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49-02
关于数学教育从上个世纪就在不停的改革、进步,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相当牢固,新课改也在慢慢地走进数学课堂。社会不断地发展,数学教学也要不断地进步,教育者们也在积极努力的工作,使教育体制更完善。下文将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且提供解决办法。
1.改革中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对新课标改革理念理解不透彻。新的教学理念出来后,老师们对其缺乏认识,缺乏对数学这一学科的理解。上课过程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把需要掌握理解的知识讲一遍,学生通过听课,记笔记接受知识。下课后,老师将会留给学生很多作业,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再次掌握,熟练。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把数学学好,只有真正领会到数学课程的深层含义,才能学好数学,像那种死记硬背通过做题记忆只能应付考试。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公式是如何来的,函数是运用到哪方面及怎样建立合理的函数关系,要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抽象的事物以及想象空间几何体,这样学生才能牢记于心。
1.2 新课改下数学课程无法实施
1.2.1 社会方面。从开始上学时我们就在学习数学,直到大学甚至以后,数学好像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好像没有被利用,我们不会用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解决问题也不会利用函数解答应用题。因此,不管高中数学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引起我们的重视。
1.2.2 学校和教师方面。学校是最好的学习地方,所以对于数学改革的实施有很大帮助。学校中,老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是顺利实行新课标改革的重要人物。但是,学校只是把实施新课标改革当作一个形式主义,应付一下检查,并没有对新课改的实施予以重视。学校不重视,老师也无法实施,新课改得不到实施。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更不愿把时间用到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上,上课不积极,考试也只是临时抱佛脚,这也导致了新课改无法实施。
1.2.3 缺乏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新课改中提到对学生情感教学改革,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让他们学习到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情感教学的教育。人都是感性动物,对学生情感方面的重视也将推动学习的进步。不能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催促他们学习的没有情感的冷血的人,合理的把学习和情感结合,将会使学生感受到温暖,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就目前的教学方式,老师更愿意花时间让学生做大量练习题,给他们讲解疑难题型,对发现学生的潜力、特长的事情就抛之脑后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样,但是老师因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对一些差生缺乏指导,他们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渐渐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解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
2.1 改变教育理念
2.1.1 增加教育心理学。某著名教授曾讲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要求老师学习和掌握部分数学心理学理论,让教育改革随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而变化。"数学教学不能老是依据以往教学经验,要与教学心理学融合,发展新的教学形式,走出模式框架。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教学心理学。像学习立体几何时,老师可以把身边的实物拿出来举例子,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和感受进行教学。
2.1.2 深刻领会新课标理念。高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但是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然而新课标改革后,对函数的内容、难度和要求也有所改变,本来学生学习函数难度就大,改革后更加大了难度。学生学习数学失去了耐心,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加大难度。此外,新课标中提出对计算机能力的考察,所以,不仅学生而且老师要与时俱进,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最后,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老师需要带领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视,开拓广泛的数学应用领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支持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建模,挖掘学生的特长,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的培养方式,重塑良好的师生关系。
2.2 加强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视。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改变数学教学方式。初中学习数学简单易懂,老师采用重复讲解和多做习题的练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才生了依赖性。然而,高中数学复杂难懂,如果还是采用初中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行,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不利于教学。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生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这就要求老师做好准备,改变教学方式,探索新方法。第二,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习惯。高中课程多,而且高中数学又和初中数学不同,它内容多,难度大且不易掌握。所以学生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督促自己主动学习,老师只是指路明灯,学习还是需要自己去做。
3.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新课标改革实施难度大且存在问题,但是,只要拥有良好的社会条件支持,再结合学校和老师的配合,相信新课标改革会顺利的进行。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学校有利无害,而学校的积极配合又能促进新课改的实施,总之,新课标改革和教育和学校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刘见乐.罗敏娜.用函数思想指导高中数学解题[J].中国数学教育,2011(10)
[2] 赵士元.张国棣.从中学的视角看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教学[J].数学通讯,2010(20)
篇2
学科教学是一门行为艺术,需要教学工作者切实、有效地解决学教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教学深入进行、高效开展,取得学教相长的预期目标。高中阶段,数学学科作为必修科目之一,需要高中生具有良好的抽象逻辑思维以及概括推理能力。但在实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缺失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的薄弱,高中生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教予以高度的重视以及认真的解决。鉴于上述认知感悟,本人现结合高中生学习活动缺陷以及处置方法的实施做一简单的探析。
一、实施师生互动教学,解决高中生“重自学轻合作”缺陷
教育实践学明确指出,学生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必须始终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才能认清自己,取长补短,前进发展。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改变以往“自说自话”的单向实践活动,实施互动双向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谈话式、讨论式以及合作式等活动形式,组织高中生开展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实践活动,增强高中生合作的积极性、交流的主动性,推进高中生数学学习进程。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中,教师为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合作意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其过程如下: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等比数列,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呢?
师:引导学生,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写出首项为a1,公比是q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用过哪些方法?
生: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法证明通项公式的方法,类比等差数列的推导过程,设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还可以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展示其推导的过程。
师:展示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n∈N+,q≠0),设计相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相关联系,进行巩固练习。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予以指导。
二、展示内涵讲解过程,解决高中生“重结果轻过程”缺陷
高中阶段,虽然有三年时光,但对于高中生来说,面对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大容量的学习内容、快节奏的学习速度,时间变得短暂。高中数学教师讲解数学学科内容时,往往为节省时间,忽视探析过程,直接告知结果。久而久之,导致高中生数学学习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缺陷,致使高中生对掌握内容一知半解、认识不深,面对变化以后的同一类型数学问题时,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要解决高中生存在的这一缺陷,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为什么”这一过程的讲解,延长和拉伸数学知识内涵或问题解答过程,让高中生进入其中,细细体味,弄明白该类型数学问题“为什么”采用此种解题方法的“前因后果”,从而深层次理解和掌握,逐步积累起高中生有效解答问题的技能和素养。
问题:已知函数f(x)=lnx-■ax+a-2(a∈R),(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当a
在此问题讲解过程中,教师没有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告知解题方法的教学模式,而是对解题结果的获取过程进行放大和延伸。先组织高中生初步研析题意,掌握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以及该问题设计的意图:“考查对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和函数零点个数与单调性的关系”。接着引导高中生结合解题要求,根据相关数学知识点,进行探究分析活动,高中生合作探析指出:“(1)求出导函数,根据a的取值范围讨论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单调区间;(2)求出g(x),利用导数判断g(x)的单调性,根据g(x)的值域判断g(x)的零点个数”。此时教师与他们一起对探析得出的思路予以归纳提炼,获得其解题方法为:“采用函数思想,运用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让高中生获得亲身实践锻炼的时机,同时还对解题方法“知其所以然”。
三、开展评价教学活动,解决高中生“重技能轻情操”缺陷
笔者发现,由于有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生受社会“唯升学论”的影响,将全部关注点和注意力都聚焦在“学习成绩”上,面对高中生人格或品质的缺失,不以为然,熟视无睹。而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做人成才”,应将优良情操培养作为首要工作和根本职责。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切实防止高中生“重技能轻情操”现象的蔓延,强化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对任何高中生学习个体出现的人格和情操缺陷,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评判,不能因为“成绩佳”而听之任之,应给予及时的评判和正确的引导,让高中生意识到情操和技能两者缺一不可,推动高中生全面成长和进步。
以上是本人围绕高中生在数学课堂存在的三种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简单论述的,在此期望其他教学同仁积极参与,共同探索,为有效课堂教学深入推进提供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篇3
问题一:小组人员的配置随意性较大
教师在分组时只是依照座位的情况就近分组,没有考虑到组里同学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学生学习合作的环节出现了有的组很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有的组却拖拖拉拉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措施:
1.对分组人数的控制
两人为一个小组,4~6人为一个大组。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二人小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每一位学生自学以后首先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查和互助,如果有问题大组再讨论,如果没有问题大组就不讨论了,这样让交流更有实效性。
2.注意组内人员各方面水平的协调
每个组都由性别、个性,学习水平、学习成绩等有差异的同学组成,让每一个组的同学都能各具特色,大家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更有利于分工协作。另外,也为小组之间的评比奠定比较公平的基础,使小组评比具有可比性。
例如:计算能力强与弱同学的搭配,考虑问题周全与简单同学的搭配,表达能力强与弱同学的搭配,思维速度快与慢同学的搭配等等。
问题二:组内成员的分工不清楚
这个问题产生于大组的活动中,由于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组内学习能力稍强的同学比较活跃,而一些内向、学习水平差的同学仍然默默无闻,这种现象违背了高效课堂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的宗旨。
措施:
1.每个组内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职务”
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因此,让每位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明确的分工很重要。我所任教的班里由2人的小组组合成了7个大组,每个大组多则六个人,少的5个人,设有两位代言人,负责本组回答和提出问题等任务,展示员负责投影或板书展示等任务,记录员负责记录本节课组内同学学习的情况等任务,统筹员负责与其他小组协调或与老师联系等任务,组长负责协调组里的全面工作,这样组内的成员分工明确了,可以共同完成组里的学习任务。
2.“职务”轮流做
如果组里的职务长久地固定,同样会出现小组里一两个学生“唱主角”的现象。因此,每节课组里的职务都要轮换,让每位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都得到不同的感受和进步。我所任教的班级每个组都有代言人、展示员、记录员、统筹员的胸卡,每节课学生都要结合自己本节课的分工带上胸卡,明确分工,也便于小组之间的监督和检查。
问题三:小组合作的质量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
笔者最初对小组活动评价的方法是:每节课后统计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并在黑板上记录每个小组的得分,一周做一次评比。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提出意见,反映课堂上发言的时间和机会都有限,很多时候想说却没有机会,这样的记分不公平。笔者也发现学生只关注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出现了不重视动笔练习的现象,作业的水准也降低了。另外,笔者在教学中往往把评价或称赞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而忽略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此笔者认为,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不能如此的单一,应该多元化,从各个方面综合评价。
措施:
1.变换提问的形式
每节课可以安排一些必答题和抢答题,以来解决学生提出的评分不够不公平的现象。
2.小组的评价中增加个体表现的评价
教师可以任意提问组里的一名同学,由这名同学的回答来评价一个小组学习的质量。还可以把每一位同学当堂测验的成绩证人组内成绩,当堂测验的成绩可以在不同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词定。如此这样,组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会意识到要认真地学习。这利由集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拱人,同时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
3.小组内的自评
小组活动要想变得更加有效,小组内必须一周或两周对组内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找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合作是小组自评的目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自评较好的小组要把经验总结出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另外,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或小组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内成员要献计献策,共同制订本组下一步的合作方案。
问题四:教师提出的研究任务并不具有探究性
笔者有时会发现自己提出问题后,学生并没有很高的探究积极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教师没有认真地研究教材,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只有有效地对学生提出问题,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合作交流,诱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
措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例如:新人教版九年级《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笔者在处理教学难点“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时,先与学生一起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设问:“平面内的两个圆作相对运动,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笔者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同学们就会结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展开探讨,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很好。
问题五: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够
在学生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到各个小组中去看一看,会发现有的学生偷懒。因此,笔者认识到教师仅仅去小组中看一看是不行的。在现行的合作教学中,不仅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
措施:
教师应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中去,让学生感到老师随时在身边。这样教师既能及时帮助能力稍差的小组,又能关注那些偷懒的同学。
例如: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一共有7个大组,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有的组长组织能力差一些,或整个小组的水平稍逊色一些,难免会在某个问题的讨论上没有突破,从而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时笔者就会来到这一小组,作为一名小组成员的身份给他们一个提示,当然尽量不让学生觉察出是因本组水平低而得到了教师的帮助。
总之,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学习手段是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如何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呢?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途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探究,努力研究,使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为完善,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唐松林,论创造巨教学模式,外国教育研究,200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练习 设计 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提高能力。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能力是否得到锻炼为标准。随着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的提出,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复杂而枯燥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根据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现作以下阐述,与同行商榷。[1]
一、遵循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通过对数学课程特点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在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设计的内容必须科学,而且应当符合教学内容中的教学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目的性把握时,应当准确地掌握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及难点和重点。
2.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层次性原则。层次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要掌握练习的难易程度。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练习来说,重视层次性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从简单到困难,从基本到复杂的层次性过渡,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一步步地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3.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从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这两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中,尤其应当杜绝“只求练习的难度和数量”这一现象。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应该积极从课本内容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实际技能出发,设计课堂练习的重点和难点。
4.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注意练习方法和题型的多样化。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练习中,多样性练习尤其重要。高中阶段属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练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在练习方法上可以通过口述、书面练习、动手操作、单项练习、综合练习等方式进行设计,在题型设计上可以考虑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2]
5.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还应当遵循时效性的原则。时效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既保证学生有足够题目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注重练习的质量,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二、把握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操作要点
课堂教学练习具有巩固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其中,巩固功能指的是在新课程结束以后,通过进行不同方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功能指的是通过课堂练习,能够从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等方面,发展学生思维的概括化和条理化;反馈功能指的是通过进行课堂练习,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新课程的掌握能力,从而指导教师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辅助学生进行改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高度重视课堂练习的功能,以把握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操作要点。
1.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编排课本练习题的意图,用好课本。一般来说,课本中设计的练习题都是针对课本内容的,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能够从练习题的角度,反映出课本中的多个知识点。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练习题的意图,配套用好教材。
2.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当强化对比性的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相似的题目,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困难,而且很容易出差错,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对于学生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进行对比性练习。
3.对于准备性练习与新课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准备性练习指的是在刚上课的三分钟内,对学生进行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训练。实践证明,通过准备性练习不但能够有效缩短学生接受新、旧知识的距离,完成知识迁移,而且还能够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掌握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方法及其在学案中的体现
课堂练习的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非常重要,合理的练习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课堂练习的方法主要有分层练习、变式练习和开放式练习等。
分层练习指的是根据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不同,在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考虑到练习的层次性和难度,把课堂练习划分为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巩固练习。
变式练习指的是教师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题型,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以进行变式练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题目的演变过程。体现在学案中,即是让学生通过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触类旁通的变式练习,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开放式练习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些解法不受限制、结论不是很确定、条件不太完整的开放性题目。体现在学案中,即是让学生解决一些答案不同的题目,从多个角度、多种思维方法上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工作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应当时刻从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因材施教,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此来不断地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丹丹.新课标下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8).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G434;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87-0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相互整合。提倡利用信息化的教学策略,改进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对话方式及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提供多样的学习工具与民主的教学氛围,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审视
(1)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主体的错位。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传统教学的积弊,并且愈发加剧。信息化教学中,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工具,这种工具的使用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控制着整个教学流程及方式的运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缺少感知与操作的机会,无法与教师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相互联系。这使得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更加严重,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情感交流。(2)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整合的偏差。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是高中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整合。在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这种整合不仅仅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还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等多种要素的相互统整。但在部分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中,信息技术并未实现与教学内容、方式与环境的有效融合,只是一种表面形式的华丽“舞台”,教学结构的很多方面都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仍处于“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3)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低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普适的信息技术,如收发邮件、查询资料、论坛交流等;二是常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动态测量、动态几何等;三是专题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拟合函数、制作分形等。目前,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普适的信息技术,如演示文稿展示、文字的录入等,这种普适的信息化教学也只是局限于某几个方面,并没有有效地开发与使用信息技术,造成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技术使用的低效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策略改进
(1)拓宽数学知识多元化的渠道。信息化教学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来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共享的网络平台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QQ等交流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很多班级建立QQ群组,既有师生群组,又有家长群组,教师、学生与家长可以通过这些群组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与互动。除此之外,信息化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学生设计智能题库、开发测试软件、建立电子档案,如有些学校建立了专门的数学测试题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智能题库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2)创设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情境。高中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合作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课题引入――探究发现――拓展深化三个环节来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来展示细胞的分裂状况:1个细胞分裂成2个、2个细胞分裂成4个,以此类推……利用视频播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获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即y=2x,引入指数函数教学的课题。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分别绘制出0、2、1/3、0.5、1、3、5的指数函数图像,假设自变量x取不同的数值,因变量y会随着自变量x发生怎样的变化规律,以此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y=ax(a>0且a不等于1)的图像和性质。第三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来探究y=ax的图像与性质,并通过引入参数拓展指数函数的内容,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3)增强演示教学的生动形象性。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视频、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等多种教学内容的载体,通过这些载体,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比如,在学面角的定义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出立体的二面角(篇幅所限,图略),实际操作画板中的二面角,拖动A点,A点所在的半平面就会随着A点的变动而变动,实现二面角大小的改变。同样,视频、电子白板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的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要根据信息技术引入的现实状况,发现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慈倩倩.试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
[2]吴伟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构建“自主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在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也是顺应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高中数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因此,通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一般来说,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继而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发展奠定学科基础.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概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包括数学知识的运用,数学技能的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信息交流,利用数学技能进行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等.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老师的教学内容.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种逻辑思维模式,它和社会、自然、人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具有较高数学创新能力的人善于从繁杂琐碎的事物中梳理出条理,建立数学模型,从而用数学观点说明问题.通过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数学创新能力的培训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它广泛存在于很多行业当中,小到做生意摆摊的商户,大到国家的统计测绘部门,这些行业都需要时时刻刻运用数学.另外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知识及技能的运用便发挥出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数学创新能力可以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学习创新,另外还需要老师转换革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其培养的方法与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这些落后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打破现有的教学方式.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使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通过改变课程设计、内容和目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为例,教师在讲到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在进行该课程初讲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数学课堂上现有的点、线、面进行导入,利用教室这一三维空间中最常见的点、线、面,用教室的墙角关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
(二)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拥有良好数学学习兴趣和较高数学意识的人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特征.反过来,良好的学习兴趣则有利于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教师在讲到高中数学的重点教学内容“解三角形”时,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学习兴趣,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学与天文学、历法学的关系,让学生在赞叹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智慧的同时,树立数学学习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念,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创新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有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才能发挥数学学习的优越性,提高数学创新能力.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丰富化、生动化.运用数学的观点,通过数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教师在讲到概率(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时,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彩票中奖概率作为讲课中的有趣部分,利用高中学生对彩票中奖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充分讲解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数学理论.运用高中数学的常识可以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现实问题,从数学理论的实用性出发增加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篇7
关键词: 教育学 高中数学 提问 有效性
高中教育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不但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新课改以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不论从教学理念还是从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说,都发生了较多的改变,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教学方式却得到了保留,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课堂内容的同时,使其创新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得到提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提问展开探讨。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标准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一般应符合如下几项标准。
1.有效提问应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效地对课堂知识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进行课前准备,并尽量提升提出问题的水平。提问的内容应充分贴近本堂课的核心内容。在提问的内容中,一般应涉及课程的重点内容、课程的难点内容。在提问的环境下,回答的学生能够较为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其他的学生在别人回答的同时,能够较好地思考别人回答的准确性,从而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2.有效提问应不影响课堂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量的课堂提问是必须存在的,它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并对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重要作用。然而,过多的课堂提问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会起到负面作用。一方面,过多的问题会占用十分宝贵的课堂时间;另一方面,课堂问题过于冗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使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对于高中数学课堂中提问的频率,教师应着重控制。
3.有效提问应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锻炼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重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答案,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学生回答不够准确时,应对其进行鼓励,而不是责备。在这样的鼓励中,学生能够经历一个自省的过程,并对授课教师的教诲铭记在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有效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1.实施有效提问应注意问题难度的适宜性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提问过程中,应对提问的难度进行控制。过难的问题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影响,同时,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会造成课堂气氛的凝重。对于课程中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应进行分割,从部分到整体对较为困难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2.合理安排课堂提问频率及问题质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然而,较为频繁的提问不但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还会造成课时的延误,致使课程无法跟上进度,从而导致授课效率的降低。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注意课堂中提问的频率和问题的质量,确保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不拖延课堂教学进程。一个问题可让两个至三个学生回答或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并对其回答答案进行对比分析,再进行讲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印象。
3.提问的趣味性与发散性考虑
就目前教学的趋势而言,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保证提问问题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对问题的发散性做出一定考虑,从而使问题显得具有深度。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一方面可从常规思维进行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目的,另一方面,可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从而使其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提问的过程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问的难度、提问的频率与质量以及提问的趣味性与发散性等方面对实施有效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成果有利于高中数学课堂气氛的活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杭军.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科技信息,2012(34)
[2]江宗义. 关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中国校外教育,2013(8)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性教学 对策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老师在讲台上辛苦地讲授,学生在下面努力地学习,然而却未尝学到很多具体实用的东西,这个问题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何种教书模式、运用什么样的有效教学方法,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这个原因,本文研究了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以期为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提供借鉴。
一、有效性教学的概念
所谓有效性教学,即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数学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按照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实施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并利用设计与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知识讲解而对能力培养有所忽视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计算的培养、分析推理以及求解等方面的能力最为重视,通常情况下,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做题能力作为标尺,去衡量教学效果,这种衡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而当前提倡的有效教学一方面要求注重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能力。但是,当前有效性教学仍然处于从传统方式转变的初期,对能力方面的培养严重落后。
2、注重形式,忽视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侧重点是数学知识的讲授以及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数学知识创设出符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表面上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例如图片与图形等,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形式,对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的作用很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分析与理解问题。
3、过分强调过程而对结果有所忽视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需要强调教学的结果,另一方面还应该对教学的过程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课堂互动活动能够积极参与,然而课后教师问及学生该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时,学生常常不知所措,因此这与课堂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教师与学生应该同时属于课堂教学的主体,一些教师害怕让学生过多参与教学过程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无序,所以,不愿意与他们进行互动。而数学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参与,没有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1、加强数学知识联系社会具体实践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还具有十分强的实践性,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素材大多数是从人们的生活实践而来的,即把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物质材料抽象化、形式化以及概念化,它和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结合,并在讲解的时候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强调对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显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使从前数学中枯燥的计算、求解以及证明变得生动起来。
2、为数学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按照数学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其在真实的情境里面体验到数学的奥妙,弄清数学的真正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努力营造和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密切相连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为出发点,精心设计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独立自主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的手段。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能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实施教书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过程。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尽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学生可通过诸多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练以及实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措施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进行调动。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强调通过合理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探讨之中,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的时候,还应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所有学生,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掌握与运用知识,从而推动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蕾。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篇9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高中的学习生活要面对更多、更重的学习内容,很多高中生常常感觉压力大、学习枯燥、课程较多.所以,高中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效率有时很低,但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能力,会直接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师要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解决方案,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进而减小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高中生数学的学习成绩.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中,高中数学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在面对高考压力的时候直接把数学成绩当成高等学府的敲门砖.教师对学生使用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二)高中数学教师准备不足
对于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有些教师在教学之前没有明确教学目标,课前教学内容准备不足,课堂过于枯燥,有些教学环节甚至存在不合理性,学生难以接受理解,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三)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要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来解决高中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把控好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与调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教学要有针对性
明确教学目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有针对性,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制订好教学计划,备课、课堂讲解和课后辅导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开展.与此同r,教师还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来达到高中教学的目的.
(二)数学教师备课充分
在高中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细节都不容有失,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备课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例如,在苏教版教材选修2-1第二章中2.4“抛物线”的备课中,教师要明确抛物线的知识目标:理解抛物线的定义、焦点、准线的概念.了解用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得出开口向左、向上和向下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熟练运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对应的开口方向、焦点坐标与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提炼出重点和难点.
(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做好充足的上课准备是对学生和教学的负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针对重点知识点提出问题.例如,就在苏教版“抛物线”一课中,要把抛物线上的点M的集合P={M||MF|=d}表示为集合Q={(x,y)|f(x,y)=0}.建立好坐标,要使推导的方程简化,怎样选择坐标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如果曲线是轴对称的图形,就可选择它的对称轴为坐标轴;如果曲线上有特殊点,就可选择其为坐标系原点,来启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四)教学讲究方式方法
高中数学存在大量的知识点和习题,数学教师要在这些知识点中寻找出数学应用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就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合理利用多角度的授课方式,协调好数学知识中简单、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节奏.在讲解数学知识点之后还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和问题给予更多的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保障.
三、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一)合理运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把图文和影像进行整合,更直观地展示知识点,例如,在讲解苏教版教材“抛物线”这一课程时,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把生活中的实例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这样可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探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
由于高中对学生有很严格的要求,课堂教学气氛并不活跃,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探寻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苏教版教材选修2-3第二章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这一课程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骰子,让学生亲自试验,反复投掷骰子进行概率统计,对于小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有人投掷骰子、有人记录数据、有人计算概率等.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与新课标要求相违背的方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材编排与实际教学脱节
在我国,大多数从事教材编排工作的是大学教授,他们与高中的数学教学长时间脱离,不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状况,因此,在编排教材的过程中忽略了初高中知识上的衔接,对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了解不深。另外,在编排过程中大多考虑到城市教育的状况,而忽视了边远地区孩子的受教育情况,致使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教材理解不透彻,教学思想落后,方式单一,甚至一味地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公式、定理的应用,把知识变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机械的习题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思考、推理能力的训练。还有一些教师,讲课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没有形成完善的结构,不注重对知识系统性地归纳总结,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难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注重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模仿练习而忽视思考、探索、推理的过程,这样不利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分析
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注意结合新课改的背景,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
(一)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高中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删减,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对新教材的编排进行正确把握,了解各部分知识内容所要求的掌握程度,从而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对要点、难点及方法做到讲透、讲清,使学生清楚、明白,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二)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不仅单纯地传授知识,更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形成良好合作,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由于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水平、兴趣等都不同,所以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在函数学习的部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放在多媒体上通过观察对比,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及幂函数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这一节,采用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式,由学生分工协作,做出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其性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三)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多且理论性强,导致一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感到难以适应。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首先,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高中课堂容量比初中要大,难度也大,因此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听课的重点。同时,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次,在听课过程中要专心听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并做好要点记录。最后要做好课后复习与小结,以帮助自己对整体知识框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三、结语
新课改的实施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的探索,采用更加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红叶.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1(9):14-15
[2]张乐刚.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