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电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电行业发展

篇1

【关键词】风电行业;税收政策

一、目前我国风电行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关于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激励政策,但这种激励政策并没有形成制度体系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激励的力度和范围上无法达到《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家鼓励开发推广的风电技术设备发展上。其二,现行税制中为促进风电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比较单一,主要是减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激励方式以正向激励为主,缺乏反向激励。其三,激励对象还局限于企业实体。

二、国外鼓励风电发展的税收经验

1.美国

(1)投资赋税优惠:对于购买风能能源设备的业主,在《能源税收法》中规定,可从当年所须缴纳的所得税中抵扣所付金额中前2000美元的30%及其后8000美元的20%;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投资总额的25%用于开发利用风能、地热、太阳能及潮汐的发电技术。

(2)加速折旧优惠:《税收改革法案(The?Tax Reform Act)》中有相关规定,风电项目折旧期为5年,而不是15~20年。

(3)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综合电力竞争条例》中规定,要求国家通用的RPS到2010年7月由可再生能源资源供应5%的电力。目前RPS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强制性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2.德国

(1)《强制购电法》规定:电力公司要以固定价格收购风电全部电量,并确保其能够上网;由当地电网承担常规发电技术与风电上网价格的成本差价;风电上网价格规定为当地电力公司销售价格的90%;

(2)《可再生能源购电法》被《可再生能源法》所替代,重新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可以优先接入电网。

(3)《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要求,新风电机组必须满足输电导则和中压电网技术规范要求;已经并网运行且不能满足新并网导则要求的老旧机组,限期进行改造。

三、当前我国支持风电发展的税收政策

1.对于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

2.对于国内企业进口的一些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主要用于开发和制造大功率风力发电机装备的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进口关税。企业要享受免税优惠政策,须具备以下条件: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单机额定功率为1.2MW级、2MW级及以上,年销售量≥50台以上;风力发电机(组)配套部件: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变流器为单机额定功率≥1.2MW的整机配套,叶片年销售量≥150片,发电机年销售量≥50台。

3.对于1.5MW以上风力发电技术及风电场配套技术,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1.5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以及风资源评估分析、风电场设计和优化、风电场监视与控制、风电接入系统设计及电网稳定性分析、短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风电场平稳过渡及控制等风电场配套技术,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享受15%的低税率优惠。

四、国外风电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借鉴

1.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推动能源利用结构转变

发达国家在风电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消费上,一方面注重抑制对传统能源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如丹麦开征的碳税、能源税,英国开征的发电税、气候变化税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降低新能源税负,同时又增加传统能源税负,便能够起到传统能源与调整新能源相对价格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

2.注重直接激励、间接引导结合力度,提升税收政策调控效力

随着新能源项目的大量建设,国外部分国家对于新能源项目的扶持(尤其是税收方面优惠),已经由初级阶段的直接性减免税政策逐渐转化至税额抵免、加速折旧等间接性优惠方式。我国在风电行业优惠政策实施方面,除了给予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外,同时应充分运用各类间接性的优惠政策,以此来改变我国在风电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中的单一化现象,增强税收政策在风电行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能力。

3.推动新能源项目税收政策法制化建设

在新能源的税收政策方面,欧美国家都比较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的法律方式,其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了新能源税收激励措施的确定性和可行性,防止新能源税收政策效力层次低、政出多门的现象。因此我国也有必要加强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风电行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潜水电泵;行业现状;提水机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001-02

1 产品简介

潜水电泵产品是一种潜入水下运转的提水机械,主要有小型潜水电泵、污水污物潜水电泵、井用潜水电泵和潜水螺杆泵四种类型。

潜水电泵结构紧凑、安装便捷、使用方便,潜水泵整于水下,运行噪声消失在水下,几乎听不到机组噪声,极大地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电动机水下运行,散热条件好,可提高电机效率,延长电机使用寿命,被广泛使用于农田灌溉、污水排除和饮用水输送等方面。对广大农村农民的抗旱救灾、清淤排污、水环境治理、乡镇居民饮水条件的改善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和洪涝灾害,为确保我国居民正常生产、生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潜水电泵行业无论从科技、经济大的宏观因素还是企业的规模、人才的培养等微观角度来看,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排除了上述纵向对比,与国外产品进行横向比较同样可以发现,我国潜水电泵使用寿命、可靠性和自动化方面仍不如它们,技术含量和价格均不占优势。

2 潜水电泵行业发展概述与企业分布

作为常用农机产品,潜水电泵很早就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该产品是国内最早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潜水电泵业已经经过多次的换发生产许可证。随着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前几年全国涌现出大量的小型企业,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厂家以其低质低价的产品冲击市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此外,一些小厂生产的产品安全性能也无法保证,因产品漏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潜水电泵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潜水电泵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及产品质量也有较大提升,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潜水电泵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年产量超过一千万台,同时近几年产品的出口量也增长迅速。

目前我国潜水电泵生产企业500多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浙、苏、鲁、冀、辽、沪、晋、津、豫、川、湘、粤等地,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企业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独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等。全民所有制企业已为数不多,民营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

3 潜水电泵行业现状

通过对企业的研发、生产、检验等能力的情况调查,我国潜水电泵行业无论从科技、经济大的宏观因素还是企业的规模、人才的培养等微观角度来看,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排除了上述纵向对比,与国外产品进行横向比较同样可以发现,我国潜水电泵使用寿命、可靠性和自动化方面仍不如它们,技术含量和价格均不占优势。潜水电泵行业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3.1 企业掌握不了相关技术核心与相关文献,员工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潜水电泵的生产企业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占了整个行业的九成以上。很多企业刚成立不久,仍旧处于作坊式企业,表现出了生产设备落后、生产人员素质偏低、生产力不足等问题。企业主不了解产品执行标准,不参加行业会议与活动,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片面认为行业标准是形式主义的产物,只能用于应付检查,无法组织指导生产,不能产生效益。有的企业即便有标准化管理部门,也是有职无权。企业不愿在标准管理上投入资金,导致企业对标准信息了解不及时、不准确,造成企业标准收集不全,甚至执行作废标准,从而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3.2 产品技术水平落后,基础研究工作被忽视

潜水电泵行业总体在基础研究的投入比较少,科研成果取得少,潜水电泵行业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引进的一些国外产品也不是最先进的产品。横向比较同时期国外产品,不难发现我国潜水电泵行业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潜水电泵产品一方面普遍供大于求,这是市场对产品技术水平落后的一个反馈。但是另一方面,那些从国外进口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特殊产品则供不应求。这说明,潜水电泵产品的水平与用户需求差距逐渐拉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明显。我国潜水电泵产品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极少,仅处于国外20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产品积压严重,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产品试制太慢或短缺,冲不出传统产品的格局。与国外的动态差距并没有缩小多少,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存在严重的产学研脱钩现象,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无法及时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新产品开发困难,一个新产品开发需要设计图纸、水力模型,还要做样机进行验证等繁琐的工作,最后出成果才能卖到几万元,这让许多技术带头人对新产品的开发敬而远之。

3.3 潜水电泵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

我国潜水电泵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生产企业虽多,但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在低端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各企业间竞争加剧,频繁打价格战,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

第二,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市场退换货太多,不少企业处在半停产、停产和转产状态之间。如浙、鲁等地没有办生产许可证的水泵企业基本全部停产、转产。

第三,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只有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以旧翻新,导致水泵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水平、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整个行业处于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的时期。

3.4 缺乏竞争力

篇3

英文名称: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sign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2469

国内刊号:11-5014/T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4

十多年间,山西省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住宅小区越盖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但物业管理却始终走不出服务水平低、质量差的阴影。山西省物业管理行业毛病究竟出在哪里、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让这个新兴行业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朝阳产业?

纠纷频发的太原物业公司

4月7日,太原市佳地花园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陷入瘫痪,事实上早在之前的春节前夕,由于物业上不能及时缴纳电费,佳地的业主在三九严寒天就享受到了停电停暖的待遇。佳地花园并不是太原物业一个纠纷的个例,山西嘉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员工两个月没有领到工资集体罢工,企业负责人也不知去向。

物业公司员工透露,小区业主拖欠暖气费、水费等各种费用,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小区业主们则抱怨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因欠市政服务公司水电费致使小区停水、停电,冬天暖气不热等。业内知情人士说,佳地花园是区域供暖,暖气管道年久失修,物业公司挪用水电费维修了公共区域的暖气管道,但供热达不到业主要求,业主们怒而拒绝缴纳暖气费等费用,导致物业公司无法正常经营。

长期以来,太原市住宅小区内水电暖气等管道的维修资金由谁负担缺乏明确规定,由此引发的纠纷已多次出现。如太原市长风小区、邮电小区、腾龙苑小区等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佳地花园事件对山西省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不小的震动,很多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山西省内的物业管理行业很多争议问题缺乏政策依据,行业管理法规缺失,是诱发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佳地花园小区物业管理中的矛盾只是物业管理行业众多矛盾中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万科、富力、万达等知名房地产开发商的入驻,这些公司旗下的物业管理公司纷纷入驻太原。为了打响品牌、保障售房,房地产开发商不惜每年补贴物业公司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资金打造物业管理品牌。很多业主受先进的物业管理理念的熏陶,对原来的物业管理更挑剔了。规模小、实力差、服务管理水平不高的山西本地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受到挤压。

多家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物业收费标准过低,运营成本又不断增高,用降低运营成本和服务品质的方式来维系运营,又导致业主对服务不满意拖欠物业费,物业公司生存更加困难。太原市房产管理局物业管理处处长齐聪文表示,总体来说太原物业管理行业整体水平较低,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山西物业面临发展瓶颈

责权不清,物业代人受过制度缺失,也制约山西物业行业发展。据了解,太原市物业管理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目前,全市有物业管理企业300余家,从业人数3万余人,各类物业管理项目近千个,其中住宅物业管理项目800余个。太原市物业管理行业入门门槛低,起步较晚,很多公司甚至连管理资质都没有。

管理昌盛双喜城物业的太原市美嘉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山西本土的物业企业。董事长田宏认为,物业公司与市政服务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物业公司过多地承担了社会公共职能,本应由市政服务部门入户收取的水电费等都由物业公司代收,增加物业公司运营成本的同时,分摊费用成为业主和物业公司的主要矛盾。

有12年物业管理经验的李晓红表示,因为职责不清,物业公司自己职责范围外的额外工作引发业主投诉的比例占到了七成,太原市的物业管理行业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富力地产广州天力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总经理刘云晶,14年来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天津多地做过物业管理,行业经验丰富。他说,太原市的物业管理现状和10年前的北京非常相似,北京、上海等市理顺了行政服务部门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后,行业逐步走向良性发展。

很多物业公司负责人都在抱怨,居民住宅楼电梯、自来水二次加压、地下停车场照明等民用设备用电都在按工业用电标准收电费;每户每月5元的垃圾处理费,包括了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费用,应该有相关部门全程处理,但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工作都是由小区物业承担的,这加大了物业管理成本。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物业管理方向教研室主任魏国凤认为,物业管理制度缺失,解决物业矛盾缺乏依据等因素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物业管理行业是朝阳产业。山西省目前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覆盖率仅为44%,发展前景广阔,理顺各方关系后,山西物业才能逐步走上正轨并发展壮大。

物业管理须创新模式

物业管理贯穿于房地产项目立项、规划、建设、验收、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建管、工商、物价、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多个市政服务单位。

数据显示,每年对物业行业的投诉中,40%应由开发商承担责任;40%出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问题上,应由市政服务部门负责;10%出在小区违章搭建、住房违规改装修等方面,应由行政执法部门和业主大会负责;只有10%是因物业管理服务不规范等原因引发的。

刘云晶认为,对待物业管理行业,政府发挥职能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引导、社会自治,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至关重要。魏国凤认为,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操作性强、更切合实际的物业管理服务细则,解决物业管理行业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引导规范物业行业发展。田宏表示,太原市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不足100个,只占小区总额的10%左右,应加快提高业委会建设比例,业委会为业主撑腰维权,提高业主的话语权。

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过往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忽视将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只注重经济、科技、贸易等方面的提升和受益的现象,而没有考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步导致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损耗及破坏。在人们意识到社会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之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等词汇就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口中,这也成为国家的指导方针和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的目标。而在众多行业中,水利水电行业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人为地进行一些更有利于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建设。从目前国家“一带一路”及相关部门的发展方针来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都有极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这一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院校或专业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更严格、更优质、更有价值的教学。《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一书,从水利工程管理基本知识、挡水建筑物的检查观测、挡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章节划分,将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并且对不易理解和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多角度的拆分,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中针对挡水建筑物的检查观测、挡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泄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堤坝防汛抢险等知识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并且列举了一些国内外的经典案例,供读者参考学习。鉴于此书丰富的知识内容、科学合理的章节分布、经典案例的分析以及权威的专业内容等优势,能够给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工作者提供很大帮助。《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中运用大量的篇幅强调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意义和教学目的,也明确指出相关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实践教学。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探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深入分析现有的问题,并在解决影响教学目标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首先,我们直接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如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受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部分学校仍存在有意缩短或是删除实践课程学时、减少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能很好地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等一系列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

而且从专业的角度讲,部分学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不能够找到适宜的实践地点或是对接单位,无法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实践环境,而且对于实践教学这一特殊的课程没有建立专业、完善的考核体系,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没有利用相关的测试来判断学生的接受状况。如果说受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是极少数院校的问题,那么形式单一、缺少创新性就是所有学校的通病,因为没有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所以不能够进行创新;因为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教学水平不足,所以不能够很好地起到主导作用;因为对学生不够了解,导致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并不适应学生学习,实践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从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多个角度进行改进,提高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校方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制定,并且充分利用阶段性的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让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及时地纠正错误、指出正确的实践方向,而且要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更适应、老师教学更省力、校方管理更方便。

为了让拥有重要地位的水利水电行业发展壮大,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不断为行业提供优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要根据社会、岗位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标准、优化培养方案,要让学生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还要有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目的。

篇6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促进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进而促使建筑装饰行业呈现出持续、迅猛增长的势头。据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2.63万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2800亿元,增长幅度为11.2%,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3.4个百分点。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看到装饰行业的繁荣以及对专业设计人员的巨大需求。

2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设计师能力的要求

2.1由于装饰行业市场火爆,设计师队伍混杂,这就使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市场火爆就会增加设计师的需求量,致使人才缺乏,这种需求就会导致有无设计技术及经验的工人都涌入这一行业,造成设计师队伍人员混杂。其次就是企业管理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大量私人装修队充斥其中,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落后,造成装饰企业发展良莠不齐。第三就是知识含量低,大部分设计师半路出家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和培训,也没有文化积淀,不能和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风格结合,不具备丰富的设计内涵。

2.2由于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就会对设计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要求设计师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深厚文化的积淀,要能理解相应时期绘画、造型艺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风格内涵。其次,需要设计师了解相应时期的装修工艺及相关规范。第三,需要设计师具有很全面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做好设计方案,还要懂材料、会预算、懂施工、会管理、懂水电、会绘制水电布置图等相关知识。第四、要了解具体项目的发展进程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很顺利完成具体项目工作。第五,要具有良好的接受信息的能力,当今世界信息来源广泛,各种信息和资料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需要设计师们能时时观察、接受信息、积累素材,激发灵感和创造欲望。第六,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好的设计关键在于构思,要想有好的构思就需要设计师能在固有文化及思维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创新发展。

3高职院校对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装饰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我们知道,设计师是从事创造性的劳动的,所以他们不但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那么针对市场对设计人才素质的要求,作为培养具体设计人员的高职院校来说,我们要怎么教学才能达到社会、市场、行业的需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3.1要建立适应时展的教育理念

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教育的时候要在观念和思想上争取和国际接轨,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考虑室内设计教育,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3.2培养学生们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

不仅要做好设计方案,还要懂材料、会预算、懂施工、会管理、懂水电、会绘制水电布置图等相关知识;不仅具有承担设计和技术工作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具有思想家、策划师、艺术家的能力,成为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3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接受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好的设计关键在于构思,室内设计教育就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构思、创意、实践、使学生学会各种技能,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基础。

3.4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就是要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这一本质不能丢,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实践、实验教学过程。我觉得学校要建造相关工作过程的实验、实训中心,让学生走向真实,走向工程全过程的实践,这样他们将会得到比书本上更多的知识,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距离,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5加强多媒体教学及计算机技术

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的先进性,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建立平台,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提高专业能力;通过网络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接受最新的设计理念,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动态;也可以迅速了解新型材料、新兴技术和新的设计思想,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创造出更好、更符合时代文化的设计作品。

3.6尝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结合项目进行教学

通过结合具体的设计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项目的完成,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效果。这种过程也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将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体现,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也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前获得较为完善的企业工作对接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4结语

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经验;误区;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依赖也在不断度提升、不断演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本身具有规模大、投入资金多、工程意义大等特点,就对工程施工管理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由技术进步加快了各类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同时也呼唤更为合理高效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方式,适应行业发展水平。笔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事业多年,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也有着一些深入的反思。以下本文将笔者近些年来在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经验进行一下梳理,并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同行人士共享。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概述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含义

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建设必须仰赖一定的管理系统组织好人力、物力及资源的调配,安排好工程实践的周期,才能实现项目的和谐高效运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从阶段性上划分包括整合各方资源编制详尽的进度计划,然后将工程划分成合理的阶段,分阶段设定具体进度目标,进而构建一个依托进度控制实践控制的施工进度管理控制系统等不同的管理过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工程的招投标、人员的调配、挡水及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和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房、机电设备调配、工程的资金流、各类耗材等[1]。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目的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旨在将工程中涉及的技术和资金等硬件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有目的、有纪律、有指挥的工程安排调配,实现其高效的运转,从而为服务社会整体进步做出贡献。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才能协调好各种设施的运作,安排好工程周期的实践,部署好各项工作任务的展开,真正发挥管理和技术上的共同优势,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双赢[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还致力于通过细分施工的不同阶段,控制好不同的节点,计量避免窝工 、延误工期等有损项目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现象出现,为项目增值。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需抓住的关键点

(一)管理需要与技术相糅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往往对施工的技术质量指标要求严格,同时施工工作环境也往往很恶劣,人员安全难于保障,因此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必须对工期进行严格限制。目前技术的进步使得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很多工程的施工及效率如果借助新的技术可以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一定要关注各项最新的技术革新,多关注行业发展、科研新局势,不断用技术的力量辅助管理的高效运转,通过技术的提升来带动管理整体效果的提升。借助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揉和技术上的优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才能迈向新的高度。

(二)以组织管理与运行管理提升管理整体控制力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从宏观角度控制好整个工程的实施实效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必须提升管理中对整体的控制力。笔者认为,需要从组织管理与运行管理双向完善来达到这一目标。从组织管理的角度,需要落实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将人员、物资及资本的运转纳入统一整体中看待。从运行管理的视角,需要将制度落实到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各个环节,近可能地实现对整体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事前预控,以此辅助管理体系高效运转。统筹好组织管理及运行管理涉及到的资源、技术及设备,不断吸收已有经验,从基层实践开始控制好工程的整体实效。

(三)强化施工过程里的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周期长、跨单位的项目,如何在整体上保障项目的实施效率成为一个难点。此外,在各个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意见平衡方面,水利水电工程的生产与经营也面临着诸多的难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强化施工过程里的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以此敦促和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施的整体效率。制定灵活的绩效考核体系,以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成效的指标考核综合评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经常针对工程的实施开展不同环节和侧重点的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漏洞,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实现工程整体效率的提高。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需要避免的误区

(一)避免重视局部环节忽略整体工程实效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过程,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统筹整体的发展需求,进而从宏观角度考虑到各方利益制定及采取既符合社会效益有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有鉴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普遍规模庞大,建设周期绵长,涉及的施工技术及阶段性十分复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实践也大多采取的是分段式的,责任到不同个体的分散管理模式。这种分散的责任到不同个体的管理模式容易使得每个阶段的管理者被眼前的事故、环境、周边形态蒙蔽,在采取管理策略时只考虑局部环节的效益而忽视工程整体的效益实现。笔者认为,这类情况是需要客服与避免的。

(二)避免因循死教条规制不懂变通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点在于综合平衡好工程的各个节点以及不同工种之间的任务衔接及配合,控制好工期进度。经过许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本身有一套经过前人总结经验留下来的已有实践模式,为现实中的各个不同项目实施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然而,由于时代在不停的变迁,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革新层出不穷,同时各个不同地域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具备不同的实践基础环境,因此盲目的套用那套已有的管理经验虽然可以节省重新设计管理制度的时间,但是对具体项目来说却未必是最适合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当代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需要避免因循死教条规制不懂变通的模式,要不断的结合时代特点探索新的管理方向。

(三)避免混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本身是服务社会整体发展需求的重大项目,其需要满足的是集体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实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却往往是本着从工程建设主体的角度出发,保障工程建设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实施的。这个过程里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具体工作细节中,可能发展成为管理者实践的障碍。笔者认为,服从集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的原则是必须的,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需要避免混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应以更为高的姿态、更为长远的目光,对待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

良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双赢。只有高效科学的管理技术辅助工程实施,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工程的预期目标。当前,随着各项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管理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正逐步的趋于科学化与合理化[3]。本文以笔者浅陋的经验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需抓住的关键点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需避免的误区,以此供同行参考。希望同行业的理论研究人士及管理实践人士能够携手在未来不断钻研及总结经验,共同推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走向更为合理高效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悦明,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11(8):32-34.

篇8

在我国小水电指装机容量不超过50MW(含50MW)的小型水电站,据全国农村水电资源复查初步成果(见表1),50MW及以下的小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到128GW,年发电量为450TWh。至2004年我国已开发小水电装机容量为34.66GW,已开发的小水电资源占可开发资源的27%,已开发的小水电装机占全国水电总装机的35%,小水电发展的资源空间,非常巨大。

我国小水电资源广泛分布在全国1600多个山区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67.6%;中部地区小水电可开发量占全国的16.8%;东部地区小水电可开发量为15.6%。我国西部小水电资源目前仅开发了约10GW,占可开发水电资源的11.6%。开发水平偏低,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及已开发量对比图(见图1)。

我国小水电资源开发量位居前6位的省区是广东、四川、福建、云南、湖南、浙江,开发量分别为4740、4560、4150、2810、2810和2290MW。2003年开发率居前5位的省区是广东、福建、浙江、广西和湖北,开发率分别为75%、59%、53%、49%和48%。

2小水电技术发展现状

小水电技术主要包括水能资源规划利用技术,小流域开发治理技术,建筑物设计施工技术,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研发和制造技术,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电网自动化调度技术及输配电技术等。其中流域规划技术发展迅速,流域规划技术主要包括小流域梯级开发、龙头水库开发、高水头电站跨流域开发等,在注重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的今日,通过把流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战略研究,找出符合整个流域最大水力资源利用率、最大发电效益、最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开发方案,使小流域得到统一合理利用。

小水电的水工建筑物技术主要包括:砼重力坝、砌石拱坝、小型砌石连拱支墩坝、砼拱坝、橡胶坝、砼面板堆石坝、土坝等挡水建筑物技术;发电引水、跨流域引水等引水建筑物技术。小水电水工建筑物投资比例大,工程进度也受其制约,水工建筑物一直是工程建设方案比选的重点,优化设计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小水电设备技术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主要表现为:水电设备开始由常规设备向微机型设备转型,自动控制系统进入计算机数字控制阶段。经济较发达地区已采用了先进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部分水电站和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在各地也普遍得到推广应用,一些小水电站通过采用置换高效转轮、新型励磁装置等新技术和新装备,设备效率大幅提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电站的更新改造势头良好。

我国水电站优化运行及流域梯级优化调度发展很快。梯级电站的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和水情测报系统接口,能对水库上游降雨量、水库水位等水文信息的自动接收,从而实现流域梯级电站优化调度。

小水电配套电网网络结构趋于合理,布局更可靠,运行更灵活,供电能力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低压线损率普遍从改造前的25%降低到12%左右。自《农村水电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规范》(SL/T53)以来,农村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各地已部分实现了地区调度自动化或县级调度自动化。同时我国大力推广变电站自动化,目前农村35kV、110kV变电站积极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部分已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在总结工程经验和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水利部了涉及小水电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管理、试验、设备等各个环节的行业技术标准,形成了具有中国技术特色的小水电技术标准体系,很好地指导了我国小水电的建设和管理。

3小水电技术发展前景

我国的小水电开发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小水电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电气化密切结合起来,近20年来,国家以水电农村电气化形式组织小水电开发。随着我国农业结构升级、农村经济壮大和农民致富步伐的加快,目前小水电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小水电也成为满足农村电力需求、解决无电人口、扶贫、保护生态、替代常规电力等多目标的系统。小水电的发展,离不开小水电发展方针和发展目标的指导。

满足农村电力需求与解决农村地区无电问题始终是小水电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未来小水电的发展重点放在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加大小水电产业规模以替代常规能源等方面,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并且提出“到2020年基本上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届时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能源供应结构、农村居民用能方式、电力消费总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给小水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小水电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不能简单地按某一固定的增长率测算,更不能按翻两番这样的目标推算,因为它的发展最直接的受到资源的制约,可开发量有限,越开发越难,每年的开发量在控制好节奏、实行合理有序稳定的开发之后,也会进入下降期,最终会开发殆尽。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不同省份的发展比较,为我们合理确定小水电2020年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200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突破1000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其中沿海部分省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3000美元,例如,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浙江为23942元,广东为19316元;2005年浙江人均GDP在3000美元之上,广东估计一到两年也将达到。这两个省份的发展实践可以认为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范例,小水电的开发也是这样,广东和浙江的小水电在2003年的开发率已经分别达到75%和53%,据此可以很有信心地匡算出全国小水电2020年的发展目标,尤其在2005年伊始得到了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大力支持的有利条件下,我国小水电2020年能够实现开发率53%~75%,甚至更高的目标。相当于2020年全国实现小水电装机容量68~96GW,若按平均开发率65%以上计算,装机容量将达83.2GW以上。

我国小水电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水电的需求为目标,以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以小水电厂及配套电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重点,不断提高小水电行业的技术水平及运行管理水平,保证发、供电质量,提高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增强小水电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小水电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技术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是:明确目标,统一规划,加快实施,适当超前;技术先进,设备可靠,简单方便,经济合理;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优先选用系列化产品;以国产技术和设备为主,适时引进国外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发展总体目标是:2010年前,50%的小水电站及配套电网达到现代化水平。2015年,小水电行业全面实现现代化。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使小水电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现阶段小水电企业将大量的精力放到承揽项目上,经营机制灵活;但是,技术开发大多数在吃老本,满足现状,开发机制弱化表现突出。

在未来小水电设备制造领域,通过创新开发机制,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对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大行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发挥科研院所知识和科技人员密集的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通过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等载体,构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行业管理部门定期编制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国家指导目录,加快技术开发成果的普及和推广,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等中介组织、技术创新组织的作用,营造鼓励和倡导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开展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工技术培训,逐步完善专业轮训和技术考核制度,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农村水电职工的业务素质。

制定农村水电现代化的实施细则,出台水电站、变电站设备更新改造和电站系统自动化建设具体实施的标准,逐步实现包括水电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力营销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管理自动化。

对于农村水电站,重视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梯级电厂要按流域整体规划进行设计和建设。优先开发具有季调节能力以上的水电厂。新建水电厂都要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进行设计和建设。要对水电厂改造做出整体规划、总体设计。推广使用新型高效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5MW以下的水电厂,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要逐步实现电厂经济运行,梯级电厂要实现梯级优化调度。直流系统应和计算机监控系统通信。调速器可采用微机调速器或油压操作器。电厂油、水、气等辅助设备系统要向控制与主机一体化方向发展。推广采用免维护或维护简单、维护量小的设备。厂房建筑设计应逐步实行标准模数,厂房建筑风格、造型和内外装修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要与美化环境、发展旅游相结合。

另外,低水头水电站的开发比例将会加大,机组的类型和布置也会多样化。变速和变频技术、高压发电机(Powerformer)等设备和技术,在小水电站中得到应用。合成材料在小水电方面的开发应用将变得广泛。对于一些水电站,对主要部件甚至整个电站进行预制,采用箱式整装小水电,既快速又标准,该产品在产量上和规模上会得到发展,产品的系列会更齐全。

小水电开发的市场前景广阔,在未来15年的开发过程中,降低工程造价与减少运行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水电站环境和安全问题的技术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

参考文献:

篇9

0引言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非常重要,不仅是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而且对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工程设计规范编制是否科学,需要编制人员综合考虑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同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设计规范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的现状

 

纵观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历程,对于设计规范的编制主要开始于解放之后。最初,设计规范的编制主要以苏联的规范和技术为标准,这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内水利水电发展呈现出新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旧沿用国外的规范和技术,势必无法适应国内需求。所以,从6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始结合实际国情制定了与水利水电设计相关的规范与技术,以此来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指导。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发出了关于水利水电设计规范的通知,通知下达之后,各级水利水电部门开始着手对其进行编制和修订,以期使其更加完善、系统。截止到目前,我国水利水电设计规范的编制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能够为水利水电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就我国目前水利水电设计规范来看,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规范的编制严格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等原则,试图以此为依据,更加有效的为生产建设提供服务。例如,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编制人员在原有基础上对施工技术和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钢筋使用量,而且对结构整体安全系数的提升也有现实意义,单从这一方面来看,现行设计规范就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设计规范是在深入研究、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和补充而形成的,具有可靠的理论基础。就目前设计规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总则、规范条文和附录。比如说,在对《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进行编制的时候,为了确保设计规范具有针对性,规范编制之前,编制人员展开了对坝置、坝体应力计算、设计基本要求等多项内容的调查分析,并对坝体设计的抗滑稳定措施进行了优化,以此来提升坝体设计的安全系数。此外,对于设计温度的控制,适当放宽了基础容许温差,这样可以使温度控制措施简单且有效。(3)设计规范中的每项内容都有与之相应的适用范围。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比如说,《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及《水工水利动能设计规范》分别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设计洪水计算、工程烈度为7、8、9度的水工抗震设计以及中型水工初步设计等,为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2工程设计规范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就我国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的使用现状来看,其内容大致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根本需求,使得各项施工作业均能够有章可循,可以使工程建设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间接提升工程的管理水平。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在未来的时间里,若想将设计规范的作用充分发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正确选用设计规范

 

上文提到,每项设计规范都有与之相应的适用范围。所以,在开展项目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规范的适用范围,正确选择设计规范。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设计规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比如说,《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只规定了该规范适用范围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及其结构设计”,却没有对工程的规模进行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此设计规范可以对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但约束力不强,无法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此外,在众多设计规范中,还有一些规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遵循此规范时,还应遵循与之相关的设计规范。比如说,对地震区混凝土重力坝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要遵循《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之外,还要遵循《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工程建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达到施工效果。

 

2.2正确理解规范各部分的作用

 

总则、技术条文、附录是当前设计规范的三个重点内容,其中,总则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规范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概括,使应用者可以通过对总则的阅读,了解规范的对象、适用范围、技术特征以及原则性问题等,以此来为日后的使用提供方便。技术条文主要是阐述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质量指标、计算规定以及安全质量指标等。技术条文是设计规范的核心,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附录的内容则主要是对技术条文进行补充,其作用与技术条文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使用者提供参考。一般来说,附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表格、图例和工程计算方法等。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依据,从而使得附录的约束性普遍不高。

 

2.3必须维护规范的严肃性

 

一旦设计规范推行之后,就具有了一定的约束力,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无论勘测、设计,还是施工、验收,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如果设计文件未能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那么该设计将不得继续使用。如果在工程设计中,遵循现有设计规范有一定困难,那么可以向有关部门说明原因,提出暂缓贯彻执行的期限和贯彻执行的措施报告,主管部门同意之后,可按照暂行办法进行设计操作。只有维护规范的严肃性,才能够将其约束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为工程设计提供充足的保障。

 

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的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设计规范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确保工程各项施工作业能够高效率完成,避免诸多因素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一旦工程建设周期缩短,其所需的建设成本也自然会降低,从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其次,水利水电工程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那么工程质量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从而更好的将工程的社会效益发挥出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做好设计规范的编制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行业需求,完善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水利水电设计规范编制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相关部门在日后的时间里,根据水利水电行业发展趋势对其进行优化。此外,为了确保设计规范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规范编制部门需要明确规范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设计规范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极致,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篇10

3、行业发展前景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用电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拉动重工业和电力工业以超过前20年平均发展速度的高速不断增长,趋势还在继续;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和电力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从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将进入深度加工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工业结构优化及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也将使我国的单位GDP电耗趋于下降,但电力需求维持增长态势,电力工业将由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每万元GDP电耗将由2010年的1,487千瓦时下降为2020年的1,100-1, 200千瓦时。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生活用电水平达到700-800千瓦时/人,生活用电的比重将超过20%。预计到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万亿千瓦时左右,电力弹性系数在1左右。

“十二五”能源规划发展思路:一是要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加快核电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产业;二是加强传统能源的产业,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努力发展煤、电大型的能源企业;三是提高能源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统筹国内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能源布局的平衡和协调衔接,合理安排煤电油气的建设;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健全资源开发的合理机制和生态修复的机制;五是改善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

“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发展目标:煤炭仍将保持主体能源地位,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核电、太阳能生产规模都将有大幅提高。“十二五”末期国内将形成六到八个大型煤炭集团并且按照区域经济特点提出煤炭调入区和调出区概念。同时,可再生能源方面,将力促水电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主体作用,将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新生力量,将太阳能作为后续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能源规划投资预计为5万亿元,其中电源建设投资预计2.65万亿元,电网建设投资预计2.35万亿元。

可再生能源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大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其中包括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等。其中,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将推动金沙江、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对于我国此前规划的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其中将有五大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对于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将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两方面进行双重标准考核。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十年新能源投资将达到1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