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特色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特色

篇1

一、什么是小学教育特色专业

这是每一个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者在从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过程中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既然是事业,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弄清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就成了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首要问题。特色,《现代汉语词典》将其界定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①。通俗地讲,特色,就是特殊的颜色,是独特的个性。特色是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特点,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所独有的。专业特色是指一定社会生产生活的某个领域的特殊价值、功能和作用,体现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而形成的独特模式及其所培养人才的特殊素质和价值。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则是小学教育专业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和师范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也指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校自身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和个性。换句话说,在高校的专业体系中,不同专业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也有着自身的专业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校在建设小学教育专业过程中也可以创造和建设自己独有的特色,即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风格。小学教育特色专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体现着一个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独特风貌。但小学教育特色专业不是抽象的、笼统的,更不是空洞的。它是由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程的各部分、各环节共同构成和支撑起来的一个庞大的专业大厦。具体来讲,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的特色包括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的特色等。把握一个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必须从以上诸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才能使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为什么要进行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

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共同趋势。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要受到这一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制约。

1.学制不同。我国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校结构复杂,类型多样。从学制来看,主要有四大学制,即“四年制”本科学制、“三年制”普通专科学制、“五年制”专科学制(即中专、大专一贯制)、中师学制。中师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为小学师资培养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升级换代,它在我国发达地区已经消失,在其他地方也将很快消失,所以,在这里主要讨论前三种学制。既然三种学制的结构和性质不同,专业课程的结构和比例不同,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也就不同,本科有本科的专业标准,专科有专科的专业要求。既然学制不同,专业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方式也会有很大变化,以满足不同学制设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

2.地区差异。我国幅员辽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差异较大。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存在很大差距;北部、南部地区有不同的文化风格,甚至在语言上都存在方言的区别;发达、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有的地方已经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并开始酝酿和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尚未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也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尊重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是摆在每一个地区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地方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输送优质的能够满足地方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特色师资。

3.民族个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一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每个民族也都有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独特需要。从全国的民族分布情况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汉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这三种地区的民族构成不同,文化特点也就不同,因而不同地区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也就不同。其一,汉族地区的教育大都比较先进,重点要加强和完善南方地区师范生的普通话教育工作,提高其普通话水平;在一些较为发达的汉族地区要适度加强高学历、高素质小学教师的培养,以满足这些地区对高质量小学教育的需要。其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注意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师范生的民族认同意识,特别是民族语言的教育。其三,不同民族杂居的地区,要特别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师范生的多元文化保护意识、民族团结意识,能够自觉地保护各个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维护民族团结。

4.学校特点。我国共有高校2263所②,其中师范院校所占比例较大。根据其管理性质、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等的不同,大学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如重点大学、普通大学;综合大学、专科性大学;师范大学/学院、非师范大学/学院等。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学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各有优势和劣势,如何在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办出学校的专业特色,是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人员都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每所大学都要认真研究校情,明确本校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思路,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为学科建设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如何进行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

要办出学校的专业特色就要努力挖掘和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一条根本原则,即从实际出发。在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这些实际问题。

1.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由于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为此,小学教育的需要应是多元的、丰富的,既需要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性学科的师资,也需要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等非工具性学科的师资;既需要优质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也需要能干的管理队伍;既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和教育技术,也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学校文化;既需要有充足的生源,也需要良好的社区环境。既然小学教育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建设小学教育专业就必须实行个性化办学,注重学校的专业特色建设,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为小学教育服务。

2.从生源特点出发。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所招收的生源差别是比较大的。首先,不同层次的学校生源情况不同。比如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生源素质有别。其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生源情况也不同。如本科大学和专科性大学、师范大学和非师范大学的生源情况就存在较大的差别。再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校生源情况也各不相同,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心理各异。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工作者在办学时必须研究生源情况、了解生源特点,以增强学科特色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比如来自高中毕业生的生源和来自初中毕业生的生源就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高中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和宽广,对普通文化课程的接受能力较强,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但高中生源也有其局限,比如他们音体美技能的训练难度就较大,可塑性较低。相比之下,初中生源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宽广,也不够扎实,接受学科文化课程的能力相对差一些,这会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一些困难。但由于他们尚处于从青年初期向青年中期过渡的时期,因此在音体美等知识技能方面可塑性较大,有利于培养出能歌善舞、拥有音体美等特长的小学教师,一些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业就有这个特点和优势。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学教育专业可否采取七年一贯制或六年一贯制学制,直接从初中招收师范生进行小学师资的培养呢?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生源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性别的差异、地域的差异等。针对学校生源的具体情况,学校要注意实施差异化教育,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出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小学师资。

3.从民族需要出发。由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义务教育,因此,小学教育要满足各民族每一个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一些民族地区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必须承担起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小学教师的任务。如有些民族地区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进行教学的师资,有些地区需要掌握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学、民族艺术(如花儿、唐卡、马头琴、冬不拉等)的师资,这些都是开展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途径。

4.从地区条件出发。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情况和条件差别很大,甚至有着天壤之别。基于此,不同地区办小学教育专业,必须认真调查和研究本地区情况,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师资。如大城市教育发达、人口众多、设备先进,小学教育需要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小学教师,希望小学教师是某一个学科的教育专家,能够开拓性、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城市小学教师应该按照“一专多能”的模式进行培养,为其将来成长为专家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一专”是培养城市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小学更需要“多能一专”的小学教师,多能是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一专则是其辅助能力。这是由农村地区人烟稀少、学校稀少、教师相对较少的实际决定的。能够全面胜任小学各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即能够包班教学,甚至能够组织和实施复式教学,是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典型需求。当然,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情况差别也比较大,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差别正在缩小,或者说,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的正在走向城市化。可见,准确了解和研究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平原与山地的条件和需求,是办好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办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基础。

5.从学校实际出发。学校是办学的实体,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甚至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内部情况都是各具特色的。比如,一般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师范大学都属于同一层次和类型的学校,但各校的条件和办学情况却相差甚远。首都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是建立在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和通州师范学校基础之上的,由于有深厚的中等师范教育基础和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开设了小学语文教育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方向、小学英语教育方向等七个专业方向,专业方向比较齐全,课程体系比较完整。而其他地区的师范大学所开设的专业方向却比较少,课程体系结构也不够完整。有的开设了小学语文教育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方向、小学英语教育方向、小学科学教育方向等几个专业方向,有的只开设了文科方向、理科方向。这从表面上看是专业方向数量的多少,实际上也显示出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特色建设工作的开展。比如有的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缺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师资,在培养学生音乐美术等艺术素质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学校条件,除了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以外,还包括设备、场地、校园文化等因素。在进行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每个学校都必须研究自己的校情、院情、系情,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还要扬长补短,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四、如何评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

一个专业有无特色,应该有其评价的标准和基本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高师教育专业,是否有特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1.专业定位。专业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其办学目标的定位上,如果定位正确,那么特色的创造和建设就有了宝贵的基础。因此评价一个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有无特色,首先要看它的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恰当。一是看它的专业定位是否符合国际国内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只有符合这一发展方向,专业发展才有生命力。二是看它的专业定位是否合理,是否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师资队伍。专业特色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前提。没有特色教师就不可能有特色学生③。评价一个学校有无特色,首先可以考察其师资队伍的素质与结构。如果教师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这就为特色专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人才特色。学校是专门“生产”人才的“工厂”,所以学校所“生产”人才的质量直接反映学校的“生产”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才能确立学校独特的地位。因此,评价一所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成绩,必须考察其培养人才的质量,考察其培养的人才是否有个性和特长,因为只有人才才是专业建设特色最重要的载体。

4.服务对象。一个专业有无特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考察其能否提供特色服务,也就是看它能否对特殊的对象提供一些特殊服务。比如,前面提到的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服务的小学教师,这种教师要了解和熟悉该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再比如一些偏远山村、海岛等人烟稀少地区的小学需要教师具备复式教学的技能;再比如国际学校的小学,希望小学生能够尽快熟练掌握外语,需要小学教师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等等。可见,特殊的服务对象,也是特色专业存在的前提。

5.服务水平。服务水平也是衡量一个专业有无特色的重要标志。一个有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应该能够培养优质的师资,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应该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的服务水平不仅表现在其培养人才的基本教育教学质量上,而且体现在其培养人才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上。因此,评价一个小学教育专业有无特色,不仅要考察其培养人才的基本能力,而且还要考察其培养人才的特长的多少及水平。只有具备突出的特长,才能具有较高的特色服务水平。

篇2

教育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的民生事业,人们的教育需求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的制约。当社会经济属于商品短缺时期,人们对教育的期望是"有学上",国家致力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当社会经济及商品生产告别短缺而追求质量与效益时,人们开始追求优质的教学,由"有学上"转为要求"上好学",普遍期望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所优质的学校。政府致力于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全国各城市,小学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后,施教区范围内房价逐年飙升,标志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渴望。于是名校集团应运而生,放大优质资源主要是扩大增量资本。但人们担心优质资源的数量是否能与质量同步扩张。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更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以自主品牌、科技创新和建树企业文化为标志时,人们对学校优质教育的期盼也随之发生变化,名校和名师在人们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育的发展必须回应人民群众的期望,同时引领社会观念的变化,让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和个性化的成长。江苏率先提出小学特色化的建设,一批特色学校脱颖而出。江苏的一批名校率先体现特色发展:南通师范二附小的情境教育、南京北京东路小学的情智教育、南京长江路小学的和谐教育、苏州常熟实小的发展性教育、宜兴市实小的求真教育、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生命关怀教育、吴江盛泽实验小学的智慧教育等,百花齐放。

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需要,而且要引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以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的方式为主要标志,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从劳动密集、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理论创新,依靠创新型人才的智力优势的高付加值的精致化、创新型增长。小平同志当年所说的通过教育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期望,成为更急迫的现实需求。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培养各个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基础教育是为国民素质和国民经济奠基的教育,也是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基的教育,基础教育必须着眼于社会和时展的需求,主动调整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正是对社会经济转型的主动适应。

教育有为社会分层的流动和上升提供渠道的职责,由此凸显现代社会的机会公平,这就决定着教育必须由起点公平过渡到过程的公平,这就意味着小学教育的均衡在现阶段要有高位均衡的观点,不是削峰填沟谷式的消极均衡,而是以改革发展的战略和长远眼光,做到高位均衡。这方面江苏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经济发展为此提供了物质力量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江苏的文化积淀、传统的教育优势、尤其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使江苏小学教育均衡体现为高位均衡。随着时代的进步,江苏率先提出小学教育的特色与创新,学校应有各自的特色和个性,这是教育文化成熟的标志,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高位均衡的必然趋势。

篇3

所谓的体育特色课是教师个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一种体育教学技巧,是体育教学规律进行科学认识和合理运用的结果,这种课是个人体育教学风格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可复制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智慧,言谈举止,思维,想法各不相同,从而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不同的体育教师,不同的体育教学风格,形成了体育教学中的多种特色,对传统特色小学体育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力。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对课堂教学的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特色创新部分的教育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小学体育新课程倡导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突破传统的教学形态

规范课、模式课确实非常重要,是形成特色课的重要条件。“教无定法”是现代小学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即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小学体育教学的连惯,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二、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小学体育教师在新授课模式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小学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受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的表现: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小学体育锻炼方法和发展学习小学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轻松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例如,小学教学单手肩上投篮时,由学生自己先尝试找出投得准的方法,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学生找到动作方法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和示范。

三、转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坚信每个小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对周围的人对某一个学生的评价小心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机会,要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和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纠正。

四、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当小学体育教师以知识技能作为传授重点时,传授过程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将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当小学体育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教学时,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监测学生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步骤。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再是固定讲解、示范、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喜悦。在教学中,体现合作分组,我的分组做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田径教学按体能分组,体操教学以“升降级”浮动分组。球类教学按技术水平。“选项”教学以兴趣分组。教学比赛以“友伴”组合分组,考核按能力分组。

五、实现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传统特色小学体育教育的优势,转化不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拘束。既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的方法,使每节小学体育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子。如教快速跑,则安排“长江、黄河”、“喊号抓人”等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上跳越课,则安排“人、枪、虎”、“斗鸡”等活动下肢为主的游戏;上投掷课则安排“击球进圈”、“双人角力”等着重活动上肢的游戏。球类教材主要安排灵敏性、协调性要求较高的游戏。

【参考文献】

[1]马少忠.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

篇4

我们省靖中,靖江最好的学府。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我们的师生总是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这不是无厘头,我们的师生应该与学校的身份一致,力争最好!忍耐是一种品质,更多时候是一种美德。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只会享受,根本不懂革命先烈们的吃苦耐劳,试想,我们给他们吃苦耐劳的机会了吗?人的本能告诉我们,没有人愿意放弃现成的幸福而为了培养自己根本不理解的“忍耐”去故意“吃苦”。如果有,那也早已被人称为“异类”或“有病”了。我们自己已经有了病态的思想和观念,上述现象的发生也就见怪不怪了。省靖中的师生应该优秀,而这种优秀不只是期中、期末成绩平均分的远远超过,更重要的是―――“人格”的胜出。省靖中的师生应该比他人更能吃苦,更能忍耐,更能包容别人,更能关心集体、帮助他人。我们常说要爱校如家,使学校如家般整洁、温馨,可现实是公共财物不断被破坏却无人问津,很少活动的公共场所积灰层层而不再光彩,学校的设施是现代化的,可我们的使用并不具有现代文明,我们的保护效果更是不堪入目。白色墙壁上那丑陋的大脚印,素雅的门框上那可恶的破洞,空调的扫风叶早已被掰折了胳膊,窗帘换了一批又一批,教师的讲台已不再威严,被损坏的桌门在教室随意乱放,原本结实整齐的桌椅居然也会缺胳膊少腿,这要何等的“坐功”呀!办公室、教室、厕所、饮水间、各个部门的办公地点和储藏室、实验室、宿舍等,只要没有专人打扫、专人维护,很多已脏乱无比、破旧不堪,根本不像才八、九年历史的建筑。学校的外表是多么威严,从礼堂到科技楼、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美育楼、餐厅、宿舍楼再到体育馆,虽然称不上宏伟,但也算气派,吸引了社会不少人士羡慕的眼光,可有谁知道内部的种种问题与隐患。

真不忍心看到这种随意破坏而不闻不问的现象继续下去,学校经不起、社会经不起、国家经不起,整个人类,经不起这样的颓废!

如何挽救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心灵,我们的道德,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1.特别增设“全校师生劳动日”,全员参与营造氛围的同时也表示学校的重视和事体的严肃。劳动也是一种学习,是学习的生活化,我们不应忽视。

2.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下乡、下田、下工厂劳动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外出参观学习,事实上很多师生仅是当作集体旅游。体验农民、工人的生活,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珍惜、节约的情怀。

3.每学期的师生评优中增加“校劳模”之类的荣誉称号。劳动光荣的理念应该嵌入我们的头脑,使劳动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元素。

4.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研究性学习、学校社团、校本课程等学校特色教育中也应该增加劳动的部分。如,兴趣小组可教会学生种青菜、丝瓜、西红柿、黄瓜、葡萄等而专门设立“青菜组”“丝瓜组”“西红柿组”“黄瓜组”“葡萄组”;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前面的蔬菜水果为对象研究它们的生长规律、健康高产的培植方法、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师生还可以围绕这些水果蔬菜的种植编写校本课程资料,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吹了好多年,每每我们觉得创新无望,前途一片茫然时,我们总习惯于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那里找灵感,然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陶先生就高举“教育即生活”的大旗,认为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可是,如今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离生活越来越远,孩子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哪管世间有五谷,更莫管什么“知行合一”之类的过时聒噪。因为一旦“行动”,恐怕“成绩”就要下来,就要挨众人的批评。

然而,一个热爱劳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富于服务精神的人,怎能不会学习、不会工作?怎能不用心学习、不用心工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不仅能够增长学生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教会他们思考。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奏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可见,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我们不应担心因劳动占据了课堂上课的时间学生的成绩就会掉下来,我们应该担心的恰恰是整天上课而无情地剥夺了学生动手和创新的机会。

篇5

关键词:小学 英语教材 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PEP英语》教材非常有特色,它将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而且都是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活动。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体现了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变了以往教材上“一刀切”的状况,扣紧了国家新《课程标准》中五个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每一方面。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主题确定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该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呈现,如Family,Animal等,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则有不同的词句要求。在编排上是按照词、句、篇(歌曲、故事)的方式进行,一些教师就采取一课时单词、一课时句型、一课时歌曲、一课时故事的模式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尽管不是这么编排,但由于长期受语法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也认为学生必须掌握了单词才能说句子,学会了词和句才能学篇章。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课堂上也给学生很多说的机会(但大多是机械地重复说单词或句子),然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不能提高。

我认为,教学设计应该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教学主题来确定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例如在教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一课时,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单词是“spring, fall, summer, winter, hot, warm, cold, cool,swim, skate, make a snowman, plant trees 等等”;句型是“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I like spring. Why? Because I can plant trees.”。根据这样的教学主题,我把第一课时的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定为能说出每个季节的特色(给出几幅图片,学生能猜出图中是什么季节,并能用英语口头描述图片上的景、物);第二课时的目标确定为能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要求能从季节的景色和人们的衣/食/运动等各个方面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一季节。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要确定本课的学生能力发展目标,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所有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与之呼应,都要为达到该目标服务;而教材的各部分内容也自然而然地被有机地整合到这些活动之中。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的 “实时双向言语互动” 的有效方式。通常情况下,“师生对话”是作为邻座学生“俩俩对话”的启发和示范。比如,在教Which season do you like这一单元时,可以先展示四幅有关季节的图画,并对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性提问,然后再让邻座学生俩俩进行看图问答。

实践证明,这样安排既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言语交际的门槛,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练习听、说的机会,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

我们知道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每个小孩都喜欢玩游戏,因此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方式,可以玩单词接龙、玩play word ping-pong,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也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在玩中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而TPR活动更受儿童喜爱。轻快的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中TPR活动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节奏,自己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把一些重点掌握的句子或词汇设置于TPR节奏中进行操练:在操练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节奏的快慢,逐渐加快节奏速度,使活动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

3.“亲其师而信其道”

兴趣是学习之母,小学生的好奇心都从兴趣出发,有兴趣就爱学,就学得好。我曾作过调查,发现100%的小学生在三年级时对英语十分感兴趣,但学习三年之后,很喜欢英语的学生只有60%左右了。要改变这种局面,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更有助于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她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所以我认为,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长期兴趣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你这位英语教师感兴趣。

4、利用真实的交际语境设计听说活动

篇6

一、 教材方面

中职学校体育教材滞后,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和学生要求。首先,中职学校体育教材与中小学体育教材的衔接没有处理好,致使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其次,中职学校体育教材与社会体育产生了断层,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后会发现,一般群众体育活动与学校的截然不同,使得多数学生毕业后很快中断了体育锻炼;再者,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材大部分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而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二、 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没有创新的意识,使得这种传统的教学习惯得以沿袭,日子越久与教改发展的差距越大,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忽略学生自身的感受。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没有起到很好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三、 学生方面

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有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差;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学法,忽视对学生的区别对待;老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不一,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四、教学设备方面

中职学校往往因为资金等原因,体育教学设施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如场地小、器材短缺、设备方面也没有及时更新等,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

五、成绩考核方面

除了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测试项目外,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作为评分标准,这种做法过于单一,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只强调了体育考核的绝对评价,忽略了体育考核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诸多因素制约着当前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下面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改革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改革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体育课程的目标核心就是身心健康,体育教材的内容要瞄准这个目标,使职校体育能够沿着正确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充分认识职校学生体育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体育需求的个性差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更广泛地、更全面地涉及竞技、休闲领域等各类教材,以及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体育活动项目,使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弹性化和本土化,增加教材的灵活性。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注重教材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同时为了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对专业、工种来说处于服务性地位,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而不同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体能保证。如厨师对手腕力量要求比较高,海员必须学会游泳,保安必须熟练掌握擒拿格斗,宾馆服务必须熟练托盘,服务业必须接受形体教育等。体育教学应体现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 “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转变体育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更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应注重职业特征,在教学中,尝试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专业身体素质入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具备适应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如幼师班的教学,在准备活动中,由学生轮流组织领做热身操,老师协助做好组织工作,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节奏感、自信心,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迈出可喜的一步。再如,计算机、电子专业要求学生的身体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其体育教学应围绕专业实际,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实行有专业针对性的身体锻炼,如健身跑、球类、健美操等项目。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运动基础。

四、完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

各中职学校除具有满足体育课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外,还可设置与专业有关的体育设施。

五、改革考核方式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育;实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体育教学迎来了花开烂漫的春天。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职业院校依旧存在着体育教学不受重视、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健康第一”“服务就业”“以人为本”等理念成为职业体育教学空谈的口号,很大程度影响了新形势下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个性鲜明的职业学校特色体育教学,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

一、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

1.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中职体育教学并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学目标,而是使用或套用普通中学的教材,使职业体育教育出现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等问题,不但影响了职业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等第一目标的落实,更忽视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目标,使职业体育教学逐渐沦为“镜花水月”,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的提出,职业体育教育逐步上升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依旧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促进职业技术人才“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往往流于形式,这正是当前职业体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2.体育教育没有凸显职业化特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为职业学校开展特色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广大职中生而言,他们未来就业大多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必须具备充足的体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由于长期从事某一专业,职中生在就业后必须具备预防职业病的专项知识,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同样是职业体育教育必须具备的内容。然而,尽管目前各类中职院校的《体育与健康》有很多版本,但教学内容却主要围绕在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等传统项目,这些内容与小学、初中体育课堂上的内容并没有太多差别,并没有依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作出必要的调整,从而欠缺了“服务就业”的针对性,很难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开展特色体育教学已经迫在眉睫。

3.教学观念和教育方法较为落后

当前的职中生大多处于个性发展较为迅速的青春期,他们大多精力充沛,渴望独立,对未来充满向往。但与之矛盾的是,由于大部分职中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和自控能力,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怕苦怕累、适应能力差、厌学等现象,因此,职业特色教育必须改变以往的陈旧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泼多样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然而,当前的职业体育教育大多依旧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方法单一无趣,让很多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体育的兴趣。由此可知,全方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努力创新才是今后中职体育教学的必要出路。

4.体育课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固化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进体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于职业体育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目前的体育评价体系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技能性评价模式,只关注期末体育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只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达标,而忽略了学生在情感价值观、身心健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只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未能实现教学评价与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步发展,不利于提高职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养成,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当今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瓶颈,严重影响了职业体育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职业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有关建议

1.体育教学应注重身心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学生深信,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①这句话道出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的同时,教师必须关注德育目标的渗透,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进行接力跑这一技能训练时,教师不妨采用“抢救伤员”接力游戏的活动形式,将普通的接力跑转化为有趣的游戏,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技能训练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促进职业特色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将会为职中生的全面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2.职业体育教学应强化职业特色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服务就业”的特色,有意识的依据专业特色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体能保障,有助于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能力,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例如,文秘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形象具有一定的要求,教师不妨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开展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气质,并通过排球、乒乓球、篮球等项目强化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腕的力量,为今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以后从事护理、烹饪等站立型工作的学生,教师则应通过下蹲起立、太极拳、健身跑等项目,帮助学生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身体素养。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做好职业保健教育,有意识地增加相关职业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保健手段,有效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

3.体育教学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体育教学承载着“健康第一”的基本教学任务,又具有“服务就业”的自我特色,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职业院校教育专业的多样性,建立基础课与特长课齐头并进的课程模式。其中基础课以发展学生基本体能、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主要面向教学过程中的全体学生。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适当创新,将实用技能训练与健身、休闲等项目巧妙结合,为学生创建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精彩的NBA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并结合“传球”“接力”“对抗赛”等游戏形式,将枯燥的技能训练化为快乐的活动。而特长课则可以依据学生的专业特色有效展开,主要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在特长课中,除了常用的游戏形式和教学竞赛等模式,教师不妨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跆拳道、街舞、滑板等休闲体育运动,多方面开拓学生技能训练的途径,使整个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富有个性。

4.确立多元化的新课程评价体系

现行的体育教学评价大多依旧沿用传统的量化评价模式,没有充分兼顾到学生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确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非常必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从出勤、作业、课堂训练参与性、学习态度等方面,实现学习过程的动态化考核,同时为了突出职业体育教学“服务就业”的特色,教师不妨设立专业技能考核、心理健康考核等辅助评价体系,创设更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则可以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评价、小组互评等模式,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发展潜能,力求科学全面地评价每个学生,使整个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转化为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应有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职业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创新。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之下,我们的职业体育教学终将迎来辉煌的明天,我们的职中生也将在特色体育教学中获得巨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苗.中等职业学校体育选项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1,(8).

[2]陈学勇.让中职体育教学凸显特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

[3]叶会乐.略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设计[J].教育观察,2010,(6).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35―01

我校地处山丹县南郊,以前是一座六年制小学。2010年由于全县布局的调整,合并为一座九年制学校。然而出现了场地偏小、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致使我校的体育卫生和体育锻炼等都落不到实处。随着“中小学每天锻炼一小时” 以不同的实施模式在我国的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的初步落实,我校为了积极响应省、市提出的阳光体育的要求,探索出了一条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学校提出了“4+3+2”的体育教学模式

根据山丹县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阳光体育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四课三操两活动,即“4+3+2”模式:四课(小学每周四节体育课,中学每周三节体育课);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次活动(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由于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都是一节课,即40分钟,再加上早操、课间操等时间,每天锻炼1小时的标准是容易实现的。关键是落实课外活动。我校领导为了解决课外活动这一瓶颈问题,听取体育组的建议,决定组建多个体育社团,错时段实施特色课外活动。

二、错时段、分场地开展有特色课外体育活动

1. 错时段高效利用场地,培养学生兴趣。由于受场地制约,中小学同时开展体育活动不现实、不安全,怎么办?学校通过研究决定:早晨第一节课后是全校眼保健操,第二节课后是中学2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时每个班级划分具体的场地,第三节课后是小学20分钟的大课间操;下午第一节课后全校眼保健操,两节课后是小学40分钟的课外活动,然后小学上自习、放学;接着是中学40分钟的课外活动,然后中学上自习、放学。学校实行中小学生错峰活动,高效利用场地解决了空间狭小的矛盾。

2. 根据兴趣组建社团,想方设法投其所好。“面向全体,重在参与,每天锻炼一小时,让运动与快乐同行”是我们南关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近年来努力的目标。学校决定分场地分年级分班级活动,并且人人要有项目,班班要有活动,级级要有特色。同时,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填报“2+1”兴趣社团,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千人徒手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等社团,根据兴趣每个学生报两项体育特长、一项艺术特长。各社团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玩自己想玩的,乐自己想乐的,但要做到活而有序,乐而不乱。

3. 挖掘多种体育资源。体育组的教师挖掘民间体育活动等多种体育资源,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将开设腰鼓、武术等特色校本课程,编辑了校本教材《室内徒手操》等,开设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乒乓球、篮球、跳皮筋、悠悠球等民间传统体育特色项目,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奠定基础。

三、多管齐下保证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实施

1. 召开专题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在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广告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2. 具体操作程序及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落实:一是思想认识落实。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二是组织时间落实。体育课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要确保学生的出勤率,这样至少在规定的锻炼时间内,学生可以得到至少一小时的锻炼;三是活动内容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板块:

①早操、课间操:主要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内容是广播体操、自编操、武术操等,以班为单位集体活动,严格执行体育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

②体育课:集体或分组练习,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而定。

③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社团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快乐健康又兼顾兴趣特长。

④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活动,下午安排40分钟的班级、社团活动。呈现出“小场地,多兵团开展;小项目,多精品培育;小课程,多特色开发”的“三小三多”特色。

篇9

关键词:教师能力;教材整合;学法指导;分组教学

如今,尽管英语教学在农村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硬件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习惯差,基础差;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多;家长不重视等现实因素严重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我本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反思我们教师,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努力提升教的艺术,指导学的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如何创建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特色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成功做法:

一、提高教师的感染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差,教师千万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既要正视现实,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课堂上多洋溢热情的微笑,目光亲切自信,神色表情恰到好处,体态语言潇洒得体,语言艺术性、鼓励性,板书漂亮规范来吸引学生,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并保持民主、热情、关爱、宽容的心态,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的示范者,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导向”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结合实际,语言要丰富有趣,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尤其在农村一定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让学生能接受,又有所提高,要讲求实效。把握好从英汉交叉,到全英语教学的尺度。 我们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恰当表扬,使用鼓励性的一些语言。如:"Great!" ,"Good job!", "Try it again!"," You are the best."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提高深入了解学生的洞察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习必须是学生个体内化的一个过程,如果教师讲授的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或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的,或者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太难了,这就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教法要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新教材(Go For It)8年级(下)Unit9中要求学生谈论过去的一些生活体验,其中就有Disneyland, rollercoaster等,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一无所知,我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把它替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学校郊游活动,学生兴趣盎然顺利、高效地完成了本课目标。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我行我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消失,最后在不懂的基础上不断地重复,就厌学,弃学。所以教师在课前课后要研究学生,课堂上更要关注学生,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 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的实践能力

为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精神,我采用分组目标教学。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又适当渗透了竞争机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长期实践证明分组目标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主要从教法和学法上多思考,研究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1.培养自主能力,分课型教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在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良好思维方法的引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根据每堂课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分课型进行教学。例如: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作文课、实践活动课以及练习课等等。课堂上要避免面面俱到满堂灌。我们总是担心学生差,搞不懂,于是不停地讲,反复讲,殊不知,越讲学生越没兴趣。学习上就会变得麻木不仁,懒散、依赖性强。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教”变为“导”,注重对学生分析、思维、判断等能力的训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以人为本,指导学法

(1)指导课前认真预习。教师可以对新课的主要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单词、看课文,边看边思考,把不懂的做个记号。这样在新课之前,学生可以独立获得知识,初步熟悉教材,发现疑点和难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提高了听课效率。在预习的过程中,还应指导学生养成使用辞典的习惯。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理解词的用法。经常使用辞典,词汇量也就随之不断扩大。

(2)指导学生分组上好课。一定要改变教师演独角戏,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抹杀兴趣的传统方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农村中学每班人数少,我们更要分层次、分组目标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譬如,把学生平分成几个组,分别制定学习目标,以每天完成目标或进步分来累计平时成绩,每月进行奖励。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长期实践证明分组目标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10

关键词:技工教育办学特色技能人才

通过日常技工教育实践,本人目睹了这些年来技工教育的发展过程。现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教育如何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技工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目标

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快,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职业教育的多部门办学和普教扩招,生源的紧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技校的发展。由于学生来源复杂,使技校学生综合能力下降,尤其是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但随市场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并对人才要求条件越来越高,这给职业技术教育即带来了发展机遇,又带来了严峻挑战,再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搞好技工教育。在新形式下要搞好技工教育首先必须弄明白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其目标要与市场需求接轨,本人走访了一些企业得出了一个结论: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和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这也是市场所需要的,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培养目标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搞好技工教育,但是在技工教育具体工作中往往会偏离这一目标,这一目标是搞好技工教育的主要矛盾,实现这一目标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是关键,要有即懂行又具有一定教学管理水平的领导来分管教学工作,使全体技工教育工作者坚定不移的围饶这一目标而努力开展工作,否则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使技工教育得到正确的发展。

二、如何全面提升技工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

围绕如何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和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的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如何全面提升技工教育教学水平上进行认真研究。首先是加大实习投入,使实习工位基本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根据学校实际至少现已开办的主要专业实习条件要达标,其它专业逐步达标。否则无从谈起使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和一定操作技能。二是主要专业力争走一体化教学的路子,即实习教学与专业理论课教学做到随学习专业理论随实习。根据专业的不同,各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实习课安排就不同,有些专业理论课安排尽量与实习教学同步或超前实习教学。有些专业理论课可以与实习相结合,并且每个专业按学制制定总课程表,课程的安排要有利于实现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坚决杜绝课程安排上的随意性。避免出现学生快毕业了主要专业课还没学的现象。如电工专业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甚至《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均可实现随学理论随实习。这样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解决实习与专业理论课不同步的问题,还能便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便于实现专业教师最佳优化组合。三是合理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相近的课要有实习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课教师尽可能担任较熟悉的课程,有些专业课师资力量薄弱,可逐步使某些能胜任该专业的教师从事该专业的教学,不能几学期甚至一学期换一个专业,不能让教师光改行,更不能让机械类专业的上电气专业的课,电气专业的上机械类的课,这样不利于提高技工教育的教学水平。四是实行正确的考核办法。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怎样的考核办法才能衡量技工学校学生的真实水平呢?不能只看当时情况,有些企业急需要人,简单地考一下上班就完事了。从长远的观点看是不行的。今后企业要人的层次条件会更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最需要的将是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人才。那么我们的考核办法就应做到与时俱进。应主要考核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因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可能学生毕业时才正好需要。那么对考核的时间就必须提前。根据学生实习情况,满两年或两年半按中级工或高级工考核操作技能,两年学制的高级班满一年半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学制期满后再进行考核。逐步完善考核机制,考核不合格不准就业,考核合格后尽快发证,考核不合格者可参加下一年度考核,这样可激励部分学生提前完成学业,进而达到提前就业,并使学制搞活。只有采取正确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全面提升技工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教育既要突出办学特色又要满足市场需求