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 本文指出了专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学校情况,对教学目标、教材编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上都根据专业不同采用分层教学,突出专科特色和专业特色,达到了较好效果。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研究是数学应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高职专科学校的数学开设时数、难度、广度与理工院校不同,学生基础情况也不同,所以要研究具有高职专科特色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1 教学模式内容
1.1 确立数学建模教学目标(目标分层) 我校具有师范类数学专业、理工科专业、经济类专业等专业开设数学课程,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1.1.1 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教学目标 树立“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信念和数学应用意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将来从容胜任中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1.1.2 理工、经济类专业教学目标 树立数学应用意识,具备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应用数学为其从事的本专业的研究与工作服务。
1.2 教材要适合不同培养目标,具备专科特色和专业特色
1.2.1 教材来源 现在教材多是综合各类大学或理工科大学(多为本科学校)的教材,由于我校是专科类学校,数学课程开设的门类少、学时少,难度、广度远比不上这些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也不能与这些学校相提并论,所以教材不能采用不符合实际照搬照抄方式,我们采用以下方式:1)借鉴:精心鉴别吸收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材以及其他文献中符合专科特点的数学建模材料。2)研究吸收补充新素材 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把学生感兴趣的现代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吸收进来;选取自然界中奇妙而令人感兴趣问题;选取身边人们习以为常且容易忽视而结果又出乎意料问题;把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专科组的竞赛题)也逐步补充进来。
1.2.2 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选用素材,内容呈现多层面和多元化
1.2.2.1 师范类数学专业 师范类《数学建模》增设了中学数学建模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历年中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选讲内容。师范学生要想在日后胜任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工作,他们不但要掌握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与技巧,还要掌握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方式和方法,还要熟悉近年来中学数学建模的题目。
1.2.2.2 理工类、经济类各专业 选取的素材多为生产工程领域和经济类的数学建模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各个专业的问题,突出了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1.3 根据专业确立《数学建模》课程设置,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1.3.1 师范数学专业 我校规定师范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为必修课,它包括《理论学》和《实训课》,课时比为1∶1,目的是注重学生实际建模能力培养,为此提供时间和空间。理论课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围绕教材章节,教师归纳讲解不同类型数学思维方法和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讲解数学建模的步骤。教师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实训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模型的实战能力。学生分为小组活动,一般三个人一组。教师在理论课提前布置与本节相关数学建模题目,在课后由这些小组成员共同查资料,互相启发、共同讨论并撰写出论文。上实训课时,围绕某一数学建模问题,各小组可以踊跃发表见解,介绍本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组可以补充、修改,或提出质疑,也可以另辟新径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最后由教师点评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1.3.2 理工科、经济类各专业 我们采用选修课形式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深入浅出讲解各种数学思维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教师精选学生力所能及的数学建模题目,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1.3.3 开辟数学建模的第二课堂,建立数学建模实验室 每年我们吸收各个专业的学生到数学建模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选拔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也进行高水平的数学建模实践演习。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实训和竞赛,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互补,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如计算、分析、编程、写作等;各门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运用,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展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和欲望,也使得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触角更加敏锐、灵活,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1.4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成绩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以往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评定成绩的方法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小组成绩;二是平时队员表现;三是论文成绩。评价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和建立模型过程考查,采用平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荣辱与共的小组计分法。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启发,互相质疑、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考查同一小组不同成员在平时建模能力表现,例如建模方法、灵活性,是否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另辟新径,用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对于勇于质疑,勇于提出不同方法的学生加分。最后在学期未教师布置数学建模题目,给出几天时间由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形成论文形式上交,教师按一定标准记入成绩。
1.5 改革以往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往数学课程注重数学逻辑体系、定理规则及计算技艺,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它的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我们的学生面对考试可能是佼佼者,但面对活生生的实践问题可能就束手无策。项武义教授称之为把姜女西施置于X光透视,所看面的只能是一幅骨头架子,毫无美可言,学生连看的兴趣都没有,认为数学太枯燥、抽象,没实际应用价值,它离我们生活生产很遥远,谈不上更好地学习数学,更谈不上兴趣和创造。我们改革以往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来源、发现和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贴于
1.5.1 我们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讲解数学思维方法时都要从实际问题中导入,讲清楚每个数学分支的思维方法的背景和特征,注重知识的来源和应用范围。
1.5.2 在建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探索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他们胸中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家发明研究时的火热的思考。教师制造平等的讨论研究氛围,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探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置疑,不断修改补充数学模型,学会分析和评价模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另辟新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实施效果
2.1 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建模的收集资料、分析思维过程的演练和运用讨论探究式学习,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兴趣,认识到数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利用好它可以解决许多生产实际问题,学生从数学建模中体验到从来未有过的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火热的思考,这种返璞归真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模型过程中面对活生生的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并用多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使得不同专业学生呈现不同的特色。数学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都得益于数学建模学习中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做论文题目就是数学建模方面论文,具备了建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师范类数学专业不仅具备了数学建模的能力,还熟悉中小学数学建模题目类型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毕业后能从容胜任中小学的数学建模教学工作。非数学专业学生接受了数学建模培训和锻炼,开扩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领略到了各门学科交叉和综合运用的价值,为他们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的一个较好的平台。通过数学建模,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能自觉地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3 我校是同类院校中最早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学校之一,从2001年至今,每年组织学生参赛,曾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年都有获奖学生。
【参考文献】
篇2
班主任工作中,结合班级实际,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纪律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一、加强思德教育,培养好的班风。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品德课,有针对性在开展多形式、生动活泼、丰富的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学生零钱多,喜欢买零食,吃喝;学习怕苦怕累,无上进心,不想读书,我针对这一现象,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新学年新打算”、“我为集体做贡献”、“家乡的变化”、“爱祖国,勤奋学习”、“跟奶奶比童年”等主题会,引导学生把零花钱用在学习,使学生认识至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他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并用“小学生首则”、“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全班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二、在班级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提高竞争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一些老师往往希望全体学生向最好的学生看齐,是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首要问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班主任必须关注班中的每一名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是不科学的。试想:在同一次考试中,一名向来低于九十分的优秀学生只得七十五分,而另一名向来不超过六十分的学生却只得七十分,那么,谁更值得称赞?基于这种认识,为了使班中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在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的教育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基础,智力状况,身体素质,性格爱好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客观地、全面地总结自己过去,充分认识自我,然后在思想、学习、纪律、文体劳动、爱好特长等方面确定今后的奋斗目标,并坚持每月小结一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来讲是切合实际,可以接受的。虽然是自己与自己比,但实际上也存在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就是比谁的进步大。这样的竞争是人人都可以争取的,因而,学生谁也没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感,经常在他们心中荡漾,班中开展自己与自己比活动,使后进生不再消极、气馁,信心十足地面对每一天,优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三、在班级学生转化工作中:
(1)要抓得准,做得细,要有恒心,要乐于帮助。准是指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摸准会出现过错的原因,把准“脉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例如:好心办错事;出于好奇心而干了错事;受人唆使帮助别人打架、偷别人的东西;自我要求不严格而违反纪律;家庭教育不良。为此要仔细分析,找准病症,区别对待,因事因人而异,力求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朝健康的方面发展。细指细心。班级德育工作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提高学生的自学性,帮助他们择善除恶。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差生也不例外,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恒是指恒心。对转化工作要按计划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不能热一阵、冷一阵、抓一阵、放一阵,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并不断强化。后进生毕竟因其后进,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落下一段距离。为了使这个距离缩短,我还经常帮他们另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先跟他们谈话,要他们明白老师、家长都希望他们学习进步,都想帮助他们,而只要他们自己加倍努力,老师和家长都相信他们同样会成为好学生。另外在课堂上,对于一些预知的疑难问题,师生共议解决后,我还特别叫他们起来复述,进行难点突破、巩固。而课堂上没解决的,课余再补,利用放学后的十几二十分钟时间,他们进行个别补习。由于长期如此,有些学生乐意配合老师的行动,他们学习也在慢慢地进步。
(2)让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孩子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理,决不从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但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和正确的。大人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摆大道理,大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没有触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有效。一次有两个学生打架,我很耐心地摆出一些道理和事实教育了他们一番,让他们明白打架的坏处和弊端,我认为这一次教育对全班同学来说是十分深刻的,但没过两天,又有另外两个学生打架。我很气愤,但我认为如果再批评一次也起不了作用。我将前两天打架的学生叫到跟前,让这两位学生将当天打架的情形和感受与他们分享。这两位同学很留心听他们说,听后深有感触,并互相道歉,许诺以后不打架,使这两位同学确实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上,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首先从自己做起,改变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做了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上好每一节课。
二、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谈不上自觉学习,抓学生坚持预习的习惯,学生借助课后思考题,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做到勤检查。培养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修改文章和订正作业的习惯。
三、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3
[关键词]图书馆;素质教育;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107-02
多年来,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成熟、不规范,导致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严重匮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研究已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而学校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文化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服务中心、教学和科研的服务基地、学生的第二课堂、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辅助机构,应自觉、主动、义不容辞地配合学校教育,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任。
一、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 中学图书馆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科学知识急剧增长形势的推动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可能只依靠学校课堂教育的力量,而必须更多地动用其他教育手段。显然,图书馆作为巨大的知识宝库,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特点优势,更加有效地履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育职能。图书馆教育是以自学为主,以个别教育为主,图书馆的大门是向每一位读者敞开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认识能力,自由自在地运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去吸取各自所需的知识。在素质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所不及的特点,这也是它与学校课堂教育的最大区别,所以,这也是学校图书馆成为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当然理由。
(二)中学图书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课堂教育、图书馆教育和实践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三个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教育整体。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后,既可以来到“第二课堂”——图书馆,巩固在“第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触类旁通,选读各种文献资料来学习自己在“第一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丰富、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图书馆拥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图书馆教育形式比课堂教育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广泛性,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中学图书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源泉
图书馆可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知识互补,还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积极地浏览、消遣、调节、休息。特别是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资源更丰富、更广泛,学生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先进的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检索查阅各种电子书、电子期刊、光盘、磁带、声像及网上全文资料,还可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途径向网上发送各种各样的活的信息源等。
(四)图书馆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场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是当今所需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图书馆以注重个体、学生中心、自主学习为主,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可在图书馆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学习,自由地支配时间,而图书馆里丰富、广泛的资源也为他们提供了进行自主创新所必备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图书馆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机构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成长中的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迅猛,但尚未成熟,心理矛盾交织,知识经验、生活阅历相当有限,适应能力差,因此心理发展中易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厌学、逃学,自我中心,挫折耐受力差,过度依赖,过度焦虑,情绪脆弱,攻击,人际交往障碍,孤独与冷漠等。健康的心理素质会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图书馆要和学校教育一起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措施和方法
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学会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生成一种社会责任感,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在这些方面,学校图书馆的教育是与素质教育一致的。
(一)不断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提高馆藏文献质量
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那么,图书馆就应根据这个读者群的年龄、知识与学历等方面的特点,制订图书采购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选择地入藏图书,收集适合这个读者群的不同层面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但藏书结构要符合思想内容健康、质量品位高、资料丰富的原则,杜绝格调低下、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资料进馆。此外,图书馆定期进行读者调查和统计,了解学生阅读的实际需要和倾向,设法提供其所需的有关图书资料。所以,学校图书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质、职能、任务和服务对象的特点组织馆藏文献资料,这是做好图书馆的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为素质教育提供最有价值服务工作的保证。
篇4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育 课堂教学 体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是我们的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南。我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过程中,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激发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带有积极的情绪和色彩,使之向往、喜欢、追求直至迷恋。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长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借助学生熟知的趣闻,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旦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时,我就适时的教给学习方法,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到学习的甜头和乐趣,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领悟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的价值。每当学生有了兴趣和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就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处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在学习例题前,出示自学问题,提供自学步骤;自学例题时,加以点拨,切入要害;自学例题后,总结学法,探求规律;尝试练习时,适当提示;巩固练习时,提倡创新;释疑解难时,各抒己见。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从不自觉、不习惯到自觉、习惯而乐于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疑”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矛盾冲突,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迫切想知道为什么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再激发学生大胆质疑。
二.优化教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具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曾大胆地做个尝试,在低阶段集中识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到了中段,将整数加减、小数加减组合;整数乘除、小数乘除组合;到了高段,分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组合,分数乘除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进行组合。由于优化组合,有利于进行的连贯性、循序性和迁移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同化、内化、理解、应用。我通常把课堂教学程序分为三步:一是揭题引趣;二是课中激趣;三是课尾延趣。教学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评一评”的游戏式的活动中学习知识。
三.实践操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手段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创新。我认为,实践操作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一次为公开课设计教案时,我为教学“圆的周长”设计了一个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学生互相配合,边测量、边记录数据,大家能够顺利完成。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请同学想办法测量它的周长。学生回答,只能用绕线的方法测量,请一名学生上来操作,绕来绕去都很难测量。由此看来,用绕线和滚动来测量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一个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才行。针对学生测量手中圆片的数据,我适时提出讨论题: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继续测量、计算,得出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了创新。
四.体验成功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计算要充分利用学生成功的愿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产生更多、更大的创新愿望和创新动力。在继续中,当学生实现了创新目标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成功者,自觉体验创新的成功感。在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时,我曾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四年级学生栽树120棵,白杨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4倍,白杨树和水杉树各栽了多少棵?
篇5
关键词:高等数学;案例教学;评价方式;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O13-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06-02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类的课程,一方面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包括应用数学的能力、情感能力等。目前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课程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作为专科批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本来就弱,尤其是采用注册入学以来,这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第二,学生和某些相关老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觉得数学无用;第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明显,觉得高等数学枯燥无味,没有学习的兴趣;第四,这个批次的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在还没有开始这门课程学习的时候就将自己定位为“我学不好”。第五,传统的枯燥的绝对严谨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和态度不再适合这样的学生群体。基于这样的现状,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我们要进行改革。学习常常是一个自动的历程,绝不是被动的接受,或一味的吸收。从根本上看来,一切学习和教学都需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说数学家和工程师会用到数学,或说某些怪人热爱数学,或说上大学需要数学,这些回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言,都是于事无补的。因此,本文讨论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情,便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综上,本文从案例教学法和评价方式两个角度,来谈一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听的懂,积极学,主动学,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重在强调教学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
高等数学课程中,数学概念(比如说导数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的产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一种需求的必然,或者说是有历史渊源的。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催生了数学概念的产生。因此利用案例讲解数学概念的方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并且数学概念的本质的思想就蕴含在案例以及案例的解决方案中。这里讲的案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讲解案例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体会数学思想,通过生动的生活化的语言来化解数学的枯燥,就算学生零基础,也尽量让他听懂,逐步提高的他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语言,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下面我以导数的概念和定积分的概念这两节课的案例为例来阐明观点和具体实施过程。
1.导数的概念——“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这节课的引例。学生理解了案例的解决方法,就能够搞清楚导数的概念。学生在中学接触过导数,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认为好简单,没必要学;第二,微积分好深奥,我肯定学不会。因此,首先我们要讲这节课与中学的着重点不同,让学生体会高等数学的课堂与中学数学的还是有所区别的。接下来,“阐述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解决方案:首先,学生已经很清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通过对这个公式的提问,让学生有成就感。第二,要解释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运动,它的速度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求某个时刻的速度也就是瞬时速度;让学生听懂每一个字眼。第三,速度该怎么求。引导学生将新问题“瞬时速度”转化为老问题“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具体方法是抛出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一,你现在身高是160cm,下课之后会不会长到170cm;问题二,讲台上有一个讲桌,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从早晨到中午,随着气温的升高,桌子膨胀了,你有没有看出来呢?问题三,你骑一辆自行车,在公路上行走,现在的速度是10码,瞬间速度能不能提高到20码呢?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过程是与学生互动的,并且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很乐意去互动和思考,提高了课堂的气氛。这些问题的提出旨在让学生明白:在很短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是很小的,速度变化很小就可以近似地理解为没有变化,速度没有变化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可以将新问题转化为老问题;最后引导学生用极限的知识得出瞬时速度。
同时,通过案例也能让学生体会,导数就是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对导数概念的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很容易跟上思路并得出解决办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难度;同时,这个案例的讲解,也能够为定积分概念的讲解奠定基础。
2.定积分的概念——“曲边梯形的面积”。“曲边梯形的面积”是“定积分的概念”产生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这节课的引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1)为什么要学;提问学生“我们学校的人工湖面积是多少呢?”这就需要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学过很多个求面积公式,都是规则图形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引起学生的思考。(2)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在哪?在于曲边是曲的。(3)化简难度的方法:把曲的变成直的,把未知的化为已知的。解决方法是提问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地球是圆的,你为什么没有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球面上?”和“若是让你站在一个篮球上会有什么效果?”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旨在让学生明白:从曲线上面截取很小一段,这一小段就很接近于一条直线。这一段取的越短,它就越接近于直线。引导学生得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将‘胖’曲边梯形分割成若干个‘瘦’曲边梯形”,剩下三个步骤就可以在分析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得到。正是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生活中的小现象、小事例,提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改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堂枯燥无味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乐趣,让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所应用的作用。
二、评价方式改革
本文所述的评价方式指的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再单纯是一张试卷定学生的成绩的评价。本文强调的是过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提升。因此,评价方式改革不仅是形式的变革,更主要的是通过改革,能够让这门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落脚点还应该是让学生学到东西,取得实惠。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改革应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积极学习。接下来以期中考试为例来阐明观点,具体实施措施:首先是内容上的改革,除了考察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以外,还有一些主观题,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提高,包括诚实度、坚强度,以及认知能力等。其次是形式上的改革,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可以翻阅资料,教师会发现学生此时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最后是结果上的改革,得分不是教师一个人一支笔说了算,由师生共同决定,凡是学会的知识点全部都可以获得分数,当然没有学会的知识点不能取得加分。具体判定方法是: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将知识点讲给教师听,一次判断学生是否学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利于学生将来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和社会。综上,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评价方式,都旨在解决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所存在的关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克服枯燥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其真正地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得到实惠,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农汉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篇6
关键词:自主 设计 实践 应用
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听来的就会忘掉,看到的可能记住,做了的就能学会。在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在“做”中求发展,在“做”中求创新。《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概念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实践活动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并设计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从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自主设计反思性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内容后,大部分学生对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易产生混淆。我除了让学生顺向学习外,还通过置换反思来辨析错误,加深认识。我说:“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性的活动来证明求体积用底面周长×高是错误的,可以吗?”学生明确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提出设想,然后筹集材料,开展验证性的实验。在小组汇报交流时各展所长,方法多样。方法一:用圆柱形罐头装满了水,倒入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然后再测量出圆柱形罐头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出它们的乘积。这时将计算出的结果与用量杯测出的体积相比,就能发现结果不符,得出只有用“底面面积×高”算出的积才比较接近圆柱形罐头的容积。方法二:将两张一样大的长方形硬纸板分别围成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体(分别用长方形的长、宽作高),这样围成的形体,底面周长和高都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平放在木板上,里面装满沙(不要压紧)。通过称量,学生发现两个形体所装的沙的体积是不等的,就可以从反面推断出底面周长×高不能准确地反映容器体积的大小,因此,计算体积不能用底面周长×高。以上反思性的实践活动,它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二、自主设计获取性实践活动
例如,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二)”一章教学结束后,我问学生:“学了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你们是否留心过身边有关利息、折扣的现实问题?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利用午间及双休日的时间,纷纷走上街头,走进银行、储蓄所,走访叔叔、阿姨,发现了较多的关于利息、折扣的现实性问题,并把所获取的信息记载下来。在汇报交流中,出现了大量来自生活实际的知识信息,以及学生自编的利息、折扣的应用性问题。这次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化的数学也更走近了学生。
三、自主设计探索性实践活动
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把学生数学学习禁锢在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局限在封闭的课程体系内,剥夺学生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权利,那么数学教育只能逼着学生在狭窄的羊肠小道上缓缓前行,更无从谈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参加“用数学”的活动,让学生到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数学问题和非数学问题。
四、自主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
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是密切联系的,而人类社会又是综合性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碰到实际问题一般都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去解决。因此,我们在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参与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其收效是多方面的。
篇7
一、教师教育观念及行为的改变
1.学生观
随着教育功能的扩展,数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只有47.83%的教师能关注个体学生,关注差等生的仅占2.11%,19.57%的教师关注优等生,30.43%的教师关注中等生。从中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完全做到面向个体,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通过培训可以学到最新的教育观念,但对这些教育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2.教师的教学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顺应了时展的需求,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协作的精神,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41.30%的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效果非常好,可见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抑制其顺利推行。
二、建议与对策
1.增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终身教育意识和培训意识
我国职前专业教育起点比较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受到严重影响,需要接受再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惊人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接受终身教育,不断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及行为的改变。
2.培养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力
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大家经常提到的现代教学媒体,还包括很多实在的、经常能看到的、摸到的一些常用的教学手段。例如,挂图、彩棒、手工制作几何图形等。各农村小学领导及相关教学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培养在职教师的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让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现代媒体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3.把农村中小学建成职业教育的实习基地
职业教育及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在农村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实习教学点,选派优秀教师带队组织实习指导,一方面可以引导鼓励师范类高年级数学班的学生到农村小学实习支教,缓解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4.加强校本教研
篇8
关键词: 湖北省高校学生 BMI指数 生活方式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反映成人体内脂肪总量,判断人体胖瘦、健康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了解湖北省高校学生的BMI指数情况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项目组对湖北省部分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放相关问卷2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2份。
一、湖北省高校学生BMI的总体水平
BMI计算的是身体脂肪的比例,所以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上,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健康体重是根据体重指数计算出来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18岁以上的成年人,指数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低于18.5属体重不足;在24―27.9之间属于超重;大于28为肥胖。
体重过高和过低都不健康。超重可增加患高血压、脑中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的风险;肥胖者易患骨关节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内分泌紊乱、心理障碍等多种疾患。体重过低影响体制,还与免疫力底下、月经不调或闭经、骨质疏松、贫血、抑郁等病症有关。
受调查的湖北省高校生的平均BMI指数良好,在正常范围内,平均体重偏轻。受调查对象的平均身高是167.672cm,平均体重是57.343kg,接近理想体征,轻于标准体重。受调查对象的平均BMI是20.326,在标准BMI范围内,偏瘦。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受调查对象占61.41%。而BMI不在正常范围内的38.59%的受调查者,其中偏瘦的(24)的占13.33%。
就性别分布而言,男生身高高于女生身高,体重重于女生体重,且BMI指数也明显高于女生的BMI指数。其中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72.252cm,平均体重是65.487kg,比标准体重略高。男生的平均BMI是22.063,在标准BMI范围内,且居中。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61.441cm,平均体重是51.92kg,比标准体重略高。女生的平均BMI是19.93,在标准BMI范围内,且偏瘦。
就年级分布而言,三年级的BMI指数最高,其他三个年级的BMI相差不大,二年级的BMI指数最小。一年级的平均身高是168.645cm,平均体重是58.597kg,BMI指数为20.538;二年级的平均身高是166.5cm,平均体重是56.042kg,BMI指数为20.108;三年级平均身高是165.887m,平均体重是63.519kg,BMI指数为22.888;四年级平均身高是170.391m,平均体重是58.696kg,BMI指数为20.171。
二、湖北省高校学生生活方式对BMI的影响
从BMI是否正常来看,受调查对象在运动锻炼、健康危害和压力管理和生命欣赏四个方面BMI指数处于正常段的受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比BMI指数处于非正常段的受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要健康。在其他方面来看来看两者之间相差不大。从BMI指数的高低来看,受调查对象除了运动锻炼行为外,其他维度均是BMI指数低偏瘦的人的得分最高,BMI指数高偏胖的人的得分最低。
1.运动锻炼行为方面。BMI正常的得分明显高于其它分段,且BMI指数低偏瘦的人运动锻炼行为方式最差。可见保持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能保证BMI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防止体重过胖或过瘦,有效保证大学生健康水平。
2.生活规律行为方面。BMI分段的差别不大,但BMI指数高偏胖的人的得分最低,BMI指数低偏瘦的人得分最高。可见生活越规律,BMI指数越小,越瘦。要减肥的同学,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以便人体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身材和体重。
3.饮食营养行为方面。BMI分段的差别较大。BMI指数高偏胖的人的得分最低,BMI指数低偏瘦的人得分最高。可见饮食营养方面的生活方式越好,BMI指数越小,越瘦。要保持合适体重,防止肥胖的同学,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营养,注意吃早饭,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足够纤维和维生素,以便维持健康的体重,防止发胖。
4.健康危害、健康责任、人际支持、压力管理、生命欣赏行为方面。BMI分段的差别不大。偏瘦的人高于偏胖的人的得分。可见在偏瘦的人在人际支持、压力管理和生命欣赏方面的生活方式更为健康,得分更高。一方面说明偏瘦的人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更主动积极,对自己和生活满意度更高,压力也更少,另一方面说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恰当的压力管理,对生活和自我的认可会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需要借助食物舒缓压力,更活跃地参加更多的运动锻炼,形成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能防止发胖,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苗条的身材。
参考文献:
[1]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篇9
摘要:文章从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面临的信息渠道多元化、用户需求智慧化、服务方式专业化三大挑战入手,详细阐述了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以及素质定位,从自我充电、继续教育以及健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创新型学科馆员的具体培养措施,最后指出在知识培养、学习态度以及思维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032-03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迅速传播,技术快速更新,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变得日益方便快捷。随着Web2.0、Cloud computing、The Internet of things等数字技术的出现,大数据作为数字化行业一大改革性创新产物,正在慢慢深入每一个行业和领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交互行为的速度化,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机遇和挑战,服务范围的逐渐延伸、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馆际之间的相互协作等,都是高校图书馆跟随时代潮流而做出的有效应对举措[1]。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成为创新型学科馆员,才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1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面临的挑战
1.1信息渠道多元化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可以经由Web2.0、Cloud computing、The Internet of things等数字技术迅速向用户推介,用户只要一机(如计算机、手机、iPad等)在手,根本无须进入图书馆就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实现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还能够自行制作并传播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用户产生信息需求时多会选择互联网而不是图书馆来获取信息。由此可见,用户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给高校图书馆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如何依据用户需求拓展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如何使馆藏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都与学科馆员的素质提升息息相关。学科馆员只有掌握相应的数字化技术,了解不同类型的信息传播媒介,才能熟练应用NSN、BBS、Podcast、微信、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与用户产生交互行为,实施学科导航,更好地开展信息推介、参考咨询等服务。
1.2用户需求智慧化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不再是表面、浅显、杂乱的,更多的是深层次的信息内容,是对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或延伸而产生的信息单元,他们更青睐精确性高、时效性强的信息内容,其智慧化特征较为明显,这就对学科馆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服务能力等。因此,学科馆员必须了解、分析、研究用户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才能够有的放矢,真正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2]。
1.3服务方式专业化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原来单一、被动的信息服务转变为多元、主动的专业服务,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嵌入用户的工作中,不再局限于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是应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大量数据实施提取研究以归纳数据背后的规律所在,最终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专业化方案。学科馆员还可以主动研究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归纳用户的信息倾向和信息行为特征,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其工作职责已延伸拓展,服务方式日趋专业化。因此,学科馆员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2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和素质定位
2.1角色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由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信息开发者。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环境产生了较大改变,一方面由于Web2.0、Cloud computing、The Internet of things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信息载体日渐多元化(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等),致使出版业、技术要求以及信息环境与之前相比较呈现出强烈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由于用户需求也出现了较大改变,从对信息资源的简单获取转变为对专业性、持续性和独特性的深层次需求,因此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期望、对查询信息的方法与之前相比也呈现出强烈的差异性。大数据中隐藏着大量的深层次的信息,需要学科馆员依据用户的信息倾向和信息需求实施广开发、深挖掘。因此,学科馆员必须重新准确定位其工作角色,由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信息开发者。二是由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服务领导者。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专业化的深入开展,学科馆员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发挥作用,其还承担着服务创新的重要职责。因此,强化学科馆员的领导意识,让其充分参与高校图书馆主要决策的制订,能够激发学科馆员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输入新的活力,学科馆员由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服务领导者是大势所趋[3]。
2.2素质定位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角色发生了改变,创新在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带动其素质要求也有所改变。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科馆员素质进行重新定位(见图1)。
2.2.1思想先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机构,主要是引导用户学习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培养其正确的信息行为。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要具备尊重科学、乐于助人、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即用心学习,正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用强有力的政治理论做指引前进方向的指明灯。②要爱岗敬业。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甘于奉献,依据用户实际需要和服务状况,及时有效地调整工作方式,为用户提供使其满意的服务。③要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抵制腐朽思想的入侵,主动增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
2.2.2知识保障:丰富的业务综合素质。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与学科专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必须积极有效地搜集整理信息供给用户以满足其需求,这一重要行为特征要求其必须具备丰富的业务综合知识,这是实施好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业务综合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图情知识。学科馆员只有了解图书馆每个内设机构的基本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掌握图书馆开展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和相关信息源,熟悉相关的信息检索方法,掌握信息资源搜集、整合、排序等方法,才能够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用户服务。②专业知识。学科馆员要想在烦杂的专业信息数据里选出有针对性的资源,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是学科馆员真正了解、研究用户需求的重要条件。③外语知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英语居多,学科馆员只有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才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搜集国内外信息,掌握世界学科建设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外文信息服务。
2.2.3技能护航:精湛的信息综合素质。信息综合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中学科馆员一定要具有的基础素质,是一种搜集、整合、应用信息的基本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信息道德。指人们在实施信息行为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学科馆员在实施信息行为时必须遵守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抵御有害信息。②信息意识。指人们在实施信息行为时快速的心理反应。意识引导行为,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才能够在众多的信息资源里挑选、传播有效信息,满足用户需求。③信息能力。这是人们搜集、整理、研究、应用信息的隐藏能力,学科馆员具备的信息能力越强,就越能够熟练应对高校图书馆在实施信息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4]。
2.2.4行动创新:先进的服务创新素质。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只有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提升服务水平。因此,学科馆员必须重视服务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创新意识。学科馆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要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做好角色转变和素质提升工作。②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具备创新特征的理想、信念、道德、个性等因素,学科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会在信息服务中实施创新行为。③创新能力。这是创新素质中的核心部分,学科馆员要依据用户需求,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科学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信息反馈工作中。
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型学科馆员培养的具体措施(见图2)
3.1自我充电:注重终生学习,培养自学习惯
面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工作需求,学科馆员应该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注重终生学习,寻求类型各异的学习渠道,进行“自我充电”,培养自学习惯,可以通过参加函授、自考、网大、夜大、电大等渠道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其还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学习环境等各种工作优势,边做边学,使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让自身能力在工作中得以提升。
3.2继续教育:拓展培养渠道,加强馆际交流
大数据时代知识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培训能够对学科馆员进行持续的知识补充,优化其知识结构,使其综合素质能够与服务工作相匹配。高校图书馆可以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通过开展短、中、长期的专题培训、专业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学科馆员培养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加强馆际交流,组织学科馆员学习、参观具有优秀服务经验的图书馆;也可以邀请其他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来馆交流,互通有无,构建长期合作模式。
3.3健全机制:强调制度保障,重视考核评价
要想有效开展学科馆员培养工作,高校图书馆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如学科馆员的认定、相关培训方案的制订等,都需要有一整套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专职人员负责。要想检验培训效果,就必须重视考核评价,在培训前实施考核可以掌握学科馆员的实际能力水平,在培训中实施考核可以依据学科馆员学情修订培训方案,在培训后考核可以检验学科馆员的培训效果。
4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型学科馆员培养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型学科馆员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在知识培养方面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学科馆员多数来源于图情专业,对其他学科知识不了解或了解较少,不同的学科知识有其不同的学科特征和认知规律,因此学习难度加大;再加上学习时间无法保障,导致学科馆员在培训过程中容易出现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现象。②在学习态度方面不求甚解。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并未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多数学科馆员故步自封、不求进取,没有意识到职业危机,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一旦遭遇困难就打退堂鼓。③在思维创新方面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由于管理体制和历史遗留问题,多数学科馆员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更不愿意为了改变而付出时间和精力,因此会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创新型学科馆员培训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上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之道[5]。
5结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创新型学科馆员的培养虽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各种具体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较大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以后的培养工作中慢慢修正、改善,真正建立成熟、完善的创新型学科馆员培养体制,优化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信息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云.大数据与图书馆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9):178-181.
[2]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37-40.
[3]邱庆东.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员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6):119-121.
[4]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11):63-68.
篇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决定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经各地申报和专家评选,现确定北京市延庆县等126个县(区、市、旗)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名单见附件)。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按照区域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选定一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以下简称“实验县”),通过艺术教育综合改革实践,破解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短缺、设施设备落后、开课率不足等难题,从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管理与评价、教师配备与培养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探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律和途径,实现实验县区域内惠及全体、丰富优质的学校艺术教育,为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三、工作原则
1.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综合改革,把实验工作纳入本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进行统一规划,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整体推进。
2.倡导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突出实验工作的务实性和创新性。以典型带动全面,以改革实验推动常规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突出重点,着力解决薄弱学校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基层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推进措施,关注城乡结合部以及远离县镇地区的学校和教学点。
3.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支持,充分发挥实验县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依托有关地方高等学校和艺术教育专家的智力支撑。
4.加强相互沟通交流,通过搭建实验成果展示平台、建立实验县工作协作区、组织现场观摩、开展专业培训和专题研究等工作形式,实现信息交流、成果共享,促进共同提高。
四、实验范围
1.学校艺术教育纳入本地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实践和研究。
2.开齐上好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行动研究。
3.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4.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
5.因地制宜优化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践与研究。
6.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化教学的实践。
7.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8.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9.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研、科研的实践与研究。
10.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11.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业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建立联动机制的实践与研究。
12.艺术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统筹推进的实践与研究。
五、工作步骤
实验工作周期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各实验县组建实验工作团队,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定实验项目,制订实验工作方案。实验工作方案应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预期目标、现有基础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主要改革措施、实验计划安排、实验成效评估办法和总结形式等项内容。
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5年6月),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实施实验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实验方案,边实验边推进。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6年10月),组织实验成效评估、进行研讨总结,形成实验工作报告。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实验县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实验县要明确实验工作责任人,成立工作组,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实验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保证工作健康开展,我部将成立专家指导组,通过各种途径指导实验工作。
2013年11月30日前,各实验县实验工作方案用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同时报送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本省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人:曹瑛,罗晶,电话:010-66097189,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单大胡同37号,邮编:100816,电子邮箱:。
附件: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名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