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济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产业化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产业化经济

篇1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影响;发展目标;生产规模

加强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影响的探讨与研究,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逐渐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对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内容有着必要的了解,正确地看待其对农村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寻找出合理的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相关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扩大农业产业化影响范围,也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更多要求。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我国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对各地区农村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及发展理念的转变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当前我国对农业产业化予以了更多的重视,主要在于:(1)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形成农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优化各种农业资源配置;(2)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占有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促使其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各种发展要求;(3)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保持现代农业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水平,为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部署。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同时,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资源整合效果,保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良好性。

二、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1.农业产业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将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保持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时加快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高各种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表现在:(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三农”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依然是国家战略部署的工作重点,而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将会拓宽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思路,提高农村劳动生产效率,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优化既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强化其创新意识,为现代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达到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2)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农业经济将会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提高各种农产品生产加工效率的同时增强产品质量可靠性,促使农村经济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出新型发展模式,实现传统农业产业格局的转变,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调动农民主动参加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3)在农业产业化影响下,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的经营方式,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安全稳定性2.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各种专业性指导,使其生产计划实施更有针对性,逐渐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将会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可靠的保障。具体表现在:(1)在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下,将会使农业与其它产业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有效地结合,让更多的专业性强、竞争水平良好的企业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以产业链的形式带领农民参加各种生产活动,间接保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2)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农村生产效率将会逐渐提高,以股份制合作制的方式指导农业开展生产活动,逐渐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3)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各种农业自然灾害能够得到有效地预防,降低了农业生产各种风险的发生率,为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3.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有利于提高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实现农村经济与市场体制的相互融合,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性,间接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形成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将会与工商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间接地促进我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形成的各种途径

1.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拥有专业的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化生产,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充分地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概况,增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良好性。同时,需要结合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的各种农产品,提高这些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结合相关农业资源的优势,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2.提高创新生产技术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良好性。作为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保障,科学技术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逐渐地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农业产业化。因此,需要注重创新生产计划的合理使用,像精加工技术、降低能耗技术等,加快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保持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性,促使各种创新生产技术能够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要求,保持农业生产的良好性。同时,需要指导农民掌握各种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这些农产品的市场份额。3.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快现代农业进程,需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实际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性指导,加快传统生产理念的转变,实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构建,逐渐增加各项农业生产活动开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地考虑农业产业化形成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加大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计划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确保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逐渐实现农业产业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渐形成农业产业化,有利于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确保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保持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性的同时满足农民的各种农业生产需求,增强和谐社会的发展稳定性。因此,未来农业发展中应重视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影响分析,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促使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能够始终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同时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余涤非.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06).

[2]霍焰.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03).

[3]薛永刚.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10).

[4]陈德梅.农业产业化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03).

篇2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理念支撑 制度支持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对于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尤显重要。我国加入WTO,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又使我国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自主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其目的就是加强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在新形势下,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竞争力是相当薄弱的,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生产效益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层次矛盾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现实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新型的国际农业市场形势要求我国农业走产业化道路。众所周知,我国的耕地只占世界耕地总量的7%,供养了占世界21%的人口,1997年以后,中国是农产品的纯出口国,每年顺差在50亿美元左右[2]。在加入WTO之后,国外农产品进口压力加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困难增加。如果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加剧国内农产品的“卖难”,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以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3],这就要求我国农业改革的核心是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提高非均衡农业竞争力。

2.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农业实行产业化。我国工业化速度加快,所需求的工人数量不断加大,导致许多地区的原农业人员进入城市。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导致了大量的农田荒芜,致使农地的使用效率低下,这对于土地本来就稀少的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这就需要国家对现有土地进行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农业的基础投入。而目前我国产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基础,对农业进行产业化有利于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以提高农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追求产业间平衡协调发展。

3.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自身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的科研发展水平有限以及农业在现代商业化金融体系中融资能力较差等内在缺陷。

(二)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的支持。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弥补市场的内在缺陷。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形式,肩负了重要的使命,这也被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实,曾有学者这样写道,“经济法是随国家与法的出现而出现的,因为经济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干预经济。”[4]虽然这一表述并不是很全面,但也足见经济法的国家干预经济这一特性。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滞后,这就更需要国家进行政策性的扶持。

1.从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支持。高王凌在《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指出,“政府的直接干预和多方面地插手管理,在中国决非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是一个近代现象。在几千年前,政府即曾全面地控制着经济和社会的生活(当然其表现形式与现代条件之下有所不同),我把它称为古代的‘大政府时代’。即使是在干预的‘低潮时期’,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仍持有一种统筹的意识,看似未插手,却又似是而非,有质而无形,无居而不在。”[5]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对田地的赋税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就对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土地的法律保护作出了规定,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某些国家直到目前对于农业一直都给予大量的政策扶持,包括价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技术的发展等。

2.经济法的宗旨及其价值理念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达到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首先,经济法的宗旨即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协调平衡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平衡发展涵盖范围是多方位的[6],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平衡、产业间的协调平衡发展等。而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要求,而且农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同产业水平差距巨大,如不实行农业产业化,则会影响国家综合水平的提高;其次,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经济法作为社会责任的本位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追求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自由以及整个社会的实质公平[7]。同时,把追求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等作为行为准则。农业是一个风险大、投资期限长、收益不稳定的产业,但农业对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经济建设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故其社会效益更强于人们通常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一直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更注重的是其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这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此外,农民是现代社会中相对的弱势群体,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而进行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业的必然途径。因此,实行农业产业化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篇3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 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要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良种扩繁等方式加快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大力发展名、特、优、稀等农产品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 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也将逐步转化成为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培育农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农业上市公司规模,通过资本营运的方式增加投入。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政府和农业组织应大力宣传信誉美德,确立讲信用、重诚信的理念,建立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

3 注重人才培养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 产业化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14-01

青口镇是赣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明星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明星镇、江苏省百家名镇、连云港市第一镇,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现有19个行政村、42个社区,人口19.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2286人。2011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59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810元。

一、农业经济现状

1.高效农业成规模

近年来,青口镇坚持用“城市规划的理念,工业园区开发的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机制”,高标准建设农业园区,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齐、效益调高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首先,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铺设了朱稽河北堤路,打通了朱稽河至青口河南堤、殷宋线与青沙线、青沙线与青班线之间的道路,实施河塘疏浚工程,完善排灌设施,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为高效农业走上规模化打下了基础。然后以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万亩优质稻麦基地为突破口,着力发展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设施栽培基地和产业带。在原有高效农业面积4600亩,设施农业5000余亩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二沟、贺岗等新青沙线沿线的15个村重点打造万亩优质稻麦基地,同时围绕申城农业生态园进行西进北扩,投资1500万元新建设施蔬菜大棚1550亩,建成自动卷帘日光温室120座,无支架大棚200座,兴建千亩连片生态蔬菜种植基地。2012年又重点打造了二沟村2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创意农业,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业总体发展水平。

2.特色养殖上水平

为促进特色养殖上水平,青口镇大力推行“科技示范户+合作社(协会)”模式,在继贺岗村、大沟南村生猪养殖、野猪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把碱滩村、太平村,西河村纳入畜禽养殖基地范围,大力发展特种皮毛动物养殖、肉鸡、蛋鸡养殖,镇蛋鸡养殖合作社和生猪养殖合作社相继成立,为养殖户提供育苗、防疫、销售一条龙服务。在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太平、碱滩、大沟、陈沟、贺岗等村发挥传统畜禽养殖优势,抱团发展,规模、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其中大沟南村投资700万元建成了年出栏5000头的野猪养殖场,效益比普通生猪提高5倍;贺岗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建成占地200亩、年出栏生猪5万头的生猪基地。全镇现已建成养殖小区18个,蛋鸡存栏量上升至32万只,特种皮毛动物养殖大户300多户,出售皮张40万张,全年实现畜牧业收入11890万元,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3.海洋经济大发展

青口镇地处海州湾畔,拥有7.5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达5万亩,浅海域面积16.5万亩,目前已开发5万亩鱼、虾、蟹、贝养殖基地和5万亩紫菜养殖基地,90余家水产品育苗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水产品育苗基地,享有“育苗之乡”的美称。近两年随着青口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高涂围海等项目的实施,将为青口镇海洋经济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当前实施的青口蓝湾现代渔业园一期工程上半年投产,将形成3000亩综合养殖区、1700亩微循环养殖区、1000亩海珍品育苗区、500亩高位养殖区和500亩海洋人工牧场等五个高效养殖区,年可创产值2.6亿元,拉动海洋经济开发区人均增收2300元。

4.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全镇目前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已发展至16个,种植、养殖专业户已达2800户,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名优品牌,农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其中富裕食品有限公司已跻身全省14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申城生态蔬菜基地,万泰野猪肉、永和合作社的辣椒、“绿泉”牌梭子蟹等6个品种分别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地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同时积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培植了一大批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营销能力强的蔬菜合作社和协会。利用农产品流通协会,积极培育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促进产供销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2.科技含量不高

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包装、宣传和营销手段落后。

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大多是非正式的、临时的,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力不强。

4.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信息化建设落后

目前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搜集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手段落后,通讯工具仅仅是电话、手机而已。销售渠道不宽,多为过去建立的客户群体,缺乏开拓意识。与此同时,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受自身条件限制,更谈不上为农户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提供全面、持续的市场信息。“信息入乡”工程进村入户到企工作任务艰巨。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1.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三是加大农业科研课题的工作力度。充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3.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

篇5

1.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1.1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结合白山区位和产业实际,调整种植业结构,把参、药、菌、果作为产业重点进行发展,稳定参业面积,扩大药材、食用菌和葡萄、蓝莓发展面积,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实现无公害、有机栽培。目前全市参、药、菌、果等产业都已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和产业化链条;调整养殖业结构,把林蛙、野猪和长白山梅花鹿作为重点发展。进一步提高林蛙养殖的密度和资源利用水平,扩大野猪集群总量,提升长白山梅花鹿种群质量。目前林蛙养殖已成为白山市继人参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产业,野猪和梅花鹿已被市场所认可,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以开发出“长白山鹿宴”和“长白山野猪宴”,并成为吉菜系的一大亮点,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调整种养结构,通过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白山特产名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独特 的优势和雄厚的资源基础。

1.2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2009年全市实现参业总产值7.65亿元,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4%;农民人均人参收人1206元,约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25%;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北五味子种植面积达到56392亩,年产干品793吨。2009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323万元,是白山市继人参之后的又一后续产业;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食用菌发展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其中黑木耳发展面积550万平方米,香菇150万平方米;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山葡萄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蓝莓种植面积达6063亩;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是长白山区山珍、野果的主产区。2009年采集量达2.2万吨,实现产值3.1亿元,其中松籽采集量8084吨、山菜采集量2.5万吨,其他采集量27724吨。主要依托利生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长白山特产有限公司、天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红松宝集团为龙头。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白山市是中国长白山林蛙的主产区,八道江区是中国林蛙之乡,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封沟已达到801条,封沟面积达210万亩,年回部商品蛙1.2亿只,年产蛙油4580公斤,白山市是著名的国际矿泉城,现已查明白山市饮用矿泉水水源地有130处,其中完成矿泉水资源勘察评价的有31处,经勘察和测算可开采量为23.14万m3/天,占白山市地下水补给资源量的6.48%、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6.7%,目前全市矿泉水总生产能力已超过250万吨/年;白山市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区,活立木蓄积量达1.82亿立方米,在白山市境内的省属林业企业有6户,地方林业企业有11个(林场),木材加工有一定的基础和资源条件。截至到2009年年末,全市有木材加工企业143个,主要有木制地板加工、木制家具生产、木制百叶窗、通风扇等,年实现木材加工销售收人15.8亿元,实现利润9.89亿元,实现税金8962万元。

1.3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带动功能日趋增强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户,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85户。通过发展龙头企业总量,提高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带动功能,推动了白山特色产业的产业化经营。

1.4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通过多年的发展,白山市人参、中小药材、食用菌、山珍野果、山葡萄、矿泉水和木材加工等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620户,比2008年增加186户,实现农业产业化总产值9.98亿元,比2008年增长33%;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76亿元,比2008年增长20.5%;实现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比2008年增长19%;利税实现15.7亿元,比2008年增长16%。实现农业产业化人均收入2748元,占全市农民总收入的63%,进一步促进了白山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大产业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自我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

3.对进一步加快推进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3.1从实际出发,谋划农业产业化经营

3.1.1稳定发展人参产业化体系 根据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人参留存面积要稳定在1500万平方米,西洋参留存面积稳定在200万平方米,林下参稳定在34万亩,人参产量稳定在1000万公斤,西洋参稳定在150万公斤,参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同时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3.1.2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到2015年末,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成一批具有长白山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群体。绿色食品产业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全省主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格局基本形成。

3.1.3积极发展生态医药产业化体系 重点发展具有长白山特色的道地中小药材和深加工,基地建设要坚持GAP标准和SOP操作规程,确保产品质量。精深加工要以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和化妆品为主要发展方向。

3.1.4稳步发展林木加工产业体系 要以林木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为突破口,逐步由出售原料向半成品、终端产品转化,实现增值增效的最大化。目前主要加工生产木制家具、木质地板、木制门窗、木制百叶窗、透气扇等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的出口创汇总量。

3.1.5协调发展矿泉水产业化体系 要在全面查清全市天然矿泉水的基础上,完成特大型和大型天然矿泉水水源地的 评定和鉴定,到2015年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规模企业达到50户,生产总规模达到500万吨/年。

3.1.6快速发展长白山特种畜牧产业化体系 重点发展林下蛙、野猪、梅花鹿和其他经济动物等畜牧产业。要以林蛙养殖、加工为重点;以野猪养殖、加工为后备;以梅花鹿养殖繁育、加工为骨干;以其他经济动物养殖为补充,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加、销体系。

3.2从强化龙头企业实力入手,推动农业产业化层次升级

3.2.1实施产品名牌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开发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人国内外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创名牌。对已有的名牌产品,要加大支持和推介力度,保持和提高其商誉。

3.2.2实施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不断凝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 创新是一种不断最求卓越,最求进步,最求发展的理念。龙头企业的壮大,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在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同时,逐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每个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的壮大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3.2.3实施区域农业支柱产业培育工程,构建区域特色产业新格局,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适应力 区域性特色经济的发展,要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出发,选择有一定基础的重点产业,通过提供技术、人才、管理、服务、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全市要统一布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抚松要发挥人参之乡的优势,把人参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靖宇要以西洋参产业为重点;长白要以人参和北五味子产业为重点;江源要以食用菌产业为重点;临江要以中药材和水果产业为重点;八道江要以蔬菜生产为重点;从而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合理布局的区域经济格局。

3.3从农民的迫切需要着眼,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信息体系、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要规范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行为,集群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发挥传播媒体和科技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和企业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形成网络,引导农民和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

3.4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优化农业产业化组织机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行业协会真正成为连接农户和企业、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法规,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挥桥梁、纽带和龙头带动作用。要抓好人参协会、食用菌协会、野猪协会、鹿业协会、山参协会、林蛙协会的组建和完善。同时要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民的关系,不断探索新的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起风险补偿机制,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增强共同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

3.5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备潜力

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主要集中在县乡村三级干部、农特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各种专业户、示范户等生产骨干,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民需求紧密对接。特别是要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群众公认、能够对农户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农户,通过政策扶持和专家指导,使其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载体,全面推动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3.6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业 产业化

一、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好处

1.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通过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跨跃时间和地域的障碍,使农产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农业产业化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并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按市场机制组织活动。

2.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Internet将市场需求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给买卖双方。同时根据生产的需求信息传递给供应商适时补充供给。在业务模式上提供了交易市场、农产品直销、招标等交易模式。自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效能,减少市场存在的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大大地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形成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扩充农业信息量。透明化的价格可以提高网上交易量从网上获取产品和价格信息将增加产品的可比性和价格的透明度。农业生产者可通过网上贸易受益,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二、经济欠发达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电子商务基础薄弱。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技术进步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息息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起步晚,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完善。虽然近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网络基础建设比较滞后,社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应用存在偏差,农户信息意识和利用的能力不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人们的网络意识,电子商务意识淡薄,网上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体系尚未建立,这些都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

2.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比较严重,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较少。在目前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市场还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人们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申请商标注册的农产品比较少。这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企业和农业组织来说实施难度较大。目前,刚刚起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农村批发市场的前身基本上是集贸市场,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手段落后,法制不健全。

3.缺乏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要靠国家正规教育体系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传统农产品商务模式向现代商务模式的转变,农民也要通过网络掌握农业产销信息,包括气候资料、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消费趋势、即时市场行情等等,进而对农产品产销进行分析,快速回应市场变化,调整产销决策。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背景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山区市县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电子商务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1.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上,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农民素质较差,应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依托于上述网络的农民适用的信息获取技术,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直接对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的能力。

2.健全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社会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大对广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的同时,积极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以政府信息化推动信息产业化,强化各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构建政府、公司、农户 “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

3.尽快解决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农业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从长远来看 ,解决问题办法应是在全国建立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生产体制,规模化生产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是保证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还应建立以加工和食用品质为中心的质量检查评价系统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市场价格系统;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消费特点的农产品规格标准系统。

4.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发展水平低下,物流设施总量不足,物流配送中心不完善,运作效率不高,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顺利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一方面应着力建好和提升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市场网络覆盖到各个区域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应该建设大型的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和加强农业物流行业协会 ,积极培育和发展冷链运输等现代物流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物流企业或者物流基地。

5.加快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人才。因此,一方面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关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必须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资源。学习和消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用于指导生产和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院校应建立农业信息的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路径;衡水市

传统分包至户和乡镇个体企业涌现后,农业的发展需要一种衔接更为紧密的模式,来系统性、综合性、高效化转变农村改革的方式。基于此,农业产业化即是最符合应对此问题的基本模式。

1农业产业化概述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在于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即经营者主体、经销主体、政策制定主体、科技服务主体)、农业产业化的客体(即农业产业化的对象,即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的枢纽与中介(科教信息等中枢性工具)。就农业产业化模式而言,实质上乃为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商业的三重有机结合。农业产业化的主体细分则有:农业的直接生产者、政策施行与扶持者、科研创新主体、个体企业。基于此,则可以有多种次序上的排列组合,即农业的直接生产者与政策施行与扶持者的结合、科研创新主体与个体企业的组合、农业的直接生产者与科研创新主体的衔接、个体企业与农业的直接生产者的对接,如此由星状分布,形成网状布局,发挥各个主体在农业产业化中的最大效用。农业产业化就要素融合而言,既囊括先锋企业贯通产业全线促进要素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主体融合的模式,还包括引导先锋企业集群集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跨界融合等途径。

2衡水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a.邓庄农业园区。衡水绮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其注册资金约为1000万元。该园区的顶层建构及其经营策略设计,乃是基于普遍性、深刻性地考量与研习,经与农业科研院校、政策引导主体、工程咨询机构、规划设计机构等单位领导、专家的交流商议,对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有了模式化的考量和思路清晰的开发战略和经营理念。第一,项目用地面积广阔,生态农产品种植区规划总建筑面积,此中囊括了日光温室与智能温室二者的设计。在农娱结合、农娱互辅的策略下,衡水市的高效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第二,在资金层面,该园区基于自身考量,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扶持、外部资金辅助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资金援助,使其运营有了最基础的物质保障。第三,在实际经济效用层面,该园区可辐射带动区域内农业生产的发展,就业辅助作用明显,有利于削弱城乡二元体系的对立性结构。b.衡水天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成员50人,注册资金500万,基地位于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速流村,106国道东侧,衡德高速和大广高速在此交汇并设滏阳出口。第一,以其项目内容与规模而言,该项目自建设用地面积、总投资的资金数目、包装车间、联栋大棚,至于塑料大棚,皆有综合化的考量。第二,以其生成的经济效用而言,基地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愈加完善,娱、观、采、游、食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愈加完善,基于此等优势,得以成为衡水市桃城区之重要的精品农业示范园区。c.饶阳县牧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第一,以其区位而言,该企业位于饶阳县杨深路东侧,占地面积22hm2,固定资产6700万元。公司现奶牛存栏3000头,年产鲜奶13400t,年销售收入5360万元。第二,就生产设备而言,一应俱全,建设巴氏杀菌乳生产线一条,所拥有的设备,囊括鲜奶之存储、牛乳之杀菌、牛乳之挹注、牛乳之制冷、产品之外饰以及产品之运输等层面。第三,以其所生成的经济效用而言,该企业以“其身正而四周性,四周行而群聚生”为理念带动周边地区养殖户数量的急速增加,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迅速转化为民众的增收能力。

3推进衡水市农业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篇8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影响因素

1引言

近年来,很多城市开始施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着重发展优势产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大力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将优势产品引向优势产区并汇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带雏形,提高了产业的聚集效应,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我国主要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过多年发展,探索出了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并逐渐呈现出了其多元化的特性。受各地区不同的市场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影响,这些模式分布在不同地区,但从整体上看,目前被广泛采用且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最为显著的应该是以下三种模式。其绩效对比如表1所示。

2.1龙头企业主导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这种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又可以将其称为契约农业,这种模式主要是双方通过签订合同或者订单等形式来限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农户根据合约上签订的数量和产品进行生产,而龙头企业则根据合约内容对农民的农产品进行销售或回购,并组织其生产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应用这种模式能够将龙头企业的连接作用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用契约的形式把较为分散的小规模农户聚集在一起,将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使农业产业化生产更趋向于专业化。另外,部分龙头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统一产品质量,为其搭建了一个专门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并负责种苗的培育和供应,为整个生产流程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最后以约定好的价格来回收基地加盟农户的农产品。这种模式推动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进程,相较于单纯的“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但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对小型企业提高了门槛。

2.2中介组织联动型———“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

中介组织联动型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种中介组织(如农民合作社、供销社、销售协会、技术协会等),将所有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大规模的经营群体,并将各个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引导农户展开专业化生产,从而达到规模效益的目的。这种模式以契约农业为基础,将中介组织加入其中,把农户和企业连接在一起,削弱了龙头企业对农户的控制力度,使二者的正面利益冲突有所缓解,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和谐发展。

2.3合作社一体化型———“企业+企业”模式

合作社一体化型模式主要是农户聚集在一起成立合作社,当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成立企业或其他实体来对合作社内部成员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有些是由中介组织成为农民企业或合作社演化而成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有些则是龙头企业通过吸纳农户入股或“反租倒包”的形式形成一个农工商综合体,从而形成一体化经营。合作社的组建形式有很多种,如:由龙头企业进行组建,农民参股并获得一部分股份或者由占用企业大部分股权的参股农民自发形成。农户通过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不仅可以得到很多服务,还能根据交易量进行按股分红和利润返回,这样农户就增加了一项额外收入就是农产品的增值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收入更加稳定[1]。

3以合作社为研究对象的农业产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呈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一种是合作上存在问题的合作社,农户只是基于某个环节的合作才会集中起来,如农资集中采购、销售等环节,在其他环节没有任何联系,更没有二次分红;另一种是合作紧密的合作社,并且管理科学,农户在整个产供销的流程当中都有密切联系,这两种情况最终导致合作社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合作社成员素质也有所差异,再加上政府部门对发展较好的合作社的大力扶持,使得原本实力就强的合作社发展的更加迅猛,而原本实际较弱的合作社发展的越来越慢,导致合作社之间的实力悬殊,最终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其次,合作意识较差。由于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小农思想的影响,合作社成员们都只顾自己,缺乏合作意识,再加上不完善的合作机制,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最终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我国普遍存在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导致很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外,很多农户的综合素质和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也缺乏长远的市场眼光等等,这些都最终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造成了影响。最后,融资困难。当前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组织化程度低、规模较小的农民合作社普遍存在,另外,农民缺少抵押担保物,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再加上缺少外界支持,导致很难扩大生产,最终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2]。

4加强农业产业化对策建议

4.1创新管理机制,协调各成员关系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各地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资源特色和优势,选择适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式。另外各地区还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民办、民营、民受益”为基本原则,鼓励成员将农村集成建设与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发展。

4.2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条件

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本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职能所在,尽最大能力配合本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建议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在为合作经济组织办事时,尽量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从而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效率[2]。

4.3鼓励多样化形式的农业投资,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针对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各地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有利于农业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增强对农业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业企业效益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投资系统,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另外,受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利益受损的问题,这时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有机整合市场上的有利信息与资源,为农业企业提供实时的市场变更信息,帮助企业开拓销售市场,为企业开发和引进新项目,增加农业企业的资金流,从而解决其贷款难的问题。最后,政府可以适当放宽金融市场进入农业市场的门槛,鼓励多样化形式的农业投资[2]。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产业化具有多种经营模式,并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途径。虽然我国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需要广大农户和企业共同努力,为建设经济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瑛.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影响因素及绩效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篇9

一、企业注重科技研发,产业优势明显

大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很注重企业科技研发,如文新茶业有限公司在羊山茶产业聚集区文新茶叶科技园建设有现代化的机械化精制加工生产及现代化物流配送设施;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年投资60多万研发经费,依托8位硕士研究生,成立了企业可研发机构,并与信阳农林学院联合,将企业建成学院实验基地,以五云茶业科技公司为主体,加大对低档茶叶的深加工,以提取茶精华素制成胶囊、含片、茶饮料为目标,增加多元化产品(茶食品、茶油、茶具等)的生产及销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二、企业品牌建设力加强,商标知名度提高

目前,浉河区产业化龙头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对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逐年加大。文新茶叶有限公司先后在南航、高铁、多个机场做广告。近3年来文新茶叶有限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近4000万元,这种品牌建设看起来是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为自己做广告、创品牌,实际上也是为浉河区乃至信阳茶产业做广告。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现拥有“龙潭”“五云山”“陆羽”三大知名品牌,其中“龙潭”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为河南省茶叶唯一河南老字号,“五云山”牌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三、企业经营形式多样,线上线下同发展

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模式,在坚持不断夯实原有实体店、直营店的同时,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发展网络经营。如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一直稳扎稳打,在注重品牌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建设销售网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有直营店182家;以企业网站为平台建立商品销售网店,并在阿里巴巴、淘宝网开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及时调整产品种类,推出适合网络销售的包装与重量,年网上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信阳市兴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建立了公司商品展销大厅,还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中心,以“翔鸽岭”品牌为主导,以产销相结合,带动辐射周边合作社与农户的区域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及产品综合营销网络。

四、企业重产品安全管理,产品质量有保证

各产业化龙头企业秉承“视质量为生命,靠诚信求发展”的经营理念,严谨、扎实、稳健走好质量管理的每一步。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2006年通过HACCP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其他企业也都如此。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均建有自己的质量检测机构,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如文新茶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配备了300万元的监测仪器。信阳市湖东汇丰蜂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蜂产品收购、生产、销售及自营出口业务的现代化出口创汇企业。公司建立了质检部,统一管理进厂原料的检验。对进厂原料实行批批检验。对于不合格的原料蜜,采取内销或退货。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执行;建立了相关的倒追溯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记录表格等,确保每批产品能够追溯到备案基地的备案蜂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公司负责召回,由质检部进行质量追踪,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产业化带动作用强,推动农民增收

浉河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部分属茶产业,有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已基本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他们基本成为区域支柱产业,辐射带动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周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如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与文新茶叶有限公司两家茶业企业带动全区乃至市近万户茶农发展茶产业。信阳市兴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生态循环农业为理念,用科技做支撑,从生态养殖起步,通过循环积累,逐步发展扩大到生态茶叶、板栗、蔬菜、淡水鱼等的产业化种植和养殖。通过养殖中的发酵池技术和沼气池设施变害为宝,把原本是污染源的排泄物转化成有机肥料用于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形成有机循环,并且大幅度增强了我们对周边农户的帮扶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扩大生态循环农业的社会影响,有益于全社会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带动辐射周边合作社与农户的区域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及产品综合营销网络。信阳浉河八方农业有限公司以冻库、板栗果仁加工为一体,年冷藏板栗6500万t,引进加工栗仁生产线年加工板栗仁5000万t,仅此一项就为板栗附加值提升20%,年吸纳农民工500多名,带动东双河镇及周边栗农走上致富路,为378名职工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周边营销人员就业。

六、企业注重科技,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优势明显

篇10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经营组织模式 优化设计 河南省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河南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经历了探索、繁荣、战略调整三个阶段,并摸索出了“经纪人+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各种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但是,现行各种模式并不完善,运作效率并不高。为此,本文对现有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提出了适合河南省实际的组织模式和设计方案。

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

(一)“经纪人+农户”模式

“经纪人+农户”模式并非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时期才出现,而是在生产力有所提升,导致剩余产品出现,农产品成为商品时出现的一种模式。因此,它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开始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经纪人就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根据自己掌握的市场信息,专门从事农产品贸易。经纪人直接面对市场和农民,搜集市场信息,连通消费和供给,通过与农民协商、谈判,收购农产品并投入市场销售,从中获取利润。一方面使农民不用担心销售问题,进而专心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繁荣了市场、满足了消费,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可持续进行。

该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成本低廉。由于该模式的参与者和构成要素都十分简单,所以其所花费的成本很低。第二,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农民容易接受。由于经纪人经常与农民交往,相互之间较为了解,容易实现交易。同时,经纪人经常在市场第一线,把握、搜集信息能力较强且反应较快。第三,农民和经纪人分工明确,有利于推动产业化的深化发展。

该模式的弊端表现在:第一,参与者之间关系不稳定,合作的随机性强,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阻碍交易。因此,这种合作关系较为脆弱。第二,经纪人多以个人或小团体为主,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活动范围不大,收集信息能力有限,这会影响到农产品销售的顺利实现。第三,该模式中分配模式不易实现公平,容易出现道德风险。经纪人可利用掌握的信息优势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获取更多利益。第四,该种模式中经纪人大多不具备产品深加工能力,收购回来的初级农产品大都直接销售出去,没有通过加工使其增值。

(二)“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该模式与第一类模式相比而言,其组织更严密,运作更规范。合作组织是为适应专业化分工而组建的组织,目的是连通农业生产上下游,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得加入其中的农户和企业建立起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使交易成本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时,通过单个农户的联合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实现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最终让产生的收益在组织成员当中分配。合作组织的功能是多样的,可以负责销售、采购、农资采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

该模式的优势有三个:第一,该模式组织规模较大,容易实现规模经济,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组织成员的市场谈判能力。同时,有利于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第二,由于该模式中的合作社是通过契约关系而组建,所以,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有利于产业化的长期发展。第三,该模式在利益分配上相对公平,参与者都能按贡献获得相应的收益。但是,该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比如,该模式中的合作组织对参与者的约束力较弱。如果参与者的某方出现违约,其惩罚措施是十分有限的。再比如,由于在该模式中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单个农户很难在谈判和利益分配时获得和企业相等的地位,所以可能会成为企业用来剥削农户的工具。

(三)“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农业龙头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建立专门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统一产品质量,提高其稳定性。由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产前种苗的培育,产中的技术指导,最后按照合同协议价回购加盟农户的农产品。

该模式的优势是以契约的方式将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结合在一起,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维持了相对产前稳定的供求关系,大大减少了各种事前环节的交易成本。但是,该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第一,参与双方地位不平等。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组织、信息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使得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户容易受到压迫。第二,无论公司与农户是否签约,一旦市场价格与合同执行价格出现差异,双方都有违约的倾向,影响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的稳定性。第三,农业龙头企业管理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的小农户,管理和监督的成本非常巨大,原材料质量控制上也不容易把握,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现有模式面临的共同缺陷与难题

在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第三种模式在河南省应用比较广泛。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就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的最优模式。不论是普遍采用的模式三还是其他两种模式,它们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一)参与者之间道德风险问题

不论是以上三种模式的哪一种形式,维系模式参与者关系的纽带都是契约或者说是订单,并不是利益协调一致、组织紧密的单一生产经营单位。由于相互独立经营,所以,当利益分配出现矛盾时,就会影响到组织模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论是农户还是企业,他们作为“理性人”,其行为必然是趋利避害的,在交易过程中一旦发生不利于自己的情况,受到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使,其违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具体来看,对于企业来说在整个经营模式当中它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和农户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以,企业为了谋求自身更大利益,会利用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压榨农户来转移自身风险。对于农户来说,农民虽然可以通过选择龙头企业来决定由谁合作,但这只是经营的形式的变化而非本质的改变,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通过欺骗等机会主义手段争取更多利益就不可避免。所以,双方都存在违约的倾向,影响三种模式的长期稳定性,阻碍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推进。

(二)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原理表明,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倾向于选择质量次级的产品,即所谓的逆向选择,最终导致次品充斥市场,高质量的产品却无法生存,形成“双柠檬市场”问题。在农资市场,单个农户无法承担搜集信息、比较、谈判等成本,往往依据价格购买质量较次的农资,不但影响农业产品的生产而且影响农资市场正常的发展。在农产品市场上,消费者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由于消费者掌握的信息有限,他们很难准确判断农产品质量的好坏,容易陷入到“双柠檬市场”的问题当中。最终,农业产业化上下游的不畅会阻碍农业化的发展。

(三)参与者之间利益分配问题

在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中,利益分配存在不公问题。处于中端的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很容易被替代的,不具有垄断性,所以在利益分割时受益最少。由于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往往控制着上游种苗的培养、农资的提供和下游农产品的深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网络,在利益分割时受益最多。长期来看,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威胁到产业化组织的正常运作。

(四)农产品质量控制问题

农业产业化三种模式的设计上,在生产环节都是由分散的单个农户来完成,这样容易出现规模效应。农业生产中,有很多资产都具有专用性的特点,通过小农户的联合生产就可以降低成本提供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小农户生产能力参差不齐,无法达到产品的标准化要求,产品质量的控制就成了一个难题。这些农产品由农业龙头企业收购回来后成为精深加工的原材料,它们的质量波动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质量。即使拥有企业的技术指导,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农户为了自身更大的利益降低成本提供次品,以次充好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因此,企业为更好的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只能在规模控制和质量控制之间做出选择,使得规模效应无法显现,影响了产业化的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优化方案设想

本文根据上文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优化方案,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一)确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主体和组织结构

现行三种组织模式中的主导者是农业龙头企业或者农业合作社。这是由于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单个农户由于信息、技术、资金等因素导致的天然弱质性,使其不具备主导产业化组织运行的资格。而作为由农民自愿加入的合作社,由于其组织结构与企业相比相对松散,利益目标相对模糊,所以也不适合主导未来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来主导是最合适的。从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组织结构来说,除了农业企业外,还应该包括:以土地入股的农户,由农户组成的合作组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金融部门和教学科研机构。

(二)确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运行机制

现行机制的脆弱性表现源于其内部联结和制约机制仅靠契约维持过于简单,双方都有违约倾向。因此,在未来模式设计中,需要以股份制的形式作为联结和制约双方的机制。现行模式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单个农户,原因是:一方面是企业想通过这种低成本扩张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二是企业想利用单个农户的弱质性对他们进行压榨。但是,农户作为主体,由于能力差异,会造成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在未来模式中,农户应该退出生产环节,农产品的生产完全由企业来完成,而农户则以土地入股成为股东享受收益。这样既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未来模式的运行机制概述如下:在现行农业土地制度基础上,单个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组织,农户脱离生产成为股东享受收益、承担损失。由合作组织管理土地,寻找农业企业进行合作,维护农户权益。合作组织可以以提供土地的方式与农业企业组建新公司进行生产,也可以以委托的方式由农业企业直接生产。生产完全由企业来进行,采取产前、产中、产后上下游连通式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凸显规模经济,又保持在市场的强势议价权,提高了经济利润,见图1。

(三)建立外部服务、评价和监督机制

在以股份制方式进行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建立一套外部服务、评价和制约机制以保障未来模式的良性发展。这主要是考虑到未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初创期需要大量信息、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另外,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需要从外部提供帮助和制约,对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进行监督、防止通过垄断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参考文献:

1.王绍碧.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2008(1)

2.刘洁,祈春节.“公司+农户”契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交易成本分析框架[J].经济经纬,2009(4)

3.徐忠爱.基于契约规制的农村经济组织模式研究[J].经济学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