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常见公式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的常见公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的常见公式

篇1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DF);PLM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1. 前言

本文是基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工厂的实践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范围界定:数字化工厂(DF)概念很广泛,本文特指离散型制造企业,结合到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专业包含但不限于“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2. 需求的提出

“教改、加强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参与式教学......"如今已经在广泛讨论和尝试,但最终到要落脚到我们的服务对象(制造业)上去,那么我们服务的制造业到底是怎么在运行、怎么在工作呢?这些如何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呢?师资队伍是否能够适应?教学素材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的课时和成本是否可以有效控制?教材如何匹配?

综合来讲,就是解决“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

3. 解决思路

从国家工信部的合并组建,到其提出的信息化“两甩工程——甩图、甩帐”,都可以用一个概念——数字化工厂——来描述先进制造企业。

“数字化工厂”就中国制造企业目前来讲,主要包括PLM和ERP两大系统,如下图:

图1 中等批量生产制造企业信息系统

而职业院校理工类教学主要是培养技术的技能,属于PLM系统的范畴,因此引入的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就是指PLM系统,在此系统中,包含了设计、工艺、制造(编程与加工)、及此过程中的管理等方面;此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3.1.实践环境:将数控设备、计算机中心通过PLM软件系统集成为一体;

3.2.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开发如热气机、减速机、手机模具等一系列项目,通过一个个实际的项目课题组织教学,并贯穿始终;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这些信息化软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这样一个从设计、出图、编工艺、编程序、加工操作全过程的实际项目,培养兴趣,锻炼对岗位的认识、工作过程的认识、强化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3.3.教材:由于课程的连贯性更强、甚至是教学大纲也将有较大的调整,与“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相关的教材就非常重要。

3.4.师资培养:今天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经验,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帮助老师的提升。

今天制造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CAXA数字化工厂——CAXA PLM”是很好的技术支撑平台,再加上其大量的制造企业经验及教学经验,是很好的选择。其构成平台如下图:

图2 CAXA数字化工厂模型

图3 依托CAXA数字化工厂平台进行项目式教学

4. 结语

如今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中高职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力开展与企业接轨的专业建设,汲取企业的先进制造经验,其中数控、机电、模具等专业均建设数字化工厂项目,数字化工厂项目模拟企业模式,通过PLM体验中心、现代实训车间、8S管理等内容建设构建出数字化工厂模型,再配合企业应用广泛的CAD/CAPP/CAM/PDM/DNC等软件,完成数字化工厂核心内涵建设,并由此展开教学模式改革,做到真正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下数字化工厂产业形势分析探讨 。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4-2。

[2] 构建数字化工厂 。中科海德。

篇2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操作,在化工、医药、炼油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精馏同时进行传热和传质的过程,为实现精馏过程,需要为该过程提供物料的贮存、输送、传热、分离、控制等设备和仪表。由精馏原理产生的精馏装置是现在当今科技是领先水平体现,在国内大型技能比赛中,精馏装置是主流操作设备,要求参赛选手的各个方面的高水平技能,这样的设备最能考察技能的熟练程度。精馏设备也是石油化工类院校进行行业技能等级评定的主要设备,对于即将走上石油化工岗位的学生是一个很好反映操作水平的设备。

一、常减压精馏操作教学中要融入企业文化

石油化工类技工院校往往就业面向石化产业,对于即将走上岗位的学生,我们教师在进行专业化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时的穿插企业文化在其当中,让学生在学习操作中能时刻保持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精神状态。

案例:在操作课上,由于设备有限,学生进行训练只能按照分组的顺序进行训练,在岗的学生进行操作时候,其他学生刚开始能认真观看学习,但是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拿出手机或者乱走动、大声讲话等,上课的教师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制止,但是过了几分钟,这样的情况就会重复出现,后面教师制止也制止不住,课堂秩序比较混乱,学习效果差。本人在教学之初也遇到这样的情况,经过了解后,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单存在在本班,其他专业其他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经过思考后,知道学生在操作中还是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没有把自己当做一名上岗人员,所以,在后来的操作教学前,都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进行熏陶,让学生能在操作课时把自己的身份从一名学生转化成一名真正的上岗人员,这样,他们在课堂上的状态非常高昂,在企业化管理规定下他们也能很好的遵守服从,课堂秩序有了很大的提高,效果也达到了理想效果。

在技能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操作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往往忽视学生的思想观念,这样的结果造成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因为未来学生要走上工作岗位,对于他们现在的学生状态是不适合在岗位上工作的,所以,教师在操作课上能适度的引入企业管理,对他们来说既是新鲜是我也是一种严格要求的做法。而且企业文化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要系统全面的强调安全

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每一个操作教学的教师都明白,讲安全事项时候也能比较好的认真的讲述,给学生示范操作过程中容易碰到危险后的解决方法,但是,讲得很不完善也很不全面,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内容多而且杂乱,说明讲的时候没有系统的讲解。以下几个要点是我总结出来的比较完善的安全教育。

1.虚心学习,掌握技能。虚心的态度认真学习,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要努力掌握学到的知识,要逐步进行实践,生产技能要反复进行练习。

2.“安全三原则”:整理整顿工作地点,有一个整洁有序的作业环境。经常维护保养设备。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3.“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4.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做到“三不伤害”。

6.注意遵守安全警示标志提出的要求。

7.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8.开工前、完工后的安全检查。开工前――了解生产任务、作业要求和安全事项。工作中――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机械设备运转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完工后 应将阀门、开关关好:气阀、水阀、煤气、电气开关等;整理好用具和工组箱,放在指定地点;危险物品应存放在指定场所,填写使用记录,关门上锁。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候,并不是单纯由任课老师老讲,学生也要进行互动,模拟出现危险时候怎样进行解决。让学生能清楚的知道危险就在身边,一个小小的忽视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从思想上先树立这样的观念,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再从实际设备操作中具体来讲解涉及到危险的方面,这样收获到的效果要比较好。

三、流程图要和设备流程结合起来学习

1.精馏操作流程

原料槽V703内约20%的水-乙醇混合液,经原料泵P702输送至原料加热器E701,预热后,由精馏塔中部进入精馏塔T701,进行分离,气相由塔顶馏出,经冷凝器E702冷却后,进入冷凝液槽V705,经产品泵P701,一部分送至精馏塔上部第一块塔板作回流用;一部分送至塔顶产品槽V702作产品采出。塔釜残液经塔底换热器E703冷却后送到残液槽V701,也可不经换热,直接到残液V701。

教??讲解常减压精馏装置主要介绍流程和设备,讲解完后示范给学生就给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只能机械的按照操作步骤来进行操作,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性,约束了学生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创新改革能力。

案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了解常减压精馏设备的整体性,整体的最好反映就是流程图,流程图能最直观的表现设备的构造、管线、物料的流向等等,许多老师不要求流程图并不是不会讲,而是担心学生能力不足,学生接受不了。绘制流程图有三大步骤:画设备、画管线、补充阀门。第一次画图,许多学生确实画得不理想,但是第二次后就有了质的飞跃,第三次基本可以看出是经过训练后画的,学生在画流程图时候就能够结合流程了解本装置,对装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流程图的重要性并不仅仅试用在本套装置,在其他装置中,流程图的作用更大,在模拟炼油厂,设备管线繁多复杂,如果只会设备流程是远远不能熟悉掌握装置的,还应该认真学习流程图,对流程图加以分析,才能对装置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四、塔效率的计算

教学中,精馏塔的效率和产量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塔效率是依据塔板数算出的。塔板数有理论塔板数和实际塔板数。理论塔板数是根据精馏塔工艺计算求出的理论上应有的塔板数,实际塔板数是指精馏塔实际设计的塔板数。块实际板起不到一块理论板的作用,这就存在着塔效率问题。

塔效率(即全塔效率)是指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

式中 E塔: 全塔效率;

N理: 理论塔板数;

N实: 实际塔板数。

1.回流比的计算

1.1回流比的定义

在精馏过程中,回流量与塔顶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以R表示。

式中 R: 回流比;

L: 单位时间内塔顶回流液量,kg/h;

D: 单位时间内塔顶采出液量,kg/h;

1.2最适宜回流比

从上面的分析得知,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最少,但无产品;最小回流比时,理论塔板数要无限大。因此二者都不能采用,实际回流比应介于全回流与最小回流比之间。

最适宜回流比是根据经济核算确定的。在完成规定的分离任务,同时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又都处于最低点时的回流比,即为最适宜回流比只适。各精馏塔在设计时都确定了适的参数。

篇3

关键词: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项目小组

1 项目驱动式模块化教学方式介绍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

2 项目驱动式模块化教学的编排

2.1 在课程编排上 我们打破了一个学期3-5门“专业技能课”每周2-4学时交替上课的安排方式。同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作为一个教学模块,集中在连续的几周内组织完成教学、实训、考核(考试),集中完成一门课程模块后,再转入下一个课程模块的学习。这样教师就有了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激起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2 在上课的方式上 不再一半理论课在教室上,一半上机课在机房上,而是同一门课程不分理论课、上机课,全部集中在多媒体机房上课,理论和实训一体化。自2006年以来,我们开始大力推广一体化机房建设,目前模块化教学班已全部实现一体化教学。

3 项目驱动式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模块化教学有很多种具体的实施方法,如项目驱动法、小组法、任务法。实践中,我们组织实施的“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小组学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实施方法下面以《常用工具软件》来进行详细介绍。

3.1 划分小组 小组人数以3-5人为宜,推选组长,引导学生推选的组长能起到带头和组织作用,一般要求组长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使用上比较熟悉,兴趣比较高的学生担任。组员采用自由组合,但是教师要引导,以保证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

3.2 确定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项目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3.3 布置任务 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自然愿意去完成。

3.4 学生实施 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应该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既是“指导者”、“导航者”又是学习伙伴,让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3.5 评价结果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成果,进行讨论、总结、评比。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此项活动中的表现等,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4 项目驱动式模块化教学的考核

在每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开课之初,任课教师就要明确以实践操作作为本课程的主要考核依据,并布置课程考试的“题目”——本课程学习之后要完成的“工作项目”。

例如,《电脑组装与维护》的考试(考核)题目就是“完成一台电脑的组装和系统优化”;《网页三剑客》的考试题目就是依照所给主题和素材制作一个网页。《常用工具软件》的考核则平时项目成果40%,期末学生小组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考核:①以小组为单位,从考核题库中抽取项目任务,提交完成成果,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评价。②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完成和提交,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考核,相当于论文答辩形式。

学生学习的情况有差异,自然做出的“项目”也有差异,课程的成绩也有高低,总的一个标准就是以运用所学技能完成成果的质量作为课程成绩的主要考核依据。当然,对于必要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实行理论+实践的考核方式,并按一定比例记分。

此外,对参加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或IT行业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的,经核准,也可予抵本门课程成绩。

5 项目驱动式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5.1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模块与专业技能的高度结合,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而提高技能的最佳方法就是下企业、到公司实习。我系每学期都有2-3位老师被下派到公司实习2-5周,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当他们再走上课堂时,所讲授的已不再是空洞的内容。

5.2 教学上达到精讲多练 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起到贯通、点拨作用,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去摸索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真正做到高职学生“理论够用”。

5.3 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和实战性 实施模块教学的关键是实训教材。对每个模块所需的教材,不采用按章节分类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模块要解决的工种内容的需求来编写教材。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教材一般以项目为单位来编写,将实战项目整体融入教材。模块教学是专业课教材建设的一次大变革,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和实用性。正确地解决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想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无非从三个大方面出发: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方法和学校的态度。找到这三个方面的不足,对症下药,弥补改善才能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相关方法都是一一针对教师、学生和学校方面不足的。

一、优化教师的课程设计

从多数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初中化学老师的课堂内容设计太过于枯燥单调。依旧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虽然老师讲得很多,学生也没少记,但是教和学仍然难以一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优化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充满创新;教学导入一定要新颖独特,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更要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化学很多知识是来源于化学实验,单单靠死记硬背化学公式是学不好化学的。因此,教学不能忽视了实验的作用。实验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首先,学生要对化学这门课改观。不要仅仅把它当做升学的一门考试课而已,它还是一门可以教给你很多受用终身的知识的科目。学习本来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学习化学也一样。化学可以带你了解看似普通的空气、水、土等常见的东西,让你明白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烟花绽放如此炫目?会教会你用化学的思维来看世界。再有,化学作为一门实验课,你的学习一定少不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提高你的动手能力,还能帮你强化记忆化学原理。

三、学校要重新定位教学活动

篇5

论文摘要: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而且抽象,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挑战性。文章指出了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辅以翔实的教学实例,提出了物理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1.引言

物理化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来探求化学基本规律的学科,是化工、轻化、高分子、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概念性、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涉及的公式多,应用条件严格,比较抽象,初学者往往觉得困难较大。而且,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使得物理化学这门基础课往往采用大班教学,课堂通常要容纳百人左右,增加了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难度;此外扩招后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和理解水平以及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如何在科技迅速发展,交叉渗透口益突出的当今,克服这些困难,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是每一个物化教师应当不断研究的课题。

2.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课堂教学中发现,由于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公式、定律多,很多同学对物理化学畏惧、缺乏信心,普遍感到困难。由于学习卜的困难,有的同学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心理,以致上课根本就不听;由于缺乏对所学专业的总体把握,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物理化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对学习物理化学的必要性理解不够,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学习物理化学,很多学生寄希望于考试前的突击学习;还有的学生存在盲目自信、眼高手低的缺点,上课虽然能听懂,但是不复习而且不独立完成作业。众所周知,物理化学的公式庞杂众多,必须经过自己的反复推导练习才能熟练应用。由于其理论性强,公式多且较为繁杂,教师、学生都花了不少精力,但往往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如何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效率具有现实的意义。

2.1把物理化学的特点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优势

物理化学的特点是条理清晰、推理严密,要把物理化学的特点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优势。要学好物理化学必须把握物理化学思维的特点,在课堂上经常把物理化学的教材的主线拎出来,并且反复强调,使学生不再感觉到内容散乱,找不到规律。物理化学的难点在土册热力学基本定律部分,涉及的计算、证明推理不仅内容繁多,而且难度高,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学习成就感和积极性,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回顾复习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在每一章内,要强调本章的基本思路,而开始新的一章时章时,要强调这一册书内容的安排规律,此外还要注重每一章节的复习以及学期末复习。比如第一册内容的安排,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前就应当讲清楚:首先学习热力学基本定律,然后将这些基本规律用于稍复杂的多组分体系、化学反应以及相平衡体系。这种反复强调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这门课程,把握课程总体,理清课程思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节,细节之间增加了有机的联系,自然容易学好记牢。而且,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物理化学问题本身,还要经常让学生从物理化学具体的知识点中走出来,审视物理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热力学定律学完之后首先处理的是单组分体系,然后再处理多组分体系,在第二册又在此基础上处理有电能以及表面能参与的体系,这样一种循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学习物理化学也应当是一个方法论的学习过程。

2.2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知识的趣味性是重要的学习推动力,把理论性强、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如果一直按课本的内容平铺直叙,只能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方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多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节时,可以创设生活中常见有容易被忽略的实例。(1 )荷叶上的露珠为什么呈球形而不是长方体或是正方体呢?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趁机引入表面和表面张力的概念。(2)将干毛巾的一端浸在水盆中时,过一会儿毛巾的另一端也会潮湿,这是为什么?新买的毛巾很容易浸湿,但是经长时间使用的毛巾就变得不容易浸湿,这又是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带着兴趣进人毛细现象的学习。当学生学完知识理论并且会运用所学的来分析现象找答案时,教师将成就感。

2.3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

(1 )比如水蒸气蒸馏。在学组气液相图后,知道了两种完全不互溶液体形成的液态混合物的沸点低于任一组分的沸点,这一点对于分离提纯一些不溶于水的有机物非常有用,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提纯温度节约能量,而且在低温下还有利于保护易分解的有机物。此外,这样还把物理化学的知识和前面有机化学里的内容联系了起来,使学生的脑海里的知识点不再孤立。(2)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热机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热机的工作原理,并且学会了计算热机效率,这时可以将这些与实际生活中的空调联系起来,将空调供暖与取暖器相比较,这时学生们会发现通过热机供暖的优越性,加深对热机的理解,将有利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其他章节的学习。(3)在学习完电化学中电池对外做功计算后,可以将同样的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放热并将放出的热设计成热机对外做功,并将之与用同样的物质设计成电池对外做功相比较,又会发现通过电池对外作功的优越性,这不仅加深了对电化学的理解,而且加深了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化学其实并不难,而且挺有用,消除学生的物理化学无用论思想。

2.4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在课堂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目前很多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室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通过制作教学幻灯片可以省却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时间,而且讲解图表时也更加方便,富余的时间还可以补充一些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但是,也应当对多媒体教学的负面一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记笔记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其实记课堂笔记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里成了匆匆过客。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要适可而止,以免适得其反。

2.5注重考核方法的与时俱进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适合的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一质的提高给出合理的评价,也是广大物一化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开卷与闭卷、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每一门课程开一始时,很多学生最关注的不是这门课要学什么,而是这门课怎么考试、考什么。让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悲的。考试应当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而不应当成为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帮凶。传统的终结式考试模式,即在一学期末进行一次考核,虽然易于组织便于操作,但显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参照了其他一些院校的做法,确定了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开卷的形式是开展十分钟不定期课堂练习.内容以讲解过的知识点为主,可以翻看书和笔记,但不准相互交流讨论,一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消化。而且从学生平时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对教学作及时的反馈。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测试学生是否牢固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方面的知识。在考试.的命题方面,要设计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又能检测学生能力素质的考题。由于有平时学习,在期末考试时学生就不至于慌乱无措。

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开卷考试、作业、课堂笔记和课堂回答问题。平时成绩不仅要看平时作业完成的情况,而且要记录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因为有的同学平时作业抄袭,因而平时作业反应的问题是较片面的。平时成绩的记录主要目的是在于督促同学上课听讲、认真记笔记、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效 课堂 构建

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化学高效课堂的呈现,也是考核教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欲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在教学中倡导“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做"敢想"敢说,引导学生真正全员参与起来,深入、持久地进行探究。

一、转换师生角色

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讲台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舞台,而是一个让学生思维得以丰富的发展平台,老师也绝不是唱独角戏的“表演者”,而应让每个学生都做课堂的“主角”。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得以高效的最根本前提,在此之下才有教学方式等的转变。化学课作为一门有大量实验的课程,应当提供学生更多更大的舞台去用美妙的制剂迸发出他们多彩的思维。如实验教学就应当是在学生已学理论包括其生活经验等基础上,引导其进行大胆的实验假设,在悉心指导下完成书本理论与假设的升华,最终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指导、提点,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及人格的完善。

二、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因此,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特点,教师应首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课时安排等,按章节制定全面、翔实的教学计划,以期使教学目标、任务等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化学课自身以实验为主等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及讲课步骤,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教学结束后,要详尽记录不同课程中相似或相异的教学方法的结果。

三、兴趣第一,让学生先喜欢上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刚学习化学的时候,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会变色的纸花、烧不坏的手帕等。在教学中,我还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并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初中生接触化学科目,一则是为了给以后高中学习化学奠定基础,另一个深层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开拓理性思维模式。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例如,数学需要根据公式作为指引来思考解题方法,而物理则需要视情况的不同来选择公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而化学思维则是需要根据反应前后的现象来分析反应过程,与物理、数学的思维方式有共同点,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那么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的时候,学生用化学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效果是显著的,并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需要抓住一点,就是教师在传授课程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例如描述物体的性质的时候,一般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再描述化学性质,老师形成这样一个系统,对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分散教学难点,克服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及酸碱盐等知识点时,常常产生畏难情绪,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就化学元素符号教学而言,可以从绪言课开始每节课有计划性地介绍常见的化学元素符号和一些常规的化学式,这样学生每节课只要稍微花一些时间,就能学会,并在一至三单元检测中作为考核要求,至第四单元学习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学生已不觉得学习化学用语有多难学了。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往往不能得心应手,重要原因是不熟悉元素的化合价。于是,可以将常见元素化合价编成歌谣运用于教学中。“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硅四氧负二,氟负一,铜一二铁二三。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虽显老套却十分奏效,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写化学式,这样既熟悉了化合价,又学会了化学式的书写。学中用,用中学,难点就迎刃而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就会更高,主动性就会更强。

六、让学生自己出试卷

篇7

一 提前感知,分散突破

化学用语内容繁多,在短时间内要让学生完全掌握是不可能的。只有循序渐进,将化学用语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并经常复习巩固,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笔者在初三第一堂课开始就非常注重化学用语的教学。如在绪言课教学中,针对如何学习化学。我把学习化学与学习英语进行比较:学习英语首先学习26个字母,由字母组成单词,单词组成句子,句子组成短文甚至文章。而化学的语言,最基础的就是元素符号,犹如英语学习中的字母,由元素符号组成化学式,由化学式组成化学方程式。这些语言符号构成化学用语,而这些符号和系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从绪言课开始到以后的每一个章节,在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化学用语的观点。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习题、实验中出现的所有物质,都向学生认真分析、介绍其化学公式,并要求学生牢记。

二 不断巩固,规范使用

培养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一是不断巩固,二是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容易记,也容易忘,把化学用语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养成利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巩固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化学用语堂堂练”,每一节课都必须保证听写或练习或默写5个左右的化学用语,通过练习反复记忆,从而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在平常写作业时,出现物质要求学生尽量用化学公式表述;描述物质的性质、用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使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来表达。学生经常练习,真正学会读、写、用,并逐步熟练掌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规范使用,就是要求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使用要正确、符合规范。如元素符号的书写要“一大二小“,上下标的规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等都要做到一丝不苟,必须严格要求。在教学中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让学生修正。

三 转变观念,换位思考

在学习化学符号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教师的“精彩总结”学生往往不能全部接受。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加工浓缩,然后按照自己的思维理解方式讲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再理解,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两者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课堂上学生看似听懂,课后的作业却不理想。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的理解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应该注意到学生千差万别的认知层次。对于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对化学符号、化学用语等这些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思维过程中;但对于学生,他们是初学者,对这些知识还很陌生,正处于逐步学习的状态,还不能理解化学符号、化学用语的真正含义,仅停留在“自然语言”的层面上,更不可能熟练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思维表达中。因此,学生和教师的理解还相差很长一段距离。

为了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的过大差距,教师应该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断地追问自己:怎样理解才更接近学生的认知层次?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相关规律将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四 普遍联系,综合运用

篇8

一、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常见心理障碍

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自觉习惯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在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表现。

1、“标签”心理

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在心理上相当于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学生本人对自己在群体中位置的认识。尤其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少体会到好成绩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喜悦,缺乏自信,自卑的“标签”使自己过早地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

2、“偏重”心理

在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偏重化学结果而忽视化学过程的倾向,表现为:老师进行习题讲评时,正确的就认为自己懂了,不要再听了;错误的只记录正确答案;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只满足于请教答案,不考虑过程的方法,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仅是对答案,比考试分数,很少有同学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实验设计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方式,问题探究则更少涉及。

3、依赖心理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总是期望老师对化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一一讲述。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或模板,甚至是公式,便于自己模仿套用;遇到难题总想在某本“解题大全”、“题典”中找到解法或直接从老师那儿得到答案。这种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原有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的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二、克服学习化学心理障碍的对策

1、注重情感培养,使学生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要体验一个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要减少学生的挫折感,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取老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这一点很重要。

(1)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化一些,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回答一些问题,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增强其学习信心。

(2)布置作业时要有一些弹性和灵活性,避免一刀切,根据学生在一定阶段上的可能性来确定作业的复杂程度。

(3)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地发挥。

2、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1)发挥实验作用,培养学习兴趣。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的各个环节巧设悬念,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引发、调动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实验来掌握知识和揭示规律,能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作用。

(2)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创新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在研讨释疑中提升兴趣。

(3)运用现代化媒体,培养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媒体可将某些疑难问题比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减轻学习的心里压力,弥补在思维力和想像力方面的差距。同时,利用现代化媒体的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仿真模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④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充分享受成功的、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断巩固其学习兴趣。

3、注重目的和意志的培养,变盲目被动为主动和自觉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化学知识在教学中的各种教育潜力,激发学生已形成潜在的学习需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调动起来。

篇9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 实践 分析

初中化学的开展是化学科目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以后的逻辑思维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学习中,如何复习课本知识、思路整理非常重要。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完成知识的整理、思路的梳理、重点的分析。对于化学教学活动来说,学生如何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实践的。

一、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读也可以称为“心智图”,是一种将理论可视化于平面的图形教学法,它可以将知识信息分层抛开,进行清晰的展示和描述。通过一种简单的图线将发散的知识集中化,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是当下化学教育的创新模式之一。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繁杂的科学类学科。公式、元素、现象都有专业的学术词汇来解释,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性。光是一节课的信息量就很大,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笔记总结起来比较麻烦。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化学知识的整理变得清晰有序。“图+文”的这种模式大大节约了学生们的复习时间,改善学生的总结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讨论的话题上,同时结合图表,较为具象的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本科教材的重点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于思维导图发挥最佳的学习能力。

二、思维导图的设计原则

在诸如化学、物理这样的自然科学课程中,对学生拓展思维的发展和促进是非常必要的。初中化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表现,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辅助学生将人脑的思维引导在具象的形式中来。

化学思维导图的设计多种多样,但是不管是结构、色彩、样式怎样不同,其核心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知识汲取的需要。运用色彩可以表示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可以将人脑的思维的抽象通过颜色区别的方法变得简单明了。而运用发散、平行等模式表现的思维导图,则可以更加直观的吸引学生的注意。

最常见的化学思维导图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视线的左边,然后向四周或是单侧发射。关键词上的线条以分支的现象展现出来。以(图一)“化合物和氧气的反映”为例,可以例举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甲烷在空气中燃烧、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罗列出相应的化学公式,供学生学习和背诵。

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它支配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思维是一个抽象的词汇,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脉络。将思维导图与初中化学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从学生的思维方法考虑,客观的设计思维制图的难易程度。

运用思维导图会使化学的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在化学生物的领域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波音公司将原本费时一年的飞行维修技术培训辅导教材,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绘制成了一张手册式思维导图,尽管长达15英尺,却使原本的时间短短到数周,既节省了成本开支,又提升了效率。

小组思维导图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以三只五人为小组单位,共同交流讨论,共同设计和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不拘于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持续的时间不用太长,以10至二十分之间为最佳。

三、思维导图的设计方法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将人脑的抽象过程反映出来,它是由一个中心关键词分散出更多的分支,当它借助于教材、板书、笔记等表现出来时,便具有了一定的知识魅力。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它可以帮助学生的大脑进行更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型的不同,思维导图的设计制作也有所区别。

(一)重心法。

由于初中化学的章节性较强,一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们很难吸收和区别。但是,每一个章节都有其必要的知识重心,教师应在课堂上将某一重点作为主图展示,其他知识作为分支引导,增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吸收。平行思维导图、直线思维导图都可以达到这一点。

(二)倒推法。

如果说平行的化学知识积累方法过于传统,那么倒推法与之相比则更具有趣味性和逻辑性。学生在最初的疑问到最后的解惑,都需要一定的顺序。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倒推法,将学生所感兴趣的知识提出疑问,破茧抽丝般层层揭开,最终达到教学的核心内容。三角思维导图、环形思维导图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拓展法。

学无止境,教师要随时加强学生的化学知识。课本上的知识可能太过于书面,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不同的角度设定不同的思维导图,总结教材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开来,进一步掌握本节内容。既可以充满个性,又能让学生对整体的教材进行感知。点状图、树状图都可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思维导图在知识梳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创造新的知识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把化学知识进行重组、联想和在复习,将难懂的化学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知识的在创造,这恰恰是“思维导图”应用在化学上的优势所在。时间长了,不仅扩展了思维深度与广度,而且还会促进思维的跳跃性,创造出初中化学教学的独特价值来。

参考文献:

[1]戴安邦.中学化学实验教程[J].德林国防大学教育出版社2000(01)

篇10

参照国内各级各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及多所院校的教学计划,考虑环境科学专业后续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类课程分设为现代化学基础及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现代化学基础分两个学期完成,理论课时共计136学时。课程的学科内容包括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理论、胶体和表面化学、环境科学相关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后能以化学的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以化学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环境科学及生活、社会实际的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创新的能力。

分析化学单独设课,其一,是因为分析化学素有“科学的眼睛”之称,是环境科学甚至其他任何与化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分析化学基础是非常重要而必需的。其二,分析化学的课程特色主要是“量”,与其他基础化学相比较,更强调“量”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系统学习这门课程可促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实验牢固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并掌握获得准确“量”的正确操作技术。这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研究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其三,分析化学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

采用上述课程结构体系,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无谓重复,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同时也使一些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需要的化学知识如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等得到了加强。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与我们的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的教材。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结合本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我们对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地删减和补充,采取了教材为主,补充讲义为辅的使用方式。目前选用胡忠鲠主编的《现代化学基础》作为主教材。但其中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则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编写补充讲义。元素化学部分侧重于讲授常见重要元素、重要污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部分则系统地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对于有机合成则不作要求。通过上述调整后,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提高。考虑到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中经常需要使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华东理工大学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写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作为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包括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与我们的课程结构体系相吻合;二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编写注重应用,简化了某些公式的推导,加强了数据处理和仪器分析的内容,能满足环境科学专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国内一些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虽然在结构体系方面与化学专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教材编写者基本都是纯化学专业出身,缺乏对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背景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基本沿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只是在深度和难度上作些调整,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脱离生产实际,学生认识不到化学知识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前景与重要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一)夯实基础,注重“双基”扎实牢固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进而将其应用于认识解决本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应用。为达到此目的,我们有针对性地精选了近1500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编写成课后练习集,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结合专业,偏重应用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我们注重选用大量环境科学中的实例来作为知识应用的案例,培养学生用化学原理和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如表面化学、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化学动力学等章节的教学案例都选用了大量环境科学中的例子。又如元素化学部分,重点讲述若干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元素,P区元素主要讲了Al,Si,Pb,N,P,As,O,S等常见或与环境科学密切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元素部分则着重介绍了Cd,Hg,Cr等污染元素,以及Fe,Mn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再如,有机化学部分讲到苯基型卤代烃的性质时,以多氯联苯、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例来讲,使教学内容变得结合实际、生动有趣。又如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实例也都选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来讲,如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的测定、COD的测定、总磷的测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