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治理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与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探讨
1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相关要求阐释
1.1基于地质条件实际情况分析客观环境
矿山开采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观地分析地质条件,以保证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矿山地质发育的状况、表现特征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开采工程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开展防治分析工作[1]。与此同时,需要提前明确矿区地形、地质构造以及水文特征等相关情况,在对实际条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满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设计要求。
1.2以全局角度确定目标任务并制定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以及综合治理,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同时,不对矿山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景观带来负面的影响,尽量降低矿山地质问题所引发的后果,而这同样也被纳入到保护和治理工作整体目标内容当中。在确定治理任务的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包括四点:其一,治理采矿废石场区域;其二,治理预测塌陷区域;其三,治理原有废旧竖井区域;其四,对其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1.3保护治理工作的开展
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保护和开发的保障原则。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地质环境保护以及综合治理工作重要作用的高度关注,同时确保统筹保护工作、治理工作以及开发任务的协调性,进而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确保矿山开采工作更加稳定和有序,而人和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共生[2]。其次,预防为主、预防和治理相互结合原则。众所周知,矿山开采工作与工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要积极开展预防准备工作,尽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如果矿山地质环境出现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并且针对形成的不良后果进行治理与恢复,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事前的防治工作,有效地规避地质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发生,尽可能减少开采主体遭受的损失。
2矿山环境的污染治理内容
第一,污染问题和地表破坏。在我国,采矿活动较为频繁,而且矿井废水当中存在诸多有害的物质,对矿区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了严重污染,甚至对农作物以及地表植物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地下水位也会出现下降的问题[3]。与此同时,在实际开采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废弃、固体废弃物或者是粉尘,且矿层本身也会排放有害的物质。若无法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则会引发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要给予高度重视。然而,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在采矿作业以后会留下大量矿坑而没有回填,使得地表沉陷问题明显,直接影响了居民耕地和建设用地构成,甚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居民生活环境,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矿山管理的意识薄弱。因为矿山管理工作人员本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所以部分企业和管理人员始终没有树立正确意识,对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问题也较为忽视,一味地追求安全与生产问题,导致环境管理和保护问题逐渐突显出来。
3矿山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3.1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为了更好地保护矿山的生态环境,应对国内相关规章制度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原则予以有效结合,积极构建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以保证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具备法律依据。在我国自然资源当中,矿山资源十分珍贵,而且其具有不可再生特点,所以必须要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才能够保证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且保证生态平衡[4]。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设立环境监督部门,有效监督矿山企业,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确保生态平衡。
3.2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矿山发展过程中,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同时也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却同样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其中,水资源、植被以及土地资源等破坏程度较为严重,而且矿产资源开发中所产生的三废也污染了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开发和保护的协调性发展。应在矿山开发之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勘察矿区与周边环境,尤其是地质条件勘查。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则应尽可能减少对既有耕地或者是农田的占用,并及时处理开发中所形成的废弃物[5]。在完成开发以后,需要合理地采用相关措施恢复矿山周边环境,特别是遭到破坏的土地资源以及植被。
3.3及时恢复土地植被
矿山开采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而植被破坏程度最为明显。如果开采量过多,会严重损坏地貌与地质条件,难以与植被生长的条件相满足。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就应当针对被破坏的矿区开展表土剥离的处理措施,并放置在客土场当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坍塌的几率,同时还可以为植被的生长给予所需土壤。在此基础上,应当对矿区周边植被种植技术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定点植的方式增强其成活的几率。由此可见,植被种植一定要科学合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的基本策略,以保证矿区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有必要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进而采取更具可行性的环境保护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不断强化政府与社会等方面的资金补助,实现各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适当修正矿山环境治理机制,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增强我国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李峰,王素芳.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C].第四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152~156.
[2]陈爱华,陈端.矿山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J].商品与质量,2015(16):12~13.
[3]李世松.试论矿山环境改良技术及其适应性[J].河南科技,2014(14):11.
[4]刘俊青,王文才.内蒙古张三壕铁矿环境地质问题预测与治理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5~28.
篇2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治理
Abstract: The m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is very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 ground subsidence, collapse, landslide, debris flow, water pollution, mine earthquake and other improper mining, to the state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and endanger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Do a good job of min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s immine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tection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Key words: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F416.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矿山开发中“三废”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矿山及周围地区的地质环境;矿山开发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水平衡系统遭受破坏。由此可见,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形式十分严峻!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势在必行!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1.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1.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1.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措施
近几十年的矿业开采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对矿山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我国矿山环境现状,加强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复合治理方式、拦、排、护、整、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加快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2.1加强矿业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通过对矿山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促进我国矿山化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环境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监督职能、国土资源部具体环保工作的实施共同来履行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与监督的工作,促进我国矿业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施。同时加强有关法规与制度的建设,从法律立法的角度,强化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2.2加快我国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施。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特别是要加强对矿山的综合利用和尾矿、煤矸石、矿渣等开发利用的科研投入和生产开发研究工作。这样既可减少环境地质问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另外还要通过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对在职人员的再培训等方式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
2.3加快矿业“三废”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三废”的回收、利用,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对于加快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4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防护的分析。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防护过程中要系统开展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加强区内地质环境监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治理区内环境。借鉴外国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比如日本菱刈金矿矿山开发复耕绿化,保护环境的成功经验说明.高度机械化开采矿石,不仅节约人力以充分利用资源,还可以利用矿渣回填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真正实现矿区乃至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矿山“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业。加强矿山开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御和治理的研究。
3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政策创新
3.1明确矿山企业的环境主体责任。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思路,应该转变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模式,明确以企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首先,矿山企业是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责任者。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该成为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的主体。当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谁污染,谁治理”是一个经济原则,而不是技术原则,因为有些污染问题不是单个企业能够从技术上治理的,而是一种经济上的补偿。第二,企业治理比政府治理具有更高的效率。因为企业清楚环境治理的成本与收益,以排污收费为例,理想的费率要求政府知道企业的边际环境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而企业显然没有积极性将收益曲线告诉给政府,而政府要了解边际外部成本也非常复杂,因此,考虑到企业的负担,制定的排污费率比较低,也就导致一些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第三,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从表面上看,矿山企业为环境成本买单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从长远和综合效益分析,企业的竞争力会更强。矿山企业不仅是生产者,而且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如果不明确企业的治理主体责任,企业没有积极性主动进行环境保护技术或资源节约技术创新,只有当企业意识到这种创新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其成本时,才是合理的。
3.2尽快建立矿山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机制,在我国已经逐步得到研究和实践。2005年底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07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作为四个试点领域之一。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具有破坏主体明确、责任具体等明显不同于其他领域生态补偿的特点。因此,一般来讲,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主体就是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矿山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第二,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是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为此,应加强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失评估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标准,可以通过机会成本法、替代成本法,甚至协商的方法进行确定.第三,创新生态补偿的形式。在开展生态补偿的过程中,其补偿形式应该多样化,既可以通过货币的方式对周边居民进行补偿,也可以通过土地复垦等方式恢复生态环境,还可以通过货币请政府或专业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
篇3
关键词:河道;防洪能力;堤防;纳污;水环境保护;措施;天津市水生态环境现状
Abstract: River is the use of legal, administrative, economic, engineering and other means of management, effective control of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river within the scope of,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iver discharge, drainage, water supply, sewage, ecological until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ensure flood safety, water safety.
Key words: River; flood control capacity; dike; sewage;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status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ianjin city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重要意义
我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河流水系众多,流经本市的行洪河道19条,总长约1100公里;排水河道109条,总长1890公里。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尤其通过三年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清水工程的实施,全市河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河道防洪、供水、排涝和保障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入境水量减少和污染治理滞后,目前我市部分河道水质仍然较差,主要河道劣V类水体长度占总长度的76%。由于沿河村镇密集和管理缺失等原因,河道、堤岸环境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现象,倾倒垃圾、违章建房、围垦放养、违法占用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亟需强化管理。
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涉及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同时涉及市和区县的建设交通、国土房管、市容园林、农业、环保和水务等多个部门。现有管理体系责任不清,条块分割,协调联动机制不强,不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治理水污染和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实行"河长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全社会维护河道水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提高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早日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河道防洪能力低
河道淤积严重,水系不畅。我市河道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有 24 条,河道长868 km,堤防长为157 km,占河道总长的 18%。XX河干流堤防仅有38 km达到了20 a一遇标准。市境内设有水文站 4 个,雨量站有 21 个,尚远不能满足洪水测报的需要,防洪形势比较严峻。
2.2截污能力差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排污量随之增加,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河道成为截污纳污的唯一场所。农业的污染也是造成河道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污染的治理则需要通过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得以实现,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河道沿岸乡镇的人、畜、禽等生活垃圾由于无固定堆放场所,致使垃圾倾倒在河道里,对生态造成很大污染。
2.3河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河道堤防护堤用地大多被农田侵占。造成河岸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我市最大河流XX河河流源头的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削弱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2.4河道治理还存在认识误区
河道的建设注重它的实用性而淡化它的生态性。截弯取直和河岸硬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因为过多的考虑了河道行洪排涝的功能,河岸稳定了,忽视了水、土、植物、生物之间的能量循环,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虽然满足了行洪排涝要求,但破坏了河道多样性的特征,对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3.采取措施
3.1科学规划
河道整治与水环境保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城建等多个部门的协作。科学规划是前提和基础,要注重河道功能的多样性,坚持防洪、治污、环境、城市规划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河道综合治理规划,达到人水相亲自然和谐。
3.2河道治理
(1)堤防工程。我市河道堤防建设始于 1980 年左右,工程断面小、质量差、不配套。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河流的有 24 条,河道总长868 km,堤防长为157 km,占河道总长的18% 。其中XX河干流堤防134 km,仅有38 km达到了20 a一遇标准,堤防建设任务还很重,在巩固现有堤防的同时加大对其它河道堤防的建设力度。
(2)水工建筑物。我市境内最大河流XX河道上分布拦河坝 19 座,堤防闸 28 座,公路桥 20 座,这些水工建筑物对河道比降和水流态起到很大的调整作用。在建设中要加强规划、设计和审批工作,做到合理、规范。
(3)清理河道护堤用地。对于现有开敞河道要依法划定河流保护范围,按照《黑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第十四款规定,我市河道堤防护堤用地范围为堤防迎水面≥30 m,背水面≥20 m。
(4)采用生态护坡。除特别易冲刷河段外,应尽量用土料筑堤,自然草皮护坡,保持河岸自然形态。2005 年我市开展XX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的乡镇在堤防护堤用地迎水面种草插柳形成灌木丛固滩,背水面退耕造林,建设生态型的护岸工程,有利于河道水流含氧量的改善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
(5)滩地的保留和利用。我市地处半山区,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地公园,开发休闲功能。在河道治理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
3.3水污染防治
近几年,我市境内每年排放废污水达700 万t以上,这些污水大都排入河流,使我市的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XX河是我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每年接纳 400 多万吨污水,使XX河受到严重污染,到天津段成 V 类水体,急需治理。
3.3.1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
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巩固河道治理的成效。今年 4 月我市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工程建 设 已 开 工,项 目 占 地 面 积 7. 0 hm2,处 理 规 模 为4. 0 万 m3/ d,排水管网长14 km,总投资 2. 6 亿元,2010 年投入使用。
3.3.2截污治污,加强水质监测
(1)整顿排污企业。在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对上游二个企业采取截污措施控制污染。坚决依法取缔关闭“三无”企业。加强XX河的水质监测工作,实行入河排污许可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
(2)建立垃圾处理厂,促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建立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改善生活环境。
(3)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建立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收集、运送、处置方式,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3.3.3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大多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没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入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
3.3.4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工作
在 2005 年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XX河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做出了加快流域治理步伐,改善我市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决定,第一科学编制规划,完成《天津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为XX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依据。第二依托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加快XX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防止区域性水土流失。第三在XX河源头建立生态保护区,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从源头上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3.3.5加强宣传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充分认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活动中发挥各类媒体作用,争取各级政府对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组织开展全市河道执法大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重点检查挤占河道、污染河水、影响防洪等违法行为,加大曝光查处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共同维护水环境安全,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
良好的河道水环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味,还能丰富居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同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河道水环境,加强水环境保护力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1 河道治理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受到最大影响的将是水环境。水环境主要受到3方面的污染,且污染治理难度大。
(1)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的工地废水污染。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需要用到砂石料和混凝土,这些会生产废水,形成污染物。
(2)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生产的生活污水。河道治理工程规模一般不会太小,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工作。而施工人员为了便于施工,会生活在施工区附近(距离河道较近),如此便会产生生活污水。这些污水无处可流,流进河道,造成河道污染。虽然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并不多,但是水利工作者仍不得马虎,采取放任态度。
(3)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污染(包括机修含油废水污染)。这部分的污染主要源于设备维修保养场。部分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区域因地理位置条件差,需要设置大型机械,并进行维修保养。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或者机修含油废水流入河道,会影响河道的水质。
2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污水系统建设
随着近几年雨污分流的建设,排入河道的污水日益减少,但是在一些老旧居住区及棚户区范围,仍存在雨污支管混接的现象。沿河修建截流管道虽能快速解决污水流入合流的现象,但是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在雨季的运行压力。
要解决未达标的污水排入河道的问题,必须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加快污水系统建设的步伐,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才能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巩固河道治理的成效。
2.2 生态护岸技术推广
生态护岸技术虽然日益成熟,但推广与应用较少,原因一是受传统河道设计理念的影响,直立式护岸、浆砌石挡墙等方式还在应用之中;原因二是生态护岸技术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研究和积累经验,使得护岸结构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同时,达到水土交换、水气交流、水体自净等方面的要求。
生态护岸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规划设计部门开展相关知识培训,确保生态护岸技术的推广应用,恢复和保持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亲水性,更好地保护水生态环境。
2.3 河网改造
河网水道贯通难度大,由于城市建设的不同步,使得各河道之间连接困难,实现搞活河网水体的设想尚有一定难度。这需要从规划层面对河道进行宏观控制,从全局出发。河道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程,需要争取各级政府对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取得各级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
3 河道治理改造中对水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规划先行
科学规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以往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应克服单一性的传统观念,强化生态、环境要求,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达到“安全舒适、资源利用、环境生态”的有机结合。
3.2 适时清淤
根据统计,淄博市大部分河道存在淤积现象,平均淤深达0.5~0.8m,减小了河网的滞蓄容量,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发挥,而且还减小了灌溉供水量,降低了河网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应适时疏挖河槽,保持正常的河道过水断面。
3.3 加强水体流动
加强水体流动能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促进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坝筑涵贯通水系,并根据周边条件的可能性,引入片区水系以外的水资源,促进水系的流动性。
3.4 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不但能固土防止河岸坍方,还可使水体与土壤相互交融,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是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护坡形式。欧洲许多国家在进行护岸工程设计时,非常注意沿岸的景^与生态系统,尽最大可能地参照天然状态下的河海岸形式,避免以建筑物的形式去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河道治理改造积极尝试生态型的护岸结构型式:自然原型护岸:采用种植植被保护河岸,保持自然特性的护岸。自然型护岸:除了植被还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以增强堤岸的抗冲刷能力。复合型护岸:是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加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强抗冲能力的一种新型生态护岸型式。
复合型护岸常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面坡箱状石笼护岸法、高效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法、骨架内植草法、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法、土壤固化剂法等。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护岸,可以达到护岸、绿化、水土的有机结合。
3.5 雨污分流
河道遭到污染,主要受工业、农业、生活和其他污染源污染,截污治污迫在眉睫。解决河网水质状况的根本出路是改变合流的排水体制,在于雨污分流,截污治污,将污水统一排放,可大大改善河网水质状况,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
3.6 严格实施管理
河道整治建设与管理措施并举才能达到综合整治成效和水环境保护的目的。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相关地方法规及规章,才能对河道整治治理建设形成长效保护机制。加强河道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是巩固河道建设成效、保护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有非常多的施工举措会影响周围的水环境。因此,水利工作者应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好河道周围的环境,应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达到预期目标,才能为提高环境的质量和促进城市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篇5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治理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发和不妥善的治理使得我国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不断的恶化,这样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同时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失,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
一、矿山生产活动与地质灾害
矿山,是矿业活动的中心,其生产活动一般包括矿石采掘、矿坑排水和选矿冶炼三大部分。由于上述活动,而造成地下采空、地下水位降低等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成为巨大的人为地质营力。矿山地质环境,根据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可分为大气(近地面)环境、地面环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和采场(露天采场与地下井巷、采场)环境四大部分。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矿山生产活动而造成的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使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发生异变,而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产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常见的有酸雨、采空区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岩溶塌陷、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突水、溃泥等26种。每年由于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千计,经济损失则以亿元计,严重影响矿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其分布空间又涉及矿山的大气、地面、水和采场环境,在每一个矿山构成一独立的地质灾害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即灾害的种类及多寡、灾害的强度和时间、空间分布等,除取决于矿区特定的地质环境(即地形地貌、气候、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外,亦与矿床开采方式、方法及选冶工艺密切相关。这个系统内的各灾种,由于其主控作用往往相同或相似,而显示出灾害发生的伴生性和链生性。每一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常产生一群相互伴生的地质灾害。一种主导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链生一系列诱发地质灾害。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我国的矿山环境问题危害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其中主要表现为山体崩塌、泥石流、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
1、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三大类。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煤矿、煤矸石、粉尘和易挥发性的气体等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其中煤矸石所带来的污染给大气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煤矸石不但能够给当地的水、土带来危害,煤矸石自燃、爆炸等现象很容易发生,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直接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是矿山开采和洗选业所排放出的超标废水带来的污染。另外,矿山开采中的废渣,如煤矸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等的长期堆积,不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田和草地,在降雨时废弃物中大量的重金属和一些微量元素顺着雨水流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2、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
3、矿山地质的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例如采矿活动中建设的厂房、堆矿场,为采矿服务的公路或铁路等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堆放的固态废弃物所占有的土地等,据统计已经累计达到600万公顷,为此破坏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60万公顷左右,而且每年都会以一定的速度递增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然而为此而恢复耕地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同时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得草地不断退化,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的对策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指标体系建立
由于我国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矿山资源的开发和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在各地区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指标中应满足以下几点:“三废”的控制、生态环境恢复指标、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灾害的控制。关于“三废”的治理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要达到二级指标。部分地区并没有将“三废”达标就进行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与此同时也应将噪声的指标列入其中,厂界噪声和矿区机械噪声应控制在三级指标。我国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将我国制备恢复率、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列入了生态环境恢复的指标当中。对尾矿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废水区的恢复等应满足二级指标,同时被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的指标的内容之内。
2、保障资金需求
对于有关部门而言,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一定要保障资金需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放在首位,不仅要积极争取国家立项资金,还应该实现对相关配套资金的合理利用,将钱用到实处。
(2)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利用制度。由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坚持“专款专用、政府监管以及企业所有”的原则,在对资金进行管理和利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金运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市场机制的引入。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对融资投资体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林业、水务等有关部门要深入宣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树立矿山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主动帮助矿山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部门相互配合,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由政府制定“占一补一”政策,矿山占一亩土地,异地补一亩荒山进行种树、种草。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各级国土资源、环保、水务、林业、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国土资源部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水利部门小流域治理、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集中财力、物理,成片、成沟综合治理。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4、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科技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队伍建设要坚持“提高素质、改善装备、技术创新”的原则。首先要掌握和解决地质灾害发生和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难题。其次总结原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判断的研究,从而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将矿山实际特点作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规划,制定合适的保护与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质量,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2011,(8).
篇6
关键词 地质环境;保证金;有效面积;影响系数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102-02
依据国土资源部44号令,全国各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多年,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各编制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了不少的成绩,为各地在矿山进行绿色开采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中的几个加以论述和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主要目的是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促使矿山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与环境成本,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执行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必须依法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义务,落实以人为本方针,有效保护矿山环境,最大限度的预防、减少和避免矿山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为矿山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面的技术保障,确保矿山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主要原则是因地制宜、因矿而异、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保护矿山企业的正常发展,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在矿山开采的全过程对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但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进行编制过程产生了几个问题。
1 保证金缴存额度计算参数问题
在编制规范中给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的金额计算公式却只有一个。即下面的计算公式
保证金交存总额=单位面积交存标准×影响面积×有效年数×影响系数。
单位面积交存标准: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标准相同,例如建筑用砖厂、建筑石场同为一类
影响面积:即为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波及面积
有效年数:为矿山保有储量与设计开采规模的商
影响系数:矿山开采方式相同影响系数相同
从以上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例如建筑用砖厂、建筑石场)缴存的保证金总额止与矿山开采的应响面积和开采的有效年数有关,而与其他的因素无关。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若有这样两个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一个是砖厂,一个为石场,这两个矿山的开采有限年数又恰好相同,那么两个矿山保证金的缴存额度就只有影响面积一个参数决定了。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砖厂的占地面积要远远的大于石场,而对于将来开采之后的环境恢复难度,石场要远远地大于砖厂,恢复难度越大,需要的资金量就越大,而根据规范给出的保证金计算公式,砖厂的缴存额度要大于石场。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对砖厂保证金的收取困难和将来石场保证金额度不足两个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在计算公式中还应加入“恢复难度”和“恢复环境预估年限”两个参数,“恢复难度系数”按矿山破坏的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恢复环境预估年限”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矿山破坏的环境在当地恢复所需的最大年限来确定。这样就可解决类似于砖厂、石场这样的问题。为地方执行部门的执行带来可操作性,减轻矿山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建设。
2 保证金的起算年限问题
按照一些地方的相关文件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的起算时间为2007年4月,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有很多正在生产的矿山,生产时间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那么,保证金从2007年4月开始起征,就会造成矿山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真正解决矿山环境恢复的问题,只能是这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不能真正的完成。同时从2007年4月开始征收,对于2007年4月以后才开始筹建的矿山也不公平,会给2007年4月以后才筹建或生产的矿山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也不利于这些矿山的正常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坚持因矿而异的原则,对于2007年4月以前开始生产的矿山,将2007年以前的生产时间按5年一个时间段划分成若干段也要进行按比例征收,但征收比例可以参考每个时间段的物价水平与2007年物件水平的比例来征收,这才能体现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同时也解决了治理资金不足造成治理工程烂尾的问题。对于2007年4月以后筹建和生产的矿山,起征时间应以筹建开始时间起算,才能体现公平的市场原则。
3 保证金的起算面积问题
保证金的起算面积问题,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有很多矿山是在原有矿山的范围内,甚至是原有采坑内进行复采或残采,这就造成了现有采矿权主体为以往采矿权主体缴纳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问题。也是在实践中矛盾最大的问题。
例如:在很多地方的小煤矿,是在原有大型露天煤矿的采坑边坡上开采原有大型露天矿的边坡压煤,这就带来了对这些小矿山保证金起算面积的争议,因为事实上这些小矿山的影响面积内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面积是原有矿山开采造成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完全强加到现有矿业权主体上也不合适,况且这些矿业权主体也不接受。这样很易激化矛盾,对谁都不利。
篇7
[关键词]露天开采 地质环境 治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49-1
对于露天开采矿山来讲,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十分严峻,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周围的环境问题,将土地生态功能恢复到合理水平,就需要开采方对矿山开采所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科学评估,以及采用相应技术手段来治理恢复,在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预防重大地质灾害事故,最终实现矿产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
1露天开采矿山所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
露天开采矿山所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耗费了大量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土地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矿山原有生态系统被打乱,如果不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土地便难以恢复成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土地,此外,矿山边坡因开采而失去稳定性,容易发生地质灾害,露天开采后造成的废弃物持续污染着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
开采矿产避免不了破坏原岩结构,而采剥作业则让边坡岩体内的原始应力失去作用,进而形成次生应力场,在结合其它外因的共同影响下,边坡岩体很容易出现变形,岩体稳定性降低,最后发生散落、滑落甚至坍塌。随着露天开采作业的深入,如果气象骤变,例如发生强降雨或地震等,高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很有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严重地质灾害。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手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目标在于使自然和经济综合效益得到共同提升,矿山开采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其中包括影响最小化原则、无害化原则等,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对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要予以治理和重建,配合国家相关立法,最后让矿山地形、边坡、植被恢复到合格标准,与地区周边环境保持一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与预测评估结果,露采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排土场和工业场地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其他区域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含水层影响与破坏防治工程,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防治工程,土地资源影响与破坏防治工程。预测开采后的采坑有引发崩塌的可能性。保护及治理措施必须根据露天开采环境而制定,结合矿山实际生产情况编制具体治理细则,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以最小化投资赢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1环境保护及治理任务目标
根据露天开采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恢复目标,可以将具体任务分类成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评估周围地质环境,对当前生态系统现状全面调查,然后出具现状评估。
第二,以露天开采作业进度为基础,编制配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评估。
第三,结合现状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评估结果,将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加以区分。
第四,让分区结果落实到露天矿山开采计划当中,总体部署地质环境保护及恢复工作分期目标,包括对应的阶段与实施对象。
第五,按照分期目标和实施对象来开展矿质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工作。
2.2露天开采场地恢复治理
露天开采场地的恢复治理可以选择对底层平台进行回填,而回填材料的选择主要根据阶段性开采作业形成的废弃矿渣和剥离岩土,回填治理的高度并非时是将其还原,而是确保治理后的露天开采矿坑和废弃采矿平台具有合理的地面坡度,符合自然排水要求。
具体回填作业参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露天开采台阶上设置排水沟,让地表水经过排水沟流向原有的排泄口,降低台阶积水。
此外,可选择在未来开采作业中所形成的废弃矿渣及剥离废土对露天开采场地回填,各个采矿平台表面全面用土覆盖,厚度建议保持在0.3m。
最后,回填中可以根据废弃矿渣大小,自下而上按照由粗到细的顺序来进行回填和碾实,防止表面废石粒径太大而造成渗透,最终地面设计坡度不应大于10°,符合自然排水要求。
2.3治理排土场
刚落成的排土场很容易因暴风雨而出现坍塌,矿区内的废弃矿渣和剥离废土如果无序排放,其稳定性很容易出现变化,所以可通过一定治理方法来实现防护:1.削坡整平 ,降低坡高和坡角,或者削坡整平;2.边坡加固和支护3.为坡面设计排水沟,降低坡面因露天开采而形成的侵蚀及滑坡可能性。排土场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开采作业前收集到得表土来覆盖表层,如果没有合适的表土,也可以用不具污染性的物料来覆盖。
2.4治理土地植被
露天开采矿山会形成一些推积和挖损,地貌遭到破坏,影响原本的自然景观,使矿山地形地貌与开采前发生变化,损坏了原有土地资源和地表植被。针对这一问题,在露天开采工程筹备阶段以及挖损前,可选择对即将受破坏的场地进行表土剥离,首先把表土存放在客土场,等到恢复治理时再用表土进行恢复。利用栽植技术将邻行定植点错开,确保定植时苗干竖直,深浅得当,填土后踩实,最后再覆盖虚土。栽植深度最好超过苗木根颈,栽植后立即浇水,提高造林成活率,最后要实行一定抚育管理,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同时,让植被恢复到最佳水平,抚育内容主要在于浇水、看护和松土,控制浇水量,不同干旱程度要适度选择浇水,力求不旱不涝,然后防止病虫,实现苗木成林。
3结束语
露天开采矿山会加剧地质环境恶化,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对开采作业产生的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以及植被破坏进行治理,最大程度上防止矿山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让开采作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因露天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有效的弥补和恢复。
篇8
[关键字]恢复治理 露天矿山 评估
[中图分类号] TD16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97-2
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度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国因采矿活动占用、破坏土地面积达330万公顷,其中地面塌陷面积43万公顷,2006年至2008年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5000余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亿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突出,危害较严重。因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矿山环境影响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累积性的特征,是实行矿山环境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
2 恢复治理实例
2.1 矿山基本情况
广东省清远市某半山坡半凹陷露天开采矿山,开采对象为褐铁矿石,拟开采深度+130m~+20m,现已开至+90m。采用机械“自上往下分水平台阶开采”的采矿方法,公路开拓汽车运输的开拓方式,矿山不设置选矿厂,采矿回收率为90%。,矿石外运出售。
矿山自1991年开始经历了大规模无序开采,主要开采V1褐铁矿体,采用浅凹露天开采方式。目前该矿山已经形成露天采坑、排土场(A、B、C区)、临时堆矿场、办公生活区、临时停车及机修场地以及矿山公路等。露天采坑最低采矿标高+94m,采坑沿矿体走向方向长约365m、垂直走向宽约320m,采坑西南——南部形成三级开采台阶,西北——北部形成一级开采台阶,台阶高度为10m,最终阶段坡面角48°~70°,采场边坡稳定性较差。此外,矿区外东部为民采废弃区,包括民采废弃采坑和民采排土场。因不规范开采使得民采南部采坑边坡发生了多级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废弃采坑北面为民采排土场,排土场堆积时未进行碾压压实,边坡稳定较差,局部地段经雨水冲刷后形成多处拉钩,水土流失较严重。
2.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该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质环境问题复杂、矿山开采情况中等、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矿区外东部存在大量民采,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综合评估其地质环境条件为复杂。
2.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3.1 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主要针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四个方面实地进行的矿山地质环境全面调查。
(1)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现状评估。经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评估区内已发生地质灾害有5处滑坡(HP1~HP5)和2处崩塌(BT1、BT2),滑坡和崩塌规模均为小型,其中民采采场边坡HP4发育程度较强,对坡脚采坑内的施工作业造成较大的威胁,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估算其对矿山生产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大于100万,现状评估滑坡和崩塌危险性和危害性中等。
(2)含水层影响现状评估。露天采场、民采采场、排土场等排出的废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受到污染。采场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水文的自然平衡被破坏。野外调查取了两组水样进行水质量检测,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显示,露天采坑外排水样S1已受到严重污染,采坑下游溪水样S2受到轻微污染。现状评估矿山开采对地下水影响程度严重。
(3)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经过多年开采,矿区内的原始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已严重破坏,主要为露天开采挖损土地和排土堆场压占土地,总共挖损和占用破坏林地21.4246hm2(>4hm2)、工矿用地25.8473hm2,现状评价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严重。
2.3.2 预测评估
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开采设计和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特征,预测评估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性。主要亦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四个方面进行预测分析。
(1)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预测评估。①滑坡(崩塌):土质边坡主要根据岩土力学参数运用理正软件、岩质边坡采用赤平投影进行预测分析,如本矿山采场西南部岩质边坡节理特征如表1,运用赤平投影分析:该段边坡稳定较差,易产生顺层滑坡和松散岩石掉块的危害,若不采取适当治理措施或继续无序开挖,发生滑坡可能性大,主要危害对象是坡脚工作人员及设备等,预测发生滑坡的危害性大,危险性大。
同理综合预测分析,采坑边坡和排土场(以民采排土场为主)边坡发生滑坡或者崩塌可能性较大,危害性和危险性大。
②泥石流:评估区内可能发生泥石流区域主要为民采废弃区的排土场,该处地形切割强烈,沟谷较发育,南部地势较为陡峭,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排土场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该区域有效汇水面积约0.89km2,在特殊气候下,对激发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力条件。
根据表2分析:在特大山洪时,可能发生小型泥石流。但其与下游农田、道路相邻,若发生泥石流,可能会直接危害到周边农作物和林地,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损失,预测其潜在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中等,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
(2)含水层影响预测评估。预测今后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主要是采坑排水、排土场淋滤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另外,矿山开采进行抽排矿坑涌水,也将造成周围的地下水位的下降。预测评估区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程度为严重。
(3)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影响预测评估。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废土弃渣产生量也不断增加,评估区内遭受的破坏也会加剧。预测未来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2.4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1)地灾治理。①滑坡、崩塌。清理采坑滑坡面上的松散堆积物,在上游或周围布设截排水沟2#,安全平台内缘设置排水沟1#。另外采取临时性的铁栏围挡,竖立警示牌。滑坡、崩塌治理后,在台阶内采用“乔、灌、草”、坡面采用攀爬植物和草本植物相结合进行景观恢复。
②泥石流。可能产生泥石流隐患的区域为排土场区,应采取拦、截、固三大工程和生物措施。在排土区域下游修筑挡土坝①,在各平台内缘设有排水沟1#,在上游修筑截水沟2#,防止排土场外地表水大量流入。平整排土场顶面,使顶面形成3~5%,的反坡,防止雨水沿地表裂缝进入排土场。
(2)采场边坡。露天采坑主要进行景观恢复,主要包括平台和边坡的恢复。平台复垦首先沿平台内缘挖掘排水沟1#,平台内坑栽乔灌、坡面播撒草籽、坡脚扦插攀爬植物进行植被恢复。
(3)排土场边坡。对排土场中的局部高度偏高,坡度偏陡,水土流失较严重,防治措施有:高边坡削坡、台阶内缘修筑排水沟1#、坡面和坡顶的平整、设置变形监测点,坡脚修筑拦挡措施。对平台和坡面覆土进行“乔、灌、草”、坡面采用攀爬植物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景观恢复。
(4)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监测。①该矿山设计监测点17个,分别布置旧露采采坑发生过滑坡地段、终采采坑边坡、排土场A、C区边坡、民采边坡和临时排土场边坡上。在布设监测点时,要在工业场地设立基准点(1个),并确定级别。监测频率一般每年雨季和旱季各监测2次。② 该矿山在采坑排水口、排土场下游沉淀池外排出口处设计了水环境监测点,水位监测频率1次/30天,水质监测频率3次/年,即枯水期、丰水期及平水期各检测1次。
2.5 经费估算
根据当时当地人工单价、机械台班等参考价,对该矿山恢复治理费用进行了投资估算,总投资为599.61万元。
2.6 结论
方案实施后,将很大程度上改善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岩石、植被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减少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的发生;被占用破坏的土地资源,将较大程度得以重新利用;有净化矿山空气、美化矿山环境作用,矿山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恢复。同时,在法律、法规中必须规定采矿权人交纳环境保证金的义务,这样才能使恢复治理义务得到真正的落实。
此外,由于矿区外东部存在大量无主民采,评估区范围包括了该部分影响区域,但建议类似情况,当地国土监管部门能通过招投标方式或找到民采矿主承担起民采治理费用,仅有证矿山负责全部费用负担过大且不太合理。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篇9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保护;综合治理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然而,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断改变和破坏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导致环境问题频发。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问题并寻求其保护和治理措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问题
1.1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矿山开采对当地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主要源自露天开采和废石堆积对土地资源的侵占。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煤矸石,粉煤灰是世界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在我国仅金属矿山的尾矿每年就达50亿吨左右,并以每年4-5亿吨排放量不断增长,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等宝贵土地资源。同时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导致大量的植被被破坏,造成大量的土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1.2水资源受到影响
矿山开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对当地的水资源构成了巨大威胁。在雨季,大量泥沙被冲刷,淤积河道、山塘、水库, 污染水源,造成区域生态需水量锐减,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矿区和尾矿堆渗出的酸性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存在巨大的威胁。据相关统计,我国各类矿山年排放废水达30亿吨,这一庞大的基数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另外,对当地居民人畜饮水安全也造成一定影响,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大气遭受污染
矿山开采产生的悬浮颗粒引致雾霾,进而造成天空灰暗,人们不能正常进行呼吸,严重影响人类呼吸系统的健康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矿山的植被系统被严重破坏,加上大规模的开采作业以及矿石运输,产生了大量的浮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同时由于大量使用炸药、采用柴油机作为设备的动力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影响对大气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
1.4严重影响地质结构
在矿山开采中,大量的矿物被开采,导致地下形成大量的空洞,矿洞回填成本过高,从而导致地面沉降和陷落现象频发。同时在开采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塌陷的现象,据统计每采万吨煤要塌陷土地0.2公顷。
2.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
2.1基本原则
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上要坚持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即开发与保护工作要同步进行,决不能允许先破坏后治理的事情发生;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即是充分利用资源,整合项目,降低矿物的生产成本,就近进行加工处理以及提高尾矿废渣的回收再利用;三是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即是进一步明确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保护和治理的责任归属,加大对开采企业的监管和行政执法,完善矿山修复工作机制。
2.2具体措施
2.2.1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在源头审批上,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审批,落实“三同时”制度,对于资质不合格的企业,开采工艺落后的企业拒绝办证,从行政许可上把好关,严格控制。在执法过程中,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对矿山的执法检查力度和频率,不定时对矿山开采作业进行检查,对存在违规操作的要及时制止,严重危害环境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顿后不达要求的,依法吊销其开采证。要从根本上杜绝各种滥伐滥采的行为,保障矿山开采作业在法律的监督下正常运行。
2.2.2加大科技研发和利用,积极推广清洁生产
笔者以为,更高水平的开发利用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因此,必须鼓励和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工作环境。鼓励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资源开采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回采率、矿体综合开采技术和共生、伴生矿物分离技术研究、资源生产中环保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尽快将理论转变为生产力,有效改善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同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如,加固地下采空区综合利用技术、充填采空区控制地面沉陷技术、离层注浆技术、条带开采技术、钻孔溶解开采技术、原位浸出开采技术、无尾矿选矿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回收再利用技术等。
2.2.3加大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探索综合开采和利用新模式
为有效控制地质环境破坏带来的连锁反应,加大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十分必要。具体来说,就是要组织落实好排土场、露天采场、尾矿库、矿区道路、矿山工业场地、沉陷区等地段的生态修复,结合物理、生物等多种有效措施,减少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破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这些地段进行回填,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作,保障其生态功能基本得到恢复。另外,积极探索综合开采利用新模式对可持续发展而言非常重要。鼓励企业对矿山资源进行综合开采和利用,尤其是在矿物开采过程产生的尾矿,煤矸石,粉煤等固体废物,要加大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在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对土壤、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的前提下,通过生产建筑材料、筑路、充填(包括建筑填充、低洼地和荒芜地填充、矿井采空区填充)等方式充分利用煤矸石,减少露天堆放。
3.结语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也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面对当前形势严峻的矿山环境破坏问题,其保护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行政干预和法律监管的同时,加强科技研发,推广清洁生产。此外,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工程,探索综合开采和利用新模式对于生态可持续、生产可持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帆.承德市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
篇10
1.1城市发展布局合理规划(1)城市空间管制。可以通过划分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来实现城市空间管制目的。城市空间管制的区域划分一方面考虑其是否适合城市发展建设,另一方面要考虑其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对于一些用地生态敏感度较低,且地势平缓、不受地形约束的地区可划分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则主要包括风景区、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或自然保护区,该区域能够在发挥生态环境对城市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起到对重要生态区的保护作用,避免城市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影响。例如滇池北部的长虫山、东部的金殿风景名胜区以及东岸南绕城线与环湖湿地之间2公里范围内地带等,都可以设置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即生态敏感区,以滇池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以及植被茂盛、生态状况良好的山林绿化区域范围。(2)流域分级保护。流域分级保护可在《滇池保护条例》的基础支持下予以进行。根据滇池实际环境情况,其流域可以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四个级别。其中一级保护区为滇池水体及其湖滨带区域,其管理要求要体现出“禁止”。二级保护区为保障滇池一级保护区防控要求而设立的区域,包括入湖河流、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区等,该区域的管理要求要体现出“限制”。三级保护区为除一、二级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以外的所有区域,该区域的管理要求要实现与城市规划布局相吻合,突出“协调”。饮用水源地按照《昆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予以确定,该区的管理要求要达到治理效果,通过提升森林覆盖率来保证饮用水质量。(3)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布局调整要根据“现代新昆明”建设发展思路来进行,在结合生态功能分区原则基础上,通过对产业布局的调整,来提高产业集聚度,并实现对滇池环境治理与保护。滇池流域内的产业布局可调整为:改善北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达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东城(呈贡新城)建设以花卉产业为基础的生物产业基地及国际行政、商贸发展区。南城(晋宁新城)在依托良好自然环境与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建设起环湖新型旅游度假区。西城(海口新城)建立以磷矿精加工、机械制造为基础的工业区。滇池流域外的产业布局可调整为:空港经济区依托昆明新国际机场的优势建立起临空产业基地。安宁市可依托冶金、盐磷化工优势,建立起以高科技产业为导向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因宜良市在滇池流域外,可以建立起以新工业和旅游服务的综合性发展区域。
1.2加强流域排水配套设施建设(1)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对于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要做到设计管网覆盖率100%,实现清污分流模式,保证对污水的有效收集。与此同时还要提升污水排放标准,污水水质至少满足一级A,达到生活用水或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2)一级保护区污水收集处理。一级保护区内所有自然村必须要全部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对污水的收集处理。同时要提升污水处理要求,保证满足一级A标准。在处理一级保护区内的污水时,可以根据污水量大小对处理方法科学选择。
2其它措施
2.1工业污染控制滇池流域内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办法如下:(1)实现对全流域内工业企业排污考核机制,根据考核情况对工业企业奖惩和评优;(2)做好对全流域内工业企业排污口的规范治理,实现对企业废水处理及排放的实时监控;(3)为全流域内工业企业建立起排污许可证制度,以许可证来限制和约束企业的排污行为,促进污水排放的达标化;(4)督促全流域内工业企业清洁生产,通过鼓励节能减排事业发展,来调动企业治污的主动性。
2.2农业污染控制要做好对农业污染的控制,就必须了解农业污染的释放点,但由于农业污染具有时间集中、频率高、范围广的特点,很难依靠引导和收集将其有效治理。因此只有从生态角度出发,通过退耕还湖的办法为滇池建设起环湖湿地带,让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污染在进入滇池前,先被湿地带缓冲和净化,从而降低对滇池的污染程度。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农民环保的意识,通过推广平衡施肥和控释肥技术,来减少化肥与化学农药的用量,以降低此类污染源排入滇池的几率。
3结束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