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的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 初级财务会计 学习框架 学习笔记 虚拟公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近几年来,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初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方法不当的问题,通过历年的观察、分析,笔者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1)学习缺乏系统性、忽视对知识整体性、框架性的把握,偏重细节的学习;(2)尚未摆脱中学阶段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学习能力低下;(3)对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接受度低,学习乐趣不足;(4)学习视野狭窄,忽视专业以外的其他课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加以引导,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1 强调学习框架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建立两层次学习框架

第一层次是指课程整体框架,反映本科期间专业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教师根据大学期间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及其体现出的课程之间的关系绘制出这一框架图,在指导课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大学四年所学课程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加明了每门课程的价值所在,而不再是孤立的去学习某门课程。

第二层次是指单一课程的内容框架。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用以明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体现课程的知识框架,但其提纲挈领的功能性往往为学生所忽视。因此,我们从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建立课程框架。

第一,教师根据初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绘制出各章节之间内在联系框图,指导课上,在强调框架重要性的同时展示给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即在头脑中建立直观的知识框架,并指导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充实、丰富、强化这一框架,这样,当课程结束时,学生所学知识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彼此相连,从而使学生真正学懂本门课程,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课程手册的作用。课程手册是由教师结合初级财务会计讲义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编制的,是对上述课程框图的细化、补充和拓展,每章通常由六部分构成,并根据各章内容和教学需求斟酌增减,基本内容包括:(1)学习目的;(2)主要内容;(3)课堂讨论或练习;(4)复习思考题;(5)补充习题;(6)课后要求。各部分内容不是简单的按顺序列示,如学习目的在综合描述之后,还会穿插在主要内容部分与其对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学习该内容所应实现的目的;课堂讨论或练习部分也同样穿去与主要内容对应。课后要求部分主要包括对每章讲义的阅读要求、根据课程进度对企业报表的阅读要求、对于自设虚拟企业经济业务补充和处理的要求、完成课后学习笔记的要求。

2 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既包括课堂笔记,也包括课后笔记。记学习笔记是一个思考过程,既使学生在课堂上紧随教师的思路,又有助于课后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初即对学生明确学习笔记的重要性,并对做笔记的方法做出进一步指导。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打印的课程课件,而不再做手工笔记,即使做,也往往是对板书或课件的简单抄写,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堂笔记记录的内容,它不是单纯的文字抄写,而是伴随着思考对关键知识点、拓展内容、未能理解部分等的纪录。

课后笔记主要包括学生课下自习时所作的总结性笔记、读书报告等,是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入思考。课后笔记首先要做的是对已学内容的整理总结,明确所学内容在课程框架中的位置、加深对细节的理解、解决课堂中形成的疑问、补充课堂笔记不完整的部分。可见,记学习笔记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比较陈旧、落伍,但事实上,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3 指导学生设立虚拟公司,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尽快与实际相联系

初级财务会计主要讲授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未接触过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如何使其进入专业角色,接受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形成会计思维方式是专业学习的首要一步。因此,要求每名学生自学习始,建立一个虚拟公司,自任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虚拟公司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就自身当时掌握的知识而言,能够设计出哪些经济业务,而作为财务人员,自身的职责又有哪些,能够为公司完成哪些会计工作,解决哪些问题,并要求学生付诸实施形成报告。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学生还要不断为公司增添新的业务并进行处理。这样,一方面使相对枯燥的会计理论“活了”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尽早联系在一起,为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脱钩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强调质疑的重要性

质疑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历年初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看,爱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学生比例逐年降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单独面谈等方式发现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引起的:其一,习惯使然,即已经养成机械的学习方法,教师怎么讲就怎么记,懒于动脑,是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直接表现;其二,在发现问题时未能及时发问,也未做记录,之后忘记或懒于发问;其三是最常见的,即认为问题过于简单,羞于发问。对于第一种情况,除了在指导课上强调质疑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这在前面几点中已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针对第二种情况,指导学生养成随时记录、随时发问的习惯,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随时提问,一来可以解答自身的疑惑,同时可以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增加课堂活跃度;在自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随时记录,即形成前述学习笔记的一部分,待以后寻求答案。对于羞于发问的学生,上课之初即强调一种思想:一个问题,无论在别人看来多么简单,弄懂了对自己而言就是有价值的。

5 指导学生拓展知识广度,扩大阅读范围

篇2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近几年使用的中职教材没有将国际惯例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会计准则不断出现,教材内容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从素质教育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出发,我认为中职会计专业应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科书。该教材每年都在更新,是各种会计教材中最权威也是最新反映当前会计信息的教材。同时该教材配有大量的教学辅导资料和答案,便于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希望在毕业之前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他们迫切希望在会计课堂上学到与考试有关的知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结合《基础会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层层相扣,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断思考、回答,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模拟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会计工作的一些具体任务告诉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完成这些任务需要进行哪些操作,并要求学生把想法付诸实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记账凭证的装订工作中,让学生讨论完成装订过程的操作步骤,然后通过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按照演示的过程一步步进行操作,从而顺利完成记账凭证的整理装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案例示范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时教师应多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按照章节的内容,每章选择一至三个案例,并制作课件供教学使用。例如,在讲授会计等式时,初学者很难理解,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个案例,同时提示学生思考,要成立一个公司,从资金的筹集的渠道到资金的如何运用,最后形成企业资产,从而得出结论。案例教学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且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以学生小组讨论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教师应让学生视项目教学是一个实际正在进行的企业业务,按照项目任务,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在逐步的操作、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任务的进度学习和思考,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企业的零距离感。

5.多媒体教学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理论教学涉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让学生形象、生动、直观地认识会计理论,提高课堂效率。

三、强化会计实验环节

会计实验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教师应通过建立现代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仿真的会计资料学习操作,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一些简单业务基本技能,进一步挖掘学生个人的才智和工作潜力。

会计实验能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计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可调动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学习的兴趣。

会计实验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基础会计考试是一种抽象性的纯理论考试,试题忽视了实践性、主观性强的内容,因此不能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把会计实验也作为考核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成绩的一种手段,从而在考查学生会计实验操作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1.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双师型”教师不多,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资格考试与培训,还可让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或专业培训,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聘请企业的会计人员做兼职教师。

2.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会计生产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应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建立长久的会计生产教学实习基地,减少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陌生感。在《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初步了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和会计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操作的要领步骤。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实地操作,全方位提升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使其消化所学理论知识,接触新鲜有趣的实际,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海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究.职业教育探究,2007.

篇3

论文关键词:会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风险性很强的专业,任何一个单位都需要在财务管理上有良好的制度,在制度指导下进行严谨的作业,财务管理出现大的漏洞,对单位来讲是致命的。因此,大学课堂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教师在讲授课程时,都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学生和教师都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一、培养扎扎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专业主体课程时,要力求扎扎实实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力求对书本知识进行仔细推敲,熟记所有业务的处理方法,会计分录的明细科目,有的以及会计科目会根据核算的需要明细到三级、甚至四级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明细科目的设置,殊不知在实践中,明细科目的设置以及明细科目的应用对真正在企业中作会计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切实理解明细科目的设置意义,明细科目的内容分类明晰,才会对企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应收账款的科目设置中,一级科目是应收账款,一级科目对学生来说,往往在于通过设置一级科目就明白了单位的债权是多少,可以主张的权力是多少,但与债权相对应的主张的对象是谁,需要通过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才能明确。对应的主张对象的客户属性不清楚,这就需要设置三级明细对客户的属性进行定义。应收账款何时到期,到期前从财务角度来讲需要做出哪些实际的动作不明确,这就需要设计四级明细账龄(即应收账款的起始日期)。更进一步说,如果账龄到期,需要谁来催收账款,即该应收账款对应的业务签订人员是哪个部门的哪个员工,这就需要设置五级科目。

通过这样的设置,就可以清楚的表现出来,应收账款的对象是谁,这个客户的属性即新老客户、信用情况,付款历史,该笔款项何时到期,到期前应该做哪些提前的工作,如果到期未付,应该由谁来催收这笔货款等问题就可以很清晰的表达出来,仅以科目明细科目的设置就可以完成应收账款管理的大部分环节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二、培养细致入微的专业作风

细心是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会计人员来说,账务以及有关票据上的细节问题非常关键,重在细节。在学校就要培养细心、精心、精确、精准的基本素质,对所涉及到的业务做到明察秋毫。细心的培养在于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关注细节,重视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对账务处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判断,对账务处理的每一项风险点进行识别,引起充分的重视,才能在工作中不出差错。

例如,有一个单位司机,利用会计人员粗心的弊病,为单位服务的一年期间就利用多开油票、多报修理费、多记公里数等简单的手段,一年期间多报销数万元费用。事发由于总经理在签署报销单据时,对一个月就花费多达上千元的矿泉水费产生疑问,责成财务人员彻查该车费用,才最终发现问题。如果财务人员能够做到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从财务制度上、报销凭证上发现与正常费用偏差很大的现象,就可以及早发现问题。结果是,公司立即开除该司机,不幸的是,财务人员恰恰在此事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在结清该司机所有费用时,居然遗漏了该司机前期借的一张额度达2万元的支票,给该司机直接支付了现金,至今该司机仍以种种理由拒绝偿还该支票金额。

三、培养勤于实践的行为方式

会计专业学生在学生时代接触的会计业务是书本上设定的,为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关的会计业务而设定的理想业务,学生通过相关业务的描述可以进行科目设置、会计分录的制作、相关账簿的登记、科目汇总表的编制、直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所有这一切的业务都是为学习而设定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人会向你描述业务是什么样的,涉及到的分录会有哪些,因此,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实践中,会计人员要根据业务中涉及到的各类票据,就票据本身反映的业务来做会计处理。实践中涉及到的票据种类繁多,会计人员首先要对票据反映的业务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的业务类型、票据的金额进行会计处理。  例如,银行承兑汇票。会计人员拿到承兑汇票后,首先要拿到开户银行进行辨别真伪,然后将汇票复印,将复印件作为进行会计处理的原始凭证。承兑汇票的特殊性在于不像其他原始凭证要求用原件作为记账凭证附件,而是要求将原件存放于保险柜。不仅如此,对汇票还要专设承兑汇票登记簿,记载汇票的票号、金额、前手、出票日期、到期日、提示日等等,在汇票到期前,要对前手逐个进行填写,填写过程中不得出现任何错误,否则就必须要求填写错误的前手出具有关证明证实,即使汇票出现了破损,也会要出具一系列的证明。

四、培养善于分析的素养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加强财务分析的能力,在做基本账务处理的基础上,拔高思维的应变能力,不能仅就做账而做账,要从财务报表的构成中,去分析报表反映出的问题,总结、提炼报表反映的各类指标的实际涵义,而不是就报表而去简单的列出若干已经成型的指标,就指标本身发映出的数值去做简单的分析。

例如:就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而言。不仅需要看收益率指标本身的数值,更要分析该指标的分子净利润的构成情况。净利润的构成是由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投资收益等指标构成,在指标构成中首先要进行构成比例的排列,如果营业利润的构成比例最大,并且超过某个数值,比如80%以上,说明该企业的利润构成是合理的,相应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稳定的。因为,其他的利润构成对企业来说,不是正常稳定的,而是非经常性收益,可以用来救急,但不能用来过日子。

五、培养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素质

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应仅仅是一个记账会计,而是要做到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层出谋划策、分解忧愁、排除困难。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将管理课程与会计课程的学习相脱节,认为管理就是管理、会计就是会计,这就会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学生的学习应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计课程的学习是为今后的工作铺垫专业基础知识,管理的知识是为今后工作的提升铺就管理方法,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例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除了要做好项目的谈判、合同签订、项目施工入场、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验收、项目竣工、项目交付使用外,最关键的就是项目实施的资金保障。项目的资金一旦断流,就很有可能形成烂尾工程,前期投入的资金就会付诸东流。会计人员为做好资金保障,就要随时控制资金的来源与去向,保障工程的资金安全。最实用的就是利用报表的几个科目,从管理的角度对几个科目进行深入挖掘。将报表中的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进行合署分析,货币资金是现实的支付能力,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应收账款可以根据账龄进行分析短期内可以收回的现金,应收票据要时刻关注解付日期的配比,这四个科目能够反映出来最大的资金能力。根据资金的回流能力,把握项目的资金支付进度,做到资金回流与资金支付相配比,并有一定的资金盈余,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

六、培养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篇4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1 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连续三届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不但对实践教学感兴趣、认可实践教学的作用(比例为92.71%),而且普遍希望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要更多些(比例为81.49%)。同时,我们对近三十所高校(包括一二三本)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收集与统计,一本院校平均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16.52%,二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0.36%,三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4.87%。总的来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课学时只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1/5到1/4。可见,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2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3 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1)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2)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例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3)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4)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4 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如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1)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2)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成本会计 教学方法改革与探析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课程是基础,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达到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专业技能的培养,即要通过理论方面的教学,又要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会计课程目标定位不够科学。从目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上看,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模似案例太少,不利于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影响教学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对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等内容不够详细,也影响了对成本会计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具体应用。虽然成本会计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长,但却没有一本较为实用的教材,因而给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够准确,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

2、成本会计课程讲授的方法不太理想。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凭证、表格等单据来反映的,上课时没有实物单据,而教师又受课时、教具等限制,因而只有从书本上解释某些数据在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3、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手段比较单一。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书本知识的考试。考试题型由教师决定,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验效果。在这种考试方式下,要了解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只有通过练习等方式进行。而平时成本会计实践环节的评分也只有40%体现在学习成绩中,对总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和形式,没有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1、加强成本会计教师专业队伍素质的建设:第一、鼓励教师走上社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第二、积极开展教师互帮互学,组织教师听课,做到共同提高.第三、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除具有教师资格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等职业资格,并到企业兼职,熟悉成本会计岗位,掌握成本会计实际操作流程。

2、加强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即要保持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演示操作方法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在接受知识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另外,要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机教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还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互动式教学,要组织专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争取成本会计网络教学课堂尽早实施。

3、加强成本会计教学考核的多元化方式。将学生的成本会计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成绩、课堂练习、课后实践和计算机操作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练习和实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测试可以是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到了东西,在考核过程中用正式凭证,帐表进行操作,使学生有实际岗位的感觉,从而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突出高职院校对人才技能型的培养目标。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别,选择适合成本会计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还要包括那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学生自学、模拟实训,还包括计算机实训教学等。

2、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学”,如何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上,要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习中让学生亲临企业,了解企业产品成本的形成过成,让学生知道原材料是怎样一步步加工,最终形成产品的。对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生产组织方式及成本核算,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内容等也应相应改革。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环节的制约。课堂考试只考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不能反映出来,光改革教学方法,技能的培养仍受其他因素制约,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整体效果。

总之,打破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以会计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符合高职院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岩,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科学经济市场,2009年8月

[2]李佳林,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思路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证;方式方法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不断变换的经济模式,会计专业逐渐成为了几大热门专业之一,对于会计证的考取也是活跃于网络之间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专业的考生还是非专业的考生,只有掌握到实用的学习方法才能成功取得会计资格证。但是,从目前来讲,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很少有人找到较为成功的会计证考取的方式方法,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的老办法,花费大把的学习时间,这种方法并不算较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借鉴优秀考生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争取在会计资格证的考取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于会计证考取的内容

1.作为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心骨而存在的会计专业,是经济时代衍生出来的产物,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位不断的升高。作为管理语言通用之一的学科存在,会计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不断重视。通常,包含了审计学、会计学、专业化的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理财学和财务管理学等内容。会计证作为会计行业的从业资格证,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是会计师必须要具备的。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所应具备的条件而提出的要求逐渐增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我国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颁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关于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取得资格证的要求、需要具备的条件、后续管理的工作关于资格证取得后和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责任等。在以后的不断发展、研究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随后明确和调整了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取的内容和范围。3.目前,我国的会计资格证的考取分为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初级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基础三部分。其中,会计基础主要是针对会计知识基础的考察,是入门级的课程,是必须要求掌握的理论基础。对于正式的会计师而言,想要顺利的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的存在是为了对会计法相关的内容进行考查,这是法律对于正式会计人员的硬性要求和自我规定的约束。相较于前面两部分来说,会计行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制定出初级会计电算化部分,这也是最为简单的部分。

二、关于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会计证的方式方法分析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资格证的考取是必须的,但是很多学生在考取的过程中遇到了层层阻碍,打击了自信心,本人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资料参考,总结出了以下方法,仅供交流学习。1.会计资格证作为一种法定的资格认证的存在,是走进会计行业的敲门砖,是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所必须要求具备的。获取会计资格从业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会计证的考试,只有拥有了上岗资格证才能有机会接触这个行业,才能在正式的行业实践中积累专业的经验。2.会计基础的考核内容是会计资格证考试的核心部分。因为在整个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考核,而实账能力则是会计基础考核中最重要的部分。3.大部分考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是难考科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很多难点需要掌握,需要较强的记忆力。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搭配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记忆力的强化,即将会计基础和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的丛书结合在一起,用搭配的方式会印象深刻。这个方法不但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还利于对记忆力的强化。4.对于初级电算化的考核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它与我们常使用的办公软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拥有了很多其他软件所不具备的功能,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较为简单,不用专门的针对学习,只需要在考试开始之前熟悉下软件流程,试用一下即可。重点是要学会对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会计凭证的填制,这需要我们相当熟练的掌握会计科目,运用自如对会计的分录。

三、总结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是硬性规定,怎样学习、准备,能够顺利的获取资格证,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情。在本人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满足会计行业对会计的要求,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不断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每个人都有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别人进行方法的分享,探讨自身方法的利弊。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定力、持久的坚持,加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要有对于会计行业的高度认同感,立志于长期在本行业中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之一,由于就业前景的广阔,学习者众多,自然增加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是首要解决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表示拥有了从业资格证就能拥有工作,在全能型人才需求的今天,需要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具备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准备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取得学习效果,还应该从学习回到职业素质培养上,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孔祥娟.以会计证培训为契机加强高职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经营管理者,2013,17:271.

[2]徐姣.大学生考证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李亚玲,菅伟娜.大学生考证热调查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78-81.

[4]孙鹏,郑洪文.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群的调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81-83.

篇7

这学期对于我们会计班来说注定是忙碌而紧张的一个学期。6月份,我们要进行会计上岗证、**、计算机二级等众多考试。紧张的学习任务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的松懈。此时,一套高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半个学期的大学学习经历,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着最适合在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经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检验后,我们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了能让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交流学习经验,促进班级形成“好学、乐学、会学”的良好学风,我班特别举行了本次交流会。

出席本次交流会的嘉宾除了班主任外,我们还特别邀请到了来自五位优秀学长。活动主要围绕会计上岗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以及会计专业学习、就业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交流会首先由三位优秀学长介绍了会计上岗证的备考和应试的技巧,同时三位学长还将他们在会计专业学习时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介绍给了我们。两位学长分别就助理会计师考试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我们做了分享。学习委员为每个同学发放了《学习技能自我诊断量表》和《时间管理自我诊断量表》,请大家参与测试,刘老师对测试结果做出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点评。随后全班同学、学长以及老师针对学习、就业、性格培养等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将本次交流会推向。在交流过程中还穿插了精彩的文艺表演:**朗诵了诗歌--《努力》,某同学演唱了励志歌曲--《隐形的翅膀》。活动最后,全班同学起立,手拉手共同唱响了我们的班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交流会我们从考试、学习方法谈起,之后又聊到未来的就业,乃至人生。学习交流会从最初的学习方法交流升华到了人生经验的交流,使我们的讨论更加深入、深刻。这是我们认为本次交流会最成功的地方。通过本次交流会,我们总结了大学学习的四个特点:

一、大学学习具有主动性

进入大学以后,老师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解难点、重点以及老师最有心得的部分,而其他的内容则需要同学自己去学习、理解、掌握。大家必须自主的学习,探讨的实践。这就要求同学们培养自学能力。大学生不应满足于跟在老师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前面。学会自学,在老师讲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知上的不足之处。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对于我们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性思维也是极大的锻炼。

二、认真对待错题

会上两位嘉宾谈了自己对错题的看法,同时刘老师也对错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做了分析。错题是我们学习道路上一粒粒石子,制约着我们前进。认真对待错题,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上不走弯路,节省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其他内容,使我们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针对纠正错题的方法主要是将每次的错题整理在一起,在平日复习以及考前反复多看,增强记忆。

三、专业突出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丁”字形人才,即综合素质高,且在某一方面能力突出。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基本标准。马克思认为:“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有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全面发展与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是紧密相连的。例如,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还开设了很多的通识课程和选修课。举办众多的文体活动等等。目的就在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还要看其是否具有利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大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适应工作及社会的要求,就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笔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是否应用自如的最好方式。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现在,社会上有非常多针对大学生的实践机会,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等条件紧密相联。它不仅蕴含着学习者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这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循序渐进--这要求我们按照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接受能力,系统而有步骤的进行学习。它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基础,切记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原则具体表现为:打好基础、由易到难、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这要求我们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不可偏废。记忆与理解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精思”则要求我们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所学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应当充分消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篇8

摘要: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已成为搞好会计教学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营造轻松授课氛围、开放式教学、实物教学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 会计教学 实物教学

长期以来,传统的会计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同时,会计专业的大部分教材多以术语、计算公式等呆板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每当学生理解不了时,就死记硬背,不仅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就连老师也觉得课讲的没激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面对的是职业中专的学生,他们本身又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信心不足等问题,若教学中没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色和亮点,学生的厌学情绪将会更严重。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条。

一、创造轻松的授课氛围,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上课最怕老师提问题,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提问作为检验学生是否能听懂。这样,学生本来可能听懂的知识,也因为一直保持高度紧张情绪不能放松而听不懂了。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就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首先,教师上课教态度要和蔼,要面带微笑。其次,通过课前让学生做小游戏缓解紧张情绪。例如,某节《财务会计》课需要学生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有些同学编制的帐表不平,并且自己找不到原因。于是,课前笔者发给每个同学一双木筷子,让他们折一下,几乎每个同学都折断了;然后,笔者又拿了一把筷子让他们折,都没有成功。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说:“团结力量大。”于是,笔者不失时机的引出本节课的任务,学生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再次,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随时穿插一些小故事、谜语等。例如,某节《财政金融》课讲到住房支出,笔者就问学生有没有听过“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一说听故事,学生兴趣立马提起来了,紧皱的眉头也逐渐松开了。听完故事笔者再引入知识,学生心满意足的点头,表示听懂了。再如,《税法》中讲到印花税税票,笔者出了个谜语“模样像邮票,寄信却无效”;讲到发票的存根联,笔者比喻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形象的比喻,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改变了意识:原来会计可以这么学!会计处处充满乐趣!

由于采取上述的种种措施,学生很快地便丢掉了心理包袱,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平时多积累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类似笑话、故事、谜语、游戏之类的素材,在备课时多揣摩教材,以便将这些能调动学生情绪的花絮与所学知识有效融合。学生情绪放松了,学习的热情被点燃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知识深化,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讨论式教学——自己摘的果实最甜。讨论式教学可以用于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布置一些简单的、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供学生分析讨论。例如,在《管理会计》一堂课中,笔者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发一种相同的产品,让学生讨论产品的定价并说明理由。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这个知识点。学生通过组内争论,相互激发,取长补短,最终自己总结出知识点,成就感很高,记忆也深刻。学生由被动地灌输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求知探索,主体地位得到确立。

2.开放式教学——今天我来当老师。老师提前挑选几名学生,让学生针对教材的某个简单的知识点,让其课下备课,然后到课堂上讲解。课堂上等学生讲解之后,老师对学生授课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针对其他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有的放矢的给予纠正和补充。通过试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于在这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了主体,学生自然准备的十分认真、仔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生体会老师上课付出的心血,更加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积极配合老师教学了。

3.启发式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应注意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习方法的给予者。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基本框架之后,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显的尤为重要。《基础会计》中,讲到“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笔者先举了一个经济业务说明对会计恒等式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让学生仿照笔者的分析方法,思考其余的经济业务对等式有何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了较完善的知识。教学贵在启发,举一反三,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实物教学,增加知识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现有的会计教材搭配的实物图片很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直观的印象,理解起来就难一些。例如,《财务会计》中的票据,课本中一张票据的样本也没有,全都是文字叙述。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搜集各种票据,讲课时向学生展示。同时,给学生发一些空白票据的影印版,模拟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环境和情景,让学生练习票据的填制。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如,《基础会计》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的登记,如果仅用课本上的几张凭证做例子讲课,学生总是感觉不形象直观。于是,笔者讲到这部分时,提前模拟了几家企业的总账,也准备了几本空白的凭证,发给学生。上课时,先让学生浏览企业的凭证,激发他们的动手意识,然后带领学生从填凭证到登账簿,手眼脑并用,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计教学就是通过学生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面对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现状,我们应该认识到要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任务还很重。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思路,争取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创建有效课堂,使学生享受会计课堂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的衔接新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2006,(11).

[2]强锦.有关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

篇9

摘要: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引导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引导法 实践教学 财会

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措施、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显然我国现在的经济环境非常需要大量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职业中学会计专业教学而言,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引导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有以下几点引导学习方法:

1 预习引导

预习是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识的过程,可通过学生的自读教材或自查有关资料来完成。教师首先要拟好预习提纲,然后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拟订预习提纲应坚持指导性、启发性的原则。

例如《基础会计》的第一章理论性较强,而且抽象,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应多举些实际例子进行启发,使他们理解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作用及意义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会计”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2 设疑引导

设疑,即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为进一步引申知识而设疑。所设的内容要与本课讲授的知识密切相关,同时也应是下节课或下几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对疑题的设计既要有启发性又要有一定的深度。

如:在讲授存货这章节时,提出为什么要控制存货的成本?首先让学生思考,继而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派代表上台阐述,然后老师点评、总结。存货成本控制是一种对库存商品进行管理,使商品存量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以内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库存存量过小,会影响企业的销售,造成缺货,同时由于无法保证消费者需求而降低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库存存量过大,会占用仓库,增加保管费用,占用流动资金,形成资金积压,并且需要向银行支付利息;同时形成库存风险,导致商品滞销易被市场淘汰,带来产品价值损耗和品质损耗。要实现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的最佳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流动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存货成本控制。如:进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等。通过对此关键问题的设疑,讨论与解答为讲授产品成本核算知识奠定了基础。

3 自查引导

自查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估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即在讲新课之前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默写测验。自查能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例如,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快速地默写出会计科目或会计分录,默写出“损益表”的结构及其计算关系等,然后指导学生互相检查、打分,并记入平时成绩。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活跃思维、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4 任务驱动引导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如:以当前企业内资金周转不灵,但又急需一笔资金,而向银行贷款又较为困难为例,引出解决资金短缺课题任务。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想完成任务,同学们很快想到的就是单位持有的商业汇票所具备的贴现功能,这样针对商业汇票贴现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大家急于了解汇票的到期值应如何确定,需要支付的贴现利息有多少?带着这样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汇票的贴现知识就显得及时、生动、有趣了。最后根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做出记票贴现决策,取得资金,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不仅学到了有关票据贴现的知识,而且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而教学结果也就突显而出了。

5 讨论引导

讨论是让学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富有启发性问题展开辩论。提出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教师再进一步引导,讨论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例如,在讲授会计科目时,可设一套企业的数据和有关经城市道路行车要领济业务问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辨别这些经济业务和数据应该属于什么会计要素,并给每笔业务的内容取个名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经济业务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讲授新课打好了基础。

6 实证引导

篇10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42-03

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由多个学科门类交叉,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核心技能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以适应企业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安排在基础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之后开设,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总体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对本课程的学习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为后续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奠定扎实基础。

教学目标

第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核心模块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所培养的学生成为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和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知识目标。(1)掌握账套的创建和基础档案的设置;(2)掌握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系统以及购销存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3)会设置报表格式、设定报表公式,对生成的会计报表数据会进行处理。

第三,能力目标。(1)了解企业行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2)能够辅助完成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实施;(3)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并根据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进行扎实的企业调研基础上,与多家地方骨干企业合作,从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入手,深入分析不同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核心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整合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为主线,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设计《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9大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认知与准备、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环节组织教学,具体如图1所示。

(二)教学设计思路

推行“四段、一体化、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院探索形成了“四段、一体化、内外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四段”是指将学习内容分为认知与准备、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一体化”是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内外结合”是指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同步的授课方式。我院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组织,设置了多层次的实践项目,强化学生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学结合,实现与会计岗位“零距离”对接 具体措施包括:与合作企业研讨,听取专业人员建议,调整教学内容;聘任企业会计师、财务经理等讲授专业课程、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和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体会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

推行职业证书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 本课程采取“课证融合”方式,推行“双证制”,与濮阳市财政局合作,进行会计考试的辅导与培训工作。近六年,本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取得率均达100%。近三年来,助理会计师证的取得率达到30%。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使所有学生毕业时都可获得“双证”,部分学生可获得三证、四证。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以用友ERP-U8为蓝本,以企业财务与业务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系统管理、账务处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的操作技能。对往来管理、购销存等子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介绍。

为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最新会计电算化知识,本课程在讲授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MRP和ERP原理、生产制造系统、供应链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会计系统等引入教学当中。同时,把企业电算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准确地介绍给学生并加以分析,使学生树立企业的整体意识,解决与企业实际脱节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分三个阶段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单项情境教学。共分9大学习情境、24个学习子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其中,学习情境2~6是学生重点和必须掌握的内容,占第一阶段单项情境教学2/3的课时),如表1所示。

第二阶段:校内综合实训。共分六个任务,30学时,如表2所示。

第三阶段:校外实习。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困难。学院和系领导想尽各种办法,为学生争取了多家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 我院根据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结合教学实际,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案例,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案例中不断出现的新业务,可引导学生不断拓宽思路,提高他们处理实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布置仿真的工作场景,由学生通过担任会计、出纳、账套主管、系统管理员等不同角色,表演、体会具体工作情境,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实训内容。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对已掌握内容的复习、回顾,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例如,对“会计电算化创建账套”这一问题的讲解,先回顾在手工会计中如何建账,再引出该问题,学生就会易学、易懂,教学效果较好。

任务驱动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 在教学中利用“河南省长城特种脂有限公司”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资料,按照会计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在各项任务驱动下,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任务指示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教师给予理论讲解和操作指导,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

本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完整的教学课件,利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等电教媒体,使抽象的讲述形象化,能够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

为配合本课程教学,我院建设了模拟实训室和电算化专业机房,并安装了用友、金蝶、管家婆等多种财务软件。同时,积极推动和落实网络教学在会计电算化中的运用,将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实践视频等资料传到网上供学生使用,为本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情与学习方法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在课程体系、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可谓各有千秋。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参加高考的目的仍然是希望到本科院校深造,进入高职院校往往是高考失利、分数不够的无奈选择。在失望情绪下,学习倦怠感、挫败感较为明显,更有一部分学生对进入高职院校存在自卑心理,进而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着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一味沿用中学时期的应试学习模式。学习缺乏主动性,过分依赖教师,教师不布置任务,学生就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么学,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律一无所知。据了解,高职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明显高于二、三年级,没有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高职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尽快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学生应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学生自练。在教师讲课之前,预习新的学习情境,判别新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熟悉相关内容后,动手操作对应的实训任务。(2)课堂听讲。学生在听课时要认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与自己课前的操作相互对照、比较,以便加以改正、完善。对于教师讲解的“常见操作错误”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要认真领会,做好笔记,以便于在以后的操作中查阅。(3)强化练习。听课结束后,要检查课前所做实训,进行修改完善,必要时重新操作一遍,要特别注意之前做错的环节。(4)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包括所有单项实训的操作要点,通过综合实训的演练,学生可以很好地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实训内容。

考核方式

要改变传统的重期末鉴定性考试、轻平时形成性考试的思想,构建完善的课程考核方案,加大平时形成性考试的比重,重过程、轻结果,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占60%,共10个实训任务,每个实训各占6%;期末考核占40%,其中综合实训占20%,理论考试占20%,具体如图2所示。由于强化了实践环节的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炜.会计信息系统与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会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5).

[3]何玉英.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7(4上).

[4]丁修平.会计电算化教学项目开发设计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