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基础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区经济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部;金融;结构
1.中部地区地理划分
我国中部地区是指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6省,土地面积为102.78万平方公里,面积广大,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84%。人口众多,截至2010年11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部六省人口总数3.6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21%;中部地区地形复杂,分别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南部丘陵地区等各种形态,具有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历史上,许多年中部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六省经济基础雄厚区域优势明显,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下面列表大致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
河南省的人口数量第一,经济总量居中部之首,近年来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原材料、能源、食品、轻纺工业体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在粮食、能源、交通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当前正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湖北工业历史悠久,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一直在努力打造“1+8 武汉城市圈”,正在通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形成汽车、钢铁、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湖南省也是工业基地,有农业优势,在保持并发挥其优势的同时,近年来积极开放,竞争能力逐步提高;安徽省的地理是紧邻长三角,在能源、材料、机械制造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同时努力大力培育自己的产业,已形成以汽车工程、机械、农产品深加工、家电等为主导的完整产业体系,整个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江西省地理位置独特,靠近珠三角和长三角,近年来努力利用其地理优势寻求经济的错位、补位发展方向,提出具有特色的战略定位;山西省具有全国领先、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的煤炭储量占我国储量的三分之一,通过对传统产业新兴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行业发展战略,取得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根据历年的全国GDP汇总数据计算,中部地区省份2004年的GOP总量约为3.1万亿元,在全国的比重为18.58%;2010年的GDP总量约为8.6万亿元,居全国四大板块第二,全国的比重为19.7%;2011年中部六省区生产总值达9.65万亿元,6省地区生产总值全部突破一万亿元,中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速度总体保持在1l%以上,高于全国水平,在2004年比长三角低l.5个百分点,和珠三角比落后3.8个百分点,在2010年高于其余两个区域的增长率。
中部地区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但是中部地其所拥有的庞大人口与其经济总量相比还是很不相符的。虽然中部地区GDP总值在全国GDP的比重正逐年上升,但巨大的人口总量,使得中部地区的人均GDP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比较低,地区金融未能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根据2009年上半年统计,中部地区投资增长平均增幅为20.2%,而同期的GDP增长率则要低得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但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表现为低层次水平,很大一部分投向了能源原材料产出低的产业,表现为低层次的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很不明显,从而不利于健全区域内的金融市场。
3.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综合分析
3.1 地区金融发展的程度相对低
在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上,国外的研究中有Goldsmith提出了五个量化指标,其中被广泛认可和采用,最重要的是金融相关率(FIR),该指标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金融相关率的数值越高,反映该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就越大,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公式FIR=(Ds+Ls)/GDP,其中Ds指标代表国有银行存款,Ls指标代表国有银行贷款。
通过表4比较,我们看到中部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金融相关率,三个地区2010年金融相关率高低依次为2.22、3.14、3.21,长三角金融相关率最高,珠三角次之,而中部地区的金融相关率2.22最低,这反映中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小、发展水平较低。
中部地区因为位于我国的内陆腹地,又是国家的非重点发展区域,政策上没有中央的优先支持,自身基础又不足。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运作和金融资产的交易不够活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业务一直是金融市场中数量占比最大、最传统的交易活动。一般来说,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存款量就会增长,地区金融机构就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而对应贷款的投放规模则反映了该地区资金的利用程度;通过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渠道更好地支持产业发展和投资增长。通过比较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数据,我们发现全国四大区域的人均存款量和人均贷款量,中部地区是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区人均存贷款量反映的是该地区金融资产的人均持有量,金融资产规模雄厚,才能更好地支持地区的经济建设。相比全国其它区域,中部地区的存款能力相对较低,没有很好地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同时运用资金的力度也不够。
3.2 地区金融体系的结构不合理
中部地区金融体系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2)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结构。
中部地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占主体地位的银行金融机构相比,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如资金实力不足、起步晚、发展慢、社会信用低、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发展水平过低、业务发展普遍滞后等,这些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这些特征使它们无法与银行金融机构相抗衡,银行类金融机构成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在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中,市场参与主体表现为过于集中、交易品种单一,这些因素作用使得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明显不足。
通过表5,我们看到在地区银行业的内部结构中,国有商业银行比例相当大,在整体上处于垄断地位,相比之下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足,市场份额过小、比重过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反差突出。分析这一状况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结构和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的双结构,导致了地区金融发展的质量不高,地区经济效率与金融发展速度相比未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因为市场的不充分竞争,使各个经济实体的金融需求也处于高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也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集聚大量的金融风险,从而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不利于地区资源配置优化和提高效率。
3.3 地区金融发展的效率低下
通过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分析,发现效率较低,原因在于它的金融体系不是完全根据市场效率原则来决定资源的配置,金融配给依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区的金融配给方式存在较严重的行政干预,对于市场需求,并不是完全按照市场要求,同时国有银行产权主体的缺位,加剧了政府行政干预的存在,导致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效率低和浪费。(2)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发展快,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在我国往往需要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发行股票、债券其程序复杂费用比较高,发行债券和上市要经过层层审批,造成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普遍困难,因此许多发展前途好、资产优良的中小企业因难以获得及时融资,而只能维持原状,导致金融市场的信息生产功能被大大的削弱了,帮助优良企业的功能也被降低了。(3)银行对于不同的贷款对象存在歧视,由于地区大部分金融资产集聚在国有金融机构手中,使得大部分银行贷款资金都流向了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的国有企业,而那些最需要的民营中小企业原本应该获得资金却难以获得贷款,而非常重要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受到了阻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中部地区在金融结构、效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花大力气加强软硬件的建设,赶上全国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正清,王燕,王千六.城乡经济金融二元结构:理论关系与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2).
[2]胥嘉国.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距以及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6).
篇2
关键词:共享经济;民族地区;协作分享;资源共享
一、共享经济理念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的提出
现代共享经济学早期萌芽于19世纪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其首次提出是在1978年Marcus Felson和Joel.Spaeth[1]将其作为一种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消费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分享个人的闲置资源和知识技能及筹资。Botsman Rogers[2]称之为“协同消费”,由于消费者逐渐更偏好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私有价值,共享性的优势日益凸显,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
共享经济指能够让商品、服务、数据以及才能等拥有共享渠道的、以“共同享有但不占有”为理念的经济社会体系,主要包括所有权的转换与使用权的转换两种形式(二手交易;租借)。具体来说即将闲置的资源通过网络分享或出租给其他人,包括资产、资源、时间、技能在内的各种私人物品[3],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获得了回报。
(二)共享经济的本质和特征
1、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协作分享,具体如下
在规模经济角度,利用规模效应,当生产率在竞争及创新的驱动下大幅提升时边际成本递减甚至趋近于零。正如Jeremy Rifkin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所强调,交易成本几乎为零的经济活动将使财富得到更平均的分配。
在科斯定理角度,共享的概念下使得使用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产权界定更为深入,在不失去所有权的条件下让渡商品的使用权,提升了商品价值,满足了更多效用,从而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在信息经济学角度,共享经济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网络为大众建立一种特别的联系,并且云计算、大数据平台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弥补了部分市场失灵现象。
在组织结构角度,共享经济采取了一种能够让每个人都平等参与其中的扁平化结构,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结构,集权管理模式下的垂直整合型机构也有利于社会效率的提高。
在资源环境角度,利用个人闲置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节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为实现“绿色地球”、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2、共享经济有以下特征
(1)成本低。大多数闲置资源的盘活使得与大规模的专业供应者相比具有价格优势,从而边际成本逐渐降低,经济效率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以及新型的组织方式会节约运行和管理成本,使得整个共享经济呈现出低成本特征。
(2)高效便捷。供求双方通过第三方平台需求信息,增加可选择的交易对象,这种方式快而直观,并且双方信息更为公开透明,提高了交易质量的同时扩大了主体的可选择空间。
(3)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产业运行模式,通过调整存量资产实现了从“闲置型”到“再利用型”的转变,物尽其用,一切可再利用的闲置资源都可开发出无限可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利用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合作信任。这种建立在分享与合作意识基础上的方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作为单一个体的生活角色和思维方式,拥有了新的就业模式,扩大了交际圈,推动了人际关系的发展,使得社会重新注入了信任值。
二、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领域
(一)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
共享经济是消费者通过公平的互利合作,共同分享资源的一种协作经济,其核心模式为“合作――竞争”。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同时也可以作为生产者,在特定条件下扮演不同角色,产消者可以利用一切自有资源,通过让渡其使用权的方式获取收益。具体来说,共享经济主要通过O2O(Online To Offline)方式,以在线支付为核心,将线上与线下商务的机会相结合,兼具两者优势。其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
1、资源的供求个体间的共享模式
P2P(Peer-to-Peer):指个人间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其中通过第三方平台(P2P公司)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C2C(Consumer to Consumer):指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消费个体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交易类型。
2、资源的供求个体与组织间的共享模式
P2C(Production to Consumer):通过生活服务平台把商品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从生产企业直接将商品送达消费者。借助平台聚集生活中的各类服务信息,如房产、家政、餐饮、票务、健康等。
B2C(Business to Consumer):即商家建成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店购物并在线支付的模式,一般以零售业为主,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线上销售活动。
3、组织间的共享模式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指商家之间通过技术平台进行业务交易的模式。
(二)共享经济的领域及发展现状
共享经济属于新兴市场,然而发展速度迅猛,短期迅速渗透到很多行业及其细分市场,范围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消费对象为标准进行划分的话,共享经济的行业领域主要分为交通领域共享、住宿旅行共享、服务共享、物流共享和其他闲置物品共享。共享经济的交易对象可以从个体之间、组织之间延伸到所有的经济体,扩展到日常生活、办公用品等更细致的领域。租车行业的Uber以及短租住宿行业的Airbnb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目前国内共享经济的发展欣欣向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平台列举如下:(租车业)滴滴快的;(短租)木鸟短租;(家政)阿姨帮;(二手市场)闲鱼;(创意服务)猪八戒网;(课外辅导)疯狂老师;(厨艺)阿姨厨房;(美容)河狸家。
三、民族地区共享经济发展困境
我国新生经济体如暴风骤雨般的发展,产品和服务更新的速度令人瞠目,短短两年多时间共享经济市场已呈现出蓬勃的趋势,民族地区赶上了这趟快速发展的列车,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困境。
(一)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虽然发展速度快,但问题也逐一显现出来,例如内部控制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风险控制指标严重缺乏,风险量化能力不足,不能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另一方面内部监督制度缺失,对交易的执行缺乏进一步监督,对风险的再次确认不够明确。共享经济重要的是要看长久的收益和信誉,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
(二)虚拟网络下的不信任
共享经济把现实生活中的需求通过网络平台深度融合,充分结合了两者的优势,体现出开放、分享、平等、协作的共享精神。但基于网络的虚拟特性,存在很大的信用违约风险,在识别交易当事人的资信状况、真实资料、道德品质等信息真伪上存在很多问题,再加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缺陷大肆伪装,让我们更加难以识别与区分,导致一些“跑路事件”、诈骗事件时有发生,揭示出了社会中存在的诚信与道德问题。
(三)平台技术不成熟
“互联网+”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保证平台技术安全尤为重要。但我国网络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交易的扩展速度,大数据、云计算的需求难以被满足。技术上的落后,不但难以满足共享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难以确保第三方运行平台的系统安全,一旦发生技术风险,客户的信息和资产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对经济业务的正常有序运行产生恶劣影响。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法律法规主要针对传统经济活动,不完全适用于新兴的共享经济形式,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独立完整的法律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规范,权责不够明晰,尤其在市场准入、合同的履行、交易主体身份认证、维护顾客信息、收费标准、市场监管、市场退出、权责关系等方面极其欠缺。导致许多人打着法律法规的“球”,投资者信心不足,也制约了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加紧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刻不容缓。
四、民族地区共享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一)促进共享经济的市场发展
共享经济主要包含三方面:闲置的可利用资源,资源供应方和需求方。因此,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发现可利用资源和汇集供求双方入手。
1、发现可利用的闲置资源。闲置的资源有很多种,共享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很多,但并非所有行业都可并入共享经济范畴。共享经济中的共享资源有明确的条件:资源本身可持续利用,具有共享价值并且其产权相对清晰。一般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其中大多以有形资产为主的闲置资源基本上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类似于时间、知识、技能等无形资产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比较难于量化评估,在共享经济市场中占比也相对较少。总体来说,只要是具有可利用价值的闲置资源,就有可能加入到共享经济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2、吸引供应方。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来讲,最初的吸引主要以利润为主,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在利益驱动下使得供应方从共享自己的闲置资源中获得一定的收益,这种方式较为直接。通过共享的过程,如拓展交际范围、分享经验等,供应方从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效用,促进人文情感交流,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从而形成更具有吸引力的良性循环。
3、吸引需求方。需求者方面则应该从满足其需求入手,在选择多样化、价格优惠以及质量有保障的条件下,更容易吸引更多的需求者加入到其中。因此,市场中应该具备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此外还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优惠,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信任关系。
(二)加强共享经济的风险控制
1、实行业务许可证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是加强市场准入监管,对共享经济的市场准入资格进行详细审查的规定,为一些条件充足、信誉好的组织机构颁发许可证,比如第三方支付许可证、交易业务许可等。同时要保证相关信息的及时披露,比如注册资本、技术协议、网络设备标准、业务范围与计划、交易记录保存方式与期限、责任界定等,为参与者提供参考。
2、完善征信体系。对参与者形成完善的征信体系,尤其是对涉及范围较广的组织机构,可以把电商、社交网络的大数据并入到征信体系中,扩大共享经济征信体系的范围,但征信体系只能用于监管之用,不得谋取商业利益。加强诚信教育机制,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逐渐形成以信用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氛围,从而减少不道德事件的发生。
3、实行数据数据实时监测制度。对实时数据、信息以及资金走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和分析,部分风险较大的交易可以实行资产第三方托管制度。在确认交易如约完成前,这些资产可以由独立于交易双方的其他组织机构代为保管,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会详细记录,并且按时对资金进行账实核对,能够有效保障资金安全,保护投资人合法利益。
4、建立适用于共享经济的主要法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在法律层面规定互联网金融的范围、性质、地位、市场准入标准、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建立一部完全用于规范共享经济的法律,明确其在法律上的合法经济地位,对于共享经济的规范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本文为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成果(项目编号:YCX1629,项目名称:民族地区共享经济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美国行为科学家,1978.
篇3
一、努力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地理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昂的精神状态,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相长,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地理教师由于专业的影响,知识面很广,往往给学生博学的印象。地理教师应努力更上一层楼,让学生觉得你“无所不知”。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修炼”更多技艺,如球类运动、歌舞、绘画、书法、魔术、电脑编程等,不仅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愉悦身心,而且让学生觉得你多才多艺,敬仰、崇拜油然而生。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实效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1、巧妙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开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境。例如:讲“气压带风带”可从介绍历史事实入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第一次航行是从西班牙出发,南行至北纬30°附近的加那利群岛停留后,折向西行。一路上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帆船行驶缓慢,用了26天才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第二次他把船向南多开了1000多公里,然后再向西横渡大西洋,船队一帆风顺,在东北风的吹送下,只用了20天就抵达了美洲。后人在他两次走过的路线上航行,所遇风的情况都是如此。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说明地球上风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风在全球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接着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这时部分学生会在心中提出成因问题,教师再明确提出:“气压带风带的这种有规律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把所有学生都带入成因问题的情境之中。在讲解成因的过程中,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需要,引导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多样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美,要用精炼、生动、富有逻辑性、多样性的语言;用清晰、响亮、舒缓、流畅的语音;用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调,给学生以听觉上的美感。在课堂教学时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自身情感进行调控,满怀激情地开展教学活动,设法使学生不断受到感染,让情绪亢奋起来,使学生脑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对所学内容留下较深印象。
3、精心选择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宇宙的奥秘(宇宙大爆炸、外星人、飞碟等),神奇的地转偏向力(形成许多奇异的现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爱情传说(月相),“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的垂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较差大)的奇观,奇怪的“马纬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等无风带)“贸易风”(信风)等。地理教师平常要有意识地积累这些素材,一有机会就与所讲授内容联系起来,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
4、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这一特点,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如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学生能见其形,如临其境。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
联系实践,贴近生活,时时处处有地理。高中地理联系广泛,但也有很多地理概念非常抽象,这就要地理教师利用学生最容易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案例,起到一目了然,一叶知秋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高中地理课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学好地理课,能够解决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身边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三)、联系其他学科,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篇4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改变学生的消极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的学习离不开身边地理,离不开生活的环境。农村的广阔天地就是学习地理最好的温床,是最好的地理教科书。农村学生对农活比较熟悉,这样我把当地的气候地形与农活联系起来,从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这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从师生的感情出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快乐的心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从教学方式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1.群体“自学”,保证自学能力的提高,产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学习地理的自学能力能够培养起来,能够独立获取知识,那么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又有了一定的能力,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有了。
2.小组“展示”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地理兴趣
地理课开设了展示课,让学生在不断的展示中获得这种心理满足感。当他们的自信在班级中逐渐形成的时候,这种良好的情绪便能影响周围的人。展示课不仅是让学生汇报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全部表达出来,学生们不需要顾虑,更不用拘泥于形式,他们可以采取版图,讲解、表演、演示,以及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3.充分利用现代化化教育手段,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地理学习兴趣
由于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于一体,高、中、低多种层次可供选择,并且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改变了过去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上课的,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导演或演员的教学方式。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学习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在教学“等高线”这一内容时,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块泥巴,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同时结合农村孩子生活经历,让他们捏泥山,然后放手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很抽象,很枯燥的等高线知识就被这群农村孩子攻破,他们兴奋不已。这样,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四、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吝啬你赞赏的目光及语言
课堂上,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往往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些教师对这些学生另眼相待,只要他们不捣乱,干吗都行…其实这些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头脑比较灵活,与其放任不管,不如尝试着让地理征服他们,让他们带动班级学习地理的氛围。地理课上,给这些学生一些赞赏的目光,或者多夸奖这些学生,少一些批评,让他们觉得地理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很重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学习地理,课下多与他们交流,督促他们学习,或许,不久之后,这些学生就会成为带动课堂气氛的学生。在我带的班级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师的认可,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五、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地理活动
篇5
关键字:合肥;循环经济;发展
一、前言
循环经济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资源开采、原料投入、企业生产、消费使用及废弃物使用的产品周期全过程中,通过限量开采、节约投入、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及废弃物的再利用,构建新的经济系统,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资源、产品、污染物的单向线性增长模式转变成依靠生态资源循环的资源、采掘、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模式。
从经济、环境还有能源冲突越发明显的基础之上,循环经济模式慢慢变作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合肥经济水平迅猛提高,造成资源、能源还有环境等各个角度面临的风险越发明显。合肥市在2006年制订了和循环经济存在紧密联系的一些计划,从这之后合肥市慢慢关注循环经济。因此,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合肥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合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一)经济条件
近年来,合肥经济水平迅猛提高,逐渐产生了工业板块雏形。合肥市在2011年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地位得到了迅猛的提高。
(二)文化条件
2011年,全市总人口445万人,人口素质良好,成人识字率91.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合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26.47元,同比增长21.9%,经济增长促进了文教、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进步。
(三)环境保护条件
合肥市非常关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扶持。环境保护还有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高,陆续摘取了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等殊荣。
三、合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建议
(一)发展阶段构想
由于合肥的循环经济规划范围地域覆盖面广(合肥全市面积7029km2),规划子对象数量众多(包含辖肥东、肥西、长丰3县和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且区域内外发展的不平衡,宜采用分阶段逐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初期(2006-2010年)关键借助政府进行扶持,借助调研,发现关键支柱,制定相应的计划,有效开展示范活动,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推广工作,编订推动循环经济落实的相关政策,大致产生了循环经济推动体系还有大致结构。
中期(2011-2015年)将政府扶持当作关键,公司普遍投身其中,有效落实资源回收还有再利用,培育和规范绿色消费市场,建设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不断提高消费市场标准性水平。
远期(2016-2025年)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扶持机制,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机制,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基本形成循环型社会,形成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机制与循环经济体系及结构。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1、完善地方法律体系
循环经济和原来的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其发展过程也是对传统型经济不断变革的过程,为在传统型经济开展持续创新的环节,一定应借助相应的同时能够推动循环经济不断发展的法律基础。循环经济法并非表示一些特定的循环经济法规,主要表示和循环经济存在紧密联系的不同法规营造产生的。在广义角度而言,只要为由于经济行为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还有另外法律规范性文件均能够统一到循环经济法范围中。
合肥地区从循环经济立法角度一定要与中央政府相符合,不过在政府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前,想要推动循环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根据本地区具体现状,综合制定循环经济相关规章制度,非常关键的一点为制定《合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不断健全和循环经济保持一致的地方法规;另外编订另外一些推动公司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还有控制体系。
2、构建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循环体系
循环经济的资源循环利用包括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两个方面。生产领域的循环利用主要在产业领域或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进行,企业包括了农、工、商三大类。消费领域的循环利用是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实现消费过程与消费过程后的物能循环,其主要由社会载体实现。由此,合肥循环经济规划由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第三产业、循环型社会四个循环体构成。
3、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的开征
为了避免资源出现浪费,推动循环经济水平提高,更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此,要积极落实环境保护税。其理论是只要给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均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考虑到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能力,可以先将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废电子产品、干电池、非降解塑料制品、燃油、生活垃圾、工业排污等列入征税范围,以后再逐步完善。对干不可降解餐具、废电子产品、干电池、非降解塑料制品、燃油等以销售数量为计税依据,对生活垃圾、工业排污等以排污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差别定额税率,由相关税务机关征收,通过税负转嫁提高最终成本,达到引导消费方向、改进消费结构、减少污染排放的目的。
四、结论
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是对社会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新型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主要是提高资源的初始利用效率和再利用率,同时节约资源,增强变废为宝的意识和能力。对此,本文认为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应当首先规划发展阶段,然后完善地方法律体系并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的开征等。
参考文献
[1]陈德华,周敏倩.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价值工程,2007,(09).
[2]马宗国,张守凤.15个副省级城市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6).
[3]蒋晓岚,孔令刚.合肥市科技资源配置现状及整合指向[J].安徽科技,2006,(11).
[4]王志宪,林丽,虞孝感.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设置与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6,(04).
篇6
一、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陶行知曾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做到手脑并用。例如,在物理、化学课堂上增加实验操作或演示实验,让他们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各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更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好契机。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更广泛的锻炼和提高,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满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出学困境地。
二、把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转移为学生的学科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爱屋及乌”的心理,将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习的兴趣,达到遏制厌学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不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对教师失去兴趣,教师不再对学生具有影响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
三、新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曾说:孩子对于知识及信息的接受,图片、音乐等形式都比文字容易。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后,其将声音、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资源集于一体,强大的功用是原有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参与其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不仅是多媒体,其实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必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只要教师将其加以利用,这也将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出学困境地的好方法。
四、开展活跃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磨灭。事实表明,活跃的双边活动,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最关键的因素。在教学这样的双边活动中,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取决于学生有多大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中有多少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做的就是当一根导火索,把学生的激情点燃,引发他们发现、研究、探寻的欲望,让他们主动投身到双边活动中,真正当起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主动权。
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
如果有人认为学习是没有意义的,这肯定与老师空洞、不切实际地讲解有关。不切实际地讲解,或者是任何形式的“照本宣科”,都是学生学习欲望的直接杀手。在生活中身边有许多的乡土教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传播科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为新农村的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劳技课上大棚蔬菜的栽培、家禽的饲养等,这些贴近社会、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最能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
篇7
关键词:高产栽培;田间管理;花生栽培;种子处理;整地;收获;花生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10-1
花生是一种喜温的豆科作物,是一种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食品。花生适应性强,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薄的沙土地上种植花生可比种其他作物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县种植花生,正常年份公顷产量达5000~8000斤。前几年花生的市场收购价每斤2元左右,今年高达3元左右。这样1公顷产值15000~24000元,去掉种子、化肥、机耕等费用近4000元,公顷纯收入11000~20000元。它具体栽培措施如下:
1 选种与种子处理
在我县适合进行大面积种植花生的主要推广品种有四粒红、白沙285、中四粒等。
1.1 晒种
花生种植前为了提高发芽率,可以进行带壳晒果,这样的目的一是进行杀菌消毒,二是可以促进花生的生理后熟。具体做法是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利用太阳光将花生摊开5~6公分厚,在晒的时候要注意经常翻动,以便于使花生能够晒得均匀,经过晒种1~2天就可以进行手工去壳工作,然后再进行播种。
1.2 播种前对花生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
播前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克(4两),通过对水6斤以后,再进行拌种30斤,在充分进行晾干后可以播种,这样做的效果是能够防治花生根腐病的发生以及对于茎腐病的防治也十分有效,同时对于线虫病和青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效效果。
2 花生播种前的地块选择与整地
在我县种植的花生多数喜肥,因此种植要充分选择那些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势平整,而且一般地说能够保水保肥的砂壤土进行种植,注意不要选择低洼易涝地和盐碱地,以及风剥地或者土壤粘重的地块。注意,花生喜欢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因此种植的前茬最好以玉米为宜,不宜选择在甜菜、向日葵等地进行种植,也不宜与豆科作物连接作。
花生是地上开花,形成果针后钻到地里结果的经济作物。种花生的地块要深翻,翻后镇压1~2遍。整地要求深、平、细、碎、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后把农肥、化肥混合施入垄沟,起垄镇压,以备适时播种。
3 科学施肥
花生比较耐瘠薄,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每公顷施农家肥30吨;化肥应以磷肥为主,每公顷施入300~400斤磷酸二铵。瘠薄地种花生,每公顷增施200~300斤尿素。深施肥则可以进行每公顷施用尿素200~300斤。磷酸二铵300~400斤、硫酸钾100~150斤。
4 加强对于花生的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
苗齐后立即结合中耕头遍进行清棵,用锄头把花生幼苗基部周围的土扒开,使两片子叶和胚芽露出土外,很快接受阳光,促进幼苗健壮而获得高产。清棵的主要作用是“解放”了第一对侧枝。增产达8%~18%。中耕时用小铧深趟,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下扎。清棵15~20天以后,在果针入土前或刚入土时,中耕第二遍,浅锄,用大铧浅趟,使花生基部少埋土,以保蹲苗环境;开花45天左右,株高40~45公分喷10万分之5多效唑。封垄前,中耕第三遍,要求深锄、细锄,不要松动入土果针和碰伤结果枝,为最后培土、迎针打下基础。培土要求:穿土不伤针,培土不压蔓,要清除田间大草。
4.2 病虫害防治
(1)花生幼苗期,用98%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蚜虱速克1500倍液,“富尔655”800~1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花生苗期枯萎病和蚜虫效果良好,并可兼防花生病毒病。花生立枯病和纹枯病的防治:花生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成株期,苗期荚染病,腐烂不能出土,根须和茎基部染病,形成黄褐色凹陷斑,严重整株枯死。病原,立枯丝核菌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土麦越冬。防治方法:一是避免连作。二是搞好排灌系统,降低田间湿度。三是合理密植,增施磷、钾。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3%井冈霉素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10~15天喷一次,连防2~3次。(2)开花下针期用70%代森锰锌,10吡虫啉粉剂,20%杀铃脲和“富尔655”800~1000倍液混合液喷雾,可以有效地控制花生出现网斑病,对于花生出现的蚜虫危害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这样的防治以后可以确保花生开花结果,还可以使花生植株健壮不徒长。(3)结荚期,这个时期是决定花生荚果数量和果实饱满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可以用50%的多菌灵溶液进行防治,还可以使用“富尔655”800~1000倍混合液进行喷雾防治,连续喷施2次效果显著,一般而言可以间隔10或15天进行一次,这样能够有效控制花生产生叶斑病对于花生的危害而影响产量,为多产饱果打下基础。(4)饱果成熟期,及时喷施“富尔655”800~1000倍液,保根保叶,延长叶片功能期,多产饱果,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花生根腐病防治:花生根腐病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花生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并且多为秕果。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防治方法:一是轮作,轻病田隔年轮作,重病田轮作3~5年。二是深耕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三是严格选种淘汰病、弱种子。四是药剂拌种,用种子量10%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时用根腐灵300倍液喷洒或灌溉,并进行防早衰促早熟措施。
5 适时收获
篇8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经B超、肝穿活检等证实原发病为肝炎后肝硬化,并继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均依据临床表现并经内镜检查证实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有一定程度的呕血或黑便。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8.3±7.2)岁。按照生长抑素用药方案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双倍剂量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常规剂量组患者常规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即静脉微量泵泵入维持注射250μg/h生长抑素(每支剂量为3mg),连续注射1周,患者停止出血后继续用药2d;给予双倍剂量组患者双倍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即静脉微量泵泵入维持注射500μg/h生长抑素,连续注射3d,患者停止出血后将剂量缩减到常规剂量,连续注射4d,如果1d内没有有效控制出血,则运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给予患者外科急诊手术或内镜下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运用凝血酶止血等,同时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让患者禁食、为其抑酸等。依据血红蛋白水平适当为有需求的患者输注新鲜血浆及红细胞悬液。用药过程中运用多功能监护仪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电进行持续监测,同时对其大便颜色、血红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止血时间比较
双倍剂量组患者≤72h的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70.00%(21/30)(P<0.05),但两组患者≤24h、≤48h的有效率及止血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
双倍剂量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的成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9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484-02
中图分类号:R 573.247
文献标识码:B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25%,其发病急,病情危重,大多(90%)为突然大量的呕、解血,首次出血病死率可达50%左右。40%的患者表现为反复呕血,并迅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控制出血是抢救的关键。我们收集近5年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1年至今共收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101例,其中男95例,女6例,年龄21~73岁,平均43.6岁,失血量1000 ml以上者72例,反复出血2次以上者43例,大出血时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慌、头晕等周围循环衰竭者82例,出血后并发肝性脑病26例,继发感染16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85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3例,肝性脑病引起肝肾功能衰竭2例,肝性脑病合并感染1例。
1.出血时的病情观察
(1)出血量的观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解黑便。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往往难以控制,大出血极易导致出血性休克。我们通过密切观察血压、脉搏、黑便或呕血的量与次数来判断出血量,如患者轻微的变化即出现心慌、头晕、冷汗甚至昏厥、血压下降,提示出血量大。临床观察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可能再出血:①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增多;②经输液和输血处理后血压无明显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中心静脉压波动不稳;③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进行性下降;④尿量正常但血尿素氮持续增高。
(2)生命体征的观察 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血压、脉搏及面色、肢端温度的变化,每3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做好记录,床边给予心电监护,详细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掌握肾功能情况。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昼夜尿量不得少于400 ml,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3)出血部位的初步判断 区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对于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都有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要仔细观察患者出血的量是多还是少;颜色是鲜明红、暗红还是咖啡色;以及呕出物中是否有食物残渣;患者呕血前是否有上腹疼痛,呕血与黑便的时间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从细节入手,以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为下一步的护理工作提供基础。
2.护理措施
(1)放置 患者发生黑便、呕血之时,应立即使其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时误吸,同时下肢抬高15°,促进外周血液回流,注意对其全身的骨突部妥加保护,预防压疮的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时以吸引器清除口腔内的积血和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梗阻。其中有9例患者出现了极度烦躁、“三凹征”和口唇紫绀等缺氧表现,由于及时发现并立即报告医生,行气管插管,解除了呼吸道梗阻,换救了患者的生命。
(3)静脉通道的快速建立和维护 85例患者在出血的时候,立即建立双通道输液,一通道给止血药,另一通道给抗休克药、扩容液体等。保证了输血及药物的及时供给,效果明显。
(4)心理护理 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配合临床治疗及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促进作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为突然发病,出血迅猛且量大,因此患者表现异常紧张、恐惧,部份患者还有绝望的心理,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边,以表情、行为、语言影响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稳定他们的情绪,争取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5)饮食护理 患者出血时应严格禁食,出血停止后24~48 h可给予少量温凉流质饮食,宜食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早期恢复胃肠功能,加强胃肠内积血的排出,同时防止胃肠饥饿性收缩,预防再出血,严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诱发肝性昏迷;如出现肝性脑病,应禁食动物蛋白质,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宜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量,进食不能过饱 ,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以免损伤食管胃底血管而再次出血。
3.预防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加强预防肝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处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及早吸氧,做好生活护理,注意病房消毒和个人清洁,严密观察神志变化、行为及语言变化,如患者出现性格异常、睡眠时间颠倒,定向力改变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早给予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更易造成感染或原发性感染难以控制。因感染后又易致再次出血,加重病情而诱发肝功能衰竭。除药物治疗外护理上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机会。尽可能早期胃肠内进食,防止胃肠功能减退和细菌移位;同时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胃管护理、尿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同时限制探视;病房紫外线照射,1次/日,密切观察体温、咳嗽、咳痰、腹痛、腹泻情况,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 、酒精擦浴等。
(3)加强预防肝肾综合征的护理 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与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血容量锐减,很容易诱发肝肾综合征。护理上强调卧床休息,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尿量,观察腹围的变化,采集标本测定血尿素氮及渗透压等。对白蛋白、多巴胺等药物,做相应的观察,同时,在医生腹穿放液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疾病早晚期患者不同限盐的管理。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以低脂、高热量、少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食。少食或不食煎炸食物,禁饮酒,一次不能进食过饱,宜少量多餐[1]。注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尽量减少在公共场所的停留时间,减少感染机会。避免劳累、饮食不当、上呼吸道感染、刺激性药物、情绪激动、紧张等诱因,活动适度。服用药物时应按医生指导,严禁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慎用有胃肠道反应的药物,服用片剂药物应研成粉后再服用。告知患者和家属如果出现黑便、头晕、疲乏、腹围增大、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症状时,可能是病情变化或出现了并发症,应立即回院复诊,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篇10
黄山书社,1984年9月成立,为安徽唯一一家古籍文史类专业出版社,目前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控股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出版发行文史图书、经典古籍及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建社26年来,黄山书社人恪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宗旨,精益求精,深耕细作,努力挖掘徽文化和桐城派等区域文化资源,出版图书6000余种,其中500余种图书荣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如《中葡关系史》2007年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诗论史》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黄山书社靠出版创新拉动经营能力提升,发展势头迅猛,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古籍出版社前列,2009年8月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筑传统名社迎多重挑战
“想成为全国名社,就必须用精品图书来证明。”左克诚社长说,“黄山书社出版的图书主要有古籍整理项目、原创学术图书、传统文化精品图书、书法艺术精品图书、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引进版权图书、年鉴方志图书等7大类型。”提到黄山书社出版的畅销书与经典图书,左克诚社长如数家珍:
畅销书方面:《中华古典珍品》、《中华古典珍品书坊》再版重印十余次,销量达数十万册;《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系列》(150种)2009年发行码洋达1000多万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6册)年销量达百余万册……这些传统文化普及和经典阅读图书,读者面宽,市场竞争力强。
经典图书方面:《遗稿及秘藏书信》、《民国法规集成》、《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新编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180册)、《中葡关系史》《、中国诗论史》、《新编中国戏曲论著集成》(15册)、《中国美术全集》(51册)、《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种)、《百衲本二十四史》(24函)、《徽州五千村》、《经典中国艺术史》、《三希堂法帖》、《历代大家书千字文》(110种)、《历代法书真迹萃编》(108种)、《徽学研究资料辑刊》(15册)、《智品藏书》(10函)……既有古籍整理项目、原创学术图书,也有文史、艺术精品巨著,规模宏伟,出版价值重大。
当前,传统出版业面临多重挑战,首当其冲的是数字化阅读浪潮的冲击,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给传统纸质出版造成较大压力。左克诚社长提出,黄山书社正计划从三个方面寻求突围:一是大力实施出版内容创新,内容为王,靠图书内容的高品位、过硬质量赢得读者、赢得市场;二是与台湾、香港等海内外出版机构在出版、发行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利用海内海外两个市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三是积极适应新形势,参与并推动出版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寻找途径涉足数字化出版领域,力争将黄山书社打造成以纸质出版为支柱,传统文化内容为出版特色的多媒体综合性出版公司。“在图书出版类型上,我们将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未来计划拓展立体书、影视文学、电子书等多种类型,以适应新形势下读者更加多元的阅读需求。”
坚守古籍专业地位拓新图书出版战略
在黄山书社的出版经营方面,左克诚社长也指出,黄山书社正朝两条路走:一是坚守古籍专业地位,一是拓新图书出版战略。
黄山书社恪守古籍整理出版的文化责任,克服古籍书投入大、经济效益差等困难,坚持履行出版企业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据介绍,黄山书社每年都拿出经营收入的40%以上补贴古籍出版,并标新立异,一改传统古籍书刻板、灰暗的老面孔,将古籍做成宣纸线装书、光盘等,编校精良、包装精美,使古籍书兼具文化积累和收藏欣赏的双重价值,将古籍做活做出新意。其推出的《百衲本二十四史》24函,高档宣纸现状,并配有高雅的红木专用书柜,成为高品位的礼品书。2009年8月,全国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制订2010~2020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通知》,黄山书社积极行动,于8月25日在合肥召开2010~2020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专家座谈会,邀请南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以及安徽省内知名古籍整理专家,取经求宝,多方搜集项目,随后整理了21个重点古籍项目申报。充足的古籍申报项目,为黄山书社未来专业出版地位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坚守古籍专业地位,黄山书社与时俱进,不断拓新其他图书出版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着力实施重大出版工程建设,图书出版硕果累累。
黄山书社先后有15种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其中包括《中葡关系史》、《中国诗论史》、《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百衲本二十四史》等一大批价值大、品味高的重点图书,在业界和读者中产生极大影响。如今,黄山书社又投入巨资倾力打造《中国美术全集》、《经典中国艺术史》、《明代职官年表》、《佛藏》等一批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打造出版品牌不遗余力。
其次,利用海内海外两个资源,开阔发展视野,形成自主研发与版权引进相结合、自主经营与合作出版相补充的发展新思路。
2009年9月,由黄山书社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下属广东联合公司共同组建的时代联合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出版合作第一个实质性成果的诞生,也为黄山书社拓展出版产业铺设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新公司依托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资源、市场优势,凭借香港联合和安徽出版两大集团的巨大影响力,在图书出版、影视剧制作、发行,动漫及周边等文化产业投资、运作领域进行立体、综合性的开发和探索。在海外,黄山书社也积极引进优秀版权,其中,以与台湾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最为长久。20多年来,黄山书社先后有《图说普贤菩萨》、《本草纲目》、《印人自选集》等百余种图书版权输出至台湾,也先后从台湾远流出版社、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等出版公司引进了《未央歌》“高阳作品系列”(6种)、《兰阳菜谱》、《做自己》、《老夫子》、《明代的国家与社会》、“传记文学系列”(10种)、“中华文史资料系列”等一批文史精品读物,这些书文化含量高,可读性又强,推出后在市场上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响,为大陆读者了解台港乃至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极大地提高了黄山书社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其中《未央歌》一书先后荣获中华读书报“2008年度十大好书”、“《当代》长篇小说2008读者年度五佳奖”、“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等多项殊荣,销量突破数万册,成为双效俱佳的品牌书。
再次,试水电视剧投资、拍摄与运作,出击多态文化产业领域。
目前,由黄山书社、阜阳市委宣传部以及安徽省文联共同组织实施的小说《农民工》正式出版。同名电影《农民工》推出后,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该小说是根据电影改写的,优异的素材使得小说《农民工》具有冲击“五个一工程”奖的潜质。此外,黄山书社还计划与阜阳市委宣传部共同出资,拍摄电视剧《农民工》、电影《王家坝》,尝试涉足影视剧制作及发行领域,探索一条文化产业的新路子。
“这是十年前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2010年4月,伴着庞大的海德堡四色印刷机的隆隆声响,北京雅昌公司的印刷车间里,《中国美术全集》首批19卷正式进入付印阶段。这标志着黄山书社投资将近2000万元巨资打造的这部51卷旷世艺术巨著即将问世。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在近年的图书出版领域甚为罕见,黄山书社倾力锻铸文化精品,彰显出版特色的雄心和气魄令业界振奋,又一次为安徽出版在全国赢得了阵阵喝彩和掌声。
“这是十年前做梦也不敢想的事”,黄山书社左克诚社长感叹,“那时候出版社经济效益差,连给职工发工资都成问题。”
这句让人无比自豪的话语背后,却也蕴藏着黄山书社曾经的艰辛与沧桑,为了这句话,多少黄山书社人在这里挥洒热血与激情,才换取黄山书社今天之成就。早在黄山书社转企改制之初,黄山书社就立足当时的社情,确立了“守正出新,敢为人先”的发展战略,近几年,其出版业绩的迅速上位,更与该社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统一思想、大胆创新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