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家长观念 教育误区 对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心愿,家庭教育理念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女的教育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笔者祖上几代农民,身居农村,且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余载,既为人父又为人师,目下五个子女均已步入高等学府,虽谈不上经验之多,但颇有所感,现就农村子女的家庭教育谈谈认识。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普遍误区
1.在农村,多数家庭家长文化水平有限,缺乏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忽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细胞,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接触知识的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但在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只是片面地认为:孩子吃饱、穿暖是家长的事,孩子的教育是幼儿园、学校的事,严重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能如期进行,智力不能提前开发。而城市人则不然,很多人从怀孕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胎教,出生后就不言而喻。
2.身处穷乡僻壤,受环境的影响,思想保守落后,故步自封,动力不足。
家庭教育实际上早于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即使孩子进了幼儿园、上了小学甚至大学,变换多少环境,可家庭仍然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最长的地方。家庭教育有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众多家长普遍认为:身居这偏僻落后的土壤之上,祖辈种地,孩子笨,识上几个看门字就行了;读书的千家万家,做官的仅就一半家;能记个账签个字就行了,临了还是回家种地、打工。即使有的学生小有成就,家长也不给予足够的精神动力,不及时鼓励、激发子女的上进心。有的人认为:花钱上了大学,毕业又不分配工作,还不如用上学的钱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甚至有的家庭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到任何时候都是别家的人,没必要花那么大的代价替别人操心,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公平。正因如此,自然而然导致子女对前途失去信心,早早辍学,提前步入社会打工族的行列。其实广大的农村地区电视、电玩、陈旧的教学设备、落后的教学方法、贫穷、破裂的家庭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这些“平庸势力”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罪魁祸首。
3.身边有成功的人相互攀比,盲目屈从,疼爱加溺爱。
未来的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每位家长、社会所关注的话题。他们相互议论、评说东家的孩子条件优越,西家的孩子智力投资好。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家长给孩子配置学习、生活方面的诸多用具,可事与愿违,导致孩子身心疲惫、精神憔悴,有的甚至误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到头来收效甚微。多数人只知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其实严和爱是不可分割的,严是出于爱的初衷,爱不应该超出严的范围。有的光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名次的上升与下降,只鼓励孩子得了什么奖,赏钱多少元、买衣服多少件,平时不抓子女的综合素质教育,不采用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不注重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培养。
二、农村家庭家长如何教育子女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一定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出生,对于每位家长都是一件喜欢得不得了的大事,但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讲脏话,也不要因一时冲动在孩子面前吵架。无论家庭人口多少,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无论家境贫富,时常提醒自己富日子也应当穷日子过;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积极引导,讲清道理,绝不能迁就忍让。
2.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在一年年长大,其实他们很善于观察家长的言行举动,家长的言行举动会在孩子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孩子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孩子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受到善与美的陶冶与感化,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尊重科学,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独立性。
一个孩子从幼儿到成年,他的心理、生理发展的变化规律都是不一样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环境会导致孩子在个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期间的各个时期,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因人而异,利用各种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从小培养孩子在生活、学习上的独立性。同时,家长不能采取非人性化的专制教育。“代沟”的形成在于父母的专制,抹平“代沟”就要学会真诚地与孩子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座桥梁。家庭成员中不论大小人格上应人人平等,不要以大压小,长辈说了算,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出口伤人,要以理服人,善于倾听孩子的见解。从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家长会都要重视和参加,不论孩子的成绩高与低、表现好与坏、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后反馈给学生。注重与孩子促膝谈心,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告诫孩子: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三、农村家庭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的特点。
现在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像笔者这样多子女家庭极少。学校是个大家庭,在孩子的全面发展方面,学校和教师更能起到教育作用,家长应尽量与学校配合,并大力支持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是按国家规定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有设备齐全的教育环境,教师都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内容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科学性,也是国家对未来的寄托与希望,这就是所谓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要积极支持并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及时了解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内容和方法,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做孩子坚强的后盾。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我们不能仍停留在那尘封的年代里,不要总对孩子说:“小学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初中;初中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高中;高中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大学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应增长见识,保持家校联系,让孩子在丰富有趣的家校生活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增强体质,得到全面发展,不负众望,光宗耀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3.采取多种形式,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
家长要随时利用便利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介绍孩子在家的情况,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以便及时相互了解,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对好的表现要及时鼓励,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并纠正,并且要有耐心、有信心。长期坚持,少安勿躁,切忌忽冷忽热。只有这样,长此以往,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成人、成才。
总之,家庭教育同样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来可能是院士,成绩中等的学生将来可能是我们的同行,成绩一般的学生将来可能是我们的同事。笔者感觉以下几点至关重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挑剔;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更多的方法,更好的办法,更广的经验都有待各位家长与同仁和笔者一起商榷,共同为下一代导航引路。
参考文献:
[1]宋玮.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2)191-192.
[2]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班主任 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他们的终身教师。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家长教育的方法是否科学以及家长素质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面对新时代更加富有个性的学生,作为连接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桥梁,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采取多种形式,科学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基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这不仅给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中小学班主任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地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对许多班主任来讲,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就需要班主任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首先,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认可学生的潜在性、差异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对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在具体情景下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再次,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研究;最后,还要学会平等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主动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前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尊重家长。一个班几十位家长,各自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学识和阅历,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他们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不断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其次,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清楚与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不能以教育者、救世主自居,否则必然引起家长的反感。当双方对学生的教育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要保持耐心,心平气和地与家长进行交流,使家长能够协助自己作好学生的工作,提高教育实效。
三、确定科学的指导内容――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关键
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家庭教育的科学与正确与否。但是,一些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班主任,应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指导家长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理念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父母的教育行为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教育理念至少包含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子观等四个方面。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让家长明白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要把人格的培养视为家庭教育的重点。
2.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班主任应使家长明白,最重要也是最科学的教育方法至少有五点:相信孩子是千差万别的,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独特方法;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教子成功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父母身教重于言教;让孩子在体验中和群体中长大。
3.指导家长形成健康的心理。父母心理健康才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错误倾向,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甚至完全脱离实际。班主任要提醒父母,这种过度竞争的心理是不健康的。现代的成功观是人人可以成功,成功就是发展,就是选择,就是和谐。使家长在以身示范前提之下,引导孩子力求做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由自知、自信而自强,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稳定情绪。
4.指导家长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吃饭、睡觉和运动,还应当包括人际交往和兴趣爱好等内容。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摇篮。班主任要提醒父母,人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在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5.指导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当前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不是教育,而是关系,父母往往过于关注教育,却忽略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培育。因此,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应当特别关注亲子关系的状况,引导父母理解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的道理,帮助家长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的亲子关系,使家庭教育过程充满理智之爱。
四、采取多种形式――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
家庭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实现。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理念与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
1.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针对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培训班,使家长举办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学习科学的教育规律。培训内容要贴进实际,寓理论于实践中,寓一般于个别中,注重典型引路,使培训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2.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形式。要改变过去家长会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做法,采用家长沙龙、亲子互动、家校心灵对话等新形式,交流经验,探讨热点,提出建议,缩短亲子之间的心灵距离,反思自己的行为,引起家长的共鸣,将家长的支持变为有效的教育力量。
3.采取家访、家校联系本进行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访、家校联系本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班主任拓展家校合作的形式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班主任可以创建班级网站、教育blog、班级QQ群、公共邮箱等或通过校信通和家长沟通,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
五、讲究指导的语言艺术――班主任指导家教的有力保障
家长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其素质、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对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式肯定有不同理解。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除了要以个人的品质、学识赢得家长的接纳外,还要讲究语言艺术,坦诚大方、认真求实、谦虚灵活、深入浅出地将科学的教育规律、丰富的育人知识等介绍给家长,用风趣、幽默、委婉的语言获取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育的效率,班主任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多种形式抓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同步、同向与整体优化,使其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教育的合力,最终让阳光照耀每个家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祥.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教育理念;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33-01
一、具体问题分析
(一)家长过分专制,揠苗助长,陈旧教育理念沉重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上各色各样的辅导班。家长一味的认为我给孩子选择的道路都是正确的,孩子必须遵从。这样的家长过于专制,导致的后果是有时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也不敢说,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缺乏主见,甚至过分依赖父母。也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自身的情况,强迫他像其他孩子一样优秀,因此强迫他学习各种东西,这一举措可能会造成孩子身心失衡,导致孩子出现脾气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还可能会出现拒绝学习的问题,不懂与人和谐相处。导致家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陈旧的家庭教育理念起了很大的作用,认为孩子上学学习就是一切,从而忽视了很多。同时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好的,很少给孩子发言的权利,自己独断专制包揽一切就是为孩子好。可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如果孩子不能大方的展示自己的一切,过分依赖父母,那么很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社会。
(二)重智轻德,攀比竞争,期望过高
现在人们的目光大多投在了成绩上,很少关注孩子的道德素养,因此造就了一些高智力低道德素养的孩子,这些孩子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让人觉得没素质,不合群等。这种现象有时候在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显示的特别明显,明明他学习很好,但让人觉得很小气甚至脾气比较怪。这反映了现在人们对学习功课的关注程度远高于道德修养。同时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格外关注,一旦有了头疼脑热不惜找名医用好药,但当孩子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烦恼、挫折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时,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关注。
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全部放于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热别高,希望孩子延续自己曾经的梦想,因此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有这样一部分家长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同自己身边的听朋好友的孩子相比较,有的家长会把者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然而他们在比较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意愿,尤其是当家长说别人谁家的孩子考试考了多少、又学会了什么什么的时候,这时候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三)过分宠爱,过多保护,缺乏锻炼
现代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们会尽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愿望,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缺少自信、退缩胆小,不能自己独自面对挫折和困难。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这句话深有道理,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要有一个度,不要过多的为孩子操心。比如电视曾经报导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在入学的时候全家齐上阵,甚至连家里的保姆都要带上,着从侧面反映了由于家长的过分宠爱是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这种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的人他能成就大事吗?所以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生存以及如何做人。
二、解决对策及建议
首先,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旧的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要以新的理念去面对这个新的世界,家长要教会孩子在这个世界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由于重智轻德使很多孩子面临道德的缺陷,这就要求家长重视德育,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样才能让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养不教,父之过。”因此家长要充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家长遵循平等的原则和孩子交流,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意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不做过分专制的父母。
最后,孩子终究是要独立生活的,不可能永远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因此家长们不要什么都不放心,要让他们锻炼,让他们逐步独立,逐渐学会独立生活所需要的本领,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篇4
一、农村学前儿童家庭结构分析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有主干家庭、核心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再组家庭这几种家庭结构模式。主干家庭是指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儿童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夫妻双方与一个或两个学前儿童所组成的家庭,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当地就业,共同养育和教育孩子。隔代家庭一般是指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跟孙辈居住在一起,由祖辈代替孩子父母履行监护责任,这种家庭一般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有的仅在过年过节时回家团聚,甚至有的几年都无法回家看望和教育孩子。单亲家庭是指父母离异或者父亲、母亲一方过世所形成的家庭模式。再组家庭是两个残缺家庭重新组合构成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有可能无血缘关系。
二、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理念上: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对现代教育理念了解不足。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比如有的父母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材”,认为孩子年龄小,给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通过打带来的疼痛感让孩子记住规则。另外,由于农村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现在隔代教育现象严重,爷爷奶奶缺乏对现代教育的认识,只管对孩子的生活加以照顾,更不懂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知道如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二)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
我国学前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家长的成长经历、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等的不同,很多家长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不重视,导致孩子不遵守社会规则,不懂礼貌,肆意妄为。
(三)在教育内容上:重智力开发,但缺乏对智力的科学认识,同时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文化学科知识的传递,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智力概念,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界定。在我国,一般认为,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它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构成。在广大农村,很多家长简单地以为记忆力好就是智力水平高,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背诵儿歌、诗词等,但是对于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培养却相对缺乏。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道德品质,狭义说来是指与智力因素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其实,一个人对学习的兴趣,面对困难的意志程度及其性格往往会影响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比如一个性格急躁、没有耐心的人,那么他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就不会长,这将对他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一个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的人,他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就会受到影响。
在教育内容上,农村的家长往往特别重视学科知识的传递,从小就让孩子学习拼音、识字,计算。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作业本写字,做计算题。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却做得不到位,我们从媒体报道可知,农村学前儿童在家误食农药、溺水、被电击、烫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有幼女被的案件。另外,有的农村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味地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尊重老人等。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家庭生活不完整,往往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怯懦。
(四)在教育方法上:重言传,轻身教。
在生活中,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给孩子讲解,比如注意清洁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等。家长会经常给孩子说: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天天刷牙等。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现象:家长把孩子带进卫生间洗手,自己却不洗手就上了餐桌。在家里,爸爸妈妈给孩子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看红绿灯。而事实是这样的: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看到没车的时候,即使是红灯,某些家长也会牵着孩子冲过马路。试想:这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五)在教育要求上:家庭成员的要求不一致。
教育要求的不一致,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在现实中,容易出现祖辈与父辈要求的不一致,也会出现父母要求的不一致。尤其是在主干家庭中,祖辈对孩子宠溺有余,约束不足,一方面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有加,导致孩子在父母面前一个样,爸爸妈妈面前一个样,让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由于成长经历、对教育的认识、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也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中国一直有“严父慈母”,也有“虎妈猫爸”,一个松,一个紧,这也容易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在再婚家庭中,由于缺乏血缘关系的一方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往往也会出现和稀泥的现象,导致对孩子的教育不严格。
(六)在家庭教育的外界支持上: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在家庭教育上,很多家长的教育经验要么来自于自己的父母,要么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同事、朋友的交流,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祖辈的交友范围相对较为狭窄,对于现代教育缺乏充分认识,同时更没有得到外界的相关指导。我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明确指出,把家庭教育指导按照0-18岁分成5个阶段,其中的0-3,4-6岁的指导就属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对这2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该《大纲》还提出指导中的“多向互动”原则,家庭教育指导者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创造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虽然有规定,但是对于农村的现实来看,工作并未落到实处,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开展相应教育。
三、解决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识。
家长的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水平。现在的学前儿童的父母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们说很容易接受新思想与新观念,现在主要缺乏的是学习、了解新的教育理念的渠道。因此,各地方教育机构、社区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借助网络平台等手段,让家长实时了解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识。
(二)扩充家庭教育内容,智力教育与非智力因素培养齐头并进,同时兼顾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及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非智力因素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且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因此,家长在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时也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培养应从小抓起。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等。家长可以通过跟孩子讲故事、玩益智游戏、看动画片等实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从小就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感,磨炼孩子的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家长可通过扩大孩子的交往,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募捐、看望老人院的老人的活动,培养其爱心与同情心;也可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多激励、表扬,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给予孩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立刻帮助解决,而是让其自己解决,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对于农村学前儿童家长而言,安全教育是一个重大突出的问题。由于家长看管不力或者是缺乏相关教育,导致孩子被电击、误食农药、溺水、被拐卖、被猥亵、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各位家长首先应该有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时刻警惕,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惨剧的发生。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广播、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议等形式指导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使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纠正家长的不良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步调一致。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主要通过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情景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通过陪孩子看动画片、带领孩子进入现场等方式,通过家长的身教让孩子进行模仿。比如家长教孩子乘坐电梯注意安全、过马路注意安全,教孩子注意防水、讲卫生等,都可以通过家长的优秀示范行为开展。不能只通过给孩子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因为对于0-6岁的儿童来说,有些道理他们是不能明白的。另外,家庭成员应该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达到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做到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地方政府借助教育机构的力量,落实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篇5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素质偏低,教育方法简单,家庭教育氛围缺乏。
近两年,我在与所任教的4个班级近300名学生的交流、沟通及与他们的家长的接触中发现,约75%的家长只有初中文化,15%的家长只有小学文化,高中以上文化的家长寥寥无几。由于这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成天忙于劳务和挣钱,因此,他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少之又少。他们满心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向成才,但自己缺乏能力,因此没有具体的行动,任其发展,把所有的期望寄于学校。农村家长由于所受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此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无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相反,有些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麻将和扑克,有的还上网玩游戏、聊天等,给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农村学生除学校教育以外很少接受家庭教育的补给,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孩子一旦犯错,或成绩不理想时,家长轻则训斥,重则痛打,方法极为简单、粗暴,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缺乏沟通,隔代溺爱,滋生陋习。
农村家长出于诸多原因,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疏导。其实父母与孩子心灵的融合是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孩子通向成功的关键,而很多家长却错误地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挣钱,提供孩子吃穿,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与他们无关。他们很少能抽出时间坐下来和孩子促膝而谈、静心交流。时间一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心灵逐渐疏远。家长不过问孩子,孩子不亲近家长,有的近乎陌生。再加上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更少,孩子留守在家中显得格外孤独。这样,孩子的教育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们肩负着两代人的情感,这种隔代教育很容易造成溺爱。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迁就和纵容了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造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性格,影响和阻碍了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的孩子,毛病、缺点极多,教育起来异常艰难。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许多农村家长以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等于放进了“保险箱”,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义务、老师的责任,家庭只是孩子成长的后勤阵地,家长只要提供好物质支援就尽到了责任、义务,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平时他们不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是不闻不问,很多家长从不到学校看子女,也不过问孩子的成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在几班都不知道,更不知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是谁,不会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主动找老师交流意见、出谋划策。有的家长不但不关心子女在校的表现,而且还不与学校配合,竭力袒护子女的缺点和错误。孩子在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时,有的家长就受不了了,到校大吵大闹,非要和老师理论。殊不知,他们这样不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帮不了孩子的忙,像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还敢关心教育呢?家庭是孩子的诞生地、是培养的摇篮,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很难取得显著成效。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可是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已经失去了对学校教育的支撑作用,不仅没有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反而成为障碍,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自觉性、及时性、针对性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思路不一、观点分歧,甚至背道而驰,家庭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问题亟待解决。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目前的农村,很大一部分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沿用落后甚至错误的思维、观点、方法教育、影响子女,导致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走入误区,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学校教育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有义务、有责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扭转家庭教育的错误方向,引导农村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以促进家庭教育健康有序地开展。在教育理念上,从放任自由转为关爱疏导,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配合学校、支持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要从培养孩子成才转变为培养孩子成人,从培养孩子考上大学转变为让孩子多学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在教育方法上,从简单、粗暴转向科学、理性,从娇惯溺爱转变为严爱结合,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
(二)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中学时期的孩子会逐渐形成自闭心理,心里有话不愿与父母交流,心中有秘密不愿向父母透露。这个时候,父母要学会主动与孩子沟通,打开孩子心扉、了解孩子心理,掌控孩子思想动态,缺乏沟通只会拉大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中学时期的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赢得父母的尊重,民主化的教育方式能为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父母应为孩子的成长积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健康宽松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的性格,激发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让孩子在成才之前先成人。著名学者顾晓鸣说:“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是一流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层次,需要家长倾洒更多的教育智慧。”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家长一定要在家庭教育环境上多动脑筋、多花心思。
(三)家校互动,相得益彰。
陶行知说:“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可见,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很难完成全面的教育任务;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就会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处境,两者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家庭教育观念淡薄的现在,学校有义务主动和家长沟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络,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老师平时可以通过电话、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将学校的关爱、教育理念及时传递给家长,向家长汇报学校、班级的工作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的联系,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篇6
【关键词】合作;互动;交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面临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面临的社会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化,这一切都对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家庭与社会的变迁,照顾及教育幼儿的责任,逐渐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分担。因此,家园合作的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要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1. 教师要走出去
(1)首先教师应走出去,了解中国国情、了解文化、了解社会环境、了解社会人文、了解幼教趋势,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及业务修养,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
在2003年9月,我园开展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我们曾多次出去学习、实践、研究,尝试新的方法,探究新的教育理念,随着学习、实践的推进,我们的视野被打开,同时也随着视野的开阔,我们的研究实践愈来愈深入和扩展,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借鉴,深受社会及家长的认可。但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不仅仅由教具及工作构成,更重要的是自由的理念,有准备的环境,混龄的儿童生活,经过专门培训的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真正领会《教育纲要》,才能适应社会化的教育、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才能共建和谐家园。
(2)为了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全人的教育,更好地做好家园合作,教师要走出去。
走到幼儿的家庭之中,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环境,家庭的背景,尤其是刚入园的新生,走入家庭之后,可以同家长相互沟通教育价值观念,共同探讨教育理念,想家长之想,做家长要做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同幼儿互动,玩耍,交流感情,与孩子成为朋友,即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缩短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减少了幼儿刚入园时的恐惧感,同时也有益雨社会化的活动。
2. 将家长请进来
幼儿园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也是帮助幼儿社会化的教育机构,因此幼儿教育不仅是国家的基础教育,更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根源。尤其社会文化的诸多因素包括: 家庭的功能、家长的育儿观、社会问题、文化的差异等皆与幼儿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将家长请进来,观察我们的幼儿教育活动,了解我们的幼儿教育方法与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1)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提供开发、自由探索、交往的环境。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题,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根据中国人的文化特点、地区特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性格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有的放矢的引导幼儿去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及各种游的能力。如:我们开展“大带小”活动。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乎是与成人交往,和别的孩子交往较少,有的幼儿不知如何做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为了扩大幼儿交往范围,我们就在日常生活或户外活动中,要求每一位大一点的哥哥、姐姐要领着弟弟、妹妹出去玩,一起游戏,哥哥、姐姐别提有多认真了,他们小心翼翼地领着弟弟、妹妹,教他们如何游戏,教他们拿玩具,扶他们上下楼梯,在活动中,总是先让弟弟或妹妹们玩,培养了技能、开拓了思维,体会到了交往的愉快。
(2)蒙台梭利教育可谓是历久弥新,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模式之一。
为了让家长了解其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的精华所在,我们将家长请进来,观摩我们的教育活动过程,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从理论以及实践中真正了解蒙台梭利教育。在工作中孩子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丰富了社会生活经验。从整个工作开始到结束,让家长观察我们的孩子在工作时的专注、自信、耐力、控制力及纪律。在家长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能与老师及时交流,互相探讨育儿方法,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家园合作共同完成幼儿教育工作,使幼儿尽快得以全人的教育。又因蒙台梭利教学活动是开放性、自由性的活动,又能从其他孩子的工作中,了解蒙台梭利教具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它即不是我们传统意思上的教具,也不是幼儿一般的学具,而是一系列实有结构、程序特征的刺激物,它是物化了的教育目标,这一认识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理念,了解幼儿在园的具体情况,针对具体问题让家园合作从真正活动中互动起来,更好地做好同一件事情――幼儿教育工作。
3.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互动
新《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合作能力,形成学习型家族,学习型幼儿园以及学习型社会。
(1)在上述“走出去,请进来”等互动之后,我们还要利用节日开展多样化的开放日活动。
还要利用家长接送孩子 、家园联系手册、家园天地、家教须知等,随时与家长交谈提取意见,随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近期教育目标及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育儿方法,幼儿园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的参加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2)幼儿园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得以成功的支持力量。家庭教育应配合幼儿园素质教育转变。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但不同的家庭其家长的素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家园联系册、家访、个别交流等,与其达成共识,从而更好的提高家教的效果,更好的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电话访谈;幼儿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也在日益更新。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水平。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与家长共同教育的方法、途径,开拓新型、多元、多层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让家长亲自参与、真实体验,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转变幼儿教育观念。其中电话访谈是幼儿园与家庭进行联系的重要方式,幼儿教师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应帮助家长提高幼儿教育认识,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范畴,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
一、指导前现状
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过程中,以下问题比较常见:1、家长通常比较关心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学习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告知,以便他们了解。2、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家庭教育资源被埋没,教师也不了解家长需求。3、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内容不清楚,无法积极有效地配合。4、教师无法有效快捷地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想法传达给家长们。5、家长工作忙,幼儿大部分由老人接送,父母因而很少有机会和教师面对面直接沟通联系。
大多数家长们正经历着从适应期到了解期,他们需要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熟悉幼儿园的活动情况,获得最新的教育理念。他们常常会有这些想法:孩子究竟在幼儿园干什么?孩子们感到快乐吗?老师们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虽然有时孩子会断断续续地回答一些家长的询问,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家长的实际了解需要。而教师也有必要和家长沟通幼儿在园内的近期表现情况、介绍幼儿园活动的内容,宣传幼儿教育的理念。因此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开展内容丰富与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除了集体性的指导方式:家长会、各类讲座、家园宣传栏、班级主页、亲子活动等,还应有个性化的指导方式飞信、微信、QQ、电话访谈、家访等。其中电话访谈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交流沟通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家长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之余及时了解孩子的各项发展情况、同时还能帮助家长解决在平时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探讨更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电话访谈促进家教指导的措施
1、家庭教育指导体现个别化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每个月定期的个别电话家教指导,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在每个学习生活环节中所采用的各种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特点及个别差异,指导家长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特点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让家长在个别指导家教中同步尝试一些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措施,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初步提高了家长的指导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帮助家长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提高了家长教养子女的能力,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推动了幼儿园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2、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在每个月定期对相应幼儿的电话访谈中,除了反馈幼儿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要解答家长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家长共同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例如,某小班在饭后午休的一段时间里,教师发现个别幼儿有说粗话脏话的口头习惯,在查找到相应原因后,及时与幼儿的家长取得了联系,查找出原因:由于幼儿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孩子主要由祖辈带领,因此幼儿的生活习惯很多都来源于老人,在和老人们的相处中耳目渲染了一些口头禅,随之便渐渐地模仿起来。教师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并说清道理和不良影响后,父母们与爷爷奶奶都重视起来,首先从自身做起,不再乱说粗话脏话,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并通过讲道理的方法告诉了幼儿说粗话脏话是种不文明的习惯,需要及时的改正。在幼儿园里,教师也积极地向幼儿们宣传文明用语,并发动大家一起来互相监督和制止。
3、帮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有些家长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直接接送幼儿,通常由祖辈们带领,这样也就缺少了和教师直接沟通了解幼儿园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定期的电话访谈中,教师应向家长说明近期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的内容,并邀请家长们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制作类亲子活动、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幼儿亲子活动深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在由教师指定了相应的制作主题和要求后,在大手和小手的共同创作下,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诞生。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环保意识,还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如“元宵灯”的制作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一个个新奇、有创意的元宵灯体现出家长与孩子的创造、合作和成功。孩子们获得了各种经验,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并且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家长们在活动中的指导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电话访谈互动功能与成效
1、发挥家长参与园内活动的主动性
通过电话访谈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活动需要,通常都会积极地配合,成为共同教育的一分子。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和幼儿一起来探究、讨论在亲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小问题。真正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在说说、做做中让幼儿感受到教育中的乐趣和成效。
2.互动互助,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通过电话访谈缩短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能增进教师对幼儿全方位的了解。能增进两个教育伙伴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帮助家长挖掘新的教育契机和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并解决一些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教育经验水平。
3、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在教师给予家长反馈之余,家长对教育的支持与关注,也使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和满足他们的需要。通过电话访谈教师及时得知家长的教育信息和教育需求及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促使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了解家长需要献计献策,关心每一位幼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龚小河.浅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2(22):156.
篇8
【关键词】农村;家长;教育现状;教育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家长民主儿女生平等之心,家长独断儿女生专行之念,家长仁慈儿女博爱,家长暴戾儿女残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等,都说明家长的素养、家庭的环境,对人一生的教养息息相关、处处相连。然而,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甚至是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农村!
一、农村家长的教育现状
把家庭教育省略为家教,又把家教等同于辅导孩子学业,这真是由误生谬。一类家长:陪孩子上辅导班,写作业,签字……。二类家长:每天只会问“作业多吗?”、 “作业写完了吗?”其余时间不问不管。三类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当成老师的事,认为孩子好不好,全看老师强不强。四类家长:孩子是爷爷奶奶的,自己的任务是打工挣钱。
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能力偏低。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把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引领,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父辈教育观念,用着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重智育轻德育,重生理轻心理,重外显轻内省,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相当普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语言交流也是粗暴简单,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有时适得其反,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对孩子的教育扭曲化。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变化越大,他们的问题会越多。重要的是家长并没有看到这些问题,由于环境的限制孩子没有有效的学习任务,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足够的休闲项目和娱乐项目,即使有一些娱乐活动,也以神聊、麻将、疯跑为主,科技含量偏低。从小养成不良习气:上网,逃学,打架……。孩子们通过网络和电视已经看到了外界新的生活方式,而父母而则认为这是他们的进步,是现代人。富裕的家长会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迫不及待地弥补。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受苦了,于是对他们有求必应,比如农村孩子的零用钱虽然没有城市孩子多,但零用钱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却高得惊人。有的比城市孩子的零用钱多的多。
对孩子的评价成绩化。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是他们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有的家长拿考试成绩来奖励学生,考试成绩理想就给学生按分数给钱,学生提什么要求都可以。物质的哄骗只能让学生变得自私, 变得更自以为是。考得差的学生,家长轻者责骂,重者让孩子辍学,走父辈的路――外出打工。
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效果
提高家长的思想境界,让其认清教育发展形势,看清当今教育形势,不用老眼光看问题,认识到孩子受到的教育关系孩子一生。家庭教育的成功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石。在生活中,家长要向孩子传递正能量,不学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
培养学习型家长。家长教育观念跟不上时展,其原因是家长文化基础差,对孩子教育以及对教育形势缺乏了解造成的,因此,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型家长。学校可以要求家长读几本名人传记,思考身边的成功教育案例,多看教育频道有关孩子成长的专题片,多与老师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关爱缺失,孩子会前程暗淡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品格与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只有让家长认识到肩负的教育责任,家长才会静下心来思考教育问题、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新观念。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要让家长认识到学生接受教育目的是发展潜力,学知识、学做人,拥有健康心理,更好地适应社会,会生活,不要片面地认为上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做班上第一、考上大学。
办好家长学校。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就家长教育观念开展培训,分年级制定培训计划,搜集身边教育案例,编写相关教材,安排资深教师或教子有方的家长进行授课,将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任务。
开展家访式座谈。针对思想偏激或教育观念落后的家长,教师以家访形式进行座谈,列举案例、讲道理,使其懂得教育孩子是门科学,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源自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改变观念才能胜任家长角色。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对成功家庭教育案例的思考与分享。
利用校信通、电话等便捷手段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拥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借助外力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极个别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工作,对学校教育和要求不以为然,与学校配合差。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请社区领导、或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家长信赖的人与其交流,转变其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
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早发现早解决。工作中发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要及时沟通,及早去转变。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健康成长负责,也是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5+2=0”效应,说明了家校教育不合拍的严重后果。这方面若发现早、转变早,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就小,对学校教育影响也小。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23-0000-00
引 言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方面难免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同学对理论性较强的数学课产生了畏难心理,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了兴趣不足、不愿学习、成绩较差等现象。笔者认为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概述
1、家校合作
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一些西方教育家提出了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承担着同样重要的责任的观点,后经发展衍生为家校关系、家校交流等概念。我国教育界在上世纪80年也提出过类似的教育理念,后来由马忠虎教授在其编写的《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一书中对“家校合作”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白学校方面的指导。”①
2、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腾尼斯提出,指人类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以及与社会关系相对应的价值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对共同体概念的衍生,指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参与者和教育者为对象共同建构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及其与之对应的观念、方法和策略。郑威,李芒2007年发表在
《当代教育科学》第二期上的论文“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定义为:“如同在社会交往中一样,学生、家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交往,相处一段时间足够形成一套共有的习惯和习俗,这就是学习共同体。”②
二、初中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及原因
初中数学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相比较小学数学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更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因此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困难,难免会出现没兴趣、不会学、成绩差等问题。
1.学生课堂参与不足
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学习时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在课堂中既不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也不愿意参与到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思考中去。课堂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学生进入初中后需要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进行调整,应该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学会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但是一些学生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一时间不能习惯这种转变,在学习中出现不愿参与的情况;其次,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一些不愿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最为常见是对学生缺乏激励,在家庭教育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会远离教学活动。
2.认知加工速度慢,元认知发展滞后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认知加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认知加工能力指个体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它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之中;元认知能力则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能力,它表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的认识、体验和监控。③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就是元认知发展滞后的具体表现。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初中生的思维还处在成长阶段,在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方面还达不到成年人的标准,因此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另一个方面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会不但能够会解题,而且能从解题过程中学会提升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元认知能力。
3.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造成在课堂中出现不能集中精力甚至厌学等现象的重要原因。据笔者了解,很多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往往具有共同的一个学习特征: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学习、课后不复习,可以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没有计划,也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总。长此以往的发展,不但阻碍了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无法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既能够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给予学生更灵活的教育方式,也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因此,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可行性。
1.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学习兴趣不足,而“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方式不但注重依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注重塑造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学生在“家校学习共同体”教育模式下,一方面感受到自己成为了焦点,自己受到了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无形中自我意识得到增强,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则会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愿意依照“家校学习共同体”为其指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长此以往,就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保持着愿意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观心态。
2.通过合作学习共同体让家校双方相互受益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在双方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共同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过程在双方不断的反馈过程中让双方相互受益。首先,家庭通过“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高了教育能力,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每位家长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然而每位家长的职业经历和社会背景都不相同,所以在教育孩子这方面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看到孩子数学成绩较差,有的家长会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孩子找出问题之所在,也有的家长简单粗暴的训斥一番就草草了事,认为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教育无关。“家校学习共同体”可以克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并且能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家长直接可以相互请教学习,家长与老师之间同样也可以相互学习,大家围绕着共同的问题进行探讨,制定出教育策略,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3.增强家校共同教育的协同性,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具有较大不同,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交集,甚至会出现“真空地带”,即学生在放学后并不及时回家,而是去了网吧,假如学校和家庭没有一个协同机制的话,那么学生则既有可能把“真空地带”扩大,对学校说家里有事要请假回家,另一面对家长说学校要加自习,回家要晚一点,自己则去了网吧上网的例子屡见不鲜。“家校学习共同体”旨在为学校和家庭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机制,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策略
1.更新数学学习理念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数学教育中首先要做的是转变观念,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在课堂中,学生不但要熟练的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的基本技巧,而且能够反思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在家庭中,家庭教育要塑造学生探究知识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树立“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精神。其次,“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要与新课标精神融合起来,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究,这样不但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2.变革数学学习方式、拓宽数学学习内容
首先,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根,要变革数学学习方式,首先要做的是夯实基础,要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1/(|x|-1)无意义,x的取值范围为_____ 。有的同学填x=1,这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有个概念,即分式无意义的概念和一个运算绝对值的法则,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个概念和一个法则,才知道|x|-1=0,解出x=±1的正确答案。而且由于数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了绝对值以后会为之后初二学次根式、初三学习无理方程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注意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其次,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在讲解公式、定理、概念时,揭示其的形成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又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在家庭教育中,则可以不断提醒学生要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求知精神。
3.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角色
要建立“家校学习共同体”,必须要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色,前文中从时空和教育内容的角度对二者做了区分,但具体到数学教育,二者所扮演的角色则需要进一步的明晰。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承担着感性的角色,即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具备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而学校教育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承担着理性的角色,即通过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大量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司其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非常重要。“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就是明确二者的角色后,在具体的数学教育中对二者进行协调,找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4.调动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学的参与的积极性
要构建高效率的“家校学习共同体”,必须要各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各种因素的充分调动,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调动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学的参与的积极性。要让家长懂得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这样不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增进了学校和家长的相互了解,从而使家校合作更为融洽、高效。
结 语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每位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学习能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进入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家校合作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学习则不但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勤于思索、乐于探究,可以说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马忠虎著.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郑威,李芒. 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7.2
篇10
如今,一个宝宝两个样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在家里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做,在幼儿园里却变得很能干,什么都会做,什么都愿意抢着做。难道真的像家长所说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老师最有办法吗?当然不是!幼儿园不是神奇的地方,老师也不是魔法师。且看下面的对照:
幼儿园:作为具有专业素质的教育者,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性的,知道什么对孩子有益,什么不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原则的,不会过分溺爱孩子、迁就孩子(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爱孩子)。正是这样,在一点点的训练中,孩子们成长了,也变得能干了!
家庭:家长往往忽略了教育引导的责任,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犯了错也舍不得责备。于是,依赖、惰性、任性渐渐地出现在孩子的身上,这时候家长开始为孩子越来越不象话、越来越难教着急了。其实孩子“今天”的表现就是父母“昨天”的教育,父母“今天”的教育将影响孩子“明天”的行为!
为了防止一个宝宝两种表现,家庭教育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前提
午餐对我们班的嘉程来说是个老大难问题,吃饭速度特别慢,严重挑食,遇到喜欢吃的就吃,遇到不爱吃的就做“呕吐”状,这一天吃花菜又做“呕吐”状了。
嘉程妈妈也是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视。为了让妈妈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我把孩子用餐的照片发给她看,告诉她中班孩子的正常用餐时间是30分钟,而嘉程花了48分钟,同时把孩子吃花菜“呕吐”的状况跟她说了。嘉程妈妈忙向我解释说孩子不喜欢吃这些菜,所以一吃就“呕”;孩子体质较弱,为了让孩子肯吃饭,在家只吃白饭和汤,而且要奶奶喂才肯吃,还常常是边看电视边吃饭,没有时间的限制。
从嘉程妈妈的讲述中我发现这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于是我严肃认真地告诉她,幼儿园里的食谱都是保健老师根据营养科学为孩子精心设计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按奶奶的要求只给孩子吃白饭和汤,孩子吃得开心我们也省心;但是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我分析了孩子的“呕吐”,花菜并没有什么奇怪特殊的味道,也是很好下咽的,其实孩子只是用这种“呕吐”的方式来和家长抗衡。嘉程妈妈说她也明白这些,只是不太想逼着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她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孩子自然地成长。
针对她这样的想法,我说适度的要求还是必要的,孩子不肯吃菜已经明显影响了体质,中班的孩子光靠谷类食物和牛奶的摄入,营养肯定是不够。
第二天用餐,我又特地关注了嘉程的用餐情况,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用餐。于是我又跟他妈妈进行了交流,讲述了孩子的进步。原来,嘉程妈妈昨天回家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诉孩子一直生病跟不吃菜有关,晚餐也鼓励孩子吃菜。
嘉程的这一案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家长教育理念的偏差往往会助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孩子的监护者,家长也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遵循一致性原则是家庭教育的有效保障
曾在央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孩子看了很长时间电视,妈妈说“再看10分钟就关掉吧”,孩子发脾气了;爸爸赶快哄她说“再看半个小时”,孩子依旧不高兴;奶奶说“就让她看吧”,孩子这才开心起来。瞧这一家子。你说孩子最喜欢谁的话?当然是奶奶的,因为奶奶的话对她来说最有利啊。像这样,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育下,一个孩子不止会出现两个样,甚至还会出现多个样呢!
在科学家教理念已相当普及的当下,很多家庭还是以孩子为中心。有时爸爸妈妈说几句,姥姥姥爷就不高兴了,有了困难爷爷帮着“去克服”,有了错误奶奶帮着去“认错”。就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太多太多的不一致,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了他们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颠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气凌人、不懂礼貌、撒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做到正确意见大家都支持,错误做法大家都制止,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同时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这样全家人紧密配合,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使孩子始终得到正确行为和思想的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来开展教育。再次家庭教育的目标只有和幼儿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遵循持续性原则是家庭教育的长久战略
开学的时候,小轶在幼儿园里会自己穿脱衣服;可从11月份开始,孩子常常衣服穿不上,裤子脱不下,裤腿不会翻,鞋子会穿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跟他妈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假期时天热穿的少,妈妈就让孩子自己练习穿脱衣服,孩子也基本掌握穿脱的方法,所以开学时一直自己穿脱;到了11月份,天气转凉,妈妈怕孩子起床自己穿衣会着凉,所以就一手包办了。
- 上一篇: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 下一篇:高一数学导数概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