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化学现象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常见化学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常见化学现象

篇1

关键词:生活实际;初中化学教学;兴趣;深化理解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研究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能源科学为主的学科体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这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尊重初中学生实际认知规律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一、调动学生的初中化学学习兴趣

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初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着较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初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学生这样独特的心理特征,往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例如,在教学“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对于这些化学专有名词无甚好感,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当中,鉴于这种情况,我向学生列举了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学们,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天然物质,像我们经常见到的钻石就属于金刚石的一种;至于石墨则与金刚石坚硬的性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性质较软,像我们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铅笔,就是利用石墨与粘土的混合物……”就这样,通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助于我们有效展开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

二、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

不同于语文、英语等人文性学科,初中化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与推理性特征。这就使得初中学生在学习部分知识点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区别”时,我就向学生讲解了冬季频繁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现象以及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光合作用的具体例子,帮

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两个化学名词的认识与把握。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应在尊重初中学生实际认知规律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2

一、创设探究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一般都是被灌输知识的接受者,这样的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得他们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更别提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然而兴趣无疑是很好的老师,热情则是较好的催化剂,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引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的是初中化学比较常用的提高学习兴趣方法之一,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者是设置问题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带着问题学习化学,能有效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情境的可操作和层次性

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创设“为了预防煤气中毒现象,人们通常会在屋子里放上一盆清水,那么这样的方式真的能够有效的防止煤气中毒吗?”的问题情境,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探究欲望学生要弄清问题,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导致煤气中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即一氧化碳是导致出现煤气中毒的原因,然后就要探究煤块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的原因,从而对碳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有更深刻的认识找出了根本的原因,接下来就是对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有毒气体,是不溶于水的,因此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可以了解到在房间内放置清水的方法根本就是无效的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一氧化碳的各种性质,知道了一氧化碳产生的原因,而且也增长了自身的知识面,从而对预防煤气中毒有了更科学认识通过探究性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后续探究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

初中化学教材中虽然安排了一些探究性实验,但鉴于是起始学科,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在这些实验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进行实验,按部就班操作、观察、回答问题、填写实验报告,很少有机会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虽然在验证性实验中,操作技能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知识掌握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思维被束缚,探究欲望被弱化,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探究性实验对初中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安排探究性的实验既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更有利于探究[HJ155mm]精神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创设将白醋和石灰水不小心沾到牵牛花或紫甘蓝叶的情境,有意让学生发现其变色的现象,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其“发现”,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探究性实验,首先将白醋与石灰水分别滴在提前用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浸泡并干燥后的两朵小花上,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比较两种物质与两种指示剂作用现象的不同,得到初步结论,然后再完善探究性实验,分别取不同的酸与两种指示剂反应,不同的碱与两种指示剂反应,比较不同的酸或碱与同种指示剂作用的异同,比较同种酸或碱与不同指示剂作用现象的异同,最后归纳出酸、碱与常见指示剂作用的一般规律通过对教材验证性实验的改进,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会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一般性探究方法

三、增加探究性课外实验 密切化学与生活联系

化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还能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都是人们长期以来生活经验的积累,但是说到发生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却很少有人能够正确解答出来,其实有很多现象发生的原因与化学密切相关,只是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缺少联系的桥梁一些学生更是认为化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有着很遥远的距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会感觉很陌生因此,化学教学中,通过增加一些探究性生活小实验,让化学学习接上“地气”,拉近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策略 存在问题 解决之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240-02

在大部分学校中,化学课程都在初三年级开设。在这一年级中,学生除了要学会化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以更好的应对中考。中考化学成绩不但关乎着学生能否选择一个好高中,而且也关乎着教师未来工作的前景,故而初中化学的复习就成为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该文旨在对初中化学的复习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当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提出有效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1 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复习思路不够明确。复习思路不够明确这一现象表现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从教师方面来说,就是教师不能制定明确有效的复习,复习计划制定时不用心,每次复习没有重点,教师复习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偷懒心理的驱使;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知识面掌握不够全,不能对自己所教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学生方面来说,就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思路不清晰,不能按照一定的线索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学生出现这种学习误区的现状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当前,我们的学习模式仍旧以教师讲解为主,尤其在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更是独领。这种复习模式就使得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心理和习惯,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依靠自己并针对自己学习特点去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除了存在这个问题之外,不善于总结复习规律、训练方式不当、一味追求题海战术等都是初中化学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初中化学的复习有效化、策略化,最终必定能提升初中化学的复习效率,实现学生成绩的提升。

2 初中化学复习漏洞解决之道

初中化学的复习是学生迎接中考的重要环节,关乎到学生初中化学最终成绩,并且对学生的中考成绩造成重大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开展行之有效的化学复习策略,成功解决学生在复习初中化学时存在的误区是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重点。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初中化学复习的有效策略。

首先,理清复习思路是开展有效复习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初中化学的复习多采用四轮复习方法,第一轮的复习是最基础最详细的复习,按照初中化学课本内容一章一章一节一节的开展复习,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据本人对近三年的中考理综真题进行研究,本人发现化学中考题中75%以上是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分为专题进行复习,将初三化学课本按照其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其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变化、化学用语及计算、溶液和溶液的计算。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自然界中的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则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检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等。在近些年的中考理综中,化学知识的考试不再是模式单一的,而是以专题的形式逐渐出现。第三轮复习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习题训练之上,增强学生做题能力。最后一轮复习则应当重返教材,以教材知识重点为主。制定好复习计划、理清复习思路,为学生接下来的复习提供指导。

其次,夯实基础,以教材为主。众所周知,《化学课程标准》是专家们在化学中考命题时最主要的研究材料,是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开始初中化学复习之前教师制定化学复习计划应当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明确中考的范围、重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的拓展、超标。中考试题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教材上基础知识的展现,教材上的实验、例题、图片、表格、习题等都可以被作为考试的材料出现,因此,熟读教材、读通课本是抓住中考基础化学试题的关键所在。课本知识的熟悉,并不是说学生学会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对知识规律进行归纳、知识体系能够拓展联系等。例如:在学生学习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时,除了学生要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学生能够知道这些概念和原理反映的是哪一现象或者事物的本质,能够将其与相近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等。抓紧教材,对教材知识予以充分理解,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内化所需,找出知识点内在的规律性,形成有机的知识框架,何愁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无法掌握全面。

再次,关注热点、联系实际生活。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再只是简单的应付升学考试,而是为生活服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学习和考试中,化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再加上,当今社会由于发展不当,出现了一系列的热点问题,例如:污染问题,水污染、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白色污染等等;开发新能源问题,包括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防毒、防火等安全教育、微量元素等等也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将这些内容用在考试中,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同时也突破了长期以来化学考试的单调刻板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在学生的平日复习时,学生应当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同时也应当对社会热点事件多投入一份关心,抓紧热点事件。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辅导时,也应当把自己的关注重心投一份到社会热点事件上,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准备。

最后,适当训练、实战模拟。对于任何学科的复习来说,必不可少的环节都是做练习。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但是中考这种带有严格意义上的考试他们经历的很少,因此训练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调整心态,将在中考视为平常的考试就需要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熟悉考试。坚持不懈的做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做题的这种感觉一直保持下去,时时刻刻保持着提感,但是这个练习并不是就让学生开展“题海战术”、和难题偏题作斗争,而是让学生在复习了一些内容之后,对这些内容进行补充和巩固。做练习题还可以查漏补缺,学生可以准备一个订错本,将自己在做练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订正,以求能够将这个问题弄懂会做。通过大量的做题之后,学生就很容易在做不同题目时找到和这道题的相似之处,找出做题规律,提升自己的能力。

3 结语

初中化学的复习过程就是一个化繁为简、化零碎为完整的过程。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和加工,最终使得零碎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规律、从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乔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 杨超杰.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 李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 温云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 高汪军.作业批改方式对初三学生化学成绩影响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 王小艳.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 刘文斌.初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 刘鹏.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记录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篇4

很多学校的初中教育只是定位到如何考高分、如何保证升学率上.教师把学生能够上一个好的重点高中作为初中教学的首要目标,实验就谈不上要去做,觉得这样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讲几道题.教师的教学重点只是停留在课本内容的讲解上,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这就变成了所谓的应试教育.殊不知,学好化学是为了深造打基础.对于化学的实验课程,教师草草了事,只是讲解其内容,而不知道其过程.有些学校安排了实验课程,但是有些教师却不把其当成重点.即使有部分教师做实验,也只是他一个人在自导自演,在课堂上一个人把实验做完,学生就在下面观看.只是自己演示,而不让学生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导致化学实验教学效率低下,也使化学教学索然无味.

二、就近取材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利用身边与化学实验有关的资源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化学一开始还是挺有神秘感的,学生对它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探究其中的奥秘.但是有些农村学校实验器材比较缺乏,上实验课时只能是教师在上面做实验,学生在下面看现象.面对此种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及发现周边的现象.寻找一些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实验器材,或者找些生活中常见的药品用来做化学实验.例如,注射器是生活中很常见且容易得到的,这在化学实验中可以用来代替滴管;烧杯是化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器材,但是在生活中也不缺乏有类似功能的资源,像稍做修剪的饮料瓶等.

2.结合身边的现象分析问题,提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对于当前的化学教学模式,教师只是针对实验本身去做实验.很多实验都只是验证实验.验证实验就是通过简单一些操作来证明课本上所讲解的内容是否正确,只是为了验证一个理论的正确性,而缺乏对事物新的探索.很多实验都只是为了验证课本上的知识是否正确,或者有些教师直接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理论,学生根本就无从参与到其中,更无法体会到整个实验的乐趣.这就使实验本身缺乏趣味性.因此,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都失去了兴趣,无法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实验,或者发掘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例如,为什么铁制品放久了会生锈等.通过此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初中化学就地取材有效性的相应办法

1.教师应重视化学实验,明确实验目的

化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实验来逐步讲解,并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描述实验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及此次实验的目的.教师做实验后要尽快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中,亲自验证实验的可靠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2.教师引导改进相关实验,便于更好操作

化学实验药品比例的不同会发生不一样的效果,通过改进一些步骤或者方法来增强实验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实验时,有的学生可能在操作上不好把握,有的倒得快,有的倒得慢,这就会出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时只要稍微将实验进行改进,就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可以在放蜡烛的大烧杯内壁放一个漏斗,然后将二氧化碳缓缓地倒入,这样就能圆满地完成实验.

3.可以就地取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化学实验大部分都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相对来说探究性的实验还是比较少.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适当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教师也尽量给予一些帮助.辅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进行探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同时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教师可以给予引导,就地取材来解决实验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生活中大家经常会遇到水垢的问题,如何解决?通过课本知道,水垢的形成是由于碳酸钙的长期吸附,碳酸钙能与酸发生反应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酸可用平时生活中的食醋,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就能顺利地除去水垢.

篇5

一、高中生对化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学生对化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化学科学本身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于化学教师、学生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未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而言,更为系统、详细,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学习内容、难度发生改变,学生却仍沿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学习上较为吃力,跟不上教学进度,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降低.

(2)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实验方案、教师的教学案例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化学重要性得不到凸显,学生无学习化学的动力.

(3)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这些原因都会造成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不足.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每个学习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高中学生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压力通常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课前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粗略的浏览,大致了解该课时的知识结构;第二次浏览时,拿着笔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化学方程式、反应原理及化学物质的性质等,再根据掌握的基础知识完成相应的课前练习,作好课前准备.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方法.首先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室中常见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式,然后指导学生了解实验探究流程.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听课方式.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烦琐,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记较多的内容.在教师讲解重点知识时,学生可在课本上进行记录,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手段单一是目前化学课堂教学的通病.因此,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1)开展情境教学.例如,在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图片,并由学生说明该金属在生活中常应用在哪些方面以及金属特质,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

(2)开展小组教学.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上课时安排学生相应的学习任务.此外,还可进行激励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开展趣味实验,提高化学课堂趣味性.

化学实验是贯穿化学课堂的重要环节.针对化学实验普遍照抄照搬教材的情况,教师应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提高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讲“硫酸”时,教师可设计如下趣味小实验:在一支试管内放入3~4g的硝酸钾,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使硝酸钾融化;向试管内加入绿豆大小的木炭,急性加热试管,观察试管中的情况.该实验中,在无外力震动的情况下木炭会不断跳动,仿佛跳舞一般,同时冒出红光.该实验方式简单,可由学生进行操作,看到充满趣味性的实验,会引发学生对“木炭跳舞”、“发光”现象的思考,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究,从而深入了解硫酸的性质.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化学教学.

篇6

关键词:开放题;教学目标;题库

开放性题目是考查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初中化学的开放题型的设计,首先要遵循初中学生的成长规律,遵循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及社会热点话题等,科学编排和评估,认真设计,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方法论技巧,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化学的设计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和要求是开放性题目设计的方向,也是教师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和指南。如在氧化反应这节课中,开放性题目的教学目标就是初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氧化反应的基本方程式,并能亲自操作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性实验,开放性题目可以与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相结合,如高锰酸钾制氧反应现象等,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真正辨别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初中化学开放性题目的设计,要采集和完善题型

采集和完善题型可以参考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因为一般的中考试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且联系和贴近生活,同时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此外,采集的题型要符合当代的时事要点,将热点话题进行提炼并进行合理编排和完善。

三、编排知识细目表,编排入库并审核分析

编排知识细目表是对开放题的细化,通过将化学开放题进行采集和收集,然后将相似题型编排到各个课时当中,将开放题的讲解和训练细分化,并编排入库,这样有助于初中化学课更加高效地进行开展。等知识细目表和题库编排好之后,下一步就是做一个系统的审核分析,将一些过时的不能反映学生知识漏洞的题型剔除掉,然后重新整理和编排,并将其纳入到题库当中。

四、建立完整的题库

建立完整的题库是开放题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将整理好的题库纳入日常教学和考核当中,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问题反馈当中,不断组建新的题库。

总而言之,化学的开放性题目是在封闭题的不足上发展而来的,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化学教学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化学教学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到化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化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这样对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利。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所谓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把化学教学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要合情合理,把化学知识转化为跟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情景,通过现实的生活情景加深化学学习效果。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本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化学实验等手段设置一些有效的生活场景,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初中学生在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都存在一种畏惧的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是老师进行新课导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思想的老师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然而就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化学教师做为教学的主导者,就要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导入,不局限学生的思维,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新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比如,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验导入法来体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像“神奇的魔壶”实验,教师先拿出一个普通的茶壶,告诉学生大家想喝什么,这个茶壶就能出现什么。一个学生说:“牛奶。”这时候教师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含有无色的液体,从茶壶中倒出少量的液体加入到玻璃杯中,杯中呈现了乳白色。老师问:“还要什么?”另一部分学生答:“汽水。”老师又取出一个玻璃杯中,里面含有少量无色液体,接着从茶壶中导倒入少量无色液体,玻璃杯中开始出现气泡。接着老师又给学生制作桃红色的“葡萄酒”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觉得不可思议。这时候教师可以适时的告诉学生,要想明白这些生活的奥秘,就需要学好化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导入效果非常明显。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用生活实物演示化学原理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一部分教师侧重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度有待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过于专业,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影响了学习效果。而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给学生展示化学原理,这样能够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新鲜的花瓣,这些花瓣要带有颜色,教师准备一些溶液,这些溶液为水跟酒精的混合物,体积比例为1:1,把这些花瓣研碎放入到原来准备好的溶液中进行浸泡和过滤,然后得到相应的色素提取物。之后再准备一些食盐水、肥皂水或者纯净水等,把这些色素提取物放置到不同的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看看其所呈现出来的酸碱性。

2、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化学知识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产物。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的时候要能充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把化学知识跟生活融合在一起。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知识,对常见的生活现象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却不能说出部分生活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结合生活环境讲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理解“物质的溶解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设定一个生活场景:“大家在喝糖水的时候,把糖放在水里一会就消失了,这是跑到哪儿去了呢?那么我们加入过多的糖的话,这些糖就会沉入到水底中不再消失,为什么?”在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

3、选择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器材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选择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的旧材料制作实验用到的器具,提升学生的循环利用意识,让他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还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废旧的塑料瓶来制作实验漏斗或者集气瓶等等,还可以用注射器替代普通的滴管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觉得化学跟生活密不可分。

(三)课后实践生活化

课后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化学教学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之内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化学与生活”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总结在商场中怎样鉴别出服装的“真丝”与“人造丝”,找出不同衣料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在洗涤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去珠宝店去学习鉴别真假金银饰品的方式,在装修的时候怎么选择绿色的材料,食品中的防腐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再比如,在学习完物质的溶解度之后,让学生观察糖、食盐以及味精等食品的溶解度,看其在饱和之后分析出的晶体状态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实践方式,调动了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对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利用学生己有知识经验、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知识的推理和生活技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常海丽.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3(5).

篇8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生活教学 实验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化学教学忽视与生活的联系。长此以往,化学教学就会与生活脱节。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学科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联系生活教学,化学教学才能尽显学科自身的无限魅力。

一、选取贴近生活素材,感受化学与生活联系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们学习了这些化学知识,是非常有助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的。例如,在学习了有关溶液酸碱度的知识后,教师可以事先在课堂上准备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供学生们对比检测PH值,如工业废水,超市里买来的新鲜橙汁,肥皂水,矿泉水……学生们见到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研究起来既不会感到陌生,又能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并且相比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们更加喜欢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对于化学学科的热爱,又能使得他们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步骤牢记于心。并且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学生们就会从中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生活小窍门,例如:书本上有酸性液体可以用去去除油污的表述。学生们发现自己平时喝的可乐就是一种酸性的液体,并且利用可乐清洗水池马桶会效果很好。因此,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过渡问题轻松化

如果在化学课上,教师只利用书本,只通过讲解复述书本上的文字,传授给学生们化学知识,那么不仅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无聊枯燥,而且会让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动力,使得他们昏昏欲睡。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实例,通过小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学生们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化学课本第九单元的内容《溶解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在气体和液体的溶解度上产生混淆和错误,如果单单地依靠书本上的表格进行死记硬背,学生们就只会感觉到化学知识的无聊,提不了兴致。此时此刻,教师就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可乐,询问学生:老师第一次喝可乐,不太会喝,请问到底是直接开来喝还是先摇一摇再喝呢?此时此刻,学生们一定会哄堂大笑,更有甚者会主动举手要求上台教老师如何喝可乐。之后,教师可以在打开前故意用力摇一摇,打开后发现全是泡沫涌上来这充分证明了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溶解在了气体中,这个小实验自然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气体的溶解性的记忆,在今后考试中遇到这类问题就不容易出错了。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信息的接受与外界的刺激存在一定的联系。刚刚进入初三年级不久的学生,在初次学习化学的时候,面对未知的实验器材和一系列稀奇古怪的化学元素,自然而然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如何将学生们对化学的恐惧转化为对化学的热情,这就是化学老师在初次上课时要用到的技巧。在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不急于先进行书本授课,而是通过几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们学习化学,使得他们对这门新的未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烧不坏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学生们对于这样与自己认知不同的实验结果,纷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减少了对化学学习的恐惧,转而产生了探究的好奇心。在学习第一单元中有关水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书本上的实验:有关水的电解实验,学生们通过观察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气泡,纷纷提出了猜想。最后在老师的讲解下,得出水其实是由氢气和氧气组合而成的。并且,同学学习水了解到了两个新的化学气体,氢气和氧气。

四、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课堂上仅学到的是化学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生活实践的检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这就充分鼓励了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实验室通过小组的形式,动手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学到化学实验的知识。除了在实验室里学习化学知识之外,教师如果有机会,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到自然界中寻找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比如,春秋游时,经过清晨的树林中,经常会看见树叶间的光线透过来,形成了一道道光柱。教师此时此刻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化学中的一种名叫丁达尔效应的现象,这里的空气形成了一种名为胶体的化学状态,使得光线在胶体中传播时,可以稳定渗透过来……再如,到乡下去学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机带领学生来研究各种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种类,并告诉学生不同肥料之间的区别和用法,这些肥料都包含了丰富的化学元素。这样走出学校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将平日里所学的化学知识同生活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真正做到在化学这门学科上学以致用的结果。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中,而要积极结合生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利用化学知识解答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初中化学教学才能尽显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瑞智.让生活走进化学课堂[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Z1).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复习课是对知识的回顾、巩固、拓展,很多时候复习课要么是教师罗列知识点,要么是学生练习、练习、再练习,使复习课显得单调枯燥.如何既要实现复习课的目标,又要使复习课吸引学生,实现复习的高效性呢?

本文试图以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为例,探讨反思性教学在复习课中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反思性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的策略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内容,考试大纲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如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探究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1.反思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概念图

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首先是对概念的理解.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利用概念图的归纳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并清晰地知道概念的理解要点.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画概念图,并两次采用了概念图式的总结方法.学生自己画概念图,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特别对基础偏弱的学生,在绘制过程中,不但能适当归纳知识点,还能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对化学学习更有信心.将学生绘制的概念图进行展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反思教材内容,从课本中发掘有效资源,引导学生的复习方向

课本提到: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里面却包含了可以让学生探究的“点”,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提出问题、交流反思、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因此,笔者经过对教材内容的反思,教学中自创活动与探究题,引导学生在复习课中仍以课本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活动与探究:小林同学对镁条燃烧的实验很感兴趣.

(1)他写出了化学方程式:.

(2)根据学过的知识,小林判断:该反应中镁条和氧气的总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相等,他的依据是.

(3)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小林观察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后,他提出了问题:反应的镁条的质量是否一定小于收集到的石棉网上的氧化镁的质量呢?猜想:他大胆猜想:反应的镁条的质量可能大于收集到的氧化镁的质量.实验:经过实验,他证明了他的猜想正确.讨论: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理由是.拓展:得到结论:反应的镁条质量小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了加强实验的严谨性,你认为他应该如何改进实验?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反思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境清晰,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同样,在上述“活动与探究”中,笔者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由浅入深,从基础到拓展,在反思中得到提升.

4.通过对习题的反思,加强知识拓展,实现知识有效迁移

知识的迁移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首要在相似而不完全相同的两个学习材料中发现相同要素,进行归纳、类比和演绎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对“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能较牢固地掌握和应用,通过变式练习,拓展、迁移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判断元素组成判断.

5.反思中考常见题型,在复习课中精选题目,加以展现

篇10

伴随着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逐渐成了广大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焦点。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巨大区别,使得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一下子不能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大多表现在学习内容多、理解困难以及兴趣下降等等方面。

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化学教学是处于启蒙教育的地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接受的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掌握的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化学概念、基本化学语言、基本元素知识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等等。此外,也包括一些化学知识在平时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掌握知识层次的要求就是“有所了解”就好。相比于初中比较低层次的化学知识掌握要求,高中的化学教学要求就明显更加深入了,化学知识也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相应的对学生掌握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还要能清楚知道其中更深层次的原理。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如果对高中化学教材及教学要求没有一点了解,那么就很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工作。面对中考压力,初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围绕中考转的情况仍比较严重,这就使得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师就应该注重对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的掌握,高中化学中很多知识点由于中考不涉及,就使得在初中教学中这些知识被忽略或被降低教学要求。例如,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酸碱盐知识以及溶解度的计算,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不曾被提及,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由于知识结构的变化太大而出现了知识概念上的断层。

二、从教学方法着手,保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良好衔接

初中教化学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后,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系统的总结,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初中化学关于物质概念的教学中,最新教材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常识来介绍的,这样的介绍方法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缺乏主干思想的物质分类教学中,由于各种物质间缺少横向联系,就使得理论知识不够系统,这样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时注重知识的整合。

与此同时,教师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应该对一些高中有教学要求但初中并未深入探讨的知识或方法进行弥补。例如,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考查知识点,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学生就有必要对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复习一下。如果学生在当时的初中化学学习中,得到了教师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拓展教学,就会帮助他们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点有更好的了解。

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加以引领,帮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获得更多的知识,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水合离子吸热与扩散离子放热的现象”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就可以对这一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扩展,可以将其与高中化学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化学能量这一知识点时,就能通过回忆当时初中教师拓展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换。

三、兼顾学生的成长因素,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