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化学知识

篇1

学生厌生化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薄弱,要培养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首先要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学习生化时,学生必需准备两本书,即以前学过的化学书和生物书,在开讲蛋白质和核酸化学之前,要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复习好。在讲物质代谢时,要求学生把酶、维生素等前面学的知识巩固好,使学生能够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防止出现知识断层,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化的学习信心。

2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合理取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生化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把握教学大纲,吃透内容,找准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专业必需够用的生化知识,如:脂类代谢一章,重点、详细讲解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和血脂及血浆脂蛋白,对于检验专业,还要把脂类的生理功能,甘油磷脂的合成,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也重点讲解,其它内容画龙点睛就可以了。再如维生素一章,学时数由4学时减为2学时,但内容不能删减,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大多数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基,讲代谢部分就要用,我对这一章的处理是讲完维生素的概念后,用一个图表把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的缺乏病列出来进行讲解,这样即节约了时间,又把该掌握的和后期要用的都讲清了。

3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化课内容多,课时少,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必需做好课前预习。具体措施是学生利用第二次上课前的时间完成第二次课程的自学任务,包括:①预习第二次课内容;②列出主要内容问题;③对问题和主题做全面的解答;④记录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预习,一方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听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

4用运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生物化学课程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课堂上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厌学。在讲授生化时,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启发式教学法

即提出一系列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内,引导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习糖代谢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你们一日三餐都吃了些什么?(学生回答:馒头、大米、油条、面条、肉、蛋、奶等)②这些食物对机体有什么用?③在体内又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思考后,老师以糖类食物为例导入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和糖的代谢概况,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4.2形象比喻法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复杂,许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中职学生第一次接触,往往很难理解,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打比方,一方面可以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另一方面,生动的比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脂肪酸的β-氧化时,把β-氧化的次数和乙酰CoA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比作切西瓜时,刀切的次数和切下西瓜的块数之间的关系。

4.3列表比较法

列表比较可以揭示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区别,还可以把繁多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列表的方法简明直观的展示出来。例如,在学完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后,采用列表比较法将两条代谢途径的两个要点和概念进行对比,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形式新颖,科学的内容设计,丰富的影像画面以及生动的视听效果,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三维动态图像的演示,声像结合,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5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

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代谢过程复杂,是大家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利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学生消除厌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一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归纳整理,把繁多的内容条理化,如生物氧化一章就可整理成三个问题①水是怎么生成的?②CO2的生成;③ATP的生成和利用。也可以把类似的事物和概念进行比较记忆,防止混淆,如生物氧化和生物转化,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等。还可以用韵语、缩略记忆,如二十种氨基酸记为“中性有十五,酸性天冬谷、碱性赖精组,八种必须氨基酸记忆为”“赖色苯丙蛋、苏亮异亮缬。”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记熟。用列表图示法帮助记忆,也是一个好方法,如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来源、功能、缺乏病,有氧氧化和无氧氧化的区别,DNA和RNA的组成等都可通过列表进行记忆。

6适当联系临床知识,提高学生对生化的重视

篇2

1.1实验课时较少很多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为了保证临床课程以及临床实习的时间,普遍采取缩短基础课程学习时间的做法,对基础课程的学时都不同程度地压缩,而实验课时压缩首当其冲,仅开设三到五个实验,在10学时左右。

1.2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目前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仍以沿袭多年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与临床工作实际相差太远,学生只需按部就班操作即可完成,忽视了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不到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导致对学习这门课程缺乏兴趣,认为生物化学枯燥乏味,用处不大。

1.3学生动手机会少,基本操作技能差由于实验课时较少,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保证授课内容,对于稍微复杂的操作,教师一般在课前就把设备、仪器、耗材等实验用品准备好,学生在实验中机械的模仿老师的操作即可得出实验结果,根据不了解其中的原理,而且课后实验室很少开放,这样学生的动手机会就很少,基本操作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2实验教学改革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实验课教学也要顺应学科发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跟据生化实验的教学目的,在强调离心、电泳、比色、含量分析等生化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生化学科发展动态以及临床工作实际的需要,完善生化实验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进行重新筛选,注重结合临床医学,减少落后的单纯验证性实验,加强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比如:鸡血细胞DNA的提取纯化与鉴定,从鸡蛋清中提取某种蛋白成分,检验几种市售品牌奶粉的蛋白质含量等。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个小组3~5人,由每个小组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仪器设备、实验流程等,在指导教师审查修改通过后,在老师指导监督下做好实验各项准备及实验工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这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实验的乐趣,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生物化学的世界中。此外,在实验课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根据实验项目灵活地安排课时,充分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开放实验室,并配备实验指导老师,增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加深对生化理论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2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方法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应用,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通过视频、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介,把复杂抽象的概念、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对学生的理解掌握大有裨益,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此外,生物化学教研室运用信息技术开发生物化学虚拟实验平台,对于不具备条件开展的生物化学实验以虚拟实验的形式进行模拟,虚拟实验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对实验教学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生物化学前沿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

2.3改革实验考核方式改变过去单纯考核理论内容的做法,将生物化学考核改成两部分进行,理论考核成绩占70%,期末实验考核成绩占30%。实验考核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实验课出勤率占10%,实验报告占30%,基本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在化学学科中处于基础、母体地位,可以为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及部分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另外,作为入门必修课,无机化学的学习是学生建立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的重要阶段,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化学和医学的联系,而且技能考核(比如:移液管、移液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占30%,综合实验能力占30%,其中实验设计占10分,操作考试占20分,考试前两周教师规定考试范围和要求,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动手训练。考核时学生当场抽签,根据题目内容完成从准备到具体操作的整个流程,老师根据学生在实验各个环节的表现作出评分。

3总结

篇3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化学实验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讲,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如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和食品工艺学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保证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验内容上也作了适当的调整,以电泳技术、层析技术、比色分析技术和离心技术为中心,除了开设必备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但我发现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学生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实验中教师将所有工作包办,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实验内容与专业相差太远,不能引发兴趣;实验中学生处于非主体的地位;实验本身的抽象性过强,等等。本文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请学生参与准备实验

在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通常实验员在实验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配制好各种试剂,并将实验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高速冷冻离心机、pH计、分光光度计等调试妥当,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过一遍流程。实验过后一些学生连实验中使用的一些化学试剂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常规维护都不很清楚。显然这种方式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每班的学生约40个,因此可将其分为5大组,每次从各组中选1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并和老师一起作预备实验,这样就可使其了解实验原料和试剂的准备过程,并对实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样坚持下来将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使这些学生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对其他的同学进行有效的帮带,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在“糖类的定量测定”实验中,首先从香菇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然后用蒽酮法测定提取液中糖的含量,如果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就能使他们了解香菇原料的预处理过程和所需试剂配制的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如蒽酮试剂),而且能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的训练。

2.选择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或学生容易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生物化学实验项目的确定只考虑到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合理,为了便于管理和操作,水产养殖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都完全相同,而没有体现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的特殊需求和要求,当然不能引起学生的专业兴趣。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在选择实验项目上要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紧密结合,但又不能与其他课程实验有重合。如原有实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中选用的是茚三酮比色法,由于这种方法测出的结果受样品颜色的影响较大,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可考虑在实验中增加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然后对两种测定方法的简繁、结果准确性与应用范围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不仅能丰富实验内容,而且能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3.抓好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在实验课前的预习是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课程时间有限,为了节约时间,只要学生有预习报告,就可以进入实验室,教师很少仔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上课前通常老师先将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预期结果等作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去操作和验证。如果学生课前没有进行认真预习,尽管教师讲得非常详细,学生也不可能马上将所有内容都掌握,甚至会把实验课当作一项枯燥的任务。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有效地训练实验操作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进行分组预习,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实验中所需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在实验开始前从各组抽取若干同学,将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中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等讲解一遍,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和有重点的讲解和补充。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当场给出成绩,此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这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实验中真正的主体,从而激发求知欲和自己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板书进行讲解,信息载体多为文字和简单的示意图。而生物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分子水平,并且由于实验操作时间比较长而缺乏完整的实验演示,只能听教师的讲解,大多数学生对所讲实验原理与操作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对具体的实验操作缺乏感性认识。因而学生往往把生物化学实验当成一门很难操作的实验课,实验中有畏惧感,不知如何下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试剂的配制过程和保存方法,常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下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具体、直观生动、简明快捷地显示出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及时把最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向学生展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鼓励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报告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经常把实验讲义中的内容不加整理地抄写到实验报告中。有些同学将实验课中没有做过的内容也写进来,还有少数同学的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的现象,可见实验报告的编写不够认真。做实验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而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原理、过程及结果的再次提炼和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锻炼科学的思维和缜密的思考。因此实验报告的编写是实验课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在结果分析中,对于合理的结果应阐明原理并总结经验,对于不合理的结果要仔细分析原因。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的收获,或对实验的建议也可以写进实验报告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改进,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应该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抄袭实验报告和被抄袭的学生都应给予一定的惩罚,如被抄袭学生只能给最低分,抄袭报告的学生不给成绩。这样势必会影响期末的总评成绩,从而杜绝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美玲,刘立鹏,田智等.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2]吴旭红.食品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篇4

1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习的榜样,要想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必须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给人一升,自满一斗”,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在言传身教中影响学生。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验中结合科研要求讲解,不断地把自己的、他人的以及世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融进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开阔学生眼界。重视实验系列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娴熟掌握实验技术和方法,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只有提高教学一线老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

2注重良好科研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科研习惯也是科研成功的基础。在本科学生的入门实验中,培养其良好的科研习惯尤为重要。在实验课中一位任课教师带60人左右的实验班,实验过程中教师没有时间、精力进行一一指导,这就需要两名实验系列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规范纠正、耐心指导。例如: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实验台物品摆放整齐,做完实验物归原处,安全规范使用实验仪器,玻璃仪器清洗干燥后妥善放置,废液废渣放到指定地方,及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等,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影响着学生科研素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醒、不断纠正,最终形成良好科研习惯。

3注重科学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参与程度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求助教师时,教师要在问题上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课时渗透科研方法,启发学生科研思维,教学相长。例如,在实验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中,实验要求标准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学生对此提出疑惑。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分光光度计测定时为何对照设定为零,直线截距的意义是什么,通过思考,学生加深了比色法测定物质的原理,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也得到提高。科研素质的培养不只在课堂上体现,同时也体现在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程度。在目前的教学中,课前准备工作由实验老师完成,学生不参与试剂的配制、原材料的制备等过程,不清楚实验的准备工作对实验过程的影响程度,对一些常见缓冲液的配制方法、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不熟悉。而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配制试剂、准备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是一个人独立科研能力的体现。因此,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认识到准备工作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溶液配制方法,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学生的实验学习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研热情。

4加强科研安全意识的培养

生物化学实验中既要操作各种仪器,还要使用各种易燃、腐蚀性、刺激性、有毒有害的试剂,并且实验过程中接触高温、高压、高速等实验条件,还会产生多种废弃物,因此实验安全意识的加强就尤为重要[10]。实验安全包括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自身的防护,如使用离心机需配平对称放入,离心机完全停止后才可以打开机盖;沸水浴要时刻观察,防止液体爆沸;使用挥发性试剂要注意开通风橱,不能将瓶口对人等;同时注意试剂回收,将有机试剂、酸碱试剂分类回收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放置好并联系设备处统一回收。做好易制毒、镇静类等受管制试剂的记录工作,防止此类试剂从实验室流出。同时改进实验方法,如用绿如蓝染料代替溴化乙锭,避免高致癌试剂的接触;将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中的巴比妥缓冲液改用硼酸盐缓冲液,实验结果稳定,避免了巴比妥镇静类药物的使用。

5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科研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适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品质。进行科学研究,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才能保证科研成果的真实有效。在实验教学中,有的同学面对实验结果的不理想,并不认真查找原因、重新实验,而是为了完美的结果编写实验数据。这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规范实验操作,强调每一步的准确性,要认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不单以实验结果评价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失败原因,强调实验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6结语

篇5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对医学生学好后继课程(如病理生理学等)非常重要。而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具备一定的理科素质和基本的科研方法的思路[1]。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观察、思维及创新能力,笔者近年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医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内容多,课时少 这是很多医学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而目前《医用生物化学》的内容包括了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等知识,各种知识相互渗透,体系庞大、复杂。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各院校都不同程度缩减课时,而实验课更是首当其冲。这对于三年制的高职高专专业来说,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五年制的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在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

2.实验教学内容与医学联系少,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即可得出结果,而很少注重实验过程,忽视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无法体会到生物化学对医学的实用价值,因此,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缺乏兴趣,觉得学习化学成为负担,学习它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

3.医学生动手机会少,基本操作技能较差 由于实验课时少,为了保证授课内容,对于较为复杂的操作,教师往往在实验前就把设备、仪器等实验用品准备好,或安装调试好,学生实验中仅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得出实验结果,且课后实验室很少开放,这样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就很少,其基本操作技能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并自如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改革了实验教材,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包括一般玻璃仪器及容量仪器训练,常用的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使用等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溶液转移,固体溶解、溶液配制、阴阳定性分析、滴定分析、固液分离、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二是加强学生综合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1]。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个小组3~5人,由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制定实验目的、材料仪器、实验步骤以及需要得出的实验结果等,上交教师审查通过后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及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样的自行设计实验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

2.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结合板书、实物和模型展示进行,课堂上“满堂灌”,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自学、讨论的时间非常少,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通过声、像、动画和动态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使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活泼,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在实验前进行多媒体教学,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首先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再逐步加强各种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最后完成教学大纲内容。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3.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动手机会少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课外时间(如晚上或周末)有计划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4.改革实验报告形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十分必要,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科研能力及其兴趣。传统的实验报告仅仅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归纳、分析。我们则要求学生按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前言、资料、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3],评价实验报告时要从格式、内容、实验结果、归纳分析等去审查,结果要求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得不到预期结果的不可随意改动实验数据,讨论应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掌握论文书写格式,还知道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要有严谨、求实、客观的态度。

5.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将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60%,二是实验考核成绩占40%。实验考核又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①考勤(10分),根据学生缺课及迟到情况、学习态度情况进行评分;②基本技能(40)分,根据随堂提问回答情况、随堂小测验完成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分;③综合实验能力(50分),其中实验设计占15分,操作考试占35分,操作考试前两周由教师选定考试范围及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训练机会。教师按考题难易程度进行分组,各组难易程度相当,然后再进行分组编号备用。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按所抽到题号发题,学生根据考题内容准备仪器、药品等材料,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成后当场评分。

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操作能力大大增强,科研意识得到提高,成绩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雪华,邱 莉,黄燕军,等.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52-54.

篇6

关键词 生物化学教学;职业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136-03

Discuss on Cultivation of Occupational Ability during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FENG Junrong, TANG Yongzheng

Abstract Many measures have been appli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biochemistry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ccupat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is paper, necessity of occupat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during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 was discussed and many examples were summed up.

Key words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 occupat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及本质的科学,是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不仅为本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而且对学生整合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思维体系、从事相关工作或在生物学相关领域继续深造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作为自然科学,生物化学这门学科也蕴含着很多普遍规律和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职业能力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专业划分过细的专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往往只重视知识技能,而忽视理想、信仰、伦理、道德等人文精神和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享受知识资源上,人们的机会越来越趋于均等。因此,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所拥有的资料信息的多少,更重要的在于在信息大爆炸、多种信息扑面而来时,是否拥有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如果本科教育依旧沿袭精英教育的传统,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知识不等同于素质,素质的外在体现就是能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应主要体现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德国职业教育把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科学教育必须与人文教育融合。

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繁杂,再加上学时的限制,教师主要以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往往与专业、与社会实践脱节。考试过后,学过的知识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的可能只是“记忆的碎片”。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现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增长。

2 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直刚毅的精神状态或性格力量,主动地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最直接的直观对象和生动榜样,学生缺什么,他就从你这里汲取什么。”教师不仅要有学高为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必须重视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精神风貌、治学态度、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素质。教师要做到为人正直善良、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教育事业[2]。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在教学中找到乐趣,才能感染带动学生;更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科学史教育,追寻伟人的足迹 纵观生物科学的发展史,每一项发现无不经历了科学家周密的设计、精心的试验、细致的观察、严密的推理和论证。有些成果是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取得的。在课堂上适当地向学生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锲而不舍、严谨求实、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

探寻生命的秘密,获得心灵的成长 生物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素质教育融入每个知识层面,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学会学习。生物化学内容庞杂,生物分子各有特点,物质代谢途径纷繁复杂,如果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能从天空俯瞰,“庐山的真面目”当然就可以尽收眼底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炼知识的主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要让学生学会跳出课本,在一定高度总结、概括所学知识,真正把这些知识变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例如,三大物质的代谢过程内容复杂而且抽象,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但是,如果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抽出一条主线,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例如,吃生鸡蛋――生物素缺乏――羧化酶活性降低――丙酮酸羧化酶活性降低――丙酮酸变为草酰乙酸的过程不能顺利完成――乙酰CoA和草酰乙酸不能有效合成柠檬酸――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程均不能顺利进行――乙酰CoA生成大量酮体――酮血症、酮尿症甚至机体酸中毒――影响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这条主线就可以把维生素、蛋白质结构、糖代谢、脂代谢、血红蛋白氧亲和能力等大量知识有机结合起来[3]。

2)学会做事。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揭示了生物本身能够精确运转的各种奥秘。生物体本身是一部精妙无比的完美机器,有着极高的工作效率。

做事首先要有精密的规划: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过程涉及多个场所(细胞核、核糖体),合成多种大分子(DNA、RNA、蛋白质),需要动用成千上万种酶、蛋白质、各种离子等物质才能完成。生物体之所以能够准确高效地合成各种蛋白质用于生长、发育、修补、协调、保护等,其秘密就在于它的规划蓝图已经经过千万年的制订、修正,因而使各种生物都以完美的形象出现。

在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甘油磷酸穿梭、苹果酸穿梭、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是分别用来转运NADH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转运乙酰CoA由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和转运氨由肌肉进入肝脏的转运过程。这些过程都需要动用很多中间物和酶等才能完成,但是不管动用了哪种物质,最后都会把它们恢复如初。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指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这种善始善终的严谨态度,对自己负责,就会为自己、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A、B、O等三种血型抗原化学结构的差异仅在于糖链末端的一个单糖。 A抗原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B抗原糖链末端为半乳糖,O抗原和A、B抗原相比,糖链末端少一个N-乙酰半乳糖或半乳糖。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异常血红蛋白β链的第六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这一替换是由编码β链的基因中的单个核苷酸即DNA链中的CAT取代CTT引起的。这两个例子都说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做事情一定要仔细认真,发现错误应立即改正,否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从生物化学中也可以学到管理艺术。例如,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严密的防错系统。首先,密码的编排具有防错功能:mRNA上的密码子前两位碱基的特异性强,是标准配对碱基,但第三位配对就不那么严格,而是有一定的自由度,除了标准碱基配对外,还有一些非标准的碱基配对,这样就使几种密码子只代表一种氨基酸,即使mRNA上的密码子的第三位发生改变,仍能翻译成正确的氨基酸,使合成的蛋白质结构保持不变,这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其次,蛋白质合成需要大量能量,肽键合成标准自由能变化为101 kJ/mol,大量的能量消耗可以用来保证蛋白质合成反应实际上是不可逆的,因而保证了mRNA的遗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准确性。另外,从蛋白质降解的过程也可以看出生物体这部“机器”管理的高效性。

工作、生活中很难找到绝对的事情,更是很少存在最佳的唯一答案,要善于适应矛盾,避免绝对化看问题,针对问题多寻求解决方案。糖的多种代谢途径共同存在正是一种适应矛盾的范例。

3)学会做人。甘油是构成脂肪酸的基本组分,而后者作为磷脂的成分,对于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正常性以致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小的甘油分子,除了具有三个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的羟基外,再无其他长处,但是它充分发挥自身有限的优势,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认同自己,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活得精彩。

脂酸合成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是脂代谢和糖代谢过程中的多酶复合体,各个复合体中多种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最终使一个代谢过程快速、高效地完成,要学习其中的严密配合的团队精神。从激素、第二信使、酶对血糖的调节过程也可以证实相互协作的重要性。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细细体味,就会发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那么完美。

3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专业教师在育人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这门学科中职业能力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就可以把素质教育融入生物化学相关内容中,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献君.知识经济呼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高等教育研究,1999(2):12-16.

[2]蔡民.论生物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数理化生实验,2005(3).

[3]谢兆辉.农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935-9936.

[4]严明岩.论教师的人格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2):93-94.

[5]何亮云.浅析寓做人教育于测量课堂教学中[J].教育与职业,2010(11):64-65.

[6]郑集,陈钧辉.普通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凤玲,何金环,潘春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212-214.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PBL教学法;高职教学;生物化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是高职医学类专业中一门比较基础的课程,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指导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来看,其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有别于本科阶段的教育[1]。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的生物医学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操作层面,在培养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同时,在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以及面向实际的岗位职责和技能的需要[2][3]。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

一、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的基本概念解析

1.任务驱动的概念与应用

传统教学方法,又称为“填鸭式”教学方法,其理念是以教师的讲课为主,以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知识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尤其表现为课堂上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够高、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后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以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教师以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某个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4],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2. PBL教学法的概念与应用

PBL教学法是区别于LBL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的全新教学方法,其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师授课之前,教师提前将知识点转化,将其融入几个问题当中,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让学生去“备课”。在上课过程中,请同学们自己来讲述问题的答案,然后由老师来评价每位同学观点是否准确并比较每个同学的答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来督促大家相互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根据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特点,高职生物化学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安排,以达到与课本、授课方式、学生的互动更加融合的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举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要点是教师如何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把握课程重点,梳理课程内容,并将主要的课程任务合理有效地拆分成几个小任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就具体实施过程来说,在每次上课前将已经拆分好的一个或几个(一般不多于5个)任务下发,然后将相关的基本知识插入已经下发的任务当中,最后教师再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

例如,在进行“蛋白质”“蛋白质酶”课程的相关内容讲解时,教师需要在提前熟悉课本的情况下安排任务。任务一:利用网络、图书馆、报纸等途径查找有关“蛋白质”“蛋白质酶”的内容,在学校小组内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结论,注意要触类旁通,在学科间形成有机联系。任务二:在讲解动物体内或植物蛋白质检测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课程操作,了解蛋白质检测方法、分子构成、不同环境下的状态,等等。任务三:课外拓展阶段, 教师可就课前准备状况、课上听课效果以及课后反馈效果,对不足之处做出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PBL教学法举例

PBL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一种围绕“问题”来开展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高职生物化学教师需要根据课本和教学大纲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2~3个问题。应当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不可过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和思考能力。另外,问题要尽量贴近实际,联系生活,让学生没有陌生感。例如,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当中可以多多联系实际病例来讲,使所讲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和使用。

第二步,分析问题。这一步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是实现师生间高效互动的有效方法。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高职教师需要就提出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疑难点来讲解。另外,也可以采用小组互动的模式,由小组内的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组员进行有效讨论,最终得到一个有效的结论。再如,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查阅互联网、图书、报纸等媒介,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第三步,解决问题。在经历前两个步骤之后,最终环节是解决问题,也是最后能够出结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高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现前两步的基础上,参考课本知识点,遵循教师的引导,自主得出所需答案。同时需要其余同学积极参与其中。而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教师则可以采取比较宽泛的态度,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拘泥于教材给出的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一步加以归纳和总结,并且可以给学生留出相应的课外思考题,帮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事后也可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评制度,对学生在各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

三、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方面,由于两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侧重面不同,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有所区别。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不必因为两种教学方法存在差异性就只选用其一,相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需要来灵活选择,或者二者兼用,以打造更加科学的教学安排体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种新型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高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当然,平时高职院校也需要多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为广大教师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让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的安排和讲授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36-38.

[2]许 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4).

篇8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专业。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长期以来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未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色。为了适应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任职岗位的需求,我们要积极改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推进其革新,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中发挥出其作用。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1整合生物化学传统实验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我们对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整合序化,删除与医学检验任职要求不相关的实验项目。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我们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常见生化四大基本技术(层析分离、电泳分离、分光光度技术、离心沉淀),由此开设临床相关实验如血糖的测定、血脂的测定、血磷的测定等。要让学生学会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来进行分离提取、活性测定、含量测定及生化分析,使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切实的加强。

1.2增加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与生化检验相对接在生物化学实验中适当安排生化检验技术内容,重点学习生化检验标本的处理方法对生化检验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火焰分光光度技术、质谱技术、自动生化分析仪技术),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加以介绍,让学生提前熟悉生化检验常用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了解生化检验工作程序,为学生从事临床检验科室相关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3增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内容现代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核酸的分离纯化,核酸的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重组DNA技术,为此我们开设外周血DNA的提取、大鼠肝组织DNA的提取、核酸的电泳分离鉴定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实验项目,为学生将来学习分子生物学检验奠定基础。

2选择适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实验技能操作

2.1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问题导入式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把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制定任务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操作路线,按实验操作路线开展实验,最后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加强。

2.2应用多媒体等实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技术、数码互动技术等教学手段,来拓展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验教学思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3运用角色互换将实验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3充分开放实验室,加大学生学习的机会

按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时,学生通过全面的实践锻炼,其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我们将考实验考核分为理论实验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和实验报告分析等,将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技能的考核尤为重要,这种评定方式,既考核了综合素质,又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面向基层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的人才,为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我们在生化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展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生化实验教学的特色,改革传统的生化实验教学中不适宜的地方,达到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参考文献:

[1]蒋传命,黄泽智,杨秦,陈江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09,9(03):347-348.

[2]李志红崔茂香李雪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25(07):104-105.

[3]岑叶平,费,汪文娟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7(04):092-093.

篇9

生物化学 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生物化学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的临床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促进临床专业生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结合高职临床生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从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生化教学素材库的构建、生化实验教材的编写、生化题库建设的加强及教学质量评价的完善等六个方面,阐述临床专业生物化学的课程改革。

一、制订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针对临床岗位职业特点,明确临床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并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准入的最新标准,以提升临床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制订突出临床职业能力培养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制定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应先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及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找准临床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再根据生化课程承担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确定生化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然后依据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确定生化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根据确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合理选取和构建生化内容体系。

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制订不仅使教师的授课更具专业针对性,使生化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的更为紧密,而且也提高临床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1.加强临床专业课的研讨。教师要认真研讨临床专业的核心课程及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并制定学期研讨计划,在教研活动中集中讨论交流,以增强生化授课的专业针对性。

2.加强说课交流活动。每周由一位教师对某一章节针对临床专业进行说课,包括教法、学法、知识扩充、案例、问题及动画素材等,其他教师对说课内容进行补充、评价,以促进生化教师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3.注重教师外出进修的力度。积极选派教师到相关院校学习进修及参加各类会议学习交流,这不仅增强与其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而且也学习到新知识与新技术,更有利于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构建教学素材库

1.生化临床问题库。根据课程标准,针对每一部分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临床生化问题,引导学生以临床问题为主线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运用生化基本理论解释临床问题,这不仅使生化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的生化临床问题应紧扣临床专业的生化课程标准,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启发性、兴趣性,既要有相当的深度,又要有广泛的联系

2.临床生化病案库。临床病案教学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运用临床病案教学法,就需要有大量的案例。以往各位老师大都自行搜集案例,这样既重复劳动花费老师许多宝贵时间,又使资源不能共享。而临床病案库的建立,既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案例库中各取所需。

3.生化多媒体动画库 在生化教学中,如果把抽象复杂、枯燥难懂的知识制作成动画,使其直观化、动态化和形象化,那么繁杂的知识也变得系统化、简单化。采用PPT、flash及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动画,形象逼真、色彩丰富,能够模拟生物大分子抽象的空间构象、物质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师就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基本内容,以节省时间用于临床知识的补充拓展及其与学生的讨论交流。

4.制作生化讲义。讲义不仅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而且还包含教学内容的横向和纵向扩展,也是教师教育意识、教学理念、教学道德、科学研究、人生价值观及学术研究等多项综合素质的积淀。每位生化教师都要制作出自己的生化讲义,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借鉴,这将大大提高青年生化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

生化教学素材库的构建,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生化教师可以在素材库中寻找最适合的教学资料,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不再担心上课枯燥,照本宣科,课堂就变得更加生动活跃。

四、编写实验教材

打破学科界限,将化学实验和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有机的整合。整合后实验教材的实验项目既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加强与临床专业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制作一些先进实验仪器操作的视频资料作为实验教材的补充,以便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题库建设

在原有题库的基础上,增删部分习题,并以章节为单位将习题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课前自测题,检验学生的学习基础,内容主要是与本章学习相关的必要知识,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其次,是课后基本知识练习题,主要是强化与巩固授课的重点内容;最后一类题是临床应用能力题,难度较大,主要是对本章生化知识的拔高与运用,看学生能否利用上课所学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题库中这三个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灵活。

六、完善教学质量效果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除了学校统一组织领导听课、督导反馈及同行评议外,为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生化教研室改变学校统一格式的学生反馈调查表,减少直接打分项目,增加学生对教学意见或建议的书写项目,使教师真正从教学反馈调查表中获得启发。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面,除了平时成绩(占20%)和实验操作(占10%)外,期末考试(占70%)仍采用闭卷考试,但改变题目的类型和出题的方式,减少死记硬背的客观题,加大考查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主观题的分量,使学生确实通过生化的学习提高了临床应用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始终处在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地位。临床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课程建设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变兰,田琳,肖荣,等.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案例库的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08.

[2]宋志宏,高国全,吴喜链,等.应用“生物化学动画库”优化生物化学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3):107.

篇10

无水是生,有水就热是生石灰氧化钙;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氧化钙,凡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如石灰岩、白垩、白云质石灰岩等,都可用来生产石灰;

氧化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它的俗名是生石灰,物理性质是表面白色粉末,不纯者为灰白色,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或灰色,具有吸湿性。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