关要求设立、提取了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了安全生产费用台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使用。
三、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欠缺。两家生产经营单位均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但是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制度、规程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员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按照要求作业凭经验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2、安全培训教育档案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安全教育培训记录不完善,存在代签字、学时标注不明确、课件缺失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健全。
3、隐患排查不全面。在企业隐患排查检查过程中,存在监管盲点,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及时发现隐患问题,需要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四、建议和对策
1、加强监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进一步细化相关内容,保证制度、规程的可操作性,避免“拿来主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教育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