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的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张颂心
从全球竞争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低碳技术的拥有作为其未来产业发展的制胜点和杀手锏,其核心技术的引进和购买,已经成为台州企业遥不可及的奢望。因此,要实现低碳经济,台州市科技的综合能力表现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低碳道路上的进程。而2010年台州市在科技表现(表略)上却实在差强人意。其综合排名仅居全省第6,且与排名第一的杭州相差非常之大。其科技/GDP之比为88.53%,更是远远低于排名第一的杭州市。从而证明,其科技发展水平与GDP发展情况并不协调,也即意味着台州市在依靠科技发展提升产业效益仍留有空间。产业创新的综合环境现状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会增加企业创新的主动性,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产业创新环境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及创新融资环境。近年来,尽管台州市政府对企业的科技拨款逐年增加,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仍然不足。此外,原本有限的科技经费管理较为分散,并且在立项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非重点项目或“关系项目”,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直接降低了总体投入效果,影响了全省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忽视了基础研究的低碳技术储备和共性低碳技术的开发推广,导致创新的基础和后劲日趋匮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市产业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是构成创新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台州市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往往选择简单的仿造,来节约开发成本,大量的侵权案件在仿造过程中产生。据统计,2010年,台州市专利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检查超市、专业市场170余家次,查处侵权商品近万件;另一方面,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却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极为薄弱,在科技成果研究出来后,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去申请专利、寻求保护,而往往被其他仿造者捷足先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到位,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对产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台州市中小企业创新的一个难疾。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存在较高风险的借贷群体,没有稳定的收益和确定的偿还能力,一直以来是银行趋利避害而舍弃的首要人选。而产业创新投入,尤其是低碳技术的研发,作为“高风险、长周期”的一种项目,往往短期内效益不明显且回报率不确定,这一特性,更加决定了企业难以从银行贷款的途径获取资金支持。尤其在今年以来,中央一再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艰难。产业创新的管理创新现状管理创新作为产业创新的重要因子是将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也是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的重要桥梁。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才可能把科学技术知识物化为新的产品和设备,才可能形成或创造出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从而掌握行业领先的核心低碳技术。它是企业把握市场能力和对创新产品营销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将低碳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后,台州市大部分企业管理还停留在“家族式”、“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创新管理上,则体现在缺乏一个科学且独立的科技投入、科技计划及项目评估的管理机制,未能全面采用科学的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考评的有效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很多时候,企业的创新投入在没有得到充分调研就盲目启动,或是事中监督力度不够或不到位,更缺乏事后的科学评价,因此难以保证产业创新投入的绩效。
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的数据采集均来自于1999-2009年度的台州统计年鉴,本文用单位能耗强度代表低碳经济发展现状(Y);用科技产出代表产业创新的科技综合能力(tech),用政府对科技的拨款(gov)、知识产权的申请数(knw)和中小企业融资比例(fina)代表产业创新的综合环境;用成本费用利润率(mag)代表产业创新中的管理创新程度。基本分析框架及模型这么我们用代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利用上述的变量,对低碳经济的函数表达关系可表示为:Y=f(tech,gov,knw,fina,mag)利用EVIEWS软件分析得到方程式(1)Y^=2.3-0.052tech-0.526gov+0.024knw-0.005fina-0.329magR2=0.72D.W=2.25从回归结果可看到,R2=0.712,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水平显著,但是解释变量中代表产业创新环境的金融环境和知识产权这两个因素没有通过检,并且知识产权保护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假设相违背,因此我们剔除以上没有通过检验两个因素再重新对剩余的四个变量做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Y^=2.26-0.516tech-0.532gov-0.362magR2=0.712D.W=2.15结果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州市的低碳经济是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科技综合实力、创新环境中的政府支持度、管理创新与我市能耗强度之间的关系较显著,并且都于之呈负相关关系,符合现实意义。且模型拟合度达到了70%以上,这足以说明产业创新在降低我市能耗方面确实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上述模型可知科技综合实力对于能耗降低的作用低于管理创新和政府支持度,这是因为台州市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技术的能力不足,导致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成果并未能实现产品和市场的进一步创新,从而并没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实现对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从而未能起到降低能耗强度的作用。从结果中,我们也发现了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度对台州市的能耗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国情下,宏观调控在各个领域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可以说,在我国,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和强盛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并且在以中小企业为经济主力的台州市,更鲜有企业可以自主承担起自主创新的人力、物力、才力的投入。正因为如此,我市的产业创新对于政府支持的依存度也就愈加高。
篇2
关键词: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布局,资金供给,人民币汇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内、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我国工业的发展条件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效益。
首先是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资源性产品价格上升。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使我国工业发展依靠进口的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量已占石油消费量的40%以上,铁矿进口量已占国内需求量的50%;进口的铝土矿占国内需求的比例为33%,进口的铜矿占国内需求的50%。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构成中的重化工业显著提高。1998年以来,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平均长速度比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高出4个百分点。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比例由1998年的55:45变为2006年的69:31。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比重上升,加剧了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在资源供给紧约束的情况下,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其结果,必然导致工业生产成本上升。
其次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加快。从总体上讲,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现阶段仍然具有劳动力价格便宜的比较优势。但这并不等于我国可以长期保持低工资水平不变。持续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总量已进入低增长时期,城乡青壮年劳动力的比例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民从事农业的收益逐步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工业部门劳动力的供给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是个必然趋势。
三是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超出了当前的社会有效需求,其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得到充分实现,生产能力闲置率超出了合理界限。2002年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并逐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导致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从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看,生产能力相对的过剩,有利于促进竞争,淘汰落后。但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必须是适度的,在利用率低于70%的情况下,将导致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产品库存增加。
四是企业的资金供给条件和人民币汇率不断变化。银行贷款利率的多次上调,加大了企业资金成本;人民币汇率升值,使我国的贸易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相对下降。
五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在逐步提高。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关系中运行的。企业既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要兼顾外部经济性的要求。利润最大化是有条件的,即在追求出资人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污染物的治理以减轻环境污染,都会增加工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六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并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加。特别是通过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技术标准措施,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
上述变化不是暂时的、个別的,而是长期的和全方位的。它直接制约和影响到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结构和效益。应对这些变化的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使工业发展转移到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益的基础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又好又快的发展。2007年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8.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9%,居民消费品零售物价上涨了4.5%。这种高增长如果持续下去,有可能转向经济过热,加剧通货膨胀。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继续实行从紧控制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经济增长目标的合理选择是,GDP的增长率保持在8-9%,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比GDP的增长率高4-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控制在20%左右。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配置的结果,同时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新起点。我国工业结构的突出矛盾表现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低,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严重污染环境的资源密集型中小企业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竞争实力强的大企业集中。到2006年底,国有经营性资产价值达13万亿元,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煤炭、冶金、电力、交通、通信、军事工业等基础性行业和骨干企业。这种集中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人认为提高基础产业进入门槛,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国有大企业集中抑制了民营资本进入基础性产业,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从法律上和政策上看,并不存在阻碍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基础产业的障碍,但是民营资本的进入,必须适应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机构成高、资本投入强度大、技术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相对复杂的要求。
篇3
一、政法机关增强护航经济发展达到的目标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有效推进,自我防范能力全面提高。企业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危害企业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政法干警结对服务企业活动更加深入,涉企法律服务工作卓有成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有序,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护航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企业工作的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要在更高层次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公安部门要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指导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内部安全管理责任。要充实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力量,保安人员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经岗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械,保障保安人员依法有效开展工作。加强对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贮存、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指导企业完善技防设施,将企业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设施接入公安监控平台,属地公安派出所要不间断地开展“视频巡逻”,实行安全隐患不定期自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强化企业周边区域综合整治。实行企业及周边区域治安承包制度,政法干警定期对所帮企业和周边区域治安状况进行研判分析,及时会同综治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社区街道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综合治理。综治部门把企业周边作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的重中之重,建立企业周边区域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工作制度,有效整治和消除“黑网吧”、“出租屋”、“黄赌毒”等治安乱点和治安隐患。落实公安派出所属地管理责任,以推进大型企业警务室建设为抓手,统筹安排警力,加强企业周边区域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最大程度地做到在上下班期间、案件高发时段、案件高发部位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增强员工安全感。
3.建立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快指导建立大型企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委员会,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化解机制,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企业、工地设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积极开展劳资纠纷、员工矛盾调处化解工作。加强与人事劳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加强联动,及时做好欠薪逃匿案件的诉前财产保全。密切与企业人资、工会之间的联系,高度关注员工工作环境、生活状况、职业健康、工资福利等,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注重与宣传部门协作配合,密切关注涉企案事件舆论导向,严防媒体炒作。
三、要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法机关应配合工商、物价、烟草、经济发展等部门加强市场整治,深入开展医药、食品、烟酒专项打假行动。对于强迫交易、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侵犯知识产权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做到快侦快破,快诉快审。联合工商、劳动等部门,加大对非法中介组织和个人的查处力度,保障企业用工秩序良好。建立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机制,协助行政机关依法整治行业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优化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2.严厉打击经济领域职务犯罪。要建立重大经济犯罪预警机制、综合防控机制和办案协作机制。检察机关要严肃查处贪污、受贿等破坏经济发展的职务犯罪行为,加大、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渎职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重点查办发生在金融、房地产、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征地拆迁、物资采购、产权交易等领域和环节存在的职务犯罪。突出查办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中的犯罪行为,保障政府投资安全,促使国家补贴政策和支持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重大经济案件的组织协调。对涉及金融机构犯罪、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违规改制、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出走等可能影响金融秩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和特殊情况,主动向党委政府和上级政法机关报告,在更高层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协商通报制度,政法委员会应加强组织协调,公检法定期研讨、集体会商,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整体合力,确保执法效果。
四、要在更高标准上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1.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充分发挥稳定风险评估在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潜在的重大隐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在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工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动态评估,确保不因涉稳问题延误、推迟工期。落实重大工程项目民警驻点服务制度,强化巡视督查力度,定期研判分析“涉建”警情、社情,确保警务工作有力跟进。开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零干扰行动”,以公安刑侦部门为主,严厉打击争夺工程承包权、抢劫工地财物、破坏重点工程施工秩序的涉黑涉恶犯罪行为。
2.提高企业员工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公安部门与企业安全、人资之间的联动机制,落实企业管理员工的社会责任,实行员工在外住宿申请备案制度,推行公寓式管理新模式,改变公司员工居住混乱、易受侵害的现状。增加二代身份证识别仪配备数量,加强录用员工身份信息比对,严禁冒用他人身份、提供虚假证件、负案在逃人员混入企业工作。公安部门定期到大型企业为员工办理有关证件,到建筑工地现场采集从业人员信息,发放暂住证。
3.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要成立大型企业司法服务委员会,进一步加强涉企法律援助。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协调,律师事务所积极配合,全面启动“律师进企业”活动。以大型企业、建筑工地为主阵地,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对重点工程、大型企业所需的投资公证、股权公证、经济合同公证等,提供上门服务。开展“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搭建法治论坛、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征文、法治服务月等系列平台,提高法治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力。
五、要在更高要求上体现执法总体效果
1.把握涉企执法总体原则。以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保障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法律工作的调节、保障、服务作用,合理把握执法尺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的有机统一。灵活执法办案方式,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落实诉前、审前走访企业制度,避免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对确有困难的企业,减免诉讼费用、执行费用,避免因机械办案增加企业负担。
篇4
内容摘要: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领域,而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县域经济的必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粮棉油主产区、不同优势农产品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 县域经济 因地制宜途径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农业大国中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综合体现。200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农业科技创新应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城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不同县域、县域不同农产品在农业科技创新时要采取因地制宜的途径。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应立足沿海地区的市场、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全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以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商品化为基本取向,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不断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把农业培植成为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基础产业,实现效益型、环保型农业的健康发展,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是:培育、开发与推广优质化、特色化的新产品,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及广大消费者需求;发展适应人多地少特点的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对WTO挑战,提高资源利用率与产出率,以适应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资源不断减少的变化趋势和发展需求;开发生态型规模化生产技术,在发展规模经营的同时,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及全程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开发标准化、优质化生产运营技术,实现标准化的生产经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发展便捷型的质量检测与动物检疫技术与设备,提高动植物检验检疫水平,加强市场产品质量检测。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需要针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但具备发展特色农产品和草地畜牧业的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切实提高牧区畜牧业发展水平,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
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是:培育集水、节水与高效用水技术。针对西北地区降水量少、单位耕地耗水量多的特点,大力开发集水农业技术和节水农业技术,多方位开发水资源,增加水资源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土地持续高效利用与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一是针对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危害严重的特点,研究开发综合性技术方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针对土地沙化问题相当突出的现状,研究开发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技术。三是针对牧区草地退化与牧民增收缓慢问题,研究开发高效畜牧业与保护草地生态技术系统。四是针对土壤盐碱化问题,研究开发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耐盐碱作物育种技术等;创新高效造林与种草养畜技术。研究开发一系列如林草合理比例、林草优质适应品种、林草保护利用、高效养畜技术等技术体系,以满足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解决退耕之后当地农民的生存与增收问题;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品种。针对西部地区农作物品种单一、单产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变化需求,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后耕地面积大幅度下降的现实,研究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新品种,满足当地农民生产与生活需求;开发动物良种培育和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西部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出栏率低、产品产量低、品质差,迫切需要引进、培育高产优质品种,迫切需要发展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开发保温栽培、养殖技术与耐寒动植物品种培育。针对西部大部分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作物有效生长期和畜禽有效发育期短的特点,研究开发保温栽培、养殖技术,延长作物生长期和畜禽有效发育期,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并根据当地资源环境特点与品种培育出高产、优质耐寒动植物新品种。
大中城市郊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大中城市郊区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大中城市为依托,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挖掘大城市郊区的区位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高科技集约化农业、资源环境型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型农业,着力扩张都市农业的各种环保功能与科技示范效应。
大中城市郊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是:
挖掘生态型规模化生产技术。大城市郊区的规模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此,研究和创建环境生态型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挖掘节水型农业技术。随着大城市郊区农业功能结构的逐步调整,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农业的地位将显著提高。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耗水量过大的现象较为突出,给大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带来较大压力,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
创新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技术。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将成为某些大城市郊区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我国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起步晚,科技相对落后,需要根据各大城市郊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特点等制定符合区情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规划,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提升籽种农业与精品农业技术。籽种业与精品农业己经或正在成为某些大城市郊区的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如精品制种技术,胚胎移植扩繁技术,苗木脱毒快繁技术等。
开发低价位、低能耗、劳动密集型的设施农业技术与设备。设施农业是大城市郊区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过去许多技术与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这些设备和技术价格高、耗能高、劳动力需求较少,不符合经济相对落后、能源短缺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情。因此,开发低价位、低能耗、劳动密集型的设施农业技术与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标准化、优质化生产运营与便捷型的质量检测技术。大城市郊区农产品的供应对象主要是大城市居民。随着大城市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实施标准化、优质化生产运营,并能对农产品采取及时有效的质量检测,为此需要提供标准化、优质化生产运营与便捷型的质量检测技术。
粮棉油主产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粮棉油主产区县域经济发展应当发挥其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和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优势,继续强化粮棉油生产,压缩普通品种,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规模较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后续效益。
粮棉油主产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是:开发与应用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优质、专用品种系列化。品种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也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以及市场优势,重点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新品种,以满足粮棉油加工业以及畜牧水产等企业对优质粮棉油的迫切需要;开发与应用粮棉油等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重点围绕该地区主要农作物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多熟种植、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等领域进行创新研究,显著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开发与应用畜牧水产以及加工业技术。重点围绕农畜水产品资源的巨大优势,依靠养殖业技术进步带动畜牧水产扩大规模,加快农牧结合和转化;同时,加快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技术的创新,带动主要农产品的增值,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创新低成本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农业技术。重点围绕农业主产区目前普遍存在大水、大肥、粗放投入而造成经营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的问题,突出研究开发节水、省肥、节能等低耗高效的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环境安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技术。重点田降低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品的使用以及常规的地膜、污水灌溉的防治等,研究开发新型低毒农药、生物农药、降解地膜、土壤改良等技术和产品,同时,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检验技术研究,促进农业土产区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不同优势农产品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途径
根据比较优势的大小,我国主要农产品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比较优势比较明显的产品,主要是一些特色资源产品,如小杂粮杂豆、羊绒、特种用途的经济作物、地方性特色畜禽、珍稀水产品等;二是目前在国际市场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如部分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等;三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但国内需求量大,有一定区域比较优势的产品,如粮棉等大宗农产品。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与不同的比较优势,应采取不同的技术重点,来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竞争优势。
(一)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的农产品农业科技创新途径
对于这类农产品,主要技术需求是把它们作为完整的产业链进行开发,实现扶大扶强的目标。这些产品多数依托原产地的独特资源,并形成了当前的生产模式,即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具有一定的区域规模,但个体经营规模较小。这类产品本身的特点不可避免地要求人工操作,劳动力密集成为必须攻克的技术壁垒和瓶颈,它们需要的是能扩大经营规模的技术体系,如简单化农事操作程序,可以大面积使用的生物防治技术、不破坏产品外观的机械化技术、适当的产地储藏设施等。目前,这类农产品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规模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力增加优势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可显著提高县域农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市场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农业科技创新途径
这类产品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但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降低农药、兽药残留等制约因素,可以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对于畜产品,主要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疫标准,争取达到发达国家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发展高效饲料与配套饲养技术、药物残留控制与检测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对于蔬菜、水果产品,关键是要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化学物质残留同时大力开发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延长出口半径,扩大市场范围。针对这类农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及发展安全食品的迫切需求,今后须重点研究解决环保安全型生产资料、无害化生产控制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检测技术。
(三)整体优势不明显的大宗农产品农业科技创新途径
通过扶持和建设,能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可以巩固国内市场,抑制同类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对于比较优势己经变得不明显的产品以及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要在提高技术含量与整体效益的基础上主打国内市场,以国内市场需求为生产的出发点,跟踪进入国内市场的进口产品的技术特征,力争形成进口替代局面,避免进口产品过多侵占国内市场份额。对于国内需求大而生产不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建立和完善该产品的加工体系,进口初级产品,通过加工转化后一方面满足国内对其制品需求,另一方面还可再出口国际市场,获得增值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在科研开发领域,政府须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投入足够的资金及优惠政策,以带动企业和社会的投入。同时,为地方和企业的提供科技决策咨询服务,逐步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长效机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其次是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投资力度,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使之成为新的科技创新力量,为晋江经济的发展所服务;最后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使新兴产业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科技研发的投入,可以让晋江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自己的研发技术,逐步摆脱技术模仿,提高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晋江经济开发区的环境、人才优势和产业发展环境优势,努力将晋江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晋江科技研发中心。
二、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在高新技术区和特色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成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创新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功能。在涉及生物制药、光电能源、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的五里综合工业园重点推动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生物制药研究中心、光电能源技术研发中心等一系列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开展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还举办了光电论坛等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和学术交流论坛,加强科技招商引资和学术交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平台,为晋江经济发展所服务。
三、加强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地处晋江的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基地安内园,要充分发挥对台的优势,整合优秀的装备制造业资源,推进与台湾装备制造业的对接,积极承接台湾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全力打造成为“福建省民生产业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基地”、“对台装备制造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在科技方面,建立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基地,定时或不定时组织人员与台湾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安排人员赴台实地考察及学术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为晋江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晋江科技创新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同时,引进台湾科技金融,借助台湾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经营运作经验,建立台资或台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改善晋江市的科技风险投资业。
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定向人才
从企业的战略出发,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企业根据自身对所需人才的实际要求,与学校进行定向合作。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模式,致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通过相关学校学科专业人员的创新实践,完成企业所需的科技创新和工艺技术,这样拓宽了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的平台,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晋江市附近有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商会等机构,要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积极与其合作,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艺改造,将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晋江经济进一步向高新技术迈进,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6
【关键词】网络经济;经济发展;电子商务
一、引言
据星图数据监测,2016年“双十一”国内16家电商平台交易额约为1770亿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网上购物节。其中,阿里、天猫当天的销售额达1207亿元,无线交易额占比81.87%,菜鸟网络平台上共产生了超过6.57亿个物流订单。尽管这样,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需要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
网络经济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网络经济具有高度的便捷性、渗透性、边际效益递增性。《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不少人变成了剁手族。高度的网络普及率带动了网络经济的腾飞,根据艾瑞咨询(i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网络经济营收为11218.7亿元,年增长率为47.3%。我国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以此规范网络环境,如今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不断兴起,并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有机成分,“没人上街不代表没人逛街”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购物模式。
三、当前网络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网络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并且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国民经济发展。可是,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网络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和改善,就会影响未来的发展势头。例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还跟不上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科研投入仍然不足,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紧缺,限制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支付、物流等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软性条件,而目前我国金融电子化水平尚不高,网上购物和移动互联网支付在中小城市的普及率尚不高;现有物流配送系统并不完善,物流公司总体运输能力差,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货物难以及时送达,货物丢失、损坏、被调换等现象仍然存在;我国对网站建立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对网络犯罪的监管也远远不够,因此网络发展存在虚假信息泛滥、不良信息传播、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等问题。
四、浅谈网络经济发展的改善途径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并且能够释放出更大的乘数效应,推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普及新的网络技术。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技术的重视,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督促基础电信公司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规范与标准体系兴建技术达标的移动基站,不断提升中小城市的网络覆盖率,为网络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其次,加大网络科技的科研投入,一方面充分吸收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加快对移动互联技术的创新性研究,提升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
2.优化网络经济环境
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优化网络经济环境。各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大力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物流企业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加强横向联合和资源共享,从而不断降低物流运输,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企业、消费者的需求,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净化网络经济运行环境,增强企业和商家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网络购物等新兴交易方式,保证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网络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推广多元化的资金流通方式,在二三线城市、中老年人群中对虚拟支付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包括实物交易、网上支付、手机银行、虚拟支付等多种方式的资金流通体系。
3.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网络经济发展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针对网络安全保护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管环境等问题,我国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在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税收等方面构建严格的规范体系,一方面保障网络经济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经济市场。其次,针对近年来网络信用作假、网络诈骗等案件频发等情况,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针对网络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时发现监管中存在的盲区,并出台相关政策,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网络不良信息、网络道德观念低下等问题,对网络信用作假、网络诈骗等案件进行严肃处理。必要时可建立第三方认证中心,以提升网络经济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经济交易的认可度。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因其自身具有的便捷性、高效性、超时空性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将会变得无所不在,而且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网络经济应致力于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使网络购物更具交互性,并且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实现各种数字终端的一体化,实现电子商务的全球化、个性化和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石明杰.浅析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概况[J].新经济,2016(4):32.
篇7
债务机制是财政体制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地方债务机制打破以往多年的禁锢,不断试行政策探索,这是财政体制和经济环境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看,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行债券。根据现有的法律,地方政府是没有发债权的。为有效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寻找新的地方政府举债路径,我国对地方政府发债模式进行了探索。2009年,根据《预算法》特别条款规定,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开始各地方政府发债。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二是平台融资。包括城投债、基建信托、租赁、保险投资计划等表外融资方式。影子银行助力地方举债变化。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准地方政府债”——城投债,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经历了两轮高速增长。基建信托也是近两年地方政府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
发展至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有多大,一直众说纷纭。根据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1年第35号),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万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7万亿元。银行贷款、城投债和信托产品,是当前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三种融资工具。与2010年末比较,2012年末城投债余额增量为1.6万亿元,信政类信托增加0.6万亿元,平台贷款增量约0.3万亿元,据此估算,201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3.2万亿元,对应的债务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本年财政总收入)和负债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本年GDP)分别为89.9%和25.5%。
就比率而言,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尚在可控之内,不应过度放大相关风险。但考虑到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透明度不高,很多隐性债务难以统计,加之地方GDP的水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财政的偿债风险。再从现实看,由于捆绑于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冲击下,地方债务神经日益衰弱。
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滑。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增幅放缓至12.8%,较上年回落12.2个百分点。种种迹象表明,财政收入已结束了多年的高增长期。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面临着土地使用权出让而使收入骤降的尴尬局面。穆迪最新的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同比下滑14%,和2011年增长22%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导致地方政府收入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这显著加大了地方的财政压力和融资压力。
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增大。目前地方政府直接和间接的负债中,地方融资平台是最大的部分。2011~2013年,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款期,地方每年须还款1万亿元。债务风险随时可能集中爆发。从银监会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类别划分看,有约20%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项目可能是公益性的,它本身没有收入来源,要靠地方财政运用未来的其他收入综合进行偿还。再从新发债券看,城投债发行人主体资质呈不断下沉趋势。随着整个城投债市场的扩容,发债主体从省级平台扩大到市级甚至县级融资平台,城投债的主体信用级别中枢呈逐渐下移之势。城投债中AAA级发行人发行的债券规模已由2008年的40.11%下降到2012年的15.86%;而AA等级发行人发行的城投债发行量占比则从2008年的32.38%上升到2012年的47.34%。
地方政府一直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全国亏损的责任。从长期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依然显著。地方基本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庞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对投资增长至关重要,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依然需要政府举债的支持。
地方政府债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待这类问题重在规范,要从地方和银行两方面来规范与治理。从国际经验看,如果制度设计合理,地方债务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融资约束。地方政府融资运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总体负债水平较高、资本金不足或资本金不实、偿债责任主体不明确等方面。改革方向应是推动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隐性负债向及时公开披露合规的显性负债转变。一是强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加强中央有关部门对地方债务的监控,根据地方GDP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确定债务规模,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测体系,建立各级政府的责任制度和债务的偿还保障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融资额度和期限的授权制度。特别要加强地方人大的审查、监督作用。从远景看,为了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法律约束,国家也应该考虑建立地方政府破产程序。二是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能有效发挥外部力量对发行主体的监督和约束作用。除了披露基本经营信息以及基本财务信息外,尤其应对营利模式、资产注入情况、担保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等进行详细披露。同时,还应当督促发行主体的后续信息披露,尤其是对资产转移、重大资产重组等资产整合行为进行充分披露,加强债务存续期内的监管,并加大对信息披露不充分行为的惩罚。三是适度扩大发债规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应当成为改善地方政府负债模式的改革方向。与平台融资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主体明确、高效透明、显性管理等优势。四是逐步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评级机制。地方债发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债务的风险保障机制。这就需要加入市场力量的评级制度,要让地方政府融资有透明度,有风险防范机制。
篇8
[关键词]企业 经济发展 自我创新
一、引言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持续良好的发展,它是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企业在今后发展中投资的唯一原因,企业应将创新思维进一步拓展,将社会上出现的问题看作是企业进行创新的最佳机遇,这对于企业能否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是很重要的。本文主要提出了当前时期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我创新的途径,以供参考。
二、将企业合作进行创新
当前,随着企业研究开发风险与开发成本的进一步提升,再加上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相关范围领域中构建起较高水平的技术;在诸多的范围领域中,企业需要的技术机构已基本建立,或者企业自身建立这样的能力具有经济性的特点,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开放性企业,其外部技术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有部分企业的技术大部分都是依靠着外部技术的支持,外部技术可以很好地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存在的不足情况进行弥补,并且其在实际中投入的资源也相对较少。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上各个企业的技术都是来自于内部的研究开发,90年代以后,各个企业的技术不再是内部的研究开发,而是企业开始在企业外部获取相关技术,也就是技术外包或者是外部技术合作。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有一半都是来自于外部,更有甚者,如杜邦公司声称,其竞争性的技术领域90%都是源于外部。相反,我国的大型企业,如联想、海尔等公司已经在海外建立起了技术跟踪机构,以此搜索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不过,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观念比较落后,根本没有认识到企业外部技术具有的重要性,因此,对企业外部技术考虑的非常少。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应与科研单位以及高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创新机制。科研单位与高校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属于核心部分,科研单位主要承担的是长远的、公益性的、战略性的基础性研究及高科技研究工作,这是企业自身在研究过程中无法实现的。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它还是科研中心,因此,它承担着相当一部分基础研究高科技前沿探索方面的工作。由于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研发机构,所以,国家应鼓励科研单位以及高校与企业间进行良好的合作,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
从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无时无刻都在鼓励着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合作,共同实现技术创新,比如我国的海尔集团在1998年1月与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间实行了控股经营模式的同时,又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共同出资创办了“海尔广科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数字化产品。海尔集团用自己的管理方式对新成立的公司进行管理,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则是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事项。这样的一种合作创新模式,使得海尔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为其在未来社会中拓宽市场规模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三、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开发,包含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此获取对自己有用的技术信息。这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通过建立研究机构的方式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开发投资在企业中是一项较长的战略性投入,它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它能够让企业对市场实际情况有效地掌握以及对其今后的收益情况提前预测,另一方面,它还能够让企业的经营水平与投资能力大大提高。
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大概需要多少资金才算是最合适?国际上一般公认的开发研究费用占销售额的1%的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占2%的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只有占5%以上的才可能长期生存发展下去,才会具有较高的竞争力。笔者将国外大型企业的研究开发使用的费用与我国企业研究开发所使用的费用作了一个比较。国际上著名的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比如飞利浦是8%,西门子是11%,更有甚者已经达到了13%。最近几年,我国的国有企业与集团虽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在开发研究上,但是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其研究开发所使用的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通常在1.4%左右,只有深圳华为占了5%。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研究开发投入的费用不是很高。企业投入充足的费用用在研究开发上,不仅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会进一步的扩大市场份额,相反,如果开发研究投入的费用不足将会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各个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重视这一问题。
企业创新通常指的是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包含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在任何一个行业之中,创新能够决定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还是企业家对整体创新过程中所涵盖的创新目标、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实施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目标的最佳效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对自身的创新能力全面的审查,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将企业存在的不足问题有效地解决,建立新的机构与系统。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我创新的途径,阐明创新是当前企业持续发展与生存的关键因素;并指出企业要想实现自我创新就必须通过合作创新、自主创新这两个渠道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张正博.中国体验经济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1期
[2]单红梅.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J].科学管理,2002(6)
[3]高建,王建飞,魏平.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现状、问题和新概念模型[J].科研管理,2004(增刊)
篇9
关键词 循环经济;途径;对策;陕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20-01
近几年,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按“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理念,各地纷纷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在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区域发展战略”,对陕南经济“循环发展”有了十分准确的定位。对于陕南地区这样的生态涵养地、水源保护区而言,面对该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认真地思考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对策等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1-4]。
1 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1]。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减量、再生、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物质和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通过把废物持续不断地变成为资源来实现经济数量型的增长。
2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2.1 率先发展循环型工业
循环型工业是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一种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率、高循环的新型工业[2],它实现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一是要抓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使企业运行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从不合理逐步走向合理。二是促进工业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产业化。近期可重点发展废纸再生、废旧家电处理、再生建材、再生塑料、家具再制造、汽车拆解等项目,促进工业再生资源产业形成和发展。三是抓工业节能降耗,推广工业节水、节电、无废、少废和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四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倡导企业使用清洁原燃料,降低消耗性污染,推动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2.2 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是一种低投入、高循环、高效率、高技术、产业化的新型农业[3]。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充分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典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物质再利用模式、减量化模式、资源化模式、生态产业园模式等。3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发展循环型农业,要立足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现状,以初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近期任务,以种植、养殖和沼气相结合的庭院经济模式,实现农户单位能量物质的小循环;以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生态产业链网达成中观层面农业能量物质的循环利用方式;以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能量物质良性大循环奠定基础,初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具体运作路径:一是发展生态农业;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是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能源、水资源的节约。
对于陕南地区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抓园区建平台、抓项目搭载体、抓创新强支撑、抓生态作保障,聚集资源要素,做大产业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循环经济对率先突破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一是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工业上,按照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农业上,围绕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建好基地,抬起龙头,提高品质,打响品牌,加快产业化进程。服务业上,大力发展物流、会展、文化等现代产业。二是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做好园区规划,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使园区成为推动同业聚集、产品集成、产业升级的立足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陕南地区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陕南地区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环境质量的改善,绿色陕南这块牌子要比现在更亮。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高减排的监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山水林、天地人相和谐。
4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74.
[2] 李宏宇,周传蛟.对发展我国循环型工业的思考[J].学习与探讨,2005(5):186-189.
篇10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途径 潜力分析
1、前言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较少能源消耗实现同样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两个:一是来自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巨大压力,发展中的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京都时代挑战的准备;二是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1]。面临内外双重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寻求发展与低碳排放之间的平衡,是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长久目标。
2、经济低碳发展的战略意义
现阶段,我国主要以燃烧化石能源为主,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粗放型发展方式使得资源利用率极低的同时,还背负了巨大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经济模式转型既是内部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外界大环境的总体走向。因此,积极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对自身发展来说,可以通过提高科研创新意识,在积极寻求节能环保材料的同时,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地位;对全球合作来说,政策的施行加深了国际间的交流往来,提升了业务往来力度,优化低碳能源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借助产业的转型引导消费者意识的转变,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的桎梏。经济发展与低碳环保共同推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
3、经济低碳发展的现实途径
3.1 优化能源利用率
煤、石油、天然气作为我国当前使用率最高的三种化石燃料,受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巨大的需求量影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而诸如水能、核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工业建设中使用率低,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和低排放量能源的研发,是实现低碳排放的重点。因此需要国家强制取缔高耗能产业,完善工业碳排放标准和成本损耗比率的相关控制条例,对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地热发电等低耗能、低排放产业实行奖励机制,鼓励并发展新型绿色产业的崛起,将基础能源体系多元化、拓展化,达到对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2 调整产业结构
受政府部门长期辖制,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产业的巨头,在产业结构中占据极大比重,且由于信息交流等的闭塞,产业模式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态势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依靠重工业导致环境严重恶化的同时,还包括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产业严重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传统轻工业、种植业在激烈的市场占有份额竞争中未能脱颖而出,发展缓慢。畸形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转变发展模式,降低对重工业的依赖程度,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以低耗能、零排放作为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3.3 建立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
低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的完善和设备的损耗要求大量的后续资金储备,而低碳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和机构捐赠,金融信贷行业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以研发高纯度氢气作为发热能源为例,如何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气,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控制容器的耐热度和抗压力,都需要在反复的实验中摸索,损耗的仪器设备都需要及时的补给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进行。但由于资金的不到位,不少类似的项目都被迫搁浅,制约了发展前景。面临低碳经济全面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提高借贷额度、对方发展融资对象,借助企业融资、股票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建立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
4.经济低碳发展的潜力分析
4.1 缓解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信贷紧缩、财政赤字导致发电站、电力线路、天然气管道铺设等一系列重工项目被迫中止,能源供应的短缺迫使政府寻求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能源供应方式,既能解决能源缺口,又能实现低碳排放的低碳经济应时而生。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投资力度,倡导以风能发电、核能发热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在解决能源供应不足问题的同时,依靠低排放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的大幅度上升,摆脱经济困局。低排放产业的崛起将逐步取代重工产业的主导地位,成为今后发展的的主流趋势。
4.2 降低对外进口能源压力,提升国际贸易地位
由于自身需求量巨大、国家资源储备量单薄,我国需要向中东、俄罗斯等原油出口大国进口能源。暴涨的价格、打压的劲头,都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内外市场发展失衡。近年来天然气、原油储备告急迫使我国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发展低耗能经济产业。依托是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减少了对原油的需求量,减弱了对中东、俄罗斯国家进口的依赖度,削弱其国际经济往来地位,通过自身内部实力的增强,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拥有更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5、结语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性发展,既是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革和再造,也是人类为适应生态系统变化而制定的战略性经济转移政策。只有长期坚持低碳排放的目标不动摇,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的发展未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