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规则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考核规则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 应用程序
为了调动人的工作热情及创新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我院经过反复的调研,决定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绩效考核并与本人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挂钩,明确绩效考核的定位,确立绩效考核的目标,就是要体现对员工合理而有效的激励,通过调整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使绩效考核成为最有效地传递医院文化与管理核心理念的渠道。
1制定《绩效考核规则》
为了更好的体现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良好机制,更进一步搞活科室的管理,加大对员工激励的量,逐步改变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方法,体现多激励,少处罚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潜能,更好地为医院服务。现将绩效考核的具体规则详细叙述如下。
1.1考核方法:将直接上级考核法、强制比例法、目标管理法几种考核方法综合运用,设计成了我院目前使用的独特的绩效考核方法。①直接上级考核法:即我们采取谁分管谁负责,一级管一级,自上而下的考核,这样使工作岗位更有利地监督,工作热情更有效地激励。②强制比例法:在目前社会环境状态下,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考核人的个人因素而产生的考核误差。根据正态分布原理,优秀的员工和基本合格的员工的比例应该基本相同,大部分员工应该属于工作表现一般的员工。所以在考核分布中,可以强制规定优秀人员的人数和基本合格的人数。使用这种方法,就意味着要提前确定准备按照一种什么样的比例将被考核者分别分布到一个工作绩效等级。③目标管理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其基本程序: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共同制定绩效考核的标准。在考核期间,考核者和被考核者根据业务或环境变化及时修改或调整标准;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共同制定决定目标是否实现,并讨论失败的原因;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共同制定下一个考核期的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目标管理法的特点就是互动,在不同工作岗位、层级的员工之间建立一种绩效伙伴关系。使绩效考核考核者的角色从“法官”转换为顾问和促进者,被考核者的角色也从消极的旁观者转换为积极的参与者。员工增强了满足感和工作的自觉性,能够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投人工作,促进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1.2具体实施步骤: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上级考核下级,逐级考核。由考核者在每月的1-10日内,将设计好的考核表分发给自己的属下(被考核者)自评,自评后提交给考核人考核,然后由被考核者签名确认后,再提交,最后由考核者进行审核后网上提交人事科。由人事科通过系统进行分数的汇总,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每个人本月的考核后实得工资。通过网上提交到财务发工资。
1.3考核标准分值:设置考核的标准分为100分,根据工作实绩酌情减分和加分,达到所规定的考核比例,加分总分最高为10分。
1.4考核比例:(每年进行比例的调整)< 90分10%,90-94.9分20% ,94.9一99.9分40%,100一110分30%。
1.5考核时间及监督:①人事科每月将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进行审核、监督以保证考核总目标的实施。②要求各科室每年进行绩效考核表的修改一次,建议增加一票否决的单项扣分的内容。③每个月的1一10号进行绩效考核,并要求各部门让员工签名后提交负责人审核,在每月10号下午5:30,通过院内局域网提交到人事科汇审。
1.6各级别岗位的人数详见《医院各岗位聘任指标》。分医疗系列、护理系列、医技系列、行政工勤系列、管理干部系列,各系列根据工作情况、风险度设置A.B,C三级,按科室的情况分配相应的指标;各级别岗位工资的等级,根据实际,设置合理的级差,根据医院每年的效益进行一次调整。
2制定级效考核标准
2.1各考核单元根据《绩效考核规则)的要求及各岗位的工作实际,把各式各样的考核标准、岗位要求在本单元中充分公开讨论,修正、制定每个岗位的考核标准,并量化为分数,根据权重分配分值,使其体现各部门管理需要,达到目标管理要求。
2.2设置一票否决的单项扣分内容,如严重违反医德医风、行风建设及《医院职工守则)、《医院诚信公约》,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等。
2.3根据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全院共设计考核表60多种,即医院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长、人事科长、院办主任、后勤科长、计财科长、财务科长、设备科长、护理部主任等职能科长绩效考核表;科室主任绩效考核表、护理部考核护士长绩效考核表、各科主任考核护士长绩效考核表、各级医生、护士、工勤人员考核表等。
2.4设计绩效考核标准原则:由基本素质要求、岗位基本职责要求、能力要求、工作量、工作绩效、奖励项目标准(加分项目)、一票否决的单项扣分标准等。
3建立绩效考核的电子管理系统
3.1在1999年7月开始实施全员绩效考核之初,采用纸张式表格式自评后,考核人评分,再由被考核人签名确认后,递交院人事科汇总,一个季度一次,工作量大、程序繁杂,不能有效地与每人的岗位工资及绩效工资挂钩,而且递交过程多次“曝光”,造成一些单元与单元、上下级、同级之间互为攀比。经过半年的运行,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计划建立绩效考核的电子管理系统。
3.2从2000年1月开始使用绩效考核的电子管理系统,每月进行一次考核,与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挂钩,真正达到了激励的效果。
3.3绩效考核的电子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员院内局域网内的凭密码进人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完全实现无纸化传输。考核者在每月的1-10日内,将设计好的考核表分发给自己的属下(被考核者)自评,自评后提交给考核人考核,然后由被考核者签名确认后,再提交,最后由考核者进行审核后网上提交人事科。根据考核权限、浏览所属部下的考核,由人事科通过系统进行分数的汇总,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每个人本月的考核后实得工资。通过网上提交到财务发工资。
3.4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可以通过考核表上设置的考评说明栏进行沟通,考评者可以指出被考评者的不足,对工作的期望。今后工作注意的方向或者表扬等,被考核人也可以通过浏览考核表及考核说明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然后再签名确认。
3.5根据权限设置绩效考核监控系统,原则上上级监督下级,同级不能互相监督。下级每年对自己的直接上级和间接上级采取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一次监督反馈,内容包括对他们的工作及其他各方面的监督。还有定期召开领导干部、党员民主生活会,监督和约束各级管理干部的行为。
篇2
有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经理指着一张漂亮的绩效考核表问我:“为什么这项指标的权重是25%,而不是30%或15%?它是怎么得来的?”
答:“因为别人都是这么定的。”
他又问:“为什么企业不能自行设计绩效考核表,而必须借助咨询公司?”
答:“因为这套工具是西方传来的,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一般人学不会。”
他又问:“如果我们老板请您来做我们的绩效考核设计,您会用这样的表格吗?”
答:“不会!因为这套东西根本不适合中国的企业,我只会根据企业员工实际量身定做。”
他如释重负地说:“要是这样就太好了!我到每家企业引进这样的绩效考核,实施之后就进入了我的离开倒计时。”
我反问:“为什么呢?”
他说:“员工不满,干部报怨,老板迁怒于我,走人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要明知故问?因为笔者经常碰到类似的案例,不论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不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论老企业还是新企业,搞过绩效考核的,没有不牢骚满腹的……笔者曾做过多次现场调查,说起绩效考核鲜有满意者。除非考核方法有创新、切合企业实际、员工认同感高且能带来收入的增加,否则无不以失败收场。就连日本索尼常务副总裁天外伺郎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万科创始人王石的《绩效主义是脓包》,对教条主义的挞伐也佐证了绩效考核失败率之高。
为什么对绩效考核的不满如此之多?
笔者与众多企业老板、员工、咨询培训同行探讨分析,归纳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出发点错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板为了减少工资奖金的支出,通过考核可以扣回一部分:其次是为了末位淘汰;再者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让其他部门的主管和员工都重视或巴结自己。出发点不正确或不光明,当然很难有好的绩效管理理念,自然也就没有好的绩效考核方法。
第二,方法搬错了。说来,西方舶来的管理技术之中就数绩效考核的运用最广泛,故此其失败率也最高。任何管理技术的产生都是同其社会发展阶段、人文环境相适应的,西方社会重规则,在这样背景下诞生的绩效考核技术要求管理者必须比下属技高一筹,要求考核管理公平公正客观,否则他就会被下属弹劾。而中国社会重人情,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绩效考核方法,在人情社会怎么能够保证客观公正呢?“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思想在国内根深蒂固,主管对下属有绝对的权力,让上司主导下属的考核,就无法规避人情对考核的影响。所以,再好的考核表格在中国企业都行不通!绩效考核技术搬到中国企业必须进行第二次创新。
第三,违背了多数员工意愿。这与出发点对错紧密相关,设计的考核点或标准让多数员工达不到合格标准,员工再怎么努力都会被扣绩效考核分数或奖金。那么,员工怎么会配合?又怎么可能满意?
第四,脱离企业实际。考核方式也与企业人员规模、员工素质,特别是主管水平密切相关,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方法。一种表格在别人的企业好用,但在自己的企业就未必好用。因此,即便是同样的指标,在不同的企业其评价标准也不一样。
第五,超越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考核重点与考核标准都是不同的。同样,曾经好用的考核方法,随着企业发展也有可能变得不适用。
第六,执行出偏差。不排除这样的情况,企业的考核设计方案不错,但在实施中却给走样了。比如,不能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管理导致员工怨怼,或者不同部门的主管对同样的标准解读有异,也会让员工产生不满。
第七,员工不配合。员工的工作本身已经很饱满了,你再让他花费时间去进行填表打分,考核结果出来以后又和奖金关联不大,员工就会认为无意义。员工不配合,再好的考核方案都等于零。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
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不只是为了识人用人,更主要的应该是留人育人,让优秀的员工更优秀,让有不足的员工努力向上。绩效考核与用人考核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用人考核重在考核岗位适合与否,绩效考核重在考核工作是否达成目标,前者是入职前的事,后者是工作中的事,太多企业混淆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考核。对于建立绩效考核,应该说是从三方面考虑的,归纳如下:
第一,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第二,改善企业管理不足,提高团队协同作战能力。
第三,奖励员工进步,提高员工履职能力。
绩效考核六步走
一般企业绩效考核究竟应该如何建立与管理呢?笔者为大家总结了六步方针:
第一步,首先确定绩效管理目标、管理方针,搞清楚绩效考核的出发点。
第二步,组建管理团队,确定专人负责,制订实施方案。
第三步,设计绩效管理体系、选择绩效管理工具、确定绩效管理标准,特别是设计绩效考核方案。
第四步,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讨论方案,达到上下认同为止。
第五步,方案通过后组织宣传教育,在全员了解掌握实施方法和考核工具后进行试运行。
第六步,纠正试运行发现的问题或漏洞之后投入正式运行。通常绩效考核标准每年或每二年都应该进行调整,但企业的绩效考核方针和管理原则则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小企业如何进行绩效考核
当下,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开始关注如何进行绩效考核,直接沿用或者照搬照套大企业的考核方法肯定不行,即使同类企业规模大小相同,其考核方法也不尽相同。因为每家企业的绩效水准不一样,考核方法和标准也就不一样。即使同一企业不同岗位使用同样的表格、考核同样的指标、选用同样的权重,也明显不科学。企业是有个性特色的,考核也必须体现本企业特色。
小企业因为员工人数少,岗位空缺或者一人多岗现象普遍,如果沿用大企业的按岗位考核势必让干得多的员工吃亏,再加之员工工作饱满度高,在工作之外,再让他们花时间填表打分,无疑会增加员工负担,同时也会增加公司管理成本,小企业考核只能“按人”考核。
按人考核其考核标准就必须“量身定做”。考核遵循的标准应该以制度或规范为准,考核结果应该为及时性的,即工作有误当时扣分或扣款,工作有超过标准的表现,当时就加分或奖励,之后再在月底统计奖罚结果,简单省事,简洁直观解决绩效考核问题。
这里笔者为大家建议一种考核方法,即交警开单式考核方法:员工工作好坏以事实为依据,当时当场当期评价。考核奖惩以制度为准绳,不搞事后算账,没有事实依据的错误不给予处罚,让考核在阳光下运行。
篇3
关键词:绩效考核
一、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1.绩效考核是薪资发放的依据
绩效管理可以为员工工资发放、薪酬调整、奖金分配、晋升与调配等方面提供依据与评判标准,从而有效激励员工。通过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等工作,持续地改进和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通过绩效管理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中,才能达成员工个人的具体目标,才能有助于达成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
2.绩效考核有助于实现管理目标
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看,管理者把组织的目标向下分解给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各个员工个体;在公司内,个人目标的实现向上汇成业务部门目标的实现,从而让各个业务部门的绩效来支持公司的整体目标。换言之,公司的目标通过中层再到每个员工来实现,每个员工的绩效是实现公司整体绩效的基本元素。这就需要我们在层层分解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实施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估,了解到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及时地发现阻碍目标达成的原因,适时地进行调控。管理者,无论位于金字塔顶,还是在中层,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团队或部门来实现组织赋予自己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管理者应该将组织目标分解给员工,并且向员工说明对工作的期望和工作的衡量标准,这要求管理者监控绩效计划的实施情况。
3.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员工主动性
员工是公司的基本元素,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在绩效管理中,无论员工是否愿意他们通常扮演被管理者和被考核者的角色,无形中对他们会形成一种压力。绩效考核与管理对员工来说是必需的,基于员工对工作的内在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满足生理需要后,有待于满足更多的高级需要。员工出于对自身安全和稳定的需要,同样希望了解自己工作干得怎样、别人的评价如何,通过工作绩效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同时通过了解自己的绩效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缩小差距或更出类拔萃。因此,员工特别需要通过绩效管理来了解和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如何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需要转化为自觉的工作行为、对上级的支持与有效互动,需要管理者沟通的技艺。
4.绩效考核有助于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员工积极性调动程度直接影响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效率,而公司员工作用发挥如何,与公司对其科学公正的绩效管理及恰当的激励措施是分不开的。房地产行业因其特殊的政策引导性、资金主导性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公司相似的结构和发展特点,因此,如何在众多相似的房地产公司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起决定因素的将是公司的管理问题,而管理问题大都是管理人的问题,这样来说,房地产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对于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必要的科学的管理和开发,将为公司提升整体实力。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发展。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1.绩效考核的内容
工作成绩:绩效考核重点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评价,其出发点是员工的岗位。员工完成工作的情况,直接体现出其对公司的价值,同时对工作绩效的考核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最终都是要转化成为工作绩效,否则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有效性等方面去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明确其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发现工作中的亮点,找出工作中的不足。
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指员工完成其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只是、经验、技能等。由于不同的员工在生存环境、教育、性格、性别等多方面因素上的差异,其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必须对其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明确员工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把员工安置在适合公司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岗位上。业绩与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业绩是外在的,能力是内在的。亨利・明茨伯格认为,员工(尤其是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不同类型的员工,三种技能的重要程度不一样。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就是考核员工在以往
的工作中是否发挥出相应的能力,能力发挥得如何,是否达到其所在岗位的任职资格和
要求的能力条件。
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对员工工作业绩的影响很大。公司作为以向社会提品和服务来获得收益,从而达到生存目的的个体,是不容许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不利于公司的工作态度的。基于此可知,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并不是呈现出必然的正向关系,工作能力只有通过好的工作态度,才能转变成为工作绩效。所以,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对工作态度的考核也十分重要。
2.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是每个公司必有的一项管理活动,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绩效考核的方法越来越多,且理论基础越来越坚实。目前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360度绩效评估法、平衡计分卡法、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等。
三、神木县智胜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存在不足
神木县智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由省建设厅批准的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民营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主营房地产开发、经营策划、物业管理。公司设有策划部、工程部、销售部、财务部、办公室。总部设在神木县。公司自成立以来,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重要战略职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以创造“建筑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的公司精神,秉承科学地产智慧,以科学人才体系和运营机制,打造科学地产精品,铸造“学习型、创造型、服务型”的公司宗旨。
1.考核流于形式
绩效考核是一种管理手段,公司进行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工绩效,激励员工不断为公司创造价值,从而有效促进公司和员工的共同进步,进一步实现公司目标。因此,绩效考核不是单纯的为了薪酬体系的规划设计,而是要通过绩效考核改善公司的整体运营管理。但是公司的绩效考核只是针对考核结果,忽略了公司运行过程的改善,自然也就无法突出考核的真正效果。第一,公司员工对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认识不到位。第二,公司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目的把握不准确。
2.考核内容单一
第一,以上级考核为主,缺乏同事考核,不能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上级考核体现的是上级领导对下属员工的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主观意愿较强。同事考核的优点是对被考核人有全面、真实的了解,可以直接反映出被考核人的问题。自我考核能够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员工的工作绩效得到自我改善。公司的绩效考核主要是由公司主管来施的,考核主体较为单一,导致考核结果缺乏全面真实的判断。
3.与员工的沟通反馈不够
公司在绩效评估中引入了面谈反馈制度,但是要发挥这种有效沟通与激励手段的效用,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许多管理者还不具备良好的管理技巧,因而他们的面谈反馈过程在实践中表现为一种消极的沟通,加上许多员工的防御心理,对双向沟通造成严重的阻碍,最终使面谈反馈过程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反倒引起了一些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分歧与争执。
4.缺乏必要的培训
培训是绩效评估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培训应该包括向评估者与参与评估的员工解释绩效评估的程序和制度、评估表各项要素的准确含义,以及针对绩效评估技巧、面谈技巧等方面内容对评估者进行培训。评估标准必须通过培训向员工公开,使员工熟悉并理解评估项目和内容。这种游戏规则彻底明确化、透明化的做法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当全体员工对绩效评估的规则形成准确的认识,基于这些规则的评估过程才会对员工具有说服力。
四、神木县智胜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
1.考核对象
公司考核的对象应该是公司全体员工。考核对象为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考核责任人为被考核单位、部门负责人及各具体业务事项负责人。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①对所属各单位年度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②对机关各部门年度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③对个人工作绩效完成情况的考核。(建立在对个人所在组织进行指标考核的基础上)。对所属各部分的考核分为经营目标、工程管理、党建、反腐倡廉建设、安全生产与应急工作五个方面。以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和工程管理目标责任书为依据,将所属各单位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分为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考核目标详见所属各单位指标设计。
对个人考核主要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3.考核方法
对于智胜公司而言,强调稳定中求发展,无论采用何种考评方法,都应该采用偏重于激励的薪酬制度,通过稳定人才,培养人才,建立高效的人才队伍来促进公司的发展。所以绩效考评体系不能过于复杂,同时要逐步建立科学的程序和制度。结合公司自身的情况确定公司的关键考核指标,确立考核工作的战略性与公司变化的策略性。按级别、分部门,根据岗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项目的效益奖励直接挂钩。结合部门工作计划和目标,取员工自评、部门评定和考核小组审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公司已约定年薪的高管人员以目标管理责任书(目标管理责任书另行签订)进行考核。
4.考核时间
考核时间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月度考核:每月月初各单位、各部门向考核工作委员会报送月度考核信息,考核工作委员会依据月工作例会及年度分解月度计划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月度考核。年度考核:考核工作委员会依据既定年度指标对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半年、年终考核工作。半年、年终考核工作在结合节点、月度考核的基础上,对各单位经营目标、工程管理、党建、反腐倡廉建设、安全生产与应急工作进行集中考核;对各部门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并对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进行集中考评。
五、神木县智胜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注意事项
1.重点考核业绩
在改进绩效考核体系时,从源头抓起,充分考虑到公司对员工的业绩期望,公司的关键节点,以使其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公司经营目标达成一致,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与部门目标达成一致。员工根据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力使公司自上而下目标统一,方向一致。
2.考核标准明晰
在绩效考核体系中,考核标准应清晰明了,一方面考核者知道从哪些标准对考核对象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考核对象也可以确切地知道公司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能力及态度等定性指标相对于工作业绩而言,具有抽象性和内在性,难以进行直观的比较和衡量。虽然能力和态度难以直接衡量,但态度驱动下的能力发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评价的,可以转化为能力或态度的关键行为事件,成为客观评价员工能力态度指标的关键。
3.考核的可操作性
绩效考核方法应能使考核人员易于掌握和实施。它可能仅适用于公司中的某一类或一部分员工,而不是全体员工。从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公平的角度看,应尽量对公司员工用统一的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要想采用统一标准,则在选择考核方法时就要选择适应性广的方法,使之尽量涵盖所有员工,从而减少绩效考核方法的数量,降低操作复杂性,提高考核精度。
4.及时反馈考评
绩效考核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考评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指导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和解释,肯定被考评者的成绩和进步,同时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指导建议。通过把考评后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对于好的方面要进行肯定,并且要坚持下来;对于不足之处,要提供改进措施,并且进行纠正和弥补。缺少反馈的考评没有多少意义的,既不能发挥能力开发的功能,也没有必要作为人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独立出来。顺应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必须构筑起反馈系统。
参考文献:
[1]武均.企业有效实施绩效管理的途径[J].企业活力,2007.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概述
(一)绩效考核的内涵
绩效考核是指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员工未来工作进行指导的一种方法。绩效考核本身只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并不能对未来产生影响。只有通过与薪酬管理等员工激励措施相结合,才能起到提升未来组织绩效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这一特性决定了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与企业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取决于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大小,这一指标是比较容易衡量的。而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水平取决于其对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所创造的社会福利与价值,这一指标与利润相比更加难以确定、难以量化,也是难以考量的。
(三)薪酬管理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的新要求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成功实践岗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仍未完善,尤其是在标准化和量化这两个方面的缺陷,使之还不能成为绩效工资的有效依据。必须加快推进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为薪酬制度改革铺平道路。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标准化、量化的考核指标
鉴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本身就存在着定性多于定量的特点。同时,不同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千差万别,也不存在一套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的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使得员工绩效水平更多地停留在主观描述,而不能通过客观的、单一的数字来进行总括性的衡量。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可以基本满足现行岗位工资制度的需要,但在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后,将难以达到新制度所要求的标准。
(二)设立考核标准及考核过程的透明度有待加强,考核结果差别不大
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与之配套,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较为形式化。一方面,考核体系的设立没有充分融合该事业单位工作特色,不能客观衡量员工的绩效水平,考核标准的设立没有充分征集员工的建议,员工对于具体的考核项目和标准也不甚了解;同时,绩效考核更多地集中于上级对下级评议这类较为传统的方法。另一方面,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精神,不能全面地了解考核结果以及得到相应的引导,使得绩效考核不能充分发挥其反馈和激励的作用。由于考核的形式化,考核结果往往差别不大,优秀的个体得不到充分表彰和奖励,后进的员工也没有受到相应措施的制约,使得绩效考核没有达到激励的目标。
(三)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联系不够紧密
绩效考核制度的另一个缺陷是,绩效考核以考核本身而非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仍更多地停留在对过去的总结上,没有将考核结果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很好的联系起来,虽然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着员工获得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奖励,但获得这种奖励的依据并没能通过一些规则、条款而长久地确定下来。也就是说,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缺乏一套固定的、明确的奖惩机制与之配套,难以充分发挥提高未来绩效这一关键作用。
三、改革方向与对策探究
(一)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标准化、细化、量化的考核标准
首先要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标准。可以借鉴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结合事业单位工作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考核指标。可以引入关键业绩指标(KPI)的概念,创造性地选择有事业单位特色的科学考核指标。KPI是指将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的一种评估方式。企业往往选择营利指标、财务指标等作为KPI。事业单位KPI选择应以非营利性指标为主,以营利性指标为辅。非营利性指标应当围绕事业单位为社会创造的总福利来选取,比如服务对象的总体满意度、关联单位的好评度等等。
在此基础之上,要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建立一套完备的、具有可执行性的考核标准。要提高定量标准的比例,使得考核结果尽量公正客观。比如在评价服务对象总体满意度时,可以将评分项拆分为服务热情、服务效率、专业性等具体指标,采取1-10的评分标准,而不是笼统的“满意”与“不满意”。
(二)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公开化,鼓励员工参与
绩效考核的过程和结果都应实现公开化。考核标准的制定也应当鼓励员工充分参与,使员工在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考核结果不仅要在单位范围内公开,还应针对每一个员工的表现给予尽可能详细的评价和反馈,以更好地指导员工在未来的工作。
考核方式不应局限于自我评议、上级评议这几种模式,可以有选择性地引入外企使用的一些较为先进科学的考核模式,并提高这些模式在总体考核结果中的权重。比如360度考核法就是一种全方位的绩效考核方法,它结合了个人自评、同事互评、上级评议、下级评议、客户评议等考核方式,赋予这些考核结果以不同的权重,从而综合决定员工的绩效水平。360度考核法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每个员工都主动参与到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通过内部反馈与外部反馈对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同时,考核频率也可不限于年度考核,可引入季度甚至月度考核,将考核融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实现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一体化
应当建立详细的奖惩措施,通过设立明确的规定,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奖惩措施联系起来,使得绩效考核能够激励员工实现更好的未来组织绩效。要充分认识到实现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一体化的重要性。若没有这一环节,以上许多努力都会是徒劳的。
首先,应当建立与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可以与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尤其是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绩效工资确定依据的制定等,本来就联系十分紧密。
在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之外,还可以将一些非物质的奖惩措施也融合到绩效考核制度中来。比如,培训机会、升迁机会、更好的职业规划、职称晋升、奖励性休假,等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员工绩效考核;业务流程;组织社会化
一、外资**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回顾
总结起来,外资**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人格特质类、行为类和结果类。
1.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
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所关注的是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些被认为对**的成功非常有利的人格特质,如品德、工作积极性、团队意识、创新精神、领导力等。如果员工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好,那么员工的绩效水平的分数就较高。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图尺度评价法(graphicratingscales,GRS)及其各种变体。
2.行为类考核方法
行为类考核方法通过考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将员工的行为表现与组织希望员工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绩效水平。这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关键事件法(criticalincidentapproach,CIA)、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BARS)、行为观察评价法(behavioralobservationscales,BOS)等。
3.结果类考核法
Bernardin等人将绩效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工作绩效的总和相当于关键和必要工作职能中绩效的总和(或平均值)”,这是“绩效为结果”的典型观点。基于这种理解,研究者们认为注重目标与结果的差异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好办法。
不难看出,这三类考核方法都是以组织的目标作为基准,用以检验员工的人格特质、工作行为或工作结果是否达到了组织的要求,将找出其中的差距并缩小差距作为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这同时也是公司进行员工培训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二、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的原理与难点分析
**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赚得了利润。顾客关心的是**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至于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哪些环节,他们并不关心。换句话讲,他们关心的是结果,而不是购买产品以前的**行为。员工的工作结果相当于是展现在上级主管面前的产品,而对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很大的主管来讲,衡量产品最直接、最现实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产品是不是达到了要求,这可能就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在我国本土**中极其普遍的重要原因。但实践证明,员工的绩效结果并不是完全能由员工自己控制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公司提供的条件,依赖于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因此,仅从结果的方面来考评员工的绩效,并不完全合理。基于此,公司自然应考核员工能够控制的内容,也就是员工的行为。
应当明确,在公司条件许可、目标设定合理的条件下,员工的绩效结果将取决于员工的行为。行为一致性模型指出,良好的行为将带来良好的绩效。而且行为学已经证明,过去的行为往往是将来行为的指标,因此,以员工的行为作为绩效考核的要点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考核方法在**的实务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1)上级主管不可能时时盯着下属,因此,所记录的员工行为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2)存在近因效应,也就是离考核时点越近的行为越容易成为评价该员工的主要依据。(3)实际工作中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普通的行为,是不具有独特性的,而不具有独特性的行为又不易引起上级主管的注意,这就容易造成上级主管注意到的都是那些非经常性事件(如与顾客发生争执,或受到顾客的表扬,或有很明显的创新行为等等),真正有价值的平凡的行为(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行为)却被忽略了或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经常导致员工刻意去营造一些所谓的好的独特性的行为,反而会给**造成一些不希望出现的后果。
在行为符合公司要求的前提下,当然是良好的人格特质(如团队意识、工作积极性等)将获得更高的绩效;相反,若员工的人格特质是孤僻、消极的,就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加之这类考评指标开发简单,因此,基于人格特质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在摩托罗拉、正大集团等公司的绩效考核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必须指出,管理水平较高的外企普遍有规范的业务流程规定,对员工的工作行为有较严格的要求,而且有完备的岗前培训方案与长期的导师,这使得进入外企的新员工能够在严格的制度规范下、在导师的辅导下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组织社会化过程,从而逐步形成了一切按公司规则行事的思维习惯与**文化,员工若不按规则行事将无法完成规定的工作,这是外企普遍采用这种方法的根基。但若公司的员工尚不能自觉地按照公司的业务流程要求和规则行事,使用这种方法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各类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在我国**中失效的原因分析
1.结果类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结果类考评方法在我国**中应用很普遍,但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总结来看,问题出在要么是目标太高,结果根本无法实现;要么是公司不具备相关的条件,目标实现的软硬件不足。即使这两者都具备,还是经常出现偏差,主要的原因是员工努力的结果与主管期望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出现员工多次返工仍达不到主管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结果导向是一种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进行改进,因此无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2.行为类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行为类考评方法因其实施困难,在我国的**中应用范围要小一些。主要的问题在于评价人员对员工的行为很难进行全面的跟踪,而且因为近因效应的存在,容易出现“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掩百俊”的现象,也容易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使得考评结果不够公平。总体而言,这类方法因公平性而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3.个人特质类的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个人特质类考评方法,因指标开发容易,为我国的许多**所采用,几乎是耳熟能详的基于“德、能、勤、绩、体”的考评方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属于这一类。该方法经常流于形式的原因,就在于这类考核指标无法量化,主观性太强。
比如,在某**中关于“能”的考核指标,其中一个分指标是“综合分析能力”,其判断标准是: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考虑问题周全细致,善于全面分析问题,逻辑性强。如果以这个标准为甲乙两员工评了不同的分数,就很难让分值低的员工感到公平。实际上,无论员工的思想敏捷程度如何,接受新事物的快与慢,只要不影响工作,就不应当作为考核的标准,即:考核应当只考那些与工作有关的指标!在“德”的方面的考核,出现的争议就更大,因为在我国的文化中,品德与人格向来被视为是人生中至高无上的,任何人都不会允许在德的方面被低估或被看轻。
四、我国**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的缺失
**缺失什么,为什么如此多的考评方法在实施中都困难重重?与著名的外企进行对比分析,就不难发现,我国**的管理在基础上与著名的外企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而绩效考核方法出现的问题只是表象之一。管理基础上的差距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缺乏
**的文字性业务流程要么没有,即使个别**建立了流程,也多是基于理念层面的,真正能用于指导员工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极为少见。我们认为,基于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体现的是一个**真正的核心竞争力(Prahalad&Hamel,1990),是一个**真正区别于其他**的地方,也是一个**管理水平的体现,它也将成为员工融入这个**最重要的指南。同时,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也是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一般来讲,是独特的,很难会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而理念层面的流程,如顾客导向、以人为本等,中外**则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经过多年总结并不断完善的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一般是高效率的,是符合**的经营实际的,因而也是最经济的,只要员工按业务流程的要求操作,其行为则必然是符合公司的要求的,是高效率的。因而,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应当是基于操作层面的和业务流程的。
2.操作层面的标准缺乏
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不仅应当指明员工进行日常业务操作的方法,同时也应当明确说明每一个步骤的要求是什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为员工行为的自我矫正、自动进行结果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缺乏标准,使得员工往往工作很努力,却难以达到主管的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员工根本就不清楚主管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导致员工的工作经常是多次返工却仍达不到要求的重要原因,因此,极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反,许多著名的外企,其基础管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在以上两个方面做的都非常优秀。员工经过多次行为矫正之后,已形成了按公司规定的业务流程开展日常工作的习惯,甚至内化成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了个人的行为准则。此时,**已经不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对员工加以考核。基于这样扎实的基础,采用人格特质类考核必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采用行为类考核会起到大的促进作用,采用结果类考核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还非常薄弱,从一定程度上讲,本土**的大部分员工还没有彻底完成从家庭自由式劳作方式到按部就班的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社会化转变。如果盲目地引进外资**的考评方法,而忽略了这些考评方法背后的基础,则必然难以取得好的成效。相反,看海尔、华为等我国的著名**,无不在这些基础管理方面有独到的建树,因而他们采用的以上三类考评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员工绩效考核也最终能够落到实处。
五、适合我国**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的建设途径
通过分析我国**与外企在管理基础方面的差别,可知本土**可行的办法就是必须从基础做起。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进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1.完善**操作性的业务流程
这是**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必备的前提。同时,这一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体系建设,可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得以固化,能够在**未来的员工中传承;可使得员工重新整理思路,进行反思,增加每个环节的工作严谨性,思维的缜密性;同时,也可以消除工作中的盲点,使得那些被“遗忘的环节”显现出来,实现管理的“无缝”连接;最后,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也是新员工从事公司业务的指南,是新员工实现组织社会化的保证,它将起到指导新员工尽快融入到**中来的重要保障作用。
2.制订明确的工作标准
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为员工的工作提供了指导,但业务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及要求也必须明确,尤其要可衡量,这样,员工才有可能将自己的行为与公司期望的行为相对比,找出差距。没有标准、标准含糊或不具有可操作性,经常使得员工无所适从,这是现今我国**管理中的一大软肋。
3.考核内容主要定位在操作性业务流程的执行上
通过对流程与标准的考核,就能够使员工逐步完成组织社会化过程,从而保证员工的行为按**的要求去表现,按**要求的目标去完成。此阶段不必要求上层主管时时关注员工的行为,只要在一定的时期(最好不定期)考察员工所负责的业务流程的记录和结果即可。通过与业务流程的标准对比,就可以看出员工对公司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这在本质上就是对过程与结果的考核。
4.人格特质的考核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在员工完成了组织社会化过程的基础上,将人格特质的考核纳入到考评系统中来的时机就已经成熟,此时公司就不必关注员工的行为,因为按公司的要求行事已经成为个人的习惯。通过人格特质类的考核,促使员工在亲和力、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有所突破,能够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当然,人格特质类的考核指标仍应是针对与业务流程有关的人格特征,而与工作无关的人格特征类指标最好不要采用。
通过以上的途径,我国**就能够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随着**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当按业务流程开展工作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时,**就可以逐步省去对操作性业务流程的考核,直接采用目前外企的三类方法中的某一种即可。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蒋跃进,梁盄.团队绩效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04,(13).
[3]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Prahalad,C.K.andGary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May-June,1990.
篇6
关键词 绩效管理 绩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电信)是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旗下负责经营深圳本地固定电话、宽带网络及天翼3G移动网络以及其他综合信息服务的分公司。自2002年引入绩效考核,2005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工具,持续改良关键绩效目标、员工KPI的设定方法和考核方法、绩效应用,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绩效考核方案。
一、绩效管理体系
深圳电信在人员绩效管理上的突出变革是,将人员绩效考核进行总体评估,并对评估结果按人员比例强制分布。由于深圳电信总经理由广东省公司考评,深圳电信三级经理(指深圳电信二级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简单,并且这两类人员实行年薪制,以下介绍的考核方案不包括这两类人员。
(一)绩效管理层级。
1、由单位分管领导考核室/中心正副经理,审核上级是单位正职领导;
2、由室/中心正副经理考核班组长,审核上级是单位领导或室/中心经理;
3、由班组长考核员工,审核上级是单位领导或室/中心经理。
(二)绩效管理流程。
1、制定、审批绩效计划:员工绩效考核表是考核双方经过反复沟通,确定被考核员工的KPI指标后最终形成的。员工绩效考核表制定工作一般每年开展一次,原则上在上一年度9月份启动,12月底前完成并下达。
2、绩效执行及沟通:员工绩效考核表下达后,员工要努力达成绩效目标,在绩效执行出现困难和风险时应及时向直线经理反馈。各级直线经理应充分关注员工的绩效执行情况,及时沟通辅导,协助员工解决在完成绩效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员工绩效。
3、绩效评估:分为员工自评、考核上级初评,部门/单位领导终评,公示,五个环节,并制定了绩效评估申诉流程
4、绩效应用/激励(后文详述)
(三)考核周期。
月度和年度。
(四)考核表结构。
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员工绩效考核。员工KPI主要是基于岗位说明书的职责和能力要求,结合部门和岗位主要目标和关键任务而进行设置。每个员工的KPI数量原则上不多于10个,其中业绩指标数量不多于7个、行为指标数量不多于5个。根据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00%。单项指标的权重原则上不小于5%,不大于30%,一般按5%的倍数进行设置。
1、业绩指标:指根据岗位职责和组织KPI,体现战略导向与流程运作要求而设置的指标。员工的业绩KPI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计件计量类,如一线操作层各岗位族,另一类是非计件计量类;
2、行为指标: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直观表现并可评价的、直接影响绩效结果的、通过上级的反馈与辅导可在短期内改进的指标,使用员工行为指标及评价标准表;
3、防范扣分指标:为确保员工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基本要求而设置的扣分指标。
(五)绩效指标的制定。
每一项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定义、权重、目标值、计分办法、取值方法、考核周期等内容,并符合SMRT原则。
1、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是由所在组织(部、室)结合组织业绩目标设定员工的主要业绩目标。并且指标均可测量、可比较。
2、其他单位/部门员工:由被考核人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及对绩效考核要求的认识理解程度自行设计绩效考核表及绩效指标,交考核上级审核确定。
(六)绩效等级评定。
员工的绩效成绩包括绩效分数和绩效等级。绩效分数是指根据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得出的具体分值,绩效等级与绩效分数参考区间对应关系为:P1对应“分数≥95”, P2对应“85≤分数
(七)绩效结果应用。
1、员工月度、年度的绩效考核结果,分别与月度、年度绩效奖金挂钩。绩效考核等级的分配系数。
2、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员工下一年度的绩效工资系数的依据。
深圳电信制定员工年度绩效考核总评计算方法:个人综合得分(C)=M+H
公式1:
3、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其他应用:作为岗位升降、岗位轮换、推先评优、发展培训及其他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绩效管理简析
总体看来,深圳电信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属于形式上趋近完美,细节上马虎应付。 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在员工KPI的制定上主要存在业绩指标含糊不清、行为指标过于笼统、忽视能力。
1、业绩指标含糊不清,主要是指非销售一线岗位员工。往往设置业绩指标的方式就两种:一种是一个员工承担整个团队的指标(例如一个产品经理承担该产品的总体业绩指标),团队指标的实现受到太多不属于该员工可控因素的影响,所以员工有听天由命之感,既无法真正体现员工的绩效,更在绩效激励上对员工有失公正;另一种是直接把员工的工作内容设定为指标,目标感不强外,可测量度也很差,真正评估时就被主观感觉取代了客观取值。
2、行为指标,由人力资源部给出统一参考后,各个岗位的员工直接拿几个来用,没有结合员工不同岗位不同职能特点,无法真正有效的评价一个员工的职业行为和工作态度;
3、整个指标体系没有关于员工能力的部分,考核完全忽视员工能力差异。大型国企存在员工年龄跨度大、能力差异大的现状,考核忽视能力,对老员工常常造成结果不公平的印象。建议定期,至少一年对一定比例的员工进行至少一次能力测评,以此作为员工轮岗、晋升的依据之一,避免用一个绩效考核等级作为每个员工的总体评估、以偏概全。
(二)绩效辅导完全流于形式。
深圳电信绩效管理系统中都设置了绩效沟通(辅导)流程,但是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思想理解不一、人力资源部培训少、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使绩效辅导很难发挥其存在的作用。 特别是,直接考核上级一般仅仅对评为P4等级的员工给予绩效辅导,而这时的所谓辅导也往往是因为考核指标本身缺乏说服力,而不得已为之的劝说工作。
(三)绩效评估主观性强。
很多评价者认知上的问题都烙印在深圳电信的人员考核上。由于非销售岗位绩效指标设置的草率、欠量化问题,结合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强制分布要求,近期效应、晕轮效应、不频繁观察、时间压力、人机关系好坏等等评价误差或错误时有发生。最严重的是,大多数员工已经在内心默许了这种主观性评估标准,这就违背了绩效管理关注伦理――个人尊重、公平公正的基本思想
(四)绩效应用不关注员工成长。
绩效应用虽然列举了很多方面,但是真正规则明确的全都是有关薪酬的,少部分有关岗位晋升的。因此,结果就让员工把自己平时的表现和业绩仅仅与金钱收系在一起,这样至少有两个恶果:第一是员工过分关注绩效考核评定两头等级,甚至导致员工与领导、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极大矛盾,降低员工满意度;第二,在企业本身缺乏人性化文化建设的同时,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即企业似乎除了薪水无法满足员工任何其他积极需求,特别是发展需求,这也是近年出现大量优秀的有一定级别的员工纷纷离职的原因之一。
篇7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有效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绩效是评价一切实践活动的有效尺度和客观标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对象按照设定的指标,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以及相关的培训活动,以此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经营管理的改善,实现其总体战略目标,是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的统一。下面笔者通过本文介绍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绩效管理以及绩效考核。
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关于绩效的涵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林新奇教授综合考虑各派观点后认为:绩效是产出和行为的综合,即组织、部门或员工控制下的,与工作目标密切相关的行为及其产出。行为旨在促进产出的合理实现,产出旨在形成目标导向,二者不可偏废。
绩效考核是企业通过对部门、员工或所属单位与个体的投入产出状况进行考察、衡量或比较,从而确定其行为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过程。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与结果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是一系列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提高其绩效,并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个过程。
由此可见,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三、如何提高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与促进、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反馈与绩效改进四个基本过程。从绩效管理的流程上看,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的循环系统。只有当绩效管理循环是一个封闭的环时,它才是可靠和可控的,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和改善的保证。
1、目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保证绩效管理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根据公司战略,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要根据公司KPI确定各部门、各岗位、各位员工的KPI,使公司战略层层分解并得到落地。可见绩效目标并不是单层次、抽象的目标,而是根据KPI生成的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目标体系。
要做到目标体系的有效性,就应当做到:一是员工参与。使各层次员工都参与到设立自己的目标体系中来,绩效始于计划,计划始于责任,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员工都愿意制定与公司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并为之做出承诺。二是有效激励。根据员工的需求,为员工达成目标提供有效的激励,就能使员工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2、绩效辅导和监控
绩效辅导和监控是指考核者通过对被考核者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同时给予辅导,保证被考核者绩效目标和计划的完成。管理者通过反馈的方式让员工了解自身的工作进展与不足,是基于反馈基础之上的一种双向式讨论,它着重培养员工能力与提高绩效水平。
另外,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动性和非可控性,制定好的计划往往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管理者提供信息及资源支持,并进行指导和纠偏。这就使得绩效过程控制成为必须。
3、绩效考核与评估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本质是价值评估,可以评估出一个团队、个人对组织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应该继续保留,是需要一个组织做出取舍的。绩效考核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绩效考核究竟应该考核什么?总体而言,公司战略倡导什么,就应当重点考核什么;目标是什么,就应重点考核什么。具体来说,绩效考核中应以事先确定的业绩目标为主,同时还要查看公司战略与计划、部门职责本身应给公司的贡献,再综合评判团队和个人对公司的贡献。
(2)用什么方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方法与制定绩效计划所采用的工具是相一致的,主要的方法有德能勤绩考核法、目标管理考核法、 KPI 考核法、360度考核法、平衡计分卡等。在实际运用的基本原则是以一种为主,同时吸收其他方法的精髓。
(3)考核的结果如何体现?可以采用评分与考核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4、绩效反馈与激励
考核者应及时反馈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并对优秀员工进行激励。需要说明的是,绩效激励绝不完全等同于发奖金。它是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而实施激励政策,包含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主要的激励方式: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认可激励。
四、高绩效的六个来源
确保了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的有效性,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获得高绩效。必须在对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和管理的前提下,明确高绩效的来源,来保证企业的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真正获得良好的效果。
高绩效主要有以下六个来源:
1、良好的管理体系
高绩效是靠管理因素驱动的,高绩效来自好的管理。高绩效工作系统理论认为,绩效不是考出来的,绩效是管出来的。良好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流程会保证信息的顺畅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说管理系统的完善会导致高绩效。
2、良好的工作环境
环境与高绩效也密切相关。这里的环境主要指公司的软环境,即企业文化。要注意两点:一是文化是一个体系,而不是单个要素,各种要素整体配合才能起作用;二是文化决定利益,所以每一个企业应该把文化当成一个约束和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工具,文化可以决定绩效。基于文化提高绩效有三个关键:第一个,基于文化建立规则系统。第二个,基于规则形成利益。第三个,基于利益形成约束与激励。
3、良好的员工素质
高绩效来自良好的员工素质。有个美国学者曾说:你不能逼着猪去唱歌,那样会使猪不高兴。这说明了挑选优秀员工的必要性。即使没有绩效考核,优秀的员工也会自觉的使自己的努力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并找到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目标。
4、良好的领导团队
高绩效来自领导力。有种说法是:绩效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德鲁克说,领导力是把个人的愿景提高到更高的高度,把个人的绩效提高到更高的水平。绩效领导力有4大方面:1、团队目标的制定能力,能够制定具有激励性、挑战性而又现实性、可行性的目标;2、找到完成目标方法论的能力;3、激励他人的能力;4、取得结果的能力。一个公司的绩效是一个公司绩效领导力的函数,团队绩效领导力越高,绩效就越高。
5、良好的执行力
高绩效来自执行力。要得到高效的执行力,必须做到五个正确:正确的领导、正确的员工、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良好的执行力,除了要求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内迅速行动,还包括执行中不走样,不折不扣的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行动,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6、良好的方法论
高绩效的实现需要方法论。高绩效不仅仅需要做正确的事,还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一个好的方法论可以事半功倍。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一套好的方法论让员工形成战斗力的管理艺术。
公司在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若能从这六个高绩效来源上着手进行改善和提高,则可以显著提高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对绩效管理的四个流程都进行有效设计和控制。同时各个环节都需要全员参与和配合。高层管理人员是领导与决策者,要对目标、执行方法进行取舍,在绩效管理过程的关键点上由高层集体决策;人力资源部是工具的提供者,也是督导者与推动者;各部门负责人是执行者,是本部门、本单位绩效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四个环节的具体方案和实施主要是他们完成的;员工则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组织中最基本的元素,只有将绩效管理变成员工自觉行为时才能建立有效的文化,只有员工认同并参与其中,才能使绩效目标有效,才能为公司战略的执行提供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杨忠孝:《浅论绩效管理及其有效性》,《时代金融》, 2007年05期
苏文平 丁锐玲 李艳阳:《研究型组织绩效管理有效性方略探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04期
篇8
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绩效考核的含义
绩效考核的定义为: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可以理解,表现在行为方面的意义和工作成果。从工作成果的角度来看,表现是由一个特定的功能或在特定时间内记录的活动所产生的输出,定义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坎贝尔认为,人的表现也做了相同的组织目标可以是观察事物;伯曼穆特威德鲁表现工作行为的评价要素。作为控制功能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管理水平评估的绩效考核制度。那么,什么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和评估什么,谁是评估和如何评估?
总体而言,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企业组织的绩效考核中按照既定的标准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行为和工作情况、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过程的结果。从实施的结果,其中包括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帮助功能。
二、绩效考核的作用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的参考点是未来。我们不是为了解释过去如何,而是要将考核结果作为一种资源去规划某项工作或某个职工未来的新可能性,这就是对职工及工作的开发。彼得・杜拉克说过:“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工人力量的结合取得协同效应”。
1.绩效考核是员工的决策部署
人员使用的程度,素质和部分人多为他们的工作,可以促进需求的能力绩效评估中的地位的人员;一些人的质量和不足的服务要求的能力,应是降级;发现他人发生在非董事或他的素质和能力的跨职系的变化可以是横向的部署。
2.绩效考核是人事任免的前提
绩效考核为主要手段的“知”和“明知”是“任何好处”的前提下。可以与人做什么样的工作,因为“”的政治素质的人员,心理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的评估,评价,推断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在此基础上,然后分析专业知识和资源。
3.绩效考核是一种手段,以激励员工
激励绩效考核奖励和处罚的决定对象和水平,先进鞭策落后的基础上,用奖惩提高工作人员和优秀的组织目标。性能的基础上彻底打破了“铁饭碗”,转让,推广,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费用和性能,如果比较的结果是平衡的,他会觉得公平。绩效考核为员工事先设立绩效目标,并具体评估规则的支持。当目标设置科学合理,使员工产生满意感和成就。使员工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良性竞争,无论是与他人在相同的客观标准的收入或晋升,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与自己过去的收入或晋升。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也有助于创造,学习时间,帮助,超的氛围,使员工可以提高其性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培训的基础上
员工培训应针对额外的学习和培训人员的弱点。因此,培训的前提是要准确地理解人员评估所有类别的素质和能力,以确定员工的优点和问题的质量,培训需求分析。评估的主要手段,以确定培训效果。
5.绩效考核是确定劳动报酬的基础上
企业内部的薪酬管理必须遵守的劳动报酬和报酬的原则是一致的,并精确地测量的数量和质量的“工作”是根据的前提下,分布实施。性能和组织的奖励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使员工感到公平,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6.绩效考核是一个工具,以促进员工发展
绩效考核工作,像镜子客观,公正的标尺。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员工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可以帮助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改善。
绩效评估的广泛应用。性能测试结果将被应用到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薪酬、晋升、调配,辞退的具体工作,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应用到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供信息的员工的优势和缺点帮助员工在现有岗位,创造了较好的业绩,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咨询员工的职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路径设计。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源”的生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有效的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任何部分的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绩效管理有着很大的联系。招聘录用的人员真正适应工作要求,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评测,岗位轮换的实施需要员工的能力和工作匹配程度的信息,职务晋升,要检查的工作人员的能力、态度、表现;需要基于业绩和贡献的人员;培训员工现有的能力、素质和潜力为基础的薪酬水平。所有的绩效管理活动提供详细的数据和信息。因此,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如何做绩效考核已逐渐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和关注的业务重点。
三、结束语
绩效考核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海霞,刘萍.浅析企业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9(8).
[2]祁凤鸾,宋彬,雷将国,王磊.浅析企业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J].现代企业文化,2009(8).
[3]熊平.浅谈绩效考核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4).
篇9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绩效考核 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97-01
一、知识型员工的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员工的核心力量。管理中的“二八”原理告诉我们:占企业人数20%的核心人员对企业形成的最终价值的贡献达到80%,因此准确评价他们的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企业管理层只有充分了解及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才能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素质方面。知识型员工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追求,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具有学习,吸收、再创新能力。第二,心理行为方面。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劳动,在他们的劳动中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独立性和竞争性、艰苦性和连续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第三,工作方面。知识型员工团队中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尤其是高新科技企业,领导的有效性在于认识这种互动性,有意识地进行沟通、重视、信任、承诺、支持、创新、学习、合作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准则。其次,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督控制。知识型员工的大部份工作是依靠大脑进行的思维性活动,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在不确定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型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以及固定的劳动规则,传统的操作规程对他们也没有意义。再次,工作成果不易直接测量和评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因而往往不具有立竿见影、可以直接测量的具体形态。
二、全视角考察与重大绩效指标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有利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对知识型员工特别是个人的工作不能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这一特点为企业正确评价知识型员工的个人价值并给予合理的薪酬带来一定困难。关于“对知识型员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方法”这个问题,国内同业至今看法不一。知识型员工是一个群体,企业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均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工作的性质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成果既可能有可量化的部分又可能存在难以量化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考核中要同时引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如何在定性与定量之间找平衡点,将二者完美的结合。是否有这样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要满足定性考核的要求,同时又要照顾到定量考核的需要。笔者认为全视角绩效考核法与重大绩效指标法组合起来可以作为知识型员工的考核方法。
全视角考核法,是一种针对员工个体绩效考核的非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它由被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级和客户担任考核执行者,从多个角度对被考核者进行全方位考核,再通过反馈程序,达到改变行为,提高绩效的目的。与传统的考核方法相比,全视角绩效考核在全面反馈和避免考核错误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全视角绩效考核是一种偏重于定性的考核方法,它不能准确用考核分数反映并量化业绩,因此有必要引入系统化的绩效考核方法中的重大绩效指标考核法对全视角绩效考核的缺陷加予弥补。重大绩效指标考核法是通过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用于考核和管理被考核者绩效的可量化的标准体系。
建立以重大绩效指标为基础的全视角绩效考核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考核分数控制问题。考核打分一直是绩效考核控制的难点,实际上本考核方法的设计已经基本解决了考核分数的控制问题。一方面,重大绩效指标法设计的量化指标需要用数据说话,而数据本身就是客观、公正的。另一方面,全视考核的理论基础是心理测量学中的真分数理论。真分数理论将考核实得分看作是真分和误差分的组合。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团队中,由于每个人误差是随机的,而且方向不同,当团队足够大时,其误差便会相互抵消,这时考核实得分与真分接近。因此,全视角考核法的考核得分从理论上说也是符合要求的。
通常全视角绩效考核中,一般以上级考核为主,其它考核者的考核为辅;在分数控制上,上级考核一般占60%~70%,其他考核者的考核分占30%~40%。知识型员工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特点和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并且也具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增加考核中自我评价的分数权重。笔者设想将上级考核的分数权重由一般情况下占总分的60%~70%降到40%~50%,同时提高知识型员工自我评价的分数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中,企业外部人员主要是本行业的专家,他们对科研工作的评价和科研成果的鉴定具有权威性;对销售经理考核的企业外部人员通常是企业的客户,主要客户的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销售业绩,因此在设计考核体系中必须对此项考核给予足够重视。对中层管理者评价的企业外部人员主要是工作中关系密切的机构及人员,他们是从工作态度和技术测评的角度对管理者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更适合于管理者潜质的发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用作参考。
完成了非量化分的考核权重分配,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数构成上量化分与非量化分的比例。中层管理者和销售经理考核分数构成中量化分占居主导地位,主要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工作业绩可以直接评价,例如,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销售任务完成情况。与上述两类人员不同的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往往在短期内是很唯量化评价的,其考核中“定性”的成分较多,因此设计其考核以非量化分为主。
篇10
勤于思考的他显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行重大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并不多见,即使在美国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做到颠覆性创新,更何况是在扎堆效应显著的中国。90%的中国企业注定是‘平凡’的。它们的命运就是在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里像农民一样精耕细作,通过不断改善、优化管理,最终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总部位于江苏张家港的澳洋顺昌就是这样一家 “平凡”的企业:在一个相对过剩的传统行业(金属物流配送),它即是靠着精益求精、优化管理的方式获得了5%~6%的净利润,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2%)。
而澳洋顺昌的“不平凡”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在这里,员工无需主管指派、监督就能完成日常工作,因为有“工分法的流程评估”;在这里,关于公司的内部事宜,部门主管无需请示老板就能自主决定,因为有“内部核算”;在这里,关于员工的各项福利,行政部门无权决定,因为有“民主管理委员会”。在这样一个“宽松”、“民主”、“权力分散”的环境下,公司的作业活动却能照样有条不紊地运转,并且创造出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3倍的净利润,这一切归功于其内部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内部公司制。
管理是一项结构工程
澳洋顺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公司的总经理陈锴有关。陈锴是一位自国外留学归来的“制度控”,他笃信制度与规则的力量,自诩为管理界的结构工程师。他希望通过完善企业中的游戏规则来完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人治”成分。
从客观上讲,这也与澳洋顺昌所在的行业特点有关。它的主业是金属物流配送,这是一个必须精打细算的行业。它的业务是把采购来的钢材和铝材,根据客户需要加工成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之后高效配送给客户。这项加工作业的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也不像高科技公司那么高,毛利率也就百分之十几左右,如果费用和管控不好,就很容易亏本。此外,相对于供应商和客户,澳洋顺昌处于弱势地位:供应商都是像宝钢、鞍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因此它没有多少议价能力;客户也均属大品牌,如富士康、华硕、戴尔、惠普等IT公司以及一些家电公司,它也很难抬价。正是由于相对外部来说处于弱势地位,澳洋顺昌必须加强对内管理、深挖团队能力,由此走上了精细化管理的道路。
澳洋顺昌的管理体系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的四层结构,其中“一个中心”是以业务视角出发的对核心价值的管理,“五个基本点”是实现这一管理结构的落脚点和手段,包括内部核算体系、业务技能提升、绩效管理、IT手段、文化土壤。同时,这些管理结构要素也是按照一定层级架构起来互相关联、层层支撑的,其核心基础层是澳洋顺昌对自己业务的组件化认知(澳洋顺昌内部称之为流程),支撑层是IT系统(澳洋顺昌的ERP系统)和企业文化,控制层体现为内部公司制,展现层体现为绩效管理及绩效结果的应用,最终支撑了澳洋顺昌组织绩效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对澳洋顺昌业务的组件化认知和划分,奠定了这套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基础。业务组件可以比喻为搭建起企业业务运营的积木块,涵盖了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业务目标和一系列的活动、流程,同时也配置相应的人、技术、财务等资源和管理方法。澳洋顺昌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核心业务划分为26个组件(流程),然后依据业务单元对应的流程和绩效管理方式,将全公司近500名员工划分成30多个核算单元。
对于核算单元,澳洋顺昌是这样定义的:“在同一个部门或者科室内,绩效评估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岗位集合体。”核算单元是一个小的工作团队,并非按照部门或科室的界限来划分,而是按照工作性质或参与的流程来划分,因此,在同一个部门或科室内可能有多个核算单元。比如,在事业部这个大的部门框架下,“销售人员”、“采购人员”与“销售助理”就分属于不同的核算单元,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再比如,人事行政部门划分为“人事行政管理”和“人事行政”两个核算单元,因为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绩效管理方式并不相同。而在加工部,一台机器就构成一个小的核算单元,机台的机长和工人组成一个小的工作团队。
由于澳洋顺昌的业务流程比较简单清晰,所以核算单元的划分并不复杂,是基于原先组织结构下的进一步细分。
自行开发的ERP系统
特点:大部分企业的ERP系统是基于业务流程来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业务需求,不能支持管理需求。而澳洋顺昌目前使用的ERP版本是基于管理立场,把管理需求和考核需求加入系统中,是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完美结合。
澳洋顺昌管理体系的基石是ERP系统,这套系统是它自己设计和搭建的,最初的版本于2003年上马,当时只是一个物料管理系统。由于金属物流配送行业比较偏门,所以对于澳洋顺昌来说,并没有现成的ERP系统可以购买。假如找外面的IT人员来搭建,公司本身也要派出主管和人员参与协助―由于外部人员不了解公司内部的生产运作流程,需要把大量时间花在沟通协调上。另一方面,澳洋顺昌也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拿出几个亿去搭建一个ERP系统,因此外部IT人员也不可能长时间待在澳洋顺昌,专注于这一个项目。所以,思来想去,陈锴和财务总监林文华决定,既然总归要搭上时间、精力和人力、物力,干脆自己动手建设ERP系统。
澳洋顺昌从事的是金属来料的加工制作,加工工艺并不复杂, 所以第一个ERP系统比较简单,主要以物料监控为主,而不是以经济价值为主,没有反映太多的管理思想。到了第二个版本就不同了,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管理立场,明确了要达到什么样的管控和激励目的,因此第二个ERP版本是以内部核算为主导方法,以财务为中心,以实现内部管理的自动化运转为目的来设计,与第一个版本的出发点明显不同。
第二个版本的设计构思开始于2008年初,财务总监林文华在参加一次经营例会时,发现部门经理做业绩汇报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从有利于本部门利益的角度来汇报。能不能设计一个汇报系统,让所有部门按照统一的标准或要素来进行业务汇报呢?比如,加工部的业绩原先是按照加工的难度点数来衡量,现在则改用货币化方式――单位加工费来衡量。因为货币化是最高层次的量化方式,是全球市场通用的方式,可以与外部市场进行对比,比如,把这些物料拿到外面加工需要多少钱?后来,管理层就制定了一个基础原则:按市场价的7折来确定加工部门的加工费。
2008年5月,第二套ERP系统正式上线,经过对内部核算和绩效考核方案的调试,到2009年下半年已经全部做到自动化。如果说第一套还可以参考外面的ERP系统,第二套则完全按照澳洋顺昌自己的管理逻辑来设计。
内部核算:打破财务“准则”,随心所欲,只为管理驱动
特点:澳洋顺昌的内部核算打破了统一的会计准则的束缚,根据行业特点和业务性质,自由发挥、自行确立各单元的考核要素和核算规则,从而使内部核算成为有效的管理杠杆。
这一管理逻辑就是内部公司化――通过划小核算单元,让每个核算单元成为自负盈亏的小公司,从而激活每个小公司的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使员工的意识和动机从“为公司干”转变到“为我自己干”。
为了核算每个小公司的盈亏,需要建立内部核算的规则。内部核算与会计报表不一样。会计报表或外部报表,是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是提供给外部股东和政府部门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报告。而内部核算则是根据公司自行规定的核算规则得出的财务报表,用于内部人了解公司运营状况。两者目的不一样,外部报表是为了“事后总结”,内部核算则是为了进行“过程管理”。内部核算相当于司机驾驶车辆时所看到的仪表盘,上到高管,下到核算单元主管,都可以根据这个仪表盘的读数来做出经营判断和决策。
内部核算与外部报表的对比
内部核算采用货币化标准 澳洋顺昌采用货币化的方式来核算各个单元。有了货币化的思路,不同部门就可以用同一个标准、同一种语言来讨论问题,内部公司制也就有了统一的核算标准!公司不仅可以用货币化的方式来考核加工部,也可以考核事业部的成本与收益。通过货币化的内部核算,大家都可以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估自己的部门或单元,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就相当于是把每个部门或者核算单元,当成一个独立的运行单位,这个单位有自己的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客户,有自己的收入,也有自己的成本和盈亏。按照林文华的说法,“每个人都是老板,都清楚自己的成本、收入和赢利”。对于任何一个部门,只需要问三个问题:你的业务和收入是什么?你能控制的成本是什么?你的收益是什么?
比如,人事部门有招聘职能,就可以把它看做猎头公司,业务是为客户招聘人才,可控制的成本是招聘成本,如果人事部门能够以越小的成本完成招聘任务(公司事先确定一个成本目标),那么它的收益就越大。
同理,人事部门下属的车队也可以看做一个出租车公司,在把客户送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如果驾驶人员越少,车辆耗油越少,那么车队的收益也就越大(公司同样事先规定了一个成本目标)。
再比如,财务科就相当于一个财务公司、一个银行。比如说,公司现在需要1,000万资金,财务人员就要考虑,这1,000万该怎么筹措?如果财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到了资金(主要利用利率的杠杆差,因为银行的借款实际上有多种形式,包括进口押汇、票据贴现、银行存兑汇票,还有直接贷款以及公司间资金调拨等),而且资金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水平,财务科就赚钱了;如果利率高于市场水平,财务科的绩效就降低了。
内部核算采用目标制或定额制,即公司给核算单元一个费用定额(或称成本目标),如果核算单元的花费少于这个定额,那么节省的成本就是它的正收益,如果超过这个定额,核算单元的收益为负,绩效工资就没有了。
最终,当各个部门的核算表汇总之后,每个部门赚到的钱,加起来就是公司的赢利。有可能这个月加工部门赚了一百万,业务部门亏了一百万,但其他部门赢利,公司还是赚了一百万。也有可能业务部门在费用方面控制得很好,一个月赚了很多钱,但是加工部门并没有赚多少钱。管理层只要一看总效益表就可以知道,哪个部门在亏钱,哪个部门在赚钱,一清二楚。
澳洋顺昌的内部核算属于公司内部的“一次分配”,涉及各个核算单元的财务核算,因此需要自行制定核算规则。
选定核算要素 在确定内部核算的规则时,首要一点是选定作业活动的要素。一项作业中有多个要素,为什么要选这个要素来核算,而不选其他要素?
比如,澳洋顺昌对于财务科的考核,最主要看其资金管理的能力,这和行业特点有关。金属物流配送行业是资金占用型行业,资金用量极大,所以对于财务部门的考核就应当把重点放在资金管控的效率上。
再比如,对于事业部,应当考核什么?是销售量,是销售收入,是销售利润,还是资金回笼,或者是净利润?很多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考核都只看账面利润,但很多时候账面利润并不代表实际所得利润。在澳洋顺昌,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就没那么简单,并非是计算销售额多少以及账面利润多少,而是要考虑资金的占用成本。
澳洋顺昌的事业部相当于一个贸易公司,拥有采购权和销售权――客户需要什么材料,事业部就采购什么材料加工。鉴于原材料采购所占用的资金巨大(涉及钢材和铝材的期货交易),澳洋顺昌对于事业部的考核就采用了财务上的折现成本概念,考核规则非常细致:从原材料购买到款项收回的整个过程,会细分成各个阶段,原材料的价格和资金款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比如,业务人员在购买原材料、付款的时候,就相当于从公司借了钱。既然借了钱,财务科就要找事业部收利息。在付款之后、货到之前的这段时间,财务科要向事业部收取资金占用利息;货到之后,财务科要向事业部收取库存利息;在机台上生产的时候,要收取在制品利息;成品还没有送出去的时候,会收取成品利息;在货卖出去之后,应收账款还没有收回的情况下,财务科会收取应收账款利息。这样一一核算下来,业务人员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成本结构,尤其是资金占用的利息成本,而不只是关注账面利润。
确立核算规则 澳洋顺昌的精细化思想在确定核算规则时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比如,对于事业部应收账款的利息,公司会细分成三个阶段来计算:客户提前还款,客户在信用期内还款,客户超过信用期后还款。这三个阶段的奖罚和计算方式都不同,甚至每天的利息计算方式也不同。
1. 假如客户提前付款,公司则按照基准利率×105%来计算“提前付款的奖息”,奖励给相应事业部。
2. 应收账款在信用期内,则第一天应收账款的利息=基准利率×105%,之后每增加一天就上浮4.5%;到了60天信用期时,占款利息=基准利率×132%;到了120天信用期时,占款利息=基准利率×159%,以此类推(线性增长)来计算事业部的应收账款利息。
3.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后,利息则按基准利率×200%来计算,此逾期罚息由事业部承担。
如此精细化的利率核算可以让事业部清楚地知道每一天占用资金的代价,风险成本以及公司利息政策的偏好,从而指引业务方向。
精细化的内部核算规则也在潜移默化地为公司培养更多的“生意人”。在做任何一单业务时,业务人员都需要考虑涉及整个业务流程的各个要素和数据,如资金占用利息、加工费涨跌、包装成本等。这对于业务员相当于一种系统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
绩效考核体系:多元立体的组合式考核方式
特点:通常,针对一个部门或一个工作岗位,企业只有一种考核方式,但澳洋顺昌的考核方案则是丰富多彩和立体化的,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和每个岗位特点,它会设计出多种考核方式,多则四种,少则一种。
澳洋顺昌的绩效考核体系遵循这样的原则:1.只考核与核算单元(部门或个人)责任相关,且在权限内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2.对“绩效”而不是“工作量”进行考核,或者说,考核的是“功劳”而不是“苦劳”。按照工作的“可量化”与“不可量化”,考核方式又分为两大类:效益法与工分法。
效益法 效益法又可分为直接效益法和间接效益法,针对的都是可量化的工作任务。直接效益法主要针对工作业绩与工作意愿或工作表现直接关联度较高的核算单元,比如事业部、加工部,由于它们直接产生效益,就采用100%的直接效益法考核。间接效益法则适用于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作任务,它们虽然不直接产生效益,但在效益产生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比如,业务助理虽然不直接打前锋,但协助业务人员接收订单,联系加工部安排生产,协助发货,跟进应收账款等,可以说是业务部门的后勤总管,因此对他们的业绩考核方案中加入间接效益法,充分尊重他们劳动成果,体现澳洋顺昌的业绩共享思想。
用效益法来考核是最直观、最准确的。但是,有一些部门确实不产生经济效益,特别是提供服务的后台部门,所以需要另一种方式把考核尽可能量化。
工分法 为了考核不可量化的作业活动,澳洋顺昌引入了“工分”这个概念,用于体现一项活动的工作量。澳洋顺昌绩效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工分的应用。很多公司都做绩效考核,但少有像澳洋顺昌做得这么细致,把后台部门的绩效也最大程度地量化了。
工分可分为“日常工分”和“项目工分”。
“日常工分”是指员工完成日常工作所获得的工分,是从预算中反推出来的。为了确定日常工分,管理层首先会梳理每项工作的难度系数,从1到2.5不等,然后计算需要多少工作量(一个月需要多少小时完成这项工作),之后跟部门主管协商这项工作的日常工分是多少。
“项目工分”则是员工日常工作之外从事作业活动所获得的工分。当员工要开展一项额外工作时,必须先申请项目工分,所申请的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工作量,在得到管理层批准之后才能开展这个项目。
对于后台部门,澳洋顺昌没有完全采用单一的工分法,而是采用工分法和效益法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做是基于共享原则,公司希望后台支持部门的员工也可以分享公司创造的效益成果――但效益法在后台人员的考核中所占比重较小,一般是10%到20%,占据大比重的还是工分法。
在澳洋顺昌,除了业务人员和加工人员采用直接效益法考核,其他人的工作其实都可以细化为四部分来考核: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日常工分和项目工分。根据每个岗位的职责不同,各部分所占比重有所不同。
二次分配 一般来说,企业对于销售人员都会有一个提成制,但澳洋顺昌的提成制是团队提成制,而不是个人提成制。这跟行业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它的主要业务是金属物流配送,一卷料很大,必须把几家客户配结起来,合理运用材料,才有可能赚到钱。因为各个业务订单不一样,所以只能是多个订单共同消耗材料的一个过程,没有办法单独核算一个订单的成本。因此,公司必须采用团队考核制。由公司给销售团队设定目标,然后团队共同挣到的奖金,就由事业部总经理决定二次分配。
不仅澳洋顺昌的事业部是这样,加工部以及其他部门也是由主管来决定二次分配以及个人绩效奖金的发放。公司人事科根据绩效考核方案,计算出每个核算单元的团队绩效,然后由各单元主管在团队奖金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分配。打个比喻来说,各单元主管就好比生产队的队长,队长把该生产队的集体工分拿来再分配给个人。
流程评估与员工申诉 澳洋顺昌的绩效奖金是每个季度发一次,因此每个季度公司管理层大概会花上20天的时间对全公司的26个流程活动进行一次调查评估,目的是了解各项流程中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对流程中涉及的每个岗位给出相应的打分。评估分数决定了每个岗位的实得工分,实得工分再乘以工分单价,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岗位获得多少钱。
评估的必要性与工分法有关,对于那些不可量化的工作必须通过评估来确定实得工分。由于评估人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这部分考核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
澳洋顺昌的所有作业活动划分成了26个流程,一个流程的评估至少需要三个人参与:一个是组长,由公司高管担任,其余两个评委是科长级员工。评估小组要调查员工整个季度的工作情况,要调查他本人,调查流程的上下游客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最后召开一个评估结果的会,面对面给这个流程所涉及的当事人打分。评估小组告诉被评估的当事人,这个流程或这个岗位为什么评这个分数,这个季度有哪些工作任务是闪光点,有哪些工作任务是完成不够好的。
这也正是流程评估的重大意义,流程评估不单单是与奖金挂钩,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公司制度的一个过程。每次评估下来,公司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去改进工作流程和制度设计。
不同于一般企业形式主义的评估过程,澳洋顺昌的评估工作非常严肃和认真。如果员工对于自己得到的评分不满意,可以当场申诉。如果没能说服评委小组,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员工还可以直接向总经理申诉,总经理于是再组织一个评估小组,对这个活动重新做评估。如果新的评估小组认为员工申诉有理,就会给出一个新评分。这样一轮下来,尽管不能说该评估体系完全客观,但相对已经比较公正了。
专业技能提升:注重在岗培训
澳洋顺昌的考核方案在客观上还可以起到对员工的培训作用,因为好的考核方案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作为演算基础,要求公司在历史数据采集上必须很完善,而澳洋顺昌自行开发的ERP系统能够保证内部信息的大量真实采集。这就保证了考核方案的数据是合理的,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由于考核方案比较合理,考核规则里提及的标准就是本行业相对成熟的标准,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当员工研读考核方案,从而吃透它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亲身经历一次上等的岗位培训。比如,销售考核方案能够教会销售人员如何控制库存、如何处理应收账款,如何进行信贷管理从而减少坏账等,从而使得每个销售人员都成为具有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的小老板。
澳洋顺昌反对机械的培训方式,并认为大部分企业的培训预算都被白白浪费掉了,因为企业为员工制订的培训方案未必是员工真心想学习的东西。与其被动地让员工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不如在工作中让员工主动地、有目的地汲取知识和提升技能。它的绩效考核方式以及流程评估在客观上使员工实现了在岗培训,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改善、不断提升技能。
强势文化是土壤
从2003年8月正式投产到如今已近9年时间,澳洋顺昌由一家小企业发展到2011年营业收入18亿元的上市企业,由最初只是从事金属物流配送*到如今涉及金属物流配送、能源光电及金融创投多元业务发展的局面,与公司的管理创新分不开,也与公司的强势文化分不开。
公司总经理陈锴一直提倡强者文化、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遵循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司应当成为员工“多付出,多回报”的平台;如果绩效考核不能客观评价员工的付出,就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如果公司不敢支付差别薪资,也是对优秀员工的不公平。针对员工积极性的激发,在目前中国还未实现全面小康的现实环境下,陈锴认为利益驱动比传统教育更持久、更实在。当绩效考核与利益紧密挂钩时,员工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多实惠,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在澳洋顺昌,员工既不是主人,也不是家人,而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公司与员工之间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给员工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并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员工在公平、公正、透明的游戏规则下竞争,并分享收益。
澳洋顺昌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是五项:阳光、进取、实效、精英、体制。其中体制是关键,正是由于内部核算的精细化与绩效考核体系的客观公正,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员工个人利益的获得,才使员工的意识形态从“为公司干”转变为“为自己干”,真正激发了员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不少客户都反映澳洋顺昌员工的自律性和责任心很高。有一位客户很感慨地说:“你们的外派员工驻厂时,从不出去逛街,一直待在产线,关注每一片产品的品质管控。如果是我们的员工出差,早就不见人了,出去玩啊、逛街啊。”澳洋顺昌的员工之所以有高度的自律性,与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分不开,因为如果员工没有抓好品质管控,那么产品退货时他的个人利益就受到损害,同时同一个机台的加工人员也会受到相应处罚。
然而,这一强势文化和精细化的核算体系并不是一个让所有人皆大欢喜的制度,对于个人能力很突出的员工可能很适合,但对于不具备强大的单打独斗能力的人则未必适宜,对于追求工作舒适度超过物质激励的人则更不具有吸引力。
2011年6月,澳洋顺昌在收购广东一家企业之后,就遭遇了文化上的冲突。由于这家企业原本的文化属于温情主义类型,员工已经习惯了“等”和“靠”,所以当总部在广东推行这套内部核算体系时,就遇到了员工的消极对待,出现了种种的流程不畅。由此可见,要实施精细化的内部核算和科学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人”的因素和“文化”的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在前期设定内部核算规则时,管理层需要与各部门主管沟通,在中期则需要向员工耐心宣导,后期更需要听取员工的反馈和投诉,对系统进行不断地调试。唯有首先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打造出一个强势文化的土壤,内部公司制才能顺利实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如果用在企业身上却刚好相反,“失败的企业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业却各有各的真经”。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中国企业迈入了一个向管理要“红利”的时代,众多企业都渴望从粗放式、野蛮式发展转变为精益化、规范化的经营模式。然而,究竟该如何实现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澳洋顺昌的内部公司制,作为一种成功尝试,或许可以给中国企业一些启发。
这套管理模式当然首先与“技术”有关,企业必须具备较完善的ERP信息系统;其次与“财务”有关,管理层必须具备管理会计的思维方式,才能合理划分核算单元和确立内部核算规则;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企业应当建立实事求是、公平公正、透明竞争的企业文化。
观点概要
1澳洋顺昌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以业务视角出发的对核心价值的管理,“五个基本点”是实现这一管理结构的落脚点和手段,包括内部核算体系、业务技能提升、绩效管理、IT手段、文化土壤。
2自行设计的ERP系统是澳洋顺昌管理体系的基石,最初一个版本于2003年上马,只是一个物料管理系统。2009年下半年第二套ERP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完全按照澳洋顺昌的管理逻辑来设计,以财务内部核算为中心,实现管控和激励目标。
3独创的内部核算:澳洋顺昌的管理创新表现为内部公司制――通过划小核算单元,让每个核算单元成为自负盈亏的小公司,从而激活每个小公司的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为了核算每个小公司的盈亏,就需要建立内部核算的规则。澳洋顺昌的内部核算打破了统一的会计准则的束缚,自由发挥、自行确立各单元的考核要素和核算规则,从而使内部核算成为有效的管理杠杆。
5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方案:澳洋顺昌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和每个岗位特点,会设计出多种考核方式,包括效益法(直接效益法和间接效益法)和工分法(日常工分法和项目工分法)。一个工作岗位的考核方法少则一种,多则四种。
6专业技能提升依靠在岗培训:客观上,澳洋顺昌的考核方案可以起到对员工的培训作用,当员工研读考核方案,从而吃透它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亲身经历一次上等的岗位培训。
7强势文化是土壤:澳洋顺昌认为员工既不是主人,也不是家人,而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公司给员工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并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员工在公平、公正、透明的游戏规则下竞争,并分享收益。
澳洋顺昌的工资结构以及考核方法
员工的工资=基准工资+绩效工资
基准工资分为几个固定级别,根据资历和职位确定,比如,人事助理和人事经理的基准工资分属不同级别。(基准工资保证了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比如,对于加工部门来说,在没有任何订单、不进行生产的情况下,工人每个月仍然能够拿到基准工资)
绩效工资的评定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评定方法,上不封顶。
1.效益法 针对可量化的工作,可分为直接效益法和间接效益法。
2.工分法 针对不可量化的工作,分为日常工分法与项目工分法。
下图以加工科以及人事科为例来说明工资结构以及绩效考核方法:加工科采用单一的直接效益考核法,人事科则以工分法为主。
注:1.效益法收入可以根据核算公式得出,比较精确;但是工分法收入必须通过评估小组的评价(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才能算出实得工分,存在一定模糊地带。
2.效益法和工分法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绩效考核模式,既全面完成了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评估及监督,同时也让员工分享了所支持部门创造的业绩,有利于个人及团队的绩效改善。
澳洋顺昌的内部公司制
内部公司制是把公司各个核算单元视做独立运作的工作单位,进行独立的盈亏核算,根据核算结果进行团队的“一次分配”,之后各部门主管再基于“一次分配”的结果进行个人的“二次分配”,也就是个人绩效奖金的发放。该管理结构的基础是ERP系统,采用的方式是内部核算与流程评估,获得的结果则是科学化的绩效考核。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起到了引导和激励作用,在使员工关注自己利益的同时,培养了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
澳洋顺昌模式与阿米巴模式的异同
相同点
同属管理会计范畴。
都是精细化的内部核算,都是划小核算单元,自行创立内部核算规则。
都是为了获得更加精确和清晰的经营数据,从而指导和优化经营。
都可以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尽管澳洋顺昌并非主观上为之,但其内部公司化的模式在客观上也造就了“人人都是小老板”)
不同点
物质激励 vs. 精神激励:澳洋顺昌的内部核算与每个核算单元的集体奖金、每个员工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而阿米巴的内部核算并不与每个核算单元、每位员工的物质激励直接挂钩,绩效好的核算单元获得更多的是荣誉。
工资计入成本 vs. 工资不计入成本:澳洋顺昌的内部核算把工资计入核算单元的成本,员工工资比较透明;阿米巴的核算方式则不考虑员工工资,工资属于个人隐私、不透明。
后台部门也核算 vs. 后台部门不核算:澳洋顺昌把所有部门都纳入核算机制,包括后台支持部门;而阿米巴核算不涉及后台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