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治理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财务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银行债权治理; 现状; 建议
财务治理作为一种规范、完善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组织和契约机制,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结构、机制和行为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财务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性。公司的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子系统,从属并取决于公司治理的根本性质。另外,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机制和行为对公司治理起较大的反作用,证券市场出现的许多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大都表现为财务治理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治理效率上,而对债权人治理则分析得不够,尤其在银行债权财务治理上。
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体系。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资料显示,在其抽样调查的4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29家国有小型企业中,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1.1%,在总负债中,银行借款占74.4%。鉴于此,笔者围绕银行债权参与公司财务治理进行理论分析,并据其现状提出建议。
一、银行债权财务治理的理论分析
(一)银行债权本身具有激励与约束机理
根据成本理论,经理人在公司经营活动中有追求额外消费的积极性,从而会给企业带来价值损失。詹森认为,企业债务的增加,将减少经理人所控制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而抑制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即经理人必须考虑债务到期时,公司是否组织有足够现金和其他易变现资产偿还债务,否则就会面临诉讼或破产。但是,如果债务比例提高,资产替代效应,往往会诱使股东和经理人倾向选择风险更高的投资项目。这是因为,如果利用该债务资金投资所产生的资金报酬率远远大于利息率,该投资产生的收益大部分会归于股东和经理人所有,即使投资失败,风险也将由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共同承担。由于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所以股东和经理人有投资高风险项目的冲动。如何协调银行债权资金在企业中减少经理人额外消费和抑制股东、经理人投资高风险项目冲动的平衡关系,这就是银行债权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根本所在。
(二)银行债权具有“相机控制”机理
在现实中,由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合约的不完全性,即使合同收入也可能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加大了这种可能性。为防止股东、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在特定状态出现后,让作为合同收益人的“利益相关者”有一定的控制权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因此,“股东是企业所有者”只是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同收益有保障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当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同收益无法保障时,一个有效的产权安排是把企业的控制权从股东手中转移到利益相关者手中。也就是说,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应该是一个状态依存所有权,即在不同状态下,企业为不同利益相关者所有。一种最常见的状态依存控制权表现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转移:在正常状态下,企业由股东所有;在破产状态下,企业由债权人所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债权人“相机控制”。这里所谈的“相机控制”是一种控制权的转移,它并不排除债权人对公司日常财务活动的直接了解和参与,甚至于可以借助某一内部组织(如董事会、监事会等)了解公司财务活动、参与公司财务决策或施加一定的财务影响。因为当企业滑入破产状态时,已是“亡羊”了,俗话说得好:“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套用该俗语就是“相机控制,为时已晚”。所以,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是对“相机控制”的一种完善。
(三)银行债权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较之非银行债权人(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其优势体现在:第一,银行作为债权人,具有较强的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主动性。这是因为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与资金的完整性。第二,银行作为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成本低。由于债权债务契约的联结,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银行可以从其资金结算账户中获取独特信息,从而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第三,银行作为债权人,监督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能力强。银行具有非银行债权人所无法比拟的专业、技术、经验等方面的独特的财务能力。这些优势为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提供了可能。
二、银行债权财务治理的现状
(一)银行――最大债权人的监控弱化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资金由国家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以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越来越依靠银行贷款,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升高。全国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1980年仅为18.7%,1990年上升到58.4%,1998年高达64.4%。虽然我国企业直接融资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企业融资新增额中,间接融资主导仍是我国企业融资最显著的特征。
理论上,银行信贷资金对企业有硬约束和软约束之分。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信贷资金对国有企业的约束是软的,表现在:第一,银行贷款发放的独立性仍然不够;第二,银行对贷款人的监控十分薄弱;第三,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中缺乏代表;第四,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虽然国家为解决国有企业不良负债问题推出多种政策措施,但总体上效果不佳。
(二)破产法规不完善,破产机制非市场化
破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机制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已实施了20年,对于企业破产清算等相关法律条款已不够完善,司法实践更加薄弱,对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时并不能取得控制权,债权人的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尤其是抵押、清偿和破产等环节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执法力度不强。加之在我国的破产实践中,出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不少股东、地方政府等不希望企业破产的现象,这种非市场化的企业存续,导致了债权人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尤其是最大债权人的银行更是如此,形成不少的呆坏账,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存在极大的浪费。
三、银行债权财务治理的建议
根据不完全合同理论,在实际的交易中,制定执行的合同却往往都不是完全的,需要经常修正和再谈判。这也就是说,实际达成的合同:一是不能够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都包括;二是不能够将在所有这些事件出现时缔约人必须采取行动、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责任都涵盖;三是不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在有限条款中将这些内容描述得无遗漏;四是不能够通过第三者(如法院)来将这些全部条款执行得包罗无遗。因此,合同总是有遗漏和缺口的,总有模棱两可和歧义之处的,总是需要不断加以协商和修正的。
银行债权人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同样也是一个不完全合同,债权债务合同是对未来承诺的交换,而这承诺从作出到兑现又是经历时间的,在未来的(相对于订立合同的时间而言)时间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风险和不完全信息,只有银行债权人积极参与到企业日常的财务活动中,利用其自身的监督优势,密切关注企业动态,随时采取相应措施参与到公司的财务治理中,才能有效保障其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银行债权人如何参与到公司的日常财务活动中,笔者有三条思路可供参考:
(一)银行债权人以外部董事身份进入董事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债权人也是企业的所有者。那么,银行以外部董事身份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与企业建立主动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共同决策来最大限度地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银行债权人以外部董事身份进入董事会不是说要去左右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财务决策,而只是通过这一手段弥补银行处于企业外部的信息不充分这一缺陷,便于银行根据所了解、掌握的信息及时采取保全资金的措施。
(二)银行债权人以“外部监事”身份进入监事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之规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的公司职工代表,其职权有: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等。不难看出,在这些职权中涉及到诸多影响财务治理的因素。如果银行债权人能借助监事会这一公司内部组织行使上述职权,参与到公司的财务治理当中去,无疑为其权益的维护与保障增加了砝码。
(三)银行债权人以独立董事身份进入审计委员会
根据2002年1月9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之规定,上市公司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由独立董事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的审计委员会,其职责为: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从法规上被赋予行使公司会计、审计事务的监督职权并嵌入公司的财务治理系统中。那么,银行债权人以独立董事身份进入审计委员会,实际上也就作为一份子被嵌入到公司的财务治理系统中了,审计委员会治理效能的发挥为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提供了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 林钟高,王锴,章铁生.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 韩博印.债权融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1).
[3] 沈红波.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弱化及其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0).
[4] 王映美,王萌.从相机治理视角谈债权人权益保护[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5] 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 郭斌.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理论综述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05(3).
[8] 张双才.企业财务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9] 叶向阳.公司治理:基于债权融资视角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4(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财务治理;财权分配;股权分置
在公司制以前的企业形式中,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基本上是统一的,出资人承担无限责任。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原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和财务管理要求,不能满足股东、债权人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划分及利益要求,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应运而生,对财权的划分进行制度规范。目前,上市公司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主要是因为财权分配而产生的。
一、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问题
1.公司组织机构不完善或不能发挥应有职能。
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形式的最佳体现,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组织结构。《公司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主要目的就是使其能够互相制约与监督。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或设置完善但部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这就使、损害股东和企业利益事情的发生成为可能。
2.控股股东专权,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国有企业改组实行公司制后,公司也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但实际上国有股一般都控股51%以上,占绝对控制地位。根据我国公司法律制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聘任经理人员,由于股东按其出资额比例具有的表决权,监事会、董事会的意见,实际上成了大股东的意见,经理的人选实际是国有股股东的人选。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公司里,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情况。而正在迅速发展的私营上市企业,由于大多是家族企业,家族控股一般占到公司股本的60%到70%以上,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
3.债权人权益时常遭到损害。
债权人分享一定的财务治理权源于保障债权人资金安全的需要,特别是当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对某个企业的贷款数额大、期限长、流动性差,或进行连续贷款,以至于该企业的经营非常依赖于该债权人时,债权人就会要求一定的财务治理权。上市公司滥用公司法人资格侵害债权人权益的表现主要有:公司设立上市公司时股东出资不实或不充分;股东抽逃出资或通过其他方式榨取公司财产;“脱壳经营”等。
4.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随着公司的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接收所有者的委托对公司进行管理,并接收所有者给予的报酬。由于委托人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受托人在实现股东目标的时候希望自身利益应首先得到满足,在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务治理中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在上市公司中之所以出现上面几种比较典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财权配置不当所致。
财务治理权是对公司资金进行计划、调配、使用、监督和控制的权力,主要包括财务收支管理权、财务剩余索取权和财务监督权,而财务治理是一种财权在企业有关掌管方之间划分的制度规范。在所有者和接受委托的经营者之间,各方如何划分财权则依据谁对财产最终承担责任而定。但是,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各自拥有多少剩余索取权,不同层次的财务监督者或监督机构各自掌管何种和多少监督权,事先必须用明确的契约或制度来规范。
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对上市公司财权在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具体财务管理人员中的分配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具体如下:第一、股东大会(即所有者)拥有公司财产所有权,因而,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它行使着公司财产所有者的全部权利。股东大会在公司拥有的财权主要包括出资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财产索取权,对公司重大财务战略决策权等。第二、董事会在股东大会闭幕期间,代表股东行使财权,同时它对公司的经营进行指导。第三、监事会代表所有股东行使财务监督权。监事会接受委托,对所有者财权进行监督,代表所有股东对上市公司财产行使财务监督权,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第四、经营者层的财权,主要是行使公司法人财产的经营权中包括董事会授权的公司重大财务问题执行权。经营者层除了全面掌管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表现在财权的配置上。而财务经理以及其他具体财务管理人员,由经营者授权后具体行使日常财务活动的执行权和控制权。他们负责具体的财务事项和业务的处理,仅有岗位职责范围内的执行权和授权范围内的控制权。
上市公司的财权经过明确的分配后,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再辅之以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每一环节都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责任中心。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我们讨论的四种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有章不循,循而不正。不能使监督主体与决策主体有效分离,监督主体与执行主体相互串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三、解决办法
1.建立明晰的公司产权制度
上市公司必须根据公司法律制度和财务治理理论的要求,设置完备的组织机构,并在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间合理分配财权,实现委托有效,清晰,执行合理,监督有力的公司运行机制。
国有资产必须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实质性分离。国家必须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保障国家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落实企业经营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旨在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监督机构的职责、企业的权利和责任,理顺企业财产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和企业经营的相互关系。该机构受托实施国有资本的运作管理,对同级政府负责,接受政府的审计监督,对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承担法律责任。其操作难点在于增加了环节,延长了链,会有新的风险产生。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彻底实行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切实解决国有资本所有者虚位的问题。明晰的产权关系除了将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经营权相区别之外,它还要求实现产权结构的合理化,以及要界定清晰的具有独立或相时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即财务主体。
2.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首先,应当完善相关法律规法体系。我国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已经对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做出了更详细有效的规定,这使中小股东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有了更多的法律依据。新法规定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且监事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有限公司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股份公司连续九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股份公司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两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原公司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按照这种投票制度,股东在选举董事时拥有的表决权总数,等于其所持有的股份数与待选人数的乘积。投票时,股东可以将其表决权集中投给一个或几个候选人,通过这种局部集中的投票方法,能够使中小股东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监事,避免大股东垄断全部董事、监事的选任,增强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
其次,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目的是解决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为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从而保护投资者长远利益。在上市公司股改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大多采用送股或缩股的方式,这将使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股权结构分散化。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市场上存在的一切问题如大股东恶意圈钱、大股东肆意挪用巨额资金等都会迎刃而解。管理层和大股东将会致力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上市公司的发展障碍会完全消除,步入良性发展趋势。
其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中小股东作为股东之一,首先应享有基本的公平剩余索取权和参与控制权;其次作为外部股东,在控制权的参与方式上一般为知情权、监督权和重大事件的参与决策权。中小股东作为弱势群体不仅应通过了解自身的权益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还应当充分借助社会外部力量,利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制度防止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即使在合法权益被侵犯之后,也可通过向行政机关请求救助或者向法院提出诉讼。
3.重视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银行实行了“拨改贷”的政策,债务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债权人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只能到期收本得息,这就使银行对贷款企业的约束和限制力较弱,这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从现实来看,我国目前允许银行向部分企业投入股权资本,这样银行就可以同其他股东具有平等的财权。另外也可采取在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中吸纳银行等债权人代表的办法,对经营者进行事中监控,防止企业以改组、破产等方式逃离高额债务,以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建立合理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建立合理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公司可以到市场上选择经营管理者。这样就强化了人才竞争机制,能够找到懂管理有能力的经营者,同时也强化了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其次,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允许经营者持有公司股份,使经营者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在全球排名前500家大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采用了股票期权制度。这种激励制度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所得与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的资本升值及广大股东的利益得以很好地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管人员经营管理的能动性,更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素质。其三,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重视对经营者的事业型激励。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实现个人价值的心理需求是多方面的,物质激励的要求将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因此,应加强对经营者非物质激励,如:职位升迁,终身雇佣,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等。这种综合性和社会性的激励机制,对经营者更容易保持长期激励的效应。其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内部控制。企业选定一些必要的指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对公司经营管理者定期进行考核,强化其经营意识。同时,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岗位间的相互牵制和约束。激励和约束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效的约束是激励作用完全发挥的前提条件,没有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激励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
参考文献:
[1]王继仓,程国辉.生产力研究.山西:,2005.
[2]熊蓉佳.美日企业财务治理的比较和启示.财会月刊.2004.
篇3
关键词:财务治理结构 财权配置 资本结构 激励约束
一.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认识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而这些权能如何配置正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且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最终从两个方面影响公司治理:首先是形成一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影响;其次是形成特定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从结构上影响。
三.建立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一)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一般说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财务治理结构就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以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最终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简言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权、责、利。在这三个要素中,财权的配置是前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在公司的权利结构中,财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变加以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因此,以财权配置为核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是抓住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纲”。这种治理思想的优点有:(1)可以加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财权的涉及面最为广泛,大到重要投资、小到日常收支都受其影响。因此,以财权配置为中心构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控制力和控制范围,减少失控区域。(2)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败德行为的发生。人败德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谋取私人利益,这种利益集中体现在财务利益上。而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通过财权的恰当配置和约束机制的设立,堵塞资金漏洞,防止利益流失,从而有效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3)反映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本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有关公司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这种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公司财务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从总体上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关财权的合约安排,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二)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只有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资本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高低,股东和债权人如何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研究资本结构在企业财务治理中作用的关键。因此说,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三)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关系,他们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依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人员分工协作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如下表:
财务决策层次 财务治理主体 财务决策内容
所有者财务 所有者,股东(大)会
经营者财务 董事长,总经理
财务经理财务 财务经理,财务人员 ①决定经营方针与投资计划②选举董事③批准企业财务预决算④决议公司清算、分立、合并
①具体财务战略②合理的组织③有效的控制批准预算④动态协调⑤聘任或解聘财务经理
①拟定各种计划②具体日常财务决策③财务分析与报告④实施财务预测
此外,还需专设监事会,对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的活动进行监督。监督权不只是配给监事会,另外还包括委托关系链中上层对下层的监督权,这些监督权的分布是: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权,董事会对财务经理的监督权等,即对某一财务决策层人员来说,既要接受上一层级的监督,又要接受监事会的专门监督。 (四)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财务治理结构实现的重要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由于股东、董事、经理各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于是就产生了经理人员运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偷懒”和谋取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欺诈”和“偷窃”现象。因此,经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所签定的合约必然是一份不完全合约,不完全合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匹配的机制,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按照现代委托—理论研究的结果,通过实行对“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具体实施措施如经理人员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对经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从而激励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价值也就越大。当然,激励机制离不开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资本市场,而其作用的发挥则有赖于财务治理结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其次,建立相应的财务约束机制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财务经理人员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①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透明公开的经理人市场,信息披露透明真实的资本市场,有约束力惩罚措施的接管市场,公平竞争的产品市场等,用以加强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约束,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经理层财务行为的短期化等。②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③培养财务经理人员的责任观,强化对财务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栋,杨淑娥.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j].会计研究,2005,(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3]林钟高,叶德刚.财务治理结构:框架、核心与实现路径[j].财务与会计,2003,(4)
[4]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5)
[5]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
篇4
【摘要】上市公司利润率的下降导致了股价的低迷,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理层的利益,且也有可能引发公司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因此,上市公司、分析师等相关的单位就串通一气、财务造假,通过粉饰盈利欺骗投资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日益严重,甚至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逐渐造成了金融危机。另外,财务舞弊不断地蔓延,打击了投资者投资的信心,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而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缺乏健全、完善、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
【关键词】上市公司 舞弊治理 财务报表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表现形式概述
财务舞弊指的是财务人员为了取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用欺骗性的手段谎报实质性的财务事实,因而财务舞弊手段层出不穷。
(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舞弊
因为同一个交易或者事项常常有不同的会计处理办法,再加上我国具体的会计准则尚未涉及企业核算的具体事项,所以,很多上市公司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不同方法来选择与变更操控利润,以此来掩盖公司的业绩。
(二)利用股权投资核算舞弊
企业会计准则指出,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的投资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比如出现重大影响之时,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是有不重大的影响则要采用成本法。然而,诸多的上市公司就利用这两种办法做假,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应该用权益法核算的也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应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了成本法核算。
(三)利用借款费用的核算舞弊
一般来说,专项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和手续费,在筹建期间所发生的和长期资产购置相关的费用,能够予以资本化,并计入到这些长期资产成本中,等到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直接计入到当期损益中。但是,很多的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调节利润。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
(一)健全完善会计准则,不断提高会计的透明度
在准则制定前,要向社会公众公开较多的已有相关知识,特别是借鉴世界各地和国际准则委员会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使得广大的公众从实际出发,理解会计准则和其相关的利益关系。且在制定的过程当中,要进一步扩大并征求公众意见的对象与范围,特别使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和利益相关人,以建立公开的、制度化的征求意见相关体制,以增加准则制定过程的透明化,且在实施后,要对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和调查,密切关注新准则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影响,还有了解准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好地促进全员参与会计准则制定。因此,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当中,要规定出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且反映要准确、真实、全面,以此来实现会计透明度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规范的会计体系
第一,公司制度方面,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速度。明晰产权,理顺各方利益的关系,建立健全以公共产权作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且形成较为完善的权力制约的机制。与此同时,健全委托―的合约,强化委托合作的关系,通过加强对委托人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委托人的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还要加强对中间委托人的监管和激励,提高委托人监督的动力;缩短委托链,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实现真正政企分开与政资分开。最后,通过规范关系、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司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与审计制度,加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逐渐实现企业家的职业化。
第二,完善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会计制度指的是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完善合理的会计制度要能够充分地兼顾到各方的利益,成为博弈双方的自愿执行有约束力的社会约束。任何人想通过违反会计制度取得任何好处,必须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的惩罚,因为这是得不偿失的。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迁,新经济情况和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急需更新。因为新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与不完善的地方,这就给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留了空间。
(三)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督
1.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体系
依靠外部监督来实现信息透明,这不能立即实现,首先要有一个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当前,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其必须要与其他层次监管主体进行有机结合,以组成一个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三方的、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结构,以防止舞弊的发生。
2.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应该要求上市公司采取强制性的变更制度,也就是对同一个审计单位仅仅是允许聘任一定的时期并及时更换,也要必须披露更换的原因,未经相关部门的审核同意不得进行更换。
(二)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1.优化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基础,健全建立合理股权结构,能够解决上市公司中的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利益的不一致,有效平衡信息的分布,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从而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在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来的,内部人的控制比较严重,因此,应该降低国有股的比重,构造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且增加了其流动性,能够避免股东大会专权的局面,以避免经营权和所有权的两权不分。
2.加强公司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是对其他的内部控制的一个再控制,也是公司管理层监督控制政策与程序有效性的保证。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审核财务会计资料与资产运用有效性的职责,且为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提供了建设性意见。所以,公司应该设内部的审计部门,并由审计委员会来负责,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由审计委员会进行任命,且要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公司的高层人员不能够直接进行财务报表编报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对策建议的效果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且我们坚信,只要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治理,它所带来的收益最终将超过最初付出的代价。
参考文献:
篇5
1.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虽然金融控股公司在众多业务的经营过程中存在有降低交易成本以及规模效应等优势,但其也存在一定的财务弊端,一旦其中的某个子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其他子公司也很容易受传递而产生财务风险,因而在公司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具备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是极其必要的。但是就当前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情况而言,一方面其对于混业经营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欠缺合理性,为金融控股公司及各子公司的财务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多风险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各子公司缺乏完备的财务风险信息反馈机制和风险“防火墙”控制机制,极易导致控股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相互传染和传递财务风险,不利于金融控股机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建立。
2.混业经营财务监管缺失有效控制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首先就要对公司运营各环节的真实数据进行准确把握,但是就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大都具备极为复杂的运营结构,而且并没有将较多的信息和数据公之于众,这就导致不少金融控股机构的下属子公司处于监管空白,传递到总部的各财务信息也存在着极严重的不对称现象。混业经营财务监管工作的缺失导致金融机构高层无法对财务危机的形成原理做出正确判断,也就无法确保决策的科学准确性,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监控工作失去现实意义。
3.财务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并没有普遍形成对于公司高管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造成不少财务风险问题产生于指缝中。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组织结构从上到下层层、层层委托,在自身监督约束条件不明确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国有股份较多的金融控股机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的缺失极易导致一些高管责任心较为淡薄,不利于金融控股公司的日常财务决策,也加大了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工作在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完善策略
针对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于财务治理方面的结构失衡、风险管控不到位、监管缺失以及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四方面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满足《新国九条》中“拓展资本市场广度深度”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的要求,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工作在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完善策略展开分析:
1.优化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为防范来自于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各子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对其财务治理结构进行优化是金融控股公司所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之一。从财务风险的作用机制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越高度集中,其公司就会面临越大的财务风险;而公司的独立性越强、董事会规模越大,或者公司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越到位,公司就会面临越小的财务风险。因而,降低公司多元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公司应不断优化其财务治理结构,建立行之有效的董事会机构,最大限度减少危机源自于公司内部的现象。此外,金融控股公司还应致力于各子公司内部管理的加强以及系统治理整体性的提高,增进子公司同母公司之间关系与功能的明确程度,构建整体治理链条,不断完善集团组织结构,这样才能长久保持金融控股机构对下属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失衡现象的出现,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财务管控水平的提升。
2.强化财务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构建金融机构内部安全网,完善子母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设,使之形成利于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现阶段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迫切需要构建符合其自身实际状况的财务危机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对多元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应在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管控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独立性,同时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同公司各级组织结构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建立并且维持一个管理有序、高效统一、令行禁止的财务风险管控组织体系。此外,金融控股公司还应从公司的财务控制目标、信息沟通机制、控股手段、风险识别以及内部控制环境等各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样才能够不断强化其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保障公司多元化经营活动的开展。
3.加强信息披露,保障组织协调由于金融创新活动的出现以及金融控股公司交叉经营各项金融业务,这就极易导致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的累积和监管空白。因而,为增加金融控股公司资本运作的透明度、提高金融行业信息披露动力、降低公司的信息成本以及满足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金融机构有必要加强信息披露力度,不断对自身的信息披露机制加以完善,减少公司财务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而且金融控股机构还应做好机构协调工作,保障各组织的协调运营,防止各子公司以及字母公司之间形成利益冲突,这样才能够从信息监管的角度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危机发生几率,提高其财务治理水平和能力。
4.完善财务约束机制,防范风险传递对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应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完善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实现收益与责任的相匹配,以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出现。(2)建立长期化、全面化的激励措施,以维护职工的工作激情与动力。(3)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对于高管人员的考核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防止由于高管人员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此外,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风险具备叠加性,无疑也就增加了金融机构系统风险,因而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及下属各子公司都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防火墙”:(1)明确各子母公司业务范围。(2)限制资金运作范围。(3)规范高管兼职行为。通过这些手段和策略才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在金融机构中的传递,同时也利于金融机构财务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公司 财务报表 粉饰 治理
引言
公司财务报表经常会增添一些粉饰,这些粉饰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倘若我们在公司会计报表中增添粉饰的话,就会导致公司的财务信息不符合公司财务实际情况的现象发生,这样就会给公司财务报表的管理和使用人员带来一些麻烦,他们按照公司财务报表去判断公司财务状况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决策和判断,同时它也会导致政府监管部门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和防范。
一、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目的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目的有很多,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为了公司的绩效考核而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企业在对经营业绩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经常会以公司的财务指标为基础,企业高层经常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去思考企业的扭亏或利润的完成情况、关于企业的其他一些利润率或投资回报率等都是经营业绩考核的指标,公司高层在对所有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地位或者获得更多的奖金福利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一定的包装或者粉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为了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是财务报表粉饰的常见动机之一。
其次:为了逃避或减少税收而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企业经营获利后要向国家税收部门缴纳一定的税费,税费的高低和公司的获利情况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国家税收,或者为了做到偷税、漏税、推迟甚至减少纳税而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有些国企或者上市公司,为了某些证明自己盈利能力的目的,也对公司的报表进行粉饰,他们是故意夸大公司的盈利能力,多交些税收,这样就对公司的利润进行了虚构,从而达到了自己下一步的资金筹措和股价操纵的目的。
再次:为了发行股票而故意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有首发股和配发股,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后企业要实现三年的连续盈利,同时公司的业绩要表现良好,这样才能够顺利通过证监会的审批。这样为了更多地去募集资金提高自身股票发行的价格,企业就会不自觉地对自身的财务报表进行一定的粉饰,这样就能够塑造企业业绩良好的形象,如果企业想要进行配股,也有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情况,因为配股要求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好多上市公司就死抱百分之十的目标对股票进行配送。
最后:为了获得银行的商业信用或者获取银行的信贷而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往往需要获得银行的贷款,要想获得银行的贷款,企业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信用,否则就不能再次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所以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银行自身处于风险因素考虑,往往会对自身进行自我保护,他们喜欢把资金贷给一些实力雄厚,并且经营获利状况较好的企业,这样企业为了证实自身实力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就对自身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二、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和识别方法
公司财务报表的常见粉饰方法有三种:
第一:利用资产重组对利润进行调节。好多企业为了扭亏为盈,往往对自身的资产进行重组,资产重组本身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完成企业的战略转移目的,但是在目前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下,许多企业滥用资产重组,资产重组已经不是过去人们心中的资产重组的概念了,一提到资产重组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个词汇“做假账”,因此好多企业利用资产重组的借口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第二:利用虚拟的资产挂账对利润进行调节。虚拟的资产就是并非企业真实的资产,但是这些资产却被企业利用财务报表粉饰了进去。
第三:通过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在我国好多的产权交易市场还欠发达,在股权投资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会计规范,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企业或公司利用股权对利润进行调节的情况。甚至有些企业利用成本法或者权益法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第一:现金流量分析法。对于一些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是一些不可靠的利润,我们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净流量和企业的净利润做些对比,经过对比我们可以确认企业是否存在财务报表粉饰现象,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其财务报表存在粉饰现象。
第二:关联交易剔除法。企业的利润和收入绝大多数来源于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其他企业,因此在公司财务报表中肯定会存在有与其相关的一些交易的定价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其中的交易是否等价来对其报表进行是否存在粉饰的分析,通过把一些上市公司和其母公司合并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利润总额低于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许多,那么我们就能判定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有粉饰现象。
第三:异常利润剔除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把企业利润总额中的其他业务利润进行剔除,这些剔除的利润包括企业的投资收益、营业收入和企业的补贴收入等,通过剔除以后来关切企业的利润将能够发现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有一些粉饰现象。
三、治理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一些方法
第一:建立长期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使经理层收益和企业的长期业绩挂钩,让企业精力层把精力转向关注企业经营方面来代替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动机。
第二:对企业经理层开展诚实守信教育。诚信守则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基础。制度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实践,只有靠加强道德建设,才能规范制度。
第三:加强外部监管,提高造假成本。有效的监管制度对制止财务报表粉饰是有效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唐宁.会计报表和分析事物[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篇7
财务治理起源于公司治理。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达到了狂热。1992年,英国Cadbury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更是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我国学者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财务治理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伍中信(2001)冯巧根(2002)杨淑娥(2002)林钟高(2002)等人对财务治理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衣龙新(2004)油晓峰(2008)的博士论文专门研究了财务治理理论。秦国华(2011)指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核心能力。张晓雁(2011)运用希金斯SGR模型分析得出上市公司未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际增长速度过快,一定程度上过度消耗了企业财务资源。
二、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
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导致经营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降低股权集中程度,有助于建立科学、民主的治理结构,促使公司发展。对经营者缺乏一个充分信息的、信誉为保证的、公平竞争的、有效率的经理市场运作机制和缺乏绩效的监督和约束。致使部分人—公司经理道德败坏、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是高层管理者在公司相关业务过程中损害股东利益等。2.有关内部控制的意识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大并且不能够集中进行。内部控制是对公司员工、经营管理者、股东等人的权益保障和约束,是公司治理机制。上市公司当前对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3.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治理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为降低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风险必须设置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公平、公正、透明的披露信息才能使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才能获得财务治理权。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与上市公司承担的风险程度相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三、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对策
财务治理应当紧紧经营者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来进行。然而体现公司治理效益和利润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财务数据显示,财务数据是财务治理的结果,财务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以公司资金合理运作为目标。1.不断创新和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并强化预算执行能力。企业财务治理的极大考验是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完善一体化管理、生产、销售等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行。2.不断细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控制成本不仅能提升竞争优势,更能帮助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增加利润。设立成本“警戒线”,完善成本管理预警体系;明确成本管理目标;细化成本管理,将成本细化合理至部门。3.努力缩短资金资金周转期,保障生产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统一筹划、安排、管理原则,优化资金配置;树立资金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资金安全监管在经济业务、核算、稽核、支付每个环节下资本安全责任支付;采取定期盘点,加强存货管理,尽量减少经营过程产生应收款项。4.加强对资产周期的管理,优化资产运行质量。构造资产转资、使用、清查、调剂、处置等方面管理制度,职能部门管理资产实物,财务部门管理资产价值,做到资产,将人、物、事相结合。处置资产,严格执行报批程序,加大审批力度,从流程上和制度上保证资产使用效率,减小资产业务风险。5.注重宏观经济运行,加强内部控制。宏观经济运行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需要公司管理水平一流,在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更需要一流的管理。关注宏观经济动向;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治理;从战略的高度,建立投资、税收、金融、汇率风险的定量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6.创建一流财务管理团队,引入优秀财务管理人才,促使财务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健康发展。一流财会团队是一流财务的基础和保障,财会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市场的经营理念,坚持业务规范,熟悉市场规则,注重价值管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尽快与国际接轨,财务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以国际化的视野,审视和改进财务管理的国际标准。7.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确实提高控制风险能力。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事件或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而产生损失风险的可能机制。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是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因此,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倡导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评估、预防、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提高信息识别查找能力,致力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筹资筹划、投资规划,优化结构、谨慎投资,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
篇8
一、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
目前多数上市公司中有逾75%左右的股权属法人股或国家股,股权高度集中,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如何使上市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是证券市场发展绕不开的弯子,尽管在国有股减持的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国有股的减持是终究回避不了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的行为必须进行规范。比如,第一,规范国有股东参与上市治理的行为,国有股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法规,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行使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不能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不能以政府意志直接代表公司意志。第二,减少并规范国有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要规范国有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且关联交易的价格必须按市场公允价格完成。
二、完善上市公司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
笔者认为,在财务治理权的具体配置中,应强化股东会和经理人员的决策权,加强董事会及监事会的监督权,改善经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经理的执行权。(1)结合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改善,保障所有股东的合法权利,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中小股东特别弱小,“超级股东”现象普遍。虽然按《公司法》股权平等的原则行事,但实行运作结果有时会大相径庭。遇到一些不合规、不合理的事,中小股东能做的就是“用脚投票”。笔者认为,为改善这种局面,应考虑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类别股东大会制度。所谓类别股,是指在公司的股权设置中,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种类、不同权利的股份,如普通股和优先股就是两种不同的类别股。根据一般原则,既然是类别股,就存在类别权利,因而对涉及类别股权益的事项就应当由类别股东大会议决。结合我国股票市场除A股、B股、H股的划分外,还应将国有股、法人股确定为类别股,并在此基础构建类别股东大会议决制。凡是涉及到个人股(包括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利益的议决事项,必须举行类别股东会议按类别股份总数的特别多数(如3/4或2/3)同意才能通过。这样,控股股东损失少数股东权益的现象将能得到有效的遏制。(2)加强和改善财务经理的财务执行权。财务经理是所有者财权委托的终端,其执行效果直接影响委托人的利益。(3)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在财务治理权配置中,应淡化董事会的财务决策权,强化财务监督权,这就要求董事会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由此强化董事会代表所有者行使职权的功能,淡化董事会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为加强其监督职能,借鉴国外经验,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各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投资委员会等。其中,审计委员会应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第17条的规定。审计委员会主要履行以下职责:检查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与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审计程序进行交流:推荐并聘任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审计功能;检查公司遵守法律和其他法规的状况;检查和监督所有形式的风险;检查和监督公司行为规则;董事会赋予的其他职能。
三、拟定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有效地激励和约束
篇9
关键词:财务治理结构财权配置资本结构激励约束
一.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认识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只有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才能切实地提高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种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来解决问题及经营者选择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公司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将公司治理分为:财务治理、生产治理、人事治理、市场治理等几个方面,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财务治理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财权是关于企业财务方面的一组权能,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测权、财务决策权等。而这些权能如何配置正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且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最终从两个方面影响公司治理:首先是形成一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影响;其次是形成特定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从结构上影响。
三.建立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一)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一般说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财务治理结构就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以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最终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简言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权、责、利。在这三个要素中,财权的配置是前提,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公司财权的配置。在公司的权利结构中,财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利,因为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变加以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因此,以财权配置为核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是抓住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纲”。这种治理思想的优点有:(1)可以加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财权的涉及面最为广泛,大到重要投资、小到日常收支都受其影响。因此,以财权配置为中心构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控制力和控制范围,减少失控区域。(2)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败德行为的发生。人败德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谋取私人利益,这种利益集中体现在财务利益上。而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通过财权的恰当配置和约束机制的设立,堵塞资金漏洞,防止利益流失,从而有效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3)反映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本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有关公司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这种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公司财务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从总体上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关财权的合约安排,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
(二)资本结构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只有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资本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高低,股东和债权人如何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是研究资本结构在企业财务治理中作用的关键。因此说,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
(三)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关系,他们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依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人员分工协作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如下表:
财务决策层次财务治理主体财务决策内容
所有者财务所有者,股东(大)会
经营者财务董事长,总经理
财务经理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人员①决定经营方针与投资计划②选举董事③批准企业财务预决算④决议公司清算、分立、合并
①具体财务战略②合理的组织③有效的控制批准预算④动态协调⑤聘任或解聘财务经理
①拟定各种计划②具体日常财务决策③财务分析与报告④实施财务预测
此外,还需专设监事会,对董事会、总经理、财务经理的活动进行监督。监督权不只是配给监事会,另外还包括委托关系链中上层对下层的监督权,这些监督权的分布是: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权,董事会对财务经理的监督权等,即对某一财务决策层人员来说,既要接受上一层级的监督,又要接受监事会的专门监督。(四)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财务治理结构实现的重要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由于股东、董事、经理各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于是就产生了经理人员运用其信息优势进行“偷懒”和谋取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欺诈”和“偷窃”现象。因此,经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所签定的合约必然是一份不完全合约,不完全合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匹配的机制,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促进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按照现代委托—理论研究的结果,通过实行对“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激励机制,具体实施措施如经理人员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对经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从而激励经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价值越大,其自身价值也就越大。当然,激励机制离不开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资本市场,而其作用的发挥则有赖于财务治理结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其次,建立相应的财务约束机制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财务经理人员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①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包括透明公开的经理人市场,信息披露透明真实的资本市场,有约束力惩罚措施的接管市场,公平竞争的产品市场等,用以加强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约束,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经理层财务行为的短期化等。②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③培养财务经理人员的责任观,强化对财务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栋,杨淑娥.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J].会计研究,2005,(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3]林钟高,叶德刚.财务治理结构:框架、核心与实现路径[J].财务与会计,2003,(4)
[4]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5)
[5]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
篇10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1、财务舞弊方法逐渐增多(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目前,它们常用的方法有:掩饰公司的正常的交易或事实;通过虚构资产和经济业务的方式进行舞弊;通过改变资产折旧方法的手段进行财务舞弊。通过将本月的多项支出成本转移到下月的手段进行财务舞弊。2、串通舞弊的现象日益深化(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公司内部管理层与独立董事和会计人员串通粉饰财务报表,外部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有关监管部门进行勾结,如存在一些公司,他们三年的审计业务会聘请三家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财务舞弊的嫌疑。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隐蔽性和技术性增强(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一些上市公司在极力追求利益的欲望下,想尽各种逃避有关监督部门追究责任的办法。现阶段他们进行财务舞弊的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不易于让人察觉,因此其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二)法务会计的实际应用现状(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在处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时,一旦涉及到会计方面的知识,司法工作人员就无力充分理解会计信息,这样难以提取到与案件相关的有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处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法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研究成果欠缺、理论研究较浅、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如在这种治理财务舞弊的经济案件中,我国的法律没有对相关的专家证人制度作出明显的规定,而是较为浅层面的规定一些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具他们的鉴定意见。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
1、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1)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方法许多公司为追求不当利益,常随着自己的目标利润选择核算方法。如当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时,本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选择用权益法核算;当企业亏损时,本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选择成本法核算。(2)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许多企业为了虚增当月的营业利润,往往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报酬等还未转移前就确认相关的销售或转移收入。又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常将应计入损益的费用资本化处理计入研发成本。(3)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核算的规定是:借款过程中所产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发生在筹建期间的与长期资产购置相关的借款费用计入资产的成本,待此项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再计入当期损益。然而,许多企业为了人为调节利润,就会在这项核算方法上钻空子。2、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该方法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局部改制和重组的方法,保留较好的资产或业务,剔除掉不好的资产和业务,构造符合市场要求的新企业,并通过模拟的手段编制组合后的企业合并报表,使形式上符合要求。就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讲,该会计方法的运用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此方式,使得暂时处于困境但发展潜力巨大的一些企业度过危机。另一方面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对于同样处于困境当中但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它一旦用该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面临的依然是无穷无尽的困境。
三、法务会计在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的作用
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治理财务舞弊中的优势可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事前预防作用、事中控制作用以及事后的调查和诉讼支持作用。(一)事前——预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出现。为减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由于上市公司中的财务舞弊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事前预防是一项最有效的措施。无论是行政处罚亦或是刑事、民事处罚都难以弥足给第三方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只有掐断会造成损失可能性的源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上市公司中的财务舞弊现象。法务会计是指接受委托或授权的法务会计师,以其掌握的知识对经济纠纷进行调查,并在诉讼中给予支持,也可发表专家性意见。(二)事中——控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现实中,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时,即使案件还未被揭发,外部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也会在事先有所察觉。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和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来帮助他们搜集证据、解决问题,最终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法务会计师接受委托后,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具有财务舞弊的证据,就可以提前发现他们的舞弊行为,从而控制了上市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三)事后——会计调查和诉讼支持。1、会计调查(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给投资者与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损失需确定具体的数量与金额,此过程中,法务会计师运用他们会计、审计知识对公司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寻求证据以支持诉讼请求。法务会计对各种相关的会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以他们具备的法律知识,对所收集的资料整理为法庭所需的形式资料,必要时他们也可以对其所提供的资料进行陈述和解释。2、诉讼支持(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提供诉讼支持是法务会计的一项核心业务。当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较为严重时,需要法务会计会受托参与其中。(1)参与诉讼策略的制定当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较为严重时,往往会涉及到诉讼环节。为确保投资人与利益相关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法务会计会受托参与其中。法务会计可以运用自己的会计知识协助律师参与到案件的调查当中,分析舞弊公司在哪些财务信息存在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2)提出法律责任划分的建议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此行为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的包括:董事、监事、控股股东、财务经理、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这些法律责任的划分往往在律师的能力范围之外,因此就需要法务会计师运用其会计、审计、法律等综合知识提出法律责任划分的建议。(3)作为专家证人提供证言法务会计人员受法院委托成为专家证人时,他们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确定因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给投资人与利益相关者所造成的损失金额,并将他们的调查结果提供给法院,帮助法院在判定损失金额时提供相应的依据。
四、国外立法对我国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运用的立法启示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702条规定,当法官或陪审员在调查案件过程中需要协助时,为了向其提供具有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的专家证人,可以对本身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专业综合素质的专家进行培养。(一)建立专家证人制度基于美国对专家证人制度的实施效果,我国要想对上市公司中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加以合理控制,也应尽快建立专家证人制度。对法务会计专家证人制度的建立可分为以下几点:(1)对法务会计专家证人资格的认定;(2)保证法务会计师在受托案件中的独立性;(3)明确法务会计师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参与案件时应担负的法律责任。(二)建立完整的法务会计鉴定技术体制不同的法务会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与鉴定依据标准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避免不同鉴定人对同一案件由于依据标准不同出具不同的鉴定结果与意见,我们应建立完整的法务会计鉴定技术体制,统一标准。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具体准则》等。(三)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加强外部监督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行业受各种商业压力的影响,他们与上市公司间的关系扭曲,造成了一系列的监管无效等问题。我们应成立通过建立会计监察委员会,专项负责上市公司的审计督查工作,从而加强外部监督。
作者:李元庆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宣辰.法务会计理论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
[2]金鑫.我国法务会计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