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税务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权转让税务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2014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省南通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2014年税源风险监控主要任务分解落实表〉的通知》、《省南通地方税务局关于组织开展股权转让税收专项评估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切实加强资本交易和非劳动所得税收征管,规范股权转让环节税收管理,经市局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股权转让税收专项评估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评估检查范围和对象
(一)专项评估检查范围
全市范围内涉及股权转让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二)专项评估检点对象
1.股东为自然人的股权转让;
2.股东为居民企业的股权转让;
3.股东为非居民企业的股权转让;
4.税务机关确定的其它股权转让。
二、专项评估检查所属期和内容
(一)专项评估检查的所属期
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发现有重大违法风险的可追溯到以前年度。
(二)专项评估检查主要内容
股权转让环节涉及的各项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
三、专项评估检查分工
(一)税收风险评估管理部门根据股权转让信息对所辖范围内涉及股权转让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案头分析评估和抽样评估分析,并将评估分析结果推送给稽查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
(二)稽查局负责对全市专项评估检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并负责全市范围内股权转让金额超过500万元(500万元)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集中辅导。
(三)风险评估局及税源管理分局负责对股权转让金额低于500万元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评估核查。
(四)股权转让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涉及到房地产建筑业和重点企业等专项检查的,并入专项检查开展辅导自查和检查,避免重复进户、重复检查。
四、具体时间安排
(一)信息采集阶段:8月10日前
征科部门负责采集股权变更的详细信息,交由税收风险评估部门进行评估分析。
(二)辅导、自查阶段:8月11日至8月31日
稽查部门组织对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查前辅导,辅导采取集中辅导和上门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于8月31日前将《股权转让专项评估检查自查表》(附件2)报送至稽查部门,并组织自查税款入库。
(三)核实阶段:9月1日至9月20日
稽查局会同税收风险评估部门将信息采集的情况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自查申报情况进行比对核实。对疑点不能准确、及时排除的转入检查环节。
(六)检查阶段:9月21日至10月15日
稽查局对不认真自查或自查后疑点仍未排除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检查。
(七)总结阶段:10月16日至10月31日
各分局、稽查局对本次评估检查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股权转让的征管、检查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以施勇同志为组长,征科科、税政科、稽查局、风险评估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股权转让税收专项评估检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市的股权转让税收专项评估检查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稽查局。仇新强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石俊、朱建军、叶青松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专人负责。
(二)密切部门配合
为了促进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有序开展,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密切配合,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内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对外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加强与国资委、经贸委、工商局、上市办等单位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各税源管理分局要积极配合、支持。
(三)及时报送资料
各单位根据评估检查方案的安排,通过FTP及时向市稽查局报送相关报表和总结。报送的具体要求如下:9月2日前报送《股权转让专项评估检查自查税款统计表》(附件3);10月25日前报送评估检查总结、《股权转让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情况统计表》(附件4)。评估检查过程中,对需要市局协调解决的问题、影响面较广的共性问题以及各地好的经验、做法,请及时总结上报。
篇2
一、股权投资和税收筹划的基本概述
(一)股权投资
所谓的股权投资主要是指持有一年以上企业股份或者长时间投资于一家企业,以期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管控,或者是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影响,或者和被投资企业构建良好合作管理,以起到分散运营风险的效果。假设被投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这时,他可以以手上所持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对其进行合理管控,已达到生产原材料的直接补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的价格波动,生产运营也得以持续进行。
(二)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也称“合理避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对税收筹划有了很深刻的解释:“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计划。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也就是说,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事先筹划和安排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合理规划经营活动的范围,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节税,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新时期股权投资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筹划标准单一
当前股权投资企业税收筹划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仅仅把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当成是企业减少纳税负担的一个途径,忽略了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最终增加企业税负,顾此失彼。因此,在制定企业的税收筹划标准时,应当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实现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而不仅仅着眼于实现税负的最小化,也应当注重减轻企业某项税务的负担。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不间断的,而且是比较繁琐的,业务上涉及的税收种类繁杂,在多种税收政策作用的交织下,难免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制定税务筹划时,应当实现税收与效益的相融合,从而促进稳定长远发展。
(二)税务环境不完善
经济发展的同时,税务法律也在随之改变,新时期下的税务政策在近几年的时间发生巨大变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即使对于同一个税务,一年期间多种阐述文件或给出不同的公告解释,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最终导致偷税、漏税的现象。我国的税收发展环节缺乏完备性,纳税人对于纳税含义、条款以及相关要求不能充分理解,给税收筹划工作带来极大制约。
(三)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工作是一项对于专业能力要求甚高的岗位,一些股权投资企业为了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企业内财务人员来开展此项工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的发展状况也比较了解,但是他们对于税收筹划的相关工作并不了解,专业能力水平方面有很大的限制,这就导致在工作过程中考虑不周全时,会存在侥幸心理,使得税收筹划工作的可行性十分缺乏,相应的,存在的风险也就高了。
三、新时期下股权投资企业税收筹划的优化措施
(一)转变投资准则的规划范畴
1.投资方向上。各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对于国家大力扶植的产业,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相应的补助政策,当然,再给予企业优惠时,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企业所得税的机制。例如,企业采购的设备在机制目录范畴内,这其中有10%的税收可以抵扣,企业可以对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仔细研究,就可以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2.投资方式上。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货币资金投资、实物资金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股权债券投资。对于股权投资企业来说,假设直接开展投资工作,则不会实现类似会计处理的流程,不能起到节税的效果。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选取适合自己的、可以达到高效益的投资模式。
(二)提高原股权的权威效力
首先,原股权投资应该符合股利清算的准则,清算股利是指投资企业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损益由投资企业所享有的数额,简单来说就是,清算股利是资本的返还而不是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假设我们严格遵守投资准则开展工作,在计算投资成本时,需要对长时间股权投资成本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以原始投资成本为条件。其次,更深一步的对在股利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收差异进行核算。假如说根据原始投资我们能够推算出投资方的清算效益,那么当投资成本抵减时,无论在投资前还是投资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简化,将其纳入到税收收益的范围中。其中,企业所获得的股息和红利都属于免税收入,不在所得额征税的范畴里。
篇3
本文作者:葛兆军顾群方学智工作单位:华东电网有限公司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CIIA)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要求(一)IIA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国际内审师协会(IIA,,2001)的定义,专业胜任能力定义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内部审计人员个体按照特定标准完成特定范围工作的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特性与业绩结果的总和。其中,“特定标准”是指“最佳实务标准”,用以判断或区别“优秀”业绩与“一般”业绩“特定范围工作”是由内部审计岗位职责所限定具体任务,用以界定内部审计人员个体的角色与功能“个人特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执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体系的集合;“业绩结果”是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特性与特定标准共同决定的结果。根据IIA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从认识技能与技术技能两个维度进行衡量。(二)CIIA对内部审计的人员的职业要求根据中国内部审计相关准则和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由职业道德、执业技能体系和职业知识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职业道德在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以何种价值观、职业操守和精神开展工作。执业技能体系和职业知识体系是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基本准则明确提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我国基本准则中同时提到应有的职业关注,即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应有的职业关注是这样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1、职业道德根据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的相关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由价值观、职业操守和职业进取构成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反映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方式;职业操守反映了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遵守的执业原则与规范,职业进取则反映了内部审计人员自我学习与成长的基本态度。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结构如下表所示:2、执业技能体系执业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认知技能是指一个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技术、分析和判断鉴别能力;而行为技能包括个人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组织技能。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其承担的责任、相应的权力以及对于工作业绩的要求与期望不同,具备不同的执业能力特性,拥有不同权力,承担不同责任,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因而业绩结果也不同。笔者将内部审计人员分为两种角色,即具有执业胜任能力的一般审计人员和具有执业胜任能力的管理人员,如审计部门、审计项目的经理或管理者。在本文中将这两种角色分别简称为内审人员与内审管理者。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技能要求如下表所示:3、职业知识体系职业知识体系是实现执业胜任能力标准的保证。中国内部审制度背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与现实出发,面向未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知识体系设定为三个部分,即职业基础知识、执业技能知识和职业环境知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知识体系如下表所示: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组织都对审计人员提出相应的胜任能力的特定要求,这些专业能力也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提升。现代内部审计实践的最新发展,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因此,构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新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框架的构建
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把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知识(Knowledge)二是技能(Skill);三是自我概念(Self-Concept),包括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四是特质(Traits);五是动机(Motives)。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性素质(ThresholdCompetencies),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onCompetencies)。基于上述能力素质模型,综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及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基本的要求,并结合目前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和新的挑战,笔者将在现代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分为职业素养(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和专业技能(知识、技能)两个方面,构建专业胜任能力体系框架。(一)职业素养1、动机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包括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有紧迫感、换位思考、相信并鼓励他人、更具活力、积极表达意见并与管理当局讨论重要问题、决心做出非凡成就,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审计部门就是被边缘化的部门,不被领导重视的部门的错误想法;同时还应主人翁的态度去以内部审计独有的视角改善组织的运营,实现组织价值的增值。2、特质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正直和诚实。至从安然事件暴发后,各单位在招募内部审计人员时都对审计岗位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就是正直和诚实。由此可见,正直和诚实是从事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求审计人员忠诚老实,不隐瞒曲解事实,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合理应用知识、技能和经验,做出合理判断,保持职业谨慎。同时要求审计人员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善于交流沟通,有团队意识。3、自我概念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审计权威,维护审计队伍的形象,维护被审单位利益,恪守保密义务。遵守职业纪律,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二)职业能力根据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笔者将知识技能和专业技能统称为职业能力,根据目前内部审计的定位和要求以及环境变化,我们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专业胜任能力:1、知识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具有广博的知识。了解组织、行业与竞争情况、特定职能、流程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善用科技手段分析有关资料;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还要具有经济管理、金融、统计、工程技术、法律、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部审计部门要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一个必要环节,必须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由被动查出问题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主动寻找服务机会,不断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分析方法,如宏观分析采用的PSET分析法,用以了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行业分析采用的市场环境分析法,用以了解行业市场结构、份额、容量以及市场议价能力等。将企业的资源及流程融合在一起,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劣势的价值链分析(VCA)。此外,内部审计还应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可以参与国际内部审计的专业交流,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时俱进,保持与国际先进内部审计前列。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中,注册会计师占38%,会计师占48%,税务专家占1%,工程师占1%,其它人员占12%,不同行业不同的审计目标,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同的需求。2、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内部审计人中所需具备的能力,涵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结合IIA的《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及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环境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在信息时代,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财务与商业数据的能力;应用控制系统设计与程序综合分析模型支持内部审计人中的判断;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能利用行业、专业数据库和模型进行分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利用内部审计方法评价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能发现所有相关信息,并整理出调查的实质性中心线索;分辩实质与形势;评估与内部审计项目相关的风险;具有处理压力的能力,坚持立场;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缓解冲突和解决冲突,稳定局势;能处理团队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内部审计管理中运用综合技术方法;具有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相互信任的能力等等。四、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策略根据上述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如何使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步达到理想状态,以确保审计人员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现代环境下审计部门完成既定目标相一致,从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价值增值,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机构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根据行业特点和审计目标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需求,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以人员数量等,这是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根据行业规律,确定本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主要由财务管理、会计、经济学、审计学、法律、税收、资产评估、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知识构成,然后再考虑行业特点:如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必须熟悉金融业务;石化行业做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掌握化工技术和流程等;房地产行业做内部审计,需要有掌握工程预决算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工作经历最好是比较丰富,熟悉本单位的业务,有不同岗位工作的经历,了解本单位的业务及其流程。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以相互合理配置,达到优化组合为最佳。人员数量正常情况下单位按总人数的千分之三进行配备,特殊行业可以增加,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已达总人数的百分之一点二,这样能满足开展审计业务的各种需求。其次,外部招聘合适的内部审计专业人员。针对内部审计机构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梳理现有的审计人力资源,明确存在的缺口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协调,再确定对外招聘。在审计部门招聘时,根据构建好能力素质模型考察应聘者对关键能力素养的考核,以确定其是否具企业之间的交易,但是由于标的股权是中国的居民企业,因此中国当局具有税收管辖权。境外投资方(实际控制方)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如果被转让的境外控股公司所在国(地区)实际税负低于12.5%或者对其居民境外所得不征所得税的,应自股权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由于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避税安排,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经济实质直接在税收上否定境外公司的存在。两个非居民企业之间的交易,由于取得收入的一方与支付价款的一方均在境外,难题在于税收征管问题如何能够实现税款入库呢?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审核时,不仅要认真审核合同,还要认真审核与股权转让相关的资金流动情况,即相关的银行单据证明。同时,对金额较大、有疑点的股权转让交易,也要利用国际税收专项情报交换手段,对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之间或非居民企业之间来源于中国境内股权转让收益的国际偷逃税问题进行联手防范和打击。(五)非居民企业和外籍个人的股息、红利所得税收政策不同问题根据新的所得税规定对非居民企业来源于我国境内企业的2008年开始的股息、红利所得予以征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1994]20号),对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由于投资者身份的不同对外国投资者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同一类型所得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造成了部分外国投资者利用当前的政策漏洞进行股权转让税收筹划,将其身份由非居民企业转为个人。(六)外资股东撤资是否追回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问题《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有关事项处理的通知》(国税发【2008】23号)第三条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2008年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性质或经营期发生变化,导致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条件的,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补缴其此前(包括在优惠过渡期内)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各主管税务机关在每年对这类企业进行汇算清缴时,应对其经营业务内容和经营期限等变化情况进行审核。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低于10年方可享受税收优惠,不足10年内如果外资撤资的,需要补缴此前已经享受的税收优惠,10年经营期是实际经营期,不包括停业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