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为增进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挖掘潜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才能。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渡内容,是逐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有力时期,然而当前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存在教学重具体翻译,轻学生领悟培养。
文言文教学不但要注意语言句式、词汇,还要加强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思想内涵的理解赏析,当前在初中阶段教学存在将整篇文言文肢解成字、词、句,将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课文分割成破碎的汉语知识点,学生只是机械地笔记、背诵,老师依旧停留在串讲方式,读一句翻译一句,部分甚至在课前给学生准备翻译好的现代文,着眼于具体的字词,教学只是语言翻译的过程,没有教会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只懂得教过、讲解过的文章,对首次接触的文言文一片茫然,同时散失了文言文的美感。
(二)存在教学多艺术欣赏,少课本知识升华。
部分初中教师在上文言文课时,存在严重的脱离课本自由随意发挥,对涉及人物故事的古文,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授故事发展、人物性格,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听讲兴趣,但对文言文教学的本身帮助意义不大,学生听过则忘,对课本上的知识要求仍是似懂非懂,或者仅记忆人物形象,对文章本身涉及的知识没有掌握。老师在拓展文言文讲授时多在于叙述,没有立足课本,不是在文言文知识上进行升华再提升,而是一种较为肤浅的知识传达,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美感认识不足,难以体会到文言文本身带来的情、道、雅。
二、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要求
对语文新课标要求进行仔细揣摩,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要有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一是创新文言文教学是使学生具备文言文朗诵能力。通过创新教学,让学生有一定文言名篇积累,具备一定文言语感,在诵读文言文时能比较好地表达文章的情感、语言的优美,领会到写会的独特,发挥文言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二是使学生有初步文言文阅读能力。初中阶段学生要在创新教学下对浅显文言到自由阅读,对常规文言语句、文言句式有适当积累,对基本文言知识了解,奠定进一步文言文深度学习掌握的基础。三是积淀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能力。文言文是中华众多优秀文化的积淀,在初中阶段能够培养文言文朗诵与阅读能力,即培养出初中学生与古代先贤跨时间交流,通过对历代社会变迁的感受,对文化进行初步传承发展,对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直观的理解,将优秀的思想哲理转换成自身的知识修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措施
(一)做实初中文言文教学思想创新,激发学习动力。
要使初中文言文教学取得实效,首先要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内需和潜力动力,对文言文价值进行深入认识,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出击,让文言文学习变得不是任务,而是兴趣,有效迈开创新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应用价值。作为古代书面语言,文言文包含了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对积累文学知识、运用语言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对成语、俗语的理解上会因文言文学习更加透彻。文言文学习对写作素养提高帮助也很大。实质上古今汉语为一脉相承,白话与文言关系千丝万缕,在布局谋篇、思想情感上文言文更加倾向于精华表达,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文言文中《记承天寺夜游》等经典小短文情景交融,可以很好地指导写作写景抒情文;《陈陟世家》等可以增加历史人物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多借用文言文中至理名言、经典论段可以使作文更加出彩,更加形象传神。其次,带领学生感情文言文文化价值。老师要切实利用好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文上进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化对现代人生的重要意义,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最后,帮助学生挖掘文言文德育价值。古代文言文包含了很多道德、美德、价值观念。如谆谆教导为人世处治学的《论语》,说理艺术气势磅礴的《孟子》,引人逍遥忘我自由的《庄子》;这些思想博大精深,在初中阶段给学生进行文言文哺育,将极大增强学生探求文言文的求知欲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做细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学习实效。
在初中文言文具体教学中要创新多样教法,注重实效,创新性地利用诵读法、探究法、质疑法、合作学习法等,根据文本特点灵活结合选用。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缩短古今语言距离,加强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讲授课程,实现文言课程生活化。例如在讲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询问学生们生活中有无与之相适应或相背离的行为,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对自身态度进行反省修正,进而引申出“见贤思齐”,教学效果将会非同一般。二是要多借用网络信息媒体,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生动性。现在网络上有较多与文言文、古代文化相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在初中这一阶段结合媒体资源利用,将会加深学生对文言意境的理解,更加有兴趣深入,课堂不再那么枯燥,初中学生对古文作用的思想情感与文言魅力将会感触得更深。
(三)做深初中文言文教学组织创新,增强自学能力。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组织要进行层次施教创新,按照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语言积累、表达能力、文言语感的不同层次组织安排不同目标教学。对全体同学有基础型目标,对文言疏通大义,理解文言主要内容,识记主要文言词意思;对中等偏上的有理解型目标,对作者思想情感能体会,对文言实虚词含义知悉;对基础好的同学有运用型目标,对文言文章有分析监测评判能力,能联系所学进行课外阅读。在组织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学习习惯,借助工具书籍,执行课前预习,经常诵读,会归纳整理发现规律,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有适当的自学能力,在文言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成效。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8-0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难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类型的单词,翻译技能和服从的主人,为学生没有中国古典大挑战的基础。实现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创新是值得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目标实现,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文言文的质量。
1.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 过多强调艺术性,忽视内容本身。从中国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过于强调艺术教学质量,教学被忽视的内容本身,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当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整篇文章结构,掌握重点单词和句子,经典的句子,太多的艺术分析和评论文章,对内容本身的理解和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改善。
1.2 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高度重视翻译教学,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为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通用汉语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文本的准备和思考,直接对学生进行文字逐字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文言文是极其不利的。重要的是要注意,在中国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翻译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1 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形成正确观念。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次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不好的中国古典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文言文"无用"的意识。我们有义务正确中学语言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ξ颐堑某踔形难晕牡难生。我们想告诉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生,丰富的文化遗产主要是用文言写的。挖掘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批判继承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必须有能力能够阅读文言文。不仅如此,我们初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大多都是经久考验、文质兼备值得我们去阅读、学习的名篇……
2.2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学习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不好好引导,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刚开始学习,我们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初中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内容的学习都不是问题。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学习,享受文言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呢?其实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为重要,在充分研究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让学生喜欢上古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文学素养。
2.3 加强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视积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指导。中国古典为初中学生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过程。中国老师教学生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古代文言文的题目,地名是不能翻译,翻译在现代取代旧的意义的话,调整词序的反演,等。教学生如何进行文言文,遇到问题要做。如果你遇到难词难句,我们可以看到评论,检查数据,小组讨论,问老师帮助等等。学习文言文,之前让学生准备特别的笔记本,记录中国古典知识,这包括复杂的话说,通假字,关键词,一词多义,古代和现代的拼写等。引导学生明确单词与已知的知识障碍,因为是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然后,通过古代和现代汉语的迁移单词理解,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古典。
3.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古人智慧的象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深刻解读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文言文解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 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10).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堂是多元化的课堂,所以,应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注入新时代的语文课堂之中,将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出来,让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理念充满生机,进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生认识事物难免会片面化,无法正确、准确地得出观点。他们阅历尚浅,知识面比较窄,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是有很大阻碍的,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文言文学习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十分重要,对学生鉴赏文言文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可以在入学之初增加学生对简单文言文的阅读面和阅读量,结合课内文言文阅读拓展课外阅读,无疑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福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朗读文言文,有助于提升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韵味。文言文是白话文的前身,是古代人们的表达方式,是与现代表达相通的,因此,打好基础关,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偏重学习课本内容,忽略文言文中情感教育的作用。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内容其实只是一个代表,教师仅仅教授课本知识而忽略对文言文中情感教育的拓展,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的,同时也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文言文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情感的浓缩文章,简短的文言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只有注入情感教育的内容,才能充分体现其内涵。忽略情感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践,会让文言文知识变成空壳,没有实质性的精华。(二)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浓厚,忽略文言文中韵味教学的作用。初中阶段,语文作为占分比例较大的科目,教师往往重视应试教育的内容,考什么就教什么,导致在学生的印象中,语文就是背诵文言文,将文言文背诵下来就万事大吉。这样的思想过于浓重,势必缺少了对文言文内在知识的学习和情感教育的培养实践,因此学生学习到的东西都是死板的、片面的,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是不够深入的。
三、初中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正因为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具有情感灵活性,我们才要在语文课堂中创新优化策略,将各种有助于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将情感理念贯彻好、实践好,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将互动的概念延伸到文言文阅读教学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产生相互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用最有效的方式完成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产生深度的沟通,培养起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一)发挥朗读的魅力,把握情感脉络。文言文的情感教育理念应该贯串语文课堂的每一个角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朗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理念和实践中找到方向。当学生把握不准文章的感情基调时,教师的示范朗读,能给学生一种方向上的指导,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感受到文言文的内涵和深度。教师可以针对疑难字词给学生以提示,比如重音提示、停顿处理等,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还能提示学生重点掌握,让学生轻松学习文言文。教师精彩的范读能再现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当下的情感,就像精彩的演讲一样,只有感人肺腑才能催人泪下,只有情真意切才能发人深省。因此,教师范读同样具有带入情境感的魔力,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在文言文学习中是非常有用的。(二)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文言文创新课堂的模式。进行文言文教学,应当将朗读和其他表演性质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精神。面对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文言文改编为课本剧等,从而真切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变化,并用朗诵的方式展现于课堂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程度,更能让学生掌握故事的细节和情感脉络,体悟到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写文章时的心境,体验作者的心路历程。
篇4
关键词: 初高中 文言文教学 衔接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华的文明古国,其诸多优秀文化是通过文言文记载和传承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初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了文言文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都充分说明了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2年以来,每接手新一届学生时,最头痛的就是文言文教学。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但一进高中学生似乎把初中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全部忘光了。比如讲到粤教版必修一《诗经・卫风・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时,学生依据注释,知道“将”是“动词,请、愿”的意思;但一问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将”是什么意思时,大家则一脸茫然。实际上,后一句的出处《木兰诗》是初中的必学篇章。一方面,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高中所学知识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知识脱节”的现象呢?
事实上,不论是国家课程标准还是广东考试大纲,都明确了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初中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1]。《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9.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10.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11.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12.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2]。前者明确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方法,后者明确了初中文言文考试的基本范围与基本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浅易”二字如何界定,我们发现中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主要来自课内。就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言文考查而言,文言文必考课内篇目,选考课外篇目(2014年除外)。
这种情况势必会误导教师、学生在复习时猜题押宝,即文言文复习时,老师会在全面复习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依照近几年中考考查的课内文言文篇目,筛选出几篇所谓重要的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把文章的译文死记硬背下来。如此这般,学生只会成为纯粹的考试机器,而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文言文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空谈。文言文学习的应试化加剧,必然使得学生文言文的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欠缺。
与此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3]。初中文言文教学实际上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势必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深入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样看来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和断层。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搭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桥梁,即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衔接。
结合从教经验,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的教材[4],比较2013年至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笔者在做“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中作了探讨:
首先,初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树立明确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意识。其一,建立“大语文”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语文”观虽然很早就已经提出来,但实际上一般的老师没有真正实践,我们要明确“大语文”教育就是全方位、多角度、终身的、大众的、普及教育,而不是以选拔少数人为主的精英教育。这就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参,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强记翻译。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及时归纳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其二,初高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衔接的具体办法。初中教师应该熟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亦然,并有意识将初中教学与之衔接;初高中教师要熟知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比如初、高中语文教师要熟悉高、初中的语文教材;初、高中语文教师要常常互相交流,到高、初中听课,更直观地了解彼此的教学方法等。
第二,要对中考的文言文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测学生在7至9年级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比较2013年与2014年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将以前的选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移至必考的范围。这应该是出题者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角度做的重要改革尝试。很希望这样的探讨、尝试一直继续下去。
第三,在整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过程中,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的培养很重要,反复诵读是培养良好语感最有效的途径。
可是在初高中的文言文课堂中教学,教师为了抓紧时间讲解各个知识点,学生为了记录繁多的笔记,鲜有朗朗书声。早读时间的朗读,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考试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上,更有甚者,很多教师、学生直接将文言文背诵转化为默写,文言文的朗读少之又少。
事实上,在文言文朗读中,我们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文章中的意境美、音韵美,更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间传达出的真挚情谊。比如学习王羲之《兰亭集序》时,“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和作者一样沐浴着暮春的暖阳,随他一道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心旷神怡,不由乐在其中。文章中对偶句产生的音韵美,离开了朗读,也无法体会。
因此,初、高中教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把一些东西读通,读得很顺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习古文》中讲到自己曾“向张元善老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书的全部装进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进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5]。如何达到“立体”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美的、贴切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大量熟读、背诵经典文言文,学会尽情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文义,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最后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
当然从“大语文”观出发,诵读的训练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笔者从2014年开始与其他家长结伴组织了“传统文化亲子读书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经典,到目前为止已经读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论语》、《大学》等,正在读《笠翁对韵》。当然孩子们对读的书几乎完全不懂,孩子们不问,我们就不讲解,我们相信读了若干年之后,他们一定会“豁然开朗”。笔者听说惠州市部分小学早读也会安排学生读国学经典,真是让人欣喜,希望更多的小学、更多的老师能认识到诵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第四,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继续完善初中语法知识的教学。语法知识的缺失往往是造成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困难的最直接的原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随文学习语法知识”,每册语文教材后附录了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是因为语法不在考试的范围之内,加上语法知识比较枯燥,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这样初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就形同虚设。一般的高一新生分不清词性,不会划分句子的成分,教师讲解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他们只能如听天书。另外,从“大语文”观考虑,初中也应该强化语法知识的教学。
第五,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重视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因为高考的文言文选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就认为在课内文言文上不值得下大工夫。但事实上高考的知识点还是课内向课外迁移,也就是说,学好课内文言文,注重课内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解决课外文言文所涉及的考点。落实好课内基础知识是做好高中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其一,首先要系统复习初中学过的语法知识。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6]发现,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一般人们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减少。进入高中,学生有必要系统复习初中学过的语法知识。当然这个复习不是单有语法的理论知识,还应适当配有初中学过的语言环境;语法知识的巩固要贯穿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继续复习、加强对语法知识的运用。
其二,不断强化学生的归纳意识,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在初中积累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粤教版必修二的《兰亭集序》中三处“修”时,学生应该结合文中的例句,将他归纳总结在笔记本上:1.修禊事也(修禊,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2.茂林修竹(修,长、高);3.况修短随化(修,长)。但到这还没总结完整,还要回忆初中所学:4.乃重修岳阳楼(修,修建、修造)。这之后学生可以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学习“修”的其他义项:5.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修,修饰)……如果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坚持如此积累,就定能将文言知识活学活用,课内课外自如迁移,文言文理解能力自然增强,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笔者认为通过以上方法,高中文言文教学一定能更加有序、有效地开展。
虽然认识到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断层现象,也做了探讨,可实际上笔者苦于无初中教学经验,以上看法肯定有不成熟和错漏的地方,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Z].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周振甫.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五[Z].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对策
由于文言文与生活缺乏联系,并且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进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师也普遍认为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无计可施。师生对文言文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便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文言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第一,文言文与生活联系较少,使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意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偏离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其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目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取重点进行背诵,将拿分作为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教学出现困难。第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将文言文逐句进行讲解、分析,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翻译文言文的情况,而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将教师翻译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在本子上中,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如同填鸭,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味地盲目记笔记,很多内容都没有掌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造成学习困难、教学困难的局面。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教学难点,并根据教学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加强学生阅读与积累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印象。根据阅读内容相关情境可以将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揣摩出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主观意识。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对文言文中相同文字在不同语言情境下的含义能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文言文中“妻子”一词,教师要求学生对此加以解释,学生会说“男性的配偶”。其实不然,古代人口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儿女”。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辅导讲解,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通多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2.2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讲解透彻之后,学生没有及时的巩固背诵,导致所学知识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掌握。例如,教师应在本堂课开始之初,抽出时间对学生文言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科学的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的教学难度降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2.3培养学生自主翻译习惯
由于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都是教师翻译文言文,学生机械的记笔记,这使文言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的翻译中给予适当的辅助。例如,在《木兰辞》的教学中,教师领读之后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两遍,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允许其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经过努力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再配有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并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翻译的同时对文言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还对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利于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2.4培养学生知识梳理能力
由于文言文语言表达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发音不尽相同,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例如“生于某年”“于今十年”,两个句子中都有“于”,而前者意为“在”后者意为“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将有规律的文言文知识不断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进而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教学中具有很多的难点,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的开展文言文学习,影响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积极的分析原因,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包安芳,苏立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技能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
【2】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3】朱广龙.如何走出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之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四重四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0)
篇6
一、链接时代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以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教学中,链接时代背景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找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提升他们对文言文的探究和学习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时,如果只是单纯学习本文,有些句子学生的理解就不会太深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本文,而且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战役以及发生在许多著名谋士身上的故事就要深入了解,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轻松插入历史故事,让学生不仅学习了文言知识,而且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使课堂不会枯燥乏味,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初中生链接时代背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文言文时代背景的链接,有效地拉近了初中生与文言文之间的阅读距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文言文的内容中找出其蕴含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做人的艺术。
二、穿插视频资源,创设文本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文本意境,从而达到化枯燥为生动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最为普遍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简单方便,在课堂上能够播放音乐、视频以及图片,这对于丰富初中文言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岳阳楼记》中,教师可以展现岳阳楼的风光,也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岳阳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岳阳楼的前世今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画面感。通过视频资源的有效穿插,能够把原本抽象的文言文形象化,能够有效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文言文所蕴含的意境,从而优化他们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这样,他们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就能够对文本意境进行深入的触摸,就能够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对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穿插视频资源是促进初中生对文言文意境感受的有效途径。但是,须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须要把握视频资源穿插的度,不能够为了让学生观看视频而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穿插视频资源要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服务。
三、引导朗读吟诵,触摸文本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都是难度适中且对学生有深刻影响意义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节奏韵律还是用词方面,都是精华,如果能背下来,对于初中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背诵和理解的前提是诵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诵读文章,只有读熟文章了,才能深入的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例如,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诵读的时候闭上双眼去想象一个美好的田园风光以及安乐祥和的生活图景。这样一种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桃花源记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句话颇有深意,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所留下的空白。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朗读吟诵,就能够有效地让他们触摸文本的情趣,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阅读美感。
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只有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以及表达的内容,才能仔细品味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7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对策分析;策略思考;成才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需要从文言文本身特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来思考和提升文言文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文言文育人功能。
一、培养积极的教学态度
教学双方对待文言文教学的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在语文的教学互动中教学方应该有积极的教学态度,学习的一方也应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语文教师来说正确且积极的教学态度是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为教好学生而刻苦钻研文言文知识,努力改进文言文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最好的文言文教学条件的前提。对初中学生来说,积极的学习态度则主要表现在能够独立自主地参与文言文教学过程,不断丰富和累积文言文基础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与语文教师进行良性互动。
二、丰富文言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想讲一堂生动形象且内容丰满充实的文言文课程,需要准备的教学内容绝不止语文课本上那几篇文章,还应包括许多外延知识,比如文言文涉及的典故出处等。由此可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对文言文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备课充足,累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论语》十则的时候不仅要对课本中的论语十则的内容、语言和释义等牢固记忆,还需要具有将基础知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行为之中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家还需要对《论语》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内容等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论语》十则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深入剖析和理解儒家思想,对孔子的“仁”有更多认知和了解。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开拓眼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让教师在授课时有更多可讲的内容,也让语文教师能够引经据典地为学生讲解文言文内容。
三、提升文言文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直观而突出的,为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积极寻找实践验证合适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在做的事情。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学方式、情境创设式、课堂互动式、小组合作式等。此外,语文教师最好还能对文言文教学形式改革的方向有所了解,能明白怎样去做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最大效果。例如,在教授《观潮》一文的时候不仅要对观潮内容、解释进行详细解说,还要根据《观潮》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从钱塘潮涨潮图片、涨潮视频等内容中对钱塘潮有一个简单印象,也让学生对观潮和学习《观潮》产生兴趣。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观潮》的场景、钱塘潮的壮观都描述得惟妙惟肖,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的形式逐渐深入到思想层面上的理解才是最恰当的选择。
四、做好文言文中重点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有难有易,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也都有所不同。根据这种不同,大家在学习初中文言文时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文言文内容要求重点记忆、深层剖析,有些却只需要记住基本释意能阅读赏析即可。对初中学生而言学好文言文也需要对这种不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也需要对文言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文言文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记忆。例如,八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五和第六单元,语文教师在对这单元内容进行教学时,也需要对文言文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加强对重要内容的教学传授力度,避免出现教学困难的问题。此外,在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时,还需要将这两个单元内存在的各种文言文类型进行细化划分,掌握诗、词、歌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安排中能够被称为重点的主要有韩愈的《马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望岳》和李白的《登黄鹤楼》等。
五、及时解决文言文教学困难问题
在初中教学中出现教学困难现象有着各种原因,但这些原因的存在并不能成为文言文教学困难的理由。教师在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时必须对教学困难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以便能及时找出可以补救的方法,有效防止“拖后腿”的行为出现。这也是一种变相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大家为提高教学效果全力解决教学困难问题的例子屡见不鲜。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对策时需要做的事情包括:第一,从教学困难产生的原因,自主分析,主动探索和实施“根治”的方式。第二,摆正态度和思想观念,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和要领。第三,及时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或个别存在的文言文教学困难问题。例如,在教授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发现有教学困难问题出现便会主动与学生谈心找出困难原因,然后加以解决。面对《出师表》这篇文章,教师就应估计到这篇文章出现教学困难的原因就是记忆量大、典故多等,解决的办法便是多阅读几遍,并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当我们遇到不同的教学情况时,对文言文教学对策的思考也有所不同。不过,只要教师的思路正确,每一种对策思考都将有助于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就会在文言文教学的路上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2(1).
[2]赵明亮.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扬州大学,
2011.
篇8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24-02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从先秦散文、两汉辞赋,到唐诗宋词、元代曲辞、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畴。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初中阶段对文言文教学也极为重视。《义务教育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是,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浓;文言文教学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文言知识积累不够;局限课内文言知识,缺乏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迁移能力等。如何解决这些教学中的问题,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激发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认真学习的不竭动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时常性地激励学生,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方法上,可不拘一格。教师可阶段性地给学生讲讲文化名人的成功经历,像学生熟悉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冰心等近代文学家,他们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传世。而这与他们深厚的文言功底是分不开的。教师可借此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对文言文的积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当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还应适时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文言文的学习也不能仅仅是课堂上、课本文言知识的学习,更应着眼于课后的、课外的文言阅读。在不断地激发和鼓励中,让文言文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二、以生为本,变换课堂组织形式
《义务教育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反观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意识”突出,教学模式化,仍采用先理解字词句段、再分析内容、后赏析特色、最后做题练习和背诵文段的教学模式,字词的落实、词句的用法、句子的翻译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优秀的文章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缺乏了情趣和灵性。由此,文言文课堂也就了无生气了。在此,笔者认为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本就有较大难度,故而文言文教学在组织形式上更应多样化,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凡是学生能根据课下注释或相互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少讲,并多鼓励学生利用《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解疑。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出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例如,《两小儿辩日》一文,就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按小组进行内部交流。课上让各组选派代表上台为大家讲解,并相互提问、质疑。像这样把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交给学生去学习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预习课文、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改变现今文言课堂中学生参与性不高的现状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例如,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朗诵、情景演绎、学生互问互答、小组探究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浓厚的文言文学习氛围。
三、以文为本,教授文言文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义务教育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文言文的学法指导摆在重要位置,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而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方法指导:
第一,指导诵读,培养语感。文言文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适宜学生诵读。但在学习中,看似简单的诵读,学生往往做得不够好。教师应做好指导,让学生明白好的诵读不仅仅是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还应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文言语言的气势和情味,逐步形成敏锐的文言语感。如《晏子使楚》中“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一句,其中“其实”完全有别于现代汉语中的“其实”一词,它是两个词,读时应注意句读。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在邹忌妻妾的回答中都有“徐公何能及君也”这一句,但在朗读时语气因说话人身份的不同而应有所变化。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阅读中,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能力。
第二,注意积累,重视归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言文的学习也需要文言知识的不断积累、丰富。首先,做好常用字词的积累。文言文字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初中阶段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而及者、则、也、焉等18个,而实词则有150个。其中每个词又有多个义项,学生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因此,教师可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循序渐进地掌握它们的常见义项。其次,掌握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分为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两类。固定句式,顾名思义,是有固定形式的句子,句中相关词语的解释较固定。而特殊句式是与现代汉语的句式有较大区别的句子。它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四种句式,这些句式与学生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异。所以,能否积累好固定句式、弄清特殊句式,直接关系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再次,积累必要的文化常识。如作者的生平、所处时代背景,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社会礼仪风俗及传统节日等。这些文化常识有助于学生更轻松、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文言文的鉴赏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教师可以教材为依托教授学生鉴赏文言文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言作品的特点。文言文因其体裁的不同,在谋篇布局和写法上存在诸多差异。所以,在教授作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讲述不同体裁的特点。其次要让学生将作品放回其产生的时代,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赏析,切不可孤立地鉴赏作品。再次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卒章显志、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及借古讽今等。通过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鉴赏,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会思考,汲取作品的精华,古为今用。
四、以人为本,着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笔者认为,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古汉语语法、修辞等知识性内容的教授,而更应实现它的育人功能,着眼于孕育学生的民族品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的丰富内涵。如《两小儿辩日》中体现的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质疑权威的精神;《木兰诗》中花木兰危难时刻承担重任,替父从军的无畏精神;《愚公移山》中愚公不言放弃、执着拼搏、攻坚克难的精神;《陋室铭》中体现的安贫乐道精神;《爱莲说》中表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气节等。这些精神品质对培养学生的正义感、独立人格有着长远的教育意义。可以说,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洗练出来的经典作品,文质兼美,不失为培养初中生审美兴趣、提升其审美修养的好教材。对这些文章的充分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放远目光,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从学生出发,课堂组织形式不拘一格,让学生融入课堂;以教材为依托,教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学生为本,文言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互动教学法;诵读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27-01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选择的文言文作品都是十分经典的,这些作品对于改善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还能够起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因此,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互动教学法
建构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其主要强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索与交流,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不单单可以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文言文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角色互动。角色互樱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交换,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尝试让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授课者的角色。例如,在《出师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然后每个大组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组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归纳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句式、常识等语言现象,并且推荐一个学生代表小组进行讲解。教师在每个小组讲解完后稍加点拨即可。第二,表演互动。初中很多文言文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表演互动来体现互动教学法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例如,在《塞翁失马》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善术者之父以及其他角色,设计扮演“马无故亡而入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设计扮演“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等。这些情节与语句都是人物性格的精髓之处,学生将其捕捉并且通过自己的演绎与表达展现出来,这样不单单可以充分理解文言文的词汇,同时还可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与文章内容,积极主动开展学习。
二、诵读教学法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看似传统,但是对于当前文言文教学来说十分有效。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文言文大多句式整齐,押韵上口。学生通过诵读可以形成一种情感,有助于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与主题思想。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只有认准字音,读准字音,才能够体会文言文抑扬顿挫的音律美感。在正字音的过程别要注意文言文中出现的异读与通假字情况。例如,《陈涉世家》中的“陈胜者,阳夏人也”,其中的“夏”读作“jiǎ”,并不是传统的读法“xià”。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注释。学生初读时难以透彻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就可以初步了解大致的含义,降低诵读的难度。例如,《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鹄之志”,很多学生都不知道“鸿鹄”是什么意思,在诵读时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这时可结合书中的注释“鸿鹄,即为天鹅”来理解,“天鹅”的对应者为“麻雀”,而“陈胜”则对应“佣耕者”。如果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注释,那么即使教师不进行讲解,也能够对文言文的含义与中心思想了解大概。在采用诵读法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范读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教师范读是辅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范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让学生参与。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例如,用笔标注教师范读中停顿、重音的地方,关注教师范读的韵律、节奏以及声调。第二,读得声情并茂。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有丰富的感情。例如,范读《出师表》,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教师的声音略带哽咽,加上投入的表情,可以让学生陷入对文章主题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深思中。
文言文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十分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互动法、诵读法外,多媒体法、情境法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1] 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10).
篇10
在具体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要求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方法 阅读 兴趣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崇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1. 巧引导重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记到尾,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从现行初中课本的编排来看,课文都选得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注释十分详细,学生也有不少的学习资料,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初步弄懂课文。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2.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死记硬背,不但没有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反而产生了厌恶情绪,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负担十分繁重,文言文本身又很枯燥,如果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学生就不会有太多兴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的纯串讲式教学模式,就会使得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呈现出同种节奏,学生很难或很少出现兴奋点,上课开小差甚至打磕睡也就不足为怪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将视频、音乐、朗诵、图片等带入课堂,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缓解学生因长时间诵读而产生的疲劳,播放音乐欣赏或是为了活跃气氛让学生唱唱歌,都是可行的。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召开故事会,举行辩论赛,让学生预习课文后,自编、自导、自演出课本剧。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动起来、兴奋起来,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3. 将文言文阅读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言文教学一大难点在于,除了课堂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文言语言环境,要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屈指可数的课文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落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学习趣味的同时,给学生适当引荐一些短小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 上一篇:安全生产责任法律法规
- 下一篇:广告设计公司主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